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环境建设

2024-08-24

文化环境建设(精选12篇)

文化环境建设 篇1

摘要:在东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流的顺利进行,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相应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避免文化冲突。本文介绍了由Hall提出的文化模式——强环境文化与弱环境文化,对比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解决这两种文化冲突的对策。

关键词:强环境文化,弱环境文化,文化差异

1. 引言

“强环境”和“弱环境”这两个概念是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霍尔提出的,其根据各种文化的成员归于context的意思的多寡把文化分成“上下文表意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和“直接表意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在强环境交流中,交流各方通常不直接说明自己的想法,而是借助这些信息来表达,语言中包含的实际意义较少。相比之下,弱环境交流主要依靠逻辑、推理、思维和语言表达,是一种直接的、外在的言语交流(尤泽顺,2002:105)。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其他国家基本上属于强环境文化。美国则是弱环境文化的代表。本文旨在分析强、弱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解决这两种文化冲突的对策。

2. 强环境文化与弱环境文化的差异表现

2.1 思维模式差异

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会引起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思维模式注重直觉整体性,而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在人际交往中注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

2.2 价值取向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争强好胜,喜欢自我表现,个性突出会遭人们冷眼。中国文化中推崇集体主义,讲究谦虚、知礼明义,因此在中国有枪打出头鸟一词,强调集体主义,谴责个人主义。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个人利益至高无上。谴责像“随遇而安”这类的消极,缺乏进取精神的行为,被认为是懒惰,无能的表现,因而为人所不取。

2.3 语言特点差异

中国文化崇尚含而不露的心态,因此汉语句子重意不重形,重在“意会”。汉字重综合和归纳、喜直觉形象,行文常从整体出发去描述。英语行文呈线性排列组合,形成了一种重逻辑分析和演绎的抽象思维。汉语重意合,句群组合讲求流洒铺排,疏放迭进。英语重形合,具有实在意义的形合连接成分一般不能省略,句群组合讲究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3. 强环境文化和弱环境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造成东西方不同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3.1 哲学方面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受儒家、道家和佛教的伦理道德观影响,等级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强。长期的封建宗法社会使汉民族心理形成了两个特点:一是高度重视血缘关系;二是强调等级差异。西方文明起源于中东、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英美人主要崇尚个人主义文化。受几千年孔孟之道的影响,中国人提倡要有集体主义精神,重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国人会把自己事业的成功归结于他人的功劳,比较看重关系。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倾向于用非正式和直截了当的态度对待别人(Javidi&Javidi,1994:89)。

3.2 教育方面

中国人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交流中注重给对方留“面子”。在中国教育中注重与别人保护和谐友好的关系,避免直接冲突、公开批评或探讨具有争议的话题。与中国人相反,美国人很直接,交际中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并直面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甚至是批评并乐于讨论具有争议的问题。此外,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不太信任书面规则和程序而更信任人际关系,相反美国人认为公正、合理的程序,书面规则适用于任何人。在孩子的教育中,从小中国的父母就教育孩子要注意处理与别人的关系,避免因过于表现自己而伤害别人,西方父母则鼓励个性发展。

4. 在跨文化交际中解决这两种文化冲突的对策

面对文化冲突,我们需要:(1)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做多元文化人。(2)在跨文化交流中,采取正确的态度,避免“民族中心主义”。不仅要深入了解本国文化,对交际的另一方的文化也要有所了解,并理解和接受跨文化交际中的另一方的交际模式和原则。来自不同文化交际者继承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有不同的视角观察自然和人类社会,有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渠道,因而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取决于交际双方的相互沟通、理解和谅解的程度的高低。双方需要对彼此间的文化差异现象达成共识,从而创造新文化,逾越不同的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手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认知行为等,最终达到相互谅解。(3)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关注日常与外国人交往中,以及影视、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4)坦然面对模糊、不确定的交际环境,善于调整心态,勇敢面对文化冲撞或跨文化交际可能带来的紧张和痛苦。(5)熟悉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普遍规律;了解有关交际对方的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的相关知识。(6)根据来自不同的交际风格、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的需要,站在对方立场上灵活地处理问题并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

5. 结语

千差万别的世界文化让人们在面对不同文化时会因失去所有熟悉的社会符号而引起焦急,从而产生身心压力。(Oberg,1960:177)这就是“文化休克”,即面对不同文化时产生的难堪、别扭、不适应、自己无法忍受,动辄得罪对方。据统计因“文化休克”而导致失败的美国在国外工作的商业人员中有33%~60%的人未受过适当文化训练,只有2%的人受过适当文化训练。由此造成的损失以几百万美元计。因此,大多数国际商务的领导人已意识到“跨文化意识不再是可要可不要的了”(Ruch,1989:9)。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特别增强东西方文化差异意识,以尽量减少文化冲突,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尤泽顺.“强环境”与“弱环境”:中美文化差异及冲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2]Hall,E.T.and Hall,M.R.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Germans,French and Americans,Yarmouth,ME:Intercultural Press,1990.

文化环境建设 篇2

作者:中国电力… 文章来源: 点击数:

【字体:小 大】

湖北安全生产信息网(安全生产资料大全)寻找资料>>

前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积极倡导安全文化,提出“把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的新思路,发布了《中国安全文化发展战略建议书》。受到政府的一些主管领导人对安全文化的建设高度重视,如1994年12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沛瑶就安全文化建设题词:“普及安全文化知识,提高人民安康水平;”1995年七月,吴邦国副总理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电话会议上讲话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倡导安全文化等措施,促进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的普遍提高。”当时在全国掀起宣传安全文化知识的新高潮,1995年全国第五次“安全生产宣传周”活动,把“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列为三大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一些行业和企业也纷纷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如核电、电力、铁路、石油化工等行业进行了一些试点,取得了明显效果。然而,近几年安全文化活动正逐步在一些企业淡化。究其何原因,笔者认为应重点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162 更新时间:2007-7-27

一、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理念

1.1零原则

任何人都不愿意受到伤害或者患病,而希望安全。如果把这种愿望划作一种精神财富,总结为“大家一起来向零事故挑战”的全体员工的共同意志,就一定能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一致拥护。

1.2危险预知原则

必要现实零事故原则,须把岗位一切潜在的危险因素事先辨识出来,加以控制和解决,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因而,应在事故发生之前,发现和掌握这些危险因素,同时对那些可能成为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预知和预测,并尽力排除。

1.3全员参加原则

全员参加,即大家一起共同,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与工作岗位角度,主动发掘其所在作业场所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危险因素,以无事故和无疾病为目标,共同努力做到预先推进安全卫生管理。

二、班组危险预知活动是企业班组安全建设的主要内容

2.1定义

班组危险预知活动是当前安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该活动地在作业前,在班组长或作业负责主持人下,利用安全活动时间及工前较短时间进行的群众性的危险预测预防活动。这类活动类似于解放军作战前的诸葛亮会,发动群众讨论敌情,研究作战方案,克敌致胜。是控制人为失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落实安全操作规程

和岗位责任制,进行岗位安全教育,真正实现“三不伤害”的重要手段。危险预活动分危险预知训练和工前五分钟活动两步骤进行。前一阶段主要是发掘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后一阶段重点落实预防措施。

2.2班组危险预知活动的内容

通过危险预知活动,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业地点、作业人员、作业时间;

2)作业现场状况;

3)原因分析;

4)潜在模式;

5)危险控制措施。

2.3危险预知活动程序

2.4组织班组危险预知训练须注意的问题

(1)加强领导,要求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PDCA循环模式拟定预知训练课题计划,分批分期下达到班组开展活动,并将实施结果纳入考评内容。

(2)班组长准备,活动前要求班组长对所进行课题的主要内容进行初步准备,以便活动时心中有数,进行引导性发言,节约活动时间,提高活动质量。

(3)全员参加,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调动群众积极性,使大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危险预知活动应在活跃的气氛中进行,不能一言堂;应让所有组员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危险预知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a发现问题

b研究重点

c提出措施

d制定对策

(4)训练形式直观,多样化,班组长可结合岗位作业状况,画一些作业示意图,便于大家分析讨论。

(5)抓好危险预知训练记录表的审查和整理。预知训练进行到一定阶段,车间应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座谈会,对已完成题目进行系统审查、修改和完善,归纳形成标准化的教材,作为工前五分钟活动的依据

2.5工前五分钟活动

文化环境建设 篇3

一、以科学严谨的制度文化,夯实班组建设的基础工作

(一)科学严谨的制度文化建设是搞好班组建设的重要保证。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建立起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班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各项班组日志、点检日记、班组原始资料等标准记录,加强考核和督促检查,明确责任,确保班组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

(二)班组长竞争上岗,建立班组长动态管理考核机制。公司打破用工形式的界限,着重从“身体素质及工作履历、思想素质、组织管理、业务素质、安全素质”等五个方面作为任职的首要条件,实行公开竞聘,公平竞争,建立起职位能上能下的岗位竞争考核机制。

(三)完善绩效考核,提供班组建设工作的保障。公司将分配权限适度下移,把相应的人事管理权、奖金分配权、班长嘉奖权等下放到班组。分配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各类现金和物质奖励都实行造册、审核,并由领取人亲自签字;各类检查考核每周汇总一次,在专用公布栏公布并保持一周以上时间,公开透明,从根本上消除班组员工最敏感的奖金分配矛盾。

二、创建学习型班组,加强班组文化建设

(一)注重学习培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公司采取集中学习与业余自学,内部培训与交叉交流并举的多种方式,注重提升员工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建立了项目部“图书阅览室”、“学习角”,并加强各种制度、相关岗位操作规程、各类业务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切磋交流检修技术心得,共同钻研技术,解决难题,在检修一线形成学习技能的良好风气,促进员工队伍技能水平的提高。

(二)打造创新型团队,争做蓝领技術标兵。公司出台了”蓝领技术标兵”选拔管理办法,经过专业评审小组全面考核后,08年第一批选拔出49名蓝领标兵.鼓励蓝领技术标兵带动身边作业人员钻研技术、参与培训教材编制工作。公司根据蓝领标兵自身专长,结合其所从事的工作和内部培训需要,为每位蓝领标兵制定了技术钻研课题。并汇编成公司内部培训教材。目前,公司共有蓝领标兵63人

(三)重视安全工作,齐抓共建班组安全文化。公司以班组活动为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开展现场危险源辩识、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安全培训教育。同时开展了每日一专题、每周一案例、每旬一考问、每月一考试、每季一评比的“五个一”班组安全教育活动;还与业主联合开展举办各类安全知识竞赛、消防演练以及安全专题晚会等活动,在班组内形成了浓厚的班组安全文化氛围。

三、导入“6S”管理文化,建设标准化检修班组

公司在充分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的特点和实际,逐步形成了独具检修特色的“一室二图三板四人五位六法”的班组和现场标准化管理模式。

一室:班组休息室。保持班组休息室的干净、整洁,文件资料定位、分类处理,标识清晰;桌面上的茶杯统一定位,有序摆放。

二图:“企业文化宣传图”和“6S管理推进考核表”。其中“6S管理推进考核表”中包含班组长责任制、奖惩制度、分配制度、学习制度、民主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班组五大员职责等八项内容。

三板:班组管理看板、现场宣传看板和仓库备品件明细看板。班组管理看板主要对班组区域特点、人员构成、当日工作项目、安全要点等进行合理规划。现场宣传看板在定修和年修中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步骤清晰、责任明确;仓库备品件明细看板使相关人员进入仓库后对备品件进出情况在最短时间内一目了然。

四人:明确各级6S管理责任人。落实项目部经理为6S管理的倡导者,项目副经理为规划者,工程部长为宣传和监督者,班长及班组成员为执行者。

五位:突出检修现场实际的“行迹管理”方法,把工具的轮廓勾画出来,让嵌上去的形状来做定位标识,采用线条定位、模具定位、胶带定位、插入式定位的“五位”定位法,让人一看就明白如何归位的管理方法。

六法:根据备品及工机具的形状、大小及特点对现场或仓库备品的定制化摆放。具体六法为阶梯框架存放法、铁模定位法、网状定位法、悬吊式定位法、数字定位法、旋转定位法。

文化环境建设 篇4

1 现有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差异明显

由于地方部门及相关领导重视程度不一, 在资金投入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出现差异, 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也截然不同。笔者所在的南康市, 近十年来地方经济发展迅速, 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较快, 力度较大, 整体情况较好。像邻近赣州市区的潭口镇、龙岭镇, 区位优势明显, 经济活跃, 人民生活相对富有, 乡镇与村级领导也重视文化建设, 农民文化活动开展频繁且效益明显。潭口镇文化中心站被评为了全国先进, 该镇建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8个, 图书阅览室25个, 每年举办大小农民文化娱乐活动达百余次, 如春节中国象棋擂台赛、每月广场“玉潭欢歌”文艺演出、正月鲤鱼灯彩表演等已远近闻名。文化活动的丰富开为地方经济发展做了有力的支撑。而相对偏远的地方如浮石乡、朱坊乡、隆木乡等, 几个像样的村级文化活动场所都难以找出, 一年下来几乎没有群文活动。

2 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向多元化发展

在大多数人眼中, 建设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无非就是设几个文化服务点、建几个图书阅览室、放几场免费的露天电影等。应该说, 过去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较低, 因为那时温饱问题都还没解决, 何谈文化娱乐与享受。但是现今社会日新月异,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闲情逸致来追求文化享受, 已有的文化设施已然极不够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自然成了当前的一大课题。

2.1 应争取各级部门和领导重视, 确保资金投入, 完善各项配套设施。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一个行政村落, 少说有上千人, 为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应该在村级文化设施中配备有中心文化活动站、图书室 (藏书量3000册以上, 能不断更新) 、报刊阅览室、科学文化知识讲堂等, 有相应的文化工作者 (或外聘) , 能经常性与其他村落开展文化交流。目前许多农村, 上述设施不够完全, 也有许多地方文化设备未能及时更新, 所以跟不上时代步伐。

2.2 应建立起村级文化管理和运行机制, 确保村级文化活动有序和连续进行, 实现文化效益。

现有村级文化设施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并且相关文化活动开展越来越少。虽然有地方经济低迷的影响, 但人为因素造成文化活动的蔽塞也较明显。文化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自我表现和享受, 所以人的主观因素占据文化活动开展的大方面。如果能够固有文化活动场所、固有文化工作人员、固有文化活动内容, 那么, 村级文化建设便能上一新的台阶。

2.3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村级文化工作队伍, 保障村级文化活动开展有条不紊。

在农村, 一般来说退休教师、村干部、老党员影响力、号召力较强, 而且有文化, 有工作热情, 也有工作责任感。可以说, 他们是较为得力的人选。要将这些人用起来, 调动他们参与村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3 完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做到“四要”

一要思想认识统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各级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 深刻认识发展农村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积极作用, 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 把文化建设列入年度工作的重点工程, 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 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职能部门分工抓、社会各界共同抓”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机制。

二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一方面, 各级财政要统筹规划,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不断提高用于乡镇 (街道) 和村级文化建设的比例;另一方面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 鼓励农民以个人或合伙、股份投资等形式来发展文化产业, 鼓励企业或招商引资创办文化产业。当然, 广大农民群众也要不断发挥主体主导作用, 在文化主管部门整合人才、配备资金、设计载体、搭建平台的基础上, 进一步创建和发展新的文化事业, 使农村文化建设得到持续发展。

三要培养文艺骨干队伍。农村文化活跃, 队伍建设是关键, 针对农村文艺骨干人员少的实际, 要加强对现有文艺队伍的培训, 提高其整体素质。同时要向农村不断输送文艺专业人才, 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开展自主培训等活动。此外要下大力培育一批高素质的民间文化新秀, 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文化环境建设 篇5

班级文化建设小议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如果能够建设积极健康并为广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班级文化,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一、创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

1.班级精神的培养。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

2.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的情感。我利用一年一次的校运会、越野赛、歌咏比赛、放风筝比赛等校内外的各种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在活动中,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收获非常大。

3.班级活动的开展。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运动会、艺术大赛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我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班级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队会、故事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

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是指通过对所在班级环境的设计、布置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也是班级文化的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活动可以形成良好的班风,营造出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教育氛围。班级物质文化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

我认为,首先要将教室布置得新颖独特,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文明的学习环境。我班设计了以下版块:

(1)雏鹰风采。可以布置一面墙,里面可以分为两个小块,即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或作文。

(2)成语天地。可以布置一面墙,最好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成语,上面是图,图下是解释。

(3)黑板前我设计了一个“三表”用浅色彩纸做底色,然后把课程表、值日表、班委会成员表贴在里面。

(4)后面黑板两边我设计了卫生角和图书角。

这些无声的事物所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可使学生处处受到感染和熏陶,构成一种教育和教学的外部文化环境,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的热情。

三、建设完善的班级制度文化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是形成良好班

风的必要条件,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引起重视。我主要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我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制度,例如:制订班规班训、班干部要求、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卫生值勤等规章制度来保证班级文化的顺利建设,引导学生在正确的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在班级制度的约束下使得班级文化氛围在学生行为上得以具体体现。同时,通过班主任的教育、班干部的带动、班训的指引,努力在班级中塑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带动广大学生一起进步。

文化环境建设 篇6

关键词: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作用分析

一、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偏重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对一所高中来讲,要想体现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兼顾精神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但是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许多学校领导人都将两者分割开来,将过多的精力放于物质文化建设上。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部分管理人员“好面子”,例如,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影响下,学校教学楼越盖越高,校园风景越来越美,操场越来越宽敞,设施越来越全面先进。不可否认的是,物质文化建设也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加舒适的学习空间,但是如果仅仅侧重于物质文化建设,必然会导致学校发展的畸形。另外,物质文化建设见效快,成果明显,不需要积淀,这也是原因之一。

2.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品位降低

高中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相对浅薄,因此很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许多高中学校都实行半封闭式、封闭式管理,校内文化活动成为学生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但是通过调查国内许多高中文化活动发现,不少高中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缺乏充分的策划和考虑,文化活动的品味较低,不能弘扬“正能量”和“主旋律”,甚至部分文化活动存在严重的商业化和功利化倾向,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中生来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初衷相违背。

二、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1.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以往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多的是关注高中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因此文化建设内容相对单一,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均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压抑。新课改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求突出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在开展精神文化、环境文化、教学文化建设时,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高中生可以在业余时间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参加篮球俱乐部、合唱团、书法兴趣班、演讲兴趣小组等,这样既能使自己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又可以掌握一技之长,这也是我们强调开展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2.彰显了校园特色、办学风格

校园文化设施是指校园文化活动的物质承担者,包括活动场所和相关设备,它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结构性作用。校园文化设施代表着校园文化的硬件,是通体透明的校园文化窗口。这些设施深受校园精神的影响,也同样带着学校的个性特色,反映着特定的校园精神。例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在班级内开展趣味性的辩论赛,或是模仿古人进行文言文对话等形式的活动,在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人文环境。

三、高中学校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校风、教风和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作为高中学校自身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影响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最终将影响学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因此,加强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中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中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而语文教师可以在日常课程中不断融入其思想,加强高中生的思想精神文明建设。

2.按照校园文化的本质要求开展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不仅为学校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活动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为实现高中育人目标提供了新的视角,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学校的领导要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真正按照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去搞好校園文化活动。

3.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网络有着极高的兴趣和热爱,在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时,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借助于互联网、多媒体、手机等多种平台,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接受精神文化教育。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定期在群里推送一些关于精神文化建设的文章,学生在使用电脑、手机时,能够及时获取教师发布的信息,随时随地进行精神文化方面的學习。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作为高中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职工,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将学生摆在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进而能够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自觉地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突出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确保学生知识学习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双重提高。

文化环境建设 篇7

一、企业行为文化与班级学生行为准则的建设对接

企业行为文化与学生行为准则的建设对接, 有助于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及个人行为方式的改善, 便于学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旅游工作岗位, 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首先, 中职旅游专业要在班级内部加强实践文化的培养, 充分利用实训、实习等契机, 让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走进旅游企业、深入旅游市场, 在实践中对旅游服务、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整合、旅游纠纷解决等问题进行切身感受或模拟训练, 让班级内部的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逐渐加深对职业岗位的感情认知和理性认识, 并最终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其次, 中职旅游专业可以以班级为单位,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 加深对旅游行业的整体认识, 以及旅游行业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之间的关系。例如, 中职旅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近走进旅游景区, 组织旅游区生态环境调研或垃圾清理活动, 这样可以让学生一边实践, 一边加深对“生态旅游”、“文明旅游”等理论知识的认识,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旅游观念, 实现学生行为准则与当前旅游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

再次, 中职旅游专业教师要在班级“软文化”建设中提高对团队文化培育的重视程度, 通过多样化班级团队文化的建设, 提高班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增强班级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实现旅游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和学生职业精神的同步培养, 从而使班级环境建设与企业环境的不断对接, 让班级学生在近似企业的环境下不断改进个人的行为方式。

二、企业制度文化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对接

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中职教育的发展, 健全中等职业规范、强化素质教育, 教育部在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多项关于中等职业教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这对中职学校的班级规章制度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发挥企业制度文化的导向作用, 将有助于中职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同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

但是, 校企文化的建设对接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 工作量大, 只有将中职学校班级规章制度建设与企业的制度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 政府部门、学校、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加强协调配合, 才能实现预期的建设对接效果。一方面, 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牵头引导作用, 制定鼓励旅游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办法, 并鼓励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及时熟悉企业的制度文化, 汲取企业制度文化中的精华, 并应用到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的具体实践当中。另一方面, 对于旅游企业和中职学校的双方来说, 要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坚持以人为本, 制度立校, 文化治校, 将旅游企业的制度文化逐步内化为班级规章制度, 这样更有利于企业制度文化在班级“软文化”建设上的逐步渗透, 往往能够实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企业精神文化与班级价值观念文化的建设对接

在班级的“软文化”建设活动中, 学生共同价值观念的建设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因为学生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后, 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还要发自内心的具备相应的责任感和对旅游事业的热爱, 由此产生相应的旅游事业奉献精神。在我国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时代背景下, 中国的旅游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但同时也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旅游市场意识和专业能力, 还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旅游价值观, 在旅游工作岗位上要精益求精, 严于律己, 积极为中国的旅游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例如, 当前很多旅行社企业却因为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出现相应的不诚信或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 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消极思想对中职旅游班级的学生的价值观念也会产生了相应的不利影响。而中国的生态旅游建设, 不能过分强调短缺经济效益, 而是要着眼于中国旅游事业的长远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效结合。因此,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或授课教师可以以优秀旅游企业的精神文化作为教学资源,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旅游意识和职业道德精神为主导, 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这对学生顺利走上职业岗位并实现良好发展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中职旅游专业的班级“软文化”建设中, 可以重点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价值观念文化三个角度入手, 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重点培育学生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 实现在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的充分适应, 进而达到内外兼修、统筹兼顾、虚实并重、循序渐进的教育目标, 促进中职旅游专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金大青, 党君.探究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 (95)

[2]成伟君.班级文化建设:提升职校德育水平的必由之路[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01)

[3]孟晶.构建和谐班级文化环境[J].职业.2010 (18)

文化环境建设 篇8

“一片平畴京门地,千年文脉燕赵天”是这座古城的生动写照。保定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距北京140公里,是首都的“南大门”,素有“都南屏翰,冀北干城”的美誉,全市辖27个县(市、区)和开发区,人口1100多万;保定是尧帝的故乡,历史悠久,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满城汉墓、直隶总督署、莲池书院、白洋淀、野三坡等众多古迹和景区,历史上出现过刘备、赵匡胤、关汉卿、王石甫、祖冲之、郦道元等众多名人;保定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拥有我国近代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是留法勤工俭学的发祥地,红旗谱、地道战、敌后武工队、狼牙山五壮士、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嘎等英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保定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形成了以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为代表,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白沟箱包、容城服装、高蠡纺织、曲阳石雕、安国药材、满城草莓等特色产业享誉全国;保定是“冠军摇篮”,产生了郗恩庭、齐宝香、王浩、钱红、郭晶晶、庞伟等16名世界冠军、21名亚洲冠军。

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保定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8年与上海一道共同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入中国首批启动的低碳城市发展项目,成功探索了低碳城市“保定模式”。

一、积极倡导和推动“绿色文化”,用“绿色文化”引领生态建设和低碳建设

为了扩充绿量,提高质量,建议实施了“五绿”、“三型”生态园林绿化举措。“五绿”,即在绿化过程中做到:见缝插绿,凡能种树的地方一定要种上树,向密植要绿;破硬建绿,在本该绿化而已经硬化的地方凿地刨坑,向破硬要绿;拆迁辟绿,拆除不符合规划要求和不方便群众的建筑,拆除路旁墙体和院落围墙植绿爬绿,向拆迁要绿;垂直挂绿,利用楼宇墙面,栽种藤本植物或倒栽悬挂类植物,向垂直墙面要绿;屋顶造绿,在建筑物顶部开辟空中花园,向屋顶要绿。通过“五绿”并举,达到“三型”标准,即,林荫型,在户外要实现绿树成荫、绿树成行、绿树成面、绿树成林,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林中走,车在林中行;景观型,就是要乔灌花草结合,大小林木错落有致,树下树旁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园艺小品点缀其间合理搭配,美观大方;休闲型,突出以人为本搞绿化,林荫下设石桌石凳、健身器材等设施,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适宜场所。随着“绿色文化”日益深入人心和“森林生态固碳计划”的全面实施,保定的城市绿化取得长足发展,自2002年以来,城区绿化以每年近200万株乔木速度递增,截止2009年底,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为由18.49%和23.63%提高到34.1%和39.96%,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到446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45平方米。城市因绿化而低碳,而美丽。

低碳建设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植树绿化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

较长一个时期,由于对绿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认识不清,像国内众多城市一样,保定也曾一度陷入“年年植树不见树”的误区,出现了许多“城市病”,导致重硬化,轻绿化;之后,受一些绿化起步较早城市影响,我们又把城市建设方向转移到种花种草上,把种花养草作为绿化城市的主要措施,出现了树少、树小、树丑的问题,城市空气质量日益下降,“热岛效应”非常明显,市民群众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怎么才是坚持以人为本,怎样才能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怎样才能改善人居环境?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考证,特别是对森林和草坪在改善空气质量、改善气候中作用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认识到森林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气、降尘、减噪等方面的作用是草坪和灌木的十几倍,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乔木应是绿化的主体。为此,我们注意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作为搞好绿化的突破口,在全市干部群众中树立“绿色文化”理念。一是破除就绿化搞绿化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理念;二是破除花草当家思想,确立以乔木为主的生态绿化理念;三是破除以工程绿化为主的思想,确立全方位绿化理念;四是破除平面绿化思想,确立立体绿化理念;五是破除单纯依靠政府抓绿化思想,确立全民搞绿化理念;六是破除春季一季绿化思想,确立一年两季绿化理念。

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为低碳文化注入时代生机

保定人文璀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形成了精彩纷呈、内容丰富的独特文化景观。在众多传统文化门类中,武术文化就是其中一支芬芳四溢的艳丽奇葩。古城保定自古就有习拳练武传统,我国近130个拳种中有22个产生于保定,尤其是鹰爪翻子、戳脚、短拳、绵掌、形意、八闪翻、八卦掌及孙氏太极、武氏太极等更是声名远播。并且,保定还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摔跤之乡,是中国式摔跤的发源地。保定近代摔跤大师常东升(人称“花蝴蝶“)被誉为”世界摔跤之父”。保定快跤中的“勾腿”曾天下无敌,被中国跤界誉为“一腿勾天下”,“勾腿子”是保定的代名词,保定人也以“朴实、仗义、勇敢”而著称。武术,让一代又一代保定人视为瑰宝。武术文化中蕴含的武术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保定人,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当中,演绎出一曲曲动人的时代赞歌。

文化特有的精神内核对社会发展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它所涵载的理想与冀望是数千年来不灭的火焰,照耀着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征程,并在自身演进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精神生产是第二性和被决定的。但是精神生产还有其相对独立性和对物质生产的反作用性”。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对城市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低碳城市建设,强调的是通过对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规范与约束,更加关照他人、关照自然,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低碳城市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并且,这一实践是群体性的、社会性的全民实践,把各种积极文化因素注入到这一实践中来,很有必要,也很重要。

三、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为抓手,普遍提高市民的低碳意识

实现低碳,建设低碳城市,归根结底是要搞好节能减排。除各类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外,每一个市民的力量都不能忽视,这样才能取得“聚沙成塔、聚羽沉舟”的功效。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是社会的单元。低碳,要从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每个人做起。根据中央提出的“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要求,结合我市社区建设实际,协助市委分管社区工作的领导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为抓手,建设自治型、安全型、温馨型、学习型、长寿型‘五型社区’”的工作思路,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教育指导,属地管理;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积极协调、调动和发挥社区组织及社区内各种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社区市民学校、社区老年协会、社区体育协会、社区文艺队有效开展活动,大力普及低碳知识,在全市社区营造了浓厚的低碳氛围。

现在,低碳已在全市160多个社区、1000余个庭院蔚成风气,许多市民自觉改变习惯,从细节入手追求低碳,随手关掉电源、不坐电梯爬楼梯、步行骑车不坐车、用二次水冲马桶、洗完衣服能晒不烘干、做饭用中火、冰箱储存适量等低碳道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共识。“今天,你低碳了吗?”成为许多人的新的问候语。

文化环境建设 篇9

一、环境育人

“学校无闲处, 处处教育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一种直观的文化, 对师生来说都是无声的课堂。山海关二中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内有2400平方米的花园, 假山、池沼、亭台、轩榭、雕塑错落有致, 葱绿的草坪与照明地灯、爱护环境的提示牌更是构成了一道亮丽的育人风景线。不锈钢的护栏上镶嵌着彰显二中独特文化的宣传牌与高大的公开栏遥相呼应, 公开栏里不仅有办事公开的流程, 还有我校的办学目标、校训等内容, 呈现着二中办学理念和与时代同步的办学思想。迎面映入眼帘的影壁墙上赫然写着“迎着晨风想一想, 今天应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 今天你有什么长进”的警句, 时刻警醒着师生们要充实地过好每一天。领奖台式的教学楼时刻鞭策着二中人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精心构建的楼道文化长廊让学生置身于探索科学的奥秘之中, 如中外名人画像惟妙惟肖, 名人语录令你志存高远;航天、“神五”、“神六”、基因、转基因等科普知识尽收你的眼底;各种法律、卫生、安全方面的宣传图片及资料, 让你明确了是非, 正确了方向;中华五千年文明礼仪的传统美德的名人事例、名人名言, 让你从中领略到做人修善的真谛……当你走进校史展馆的时候, 五十年的峥嵘岁月, 五十年的灿烂辉煌, 一张张端庄秀丽的学子照片, 一幕幕往昔岁月的珍贵画面, 定会使你驻足停留。艺术展室可谓是山海关二中艺术的殿堂, 一件件饱含深情的作品, 一幅幅洒满孩子们心血汗水的佳作, 凝聚了山海关二中学子的艺术天赋。凡此种种, 不胜枚举。富有创新精神的二中人利用有限的空间营造出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无论你走到哪个角落, 都会感到春色满园, 朝气无限。

二、文化育人

1. 教师文化的创建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教师, 教师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优质的教师文化, 就必须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学习性组织, 创设专业学习氛围。第一, 为帮助教师理清对职业价值的认识和认同, 我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系列校本培训, 如“教师自我评价”“如何备课”“教师如何做研究”“多元智能理论”“新义务教育法”“教师礼仪”等等。第二, 倡导教师读书。很多教师由最初的任务式读书变成自觉自愿地读书学习, 把学习融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 学习工作化, 工作学习化, 让共享的知识在学校里流动起来。最初我们要求每学期读两本书, 写一篇读书心得, 现在教师们到图书馆借书读书已成为习惯, 很多教师已不仅局限在写读书心得, 他们利用学校校园网写博客, 有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文、个人感怀等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志趣高雅。在利用网络交流与对话的同时, 教师们的素质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专业得到了发展, 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与认同。第三, 我校的校本课程也独具特色, 教师们自主编写的校本课程有十几种, 如书法、漫画等,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引领学生走进了书本以外的世界, 更显示出独特的魅力。第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此我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如2006年评选了感动二中的优秀人物;2007年评选了“超级红烛”, 奖励十年以上的班主任。这些活动的开展, 使二中的校风更正, 学风更浓。第五, 利用校报向师生及家长全面展示我校的精神风貌、工作要点、教育动态等。第六, 每周的工作安排, 不再是单纯的、呆板的日程安排, 周程上的每周赠言, 温馨而亲切, 富有感染力。第七, 成立教师社团。2008年伊始, 我校自主成立了师生的各种社团。我们共成立4个教师社团:六七情怀社团、阳光健身社团、长城文化社团、漫羽社团。这些社团活跃在校园里为学校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我们总务处努力为这些活动提供后勤保障, 使得我校的教师文化得以顺利开展。

2. 学生文化的创建

我校本着“进步就是优秀”的理念, 在学生中倡导每天进步一点点,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激发。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地学习, 健康地成长, 为此我们开展了“诚信”少年的评比。德是立身之本, 本学期我校把系列感恩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中, 每月都有主题。

19个教学班各具特色, 每个班都有属于自己班的名称, 如梦之队、亮剑班等, 有符合自己班级特点的班歌、班训, 每节课课间播放获得文明班的班歌, 增强学生团队的自豪感。学生还根据自己的爱好组建了23个社团, 定期活动, 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我校还把每年的10月定为读书节, 以读书丰富校园文化, 以读书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营造书香校园, 让书籍启迪学生心智, 滋养心灵, 熏陶人生。

3. 制度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规章制度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只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 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校风, 才能保证学校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 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我校2003年就系统完善了《山二中章程》, 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 应充分发扬民主, 经过教工职代会充分酝酿和讨论, 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我校的规章制度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 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二是细, 内容具体明确, 操作性强。三是严, 纪律严明, 赏罚分明。这样就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三、活动育人

活动是育人的最好载体。我校为了培养男孩子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铸就他们奋发有为、志在四方的远大理想, 锻造他们自立、自强、血气方刚的气质秉性, 2007年5月14日举办首届“男孩子日”。为培养女孩子的自尊、自立、自强、自爱的意识, 2007年10月22日我校又隆重举办“女孩子日”系列庆祝活动。我校还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 积极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快乐一辈子”的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 我们创新了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每年召开一次趣味体育运动会, 有千虫走、左撇子大王比赛、智力拼图游戏、悠悠球展示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装扮着二中, 充实着学生的生活, 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激发了学生不断进取的学习热情,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校园文化建设方方面面离不开后勤总务工作, 具体来说, 要做好以下几点: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条件, 做好教学用品及办公用品的及时供应;做好教室照明, 道路场地整修, 校园绿化等;加强对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思想, 合理安排好总务人员的工作;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总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

文化建设与国民文化素质 篇10

国民文化素质要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称

我国的国民文化素质教育问题曾长期受到人们的忽视。以高等教育为例, 1952年, 我国模仿苏联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 全面实施全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 开始“文理分家, 重理轻文”。之后很多年, 这都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观念。真正的大学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是使人成为高素质公民的教育, 而不是使人成为工具的教育。我很认同“知识不如思想重要, 思想不如教养重要, 教养不如情趣重要, 情趣不如情怀重要, 情怀不如信仰重要”这样的说法, 因为知识只有升华为人的思想、教养、情趣、情怀、信仰, 才可能有很大的价值。很多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就是在实践中把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著名新儒家学者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提出并解释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现象, 即美国很多一流大学的校长都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专家, 而我国大学的校长 (特别是重点大学的校长) 大多是由学理工科的人担任的。面向21世纪, 如果我们不能发展文化能力, 不能发挥伦理价值, 不能发展精神文明、精神价值, 只发展科技和经济, 那么将来在复杂的现代化过程中就没有办法稳步前进。直到1999年, 我国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把人的文化素质教育问题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 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是提高民族素质, 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 我国大学才开始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去年, 我们透过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看到了中华民族良好的国民文化素质。在地震中, 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精诚团结, 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显出无私的爱。其实, “仁爱”一直就在人们的心灵和情感深处。我们不会忘记, 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奔赴灾区参与救灾;我们更不会忘记, 那个刚刚从废墟下救出的孩子躺在担架上还艰难地举起手向人们敬礼, 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这些最普通的中国人身上, 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 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素质。而这, 才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只有提高文化素质, 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思想文化成果, 其中一个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不是“以民为本”, 也不是通常所说的“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是指每一个人都不再是别人、社会、国家、民族的工具, 而是自由发展的人, 每一个人都与生俱来地拥有追求快乐和幸福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 而国家、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每一个人获得快乐和幸福以及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共产党宣言》中说, 共产主义社会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中国, “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它使我们的思想回归到马克思主义和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的基点上。反观历史, 从1921年至1949年, 我们是“以革命为本”;从1949年至1979年, 我们是“以政治为本”;在1979年后, 我们是“以经济为本”;而后, 我国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只有以人为本, 我们才能够有效抵抗多年来造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关系的恶化。例如:中国远洋集团所属的大连船务集团坚持“员工的生命高于一切”。作为大型国有企业, 它率先做好农民工工作, 使集团的4万多名农民工享有与其他员工同等的权利与尊严, 这就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然而, 要很好地践行“以人为本”的思想, 我们就必须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只有国民素质提高了, 人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才能拥有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诚如鲁迅先生所说, “凡是愚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 如何茁壮, 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他说, “我们的第一要著, 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只有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的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文化成果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确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 是中国现代化历史的主旋律。我们很清楚, 中国仍将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 最能凝聚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最能调动中国人民的聪明与才智的旗帜, 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与英国订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未遇的大变局, 它给中国人带来了难以磨灭的民族耻辱感。从那时起, 中国人的心底便生出了一个理想, 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一些人发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先驱们认为, 中华文化很优秀, 中国的政治制度也没有问题, 因此, 他们主张“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场运动并没有使中华民族真正走向复兴。而后,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代表的一些人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他们认为, 要使中华民族走出贫弱与耻辱, 就必须在坚守中华文化本位的同时, 适当地进行政治体制的改良与维新。但是, 这场维新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进入20世纪, 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一些人发起了辛亥革命, 打出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的旗帜, 推翻了清朝统治, 结束了千年帝制, 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创建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然而, 辛亥革命仍然没有能引导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道路。辛亥革命的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 欧美列强之所以强大不仅因为它们进行了工业革命, 而且在于它们进行了诸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之类的思想文化革命, 极大地改良和提升了它们国民的文化素质。先进的社会制度, 如果是建立在较低的国民文化素质的基础上, 也只能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因此, 新文化运动先驱们杜鹃啼血似的呼唤民主、科学, 极力主张在积极建设新制度的同时, 努力推进“新民”“立人”“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文化建设。客观地看, 新文化运动尽管存在着某种偏颇, 但是它仍然不失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 它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唐德刚先生曾以一个学者的历史敏感预言, 中国将在21世纪40年代走出“历史的三峡”,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认为, 中国将在21世纪40年代完成社会转型, 汇入人类文明的主流, 成为一个经济自由、政治民主、文化发达的国家。邓小平同志也曾以一个政治家的历史敏感预言, 中国到21世纪中叶将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 这将对整个世界发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成就这个梦想, 就需要全国人民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积极地提高文化素质。目前, 我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遇, 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在各种各样的机遇中,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是最大的机遇;在各种各样的危机中, “国民文化素质的危机”则是最大的危机。我国还有一个人数不少的被称为“文化沙漠”的文盲群体。就是在知识人群中, 也有许多人是有智商没智慧、有知识没思想、有学历没教养、有青春没热血、有个性没品行、有前途没志气、有理想没实践的。在科学工作者中, 我们还缺少像牛顿、帕斯卡、爱因斯坦这样具有深厚人文精神和哲学头脑的伟大科学家。在诗人、作家、学者中, 我们也很少有像普希金、歌德、莎士比亚、洛克、卢梭、萨特、马克斯·韦伯这样的具有卓越的人文思想和超凡的精神气质的伟人。

文化环境建设 篇11

一、企业物质文化的研究范畴

企业物质文化也叫企业文化的物质层,是指由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相对核心层而言,它容易看见、容易改变,是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体现。优秀的组织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组织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企业物质文化即企业内部环境的物质因素,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与支撑,也是企业发展成果的表现与载体,欲培养合格的企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首先适应企业的物质文化即环境氛围建设。目前,企业环境分析论将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

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它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

2.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产品设计等,它们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

二、以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为导向进行订单班物质文化建设研究

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教育首先要以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及环境氛围为导向,课题研究小组基于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北京现代职业技術学院现有的恩布拉科雪花压缩机订单班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研究为基点,进行了如下研究:

1.以企业生产模式为导向调整订单班学生的学习方法

面向企业产品,调研分析企业产品生产环节、成果与生产模式。例如,恩布拉科雪花压缩机厂不断提高与整合生产结构。按期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实施“清洁”生产。以其为导向,课题小组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研究:

(1)不断提高与调整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成果即为其生产的“产品”,所以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要强调根据不同课程的具体内容及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不断提高与调整相应的学习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勇于展示学习成果,如各课程作业或实训加工的零件等,并评分定级。

(2)不断提高班级班委成员领导结构,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对于一个班级来讲,班级班委成员领导结构及学生组成即为该班级的生产结构,适时合理地调整班委成员,辞退不合格的班委,保障班级工作顺利、高质的开展。

2.以企业生产、生活环境为导向,设置订单班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恩布拉科雪花压缩机厂加强生产技术和设备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能源,提高原料、能源利用率,不产生或少产生废弃物。以此为导向,我们的订单班环境建设应着重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展班级和宿舍公共设施及教学物品维护工作。班级公共设施及教学物品应有专人维护,个人桌椅及宿舍床品维护责任到个人,维护环境卫生、整洁规范内务。

(2)开展班级环保工作。班级可设有废品回收站,例如对矿泉水瓶、废纸等进行回收;也可开展图书角等活动,整合资源,让每位同学将自己读过的比较好的书拿到图书角给其他同学分享。

(3)开展班级板报、宣传标语、班级形象策划工作。公司的商标、产品包装也属于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作为订单班建设则可以班级板报、宣传标语、班级形象策划研究为对接点。板报设计应立足于订单班的班级特点及所学专业,着力于班级文化的系统性,打造个性鲜明并符合学院要求的板报及宣传标语。班级日常形象及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时的形象应体现订单班特点,并做到合理、规范、系统。

三、结论

基于以上研究,以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恩布拉科雪花压缩机订单班为切入点,课题小组得出以下订单班物质文化与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对接方案:

第一,鼓励学生摒弃落后的学习方法,积极探究新的适应不同学习阶段及学习内容的方式方法,以对接企业按期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实施清洁生产的生产模式。

第二,适时调整班级班委成员,合理整合班级领导结构,以此对接企业不断提高与整合生产结构的发展模式。

第三,开展班级和宿舍公共设施及教学物品维护工作,使学生提前适应未来企业加强设备管理,维护良好环境的物质文化建设模式。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开展环保及资源整合相关的活动,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现代企业的环保需求。

第五,将企业的形象设计、广告宣传活动转换至订单班的板报、标语宣传及各类活动的形象设计中,立足于订单班的班级特点及所学专业,着力于班级文化的系统性,完成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形象设计与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形象设计模式的对接。

接轨企业文化建设专业文化 篇12

关键词:专业文化,企业文化,专业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主动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 将办学重点放在专业建设上, 专业建设体现了五年制高职院校的特色与办学导向。专业文化的完善程度反映出一个学校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办学水平与办学特色, 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五年制高职专业文化建设指导与规范着专业中每位学生的行为[2], 并有利于毕业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及其工作质量的提升。为了实现校企人才供求的无缝对接,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建设与药品企业文化相适应的中药类专业文化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契合点

职业教育最初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 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 专业文化是企业文化某种程度上的衍生。随着校企关系愈来愈紧密, 逐渐出现校企一体化的局面, 2者密不可分。

企业文化要求员工能够诚实守信、谦虚好学、热爱工作、熟练掌握岗位技能并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这与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相吻合。五年制高职专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在技能操作训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职业素养养成[4]等方面, 使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 为企业节省培训时间和培训资源。在专业文化建设中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5]。

2 结合药品企业文化特点, 建设专业文化

药品企业文化是药品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经营观念或价值体系, 强调对人类健康的关怀, 其独特性体现在4个层面, 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6]。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现有六大中药类五年制高职专业, 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 结合药品企业文化的特点, 学校以“走出去、请进来、自主创新”为指导思想, 将药品企业文化理念引入专业文化建设,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努力做到岗前零培训。

2.1 物质文化建设

药品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指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 引申到专业文化建设中则指所有学生共同营造的学习环境、专业标语、实训基地等。学校围绕中药产业链建设专业文化, 集药用植物种植、中药炮制、中药制剂、药品质量检验、药品销售为一体, 尽量突显专业文化特色。

学校药用植物园种有药用植物400余种, 供学生参观、学习, 培养学生对中药材的认知、种植与管理能力, 使学生树立GAP意识;学校中药炮制实训中心即校饮片厂有20余台先进中药炮制设备, 承担生产与教学任务, 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学习模式;学校药物制剂实训中心拥有与制药企业生产一线同步的先进制剂设备40余套, 模拟制药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充分体验企业的管理氛围, 熟悉GMP管理理念;学校质检中心分别与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共建实验室并设立奖学金, 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先进设备, 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这些先进的设备指导学生按中国药典要求对药品进行质量检验;学校药品营销实训中心以药品包装盒的陈列模拟药品超市的布局及管理, 构建真实的药品经营环境, 并对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及物流等方面的培训, 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 以便将来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此外, 学校创新工作室成立了百草工艺品公司, 由学生担任总经理及其他职务, 专门制作中草药标本工艺品, 并对外出售, 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

2.2 精神文化建设

药品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指药品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 是一种群体意识, 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专业文化建设中, 同样需要精神力量作为支撑,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爱岗敬业的精神, 进而和企业精神文化有机结合, 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对于中药类专业的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贯彻“安全生产、质量第一、诚实守信、服务社会”的理念, 在各实训基地张贴醒目的警示语并建设和完善荣誉墙, 突出强调药品质量的好坏关系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 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专业、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职业观。

2.3 行为文化建设

药品企业的行为文化是指在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交往、文娱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学校参照药品企业的行为文化特点, 在中药类专业的行为文化建设中作了尝试。

学生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 走进小区, 为老人做推拿、按摩, 宣传中药养生知识, 体现了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通过经营、管理模拟药房和百草工艺品公司, 锻炼了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制药机械博览会, 使学生增长了见识, 近距离地接触了现代企业, 关注药品行业的发展;安排学生到亳州中药材市场见习, 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组织学生上山采药, 使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 锻炼了学生意志, 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最终形成了具有中药类专业文化特色的行为团体, 树立了良好的专业形象。

2.4 制度文化建设

在药品企业文化中, 制度文化是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结合的部分, 是企业行为得以贯彻的保证。在中药类专业文化建设中, 专业制度建设是实现专业文化建设目标的保障。专业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合理利用专业物质文化, 有效管理专业行为文化, 形成具有中药特色的专业精神文化。通过校企合作, 成立企业“冠名班”, 将合作企业严明的管理制度引入到学生的实习、实践等环节中, 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情况, 制订出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专业规章制度, 并制作成墙面文化, 培养学生“做好药、做良心药”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以便将来学生能够迅速适应现代药品企业的岗位要求。

3 抓住关键问题, 建设规范专业文化体系

专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协调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 需要通过校企合作逐步引进和吸收优秀企业的文化, 以丰富专业文化的内涵。专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 抓住关键问题, 重点突出地建设与规范专业文化体系。

3.1 注重以人为本

专业文化建设应以学生为核心, 需要学校、系部等各级行政部门的支持, 需要领导、专业带头人、普通教师的紧密配合。由于不同部门的人员结构各不相同, 工作习惯有所差异, 如何做到优势互补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在中药类专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实行校系2级管理, 给各级管理人员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充分尊重学生人格, 各部门相互尊重, 加强沟通, 使工作平稳、高效的进行, 最终实现专业、系部、学校的共同发展。

3.2 明确目标

专业文化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专业文化建设的定位必须准确。它要服从于专业、学校和社会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提高就业率;有利于发挥学校为企业生产一线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社会服务功能。

3.3 注重质量, 打造品牌

对于药品企业这一特殊行业来说, 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即将面临的职业岗位, 学校在专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渗透质量理念, “质量意识在我心中, 药品质量在我手中”等口号已经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 打造品牌中药专业, 并和各大药品企业长期合作, 取长补短, 以专业品牌树立学校品牌。

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接轨质量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影响着专业和学校的发展。实践证明, 五年制高职专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企业, 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将企业文化理念引入校园, 融入专业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营造良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氛围,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有利于增强专业生命力, 有利于校企合作关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隆亮, 王敏军.融入行业引进企业校企合作特色发展——江苏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模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7:28~29.

[2]段德钧.面向企业, 服务企业, 与企业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探索与创新[J].特别策划, 2009, 4:7.

[3]徐建华.我国校企合作的历史变迁及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0 (7) :39~41.

[4]马能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及实证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5]李文才, 夏国明, 路文梅.引入企业文化理念构件岗前零培训的培养目标——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纪实[J].商场现代化, 2008, 7:317~318.

上一篇:酒店员工满意度研究下一篇:高校音乐专业古筝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