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戏改编电视剧

2024-06-13

电子游戏改编电视剧(精选5篇)

电子游戏改编电视剧 篇1

随着观众对电视剧的热情日盛, 电视市场不断地深入开拓, 改编文学名著拍摄电视剧势头越来越盛。新版《三国》, 新版《红楼梦》等中国四大名著作品纷纷登场, 争议不断。观众几乎立刻划开阵营。有叫好的, 也有骂娘的。

在新《三国》刚播出时, 怀着对它的无限期待, 我也在荧幕上过了一把名著瘾。老三国演员底蕴深厚, 台词精美, 忠于原著。而新三国更通俗易懂, 画面精致, 武打好看, 场面宏大。相比于旧三国, 新三国如同确实开创了新风格, 然而也遭到病垢。很多观众呼声高涨, “改编名著电视剧必须忠于原著!”

从张子恩翻拍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到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 由何群根据武侠小说家梁羽生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萍踪侠影》到根据巴金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家》……无不伴随着这样一个话题, 名著改编电视剧到底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忠实原著?这个度应该如何把握?

新红楼热播之时, 全国各地的书店中《红楼梦》一书也跟着热卖。而购书者多是孩子家长。问及原因, 许多家长表示, 不愿意自己的小孩被电视剧所误导, 颠覆中国经典名著形象。

然而, 文学名著始终属于文学作品的范畴, 不能把电视剧作品与之画上等号。中国文学文化大都有曲高和寡的倾向, 虽然五四运动之时, 鲁迅、胡适等许多文学先辈大力在文学作品中推行白话, 然而如若《阿Q正传》、《狂人日记》一类作品恐怕也不是寻常百姓可以理解得来的吧。“阳春白雪”之路注定趋雅, 虽然不乏张爱玲这样雅俗共赏之辈, 老舍这厮俗中求雅的大师, 吸引许多读者。然而, 这些读者大多都界定在文化层次较高的知识阶层。随着传播技术日益提高, 传播方式不断更新, 电影、广播、电视、网络, 直至如今有了新媒体, 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好的文学作品会有几十、几百万的读者, 然而, 一部好的电视剧却可能在一夜之间拥有上亿的观众。这些观众也许是高官, 也许是教师, 也许是学生, 也学是工人, 也许是农民。他们可能是知识分子, 也可能是不识字。这就要求电视剧作品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其次, 作为视听艺术的电视剧不能像文学作品一样不受时间、地点的拘束反复咀嚼, 也不像电影、戏曲一样在一个局限的空间和时间内身心投入地去欣赏。它是一种在家庭环境下具有被动播放, 被主动选择特点的艺术形式, 这就要求它有吸引人的剧情, 能够引人入胜。而名著的剧情对于观众来说几乎是很熟悉了。就算是未曾去品读过这些名著, 里面的事实也已经是耳熟能详了。因此, 编导在改编原著时要有一定的创新。

由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名著的魅力给电视剧的收视率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然而, 也由于名著在人们心中已经是经典, 并且深入人心, 对于编导来说便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限制着编导的发挥。改编者在改编时要顾及原著精神, 反之, 则容易损害原著艺术魅力, 损伤艺术形象。

综上, 名著改编电视剧, 既要忠于原著, 又要超越原著。

改编原著时最重要的是保留它的精神和艺术之精华所在, 只有这样, 才能让名著精神在民间得到最好的沉淀。每一次名著的翻拍都可以引起一个名著热, 使名著文化得以更大范围和程度的传播渗透, 弘扬其中精神。其次, 细节适当删减或是改编, 但必须在原著观念范围内进行改动。所谓“迁移而发动全身”, 细节的改动不影响全局其实是考编导功力的。当《水浒传》试图以新的方式去诠释潘金莲, 把她塑造成善良多情, 在丈夫传统世俗观念压制下追求爱情, 渴望爱情的女子时, 便背离了原著对她的贬斥, 武松杀嫂子也因此失去依托, 其悲剧性淡化, 水浒英雄价值观亦随之受到影响。再次, 忠实于原著的人物形象特点。名著的经典还在于它所塑造的一大批典型人物, 写活了一大批人物形象。新版三国被批“张飞不威猛, 喊声不够霸气, 关羽不够阳气, 关羽丹凤眼变成眯缝眼!”不无道理。能否把这些形象搬上荧幕, 让他们活起来, 成为电视剧能否成功的关键。

光是机械地忠于原著是不够的。在一个很热的综艺类节目《壹周立波秀》中, 周立波调侃说:“名著的翻拍有助于普及传统文化, 但是当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象的影响的时候, 林黛玉没有了想象中的美, 关羽没有想象中的英, 贾宝玉没有想象中的帅, 张飞没有想象中的傻, 如名著的欣赏止于电影和电视的话, 那你就会丢掉很多乐趣, 所以我还是劝朋友们, 你们真要是想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的话, 请还是去品读原著微妙。”这话说得不假, 影视始终不能代替原著, 它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因而它可以并且需要超越原著, 即用时代精神对原著进行阐释, 突破艺术形式的约束, 从原著的内涵与精神里寻求观众的共鸣点, 通过新的合理的可以为观众所接受的形式给观众带来新的审美感受。例如, 新版三国许多盛大的武打场面, 都为观众所喜爱。

名著改编电视剧, 在吃透原著精神内涵的同时, 又需要满足观众审美多元化、复杂化、快节奏化等特点, 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超越原著, 而不可片面强调其一。把握好这个度, 便能创造出一部好的作品。

摘要:名著改编电视剧, 在吃透原著精神内涵的同时, 又需要满足观众审美多元化、复杂化、快节奏化等特点, 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超越原著, 而不可片面强调其一。把握好这个度, 便能创造出一部好的作品。

关键词:名著,电视剧,改编

参考文献

[1]约翰·菲斯克 (美) .电视文化[M].商务印书馆, 2005.

[2]伯尼斯·尼丁 (英) .当代社会文化艺术[M].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电子游戏改编电视剧 篇2

在刚刚落幕的上海电视节公布的项目中,很多备受关注的电视剧都是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像《锦衣夜行》、《寂寞空庭春欲晚》、《怒江之战》、《特工皇妃》等。而如今正在热播的《花干骨》、《盗墓笔记》也是根据热门网络小说改编的,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据悉,一些大热网络小说,甚至项目还未正式启动,网络剧价已经飙到近200万一集。网络上的超高点击量和忠实的粉丝似乎让这类“IP刷”罩上了穩赚不赔的光环,但是这种改编剧的盛行真的是件好事吗?

网络小说的兴起诞生了无数大神与大作,其中确实不乏优秀的作品,作为文学作品而言,它们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因为网络小说的特殊性,很多情节的设置并不适合在影视作品中呈现,于是大部分改编之作已经面目全非,引发原著粉吐槽不断,先在“神魂”上失了分。再说制作,如今的生产模式很难精雕细琢,三个月拍完一部戏,“五毛钱特效”满天飞,再加上总是那几个高颜值的俊男靓女在各种戏中古今穿越,让人感觉相似度太高,很难入戏。这样的快餐式作品虽然能诞生短期的高效益,但这种一时的火热很难在观众心中留下足迹,更别提有什么震撼心灵的力量了。

电视剧不光是娱乐大众的一种形式,更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一个载体。谁都知道想要做出一部现实题材的好剧是多么难,这样的作品没有三五年的沉淀是做不成的,而且很多是叫好不叫座。相比而言,神魔大战、虐恋情深之类的“好看”之作更容易“成功”。于是,网络上穿越、重生、仙侠等作品人气火爆,而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也大多是此类。这种改编可以有,但不能作为依赖的救市稻草,偶尔吃吃快餐并无不可,但正餐、大餐不可少,哪怕花钱多又费事,为了健康也要多做多吃。电视剧的长远发展同样如此,不要让虚假繁荣蒙蔽了双眼,不要让急功近利成为创作的目的,有时需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收获最美丽的未来。

探析网络小说的电视剧改编 篇3

一、网络小说电视剧改编的内因———网络小说的优势

目前, 电视剧剧本选择有三种选择, 由根据电视剧的主题由导演或者编剧写作; 或者选择文学作品; 或者从网络小说中改编, 网络作品为电视剧提供了作品, 但为何会选择网络小说, 这与网络这种写作、传播方式和受众有关。

( 一) 网络小说的写作方式

网络小说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文学新文体, 常见的网络小说有: 数字化文本、超文本小说、合作小说、交互性小说等。其中最常见的网络小说是数字化文本, 由网络写手在电脑上写作、首发, 让阅读者在网上进行阅读。如典型代表为《何以笙箫默》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成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网络写手; 所谓的超文本小说指的是几何音乐、文学、影视艺术等于一体的网络新媒体艺术。如《下午, 一个故事》, 在作品页均有一个按钮, 可以多重发展情节的需求; 所谓的合作小说指的是很多人接力写作, 在互联网上共同写作。上世纪末, 我国就有一批作家和网民合作, 代表作为《网上跑过斑点狗》; 所谓的交互性小说指的是作者和读者一起在网络现场互动创作小说, 如《兽人》等。

( 二) 网络小说互动性强

在新媒体背景下, 受众和传播者之间具有越来越不明显的区别, 在编码信息的过程中受众甚至可以参与其中。在新媒体背景下, 网络写手在手机或者电脑上写作小说, 分章节上传, 方便网友的阅读, 作者和读者面对面的交流, 以便于及时的改正其中不合理的章节和故事情节。和传统的写作方式相对比, 这种随性和自由的写作方式是其所不具备的。正是这种自由的模式, 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写手行列, 同时正是得益于互动和交流, 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认可网络小说, 其中不仅有普通群众, 还有编剧和导演。

( 三) 网络小说主题迎合了大众审美

幻想是很多网络小说的主要内容, 这样可以对行文风格随意的安排, 这种特征和文学的惯例特征具有很大的不同。网络呈现出较强的自由化、隐秘化。多元化等特征, 由此导致网络写作无审读和组织的特点。这样的幻想并非一人, 而是一个群体的幻想, 甚至是一个时代的幻想。年轻化、幻想化是网络小说的主题, 就像武侠梦、总裁梦、帝王梦等一样的虚构, 网络写手通过写作对自己心中的想法进行宣泄, 同样, 阅读小说的人在其中也具有更多的满足, 这是在其他文学作品中从所未有的体验。正是出于人这种心理的考虑, 编剧和导演开始重视改编小说, 现实化、实物化虚幻的梦。有梦想的读者在其中一定会获得一定的满足, 看现实的影视作品其又会进入另一个梦境。

二、网络小说电视剧改编的外因

导演选择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除了我们上述所说的网络小说特有优势, 还与网络小说的广泛的读者群体和市场回报快、高等外部因素相关。

( 一) 坚实的读者基础

电视剧改编网络小说之前, 很多小说已经是当年点击率极高或者位居小说网站的榜首, 因而改编之前已经有了很高的人气。比如《步步惊心》是从桐华小说《步步惊心》改编而来。该电视剧导演为李国立, 主演有吴奇隆、李诗诗。湖南卫视和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早在电视剧版《步步惊心》出现之前同名长篇小说就获得极大的关注, 网友们在贴吧里讨论那个演员适合演那个角色。有的贴吧对剧情进行谈论; 有的在谈论谁和谁应该在一起, 等等。因为网络小说, 电视剧的受关注程度提高, 而电视剧的热播又使小说的知名度远扬。

( 二) 市场回报高

在韩国首都首尔国际电视节上古装剧《步步惊心》获得“最受欢迎海外电视剧”大奖和“亚洲最具人气演员”大奖 ( 吴奇隆获) , 在韩国2012 年最受欢迎的电视剧作品中, 荣获第一名。在该剧播出期间, 收视率一直是卫视频道同一时间段内的冠军, 在各种颁奖典礼上, 电视剧《步步惊心》获得奖项工54 个。电视剧《甄嬛传》改编自流潋紫所写的同名小说。首播卫视为安徽卫视和东方卫视, 收视率同样是遥遥领先相同时间段播出的影视作品。而且在韩国和日本都受到了观众极大的欢迎。不仅电视剧获了许多奖, 剧中的演员个人演艺生涯的也都是大丰收。从上述的数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 这些由小说改编而来的电视剧取得很大的成功、具有良好的市场反应, 同样回报更高。这从一方面印证了由小说改编电视剧的可行性, 同时更多的导演开始把眼光瞄向网络小说, 以期改编更优秀的小说。

( 三) 双方互利

电视剧和网络小说的“联姻”, 本质是两者的结合都有利可图。电视剧选择网络小说的改编, 不仅是挑战和突破自我, 同时也让自己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更大、更广阔, 由于网络小说的专业限制很小, 同时电视剧也没有触及想象力和情节的矛盾性上, 这样的联姻可以让电视剧的猎奇心理得到很好的满足。另一方面, 网络是网络小说传播的主要载体, 吸引读者的主要因素为文字魅力, 如果搬到银幕上可以让这种魅力无限扩充, 从文字的展现到立体画面的展示, 读者自己想象情节的发展让小说具有更加饱满和丰富的形象。一些优秀的网络小说还体现出作者对人性和现实问题的思索, 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进一步扩大小说受众群体。

三、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存在的问题

如今就国内电视剧改编网络文学作品的实际情况而言, 已渐入佳境, 其中也有很多取得较高艺术以及商业价值的作品, 但是, 改编小说并将其在大屏幕上放映的过程中,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影视艺术以及网络文学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 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 一) 题材集中, 范围狭小

题材扎堆是当前国内电视剧改编小说上明显存在的一个现象。由于电视剧制作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 但是回报周期却很长, 由播放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这让电视剧的商业性面临极大的危险。所以在选材的时候制作电视剧的人员不敢轻易突破, 仅仅选择已经被社会和市场认可的小说题材, 以便于风险的有效降低。如《宫》引爆了穿越剧, 制作电视剧的人紧随其后, 对网路小说《步步惊心》进行改变并广泛的宣传, 以便于提升收视率; 随后一系列的古装电视剧不断出现。这种跟风的做法虽然可以有效的降低商业风险, 但是类型扎堆的现象却不可避免, 观众的审美疲劳也会出现, 电视剧投放的预期效果无法实现。其次, 网络文学中的男性比较多, 但是电视剧在改变之后却以女性阅读的言情类居多, 这是因为一些网络小说虽然在网上非常火但是不适合电视剧的改变。符合男性用户口味的小说有: 玄幻、科幻等, 虽然人气较高, 但是内容情节较为复杂, 同时需要宏大的场面, 需要投资者走入较多的资金, 故而电视剧改编尚鲜有涉及。

( 二) 追求商业化和娱乐性

和传统文学的全新派别相迥异的网络文学, 其在网络环境和背景下出现、传播、接受和反馈, 因此具有浓厚的网络气息, 就作者创作作品的时候其是以网络行为为主导的, 属于消遣行为并没有较大的功利性。这样的内容如果以电视剧的形式在千万计的观众眼前呈现, 具有不可估量的负面效应。处于高收视率的考虑, 电视剧会重视卖点, 一旦选择和改变网络小说就需要对一些不合理的成分进行处理, 这让小说中的艺术成分大大的降低。事实上, 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博弈由来已久, 但是胜利者永远是商业价值。作为新兴文化事业的代表, 电视剧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商业价值, 社会上对影视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也是其商业价值, 然而, 要是盲目并毫无底线的追求商业价值会对电视剧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一些低级趣味、狗血剧情甚至夸张、虚假的商业行为会让小说原著作者和读者失望, 难免会对这样的电视剧进行斥责。

( 三) 改编前后的差异性

一部作品由小说的文木呈现方式顺利转换为影视剧的文本呈现方式, 并且对其品位和特色进行保留, 需要创作人员对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有较深的造诣。在此过程中, 编剧需要在内容和思想上对原著小说有较为透彻和深入的理解, 演员也要对自己将要出演的人物有精准的领悟, 导演呈现的作品风格以及保留的艺术特征等都很重要。但是,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却很难让人满意。一些原著读者粉丝对他们喜爱的小说改编电视剧的喜爱程度和电视剧忠于小说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要想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 把原著粉丝顺利的变成电视剧粉丝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 就当前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情况来看, 具有很大的嫌疑是“借壳上市”。很多的原著读者以及作者对改编成的电视剧非常不满, 并且很失望, 继而在各种媒介上进行找毛病, 最显著和最直接的表现为在贴吧以及论坛上和网友进行交流, 发泄自己的不满。知名网络小说作品和作家的品牌效应的确是为影视作品保驾护航神兵利器, 但是, 要最终取得良好的口碑, 单靠这点是远远不够的。唯一的出路是让作品实现深层次上的艺术形式转换, 能使得改编行为不至于沦为一种纯粹的商业手段和噱头, 这一点对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极为重要。

四、网络小说电视剧改编的思考

影视和网络结合在一起并非刚刚出现, 也不会很快的消失, 他们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和谐共处, 同时改编行为也会趋于多元化, 同时数量上也不不断增加, 我们在荧幕上会看到越来越多改编自网络热门小说的作品, 从而进一步丰富并完善成一条影视文化产业链。

( 一) 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电视剧作为艺术创作的一份子, 改编要想提升自我感染力, 提升作品的审美境界, 就必须以艺术创作规律为基础, 在考虑受众审美心理的同时, 促使内容和形式进行完美的融合, 并以诚挚的态度和深切的人文关怀来关照其表现对象。其中最首要的就是找出那些具有包容性、能够展现人类共性和美好情感的因素。而在拍摄过程中, 除了要革新拍摄手法外, 还要走出国门多多学习先进的拍摄技术, 以拍摄更多更美的画面和提升电视剧的音响效果。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影视界都占据了一席之地的韩国就是借助制作精致的电视剧而成名的。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大的成就, 其原因就在于在内容上选择了那些能够引起人们共同兴趣的题材, 这些题材既充满民族特色, 又涉及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解构问题, 同时以人类不便的主体情感为主线, 包含了世界文化的主流命题: 爱情、道德、伦理和人性, 将民族特色、现实生活和审美情感三者紧密的结合起来。对于国内电视剧的发展而言, 也应该立足于民族发展, 提炼民族特色, 并以更开阔的眼光和更博大的胸怀来推动其发展, 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 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文化品牌。

( 二) 选择合适的作品

首先, 必须选择受众面广的作品。任何影视剧要想取得好的收视, 就必须能引起受众的注意。网络小说因其创作与消费平台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创作者本身的质量参差不齐, 读者年龄层次分布不均, 能够被改编的作品不仅要有较高的网络点击率, 还要有稳定持续的受众群。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吸收潜在的网络受众制造网络热门话题, 从而吸引电视受众的关注。其次, 要想获得商业的成功就必须依赖于它对受众的持久吸引力。这就要求文本本身具有明确的善恶主题意识, 强烈的戏剧冲突、缜密的思维逻辑, 而不是一味的抄袭和同质化。因为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观众的审美的变化, 同质化的作品只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 三) 处理好原著与改编的关系

网络小说的艺术结构充满了动态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全民参与到整部网络小说的创作当中, 网络小说创作者将其作品放到网上进行连载写作, 读者会随时留言, 读到喜欢的地方会告诉作者, 不满意的地方也会直言不讳, 作者会根据读者的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 有的时候一部网络小说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协作的结晶。正是这种自由也给了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可能性, 将网络小说以电视剧这种影像化形式表现出来, 如果能把网络小说的开放互动性特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这是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未来创作的有效发展出路。

摘要:网络不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衣食住行各种便利, 而且也是我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在网络上阅读小说、观看视频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这些点击率高的小说很容易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 使得受众群体更加广泛。在改编成电视剧的网络小说中不乏有成功之作, 这无论对于原著小说还是电视剧的影响力来说都是有益的, 比如风靡一时的《甄嬛传》;但是如果网络小说和电视剧对接不好, 更多是网络小说的质量不高翻拍成电视剧而成效甚微, 那么我们有必要探讨改编成电视剧时网络小说的选择, 希望提高影视剧的水平而对社会传达积极的正能量。

关键词:网络,电视剧,小说改编

参考文献

[1]郭霖.网络小说的电视剧改编——以《甄嬛传》为例[J].金田, 2014.06.

[2]廖玉姣, 李倡龙, 李桂花.网络小说电视剧改编的外部原因探析[J].视听, 2015.02.

[3]廖玉姣, 李倡龙, 李桂花.网络小说电视剧改编的内部原因探析[J].视听, 2015.01.

[4]胡梦霞.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现象分析[J].大众文艺, 2013.02.

电子游戏改编电视剧 篇4

关键词:传播策略 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 热播成因分析

传播策略对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热播的促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文学网站产业化经营推动网络小说的电视剧转变。如今的文学网站不仅仅只是发表小说的终端平台,同时运营包装作者、网络付费阅读、图书出版、影视游戏版权交易、手机阅读等业务,并通过这种全方位、多种类的业务体系,搭建产业链整合平台。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带来的巨大利润,不仅让影视公司视网络小说为行业未来发展的新生力量,甚至多家网络小说平台自身也积极主动地加入了将网络小说改编为电视剧的制造行列中。例如,当某些网站上的热门网络小说超过一定的点击量与下载量时,文学网站便会有专人对小说进行专业审核,并将其中有改编为电视剧潜力的网络小说独立归档在案,同时与作者沟通并联系有合作关系的影视公司,共同为日后小说转变为电视剧做充分的前期准备。同时,许多大型文学网站均拥有自己的包装与策划团队,并打造签约本网站的明星作家,文学网站凭借多种市场营销模式,扩大网站知名度,提升本网站明星作家的名气与实力,吸引影视制作公司的关注,进一步促进网络小说与电视剧的联姻。此外,网络作家通过IP(Intellectual Property 知识产权,在电视剧市场中主要指拥有大量粉丝基数的文学作品的影视剧版权改编)授权,将网络小说出售给文学网站,文学网站通过自身平台的搭建,将其发布给广大读者,读者付费阅读,网络作家与文学网站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获得收益。随着文学网站的壮大,读者的增多,也吸引广告商的进驻,广告费用的获得也是文学网站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小说作为产业链的上游,为文学网站产业链的构建奠定了充足的资金基础。接下来,文学网站根据网络小说的作品内容,联合影视公司共同将其向电视剧方向推进,并利用其多元化的市场营销运营模式,放大了其商业价值,使得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不仅自身可以创造可观的收益,而在与游戏、电影、舞台剧、手游、电商等产业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通过产业链的搭建,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版权的衍生价值极高,拓展性极广,变现能力极强,文学网站对网络小说至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的重视度自然也更高。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借助复合式网络平台,作为源头的网络小说等产品,可以多层次、多阶段开发,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甚至玩具、服饰等衍生品。实体产业将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成为一种交叉共融的状态,形成完整的“泛娱乐生态”产业链。

另一方面,影视公司全面又巧妙的营销宣传,制造电视剧讨论热潮,推动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的热播。传统影视作品的营销通常是借助海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展开,媒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容易导致宣传内容重复,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等问题。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这种以发行方单向输出为主要方式,受众以被动接受者姿态存在的营销宣传,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潮流,出现许多弊端。互联网所带来的媒介融合,不仅带来了文学艺术的新风貌,更是改变了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的宣传营销方式。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受众的眼球,吸引受众的关注,提升受众的期待,同时也在受众体察不到的潜移默化的宣传渗透中,增加了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的关注量,制造热烈的话题讨论,产生热播效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驱动也使得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的营销宣传更为巧妙而且更加全面。首先,电视剧制作方通过对当前电视剧市场形势的背景分析、受众数据及主创数据的调查、历史信息的查阅,获得充足的前端支持,进而形成多方面的大数据研究方案,并利用大数据结果结合受众的观看喜好等,指导电视剧的前期营销策划。在前期策划的执行过程中,制作方对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的收视率、话题量等全程进行监测,包括最大的平台范围以及最全的流程环节,并通过最大数据量和最密集数据的分析,得到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的投入效果评估。最后根据数据分析,对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的前期营销策划提供有效的影响力提升建议,包括根据营销反馈提供营销手段建议、根据观众行为提供传播平台建议、根据观众兴趣内容提供传播方式建议等,最终使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琰.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热现象探析[J].名作欣赏,2012(02).

电子游戏改编电视剧 篇5

依据史实来看,处于历史典籍中的鸿门宴,重头戏理应是项羽在鸿门大殿宴请刘邦,而电影则让鸿门宴会变成围棋大厅,刘邦等人进入鸿门大殿就进入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布局,这显然是篡改历史。但也是这一场戏,五局盲棋却拍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以静制动,小小鸿门大殿中如万马奔腾,随后更设计了一场局中局,《鸿门宴》完全不是历史,但经过改编的故事却很有视觉感和戏剧性。比起李仁港前作《三国之见龙卸甲》,2011年上映的戏说历史电影《关云长》和《战国》来讲,《鸿门宴》不仅没有引起人们的反感,反倒唤起了人们对古装历史电影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对戏说历史之作的多角度思考。

近年来,秘史、戏说、宫斗、穿越题材影视剧受到热捧,良莠不齐的质量引发了争议不休。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传奇和经典故事丰富也容易被后人所传诵,之后,影视工作者以银幕手段开始对这些历史故事进行大量、反复改编,从早期的《戏说乾隆》、《少女慈禧》到如今的《赤壁》、《步步惊心》等。这类影视作品的好处就是通过其大众性和传播性,对所有观众迸发了一窥究竟、参与讨论和别样读史的欲望。当然也更通过其现象级的争议不休,不停的提出了一个疑问:“戏说历史是否需要底线,这条底线又在哪里?为什么同是改编,但有的则引人赞叹,有的则沦为笑料呢?”

当然,也并非所有改编自历史故事的电影都会受到批评,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李保田饰演的刘罗锅深入人心,趣味横生,电影中的很多段子来源于民间传诵的《刘罗锅别传》与《君臣斗智》等戏谑文学。而历史上的刘墉到底如何,剧中的故事是否真实存在,恐怕没有几个观众会去翻历史文献查阅对证。还有《戏说乾隆》,该片是1990年的合拍片,被CCTV评为80后十大经典港台剧(古装篇)第三名。在中视首播缔造了41%的高收视率,在当时大陆各地也是所向披靡,可谓红遍大江南北,演员郑少秋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最帅且最智慧的乾隆皇帝。而赵雅芝的端庄典雅、温柔婉约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剧组以实地取景的拍摄方式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运河的沧桑、太行的逶迤、京师的繁华,尤其是苏州的各大名园跃然荧屏,让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在欣赏美景。《戏说乾隆》把清帝乾隆三次微服南巡的经历描绘得精彩生动,不仅历史场景宏大,艺术语言诙谐,感情纠葛缠绵,而且故事结构张弛有度,符合观众的收视需要和审美心理,堪称一部叫好叫座的改编历史剧。

因此看来,影视剧对历史题材改编的关键在于是故事的内核,能把一段历史说成一个故事,且说得圆润自如、有高潮段落、符合逻辑,并拥有完善的人物关系,才能具备能被大众接受的娱乐效果。如果说一部改编自历史的影视作品连最基本的内核都丧失了的话,将会面临“不符合历史”、“没有历史依据”的责备。除此之外,熟悉蒙太奇的表现技法也是历史题材改编成功的基本要求。蒙太奇作为影视表现的基本手段,对于《鸿门宴》的导演李仁港来讲,他有他自己的逻辑:“要是你看到的跟所有人看的都一样,那还拍干嘛,我拍一样,你拍一样,甚至观众来拍也一样,凡是《史记》写的就当圣经一样拍出来,这是电影吗?我反问那些批评我的人,电影的定义是什么,要是他们认为电影就是历史,那就错了。电影也不是纪录片,要了解历史,不需要看电影,买一本历史书就够了。”所以说影视剧不是教科书,戏说历史不是细说历史。如果像参考某个历史人物的生平或者某个历史事件的背景,查阅文献资料就可以了。作为一种娱乐载体,影视剧在不能黑白颠倒地基础上,根据历史而进行艺术加工是完全可行的。

但是,影视剧对历史题材的改编并不只是当做市井故事而随便说说,随便听听。影视剧目前作为一种主流的娱乐工具,传播范围渗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所产生的社会效应足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此影视剧也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戏说会把严肃的历史浊化成一连串的玩笑,而玩笑的留传往往更加广泛,人们关注的只是玩笑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而正史的本身往往会被忽略。

著名影视制作人张纪中就是反对戏说的代表人物:“我不提倡戏说的古装剧。戏说容易混淆历史,不尊重历史。古装剧只要拍得不是太过分,观众应该能够接受。我始终认为没有争议的作品不是好作品,现在的环境和以前不一样了,观众都非常有主见,观众积极参与讨论,也有利于编剧和导演有更好的价值取向,同样有利于国产电视剧的进步。而且古装剧作为一个门类,已经深入人心,应该有一些严肃性,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创新是可以的。”

历史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历史应该就是真实的记录所发生过的事情,而不是按照个人好恶和个人的政治立场去臆想和创造。但事实上偏偏事与愿违,大众平日里所听到所看到的历史文献甚至历史故事中往往都带有或多或少的一点主观色彩,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这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言下之意,所谓史实是历史学家先验的历史想象的产物,具备了主观意识形态。

戏说类影视作品往往都奔着一个目标而去:就是要让历史事件变得有娱乐性和大众感觉,要保证观众接受度和收视率与票房,增强商业性等诸多因素,所以这里的历史就不再是具有十分严谨性的“论史”或者“讲史”,而很大程度上就成了为了达到娱乐化的目的进行戏剧化地夸大细节或改变事实,成为“戏说”。

就国外电影而言,在美国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无耻混蛋》中,希特勒死在了美国杂牌敢死队的枪下,但任何一个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这并不是希特勒的最终下场,这并不是史实。《无耻的混蛋》严重违反了历史不能“颠倒黑白”这项基本原则,但电影却大受欢迎,其原因还是在于没有违反自己主观意识形态。希特勒是二战的始作俑者之一,那么为什么不让这场浩劫早点结束呢?昆汀就是这样借用了大众的主观情绪,采用戏说的方式钻了历史一个空子。从这个角度想想,其实戏说历史就是讲述“某位老百姓心中的历史”的过程,顺应着主流意识形态和戏剧冲突模式,带着充分的逻辑和圆润的叙事,将历史上那些事儿和戏说里那些历史融会贯通,相辅相成,一路高歌,这大概才是真正的戏说之道。

[1]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1

[2]金丹元.《电影美学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5

上一篇:联网审计系统下一篇:创新型湖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