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特点及展望

2024-06-21

研究特点及展望(精选7篇)

研究特点及展望 篇1

中医在医学史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经过数千年的发展, 中医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经验, 这其中就包括丰富的护理学内容。目前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处于一种边缘状态, 受许多因素影响, 面临继承危机, 服务领域也在逐渐萎缩, 这些都影响其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也会影响中医护理的学科建设[1,2]。但中医护理拥有它独特的理论体系, 其客观性和实用性逐渐受到人们重视。随着护理学从二级学科划为一级学科后, 它逐步由医院护理向社区及家庭护理方向普及,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中医护理学的概念

对中医的定义各中医护理教材表述不同, 多数学者认为: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用整体观念,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对疾病进行辩证护理, 结合预防、保健及康复等措施, 运用传统护理技术, 对患者及老、弱、幼、残施予护理, 以保护人体健康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 中医护理的优势

2.1 理论优势

中医学认为, 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 由众多因素共同维持的一种相对平衡的、动态的过程。外环境指的是人们所处的外界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内环境包括人体内各个脏器的功能状态及心理状态。因此, 在治疗和护理时, 并不是简单、孤立地看待患者是什么病, 而是把人看作一个整体。中医护理充分体现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原则, 它从整体观的角度出发, 用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 做到知常而达变, 准确、及时地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及早发现病情恶化的先兆[3]。因此在治疗护理过程中, 既要祛邪, 又要扶正, 通过协调身体机能状态,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还要注重预防、保健和康复。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

2.2 方法优势

西医护理的原则是辨病施护, 而中医护理则是辩证施护。部分学者就中、西文化对护理学的历史背景、发展、护理程序及思维方法等差异进行了探讨, 认为中医护理理论讲求生命观和整体健康观, 从整体功能的角度把握生命规律, 其理论基于中医基本理论;西方护理发展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可追溯到南丁格尔时代, 是由以任务为宗旨的理念转变为整体护理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4]。中医护理是运用内治和外治进行整体的调节和治疗。中医所用的方剂一般有多种有效成分, 针对人体的多种因素, 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合调理, 符合人体多样性和病变复杂性的特点。中医护理技术融合在医疗救治过程中, 方法安全直观、简便易行, 具有便、简、验、廉等的特点[5]。此外, 中医护理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药物疗法所服用药物多数为天然动植物;非药物疗法包括拔罐、针灸、推拿、刮痧、气功与熏洗等[6]。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创举, 通过对人体体表的刺激, 进行整体的调理, 操作安全, 应用广泛, 效果显著。上述中医护理技术虽不能直接祛除病原体与补充体内必要的化学成分, 但通过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激发了机体自我修复和抵御疾病的能力, 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2.3 操作优势

中医护理技术有许多在民间广为流传。它的实用性、方便性是其他护理技术无法比拟的, 经过规范化后, 可操作性更强, 适应范围更广, 效果更好。目前临床应用主要表现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足浴联合足部按摩可以有效预防腹部术后腹胀[7];对卒中合并便秘的患者实施时辰穴位按摩法, 通便效果良好[8]。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医护人员也将中医护理技术的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地进行扩展, 如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灭活Hbs具有较好的效果。此外, 饮食护理中对饮食分类, 指导病人调养饮食, 容易被理解和运用。

2.4 费用优势

就目前情况来看, 中医护理费用要比西医低很多。有资料显示中医院护理费用比同级别的西医医院低20%~30%。以低廉的费用, 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 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9]。

3 中医护理的展望

3.1 加强中医护理理论的建设

中医学源于中国, 中医理论以阴阳五行为认知论, 以整体观、天人合一为主导思想, 以正邪论为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临床认识, 以脏腑经络的病理生理为临床基础, 以辩证施治为临床治疗的核心[10]。中医护理学隶属中医学中一门独立学科, 同时也属于护理学的范畴, 故中医护理学不但要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独特的理论, 还要借鉴西医护理学的理论, 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形成独立、系统的学科理论。

3.2 规范中医护理方法

早期中医治疗和护理的主要场所是患者家中,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有很大的随意性, 有的还停留在经验层面, 缺乏规范的护理常规和操作过程。因此, 中医护理学必须借鉴西医护理学的护理方法, 重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才能向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例如无菌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 为中医护理操作的安全性提供有力的保障;穴位注射法、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擦浴降温法等都运用了西医护理的操作方法。在科学高度发展的当下, 必须规范中医护理方法, 与西医护理相互学习, 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 进而共同发展。

3.3 建设中医护理学科

当前, 中医院校还未形成一整套系统培养护理本科生的体系[11]。护理教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护理院系少有专职护理教师, 多数是其他专业教师兼职授课。长期以来, 临床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医疗、轻护理的现象, 工作主要局限于常规操作, 执行医嘱, 故多数护理管理者对护理科研工作认识不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为推进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操作, 在1999年颁布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在授课教材方面, 对近10年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对照研究发现: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数目不尽相同, 种类也存在较大差别。给学生带来了许多不便, 也会导致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认识模糊不清, 阻碍学习与推广。因此必须要加强中医护理的学科建设。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近年中医护理发展迅速。目前, 部分大型综合性中医院投入使用血液透析、危重病人监护仪等设备, 进行心肺复苏及介入治疗等, 这些都离不开中医护理的配合。这些中医护理的应用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实践前景和发展空间。因此要加大力度建设好这门学科, 要培养大量有扎实的中医护理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的高层次中医护理人才。以中医学本、专科教育为基础, 远程教育、自学等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形式的中医护理学人才培养体系, 培育出更多掌握现代护理理论、技能的中医护理人才。

浅谈冶金机械安装技术特点及展望 篇2

关键词:冶金机械;安装技术;设备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社会中许多领域带来了大的发展。其中我国的冶金工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冶金机械安装工程也逐渐增多,社会要求生产表现出连续性。但是,当今社会存在的大部分冶金设备通常是在高速度、高荷载、高灰尘等比较恶劣的环境下运转的,这对冶金机械设备的安装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冶金机械安装技术,提高冶金机械设备的安装质量及精度,成为冶金机械稳定生产的有力保障。

一、当今冶金机械安装的技术特点和现状

(一)机械设备的安装特点:(1)机械安装的设备重量大。(2)生产条件较特殊。(3)作业时间较长。(4)作业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二)冶金机械安装指的是相关的设备由生产厂运输到施工地点,并且经过一定的施工过程,最后达到投产使用的过程。冶金机械安装的流程是相当复杂:根据施工标准和施工力量进行工程的组织和设计、对安装工作所需的设备进行清洗和检查、安装设备的验收和处理、工作的设定与验收、大部件设备的安装、定位和调整,通过试运转等程序,最后完成整个工程。

(三)冶金机械安装前的准备工作:第一个是技术方面的准备。在安装工作开始之前应对工程所需的相关材料准备详细,制定好安装前、中、后的机械运作、搬运及吊装的方案。第二个是相关的安装工具和所需材料准备。第三个是关于施工场地的环境和基础设施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的准备问题等。

⑴机械设备检查

机械安装设备到达后,进行清点和分析,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根据设备所制定的方向就位摆放,同时对已经到位的设备进行解体分析、检修并做技术记录。在认真复查安装设备是否与方案内容一致的同时,复查设备各专业连接的设备、确认管道接口的一致性。

⑵基础检查处理与放线

在对安装过程中进行基础检查中发现有不合规格的地方必须对其加以维修和处理。在基础验收合格、安装设备的表面清洁干净后就可以放线。在确认横纵的轴线时,必须测量准确,以防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

⑶机械设备的安装

在机械安装过程包括滚动轴承、轴承座、联轴节等设备的安装。其中的滚动轴承的型号应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根据冶金机械安装的技术规定进行检查和监督。在安装轴承座中的冷却水室或油室中的冷却水管的时候必须试验其是否合格,轴承座的相关设备和零件应装配齐全,以防渗油现象的意外发生。而联轴节则应注意其使用方式。同时,在冶金接卸安装前应认真检查设备内部使用的锁紧装置。

二、冶金机械安装技术的发展

(一)高安装技术标准。一项冶金机械安装工程的竣工,安装技术对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的质量与否是通过安装所包含的技术标准来体现的,而施工者和工程完成的的技术标准体现在对整项工程方案的设计、设备的制造和安装的技术水平。为了高质量的安装水平,冶金机械安装过程中必须按照高标准进行精确安装,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二)无垫板安装法的投入使用,使用无垫板的安装技术既减少了垫板的消耗,也省去了调整垫板的时间。

(三)大部件安装法。优点:(1)可减少劳动力的使用,缩短机械的安装工期,缩小安装所需的施工场地,从而提高工地的管理秩序。(2)有利于工效和质量的提高。

(四)管道的清洁度。管道的清洁度对冶金的生产有重要的影响。管道的清洁度要是不高,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应不漏一个环节地抓紧对系统的清洁度的要求和监督,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进行认真地检验。

(五)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在冶金机械安装这项重大工程中,从一开始的设计和制造,经过长期的安装,并且经过使用和维护、检修脱节这一个过程复杂,是由分散的厂家负责的。但是在国外的安装业中,更多的是采取制造厂全包,包括方案的设计、设备的制造、机械的安装、到最后的维修等等。这种制造厂全包的优点包括有三点:首先,方便于管理,以便缩短安装工期。其次,在生产或安装维修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反映并得到技术更新。最后,全包的方式要求认真对待每一道工序,可保证安装的质量。

(六)加强技术教育。在国内生产作业的企业工地中应普及先进技术,让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掌握其技术,并且结合其实践经验再进行创新。加强安装工程的系统的技术教育,同时补充基本训练;最后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总结技术经验,并对有贡献有想法、吃苦耐劳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酬。

三、总结

我国船舶配套业发展的特点及展望 篇3

1. 产业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我国造船完工量再创历史新高的带动下, 2011年船舶配套业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据行业协会数据, 规模以上船舶配套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09亿元, 同比增长13.5%, 占船舶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11.7%。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1年, 规模以上船舶配套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2亿元, 同比增长18.2%;实现利润总额49.4亿元, 同比增长2.5%。2011年船用低速柴油机产量创历史新高, 达到715万马力, 比上年增长22%。

船舶配套业得以持续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内外资船配企业新增产能陆续投产;骨干船配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增长;企业当年生产任务较为饱满且生产效率提高;内河沿海船配套业务持续增长;企业非船产值增大等。如:陕柴重工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21%,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7%, 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12%, 新签合同同比增长36.22%;武汉船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31%, 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8.33%,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6%, 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07%。

2. 设备国产化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骨干船配企业加大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 不断研制出一些重大设备及关键件装船, 替代了进口, 提高了本土设备装船率。

主要国产化成果有: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交付世界首台6S50ME-C智能机、6RT-flex68-D智能机和国内首台6RT-flex58T-D智能机;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交付首台7RT-flex82T智能机;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交验世界首制6S35MEB9.2和6S35MC-C9.2柴油机。镇江中船瓦锡兰螺旋桨有限公司首次向欧洲船厂交付两只邮轮桨。镇江中船设备有限公司承接了包括主机、推进装置、减速齿轮箱、推进控制系统等在内的全套动力系统打包供货合同;中船重工集团704所中标海监船动力系统集成合同。常州市中海船舶螺旋桨公司批量承造桨轴打包供货合同。

大连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成功下线国内首支最大型号82T型船用曲轴, 为40万吨矿砂船主机配套。重庆跃进机械厂有限公司生产出全球首台6RT-flex68-D供油、共轨单元, 实现了智能柴油机功能部套的系列化和型谱化;大连海跃船舶装备有限公司与MAN公司及大连船柴合作组装的全球首台MAN ME型船用低速柴油机的智能化电子控制单元 (ECP) 成功下线。重庆ABB江津涡轮增压系统有限公司实现最新一代高压比、高效率单级涡轮增压器A100-L系列产品本土生产;昆山江锦机械有限公司成功组装世界首台6RT-Flex35供油单元总成;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交付国内首台S50ME-C液压汽缸 (HCU) 、蓄压器 (ACC) 、液压动力供给单元 (HPS) , 智能型船用低速机燃油系统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等等。

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面对国际船市疲软和日益加剧的竞争, 一些企业选择加大研发投入, 持续技术创新, 研发出一批附加值较高的船用设备打入市场, 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主要自主研发成果有:中船重工柴油机动力有限公司研制出船用中速机6CS21/32, 该机已通过CCS认证、满足TierⅡ标准要求、国产化率超过60%;广州柴油机厂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中速机9G32交付用户, 其额定功率达到4400千瓦。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制成长7.4米、重9.2吨的国内最大全纤维船机曲轴。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行研制的GCD750型大功率船用齿轮箱成功为“粤海铁3号”、“粤海铁4号”渡船配套, 其自行设计制造的新一代大功率、大速比HCT1400船用齿轮箱成功投放市场, 各项技术指标和技术性能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南京高精船用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NCP120型可调桨、NFT275侧推、CGS和CKV船用齿轮箱等4种产品的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可替代进口。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1300千牛米大型转叶式舵机顺利通过CCS检验并交付使用, 并研制出国内首台大型货油泵样机通过CCS验证, 填补了国内空白。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出4吨5米折臂伸缩式液压起重机, 并研制出为远洋船配套的A317新型碟式分离机, 产品可船陆通用。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和无锡蓝天电子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的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获得CCS型式认可。江阴市三杰实业有限公司研制的LZY1.2/180-0.7燃油废气组合锅炉出口孟加拉国。712所研发出单机最大容量达到4.2兆伏安的大功率变频器, 替代了进口。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HLD-BNWAS 100型桥楼综合报警系统、HLD-800/800C雷达、HLD-ECDIS 1000型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HLD-SC 200操舵控制系统和HLD-RAIS 100舵角指示系统通过多家船级社认证, 成功打入市场。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制造的海洋平台钻井系统出口韩国, 该系统包括提升系统、循环系统、动力系统等。另外, 该公司还试制成功E级和H级深水钻井隔水管样机, 打破了欧美企业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研制成功国内目前功率最大的钻井泵QDP-3000, 该设备是石油勘探开发用钻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大功率、大排量、高泵压, 排量及排出压力均匀, 体积小, 重量轻等特点, 特别适用于海洋钻井平台或钻井船。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出190吨9米国内最大海洋平台起重机, 为300英尺自升式海洋平台配套。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YQHA3550大型海洋伸缩起重机通过美国船级社检验并成功交付, 等等。

4. 骨干企业多举措增强综合竞争力

骨干船配企业通过强化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 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 开拓海工配套和非船市场, 抓住时机实施兼并重组等举措, 增强软实力, 平衡收入, 向综合型企业发展。

如:北京海兰信、青岛海德威、青岛双瑞、潍柴、玉柴、武汉船机、熔安动力等优势企业, 以在国内外设点、参加各种海事展、举办产品推介会、在国外找代理服务商等方式, 抓紧构建国内国外营销服务网, 向海内外宣传自己的产品, 斩获了一批订单。陕柴重工研制成功并交付首套海洋平台主电站原油发电机组2套12V3240, 进入海工配套市场, 该企业还成功进入核电、风电领域, 2011年底手持核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供货合同额超过16亿元, 国内核电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2011年签订风电齿轮箱铸件供货合同上亿元。武汉船机自主研制的电动绞车为海洋风电安装船配套, 还与日方技术合作打造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盾构机制造基地;711所获得多个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气发电等分布式能源项目订单, 有的项目已投入运营。

一些优势企业还抓住时机实施并购、重组、合资, 以扩大产品种类, 完善企业生产链, 研制高端产品, 增强研制实力。如:玉柴集团、中国南车强强联合与四川南骏共同出资组建南车玉柴四川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熔盛重工要约收购安徽全柴动力, 拟生产中高速发动机, 打造工程机械板块;潍柴动力收购意大利著名游艇制造商法拉第, 打造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游艇业务板块;711所通过参股成为广柴的最大股东, 使研发和产能双提升。

5.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环境日益严峻

从生产经营来看, 企业新增产能大量形成, 而新接订单严重不足;生产成本 (人工、原材料、能源、零部件采购成本) 大幅上升, 产品成交价却大幅下降;船厂更改计划、推迟提货、不交预付款、不按期付款等情况发生, 导致生产秩序被打乱、库存增加、流动资金紧张、财务费用增加、回笼货款困难、盈利状况恶化。

从外部环境来看, 国外企业、国内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 韩国主机企业低价倾销, 内资企业之间自相残杀, 加之, 萎缩的市场需求中高附加值船配需求增加, 使我国企业接单十分困难, 有的甚至无利或亏损接单, 导致2012年企业普遍任务不满, 产能不同程度闲置。

二、2012年发展展望

1. 船舶配套业主要经济指标可能出现滑坡

2012年, 在我国造船完工量将出现下降, 所交付的船舶大部分是低价船背景下, 船配企业一方面生产经营成本上升而产出总金额下降, 另一方面生产任务不满, 如果非船业务收入不能大幅增加, 船舶配套业各项经济指标将下降。

2. 产能不足或空白的高端设备 (配件) 是投资重点

我国船配业整体水平远不能满足造船业的需求, 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 节能环保设备、主辅机的二轮关键配套件、高附加值的舱室设备、导航通信和自动化设备等的研制能力严重不足, 这些领域仍有投资空间。

3. 内河与沿海运输船配套市场可能成为一个亮点

研究特点及展望 篇4

我国土地复垦技术研发和法规制度相对较迟, 到20世纪80年代才基本起步。1985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土地复垦学术讨论会议, 并设立专门机构对土地复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科学研究。1989年正式颁布《土地复垦规定》, 明确了土地复垦概念, 并提出了“谁破坏、谁复垦”的基本原则。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的土地复垦率从1987年的1%到发展到目前的25%左右, 但较之发达国家的70%~80%, 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2011年颁布《土地复垦条例》后, 有效解决了复垦责任主体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健全、复垦资金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把我国的土地复垦带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的土地复垦主要集中在矿山, 主要研究成果和在研课题包括矿区土地复垦规划理论与方法[11,12,13]、高潜水位矿区生态工程复垦[14]、复垦土壤的特性及改良[15]、矿区生态重建问题[16]等。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对于土地复垦具有重要意义, 是在对土地总体质量的调查和破坏土地情况的统计与预测基础上确定待复垦土地合理的利用方向, 从而为采取相应的复垦措施提供依据[17]。不同评价方法的选取将影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进而影响土地复垦的决策工作[18]。当前, 土地复垦适宜性的评价方法国内外多采用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可拓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等, 了解上述评价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 将更有助于土地复垦工作的开展。

1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基本方法与评述

1.1 极限条件法

极限条件法是基于系统工程中的“木桶原理”, 强调主导限制因子的作用, 评价单元的最终结果取决于条件最差的因子的质量。

凡是在有某项土地复垦影响因子指标出现不适宜的情况下, 评价具有一定的优势, 是常用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 土地复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这些限制因素的改进, 使其更适宜作物的生长。但该方法的缺点是适宜性等级偏低, 如对安家岭煤矿排土场待复垦土地对农林牧业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在参评的5个单元中, 除厚层覆土平台相对来说适宜性高之外, 其他4个参评单元总的来说适宜性偏低[19,20,21]。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该方法没有考虑到土地某种性质的不足可被其他性质所部分弥补的情况, 并且只是将某一项主要影响因子的适宜性等级作为总的评价等级, 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较谨慎和简单, 缺乏对各种影响因子的全面考虑和分析, 在多数情况下评价的结果过于保守。

1.2 指数和法

指数和法通过计算评价因子的综合分值, 对破坏区范围内的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 评定各评价单元对农林牧业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22]。指数和法一般的评价程序为:首先由专家根据经验去判断或采用一定的方法, 例如层次分析法[23]、特尔菲法[24]等, 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 将各参评因子按其对土地复垦适宜性贡献或限制的大小进行分级, 并赋予级别指数值;然后按土地复垦的评价单元对各因素的指数加权求和;最后再对照事先确定的复垦土地的等级指数范围, 评定土地复垦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等级。

较之极限条件法, 该方法充分考虑了各影响因子的重要性, 并将各参评因子的影响程度与以量化, 思路清晰, 逻辑性强。如对陕西省咸阳市乾县薛录镇的土地复垦整理项目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项目区根据特尔菲法获得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土地复垦工作, 使得项目区的土地质量得到改善, 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 基本达到了耕地的占补平衡[25]。但该方法需要先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和土地等级指数范围, 由于经验和权重确定方法的不同, 使得评价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该方法在一般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广泛, 但对于露天矿等破坏严重的土地复垦, 得到的结果不够理想。

1.3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带有精确值、区间值和语言值的评价因子统一进行处理, 来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26]。

采用此方法评价土地复垦适宜性时, 需要考虑两个论域:

1) 适宜性等级论域V。将土地适宜性分为高度适宜A、中等适宜B、勉强适宜C和不适宜D四个等级, V={A, B, C, D};

2) 适宜性评价因子论域U。U={E, F, G, H, I, J, K, L, M}, 其中E~M表示选取的评价因子。在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实践中, 常选的评价因子有:塌陷深度、土壤状况、坡度、土源保证率、灌溉条件、排水条件、污染状况、土地稳定性、自燃状况等。

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实际上就是研究论域U和V这两个模糊子集A1和B1之间的关系。

该方法充分考虑到各种评价因子指标的模糊性及其对土地质量影响的模糊性, 而且土地质量本身的“好”与“较好”也无截然界限。将模糊数学应用于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工作, 为实现评价工作的综合性和主导性原则, 提供了定量化的手段[27,28,29]。但其缺点也很明显, 即仍然需要事先确定评价因子指标体系, 给结果带来一定的人为影响。

1.4 可拓法

可拓学是用形式化的工具,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去研究解决矛盾问题, 它通过建立多指标参数的质量评定模型, 来完整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综合质量水平[30]。利用可拓法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步骤如下:

1) 确定经典域;2) 确定节域;3) 确定待评物元;4) 计算待评对象关于各评价等级的关联函数;5) 确定权重;6) 计算土地复垦适宜性隶属度, 评定适宜性等级。

将可拓法应用于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是把各参评因子量化, 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克服了多因素识别评价中的主观片面性, 大大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潘庆元等[31]采用此方法获得的适宜性评价结果, 经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经验指数和法的评价结果相比, 结果具有一致性, 且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刘文锴基于可拓模型对矿区复垦土地作出适宜性评价, 表明该方法可克服评价过程中的人为因素, 提高评价精度[30]。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 该方法计算简便, 计算结果比较客观, 能正确反映土地复垦的适宜性程度。其缺点是可拓法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其体系还不够完善, 因此可供选择的关联函数比较少, 其原理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5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

人工神经网络是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依据人脑基本功能特征, 试图模仿生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或结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信息处理或计算体系, 具有自组织、自适应的能力[32]。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是一种有监督的学习算法, 无论怎样赋予网络初始权值和阈值, 它都能通过比较样本经网络学习后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 反复调整权值, 逐步减少误差, 达到指定的精度[33,34]。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 实际上就是要建立土地复垦影响因子和土地复垦适宜程度的映射关系。量化的土地复垦评价因子和土地复垦适宜程度之间是某种连续变化的映射关系。由人工神经网络的函数逼近性可知, 只要选择合适的网络结构, 是可以逼近上述关系的[35,36]。

该评价方法不需要确定因子分级指标和权重, 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对经验知识的依赖性, 因而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其缺点是对训练数据的依赖性大, 用户并不清楚如何优化网络结构。

2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土地复垦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比较落后, 有关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面的研究到1990年代后期才发展起来, 且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所采用的方法相对单一, 评价的结果不具有容错性及广泛适宜性[37]。

研究特点及展望 篇5

从世界先进国家内燃机工业发展看, 先进国家的内燃机工业已进入一个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时代, 跨国公司大都利用全球性资源来发展壮大自己。新产品开发速度, 产品的性能、品牌、质量、成本以及售后服务, 已成为国际内燃机企业竞争胜败的决定性因素。面对金融危机, 我们要坚定信心, 从我国国情出发, 结合内燃机工业实际, 综合分析, 准确判断, 积极应对。一方面我们要看到,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济的基本面依然良好, 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根本逆转, 目前经济已在逐步恢复。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 这场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也带来了少有的发展机遇。从整体上看, 机遇大于挑战。

运行特点

2009年中国内燃机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如下:

(1) 内燃机工业连续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 全行业要坚定信心, 同时要增强忧患意识, 准备过“紧日子”, 要练好内功、取得发展。

(2) 国内市场需求总体仍将保持增长, 但增长幅度将有所回落。

(3) 受金融危机影响, 很多国家经济停滞, 将对内燃机产品的传统市场和主要出口产品带来影响, 对此应有思想准备, 早作应对。

(4) 生产领域的矛盾和困难将进一步加深, 融资困难加大, 企业效益增长将更加困难。

(5) 随着市场需求的升级, 市场门槛较低的普通内燃机产品竞争加剧, 而市场紧缺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技术产品将继续受到重视。

(6) 近几年高速发展的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工业的增速会有明显回落。

预计2009年内燃机工业的工业总产值预计增长6%~8%。内燃机行业面临着以产量扩张为主到以加快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的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内燃机工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走新型工业道路,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所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

任务

1. 把保持内燃机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中心任务

作为国民经济的装备产业, 贯彻落实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稳民生”的要求, 内燃机行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根据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 着眼于保障产业安全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重点解决当前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2.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以市场为导向, 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行业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全行业尽快实行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制造模式由全能企业大批量生产向满足多样化及个性化需求的大批量定制生产动态动量转变, 由对环境挤压向对环境友好保护转变。

(1) 中国内燃机行业必须要继续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加快资产重组步伐, 提高自主品牌企业的集中度,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支持有优势的大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兼并、重组及走出去的战略, 鼓励优势企业做强做大。要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培养创新意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快提升技术水平, 增强抗风险能力。

(2) 根据内燃机工业产业链长、产业相关度高的特点, 认真发掘、整理和总结产业集群建设的成功经验, 进一步加快区域布局调整, 推进内燃机工业集聚发展。努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 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产业结构目标是:加大重组整合力度, 积极推动内燃机企业之间和内燃机与配套主机制造企业之间的战略重组与整合。采用资本置换、协同合作、策略合作伙伴关系等不同方式进行强强互通、互补、互惠多元化的合作方式。以主机企业为中心平台, 以零部件企业为支撑基础, 将行业的优势集中, 将产业做强做大。鼓励并支持部分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外跨国大公司进行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学习跨国公司的经营技巧和经验与模式, 为我国内燃机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 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 实现投资多元化, 以加快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

产品调整目标是:一是要建立健全中国内燃机产品的总体载荷谱, 建立健全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和可靠性四方面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零部件技术标准体系。二是大力倡导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为工作重点, 以全新设计新的系族产品为主, 老产品的咨询改进为辅, 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 在中国道路车辆进入国Ⅳ排放标准, 非道路移动机械压燃式、点燃式内燃机进入了阶段标准之时, 使全行业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设计开发的产品应占70%以上, 经过搭载部分新技术改造的产品不大于30%, 使产品向更高一个技术等级跨越时具有坚实的基础。

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以技术创新为支撑, 实现科学发展

重点工作是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 要协调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研发, 提高装备设计与制造的系统集成与成套能力, 建立关键技术和共用技术项目研发平台。一是要分析行业的主要技术问题, 选择排头兵企业, 选择目标企业, 大力推动企业优势和面向未来的新领域的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 组织重点项目攻关。实施技术创新工程, 把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作为行业振兴的切入点, 采取多种方式在重点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着力从四个方面实现突破: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高度重视新能源发动机研发;提高重大技术装备整体设计能力, 使我国内燃机工业的发展不再受制于人。

建议国家科技攻关研究和技改投资方向包括:代用燃料在内燃机上的应用, 内燃机排放后处理应用, 新一代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国产化研究和内燃机基础零件新材料应用研究。上述四个项目, 从主机、部件、零件角度提出, 用四个各自独立又相互协调的联动研究应用国家课题支持, 配套技改投资, 力争用三年的时间, 使我国内燃机工业的整体基础实力有一个质的提高。在课题的攻关研究和工程化实施的过程中, 可有效地对零部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全球经济复苏之际, 力争使我国能真正从内燃机生产大国迈入世界内燃机制造强国。

积极开展行业 (企业) 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成果的总结、鉴定、评价、评估和推广应用。实施“机械工业技术创新引导工程”, 加快推进重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推广计划目录, 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加强行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 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和名牌战略, 加快行业大集团企业和自主品牌的培育步伐, 全面提升内燃机工业的整体素质。以企业为主体, 国家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整合国内外技术资源, 聚集高水平人才队伍, 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 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院所的主机、零部件研发中心作用, 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体系。重点加强内燃机关键技术、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 突破一批制约我国内燃机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形成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 逐步形成中国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核心品牌、核心用户、核心市场和核心竞争力。

4. 科学地推进技术改造, 提高行业的装备水平和信息化手段

坚持扩大投入与调整产业结构并重的方针, 把技术改造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充分利用国家加大技改投入和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有利政策, 抓住国际经济停滞, 原材料价格、设备价格大幅下跌的有利时机, 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提升、破解瓶颈、先进适用”的原则, 用高新技术改造落后的技术、装备和工艺, 加快提高行业的制造水平和竞争实力。

在技术改造工作中, 要以自主更新、国内装备为立足点, 使技术改造与扩大内需、提升能力与开拓市场有机统一起来。协会要积极推进鼓励企业提出行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 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的升级换代,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企业技术进步要着眼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重点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逐步提升“软”实力。协会要积极组织企业进行信息化技术推广和交流, 加大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力度, 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行业整体管理水平,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5. 加强节能减排和再制造工作,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坚决认真贯彻国家的各项法规和技术要求, 不拖延、不对付, 要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国家责任, 以主人翁精神来对待。解决好现有产品的节能减排工作, 以自主创新为基本原则, 以节能减排为产品发展目标, 争取利用五年的时间, 建立健全有中国内燃机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体系。大力倡导和促进团队协作, 一个产品一个系列形成一个开发、制造、销售、服务的大团队, 加强中国内燃机工业真正的话语权。解决好企业生存、进步、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摆正中国内燃机行业的位置。直观地讲, 要对全行业每年消耗掉的近2亿t石油, 对燃烧后所排出的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负责。在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的另一方面, 全行业应积极开展应用替代能源 (如气体、煤、生物能源) 的探索和研究工作, 发展多元化能源在内燃机上的应用。

6. 加强人才培养, 建立高素质的人才群体

以专业人才培养为重点, 加强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 特别要培养重大装备研制和系统设计的领军人物。企业要完善人才机制, 营造出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营造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协会要进一步加大在技术创新、产品和工艺研发、现代制造、信息化建设、市场开拓与服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人才培训工作, 为企业做好服务。

7. 切实加强行业基础和服务性工作

积极参与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贯彻落实工作, 继续提出内燃机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加强行业自律, 建立健全适应行业发展的自律性管理制度。继续加强统计信息工作。关注行业经济运行走势, 加强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分析。关注有关变化对行业的影响, 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行业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和建议。做好行业标准修订工作和重要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积极组织参与对工信部运行监测局“关于征求《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 积极提出协会调整意见组织行业参与国务院正在审查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修订稿) 》 (送审稿) 的修订工作。帮助企业建立新型运营模式, 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针对企业需求开展精益生产管理培训, 装备制造能力提升需求培训和咨询, 推进信息化建设需求培训, 税改知识方面的培训, 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方面的培训等。

展望

对于中国内燃机行业的展望可以总结为一个目标、二个阶段、三个定位和四项任务。

1.一个目标

在成为内燃机制造大国的同时, 努力成为内燃机制造强国。

2.二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到2015年, 在进一步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稳步增长, 按7%增长率, 2015年我国内燃机产量保持世界第一位。第二个阶段, 到2020年, 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内燃机强国。重要标志是:届时内燃机行业已建立了完整或比较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可自主开发在国际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名牌内燃机及内燃机零部件。参与世界内燃机前沿高新技术后研究开发工作, 成为行业各种标准、规划的制定者。

3.三个定位

产业定位:成为对国民经济增长, 汽车工业、农机机械、工程机械、船舶以及铁路等行业和国防等重大支持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市场定位:性价比兼优的、用户满意的、具有国际竞争水平的内燃机产品, 产品性能、价格和质量与国际全面接轨。

国际定位:成为世界动力总成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4.四项任务

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主要产品立足自主开发。奠定零部件的坚实基础。进入国际采购体系, 促进相关产业同步发展, 包括汽车、农机、工程及船舶等产业, 建立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

结语

研究特点及展望 篇6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前景展望

1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概述

械自动化技术属于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科学技术, 它能够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对产品进行连续的自动化加工, 进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1]。机械自动化技术也是系统工程的一种表现形式, 该系统主要由以下五个单元部分组成:

(1) 程序单元。在这个系统之中对系统的工作进行判断的是程序单元, 程序单元是机械自动化系统中的关键部分, 它可以判断系统在做什么, 和指引计算机该如何去做。

(2) 作用单元。在这个系统中对系统施加能量和进行定位的是作用单元, 这一单元的存在是为了确保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

(3) 传感单元。在这个系统中对系统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性能参数分析的是传感单元, 传感单元属于机械自动化系统中的基础单元。

(4) 制定单元。在这个系统中的五个单元中, 对传感单元传输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得出结论然后制定相应动作信号的是制定单元。制定单元是机械自动化系统中的核心单元, 作为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数据的传输和整理分析直接关联到系统能否正常运行。

(5) 控制单元。在这个系统中对系统总体运行进行调节管理的是控制单元, 其作用在于确保系统正常工作, 是对系统进行管理和调节的保障性单元部分。

2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几种应用

2.1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在自动化方面的应用

(1) 信息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在机械制造中, 信息自动化主要包括对工艺辅助设计的数据库进行管理和对产品数据的设计等。可以通过对系统设备的信息分析管理, 在自动化系统中输入相应参数, 从而实现对产品生产控制的目的, 同时这也是决定产品实用性和质量能否合格的一项重要保障[2]。

(2)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物资传输方面的应用。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在物资传输方面可以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用系统运送到相应需要的位置, 也可以将成品从做好的位置运送出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在物资方面的运用, 完美的解决了人力劳动强度的问题, 极大的改善了人力资源的使用。

(3)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在生产方面可以根据需要设定相关系统参数, 让机器实现从原料运输到产品的包装[3]。由于是机械自动化, 所以只需要几个人进行管理即可, 这样不但节约了人力资源, 还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确保产品的总体质量。

2.2 在集成化方面的应用

集成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主要以对技术功能和技术经营的集成。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下, 计算机集成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改善机械制造。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和企业管理技术以及数控技术等的有效集成, 从而实现对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推动。目前主要是以CAM/CAD为主的集成方式, 这种方式因其能确保机械制造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在制造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 也基本上覆盖了这个行业。加上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想必在不久的将来集成化应用必然会成为机械制造行业中的核心生产方式之一。

2.3 在智能化方面的应用

智能化应用是指在自动化的基础上, 通过融合机械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 还有系统工程管理技术等集合专家系统实现智能化生产的技术措施。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系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自主的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处理。所谓专家系统即是指因集成了大量的专家水平知识和经验, 能够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种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 也是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结合的产物。

3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前景展望

机械自动化技术伴随这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逐渐开始向数字化方向进军,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这一点:

3.1 在数字化的环节上

在确保自动生产的合理性的前提下, 如果想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创新, 那么就可以使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 对生产的产品的零件使用情况进行模拟。

3.2 在数字化生产的环节上

在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中, 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支持不容忽视。企业机械自动化的实现过程其实就是数字化生产的形成过程。

3.3 在数字化管理上

数字化管理即是指为了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 对系统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传输, 实现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管理。目前, 机械自动化技术逐渐向虚拟化发展, 数字化环节和虚拟化制造技术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一致性, 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还有数控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 通过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以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在今后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这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以此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提高机械生产的生产效率。

4 结语

结合本文通过分析得出, 在经济持续增长发展的今天, 我国的机械制造自动化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但同样这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我国的机械自动尚处于初步阶段, 虽然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 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 但还是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只要相关科研技术人员继续不断努力, 相信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小。同样要想提高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平, 进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我们就需要对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进行高度重视, 只有将机械自动化技术和机械制造的相关技术进行融合, 才能真正推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西平.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河南科技, 2013 (08) :78+82.

[2]汪国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 2015, 02:244.

研究特点及展望 篇7

2009年我国活塞环行业市场表现

2009年国内活塞环厂在市场上的表现可谓一反常态, 经过2008年四季度的限产、降库存、员工无事可做轮休, 到2009年一季度的市场缓慢启动, 从二季度开始在国家政策“强心针”的刺激下快速高位增长, 真可谓“冰火两重天”。中国的企业经受了这种磨难, 也享受了“风景这边独好”带来的喜悦。

2009年活塞环行业生产销售市场形势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1.全员生产满负荷, 主机订单接不完

2009年应该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一派繁荣形势。对于活塞环厂而言, 欠订单、欠交付的情况持续发生, 客户时有埋怨, 客户在订单交付率低的同时, 加大要货量, 几乎造成恶性循环。所欠订单主要是为轻型载货车、微型车、轿车配套的产品, 中重型商用车产品生产线产能没有得到拉练, 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吃饱喝足”。

2.望穿秋水等出口, 大幅下降呈眼前

活塞环出口量增加, 是近两年活塞环厂家销量增加的重要原因。由于国内活塞环产能充裕, 产品价格相对较低, 吸引了东南亚、中东、非洲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很多企业到中国采购。经济危机席卷全球, 尤其在2009年, 车用活塞环出口市场大幅度下滑, 基本都在30%以上, 大部分企业开始抢拼国内市场, 很多厂家不得不掉转头来, 找那些曾经合作过的小客户, 甚至俯首找那些曾经不愿意做的中低端产品。中国活塞环产品出口遭遇“滑铁卢”。从2009年法兰克福上海汽配展览等专业会议上可以看出, 活塞环行业的中国参展厂家超过30家, 而且以江苏、浙江、福建等东部地区为主, 大部分企业都怀有一种期望, 那就是争取国外订单和“Money”。

3.维修市场最热闹, 经销企业乐开怀

2009年对于活塞环乃至汽车零部件经销商来说, 应该是大丰收的一年。活塞环厂家为争夺国内有限的市场, 展开了肉搏战, 价格跳水是维修市场最大的特点。活塞环行业成了国内跳水比赛竞技场, 大家纷纷在价格上做文章, 最终是鹬蚌相争, 而渔翁——最终消费者并没有得到利益。经销商对厂家的愿望是谁给的利润空间大就代理谁的产品, 因此, 要想多销售、占市场, 生产企业只有一条路可走——多让出点空间给经销商。

4.名牌企业粉丝多, 假冒仿冒不胜数

仿制品、假冒者在维修市场已经是如影随身, 想说分手不容易。这些产品为什么能有生存空间, 经销商心里最清楚。名牌产品和主机专卖产品成了2009年高仿集中区, 受伤害最严重的是名牌活塞环生产企业。部分小厂假冒专卖包装, 里面产品上打的是名牌企业的标志, 以次充好, 而假冒外资品牌也大举入侵。

5.工人加班耷着脸, 老板苦笑不挣钱

面对大量蜂拥而至的订单, 为了满足客户交付, 活塞环行业绝大多数工厂2009年基本没有什么休息, 有些企业阶段性地还上10h班, 工人很辛苦。其实, 老板也很辛苦, 主机企业采购部门的硬指标:每年零部件降价;外部销售形势略微好转, 原辅材料又跟风价格上扬;能源始终紧缺, 电费价格上涨无法谈判和阻挡;员工加班费用要发、工人工资要涨, 如此种种, 2009年尽管很忙, 但挣的钱却越来越少。活塞环行业的高利时代早已宣告结束, 经过这两年的“挤压”, 利润空间已微乎其微, 部分经营不善的厂家已步入亏损的边缘。前5~10年活塞环行业有大批的新进入者, 这两年, 已经没有那么多盲目地向活塞环行业挺进了。

2009年可以这样形容活塞环行业的市场:订单拿到了, 价格下来了;批量上去了, 效益下滑了。

当前我国活塞环行业的现状

据仪征双环活塞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周松流介绍, 30年前全国有44家活塞环厂, 其中43家为国有企业, 1家为乡办企业。生产汽车环有6家企业, 其余是生产农机环和空压机环的。现在这个行业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世界有10大活塞环生产企业, 德国格茨公司 (GOETZE) 、日本理研公司 (RIKEN) 、日本活塞环公司 (NPR) , 日本帝国活塞环公司 (TP) 、美国密封动力公司、美国正圆公司和韩国柳成活塞环公司等10大公司, 其中中国2家, 国外8家。国外8大活塞环生产企业有6家进入中国合资或办了独资企业, 将中国作为产品生产基地, 满足了中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对活塞环的需求。

国内6家外资企业占据活塞环高端市场的80%以上, 已经形成垄断, 并向汽车零部件的组件集成化发展, 进一步做大做强。例如从生产活塞环开始, 又生产缸套、活塞、活塞销, 组成四配套, 并继续扩张, 生产进气门、气门座、导管和弹簧, 组成了进排气系统。

民营企业300家, 基本都生产中低档次产品, 企业规模较小, 经济效益较差, 不少企业生存困难。只有占1%~2%左右的极少数民企发展得比较好, 在部分汽车汽油机活塞环上能与外资企业竞争。真正国有企业已经没有了, 原来两家国企合资时, 仅在合资企业占有一小部分股份。

活塞环企业已经形成了地区集群, 仪征环、安庆环等已经不是历史意义上的特指“仪征双环、安庆A T G”, 而是一个地域概念。在特定的区域内, 活塞环大小企业少则四五家, 多则四五十家。在一个地区内活塞环生产企业或与生产活塞环相关产品比较集中的是:仪征地区、安庆地区、温州地区、瑞安泉州等, 最为典型的是在平阳县一个乡镇的街道1km范围内有6家以上的活塞环厂。

仪征双环、安庆帝伯格茨、福建东亚、南京飞燕、长沙正圆、石家庄金刚集团和福州奥托帕斯等活塞环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其中, 合资企业的活塞环产量占全国活塞环总产量的40%以上。目前, 仪征双环活塞环有限公司和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公司的年实际产量超过1亿片, 在国内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活塞环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

活塞环技术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整机发展推动活塞环技术进步。整机自主研发水平提高, 活塞环技术也会随之提高。二是活塞环企业走高端技术的路线, 主动推进新技术在整机上应用。国内活塞环企业基本依靠引进国外技术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活塞环行业近年的技术发展趋势是材料钢质化、活塞环薄型化、表面处理高端化。

由于活塞环既是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 又是发动机中工况条件最苛刻的摩擦零件之一, 要求活塞环具有高的抗熔磨损性能。寻找新材质和新型表面处理工艺, 成为活塞环行业满足未来市场需求的主要技术关注点。

1.材料钢质化、活塞环薄型化是活塞环技术发展趋势

传统的车用柴油发动机的活塞环一般使用球墨铸铁和合金铸铁, 汽油发动机的活塞环一般采用钢材。由于车用发动机向高强化、高输出功率、轻量化方向发展, 活塞环变薄, 重量变轻, 这就要求活塞环具有很高的强度 (热疲劳强度) 。车用发动机活塞环用的材料有了很大的发展:普通灰铸铁→高合金铸铁→球墨铸铁→钢。近年, 过去多用于汽油机上的钢质活塞环被逐渐引入到柴油机领域, 一些柴油机开始采用钢质油环。相比铸铁环, 钢质活塞环无需铸造过程, 重量轻, 加工方法简单。国内主流厂家都投入到新型钢环的研发和生产。车用柴油机行业使用钢环的比例也很高。

活塞环技术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活塞环高度变小, 即薄型化。活塞环高度变小后, 活塞环与缸套之间的密封性加强, 减少机油进入燃烧室的机率, 这样可以降低排放污染。目前在车用柴油机和汽油机领域逐步推广运用。

2.表面处理技术高端化是活塞环技术发展的另一趋势

车用发动机 (尤其是柴油机) 正在向高机械负荷和高热负荷方向发展, 高输出功率发动机的耐久性要求也在大幅度提高;同时环境保护方面要求的低燃料消耗、低废气排放等法规越来越严格。活塞环的工作条件是高温、高压, 极为苛刻。发动机燃烧室爆炸的瞬间, 燃气温度可达到2000~2500℃, 往复运动的活塞速度和负荷都很大, 对活塞环表面处理工艺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一般而言, 球墨铸铁和合金铸铁活塞环表面处理工艺包括磷化、氧化和镀铬。其中镀铬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厂家采用的工艺。不过, 镀铬工艺对环境污染严重, 生产效率低, 活塞环的废品率和生产成本高, 特别是废液中重金属的再处理难度很大。国外逐步减少镀铬工艺, 大量采用喷钼、氮化、喷陶瓷新工艺, 以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生产效率和高档次活塞环的使用效果。钢质环则多采用氮化、喷钼、PVD工艺, 较为先进, 在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的活塞环行业内被广为采用。

随着国内发动机工业的进步, 中国的活塞环行业表面处理工艺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氮化、喷钼、端面闪镀 (活塞环侧面强化新技术) 、复合电镀 (铬陶瓷, C C C) 、物理气相沉积 (P V D) 、超高速氧焰喷涂 (H V O F) 、铬金刚石复合镀 (G D C) 等先进的工艺都开始应用。由于每种工艺都相应要求建一条新的生产线, 对技术、生产和资金实力提出很高要求, 目前国内仅仪征双环活塞环和安庆帝伯格茨两家公司拥有上述先进工艺的生产线。

3.活塞环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

国内活塞环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仍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 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材料和表面处理方面, 国内企业正处于创新的初级阶段或者基本上没有创新能力, 仪征双环通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电镀技术 (CCC) ,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并形成了产业化生产, 在行业中创新步伐迈在前列;二是产品台架验证方面, 像仪征双环这样即使有了台架实验室, 但也只是刚起步不久;三是国内企业缺乏产品设计经验, 近几年才开始积累各种数据;四是国内工艺水平受设备影响较大, 复杂产品很难保证生产能力。

活塞环行业的主要竞争格局

1.主机市场双雄竞霸

(1) 车用柴油机市场, 仪征双环活塞环有限公司和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双雄竞霸;蓄势待机进入车用柴油机主机市场的企业有长沙正圆活塞环有限公司、福建华闽汽配集团和南京飞燕活塞环有限公司。

(2) 车用汽油机市场, 如福建东亚活塞环有限公司、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仪征双环活塞环有限公司和福建奥特帕斯活塞环有限公司等民企占优。

2.维修市场群雄逐鹿

(1) 车用柴油机方面有仪征双环活塞环有限公司、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长沙正圆活塞环有限公司、福建华闽汽配集团、南京飞燕活塞环有限公司和石家庄金刚内燃机配件。

(2) 车用汽油机方面有福建东亚活塞环有限公司、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仪征双环活塞环有限公司、福建奥特帕斯活塞环有限公司和厦门理研活塞环有限公司。

众多活塞环小厂为什么会有生存空间

活塞环行业长期以来散、乱、差, 技术水平低。近来, 众多业界人士呼吁活塞环行业只有整合才能生存, 认为和国外一样, 活塞环厂商会越来越少。但是, 事实并非如此。据专家介绍, 活塞环企业数量非但没有像国外那样逐年减少反而还在增加, 市场发展不但没有规范化, 反而更加紊乱, 中国的零部件行业也越来越杂。主要原因是, 产品多样化需求决定中国零部件企业数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不会减少。

有人统计, 仅仪征双环周边地区的活塞环相关企业就有50多家。事实表明, 长期以来众多良莠不齐的零部件商依然生存下来。据统计, 我国每年生产发动机约4000多万台, 其中包括供给近千万辆轿车、商用车, 还有3000多万摩托车、农用车、工程机械、船用发动机等。倘若活塞环厂家没有能力为轿车、商用车供货, 还能为其他3000万辆的机车供货, 或者可以为数量庞大的维修市场供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汽车业的高速增长, 活塞环市场需求还会持续扩大。这也决定了目前活塞环厂家数目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随着整车市场扩大, 活塞环市场容量随之还在扩大, 产品品种、数量也会越来越多。据了解, 为保持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增长的地方保护主义, 国有企业体系以及庞大的整零关系体系的保护, 都导致竞争不充分, 使得技术水平低、竞争力差的产品一定时期存在, 从而低等、劣等产品企业能够存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国活塞环厂商会遵循国际发展规律, 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活塞环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我国车用发动机及活塞环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长距离运输车辆的快速增长。未来我国载货汽车市场的动力水平将快速升级, 高速度、大功率、自身质量轻的重型汽车将成为用户的首选。二是自卸车市场的强劲增长。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快速增长, 大型项目上马带动工程用自卸车销售增长;同时因为受国家治超因素影响较小, 自卸车市场空间会有所加大。三是发展节油型重型汽车成为趋势。四是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强劲拉动。收获机械、拖拉机产品的消费呈现出功率上升的趋势。五是国Ⅲ、国Ⅳ排放标准全面实施, 将对中重型汽车的技术提升和老旧产品的淘汰起到促进作用。六是重型汽车市场的更新换代。

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出口将减少。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商用车出口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难以形成恢复性增长。

2010年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汽车政策方面:养路费取消和计重收费将继续, 汽车下乡政策继续实施, 以旧换新加大, 京沪穗淘汰“黄标车”加快, 欧Ⅳ排放标准会延迟, 第三方物流和城市配送业将加快。乘用车市场将继续好于商用车市场。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继续维持, 但增幅不会达到2009年的水平。

根据新华信2009年的预测报告, 预计2010年乘用车销量将达1132万辆, 同比增长15.2%;商用车销量达379万辆, 同比增长15.3%。2010年, 汽车市场增速将有所放缓, 预计全年销量1512万辆, 同比增长15.2%。

根据预测, 乘用车主机市场, 每辆按四缸计算, 需要活塞环13 584万片。商用车主机市场, 商用车有四缸和六缸, 每辆车按五缸计算, 需要活塞环5685万片。合计汽车主机装机市场需求19 269万片活塞环。但是, 目前我国有1.7亿辆机动车保有量, 剔除占1/3的摩托车, 剩余约10 200万辆汽车 (含低速汽车) , 按每辆车四缸计算每年换一次活塞环, 年活塞环需求量达到12.24亿片, 这是一个巨大的维修市场。

上一篇:外国市场下一篇:生态文明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