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目标(通用10篇)
评估目标 篇1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企业运作资本运营实现企业外部扩张和迅速成长的有效途径,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与企业并购相关的理论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企业进行并购战略决策时, 核心是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尽可能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的整体价值, 包括未来的发展机会的价值, 对投资者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并购特征与目标企业价值分析
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 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空间, 更多的机会, 同时也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 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企业不确定性的潜在发展机会越来越多, 这些潜在的获利机会都会构成企业价值的一部分。作为一种风险性的投资活动, 企业并购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潜在的机会价值。
(一) 企业并购特征分析
1.不确定性。这里的不确定性是指并购行为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并购市场前景、并购协同效应的大小等都会对并购收益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种收益的不确定性越大, 企业并购的风险就越大。
2.动态性。并购收益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并购企业的动态性特征。并购企业可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灵活的并购决策或者选择最佳并购时机, 以降低并购成本, 减少并购风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企业并购投资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投资者可以先观望一段时间, 如果市场状况有利, 企业可以在未来投入资本, 以获得某一投资项目带来的现金流量;如果市场状况不利, 则并购方企业可以放弃并购。这些灵活性给并购增添了企业价值。
(二) 目标企业的价值分析
1.目标企业的整体价值。企业的价值在于可以通过进行特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为投资者带来现金流, 为股东增加财富。这是企业所有资产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联合起来, 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非任何一项单项资产单独作用的结果。“一定的组织形式”指的是企业各部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当企业资源重组时, 意味着原企业各要素之间的结合方式要发生改变, 重组后的企业的功能和效率也会随之变化。一方面企业不仅能够从涉及多元化的战略并购中获得额外的利益, 另一方面多元化可能为企业开创战略的灵活性, 使企业的资源在未来得到有效利用。
2.目标企业的价值形态。企业的资产价值不仅包括实物资产的价值, 还包括无形资产的价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不光是财务报告内予以确认披露的, 还包括表外无形资产, 比如良好的管理, 忠诚的顾客、商誉等等。尤其是一些附加值较高的IT行业和战略新兴行业的风险相对于传统行业明显偏大, 实物资产所占比重较小, 无形资产如专利权、特许经营权、商誉等很可能在并购后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 因此在进行并购决策时应当充分考虑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成长性和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目标企业的经济价值。企业并购的目的是为了谋求并购协同效应, 实现战略重组, 开展多元化经营,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合并后所能产生协同效应即企业在未来取得巨大收益的机会, 并非期望并购当期赢利。由于并购后外部经济环境发展的不确定, 内部经营的复杂性和灵活性, 以及企业自身资本结构的不断变化等等, 都使企业未来现金流的准确预测变得非常困难。
4.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价值评估是为了提供一个企业的公平市场价值。“公平”指的是并购双方交易地位的公平。但在我国的特殊的市场环境下要很难实现这样的“地位平等”。首先我国的资本市场虽已逐步建立, 并且发展迅速, 上市公司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加, 但上市公司的行业部门尚不齐全, 数量也不充足;其次以企业为对象的交易双方, 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5.企业并购的实物期权价值。观察企业并购的特征, 可以发现并购具有类似于期权的性质。这里的“期权”指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可以根据不确定的因素选择是否购买的权利。期权应用于现实资产时称为实物期权。在企业并购的不同阶段, 并购方可根据环境的有利或不利而选择是否行使期权。并购初期, 并购方做出进行企业兼并的决策行为, 从而使得并购方取得了扩大市场份额、并购过程中, 当并购企业拥有购买目标企业的机会和权利时, 意味着并购企业持有这一并购的买进期权, 并购方可以行使这一买进期权, 以得到在将来进行并购行动产生的相应收益;并购企业也考虑暂时不行使买进期权, 而等待更有利的时机进行并购, 以降低并购风险, 此时意味着并购企业拥有延迟期权;当目标企业并购完成后, 企业可根据市场环境对企业有利或不利, 而选择进一步对目标企业追加投资或剥离目标企业全部或部分资产以减少并购产生的损失, 从而表现为并购企业持有扩张期权或放弃期权。这一系列的管理灵活性就形成了企业由于并购而带来的期权价值。
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重新选择
(一) 传统评估方法对新情况下的企业并购是否适用
1.关于重置成本法的讨论。重置成本法的理论是基于从资产重新购置或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评估对象来考虑企业价值。它是将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资产的评估值加总求得企业整体价值的方法。重置成本法缺陷在于: (1) 将整体资产化整为零, 变成一个个单项资产, 并逐项确定重置成本, 违背了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整体价值要求; (2) 仅从历史投入角度考虑企业价值, 而没有从资产的实际效率和企业运行效率角度考虑; (3) 对无形资产的价值估值不足, 不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评估。
2.关于市盈率乘数法的讨论。市盈率乘数法是专门针对上市公司价值评估的。市盈率是公司股票的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股票收益和企业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 投资者通常以市盈率的高低判断股票的投资价值。市盈率乘数法的基本作法是:首先, 将收集到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按不同口径的收益额计算出不同口径的市盈率。其次, 分别按各口径市盈率相对应的口径计算被评估企业的各口径收益额, 最后以市盈率作为乘数, 乘以被评估企业相对应口径的预期收益, 从而推算出企业的市场价值。运用市盈率乘数法评估企业价值准确与否, 与证券市场的完善和发达程密切相关。这种评估方法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市场被广泛采用。根据我国证劵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 尚不具备市盈率乘数法有效运用的前提条件。
3.关于贴现现金流法 (DCF) 的讨论。折现现金流法作为企业常用的价值评估方法, 是将企业的未来预期现金流量以企业加权资本成本率为贴现率, 折现为现值, 进行加总来评估企业价值。这种方法从经济上分析是理性的, 对所有项目有统一、清晰的决定标准;有量化的、良好的精确度;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结构。其缺点是现实环境与假设不相符, 不确定因素多, 包括:未来自由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加权资本成本的不稳定性;管理层经营的灵活性, 等等。因此, 贴现现金流法只是对企业现有资产的静态分析, 却不能正确地评价企业所具有的经营灵活性的价值。
(二) 企业价值评估的实物期权方法
通过企业并购的特征分析, 我们了解到并购具有类似于期权的性质。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外部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投资项目不确定性, 运用灵活的管理手段, 改变初始的经营战略, 以利用良好的投资机会, 避免投资风险, 减少投资损失。这种经营的灵活性对企业来说是有价值的, 即并购的附加价值, 它具有实物期的权价值性质。因此我们认为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是由企业自身现有资产价值即静态净现值和并购中隐含的期权价值组成的。利用DCF法评估企业的静态净现值, 利用实物期权发评估并购中隐含的期权价值, 二者相加就可以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完整的评估。
三、目标企业价值的确定
(一) 实物期权价值评估———期权定价模型
对实物期权的定量研究主要借鉴于金融期权定价理论。自1972年Black和Scholes发表了不付红利的欧式期权定价模型以来, 期权定价理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Cox, Ross和Rubinstein (1979) 开创的二项式定价方法真正促进了实物期权研究的发展, 因为标的资产的离散时间价值运动有利于实物期权模型的构造。B-S定价模型假设标的资产的价格运动为一般的维纳过程, 通过构造标的资产和无风险借贷资产的等价组合, 根据无套利思想, 推导出B-S微分方程, 然后根据不同的边界条件, 得到不付红利的欧式看涨期权和欧式看跌期权的定价公式, 如下:
式中, Vu为看涨期权的价值;Vd为看跌期权的价值;A为标的资产的当前价值;X为投资成本;r为无风险利率;T为到期时间;σ为标的资产的波动率;N (d1) 和N (d2) 为正态分布在d1和d2处的值。
B-S定价模型可以应用于在具有期权性质的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 它主要是对并购中隐含的实物期权价值进行评估。
(二) 企业价值评估———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WACC)
WACC成本模型是测算企业价值评估中折现率的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该模型是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所构成的投资成本, 以及投资资本所需求的回报率, 经加权平均计算来获得企业价值评估所需折现率的一种数学模型。其公式为:
式中, WACC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即企业价值评估的折现率;KD为长期负债成本 (利息率) ;KE为所有者权益要求的回报率, 即权益资本成本;RM为社会平均收益率;RF为无风险报酬率;β为行业平均收益率/社会平均收益率。
利用WACC模型对折现率加以确定, 在利用DCF法对企业自身的价值进行评估, 设r=WACC, 即企业价值评估所需的折现率, 那么根据DCF法, 企业自身的价值课表述如下:
其中, CFA=EBIT× (1-Tc) +折旧-ΔWCR-净资本支出
式中, TV为第n年末企业资产的变现值;CFA为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EBIT为企业息税前利润;Tc为公司所得税率;ΔWCR为这一时期资本需求的变化量;净资本支出为企业购置新资产花费的现金与出售旧资产获得的现金之间的差额。
综合以上两种定价模型, 我们可以得到目标企业价值的完整评估模型:
其中, Vt表示目标企业的完整价值;Vn表示以目标企业的静态净现值;Vo表示目标企业因并购而取得的实物期权价值。
摘要:企业并购作为高风险性的投资活动, 存在巨大潜在的机会价值。文章通过对目标企业的价值及其构成重新进行了分析与划分, 指出传统评估法在时下企业并购的价值评估中存在不适用, 针对被广泛采用的DCF法仍不能准确反映目标企业的完整价值的缺陷, 以实物期权理论为指导, 提出保留加权资本本定价模型, 同时引入期权定价模型, 使企业的价值评估更加全面与完整, 防止有利投资机会的错失。
关键词:企业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
参考文献
[1].陈颖峥, 苏宁.从实物期权角度谈企业并购的价值评估[J].财会月刊 (理论) , 2006 (6) .
[2].张竹青, 王昊.企业战略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5 (9) .
[3].吕学梁, 王华连.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企业并购价值评估[J].价值工程, 2005 (6) .
[4].杨文超.企业并购决策中的价值评估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5 (4) .
评估目标 篇2
南京市xxxxx有限公司
安全目标完成效果评估报告
现将我公司一年来在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效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机构健全管理人员到位,法定代表人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并立有责任状:公司下设安全生产科,由科长、成员等3人组成,具体行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各科室以科长为首,另有专职安全员1人,兼职安全员1人,组成3人安全领导小组,与安全科密切配合,直接抓各班组及每个职工在施工中的安全要求和安全规定的落实。
二、制订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岗位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资料管理制度、特种作业管理制度、安全检查评比制度、事故追究处理制度等,使安全生产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管理有序、从而保证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和技术规程,得到落实和严格执行。
三、特种作业人员通过参加培训学习的有5人,85%持证上岗,从而提高了人员素质,使特种作业增强了知识性和安全性。
四、自2013年初至2013年未发生过人员伤亡事故。
一年来,我们在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有些制度虽然已经制订,但在落实上还不够深入,坚持的还不够好,存有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今后我们要在安监部门的领导下,再接再励,戒骄戒躁,坚持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及时发现事故的隐患,消灭事故于萌芽之中,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决心把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做得更好。
南京市xxxxx有限公司
评估目标 篇3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财务风险;管理
一、引言
企业并购是一项充满风险的投资活动,无论从目标企业选择,资本筹集,还是在运作阶段,乃至投资回收分配的全过程都伴随着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给整个并购行为带来巨大的风险。美国著名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曾对1956年至1986年美国企业成长失败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并购企业的失败率最高,达53.4%-74%。根据过去50多年的统计数据,50%-70%的并购案在2至3年内并没有给优势企业带来价值增值。根据相关资料估计,我国并购真正成功的不到十分之一。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并购从实质上说是一项长期投资行为,其间的财务活动复杂,财务风险不可避免。从而使得没有解决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使并购企业的资本链断裂,从而对企业的运营状况产生根本影响成为了主要原因。
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财务风险管理
(一)目标企业价值评估财务风险的种类
1.并购双方之间彼此信息不对称引起并购公司估价风险
对于并购企业而言,目标企业是一个外部实体,因而对目标企业内部情况的了解就不会充分,这样可能导致并购企业选择出看似符合并购标准但实际上并不合适的目标企业。错误地选择目标企业,要么是多支付并购成本,要么低估目标企业价值导致交易失败,从而失去较好的并购机会。
2.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不恰当,评估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企业并购缺乏一套能够很好指导实践的评估体系,相关的规定多为原则性的内容,可操作性不强。而且并购公司缺乏专门人才,对行业及企业发展趋势了解不深入,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理解掌握程度较差。这样导致在并购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因素对并购影响大,并购不能按市场的价值规律来实施,无法给予目标企业科学、合理、客观的估价。
3.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缺乏能在并购过程中提供优质服务的中介组织
中国资本市场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历史,比较缺乏拥有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的金融服务公司,大多数证券公司还处于规范发展阶段,公司治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素质都有待提高。国内许多中介机构在进行价值评估时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也缺乏提供并购咨询服务所需的专业胜任能力。因此对于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的中介组织无法降低并购双方的信息成本,也无法很好地对并购行为提供指导和监督,这样增加了并购的交易成本及新企业的整合风险和成本。
4.并购方对自身的并购整合能力估计过高
在世界商业并购史上,很多并购失败或者并购不怎么成功的案例有一个很常见的原因—并购企业出价太高,并购企业高估自身能力而低估整合困难将付出失败的代价。并购方企业出价太高、成本过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并购企业自大造成的。从理论上讲,目标企业只有在其被评估的价值高于其市场实际价值时才具有并购的价值。
(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明确企业自身的实力与并购动机
并购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前,应当对自身实力,特别是资金实力,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减少不现实的盲目乐观和对自身实力的夸大。另外,领导者应该站在促进企业发展的立场,从理性角度进行决策。
2.进行并购尽职调查
在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尽职调查对于防范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至关重要,应该作为并购签约前甚至决策前的必经程序。选择潜在的目标公司之前,必须收集整理目标公司的相关信息资料,包括调查研究目标企业的战略、财务、税务、人力资本、知识产权资本等。在这个过程中,应建立基础分析评估体系,从财务分析评估、产业分析评估、营运状况分析评估三个系统进行分析。
3.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价值估价方法,制定合理的收购价格区间
并购企业采用不同的估价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得到不同的价格。并购企业可根据并购动机、并购后目标企业是否存续,以及掌握信息的充分与否选择不同的方法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并以现金流量法计算出的目标企业的价值作为收购价格的最高限,从而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收购价格区间。
(1)价值评估方法选择原则
在进行价值评估方法选择时,我们必须明确,各种方法之间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只存在适用性的区别。应依据并购企业的并购动机与目标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价值评估方法。
(2)最低、最高交易价格的设置
目标企业并购交易价格的确定实际上是并购企业、目标企业、并购竞争企业多方博弈的结果。并购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承受能力与产权市场供求状况、目标企业的谈判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确定交易最高价与最低价,以此作为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一方面避免出价过低导致并购活动失败的风险,另一方面最高交易价格的设定也将企业面临的评估财务风险限制在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以内。
(3)利用保证条款和潜在债务保证金控制评估风险
并购活动中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地位的客观存在导致了评估阶段财务风险的产生。并购企业永远无法在信息上与目标企业平等,因此必然存在并购企业无法识别的财务风险。针对这一问题,并购企业可以通過在并购合同中写入保证条款来对其实施控制。在条款中明确目标企业对于其所提供的事关合同各项条款的重要信息、的告之义务及违约责任,以消除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
4.对目标企业现有的企业战略和资源中所包含的价值进行认真的评估
因为并购后在改变被并企业的业务范围时必须维护和管理好这些价值,所以要对被收购方的资产质量作辩证性的理解。资产质量除了一般所指的盈利性和变现性外,还应包括对资产的有效需求和人员和人数。对被收购方的资产有有效需求是收购方的重要动力,而人员较少可以减少收购方的重组成本。
5.借助“外脑”进行收购程序和资产重组的优化设计
企业并购,特别是交易规模较大的并购的圆满完成需要一些优秀的中介机构共同合作完成。这些中介机构包括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中介机构有专业的人才、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在并购中主要履行服务和监督职能,其服务和监督渗透到并购的全过程,有利于帮助并购企业客观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中介机构能比较独立地对目标企业的经营能力、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对其内部制度法律权利关系等进行判断;中介机构可以在并购方制定并购方案时提供咨询服务,降低并购成本。
三、总结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一种价值风险,是并购中各种风险的综合反映。财务风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存在于企业并购的计划决策、交易执行和运营整合阶段中。而在整个并购活动的过程中,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是整个并购活动的基础、灵魂,如果没有全面充分的完成这一阶段的准备工作,那么将会有可能导致并购的失败。所以,任何一项并购活动都必须充分重视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
参考文献:
[1]宋鲁萍.试析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湖南:社会科学,2009,(4).
[2]陈建军.浅析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和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09,(3).
目标定位精度评估方法研究 篇4
多源信息融合效果的评估方法是伴随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应用出现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验收考核中,关于多源融合后目标定位精度的评判方法,即如何考查被测信息融合系统输出的目标航迹位置精度,一直以来就是困扰测评人员的难题。多源融合的一个原则就是目标的定位精度不应低于其中单个传感器的定位精度。因此有观点认为,既然精度要与单个传感器相比较,就看单传感器的定位精度,比如单传感器指标是对距离和方位测量的标准差1σ ,那么就应该以GPS值为标准,把融合后目标位置转换到传感器坐标系下,同样求出距离和方位向1σ指标。如果融合后目标相对传感器的距离和方位均不低于单传感器1σ指标,方可认为合格。分析和试验表明,该评判方法存在不合理之处。通过与目标的标准位置对比,综合考虑位置误差均值和离散值,以圆概率误差评价位置精度更合理。
1问题分析
首先来看距离、方位1σ指标评价的问题。距离和方位对单传感器来说是2个相对独立的测量值,而目标的位置是距离和方位的关联值,单从距离和方位分别考核目标的位置是不合适的。在传感器坐标中,测量点和处理结果与其真值( 在此假设GPS为真值) 比较位置,距离和方位精度都高是目标位置精度高的充分条件,但并不是必要条件。传感器坐标系如图1所示。目标的真实位置位于十字标识的位置,它正好处于圆周上,圆点为传感器的探测位置,方块位置为处理结果。圆点1探测距离的误差为0,比处理结果1距离误差小,但方位误差比处理结果1大; 圆点2探测方位误差为0,比处理结果2方位误差小,但距离误差比处理结果2大,实际上处理结果的位置均比传感器观测更接近目标的真实位置。
另外从计算方法来看,虽然传感器的报告已经经过了系统误差校正,但仍无法彻底消除测量系统误差,最后评判处理结果的定位精度时也应该考虑到误差均值的存在,不能认为误差均值为0而单看标准差σ。如式( 1) 所示,σ反映了变量对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当平均值相同情况下,用σ来比较2个变量的稳定 / 波动程度有意义,但均值不等情况下,单看σ就很难评判位置优劣了。
式中,Δxi= xi- Xi,xi为测量值,Xi为其真值; Δ为Δxi的平均值。
假设目标沿圆周机动,多次测量的点位距离和方位均如图1所示,测量值每次相同,即都等于均值,那么处理后目标和单传感器相比,距离和方位的1σ均为0,是否就得到处理前后两者精度相等的结论呢? 显然这是不合理的。
再假设目标沿圆周运动并进行了n次测量。传感器测量和融合处理结果每次的位置相对GPS总是如图1所示。
设GPS位置相对传感器的距离Li= L ,方位Bi,i = 1. . . . . . n。
传感器的测量值如LD1所示,距离li,方位αi,求与GPS的观测误差,则有:
即测量距离误差均值为0,方位测量误差均值为α ,求误差的标准差,则有
即距离和方位1σ = 0。
假设融合处理结果位置相对传感器的距离和方位如图RH1、RH2分布,则误差正负交替。
即距离和方位误差均值为0,求距离和方位误差的标准差,则有
即距离误差1σ = d ,方位误差1σ = β ,比传感器的距离、方位1σ要大,但实际上融合结果的距离方位误差均值更小,位置比传感器探测更加靠近目标GPS值。
再以GPS位置为心,以某传感器探测位置与GPS的距离为半径做圆。假设传感器探测位置如图2所示,位于传感器和GPS位置的连线上。则距离探测误差为r ,方位探测误差为0。若要融合结果不差于传感器,则只有如图2所示的圆的直径上的点满足条件。
若传感器探测位置如图3所示,则观测距离误差为r ,方位误差为α。则若要融合结果不差于传感器,则只有如图3所示的扇环内的点满足条件。
若传感器探测位置如图4所示,则观测距离误差为0,方位误差为α。则若要融合结果不差于传感器,则只有如图4所示的弧线上的点满足条件。
本来以GPS为中心一定范围内的落入点均可满足位置精度不低的条件,但是若以距离和方位2个条件分别要求都要优,则只有很少的部分点满足,可见按距离和方位分别考核的条件太强,大量合格点将会被判定不合格。
通过推导,容易得到二维极坐标( ρ' = ρ + Δρ ,θ' = θ + Δθ ) 向笛卡儿坐标系转换公式为:
略去二阶项,位置误差的传递公式为:
假设距离方位误差独立,则误差方差传递公式为:
可见目标位置误差与距离方位测量精度和相对距离是密切相关的。
以合作目标的差分GPS数据为真值,采集了单传感器探测的目标数据,并采集了合作目标惯导的定位数据,进行了一个统计试验。通过计算距离、方位1σ指标,发现本来定位精度较高的惯导数据,统计的方位1σ指标比单传感器好,但是距离1σ指标比单传感器还要差。事实证明分别从距离和方位1σ考核多源融合后目标位置精度的方法是存在问题的。
2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非合作目标进行探测与跟踪时,目标的真实状态未知。因此基于目标测量的各种统计估计方法都不能准确估计出目标航迹误差,即使在物理域进行传感器标校/对准或在信息域进行传感器时空配准,仍无法消除测量系统误差。剩余的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混杂在一起,成为目标航迹精度的主要因素[1]。这里给出目标航迹精度的定义: 目标航迹状态估计与目标真实航迹状态之差的协方差[1]。目标位置误差的均值和离散值越小,被测系统掌握的目标位置精度越高。
这种情况下,不考虑空间高度,如何把传感器坐标系中距离和方位的一维误差转换成大地坐标系中平面的二维误差呢? 与射击类似的,可以把目标真实位置作为靶心,测量值的分布距离靶心近则位置精度高[2,3,4]。圆概率误差( CEP) 正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CEP定义如下: 50% 的测量值落在以其均值为中心的一个圆内,该圆的半径即为圆概率误差。美军为其战术数据链Link - 16的终端设备制定了目标航迹质量标准,正是采用航迹误差散布椭圆面积作为分级门限。
参考某国军标中圆概率误差的计算方法如下,其数学推导过程参见文献[5]:
式中,x0i、y0i为第i次测量坐标真值( GPS) ;
当系统误差为0时,以上方法反映了目标位置的随机误差分布情况。
工程实际应用中系统误差依然存在,可选取被测融合系统输出的N条航迹目标位置(xij,yij) 和其对应时刻的基准位置(。其中,i表示航迹编号; j表示该航迹上的位置点编号。
计算位置误差均值:
第i条航迹坐标平均误差值:
Mi为第i条航迹的总点数。
位置误差均值:
N为统计被测系统输出的总航迹数。
求位置误差均方根值:
位置误差均方根值:
该方法通过误差均值和离散度,反映了融合后目标偏离真实位置的情况。以大地坐标系中目标的实际地理位置为考察对象,综合考虑误差均值和离散值,在工程应用中更有实际意义。
3仿真试验
在试验中,设计了3个传感器对低空机动目标的跟踪场景。各传感器特征如下:
传感器1观测频率高,定位精度介于3种源之间,只有位置信息; 传感器2位置精度差,观测频率低,提供身份属性信息; 传感器3位置精度高,但是频率较低。基于传感器特征分析,融合处理采取如下策略:
1统一转换为地心直角坐标系[6,7];
2时空配准,采用交互多模法[8]将单传感器报告进行轨迹滤波,获取其对目标在同一时刻的位置估计,进行多源关联分析;
3对各节点送来的航迹数据( 目标属性) 进行关联和合成[9]: 最终目标的轨迹输出选择一条最佳传感器航迹[10],即从精度高的传感器中选择为中心航迹,并利用其位置估计值( 一定时间范围内,时间太长则目标可能发生机动) 代替精度低的传感器的位置报告; 利用传感器2获取的信息补充目标的身份属性。
选取不同时段的5组数据,处理前后各传感器CEP指标统计如表1所示。
由于采取了策略3以传感器3的探测为主航迹,融合最终的输出结果围绕在传感器3的航迹周围。从CEP统计可见,融合处理后目标位置精度不低于单传感器中精度最高的源; 当高精度的传感器失去观测时,融合输出结果比精度低的传感器的报告提高了位置精度,实现了航迹的连续跟踪。
3个源信息融合得到的目标航迹最后结果,相比较单传感器来说具有以下特点:
1比传感器1的观测报告位置精度高,补充了属性信息;
2比传感器2的观测报告位置精度高,轨迹点密度高;
3比传感器3的观测报告轨迹点密度高,态势刷新频率高。由此可见达到了融合处理的目的,表明融合处理方法是有效的。
4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多传感器融合后目标定位精度的评估方法,认为融合效果评估要从融合目的出发,脱离目的的评估是没有意义的。另外在对多源处理效果评估时应考虑如下问题:
1影响最终融合处理结果的因素很多,包括数据源质量、目标机动和环境因素等;
2多源融合特别是多种异类传感器关联融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实现属性综合互补印证还是其他,即提高定位精度不一定是融合的唯一目标,这影响了评估的要点;
3多源融合效果评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模型,应该从目标信息完整度、处理时延和处理准确率等方面建立综合效能评估指标体系[11]进行评判;
4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融合算法[12],相应的效果评估也需要不同的仿真场景和一定的样本量支撑。
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评估报告 篇5
为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建立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根据上级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我公司专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的“安全安全生产目标自评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安全生产目标的落实、监察及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学习了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深刻理解和掌握了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落实和评价,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等工作按照标准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自评,现将xx年上半年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效果评估如下:
一、安全领导机构及人员设置情况
公司成立了安委会具体负责全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内设专职安全管理人员3人。为完善标准化的建立,公司成立了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书记和项目总工为副组长,安全科科长、工程部部长、综合部部长、财务科科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完成上级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和日常安全生产工作及突发事件的`安全处置工作。下属各部门也分别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安全的专工担任副组长,各班组班组长为成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各区域都设有安全生产负责人,形成了一整套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体系,保障了职工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使项目安全生产稳步发展。
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有关规定制定情况
项目部建立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项目经理、项目部书记、项目总工、各科室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员及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安全教育制度》以及“职业安全健康”所应有的规章制度。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我们认真组织各部门人员认真学习执行,狠抓制度的落实,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
根据项目的“安全培训计划”,对新进场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覆盖率100%。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100%。主要学习了本专业施工特点及状况,各工种专业安全技术和操作规程要求,专业工作区域内主要危险作业场所及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安全要求,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消防知识,环境管理、文明施工要求,项目部安全生产应急予案和现场急救知识,组织熟悉施工现场。项目部组织对了消防专项培训、文明施工标准化培训、安全规章制度培训、施工用电培训、起重作业专项培训等。每位管理人员深刻的认识到“抓生产,首先抓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安全会议有记录、有计划,提高了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保持上半年来无安全事故发生,达到了安全生产的目标。
四、设备设施良好,安全运转
(一)设施:项目部建有办公室,职工生活区,宽敞明亮,环境卫生条件良好。
(二)机械设备:项目部所有小型机械均进行进场验收检验,大型起重机械证件齐全有效,状态良好。
(三)项目部健全了《现场施工机械管理办法》《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等各项设备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做到了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有计划,加强设备使用全过程中的自查工作,消除隐患,保证了安全运转。
五、安全生产事故及应急管理情况
项目部制定了《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有应急救援队,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六月进行一次消防演练,同时对生产现场的人、机、物、料做了合理安排,现场设置应急物资,实行定置管理,保障安全有序的工作环境。应急设施的配备保证了控制各种突发事件能力。
六、安全隐患检查、整改情况
项目部制定了《安全、环境检查工作制度》,每星期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检查,查出问题,下发“整改通知单”,明确整改责任部门,限期整改,下发检查通报。在每周的安全例会上通报,责任单位汇报整改情况。每月组织施工用电、起重机械、脚手架、消防、生活区专项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通过层层检查,层层筛查,确保了安全生产。
七、安全生产责任制奖惩考核情况
为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落实,项目部严格按照“抓生产首先抓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项目部和各班组负责人以及各科室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到人,工作中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对于因失责而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从严从重处理,每月由安全部对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给予表彰奖励和通报批评或处罚,由于制度严格,措施到位,责任落实,上半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八、安全操作规程制定情况
各工序、工种,各类设备都制定了安全操作规程,制作成版面挂在各岗位各工序显眼部位,各安全操作规程全面、实用,布置规范标准。
九、评估情况
坚硬目标毁伤效能评估的模拟模型 篇6
1 计算机模拟模型
根据系统误差的正态分布规律, 在区域 (-∞, ∞) 内进行随机抽样, 模拟初系统误差 (xc, yc) , 采用数值积分法计算出Pm (x c, yc) , 于是Pm的数学期望为:
当随机抽样样本容量NC足够大时, 导弹落入有效幅员概率Pm的估计值为:
同理可知, 导引误差φ2 (z) 为正态分布随机变量z分布密度函数, 因此pd的数学期望:
当随机抽样样本容量NC足够大时, 导弹在落入有效幅员条件下的毁伤概率Pd/m的估计值为:
求出单发毁伤概率, 进而求出在不考虑毁伤积累情况下的多发毁伤概率。即:
精度检验及样本容量的确定:Pm的估计误差与样本容量NC之间的关系为:ε=uα/2 (σ2/Nc) 1/2≈uα/2 (s2/Nc) 1/2, 其中:uα/2为置信度α相对应的分位数, σ2为随机变量Pm的方差, 计算中以Np次预试验得到的样本方差s2作为σ2的估计值代入计算。同理可得, Pd/m的估计误差与样本容量NC的关系。当估计误差ε<ε01, 具有置信度α的样本数Nc0为:Nc0=u 2a/2s2/ε201。
由试验数据衡量样本的均方差:本文利用残余误差得出样本均方差的估计值。设对某量进行n次测量, 得到n个测量值x1, x2, Lxn, 被测量值的真值为0x, 随机误差的抽样值为:
2 防护结构震塌厚度计算
关于侵彻深度的计算, 详见文章[2]。下面讨论如何计算防护结构的震塌厚度问题。在爆炸或冲击载荷作用下, 防护结构将产生弹坑、贯穿和震塌三种形态的局部破坏。由于应力波在复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难以确定的传播过程, 使得震塌破坏问题成为相当复杂的理论问题, 这里采用漏斗坑半径表示震塌厚度, 公式为:, 式中:w为射弹装药重量 (kg) , K为标准抛掷爆破系数 (kg/m3) , e为炸药换算系数, δ为孔口堵塞系数, W为炸药中心至地表距离。
3 实例计算
战斗部参数如下表1, 靶板尺寸为20×18×6 m, 弹体垂直侵彻, 着速为400 m/s。导引误差均方差为0.1 m, 起爆点误差带0.2 m, 圆概率偏差为6。
由空腔膨胀理论[2]计算最大侵深, 并用最小漏斗坑半径计算最小震塌厚度。根据两者和与靶板厚度的对比, 确定靶板是否能贯穿。可以计算得最大侵深h=3.823668, 最小震塌厚度1h=3.20478, 因为h+1h=7.028456>6且h<6, 所以毁伤等级为B, 毁伤概率:p=0.9079。本例中, 由于等效靶的尺寸相对来讲不是很大, 所以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散布圆概率偏差对目标毁伤概率的影响较大, 其变化规律为散布圆概率偏差越大, 单发毁伤概率越小。当等效靶的范围变大为100×100×6m, 由于靶的易损性范围变大, 散布圆概率偏差在0~30之间基本上没有变化。
4 结论
为量化毁伤效能评估, 分别建立了由射击误差决定的命中概率和命中条件下的毁伤概率计算方法, 进而求出了受射击误差影响的毁伤概率[3]。根据上述理论基础建立计算机模拟模型, 为下一步的毁伤软件结构的搭建奠定基础。
摘要:在坚硬目标毁伤效能评估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计算机模拟模型, 依据防护结构毁伤概率的数学模型, 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模拟其毁伤概率。
关键词:坚硬目标,毁伤效能,毁伤模型
参考文献
[1]徐辉, 李加财.坚硬目标特性数据库的建立[J].今日科苑, 2007 (4) .
[2]徐辉, 李加财.坚硬目标防护层等效素混凝土靶的方法[J].科技风, 2008.
坚硬目标毁伤效能评估的理论模型 篇7
1 毁伤准则的建立
本文所考虑的对目标的毁伤等级类型为B级:弹体侵彻到最佳深度, 并在该点起爆, 整个防护层结构被贯穿, 防御能力失效。震塌造成的混凝土崩塌和层裂, 对工事内部造成一定破坏。据此, 建立毁伤判据:h1+h2>teq且h1
2 毁伤模型的建立
坚硬工事防护的等效易损结构为矩形, 假设矩形面目标抗力分布均匀, 其长度为L, 宽度为B;由于战斗部有一定的破坏半径Rb, 因此计算防护结构被有效打击的范围长度LC=L+2Rb, 宽度BC=B+2Rb。
建立两个弹靶坐标系:目标坐标系Oxyz和弹体坐标系OTxTyTzT, 关系如图所示
3 毁伤效能的定量描述
在研究目标毁伤效能时, 为建立定量描述的数学模型, 需计算战斗部在目标坐标系下某一点命中目标时对目标的毁伤概率。毁伤概率为:q=pmpd/m, 其中:pm为命中概率, pd/m为命中条件下的毁伤概率, q为目标的毁伤概率。
命中概率pm的计算:武器系统的命中概率与射击误差密切相关, 所以要了解武器系统的射击误差规律:
1) 非制导射击误差计算:在目标坐标系下, 暂时不考虑z方向, 则射击弹着点可用一个二维随机变量 (x, y) 来描述。在非制导阶段, 射击误差由系统误差和散布误差组成。在目标坐标系下为:, 式中:x0, y0是弹着点x, y的数学期望。由于系统误差的存在, 散布中心和瞄准中心不重合, 所以有误差, xc, yc存在。由于随机误差的存在, 使弹着点有一定的散布误差xp, yp。系统误差 (xc, yc) 和散布误差 (xp, yp) 均为独立的二维随机变量, 分别服从二维正态分布, 数学期望均为0。则系统误差的概率密度为
式中:σcx, σcy分别表示x, y方向的均方差。散布误差的概率分布密度为
式中:σpx, σpy分别表示x, y方向的均方差。
在系统误差为 (xc, yc) 的条件下, 非制导段射击误差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为
设导弹相对于目标的有效幅员为:, 其中:x0, y0当都等于0时, 可知。则单发射击时, 在系统误差 (xc, yc) 的条件下, 炮弹落入末制导有效幅员的条件概率
单发射击时, 炮弹落入有效幅员的概率, 即命中概率为
当瞄准点与靶面中心重合, 即没有系统误差存在的情况下, 弹着点将对称分布在OX, OY轴的两侧, 即弹着点应以O点为散布中心。此种情况下的单发射击时, 炮弹落入有效幅员的概率
2) 制导阶段射击误差:制导阶段, 其误差由两部分组成, 一项为射弹接受信号误差, 另一项为制导误差, 这两项误差均可以认为服从正态分布。设两项误差合成后的综合误差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其概率密度函数
命中条件下的毁伤概率pd/m的计算:则命中条件下的毁伤概率pd/m=gq·gb (z) , 式中:gq表示侵彻杀伤概率, gb (z) 表示爆破杀伤概率, 它与起爆点的深度有关。
式中:h1为侵彻深度, hb是最佳侵彻深度 (或=heq) 。
毁伤概率计算:一次射击n发弹对某一钢筋混凝土工事的毁伤概率为
参考文献
[1]徐辉, 李加财.坚硬目标特性数据库的建立[M].今日科苑, 2007.
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比较 篇8
一、价值评估的含义
企业价值评估既要遵循资产评估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又具有其独特的原理和方式。企业价值评估实践活动涉及会计学、财务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学等多学科领域。
资产价值评估是对资产现时价值的评估, 是评估主体按照特定目的, 遵循法定标准和程序, 运用科学的方法以统一的货币为单位, 对被评估对象的现时价格进行评定和估算。价值评估是一种定量分析, 但其中的各种数量并不完全是客观和科学的, 由于计算过程中往往带有主观判断, 依据估价模型计算出的价值估价也会失真。另外, 由于估价中需要对未来发展和经济提出各种假设, 最后的估价还具有不确定性, 合理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价值的评价会受到公司信息和市场信息的影响, 正确的价值评估会有时间限制, 随着新信息的出现, 估价结论会有所改变, 但这并不能否认价值评估的重要性, 而需要我们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正确运用价值评估方法。
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一) 现金流量折现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是将目标企业的动起来预期现金净流量按照一定的资本成本率折现, 折算为并购交易试点的现值来评估企业价值。
影响目标企业价值确定的因素有三个:预期现金净流量、折现率、预测期。其中, 现金净流量被界定为由企业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 也就是自由现金流量, 即支付了有价值的投资需求后能向股东和债权人派发的现金总量, 其预测公式为:现金流量= (息前税后利润+折旧与摊销-营运资本增加) -资本支出。折现率一般采用加权资本成本来确定, 预测年限越长, 预测的准确性也就越差。并购企业可以根据所掌握的相关数据的难易程度及其可信度的大小具体确定预测年限。
简例说明, A、B两公司同期内的预测现金流量如图表所示:
根据表, 如果按1 0%折现第一年开始时的现金流量, 就会看到A公司未来6年现金流量的现值为212, 而B公司同期内现金流量的现值为323。因而, 现金流量贴现模式得出的结论是:B公司的价值大于A公司的价值。
从两个角度分析上表数据可见:
(1) 两公司在6年内的累计现金流量是相等的, 但各年的分布情况却大不相同:从总体上看, B公司的现金流量分布较为均衡, 而且它的股东比A公司的股东较早地收到了现金流量 (假设两个公司均将各期自由现金流量以股利形式支付给股东) 。“早收到比晚收到要好”, 因而投资者对B公司的评价会更高。
(2) A公司的固定资产平均每三年更新一次;B公司的固定资产平均一年更新一次, 但其成本只相当于A公司固定资产的三分之一 (200/600) 。虽然两个公司每年的净收益相同, 但A公司却需要占用较多的资金。因此, 若不考虑其它因素, 投资者对B公司的评价会更高。
现金流量折现法考虑了价值的差异, 将其作为因数考虑了产生现金所需要的资本支出和其他现金流量, 更为精确、可靠地描述了公司价值。该方法是目前权益估值领域主要的应用工具。同时, 应用现金流量折现法, 能够体现公司管理层的经营成果和经营能力, 具有一定的绩效评估能力。
(二) 实物期权法
期权定价模型由Black和Scholes于1973年首先提出, 其计算方式如下:
C=S*N (d1) -Le-r TN (d2)
C—表示标的资产的当前价值
L—表示标的资产的行使价值
S—表示标的资产的现有价值
T—表示投资到并购期初的时间
其核心内容是对由基础金融产品价格波动衍生的金融期权进行定价。在进一步的发展中, 期权定价理论被用于计量更广泛意义上的“或有索取权”的权利价值。
实物期权法把管理灵活性作为评估投资决策时的一个重要因素, 故其评估的基本思想是从动态的角度考虑问题, 着眼于描述实际项目投资中的真实情况, 关于不确定的处理方式与传统的净现值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实物期权法把不确定性意味着机会和权利, 不确定性越大, 机会就越多, 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 它对不确定性是偏好型的, 认为不确定性是创造价值的。
(三) 成本法
成本法是将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资产的评估值加总求得企业整体价值的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所获得的企业价值实际上是对企业账面价值的调整。其基本思路是重建或者重置评估对象。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任何一个潜在的投资者在购置一项资产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建造一项与所购资产具有相同用途的替代品所需的成本。成本法着眼点是成本, 很少考虑企业的收益和支出。在使用成本法评估时, 主要通过调整企业财务报表的所有资产和负债来反映他们的现实市场价值。这个价值是公司所有投资人对公司资产要求权价值的总和。
它的优势在于采用了较客观的价值类型。不论产业类型、企业性质或地理位置是什么, 使用成本法对所有企业来说结果都是直接和确定的。其不足也是十分明显的。由于这种方法评估企业不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 因此无法准确把握一个持续经营企业价值的整合效应。
(四) 市场法
市场法又称相对价值法, 是以类似企业或类似收购事件的相关财务数据为基础来推算目标企业价值的一种估价方法。主要方法:一是可比公司分析法。可比公司分析法以交易活跃的同类公司的股价与财务数据为依据, 计算出作为市场价格乘数的财务比率, 进而推断出企业价值的一种估价方法。常用的市场价格乘数有市盈率。市盈率表明市场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 目标企业的税后利润乘以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市盈率, 即可得出目标企业价值。二是可比交易分析法。可比交易分析法是从类似的收购事件中获取有用的财务数据来求出一些相应的收购价格乘数, 据此评估目标企业价值的一种估价方法。它不对企业的市场价值进行分析, 只是统计同类企业在被并购时并购方支付价格的平均溢价水平, 再用这个溢价水平计算出目标企业价值。该方法假设市场是安全有效的并购带来的所有后果如协同效应、现金流量增加、成本降低以及并购风险等都由市场通过溢价水平完全表现出来。
三、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
现金流量折现法在理论上被认为是最科学最成熟的估价技术, 因为这种方法
能直接揭示企业的获利能力, 反映了企业价值的本质含义, 评估结果令人信服, 但其技术难度大。现金流量折现法的主要问题是折现率的不确定性, 同时所预测现金流的数值有一个可信度的问题。
尽管现金流量折现法从理论上来讲是合理科学的, 但考虑的仅仅是独立企业的期望效益之和, 忽略了协同效应, 这往往使企业价值被低估。而实物期权法能客观地处理一部分未知的信息, 认为不确定性产生了期权价值, 而且不确定性越高, 期权的价值就越大。实物期权法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企业的价值, 这种客观性来源于对评估信息源的挖掘扩张以及信息可靠性的提高。实物期权法考虑了企业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 提出特殊方法对协同效应进行计量, 适用于在未来不确定性强和管理者需要一定的弹性去应付的情况下对所有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市场法最大的优点是克服了现金流量折现法存在的对输入参数的过度依赖, 从投资的角度看, 它提供了整个市场目前对公司价值的评估信息, 包括整体市场、行业和行业内单个公司的估值信息;此外, 该方法和理论都相对简单, 特别适于对新兴不成熟市场的价值评估。但该方法的最大缺点也是它虽然提供了目前市场对价值的评估信息, 但并没有提供目前价值评估的合理程度。如果市场本身高估, 我们得出的价值是否合理无法准确判断。
成本法对价值判断的准确程度取决于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实际价值的差异, 其操作简单, 资料比较可靠而且计算简便, 直观易懂,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着眼于企业的历史和现状, 不确定因素较少, 风险较小, 是一种静态的估价标准, 该类方法普遍存在两大缺点, 一是账面价值和市价存在差异, 二是存在表外的隐形资产被忽略。即使通过调整, 也很难判断调整后的账面价值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市场价格, 同时价值调整并未考虑表外资产的价值。
企业价值评估在实践中应针对不同对象选用不同方法进行估价, 必要的时候可交叉采取多种方法同时估价。事实上任何一种企业价值的估算方法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局限性。如:对种子期或成长期的企业, 由于其缺乏历史的经营业绩, 未来的发展态势无法预料, 用成本法估算比较适合, 对已进入成长期或成熟期的企业可用净现值法或市场比较法评估, 所以应根据目标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测算方法或测算方法组合。
参考文献
[1].李增艳.关于企业并购中协同价值评估问题的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06期
[2].李新飞.企业并购中的价值评估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年03期
论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 篇9
关键词: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
企业价值评估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分别以资产法、市场法、收益法为基础的体系。资产基础法以净资产作为企业价值的标准, 如账面价值法、重置价值法和清算价格法等;市场基础法以市场上类似企业的相关指标为基础估算企业价值, 如市场价值法、市盈率法等;收益基础法将企业未来收益的折现值作为企业价值, 如现金流量贴现法等。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加权资本成本折现未来现金流量的现金流量贴现方法, 逐渐成为了常用的评估方法, 其核心是将企业未来各期的预测自由现金流按加权资本成本折为现值并加总来评估企业价值。
结合实践中案例可知, 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不仅包括企业自身的价值, 还应包括并购后因协同效应产生的目标企业的附加价值。本文首先分将目标企业自身的价值按照传统的现金流量贴现模型计算, 然后利用改进的折现现金流法估算协同效应产生的附加价值。
1现金流量贴现法
现金流量贴现法的基本思想是增量现金流量原则和时间价值原则, 也就是任何资产的价值是其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按照含有风险的折现率计算的现值。公式如下:
式中:PV——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Ft——预期现金净流量;n——预测期限;r——贴现率;t——年份;Vn——预测期期末第n年的终值 (残值) 。
由计算式可知, 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与代表时间价值以及风险价值的贴现率成反比, 而与每年的预期现金净流量成正比。也就是说, 在预期贴现率r和预测期限n一定的情况下, 目标企业的预期现金净流量Ft越大, 则其企业的评估价值PV越高;在预期现金净流量Ft一定的情况下, 风险越大, 则补偿风险溢价的贴现率就要求越高, 其企业的整体评估价值就走低;当然, 预测期末的资产仍有较大价值则会提高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
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法评估目标企业价值, 准确应用上述公式, 首先需要确定式中的几个变量:未来各年的现金净流量Ft;预测贴现率r;期末的终值Vn;预期期限n。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参数是相互影响的, 需要整体考虑, 不可以完全孤立地看待和处理。
1.1未来各年的现金净流量Ft
现金净流量是指一定时间内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差额。流入量大于流出量, 净流量为正值;反之, 净流量为负值。
由经营引起的现金流入量=年营业收入—年付现成本—所得税=税后净利+折旧
由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出量=追加的固定资本投资额+追加的流动资本投资额
未来各年的现金净流量的数据需要通过财务预测取得。财务预测可以分为单项预测和全面预测。单项预测的主要缺点是容易忽视财务数据之间的联系, 不利于发现预测假设的不合理之处。全面预测是指编制成套的预计财务报表, 通过预计财务报表获取需要的预测数据。由于计算机的普遍应用, 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全面预测。
以销售收入为全面预测的起点, 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以及预计利润表, 利用表中数据确定未来各年的现金净流量。
由于并购中并购者和被并购者的起点、目标和依据不完全相同, 所以在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同观点, 这也是双方讨价还价、相互协调的原因所在。
1.2预测贴现率r
一般地, 贴现率采用综合资本成本来确定。综合资本成本是指将企业股权资本成本和债券资本成本按照其在总资本中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所得的总资本。即:
式中:K——综合资本成本;Kd——税后长期借款资本成本;Ke——股权资本成本;d——债券资本成本;e——股权资本成本。
1.2.1债券资本成本 (税后长期借款资本成本) 的计量
式中:Kd——税后长期借款资本成本;i——借款年利息率;T——所得税税率;g——借款筹资费用。
1.2.2股权资本成本可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量
式中:Ke——股权资本成本;β——该企业风险系数;Rf——无风险报酬率;Rm——市场平均报酬率。
1.3期末终值Vn
企业的残值是指在其持续经营的预期年限终止时, 整体所具有的价值。而固定资产净残值是指固定资产使用期满后, 残余的价值减除应支付的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后的那部分价值。即:固定资产净残值=固定资产报废时预计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预计清理费用后的余额 。而这里的残值是指企业整体价值, 所以不能用上述固定资产的残值估算方法来评价。企业残值的估算方法一般可假定预期年限终止时, 企业进入成熟期, 其每年现金流量将有一个较稳定的净流入。
假定并购后目标企业自预测期期末开始, 每年的净现金流量保持不变, 便可采用永续年金进行估算, 如下:
式中:Vn——预测期期末第n年的终值 (残值) ;A——每年的净现金流量;r——贴现率
假定目标企业从预测期期末开始, 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以一个固定的增长率G增长, 那么终值的估算可采用下式:
式中:Vn——预测期期末第n年的终值 (残值) ;A——每年的净现金流量;r——贴现率;G——固定的增长率
假定每年以不等额的净流量流入时, 可采用复利公式估算, 或者根据情况结合年金公式估算。
1.4预期期限n
对目标企业的整体价值的预期期限的预测过程中主观成分比较多, 受预测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经验的影响比较大。一般而言, 预期期限的预测要结合客观信息来确定, 如宏观层面的经济总体趋势、科技发展方向等;中观层面的企业的行业性质、经营特点等;微观层面的企业发展战略、生命周期等。通常, 服务行业以及零售业的期限比较短, 一般为3年;钢铁石油等期限比较长, 5~20年不等, 高科技企业的不确定性更强, 期限范围区间较大。在具体操作中, 我们一般通过企业的以下几个方面估算:
(1) 目标企业各年市场需求和营业收入的变化, 市场占有率的变化以及利润率变化的年限;
(2) 对目标企业未来各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所作预测的不确定性程度;
在预测期限内, 资本性支出能合理预测。
2并购中协同效应的价值确定
并购协同效应, 就是1+1>2或2+2=5的效应, 是指并购后企业竞争力增强, 导致净现金流量超过两家公司预期现金流之和, 或者合并后公司业绩比两个公司独立存在时的预期业绩高。协同效应强调的是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互动, 对协同效应的追逐往往是很多企业并购的动机, 所以评估目标企业价值时, 应考虑这部分潜在的协同效应价值。
从并购协同效应的定义出发.我们采用改进的折现现金流模型, 即折现增量现金流的方法计算协同效应价值。
式中:Vs——并购协同效应的价值;——并购后存续企业第t年由于协同效应而产生的自由现金流增量;N代表协同效应开始产生的年度;n代表预测期;r代表折现率。
可以通过分解自由现金流量计算。由于CF=EBIT+DEP-T-CN (EBIT指息税前利润;DEP指折旧;T指所得税;CN指资本性支出和营运资本的净增加, 即资本需求) , 所以,
这表明⌷CF可以分解成营业收入的增加 (⌷R) , 产品成本的降低 (⌷CO) , 税赋的消减 (⌷T) 和资本需求的减少 (⌷CN) 四个部分。
并购的估算定价是非常复杂的, 往往需要对上述各种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并购的价值评估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时机、不同的情形往往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 在决定企业的最佳价格时, 必须进行一个范围广泛的富有创造性的分析。这种分析必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思考, 才能避免得出简单的或具有欺骗性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殷仲民, 杨莎.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J].经济管理, 2005, (08) .
[2]谷峰.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J].北方经贸, 2006, (07) .
评估目标 篇10
1、并购的作用
企业间的并购指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手段,取得其它企业部分或全部所有权的投资行为,收购企业一般可以通过股票或现金来完成收购,取得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收购并没有使得目标企业的法人地位消失。收购企业通过与被收购企业在资源、生产流程及技术等方面的整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增加收购企业的价值或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份额。
协同作用是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决策中所能寻求到的各种共同努力效果。是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所产生的总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总体效益大于局部效益加和的效应。可以说,协同作用是企业并购行为发生的基本动因。并购产生的协同作用包括:管理协同,经营协同和财务协同。
管理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管理能力,同时对多项任务进行管理,产生比管理单一业务更大的效益。如当企业的经营领域扩大到新的行业时,如果在管理上曾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企业管理人员就可以利用以前积累的经验,有效地指导和解决新遇到的问题。
经营协同通常假定在行业中存在规模经济,而在并购之前,企业的经营活动水平达不到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在要求。如一个企业在研发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但在营销方面缺乏实力;另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可能有较强实力,但缺乏研发方面的实力。这两个企业的并购将导致经营上的协同。
财务协同是指并购的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的互补性不是管理能力方面的,而是在投资机会和内部现金流量方面的互补性。如一个衰退行业的企业将产生大量的现金流,因其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少;而一个成长行业有很多投资机会,却缺乏现金来进行投资。并购后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并购双方现有的财务资源,避免资本的闲置和浪费,抓住好的投资机会,节约融资成本。
2、收购公司的确定
(1)一个最简单的收购理由就是某企业的价值被低估。如某公司在资本市场表现出来的价值比它的真实价值要低得多,那么认识这种价值的收购者就会把它定为目标,收购价应该是低于目标公司的评估价值。
(2)为了能有更稳定的盈利和更少的风险,某些企业往往谋求经营的多样化。所以往往在他们的经营业绩不错的情况下,瞄准别的行业的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新兴的行业或高盈利的产业。
(3)产生公司合并以后的协同效应,也是一种收购意图。这里所谓的协同效应是指两个公司合并后能产生的潜在的附加价值。这种附加价值可能是经营资源整合的结果,也可能是金融资源整合的结果。
(4)收购者选定某些经营管理不善的公司为目标,实施兼并进行重组是为了谋求控股,而新的所有者可能带来债权的附加价值。
3、基于协同作用的评估溢价
协同效应存在的关键是目标公司控制了一种特别的资源,如果这种资源与买方公司的现有资源结合之后可以变得更有价值。当然对于不同的收购人,这种具体的资源可以有些不同。(1)在横向联合的收购中,并购方通过兼并后降低成本、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并增加销售利润率;(2)在纵向联合的收购中,协同效应的基本来源是合并后的公司能更完全地控制产品的生产链;(3)在功能性整合的情况,一家在某个领域具有强项的公司收购另一家在另外一个领域具有强项的公司时同样会产生协同效应。
4、传统评估理论的局限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并购已成为公司成长的重要经营战略。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并购活动日益增多,并购交易额也越来越大,但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多数的并购是失败的。本文认为企业并购的失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估价理论和实践结果之间的差异。对于大多数并购企业来说,如何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与所能接受的最低成交价格是并购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以往在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主要采用静态评价法,但实际情况往往千变万化,同时并购企业拥有进一步决策的选择权。例如在并购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追加投资或放弃投资等的权利,且这种选择权是有价值的,因此运用传统方法会造成对被并购方企业价值的低估,这也是目前企业并购快速增长但并购效果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
二、考虑协同作用的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
1、并购目标企业价值构成
在企业并购中,除了企业自身价值之外,还应该考虑并购过程中产生的协同效应与获取未来收益的机会产生的增值部分。
(1)并购协同效应。协同是企业内部或者企业之间所产生的总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总体效益大于局部效益加和的效应,是企业并购行为发生的基本动因。并购可能产生的协同效应包括:经营协同、管理协同和财务协同。
经营协同主要源于由规模效应引起产品固定成本下降。管理协同主要源于并购的管理能力的转移所带来的并购后整体管理水平高于单独管理能力的效应。财务协同源于并购带来的整体财务成本的下降和并购事件对股市刺激导致并购公司市值的提高。
(2)并购期权价值。企业并购一方面可以通过整合获得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可在并购中获得经营灵活性权利。这些选择权与期权十分近似,具有较高的价值。并购具有以下期权特征:其一,并购的可延迟性并购方拥有购买目标方的机会时,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保留这一机会,以等待观察。并购方可根据实际经济状况的变化决定最佳并购时机,灵活选择最为有利的并购决策,付出较低的并购成本,从而降低并购风险;其二,并购过程中的可转变性。并购方在并购中可以灵活选择债转股、分期购买、分期报价等方式进行并购,也可以在并购目标企业形式不佳的情况下中止并购,以减少损失。并购的这些特征,具有一定的期权特征,表现为并购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所获得的实物期权。
2、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公式
对并购方而言,前期投入成本,获得对目标企业收购或延迟收购的权利,是实施并购所支付的对价,这一支付对价可以通过并购双方谈判获得,因而一定程度上是可变价格。当小于并购方估计的投资价值V时。并购方会愿意支付而获得投资价值V,否则并购方有权利放弃或中止并购计划。当并购实施后并购方拥有了选择权:当市场较好时,支付投资成本以进行扩张,当市场发展不尽如人意时,收缩规模以节省投资支出;当市场情况已无利可图,则可以考虑放弃,出售手中的股权,或执行转换期权。可见在整个并购和整合过程,并购方拥有一系列的选择权利,选择权的存在增加了投资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并购目标企业定价要考虑并购协同效应以及其并购期权特征。因此,并购目标企业价值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P= Vs+Vo
式中:P—并购目标企业价值;Vs—考虑协同效应的并购目标企业价值;Vo—并购期权价值。
(1)考虑协同效应的并购目标企业价值的确定。并购目标企业价值通常采用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来确定其价值。公式形式为:
确定考虑协同效应的并购企业价值时可以采用自由现金流量法。在参数确定时要考虑到并购协同效应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并购协同效应对参数的具体影响及其确定。并购后现金流主要受管理协同、经营协同和财务协同三种协同效应的影响。
管理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管理人员削减、部分行政人员解职、办公地点合并等因素以及在并购方有效管理下,目标企业公司管理效率的提高。企业合并后管理费用的下降会受到行业相关性、管理效率的差异性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管理协同效应主要会对现金流中营运资本产生影响。
经营协同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规模经济导致的单位产品固定成本的分摊:规模经济将会使固定成本降低;利用对方销售网络进入新市场带来的销售量的增加;研究与开发力量合并带来的革新能力提高;管理及劳动专业化水平提高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第二,纵向一体化带来的整体交易费用降低:交易费用节约;生产过程一体化往往会降低生产成本;存货的瞬时供应能够降低存货管理成本和资金占用;降低资产专用性风险,提高产品稳定性。因而,经营协同效应主要会对企业净利润、折旧和摊销以及资本性支出产生影响。
财务协同主要来源于企业合并带来的资金成本的下降:共同保险效应带来的企业借债能力的提升;证券发行与交易成本的规模经济等。
(2)并购期权价值的确定。目标企业成长价值在t0 时刻的现值计算公式为:
N(d1)、N(d2)为d1、d2的累积正态分布函数值。
C:期权的价值
S:t1 时刻对目标企业追加投资的期望收益在t0 时刻的现值,相当于看涨期权中t0 时刻的股票价格
K:并购企业于t1 时刻对目标企业追加投资的费用,可以视为金融期权的执行价格(价值)或履约价格(价值)
r:与期权寿命相当的无风险利率
σ:标的资产价值波动的标准差
T:t为并购期权初始投资与追加投资的时间间隔
三、结论
【评估目标】推荐阅读: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12-22
目标企业并购价值评估08-30
安全目标完成效果评估报告08-14
关于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效果的评估报告10-14
莲湖区枣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届中评估工作自查报告10-23
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06-13
建设项目评估与后评估07-19
手术用血前评估和用血疗效评估制度01-07
目标定位目标检测06-02
目标困惑: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应如何表述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