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所得

2024-09-28

劳务所得(共6篇)

劳务所得 篇1

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均属于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 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差异:

一、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含义不同

工资薪金所得, 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一般说来, 工资、薪金所得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动所得。所谓非独立个人劳动, 是指个人所从事的是由他人指定、并接受管理的劳动, 工作或服务于公司、工厂、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 (私营企业主除外) 均为非独立劳动者。他们从上述单位取得的劳动报酬, 是以工资、薪金的形式体现的。在这类报酬中, 工资和薪金的收入主体略有差异。通常情况下, 把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或者服务的劳动者 (工人) 的收入称为工资;而将从事社会公职或管理活动的劳动者 (公职人员) 的收入称为薪金。但在实际立法过程中, 各国都从简便易行的角度考虑, 将工资、薪金合并为一个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劳务报酬所得, 是指个人独立从事各种劳务所取得的所得, 主要包括: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二、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适用税率不同

工资、薪金所得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税率为5%~45%。劳务报酬所得, 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 适用比例税率, 税率为20%, 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 可以实行加成征收。根据《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 是指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 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对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 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 加征十成。因此, 劳务报酬所得实际上适用20%、30%、40%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

三、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不同

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000元后的余额 (2008年3月1前每月为1600元) 为应纳税所得额。此外, 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适用于每月工资、薪金所得在减除2000元费用的基础上, 再扣除除费用2800元。

劳务报酬的扣除标准为: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 减除费用800元, 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 减除20%的费用, 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所得税法》对纳税义务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是应该按次计算征税的。因此, 无论是从正确贯彻税法的立法精神, 维护纳税义务人的合法权益方面来看, 还是从避免税收漏洞, 防止国家税收收入方面来看, 如何准确划分“次”, 都是十分重要的。劳务报酬所得项目的“次”,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只有一次性收入的, 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例如从事设计, 安装、装潢、制图、化验、测试等劳务, 往往是接受客户的委托, 按照客户的要求, 完成一次劳务后取得收入。因此, 是属于只有一次性的收入, 应以每次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属于同一事项取得收入的, 以1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例如, 某歌手与一卡拉OK厅签约, 在2008年内每天到卡拉OK厅演唱一次, 每次演出后付酬100元。在计算其劳务报酬所得时, 应视为同一事项的连续性收入, 以其1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 而不能以每天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四、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计算不同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月收入额-2000或4800元)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当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或= (每次收入-800) ×20%

当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 (1-20%) ×20%

当每次收入的应纳税额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或=每次收入额× (1-20%)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五、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在财务核算上不同

工资薪金所得一般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劳务报酬所得一般通过“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科目核算。一般来说工资薪金所得用工资表按实列支, 并按规定代扣代缴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而劳务报酬所得则需要取得相应的劳务发票, 并按规定代扣代缴劳务报酬类个人所得税。

为了正确计税, 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正确区分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显得尤其重要,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 是否“独立”从事劳务活动。自2004年1月20日起, 对商品营销活动中, 企业和单位对其营销业绩突出的非雇员以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名义组织旅游活动, 通过免收差旅费、旅游费对个人实行的营销业绩奖励 (包括实物、有价证券等) , 应根据所发生费用的全额作为该营销人员当期的劳务收入, 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并由提供上述费用的企业和单位代扣代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还可能出现难以判定一项所得是属于工资、薪金所得, 还是属于劳务报酬所得的情况,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是否“独立”从事劳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工资、薪金所得属于非独立个人劳务得到的报酬, 是必须依附于人、受制于人的劳务活动所得的报酬;劳务报酬所得则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种劳务取得的报酬。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前者存在雇佣和被雇佣关系, 为非独立个人劳务;后者则不存在雇佣和被雇佣关系, 为独立个人劳务。

第二, 劳动者是否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建立劳动关系。从法律角度看, 《劳动合同》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劳动合同。显然, 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享有《劳动合同法》的权利义务, 和用人单位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持有劳动就业管理机构确认的《职工劳动手册》或《人员就业证》;按国家规定已参加社会保险。这样取得的所得属于工资薪金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一般根据《合同法》的有关承揽合同、技术合同等合同签订的, 和用人单位不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没有签订合同, 其劳务受《合同法》的调整。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假期工资等方面不享受单位员工待遇;从事劳务服务所取得的劳务报酬是按相对的小时、周、月或一次性计算支付;劳务服务的范围是固定的或有限的, 并对其完成的工作质量负有责任。

第三, 单位是否对劳动者实施日常管理。领取工资、薪金的职工, 其姓名都记载在企业的职工名册中, 当年度连续在本单位工作3个月以上 (含3个月) , 并且企业都要对他们进行日常考勤管理。领取劳务报酬的人员并非企业的职工, 企业对他们也没有日常考勤要求, 其为提供合同规定的劳务所相应发生的各项费用, 由其个人负责。

六、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进行税务筹划不同

进行税务筹划时, 二者可合也可分, 一切以节约税负为前提。税务筹划主要是在保证消费水平提高的前提下, 降低所得额, 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工资、薪金所得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 是根据纳税人的月实际收入水平来渐进课税的, 因此, 工资薪金所得可以利用降低起征点进行税收筹划。如果纳税人的所有消费都是从企业取得现金后实现以及部分消费以现金实现, 另外部分以实际受益相结合取得, 后者收益实际超过前者。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公共福利减少个人支出, 如:提供交通便利, 为单身职工提供宿舍、参加社会保险、提供教育福利、免费外出旅游。对于企业来讲, 要在遵守国家财经纪律的前提下, 合理地选择职工收入支付方式, 以帮助职工提高消费水平。单纯地增加现金收入是不可取的, 盲目地提供福利待遇和公费支付私人款项, 是不合法的, 必然会给企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最终会影响职工收入。

劳务报酬所得的税务筹划主要是利用分次纳税进行筹划, 当纳税人在为他人提供劳务时, 需要根据劳务合同书, 合理安排纳税年度内每月收取劳务费用的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次数, 对于只有“一次性收入”的, 在可能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分割, 将“畸高收入”分解为“小额收入”, 通过收入次数的安排来降低税负 (多次分摊、多次扣除) 。即可达到筹划个人所得税的目的;除此之外, 也可以采取由被服务方提供一定服务进行筹划。由被服务一方向提供劳务服务一方提供伙食、交通以及其他方面的服务, 就等于扩大了提供劳务方的费用开支, 降低了劳务报酬总额, 从而使劳务报酬应纳税所得额保持在较低的纳税水平上。由于被服务方所提供的伙食、交通等服务可能是提供劳务服务者的日常开支, 若由其本人用收入购买往往不能在缴纳所得税时进行扣除, 这样, 虽然提供劳务报酬所得因接受对方的服务而降低, 但同时也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这比直接获得较高的劳务报酬但支付较多的税收有利, 因为这样可使劳务报酬所得者在总体上保持更高的消费水平。捐赠有扣除 (不要直接捐赠) , 也可减轻税负;作为纳税人有可能在工资或劳务报酬进行选择的时候 (一定条件下劳务与工资薪金的转换) , 一定要细心的筹划, 以达到节税之目的。

综上所述, 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税负支出, 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 税收筹划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 如分摊支付工资、均衡发放奖金等。但是, 将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在法律规范自由转换的所谓节税办法, 实际上是违反了税收法律法规, 其行为已经变“节税”为“逃税”, 这是和谐社会不允许的, 这样的做法应当予以制止。只有正确区分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 合理做好税收筹划来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 才是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冯志高:《最新企业纳税操作技巧与常用法规必备手册》, 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年版。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陈彦云:《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有何不同》, 《涪陵财政与会计》2009年第1期。

劳务所得 篇2

1.劳务收入福利化

高校教师提供劳务时,可以考虑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必要费用(如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改由对方作为福利提供,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例:赵教授受聘为某公司高管授课,双方签订合同约定:“由公司为赵教授支付授课费3万元,其他必要费用(如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共1万元)由赵教授个人承担。”筹划前赵教授收入情况:应纳税额=30000×(120%)×3000=520(0元);税后净收入=30000520010000=14800(元)。若将合同约定改为:“甲方向乙方支付授课费2万元,同时为乙方支付往返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共1万元)。”筹划后赵教授收入情况:应纳税额=20000×(120%)×20%=3200(元);税后净收入=200003200=16800(元)。由上得出,筹划后赵教授少缴税2000(52003200)元,即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2000(1680014800)元。

2.分次数进行筹划

有些劳务报酬所得项目是按照支付次数进行纳税的,支付次数越分散,允许扣除的费用就越多,这样就有利于高校教师进行税务筹划,减少税收负担。例:年底,王教授在某会计师事务所兼职3个月,合同约定,由事务所每月支付其劳务报酬12000元,共36000元。筹划前王教授纳税情况:每月应纳税额=12000×(120%)×20%=192(0元);3个月合计纳税=1920×3=576(0元)。若双方商定,年终的劳务费36000元由事务所在以后的一年中分月支付给王教授每月3000元。则王教授的纳税情况如下:每月应纳税额=(3000800)×20%=440(元);12个月合计纳税=440×12=5280(元)。通过筹划,王教授可以少缴税480(57605280)元。

3.分项目纳税筹划

税法规定,不同类型项目的劳务报酬所得是可以分开计算纳税的。高校教师若一次性取得较高的劳务报酬,应该考虑是否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项目分别纳税,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例:单教授为某家装修公司提供多项劳务,共获取报酬5万元,其中:讲课费1万,设计费3万,咨询费1万。如果将各项报酬加总起来纳税,则:应纳税额=50000×(120%)×3000=10000(元)。不同类型的劳务报酬纳税项目按规定可以分项纳税。讲课费应纳税额=10000×(120%)×20%=1600(元);设计费应纳税额=30000×(120%)×3000=5200(元);咨询费应纳税额=10000×(120%)×20%=1600(元)。总共纳税=1600+5200+1600=8400(元)。通过筹划,王教授可以少缴税1600(100008400)元。

二、结束语

劳务报酬的覆盖范围广、税源大、税法规定相对比较复杂。高校教师应具有纳税筹划意识,通过合理转化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合理设计劳务合同、合理安排支付次数以及分项目纳税等逃税方法,将应纳税额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减轻个人税收负担,增加实际可支配收入。

高校教师劳务报酬所得纳税筹划 篇3

一、劳务报酬所得纳税筹划依据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与雇主未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人事关系, 而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劳务获取的报酬。劳务报酬所得一般适用20%的比例税率, 但对一次畸高的收入实行加成征收。即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的, 按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 (1 20%)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二、劳务报酬所得纳税筹划思路

劳务报酬所得实际上采用的是三级超额累进税率, 一次收入额越大, 其适用税率就越高。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种筹划思路将每一次的劳务报酬所得尽量安排在较低税率范围内, 从而减少应纳税额。

1.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转化筹划思路

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的主要区别是, 前者提供所得的单位与个人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雇佣关系, 适用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而后者不存在雇佣关系, 适用20%―40%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相同数额的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因其所适用的税率不同, 这就为利用税率差异预留了一定的筹划空间。

例:小陈是某高校讲师, 每月基本工资3000元, 由于暑假工资太低, 其在A公司找了一份兼职工作, 收入为每月3800元。 (暂不考虑各种补贴、五险一金等)

其一, 劳务报酬转化为工资、薪金。

(1) 不建立雇佣关系。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应分开纳税。由于其每月基本工资为3000元, 低于个税起征点3500元, 不用纳税。

劳务报酬应纳税额= (3800 800) ×20%=600 (元) ;此时合计应纳税额为600元。

(2) 建立雇佣关系。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应合并, 按工资、薪金所得纳税。

应纳税所得额=3000+3800 3500=3300 (元) ;应纳税额=3300×10%105=225 (元) 。

结论:当应纳税所得额比较少时, 应该与公司建立固定的雇佣关系, 将劳务报酬转化为工资、薪金所得, 能节税375 (600 225) 元。

其二, 将工资、薪金转化为劳务报酬。

例:老张是某高校教授, 每月基本工资为8000元, 其在暑假期间应B公司邀请, 为该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获取报酬6000元。 (暂不考虑各种补贴、五险一金等)

(1) 建立雇佣关系。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应分开纳税。

工资、薪金应纳税额= (8000 3500) ×10%105=345 (元) ;劳务报酬应纳税额=6000× (1 20%) ×20%=960 (元) 。

此时合计应纳税额为1305 (345+960) 元。

(2) 不建立雇佣关系。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应合并, 按工资、薪金所得纳税。

应纳税所得额=8000+6000 3500=10500 (元) ;应纳税额=10500×25%1005=1620 (元)

结论:当应纳税所得额比较高的时候, 在可能的时候, 不要与公司建立雇佣关系, 将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分开纳税, 这样可以节税315 (1620 1305) 元。

2.劳务收入福利化

高校教师提供劳务时, 可以考虑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必要费用 (如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 改由对方作为福利提供, 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

例:赵教授受聘为某公司高管授课, 双方签订合同约定:“由公司为赵教授支付授课费3万元, 其他必要费用 (如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共1万元) 由赵教授个人承担。”

筹划前赵教授收入情况:应纳税额=30000× (120%) ×30%2000=5200 (元) ;税后净收入=300005200 10000=14800 (元) 。

若将合同约定改为:“甲方向乙方支付授课费2万元, 同时为乙方支付往返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 (共1万元) 。”

筹划后赵教授收入情况:应纳税额=20000× (120%) ×20%=3200 (元) ;税后净收入=200003200=16800 (元) 。

由上得出, 筹划后赵教授少缴税2000 (5200 3200) 元, 即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2000 (16800 14800) 元。

3.分次数进行筹划

有些劳务报酬项目是按照支付次数进行纳税的, 支付次数越分散, 允许扣除的费用就越多, 这样就有利于高校教师进行税务筹划, 减少税收负担。

例:年底, 王教授在某会计师事务所兼职3个月, 合同约定, 由事务所每月支付其劳务报酬12000元, 共36000元。

筹划前王教授纳税情况:每月应纳税额=12000× (120%) ×20%=1920 (元) ;3个月合计纳税=1920×3=576 (0元) 。

若双方商定, 年终的劳务费36000元由事务所在以后的一年中分月支付给王教授每月3000元。则王教授的纳税情况如下:每月应纳税额= (3000800) ×20%=440 (元) ;12个月合计纳税=440×12=5280 (元) 。

通过筹划, 王教授可以少缴税480 (5760 5280) 元。

4.分项目纳税筹划

税法规定, 不同类型项目的劳务报酬是可以分开计算纳税的。高校教师若一次性取得较高的劳务报酬, 应该考虑是否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项目分别纳税, 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的适用税率。

例:单教授为某家装修公司提供多项劳务, 共获取报酬5万元, 其中:讲课费1万, 设计费3万, 咨询费1万。如果将各项报酬加总起来纳税, 则:应纳税额=50000× (1 20%) ×30%2000=10000 (元) 。

不同类型的劳务报酬纳税项目按规定可以分项纳税。讲课费应纳税额=10000× (1 20%) ×20%=1600 (元) ;设计费应纳税额=30000× (1 20%) ×30%2000=5200 (元) ;咨询费应纳税额=10000× (1 20%) ×20%=1600 (元) 。总共纳税=1600+5200+1600=8400 (元) 。

通过筹划, 王教授可以少缴税1600 (10000 8400) 元。

三、结束语

劳务报酬的覆盖范围广、税源大、税法规定相对比较复杂。高校教师应具有纳税筹划意识, 通过合理转化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合理设计劳务合同、合理安排支付次数以及分项目纳税等避税方法, 将应纳税额降到最低限度, 从而减轻个人税收负担, 增加实际可支配收入。

摘要:高校教师收入项目繁多, 教师个人所得税负也越来越重。为了减轻教师税收负担, 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 对教师劳务报酬所得进行合理纳税筹划,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师,劳务报酬,纳税筹划

参考文献

[1] .李芳芳.高校教师工资外收入纳税筹划操作.西昌学院学报, 2010, 24 (2) .

[2] .王树锋.纳税会计与税收筹划.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3] .梁俊娇.税收筹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劳务所得 篇4

对此,北京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的杨雪峰表示,仲裁委和法院的决定都没错,林广军因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与单位发生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范畴,所以才被驳回。如果他认为多扣了税费,可以向税务机关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起因】

公司改变缴税标准 小时工被扣1700元个税

30多岁的林广军与妻子在北京打工已经很多年了。为了方便照顾家里,他一直在快餐店做小时工。2012年12月,听老乡说台豆堤快餐公司的小时工工资高,正缺人手,他便辞了肯德基的工作跳槽过来。

台豆堤快餐公司是一家连锁企业,林广军填完入职表,便被安排到离他家较近的32号店上班。他每天上4个小时的班,每月累计工作超过100小时另加150元钱;工资实行月结,每月10日通过银行支付上个月的薪酬。2015年9月,林广军拿出工资卡一算,从2015年1月至9月,公司少给了他1700多元工资。

“怪不得最近老婆总说我挣得少,原来是被公司扣了。”第二天上班时,林广军拿着工资卡找到店长,对方拿出工时统计单算了一下,确实少发了1700多元。店长说:“各门店每月1日把上个月的出勤情况发给公司,他们计算出工资数额再通过银行转给大家,我问问公司你这是怎么回事吧。”过了一会儿,店长说:“公司答复了,扣的钱是你应缴的个人所得税。”

林广军很吃惊:“我一个小时工,怎么扣这么多税?以前很少扣税啊?”对方说:“以前是收入超过3500元的部分才计税,咱公司从2015年1月起变更了缴税标准,只要超过800元就按20%缴税,公司有代扣代缴义务。”

“我辛辛苦苦挣这点钱还不够你们扣的呢,我不干了!”说着,林广军办理了离职手续。

回到家,林广军越想越生气:“公司凭什么让我多缴税?再说了,谁知道他们到底缴没缴税?我得维权,申请劳动仲裁,拿回被扣的工资。”

【仲裁】

劳动者申请仲裁 工会提供法援相助

仲裁委受理此案后,开庭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林广军心里直打鼓:打官司告状这是头一回,自己又没什么文化,怎么办呢?听说工会有免费法律援助,他便来到北京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申请法援,经审查他符合受援条件,法服中心指派工作人员杨雪峰代理此案。

杨雪峰听完林广军的介绍,心里沉甸甸的:“因税费引发的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虽然仲裁委受理了此案,但最后十有八九会被驳回。”

送走林广军,杨雪峰满脑子都是这个案件。从事工会法律援助工作5年,因税费引发的争议案件这是第一次遇到。“缴税纳税、税法税率这些都是非常专业的知识,尽管我知道此案很可能会被仲裁委驳回,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他说。

杨雪峰查阅了大量税法相关知识,又向在税务部门工作的大学同学请教,然后撰写了代理词,为庭审做好一切准备。

【结果】

劳动仲裁未支持 提起诉讼被驳回

“你们扣的是工资还是税?”仲裁庭审现场,仲裁员问台豆堤快餐公司的代理人。

单位来了两个人:北京分公司的宋主任、32号店的苏店长。宋主任答道:“扣的是税,他自己也知道。”林广军点点头,表示认可。

仲裁员对林广军说:“如果是因违纪、出勤等,单位扣你工资发生纠纷这属于劳动争议。若是税扣多扣少了这不叫扣工资,不在劳动争议范围内,我们不管。”

杨雪峰马上说:“您看双方都来了,既然已经开庭,那就审呗!”

仲裁员沉思片刻,然后问双方:“能调解吗?”林广军嗫嗫地说:“同意。”宋主任有点为难:“我们按照起付线后的20%扣税,是正常扣税。”

“林广军从2012年12月起就在贵公司工作,从他入职到2014年12月,公司都是按工资薪金所得来计税的。从2015年1月起,公司突然改成按劳务报酬所得扣税。前者的起付线是3500元,而后者起付线是800元,这样一来,申请人所缴税费明显增多。公司为何突然改变扣税标准?”杨雪峰问。

宋主任解释:“我们公司以前规模比较小,对这块不太了解,现在想发展上市,所有工作要逐步完善起来,以前做错的就要纠正,调整扣税标准也是按国家规定来操作的。公司按月给林广军结算工资,不超过800元不需要缴税,他在我们公司每月收入都超过800元,所以按照国家规定对其超过部分按20%扣税。不光是他,所有小时工都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代扣的税我们都交给国家了,怎么调解啊?让公司把扣的税费退给他吗?我们是按照税法来扣税缴税的,公司有这个职责啊。”宋主任向仲裁员说。

杨雪峰反驳道:“缴税是好事,但也得缴对了才行,多扣税费不仅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会对国家税收产生不好的影响。”说着,他拿出一份完税证明:“这上面显示林广军在肯德基打工时,人家按工资薪金所得申报缴税,实缴税额才1元多。你们这边按劳务报酬所得申报的,结果缴税1700多元。”

说着,杨雪峰又拿起一份材料:“在单位提交的证据最后一页上,有劳务报酬所得和工资薪金所得的区别,可以证明公司确实是扣税扣多了。不知道单位提交时是否看了?”

宋主任立刻摇头:“我们不认可这套说明。”

杨雪峰愣了一下,随即说道:“这是您提供的证据啊!”

宋主任很尴尬:“我们就是从文件上摘下来的,我们对此不作任何说明。”

“其实,多扣税费对企业也没益处,收入低了,公司留不住人。”听杨雪峰这么一说,苏店长附和道:“是啊,从2015年初开始,陆续走了不少人,而且招聘也没人愿意来。”

经仲裁员协调,单位同意调解。宋主任打电话向总公司请示,对方不同意返还已扣税费。至此,调解失败。

其后,林广军的仲裁请求被驳回。他又起诉到法院,再次被驳。

【工会说法】

因扣税引发纠纷不属劳动争议

针对林广军的诉求接连被仲裁委和法院驳回,记者采访了杨雪峰。他说,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因确认劳动关系,或者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适用本法调整。而林广军因单位扣税而引发的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因而被驳回。

那么,林广军被公司按月代扣缴个税对不对呢?杨雪峰说,依据相关法律,个人所得的征税对象包括工资、薪金所得等11种类型。其中,工资、薪金所得个税免征额为3500元,劳务报酬所得个税免征额为800元,超过此标准就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林广军与公司争议的焦点,是应该按工资、薪金所得还是按劳务报酬所得来缴税。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8条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而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医疗、演出等劳务取得的报酬,是个人独立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林广军提供的工牌、工资发放明细等,都能证明他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他是小时工,属于非全日制用工,所以,林广军与单位明显是存在雇佣关系的。因而,单位应当按工资、薪金所得的标准来为其代扣个税。

劳务所得 篇5

我国在意识到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后, 在近几年对高校的重视和支持度在不断的提升, 我国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在近几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高校教师的个人的所得税缴纳数额及方式也逐渐变为各地区税务局监督重点。税务总局在2009年的5月通知了, 要各个地区的税务机关实现对教师工资、兼职、收入和来访学员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的加强, 从2006年的7月开始, 我国开支习性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的改革,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转为岗位绩效, 构建职位职责、业绩和能力等更加凸显的薪酬系统。在高校的人事制度及绩效工资的改革深入中, 高校职工收入结构和总量也在变化着。各高校结合国家和地方绩效工资改革, 对绩效工资改革制度实行了进一步的推广, 实行多劳多得, 有劳优酬绩效工资制, 量化及固定化教师收入[1]。如何遵守政策和法律的基础上, 在绩效工资总量的基础上控制科学合理的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案, 协助教师对收入进行提升, 并且减少税负, 继而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一、个税法中的个人所得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中规定的内容, 纳税人得到工资、薪金、稿酬和劳务报酬要缴纳一定的个人所得税。对高校教师而言, 在校期间主要是工资及薪金等少量的劳务报酬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具体是指在任职或是受雇获得的奖金、年终加薪和津贴以及分红等相关所得。劳务报酬所得是指教师个人独立提供的不稳定雇佣劳务获得的报酬。

目前的中国个人所得税征收法来自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实施修改个人所得税的决定, 各地自2011年9月1日开始将个税起征点提升至3500元, 工资, 薪金使用3%~45%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按照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应纳税所得额代表的是员工月工资收入总额除去个人所缴纳的五险一金, 同时减去个税起征金额也就是3500元被去掉以后的金额。超额累进税率制采用的收入相近两人由于处于不同税率档次出现较大的收入差距[2]。劳动报酬所得, 每次收入低于4000元, 减去800元;大于4000元, 减去20%费用, 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使得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为必要和可行的。

二、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筹划中的不足

(一) 个人所得税筹划的认识缺陷

关于个人所得税, 通常人们会理解为单纯的少交税。目前的多数教职工都会不满意当前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主要是认为其税额比较高, 造成了有关部门利用少报收入的方法降低缴税, 不采取正确的纳税筹划而采取偷税漏税的方式来降低税额。甚至会出现纳税筹划是财务或人事部门的责任这一认识。关于纳税筹划的主体是单位中能够决定收入分配总量的, 可以对分配政策、发放时间、分配标准等进行决定的。财务部门需要结合单位的人事部门共同来执行税收的筹划, 使得纳税人理解和支持分配时间、额度等。

(二) 工资福利发放的税负缺陷

学校教学工作是比较特殊的工作类型, 工资福利发放是在教学酬金之外的其他基本工资及绩效工资每月发放, 每学期发放一次奖金, 高等学校教学酬金和工作量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不能够按月发放, 未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的其他收入是有着较大的随意性的, 并且对酬金进行方放的部门并不是统一的, 造成了月发放的金额出现了不均衡, 导致纳税筹划难度的增加, 不能对年终奖实现充分的利用, 依靠商数来确定税率税收优惠[3]。当前高校实施的财政统收统支国库集中制, 其最大的特点是单位所使用的每一笔支出都要经过财政授权和审批, 授权额度需要保持均衡, 导致了税负筹划的困难。

三、绩效工资制度的高校个人所得税筹划策略

(一) 制定绩效工资制度的教师收入

有效结合绩效工资的改革文件, 高校教职工收入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财政部分统一发放的工资, 主要有: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第二部分是奖励绩效工资, 主要分为基本津贴和绩效奖。第三部分是其他津贴和补贴, 主要包含了实践教学的酬劳津贴、辅导员津贴、教学成果奖、监考费、科研劳务费和值班补贴等。

只有厘清了收入的构成及收入的发放方式后才可以对每个教职工的年收入进行测量和计算, 对不同的税负方案实行侧段, 为纳税筹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事先筹划

事前筹划是要在纳税义务出现前, 对工资等个人所得支付展开事前规划及控制。在每年的年初学校对教师的津贴、补贴、工资和奖金等进行发放;此外还有有关教职工的各项经费报销、支付教师福利等。以上这些都是要经过事前的规划的, 实现对发放制度的制定, 确保其规范化[4]。学校的人事部门需要对相关的税收政策十分了解, 有效的对教职工的工资发放金额及方式作出统筹, 对常规工资、课酬等相关因素内, 对每个教职工下个年度的工资数量作出精确的预测和规划, 为纳税筹划提前做好准备。

(三) 各职能部门共同筹划

一般纳税筹划主体是针对分配和制定收入总量标准部门。高校的人事部主要是对薪酬福利政策进行制定, 因此纳税筹划的主体是人事部。高校属于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形式的单位, 每月的资金使用要通过财政授权, 高校这一单位的性质比较特殊, 教学工作量主要是由教学部门所提供, 监考费用的提供者主要是考务部门, 因此高校教职工的工资福利以及人事和财务部门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此各个部门要共同筹划。

四、绩效工资制度基础上的高校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案

(一) 职工薪酬福利化

高校基于国家有关政策的许可范围中, 可以适当对职工福利项目支持和金额进行提升。结合税法相关内容, 员工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工薪资金总金额对比要低14%, 并且能够实现税前扣除。对此, 教职工除绩效工资外的补贴或奖金要尽量选择货币支出以外的方式, 最好要采用教职工的报销支付方式, 降低税基。高校主要会使用报销交通、通讯、用餐、网络和杂志报纸费, 且为教师提供培训费, 采取上述方式来降低税前工资, 充分减少计税依据。在具体筹划过程中, 学校要建立实报实销制, 制定教师报销形式和额度, 根据合法报销凭证做出对应的处理。教师科研、精品课堂建设和奖励同样可以通过报销方式来指出, 避免以制表发放形式支出[5]。

(二) 合理筹划月工资、年终奖等金额

在个人所得税法中, 工资薪金的收入和年终奖一次收入及扣缴政策不同。国税9号文件内, 指出纳税人得到了全年一次性的奖金要被当成是一个月的工资和薪金所得来计税, 依据以下计税的方式, 采用扣缴义务人的发放形式实行代扣代缴, 可以先将雇员在一个月河道的全年一次性奖金, 除以12以后, 依据商数对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进行确定。将一次性扣除员工的奖金和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 以及费用扣除额的差额余项, 依靠上述方式对全面的一次性奖金适用的税率等进行制定。

若月工资收入要比年终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高, 使用适当的月工资收入额, 提升年终奖奖金一次性奖金的比重。若月工资的收入若是低于年终奖一次性奖金适合使用的税率, 则要提升月工资收入的发放奖金。财务部及人事部之间要展开密切的配合, 精确计算出教师的年收入, 确定工资薪金所得的工资区间及个人所得税的对应率, 见下表1, 最佳年工资发放数同年终奖金发放数被确定之后, 将教职工全年总税负减少到最低。

设教师税前扣除社保、公积金合计1000元。

设教师年收入总额是12万元, 存在以下两种发放形式:

1) 月收入7000元, 年终奖金36000元, 年应纳税额:月工资应纳税=[ (7000-1000-3500) *10%-105]*12=1740元

年终奖的应纳税=36000*10%*-105=3495元

全年的应纳税5235元

2) 月收入5800年, 年终奖50400元, 教师全年需要纳税:月工资应纳税=[ (5800-1000-3500) *3%]*12=468元

年终奖金应纳税=50400*10%*-105=4935元

全年总的纳税额=5403元

可见, 方案1比方案2节税168元。

五、小结

随着我国高校教师收入的不断提升, 教师也需要对维护自己利益这一意识进行提高, 教师的个人所得税的筹划及合理避税显得更加必要。因此高校的管理者, 需要站在教师角度维护其利益, 提高个人收入, 克服个人所得税筹划难点, 掌握税法及国家政策, 设计灵活的筹划方案, 使用个人所得税多项优惠政策, 提升教职工收入。

参考文献

[1]汤常一.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研究——以高校教师工资薪金所得为核心[J].中国市场, 2014, 50:98-101.

[2]肖新花.基于绩效工资改革背景的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筹划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10:83-84.

[3]刘娇娆, 刘晓娆.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初探[J].新会计, 2014, 08:68-69+19.

[4]翁秀珠.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分析[J].中外企业家, 2014, 28:90-92.

劳务所得 篇6

一、税收优惠目标

1. 以经济发展为目标

税收优惠是政府运用税收功能的关键性政策杠杆之一,到目前为止,促进经济发展是我国税收优惠制度主要的政策目标,并且广泛地筹集财政资金,使得我国能够确保稳定足量的税收收入。经济发展目标又细化为两方面:一是偏向限制,对需要限制的经济行为征税甚至征以重税;二是偏向促进,对需要鼓励和激励的经济行为进行减免。

2. 以社会发展为目标

除了上述的经济发展目标外,我国税制也关注于大力拓展税收优惠制度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大充分发挥税收优惠的社会稳定功能,体现出倾向于税收的公平原则。

所得税更多地体现了这一目标,个人所得税分类课征,对工资薪金实行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对劳务报酬加成征收,其实质便是三级超额累进税率,而且个人所得税的税基是按照纳税人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基本生活需要情况,对个人货币收入进行多项扣除之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从根本上体现了对高收入者多课税、对低收入者少课税或者不课税的量能课税原则,缩小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征税后的收入差距。企业所得税中队社会福利公益事业、科教卫事业等非营利事业的税收优惠,对农林牧渔业的减免税等支持农村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都是以稳定社会为主要目标的。而货物劳务税税收优惠中对公平收入分配的影响则作用相对较小。

3. 以其他领域发展为目标

这一类地税收优惠主要体现了国家对公共事业的支持,是我国税收优惠制度的重要补充内容,但并不构成我国税收优惠的主要方面,在货物劳务税和所得税中均有体现。具体有:对政府后勤机关的减免税等国家政治机关及团体的税收优惠,对军用品的减免税、对安置随军家属就业的减免税等军事方面的税收优惠,对领馆人员的减免税等外交方面的税收优惠。可见,大多是针对公共机构的特定税收优惠。

二、税收优惠方式

税收优惠方式方面,一般可以分为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两种,我国现行税收优惠以直接优惠为主题,其适用对象和手段都很具体,但间接优惠也有使用。

1. 直接优惠

所谓直接优惠方式,指的是直接对应纳税额进行优惠,其中包括定期减免、以税还贷、降低税率及税额扣除等,我国税制中运用直接优惠方式占较大比例。

就货物劳务税与所得税而言,两者都在税收优惠中运用了直接优惠方式,如企业所得税的分别适用于普通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国家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符合规定的非居民企业的不同税率。但从比较的角度来看,货物劳务税的税收优惠更具有直接性特征。

2. 间接优惠

所谓间接优惠方式,主要是指对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进而对应纳税额给予优惠。可以发现,所得税的优惠中相对货物劳务税使用了更多间接优惠的方式,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均有大量税收优惠体现在扣除项目上。

三、税收优惠政策导向

1. 区域导向性

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现出区域导向这一特点。货物劳务税中表现在增值税对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的产品的优惠政策,所得税中对不同地区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税收优惠,例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对于东西方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也制定了有着不同侧重的区域税收优惠。

2. 产业导向性

我国的税收优惠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产业导向特点:第一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如企业所得税中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税率、技术开发和引进以及技术服务和技术转让的减免税,货物劳务税中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减免税;第二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如小型微利企业的低税率,增值税中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分,并使用不同的税率;第三是促进国家基础产业发展,对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税收优惠;第四是鼓励环保和废旧利用产品及生活必需品生产投资的税收优惠;第五是鼓励产业结构的税收优惠,如增值税中对农林牧渔业的减免税、对矿产品的减免税、对石油、煤炭、电力等能源行业的减免税,营业税中队交通运输和金融保险以及旅游业等服务行业的减免税等。

3. 出口导向性

出口退税是以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为目标,退还商品形成过程中的间接税收。我国出口的增长速度远高于经济发展速度,出口退税额叶逐年递增,我国对退税率的平均水平改革使其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同时更加注重对出口产业结构的导向性。

4. 投资导向性

这一导向主要体现在所得税中,分为两方面:第一是内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如现行企业所得税中对加速折旧、亏损结转、投资抵免等,对自主创业的企业的减征税收等优惠;第二是对利用外资的优惠,旨在吸引外资,占到了本类税收优惠中的较大比例。

参考文献

[1]齐代民,流转税与所得税之比较与选择,经济师,2007

上一篇: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下一篇:高速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