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结构

2024-09-22

知识结构(通用12篇)

知识结构 篇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医学期刊和各类医疗网站发展可谓百花齐放, 有效满足了不同读者需求, 在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一切的背后, 是广大医学编辑的辛苦付出。我们需要的期刊编辑数量大, 科目繁多, 所以需要高素质的医学编辑来完成。因此, 针对医学编辑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的分析, 对于提高其整体素质意义很大。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编辑, 应该具备扎实的医学基本功、优异的文字功底、娴熟的编辑操作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 紧跟时代脉搏, 多读书、多交流、多参加临床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争取为医疗卫生行业多做贡献。

一、医学编辑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知识是所有工作的基础。作为一名合格的编辑, 必须具备学科知识。概括来说, 知识结构主要是由不同的知识单元组成的, 不同的知识单元构成了不同的知识结构。根据目前医疗卫生的发展需求, 医学编辑应该具备三方面的知识结构, 即关于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医学学科本身的知识、文学文化方面的知识。医学编辑人员需要积累这些方面的知识用来评价医学编辑的整体质量。因为医疗行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 而且目前医疗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所以对于医学编辑来说, 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 还需要优秀的文字组织能力, 能够把枯燥难懂的知识组合成易读易懂的读物期刊, 这是最终需要。

(一) 医学编辑首先得掌握学科内的重点知识

医学在目前发展已经比较成熟, 学科也很多, 作为互联网时代医学网站和期刊的功臣, 医学编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医学健康类网站, 包括各种民营医院, 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和营销类网站。其中竞争十分激烈, 对于编辑的实战能力可谓要求甚高。医学编辑学作为传统行业, 也是一门热门行业, 只有熟练掌握所在学科的医学知识, 熟悉操作网络编辑的程序, 编辑人员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所以说医学编辑应该熟练掌握医学专业知识, 才能避免出现错误或者遗漏, 给读者和患者带来误导甚至危险。由此可见, 提高医学编辑的医学知识, 是重点, 也是难点。

(二) 医学编辑要有渊博的文学积累做基础

如果把医学编辑比作盖楼, 那么文字就是砖瓦, 所以文字组织能力直接影响着所编辑的期刊和网站内容的可读性。再加上更新换代的步伐快, 读者更容易接受新奇的读物。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学期刊编辑, 不仅要具备广博的文学知识, 还要经常读书写作, 更要时刻关注、动态了解医学各专业发展的前沿。如何能够把专业化的医学知识编纂成通俗易懂的读物, 这就要求医学编辑必须具备优秀的文字组织能力和新颖的文案创造能力。不过目前这方面的编辑人才还需更加努力。

(三) 医学编辑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能力

如今的世界, 互联网时代, 信息可以共享, 不像以前, 我国的医学编辑很少走出去, 也很少研究国外的期刊。医学编辑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 尤其要精通英语, 钻研国外先进的医学科普, 取长补短, 争取让自己的期刊被一些国际著名的检索机构收录。

(四) 医学编辑要熟练使用计算机, 熟悉互联网

如今的编辑工作都是在计算机上面完成的, 所以熟练操作计算机是一名编辑的基本功。熟练操作计算机使得工作能够高效快捷地完成, 而且还可以避免编辑出现错误。医学编辑拥有丰富的互联网知识, 更加亲民化, 更加接地气。在这个互联网时代, 没有互联网知识就无法开展医学编辑工作。所以, 未来的医学编辑不再是死板的编纂文字, 必将是打入网络世界的网络编辑。

(五) 医学编辑不但要学统计学, 还要学习临床医学

医学庞杂, 疾病种类多种多样, 作为医学编辑, 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还是要具备。一般医学编辑加工稿件的步骤我们都熟悉:先是通读整篇文章, 从中了解是不是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如果存在就应该删除, 重新整理。因为学术性的误差是致命的, 千万不可听之任之。如果说一篇文章只是文字不通或语言表达不准确, 还可以推敲后再去修改, 但如果是实验设计、实验方法错误或统计学处理错误, 这篇文章则应被全部否定。如果编辑不掌握医学统计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知识, 就无法把好关, 那么即使编辑好的文章也是不可读的, 甚至是错误的, 后果是很严重的。

二、医学编辑智能结构应该具备的能力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 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研读生涩的医学期刊。所以新鲜有趣的医学读物更受欢迎。为满足医学科技的发展和读者的要求, 医学编辑应该进行思维结构的调整, 不断更新现有知识结构, 关注医疗行业的前沿动态。

(一) 掌握学术鉴别的能力

学术鉴别对于医学编辑来说尤为重要, 它需要通过不断地考量医学治疗方法、治疗步骤、治疗流程、治疗结果, 如果学术能力不行, 那么就无法鉴别实际医学治疗中的问题。没有好的学术鉴别能力就写不出科学严谨的医疗读物。可见掌握学术鉴别能力是医学编辑首要的能力。

(二) 要有编辑文字的能力

扎实的文字编辑能力是医学编辑的基本素质。如果出现错别字, 还有病句、歧义等情况, 这是不可饶恕的。医学论文是很严谨的。这是写来给患者和读者看的。要提高医学论文的严谨性, 医学编辑就必须咬文嚼字来提高稿件的准确性。当然医学编辑的文字还会涉及很多专业术语, 如“伤寒”“副伤寒”等医学常用术语如果混淆使用不当, 会导致读者误解, 还会让整个论文的质量下降。

(三) 要有社会交往的能力

编辑不要闭门造车, 医学编辑对于医学知识应该活学活用, 要经常和临床医生交流。还有要接触到患者的具体情况, 通过患者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到医院诊所去体验观摩也是不错的选择。总之, 要学会与社会交往的能力。

(四) 要有良好的反应能力

医学编辑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从大量的稿件中选取应用价值最高、学术水平最好的文章, 编纂成可读性强的医学期刊。所以医学编辑应该具有良好的文字组织能力。医学论文学术价值高, 原创的论文早发布就会产生更好的效益。这就要求医学编辑能够捕捉最新动态, 抓住时下热门来撰写, 提高效益。

三、提高医学编辑综合素质的几点建议

通过上文的分析, 医学编辑应具有优秀的基础知识与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提高医学编辑综合素质的过程中, 应注意医学编辑工作的特点, 再结合医学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 不断学习提高医学编辑素质。笔者认为, 提高医学编辑的综合素质要从下面几点入手。

(一) 在工作中可以进行多岗位的培训

不管时代怎么发展, 岗位培训是必须要抓牢的。医学编辑也需要多样化的岗位培训。可以和民营医院建立合作关系, 定期派人去学习观察。如果现场能够跟着医生最好, 还可以随时随地和医生进行交流, 为后期工作提供数据支撑;除此之外, 还要举办一些学术讲座, 邀请一些专家来现场讲解, 可以更好地互动, 如此一来必然会提高整个医学编辑团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 不断自学积累

一般做医学编辑的并非都是医学博士出身, 其专业知识必然有所欠缺。自学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可以弥补专业不足带来的缺陷。还有, 医学编辑也应根据自身的需要, 制订完善的自学计划: (1) 首先要确定自学的科目, 有选择地去学习重点知识; (2) 给自己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 规定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该掌握哪些知识; (3) 考核学习成果要在阶段性学习之后, 采用适当的方法考考自己所学; (4) 哪里薄弱就学哪里, 自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强化性。

(三) 优秀的医学编辑要给大家带好头

在一个岗位待久了必然会积累丰富的经验, 医学编辑也是如此。新员工业务不熟悉, 就要求老员工给予一定的帮助, 带着熟悉医学编辑的基本操作程序, 注意培养其职业素质的严谨性。优秀员工更加应该以身作则, 为新员工带好头, 做好他们的榜样和标杆。

(四) 定期组织开展医学编辑讨论会

一个团队有很多人在努力, 个人的基本素质是不同的, 所以虽然是相同的单位做同一个职位, 最终成绩却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团队负责者定期展开小组讨论会, 让大家畅所欲言, 总结过去的工作失误, 分享成功经验。医学编辑读物的更多读者是患者朋友, 要尽量站在患者角度去考虑。当然还要关注同行甚至是国外的医疗发展情况。

(五) 人才控制是管理的重点内容

有人跳槽了, 公司要发展了, 都需要招聘新人入职。所以如何保持整个医学编辑队伍的整体素质, 是需要管理者用心考虑的。比如在招聘面试上, 不仅要看毕业学校和学科, 还要看好个人素质, 以及对医学编辑这个岗位的看法。通过严格把关, 输入新鲜血液, 有助于医学编辑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结语

不论是读者还是患者, 医学期刊还是健康网站, 对医学编辑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在未来的发展中, 医学编辑这个职业将会更加火爆。因为人们生活提高, 对自身健康也更加重视, 从而对医学期刊的关注也就更加强烈。提高医学编辑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 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是医学编辑人员努力的方向。

摘要:在我国, 医学编辑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其作用不可小觑。他们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医学科技期刊的专业水准和可读性, 同时也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传播作用。不过对于医学编辑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的要求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 因而探讨医学编辑的知识结构及智能结构, 对培养专业化医学编辑技能, 全面提高医学编辑专业人才群体的整体素质十分必要。基于此, 阐述提高医学编辑的综合素质的一些措施, 指出一名合格的医学编辑应该是个多面手, 不但要掌握医学知识, 还要活学活用。

关键词:医学编辑,知识结构,智能结构

参考文献

[1]包靖玲, 李静.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期刊编辑[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 (1) :167-169.

[2]章燕.医学编辑加强自身修养的几点思考[J].编辑学报, 2012 (S1) :91-92.

[3]洪悦民, 常湘珍.新时代医学编辑素质培养刍议[J].韶关学院学报, 2013 (8) :77-81.

知识结构 篇2

1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鲁迅的《藤野先生》,是按“认识—交往—离别—怀念”的时序而写;许地山的《落花生》,则依“种—吃—议”的时间顺序依次而写。

2按空间位置安排结构。记游,记事散文多属之。不突出时间因素,或隐没时间因素,只突出空间因素。朱自清《欧游杂记》里许多文章的写法,便采用“近→远”,“东→西”,“上→下”等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类似于中国画“移步换形”的表现技法。

3按物事性质、类别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比如贾平凹的《入川小记》将入川观感,分成几类写,分别写了小吃印象、对成都人的印象等。

4以中介物组织材料,安排结构。即把中介物作为串连作者思想感情和材料的媒介。所谓的中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如问题、概念、思想等东西。比如萧乾的《鼓声》,就分别写了小时拨浪鼓(欢乐)、商贩鼓(收破烂)、和尚道场鼓(葬别母亲)、欢庆解放鼓(新生)、农民分田地鼓(欢乐)、文革鼓(挨斗)和“四人帮”倒台鼓(欢乐)等,鼓声串起的片断表现了作家的人生历程及感悟。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组织材料,安排结构。如余秋雨的《废墟》,就按照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而写,先后写了自己和别人对废墟的看法,认为应当保存废墟,中国需废墟文化,保存历史废墟是为了走向现代。

6以双线结构(复调)散文,分明线和暗线。暗线,即作家采用的 象征手法。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雷雨前》等。

7环扣式结构。写两件以上的事,写完一件再写一件,各件之间以特定的方式联系起来;事件间或层层深化,或互相映衬,或互相对比,或相互反复、强调。如川端康成的散文《我在美丽的日本》等。

8“阳光散射式”结构。即围绕一事或一物,写与之相关的物事。

这种结构方式成了梁实秋《雅舍小品》的基本结构模式。

9“流水式”结构。犹同大江东去,或宛若绿溪轻漾。兰姆随笔是代表作。梁遇春的散文,也多用这种结构方式。

10套箱式结构,即一大箱中套多个小箱。表现为一本散文或一长篇散文的总主题里还蕴含若干个分主题,或故事物事中又套故事物事。如韩少功的长篇散文《山南水北》,其书内又暗含十组篇章,篇章间似无分野,开阖自如,然每个篇章里又若隐若显了相对集中的主

题或内容,比如,书中分而抒写的主题或内容计有“奇木异人”、“生灵吾友”、“淳朴乡情”、“皈依沉思”等,各篇章的主题或内容各有分野,亦真亦虚,共同构筑了作家在喧嚣时代的精神守望及情怀。二.散文定义: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三.散文特点:

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意境深邃

太太的知识结构 篇3

我问她:“奥巴马是哪个州的?”

“奥巴马是谁?干什么的?”

“今天,日元兑人民币的市场汇价是多少?”我又问。

“什么日元不日元的,”太太说,“我们根本没有日元,我们只有人民币。今天人民币对1斤大白菜是1元5角。”

我觉得我们就像一对登山者,起先多少还能站在同一个起跑点上,可是后来,丈夫不断进取、越登越高,而太太呢,却老在原地绕圈子。

“你知道你的问题吗?”我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对太太说,“你得往这儿多加点儿料。”

要给一个人的脑袋加料,最快的方法莫过于让她广泛阅读报纸。我开始鼓励太太读报。

“看看今天的晚报吧,”我朝正在拣菜的太太建议道,“上面有很多有趣的事呢。”

“这菜怎么办?”

“等会儿我拣。”我说。

“也好。”太太揉了揉腰,摊开了报纸。

半小时后,她还在那儿读报纸。我开始拣菜,因为我的肚子有些咕咕叫了。

第二天,太太主动打开了晚报。我开始拣菜,并且还炒了菜。

第三天,太太告诉我,奥巴马是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美国总统。日元兑人民币的市场汇价这几天是6.7,也就是说100日元才换6块7毛钱人民币。啧啧,看来日元并不值钱。

第四天,太太向正在洗菜的我发布了一条最新消息:日本政府将重新洗牌。

第五天,太太抱回一堆报纸,缠着要同我讨论中国政府现在面临的棘手问题。我说,我没空,我还要去打酱油一…

一个月后,太太问了我几个问题:“现在日本首相是谁?”

“福田康夫。”

“错!”太太说,“那是老皇历了,现在的首相是麻生太郎。”

“你知道他的外交主张和对华态度是什么吗?”不容我说话,太太又道。

“不知道。”

IST的系统结构及知识库结构 篇4

1 ITS的系统结构

ITS (智能教学系统) 以教学知识库为核心, 以网络为支撑, 结合软硬件平台和支撑应用软件把各种教学资源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互相支持, 互相调用, 发挥单个课件达不到的整体效应。ITS针对不同的学生, 讲求因材施教, 注重一对一的师生关系 (Tutoring) , 动态了解学生的状况, 以最佳方式组织教学。它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1) 具备某一学科知识; (2) 能够分析学习者特征; (3) 评价和记录学习者的情况; (4) 诊断学习中错误并进行补救教学; (5) 可以自动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个别化教学过程; (6) 可以进行自动搜索与本课程有关的参考资料有效帮助学习。

ITS的基本框架最初由Hartley&Sleeman (1973) 提出, 他认为ITS必须处理三类知识: (1) 领域知识, 即专家模型 (Expert Model) ; (2) 学习者知识, 即学生模型 (Student Model) ; (3) 教学策略的知识, 即导师模型 (Tutor Model) 。在此框架的基础上, 根据以上分析, 提出ITS系统结构图如下:

由此图我们可以看出, 该系统由人机接口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知识管理模块、知识库模块、推理诊断模块、教学活动模块等部分组成, 下面分别介绍各个模块的功能:

(1) 人机接口模块:分为教师接口和学生接口两个模块, 其中前者为教师专用, 为教师建立和操作知识库提供支持;后者可以让学生方便的应用系统来进行学习、测试和辅导等。

(2) 学科知识库:该知识库分为学科知识体系库和教学材料库。学科知识体系库是知识点的集合以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 可用知识点属性库和知识点链接库来表示。知识点属性库是知识表示的基础, 它反映知识点的集合;知识点链接库反映知识点之间关系和层次结构, 主要用于知识推理。教学材料库构成学习环境并向学习者提供支持学习过程的各种条件。

(3) 教学策略推理机:作用是根据学科知识库的知识表示方式, 合理并快速的在知识库查找相关信息, 知识表示以知识点为关键字, 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使用的策略进行推理。

(4) 知识获取和维护机制:负责知识库的建立和维护, 包括知识输入及形式化、修改、添加和删除以及由此引起的必要的改动, 维护知识库的一致性、完整性。

(5) 教学活动模块:此模块可以呈现学习目标、知识点、辅导说明、习题、现评价、提示等。将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 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6) 教师模块:此模块可以浏览学生档案;修订试题;教学策略修订:修订教学策略;修订教学内容 (包括领域知识和试题库) 。

(7) 教学策略库:教学策略库也是基于知识点结构的, 一个教学策略库描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学策略模板库和教学策略选用规则库。教学策略模板库用于教师对不同教学对象所采用的不同教学策略, 它是由一系列由知识点编号组成的关系数据库。教学策略选用规则库主要是规则编号、学生掌握水平、思维特征及教学策略模板库库名构成的。

(8) 学生模块:该模块包含了一个动态模型和一个静态模型以及一个评价与错误诊断模型。

2 关于ITS的知识库结构

知识库是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 所谓知识点, 是指课程中的某一教学内容。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分解为若干知识点, 所有这些知识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的描述构成了教学内容的知识, 教学内容的知识是知识库的基础核心。

在ITS系统中, 知识点之间存在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我们称为组织关系;还存在着其所表示的内容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 我们称这种关系为依赖关系。

(1) 组织关系:组织关系又称为父辈关系, 它是根据书本中的组织对知识库的划分而得到的。一个教学复合知识点由一个或多个教学元知识点或教学复合知识点组成, 由几个知识点组成的复合知识点又称为父知识点, 父知识点是子知识点的综述, 这些子知识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畴围绕其父知识点进行阐述。其中父知识点一定是教学复合知识点, 子知识点可以是教学复合知识点也可以是教学元知识点, 用函数ZZ (KP1, KP2) 表示。ZZ (KP1, KP2) =1表示知识点KP2是知识点KP1的一个组成部分。

(2) 依赖关系:具有依赖关系的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种必然的先后关系。一个知识点当前是否可以学习取决于另一些知识点是否学习过, 或者说后者是前者的预备知识, 用函数YL (KP1, KP2) 表示。YL (KP1, KP2) =1表示在学习知识点KP2之前必须学习知识点KP1。知识点KP2的学习依赖于知识点KP1。

(3) 复合关系:组织关系和依赖关系是知识点关系的两个方面, 组织关系是通过对知识点的划分而得到的, 是一种人为关系, 依赖关系是知识点所表述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 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 知识点之间还有可能表现为一种复合关系:兄弟关系和平行关系:a.兄弟关系:具有兄弟关系的两个知识点有共同的父知识点, 并且这两个知识点之间具有依赖关系, 用函数XD (KP1, KP2) 表示。若XD (KP1, KP2) =1则存在一知识点KP使得ZZ (KP, KP1) =1、ZZ (KP, KP2) =1且YL (KP1, KP2) =1;b.平行关系:具有平行关系的两个知识点有共同的父知识点, 但这两个知识点之间不具有依赖关系, 用函数PX (KP1, KP2) 表示。若PX (KP1, KP2) =1则存在一知识点KP使得ZZ (KP, KP1) =1、ZZ (KP, KP2) =1且YL (KP1, KP2) =0。

组织关系反映的是知识点之间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依赖关系反映的是知识点之间的一种支撑关系。从组织关系的角度来看, 整个知识库可表示为一棵领域树, 从依赖的关系来看, 整个知识库可以表示为一个前向网络。他们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和外在的关系。在ITS当中, 一般来说, 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所对应的知识点集, 按分解关系可以连接成一个树型结构, 称为分解关系树。分解关系树使得每一教学单元可以用该树中的某个子树来对应, 借助组织关系可得到知识点族 (类) 体系, 依此可以深层次的表示知识;依赖关系为学习控制机制提供了依据, 因而是智能教学系统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 各关系应该是知识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知识点的这种结构形式, 因此知识库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 采用基于框架的语义网络形式来描述。具体表示是:以框架表示知识点, 以语义网络表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表示下, 通过知识点间的关系将所有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通过使用这些知识, 可以在具有较少信息的前提下进行推理和教学控制。

结束语

ITS的知识库中, 知识点关系是连接知识点的纽带, 它将学科知识库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起着维系学科知识库的作用。智能教学系统的智能性的体现取决于对学科知识库中知识的灵活应用, 而这种灵活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知识点之间关系的准确把握。从系统结构和知识库结构两个方面对ITS进行了描述, 提出了系统结构模型和知识点关系分类, 从而为智能教学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摘要:智能教学系统 (ITS) 是教育技术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是人工智能 (AI) 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成果。本文对ITS的系统结构及知识库结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智能教学系统,CAI,知识库,知识点

参考文献

[1]陈仕品, 张剑平.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10) .

[2]何华灿.人工智能导论[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88.

[3]蔡自兴, 徐光祐.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4]曹文君.知识库系统原理及应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5.

[5]张全寿.专家系统建造原理及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2.

[6]徐洁磐.知识库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7]Shute, V.&Psotka, J.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Past, Present, and Future[A].D.Jonassen.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C].New York:Macmil-lan.1996:570-600.

[8]汪前进.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模型[J].农业网络信息, 2007 (10) .

会计知识结构2 篇5

会计机构设置原则(2)

3)集中核算

会计工作组织形式非集中核算两者的主要区别会计从业资格

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法》和《会计人员职权条例》规定

会计人员的工作权限—《会计人员职权条例》的规定 会计机构与敬业爱岗

会计人员熟悉法规

会计人员的依法办事

职业道德客观公正

搞好服务

保守秘密

参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执行 可供选择的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原则:

会计法律—会计法

会计行政法规

会计法规地方性会计法规

会计法律自治会计法规

规范体系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规章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制度

《群落的结构》重点知识聚焦 篇6

【易错点拨】

1.判断是否是一个群落,要把握三个要素: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和全部种群,包括了该区域内所有的动物种群、植物种群和微生物种群。

2.同一物种因分布区域不同可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所有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3.只有满足3个条件——自然区域、同一物种、全部个体才构成种群。例如,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不符合“同一物种”这个条件,一个池塘中全部的成年鲤鱼不符合“全部个体”这一条件,因此,都不是种群。

知识点二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四种关系如下所示:

【易错点拨】

1.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和寄生等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捕食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从种群进化的角度都是有利的。

2.共生与寄生都是种间关系,且共同生活在一起,但共生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寄生是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

3.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數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知识结构 篇7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即兴研究已经进行了系统的文献梳理和总结。Cunha[1]、黄勇[2]、张小林[3]等学者就组织即兴的内涵、促发条件、影响因素和结果等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与此同时,部分学者对即兴研究涉及的相关领域也进行了初步分析, 如韵江等[4]评价了组织即兴与组织学习、组织记忆、 组织创新和战略变革的关系,曹光明等[5]总结评价了包含爵士乐隐喻、组织学习、团队管理和战略在内的4个组织即兴研究视角。

以上学者对即兴研究的发展现状和热点等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对于理清即兴研究的基本脉络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这些定性研究的结论往往是主观思辨的结果,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研究对于反映即兴领域的知识构成及各类知识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知识框架的学科知识结构 ( intellectual structure)[6]没有给出清晰的描述,因而难以系统揭示该领域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鉴于此, 本文将在系统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即兴研究的学科知识结构进行初步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

1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1.1研究方法与工具

常用的知识结构分析方法是引文分析和共被引分析。引文分析有助于了解引文的主题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和该领域主要的引文,并利用引文频率的变化情况来推断什么时间该领域发生重大变化[7]; 同被引分析是通过建立同被引矩阵来实现的,通过文献之间同被引关系形成同被引网络,同被引网络内节点之间的远近关系可以反映它们的主题内容及亲疏关系[8]。本研究采用以上两种分析方法,具体实施时借助瑞典科学家Olle Persson开发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软件Bibexcel来构建作者共被引矩阵,在此基础上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以便确定知识基础的构成。在知识结构的可视化方面,有时多维尺度很难在二维空间展示全部知识组织,从而显示效果不理想,因此本文采用寻径网络算法加以改进。寻径网络算法在处理相关系数矩阵时,将文献视为节点,相关系数视为联系的强度,再跟据三角不等式检验从而决定是否保留某个连接,最终获得能够反映最重要关系的精简网络[9]。在具体实施时,本研究采用科学图谱 软件Network workbench Tool 1. 0来进行处理和网络的可视化。

1.2数据收集与分析

笔者分别以improvisation、improvisational、improvising和improvise为主题词,利用美国科学情报所 ( ISI) 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文献的检索, 检索截止时间为2014年4月5日,将研究领域限定在Management、Business和Economics,文献类型限定在Article、Proceedings paper和Review,最终得到1998 - 2014年和即兴有关的文献241篇。据发文数量的年度分布情况 ( 见图1) 结果表明,即兴研究从1998年开始呈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其中2006年、2009年和2012年呈现出3个增长高峰。为了从动态视角分析知识结构的变化,本文在具体分析的时候,根据发表文献的年度分布情况将其分为两个时间段: 1998 - 2006年和2007 - 2014年。

2研究结果

2.1高被引文献的引用分析

1998 - 2014年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总数为10234篇,其中期刊为6056篇,占引文总数量的59. 18% 。 从总引文数量的年度分布情况 ( 见图2) 可以看出, 引文从1940年左右开始呈增长趋势 ( 每年大于5篇) ,且大部分集中在1990 - 2005年之间,这也是即兴研究文献呈现快速增长的阶段。

本文通过分析即兴研究引文的被引频次和频率来确定主要文献及其变化情况,表1列出了该领域被引频次大于10的前76种文献及其在前后两个时间段的变化情况。本文在计算被引频率的时候进行了标准化处理,以10000篇为单位进行折算,其最终结果如图3所示。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高被引文献中有20种是图书 ( 用* 表示) ,其余均为期刊论文,因此期刊论文对于即兴研究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被引频次最高的则是美国著名组织行为学专家Weick于1998年在Organization Science发表的Introductory essay—Improvisation as a mindset for organizational analysis一文, 总计被引 用79次, 随后分别 是Moorman于1998年在Journal of marketing发表的The convergence of planning and execution: improvisation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和Miner于2001年在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发表的Organizational improvisation and learning: A field study。同时还可以看出,76篇文献在不同时间段的引用频次有差别,其中有3篇在1998 - 2006年间被引频次为0 ( 用斜体加粗表示) ,说明文献由于发表时间或研究主题的原因,使得其受重视程度不同,这必然对不同时间段的知识结构有所影响。

从图3的文献被引频率变化可以看出,有44篇文献呈反向增长趋势,其中Weick于1979年出版的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ing和1993年在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redesign: Ideas and insights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一书中刊载的Organizational redesign as improvisation一文。其余32篇呈正向增长趋势,其中Baker于2005年在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的Creating something from not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through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和Vera于2005年在Organization Science的Improvisation and innovative performance in teams,这些说明了不同文献所代表的即兴研究的某些方面在不同时间段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变化也进一步影响了知识组织及其内部的关系。

2.2因子分析与知识基础的确定

笔者利用Bibexcel软件以被引频次大于10的前76篇文献建立同被引矩阵,并对其进行因子分析, 以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极大正交旋转估计因子载荷量,保留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分析结果中,前6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7. 42% ,满足萃取要求,结合具体研究,最终以前6个因子来描述即兴研究的主要知识基础,因子分析的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知识群1的主题是组织、战略和创新,其中组织方面涉及的主要文献包括Weick、Hatch、Barrett、 Zack、Bastien、Mirvis、Lewin和Kamoche从爵士隐喻以及Vera从戏剧隐喻对组织中即兴现象的本质和特征所进行的理论分析,Hutchins和Weick从适应性角度对航船失事和火灾救援中组织即兴过程所进行的案例研究,Moorman和Miner就组织即兴、组织记忆和组织学习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案例研究,Crossan和Ciborra从时间角度对组织即兴过程特点的理论研究,Cunha对组织即兴影响因素及其结果的理论框架研究等。战略方面涉及的主要文献包括Mintzberg对战略规划的研究,Eisenhardt和Brown的边缘竞争战略理论,Orlikowski和Crossan从即兴角度对战略变革和战略规划所作的理论研究等。创新方面涉及的主要文献包括Moorman对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组织即兴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Eisenhardt关于即兴方法加速产品创新流程的案例研究,Brown有关产品开发研究的文献研究以及Burns有关创新管理的理论研究等。

知识群2的主题是能力,涉及的主要文献包括Eisenhardt、Teece和Zollo等关于动态能力的理论研究, Barney的能力资源基础观,Nelson的经济变革理论以及Leonard关于核心能力和核心刚性的理论分析等。

知识群3的主题是学习,涉及的主要文献包括March关于组织学习探索和利用两种范式的研究, Levinthal关于组织学习近视思想的研究, Levitt和Huber分别从经验和过程角度对以往组织学习的文献研究,Nonaka的知识创造理论,Cohen的吸收能力以及Cyert的公司行为理论等。

知识群4的主题是惯例,涉及的涉及的主要文献包括Feldman从柔性和变革视角对组织惯例的理论研究,Pentland从结构视角对组织惯例的研究, Weick关于突发事件下惯例失灵时群体行动的研究等。

知识群5的主题是创业,涉及的主要文献包括Levi提出与即兴相关概念— “bricolage” ( 创造性拼凑) 的著作以及将此概念具体应用到企业创业实践的Bake和Garud的系列研究。

知识群6的主题是方法,涉及的主要文献包括Eisenhardt和Yin的案例研究方法以及Miles的质性数据分析方法。

未归到以上6类的两篇文献是March和Thompson的组织行为决策和权变理论的研究。

2.3寻径网络与知识结构的可视化分析

为了揭示即兴领域各知识基础之间的关系,利用寻径网络图来表示其知识结构,结果如图4所示。 其中节点表示文献,连线表示文献相关程度,高度相关的节点距离越近,反之越远,同一因子文献用相同颜色表示,文献前的数字表示其所属的因子 ( 未归类文献没有数字) 。

从图4可以看出: 知识群1 ( 组织、战略和创新) 是即兴研究最大和最核心的知识基础,位于结构图的中心位置,和知识群5 ( 创业) 、知识群3 ( 学习) 关系最为密切,表明即兴研究涉及创业和学习的主题主要从组织、战略和创新的研究中发展而来,知识群1和知识群5之间是通过Baker和Miner的研究相关联,知识群1和知识群3之间是通过Moorman、Eisenhardt、Cohen、Moorman的研究相关联。知识群2 ( 能力) 、知识群3 ( 学习) 和知识群4 ( 惯例) 之间关系较为密切,表明这些主题存在相互借鉴现象,其中涉及到的关联性文献是Huber、 Leonard、 Levit、 Levinthal、 Schon、 Argote、 Feldman和Nelson的研究。知识群6 ( 方法) 和知识群5 ( 创业) 关系最为密切,表明即兴研究涉及创业的主题大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两个知识群是通过Baker ( 2005) 的研究相关联。

2.4知识结构的演化分析

为了分析即兴研究知识结构的演化,采用卡方检验法,以同被引引文在各知识群的分布情况为检验依据,以前后8年为时间单位,从而判断前后两个阶段的是知识结构是否一样。经过最终显著性检验,得到chi - square = 14. 568,sig. = 0. 012,这也证明了即兴领域前后8年的知识组织在统计上是显著差异的。

为了说明知识结构的演化,分别描述1998 2006以及2007 - 2014两个时间段各个知识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图,具体如图5和图6所示。

图5的1998 - 2006的知识结构图表明: 知识群1 ( 组织、战略和创新) 规模最大,位于图的中心位置,其他知识群均和知识群1有联系,这也表明了知识群1的重要地位; 知识群2 ( 能力) 、知识群3 ( 学习) 和知识群4 ( 惯例) 自身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相互之间存在较强的联系,且均依赖于知识群1的研究; 知识群5 ( 创业) 和知识群6 ( 方法) 还处于发展阶段,规模较小,且两个知识群之间没有较强关联性,其研究还是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群1。

图6的2007 - 2014年的知识结构图表明: 知识群1 ( 组织、战略和创新) 依然位于中心位置,知识群2 ( 能力) 、知识群3 ( 学习) 和知识群 ( 4) 也和知识群1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知识群2和知识群3存在较强关联,但知识群4和知识群3之间没有较强的关联性; 知识群5和知识群6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但之间不存在较强的关联,知识群6和知识群4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知识群5和知识群1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综上所述,从即兴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围绕着组织、战略和创新的研究始终是主流,而能力、 学习和惯例方面的研究,由于始终是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主流,因此在不同时间段都与即兴研究主流关系密切。此外,由于即兴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很多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因此诸多研究都采用定性和案例研究方法,而创业方面的话题则属于近年来即兴研究逐渐成长的新方向。

3结语

知识结构 篇8

结构化学课程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课。该课程通过探讨物质的静态结构,使学生掌握微观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获得原子、分子及晶体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了解研究分子和晶体结构的近代物理方法的基本原理。该课程是从微观层面解释化学实验现象的理论基础,对深入理解及研究化学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课程的基本理论涵盖于各化学分支,是化学各相关专业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对锻炼学生思维(想象,逻辑,抽象,交叉)、开发学生智力(分析,批判,综合,衍变)、发展学生能力(发现、解决、表述、总结) 有着重要作用。

依据多年的结构化学教学实践,我们把结构化学课程的主要特点概括为“四性三多二少一难”。

四性指基础性、重要性、抽象性和逻辑性。结构化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可由图1很好地体现,此外,学会结构化学才能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即“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测试+理论分析”;结构化学主要讨论微观粒子的状态和运动规律,所以抽象深奥;结构化学研究物质结构的核心方法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演绎法,所以逻辑性很强。

三多指知识多、原理多和思维形式多(演绎思维、归纳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二少指学时少(54学时)和优质课程资源少。

一难是教学难,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基本原理多,范畴的界定和之间的关系较难全面掌握;二是原理的理解主要依赖于学生的数理基础(化学系学生的数理基础普遍不好),同时还需要较好的专业基础;三是能够与理论直接联系的实际例子少,显得理论格外抽象。普通学生自己学会结构化学不太现实,很多学生“上课时还明白,课后看书却不懂”。所以教学方法的探索和革新始终是结构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题。

2结构化学常规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新举措

教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不断解决教学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这里我们把结构化学教学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归纳为三个。

(1)结构化学课程存在着内容太多与学时过少的矛盾。现在是知识爆炸时代,结构化学新知识和新理论的增长速度迅猛,然而教学时数不增反减。考虑到学生实际(考研的多)和教学要求,目前普遍采用的解决方法是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而不是删减教学内容。因为当前考研试题中结构化学所占分数比例较大,而且知识覆盖面很广,但是学生自学收效甚微,所以删减教学内容的方法实不可取,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只能是优化知识结构。多媒体教学的突出优势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普遍在使用。但是结构化学课程概念多、原理多、数学推导多,多媒体的节奏稍有控制不当就剥夺了学生的思维时间和联想空间,反会降低教学效果。

(2)结构化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矛盾。该课程不仅知识多而且难度大,所以为了效率而增大课堂知识容量,往往导致学生的思维联想空间萎缩,课上学的似懂非懂,教学效果不佳。“启发式”教学法是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来提高知识的课堂传授效果,但前提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知识基础并且能够迁移,然而结构化学对于学生的数理化基础都有较高要求,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探究式”和“讨论式”教学法,是通过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来获取知识和形成技能(效果好),不过此类方法除了依赖学生的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效率低),不太适合结构化学这种“内容多课时少”的课程。所以结构化学的课堂教学仍是以讲授法为主,这一点可以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www.jingpinke.com)”上所列的国家级“结构化学精品课”课程录像中轻易地看出。

(3)结构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矛盾,这是较高层面的矛盾。结构化学知识点多、难点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陷入知识细节的讲解中,而忽视了知识的宏观体系和知识结构的讲授(所谓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学了挺多知识点,但是没有形成知识结构和系统,所以容易混淆和忘记,也不会用,未能形成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采用“知识逻辑结构与思维形式注记教学法(KM 教学法)”,杨炳儒教授在2011年4月对该法进行过详细阐述[1]。该法把“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作为组织教学语言与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即基于知识本体之上的“知识逻辑结构”居于教学的核心地位。遵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把它们组织起来就形成知识逻辑结构图(知识链图或知识网图),这些图清晰地揭示了知识点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按图索骥,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和教师都有指导作用。作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一直以这种方法为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通过查阅“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发布的15个高校的结构化学精品课以及部分兄弟院校的结构化学课程网站,我们发现应用这种方法的学校很少,只有两个高校(陕西师范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提及到了这种方法(他们的命名是“框架结构教学法”)。所以我们想写篇文章倡议大家采用“知识逻辑结构教学法”,以便更多的学生受益。

3 落实“知识逻辑结构教学法”的方法

应用“知识逻辑结构与思维形式注记教学法”,能够解决结构化学课程“难度高容量大课时少”的难题,能够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若想取得实效,关键是要制作出“知识逻辑结构呈现式” 课件(使知识逻辑结构图时刻显示在教学屏幕上,而不是在教师的脑子里,才能实际地帮助学生快速认识和掌握知识结构),并合理结合“启发式教学法”;要坚持“先搭架、后填充、再诱导”和“少而精”的原则。具体操作时可分三步。

第一步,备课时按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内在逻辑性来确立逻辑结构和知识框架,构造知识逻辑结构图。在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沿着各个“脉络”去发展延伸,将各相应部分加入全部细节,从而扩充并上升到知识的总体状态。这时已不是原来教材中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罗列,而是高视角的、有牢固支撑的知识概型。这样的知识是成串、成套的,是具有“空间”结构的,而不是“平面”结构的简单展现。

第二步,选用先进的课件制作软件(如Authorware),开发“知识逻辑结构呈现式”课件,为落实知识逻辑结构图的功能奠定必要的基础。该课件的模式和功能在第4部分介绍。

第三步,课堂上以知识逻辑结构图为纲(课件展示,要让学生看见),再结合“启发式教学法”对重点、难点与关键点进行精讲,余者可自学。

4 “知识逻辑结构呈现式”课件的模式和功能

与传统PPT课件不同,“知识逻辑结构呈现式”课件在教学页面上不仅要展示知识,而且要展示知识的逻辑结构。具体的显示模式可以借助作者所开发课件的两个具体页面来形象体现。比如“分子的点群”的知识逻辑结构图,显示在课件上的结果如图2a。

讲解单轴群中的Sn群时,单击Sn链接,课件显示效果如图2b。

采用“知识逻辑结构呈现式”课件能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快速记忆并形成知识结构,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长久保持,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论述了结构化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总结了常规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找到了提高结构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即采用“知识逻辑结构与思维形式注记教学法”,制作并使用“知识逻辑结构呈现式”课件,并适当结合“启发式教学法”。

关键词:知识逻辑结构,课件,结构化学,教法

参考文献

[1]杨炳儒,马楠,谢永红.知识逻辑结构与思维形式注记教学法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4):57-59.

[2]陈光巨,李宗和.教与学的思考和实践—关于结构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大学化学,1998,13(5):15-17.

生物复习常用的三个知识结构 篇9

1.“穿珠引线式”知识结构

一些生物学知识按顺序关系可组成线性结构,形成“知识链”,即“穿珠引线式”,其模式如下:①→②→③→④→⑤。

在复习中通过设疑、提问、引导、讨论、解疑等方式,利用该种知识结构和精编、精选的习题就可以全面复习相关的知识了。

例1下图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简略表示。请据此回答:

①脱分化②再分化③→④

(1)①表示______,它能被培养成为④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2)若想制作人工种子,应该选用(填编号)______。

(3)若①是花药,则④是______,这项技术可用在______育种上。

因此,学生通过上述练习,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既复习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知识,又联系复习了相关的育种、基因的表达、细胞工程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加强了生物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提高了生物学科的复习效率。

2.“比较式”知识结构

运用比较法可以进行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得出知识的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强化各概念的本质特征,使学生清楚地掌握概念的实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知识的复习效率。以“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比较为例。

要注意的是,“比较式”知识结构的运用一定要有针对性,在研究两个概念的共性和个性时,类比项目要适量,切忌漫无目的胡乱搬凑,要尽量抓最本质的内容类比,可以适当进行变式进行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能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时应该有意识地发掘类比因素,把平时积累的类比资料选入教案,有的放矢。

3.“核心辐射式”知识结构

把要复习的知识点作为核心,然后围绕这个核心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联系,使之形成由点到面的知识块,即“核心辐射式”知识结构。在核心辐射式中,核心内容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原理、一个图解或一个实例。其模式如右图。

若以“杂交”为核心可联系分子水平杂交—DNA杂交及与之相关的亲缘关系鉴定、DNA探针的基因诊断及环境监测;细胞水平的杂交一细胞融合;个体水平的杂交一有性生殖与之相关的生殖细胞的产生(减数分裂)、遗传规律、育种方法等。

在复习中,师生利用构建“核心辐射式”知识结构,进行专题综合复习,由面到点,通过引导、提问、讨论、解疑等完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综合能力,提高生物的复习效率。

小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研究 篇10

当今, 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英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小学的英语教育是自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后逐步开设起来的。 (1) 小学英语教育进行了十多年, 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可喜的进步。发展中的小学英语教育也赋予了新时代的小学英语教师新的要求。同时, 现今小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如小学英语教师英语发音不标准、小学英语教师无法采用有效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普遍不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不受重视、有些小学教师都没有经过正规的英语学习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本质上都与小学英语教师的知识水平关系紧密。因此, 小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建构可明确教师的知识水平目标。小学英语教师只有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 才能胜任当今小学英语教育及其改革的重任。

1 小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理论阐说

“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知识的定义是, “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 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中所获得的对事物的了解中的可靠成分。” (2)

“知识结构”:本文中研究的知识结构是指个体头脑中知识的构成, 包括数量、种类、各种知识的比例和相互关系以及他们的整体功能。

“小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在对小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文献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认为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对象的知识、教育情境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指与教学相关知识, “就是使人易于明白学科内容的表达和阐述方式”。 (3) 教学对象的知识是指教师需要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 如教学对象的学习态度、价值观、教学对象学习语言的经历等等, 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教育情境知识指与教学有关, 通过影响教师与学生从而影响教学环境的知识。

2 小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分析

2.1 小学英语教师的必需知识

小学英语教师“必需知识”是教师知识体系中最关键的部分, 是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所具有的知识, 即学科教学知识。英语学科教学知识是建立在基础知识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要求小学英语教师掌握本专业的知识, 如英语语音、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翻译、英语听力、英语教学法等专业技能知识。

2.2 小学英语教师的重要知识

小学英语教师的“重要知识”指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时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小学教师应该是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 这里指的基础知识指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声乐、舞蹈、语言表达、体育、基础的数学、思想道德、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2.3 小学英语教师的必要知识

小学英语教师的“必要知识”是小学英语教师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必备的知识。教师除了要掌握所教学科知识内容外,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还会面临很多的教学任务, 如果仅局限于了解自己的学科领域, 教学活动就会困难重重。这里的重要知识是学习对象知识和教育情境知识。教师的教学要富有成效, 就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教师要备好课, 除了备内容、备方法、还要备学生, 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学生特长、学习能力、心理状况、学生的生活情况、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提到的问题等, 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等。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优良的教育情境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教师传授知识是在特点的地点、时间、人群的参与下创设出的具体情境中完成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反应。

3 小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实践策略

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知识结构不仅可以改进小学英语教学、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提高小学生学习成绩, 而且将会促进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而达到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和促进小学英语教学创新的目的。

3.1 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培养和培训教师是发展壮大教师队伍的有效方式。目前, 小学英语教师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 课时量大、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家庭需兼顾等原因未能及时给自己“充电”, 渐渐地不能适应新时代英语教学。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 为了迎接新的挑战, 教师的培训是势在必行。单位可以通过聘请专家来校讲课、交流经验或送教师去大学学习先进的理念,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3.2 鼓励开展同行之间的广泛交流

同行间的交流有益于教师的自我完善。交流的内容可以为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 交流的范围不应仅仅局限于市内或校内, 而应扩大到全省性的、全国性的, 交流的方式可以通过学术团体年会或者教学赛课观摩, 而交流的手段可以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 也可以面对面进行交流, 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交流。这些都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专业发展的新方向, 也可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新的平台。

3.3 通过查阅文献和出国留学的方式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

为了能很好地胜任新时代的教学任务, 教师需要查询大量资料, 了解美、英等国及英语水平较高的一些亚洲国家教学的成功经验, 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如果条件允许, 单位可以派送一些教师出国亲自体验国外教学, 吸取国外教学中的精华。

4 结语

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 完善的知识结构可以说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随着新时代的发展, 小学英语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有些成分在强化。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有待提升, 教师的知识内涵需要扩大和丰富。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勇于接受时代的挑战, 不断实现自我提高、完善和发展。

摘要: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影响教学的实施, 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本研究提出了完善小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 并针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实现教师知识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 以期为我国小学英语教育质量的提升、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及小学英语教学理论的丰富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

注释

1黄颖.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研究.海外英语, 2012 (9) .

2卢炳惠, 张学斌.论知识的类型与教学[J].南华大学学报, 2001 (1) .

知识结构 篇11

“妈妈比淘气大26岁,淘气1岁的时候,妈妈多少岁?”

“27岁。”我几乎想也没想,脑海中蹦出了一个数字。

“淘气2岁的时候呢?”

“28。”28这一数字也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

然而,在学生脱口说出答案后,老师语锋一转,提问:“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呢?”进而在黑板上板书“1+26”、 “2+26”。

……

明明不用想就能直接说出答案,为什么还要列算式?既然问的是妈妈的年龄,为什么还要将具体的年龄还原成算式?这不是疏简就繁、舍近求远吗?

出于疑惑,我翻开了学生的课本。原来,课本上就是这样呈现的(如图①):

并且,随着课的铺展延伸,我也慢慢领会了教材这样编排的意图——突出式不仅能表示一个数,同时也能表示一种数量关系。具体到上述算式,“1+26”、 “2+26”等算式不仅表示“淘气一岁、两岁时妈妈的年龄”,同时也表示“妈妈比淘气大26岁”这一数量关系。

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事实上,这对学生很难说不显得突兀。因为,在学生以往的经验里,“1+26”、 “2+26”等算式更多的只表示运算的过程,并不代表运算的结果。这从老师的提问中也可得到印证。具体地说,当学生回答妈妈27、28岁时,老师顺势提问“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呢?”可见,即使是老师,在潜意识里,也认为“1+26”、 “2+26”表示的不是妈妈的年龄,而只是计算妈妈年龄的方法。

很明显,学生的经验和教材的编排意图产生了落差!然而,对于这种落差,有着丰厚知识储备的“我”能想明白,对“式与代数”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11岁的孩子能想明白么?在他们的头脑中,是否也有着我翻开教材前那一刹那间的困惑?

如果也有,那就充分说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并不完全一致!作为教师,这时要做的不是生拉硬拽,而应是删繁就简弥补这种差距,将教材的知识结构顺利转化成学生的认识结构。

事实上,方法是有的,而且并无芜杂。具体地说,当老师询问“淘气1岁、2岁、a岁时妈妈多少岁”学生回答“27、28、a+26”岁时,教师追问“怎么知道的”,并顺势补充完整下面的板书,如图②。

一个式子,两层含义!很明显,从图②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出,a+26不仅表示淘气a岁时妈妈的年龄,也表示妈妈比淘气大26岁这一数量关系。明镜照物,妍媸毕露!至此,式不仅能表示具体的数,也能表示数量关系这一难点就直观、水到渠成地突破了。

“某种意义上,教材本身是静止的,可是当一个教师用全身心去思索它时,它就变得动起来,而学科的生命便由此而诞生了!”由于篇幅的限制,课程编写专家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的思考和创意都反映在教材上。因此教师在解读教材时,需要还原教材的编写意图,厘清教材的编写思路,融汇教材的上下结构,品出教材的弦外之音,在学生思维的盲点处,在文本的空白处,适时补充,巧妙跟进,将教材的编排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水乳交融!果真做到如此,静止的教材在真实的课堂中就能涌动出生命的活力。

浅析培养秘书知识结构的策略 篇12

一、奠定秘书的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构成了现代秘书知识结构中基石部分, 是秘书从业的立身之本, 也是秘书从事秘书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要素。奠定广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是现代秘书职业能力提升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所以, 奠定秘书的基础知识是培养秘书知识结构的第一步, 使秘书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发挥秘书的潜力。奠定秘书的基础知识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1、奠定秘书的文化基础知识。

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文、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外语等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学的文化基础学科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秘书这个职业对这类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 秘书要不断地巩固已有的基础知识, 同时要及时更新文化基础知识。秘书在工作之余应该养成多读书、广学习的习惯, 从各种书籍中汲取知识, 奠定自己的文化基础知识。

1.2、是奠定秘书的基础理论知识。

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政治经济学、现代汉语、基础写作等大专以上学历教育阶段所学的公共基础学科知识。秘书必须要奠定这些理论知识, 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和理论素养, 在实践过程中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做知道。

二、提高秘书的职业知识

作为新时代的秘书, 不仅要奠定自己的基础知识, 还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知识。职业知识就是业务知识, 构成了秘书知识结构的支撑和依托部分, 处于核心地位, 是现代秘书的职业标志性知识要素。提高秘书的职业知识, 就是提高包括与工作有关的工作对象、工作职责和工作业务在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等。一是要提高秘书的专业知识, 这要求提高秘书学知识、文书写作知识、秘书礼仪知识、文书处理知识、秘书实务知识、档案管理知识、办公设备使用知识以及信息管理知识等, 以达到秘书成为专业人才, 胜任秘书职业岗位;二是提高秘书的行业业务知识, 即提高秘书从事的有关行业的具体业务知识。这对于秘书的职业非常重要, 秘书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 提高行业知识, 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和发言权, 以至于不犯低级的业务错误, 也只有这样, 秘书才能更好地为上司服务, 才能真正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

三、拓宽秘书的相关知识

秘书行业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业务知识, 而且还需要其他相关知识。培养秘书的知识结构, 必须要拓宽秘书的相关知识, 这些相关知识包括法律类知识、管理类知识、公关类知识、心理类知识和经贸类知识。拓宽秘书的相关知识是属于秘书知识的高层次平台部分, 处于延展地位, 可以提高秘书的职业素养, 强化业务能力,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拓宽秘书的法律类知识, 就是要求掌握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公司法以及WTO规则等在内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与现代秘书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 这不仅有利于秘书维护自己利益, 而且有利于维护秘书所在机构的利益;拓宽秘书的管理类知识, 秘书应该认真学习管理学原理、决策科学、行政管理学等知识外, 还要汲取各种管理经验和教训, 从而管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协助上司实施管理;拓宽秘书的公关类知识, 就是提高秘书的公共关系素养, 做好各项沟通交流工作, 使秘书所在机构内部团结和谐, 对外合作同进, 塑造良好的关系环境;拓宽秘书的心理类知识, 运用各种方式使自己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及时地处理各种情况和业务, 成为领导在关键时刻的好帮手;拓宽秘书的经贸类知识, 钻研学习经济知识, 通晓经济规律, 熟悉经营管理, 了解市场运作, 使自己成为经济型秘书, 能更好地为领导出谋划策。

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 对秘书来说, 做好秘书工作, 遵守礼仪是必不可少的。秘书礼仪体现在政治交往、商业活动中, 秘书必须不断提高礼仪修养, 才能更好地做好秘书工作。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使新兴行业不断涌现, 秘书和秘书工作必然面临全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所以, 秘书要不断培养科学、合理、开发、立体的知识结构,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挑战

参考文献

[1]、王丽娇.浅析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商务礼仪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 (05)

上一篇:切口缝合下一篇:培养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