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所得

2024-09-28

学生所得(精选12篇)

学生所得 篇1

摘要:为提高阅览效率, 让学生阅有所得、览有所获, 我在阅览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1) 根据课文教学, 拓展阅读内容, 以专题研讨课的形式上阅览课。 (2) 追踪热点, 通过阅览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关注人生。 (3) 关注学生的阅读取向, 利用阅览课加以积极引导。

关键词:阅览,收获,关注,人生,提升

古人云:开卷有益。但在阅览课的教学实践中, 我却发现, 有不少学生在上阅览课时或是漫无目的随意乱翻;或是专注于一己的狭隘兴趣, 整堂课翻阅动漫书或体育类娱乐类杂志。这样的“开卷”对拓宽文学视野和提高语文修养可说是收效甚微。为了提高阅览课效率, 让学生能阅有所得、览有所获, 我在阅览课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根据课文教学, 拓展阅读内容, 以专题研讨课的形式上阅览课

明代作家归有光《项脊轩志》是一篇表现亲情的经典佳作。课堂上, 师生共同品赏研读, 学生被那种深沉细腻的至爱亲情深深打动。以此为契机, 我征求学生意见, 以“感悟亲情”为那一周的阅览专题, 要求每位同学都去寻找阅读一篇同样感人的“亲情”文章, 誊抄之后写出点评推荐给同学。之后再把这些文章编订成册, 让同学们任意取阅。同学们在阅读这些文章时, 还可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通过相互荐读, 同学们对同一题材文章的阅读量就大大加强了。趁热打铁, 在接下来的写作课上, 我要求学生仍以“感悟亲情”为话题写下自己的亲情故事, 学生大多有情可感, 有话可说, 写出了自己的亲情佳作, 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读写互动。

再如, 必修四第二单元为宋词单元, 我们就把阅览专题定为“走进宋词”。再分四个小专题:“走近柳永”“走近东坡”“走近稼轩”“走近易安”。学生据自己的意愿爱好选一小专题, 这样就自动分成四个阅览小组。我要求每个小组合作出一期阅览专刊, 专刊必备内容有三:词人其人其事, 词人词作赏析推荐, 以“我读xx”为题写下的阅读收获或阅读感悟。必备内容之外, 可再补充其他栏目。学生的阅读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阅览课上时间有限, 搜集的素材不够, 不少学生在课余时间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很快各组的专刊就“出版”了, 而且都办得有模有样。然后还是把这四本专刊放在教室里, 让学生任意取阅。一个阅览专题活动下来, 学生对各位词人有了更多的了解, 读诗诵词的兴趣有了, 赏析水平也有所提高。可以说, 在这样的阅览课上, 学生读有目标, 读有感悟, 读有收获。

二、追踪热点, 通过阅览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关注人生

高中生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思考。基于此, 我以阅览课为阵地,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热门话题和重大新闻、重要事件。通常, 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重大事件, 比如政绩工程、G D P崇拜, 比如大学生就业问题、啃老现象, 比如日本的大地震与核泄漏, 比如食品安全问题等, 我会在阅览课前拿出一些时间和学生一起讨论, 先针对这些事件作一个简单介绍, 再请学生说说自己怎么看待这些事件。学生们有了兴趣之后, 我再给学生推荐有详细情况介绍或评论的报刊, 诸如《文汇报》《参考消息》《中国青年》《做人与处世》《杂文选刊》《特别关注》等。这样, 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 不少学生觉得课上读得有限, 了解得不多, 会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跑到图书馆去查阅或上网搜集资料。这样, 学生能对各种事件、现象、问题有看待各方评论, 进而重新做出自己的评价。

对这种类型的阅览课, 我们通常以两种方式检验阅读成效。一是以手抄报形式在班内展出, 内容最好是自己“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的文章, 当然也可以是剪辑各色人等的评论。另一种方式是组织辩论赛, 定辩题, 分为正方反方两队, 各推举选手组成代表队, 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 学生提高了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关注学生的阅读取向, 利用阅览课加以积极引导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给一个文学青年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宁可去读拜伦的一行诗, 也不要去读现在的一百多种文学杂志。这告诉我们, 阅读要选择经典名作, 摒弃文化垃圾。可是, 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是对经典文本冷眼相待, 对卡通漫画、网络小说、校园文学热情追捧。针对这种现象, 我一方面常与同学们一起探讨、辩论这些书的内容和价值, 抓住机会对这些书的内容和文风进行了客观理性的批评;一方面对学校图书馆的书做了精选, 每学期选出十本经典名作, 作为必读书, 同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既有思想内涵又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新书, 如《余秋雨的历史散文》、白岩松的《幸福了吗》、叶延滨的《时间背后的河流》等。阅览课中三分之一的课时, 要求学生必须读必读书和推荐书, 写读书札记, 一个学年下来, 学生手中都起码有两本厚厚的好词佳句摘抄本, 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和积累了写作素材, 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 提升他们的阅读品位, 提高他们阅读的价值水平。

教师不应该把阅览课仅仅定位在读书这一种形式上, 还可以利用网络、影视、音像等手段把纸质的阅读搬上屏幕, 使阅读有声有色, 形式丰富多彩。比如, 上述的各种阅读专题我有时会要求学生制作电子作品。在集中阅读后, 学生首先拟订电子讲稿的方案, 内容包括:作家的生平、成长经历等背景资料, 代表作品简介、曾获哪些奖励、产生何种影响等。接着开始上网查询并下载图文资料, 为制作电子讲稿作准备。教师指导学生利用Powerpoint之类的应用软件制作不少于十张的幻灯片, 同时结合幻灯片内容组织千字左右的讲解文稿。最后, 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交流电子作品。学生采用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的方式, 目的是尽可能让同学对该文学家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并引起阅读其作品的兴趣。再如, 我会从网络上下载“唐之韵”“宋词十家”“百家讲坛”“文化中国”等视频资料, 在阅览课上播放给学生看, 学生的兴趣相当浓厚。有时还会放一部经典电影, 组织学生写影评, 学生的热情也很高。

宋朝文学家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 味同嚼蜡;三日不读书, 面目可憎。”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高品位、高质量的阅读,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更能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这是学生阅览的最大收获, 是我们的阅览课追求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

[2]刘军.浅谈阅读教学中践行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 2011, (7) .

学生所得 篇2

【知识点相关内容】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独立从事非雇佣的各种劳务所取得的所得。具体项目共29项(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济服务、代办服务、其他劳务)。特别注意审稿和书画收入不属于稿酬所得。其他规定:

1、个人担任董事职务所取得的董事费收入:(1)个人担任董事、监事,且不在公司任职、受雇的,其担任董事职务所取得的董事费收入,按“劳务报酬所得”纳税;(2)在公司(包括关联公司)任职、受雇,同时兼任董事、监事的,应将董事费、监事费与个人工资收入合并,统一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纳税。

2、在校学生因参与勤工俭学活动取得的应税所得项目。

3、对营销成绩突出的非雇员以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名义组织旅游活动,所发生费用的全额作为该营销人员当期的劳务收入,按“劳务报酬所得”纳税。

4、个人兼职取得的收入,按“劳务报酬所得”纳税。

其他所得 到目前为止,有五个项目的个人所得,应按“其他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1、国税函发[1998]546号文规定,对保险公司按投保金额,以银行同期储蓄存款利率支付给在保期内未出险的人寿保险保户的利息(或以其他名义支付的类似收入),按“其他所得”应税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利息的保险公司代扣代缴。

2、国税函[1999]627号文规定,对于股民个人从证券公司取得的此类回扣收入或交易手续费返还收入,应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税款由证券公司在向股民支付回扣收入或交易手续费返还收入时代扣代缴。

3、国税发[1999]58号文规定,对于个人因任职单位缴纳有关保险费用而取得的无赔款优待收入,按照“其他所得”应税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4、国税函[2000]57号文规定,部分单位和部门在年终总结、各种庆典、业务往来及其他活动中,为其他单位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发放现金、实物或有价证券。对个人取得该项所得,应按照“其他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所得的单位代扣代缴。

初中体育教学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篇3

1、前言

现代教育很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体育教学健康第一”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给学生以充分发展自我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展示水平,真正使学生体会到“享受体育”的快乐。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成为每个体育教师奋斗的目标。本人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2、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备好每节体育课

2.1 熟悉和精通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应当在担任这门课之前,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订出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越深越透,重点就抓地越准,难点就容易突破,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同时,体育教师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随时收集加以保存,以备备课时可以翻阅。

2.2 认真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方面的关系

由于教师存在着“教材、技术教法、教师、场地”为中心的教学旧观念,忘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要根据,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合理安排。另外,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节奏,善于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挖掘趣味性、竞争性,注重以生动的手段说明体育“三基”强身健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教学备课的目的不是单纯教会学生某些“三基”知识,它更重要的是通过“三基”的传授,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断地更新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课后效应。 转贴于 中

2.3 安排和设计好备课环境、集思广益,集体备课

教师必须首先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和掌握有关教材的“三基”,然后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基础、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和思想品德设计好因地制宜、新颖和利于授课的环境,再加上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要更新体育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落实教学内容,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太阳晒,不怕风吹和寒冷,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学生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后进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念,人才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体育教师要本着这一宗旨。结合新课标体育课的要求,实施体育教学。第三,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种技能,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如虚心向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请教,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教者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这样,教师在执教体育课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4、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培养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教者应充分挖掘学生好动的天性,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形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情趣因素,精心设计场地器材,改进教法,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创造兴趣点,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使其“易学、乐学、善学”从而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如在课堂上用2—3分钟时间,让学生做“贴膏药”的游戏,或把器材散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形式的游戏激励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5、小结

学生所得 篇4

下面就以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六课“丰富多样的情绪”的教学内容为例, 作一下简单剖析。

教材分析

教学之利: (1)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有丰富多样的情绪感受, 对情绪并不陌生, 他们有话可说; (2) 新教材的编排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 脉络清晰, 重难点突出, 层次分明。

教学之难: (1) 本小节教学内容较少, 知识较浅显, 不易教出新意, 教学设计易流于形式; (2) 教学内容虽简单、易于理解, 但涉及到教材后几个章节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3) 本小节内容学生日常都有感受, 但对情绪的作用却有许多的认识误区, 教师需充分地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教学重点:情绪对人的生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教学难点:每一种情绪都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之利: (1) 学生学习了情绪的多样性和作用, 有利于他们健康心理的培养, 有利于为后续教材中高雅生活情趣的培养作铺垫。 (2) 在活动实践中, 学生通过活动体验, 可以形成一定的发散性思维, 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习惯。

学生学习之难:学生对每一种情绪都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难以认识和理解。

教学理念与方法

鉴于对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教学中教师应做到: (1) 营造师生互动、充满活力、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 (2) 通过创设情境, 设计学生活动, 提出层次性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问题的内在动机,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3) 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思维状态、知识的生成、探究与情感体验及传达, 构建体验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 (4)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与学生的学习潜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及活动中; (5) 将思想品德课教得充满生活化、社会情境化、综合化、活动化, 让学生将学习认知与探究建立在生活化与个人体验实践与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形成积极的态度、情感体验与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教学设计思路

1.导入新课:由向提问学生“对日常生活事件的感受”导入, 营造出情绪来源于生活的氛围。

2.解释“情绪的含义”和学习“情绪万花筒”。

设计学生活动一:情绪词汇大串联。此活动中学生导找情绪词汇并表演, 依据情绪词汇, 对情绪进行分类;

设计学生活动二:我的情绪万花筒。此活动中, 学生填写一个星期以来的情绪和引发情绪的事件。

设计学生活动的意图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探究, 让学生学会表达情绪, 自己归纳情绪类型;回归学生自身的生活, 学生识别自己的情绪。

3.学习“情绪与生活”。

教学环节一: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成语故事“杯弓蛇影”, 学生观看后回答问题;

教学环节二:展示教材中的例子, 学生总结写出情绪对自己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由于这部分教学内容是本课的重点, 因此在以上两个教学环节中, 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情绪对我们的健康和行为的作用, 这样的安排起到示范作用, 而后, 由学生自己分析自己的情绪影响, 可起到巩固的效果, 突出本课知识对学生生活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设计学生活动:“我有我情绪”。学生互看对方一分钟, 分享体验。此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升华本课, 让学生体验积极情绪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每一个教学活动, 教师都进行适当小结, 强化。教师在讲授时, 均采用先由学生活动创设情境的方式, 设疑引导, 启发学生探究、推导, 得出结论。

4.活动探究完成新课学习后, 留出2分钟时间进行归纳总结, 梳理巩固学生已学知识,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体验与探究的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与情感体验。

教后反思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适当增强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力, 既要留给学生更多思考、求知、探究、实践的时间, 又要对一部分学生的不当言论加以批评、引导。

2.创设情境, 优化教学设计, 以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认识材料或活动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教学, 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经验之上, 把教材中的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 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在探究中发现, 在实践中创新。

3.教师要用好、控制好每一个教学时段, 深入透彻地分析教学案例和学生活动, 一定要以课改理念为教学的灵魂,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 关注学生鲜活的生命个体, 关注学生参与状态, 思维状态, 知识的生成状态, 构建体验与探究的课堂教学运行方式, 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有所感悟, 有所收获。

学生所得 篇5

防范国际避税和逃税、完善税收征管的一项具体措施。指在纳税人不能提供准确成本和费用凭证,不能正确计算应税所得时,可由税务机关参照一定标准,估计或核定一个相应的所得额,然后据以征税的制度。在许多国家的税法中,都有所得核定的条款。核定所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定率法,即核定利润率,然后据以计算应税所得额;二是定额法,即直接核定应税所得额;三是分配法,即直接在有关的企业之间分配利润,这种方法更多地适用于跨国关联企业,就是按其企业集团总利润依一定比例分配的方法来确认各企业的应税所得额。所得核定制度的建立可有效地防范跨国纳税人的避税和逃税行为,并可简化税收征收手续。

工薪所得如何计税 篇6

按规定,2006年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公民,都必须在2007年1月1日到3月31日期间,进行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不过据统计,目前各地的高收入人群中对于“个税自行申报”仍然是关注的多,申报的少,原因之一就在于不少人觉得在纳入自行申报的11种收入所得项目中,涉及面广,计算繁复。而工资、薪金收入是11项收入所得中最为普通、最为常见的一种收入形式。对于工薪一族来说,这也是他们最为主要的收入形式。

哪些属于工薪所得

在解决工薪所得如何计税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答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到底哪些收入是属于工资薪金收入呢?有一个简单的判定标准,那就是这项收入是不是从你的任职、受雇中取得的。

根据税法的规定,个人从任职、受雇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其中包括了我们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和与任职、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都属于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

但是,在这些收入中,有一部分可被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其中最普遍的是我们的“三费一金”,即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基本住房公积金,而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的标准缴付的“三费一金”,包括补充住房公积金则不在免税范围之内。另外根据税法的规定,个人取得的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符合要求的差旅费补贴等等,也可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在工薪所得计税的时候,国家还规定,个人可以享受到一定的免征额,普通个人的免征额标准为1600元,一些特殊人员,如外籍员工、港澳台同胞等,他们每个月的收入可以在1600元的基础上,再享受3200元的个税免征额。

工薪所得税逐级累进

将工薪所得扣除掉以上这些免除项目之后,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应税所得。我国的税法规定,工薪所得采用的是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来征收,工资收入越高,适用的税率也越高,相应纳税就越多。

我们可以通过林先生的例子来看看工薪所得税是如何计算的。林先生是一家跨国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每个月扣除掉“三费一金”和其他的免税项目后,收入为16000元。将16000元减去1600元的免征额,我们可以得到林先生每个月的应税收入为14400元。

在计算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的时候,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一种就是逐层累加,也就是把每个级别的收入乘以所对应的税率,然后进行累加。那么林先生14400元的应税收入所需要缴纳的所得税=500×5%+(2000-500)×10%+(5000-2000)×15%+(14400-5000)×20%=2505元。

逐层累加计算比较麻烦,日常生活中,比较实用的办法是用速算扣除法来进行计算,这个时候表中的速算扣除数就可以起到作用了。直接在表中找到应税所得所对应的税率,应交个税=应税所得×对应税率一速算扣除数。同是林先生这个例子,他每个月工薪所得税=14400×20%-375=2505元。

需要提醒你注意的是,无论你采用哪种方法,都要在应税所得的基础上,即从收入中扣除掉免征项目和免征额进行计算。

一般公司和单位在发放员工工资、薪金的时候,都已经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了代扣代缴,各地地税局也会定期给你寄送出工资薪金的完税证明。因此,高收入者在对这一项目进行个税自行申报的时候,只要携带好相关的证明和材料就可以了。

年终奖可获优惠税率

在工薪所得计税中,比较特殊的是年终奖的计算。许多公司都是在年末一次性发放年终奖,相应的当月应税所得就会比较高。为了实行税收优惠,国家税务总局专门发文,对年终奖的计税采用了优惠的税率办法。

具体地说,就是把一次性所发放的年终奖金额除以12,找到这个金额所对应的税率,作为年终奖金的优惠税率。比如说2006年林先生的业绩不错,12月末公司一次性发放给他60000元的年终奖。那么,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把60000元除以12,得到5000元的商数,5000元所对应的税率就是15%,那么林先生这笔60000元的年终奖需要缴纳的所得税就是60000×15%-125=8875元。

由于年终奖的计税方式特殊,因此采用逐层累加的办法和速算扣除法所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当按照速算扣除的办法来进行处理。

两处工薪收入合并计税

除了年收入达到12万元者需要到税务机关进行自行申报,国家税务总局还规定:同时取得两处或两处以上工薪收入,也需要到当地的税务机关进行申报。

对于这条规定,有两点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税务总局所强调的是两处或以上所取得的“工薪收入”,对于工薪收入的界定,在文章开头我们已经进行了解释,就是和任职与受雇所相关的收入。这就是说,只有在其他公司或单位确定了正式的劳动合同和聘用关系,取得了工资、薪金收入的人,才适用于这条规定。而在工作之余取得的一些劳务报酬,如稿酬、演讲费、演出收入等等,并不属于这个申报范围。

其次,也是比较关键的一点就是在申报两处或两处以上工薪收入的个人,需要将这些收入进行合并计算,统一计算出应缴税款,并进行补缴或是退还。这是因为每个公司或是单位在为个人进行工薪收入所得税代扣代缴的时候,都会将免征项目和免征额扣除。而对于个人来说,就相当于重复享受了两次免征额,违反了税法的相关规定。

我们还是举例来看看合并计税会对在两处以上同时获得工薪收入的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江先生同时任职于A、B两家公司,每个月都从这两家公司领取薪金。其中江先生每个月从A公司获得的薪金收入为8000元,A公司还为他缴纳“三费一金”共计1500元。按照A公司的计算,他们每个月为江先生代扣代缴所得税为(8000-1500*-1600)×15%-125=610元。

而江先生在B公司的月收入为4000元,B公司每个月为他代扣代缴的所得税为(4000-1600)×15%-125=235元。

可是我们也不难看到,江先生在两家公司的两笔收入中都扣除掉了160G元的免征额,这违反了税法的规定,如果对江先生这两笔收入合并计税:

江先生的应税所得=A公司薪金+B公司薪金-“三费-金”-1600=8000+4000-1500-1600=89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8900×20%-375=14135元

A、B二公司已经扣缴江先生的个人所得税=610+235=845元

学生所得 篇7

一、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静思中生成个性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因此,语文课上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对发展其个性尤为重要。所谓个性化阅读,它是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我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尝试着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需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空,让学生用心贴近、融合、揣摩、感悟文本。静谧的独立思考恰恰是动态的生成过程。我在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时,围绕“小鸟是怎样一步一步接近‘我’、信赖‘我’的”这一问题,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圈画出关键词语。这一环节没有给学生任何束缚,留给他们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有创意、多角度地阅读奠定了基础。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各自的体会时让学生注意倾听,并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见解。俗话说: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学生的凝神静思绝不是枯死的沉寂,而是在为形成讨论的高潮酝酿、蓄势。在进行集体交流时,学生果然能各抒己见:有的是从小鸟活动地点的变化这一角度来体会的,圈出了“笼子四周”“小桌上”“手指”等词语;有的是从小鸟接近“我”的时间先后顺序来体会的,圈出了“起先”“渐渐地”“后来”等词;还有的学生则从小鸟活动表现的变化来体会的,圈出了“在笼子四周飞来飞去”“落到小桌上”“啄笔尖”“啄手指”等词句。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学生对这段内容有了自己独到的体会。我在尊重学生自己选择角度来体会的同时,加强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也从不同角度深入感受到了小鸟对作者的逐步信赖。通过独立静思、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学生的个性解读已生成,同时又进行了多角度的阅读。这一过程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质量。

二、为学生搭建表演舞台,体验中加深感悟

叶澜教授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人性的张扬。”新课程理念也提倡让学生去经历一下,感受一下,想象一下,思考一下,尝试一下。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我采取了师生共同表演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形式,把书上没写出来的:小鸟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回家及回家后和父母说想法的情景,联系课文进行想象表演。课堂中,学生表现积极,通过我(饰鸟妈妈)和与我合作的学生(饰小鸟)的一段对话表演,使课堂气氛进入高潮。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他们在表演中再度深入感受了文本内容,进一步读懂了小鸟与作者之间逐步建立起的信赖。这种形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轻松地注入了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思想情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也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为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营造了积极的探究氛围。

三、留给学生别样的作业,实践中个性飞扬

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还应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设计自己喜欢的作业。教育发展论告诉我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应该没有终结。每一人阅读,每一次阅读,都是文本内涵的再次挖掘。因此,教学完《珍珠鸟》一课,我尝试着布置这样的作业:今天的课到此就结束了,你想给自己留下怎样的作业?学生的反应真是出人意料地兴奋:老师,这只小珍珠鸟真是太惹人喜爱了,课后我想把它画下来;老师,我家中也养了一只小鸟,今天回家后我也要像作者那样为小鸟建一个舒适温暖的巢;老师,我爷爷以前为我抓过一只小鸟,我想写一篇关于保护小鸟的文章,读给爷爷听;老师,我想把人鸟相依的感人一幕记诵在脑海里……没料到,换个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来的作业内容远比老师用权威性的命令发布的作业有创新精神。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设计自己喜欢的作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的作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多样,可以想象学生在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时,是多么愉快!在这快乐的情感体验中,他们的个性和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增长了见识,形成了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学习能动性的体现。当然,根据课文特点,课后布置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强化的作业也是必要的。

学生所得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思维,建构

数学被认为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教学也要求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思维无疑就是数学的灵魂。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因素, 其直接后果是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应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建构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采用“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 自我发现数学规律和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 形成能力。为了使学生能思有所获, 悟有所得,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反思, 就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中赋予数学以“生活意义”, 数学是有用的

数学很长时间几乎被人们概括为枯燥、单调的代名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现在已慢慢使数学有了人间烟火味,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看到在生活、生产、科学和技术中数学的许多应用。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体现这一点。

如一位教师在数学归纳法之前引入“多米诺骨牌”问题, 多米诺骨牌中, 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使所有的骨牌都倒下?学生或多或少接触过多米诺骨牌, 因此不难得出结论: (1) 列牌时前面一块倒下能保证后面一块倒下, (2) 推倒第一块。而数学归纳法与多米诺骨牌何其相似, 教学因为有了多米诺骨牌作为参照, 有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水到渠成。

二、教学中建构起“主体”教学观

有人说教师是“主持人”, 我则认为教师是“后勤部”, 是学生思维缺少原料时的“供给站”。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展现自我思维真实世界的平台, 是学生从自己的一个思维平台借助教师及时供给的“梯子”跳跃到另一个思维平台的过程。“主体”教学的核心其实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提升的过程。“主体”教学必须注意两个方面:

(1) 教师教学的切入点应选择在学生的“最近思维区”内, 如学习对数函数时, 学生的“最近思维区”是指数函数。教学切入点应该是指数函数 (包括定义、图象、性质) , 通过指数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 对照指数函数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学生的数学思维就能保持高速度地运转, 同时也为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结”点间的迁移, 为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提供了极好的示范作用。

(2) “主体”教学观并不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思维应该具有方向性, 不能一盘散沙而没有中心。倘若听任学生完全“自由”地思维, 那么容易使课堂教学没有重点, 缺乏目的, 不仅达不到教学要求, 而且也达不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标。课堂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 但学生必须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思维。

三、教学中构建“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使得学生思维有相对的“轨道”

“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由教育家杜威首创, 其实质是寻找解决问题应具备的条件, 类似于数学中的分析法, 即问题——寻找条件——再寻找前面条件需要的条件——……——已知。

有些教师喜爱“综合法”——由因导果, 可是我总觉得学生最不懂的应该是为什么要从“这一步”开始, 我认为数学教师的教学应该要填补上教材中例题题干与解题过程中间寻找解题思路的空白。如果仅仅是从“因为”到“所以”, 那等于是在“复制”教材上的解题过程, 学生只能就一个题而做一个题, 达不到“由点及面”的教学效果, 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很不利的。

四、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究问题, 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 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思维结构

笔者对在复习抛物线时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探究潜力感到吃惊, 当时的过程如下:师:如图 (1) , 当AB垂直x轴时得到矩形ABDC, 那么以AB为直径的圆和准线CD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学生:如图 (2) , 因为│AF│=│AC│=│EF│=│FB│, 所以相切于E点。

师:那么在图 (3) 中, 如果AB不垂直x轴, 上面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学生:如图 (4) , 设G为AB的中点, │AB│=│AC│+│BD│, │HG│= (│AC│+│BD│) /2, 则│AB│=2│HG│, 即│AG│=│BG│=│HG│, H为切点。

师:从这个图形中我们是否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呢?

下面的学生开始积极地思考起来, 讨论的气氛也很浓厚。有的学生说∠AHB=90°, 有的学生说三角形相似等结论。

师:利用上题的类比, 观察图 (1) 矩形AFOM与矩形ABDC是否相似?那么以AF为直径的圆和谁相切呢?学生马上反应和y轴相切。如图 (5) 。

师:那么AB不和x轴垂直时, 如图 (3) , 上面的结论成立吗?

此时学生的思维被调动得异常兴奋, 都在低头沉思。

学生突然起来说:│AF│=│AC│=│AM│+│CM│=│AM│+│OF│和上面的AB=AC+BD的形式是一样的, 所以AF为直径的圆和y轴相切。如图 (6) 。

这是个非常漂亮的类比, 同学们都流露出钦佩的表情。

此时, 下面有个学生举起了手,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刚才在找结论时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图 (2) 中, 我们连接AD, BC时他们都经过原点, 因为ABDC是矩形, 如图 (7) 。那么在图 (4) 中, 我们连接AD, BC时, 它们是否也经过原点?

这样的类比, 我在课前根本没有想到, 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完全可以让他们课后去思考, 但是一个好教师不应该随便掐灭学生思维的火花!尽管我没有什么准备, 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是有价值的。接下来是我和学生一起分析的过程,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证明A, O, D三点是否共线的问题, 只要证明斜率相同即可。

同理可证C, O, B共线。

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究问题的这种精神, 对我触动很大, 我适时与学生共勉:自己发现问题, 并试着去探究它的一般规律, 这是数学的魅力, 也是你们自己的魅力, 这种求学的精神是数学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牛顿、欧拉、欧几里德、祖冲之、陈景润等数学家都是这样建立起他们的数学王朝, 正是具有发现与探究精神, 使得他们成为一代数学宗师。学生“自己的知识”必须靠学生自己努力才能获得, 教师的说教还是要通过学生去内化, 去反思, 去印证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认知, 因此, 引导学生去发现与探究远比纯粹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只有抓住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这根主线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中感悟天地造化的数学之巧妙, 数学家创造数学之深邃, 数学学习领悟之欢乐, 也只有使学生思维从横向与纵向上都有发展, 学生才能被数学所吸引而渐渐喜爱数学, 主动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木振武.数学美与课堂教学.数学教育年报

[2]宁连华.数学教学中的“滑过”现象及其启示.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对个人所得税法中“所得”之见解 篇9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 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然而什么是“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分类列举的形式进行了说明, 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 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列举了11类形式的所得, 分别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第二, 实施条例第八条对上述11类形式所得的具体范围进一步做了说明, 例如:工资、薪金所得, 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财产转让所得, 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第三, 实施条例第十条规定了个人所得的形式, 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

“所得”应该是个人所得税法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 它表明了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个人应税所得, 税法对“所得”规定主要采取了列举法。列举法虽然涵盖了现实当中绝大多数的情形, 然而并没有具体规定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的内涵, 由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出现新的个人收入形式时往往引起争议。例如:原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所得的形式是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 由于人们收入形式的增多, 2008年修订后增加了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

二、对个人所得税法中“所得”的理解

第一, “所得”与收入的区别。收入指资金、财产的流入, 收入的概念与“所得”是有区别的, 主要的区别在于收入减除成本后才是所得。从个人所得税的立法目的来说, 个人所得税除了增加财政收入, 更重要的是具有调节个人收入水平, 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因此“所得”其实应该是净所得。个人取得“所得”的结果是财富的净增加, 或者说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应该是个人财富的净增加。古希腊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色诺芬在其著作《经济论》中最早给财富下过定义: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笔者认为个人财富可以理解为能够对未来消费、支出、投资的积累, 因此, 个人取得的财富除了包括实物货币型的经济利益, 还包括能够进行交易或消费的权利, 比如会员卡。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对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大量使用了收入的用语, 例如:工资、薪金所得, 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 500元后的余额, 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为应纳税所得额;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 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 为应纳税所得额;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通过上述个人所得税对应纳税额的计算规定可以看出, 个人所得税真正的课税对象是应纳税所得, 即个人的收入扣除必需的费用支出后的净所得, 这个净所得将是导致个人财富增加的结果。

第二, “所得”的特点。尽管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然而由此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什么是收入?当税法规定收入的形式除了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之外, 还包括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时, 面对复杂的经济情形, 各种各样的经济利益是否属于收入也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因此厘清“所得”的内涵和特点方能有利于对“所得”的判断。

笔者认为, 个人所得至少应具有三个特点:首先, “所得”应具有价值。税法作为经济法规, 自然与钱脱离不了关系, 个人取得的“所得”必须具有价值才行。这里的价值主要指交换价值, 换句话说, 个人的所得要么是人民币, 要么可以换成人民币。其次, “所得”是个人财富的增加。无论何种所得形式, 取得所得时个人财富应得到了增加, 这一点应该是征收个税的前提, 否则违反了立法本意。如前所述, 财富除了实物、货币, 还应包括权利。最后, “所得”应可支配。既然是个人的所得, 取得所得的个人必须对其所得具有支配权力。这里的支配权力, 笔者认为可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可以直接消耗从而满足个人的生活需要;二是可以进行交换从而满足个人的生活需要。例如:工资所得可以去消费、购物、娱乐, 或进行交换达到生活需求;实物所得, 例如单位发放实物福利, 可以直接消耗满足生活需要;三是进行投资的权利。

第三, “所得”的实现时点。个人所得应在“所得”实现时征收, 具体到不同的“所得”形式, 其实现时点也有所不同。个人所得税法对“所得”规定了三类实现时点:按月, 按年, 按次。笔者认为所得的实现实点可以理解为取得“所得”的可控之日, 只有实现了对“所得”的所有权, 才算是取得了“所得”。例如个人拥有的住宅市价大幅上涨, 个人对其销售取得对价时为实现时点。当然对于连续性所得如薪金, 由于多数企业是按月发放, 从可操作性考虑以每月所得作为应纳税所得显然是现实选择。

三、特殊形式个人“所得”的探讨

通过上述对“所得”概念的理解, 笔者在此分析几类特殊形式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问题。

第一,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的“所得”问题。《公司法》及《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规定公司可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转增资本涉及到的股东个税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也出台了相应的处理办法。主要的规定是:一是溢价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不需缴纳个税, 其他资本公积转增需要缴纳个税 (国税发[1997]198号, 国税函[1998]289号) ;二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需要缴纳个税 (国税函[1998]333号, 国税发[2010]54号) 。对上述规定, 多数人并无疑议。然而如果根据上述对个人所得的分析, 却可以得出不同答案。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时, 个人是否获得了“所得”呢?

以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转送股为例。假设股民甲持有A股票100股, 2012年取得送股50股, 股票面值1元, 按税法规定应缴纳个税:50×1×20%×50%=5元。但是股民甲在送股前后持有的股票市值并不发生变化, 假设送股前市价为10元, 股票市值为1 000元, 则除权后股价变为6.67元, 股票市值依然为1 000元 (150股×6.67元) , 可见转送股行为对股东个人财富并无影响。

以非上市公司为例。假设A公司注册资本1 000万元, 投资者甲持有A公司30%股权, 初始投资成本300万元。现在A公司以未分配利润500万元转增资本, 转增后注册资本为1 500万元, 甲持有股份依然是30%, 享有注册资本为450万元。按税法规定, 甲应缴纳个税: (450-300) ×20%=30万元个税。然而事实上在转增前后甲的财富其实也并没有变化。假设转增前A公司净资产价值为2 000万元, 甲持股30%则其股权价值为600万元, 转增后A公司净资产价值依然为2 000万元, 甲持股不变其股权价值依然为600万元。

税法规定该种情形需要纳税的理由是“实际上是该公司将盈余公积金向股东分配了股息、红利, 股东再以分得的股息、红利增加注册资本” (国税函[1998]333号) , 然而这种视同是否合理呢?笔者认为,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 与直接分配现金股利再以现金投入公司增加注册资本两种操作方式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是两种操作对股东的财富都没有影响, 不同之处在于股东收到了现金之后如果必须再投资到公司的话他们对分红就没有支配权, 因为如果有支配权, 则股东收到分红后是否投资应有一个决策过程。转送股其实不过是股东股份数量上的变化, 在价值上并没有变化, 对所得其实并没有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对转送股征收个税是需要商酌的。当然, 股东对转送的股份进行处置时征收个税是另外一个情形了。

第二, 公司以免费旅游形式提供奖励的“所得”问题。为了表彰员工良好的业绩, 有些公司以提供免费旅游形式进行奖励。按照财税[2004]11号, 该种情形“应根据所发生费用全额计入营销人员应税所得, 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 并由提供上述费用的企业和单位代扣代缴”。该种奖励是否是个人“所得”, 笔者认为也是需要商酌。虽然免费旅游对个人而言提高了生活质量, 但是从“所得”的角度, 一是对员工而言没有财富增值, 二是员工不能处置该项利益。实际上, 假设某员工因为享有该项奖励需缴纳个税1 000元, 该员工很可能因为税收问题宁愿放弃奖励, 因为对个人来说, 即使花费1 000元的个税消费价值10 000元的旅游, 也可能觉得的是不合算的。

第三, 公司发放的实物福利、购物卡是否属缴纳个税。很多效益好的单位, 特别是垄断性国企隐形福利很大, 经常发放实物福利及购物卡、健身卡等类似物品。对于这类个人收入, 笔者认为是应该交纳个税的。因为这类所得一是有价值, 二是可支配, 三是能够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值, 实物福利使公司员工获得了“所得”。

第四, 折扣优惠与有奖销售涉及的个税问题。为了促进销售, 个人购物满一定额度时商场往往会给予一定程度的折扣或返利等, 按税法规定对个人取得的折扣或返利是不缴纳个税的。而对于个人购物时取得抽奖机会获得的奖品, 却是应缴纳个税的。其实从“所得”角度来说, 上述两种情形一种是无“所得”, 一种是有“所得”。例如消费者购买标价1 000元的商品, 取得折扣10%只花费了900元, 该项交易由于没有使消费者的财富增值因此不需纳税。而如果因为此项购买行为取得了一次抽奖机会, 并获得了价值500元的奖品, 该抽奖行为使消费者取得了“所得”因此应该缴纳个税。

四、对“所得”的个人见解及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 笔者认为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应是个人的净所得, 即个人财富或权利的增加。如果一项经济行为表面上看使个人有某种形式收入的增加, 但是如果这项收入并不导致个人财富的增加, 则不应该缴纳个税。税法应增加对“所得”内涵的解释, 以使纳税人正确对待各种复杂经济事项, “其他所得”、“其他经济形式的利益”往往导致纳税人甚至税务管理部门对“所得”概念理解上的扩大化。

摘要:总结个人所得税“所得”的相关规定, 提出对“所得”的个人理解, 并对几种特殊的纳税情形提出看法, 认为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应是个人收入扣除必要费用支出后的净所得, 这个净所得将是导致个人财富增加的结果。

学生所得 篇10

1、税收的功能

税收属于社会再生产的过程, 是分配的形式之一, 而分配关系又体现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分配对生产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分配对效率有激励作用, 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 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而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就是调节社会成员收入的二次分配。因此, 个人所得税不但具有财政收入功能, 还具有调节经济和收入分配的功能。个人所得税的制度设计直接影响着劳动的主体——劳动者个人的工作效率和从工作中得到效用的大小, 以及如何发挥其收入分配的功能。于是我们讨论对勤劳所得和非勤劳所得的课税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2、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

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分为三种, 即分类所得税模式 (Scheduler Pattern of Income Taxation) , 综合所得税模式 (Unitary Pattern of Income Taxation) 以及分类综合所得税模式 (Compound Pattern of Income Taxation) 。目前, 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典型的分类所得税模式。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共列举11个征税项目, 各类所得分类征收, 实行差别税率。其中,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稿酬所得适用2 0%的税率, 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劳务报酬所得税率为20%, 并按所得实行加成征收;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20%的税率。对于勤劳所得, 我国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对其课税, 对于非勤劳所得, 则采用比例税率进行课税。

3、勤劳所得和非勤劳所得的界定

勤劳所得, 即凝聚着劳动者社会一般劳动的报酬, 劳动者创造价值, 直接体现劳动价值, 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法中确定的勤劳所得征税对象包括工资、薪金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另外稿酬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由于凝结了劳动者的无差别社会劳动, 也可以视同勤劳所得。非勤劳所得, 也称为被动所得, 即资本投资和运营所得, 是资本运动和增值的表现, 资本间接创造价值, 由于资本在少数人手中, 他们拥有“先天优势”。我国税法中的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是由于运用纳税人的无形资产、不动产、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等的增殖而形成的所得, 属于被动所得。

二、勤劳所得与非勤劳所得课税模式的选择

虽然分类制可以对不同性质的所得项目应适用不同的税率, 分别承担轻重不同的税负, 体现出横向公平的原则;并且广泛采用源泉课征法, 较好的控制了税源, 减少了稽征费用。但分类制很难体现纵向公平的纳税原则, 同时它无法考虑纳税人的负担情况, 课税范围比较窄, 难以全面、完整地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 从而造成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人少纳税甚至不纳税, 所得来源少、收入低的人反而多纳税的不公平现象。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纳税较多, 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高收入阶层纳税较少的问题。因此本文要讨论的就是,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收征管水平的情况下, 如何对个人所得税中的勤劳所得和非勤劳所得进行课税的问题。

1、勤劳所得比例税率课征模式的特点和内涵

对于纳税人的勤劳所得, 对其课税的目的应该主要在于实现个人所得税的财政功能, 而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收入分配功能, 应该由对被动所得的课税来实现。根据马克思的价值论, 商品的价值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着商品价值的大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工资薪金等勤劳所得, 就是对劳动者付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补偿, 这不会因为劳动者的不同而改变, 而不论劳动者先天是否拥有资本, 占有资源。因此对劳动所得的课税, 就是要体现出一种横向公平, 充分体现税收的支付能力原则。

累进税率在实践中暴露出其对资源配置和效率的扭曲, 公平性日渐消弱, 税收成本高, 税收流失严重等弊端。因此对于勤劳所得, 采用比例税率课税并且进行源泉扣缴, 可以实现横向公平, 并且能够兼顾效率, 达到税收管理的目标。由于比例税率的累退性, 可以促进劳动者的积极性, 多劳多得, 从而税基能得到涵养, 税收收入也可以由于多劳动部分的而得到补充。对于高收入者而言, 比例课税的避税空间相对缩小, 并且其适用的单一税率比在累进税下的高边际税率低得多, 因而其逃税动机可能降低。对于低收入者来说, 其税收负担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相对于高收入者而言较大, 但是随着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提高, 其税负就会呈现出一种累退的效果, 这对于鼓励纳税人的劳动和促进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有良性作用的。

2、非勤劳所得扁平累进税率课征模式的特点和内涵

单一比例税率课征模式有其显著的优越性, 但也存在比例税率的累退性固有缺陷, 用于非勤劳所得的课征, 会削弱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收入分配功能, 尤其是我国目前采用20%的比例税率对非勤劳所得课税, 没有起到最初应该起到的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

三、个人所得税比例税率模式和累进税率模式的可行性初探

1、西方国家个人所得税税制与我国的国情背景

从目前世界各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脉络看, 很少有国家实行单纯的分类所得税模式, 而是实行综合所得税模式。综合所得税模式最能体现纳税人的实际负担水平, 对个人所得进行汇总和应用累进税率都符合了按支付能力的原则或量能课税的原则, 并且可以作为社会经济的“自动调节器”。但是综 合所得税制并不是完全适合中国目前的税收征管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首先, 综合所得税采取自行申报方式, 手续复杂, 对税收征纳双方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这在我国目前的征管水平和征管成本控制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其次, 个人所得税既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也是根植于西方文化土壤的产物, 但是这要求未来在中国实行的综合个人所得税是适宜且必须的, 而且综合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来说是一种公平税种。

2、个人所得税比例税率模式和累进税率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在现阶段, 由于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较低, 税收征管手段和水平比较落后, 客观上要求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税制模式;从另一个方面看,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贫富分化已成为我国的突出并且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这就决定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任务是调节收入分配, 实现公平的目标。那么, 对于勤劳所得和非勤劳所得的上述课税模式正好体现分类所得税模式的优点, 可以使个人所得税实现其调节收入分配的目的, 扬长避短, 是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理想选择。在勤劳所得部分采用比例税率课征, 在非勤劳所得部分采用较为扁平的超额累进税率课征, 兼顾了效率和公平, 在理论上应该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四、结束语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不平衡, 影响因素也较多, 对于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不仅仅是一个课征模式的选择问题。为了矫正上述课征模式的缺陷, 我们可以鉴西方国家个人所得税制中合理的、人性化的方面, 综合考虑纳税人的劳动能力、年龄、教育水平, 对于不同纳税能力的纳税人制定合理有效的扣除标准和扣除范围, 制定恰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其次, 还要充分考虑我国人口众多, 幅员辽阔, 税源难以控制, 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再次, 实施扣除标准指数化, 避免通货膨胀对个人生计造成的影响, 防止税基的侵蚀。这样使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更趋全面、合理。

除了课征模式的选择外, 建立科学合理的扣除制度, 加强税收监管, 也是改革的重心所在。对于整个合理公平的税收制度的制定还需要专家学者们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国强等.中国税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年。

[2]、付伯颖等.外国税收制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年。

[3]、逄锦聚.政治经济学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4]、杨斌.中西文化差异与税制改革—以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为例[J].税务研究, 2003年, 第5期总第216期。

[5]、邓子基、张华东.单一税对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综述[J].涉外税务, 2008年, 第10期。

所见即所得 篇11

这枚仿生眼无法像《攻壳机动队》里的电子义眼一样与斯宾斯的大脑连接起来,所以他的视力是不可能借此恢复的。实际上这个“假眼侠”计划是这样的:摄像头模块和射频发射器被安装在一只假眼内,然后斯宾斯佩戴着这只假眼四处转悠,假眼中的摄像头捕获的视频将以无线方式发送出来。为了增强信号,斯宾斯打算在皮带上再佩戴一部无线发射器。在另一个背包中,连接到硬盘上的无线接收器可以捕捉到视频信息并把它们实时上传到 个网站。如果这个计划能够成功,斯宾斯将成为越来越多的Life Caster之一——使用视频和互联网技术来记录和播放每一刻清醒着的生活。唯一的差别是斯宾斯将用一只仿生眼来记录他的日常遭遇。

不要以为在这个似乎一切都可以微型化的时代做这件事多么容易,把一部无线摄像机装进假眼里,在工程技术上仍然是一大挑战。一只假眼只有9mm厚,30mm长,28mm厚,它的形状和大小对Eyeborg小组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限制。假眼中只有平均约8平方毫米的面积可以用于安装成像传感器,所以科斯塔等人使用了世界上最小的CMOS摄像头,它的面积仅为1.5平方毫米。但是除了镜头和传感器,一个数字摄像头还有其他的组成部分,包括电源部分(锂聚合物电池)和图像处理电路,还有别忘了用来传输无线视频信号的射频发射器也得装在假眼里。他们需要重新设计传统的假眼,将它从一体式改为可分离的两片式。摄像头、发射器和电源等需要安装在这两部分之间,并且一切元器件都要保持干燥。除了尺寸和防水的问题外,眼球的重量也必须加以考虑。摄像头等元件带来的重量增加可能造成眼眶的磨损,甚至可能影响佩戴者——也就是斯宾斯的面容。

学生所得 篇12

一是报告年度以前年度销售的商品及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次年的1月1日至4月30日之间退回的 (即汇算清缴期内日后期间) 。根据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的相关规定此退回事项应作为调整事项处理。《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销售退回, 既包括报告年度销售的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销售退回, 也包括以前期间销售的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销售退回。发生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的销售退回事项, 可能发生于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 也可能发生于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 其会计处理为: (1) 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 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 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年度应缴纳的所得税等。 (2) 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 应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收入、成本等, 但按税法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缴所得税, 应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事项。

上述会计处理 (2) 值得商榷, 原因如下:其一, 虽然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 但此时汇算清缴期还未结束。根据《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 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期间为纳税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第十条规定, 纳税人在汇算清缴期内发现当年企业所得税申报有误的, 可在汇算清缴期内重新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因此由于该销售退回事项的发生, 造成企业当年的企业所得税申报有误, 应重新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即该项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缴所得税, 还应作为报告年度的纳税调整事项处理。其二, 该项销售退回, 调整了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收入、成本, 但没有调整报告年度的所得税费用以及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造成报告年度会计利润虚减, 负债虚增。这违反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又不符合企业所得税法所倡导的收入与其成本费用相配比的原则, 造成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税务信息不真实, 从而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企业纳税的遵从情况。

因此, 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生的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 无论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 还是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 均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 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年度应缴纳的所得税等。

[例]甲公司2009年12月20日销售一批商品给丙企业, 取得收入10万元 (不含税, 增值税率17%) 。甲公司发出商品后, 按照正常情况已确认收入, 并结转成本8万元。此笔货款到年末尚未收到, 2010年3月18日, 由于产品质量问题, 本批货物被退回。企业于2010年2月28日完成2009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该销售退回业务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期间内, 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甲公司2010年3月18日账务处理如下:

(1) 调整销售收入

(2) 调整销售成本

(3) 调整所得税费用

(4)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

(5) 调整盈余公积

6) 调整报告年度相关财务报表 (略) 。甲公司应重新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 对于多交的税款, 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可要求税务机关退回或抵减下期税款。

二是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次年的5月1日至5月31日之间退回的 (即汇算清缴期内非日后期间) 。会计上, 公司财务报表已经对外报出, 此时发生涉及汇算年度 (上年度) 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 适用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 直接冲减退回当月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科目即可。如此, 则该项退回影响的所得税作为退回当年的调整事项处理。但此时企业的所得税汇算清缴期还未结束, 无论公司是否已完成了汇算年度的汇算清缴工作, 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 该项销售退回应作为汇算年度的税务事项处理, 调减汇算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 这样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产生分歧。解决的方法是将在该特殊期间发生的销售退回看作是对重要的前期差错的更正, 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与差错更正》, 采用追溯重述法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 同时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一并调整。

若上例货物退回发生在2010年5月8日, 2009年的所得税汇算清缴期还未结束, 公司应在退回当日做上述账务处理, 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结余数调整2010年1月1日的留存收益, 该处理涉及的其他报表项目同时调整2010年1月1日的相应期初余额。

参考文献

上一篇:项目投资控制的监理下一篇:智能车模型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