春运

2024-05-12

春运(精选12篇)

春运 篇1

”每年一度的世界最大规模人口大迁徙—春运, 透着一个字:难。买票难、上车难有何缓解措施?高速路会不会拥堵?安全事故如何避免?来听听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水平的解读。“

1保安全:消除事故苗头

王水平介绍, 今年春运期间, 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1.严格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道路运输企业严格执行长途客车凌晨2至5时停车休息或接驳运输措施, 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及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安全监管, 严禁船舶“带病营运”、非法营运、非运输船舶载客。

2.切实提升运输安全动态管控能力。目前, 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车辆入网总数达到67.6万辆, 入网率达97.1%。春运期间, 将加强车辆运行动态监管, 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 提升车辆在途安全监管水平。

3.开展长途客车接驳运输。截至目前, 全国共有27个省份的3799条线路、8085辆车辆实施了接驳运输。

2购票难:增加运力+方便售票

王水平介绍, 解决购票难, 一是运输企业将根据旅客流量、流向, 及时增开售票窗口, 延长售票时间, 优化预售票时限, 增设自动售 (取) 票设备。二是加强互联网在春运售票服务中的应用, 大力推进网络售票。今年春运, 道路、水路投入了充足的运力, 各汽车站和港口客运站票源较为充足, 绝大多数主干线上的车票和船票基本不存在“一票难求”的情况。

王水平还说:“农民工是春运保障工作的重点服务人群之一, 要确保农民工走得了, 走得好。要做好务工人员和学生集体出行旅客售票服务。协调运输企业积极提供包车运输服务。在大专院校集中的地区, 组织开行学生专列和包车, 提供上门送票、预定团体票和往返票等特色服务, 提升学生出行便利性。”

3大数据:跨省客运量超六成

王水平说, 今年春运旅客出行总体呈现四个方面特点:

1.从客流空间分布来看, 跨省出行比较多。通过大数据技术并结合历年春运数据, 预计2016年春运期间跨省客运量占比将达60.5%。

2.从客流时空分布来看, 呈现双高峰特征。节前客流高峰将出现在腊月二十七到除夕, 客流主要由大城市向小城市疏散。节后客流高峰将出现在正月初四至初六, 河南、四川、湖南、安徽等劳动力输出省份旅客发送量较大。

3.从服务需求来看, 高品质个性化的出行需求更加旺盛。广大旅客对网络购票、出行信息、换乘衔接等多个方面有了更高的期待, 高品质、个性化、多样化出行需求更加旺盛。4.从出行距离分布来看, 中短途出行占比较高。2016年春节期间旅客出行平均距离为410公里, 其中500公里以内占75%, 出行方式将以公路、铁路为主。高铁出行比例明显增加, 旅客在途时间将大幅缩短, 到发时间非常集中, 城市客运系统集疏运压力较大。

春运 篇2

春运志愿者的春运日记

11月18日中午,是我作为志愿者参加服务的第二天,正当志愿者们准备休息午餐的时候,客运工作人员在候车室发现带着很多行李又抱着婴儿的妇女,工作人员将她引导至重点旅客候车区候车,我们见状赶紧跑过去,帮她拎行李、抱小孩。在重点旅客候车区,志愿者们为他们送上热水,帮她哄小孩开心,一位志愿者还把自己的午饭让给这位妈妈。等到大家一起把她们送上车回到休息室才发现饭菜早已经凉透了,但是大家却没有一丝抱怨,反而心里美滋滋的。

春运志愿者的春运日记2

1月16日下午,随着A3出站口玻璃门的开启,一大批旅客从出站的楼梯上快步而下,眼神急切地寻找着接站的亲人。一位老人抱着刚从高铁上下来的孙女,眼睛里含着泪花,嘴里不停念叨着“我的乖乖,可来了,想死我了……”。“嗨!好久不见!”久别的老友车站重逢,拍拍对方的肩膀,念叨着这是从哪年离别后的第一次重逢。是的,亲人相见,老友重逢,总是令人兴奋,济南西站的出站口上演了无数次亲人团聚老友相见的动人情景。

春运志愿者的春运日记3

在报纸上看到征集铁路春运志愿者的消息,心头一热,便报了名,全是为了那“志愿者”三个字。按照提示,登陆团市委的网站,下载表格,如实填写好,而后敲了回车键。OK!之后,才觉得忐忑。人家是团委组织的,自然是需要年轻人,俺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会被批准么?不过也安然,批不批是组织的事情,报不报则是凭着自己的心。

如此等了一段时间,眼看临近春运,没有任何消息,便不再想。25日的下午,俺正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在谷水西探访王祥河,接到被批准做铁路春运志愿者的短信,不由兴奋,晚上即在群里告诉了几位版主。各位版主赞扬有加,酒版说,想干点自己喜欢的事,也能干点自己喜欢干的事,人生如意也。

26日的上午8点多,俺出门乘坐50路公交车迎着朝阳去火车站。公交车上,许多乘客携许多行李包裹,是出行的,或者是返乡亲情团聚的,俺就想,说不定这些行李包裹都会得到俺的服务呢。想着想着,这些行李包裹顿时生动可爱起来。

穿上了红马甲,戴上了红色的志愿者帽,大家都意气风发。红马甲前面的胸标是“郑铁青年志愿者”,后面则是“美丽春运青春相伴”两行大字。呵呵,俺一把年纪了,也再重新走一回青春路。也使俺感动。有的家是孟州的,有的是汝阳的,或者周边县的,还有一个女学生是平顶山的,来洛阳住在姐家,也报名参加了志愿者。

一切都很新鲜,而一切都是貌似出力的活儿。车站的员工告诉我们,站几个小时,就很费力;面对着彷佛永远也走不完的客流,说着永远重复的一些话语。多少车次?嗯,上二楼,左拐,西候车室,右拐东候车室……包括部分旅客发不完的牢骚。一对四川来洛打工的小夫妻,行李五六大件,俩人拖拽着往电梯前挪动。我们便帮着拖起拉杆箱,小夫妻俩扛着行李紧随其后。走着,说着。他们的孩子在老家,一年未见了,早点回去,不慌不忙地准备过年。到了他们的车次站牌前,男人说,往前挪挪,再往前挪挪。女人说,快了快了,马上就该进站了。回家急切的心情可见一斑。

说实话,现在的出行的确方便多了,有多种出行的样式供你选择。就铁路本身来说,运能的利用率高了,车次的密度加大了,速度提上来了。据在铁路工作的网友梅梅说,原来她们出乘到北京有一个白天可以休息,而现在把白天安排了几个短途,四天的时间几乎全部在车上。中国人口太多了,多得几乎望不到边边。没黑没夜的人口流动,人们一伙伙地从车上下来,又一伙伙的人群往车上流去……几无停息。

又一个女子过来了,是候车大厅设置的“爱心漂流书亭”捐书的,为候车的孩子们捐献书籍。她提了两个袋子的书和儿童卡片送来了。张站长告诉我,这一段经常有人来捐书,都是为了解除候车儿童的寂寞。温暖,就是在这些不经意的小事上面流淌开去,感染我们每一个人。

韩国如何应对“春运” 篇3

现在,韩国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6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北部的首尔、仁川,中部的大田、大丘,西南部的光州、东南部的釜山、尉山这七个广域市(相当于中国的直辖市)。在农村居住的大多是不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老人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城乡分离的家人主要是通过传统节日团聚,且通常是在城市生活的晚辈回乡看望老人。

韩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是中秋节(韩国称“秋夕”)和春节两个节日,各放假三天,加上把靠近的两周周末四天调到一起,实际上均可以有七天假期。每逢此时,居住在城市的人们都会携儿带女返回乡村看望父母和祖辈。人口仅有5000多万的韩国,在两节期间有高达3000多万人离城返乡,被韩国媒体称为“回乡运动”和“民族大移动”。

不大的国土面积,高密度的人口流动,就给韩国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压力。因此在韩国也有针对春节返乡潮的“春运”一说。

首先,公路非常拥堵。据韩国国土海洋部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底,韩国汽车登记1813万辆,家庭平均每户拥有0.91辆。节假日,韩国国民喜欢自己驾车回乡,领着身穿民族盛装韩服的妻子儿女,带着在大城市购买的礼品、年货和大小红包回乡省亲。

若在平时,从首尔到釜山,驾车走东海岸高速,大概只需要五六个小时。但在“回乡运动”高峰时,则需要八九个小时。从首尔到光州,驾车走西海岸高速,平常只需要四小时,春运期间正常也需要六七小时。春节回乡遇上冰雪气候的概率又比较高,一旦遇上这种天气,高速公路会暂时停运,几百公里变成一个无边无际的大停车场。如中国媒体一样,韩国媒体对回乡路上的种种痛苦也多有报道。

其次,火车、汽车、飞机一票难求。高速公路拥堵让很多国民心有余悸,于是决定改乘火车、飞机回家。但同中国一样,往往在节日前十多天从各大城市返乡的火车票飞机票就全部售光。在“民族大移动”期间,韩国政府也是想方设法从陆路、火车、航空三个方面扩大运力,然而面对汹涌的回乡人潮,这一切努力仍然难以从根本上缓解国民的返乡难。

有趣的是,“春运”却给韩国各大移动通讯公司带来了商机,各种针对自驾车回乡的特色服务应运而生。

比如各移动通信企业都开设了特别的手机交通导航服务。在春节期间,会不间断提供出城、返城交通狀况动态信息,以帮助司机寻找最佳出行方案。这些交通信息会非常细致,包括了主要高速公路出入口、收费站的车辆交通实况,以及路上车辆的平均运行速度和到达目的地所需时间。

古代中国的春运 篇4

“回家过年”溯源

为何过年时一定要回家? 这可能与传说“年”是个恶兽有关。 传说“年”长着四只角四只足, 力大无比, 在每年的最后一天即除夕, 便会出来作祟。 当时生产力低下, 个体对付“年”的能力不足, 人多力量大, 于是全家人守在一起, 等着 “年”的来到, 合力把 “年”赶走。 所以不论怎么困难, 有什么样的理由, 在外的家庭成员都要赶回来助一臂之力。

为了赶走“年”这个坏东西, 在一年的最后一夜———除夕, 全家都不敢睡觉———“守岁” 风俗由此而来。

古代何时开始过年?

据中国最早一部释义词典《尔雅》“岁名”条解释, “年”在唐尧时称为“载”, 夏代称为“岁”, 商代称为“祀”, 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 据此可以推出, 在周代出现了现代春节的雏形———过年, 古代的“春运”也就应该出现在这个时候。

需要指明的是, 由于受自然、政策, 特别是封建时代“父母在不远游”等礼俗因素的限制, 过去人口流动的数量并不大, 距离也不会远, “外出务工人员”并非古代春运的主体, 而是以公务人士和商人为主。 由于道路建设落后、交通工具简单, 许多人因为路途遥远, 根本无法回家过年, 即便到了交通相对发达的隋唐时期, “回家难”现象也无法改变。 虽然史料上没有具体说明, 但从当时诗人留下来的作品就中可以看出。

秦代的“高速公路”和“高铁”

“回家难”的背后实是“行路难”, 解决春运矛盾, 根本上是要解决交通问题。

在殷商时代, 中国古人便十分重视道路交通的建设, 在安阳殷墟考古中便发现了大量车马坑。 到了秦代, 中国的陆路交通水平突飞猛进,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 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全国性公路网, 这给“春运”提供了便捷。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 “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 三丈而树, 厚筑其外, 隐以金椎, 树以青松。 ”驰道是秦国的国道, 折算一下, 此驰道宽达69 米。 不只路宽, 路旁边还栽植松树, 注意绿化降噪, 这在当时算是世界第一。

一般人认为驰道为皇帝专用,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驰道是“天子道”不错, 但“道若今之中道”, 也就是说驰道是多功能的, 中央部分 (3 丈宽) 才是速度较快的皇帝专车用道, 别的车和人只能走一边, 与现代全封闭高速公路分快、慢车道, 如出一辙。

除了驰道, 秦时还有直道、轨路等。 轨路是什么路? 是当时的“高铁”。 当然轨道非铁轨, 是用硬木做的, 下垫枕木, 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外, 与现代铁路基本没有什么区别。 马车行驶在上面, 速度超快。

秦代有“高铁”, 这一惊人结论是结合现代考古发现推测出来的, 该遗址位于今河南南阳境内, 轨路的存在让《史记》中所谓“车同轨”有了新的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 秦代的公路网并不是为当时春运的需要而修建的, 而是出于军事战略物资输送的考虑, 但它对诸如过年这样的民间风俗的影响, 却是不容忽视的。 可以理解为它是古代春运史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古代春运“大巴”———畜力车

陆路交通在古代春运中占有主导地位, 随着后期造船技术的日益成熟, 水上交通便成了江南和沿河海地区旅客出行的主要方式, 这一方式直到近几十年, 才退出春运客流市场。

影响春运效率的, 除了路况以外, 还有运输工具。 中国不只是最早修筑高速公路和使用轨道交通的国家, 还发明了各种运输工具。 国外学者认为, 车为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5 世纪时首创, 其实中国人也不晚, 使用也很早, 史料记载在4000 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车了。

在古代, 驱车动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 中国最早的人力车是辇, 辇是轿子的前身, 之后又有痴车、独轮车、鸡公车、黄包车、三轮车。 黄包车和三轮车出现较晚, 黄包车是19世纪末由日本传入中国的, 因此北京人称之为“东洋车”。

长途运输, 特别是物流主要靠畜力车, 它是中国古代的大巴。 有马车、驴车、骡车、牛车等, 其中马车是古代春运最主要的工具, 和现代长途大巴一样重要, 至今在北方个别地方的路上仍能看到马车。

古代春运的主体也是普通人, 一般能坐个轏车回家就很显摆了。 大多数人只能靠两条腿或牲畜代步, 实现“回家过年”的心愿。 因为不是一天能到家的, 古代路边的小饭店、家庭旅馆、官办驿站也多, 食宿方便。

唐代运输有全国统一价

现代春运会动用一切运力以保证节日运输, 古代也是。 中国过去有官办、商办、民营三类交通体系, 但不论是哪一种都是要收费的。 逢到节日时, 客运和物流费用会比平时贵一些, 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如在唐代, 商业运输便有一个全国统一价, 并设有最高和最低限价, 连里程速度都有详细的规定。

以唐开元年间为例, 当时相当于现在基层股级干部的九品官, 一月工资为3817 文, 日收入约127 文。 以“二人顶一驮”来说, 抬着50 千克的东西走50 千米, 每人可以得50文, 以每天走25 千米来说, 日收入25 文, 这在当时可买2 斗米 (约12.5 千克) , 所以当时的运费并不高。 如果走水路则更便宜, “坐船回家”是古人春运时的首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 现代春运期间会有人做慈善, 免费送民工回家过年, 在古代也会有善人这样做, 送上盘缠, 让穷人过年时能与家人团聚。

高铁站安全春运平安春运简报 篇5

今年春运特点:

一是受高铁、私家车普及和旅客出行方式转变等因素影响,今年春节期间客流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往年旅客节前3天集中乘车和大年初二集中乘车拜年的火爆场面。二是受交通整治影响,岛内旅客进站乘车同比略有增长。三是受高铁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影响,岛外公路客流出现较大幅度减少。主要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做好旅客疏运工作。一是春运期间为旅客提供互联网售票、手机售票、微信售票、窗口售票等多功能售票服务,极大方便旅客购票乘车。二是根据各线路客流变化特点,在保证正班车辆有序运营同时,优先安排公车加班省际和岛内运输班线,确保春节旅客疏运安全。

二、把好安全生产源头关。一是严格执行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落实实名制售票和查验管理,把好行李安检、车辆安检、车辆出站检查和动态监控管理源头关,杜绝三品进站,杜绝营运车辆“带病”行驶。20xx年1月31日至2月9日,全司共检查行李15.38万件,其中查处不安全行包131件;安检车辆11516辆次,查出不合格车辆8辆,均要求修复合格后才给予发班。二是继续与交通执法部门联合开展站前及周边交通乱象整治活动,净化春运环境。三是做好迎接副省长范华平等领导莅临省际总站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确保节日运输生产安全。

2月2日上午,省政府副省长、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范华平率省公安厅、省应急管理部等部门负责人到海汽海口省际总站检查春节前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看望慰问一线执勤民警和车站工作人员。

三、开展情满旅途服务。春运期间,一是积极为旅客开展“温馨服务、情满旅途”活动,同时与海口市团委青年志愿者联合开展“扶老携幼、亲情伴春运”的志愿活动,深受社会各界和旅客好评。二是新购置的10辆高一级新能源机场巴士投入运营,为旅客提供车站至机场安全舒适的乘机乘车无缝衔接服务,实现空地运输零距离换乘。

20xx年春节前,新购买的10辆高一级新能源机场巴士投入运营,为车站至机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的零距离换乘服务。

四、落实节日值班制度。一是合理安排节日期间值班,做好节日期间值勤值守和后勤保障工作,确保节日期间安全生产。二是关心员工工作和生活,做好节日慰问工作。春节期间,省交通厅姚建勇副厅长丶省运输局局长曾永祥丶集团公司姜宏涛董事长丶刘海荣总经理等领导亲临生产一线看望和慰问坚守岗位员工,并向员工拜年,致以新春祝福。

20xx年2月4日大年三十上午, 省交通运输厅姚建勇副厅长、省道路运输局局长曾永祥、海口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徐加銮处长、集团公司姜宏涛董事长和刘海荣总经理分别到省际总站、汽车东站、汽车总站慰问一线员工,向坚守岗位的员工送上新春的祝福,并对春运安全生产进行检查和指导。

20xx年2月5日大年初一上午,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宏涛,副书记王修奋、副总经理林顺雄、党委委员符人恩等领导到省际总站、汽车东站、汽车总站等单位慰问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一线员工。

古代中国的“春运” 篇6

为何过年时一定要回家?这可能与传说“年”是个恶兽有关。传说,“年”长着四只角四只足,力大无比,在每年的最后一天,即除夕便会出来作祟。当时生产力低下,个体对付“年”的能力不足,人多力量大,于是全家人守在一起,等着“年”的来到,合力把“年”赶走。所以不论怎么困难,有什么样的理由,在外的家庭成员都要赶回,助一臂之力。

为了赶走“年”这个坏东西,在一年的最后一夜——除夕,全家都不敢睡觉——“守岁”风俗由此而来。

古代何时开始过年?

据中国最早一部释义词典《尔雅》“岁名”条解释,“年”在唐尧时称为“载”、夏代称为“岁”,商代称为“祀”,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据此可以推出在周代出现了现代春节的雏形——过年,古代的“春运”也就应该出现在这个时候。

需要指明的是,由于受自然、政策,特别是封建时代“父母在不远游”等礼俗因素的限制,过去人口流动的数量并不大,距离也不会远,“外出务工人员”并非古代春运的主体,以公务人士和商人为主。由于道路建设落后和交通工具简单,许多人因为路途遥远,根本无法回家过年,即便到了交通相对发达的隋唐时期,“回家难”现象也无法改变。虽然史料上没有具体说明,但从当时诗人留下来的作品中可以看出。

秦代的“ 高速公路 ”和“ 高铁 ”

“回家难”的背后实是“行路难”,解决春运矛盾,根本上是要解决交通问题。

在殷商时代,中国古人便十分重视道路交通的建设,在安阳殷墟考古中便发现了大量车马坑。到了秦代,中国的陆路交通水平突飞猛进,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全国性公路网,这给“春运”提供了便捷。

据《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於天下……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驰道是秦国的国道。折算一下,此驰道宽达69米。不只路宽,路旁边还栽植松树,注意绿化降噪,这在当时算是世界第一。

一般人认为驰道为皇帝专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驰道是“天子道”不错,但“道若今之中道”,也就是说驰道是多功能的,中央部分(3丈宽)才是速度较快的皇帝专车用道,别的车和人只能走一边,与现代全封闭高速公路分快、慢车道,如出一辙。

除了驰道,秦时还有直道、轨路等。轨路是什么路?是当时的“高铁”。当然轨道非铁轨,是用硬木做的,下垫枕木,除了工程材料不同外,与现代铁路基本没有什么区别。马车行驶在上面,速度超快。

秦代有“高铁”,这一惊人结论是结合现代考古发现推测出来的,该遗址位于今河南南阳境内,轨路的存在让《史记》中所谓“车同轨”有了新的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秦代的公路网并不是为当时春运的需要而修建的,而是出于军事战略物资输送的考虑,但它对诸如过年这样的民间风俗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可以理解为它是古代春运史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古代春运“大巴”——畜力车

陆路交通在古代春运中占有主导地位,随着后期造船技术的日益成熟,水上交通便成了江南和沿河海地区旅客出行的主要方式,这一方式直到近几十年,才退出春运客流市场。

影响春运效率的,除了路况以外,还有运输工具。中国不只是最早修筑高速公路和使用轨道交通的国家,还发明了各种运输工具。国外学者认为,车为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5世纪时首创,其实中国人也不晚,使用也很早,史料记载在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车了。

在古代,驱车动力主要是人力和畜力。中国最早的人力车是辇,辇是轿子的前身,之后又有痴车、独轮车、鸡公车、黄包车、三轮车。黄包车和三轮车出现较晚,黄包车是19世纪末由日本传入中国的,因此北京人称之为“东洋车”。

长途运输,特别是物流主要靠畜力车,它是中国古代的大巴。有马车、驴车、骡车、牛车等,其中马车是古代春运最主要的工具,和现代长途大巴一样重要,至今在北方个别地方的路上仍能看到马车。

古代春运的主体也是普通人,一般能坐个轏车回家就很显摆了。大多数人只能靠两条腿或牲畜代步,实现“回家过年”的心愿。因为不是一天能到家的,古代路边的小饭店、家庭旅馆、官办驿站也多,食宿方便。

唐代运输有全国统一价

现代春运会动用一切运力以保证节日运输,古代也是。中国过去有官办、商办、民营三类交通体系,但不论是哪一种都是要收费的。逢到节日时,客运和物流费用会比平时贵一些,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如在唐代,商业运输便有一个全国统一价,并设有最高和最低限价,连里程速度都有详细的规定。

以唐开元年间为例,当时相当于现在基层股级干部的九品官,一月工资为3817文,日收入约127文。以“二人顶一驮”来说,抬着50千克的东西走50千米,每人可以得50文,以每天走25千米来说,日收入25文,这在当时可买2斗米(约12.5千克),所以当时的运费并不高。如果走水路,更便宜,“坐船回家”是古人春运时的首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春运期间会有人做慈善,免费送民工回家过年,在古代也会有善人这样做,送上盘缠,让穷人过年时能与家人团聚。

“春运”时代剪影 篇7

目前,我国春运以春节为界,节前15天,节后25天,共40天,铁道部、交通部、中国民航总局均按这个时间段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美国财富杂志曾描述:“春节前后不足6周的时间里,中国人口流动高达24亿人次,接近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可称为全球规模的人口流动。”形象地说春运一天要搬走一个日本国的人口。

从新中国解放至今60多年,紧锣密鼓的春运大戏年年上演,却也刻下了时代变迁的鲜明痕迹, 让我们循着时代的足迹,用文字回首春运的历程。

伴着新中国成立,春运也接踵而至。1953年,《人民日报》上首次出现春节客运的字眼,消息说当年旅客比1952年增加100万人,是最早的关于春运的报道。

“文革”十年,经济发展停滞,鲜有春运的报道。“文化大革命”一结束,中国社会立刻恢复的正常社会生活,与春节旅客运输有关的报道又开始增多。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一页。春运客流量激增,1979年春节就达到了一亿多人次,增加200多对临时客车。不论是春节客运还是新闻报道都开始了新的篇章。1980年,现在意义上的“春运”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和新华社电讯稿,从此这个词汇被提起的次数逐年越多,最终成为社会生活的关键词之一。

80年代末南方“民工潮”兴起后, 为了弥补铁路客运力量的不足,铁路部门只得将货车车厢改造成客车,以较便宜的票价把人运走。

90年代,农民工大潮涌现,见证了中国春运的点点滴滴。作为历年春运客流的主力军,他们的回乡路也烙上了时代前行的足迹。1994年春运期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形成了势不可挡的巨大人流,“民工流”一词也成为当年春运词汇的主角。

进入21世纪,春运人次继续猛增,铁路由国家垄断的局面在90年代中后期终结。之后,春运便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2002年春运有17.28亿人次,这一年对春运买票难、黄牛泛滥、服务质量差的报道大爆发。2008年那场冰雪灾害,让人体会到,回家对于一个打工在外的人,是类似于宗教般的信仰。

2012年元旦起,全国所有旅客列车实行车票实名制。火车票实名制,打破了延续数十年的先候车、再验票乘车的模式,改为先验票,后候车,同时多元化的运输方式带来了多元化的购票手段,买票变得不再困难。列车改换新颜,时速从60公里提升至300公里以上,从真正意义上进入了高铁时代,这无疑是一个时代的跨越。

跟随春运的时代步伐,运输工具也更新换代。从解放初期开始,“棚代车”便作为主流运输工具,这种车只有临时加的条椅和简单的厕所,像个没窗户的黑屋子,通风不畅,上下车需搭跳板,所以便有了形象的名字——“闷罐车”。但即使条件这样简陋,因票价低廉,仍然有相当市场。1997年前后,“闷罐车”退出了春运的历史舞台,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物;此后的七八十年代,“绿皮车”一直是运载“民工流”的主打车型,它是我国自行制造的旅客列车,最高时速120公里,有窗户没有空调,解决了透气的问题,但进站上车仍然困难;90年代后期,空调车出现,绿皮车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1997年开始的火车大提速,让春运旅途变得不那么难熬,车票的价格也在调控客流的名义下不断上浮,随着舒适的红白蓝色空调车、动车组在春运大戏中相继唱起了主角。

毫无疑问,在任何国家,任何和平的年代,很少会爆发短时期内人口剧烈流动的现象。因此,每年中国历时40天左右的春运,数十亿人次的大规模人口迁移,焦虑的人群、拥挤的列车,辛酸的旅程,买票难、乘车难、回家难等一系列难题,其实都不是正常的现象,或者说,“春运难”是一种社会的病症。探亲流、学生流、民工流,再加上现在的旅游流,这场大的人口流动解决起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莱芜为春运保驾护航 篇8

一是落实安全责任。要求市区各级农机部门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严密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是突出重点抓好安全生产检查督查。各级农机部门认真落实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 将各项工作措施切实落到实处。并将农机合作社机库、配件库、油料库、维修车间即“三库一间”的安全检查以及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安全生产制度、措施落实情况作为检查重点, 跟踪治理, 直至隐患彻底消除。

三是强化公安农机联合执法。加强乡村道路农业机械的安全检查。严查拖拉机违章载人、酒后驾驶、超载超速、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脱检漏审、拼装改装、载运危化物品等重点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抓好春运安全监管。积极做好拖拉机驾驶员的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其法律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 确保拖拉机安全行驶。

“春运”文化背后的安全危机 篇9

有了对家的情感, 就有了春节——这个中国人极度重视的团圆节日, 也就有了“回家”这华人世界最神圣的召唤。“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是家对诗人的召唤;“还我山河”, 是家对英雄的召唤;“打回老家去”, 是家对将士的召唤;“老婆孩子热炕头”, 是家对平凡百姓的召唤……千百年来, 多少人走在回家路上, 最终在改革开放的人口流动大潮中走出了一个政治名词——春运。

凄美的“回家”

“回家”是美的, 而“春运”则近似残酷。中新社1月31日1则消息称:据权威预测, 2010年春节前后的客运量预计将超过25亿人次!这个数字相当于把欧洲、非洲、美洲的全部人口在1个月的时间里全部搬空。这就是中国的春运, 每年这个时间段都是交通、安监乃至各级政府最为头疼的大事。

这种美与残酷的反差使春运成为春节前后的文化最强音, 各种媒体报道铺天盖地, 文化创作异常活跃, 网络成为文化大舞台, 上面既有凄美的精品, 更不乏调侃的佳作。

如《中国新闻周刊》引用的这段回家难甚为凄美:“交通发达了, 我们却回不了家了;一年将尽, 万里人未归;老母, 就让她在思念中老去;孩子, 就让他在期盼中成长;爱人, 就让她在相思中憔悴;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等待……”

网友“风雨沧桑”的《水调歌头·春运》中写道:“岁末又年关, 返乡把家还, 不知民工兄弟, 春运可有缘;富贵乘机归去, 贫贱囊中羞涩, 望机空嗟叹;午夜寒冬站, 人海把队排。黄牛贪, 票售完, 空无奈。满腹辛酸, 回家之路何其难。身在他乡漂泊, 家有白发幼弱, 思亲泪涟涟。何时解民哀, 春运不再难?”网友“絙人子心古”七律 (新韵) 《春运》:“过去过年如过关, 于今要属返家难。码头场站人成酱, 火汽两车超满员。乐死小偷和票贩, 忙活武警与公安。团圆过后归来处, 这场‘战争’才算完。”也有网友改编《沁园春》道:“午夜寒冬站, 人海把队排……购票长龙, 达旦通宵。”看来, 排队苦等几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的经历最让大家刻骨铭心。买票实在难, 有网友们无奈调侃“车票如此难搞,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见此发毛。唐宗宋祖, 更是没招!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好骑驴往回飙, 这边焦虑期待, 还看买票有无新招”。

一边是美丽的企盼, 一边是春运残酷的现实, 在网络写实文学的调侃中, 道出平凡百姓心中凄美的无奈, 也道出了春运背后的隐患。种种隐患在考验着人们身体、心理, 乃至心灵的忍耐极限。买票难:“午夜寒冬站, 人海把队排”, 道出了买票人们对寒冷的忍耐极限;“黄牛贪, 票售完”, 考验人们对一张小小车票的价格心理极限;乘车难:“码头场站人成酱, 火汽两车超满员”, 经历过春运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在春节的旅程里, 人们不得不把自己对生活、环境, 乃至安全的需求降到最低。然而正是在人们无限降低自己需求的过程中, 问题则被这个群体无限放大了, 一方面是大量人员滞留, 无法乘车;另一方面是车辆严重超载, 道路拥挤, 事故频发, 这中间既有问题真实存在, 也有媒体关注的放大效应。于是, 春运年年有故事, 年年有大事。

“春运”的故事

2008年春运, 大雪封路, 南方冰冻, 无数人被困途中, 饥寒交迫, 人们对生活的基本需求降至最低。如果没有信息化和高效的交通, 2008年春运或许会成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灾难。

2009年, 安徽1名女大学生在车站因拥挤坠下站台身亡, 全国上下对铁道部一片声讨, 然而, 声讨归声讨, 却没有多少人反对火车在春运期间超载。客运超载已经成了春运不可回避的事实, 这也构成交通事故的主要隐患。据公安部网站消息, 2009年春运20天 (1月11日~1月31日) , 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9 447起, 造成3 133人死亡, 同比分别下降27.5%和10.5%。这么大的人员伤亡数字面前, 1名大学生原本微乎其微, 但其发生的原因却将春运的安全问题暴露出来, 也难怪公众一片哗然过后, 面对的仍然是无奈。

2010年, 春运又发生了什么?

网络筑楼“挺官”成为2010年网络奇景。《广州日报》报道, 东莞东站原站长、书记因被拍摄到一张“乘客爬窗上车, 铁路人员协助”的照片, 而被指“管理不力”遭免职, 消息一出, 原站长刘小平、书记廖栩珍成为2010年春运第一天最引人关注的人物, 上万名网友替他们喊冤, 甚至筑“高楼”要留下他们。以往是官员下台一片喊打的网络世界, 第一次出现了集体“挺官”现象, 这也许是春运的魅力吧, 但这更是春运的危机所在。在残酷冰冷的春运中, 人们太渴望一点真实的情感关怀。

“请不到假”成为2010年春运流行语。中企新传媒报道, 1月30日是2010年春运的第一天, 深圳春运首日开出的第一趟临时列车L252竟然只坐了100多名乘客。外面一票难求, 列车却空空如也。早在1月24日, 广铁集团宣布, 2月2日之前, 武汉方向的所有车票已经售完, 这其中当然包括L252次列车。深圳火车站有关人员表示, 列车空置有一种原因可能是因为今年春运客流规律与往年不同, 大部分外来劳务工也因此未能请到假。1 000多人集体请不到假!“请不到假”成为春运流行语和社会关注焦点。看看售票厅里拥挤的人群, 看看那些渴望回家的眼神, 再看看站台上的那些“狼狈”的爬窗者们, 再深入体味他们回家路上的焦虑, 你就不难理解空荡荡的L252次列车和“请不到假”对国人的心理轰炸效果。

危机大盘点

“买票难, 乘车难”是历年春运社会关注的主要焦点, 也是众多文学作品的创作点, 当然也有关注春运经济效益的、文化特征的、人员结构变化的。但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关注春运的很少, 交通事故、群体身体健康、心理变化、文化变异等, 都需要各方社会贤达对其进行系统研究, 从而将春运的危机降到最低。

交通事故、人员伤亡早已令政府部门头疼不已。据《南方都市快报》报道:2006-2008年, 3年春运期间涉及客车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分别占到了全年总数的43.56%、30.76%、42.65%。可见, 拥挤、超载构成了交通事故的主要隐患。

当然, 除了政府部门头疼的公共危机外, 更严重的是被“春运”的人将自己的安全需求降到了最低。他们为了回家, 不得不选择超载的火车、汽车、轮船, 乃至没有营运资质的各种交通工具, 隐患无处不在,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好骑驴往回飙”就是这种降低安全选择最搞怪的写照。

因为乘车拥挤, “春运”的人将自己的生活品质降到最低。网友“娶个嫦娥当老婆”在猫扑网上发帖介绍坐车必带的10件秘器:“小板凳、被子、蛇皮袋、大音量山寨手机、防盗内裤、尿不湿、颈枕、一根好扁担、报纸杂志、急救药物, 有了这10件秘器, 哥才能在茫茫春运人海中, 杀出重围, 崭露头角!”旅途生活质量的降低, 再加上身体忍耐程度的不同, 身体健康问题或许在某一时间突然爆发。能造成身体健康的潜在危机也是春运的一个特点。

除了生命安全到身体健康的这些危机外, 春运心理危机的影响可能更为深远。“买票焦虑症”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春节要回家的人, 基本上要提前半月左右开始筹划自己的车票, 即使这样, 还是经常会最终车票“泡汤”, 因而这种焦虑在半月左右的时间里影响工作和生活。“乘车恐慌症”, 常回家的人虽然对超载乘车早已习以为常, 但是每到春节坐车回家都不免紧张, 因为拥挤车厢内的诸多不便和焦虑、烦躁的心情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而且乘车过程中这些情绪同样会对人的思想、社会态度等产生影响。最后就是“节后综合症”, 春节的节后综合症要比其他节日的综合症延续时间都要长, 几乎可以达到整个农历的正月。这中间既有“年味”的文化因素影响, 也是“被春运”人节后疲惫心理的延续。

春运“第一棒”公交来发力 篇10

伴随着2016年春节来临,学生放假、务工人员返乡、外地人员返津客流加大。集团根据节前春运客流主要向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集中的实际特点,及时调配运力,为火车、长途汽车的客流运送提供公交支持“第一棒”。

据统计,根据往年春运期间市民出行特点,春运的高峰将在各大中专院校考试结束后到来,客流构成呈梯次分布,学生放假的客流高峰略早于务工人员返乡客流。春运客流的出行时段主要受到火车、汽车发车时间的影响,但总体上看主要集中在10:00到15:00以及19:00后。与此同时,市区各中小学相继完成期末考试并开始放寒假,公交早晚高峰的客流受此影响将下降5%左右。为此,根据春运期间客流变化,集团在保证早晚高峰公交运力投入的基础上,将平峰时段5%的运力转移到途经各大高校、市区周边工业园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的公交线路上。同时针对春运期间站序维护压力增大、乘客行李物品增加的实际情况,各单位服质专业开展专题培训,提前开展车辆专项清洁,展现公交运营的良好形象。

伴随着集团线网发展步伐的不断加速,目前市区周边各大学城和工业园区的乘客大多可通过乘坐公交车与地铁实现换乘或直达火车站。如西青大学城的学生可乘坐311路或620路区间到达地铁三号线大学城地铁站。大港大学城的学生可乘坐186路或186路快速到达天津站。天南大新校区的学生可乘坐612路快线到达天塔地铁站。河北工业大学北辰校区的学生可通过乘坐319路或649路与地铁1号线刘园地铁站等站接驳。滨海新区泰达大学城的学生可乘坐835路到达塘沽火车站或在钢管公司站倒乘轻轨9号线,也可乘坐651路直达天津西站。公交作为春运客流的“第一棒”传递员,将通过科学的运营调度、温馨的车厢服务方便乘客出行。

春运“走你”回家过年 篇11

再寒冷的冬天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为确保春运工作顺利开展,当前,广西公路、铁路、航空等部门已进入备战状态,深入挖掘运能,严格排查安全隐患,积极做好便民服务。

1月26日,一年一度的春运拉开帷幕,许多人在这春运的40天中生活的核心就是回家与返城。春运的滋味对于运输单位和广大旅客来说都很复杂,就像打翻了的五味瓶,夹杂着酸甜苦辣咸,但不管怎样,都要面对。据统计,共有15万人从南宁出发,踏上各自归途。在这场大潮中,有人挤人、包挤包的艰辛,也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温情。

春运首日,几大公路客运站的发客量为:埌东汽车站3万人次,江南客运站2.8万人次,西乡塘客运站2万人次,安吉客运站1.8万人次,金桥客运站0.7万人次。当天,南宁机场进港航班98个,出港航班96个,发送旅客约1万人次。粗略统计,当天通过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共有约15万人离开邕城,踏上回家的路途。

美丽中国,幸福广西

全区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要以群众满意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民生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心实意为民服务,从抓好春运入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各族群众过上一个平安和谐欢乐的春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彭清华

把温暖送到八桂大地千家万户,让壮乡儿女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生动实践,是全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领导干部和各有关部门要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带着深厚感情,深入一线,办实事解难事,全力以赴抓好春运工作,让各族群众平安回家、旅途顺利、阖家团聚、快乐迎新。

糖友,你经历过春运吗? 篇12

糖友A:

上高中时期患糖尿病的A说:“以前上大学的时候, 每年的寒暑假坐的都是普快, 有的时候买不到座位, 特别的痛苦, 火车上厕所里挤得都是人。那个时侯坐车, 事前把吃的东西都买好, 计算好热量, 在路上吃, 血糖基本上没有大的波动。后来工作了, 条件好些了, 基本上年节都是坐飞机回家, 一是节省时间, 二是对自己的血糖的控制有好处。”

糖友B:

:毕业后在上学的城市上班, 每年都会经历春运。她每年坐车要三天两夜才能到家:“大学第一年, 开始打针, 我就买了上铺硬卧, 在床上打肚皮, 打完再下来泡面, 没人看见。大二开始, 为了方便军训, 改成用泵, 在火车上就比较方便了, 吃饭前调一下就行。如果血糖波动大, 那就勤测血糖, 还有坐火车缺少运动, 也容易高。但是出门在外, 宁高勿低, 我情愿它高点, 而且睡前一定要测, 防止夜里低血糖不方便急救。”

糖友小D:

上学的城市离家里很远, 每次回家都买卧铺, 但有一年没有买上卧铺, 便买了硬座回家, 50个小时的车程, 腿都肿了。人太多, 人挤人, 上厕所的那几步路要挤半小时。还好自己是用泵的, 不是很麻烦。他这样形容春运:春运是在冬天是孕出来的一个怪胎。

糖友点点:

一个2型的糖友, 虽然老家离上班的城市不远, 只有4个小时的车程。但是每年都很挤, 他说他每年都要站上2个小时, 才能有座。回到家里都很累。一提到春运, 他觉得春运给他的印象就是多、挤、累, 人多、车挤、身体劳累。但回家最重要的是和家人团聚, 这是对他最大的安慰。

记者了解到, 每年春运的时间是春节前的1 5天和节后的2 5天。所以今年春运的时间是从1月19号到2月27号。在记者采访的糖友中, 经历过春运的一般是大学生或是毕业后工作几年的中青年, 老年糖友基本上没有经历过春运。经历过春运的糖友都表示, 虽然每年的春运都很难熬, 特别是几天几夜的路程的, 但是他们一想到家, 就能克服所有的困难, 一家人团团圆圆胜过旅途的劳累与艰辛。另外, 春运时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

防止晕车晕船。晕车晕船在乘客中较为常见, 大家上车船前饮食不宜过饥、过饱, 不宜吃油腻食物, 保证充足的睡眠, 以防过度疲劳, 乘车时可闭目养神, 也可隔窗远眺, 或者和人聊天, 以分散注意力。同时要保持心平气和, 情绪波动容易引发晕动症。

当心慢性病急性发作。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等慢性病人外出时要防病情急性发作。糖友们要控制好病情, 如使血糖、血压保持稳定。坚持常规用药, 随身携带急救药品。糖尿病患者外出要注意饮食。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 避免过度劳累。

上一篇:课堂教学美的创造例谈下一篇:国有资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