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精选12篇)
中国重汽 篇1
如果不了解卡车的整个制造过程, 你就不可能体会到, 如此气势磅礴的“钢铁战士”是如何炼成的;如果不去中国重汽设在济南章丘的460米长、国际一流的生产线, 你就不可能对“年产10万辆”这个行业奇迹记忆犹新。
2007年, 有关中国重汽的各种振奋人心的消息接踵而至。
首先是中国重汽在香港的成功上市。时间回溯到2007年11月28日, 中国重汽 (香港) 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 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在香港红筹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
事隔不足一月, 中国重汽2007年度第10万辆重型汽车下线, 不仅成为了我国首家年产突破10万辆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 而且从产销规模来看也已进入了全球前5大重卡制造商的行列。
而在出口方面, 中国重汽2007年一年的整车出口超过了1.3万辆, 同时创汇4亿美元, 而这也使中国重汽连续3年位居全国重卡行业整车出口和创汇的榜首。
是什么造就了今天中国重汽的行业地位?是什么支撑了中国重汽的国际化路线?又是什么练就了中国重汽火箭般的发展速度?不用怀疑, 答案就是不断创新。
因此, 对于中国重汽来说, 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诸多中国元素已经表明, 中国重汽的未来发展之路, 势必与惊奇、骄傲同行。
成长加速度
在2007年12月20日召开的“中国重汽2008年商务大会”上, 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纯济对外宣布了中国重汽2008年的奋斗目标。
“确保产销重型汽车12.5万辆, 力争13.5万辆, 出口创汇6亿美元, 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为建设国际现代化水平的重卡企业、冲刺世界500强打下坚实基础。”
如果放在几年前, 如此的豪言壮志一定会被业内外认为是一种异想天开, 而且质疑声也会此起彼伏。然而, 在商务大会结束后, 马纯济为中国重汽设计的08路线就被各方人士所信服。
据来自中国重汽的数据显示, 中国重汽2008年一季度产销重型汽车32974辆, 同比增长41%。其中, 中国重汽在3月份产销重型汽车15000辆, 同时也打破了国内重卡行业的当月销售纪录。进入到4月份, 集团公司制定了产销16500辆的任务, 而记者从中国重汽那里获得的最新消息也已表明, 16500辆的任务将会顺利完成。
可能, 了解中国重汽的人大都清楚, 从2007年开始, 中国重汽就已经进入到了由自己精心设计而成的快车道。用马纯济的话说就是, “2007年到2010年, 中国重汽将由量变到质变, 实现质的飞跃”。
事实上, 对中国重汽来说, 过去的一年以及2008年的头4个月, 仅仅是中国重汽在打造国际知名品牌道路上的一次小试牛刀, 也可以说成是中国重汽为了在快车道上形成风驰电掣般的速度而进行的一次热身, 在之后的两年半时间里, 中国重汽必定会给外界更大的惊喜。
这样的描述绝非夸大, 事实上, 自从记者参观中国重汽引以为豪的460米长的豪华生产线后, 记者就对中国重汽超乎想像般的豪气深信不疑。
走进中国重汽济南章丘生产线的时候, 尽管此时正值工人的午餐时间, 但这条被精心“装扮”而成的生产线还是如此的忙碌。干净整洁的厂房、32道复杂精细的工序、先进的机械手焊接……在此之后还有精确、全面的整车检测, 无数的细节, 似乎都在彰显着中国重汽的不同寻常。
章丘生产线由西向东的460米, 记者足足走了半个小时, 而这也仅仅是走马观花。据该生产线车间的一位负责人介绍, “如果要想仔细了解每一个工序细节, 恐怕你一天都看不完”。
值得注意的是, 在最后一道工序旁边, 记者终于目睹了“传说”中的“每6分钟一台整车下线”, 而在记者看来, 这里最能体现中国重汽的加速度。难怪记者在此驻足观看的时候, 中国重汽集团高级专务王文宇, 向记者透露了中国重汽2008年的出口目标, “我们争取做到30000辆”。
坚持打创新牌
如果说中国重汽设在济南章丘的那条国际水准的汽车生产线, 让记者对中国重汽有了全新的感性认识, 那么, 在中国重汽参观期间, 记者从各方获得的有关中国重汽的自主创新“故事”, 则让记者对这位重卡“老大哥”有了更新的理性认知。
回顾中国重汽50多年来的风雨兼程, 我们发现, 最能支撑中国重汽行业地位的自主创新莫过于其在产品、技术以及管理上的创新。
提起中国重汽的产品创新, 人们首先会将其同中国重汽推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OWO系列重型卡车联系在一起。如今, 凭借HOWO系列一流的品质、稳定的质量, 以及卓越的性价比, HOWO系列已经牢牢地占领了市场。
据介绍, 在HOWO系列推出后, 其当年的销量就占到了中国重汽集团年销量的20%多, 第二年甚至达到了60%的份额。而在业内外看来, 这两个数据颇具意义。
事实上, 对于中国的重卡行业, 现实的情况是, 企业的新品上市很少能够取得类似中国重汽H O W O系列这样的成绩, 也就是说, 一个新产品的推出不可能在当年以及次年占据如此大的企业销售份额。然而, 中国重汽做到了, 而且在短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将H O W O系列推到了如此高的地位, 难怪对于H O W O系列的迅速走红, 同行也在第一时间投向了羡慕的目光。
可能, 大家比较关心HOWO系列车型的性价比,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通过中外产品的比较结果便能说明。据介绍, 同国外性能相当的产品相比, HOWO系列重卡的定价集中在24万左右, 而这只是外资厂商的1/3。如此一来, 市场对HOWO系列的追捧也就不足为奇。
当然, 在HOWO系列一领天下的同时, 我们也不能忘记中国重汽同样优秀的其他车型。2001年, 中国重汽推出了飞龙系列, 2002年又推出了斯太尔王系列, 2003年有了黄河王子, 之后的时间内, 豪骏系列、金王子、黄河将军等系列整车产品也相继推出。
在中国重汽整车开发傲视群雄的同时, 中国重汽的单级驱动桥、缓速器, 以及重卡盘式制动器等重要总成也具备了世界级的水平。除此之外, 中国重汽在专用车、特种车上面也刻上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据了解, 到目前为止, 中国重汽已经拥有了2700多个车型, 形成了国内最完善的整车型谱, 同时也成为了国内驱动形式最全以及吨位品种最多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
如今, 所有的上述一切, 已经让中国重汽走上了中国重卡行业的制高点, 似乎, 中国重汽根本不会担心其所在的位置会被别人超越。不过, 对于中国重汽目前所处的历史时期, 重汽人始终保持着清醒。
在中国重汽的内部大会上, 当家人马纯济给所有员工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 “中国重汽要加紧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 在广泛吸纳消化世界重卡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走自主研发之路, 打造自己的品牌。”
除此之外, 在中国重汽对待自主创新这个问题上, 马纯济还提出了“打造适应国际化要求的自主创新体系”的口号。而针对这个颇具挑战性的目标, 中国重汽已决定将其上市之后融资数额的60%以上用于产品研发以及技术改造。
当然, 我们也不能忘记中国重汽的国家级技术中心, 而对于它的未来走向, 马纯济也提出将其规划好、发展好, 并装备一流的研究以及试验手段, 目标直指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的工程研究中心。
目前,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厂商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中国重汽已经提出了在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及研发水平。
或许, 从中国重汽今后的脉络走向出发, 我们就能正确地把握其谋求质变的战略图谋;或许, 从中国重汽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我们便可对其追求卓越窥见一斑。但愿, 在中国重汽今后迎风踏浪的过程中, 他能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是什么造就了中国重汽如今的行业地位?是什么支撑了中国重汽的国际化路线?又是什么练就了中国重汽火箭般的发展速度?是创新, 是开拓, 是团结, 更是未雨绸缪。
或许, 从中国重汽今后的脉络走向出发, 我们就能正确地把握其谋求质变的战略图谋;或许, 从中国重汽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我们便可对其追求卓越窥见一斑。
中国重汽 篇2
一九九九年
●10月15日,国家重汽集团重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国家经贸委会同国家机械局按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批示精神,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重组有关问题会议”,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郑斯林、国家机械局局长吴晓华及财政部、人事部有关领导及山东省、陕西省、重庆市的有关领导到会。
●国家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员办事处于1999年11月20日进驻重汽集团公司,对重汽集团1998及1999年1至9月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
二○○○年
●3月3日,由孙树义、路耀华、吴晓华、韩寓群四位部长级领导带队的中央调研组到达济南舜天大酒店,进驻中国重汽集团,揭开了重汽集团下放重组的序幕。
●6月26日,山东省省长的李春亭主持召开了第46次省长办公会议,宣布山东省重汽重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常务副省长韩寓群为组长,副省长林书香、黄可华,济南市市长谢玉堂为副组长,省经贸委、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监察厅、社会保障厅、国资办、济南市政府和重汽集团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并着手开展重组的各项工作,抓紧调整重汽的领导班子。
●6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召集专题会议听取了调研组的调查情况汇报,并决定向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汇报。
●7月11日,国家经贸委《关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下放重组有关问题的请示》将中央调研组的调查情况上报了国务院。
●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第74次总理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重汽问题,并形成了会议《纪要》,主要内容是关于重汽下放和分立重组破产问题。决定将重汽集团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下放到山东省、陕西省、重庆市管理。主体部分下放山东管理,保留“中国重汽”名称,对下放山东部分参照处置湘潭电缆厂的办法,实施分立、重组、破产,有关银行债务不再实施“债转股”。并调任济南市副市长马纯济担任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兼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8月7-8日,中央调研组在济南南郊宾馆召开重汽集团下放重组工作座谈会,从2000年8月1日起,将重汽集团正式下放山东省、陕西省、重庆市管理。
●8月18日,财政部《关于划转中国重型汽车集团资产财务指标的函》(财企[2000]440号文件)下发,将重汽集团的相关资产财务指标下划山东省、陕西省、重庆市。●9月9日,中国重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马纯济等新领导班子成员进入重汽工作。●11月16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济南南郊宾馆听取了中国重汽负责人马纯济的工作汇报。国家部委领导马凯、載相龙、蒋黔貴、高强、张作己等也听取了汇报。汇报后,朱镕基总理请蒋黔贵负责抓紧解决重汽的问题。
●12月28日,经朱镕基、李岚清、吴邦国、温家宝四位总理、副总理同意,正式批准《关于重汽集团下放山东部分分立重组破产方案的编制》。
●2001年1月17日,山东省省长李春亭、济南市委书记孙淑义等省市领导看望慰问重汽职工。
二○○一年
●1月18日,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济南正式宣告成立(简称中国重汽)。在济南南郊宾馆召开成立大会,马纯济豪情满怀地向各界来宾宣布:中国重汽将以加倍的努力,实现“一年持平,两年赢利,三年大发展”的奋斗目标,担当起历史责任,回报社会和用户。
会上,山东省经贸委主任王仁元宣读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改制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批复>>,山东省常务副省长韩寓群、济南市市长谢玉堂作了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山东省省长李春亭及国家经贸委、国家机械局向大会发来了贺信。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志浩、山东省委副书记兼济南市委书记孙淑义、山东省常务副省长韩寓群、济南市市长谢玉堂、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崔惟琳、济南市人大常委主任李启万、济南市政协主席孙常印等出席了成立大会。
●2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北京听取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的工作汇报,并就重组工作做了重要指示。
●3月14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卡车公司合作生产重型载重汽车可行性研究报告。
●4月2日,济南市市长谢玉堂带领有关部门实地考察并召开现场会,确定了中国重汽党家庄生产基地重汽专用路修建方案。
●4月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李春亭省长主持召开了第65次省长办公会,听取了马纯济关于重汽工作情况的汇报,并下发了省长办公会议纪要。
●4月26日,国家计委正式下达关于沃尔沃项目的批文,要求抓紧谈判,力争尽快建设投产。
●4月27日,中国重汽与清华大学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5月1日,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孙淑义到重汽党家庄生产基地看望加班职工,勉励重汽职工要重振雄威,再创辉煌。
●5月14日,山东省省长李春亭、省委副书记孙淑义、常务副省长韩寓群、济南市市长谢玉堂到重汽调研工作,指出新重汽要加大创新工作力度,加快企业发展。
●5月18日,中国重汽经批准组建并召开首次董事会。
●5月21日,斯太尔飞龙2000系列重型车巡展拉开帷幕,中国重汽新产品开发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6月30日,韩寓群常务副省长到重汽调研指导工作,对新重汽成立半年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8月28日,济南市市长谢玉堂同中国重汽领导出访沃尔沃卡车公司,使中国重汽和沃尔沃树立了加强合作的信心,从而重新启动了双方合作的项目。
●8月5日,中国重汽召开“十五”发展规划论证会。
●8月25—31日,马纯济率中国重汽高级代表团访问沃尔沃公司总部,双方签署了继续合作、完善业务计划及增加FL驾驶室以及改善盈利性的会谈备忘录。
●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视察中国重汽,充分肯定了中国重汽改革重组成果,并勉励中国重汽发展成为“世界知名、国内其他企业不可替代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
●9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济南主持召开了中国重汽重组现场工作会。明确中央决定的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并决定对重汽财务公司进行债务重组。会后,国务院下发了《研究落实重汽重组方案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
●9月22日,山东省副省长赵克志到重汽调研工作。●12月17日,奥地利驻华大使博天豪到中国重汽访问。
二○○二年
●1月7—8日,中国重汽召开销售工作会议,马纯济要求销售公司要实现营销工作的“三个转变”。
●1月18日,中国重汽第一次商务大会召开,中国重汽原来以自销为主的营销模式彻底结束,开始大规模的利用社会力量实现销售规模的扩大。会上,中国重汽与全国一百多家经代销商结成了合作互惠、构筑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
●3月1日,黄河2300型15吨(8*8)全轮驱动车通过设计定型审查。专家认为,其设计达到了国外同类车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第二代重型(8*8)全轮驱动车的空白。●3月24日,山东省代省长张高丽在省人大会议所做的工作报告中,对中国重汽的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将中国重汽的发展壮大列为山东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重点,强调要对重汽积极增加投入,促进中国重汽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做强做大。
●同日,山东省政协委员、省总工会副主席张召盈率领正在出席省政协会议的工会界政协委员视察中国重汽。
●4月29日,中国重汽召开“五一”劳模表彰大会,市长谢玉堂到会祝贺,并对中国重汽新领导班子带领重汽职工高举“发展”大旗,使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用一句话概括了马纯济对重汽的贡献——“马到成功”。
●5月18日,中国重汽与清华大学联办的工程硕士班正式开班。这是中国重汽实施人才战略、实现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5月24日,山东省省长张高丽视察中国重汽,充分肯定了重汽下放山东以来取得的显著成绩,认为重汽的改革重组工作扎实,效果显著,发展思路清晰,发展目标明确。勉励重汽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加快发展步伐,要把重汽建设成为“重”、“特”、“新”,有竞争力的中国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5月31日,中国重汽单月产销重型汽车1749辆。●6月3日,中国重汽慰问团赴深圳慰问驻港部队。
●6月24日,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孙淑义和重汽代表团访问沃尔沃公司总部,向沃方介绍了中国重汽下放重组后企业发生的巨大变化,表明了省市政府支持合资项目的明确态度和坚定信心,双方签署了加快合资合作会谈纪要。
●7月1日,中国重汽商用车公司生产的第一辆汽车——斯太尔飞龙加长载货汽车下线。商用车公司成为中国重汽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7月9日,国家经贸委副主任谢旭人视察中国重汽。●7月11日,蔡东任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8月6日,黄河JN5560型(10*10)特种汽车研制项目被列为2002年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创新项目。
●8月18日,中国重汽建成全国最大的重型汽车桥箱生产基地。
●9月30日,中国重汽财务公司重组方案经总理朱镕基、副总理李岚清、吴邦国、温家宝签字后,获国务院批准。
●10月11日,中国重汽借鉴欧洲当代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汽车——“斯太尔王”系列汽车正式推出。
●10月14日,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卡车公司在北京草签了合资合作协议。
●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重型汽车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债务重组方案的批复》(银复[2002]323号文件)下发,重汽财务公司的债务重组实施具备了条件。●12月4日,山东省常务副省长韩寓群到中国重汽现场办公,指出中国重汽要成为全国最强、最大、最好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
●12月18日,中国重汽召开2003年商务大会,做强做大销售网络成为主旋律。●12月31日,2002年中国重汽共申报专利126项,实现三天一个专利,成为山东省专利申报最多的单位。
二○○三年
●1月16日,中国重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马纯济,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4月26日,中国重汽顺利通过“3C”认证。
●4月28日,中国重汽总经理蔡东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5月26日,沃尔沃集团副总裁、卡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玛.哈鲁纳先生,副总裁、中国委员会主席特洛根先生一行访问中国重汽,就合资合作项目进行了洽谈,双方在重要问题上达成一致,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6月9日,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卡车公司重型汽车合资项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签约,共同组建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
●6月30日,国家商务部批准了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合资合作合同。●7月10日,合资企业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成立。
●7月11日,由中国重汽客车事业部、客车公司自主开发的“伊思特龙”豪华公交客车成功下线。同日,中国重汽斯太尔系列汽车被确定为山东省第一批名牌产品。●7月3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理事长张小虞参观中国重汽퍡车公司。●8月7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淑和到中国重汽考察。
●8月19日,中埽重汽在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上喜获两项国家金奖、一项银奖。●10月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视察中国重汽,充分肯定了中国重汽改革重组工作所取得的我绩,对中国重汽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10月16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中国重汽重型载重汽车承担了重要的运输任务。
ꗏ10月耱9日,中国重汽与德国MAN商用车公司合作开发的“黄河王子”顺利下线。●10月20日,招商银行总行行长马蔚华参观访问中国重汽。●11月13日,瑞典工业委员会主席儒勒.学仁访问中国重汽。●11月19—21日,中国重汽顺利通过GJB9001A—2001质量标准审核。●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重汽签署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框架协议。
●12月1—2日,瑞典沃尔沃集团高级副总裁卡尔—厄林·特洛根先生率高级代表团对中国重汽进行友好访问。
●12月1日,山东省表彰200项科技创新成果,中国重汽11个优秀项目榜上有名。●12月1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重汽重组山东小鸭电器方案,中国重汽开始进入资本市场。
●12月25日,中国重汽产品装备联合国维和部队。
●12月28日,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被评为山东省十大财经人物,位列排行榜首位。
二○○四年
●2月9日,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鲍志强带领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到重汽现场办公。●2月12日,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山东小鸭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由“小鸭电器”变更为“中国重汽”。
●同日,中国重汽集团公司列2003山东省机械工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双百强企业榜首。
●2月28日,沃尔沃动力公司高级副总裁托仁率沃尔沃公司代表团访问中国重汽,双方一致表示,应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合作。
●3月19日,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姜大明到中国重汽视察,对中国重汽三年来的巨大变化给予了高度评价。
●3月29日,中国重汽与沃尔沃、中国一汽合资生产沃尔沃新型发动机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3月31日,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举行隆重的开业仪式,同日,本土生产的第一辆沃尔沃重型卡车在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下线。开业仪式上,中国重汽与沃尔沃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4月21日,中国重汽总经理蔡东荣获山东省优秀企业家称号。●4月26日,济南市总工会主席陈延河走访重汽劳模。●4月28日,中国重汽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6月16日,国家商务部批准中国重汽在香港成立中国重汽(香港)国际资本有限公司。●8月6日, 中国重汽(香港)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注册成立。●8月7日,中国重汽(香港)国际资本有限公司经商务部批准正式成立。
●8月10日,沃尔沃动力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墨伯格先生带领的沃尔沃高级代表团参观访问中国重汽,与中国重汽就在济南合资生产发动机等事宜进行了商讨。
●8月27日,中国重汽房地产公司通过竞标取得两宗土地开发权,标志着中国重汽开始大举介入房地产市场。
●8月31日,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布的、由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中国重汽技术发展中心由原175位跃居第33位,超过一汽集团、东风集团而名列行业前茅。●9月10日,中国工程院七位院士考究中国重汽。中国重汽的快速发展和国内领先的重型汽车制造技术给院士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建议在中国重汽设立国家发动机再制造示范基地。
●9月2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视察中国重汽,对中国重汽凭借国内领先的研发能力和多年来创造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造中国重型汽车品牌表示了极大的赞赏,尤其是中国重汽在专利申报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9月30日,中国重汽月产销历史纪录再度刷新,当月产销重型汽车5062辆。●10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到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济南华沃卡车公司视察。她指出,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公司合资合作的整车项目放在济南取得积极的进展,双方进一步合作的发动机项目在济南也要尽快实施,通过加快引进,提高中国重型汽车的技术和制造水平。
中国重汽力拼服务 篇3
与此前国内引进的重卡技术不同,中国重汽引进的技术实现了与欧洲保持同步,SITRAK新车型秉承纯正德国品质基因。自2009年7月与德国曼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以来,中国重汽在技术、资本、市场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战略合作,而融合双方精湛造车技艺和中德两国领先运营理念的SITRAK品牌如今成为双方实现合作共赢的有力佐证。
中国重汽济南商用车公司董事长严文俊曾经这样表示:“SITRAK品牌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重汽高端重卡已达到国际重卡先进水平,SITRAK品牌启动在中国重卡行业内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代表了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合作共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更体现了中国重汽引领中国重卡行业与国际一流品质接轨,提升中国重卡行业水平的强烈责任感,SITRAK必将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高端合作自主品牌。”
如今,为了不断以纯正德国品质基因诠释其持续高效的产品价值,为了向SITRAK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外延服务,中国重汽“4S-box——SITRAK用户尊享包全民征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面向物流行业征集SITRAK用户尊享包内容,活动将采纳用户最真实的需要,铸造最为贴心的卡车装备。
据悉,“4S-box——SITRAK用户尊享包全民征集活动”征集期将持续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内,公众可以登录中国重汽活动页面进行参与,每位公众将拥有5次投票机会,在供选择的50项物品中进行甄选,最终定制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4S-box,在活动结束后,官方将统计票数最高的物品,从而诞生最终的4S-box内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公众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还有机会获得提前体验此用户尊享包的机会,以备选物品的实用性来讲,其出现能为重卡司机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质·动世界
高端品质与服务是未来重卡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经过与德国曼公司多年的合作,重汽吸收与借鉴了其许多的优质基因,在共同打造出SITRAK后,重汽瞄准高端重卡市场的拓展计划正式开始,在进口车占据大多数份额的高端重卡市场,如何打造SITRAK的核心竞争力是成功的关键,而企业方面表示,提供优质的产品及外延服务是计划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在上市近一年时间里,SITRAK可靠性得到了市场的检验、服务模式也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在同等情况下,百公里油耗比一般国产车低1L至2L,并且在舒适度与可靠性上与进口品牌不相上下。除可靠性让用户满意,SITRAK在服务上也进行创新,不仅拥有发动机、变速箱、车桥三大总成B10寿命高达150万公里,发动机换油间隔里程长达6万公里,单月运营强度高达3万公里的业内标杆级承诺,更独享“1324T”的服务模式。“1”代表与用户建立“一对一”服务关系,“3”则是在车辆运行到5000公里、15000公里和30000公里时进行三次上门回访并提供免费维修保养服务,而“24T”是车辆售后故障需在24小时内维修完毕,并承诺为超期未修好的车辆提供替代车辆。这在多方面对用户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减少任何突发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服务上还不仅如此,还为地方用户量身定做了特制服务,在用户专线运输的沿线加设服务网点,增加配件供应量来保障用户的正常用车。
愉·悦同行
SITRAK源于德国MAN的TG平台,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高端中重卡。作为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共同打造的明星产品,在提供优异高端重卡车辆的同时,SITRAK重卡也在服务上进行了创新,专业定制的售后服务更如亲人般一路陪伴。
2014年2月28日,作为“Super SITRAK Specialized Service(SITRAK超级随身定制服务)”新4S外延服务理念的首次尝试, 中国重汽SITRAK品牌用户尊享包“4S-BOX”在沈阳隆重发布。SITRAK在不断进行服务模式创新过程中,又针对驾驶员提供定制外延服务,进一步提出“Super SITRAK Specialized Service(SITRAK超级随身定制服务)”的新4S外延服务理念,此次定制化用户尊享包就是基于此理念的第一次尝试。中国重汽始终坚信,驾驶员是SITRAK最直接的用户,为他们提供更为细致的服务是基本的责任,所以通过征集的形式,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诞生的4S-box,才是最为实用的。
未来,4S-box将在购买SITRAK后赠送于驾驶员,使驾驶员便于应对突发状况或是极端环境。 随着未来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高端重卡的需求也会愈发强烈,各大国内重卡企业及国外品牌都逐渐在市场上发力,而SITRAK作为先行者,凭借曼的技术支持以及不断完善与人性化的服务,是否能够成为国内高端重卡的领军品牌,让人拭目以待。
制胜市场的决心
如何为SITRAK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及外延服务,一直以来都被中国重汽视为在进口车占据大多数市场份额的高端重卡市场实现突围的重要举措。
在中国重汽看来,驾驶员是SITRAK最直接的用户,为他们提供更为细致的服务是基本的责任。而如何实现为SITRAK用户提供最直接最贴心的尊享服务,莫过于让他们亲身参与其中,共同打造4S-BOX尊享包的内容。为此,中国重汽于去年11月至12月期间举行了为期一个月的“4S-BOX——SITRAK用户尊享包全民征集”活动,以“力求向SITRAK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外延服务”为目的,主要面向物流行业群体征集SITRAK用户尊享包内容,采纳驾驶员最真实的需要,铸造最为贴心的卡车装备。
经过长达一个月的评选,4S-BOX尊享包的内容最终确定为:一个外包外加洗漱包,雨衣,卫衣,真空保温水杯,荧光服,医疗救护包等7项装备脱颖而出,成为4S-BOX尊享包最终内容。此外,为回报广大驾驶员的热情参与,当天发布会现场中国重汽针对该征集活动的热情参与者进行了抽奖,以表彰驾驶员对4SBOX的热心贡献。
可以看出,SITRAK除了为用户提供极为可靠的产品品质外,更将在服务模式上为用户带来具有标杆意义的创新。“SITRAK首次打造的4S-box外延服务理念,致力于为驾驶员提供定制化的以及更加贴心的服务。” 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理、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营销总监于有德对《汽车观察》如是说。
在共同打造出SITRAK后,中国重汽瞄准高端重卡市场的拓展计划正式开始,“S u p e r S I T R A K Specialized Service(SITRAK超级随身定制服务)”新4S外延服务理念的提出以及4S-BOX包的正式发布,充分体现了中国重汽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及外延服务的决心,也必将成为中国重汽制胜市场的重要举措。
中国重汽的三板斧 篇4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 面对崭新的2010年, 中国重汽集团总经理蔡东告诉记者, 2010年, 中国重汽要抢抓机遇、再创辉煌, 将确保全年产销14万辆, 力争15万辆的成绩。基于此, 中国重汽必须要推出适应市场环境的新产品, 此外, 为配合销售, 中国重汽还会全面推行精益化管理, 创新企业内部机制, 积极推进合作项目。站在新起点上, 中国重汽将为实现“十二五”末销售收入过千亿元、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目标不懈努力。
“技术制胜”
蔡东告诉记者, 目前H O W O-A 7系列型谱已基本完善, 在新一轮技术提升后已经成熟;通过技术提升, 车辆轻量化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 卡车“瘦身”1 0 0 0公斤以上。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款产品的轻量化成就, 中国重汽使用了专业的德国汽车称重系统——轮胎负荷计现场称重。这辆配置了美国瀚瑞森橡胶悬架和铝合金壳体变速器的HOWO重卡原重9.2吨, 现场称重显示为8.08吨。
对此, 蔡东强调:“中国重汽全面实施的轻量化改进, 是在保持车辆原有承载力、强度、品质、安全的基础上作出“与时俱进”的改进, 并不是简单的减配降质, 而是通过技术提升实现的。”
但即便如此, 蔡东也不掩饰以往中国重汽在市场上的不足。以往, 公路用车一直都是中国重汽的一块短板。在商务大会上推出轻量化牵引车就是重汽有意而为之, 而2010年着重扶持公路用车的网点建设, 则是重汽图谋长远的举措。
“坦白地说, 在6×2牵引车市场, 重汽的表现并不理想。”谈到2009年的重卡市场表现时, 蔡东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尽管6×2牵引车因政策因素渐有降温, 但不可否认的是, 这款迟到的新产品依然会在今年下半年的牵引车市场异军突起。
此外, 中国重汽的H O W O、金王子等系列产品也已经进入了营销使用的黄金时代;矿山王和码头低速牵引车等已隆重推出;燃气车辆已作为新能源重卡全面推向市场。12升发动机已经成熟;新推出的A M T变速箱的油耗优势明显, 得到了市场认可;而盘式制动器、新制7吨和9吨桥等总成的成功导入市场, 也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新开发的膜片离合器运行良好;关键零部件配套水平进一步提高。
最令重汽人欣慰的是, 中国重汽的自主创新工作得到了国家高度的认可。2009年, 经国家科技部批准, 中国汽车行业唯一一家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落户中国重汽。现已累计申报专利1279项, 其中获授权专利1060项, 继续保持了全国汽车行业专利总数第一的地位, 被国家批准为创新型试点企业。
蔡东表示, 针对Z F、曼、默尔、贝洱、W A B C O、大陆集团V D O等近1 0家国际知名零部件供应商陆续进入中国重汽生产基地, 中国重汽下一步还将坚持自主创新, 在完善提升具有核心技术的总成上狠下功夫, 加大关键总成的研发制造能力, 进一步加快推进合作产品的各项进程, 积极做好发动机、车桥及整车的再创新及国产化工作。
“改善为王”
2009年,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和国际化战略的需求, 中国重汽在卡车公司、桥箱公司、发动机公司等单位推行精益化管理试点活动。经过一年的努力, 企业管理水平有了全面的提升。
在新的一年, 蔡东告诉记者, 中国重汽将全面推行精益化管理活动:一是持续开展“改善为王”活动, 使内部物流更加科学合理, 简化物流环节, 降低物流成本;降低劳动强度, 减少库存和产成品, 保障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二是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提高产品在线检测能力, 继续开展产品质量攻关活动;三是进一步优化劳动组织,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科学分析生产的操作环节和设备能力, 优化劳动力配置, 积极推广标准化操作模型的经验, 全面实现生产工序的标准化操作。
“网络钢铁”
蔡东认为, 只有坚持合作共赢, 才能培育忠诚用户, 实现共同发展。多年的合作已经把中国重汽和经销合作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 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共存共荣关系。“坚持以人为本, 诚信中国重汽”是中国重汽的成功法宝。
蔡东说, 2010年, 中国重汽将与广大经销合作者通力合作, 进一步加大网络建设力度, 打造20万辆的网络体系, 同时进一步调整优化原有营销网络, 提高网络的运行质量, 使之逐渐标准化、规范化。
然而, 对于一家全球知名的重卡企业来说, 网络的建设可谓年年有变化, 中国重汽明年的特别之处又在哪里?对此, 蔡东表示, 新的网略布局就在于中国重汽对公路用车的重点关照。“在巩固提高工程用车优势的基础上, 把公路用车的营销网络建设作为重点, 集中精力建设以公路用车为主导的专营店和4S店, 强化公路用车的售后服务网点建设。”蔡东的一番话, 将中国重汽强势推动公路用车发展的信心表露无疑。
据蔡东介绍, 2010年的中国重汽将对在牵引车销售服务网络建设上表现突出的经销商给予最大力度的扶持与奖励。中国重汽欢迎经销商分建牵引车专营网络, 对于在牵引车市场销售业绩突出的经销网络, 还会辅以较高的建店补助。据透露, 2010年, 中国重汽的公路用车将分为5个版本进行销售, 各版本产品的自重逐级累加, 承载力也相应上升。中国重汽的指向很明确, 那就是发挥出重汽在各细分市场的优势。
而在国内积极布局销售服务网络的中国重汽, 对海外市场的布局也从未放松, 尤其是在借助曼的销售渠道之后。中国重汽与曼在国际市场上有着明确的分工, 这比成为竞争对手要好得多。”蔡东在解释双方如何共赢时, 着重提到了该点, 言下之意, 中国重汽将借道曼在海外的营销网络以促进出口, 加速企业的国际化步伐。
中国重汽 篇5
学院名称: 机电学院
专业班级: 机械066班
姓名: 李超
学号: 20xx071323
实践单位:中国重汽集团济南桥箱公司
实践时间: 20xx.8.1~20xx.8.30
打响中国牌 唱响重汽歌 篇6
品牌塑造 质量第一
中国重汽的品牌战略是把品牌培育与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结合起来,把营销模式、组织架构、制度流程优化等统一到品牌建设上来;把品牌提升和质量提升紧密结合起来。质量是品牌最重要的内涵之一,以高质量、高品质、高稳定性来提升品牌形象。
中国重汽以品牌国际化为导向,着力在国际市场开拓上实现新突破。中国重汽的标志—SINOTRUK,为中国重汽创世界知名品牌打出了旗帜。 SINOTRUK,连续获得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推荐出口品牌、山东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等多项荣誉,并获得了商务部“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同时中国重汽被授予“国家整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资格。中国重汽“SINOTRUK”国际品牌随着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的许多地区和国家成为用户认可、喜爱的中国汽车品牌。中国重汽对国际市场品牌建设采取了多项措施:通过加入马德里条约成员国,实现了对SINOTRUK等一系列品牌标识的注册保护;马德里成员国之外的主要市场国家目前也已经有20多个国家完成了注册商标的保护。
中国重汽结合自身情况,把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放到了由追求速度规模型到追求质量效益型上来。连续两年把年度主题确定为质量效益年,努力打造中国重汽特色的质量文化。
“二次创业”伟大工程开展以来,中国重汽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全部通过了认证机构的例行监督审核的基础上,还通过了CCC、出口免验复审、中国工信部车辆一致性检查、荷兰交通部车辆一致性现场监督审查、英国交通部车辆一致性现场监督审查和泰国国家工业标准所现场监督审查,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
中国重汽不断将贯彻卓越绩效管理工作引向深入,在内部形成一个不断保证企业绩效保持卓越的机制。各制造单位专门成立了质量改进委员会,明确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人员构成、改进分类、工作流程和验证流程。认真开展了质量整改工作,确保质量整改的快速、有效。
对于质量的卓越追求,使得中国重汽在行业内独占鳌头。中国重汽连续十年获称中国汽车工业三十强,入选了“中国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2013年度评价前百名”榜单,先后荣获了“中国优秀创新型企业”、“全国首批质量信用管理AA企业”等荣誉称号。
改革重组 创新优先
中国重汽是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从1960年制造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30余年,一直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计划经济时代的辉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受到冲击,并于上世纪末陷入困境。
2001年中国重汽集团实施改革重组,改革重组以来,中国重汽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大力实施技术领先战略,走上了一条科学发展、理性经营、精心操作、实现最佳效益之路。通过深圳A股上市,香港红筹主板上市、与德国曼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系列改革措施实现了企业的重组任务和股份制改造,解决了发展资金、治理结构和核心技术三大问题,为企业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必定以创新为桨。创新是一个企业保持高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重汽建立了以重汽技术中心为主线,面向市场研发新产品、新工艺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注重培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为目标。
通过技术创新,中国重汽的关键总成零部件多项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发动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近几年相继推出的天然气发动机、电控EGR国三、国四、国五排放发动机,完全立足于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自主研制的AMT手自一体变速箱,成为国内唯一批量生产手自一体变速箱的重卡企业。重型汽车盘式制动器的率先应用大大提高重载汽车的安全性。
2009年2月,经科技部批准,中国汽车行业唯一一家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正式落户中国重汽。中国重汽用自主知识产权,搭建了一个强有力的无形资产支撑平台,为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这里汇集了国内最优秀的重型汽车技术人才,一流的试验设备,创新能力国内领先。采取与著名院校联合开办研究生班、办好博士后工作站等措施,培养高层次人才。产品开发能力已迈上了“生产一代,贮备一代,设计一代”的新台阶。
目前,中国重汽的重卡产品已由2001年的一个系列78种车型,增加到九大系列3000多个车型,与曼公司合作后将增加4500多个车型,到时总车型将达到7500个,成为我国重卡行业驱动形式和功率覆盖最全的重卡企业。目前已获国家授权专利2218项,其中发明专利68项,成为全国汽车行业专利最多的企业。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作为一家龙头企业,中国重汽不仅仅承担着经济责任,更重要的是社会责任的履行。
近年来,中国重汽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环保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将节能减排落到实处。
中国重汽首先大力提升关键总成的技术水平,以满足更高排放标准,投入巨大力量开发高品质绿色环保重卡发动机。2011年以来,连续成功开发国(欧)四排放标准重型汽车发动机和国(欧)五发动机,其中自主研制的国(欧)五发动机于2011年5月通过英国车辆认证机构(VCA)认证,获得欧盟E-mark证书。
同时,中国重汽大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天然气发动机。天然气重卡因其低排放、环保节能以及较高的经济性获得市场青睐,天然气重卡成为中国重汽的新增长点。几年来,天然气重卡的产量不断增长,同时还实现了批量出口,显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在整车产品上,中国重汽引入轻量化系统工程,大力发展节能降耗的轻量化卡车。轻量化卡车不仅保持了产品稳定可靠的特色,也大大降低了产品油耗。以豪沃牵引车为例,自重从 9.2吨降低到 8.08 吨,轻了一吨多。一辆轻量化重卡一年行驶20 万公里,可增加用户收入四五万元。中国重汽生产的豪瀚双转向公路牵引车,自重仅为6.8吨,是国内自重最轻的重卡车型之一。
在环保方面中国重汽一直致力于推行绿色低碳技术和助力生态家园建设,并且积极支持慈善及助残事业,热心参与社会各类公益活动。
中国重汽在济南市率先成立了企业慈善工作站,组织引导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各类抗灾救灾和日常慈善捐助活动。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员工慈善意识的增强,捐赠数量逐年提高。目前,中国重汽向山东慈善总会和济南慈善总会认捐慈善基金已从当初的2000万元升至现在的1亿元,平均每年捐赠善款560万元。中国重汽(香港)公司从上市开始,已连续向香港慈善机构每年赠送100万港元公益金,并获香港公益金荣誉奖。
中国重汽组织员工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积极支持社会各项公益事业,参与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中国重汽还热心扶持体育事业的发展,先后冠名山东女足、《生活日报》群康俱乐部象棋队,并赞助中国跤王争霸战、全国女子举重队、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等。
随着中国重汽集团慈善公益事业的不断前行,中国重汽也收获了“中华慈善奖”、“2009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香港公益金荣誉奖”、“山东慈善奖”、“山东省最具爱心企业奖”、“2008山东十大责任企业”、“2009年度省级文明单位”、“2009年度最具爱心企业奖”和“我的兄弟姐妹—爱心大使奖”、“济南市热心泉城公益事业优秀集体”、“济南市见义勇为事业突出贡献奖”、“济南慈善十年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经过长足发展,中国重汽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十一五”初期的第二集团军到目前被行业公认为第一集团军,就产销规模而言已进入重卡行业世界前三位,技术水平和运行质量一直引领行业发展。相信在中国重汽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重汽必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商用车企业集团。
中国重汽:向世界500强进军 篇7
虽然市场萎缩, 但对于中国重汽来说, 风景与以往并无二致。
“2011年,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资金政策紧缩、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不利影响,中国重汽还是战胜了各种困难,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业绩。预计全年产销整车达到17.5万辆,其中重卡14.3万辆;9L以上重卡继续保持了国内首位;出口整车超过2万辆,实现翻番;实现利税总额约45亿元,企业效益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满足了上市公司的效益目标要求。企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在不久前举行的2011年商务年会上,中国重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马纯济不仅对2011年企业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可,还对来年的市场行情充满了信心。
“曼项目实施以来,中国重汽总投资已经达到了70亿元,通过高强度投资、引进欧洲现代装备及管理,中国重汽的产品工艺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我相信,中国重汽新一代的重卡产品上市,必将会使得中国的重卡产业朝着国际先进水平迈出坚实的一步。”马纯济认为,目前中国重汽主要的产品样机已经完成试制,整个项目正在按照合同的进度积极推进。科学谋划精心操作,使得中国重汽与曼的合作项目正在全面顺利展开。
马纯济表示,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重汽取得了行业内令人瞩目的成就。面对成就,中国重汽没有盲目自满,而是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企业在产品结构、轻量化水平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规模和速度,但更重要的是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机制的转换。”
经过2011年市场的磨砺,中国重汽对2012年的工作充满信心,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马纯济表示,“2012年,中国重汽的目标是:确保产销整车24万辆,其中重卡16.5万辆,各项主要指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确保重卡产品质量竞争力强、用户满意度高、对市场有明显拉动作用,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确保实现效益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在确定2012年目标的同时,马纯济还表示,要以进入世界500强为目标,在十二五末期将中国重汽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不可替代的,以重卡产业为主导、全系列的商用车大型企业集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重汽一是要继续坚持区域化战略,在营销服务网络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二是要继续坚持高质量低成本战略,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三是要继续坚持技术领先战略,在产品结构调整上狠下功夫。
“2011年,中国重汽面向市场,将产品划分为五个平台,针对各平台产品做了大量的研发、试制、验证工作。2012年,中国重汽将继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利用部分具备条件的成熟曼公司技术,使A7的水平更加适应市场要求;中重卡形成市场批量,产品轻量化、燃油经济性有明显市场效应;济宁商用车奔驰技术新产品,将全面推向市场;矿车、长头牵引车将崭露头角。同时,全力推进与曼公司合作项目,按照曼公司的排放标准,确保推出产品一炮打响。”
技术成就中国重汽“二次创业” 篇8
三月的北京依然寒冷, 但轻抚的春风却已表明春天即将来临。
国内的经济前景似乎与当前的气候极其相似。由欧债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 显然已经对中国的重卡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2011年年尾, 国内所有的主流重卡企业均未完成年初制定的销售任务已经说明, 新一轮的重卡行业调整已悄然来临。
“包括重卡行业在内的汽车企业或将迎来又一个调整年。”在接受记者的采访过程中, 很多长期驰骋重卡市场销售一线的人员都表示, 今年重卡销售或将较去年有所收缩。尽管从二月的销售数据上看, 多家重卡企业的销售已经有所回暖, 但谁又能保证下个月的市场依旧猛进高歌?
面对困难, 企业是自暴自弃、甘认倒霉, 还是以此为机、迎难而上?
相信大多的企业都会选择后者。对于他们来说, 度过了此次困难, 市场也许就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要抓住当前汽车市场调整的机会, 积极实施产业升级, 打造民族汽车品牌。”两会期间,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表示, 对于重卡市场而言, 今年一定是一个调整年, 下调趋势明显。“但也不会大起大落。”乐观自信的马纯济认为, 调整也为做好准备的企业带来了产业升级的机会, 以此实现技术与企业的升级。
“调整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 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经济好的时候, 行内的很多问题都显露不出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危机也可以使整个汽车行业的企业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危机=危险+机遇, 这期间, 必定会有一些企业抓住机遇、脱颖而出。”
谈到当前面临的压力时, 马纯济认为, 主要还是市场的需求不足和国际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如果我们的管理水平、控制能力和产品水平没有相应提高, 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就要打败仗。”马纯济告诉记者, 对此, 中国重汽是充满信心的。未雨绸缪的中国重汽已经于去年年初提出进行优化调整, 实施二次创业的宏伟工程。“我们的二次创业就是从量变到质变。”马纯济认为, 已经过去的前十年, 中国重汽实现了量的增长, 那么, 未来的十年, 中国重汽期盼的是质量水平的大幅提高。
中国重汽进行优化调整, 实施二次创业, 具体说就是产品要在单纯的重型汽车的基础上, 开辟五大产品新领域, 发展成以重型汽车为主导的, 重、轻、客、特、工程机械的全系列商用车。马纯济告诉记者, 通过去年的工作, 中国重汽在今年已经产生了一定效果。“因为有这些新东西, 也让我们对今年的增长有了底气。将来重型汽车这一块占到60%-70%, 其他汽车占到35%, 到十二五末, 中国重汽要成为百万量级的商用车企业。把重型汽车做到世界先进水平, 其它产品争做国内一流。”
综合在一起, 就是要做民族品牌, 要做成一个国际品牌。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马纯济介绍说, 这两年, 尽管国外形势错综复杂, 中国重汽还是保持稳步的增长, 去年出口销售超过两万辆, 出口创汇增长80%。“中国重汽已把国际市场分成6大区, 建立了营销服务网络, 今年, 要进一步抓好网络的升级和完善, 实现真正的走出去。”
对于目前开展顺利的新能源汽车, 马纯济表示, 目前新型燃料在重卡方面的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果, 收到了良好效益, 特别是燃气车这一块, 去年以来已成为中国重汽增长的亮点。下一步, 中国重汽还会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提升技术水平, 进一步拓展它的市场领域。在客车和轻型车领域, 中国重汽也会积极推动新能源车, 在“十二五”期间形成产品亮点, 并且实现一定的效益。
对于当前企业所面临的税收负担过重问题,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 马纯济表示, 用财政手段支持实体经济和民生, 包括支持环保等产业, 包括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同时, 税收政策的优化调整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要促进产业发展, 就要研究就应认真研究支持产业支撑能力强的大企业的税收政策, 研究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 逐步解决税负较高问题。
“因为税负过高、融资成本过高,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受到压抑。”马纯济分析认为, 站在企业的角度, 他希望国家尽快着手解决这些问题。要增加国有资产的资本金投入, 降低自主创新产品的税负, 逐步在控制信贷规模的前提下, 同时控制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 这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中国重汽打造品牌质量效益升级年 篇9
今年的中国重汽集团商务大会首次走出济南,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召开,也从一个侧面契合了本次大会的主题——“变革创领价值”,变革不仅仅是创造财富,更是引领一个时代的价值体现。
中国重汽经销、改装合作单位、客户代表、金融和投资机构代表以及新闻媒体记者1600余人共赴盛会,共商发展大计。今年中国重汽商务大会上展出车辆达到62辆,是历年中数量最多、品类最全的一次。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重汽5平台中重卡的全面发力,SITRAK、HOWO、斯太尔、豪瀚等品牌纷纷展出了5平台的牵引车、自卸车、载货车、专用车产品。重汽推出的5 4 0马力曼技术MC13发动机无疑是最大亮点,这是国内目前最大马力商用汽车发动机,为中国重汽所独有。
马纯济在论坛上指出,这一年中国重汽更加注重把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优化结构、产品提升,企业运营质量明显好于行业水平,取得了良好业绩。这是中国重汽及时把握动态和趋势,采取断然措施的结果,更是与广大合作伙伴同呼吸、共命运,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结果。
马纯济指出,2015年是中国重汽的“品牌质量效益升级年”,中国重汽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以曼·T/C系列产品推广为主线,以质量效益提升为重心,用变革创领价值的思路为指引,实现营销各项工作的四个全面升级:一是实现市场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实现营销网络优化升级;三是实现市场产品优化升级;四是实现管理运营机制优化升级。
中国重汽2015年总的发展目标是,实现整车销售20万辆以上,其中重卡13.5万辆以上,市场占有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各项主要指标增长12%左右,整体质量创造国内一流水平,曼技术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效益力争保持行业最好水平。
中国重汽集团总经理蔡东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重汽的2015”的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对2015年经济形势、重卡市场前景、应对措施、网络规划、售后服务、产品亮点、豪瀚产品认识等工作做了细致深入的讲解和分析,尤其指出,中国重汽2015年营销工作的重心是将产品线调整至曼技术发动机上,2015年曼技术产品销售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真正形成中国重汽产品的新优势。
今年中国重汽的商务大会还发布了《中国重汽集团2015年质量承诺》。中国重汽集团技术中心、质量部、济南卡车公司、济南商用车公司、济南动力部、杭州发动机发公司、济南桥箱公司、济南变速箱部、大同齿轮公司、济宁商用车公司10家单位主要负责人郑重签署了质量承诺。
中国重汽 篇10
中国重汽经销、改装合作单位、客户代表以及新闻媒体记者1800余人出席会议。颁奖典礼上, 中国重汽集团对2013年度优秀经销商进行了隆重表彰。
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发表致辞。他说, 即将过去的2013年是中国重汽坚持“转、调、创、改”, 形成企业新优势的一年;是全面实施 “二次创业”伟大工程, 大力开展 “质量效益提升年”, 结出丰硕成果的一年。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4年, 马纯济认为充满希望和发展机遇。他表示, 中国重汽将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要求, 继续实施“二次创业”伟大工程, 大力开展“品牌、质量、效益年”活动, 打造中国重汽国际知名、 国内一流的重卡企业品牌形象。
马纯济强调, 确立坚持品牌战略, 是中国重汽的重大战略抉择。品牌是旗帜, 是企业综合质量素质水平的市场认可。品牌是文化, 文化是民族传承之根基、企业管理之精髓。实施品牌战略、提升质量效益, 任务十分繁重。但是中国重汽相信, 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事业、共同的努力, 一定能够为打造中国重汽品牌增光添彩, 形成正能量, 创造新优势。
中国重汽集团总经理蔡东宣布并详细解读了中国重汽品牌战略。实行品牌战略不仅是中国重汽在全球树立民族品牌的责任, 更是建设百年企业的需要。多品牌战略, 是中国重汽集团对未来发展路径充分分析研判做出的战略性决定。要在全球参与商用车的竞争, 要参与多个细分市场的竞争, 要保持并发展大规模的经营业态, 必须走多品牌发展战略。
根据多品牌战略, 中国重汽现有产品将全部囊括在S I T R A K品牌、 H O W O品牌、斯太尔品牌、H O H A N品牌四大品牌之下。一个品牌, 对应一个LOGO, 一对一, 紧密关联。
中国重汽将对全新发布四个品牌营销网络的形象标准, 重新对中国重汽的营销网络布局, 将更加精耕细作, 为经销商和用户提供更具价值的服务。
在本次商务大会的参展车辆中, 中国重汽的SITRAK品牌、HOWO品牌、斯太尔品牌、H O H A N品牌, 重、中、轻、特系列最新产品悉数登场。HOWO矿山霸王搭载MC11发动机, 采用曼技术大功率冷却模块, 是中国重汽力推的工程机械车型。 HOWO城市主战消防车, 全新长款四开门驾驶室高端大气, 吸引众多与会者目光。
中国重汽商务大会吹响新号角 篇11
在已经过去的2008年里,面对复杂的局面和形势,中国重汽在全行业呈现下滑态势的情况下,生产经营继续稳步上升,全年产销重卡11.2万辆,生产发动机12.8万台,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与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8年,中国重汽在国内率先开发出达到国III排放标准的EGR发动机及高压共轨发动机,在国内环保排放标准转换中占得先机。装有中国重汽发动机的整车自推向市场以来,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此次商务大会上推出的中国重汽自主研发的AMT(手自动一体)变速箱,不仅使驾驶更加舒适、安全,而且较手动变速箱燃油消耗降低3%~10%。此次切换也将成为中国重卡行业技术进步的里程碑。HOWO-A7系列产品是中国重汽深度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自主研发整车总成匹配技术的结晶,面向国内高端客户和国际市场开发的全新一代新产品,在国内中高端客户利国际市场将有巨大的销售潜力,对提升中国重卡技术水平和推动重卡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2008年中国重汽共投入技改资金近30亿元,对整车、发动机、车桥、铸锻件等工艺技术、质量水平和产能各方面进行改造提升。先后建成了接近国际水平的整车装配和关键总成零部件共计20条生产线。中国重汽现拥有济南整车生产基地,济南、杭州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济南变速箱和大同齿轮研发生产基地,已经具备了年产18万辆整车、2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完全有能力满足销售高峰期的市场需求。到目前为止,中国重汽己为国家制定产业标准24项,还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科技支撑项目2项,获得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有18人获省级技术拔尖人才称号,有118名优秀科技人才获科技专家或青年科技专家称号。累计申请专利1090项,其中授权专利940项,专利数量继续保持全国汽车行业第一的地位。
目前,中国重汽已建立了104家地区销售分公司、150家4S店、1102家经销改装单位、1045家维修服务站,搭建起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体系。改装网络建设取得新突破,规划建设了青岛专用车公司济南改装基地、泰安改装车基地,组建了由中国重汽控股的两个专用车公司,改装网络布局更为合理,改装能力和技术支持进步提升。
中国重汽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中央、省市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与支持。2008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对中国重汽坚持改革、自主创新工作给与了充分肯定。6月30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向中国重汽集团学习的决定》。8月,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对中国重汽改革创新发展工作进行了深入采访和宣传报道。9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国重汽推进企业改革创新研讨会》,把中国重汽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转型升级的先进典型加以总结。
中国重汽2009年的奋斗目标是,确保产销比2008年有增长,力争全年产销重型汽车12.5万辆,其中整车出口确保2万辆,力争2.5万辆。力争市场占有率上升3~5个百分点。确保上市公司的销售日、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有一定增长和提高。在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提高企业综合实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上狠下功夫,为下一轮竞争积聚新的优势,打好坚实的基础。
中国重汽提出明年将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打造中国重汽特色的钢铁网络,扩大营销网络覆盖面,认真做好细化和深化工作,加大中西部地区市场网络建设的投入。2009年力争实现配件销售收入20亿元,积极探索与国内外大型物流公司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重汽在2009年实施更加积极务实和灵活的商务政策,鼓励和支持广大经销改装单位迅速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大力开展汽车金融业务。有效发挥企业资金优势,联合中国人保财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实力强、业务范围可覆盖全国的公司,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为广大经销改装单位提供金融支持,最大限度降低合作单位和终端客户的成本压力。
中国重汽继续坚持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坚持生产组织面向市场,进一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形成既有适应大批量用户的产品,又有配置水平高、适应高端用户的产品。围绕产品质量水平总体提升,适时引入海外质量管理专家进行监督评价。抓住关键工序、工艺水平提升,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实行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抓好配套产品质量提升,引导外协配套企业推行PPM质量管理体系。
在国际合作领域,中国重汽将加快步伐,努力建设国际化企业。对关键总成进行全球化采购,引导外商企业到济南投资建厂,进行本土化生产配套,有效降低成本费用。继续加强与国际汽车研发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国家级科技项目建设活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花发满枝中国重汽全面布局 篇12
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重汽2011年商务大会上, 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表示:“中国重汽将力争到‘十二五’末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重卡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设以重卡产业为主导, 中、轻、微、客、特车辆及工程机械全系列商用车企业。”不难看出, 向“全系列”转型的中国重汽开始发力了。
拓宽产品链
对于这家位居国内重卡行业前列的老国企而言, 2010年无疑赚了个盆满钵溢, 1-11月份, 中国重汽共产销重型汽车17.849万辆, 远超过年初制定的销售目标。另外, 其成功开发的19款金王子、豪运系列CNG (压缩天然气) 和LNG (液化天然气) 汽车也已获工信部批准进入市场, 目前已顺利打入西北、西南市场。
然而, 产销量的飙升并不意味着企业从此就能高枕无忧。虽然目前中国重汽整车已形成九大系列3000多个车型, 成为国内重卡行业型谱最全的企业, 但是与一汽解放、东风等其他主流车企相比, 车型上依然存在一些风险, 但中国重汽胜在应变能力强, 改变紧随而至。
从2011年中国重汽的新产品布局看, 中国重汽牵引车的软肋状况或将改变。
中国重汽总经理蔡东在商务会议上特别介绍了中国2011年的高可靠性牵引车。“2010年, 根据市场对牵引车提出的高速、轻量化需求, 中国重汽通过技术进步, 解决了车辆自重大、油耗高的问题。”
为降低车辆自重, 中国重汽引入轻量化技术, 提高牵引车的竞争力。中国重汽通过采用高强度合金车架、橡胶悬挂、铝合金变速器等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实现了整车的轻量化, 不仅保持了产品稳定可靠的特色, 还提升了整车的技术水平。另外, 通过对动力系统的优化匹配, 进一步降低了油耗。
按照汽车产业规划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今年中国重汽先后还完成了对成都王牌和福建永安的重组工作, 顺利实现了对上海汇众主要技术资产的收购, 并且启动了绵阳组装分公司项目, 这些都进一步拓展了中国重汽的产品系列及区域化市场布局。
据悉, 到明年年底, 中国重汽济宁商用车公司将会推出崭新的、基于汇众驾驶室技术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卡平台产品。
“中国重汽收购汇众重卡, 并不完全是为了要与潍柴抢夺重卡资源, 而是看中了汇众的重卡驾驶室技术, 为济宁商用车公司的产品换代奠定基础, 并培育未来的增长点。”有分析人士认为, 从韩国双龙“原样照搬”过来的上海汇众重卡驾驶室, 其生产线上的全套冲压、焊装模具目前还比较新, 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双龙重卡驾驶室是上世纪90年代双龙与德国奔驰合作开发的产品, 属于奔驰重卡第二代驾驶室, 虽然比北奔重汽的产品晚了一代, 但驾驶室的本体设计还不错, 因此, 新产品驾驶室本体结构不会改变, 中国重汽只会对其外形、内饰重新设计。
“成都王牌和福建永安是两家以生产中轻卡为主的企业, 产品在重型车吨位以下, 它们的市场布局和产品安排一方面符合中国重汽长远发展的规划, 另一方面也补充了中国重汽的产品链, 由重型车产品开始向下延伸。”蔡东表示。
在商务大会上, 记者看到了由中国重汽成都王牌公司生产的新款轻卡。据了解, 该系列新品被命名为“7系”, 是中国重汽与国内科研机构共同研发的轻卡换代平台, 其驾驶室外形、内饰以及传动系统均经过了全新改进与升级。
中国重汽相关负责人透露, 在重组成都王牌后, 中国重汽提出了“先轻后重”的发展思路, 其明年的目标是10万辆轻卡。而按照规划, 中国重汽成都王牌最终将成为年产40万辆的商用车基地, 到2015年力争实现10万辆中、重卡以及30万辆轻、微卡的目标。
完善营销网
产品销量的快速飙升离不开营销网络的贡献, 中国重汽要想实现“全系列”目标自然也离不开营销网络的建设。但问题是, 几乎所有的车企现在都在着力打造自己的营销网, 在全国各地开疆拓土, 其结果是同质化在所难免。“打造独具特色的营销网络体系, 追求合作共赢, 是中国重汽长期坚持的经营文化。”马纯济如是说。
改革重组以来, 中国重汽一直致力于积极探索营销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目前已拥有1168家经销单位、243家改装单位、1587家服务站、781家配件商, 初步形成了布局相对科学合理、运行规范有效的网络体系。
马纯济介绍, 下一步, 中国重汽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具有中国重汽特色的、面向国内各层次用户、适应不同区域市场的网络体系, 实现网络建设的新突破。
与此同时, 中国重汽的“走出去”战略也是越走越宽。按照“公司设在境外, 财务独立运行”的思路, 中国重汽在产品销售地以及有市场潜力的区域和国家设立了24个销售分部, 在全球49个国家建立了销售、配件和服务网点。今年, 中国重汽整车出口将达到1.4万辆, 保持全国重卡行业出口第一名。据悉, 中国重汽将充分发挥资金、人才优势以及国际合作优势, 进一步加大境外网络建设速度和力度, 在潜力较大的国际市场区域逐步推行KD生产, 积极探索不同销售模式和新的国际市场合作模式。
明年23万辆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而中国汽车市场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也将更为复杂, 这就要求2011年尝到甜头的车企在做明年规划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
从国内来看, 国家2011年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信贷银根紧缩, 通胀压力和原材料涨价的影响都将会逐步显现出来。但同时, 从2010年起, 国家加大了西部大开发的力度, 推出了小城镇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出台海西政策等经济战略安排, 这都是利好因素。此外, 国家的GDP增长每年都安排在8%以上, 国家社会总投资在大幅提高的基础上, 增幅仍保持在25%左右。加上重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 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良好起步必然会带动重卡产业实现新的增长。
“尽管2011年重卡市场的增幅预计会有所放缓, 但国内市场发展空间大、市场潜力大、市场结构机会多仍是不争的事实。”马纯济对记者表示。基于以上判断, 2011年中国重汽的发展目标是, 确保产销重型汽车超过23万辆, 销售收入过千亿元, 增幅在18%左右, 各项主要指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目前, 从上海汇众收购的部分技术资产已引入中国重汽济宁商用车公司, 为其新产品开发提供有力保障。而与德国曼公司的合作也在顺利进行, 使中国重汽在产品技术、质量标准、整车设计、物流管理等方面获益匪浅。马纯济透露, 到明年年底, 将有一批崭新的合作产品面世。
在中国重汽2011年商务大会上, 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表示, 中国重汽将力争到“十二五”末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
从十年前的产销不足4000辆, 到2010年销售重型汽车19.5万辆, 实现销售收入超过850亿元, 与改革重组时相比均增长40倍以上, 正处在历史节点上的中国重汽, 将加快步伐快速前进。
【中国重汽】推荐阅读:
北奔重汽集团介绍06-27
重汽集团山东华盛资金申请报告05-21
中国商品 中国商道09-28
中国高速铁路中国10-08
中国哲学还是中国思想07-04
孔子·中国·中国人07-08
中国民生与中国速度08-27
中国拳术与中国哲学09-13
中国有爱,感恩中国08-09
中国速度成就中国梦想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