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扶摇直上的投资论文(精选11篇)
东盟扶摇直上的投资论文 篇1
一、引言
从东盟建立, 到10+1, 到10+3, 再到10+6或东亚共同体, 中国始终坚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主导地位, 所以关键是如何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全面实施, 其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发展又是重中之重。近十几年来, 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200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303亿美元, 同比增长了23%。服务贸易和投资协议谈判也在进行。次区域合作不断加强, 中国、菲律宾和越南三方签署了南中国海协议区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 实现了南海共同开发的重大突破。2005年7月,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在中国昆明成功举行, 通过了《昆明宣言》, 中国成为东盟东部增长区的发展伙伴, 将开辟双方合作的新渠道。在深化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的基础上, 建议将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公共卫生确定为中国-东盟新的五大重点合作领域。
在中国-东盟合作大背景下, 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中国-东盟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到2003年中国仅占东盟对外贸易的7.8%、利用外资总额的0.3%。
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发展极不平衡。除新加坡、文莱之外, 中国和东盟大部分国家一样, 同属发展中国家。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 从1993~2003年, 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额几乎约占中国与东盟总贸易额的50%, 而与其他九个东盟国家的贸易额仅占不到50%。
中国与东盟间的相互直接投资相对滞后。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发展迅速, 2003年中国占东盟对外贸易的7.8%, 但仅占东盟利用外资总额的0.3%。
国际经济合作由贸易、投资和服务三部分构成, 如何扭转中国与东盟间的相互直接投资相对滞后的局面, 如何全面推进中国-东盟合作是本文探讨的中心。
二、推动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主要因素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其本质是国际资金流动的一种形式, 所以投资国和受资国的动机共同决定了国际资金流动, 而投资国和受资国的动机就构成了推动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主要因素。以下从“产品周期论”、“两缺口模型”理论和“区位优势”理论, 分析直接投资的投资国与受资国的动因。
(一) 产品周期论 (Theory of ProductCycle) ———投资国对外投资的动机
产品周期论是根据产品不同阶段的特点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形成过程, 它由美国经济学家维农 (R.C.Vernon) 首先提出, 并于20世纪70年代初进一步作了修正。其间, 威尔 (L.T.Well) 等经济学家也发展了这一理论。产品周期是产品市场运动的普遍现象。当企业在市场上推出新产品时, 产品周期就开始了, 并先后经历创新、成熟、衰老三个阶段, 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是企业在产品周期运动中由于生产条件和竞争条件的变化而做出的决策。在产品周期的三个阶段, 都存在着对外直接投资, 尽管动因有所不同, 但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目的, 是为了获取其在国内无法获得的利益, 是为了利润最大化, 这是资本的本质决定的。
(二) “两缺口模型” (Two-gap Mod-el) ———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初期的动机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受众多因素的制约,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资金不足。1996年,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 (H.B.Chenery) 和斯特劳斯 (A.M.Strout) 在一篇题为《外援和经济发展》的论文中, 提出了“两缺口模型”, 试图从经济理论上说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来弥补国内资金缺口的必要性。“两缺口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为了维持经济的一定增长速度, 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差额 (储蓄缺口) 同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差额 (外汇缺口) 必须保持平衡。由于投资、储蓄、进口、出口这四个因素都是独立变动的, 因此, 这两个缺口不一定能平衡, 为了使其达到平衡, 弥补储蓄和外汇两个缺口, 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吸引大量外资、追求外资数量, 所以利用外资初期被动接受外商投资就不可避免了。
(三)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之“区位优势”———投资国与受资国的共同选择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邓宁 (J.H.Dunning) 于1976年提出的, 其中阐述的“区位优势”是投资国与受资国共同的选择。投资国要投资, 自然要选择软硬环境较好的国家和地区, 所以各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外资, 除了本身所固有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外, 还在运输条件相对较好的沿海地区或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有限的资金改善其硬环境, 同时给予各种优惠政策, 配套以优越软环境, 设立出口加工区、开放口岸等, 为外资的进入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同时, 发展中国家初期利用外资给其自身发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可以仅局限在开放的小区域内。
从以上三个理论可以看出, 发展中国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结构, 不但取决于其自身的愿望、条件, 也取决于投资国的投资愿望和要求, 只有在两者达到一致时, 才可能优势互补, 互利互惠。所以, 考察推动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主要因素, 就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投资国与受资国之间的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的梯度;受资国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的情况;投资国与受资国的区位优势。
三、中国与东盟之间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
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资本流动, 尤其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 可以考察下列因素:
(一) 投资国与受资国之间的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的梯度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的梯度可以从各国的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中寻找到。在东盟各国中, 中国与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有明显的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的梯度, 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的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的梯度不明显, 与文莱、新加坡的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也存在梯度, 但资金有向中国流动的趋势。另外, 也可以从中国与东盟主要进出口产品的差异中寻找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的梯度。如相对于中国, 东盟具有资源产品的优势;相对于东盟, 中国的电子、计算机等制造业产品具有优势。
(二) 受资国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的情况
从东盟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情况中可见: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存在明显的“外汇缺口”;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基本国际收支平衡;新加坡、文莱存在明显的“外汇余额”。
(三) 投资国与受资国的区位优势
东盟各国区位优势客观上很不平衡, 而且开发的程度也不平衡。例如, 新加坡已充分发挥了其作为国际海运通道和国际港口的优势;印度尼西亚已显现出海洋油气资源的优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也已呈现出热带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区位优势。但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四国未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区位优势。
(四)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中国幅员辽阔, 地区发展不平衡, 产业由东南沿海向内地转移, 但也存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外汇储备丰裕, 人民币有继续升值的趋势;国内能源承载能力日益紧张, 即使产业不外移, 能源的需求使得对外能源产业的直接投资成为必然选择;环境承载能力的日益紧张也迫使产业有外移的需求。尽管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存在动因, 但由于中国本身地区发展不平衡, 在中国国内也存在着产业迁移, 又因为中国劳动力长期过剩的现实, 所以必然延迟了产业向国外的转移, 因此, 中国占东盟利用外资总额的比例还很低。
四、政策建议
东盟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区位优势的开发程度不同, 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水平也不尽相同;中国对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四国虽存在直接投资的动因, 但受到产业外移延迟因素的影响;新加坡、文莱则存在向中国投资的动因;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基本国情与中国相似, 所以应从区位优势中挖掘资金流动的动因, 主要体现在海洋、能源、热带资源的区位优势上;虽然决定国际资金流动有诸方面因素, 但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则主要依靠挖掘各自区位的潜在优势来推动直接投资的发展。因此, 建议如下:
由于东盟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区位优势的开发程度不同, 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水平也各不相同, 所以应在10+1的合作框架内更加注重考虑不同国家具体发展水平的次区域经济合作, 例如,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国、菲律宾和越南三方南海共同开发等。
在中国与东盟之间主要要依靠挖掘各自区位的潜在优势来推动直接投资的发展。例如, 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跨国交通网;建立有利于环境和社会福祉的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国电力网;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信息高速公路等。
充分发挥东盟各国的海洋、能源、热带资源的区位优势, 展开能源领域的合作, 由此拉动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例如, 加强中国与印尼、缅甸在海上石油气方面的合作;加强中缅双方在橡胶苗木方面的合作等。
以合作项目推动直接投资, 加强工程承包等方面的合作。这些合作不仅不受产业外移延迟因素的影响, 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与受资国的人力资源优势。
在强调推动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 也要继续注重吸引东盟各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尤其是新加坡等国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总之, 虽然决定国际资金流动主要有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区位优势等因素, 但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则主要依靠挖掘各自潜在的区位优势来推动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
摘要:文章试图寻找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动因, 指出虽然决定国际资金流动主要有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区位优势等方面因素, 但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则主要依靠挖掘各自潜在的区位优势来推动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
关键词:直接投资,动因,区位优势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在第九次中国-东盟峰会上的讲话[Z].2005-12-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Z].柬埔寨金边, 2002-11-04.
[3]、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Z].2003-10-08.
[4]、王新奎.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中的利益分配[M].三联书店, 1989.
东盟扶摇直上的投资论文 篇2
一、缅、柬、越、印尼国目前政治经济总体情况
(一)国家体制不同,但都重视与中国的关系
调研组的第一站是缅甸。缅甸人口万,%以上人信仰佛教,富不傲穷,贫不妒富,民风纯朴,治安良好。官方语言为缅甸语和英语,货币:缅元(或),官方的美元与缅币比价是:,市面上的美元与缅币比价
是:或缅币。政治上由军政府执政,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目前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华人华侨有万,在首都仰光华人就有万,华人控制着该国的贸易和经济。对华关系很好,称中缅关系为“胞波”情谊,去年月吴仪副总理访问缅甸,双方签署了关于促进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谅好范文版权所有解备忘录等个协议;月缅甸总理应邀访华,又签订了项协议,双方领导人的频繁互访不断加强和巩固了双边关系。中国是缅甸主要贸易伙伴,××年双边贸易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创历史新高,中国对缅进口位于第一,出口位于第三。
调研组的第二站是柬埔寨。柬埔寨人口万,高棉族占全国人口的%,华人-万,货币:瑞尔(),官方与市面上的美元与柬币兑换率基本一致,比价是:柬币。高棉语为官方语言,英语、法语、华语也较流行,政治上,柬埔寨实行君主立宪制,现任首相是洪森。目前柬埔寨正以较快的进程融入国际社会,外汇自由进出,货币自由兑换,中柬关系处在最好时期,国内可在上海、广州、北京、重庆等地办理签证,签证最长可停留一年,为吸引外资,柬埔寨专门成立外商投资委员会,主席洪森,只要投资额在万美元以上,材料齐全,天就可以批准。××年中国内地为当年柬第一大外资来源地投资额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个项目涉及服装纺织、旅游开发、烟厂、制鞋、海产品加工等。目前,我为柬埔寨第大贸易伙伴。柬商品市场正处在恢复和发展中,近年进出口总额增长较快,目前已达到多亿美元。由于历史原因,柬市场主要商品来自新加坡、泰国和越南,我对柬出口仅占其出口总额的%左右。加之近年来我进入柬市场的商品多以“质低价廉”商品为主,真正能代表我产品和技术质量的名牌商品和高科技产品进入柬市场还不多,柬市场和民众对我商品还有一个重新提高认识的过程。随着柬经济的发展和两国经贸交往的增加我商品在柬市场知名度亦会不断扩大。目前,我商品的质量、性能和价格优势已逐步开始被柬民众所了解和接受,今后出口将会逐步增加,中柬贸易可望走上新台阶。
调研组的第三站是越南。越南人口万,越族(也称京族)占人口的,官方语言为越语,法语和英语在商界和旅游界较流行,货币:盾),美元与越盾的比值:。胡志明市是越南最大的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人口多万,其中万华人。越南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高层互相互访,国家和省的地方签署外交、公安、经贸、科技、文化、司法文件项,两国空运、海运、铁路等均已开通,边境省区与中国的个口岸已开通。在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三国中,越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较高,近年来,中越两国贸易额增长了多倍,中国已成为越南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调研组的第四站是印度尼西亚。印尼是东南亚地区大国,人口亿,世界第四,全国约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货币:卢比或盾(),美元与印尼盾的比值:。印尼资源非常丰富,有煤、天然气、石油、铁矿、森林,但不允许原木出口。全国有万中产阶级,购买力较强,在世纪年代已被称为亚洲四小虎之一。年人均就近美元,印尼实行的是总统内阁制度,市场化程度较高,外汇没有管制,货币自由兑换,政府鼓励外资到印尼投资。××年大选,进展顺利,现任总统苏西洛,国内政治局势相当稳定,华人在印尼金融、贸易界有相当的势力,虽然出现过排华事件,但中国与印尼的关系举足轻重,双方贸易额××年达到亿美元,近年来每年递增%,中国每年逆差亿美元左右。双方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通讯、渔业等领域合作取得很大进展。
(二)经济增长不一,但都呈现加快发展趋势
去年,缅、柬、越、印尼国的经济增长分别是缅甸%、柬埔寨、越南%、印尼%。虽然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使缅甸的发展受到制约,目前的经济状况类似于我国年代初,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但缅甸近年来积极发展与亚洲国家的经贸往来,特别是与中国经贸合作,使得缅甸经济快速增长;越南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创年最高增幅,出口创汇突破亿美元,同比增长%,招商引资激增,达多亿美元,为年来最高。越南去年已结束了同欧洲和若干国家关于越南加入的谈判,结束了与欧盟和若干主要贸易伙伴取消纺织品成衣配额的谈判。经过多年徘徊,印尼××年人均收入达到美元,除矿业以外的大部分行业都呈现增长势头,由于强劲的消费、投资、出口的稳步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印尼今年经济将增长%。
(三)市场准入放宽,有利于中国商品进入
除了食品、汽车等少数商品,缅甸
对中国的商品进入基本上没有限制。大到机械设备、农机、化工产品、仪器仪表;小到日用五金、化妆品、纺织服装,由于中国商品的价位低,质量相对适中,非常适应缅甸市场,所以通过云南口岸进行边贸看好。驻缅甸大使馆经商处的唐海参赞说去年边贸占中缅贸易的,预计今年边贸还将大幅上升。
越南承诺敞开大门欢迎中国投资者,最近加快了金融、教育、医疗、电信等个服务行业对外资开放速度,越南银行为在边贸从事贸易,超市的双方企业开设方便结算的越币、人民币帐号或人民币兑换代理专柜。
印尼由于灾后重建,向国际社会推出了亿美元巨大的基础设施工程,涉及供水、供气、高速公路、机场码头、发电站、铁路、通讯等行业寻求国外投资、投标。同时在进口汽车及零部件范围大幅降低关税,这些都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商机,据了解由于市场准入的放宽,中国的橡塑加工机械、家电产品、机床、汽车、缝纫机等机电产品都在迅猛增长,中海油、华为、中兴、嘉陵、长虹、康佳等企业在印尼的业绩节节攀高柬埔寨欢迎中国开发其矿产资源,洪森首相表示希望更好的有实力的有经验的中国企业在柬埔寨投资发展。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投资环境改善,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 篇3
关键词:直接投资;东盟;中国东盟
对外直接投资是指国内投资者将货币资金直接投入国外投资项目,形成实物资产或者购买国外现有企业的投资方式。中国政府近年来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鼓励国内企业对国外进行直接投资,伴随着中国与东盟间贸易的不断拓展,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主要呈现以下特征:双方相互投资不断扩大,中国对东盟投资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东盟老成员国依然是对华投资的主力,而4 个东盟新成员国则成为中国对东盟投资的热点;服务贸易领域成为东盟国家对华投资的重点;能源、矿业、农业成为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的亮点;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对东盟投资的生力军。
目前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投资的相对水平较低,总体规模偏小。虽然在政府不断鼓励有条件的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去投资建厂的政策形势下,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数额与前几年相比有所增加,但实际上国内真正有条件、有实力到东盟直接投资的企业还是比较少。与欧盟、美国、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地区对东盟的投资相比,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水平仍然较低,总体规模并不高。2012年对东盟直接投资中,欧盟、日本、美国稳居前三位,所占比例分别为21.1%,11.8%和7%,而中国当年对东盟直接投资只占各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总额的3.9%。
二、投资的产业分布不合理。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在产业分布上还与主要的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地调整和优化。目前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偏重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生产供应业、制造业,对科技含量高的领域较为忽视。
三、投资的国别分布不平衡。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柬埔寨、印尼、缅甸、新加坡、泰国、越南这六个国家。随着对经济水平较高国家直接投资持续攀升,对经济较落后的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缓慢增长甚至负增长,中国对东盟各国直接投资分布不平衡的状态将持续并更为显著。
关于促进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体系。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規的监督和保障,目前我国这方面的立法滞后,管理中无章可循、无法可依,难以满足甚至限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我国政府应尽快制定和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法律环境。
二、重视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产业导向。我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还处在投资规模小、投资产业层次较低的层次,虽然投资领域大部分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多数集中于投资周期短、科技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而对我国急需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投资却很少。中国政府需要在兼顾企业利益的同时,引导对东盟直接投资朝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只有在优化对东盟直接投资产业的基础上,才能够使直接投资带来企业自身利润的增长,并且通过技术的传递和市场的扩展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
三、针对不同经济状况的东盟国家,进行有区别的直接投资。对文莱、柬埔寨等经济较落后国家,对它们的直接投资应与对新加坡等经济发达国家的投资活动有所区别。经济落后的国家,劳动成本低、受教育程度和科技水平相对较落后,在国内劳动成本不断上升的形势下,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可优先考虑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这些国家迁移,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新加坡等经济较发达国家,受教育程度、科技水平较高,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内企业在对东盟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时,应注重考虑在经济较发达国家发展高新产业,而不是在经济落后地区进行高新产业领域的直接投资。在合适的国家投资合适的产业,在充分利用各个国家优势的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实现市场多元化。
四、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方式过于单一,主要还是以新建企业为主,投资总额的80%是以该种方式进行,且其中合资方式占绝大部分。单一的投资方式,不仅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承担巨大风险,而且不利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多元化发展。
五、注重跨国经营人才的储备。与在本土经营相比,跨国经营存在各方面的复杂因素,经营者需要熟知国际贸易知识和国际会计准则,对投资地区相关法律、市场状况,甚至民俗风情的了解。只有充分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运筹帷幄,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杨玥.中国与东盟双向直接投资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
东盟扶摇直上的投资论文 篇4
关键词:出口企业困境,境外工业园,“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1 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7)》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的概念: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的最终停滞。主要原因在于无法有效解决劳动力成本上涨竞争力下降后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问题。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已经在逐步丧失原有的竞争优势,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劳动力成本上涨已经具有趋势性。2007年,中国便出现了刘易斯拐点①。近几年,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工资大幅增长。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首次突破2 000元大关,同比增幅达21.2%。尽管去年经济增速放缓,但农民工月收入同比仍上涨11.8%。在沿海地区,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用工成本上升的感触尤为强烈。
研究发现,对欧、美、日出口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沿海地区。而人民币升值严重影响出口。目前20.09%的企业存在因为汇率波动而推掉订单的现象,2013年以来企业平均推掉的订单额达到57.80万美元。近80%的外贸企业订单额并未出现增长,其中近三成企业反而出现了下降,经营现状严峻。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初中级产品,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双重压力导致出口品价格不断上升,这直接削弱了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2 借道东盟可以转“危”为“机”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需要确定长远发展战略,通过技术进步(或者说人力资本的积累)维持经济快速增长;而如何解决中小型出口企业的问题?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中国与东盟在制造业布局方面可优势互补、实现共赢。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投资东盟,除了考虑劳动力成本、原材料资源供应、优惠的投资政策以及占领东盟市场等方面以外,通过东盟签订的众多多边协议有效规避国际关税壁垒,打入国际市场更应该引起处于困境中的中国出口企业的重点关注。借助原产地原则,中国的企业可以借道东盟打入欧美和其他国家市场,有效规避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关税壁垒。
当然,中国企业走东盟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低端制造业向东盟的转移过程,而应该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更长远的谋划。柬埔寨、老挝、缅甸等承接部分中国低端制造业转移,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和中国水平相近的国家则与中国进行水平分工;国内企业则升级到更高端、附加值更高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着眼于国际产业链的主动权掌控。以我为主、借道东盟、面向欧美,如此全球产业布局、全产业链控制,才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最终目标。
3 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主要战略
当前,国有大企业走出去问题不大,但是中小企业则是困难重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在境外单打独斗,不熟悉国外投资环境、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彼此间恶性竞争、不能够团结起来一致对外。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更多的企业需要设立海外基地,我们找到一种更加合适、便捷的模式。
3.1 打造境外局部优化投资环境
产业园区能够为企业提供局部优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发展平台。
跨境产业园。
广西正在建设凭祥一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通过实行“一区两国、境内关外、自由贸易、封闭运作”模式,将中越凭祥一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下先行先试的合作示范区。广西还可建设东兴一越南芒街和百色龙邦一越南茶岭两大跨境经济合作区。云南可以建设红河一越南老街作为跨境经济合作区。此模式风险最小,但是受地理位置限制。
共建中外产业园。
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建有三处产业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处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则由中国一马来西亚关丹工业园区、中国广西印尼沃诺吉利经济贸易合作区两大产业园区组成。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已于2011年10月21日正式揭牌,首期开发建设15 km2,远期规划55 km2。双方政府主导打造。
境外产业园。
东盟10国分别在自己的国家建立了产业园区。2012年的第九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期间,东盟10国的产业园区曾集体在南宁亮相,面向中国的企业展开招商活动。
另外,各国的保税区也是值得我们关注、利用和进驻的重点园区。
3.2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企业走出去,不但需要硬件条件,也需要良好的软件服务。首先需要转变观念。“不干涉别国内政”是中国的一贯方针,新的形势下其内涵需要有所发展和丰富。我们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但是要坚决维护在外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有效规范企业在外的行为,维护国家形象。其次要健全组织。要组建境外专业中资企业服务机构,背景可以是官方、半官方或企业团体。全方位地为境外特别是东南亚的中资企业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打造适合中资企业生存发展的软环境。
3.3 在国内建设服务中心
在与东盟交流密切的国内城市打造服务中国企业走东盟的总部基地和后勤服务中心。南宁正努力建设成中国一东盟区域性物流基地、先进加工制造基地、商贸基地和交通枢纽中心、信息交流中心、金融中心。南宁物流保税区、钦州港保税区、凭祥口岸保税区,能够相互协作形成区域综合保税体系,打造中国与东盟交流的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大通道。进驻东盟的中资企业可以就近在南宁设立服务总部,开展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品牌管理、人员培训、金融、信息、法律服务等高附加值业务。当然,面向东盟的“桥头堡”建设,云南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多重优势,是一个良好的选择。如何将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需要两地政府的进一步努力,开展良性竞争。
3.4 综合解决方案设计
如何建设和运营境外工业园?私募股权投资是一种可以考虑得有效模式。
私人股权投资(又称私募股权投资或私募基金,Private Fund),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指对任何一种不能在股票市场自由交易的股权资产的投资。可以由有相关经验的企业作为基金发起人,有意投资东盟的企业作为合伙人,大家共同发起成立面向东盟国家的私募股权基金。其投资产品是境外工业园开发,收入来源于产业园的土地开发、园区建设的基础设施增值,建成后的运营管理收入,生产企业的人力成本降低和出口税金减免等。由于基金的合伙人本身就是准备进入东南亚企业,可以获得多重收益,回购股权或接手基金不会有大问题。
此基金投资产品设计可以实现多方共赢。对于投资目的国来说,通常最缺的是项目的策划能力、融资和建设开发能力、企业招商能力等,采用境外私募股权基金的模式,各种问题可以一并打包解决。对于投资东盟的中资企业来说,大家抱团出去,由专业的团队提供服务,成功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更有利于企业走出去。
4 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几点注意事项
不论已经“走出去”的企业还是即将“走出去”的企业,要注意维护国家形象,组织起来共同打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首先,要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文化。不但要与当地官员处理良好关系也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当地社会做贡献,赢得一般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其次,要正确处理纠纷。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及时应对,小事积极协商,原则性问题要委托专业人士或相关组织依法维权、据理力争,绝不能够花钱消灾、息事宁人。否则,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形成恶性循环,在未来带来更多、更大的麻烦。再次,中资企业之间要团结互助、友好协商,避免内部彼此间的恶性竞争,维护中资企业的良好形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赢得对方的尊重,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最后,要与中国驻当地的使领馆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危急情况下,及时获得准确信息和强有力的帮助,要知道祖国才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
5 结论
利用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和东盟一欧盟相关协议,鼓励出口企业借道东盟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是我们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眼于全球进行产业布局、产业链控制,以中国和东盟的产业园区为节点,联结中国、东盟各国、欧美日本市场,就能够形成为我所用的区域性国际投资贸易服务网络。
通过以上措施,将会有力促进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同时帮助中国有效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从资源集约型到资本和技术集约型发展模式的转换。实现中国与东盟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刘卫东,刘宏光.出口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分析[J].地理学报,2010(4).
[2]中小企业外贸研究中心,深圳市万人市场调查股份有限公司.中小微外贸企业生存状况调查报告[R].2013-10-10.
[3]中国-东盟中心网站.http://www.asean-china-center.org/,2014-04-20.
[4]宋毅.中国企业走出去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2):107-109.
[5]李逢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产业升级的区位和产业选择[J].国际经贸探索,2013(2).
投资东盟,遇见更多惊喜和财富 篇5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东盟,既为企业自身创造财富,也造福东盟一方民众。这样的财富故事,每年都会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上演。汇集优质投资项目
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是对中国与东盟双边投资合作发展迅速、成果丰硕的最好诠释。
2016年9月,第13届东博会继续设置国际经济与产能合作与先进技术展区。国际产能合作展区的参展企业包括国际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资源开发、信息科技、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招商等多个中国优势行业。先进技术展区分为先进制造、智慧城市、创新创业和国际创新四大板块,着重展示中国“十二五”重点科技成果和东盟等国际技术创新项目,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投资合作。
传递投资权威信息
据了解,第13届东博会继续举办系列高端论坛和精彩活动,推动中国一东盟投资促进交流合作,为中国和东盟企业创造更多商机。
这些投资促进论坛和活动主要包括:第2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论坛、中国一东盟投资合作圆桌会以及中国一东盟产业园区招商大会等。届时,来自中国一东盟和区域外的政要、学者和企业将汇聚一堂,共商合作发展大计、分享最新资讯。
活动提高经贸实效
在本届东博会上,主办方将通过举办系列活动,多渠道助推中国一东盟在投资促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经贸实效。
安排供求预配对洽谈服务展会期间,主办方将根据参展参会企业和商家的报名需求,预先安排现场洽谈配对,举办专业买家观展等专场活动,分享最新的权威资讯,促进合作双方互动,切实提高参会经贸成效。
进一步提升展会服务水平从本届东博会开始,主会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使用新扩展馆,展览规模扩大,不仅场馆硬件条件进一步完善,各项服务功能也进一步提升,客商在办证、餐饮、交通、安检、展品运输和通关等各项环节,将得到更加便利的服务新体验。
媒体强势推介传导第13届东博会将整合中国、东盟以及全球170多家主要媒体和专业媒体资源,加大相关系列活动的宣传推介力度,传导中国及东盟各国投资环境与政策、供需求商情等信息。主会场新馆新闻中心,也将为各国媒体现场采访报道提供更好的服务。
中国—东盟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篇6
从2005年到2013年来看,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总量从608百万美元到8643.5百万美元, 增长10倍以上。2005—2013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增长率为49.00%。显然东盟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境外目的地。同时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领域也逐渐扩大, 从传统的农业过渡到电力、煤气和金融业等, 各个领域都有涉及。目前,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 自贸区建立以来, 非国有企业的比重逐年增加。截止到2013年底,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总量达到8643.5百万美元, 而对其他经济体的投资总量远不及对东盟的投资。无论是投资规模或年增长率, 投资主体, 投资比例都有长足有发展。
随着中国与东盟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总量不断扩大, 投资领域也在逐年增加, 到2013年, 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行业已经设计到第一、第二、第三等各个行业。包括:农业、渔业、矿业、采石业、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一些未分类的行业。
二、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东盟的成员国家分别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10国。在国际评级中新加坡的评级最高为A, 由于新加坡的信用等级为A, 国内政局稳定, 经济相对发达, 基础设施齐全, 人员综合素质较高。而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等级为B, 而其他国家的等级为C、D。而其他国家的综合实力不及新加坡, 所以中国对东盟其他国家的直接投资总量及投资行业的齐全性不及新加坡。目的国的政治稳定性和安全性, 是投资国考察的首要因素。
(一) 主要投资流向评级偏低
中国已经与所有的东盟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治关系日益密切, 2010年, 双方副总经理以上高层互访达70余起, 高层互访加强了双方的政治联系, 为中国—东盟双方的关系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近几年来泰国政局持续动荡, 国内各派政治斗争比较激烈, 不排除还会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 投资还需要谨慎, 其形势不容乐观。例如, 2008年民盟“街头政治”和2009年红衫军示威严重破坏了泰国的国家形象, 加剧了泰国政局的动荡, 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泰国法律明文规定, 外国公司不能直接成立投资公司。必须和泰国公司合股, 且股份不超过50%。目前中国华润, 中国中粮, 中国铁建在泰国都有分公司, 负责当地的投资项目。民营企业也有投资工业园的, 在rayong工业区。
将于2015年建成的东盟经济共同体将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到泰国投资。近年来, 中国对泰国投资的重要作用日益增加, 尤其是2005年到2010年的7年间, 中国企业向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申请优惠待遇的投资总额年均增长41.9%。
菲律宾的政治制度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实行总统制, 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近几年, 菲政府对治安管理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越南社会治安总体状况良好, 但也存在抢盗现象, 国内主要城市摩托车和汽车拥有量较大, 交通事故比较多。新加坡的政治制度是议会共和制, 总统为国家元首, 社会环境非常优越, 社会安全问题极少, 治安非常稳定, 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世界经济论坛对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社会环境调査, 结果表明新加坡是全球最安全的经商地, 发生刑事犯罪及贪污案的概率几乎为零。但中国对新的投资在东盟国家中的占比很小。
(二) 投资的核心技术与竞争力不敌发达国家
据泰国曼谷邮报2015年4月8日报道, 中国主动放弃了泰国高铁项目。报道称, 泰国总理巴育已下令运输部与日方方面共同探讨合作细节, 并于4月底将报告提交至内阁。交通部长巴金表示, 日本有意投资曼谷-彭世洛-清迈高铁项目, 因为其可行性研究非常有利, 但是因为技术原因实施成本太高。同时, 巴金否认中国仍然在竞争曼谷-清迈项目, 称从昆明途径老挝修建到泰国的铁路线路谈判失败后, 中国已经拒绝在这个项目中投资。消息称, 日本有意投资北碧-曼谷-沙繳府亚兰县-Laemchabang和曼谷-清迈的复线铁路, 并且希望将曼谷-清迈升级为高铁。4月23-27日两国将就铁路建设事宜进行讨论, 之后就可以签署谅解备忘录。由于中国政府提供的贷款利息过高, 泰国政府计划放弃中国的贷款, 而转向寻求日本ODA (政府开发援助) 的低息贷款。
这种与发达国家竞争力的差距还表现在核心技术的研发, 以汽车产业为例:
(1) 研发投入:与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 我国研发投入不足, 发达国家研发投入比例多在3%-5%左右, 而中国最高的一年仅占2%, 且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多停留在引进吸收阶段, 这将会进一步扩大我国汽车企业与国外企业在研发能力上的差距, 进而会阻碍产品质量的提高。
(2) 专利申请:在专利数据方面, 我国汽车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也存在着一定差距, 如我国创新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技术含量较低的领域, 发明专利授权较少, 也仅为国外企业在国内专利授权的1/9, 且国外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发动机等关键领域, 这也反映了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低。
三、积极扩大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对策选择
(一) 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
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应对东盟各国的基本国情、引资政策和投资环境等进行周密的调研, 并及时公布相关投资信息, 以方便国内企业了解投资东道国的情况及其动态, 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同时政府应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的与东盟国家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并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和准确把握商机, 如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政府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各项政策措施调动国内企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热情, 并通过便于企业理解和掌握的各种方式为企业解读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内的各项协议, 使企业在准确认识协议内容的基础上, 发挥自身优势, 加大投资力度, 拓展投资领域。
(二) 调整投资的产业结构注重创新
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主要以资源开发行业、制造业和对技术要求不高的流通业为主, 而投资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技和技术服务、金融等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仍然相对偏少, 产业层次总体偏低。因此, 中国对东盟, 尤其是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成员国, 可以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作为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特别是在信息传输领域, 中国已经具备了世界先进水平, 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价格优势明显, 更适合东盟国家。
(三) 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及竞争力
尽管中国与东盟十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产业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这使得中国某些领域的产品与东盟国家的产品表现出一定的竞争关系, 从而阻碍了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中国的相关企业应加快产业的升级换代, 注重产品、技术的研发投入, 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才能提升产品的竞争能力, 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比较利益, 进而带动直接投资的发展。此外, 因地制宜地开展产品推广与宣传工作、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也是我国扩大对东盟市场出口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祁毓, 王学超.东道国劳工标准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吗?[J].财贸经济, 2012 (4)
[2]李继宏.CAFTA背景下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条件与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 2011 (4)
[3]乔慧超, 沙文兵.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东盟十国的Panel Data检验[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2 (3)
[4]黄晓凤.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东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9 (3)
东盟扶摇直上的投资论文 篇7
针对东盟不同国家的投资机会, 国外的学者W.Travis Selmier II[1]认为2015年缅甸的证券交易所即将开启, 其资本市场的建立在即, 是一个值得企业投资的国家, 并且自然资源、与消费者有关的公司和银行将成为热点投资领域;F.L.Cooke和Lin Zhaohong[2]通过研究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的工业部分中最多的制造业和建筑业, 得出政治、社会稳定性、廉价劳动力、年轻劳动力中高水平的知识性和地理位置的临近都使越南成为东南亚最有投资吸引力的国家之一;Tajul Ariffin Masron[3]认为促进东盟内部直接投资的因素有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AFTA) 和东盟投资区域 (AIA) ;徐曙光[4]总结出贝里多贝尔集团的研究结论为2012年世界矿业25个最具风险的国家排名中印尼, 菲律宾分别位于第7位和第11位;张岩, 王丽[5]创新性地从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东盟国家的市场规模、资源禀赋、消费能力、基础设施状况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分析得出这六个因素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显著性重要因素;蒋同明, 王雨晗[6]揭示了金融危机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出口贸易以及整体的影响, 并预测中东自贸区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我国将加大对具有比较优势的金融、电信、建筑三个领域的投资;曾姝[7]站在区位优势理论的角度, 从劳动力成本、市场潜力、东道国外资政策、政府政策等四方面分析了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为加工装配型产业、服装纺织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1 东盟的重要战略地位
随着东盟自贸区的建立, 这个拥有17亿消费者, 近2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区, 预计会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国内外权威分析人士皆称, 如今亚洲的机会是最多也是最好的, 而其中, 东盟是成长最快的一个地区。
美国与东盟的关系波折不断, 但在“9·11事件”以来, 之后自2006年开始逐渐从政治经济等全方位加强与东盟的关系。
日本与东南亚的关系史大致有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外交”政策引发了“东南亚冲突”;1977年以“福田主义”为拐点, 日本与当时的东盟五国关系异常亲密;而在冷战结束以来, 双方演变为“普通对话关系”。日本-东盟的对话关系将朝着平衡性和互动性更突出的方向相互借助、相互依托, 平稳正常地发展下去。
东盟与欧盟的关系也不稳定, 在2001年之后这种关系才逐渐正常化;2010年, 东盟与欧盟又建立起全面政治伙伴关系, 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地缘战略的重心, 而且这一地位在新世纪将进一步加强。如今, 随着欧盟国家解除东盟成员国缅甸在贸易和经济上的制裁, 欧盟与东盟的关系必将朝着互利共赢的方向演进。
纵观东盟与美、日、印、欧关系的良好发展, 不仅是出于东盟的实力逐渐壮大, 经济逐渐依赖国际市场的考虑, 也是在中国的崛起对于东南亚国家经济冲击的背景下提出的“大国平衡战略”的要求。在亚洲国家中, 日本-东盟和印度-东盟的关系进展以及日本、印度对于东盟的影响力远不及中国。
2 东盟各国的经济现状
2012年, 东盟名义GDP为2.31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5.7%, 2012年, 东盟人均GDP达3 751美元, 比2011年增加了160美元。数据还表明, 受菲律宾和泰国的经济增长驱动, 2013年上半年, 东盟GDP增长率为5.1%, 比去年略有上升。
数据来源:http://www.fdi.gov.cn/等
新加坡和文莱作为东盟中较为富裕的国家, 其人均GDP一直和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接近, 2011年分别达到了50 123美元和36 521美元;其次, 经济情况较好的是马来西亚 (9 508美元) 、泰国 (5 394美元) 和印尼 (3 543美元) , 其他的东盟国家的人均GDP一直都处于极低水平。人均GDP这项指标在东盟不同国家中的波动是很大的, 这反映东盟各国的居民的消费水平很不一样。因此, 去东盟投资应根据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习惯区别对待。
自东盟成立以来, 各国的对外贸易额逐年攀升, 特别是近几年, 这个处于不断发展中的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组织的潜能不断被发掘出来, 其对外出口的产品的种类从传统的农产品, 各类矿产资源向更多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电子电器、成衣、木制工艺品、高端机械设备等等。不同国家的独特禀赋也赋予投资者们不同的投资方向。
数据来源:http://www.fdi.gov.cn/等
数据来源:http://www.fdi.gov.cn/, wind资讯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力生产、商务服务、批发零售、制造、采矿、金融等领域。截至目前, 中国共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近2 500家, 雇用当地雇员近12万人。与此同时, 东盟对中国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 东盟对华实际投资32.6亿美元;2012年, 这一数字为71亿美元, 增长一倍多。2013年上半年, 东盟对华投资达41亿美元, 累计超过800亿美元, 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6.6%。目前, 中国已成为东盟第四大外资来源地, 东盟为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中国决定设立一个总规模达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基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主发起成立, 于2010年正式运营, 以东盟十国的基础设施、能源和自然资源行业为主要投资目标。
3 东盟产业机会分析
东盟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 都陆续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其中:新加坡是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文莱是较先进的发展中国家;老挝和柬埔寨属于最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各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如图4所示。
十个国家的相同点是服务业在产业结构的比重中都是很高的, 东南亚的服务业主要包括电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运输服务业和旅游业等。东南亚的服务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是东南亚优先开放这些部门, 使其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其中, 新加坡作为国际性金融、海运、空运中心, 它在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开放度均是最高的;印尼、泰国、菲律宾的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正在飞速提高;文莱的服务部门多为政府管理, 某些部门的开放程度相对也很高;其他国家相对滞后。总体看来, 各国工业的比重也较高, 最突出的是以油气工业著称的文莱, 而缅甸和老挝的工业化程度偏低。第三个共同点是除缅甸和柬埔寨, 农业占三大产业的比重普遍偏低, 这与国家所处的地理资源、气候条件等联系紧密。
在2013年9月举办的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投融资项目对接会上, 据统计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投融资产业的项目数量中, 工业及高新技术的投资项目远远多于其他行业, 农业及农产品加工、旅游业和城市基础建设也一直是东盟最热门的投资产业。
数据来源:http://www.fdi.gov.cn/, wind资讯
4 中资产业机会分析
截止到2010年末, 在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金额排名前三位的国家是新加坡、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和柬埔寨将成为今后中国对东盟进行直接投资活动的重点国家。目前中国与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6个东盟老成员国实行零关税, 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这4个新成员国将于2015年实现这一目标。在投资领域, 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快速增长, 从传统的建筑行业和工程承包向新能源、制造业、商业服务等领域拓展。目前, 中国-东盟间的双向投资金额累计突破1 000亿美元大关。其中, 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年均增长超过50%, 东盟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第一大市场。今年中国对印尼、越南、柬埔寨和泰国投资的增长幅度更为明显。我们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推介会上可以看出中资对东盟的投资领域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得较好:国际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资源开发、信息科技、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招商。
泰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行业。泰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 在全球竞争力排名第27位 (↑) 。李克强总理去东盟“推销”高铁技术不仅是要让中国已经成熟的技术走出去, 更是因为泰国政府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泰中经贸投资洽谈会所涉及的领域包括金融、房地产、高科技农业、建筑、旅游、石油化工、电子科技、能源等。中泰经济互补性强, 务实合作潜力巨大, 前景广阔。泰国较为全面的基础设施, 如, 工业园区等就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服务。中国企业应该更多地投资于泰国政府优先发展的有高附加值或者是高新技术的产业、研发行业和未来将推广的产业, 如橡胶加工、农产品加工和轮胎制造、电子电器。
马来西亚:服务业。马来西亚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位于第15位 (↑) 。马来西亚农业和制造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将会下降, 服务业增速将超过制造业, 年增长率增至6.5%~7.5%。服务业将成为马来西亚经济的主导产业, 其比重的增加已是“大势所趋”。近几年如果中资企业加大对马来西亚的服务业投资, 则正好赶在这一行业大力发展的潮流中, 必将获得各方面的支持与益处。
新加坡:金融、服务贸易。新加坡在全球竞争力中排名第2位 (→) 。中国对新加坡同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9.6亿美元, 占中国在东盟投资的22%, 同比增长35.4%, 新加坡已成为中国第六大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从合作领域来看, 除了工业园区的建设, 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合作早已向着金融合作、服务贸易等更深层次的方向迅速发展。而最近几年社会管理成为两国新的合作亮点。
柬埔寨:机械制造、服务业。柬埔寨享受28个国家给予的普惠制待遇, 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位于第88位 (↓) 。近年来, 中柬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较快, 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方从柬埔寨进口产品则为橡胶、木材制品和水产品等。中资企业在柬埔寨的投资涉及农业、林业、电力基础建设等方面。截至2012年底, 中国累计对柬协议投资92亿美元, 是柬埔寨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双方可在柬优势农产品如大米、木薯、橡胶等的种植、农产品加工方面下功夫;柬埔寨还处于工业起步阶段, 双方可探讨在冶炼、制造等领域的合作;柬埔寨旅游资源丰富, 但酒店、餐饮、购物等配套不足, 可考虑在柬埔寨进行旅游综合开发。
缅甸:金矿、锑矿开发。缅甸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位于第139位 (2013年第一次被纳入该指标) 。缅甸富矿多, 投资金矿和锑矿成为中国投资企业的首选。中国对缅甸的投资一直居于榜首, 截至2012年1月, 为141.42亿美元, 占缅甸外资投资总额的34.42%。
印尼:基础设施建设。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 在全球竞争力中排名第38位 (1) (↑) 。中印尼战略伙伴关系近年来快速发展, 各领域合作不断推进。至2012年印尼连续3年成为中国在全球前十大、东南亚第一大工程承包市场。印尼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为吸引中国投资者, 印尼政府也将制定专门针对中国投资者的优惠政策, 其中包括为投资者制定5年免税等相关政策, 提供审批、减免税等便利条件, 为中国投资者设立特别经济区以及允许其产品在印尼国内销售等。2013年上半年, 印尼的国内外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其中外国投资额达到192.8万亿盾 (约合190亿美元) , 同比增长30%。报告称, 外国投资青睐印尼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 宏观经济稳定, 基础设施建设掀起新高潮, 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等。
文莱:石油。文莱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位于第26位 (↑) 。中国也在纺织行业对文莱进行了很大投资, 总投资将近60亿美元。截至2012年1月文莱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增加了21%, 文莱政府鼓励中国企业去文莱投资设厂, 共同开发石油下游产品。
菲律宾:能源为主, 小心投资。菲律宾为东盟国家中第五大经济体, 全球竞争力排名第38位 (↑) 。菲律宾对中国投资额已达20~30亿美元, 而中国对菲律宾投资才1亿美元, 很明显, 菲律宾需要中国企业加强投资。2013年10月24日, 菲律宾央行公布, 维持指标隔夜拆借利率在纪录低位3.5%不变, 符合市场预期, 因通胀获得控制, 且经济脚步稳固。菲律宾投资署上半年吸引投资同比增长22%, 投资主要流入能源、农业、建筑、旅游和制造业, 其中, 对能源投资占首位。上半年, 投资署向154个项目提供了优惠税收政策。但是鉴于中国与菲律宾敏感的政治关系, 而且菲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对中国的依赖不大, 不建议对菲过多投资。
老挝:投资基础较差。老挝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位于第81位 (2013年第一次被纳入该指标) 。老挝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以传统的农业为主, 矿产则以锡矿为主, 但是储量较少, 地质矿产调查程度很低, 矿产资源的开发程度更低, 加上各项基础设施不健全, 所以不建议对老挝进行投资。
越南: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中国总理访问越南时指出要加强和越南在海上、陆上、金融三方面的合作;2012年, 中国已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进口市场, 在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制造、海洋经济等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在越南市场树立了影响力。据越南计划投资部外国投资局的最新统计, 2013年前8个月, 越南加工业和制造业领域吸引了大部分的外国直接投资, 占外资总额的85.7%;其次是房地产领域。2013年以来, 由于地租低、劳动力充足、相关政策优惠、投资经营环境日益改善等优势, 除了河内和胡志明市, 清化、太原、北宁等省份逐渐成为“投资新地”。总体上来说, 越南在投资和贸易上对中国的依赖比较大。
5 对投资东盟的结论与建议
5.1 有机结合中国-东盟自贸区, 借力次区域经济合作建设
应将中国和东盟的产业合作与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有机结合。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是双方合作的重要领域。目前东盟正在大力实施《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各有关方应了解该《规划》, 以提高合作效益。双方在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合作方面应充分考虑产业合作, 并以实现产业互补性的互利合作促进互联互通, 同时充分发挥中国向东盟国家提供的信贷、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在产业合作中的作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双方产业合作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内正在进行次区域经济合作。目前, 中国与大湄公河流域各国正在实施次区域经济合作, 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正在构建中。产业合作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 产业升级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力所在。我国政府鼓励企业参与东盟内部次区域经济合作。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经济政策, 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
5.2 可考虑投资领域:矿产、基础设施建设、木材、化肥、咖啡
矿产。东盟国家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但当前开发程度还比较低, 虽然一些国家限制了原矿的出口, 但是企业可以考虑投资以矿产为原料的资源密集型产业, 进行深加工。据不完全统计, 2013年1-4月, 中国在东盟各国共新增矿业合作投资项目76个, 主要分布在缅甸、菲律宾、柬埔寨、马来西亚、老挝、越南、印尼、泰国等国。但需要注意, 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 (FraserInstitute) 近日发布了2013年度世界矿业投资环境调查报告, 印尼、越南和菲律宾在矿业投资环境最差市场之列。
基础设施建设。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 随着经济发展的增快, 未来东盟国家对能源、电力方面的需求肯定会成倍的增加, 这也就给企业提供了与这些国家合作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以国家模式出现的有:中国在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国大规模援建该地区的基础设施, 既包括著名的泛亚铁路, 也包括大规模的水电站等。
木材。东盟国家特别是越南在未来十年, 从事木材行业的人数可能位居世界前十, 加之丰富的原木和国内多家木材企业的成功经验, 使其成为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中非常有利可图的行业之一。
化肥。化肥受益于农业发展需求。东盟某些国家的钾资源很丰富, 是临近中国的肥料大市场, 其中最突出的是泰国, 其钾盐的探明储量为4 367万吨, 并且钾盐带延伸到了老挝。
咖啡。东盟国家有潜力成为未来10年内世界咖啡生产最大的增长极。目前, 中国是东盟最大的咖啡进口市场, 也是全球咖啡消费市场发展最快且最具潜力的国家。2012年, 越南出口咖啡超过巴西, 居世界第一。印尼的咖啡种植面积排名世界第二, 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5.3 加强与东盟在科研开发及软支撑上的合作, 推进产业发展
可考虑与东盟在物流、科技、知识产权、技术法规和经济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以及法律咨询、商务咨询、会计服务、信息服务等领域进行合作, 以一系列的配套合作支撑协助企业在东盟的产业发展。
5.4 注重投资环境, 小心谨慎投资
东盟十国都有自己的有关投资的法律法规, 这会给企业投资带来一定的风险, 如外资企业在老挝投资矿产税收就会非常高。企业应当充分考察当地的投资环境, 严格遵守地方法律。在面对投资商机的时候, 不能“冲动”, 即使是非常“诱人”的项目, 也要事先做好详尽的科研报告。
参考文献
[1]W TRAVIS SELMIER II.Investing on the edge of the world:Sumiyuki Kazama on establishing capital markets in Myanmar[J].Business Horizons, 2013 (56) :757-765.
[2]F L COOKE, LIN ZHAOHONG.Chinese firms in Vietnam:investment motives,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resource challenges[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2012, 50:205–226.
[3]TAJUL ARIFFIN MASRON.Promoting intra-ASEAN FDI:The role of AFTA and AIA[J].Economic Modeling, 2013, 31:43-48.
[4]徐曙光.中国—东盟矿业合作前景分析及战略选择[J].国土资源情报, 2013 (7) :8—12, 57.
[5]张岩, 王丽.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13 (7) :163—171.
[6]蒋同明, 王雨晗.后危机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战略调整[J].中国经济导刊, 2014 (1) :42—44.
东盟扶摇直上的投资论文 篇8
关键词:CAFTA,中国-东盟,相互投资
经过6年建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CAFTA) 贸易自由化程度明显提升, 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已在2007年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如果说贸易合作是CAFTA建设的“先导”, 则投资合作就是CAFTA向深层次发展的“助推器”。事实上, 在《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 相互投资被列入深化中国与东盟五大重点合作的领域之一, 并制定了“为中国-东盟投资领域的自由化建立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并具有竞争力的投资机制”的发展目标。因此, 当前CAFTA建设的重点就在于推动相互之间的直接投资。
一、2002年以前的中国-东盟相互投资回顾
由于特殊的地缘优势、文化优势, 中国和东盟相互之间的投资 (特别是东盟国家对中国的投资) 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实施, 到2002年CAFTA正式启动建设前, 双方的相互投资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 以东盟对华投资为主导, 中国对东盟投资规模较小
东盟国家对华直接投资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但是大规模的对华直接投资则是在 1992年之后。据统计, 1992年之后东盟国家一年的对华投资额就超过了1979-1991年的投资额总和。1983年东盟国家对华直接投资只有530万美元, 1993年就达到了10.1亿美元, 10年间增长了近200倍。1994-1998年间继续快速增长, 1998年东南亚国家对华直接投资达到了迄今为止的最高纪录42.2亿美元。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 1999-2000年东盟国家对华投资出现负增长, 1999 年实际投资金额大幅下降, 比 1998 年下降了22%, 2000年再下降4.4%。但随着东盟国家经济从危机中逐渐恢复, 2001年的对华直接投资又开始上升, 实际投资额为29.84亿美元, 比2000年增长4.9%。
反观同期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则难如人意。截至2001年底, 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直接投资共740项, 总投资10.91亿美元, 其中中方投资6.55亿美元。从中国对东盟年度新增直接投资来看, 占东盟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非常小, 而且无明显快速增长趋势, 除1998年达到近3亿美元外, 其他年份投资额基本上在1亿美元左右徘徊。
(二) 东盟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 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也较为集中
东盟对华投资国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 (其中新加坡对华投资一直位居东盟各国之首) , 其他五国在华投资所占比重很小。截至2001年, 东盟对华直接投资几乎全部 (99.1%) 来源于新、马、泰、菲、印尼五个国家, 仅新加坡一国就占了72.7%。在东盟国家对华投资过程中, 华商一直是最重要的投资主体。据不完全统计, 东盟国家对华投资中约有80%的资本来自于当地华人企业, 而在1997年前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8%。我国企业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泰国、印尼、柬埔寨、新加坡和越南五国, 占投资总额的85%, 其余五国只占到了投资总额的15%。就投资主体看, 主要是中小型民营企业。
(三) 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 且中小型项目居多
从东盟国家对华投资看, 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投资项目多为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 产品多为出口。从投资额看, 以中小型项目居多, 投资额在3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占全部在华投资的70%。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主要也是加工、装配和生产性的中小型项目, 单项投资金额平均在100万美元左右。
综观2002年以前的中国-东盟相互投资 (特别是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 , 从总量、结构和单个项目看均处于较低的水平, 双方的投资占各自利用外资总量的比例都比较低。这种局面显然不利于区内产业规模经济效应的产生, 也不利于产业集聚, 阻碍了CAFTA的整体福利水平提升。
二、2002年启动CAFTA建设以来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的新发展及其因素分析
(一) 2002年以来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的新发展
从2002年开始, 伴随着CAFTA建设正式启动, 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往来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良好态势。2007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 000亿美元, 比预计时间提前3年。在贸易扩张的同时, 5年来中国-东盟的相互投资也呈稳步增长态势, 其中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增速加快。
1.投资规模稳步上升, 中国对东盟投资增速加快。
从东盟对华投资看, 除2003年投资额为29.3亿美元外, 其余年份的新增投资额均在30亿美元以上, 总体上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势头;从中国对东盟投资看, 尽管绝对额仍然偏低, 但投资增速已明显加快。以2003年为例, 当年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项目就从740个猛增到857个, 总投资额从6.55亿美元增加到9.4亿美元;同期, 中国对东盟的投资额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也从7.7%提升到8.25%。从国别看, 以2005年中国企业对越南投资为例, 当年1-8月中国新增对越直接投资 28项, 协议金额 8 246万美元, 超过 2004年全年对越直接投资总额 (8 017万美元) 。
2.投资领域不断拓展。
从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看, 目前己涉及能源开发、金融、建筑、化工、织、电气、矿业、医药和运输等行业, 投资领域非常广泛。与此同时, 东盟也有许多大中型企业在中国投资, 在农业技术、矿产开采、化工机电、旅游设施、金融服务等行业独资或与中国企业合资。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东盟秘书处、东盟外国直接投资数据库
(二) 2002-2006年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
综合2002-2006年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态势分析, 以下因素的促进效应较为明显:
1.《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与实施。一方面为相互投资提供了制度框架, 另一方面则为相互投资创造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贸易合作快速发展, 增强了双方的投资互信。来自中国-东盟理事会的消息显示, 2007年双边贸易额已达2 025.5亿美元, 提前三年实现了贸易额突破2 000亿美元大关的目标。中国与东盟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迅速增长的双边贸易增进了双方的互信与合作, 为双方企业相互投资对方市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中国和东盟经济实力的提升为相互投资扩张提供了动力源。特别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使之一举成为新兴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国, 从而为扩大向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创造了条件。
三、在CAFTA框架下推动中国-东盟相互投资加速发展
(一) 完善CAFTA投资协定, 为中国-东盟相互投资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在投资合作方面的目标和宗旨在于建立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和具有竞争力的投资机制, 切实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投资。为此, 协议各缔约方同意采取以下行动: (1) 通过谈判以逐步实现投资机制的自由化; (2) 加强投资领域的合作, 给区域内的跨国投资提供便利, 并提高投资规章和法规的透明度; (3) 提供投资保护, 包括实现投资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这些内容的实施, 将简化投资的程序和降低投资的壁垒, 改善投资环境, 推动投资自由化进程。
但是就目前而言尚需将这些相当笼统的承诺加以完善, 使之具体化以增强其实效性。在比较研究相关国际投资协定并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身特点的基础上, 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完善CAFTA投资协定: (1) 市场准入:主要涉及产业开放范围及其相关安排; (2) 投资待遇; (3) 透明度规定; (4) 成员间投资的限制条件及相关要求的界定; (5) 成员间投资的争端解决机制设定; (6) 投资保护。
(二) 搭建合作平台, 促进相互投资
1.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投资推介功能。
投资促进推介活动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 东盟十国均已在博览会期间举办多场重要的投资促进活动, 来自中国广东、浙江、江苏、湖北、湖南、广西等省区的企业也纷纷举办投资促进活动, 吸引东盟投资者。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推动下,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活动迅速升温。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博览会特殊的11国联办机制, 紧密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进程, 将区内各国、各地的投资环境和政策宣传作为投资推介活动的重点, 尽可能实现投资信息的经常性更新和共享, 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有益的投资决策信息。
2.合力打造湄公河次区域和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平台。
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 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是扩大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的天然平台。 (1) 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亚洲开发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GREAT MEKONG SUBREGION COOPERATION, 简称GMS) 规划始于1992年, 合作范围包括沿湄公河流域, 即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5国和中国云南省等地区。涉及7个合作领域:交通、能源、电讯、环境、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以及贸易与投资。截止到2005年, 六个成员国在交通、能源、电信、环境、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贸易、旅游、农业等领域实施了119个合作项目, 总投资额约53亿美元。 (2) 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其主旨是通过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等国家的港口、物流合作, 促进相互投资, 大力发展临海工业, 促进泛北部湾地区成为太平洋西岸一个新增长极。2007年, 中国和环北部湾东盟国家进一步明确了“港口合作与发展”的投资主题。各国都表现出加强交通, 特别是港口建设项目合作的迫切愿望。从环北部湾东盟国家情况看, 港口“扩容”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之一, 如越南胡志明市计划投资2.2亿美元扩建4个码头, 中国广西也在不断加快与泛北部湾东盟国家的港口建设合作, 2007年已开工新建大型深水码头项目15个, 泊位37个, 总投资99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东盟博览会官方网站相关资料整理。
3.积极筹建和完善各类投资产业园区, 打造相互投资的良好载体。
如果说次区域合作是CAFTA框架下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的有效平台, 那么投资产业园区则是相互投资的最终载体, 直接影响到投资效率。早在2003年底, 为支撑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投资合作, 中国已在广西南宁市建立中国-东盟经济园区。据统计, 从2004年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至今, 入驻中国-东盟经济园区的企业已经达到118家, 合同投资总额近77亿元人民币, 其中已开工、在建项目80个, 竣工、投产项目38个。目前, 已有泰国、印尼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北京、上海、广东、江西等国内外企业入园, 园区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 项目涉及电子、生物制药、机械制造、高级纸业、彩印包装、农副产品加工、塑料、板材加工、现代农业等领域。
另外, 2004年开工建设的广西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也已经成为中国和东盟投资者投资的重要载体。目前, 签订合同落户园区的生产性项目26个, 投资总额23.3亿多元;已签订投资意向书的项目18个, 投资总额76亿多元。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2007年底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苏州工业园区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在老挝合资建设万象特殊经济区项目, 则标志着产业园区作为中国-东盟相互投资重要载体的新发展。在国家开发银行的融资支持下, 苏州工业园区牵头负责建设老挝2009年东南亚运动会场馆, 并开发万象市周边10平方公里土地。此外, 中国还将在东盟国家建立若干个经济贸易合作区, 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东南亚。
参考文献
[1]张二震, 马野青, 方勇.贸易投资一体化与中国的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2]唐礼智.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对外直接投资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3.
[3]宫占奎, 李文韬.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比较研究[J].南开学报, 2004 (1) .
[4]李皖南.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投资效应分析[J].当代亚太, 2004 (9) .
[5]刘力.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新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东盟扶摇直上的投资论文 篇9
近年来, 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对全球资本流动尤其是国际直接投资 (FDI) 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内外关于自由贸易区FDI效应的理论研究集中于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相关文献。1966年, 美国学者金德尔博格 (Kindleberger) 借鉴瓦尔纳 (Warner, 1950) 的区域一体化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学说, 提出了投资创造和投资转移理论。我国学者杜群阳、宋玉华 (2004) 在该理论的基础上, 构建了直接投资的两层次投资创造和投资转移模型, 分析指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FDI效应是指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与发展对该地区及各成员国FDI流量与流向的动态效应。本文在该理论的基础上, 首先介绍了中国与东盟吸引直接投资的现状与前景, 然后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FDI效应, 并分析了这种FDI效应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企业应对FDI效应的对策。
二、中国与东盟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前景
1.中国与东盟吸引FDI的现状与前景
东盟自20世纪90年代到东南亚金融危机前, 一直受到国际资本的青睐, 流入东盟的直接投资增长很快。1991~1996年平均为203.23亿美元, 1997年为331亿美元。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外资流入大幅减少, 2003年东盟十国吸收直接投资仅为108亿美元, 2006年东盟吸收直接投资上升为411.7亿, 比2003年增长了近3倍。可见, 随着其各成员国经济的复苏, 东盟仍对直接投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与东盟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高速稳定增长, 中国已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自1996年来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每年均超过400亿美元, 2002年中国引进海外直接投资已突破500亿美元大关, 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引进国, 与当年世界直接投资总量减少了一半形成鲜明对照。截至2006年底, 中国累计合同外资金额1937.27亿美元,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0.21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东盟数据来自ASEA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Database
2.东盟对中国直接投资的现状
东盟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我国进行投资, 80年代后半期投资数额逐年增长, 1993~1995年对华投资进入高峰期, 但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后, 东盟国家对华投资增长趋势出现逆转, 1999年实际投资金额大幅下降, 比1998年下降了22%, 2000年再下降4.4%。2001年起, 东盟国家对华投资略有回升。如表2, 近几年, 东盟每年对华投资金额徘徊在30亿美元左右。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6
东盟十国中新加坡对华投资表现最为突出。根据国家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 2000年东盟十国对华实际投资额为32.56亿美元, 投资项目1759个, 约占中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2%。除了新加坡以外, 同期东盟其他国家在中国的投资仅占我国利用外资总额的1.74%。表3显示了东盟十国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合同数, 可见截至2005年8月, 东盟对华直接投资的实际利用额已达到373.3亿美元, 几乎全部 (99.1%) 来源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5个国家, 仅新加坡一国就占了72.7%。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外商投资统计。http://www.mofcom.gov.cn
3.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现状
2000年以前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仅属于试探性的, 投资项目并不多, 金额也不大, 1999年中国政府批准的对东盟投资总额仅为7200万美元。2000年以来, 中国对东盟发展中国家的FDI投资也迅速发展。2001年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740个项目, 总投资6.55亿美元, 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7%。截至2003年底, 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857个项目, 总投资9.4亿美元, 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25%。2004年中国对东盟新增投资项目90个, 新增投资额为2.235亿美元, 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02%, 见表4。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泰国、印尼、柬埔寨、新加坡和越南5国, 这显然与这几个国家本身的经济和投资环境以及与中国常年的经贸往来密不可分。
三、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FDI效应
根据杜群阳、宋玉华等学者的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直接投资效应是指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和发展对该地区及各成员国直接投资流量与流向所产生的效应, 主要包括投资创造与投资转移。静态效应表现为创造与转移的资本流动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区内成员对区内成员的资本流动, 二是区外成员对区内成员的资本流动。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
图1可以简要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直接投资静态效应作用的产生机制, 具体过程如下:
1.区内对区内的投资创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 资本、熟练劳动力、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在成员间将实现自由流动, 阻碍成员间投资流动与投资项目运行的管制和限制将逐渐得以取消, 这些都将促进成员国之间相互投资的增加, 即产生区内对区内的投资创造效应。根据东盟秘书处的研究结果显示, 自由贸易区启动后, 东盟对华投资将增长48%, 对华实际投资规模将由现在每年的30亿美元增加到近50亿美元。另外,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会推动区内经济产业结构进行整合, 若东盟某一两个成员国对华投资有所增长, 其他成员国受竞争压力的推动也必然要考虑加大对华投资, 以维护并扩大其在华的市场份额。
2.区外对区内的投资创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 成员间将进一步取消关税, 这将使得区外的跨国公司在与区内成员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区外跨国公司由于丧失产品竞争优势而被迫在自贸区内建立企业, 享受国民待遇, 以保持其在自贸区内原有的市场份额。此外, 自由贸易区建立后, 将极大扩展中国-东盟市场的地理空间与容量, 从而给区内的生产企业直接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 获得更高的利润。受统一大市场的吸引, 区外跨国公司也会加速在区内建立生产基地, 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无论是出于防御性或进攻性动机, 区外跨国公司的战略动机都将导致区外对区内的资本增量流动, 即产生区外对区内的投资创造效应。
3.区内对区内的投资转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会导致区域内投资布局重新调整, 即某一成员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增加, 将导致另一成员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减少, 产生区域内的投资转移。对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而言, 经济一体化是市场在空间上的扩展和层次上的提高, 这会使各成员的区位优势格局发生变化, 从而导致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和增量由区位优势较小的成员向区位优势较大的成员转移, 即产生区内对区内的投资转移效应。
4.区外对区内的投资转移
如果流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外国直接投资是从世界其他潜在的东道国转移来的, 则一体化区域内各成员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 导致了对区域外其他国家直接投资的减少, 产生世界范围内的投资转移, 即区外对区内的投资转移效应。
四、我国企业应对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直接投资效应的对策
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企业的创新能力, 全面提升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企业只有做好自身建设, 提升国际竞争力, 才能更好地享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直接投资效应带来的好处。这就要求我国企业首先要把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企业自我完善的目标, 使企业真正作为商品生产经营者和市场的主体。其次, 要想全面提升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而就国际市场创新而言, 我国的企业要将以出口创汇为导向转变为以创品牌为导向, 要创出名牌, 闯进国际市场, 把我国企业上升为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再次, 要重视企业家的作用。必须重视企业家资源的充分利用, 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给予企业家发挥其才能的空间, 保障企业家资源的流动顺畅, 不断培养新型企业家, 让他们更好地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2.合理调整产品结构, 发挥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
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各成员国的区位优势会发生变化, 我国企业要抓住机遇, 针对东盟市场的实际需要, 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生产并出口适销对路的产品, 积极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主导产业, 大力开展与东盟国家在电力机械、办公用机械、通用工业机械等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 并利用好与某些东盟国家经济的互补性和地缘优势, 多开展适合中国和东盟各国国情的对销贸易和补偿贸易, 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扩大出口创汇。企业应努力改进技术, 降低成本,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保持我国在农产品、纺织品、服装和机电产品的生产上的竞争优势, 争取在出口产品数量上和出口贸易额上有进一步的突破。
3.合理扩大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有三种形式:创建国际合资企业、国际合作企业、国际独资企业。我国企业可以选择合资经营、非股权安排和建立独资企业的方式对东盟的市场进行投资。前两种方式可充分发挥投资方在资源、技术、原材料、销售方面的优势, 不易受到东道国民族意识的抵制, 投资风险小, 较易打入对方市场。建立新的独资企业可垄断技术, 但其经营活动受东道国限制, 经营风险较大。独资企业技术的先进程度优于合营企业, 根据生产折衷理论中的内部化优势, 越是技术先进的跨国公司越是倾向于采取独资形式。中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和相应国家的特点, 选择合理的进入方式进行投资, 这样可以为剩余的生产能力找到出路, 还可以积累资本和经验, 为进入发达国家、拓展市场和参与全球性竞争打好基础。
4.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中国、东盟可以在充分利用区域内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竞争优势为特征的产业分工体系, 我国企业可以向自由贸易区内更低阶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展跨国经营, 实现资本和技术的输出, 把“夕阳产业”或是“边际产业”转移到这些国家中去, 带动我国的技术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 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开发出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 直接占领市场或出口到第三国。对于自贸区中更高阶梯的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 我国企业可以进行技术和资金的引进, 利用我国相对优势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生产, 并利用这些国家的销售渠道扩大出口, 赚取外汇, 从而获得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所需的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发展空间, 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5.不同类型的企业针对自身特点, 正确选择对策
现阶段,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有着不可比拟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优势, 作为利用外资和跨国经营的主体, 政府在政策上已经给了很大的支持, 这些企业更应抓住成立自由贸易区这个机会, 加大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 利用东道国的资源, 结合自身的优势, 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相比国有大中型企业, 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上有很大的自主性, 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 其可以进行国际化分工, 以自身优势吸引东盟各国外资的进入, 同时还可以适度加大资本输出的力度。
参考文献
[1]李荣林, 宫占奎, 孟夏.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M].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7.
[2]宫占奎等.中国与东盟经济一体化:模式比较与政策选择[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3.
[3]张蕴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与挑战[J]亚太经济, 2003 (3) .
[4]李东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与投资效应[J].学术探索, 2004 (10) .
[5]郭宏.中国-东盟的直接投资关系:趋势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 2006 (8) .
[6]李鸿冰, 李庆杨.企业跨国经营的几个问题[J].企业世界, 2003 (1) .
[7]占卫, 李皖南.试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和投资效应[J].亚太经济, 2004, (6) .
东盟扶摇直上的投资论文 篇10
此前,泰中罗勇工业园区总经理徐根罗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泰中罗勇工业园将成为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在泰国的产业集群中心与制造出口基地,最终形成为集制造、会展、物流和商业生活区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园区。”
为中国企业集体进军东盟搭建平台
徐根罗总经理指出,建立泰中罗勇工业园目的在于帮助中国企业在泰国建立加工和出口基地,取得原产地证书,促进原产地多元化。此外还可以形成中国企业在泰国的投资氛围和集聚效应,加强横向与纵向的合作和联系,控制投资风险。
据徐根罗总经理介绍,早在2000年,华立集团就开始在泰国投资。当时,国内仪表市场基本饱和,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华立集团产生了选择到泰国建厂开拓新市场的想法。很快,华立在泰国建立了一家电表生产厂,并逐步在泰国市场上取得了成功。此后,华立又萌发了在泰国专门为中国企业创建一个投资创业平台的念头。在和华立泰国公司所在地——安美德春武里工业区的开发商安美德集团进行沟通后,双方的想法不谋而合。经过5个月的认真调查以及和合作伙伴安美德的谈判,华立最终决定在安美德的第二个工业区罗勇工业区建立“中国工业园”。2005年7月1日,在泰国前总理他信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见证下,双方签署了合作开发“泰国工业园”的备忘录。2006年3月,园区开始开发建设。同年明,华立成为商务部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中标企业之一。2010年11月,在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与泰国前总理阿披实的见证下,华立集团又与泰国安美德集团签署了联合深化开发泰中罗勇工业园备忘录。
徐根罗总经理说,在东盟,泰国GDP总量居第二位,经济年均增长稳定,市场潜力大,辐射能力强。泰国还建立了完善的交通、公共与工业基础设施,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理想的投资对象国。同时,泰国是受欧美等国家认可的、具有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这些国家对泰国采取相对宽松的经济贸易政策。多年来,泰国几乎没有与欧美国家发生反倾销等贸易壁垒,它可以成为中国商品出口欧美的避风港,对制造业企业很适合。
区位优势明显的泰中罗勇工业园
谈及泰中罗勇工业园的投资优势时,徐根罗总经理指出,泰中罗勇工业园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投资政策优惠,基础设施完善,是中国企业赴泰国投资兴业、开拓东盟市场的最佳选择。
徐根罗总经理说,泰中罗勇工业园位于泰国东部海岸、靠近泰国首都曼谷和廉差邦深水港,紧邻罗勇府331号高速公路。从曼谷到园区只有1个半小时的车程,距离泰国最大的深水港廉差邦仅27公里。园区周边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十分发达,非常适合加工转口型企业发展。园区按“现代化工业园”的高标准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土地平整,道路宽阔,水电充足,蒸汽、天然气、污水处理一应俱全,完备的基础设施为世界500强企业所认可。同时,园区是与泰国工业区管理局(IEAT)签约合作的工业区。园区客户可享受泰国工业区管理局提供的园内“一站式”服务,以及园区提供的包括BOI证书、法律政策咨询、员工培训等服务。
徐根罗总经理强调,与其他工业园不同,泰中罗勇工业园区享受泰国最优惠的第三区政策,并且是享受三区政策中地理位置最好的工业区。在泰中罗勇工业园投资,拥有土地永久产权;前8年可免除企业所得税,后5年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8年内免征进口机器关税;为外销目的,5年内进口原材料免缴关税;自产品销售之日起10年内,可将交通、水电费用作为成本从所得税中双倍扣除;自企业有收入之日起10年内,基础设施安装和建设费的25%可作为成本从利润中扣除(可选择在任何一年扣除)。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据徐根罗总经理介绍,泰中罗勇工业园总体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将建设一般工业区、保税区、物流仓储区和商业生活区。其中,一期规划占地1.5平方公里,二期规划占地2.5平方公里,三期占地8平方公里。自2006年3月开发建设以来,目前已经开发超过1.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其中,园区土地开发经切割填充,紧密度达到80%。平整后的土地海拔90—105米,具有坚实的地基,适合安置重型机械和建筑厂房,节省打桩费用。水库蓄水量350万立方米,年可供水600万立方米,外部水库年可供水量600立方米。园区变电站可提供22千伏的电力,泰国地方电力局提供110千伏的专线。泰国石化局铺设的天然气管道直接通道园区,可以充分供应给需要天然气的用户。园区备有2048线的光纤电信系统和ISDN/ASDN,可保证高效通讯需求。园区所有道路均由钢筋混凝土铺设,主干道宽52米,8车道。同时园区活化淤泥废水处理系统可接受来自各个工厂已符合排放标准的废水,目前处理量18000立方米/日。园区可提供垃圾回收服务,焚化炉日处理垃圾能力达33吨。此外,园区环境优美,绿化率达到30%,并获得IS014001环保标准认证。目前,园区道路开阔,厂房整齐,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厂房严格按照环保标准建立,整个园区符合环保标准,已在泰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同时,园区内中资企业会所、诊所、餐厅、银行、宿合、商业中心等配套生活设施也基本完善,具备了企业大规模入驻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
重点吸引有比较优势的中国制造产业投资
据徐根罗总经理介绍,按照规划,泰中罗勇工业园的产业定位主要为:汽配、机械、建材、家电和电子等有比较优势的中国产业。园区计划引进中国企业50至100家,年产值15亿美元,最终形成为集制造、会展、仓储物流、转口贸易和商业生活区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园区。
徐根罗总经理说,泰中罗勇工业园开发建设以来,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周到细致的服务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和参观考察。截止今年8月中旬,共计吸引42家企业入驻园区,协议投资金额合计8.09亿美元。其中21家中资企业已经开工投产,年销售额超过6亿美元;其余2l家企业处于建厂或设备安装调试阶段。目前已经入驻的企业包括浙江盾安环境、重庆力帆摩托、杭州中策橡胶、无锡西姆莱斯钢管、富通集团、河北立中车轮、重庆宗申摩托等一批中国著名企业,以及美国菲利普、韩国Monami等国际知名企业。投资领域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摩托车组装、电子电气产品加工、建材、机械产品加工等。未来泰中罗勇工业园将重点吸引机械、建材、汽配、电子、电气等领域的企业前来投资,也欢迎其他有意开拓泰国和东盟市场的其他类型企业投资。
徐根罗总经理特别强调说,泰中罗勇工业园倡导“感动客户”的招商理念,对投资入驻企业实行24小时全天候“一站式”服务。作为园区的一个亮点,泰中罗勇工业园专设一支由中泰员工组成的专业团队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投资服务。从投资前的商务考察、政策咨询到土地产权办理、公司注册、BOI优惠申请,再到工程承包、会计税务服务推荐、员工招聘与培训,甚至向泰国当地银行融资,入驻企业都可以在讲中文的服务人员协助下轻松完成。“一站式”服务主要内容为:园区可代客户向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进行投资政策的咨询以及申请投资办厂的优惠政策;可向客户提供在泰企业注册登记的相关咨询以及办理具体手续;入园企业建造厂房时,园区可协助客户安排设计、施工招投标、申请厂房建筑许可证、厂房验收执照及开工许可证等;可为企业提供招工咨询、员工培训、办理劳工证等人力资源方面的服务;可为企业提供标准厂房、写字楼、仓库、展示厅、堆场等设施的租赁服务;可为企业提供员工宿舍、高级公寓、中式餐饮等生活配套设施服务等。
东盟扶摇直上的投资论文 篇11
随着2014年APEC会议、东亚峰会、东盟峰会、东盟10+1、10+3会议、RCEP峰会的召开, 贸易与自贸区建设问题再次成为中国与东盟共同发展合作中的重要议题。2015年, 东盟将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三项共同体, 其中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即在今年底, 将东盟打造成为单一市场。自2010年以来, 东盟区域内大约99%的商品都采取了“零关税”政策, 内部经济发展迅速, 中国-东盟贸易额显著提升, 相互投资速度加快。为此, 安邦咨询对2013至2014年中国-东盟、东盟内部贸易及投资情况做出以下总结。
贸易方面
据东盟贸易数据库统计, 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额约为3466亿美元, 同比增长7.5%, 是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增速3.3%的两倍多, 中国对东盟贸易已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十分之一以上。在东盟进口产品中, 占比例较大的为电气机械、生产资料等工业相关产品,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国贸易结构的平衡。
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与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前三季度中国对东盟出口额约1926.3亿美元, 同比增长9.3%;自东盟进口额约1539.7亿美元, 同比增长5.3%。
据东盟与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2014年10月发布的《2013-2014年东盟投资报告》数据, 2013年东盟内部贸易在东盟整体中约占24.2%, 是东盟总GDP的25%左右。东盟+3的贸易额相当于东盟内部贸易额的两倍, 东盟+6与东亚峰会国家贸易额则占到了东盟整体的60%, 贸易增速十分显著。在2015年, 东盟继续与中国、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印度、日本进行自贸区谈判, 预计多边贸易额还将进一步提升。
资料来源:ASEAN官网
资料来源:安邦咨询根据UNCTAD数据整理
从东盟角度来看, 东盟与中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以及东盟内部的贸易额所占比重有所增加, 而对欧、美、日则相对减少。根据《2014年东盟共同体数据报告》, 东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逆差始自1994年, 而与韩国和俄罗斯之间的逆差也在2013年有所上升。然而, 东盟与其他贸易伙伴国, 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美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加拿大则是贸易顺差。
投资方面
2014年前三季度, 中国内地对香港地区、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等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总额为559.2亿美元, 其中对东盟投资35.6亿美元, 同比增长3.2%。据中国商务部统计, 中国对东盟累计投资331亿美元, 东盟对中国累计投资则已达900亿美元。
2013年全年, 在东盟国家内部, 外商直接投资中有49.6%流入新加坡, 15.1%流入印度尼西亚, 而流入柬埔寨、老挝、缅甸 (CLM) 三国的仅有总量的3.4%。在流入东盟的投资中, 来自欧盟的投资占比约为22%, 日本为19%, 东盟内部为17%, 中国和香港地区分别占比7%与3.5%。2013年, 外商对东盟整体投资有53.2%流入了服务行业, 其次为制造业, 占比33.3%。除美国自2010年开始减少在东盟投资外, 其他各国对东盟的投资都呈逐年上升趋势。
自贸区合作
2014年, 东盟继续与中国、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印度、日本进行自贸区谈判, 香港地区-东盟自贸区于当年7月启动谈判, 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也于同年9月开始首轮谈判。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 中国与东盟确定了2015年各领域的合作项目清单, 将2015年确立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 启动30亿人民币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与3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 并承诺提供100亿美元的优惠性贷款。2015年底是东盟共同体建设的最后期限, 同时也是RCEP结束谈判达成协议的时期。东盟国家是中国多项区域伙伴关系协定中的主要成员国, 而对于东盟来说, 中国也是最活跃的对话伙伴之一。中国为区域一体化创造了新的动力, 无论是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还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 中国与东盟成员国都将从互联互通中受益。
资料来源:安邦咨询根据UNCTAD数据整理
资料来源:安邦咨询根据UNCTAD数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