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作文的关键论文(共11篇)
写好作文的关键论文 篇1
写好作文的根本条件是什么?要有美好的心灵。为什么这样说呢?来看几个例子 (均见贵州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春芽绿》一书) :
第一个例子是余琴同学的《温暖》, 写她家搬新居, 作者收拾房间的东西, 母亲说把不要的全扔掉, 那双破成个大嘴巴的红色保暖鞋被母亲扔掉后作者却悄悄捡回来塞进箱里。她为什么这样作?当初没这双鞋时, 冬天放学回家母亲用热水给她暖和冻僵的脚;后来母亲特地进趟城, 找遍所有的商店才选中了这双鞋, 可是母亲脚上却是一双湿透了的断底布鞋, 这情景使作者一下子双眼噙满泪水。所以, 这双保暖鞋在她心中“是一种亲情、一种爱的化身”, “能轻易扔掉吗!”这就是文章的大概内容, 写得很有感情。作者能写出这篇获奖作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很明显, 是作者理解母亲的爱, 为之深受感动, 并情不自禁地去关爱母亲。不然, 如果认为母亲这样做是应该的, 是她的责任, 对母亲毫无体贴之心, 那么这件事就不会使她感动, 更不可能几年后还写这件事了。
又如张琼莹同学的《小巷深处的绿意》, 很巧, 也涉及搬家:作者一家将搬进一条小巷的新居去住, 她想到戴望舒的《雨巷》一诗, 觉得新居一定也美极了。可是搬过去一看, 这条小巷“挤满小摊点, 卖菜的, 卖肉的, 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那些烂菜叶, 碎骨头, 扔得遍地都是, 恶臭扑鼻, 令人欲呕。”后来居委会来了个“扎着大辫子、满脸稚气、一笑一个酒窝”的大学生。作者想, “这个丫头片子能折腾出什么!”不料经过她的一番努力, 肉菜点迁到大市场中, 建起垃圾处理站, 粉刷砖墙, 绘上壁画, 修起花坛, 种上花草树木, 讲究卫生爱护环境渐成风气, 小巷面貌大改观。于是作者又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 觉得那个“满脸稚气的辫子姑娘正朝着自己微笑, 一笑一个酒窝儿。”作者能写出这篇获奖作文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毫无疑问, 是作者热爱生活环境, 关心社区建设, 敬佩为社区建设做贡献的人。否则, 如果抱了“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态度, 只要自己家里整洁漂亮就行, 那么她还会关注小巷的变化, 还会敬佩为小巷建设作贡献的人吗?不会的, 这篇文章也就不可能写了。
再看周立同学的《考场现形记》。这是一篇揭露考场作弊的文章, 揭露了作弊的种种手段, 如以四个指头的屈伸变化分别表示选择题a、b、c、d何者对何者错, 以及藏匿、抛纸团等方法。文章不仅对这些现象给予尖锐的讽刺, 而且呼吁“每一个关心教育的人, 看到考场奇观后应该引起深思。”显然, 这样的文章只有做人诚实、反对作弊者才写得出来, 相反, 任何一个偷懒耍巧、做人虚伪、考试喜欢作弊的人都是不可能写出来的;不仅写不出来, 而且会反感批判作弊的文章。难怪作者在谈该文的写作经过时说:他“担心把这种现象写出来会遭到同学的指责。”但是“不写心里又闷得慌。”为什么会“闷得慌”?这正说明了他对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打心眼里反感, 这正是一个诚实做人者的必然反应。
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例子, 每篇文章都是心灵的表达。文章思想内容好是由于心灵美, 相反, 心灵不美就很难写出好文章, 为什么是这样?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 文章不是见什么写什么, 只能写感动过自己或自己有感受的东西。那么生活中哪些事物能感动自己、使自己有感受呢?这就跟心灵怎么样密切相关了。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 只有心灵是美的才能被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所感动, 只有思想感情正确, 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感受 (如周立对考试作弊的感受) 。相反, 如果心灵不美, 他就不会被美的事物所感动, 他就只会对不美的事物感兴趣, 思想感情不正确对事物的感受也不会正确 (如有人认为考试作弊能“提高”个人和班上成绩, 能为班级或学校争得荣誉) 。这充分说明了要写好作文应该有怎样的心灵;至少, 对所写的题材必须有正确的认识与态度才能把文章写好。第二是文章的真实性, 即文章必须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 不可来假的, 这是几千年来写文章的老规矩。文章必须真实才动人, 才有力量, 才有价值, 才有生命。这样, 美的心灵表达而为美好的文章, 心灵不美的人自然写不出好文章, 即使胡编乱造也成不了好文章。庄子说过:“强哭者虽悲不哀, 强怒者虽严不威” (假装的哭, 像悲痛却不感动人;假装的发怒, 样子很凶却没有震慑人心的力量) ,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写好作文的关键论文 篇2
1、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全国3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的问题。不少地区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水源地呈缩减趋势。据最新调查,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222个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平均水质达标率只有72%。
农村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如不解决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就会导致农村环境恶化、农业生产退化、农民身体素质低下,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疾病增多,生活居住条件恶化,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社会大环境的巨变,不能建设宜居村庄,只能导致村庄的整个发展缺乏后力与可持续的环境生态支撑。
谁去治理:农村环保部门(环境的监测与管理,项目和企业上马前的环评工作)、城建(污水处理)、水利(水源地保护治理)、农业(土壤分析与检测)、发改部门(对相关项目的把关立项),关系是地方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环保一票否决责任制,必须层层签订环境保护责任状,实行严格的一把手负责制,用严格的政绩考核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来督
促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环保工作已纳入对各级各部门的目标绩效考核体系,作为重点工作进行考核测评,必须加大考核分值,加大日常测评力度,同时,加大对相关环境污染事故的举报处理力度,出现事故必须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不仅要进行党政纪处分,情况严重的,还要依法进行刑事民事裁决,进行严 肃处理。凡出现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部门和领导及工作人员不得晋级晋升,不得评选奖优。
五个一票否决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保护、信访、安全生产、计划生育。
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农村态环境日益恶化。大范围生态化、高风险自身污染、使农业、农村环境承受着双重压力。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的9%,灌溉用水、化肥和农药的消费总量却分别占世界的14%、35%和20%。平均每公顷施肥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4公斤增加到现在的400多公斤,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认定的225公斤的安全上限。目前,我国使用的农药中70%是杀虫剂,杀虫剂中70%是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农药中70%是高毒高残留品种。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屡屡超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相关调查也显示,我国农药年使用量约130
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平方公里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
个人原因(农民):缺乏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意识,没有掌握必须的环保知识和科技生产技术,依然沿用旧有的落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能与时俱进,及时学习使用推广先进文明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既取不了生产收益,也加剧了自身环境的污染,在不知不觉中破坏了“青山绿水”,自己也在浑不知晓中喝了超标水、吃了超标菜、呼吸着污染的空气,既当了环境污染的帮凶,也成了环境污染的受害者。
相关部门(农村的县、镇级政府、农技、科技、环保、工业)等相关部门没有负起应有的管理引导作用,通过知识讨论、科技推广、示范带动等方式,加大对先进环保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宣传引导力度,提升农民的整体环保意识和科技素养,也没有依法清理生资市场,特别是加大对农药剂市场的清理,导致一大批超标化肥、农药、激素流入农村的田间地头,进入生产经营流域,加剧了对农村环境的破坏污染。
生资企业与其他工业企业:没有认识到走绿色环保型生产之路的好处,不依法生产经营,置国家的环保法律于顾,非法上马一项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的项目,没有经过环评与生产标准检测,就草草上马,特别是利用一些农村地区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的心理,不断把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化工、重工业项目向农村转移,既可逃避监管处罚漏洞,亦可起到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目的(可以给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给农村政府带来财政收入),美名其曰实现了“双赢”,实际上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依然陈旧落后,能耗污染依旧,只不过是把污染从城市转到了绿色的农村,带给农村毁灭性的打击。一些农资生产企业,置国家环保相关法律和农资生产标准于不顾,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与国际对接,依然沿用旧有的配方与工艺,生产含磷及重金属超标的农药,而不是顺国家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之思路,主动转变生产思路与发展模式,大力研发绿色环保型农药与农资,靠研发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无害型农药农资占领市场,还是在搞老一套的价格战,以低价值残的烈性农药和污染性强的农资(农用薄膜,不可降解)占领市场,加剧了农村的环境污染。
农民:缺乏现代生产文明意识和低碳意识,贪图便宜,思想因循守旧,不愿主动改变一些旧有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技术,如,蹲厕---沼气、生态养猪法,太阳能,觉得付出代价太高,回收期慢,思想上不接茬,缺乏现代文明意识和超前发展思维,一步慢导致十步慢。这就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制度、资金、奖励等有效手段予以刺激引导。
国家:相关法律和生产标准的不健全。对农村发展高效农业、推广使用先进生产生活方式缺乏有效的政策制度资金引导。特别是要加强资金补贴力度,引导农民逐步接受和自觉推广使用先进生产生活方式。农村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农业生产监管体系,是否健全?不健全,否则就不会出现类似的农村环境事故、海南毒豇豆事件的发生和出现了。舆论、媒体原因:必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远程教育、农校讲座等有效手段加大对低碳经济、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文明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农民自觉倡树文明生活方式、推广先进绿色生产技术,做新型农民,共同打造和谐新农村。而现在的媒体,对如何搞好农村环境保护、如何打造在农村绿色生态高效农业、如何倡树现代文化生活方式,没有下功夫去研究,没有开辟专栏
进行宣传教育培训引导,除了中央10套与山东农科频道,其他的媒体上根本上见不到类似的专栏或知识讲座。群众看到只是一些超女、快男、垃圾新闻,而缺乏类似绿色农业生产讲座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栏目,农民想改变生活方式,想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有时却如老鼠啃天,无处下口。广大的媒体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确实没有发挥应 XX镇村
写好作文的关键性因素 篇3
当然,“怕作文”的现象并非今天才有;但是为什么至今还是普遍存在?
首先,请看一位同学的作文体验,其凭借《生命中那一缕书香》(见后附)在第十三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荣获全国特等奖。
以自己的方式写作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二(1)班
张玥祺
我是个标准的理科生,似乎少了几分多愁善感,多了些许沉静安稳,但这并不影响我写出感动自己的文字。文章的风格是因人而异的,重要的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思索,去表达。
就拿我来说吧!我一直非常喜欢古典诗词。或许泛黄的书页上,流淌着古国最美的记忆。独泛轻舟,惊鸿一瞥间却记不起是何朝的音容笑貌……纳兰容若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很是惊心,你终其一生所追求的美好,那些金色的理想和年华,那些你真心爱过的人们,纵然时空相隔,也永远不会老去,一如当年的初相遇……白居易的三阙《忆江南》,初读时似懂非懂,自那日余杭夜宿山间,姑苏月下晚钟,重吟词曲,千年忆,江南风景旧曾谙……有道是“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更那堪“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很自然的,对于挚爱的古典诗词,感悟也源源不断,大有一吐为快之感,文章便不乏一股清新恬淡的书卷气。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写作的素材:让你倾心痴迷激动万分的一首摇滚,你的快乐和个性一定也能感染读者;电影中一个温暖感人的镜头,你独特的思考一定会让人眼前一亮;甚至烟雨中的小桥,夕阳下的校园,都能成为灵感的源泉。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换一个角度,经历的酸甜苦辣,都是你宝贵的人生财富,当然也是作文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
把过去装进音乐盒,让回忆唱歌。
如果有一片草地,你和朋友们在那儿放过风筝,争论过那道难解的数学题,还大侃特侃了乌托邦式的理想,为何不将青春的欢愉跃然纸上呢?
如果有一阵细雨,曽让你驻足畅想,怡然自乐,为何不让青春的情思在笔尖轻舞飞扬?
如果有一个深夜,星星都睡了,四周一片寂静,而你仍在奋笔疾书,年轻的心憧憬着远方。为何不让孤灯下的故事给更多的人力量呢?
当然,一定的文学积累也是很必要的。假如你是心思细腻的女生,你或许会钟情于简•奥斯汀笔下美丽古朴的庄园和那儿别致动人的故事,俏皮的女主人公将带你走近17、18世纪的英国乡村。假如你是偏爱思索的男孩,不妨在哲学世界中和大家来一次思维的比拼。阅读名著,不要勉强,是一定一定要跟着“感觉”走。
培养你自己的写作风格,打破陈规,把自己独到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久而久之,写作就像交谈一样,变得轻松自如了。
在写作的道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高手,只有高手中的高手。
所以,大可不必苛求完美或强行模仿,你的,独特的,就是最好的。
这段话谈的是她平时写作时的几点心得:一是常读古典诗词;二是善于发现写作素材;三是积累文学素养;四是经常写作,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道出了写作的个中三昧。下面试以本文的写作与指导过程为例谈谈写好作文亟需解决的几个棘手问题。
阅读问题 中学生为何要阅读?该读什么?怎么阅读?培养阅读的有两个良好习惯:一是精读以纸质材料为主,经典文学著作和文化著作以及当下美文当是首选;网上资料一般适合用快餐形式泛读。目前,绝大多数同学痴迷于网上阅读,不愿或不习惯细读图书报刊,这种习惯需要改变。二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好在书上作批注,在课后写心得,做摘录,尤其是要学会思考,读了一段精彩的文字要能够及时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读了张玥祺同学的《书香》,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书卷气、文化味,我们不能不承认她丰厚的阅读积淀和细腻真切的情愫感受。她自己归结得也很好:“很自然的,对于挚爱的古典诗词,感悟也源源不断,大有一吐为快之感,文章便不乏一股清新恬淡的书卷气。”
素材问题 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目前中学生作文在素材运用方面普遍存在无米下锅、没有个性、张冠李戴和错误百出等流弊。产生这些弊端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我认为最根本的恐怕还是“认识问题”。这里,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其本质属性:我以为素材折射了作者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包含了作者的感悟与思考,而且带有作者的写作兴趣与爱好,反映了作者写作思维习惯与明确意图,因此具有鲜明的语境性、一定的主观性、稳定的生成性和明确的目的性。运用素材,我们需要贯彻整体性原则、准确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和免疫性原则,力求达到完整、正确、鲜活和独特的要求。
特别强调,写作是充满个性化的饱含思想情感的心智活动,因此素材也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必须要做筛选加工,因为每个考生的生活阅历、写作兴趣、写作特长、语言风格、思维习惯等均不尽相同,使用未被改造的相同素材不仅造成了文章“材料雷同”的致命弱点,而且也严重违背了写作的基本规律,削弱了文章的表达个性和独特风格。怎样搜集个性化的素材呢?我的做法是:“根据爱好,经常搜集,精心挑选,分类积累”。张玥祺同学的感言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假如你是心思细腻的女生,你或许会钟情于简•奥斯汀笔下美丽古朴的庄园和那儿别致动人的故事……假如你是偏爱思索的男孩,不妨在哲学世界中和大家来一次思维的比拼。
范文问题 张玥祺同学说:“培养你自己的写作风格,打破陈规,把自己独到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久而久之,写作就像交谈一样,变得轻松自如了。……所以,大可不必苛求完美或强行模仿,你的,独特的,就是最好的。”她的做法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可行的。
不少同学写作却过分地依赖“范文”。通过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最好的范文是“最适合自己模仿的,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多年的研究告诉我,范文具有这样的特征:写作难度上,有等级性;写作亮点上,有引领性;写作过程上,有可仿性;写作风格上,有多样性。因此结论是:写作课尽量不要用“范文”;如果所学写的文体实在困难,那么选择“参考文”也应该是多种等级、不同风格、多样内容和多类写法,而且是以同龄人优秀习作为主的一组文章。
【附文】
那一缕书香
张玥祺
一个人仅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所以,读书吧,在油墨的芳香中体味不同的人生。
——题记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什么事叫做无怨无悔,那么在我看来,就是朝夕与书相伴,在油墨的芳香里悠然一生……
如果人生真的有一种境界叫做幸福,那么对我来说,就是和书中的高尚灵魂对话,用生命激活经典,用经典的力量还生命一副本来模样,可以天真,可以飞扬……
翻开书页,在氤氲的香气里晾晒心情……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屈子汨罗江边遗世绝唱;武穆风波亭里忠魂长存;子美茅屋草堂大庇天下;希文岳阳楼上两字关情;放翁病中犹望冰河铁马;任公少年中国包举宇内……
壮美,是浓得化不开的中华情。
有谁的生命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度,永不凋谢?有谁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长存人间?镭盐的朦胧之光映照着那双忧郁的灰蓝色眼睛,是一段永远不会褪色的神话;几百年后,我们依然记得那个拾贝壳的小男孩,在剑河边,传说永远不会老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在“三钱”溘然长逝的今天,有一些背影,不会被历史的风尘湮没。
纯美,是深得解不了的儿时梦。
若虚揽月放歌,东坡对江长叹,乐天的谪思,易安的愁绪。千种风情,万般哀叹,都化作“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笑傲江湖……叶芝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当你老了……”;纪弦的槐叶于忧伤中倾诉着人生的过往;柯尔庄园的野天鹅在纪伯伦旷世廖远的歌里,飞翔……
静美,是清香今犹在的旧日茶。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纵然时空相隔,敏感的心扉也能叩开昔日的柴门,曲径通幽处,余音仍绕梁……
书香淡淡,美意朦胧……
任他风霜雨雪,我自云淡风轻,在淡泊的智慧中体味人生……
妖妖朱华,低低浅塘。月白风清之夜,莲沐浴着月光,亭亭玉立于淤泥之上,素雅,娴静,去娇艳之色,去轻佻之态,无意与群芳争艳,亦不惹蜂蝶狂舞。
莲的美自然天成,比牡丹多了几分雅致,比芙蓉多了几分灵气,比凌波仙子多了几分飘逸,似仙女下凡,傲视人间。
一直疑惑,出淤泥怎可不染?
或许我太过大惊小怪。松咬石缝而撑苍穹,竹对狂风而摇修身,梅傲霜雪而报早春,兰生幽谷而芳香迷人。凡君子,非逆境不显其才,非污浊不显其洁。
生命的成长就是对外在世界越来越多宽容感恩,而内心的执守日益打磨的坚毅无悔,不再怀疑是否真的可以用一生把梦想刻画成真。
书香淡淡,感悟不绝……
生命的道路两旁,鸟语花香,风光无限,全因有书伴我左右。
星夜里,默念泰戈尔的诗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鱼和飞鸟的距离,一个在高空中,一个深潜在海底”,用浪漫的幻想点亮年轻的心;阳光下,和罗曼•罗兰一起纵览约翰•克里斯多夫的一生,“生命就像莱茵河的河水,从眼前缓缓流过”;风起时,在《飘》中感受南北战争的波澜壮阔,从一个女孩身上学习坚强,“不管怎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云归处,呼吸在徐志摩的诗情里,“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
书香淡淡,思绪万千……
浩大的世界上,时间如潮水,千百年来往往复复,冲刷着一切,却永远冲不散那一缕书香。因为唯有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寺庙会倒塌,神像会朽烂,而书却经久长存。对于伟大的思想来说,时间是无关紧要的。多少年前初次闪现在作者脑海里的伟大思想今天依然清新如故。他们当年的言论和思想都刊于书页,如今依然那么生动感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道是“读书有三境”,愿穷毕生之力,痴情不改,盼得终有一日能达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骄傲境界……
但求那一缕书香,伴我一生一世。
责任编辑 刘 静
写好作文的三多秘诀 篇4
一.多读多背, 厚积薄发。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丰富扎实的阅读量是尝试独立写作的重要前提, 在阅读中可以体会语言的表达艺术, 还可以感受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情感。
1、广泛阅读, 积累写作素材。
提高作文水平, 必须要积累写作素材, 仅仅阅读教材中的那些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向他们推荐一些通俗易懂的课外读物, 可以是散文, 也可以是童话, 还可以是小说。当然, 也要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其他的健康读物。此外, 周末是个阅读的大好时光, 好多书店不限制人们在店内较长时间地参观甚至阅读, 可以教学生周末时去当地的书店享受免费阅读大餐。广泛阅读其实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所谓量变引起质变, 当我们大脑中的阅读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发自内心地有一种写作表达的欲望, 如此我们的阅读目标就基本达到了。
2、细心品读, 感悟大家风范。
泛读可以增加阅读量, 在保证量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阅读品质, 要多读些精品文章。教师要多搜集一些中外名篇提供给学生, 让他们在阅读时要有一定的目的性。阅读精品需要细心品味, 通过一遍遍的品读, 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描写方法, 及在文章中寄托的内在情感。如此就实现了与作者的心灵对话, 初步了解到了好文章的精妙之处。
二.多看多思, 提升写作内涵。
写作需要在阅读中积累, 掌握灵活的语言运用技巧, 更需要在生活中观察积累, 这样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 写出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
1、生活多观察, 寻找写作源泉。
许多学生有过这样的感受:老师布置完作文任务后, 总感觉无话可说, 无处下笔, 没有内容可写。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平时忽略了对生活的观察, 缺乏对生活的积累。仔细阅读那些名人的文章, 其实他们的文章中所写的内容也不过是生活中一些极为普通的现象, 但在他们的笔下, 因为观察细致, 往往在平凡的事件中融入了深层次的东西, 让文章实现了升华。教师要告诉学生, 不要忽略身边的风景, 也不要无礼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现象, 更不要忽略我们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要多观察, 做有心人, 这样不断积累, 作文时便会下笔如有神了。
2、学习常思考, 提升作文深度。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心筛选出来的, 无论是选题还是立意, 每篇文章都有各自的特色。如何让我们自己的文章也达到一定的高度呢?这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 只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勤于思考探究。一篇文章中, 作者是如何选材的, 是如何突出重点的, 是如何把情感巧妙融合在文章内容中的, 整篇文章又是如何布局的, 这在阅读和老师的讲解时我们都要用心去思考。真实是作文的生命, 好文章一定来源于生活, 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 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提炼。如一个非常普通的生活现象, 只要我们深入挖掘, 就一定能够赋予其全新的意义。
三.多写多练, 掌握写作方法。
1、勤写日记, 养成写作习惯。
日记是最普通的练笔形式, 内容题材不受任何限制, 只要是当天发生的事情, 都可以写进来。虽然平时的学习任务很重, 但不要丢掉写日记本的习惯。花不了几分钟时间, 但就是平时的这些几分钟, 会成就你以后的写作助推器, 让你的作文水平不断攀升。虽为日记, 也不一定每天都写, 可以两三天写一次, 也可以在周末总结时再写, 也许你没有感觉到, 在记录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 你的写作水平已经在无形中提升到另一个境界了。
2、经常练笔, 提高写作水平。
当写日记成为习惯, 日常的小练笔也会越来越多。不要非等到老师布置作文任务时, 再强迫自己勉强写作。平时要主动寻找练笔的机会, 如遇到某个节日, 或某天有特殊的新闻, 或班级里发生了突发事件等, 这些对自己有所触动的事情都可以拿来写, 而且这样的写作不受老师在内容字数方面的限制, 有更大的主动性。我们可以在文章中任意发挥想象, 加入自己的独立思想, 如果能把写出来的东西让老师批阅指点下, 肯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总之, 只要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多读多看多练, 相信作文水平一定会逐渐提高。
摘要:作文水平的高低不仅显示了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 也直接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优劣。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生, 也是老大难问题。如何才能作文时不再愁眉苦脸?如何让写作成为自己的强项?其实并无秘诀, 也无捷径可走。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循序渐进, 本文从三个方面帮助大家直面作文, 喜欢作文, 轻松作文。
写好倡议书的关键点 篇5
一、倡议书的特点
(一)倡议书的群众性
倡议书不是对某个人、某一集体、或某一单位而言的,它往往面向广大群众,或对一个部门的所有人发出,或对一个地区的所有人发出,甚至向全国发出。所以其对象广泛的群众性是倡议书的根本特征。
(二)倡议书对象的不确定性
倡议书是要求广大群众响应的,然而其对象范围往往是不定的。它即便是在文中明确了自己的具体对象,但实际上有关人员可以表示响应,也可以不表示响应,它本身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而与此无关的别的群众团体却可以有所响应。
(三)倡议书的公开性
倡议书就是一种广而告之的书信。它就是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知道了解,从而激起更多的人响应,以期在最大的范围内引起共鸣。
总的来讲,倡议书的格式主要由标题、称谓、正文内容、结尾与落款这几部分组成。其中,标题应当体现文体类型,并且最好直接点明倡议的主题内容,比如“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倡议书”“关于节约用电的倡议书”,且需要首行居中;称谓,要根据倡议的具体对象而定,如“广大市民朋友”“全体企业职工”;正文内容是整个写作的核心,一般需要交代发出倡议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与要求等,即需告知倡议对象要做什么、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如何做等等内容;结尾处,要表现出倡议的决心,通常可写上表达希望之类的话语;最后是落款,即在右下角处拟写倡议的发起部门及日期。
二、倡议书范文
关于广泛开展“迎奥运 讲文明 树新风”活动的倡议书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世界人民的体育盛会,是一次展示中国灿烂历史文化、辉煌建设成就和人民良好精神风貌的难得机遇。把本届奥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需要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用实际行动宣传普及“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大力倡导树立****荣辱观,以讲文明、讲礼貌、树新风为重点,集中解决公民行为习惯和社会风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革除有悖公德、有违诚信、有损形象、污染环境、危害秩序等不文明现象,使全体公民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讲究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秩序方面有明显进步,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切实加强公共秩序建设,倡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风尚,维护车站、机场、码头、商店、旅游景点等场所的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
三、努力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大力推进交通文明建设,加大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坚决杜绝机动车抢行、乱停乱放和行人乱穿道路、候车不排队等不文明行为,形成文明礼让的社会风 气和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
四、认真组织争做文明观众教育活动,采取有力措施普及体育知识和观赛礼仪知识,引导观众自觉遵守赛场观赛礼仪规则,做到“文明观赛事,理智对输赢”共同营造和谐、热烈的赛场氛围。
五、在社会服务行业中,开展创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的活动,切实提高城市社会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公交、出租车、零售业等窗口单位职业道德建设,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服务人员业务技能,规范服务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树立行业新风,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一流服务环境。
六、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奥运志愿服务,争当奥运会志愿者。以举办第13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契机,在社会上形成关心弱势群体的公益精神,大力倡导扶残助残行为。
七、切实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积极开展绿化美化净化环境活动,大力整治环境卫生、环境污染,全面改善城乡面貌,努力创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
今天距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员开幕只有**天了,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从我做起,从本职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写好作文的关键论文 篇6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我们的学生每天在生活中广泛地接触着各种人、事、物,不断学习着新的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习作素材库。对身边的这个“宝库”,学生们怎么视而不见?笔者认为是因为学生不知道怎么去打开和索取的缘故。
如何引导学生将身边的“聚宝盆”充分利用起来,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不竭之源呢?笔者尝试后认为可以从捕捉、积累、交流、利用素材等环节进行合作探究。
一、捕捉素材
当今学生的作文形式单一、内容空洞,充斥着大话、空话、套话、假话。究其根本,是因为学生对生命的内涵缺少关注,对生活缺少用心的体验。一个不懂得体验生活的人,是无法去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的。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要让学生轻松作文,乐于作文,就要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去捕捉素材。
家庭、学校、社会,是学生生活的环境和场所。在这些熟悉的空间里,每天都在发生许多平凡、琐碎的小事,它们有时令人激动,有时令人气愤,有时令人伤感……随着季节的更替与时间的流逝,周围的人或物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有重点地、详实地记录下来。所记录的这些资料就是学生在生活中捕捉到的极有价值的习作素材。
二、积累素材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能力、情感不断累积的过程。作文学习也是如此。要让学生得心应手的写出令人称赞的文章,还要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
积累素材并不等同于用文字记录素材。文字记录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其余还可以用图画、图表、摄影、背诵等多种方法。具体的运用,取决于学生个人兴趣爱好、思维习惯等实际情况,只要认为有效、实用就可以。
来源于生活的习作素材经过学生的整理、积累之后,即可在学生写作时“信手拈来”,初步解决了学生作文时因习作素材贫乏而无从下笔的大问题。
三、交流素材
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我们眼中看到的世界也会有差异。学生从生活中捕捉、积累到的素材都是从自己个人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观察到、体会到并记录下来的。让学生学会交流素材,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相互充实素材和学习别人优秀的积累方法。
为给学生创设交流的平台,教师平时要多鼓励学生勇敢、积极地拿出自己积累的素材与同学分享,通过相互交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积累方式,以弥补不足、缩小差距,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素材。另外,教师如果能定时的进行优秀素材评比,并对评选出来的优秀素材予以表扬,这样的交流方式,更加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更能使最科学的素材积累方法得到推广。
四、利用素材
教师让学生在生活中捕捉素材、积累素材、交流素材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学生的日常写作的,在捕捉、积累、交流、利用素材的整个探求过程中最能反映素材价值的环节就是利用素材阶段。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就要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使平时积累的有价值的素材得到合理利用。学生写作时,首先根据写作要求从素材库中搜索出符合写作要求的素材,再从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新颖、有代表性、记录相对详实的典型素材进行梳理、筛选,把平时记录的与习作要求不符或无关联的内容剔除掉,理出串联素材的线索谋篇布局进行写作。这样,来源于生活的第一手素材经过学生的加工整合后,就是一篇有血、有肉、有生命力的好文章了。
只要我们带着善于发现的慧眼,怀着感悟生活的慧心,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让生活洋溢在学生的笔尖,流淌在学生的心中,学生的写作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就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那学生又怎会害怕作文,不喜欢作文呢?
当学生懂得了打开和索取“生活”这个习作素材“宝库”的时候,当生活真正成为了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之后,就是学生放胆作文、快乐作文的时候。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德恩学校)
做人——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篇7
一、以思考生活现象, 提升学生的认识
小学生受生活阅历、认识水平及家长的影响, 常常会片面地、简单地、肤浅地、甚至是错误地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也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中出现的这些思想认识多加讨论、多加引导, 以纠正或提升他们的认识, 使其思想日益成熟, 从而具有判断是非、辨别美丑、评价生活的思辨能力, 写出健康的文章来。
1. 指导反省日常行为, 提升认识。
一个人成长的主要动力是自我认识。这种认识是在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中形成的。自我认识提高了, 作文的思想也就提高了。因此, 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自我行为进行反省。如一次写《第一次, 真好》的作文, 有位学生写为同学过生日, 在吃蛋糕的时候大家打起了“蛋糕大战”, 弄得人人脸上、头发上、衣服上都是蛋糕, 连墙壁上也都是蛋糕……文章结尾写道:“这是生平第一次玩蛋糕大战, 感觉真好, 多么有趣, 多么令人难以忘怀啊!”小作者对不爱惜劳动果实这一错误及不遵守公共道德显然没有足够的认识。通过引导, 这位学生认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 以《这第一次真不应该!》为题, 重写了“蛋糕大战”, 在文章结尾写道:“经历了平生第一次玩蛋糕大战, 当时是多么有趣, 可过后想想, 其实很不应该啊!这蛋糕是经过多少道工序, 花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时间才做成的, 而我们却如此糟蹋!上学之前就会背‘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可那时这句话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同学们, 可不要像我们一样为了快乐而糟蹋别人的劳动果实啊!”
2. 指导透过现象看真谛, 提升认识。
在组织大家看国庆六十周年阅兵三军女兵方阵的时候, 一个学生用怪怪的语调嬉笑着说:“你们看胡锦涛笑啦。”第二次女民兵出场的时候他又说了同样的话。我知道大概是他在家里和家人看阅兵时听到了一些低下的言语。小小年纪, 如此看待中央领导的行为, 如果不加以引导, 以后看问题就会很偏激。阅兵仪式结束后, 我组织大家进行了讨论:女兵出来了, 胡主席和江主席为什么笑着向她们挥手?有的学生说:“女兵很漂亮。”我说:“女兵方阵确实很漂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你看, 在那一时刻, 全场都哗动了, 两位主席出现灿烂的笑容, 正常不正常?”“正常。”大家齐答。我又问:“胡主席笑着向她们招手致意还说明什么呢?”他们茫然。我告诉他们:“中国领导人在检阅时对女兵方阵过去时绽放出的笑容, 彰显了中国目前在国际形势下特有的轻松和潇洒, 世界也全部感知到了。”这样一指点, 学生豁然开朗, 理解到笑容后面还有这么深的意义, 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3. 指导以小见大, 提升认识。
大年三十, 在家家户户为过年忙碌之时, 交警叔叔仍然在指挥交通。怎样看待这个现象呢?许多学生只能认识到他们很辛苦, 还有的学生受家长的影响说, 这有什么, 他们还有加班费呢。为了能让他们以小见大, 我提出了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讨论:看到交警叔叔在值班, 你还能想到哪些人在值班?学生列举出了许许多多:为大家置办年夜饭的厨师、商店的营业员、工厂的工人、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边疆哨所的解放军战士、电厂的工人……我说, 如果他们都不要加班费不值班了, 会发生什么情况?在讨论中, 学生终于认识到, 正因为有无数的像交警叔叔一样的人放弃了和亲人的团聚, 才有了我们的方便, 才有了祖国春节的安宁、热闹。于是, 他们再看这些人时就能怀着一颗感恩、幸福的心看了。写春节见闻时, 素材品质自然提升了。
二、以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现在的孩子生活优越,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责任意识严重欠缺。而缺乏责任心的人就难以去关怀他人, 难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自然也写不出高品味的文章来。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 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1) 关注家事, 做家庭的小主人。引导学生和父母一起参与家庭劳动, 关心家人的身体状况等。 (2) 参与班级管理, 做班级的小主人, 每人都承担一项班级管理事务, 共同管理班级。 (3) 关注生活中的热点焦点, 关注时事动态, 灌输“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思想。如思考3月18日为什么拉响防空警报;讨论5·12大地震后, 降半旗默哀三分钟的意义;神七的成功发射, 奥运的成功举办, 做为一名炎黄子孙该有怎样的心情;阅读国庆六十周年阅兵的有关报道…… (4) 引导学生评论大众问题。如:甲型流感大面积爆发会怎么样, 小学生进网吧的危害……在多层次的关注中, 学生的视野从小我走出, 转到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时, 他的责任感逐渐增强, 写出的文章自然就大气了。
谈谈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 篇8
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 因文体的差异, 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但是无论哪种文体, 都应该本着两个原则:一是开头要有独特的创意, 以新颖别致的形式抓住读者, 二是符合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需要, 使开头和主体内容成为有机的整体。坚持这两个原则, 在动笔时充分调动自己的创造能力, 就能为文章开一个好头。下面我们就几种常见的开头方式分别讨论:
1. 开门见山, 单刀直入
这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开头方法。开篇直戳正题, 没有含蓄委婉的影射, 也不拐弯抹角地迂回, 或者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交代写作动机;或者就某人某事描写叙述……总之, 凡是在开头直接谈及文章主要内容的都属于这种形式。它使用的文体范围较广,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各种文学体裁均可以使用。这种开头看上去似乎平淡无奇, 可是细加品味起来, 优点突出:平稳、干净、利落, 不易离题, 好像一个诚实稳重的人, 做事朴素务实、直来直去。例如朱自清的《背影》, 开头是这样的:“我与父亲不相见已十余年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既回应了题目, 又在叙述中融入了父子深情。又如, 《故宫博物院》这样开头:“在北京中心, 有一座城中之城, 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 也叫故宫博物院……”作为说明文, 开头介绍说明对象的座落位置、名称、建筑规模和历史, 显得与准确平实的说明文文体特征相符。由于平淡是这种开头的缺点, 就显得缺少引人入胜的技巧。所以较多适用于一般的实用文;而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较少使用。
2. 交代结局, 追本溯源
这种开头只适用于叙事类文章。在前面讲叙述的顺序时已经谈过倒叙。现在是从开头的角度再谈这个问题。使用倒叙, 把事件的结局写在开头, 造成悬念, 吸引读者饶有兴趣地读下去, 溯水流之源, 究事件之本。不过, 使用这种方法开头, 必须注意, 开头所叙的结局或事件发展中的某个片断, 必须是使人感兴趣的、足以能吸引读者的内容;否则, 就会给人以索然无味、为倒叙而倒叙的感觉。因前面谈的较多, 这里就不再举例说明。
3. 描写环境, 渲染气氛
基于烘托人物、表达中心的需要, 在文章的开头描写自然景物或社会场景, 为人物活动布置环境, 渲染某种气氛, 间接地抒发思想感情。这种开头如果写得好, 就能以画面直观、意境优美、含蓄委婉的特点, 充分调动读者的审美情趣, 其产生情感的共鸣。它一般适用于文学性较强的叙事类文章, 有的文艺性说明文也采用。开头描写场景, 尤其要注意的是围绕中心来选景;与中心无关的景物, 即使再优美, 也不能写在开头。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寻求情与景的统一和融合, 抓住特征地描写典型性的客观事物, 借以表达人物或作者的主观感情。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 (八年级《语文》上册) 的开头是很好的例子:
夜晚, 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 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 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 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 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白天它们是紧紧地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 目标好像就在天上。
这个开头结合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抓住苇塘在敌人监视下“阴森黑暗”的特征, 去写星星将要“滴落”, 水鸟飞动和唱歌, 苇子“狠狠地往上钻”等象征性很强的客观事物, 它们都染上了作者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 不仅做到情景交融, 而且为下文描写英雄行为做了很好的铺垫。
4. 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
在叙事类文章的开头, 人物还没有出场, 就直接描写他的语言, 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这种开头犹如一出戏剧的开场, 人物在后台念一句台词再出场亮相。以这种方式开头, 要注意选取人物典型化的语言, 或是俚俗方言, 或是个性极强的口头禅, 或是矛盾白热化时的争执吵闹……总之, 开头所写的人物语言一定要吸引人, 也就是“先声夺人”。《羚羊木雕》的开头这样写:“‘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了?’妈妈突然问我。”这个开头以妈妈的问话单刀直入地揭示矛盾, 促使读者寻根问底, 为了把事情弄明白非要读下去不可。
5. 概括内容, 总领全文
开头以简洁抽象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这种开头方式适用范围较广, 概括的内容也因文体而定。记叙文是对全文的主体事件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叙述、抒情, 议论文对所要阐述的观点概括论述, 说明文是对说明对象的特征及用途概括介绍。这种开头方式, 还能点明题意, 确定感情基调, 便于读者理清文章脉络, 把握主要内容。八年级上册《语文》中的《生物入侵者》的开头, 是说明文概括总领开头的典型例子:
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 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看来, 这或许不是一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 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这个开头从一种现象说起, 诠释了“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破坏生态系统, 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概括总领的作用十分突出。
6. 议论点题, 阐明观点
作者在开头发表议论, 阐明自己对某事某人某物的看法, 在记叙文中点化主题, 在议论文中确立中心论点, 在说明文中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因文体差异分别对待, 议论文和说明文, 因其是说理文章, 议论固然是主要表达方式, 所以开头议论是平常事情。而叙事类文章用这种方法开头, 特别要注意论述简洁, 就是只表明观点, 无须像议论文那样既有论点, 又有论据, 通过严密的论证过程加以阐述。否则就会出现理论大于形象、失去文体色彩的结果。有一名同学习作一篇《母亲的画像》的记叙文, 开头是这样写的:
母亲的笑容, 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 是辛苦岁月风霜雨雪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 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 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母亲就是集慈祥、坚定、勇敢、勤劳等诸美德于一身的伟大女性。
这个开头以整齐的排比句极富感情地赞美母亲, 然后点明自己的观点:“母亲就是集慈祥、坚定、勇敢、勤劳等诸美德于一身的伟大女性。”开头就揭示了中心思想, 便于读者在阅读中把握。
写好初中作文的几点要求 篇9
一、观察的要求
观察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 鲁迅先生说过:“若要创作, 第一须观察。……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再下笔。”可见观察在作文中的地位。观察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 观察要选准立足点。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收获。
第二, 观察要准确细致, 要注意发现事物的特点及其未被人发现的地方。
第三, 观察不局限于视觉方面, 还要调动多种感官, 还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第四, 观察要体做笔录。
二、积累的要求写作素材从何而来——源于点滴的积累。
比方说吧, 工厂要正常生产, 必须保证有原材料;在家里要做饭, 先要有米粮和油。要不, 等机器运转再去购买材料, 等水开了、油煎好了再去买米, 这怎么来得及呢?
古今许多大诗人、大文学家写文章、成诗句, 他们都注重积累。北宋出口成章、落笔即诗的大诗人梅尧臣不管到哪儿——或和朋友游玩、或平时吃饭睡觉, 他的身边都带着一个小袋子, 不时把想到的一句、半句诗装入口袋, 甚至是只言片语也不放过。我国元末明初“积叶成章”的唐宗仪, 清朝“烟茶换故事”的“聊斋先生”蒲松龄都是讲究积累的典范。
茅盾也告诉过喜欢写作的人们, 应该时时刻刻身边都有一支笔和一本本子, 无论到哪里, 都可以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
那么, 积累应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 要写好作文需要准备许多的材料, 但材料来自哪里呢?对我们学生来说, 素材来自学习和生活:从大千世界的人物形象, 社会动态, 到生活琐事以及我们学习的心得体会, 生活感受, 再到一本书、一本杂志、一张报纸, 甚至一篇纸、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 都会是我们写作的材料。因此我们要多看、多读、多记。细心观察身边的人或事。
第二, 可以用日记本、摘录本记下我们每一天搜集的材料, 还可以把它们用卡片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出来。这样写作时我们就会有材可选, 并能选好适合的材料。
第三, 积累材料要“以十当一”, 越多越好, 这样在用材料时才能作到“以一当十”, 做到越精越好。
三、拟提纲的要求
古代诗人曹植“七步成诗”, 史青“五步成章”;还有王勃作文章先磨墨饮酒, 再卧床思考, 醒后挥笔成章, 不易一字。这些名家写文章、作诗句时的走动、磨墨、饮酒、卧床, 其实就是打草稿、想提纲的过程。像这种拟提纲的方式, 我们称为“打腹稿”。
初学写作者最好用笔把作文提纲写出来, 等我们有了较强的作文功底, 再用想框架、打腹稿的方法。列提纲有这些好处:
第一, 能帮助我们把作文的结构理出来, 作文时就能围绕提纲写, 不易跑题, 也不会忘记材料。
第二, 考试时我们作文来不及打草稿, 写提纲、想框架、打腹稿是最省时、最便捷的方法。
所以, 初学作文者更应在平时养成先拟提纲后作文的习惯。
四、修改的要求
修改是作文的最后一环。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确实有理, 它告诉我们写完文章后要反复的琢磨, 要反复地修改, 这样才有可能出现美文, 好作文。修改要注意哪些要求呢?
第一, 会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须用正确的修改符号;第二, 应全面考虑文章, 还应从文章的字、词、句、段中的有误或不当之处入手;第三, 还要考虑文章的语言, 要美化作文的语言;第四, 要考虑文章的主题, 要提炼文章的主题, 使主旨得以深化。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三个层次 篇10
一、“多视角”观察
任何事物, 就其特征而言, 往往是一个立体的, 多侧面的网络结构。“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充满哲理的名言, 精辟地道出了客观事物具有多侧面多视角的固有特征。因此, 主体在把握与表现客体的过程中, 必须采用与之相应的多视角的方式。作为思考成果物化表现形态之一的写作, 同样要遵循人类这一认识规律。具体说, 要做到三点: (1) 观察要全面细致。对静止的事物, 构成它的各个部分要看全, 每一部分的各方面的情况要看细;对变化的事物, 整个过程要看全, 每个发展阶段要看细。 (2) 观察时要多种感官协同作用。要尽可能多地调动自己的各种器官, 用眼仔细看看, 用耳仔细听听, 用鼻子仔细闻闻, 用口仔细尝尝、问问, 用手仔细体验实践一下, 再用脑子仔细想想。只有这样, 才能把握事物的各个方面, 把握它的特点和本质, 才能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来。 (3) 边观察边联想。观察时, 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物及人等联想活动, 有利于把握该事物的本质特点, 了解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对事物认识得更丰富、更生动。
二、“多方向”思考
陆机《文赋》云:“思风发于胸臆, 言泉流于唇齿。”思维是写作的关键。从指导写具体这一角度考虑, 应着重培养学生“多方向”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所谓“多方向”思考, 就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认识世界, 从而在广阔的领域里进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创造性、广阔性的思考, 使作文立意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思维活动贯穿写作行为全过程。“多视角”观察就是“多方向”思考的结果。观察得来的材料变成文章当然饱含着作者思考的汗水。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构思时进行纵向思维、横向思维、逆向思维、类比思维, 将素材梳理、拓展、加工, 使文章血肉丰满。
三、“多方法”表达
经过“静观默察, 烂熟于心, 凝神苦想”的观察、构思阶段, 就进入“一挥而就”的表达阶段了。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写具体”的方法、技巧。这主要有:
1. 举实例。
写具体的最好办法是让事实说话, 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写人, 重要的不是给他下很多好听的结论, 而是写出这个人是怎么说的, 怎么做的, 怎么想的, 使人“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记事, 就要写出事情的发展变化、相互联系, 写出典型的事例, 写出动人的场面, 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状物, 就要写出物体的大小、高矮、厚薄、轻重、色彩和气味, 使人仿佛看得见, 闻得到, 摸得着。
2. 用描写。
叙述、描写是记叙的主要表现方法。儿童由于其认知、表达水平的限制和思维惰性的影响, 往往习惯于笼统、概括的叙述, 即便描写也不够细致生动, 缺乏个性。而把文章写具体, 主要运用描写的手法。我们要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训练, 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特点, 绘声绘色, 描形摹态的能力, 使事物在小作者笔下得到具体的展现。
3. 作分解。把一个事物分成若干部分, 然后对每
一个部分都作出具体的描写最后把各个部分按照
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这样, 就能把事物写细致、具体了。
4. 列数字。
用数量词写出事物的大小、多少、厚薄、高低、宽狭、长短, 或者用它来说明某些情况, 从而给读者留下具体的印象。
5. 打比方。
比喻是一种最主要、最广泛、最有效果的修辞手法。它能使抽象变成具体, 化平凡为新奇。它能调动读者的生活积累,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6. 抓细节。
细节是指那些对写人有特殊作用的细小情节, 包括人物的生活小事, 细小的动作、神情等。抓住具体的细节作生动细致的描绘, 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 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 增强情节的生动性和真实感。好的细节能“借一斑略知全豹, 以一目尽传精神”, 起到以小寓大、微中见巨的艺术效果。
“写具体”方法较多, 实际上, 写文章时“单打
写好英语作文的几种有效途径 篇11
一、遣词
单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很多同学在考前狂背单词, 期望在考试中靠难词大词赢得高分。事实上, 那些词在课堂上很少用, 所以在考试中极易出错。正确的做法是:在你学过的词汇范围内, 积累尽可能多的同义词, 并熟知它们的词性、搭配等。这样既可以避免使用不熟悉的词语带来的失误, 也可以使表达形式多样化, 从而为你赢得高分。不容忽视的是, 单词拼写一定要准确。因为单词拼写错误是学生作文不得高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造句
短文由句子构成, 开口说话或进行书面表达都离不开句子。英语的句子虽然千变万化, 却都离不开五种基本句型, 那些复杂的句子不过是在基本句型的基础上添加种种修饰成分而构成的。句子结构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动词的用法方面, 而谓语动词是一个句子的核心, 是灵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不断强调:我们写出的任何句子都不能缺少谓语动词, 每个动词要有时态语态和人称的变化。动词掌握的好坏是学生能否遣词造句的关键。因此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尤其是那些最常用的, 都可以让学生组成句子, 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地对句子进行拓展训练, 这样学生就会对句子结构有更清楚的了解, 同时对正确使用非谓语动词、状语从句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套用固定句式
如果整篇文章只使用简单句或只用一两种句式, 会显得平淡无奇, 缺乏生气。为了使文章句式多样化, 我们还可以套用一些熟悉的句式结构, 从而避免汉语式英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课文中所学的一些重点句型, 让学生机械模仿, 逐渐达到灵活运用, 这样才能提高语言的质量和文章的可读性。另外, 我们平时还要多做句式变化练习, 想出几种表达方式, 然后选出最佳的一种。如:我又来晚了, 老师很生气。
I was late again, and the teacher was very angry.
I was late again, which made the teacher very angry.
The teacher was very angry because I was late again.
My being late again made the teacher very angry.
坚持这种句式练习, 学生的表达形式会逐渐丰富, 语言也会更加生动活泼, 达到“条条大道通罗马”的目的, 从而使考官对你的文章刮目相看。
四、背诵优秀范文, 名言警句等
模仿是初学者的捷径, 是符合认知规律的。鲁迅先生曾说过:“教人写文章, 先引领他们多读别人的文章, 从中去弄清应该怎样写和不应该怎样写的玄奥, 才能实实在在地懂得写作, 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让学生熟读或背诵具有代表性的范文, 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 坚持一段时间后, 学生就能慢慢领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另外, 名言警句的运用也能使文章增色, 这需要平时做个有心人, 多积累, 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五、重视卷面整洁
经验表明, 要想书面表达得高分, 留给阅卷人的第一视觉印象极为重要。也就是说, 考生一定要注意书写认真, 字体工整、清晰、规范。规范的大小写、标点符号和整洁的卷面是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否则, 无论你在作文中运用了多么高级的词汇和多么复杂的句式, 也很难吸引阅卷人的耐心去欣赏你的文章内容。此外, 还要注意作文版面的设计力求美观、大方, 并要注意字间距。
【写好作文的关键论文】推荐阅读:
学生作文的关键08-07
我的关键词作文09-24
要成功自理是关键的作文05-28
实现理想的关键是行动作文08-12
信念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作文08-21
自立是成功的关键作文550字06-06
关键期的关键陪伴论文06-18
关于我的年度关键词中考满分作文05-27
中考英语作文关键词08-27
中考作文六大关键词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