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引导

2024-11-06

支撑引导(精选3篇)

支撑引导 篇1

随着旅游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智慧城市引导下智慧旅游的蓬勃发展,智慧旅游已经成为目前旅游行业中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智慧旅游在我国起步的时间较晚,相关支撑体系尚不健全,一些概念与理论问题未能得到统一等,这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试探性的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对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看,智慧旅游是为了满足现阶段广大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游客提供全面的、优质的、高效的服务。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充分的将社会资源与旅游资源结合,实现了二者的共享并依靠系统的管理,显著的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满足了现阶段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从狭义上来看,智慧旅游指的是一系列智能技术在旅游行业中进行充分的应用,进而达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创造优质、优美的旅游体验,同时在旅游的过程中, 能够显著提升旅游管理有效性,优化旅游资源与社会资源,最终达到增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智慧旅游与传统的旅游信息化有着紧密联系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差异。传统旅游信息化仅仅是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开发旅游资源,然后将旅游资源共享于平台,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入旅游,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旅游信息化简单的说就是将一系列旅游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处理,转换成文字、数字、图形、声音与视频文件等,让游客能够直观的了解相关旅游信息,总的来说,传统旅游信息化过于片面的追求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缺乏对于市场、社会的了解。智慧旅游虽然利用信息技术对旅游信息进行处理并转换为文字、数字、图形、声音与视频文件等,但是充分与社会资源结合,显著的提升了旅游行业的影响力,也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智慧旅游的关键在于对市场的了解,立足于市场,再行开发旅游资源,进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智能旅游主要涉及到信息技术中空间定位技术、RFID技术、SOA技术、云计算技术、SaaS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3G移动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在旅游行业中的普及应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依靠这些技术的支撑,构成了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框架。

二、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的构成

智慧旅游的核心体现在旅游中应用的一系列技术均为现阶段的高新技术,依靠这些高新技术实现了旅游行业的信息化与数字化,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更为优良的旅游体验。智慧旅游需要立足于游客,游客的满意程度才是评价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的核心标准。其次,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企业日常管理与运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通过较为统一的平台实现了旅游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共享,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智能旅游利用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确定用户移动客户端的具体地点,然后为用户提供当前位置相关的一系列信息服务,包括签到、游戏、搜索、信息推送以及周边餐饮、加油站、 KTV、酒店等信息。

智慧旅游在景点、景区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识别、监测与定位三个方面,智能识别的主要功能在于检票、导航等方面,智能监测则是掌握旅客的一系列动态,智能定位则是确定旅客的实时位置,然后为游客提供当前位置的信息推送服务等。

三、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的支撑体系

智慧旅游主要由三个基本模块组成,即人才体系、旅游行业行政法规政策体系与智能虚拟技术体系。目前,我国诸多城市大力推动智慧旅游建设,虽然起到了较为可观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智慧旅游建设缺乏目的性、建设标准不统一、建设规划不足以致出现重复等情况,也有部分城市未能理解智慧旅游的真正意义,仍然沿用传统旅游信息化或在其基础上进行延伸,未能全面落实智慧旅游。

(一)人才支撑体系

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的竞争已经逐渐转移为人才的竞争。智慧旅游在现阶段而言,对于人才的需求非常高,因此,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需要立足于庞大的人才支撑体系,加大旅游行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使旅游行业人才能够充分适应现阶段智慧旅游背景下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另外,旅游企业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管理质量, 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值得一提的是,高等院校也需要加强旅游行业人才的培养,以便为社会输入大量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旅游人才,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

(二)旅游行业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支撑体系

旅游行业需要对国家统一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一系列政策体系进行规划,然后充分发挥内部管理的职能,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构建完善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支撑体系。其次还需要不断加强支撑体系的建设工作,以提升智慧旅游的技术指标为根本,完善支撑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形成较为统一、较为有效的支撑体系,保证智慧旅游的良好建设。

(三)高新技术支撑体系

智能旅游主要涉及到信息技术中空间定位技术、RFID技术、SOA技术、云计算技术、SaaS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3G移动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等,得益于这些智能虚拟技术支撑,使得智慧旅游建设得以良好的开展。退一步说,如果缺乏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作为支撑, 那么智慧旅游的建设势必会成为空谈,无法彻底的落到实处。另外,现阶段智能旅游对于GIS技术、模糊识别技术、GPS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普及,对我国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智慧旅游作为现阶段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向,需要得到广大同行的充分重视,以智慧城市作为引导,以高新技术作为基础,以人才体系与政策法规为主体,推动智慧旅游的更好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现状,简单阐述了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着重分析智慧旅游发展的意义与其中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广大同行起到借鉴与参考的作用,以期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智慧旅游成为现阶段旅游行业研究的热点问题。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对于我国旅游业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现状,简单阐述了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着重分析智慧旅游发展的意义与其中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广大同行起到借鉴与参考的作用,以期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构成,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高莉.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构成及支撑体系研究[J].中国商贸,2013,06

[2]杜鹏,杨蕾.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体系与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3

[3]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

[4]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5]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A].北京联合大学(Beijing Union University).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北京联合大学(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支撑引导 篇2

那么, 该区究竟是通过怎样的努力而取得如此成绩的?

抢占先机, 开创城区建设新纪元

江夏区规划管理起步其实比较晚, 2007年9月, 武汉市国土规划局发出《关于印发武汉市城市规划“一书三证”管理细则的通知》后, 江夏区规划管理才真正走上正轨。步入正轨之后, 江夏区规划管理快速发展起来。

经过江夏区政府及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的长期努力, 2009年5月8日, 《江夏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 (后简称《规划》) 在申报数年之后, 终于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 江夏区是全省首家, 这一业绩使该区率先利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为该区创建“百强区 (县) ”奠定了基础, 抢占了先机。

《规划》奠定了江夏区“十一五”及其后阶段城乡规划的格局。在《规划》的指导下, 江夏区先后编制完成了各类城乡规划46项, 基本实现了江夏区总规全覆盖, 纸坊地区控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 江夏区及时推进了“两规合一”工作, 将全区各乡镇 (街) 总体规划进行新一轮修订, 并将郑店街作为第一批规划试点, 分两批次实施了“两规合一”工作。

此后跟进的各类城乡规划管理又进一步巩固了“十一五”期间的规划体系。“十一五”期间, 该区审批建设项目480项, 总建筑面积1459.45万平方米, 发放验收许可证292本, 验收面积735.91万平方米, 各项指标较“十五”期间都有不同比例的增长, 如审批建筑面积增长145%, 仅2010年建筑工程总量就达467万平方米。

规划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为科学实施规划管理创造了条件, 开创了江夏城区建设新纪元。

规划带头, 巩固土地基础地位

江夏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在确定规划的龙头作用后, 立足土地这一基础, 将国土和规划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2009年12月4日, 区委书记张卫国慰问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参加12.4法制宣传的的干部职工。

要巩固土地的基础地位, 充分利用好土地, 首先得进行可靠的土地调查工作。2008年,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中, 江夏区组建强有力的工作专班, 筹措必要的工作经费, 扎实地开展了土地调查工作并圆满完成。通过这次调查, 核定了全区版图面积, 并全面完成农村土地外业调查、纸坊城区17.7平方公里城镇地籍调查、基本农田调查和其他专项调查工作。调查成果按程序依次报省国土资源厅核查和国家国土资源部核准。基本农田调查和农村土地调查分别于2009年10月和2010年11月通过省级验收。2011年4月2日, 城镇土地调查也顺利通过省级预检。从此, 江夏区土地的权威数据最终确定。

在此基础上, 江夏区大力发展土地市场交易。其实, 该区土地市场交易2003年才起步, 2006年仍处于探索阶段。然而, 由于规划充分发挥了龙头作用, 该区土地市场交易迅速走过了一个由无到有, 由弱到强, 由局部到全部的发展过程。“十一五”期间, 该区审批的新增建设用地项目共计313个, 用地规模3727.7993公顷, 占用农用地面积3101.5927公顷。正是由于这些建设用地的保障, 江夏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 先后有数以百计的企业, 其中包括一些“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江夏, 为江夏区“项目兴区、项目强区”战略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也为“工业强区”的发展之路注入了无穷活力。

也正是有了土地市场建设的稳步发展, 使该区全口径财政的增长有了全面保障。“十一五”期末, 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达42.28亿元, 是“十五”期末8.08亿元的5.23倍。借用江夏区区委书记张卫国的话说, “财政收入管吃饭, 土地收益搞建设”, 土地市场交易为区域经济的积累和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严格执法, 建立土地管理长效机制

2007年, 江夏区违法用地共321宗, 总面积1922.68公顷。这个数字是非常沉重的。但值得庆幸的是, 近五年来, 该区土地执法工作走过了一个由乱到治的过程。

2007年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全国12个重点整改单位后, 江夏区痛定思痛, 从违法用地的根源上找原因, 全面开展土地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该区加大执法力度, 打击违规建设, 以儆效尤。对违法用地区分情况, 制定方案, 依法查处。对屡劝不止顶风而上的违法行为, 丝毫不姑息纵容, 过去那种查处不果断, 遇到上级执法检查时为验收过关而从轻从速处理以求结案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 彻底断绝了违法用地单位的侥幸心理。

2010年11月24日, 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郭红调研法泗镇怡山湾迁村腾地土地整理项目。

2009年和2010年, 江夏区违法用地仅限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新村建设, 土地执法成功地实现了由反面典型向正面典型的转换。

此外, 江夏区全力加大规划监督管理力度, 提高了规划执行力。该区对规划的施行进行了全程监督管理, 严格杜绝建设过程中出现违反规划的现象。在规划选址时, 规划部门把好第一道关, 根据区域土地规划用途, 按照“区域建设, 规模经营”的原则, 将同一产业适当集中。在用地批后管理上, 认真组织打桩放线, 防止红线移位。在规划批后管理上, 规划管理人员深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 实时跟踪, 防止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改变规划条件。因此, 该区所编制的规划, 不论规划期有多长, 都能够顺利完成它的使命, 不至于出现朝编夕改的现象, 更不至于出现因规划预测的落后导致阻碍建设发展的现象。

由此, 该区土地管理长效机制终于建立起来。

统筹发展, 实现规划与土地管理深度协作

几年下来, 江夏区规划和土地管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了统筹发展, “十二五”对规划和土地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江夏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应对新时期的挑战, 该局将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 积极探索建设用地报批的新方式和新途径, 加大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力度;采用批次报地的方法, 由区政府将建设用地储备起来;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储备土地进行前期开发,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而且, 江夏区为了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正在全面清理闲置存量土地, 并在此基础上, 对现有存量地拟定开发利用计划。通过收购、收回等途径实施储备, 重新利用。对收购中以非法牟利为目的的阻挠行为, 有理有节地采取教育和说服, 必要的情况下采取强制手段。对圈占、闲置的土地, 依法实施收回。重点地段采取让利的措施, 如采取退还出让金并适当补偿的方式, 及时收回重新供应。

在建设用地供应上, 江夏区正在加大对备选项目的审查与考察, 结合当前招商引资的形势, 重新核定入选标准, 确保将有限的建设用地优先供应给重点、重大项目和高科技、高产出、低污染的建设项目。

为了完善土地管理长效机制, 江夏区正致力于强化动态巡查机制, 完善三级动态巡查体系, 坚持全方位巡查、发现、制止、报告、查处的一条线作业。将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防范关口前移, 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至少控制在违法之初, 尽可能减少违法用地总量。

此外, 江夏区正在推广联合执法机制, 加强与有关部门、乡镇街、开发区的协调, 约定土地管理的共同责任, 建立联合执法的体制和程序, 让有关部门、乡镇街、开发区都将自己视作国土规划管理工作的主体, 自学守法, 主动监督区域内的用地和建设行为, 形成齐抓共管的土地管理新秩序。

支撑引导 篇3

构思缺失———初中作文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软脚

对于作文的重要性,相信只要经历过考试的学生都十分清楚,他们希望自己能有一手好文章,但现实却往往令人失望,作文写得得心应手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无法写好作文呢?有人认为是阅读量太小。是的,写作与阅读是分不开的,但我们在教学中也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那就是学生读了很多书籍,但写作文时仍然感觉毫无头绪,无从下手,于是开始运用大量在各类书籍中搬来的精美词语进行堆砌,形成了空洞乏味的所谓作文。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笔者依据记叙文的特点,在仔细阅读大量初中学生的作文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初中生写好作文的关键不在于语言的精美,而在于情节结构的把握。

新课标对初中生作文的要求是能文通字顺地叙述一件或几件事情,合理地安排好文章结构。这里的结构其实就是属于构思的范畴。但实际情形是,学生写作文时普遍缺乏构思,不具备构思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条理不清。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说:“作文是学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这样注解作文,应该说是非常恰当的,其实作文就是对生活经验的重现。既然是重现生活,学生就应该有事可写,关键是怎么写。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学生,他们的作文素材相当丰富,但凌乱不堪,可谓“东一榔头西一棒”。如果他们在写作文前稍加构思,正确安排一下顺序,就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了。

2.轻重不分。 每一篇作文都应该有自己的主题,也就是说,写作文时应该围绕主题来选择一两个中心事件,重写中心事件,略写次要事件,这样作文才能显得主次分明,否则就会轻重不分。在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作文写了好几件事情,如果单独拿出来,他所写的事情都充满趣味,但几件事情放到一起,而且没有任何轻重的区别,这样的作文就重点不突出,主次不明确了。

3.主题不明。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会发现,有些作文中没有一个具体的主题,纯粹是为了写事而写事,这样的作文也是没有趣味的。

综上所述,构思对作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现实是残酷的,我们的作文教学缺失了构思的引领,这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一只软脚。对于这只软脚,我们必须面对,只有这样,才可能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点线串联———助力记事类作文踯躅前行的拐杖

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和实验,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那就是———用点线串联法来引导学生写作文,让点线构思成为初中作文前行的拐杖。

1.点线串联法 的概念厘 定。

点线串联法的概念厘定应该着眼于两个方面:首先,点线串联法是一种方法的建构与运用。也就是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一种方法论的指导,让他们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建立作文构思的模式。所谓“成竹在胸”,就是要先对作文进行构思,做到心中有数,表现什么、有什么可写、如何写,这些都必须先有一个印象,形成这个印象的过程其实就是构思的过程,而构思法就是告诉学生如何进行构思的一种途径。其次,点线串联法的核心是“点线”。这里所谓的“点”,是学生作文的切入点、基本点、触发点,“线”则是指记叙文中的时间线或者是情感线。一篇好的记叙文,需要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开头,这就是切入点。“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然而,写好了开头只是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在文中,因此我们还要把握住基本点,也就是作文要写几件事。至于触发点,就是能表达中心,触动读者情感的部分,在一篇作文中,这个部分是需要详写的,要写细节。以上的这些内容只是单个的点,要成为整体,必须有一根线来加以贯穿,而记叙文用得较多的就是时间线或者情感线。因此,点线串联法就是教给学生以时间或情感的变化为主线,合理安排文章开头、事件、细节的一种作文构思方法,让他们按照这样的思路在写作之前确定作文的内容。

2.点线串联法 实施的可 能性。

一种方法的好坏不在于它的理论深度与高度,而在于它实施的可能性。如果这种方法可以让大多数人在实践中运用,那它就具备了实施的可能性,否则一切都是枉然。点线串联法贴近初中学生作文实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简单易行为主要特点。

3.点线串联法 的实施路 径。

(1)根据作文要求定主线。

拿到一个作文题,我们首先要看它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去揣摩其主题,这个主题的确定就是主线的依据。也就是说,只有这个主题确定了,我们才可以指导学生依据主题定主线。下面以笔者在命题作文“梦”的训练中的做法为例进行分析:

这是一个多立意的命题作文,它可以有很多种主题方向。我们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找的那个主题方向,可以是对未来的憧憬,可以是对梦的追忆。如果是对未来的憧憬,那写作的主线就应该是思想感情的变化,这条线的确定就让作文变得相对自由一点;如果主题是对梦的追忆,那写作的主线就应该是时间线了,也就是说,要有一个事件的先后安排。

定下了主线,再围绕主线找材料就简单多了。另外,有了这条主线,学生的思路就不至于混乱而写出前后颠倒、文无伦次的作文了。

(2)沿着主线选择基本点。

初中记叙文大致可以分为写人和记事两大类,但不管是哪一类都离不开事件。如果把一篇优美的作文比作一串项链的话,那事件就是构成项链的珍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一样,如果没有素材,再好的主题立意都是空话,但作文又不是所有的素材都能用、都可以用的,这就关系到选材了。所谓选材就是材料的选择,因为作文篇幅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无限制地运用材料,而是要选择对主题立意有用的材料,这样所选的材料就是作文的构成部分。上面所说的基本点就是指选择后的材料。

在基本点选择确定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紧扣主题,即尽可能选择反映主题、能让主题得到升华的事例。如:上面所说的作文训练中,有一位学生确立的题目为“心若在,梦就在”。剖析后得出“只要我们心中装着梦想,就一定可以实现它”的主题,那他在选择基本点的时候就必须抓住“心中有梦”和“梦想成真”这八个字。经过寻找,他找到了很多自己为梦想而拼搏的事件,如:坚持不懈地练习舞蹈、舞蹈表演的成功等等,这就符合了前面的原则,但如果就用这些例子来写,似乎特别平淡。所以,我们还要有第二个原则,沿着主线找反例。这里还是要先确定主线———时间。很显然,梦想的实现要有一定的时间,而且他所选的事例也的确有时间的先后。因此,笔者就让他沿着文中的时间线找与成功相反的例子。于是,他又找到了“蹩脚的男子舞蹈”和“不敢提舞蹈”两件不成功的例子,然后整理形成一条线上的几个基本点:1由舞蹈梦而引起的疯狂练舞;2第一次蹩脚的男子舞蹈而引发尴尬;3不敢再提舞蹈;4由于不甘心而偷着练舞;5最终的成功与感慨。有了这五个基本点,整篇作文的框架也就出来了。

基本点是作文叙事的基础,只要选好了基本点,就等于打开了作文的话匣子,作文当然也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3)基本点中挖掘触发点。

选出了基本点,打开了作文话匣子,并不等于就写好了作文。因为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有详有略、错落有致的,如果不辨轻重地将所有事件都记述出来,那恐怕就变成了流水账。如何安排作文的详略呢?笔者的观点就是抓住基本点,在基本点中挖掘触发点。

前面已经论述,所谓触发点就是最能表现文章主题或最能打动人的事例。在基本点的所有事例中,肯定有一两个事例是最能打动人的,那就是触发点。在前文所述的学生找到的五个基本点中,我们就可以找出一两个触发点,如:由于不甘心而偷着练舞、最终的成功与感慨等。挖出触发点后,作文也就有了详略的安排。对于触发点,我们必须细致地描写,大到比赛的场面,小到一个屈指的动作,总之要抓住一切能反映主题的内容。笔者在对上述学生的指导中引导他细致地刻画了“不甘心而偷着练舞”时的心理以及“最终的成功”后的面部表情,这些细致的描述真切地反映了一个男孩对梦想的渴望和成功时的激动与自豪。这就是寻找触发点在作文中的神奇力量。

(4)联系整体确定切入点。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开头的构思在点线串联法当中是如何体现的呢?笔者的做法是:联系文章整体确定切入点,这里的切入点就是开头。前面说过,好文章需要波澜起伏,这种波澜如果在开头就有的话,就会引起读者非常强烈的猎奇感,由此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在前面所述的作文中,我们可以把“第一次蹩脚的男子舞蹈而引发尴尬”作为切入点,就能引起读者的疑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他的舞蹈为什么这么蹩脚?这样也就很自然地激起了读者的兴趣。

【支撑引导】推荐阅读:

支撑形式07-17

机械支撑10-14

财务支撑01-17

支撑网络05-20

偏心支撑06-06

水平支撑06-18

能力支撑06-25

模型支撑07-23

支撑计划08-05

模板支撑08-10

上一篇:社会手段下一篇:创伤和损伤/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