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广播稿

2024-06-26

历史文化广播稿(共8篇)

历史文化广播稿 篇1

广播稿一:

廉洁文化进校园

福安市逸夫小学六(4)班供稿

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廉洁文化进校园”,学校把廉洁教育作为我们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各个班级通过班队课等让廉洁教育进课堂,培育大家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加强学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廉洁文化广播稿。

为了更好地落实“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争取每个人都成为正直的人,六(4)班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如“节俭廉洁手抄报比赛”、“廉洁文化知识大比拼”、“背诵廉洁警句比赛”等。

广播稿二:

“廉洁文化”专题讲座在多媒体教室举行

六(4)班供稿

2011年11月11日下午,在我校多媒体教室,李寿全副校长为六(4)班学生做“廉洁文化”专题讲座。讲座即将结束之际,李校长还指导学生写“廉洁”主题童谣。此次廉洁文化进课堂,深深地扎根学生的心间,弘扬了正气。

广播稿三:

“节俭廉洁”手抄报比赛落下帷幕

六(4)班 供稿

2011年11月14日上午,六(4)班“节俭廉洁手抄报比赛”落下帷幕,范文《廉洁文化广播稿》。获得此次比赛一等奖的有杨航、李育霖、郑滋妤、林雯。

“节俭廉洁手抄报比赛”丰富了同学们的“廉洁文化” 知识,帮助同学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效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广播稿四:

廉洁文化“八个一”

六(4)班供稿

近日,六(4)班开展别开生面的“廉洁文化十二个一”活动,即:每周班队课前3分钟播放一则以“敬廉崇洁”、“廉洁修身”为主题的广播;学唱一首廉政歌曲;编一首廉洁童谣;开展“小眼睛盯大眼睛”活动,当好家长的廉洁监督员;每月开展一次“廉洁文化”手抄报评比活动;每天讲一个廉洁故事,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发送一份“家庭助廉”倡议书;开展一次“廉洁文化”格言警句征集活动。在全班开展主题为“节俭廉洁”的征文评选和格言警句征集活动,体现廉政文化的亲和力。“八个一”活动的开展,将廉洁文化有机地渗透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和家长进一步加深了对校园廉洁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廉洁意识,提高了广大师生明辨是非、抵制腐败的能力,构筑了校园反腐倡廉的防线,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顺利开展。

历史文化广播稿 篇2

《追寻牡丹江历史文化足音》节目在开办之初, 老话题如何焕发新生机成了摆在节目组面前的首要问题。这时, 广播剧这一渐被遗忘的艺术形式重又走入创作人员的视野。广播是声音的艺术, 在色彩斑斓的声音艺术殿堂中, 广播剧曾经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 这种曾经繁华盛行的艺术形式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偶尔的呈现也多是昙花一现。但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生动的呈现效果依然让人难忘。牡丹江地域丰富的民间文化蕴藏为节目提供了创作的源泉, 一批致力于家乡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的人们通过记录人文变迁与考证文脉渊源, 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素材。如何让这些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使其焕发异彩呢?节目组提出与地域文化专家合作, 通过广播剧结合专家访谈等形式, 宣传家乡历史文化。既切合时代主题, 又在丰富节目内容的同时, 肩负起媒体人宣传家乡历史文化的重任。

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众多地域文化专家和热心听众的响应, 大家一起出谋划策, 积极筹备。丰富的地域文化知识虽然宝贵, 但却大多难懂。为了将其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传播, 地域文化专家和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先将一个个历史传说与典故等撰写成一个个生动的广播短剧, 由专业人员进行演播。例如, 针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满族的“鞑子秧歌”编写了广播剧《鞑子秧歌的故事》, 女真族乌林答旧部族长穆坤达为保护族人与大辽国派来索要海东青的银牌天使巧妙周旋, 而后族人奋起抵抗等曲折的故事情节, 通过广播剧角色的塑造和各种音效的恰当运用生动呈现。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民俗活动也是节目报道的内容之一, 牡丹江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 至今依然保留着很多的满族风俗, 其中祭拜神树是祭祀活动中最常出现, 也是流传最久的一项仪式, 而通常被祭祀拜的神树一般都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榆树, 在年节时接受祭拜, 被称作安神树。村民借老榆树来与信仰的神灵进行约定, 保佑家人平安幸福。节目组工作人员和文化专家一起创作了广播短剧《百年榆树扎红带》, 讲述努尔哈赤家族在战争中与榆树结下的不解之缘以及满族的风俗习惯等。进而又谈到现今对古树的保护等课题, 古今对照, 启人思考。

当然, 传说毕竟是传说, 如果单单凭借这样的生动呈现来宣传历史未免有失确切, 所以, 每集广播短剧播出后, 节目都会推出专家访谈, 同时开通热线电话, 邀请文化专家结合广播剧本讲述真实历史, 为听众答疑解难。比如在《鞑子秧歌的故事》播出后, 不少听众都打来电话询问海东青的由来, 询问鞑子秧歌现在的传承情况等。原本枯燥难懂的历史文化知识在一播一听、一问一答间深入人心。两年来, 新闻广播共播出相关稿件百余篇, 在社会各界影响广泛。通过牡丹江新闻广播对地域历史文化遗产所作的《追寻牡丹江历史文化足音》等一系列宣传报道以及专家学者的呼吁, 牡丹江各地掀起了珍视家乡历史财富、保护家乡文化遗产的热潮。穆棱市兴源镇政府投资建立了清代戍边名将吴大澄博物馆;市文化部门组织人力抢救整理多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非遗名录。

音乐广播文化角色的回归 篇3

新中国广播业在成立伊始,以其时效性强、接收简单、经济性高、对受众文化程度要求低等诸多优点,成为当时最主要的宣传工具和大众媒介。之后随着电视媒介的进入和发展,广播业受到了极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广播媒介对自身进行了深化改革,采取了频率品牌化、节目专业化等诸多手段。1993年,北京电台决定创办专业化系列广播,到了1994年以后,吉林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等地方专业化频率纷纷成立,我国广播事业开始从“泛广播”走向“窄播”。

进入21世纪,由于网络等新兴媒体不断蚕食传统媒体市场,广播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此时,引领着广播发展新方向的类型化发展模式的新鲜节目样式再一次引起了业界的广泛注意。

类型化电台,国际通称Format radio,又指个性化、风格化、格式化电台。它有着频率的整体面貌,听众不需要节目表,打开收音机随时收听所需内容。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广播遭遇到电视媒体的强大挑战。“不久电台就发现,可以用某种类型的音乐吸引一个特征性甚高的、怀有某种特殊兴趣的听众群。”从此,诞生了以持续、欢快和积极向上的音乐为特色的广播模式,一种以音乐为主的特色化、专业化的音乐广播开始兴起。

以美国为例,其国内现有电台约1.1万家,在其中,音乐电台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可以细分为20 多种类型,总量超过4000座。音乐台再可细分为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舞曲(Dance)、现代流行(Contemporary Hit Radio CHR)、现代摇滚(Modern Rock)与经典摇滚(Classic Rock)、老歌(Oldies)、轻柔爵士(Smooth Jazz)、世界音乐(World Music)等等。

在我国,类型化广播的兴起有着广播角色重新定位和本色回归的重要文化意义。新中国广播在诞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广播人往往更重视强调广播的社会属性。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媒体业界中争得一席之地并不断发展,广播媒介就要对自身的信息承载属性重新进行判断和认知。以广播自身的“信息传播功能与产业属性”和文化自觉,各地音乐广播开始倾向于娱乐和服务职能,节目更贴近百姓日常生活和娱乐需求。

一、地方音乐广播的类型化特色

1.走有地方音乐广播类型化特色的——大专业,小综合的新路

我国地方类型化音乐广播不是简单的热门歌曲的循环播出,它需要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目标受众的作息时间、年龄、喜好以及流行风潮等来细化节目单。“大专业、小综合”是我国大部分地方音乐广播走出的类型化新路,既可在“大专业”的框架下使频率定位更准确,又可在“小综合”的思路下使节目对象更明确、更细化、分层次。

比如北京音乐广播等地方音乐广播,它不是简单地走类型化电台的路子,而是在满足主要目标受众的收听需求基础上,提供重点突出同时兼顾其他多类型的节目。又像吉林音乐广播,它进一步细分听众,按照不同族群的年龄喜好和收听规律,形成全天各个有针对性的、风格内容相对统一的节目版块。如驾车人群移动收听时段多为6:00~8:00,17:00~19:00,这个时段安排的音乐相对轻松动感,适合驾驶时收听;12:00~13:00、19:00~24:00的中午以及晚上时间为学生群体收听的高峰,这个群体追求时尚,所以新歌的比例适当增加,音乐内容的安排也更为多元化,摇滚、嘻哈音乐、欧美流行等尽纳入其中;而在其他一般性时段,受众多分布于商铺、出租车、商务车以及老年音乐爱好者当中,这时候提供的音乐,伴随性强,覆盖群落广。

2.类型化音乐广播品牌的整体打造

类型化音乐广播强调品牌频率打造,树立“频率品牌化”的经营理念是关键。所谓“品牌”不仅仅是打造名牌栏目、名牌主持人,还要加强电台频率的整体实力,突显个性。

现在大部分地方音乐广播都拥有自己的台歌、官方网站和主持人博客以及网络阵地、歌友会等活动的定时举办等个性化的品牌形象宣传举措。比如,很多地方音乐广播的整点报时都抛去以往单调枯燥的模式,而是采取歌手、明星为听者提供整点报时服务,对受众当时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给予关心或祝福,从而迅速拉近了明星、频率、听众三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比如吉林音乐广播2009年3月的报时明星是周笔畅,晚上5点她会对听众说:“现在是晚上5点,热乎乎的饭菜在向你招手,但还是要小心车辆,注意安全!我是周笔畅。”而在晚上11点之时,又会提醒大家:“现在已经是晚上11点了,睡觉喽!明天要早点起床,不要做赖床的懒虫哦!”

3.类型化音乐广播的差异性竞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指出:“差异就是市场,创新就是暴利。善于创新和寻找细分的市场,突出其彰显自身核心价值的差异点是未来传媒业竞争的主战场。”

要通过明确的差异化定位思路来树立自己的频率个性,只有真正找到与其他频率不重叠的内容定位才能避免与其他音乐频率的节目内容出现同质化倾向。现在长春收听市场上与音乐广播同类型的频率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是纯伴随性类型化音乐广播,音乐节目以同一节目风格呈现,长春音乐广播则注重娱乐,以比重很大的非音乐类型节目兼顾出租车司机收听群落。而吉林音乐广播在全天各个伴随性音乐大版块以及华语流行音乐专业节目满足大部分受众的收听需求基础上,提供其他的多元化音乐节目,如摇滚、hip-hop嘻哈音乐、欧美流行音乐、电子舞曲等个性化音乐类型安排,力争引导新的音乐欣赏潮流,做到与众不同的差异化定位,提升市场角色认知,树立音乐品牌效应。

二、从音乐广播看内地广播媒介的文化角色回归

1.广播媒介自身属性的重新认知和发挥

在当下,音乐广播要对自身的信息承载属性重新进行判断和认知。广播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媒介文化之一,影响着人们的情感、价值观和对世界的理解,同时还不断诉求于市场原则和大众文化需要。电台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知识和娱乐、消费的主渠道之一,节目更应贴近百姓日常生活和娱乐需求,这样才能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并且能够迎合市场,提高电台的收听率,使电台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兼顾到经济效益。

类型化音乐频率不仅仅是对广播媒体运营形式和节目形式的突破,更是对广播媒介自身文化属性的重新认知和发挥。

2.类型化音乐广播节目主持人的DJ原始职能的回归

电台DJ至今仍是电台音乐节目的灵魂。主持人对节目的编排及其主持风格,直接影响到节目的质量和受欢迎程度,主持人的出现使广播媒体人格化,缩短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了与听众的交流感。

音乐广播的主持人不同于其他广播频率的主持人,他们回归了DJ最初的原始工作功能。DJ一词的英文全拼是“Disk Jockey”,即“驾驭”音乐CD的人,好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大多对音乐有多年的学习和研究,能够根据听众的需要恰当地安排音乐播出。

类型化音乐广播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不但要潜心钻研与音乐相关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该领域内的专家,同时还要拓宽知识面,并具备独特的主持风格和魅力。

三、音乐广播业的发展前景与方向

根据媒介调查机构尼尔森媒介研究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广播市场,全国拥有1000多家电台,近半数的15岁以上人口每周都会收听电台节目,其中北京人平均每周收听广播14.5小时,而上海市民的电台接触率达93%。

类型化音乐广播频率的出现,首先在节目样式上突破了以往的“珠江模式”,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之后,它进一步发展“窄播”理念的做法为业界所接受,为处于徘徊期的中国广播业探索了一个新方向。从音乐广播自身的角色转换过程中,我们可以预见到中国内地广播媒介的角色转换,而音乐广播的类型化之路则成为中国内地广播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

(作者单位:吉林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

参考文献:

[1]胡正荣、曹璐、雷跃捷.广播的创新与发展.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胡正荣.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3]张勉之.世界广播趋势.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4]陆锡初.与时俱进的广播节目——谈广播节目的演变与创新.广东广播在线.http://www.radio-gd.com/rgd/xxyd/nfgbyj/zl/4022.shtml.

[5]陆地.中国广播业的现状、挑战和机遇.视听界.2005年第5期.

[6]路军.类型化电台在我国的探索实践.中华新闻报.2005.

校园广播稿「文化篇」 篇4

灵溪广播由学校总队部负责组织管理,各个中队轮流为全校师生献上一期富有班级特色的广播,每次播音20分钟。今天401班的孩子们为全校师生展示了自己中队的风采。本次广播设有校园新闻:回顾了上周六平湖市校园文化艺术节中我校百灵鸟合唱队喜获金奖等校园大事;班级之星:介绍本班歌唱小明星陆雨希;佳作欣赏推荐本班写作明星杨程笑的观察日记《种菜籽》续集;走进书画大师的世界为大家讲述了书法家王献之的经典故事;好书推荐:美国20世纪著名在聋盲中坚强的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每周一歌、有奖竞猜等栏目。内容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站在学生的视角看校园生活与文化艺术。

一道青春靓丽的校园文化阵线----灵溪广播,听我们讲自己的校园故事,看童年的花开花落……

廉政文化进校园广播稿 篇5

诸葛亮功劳盖世,权倾天下,然而毕生不受不污,廉洁自律。他的高风亮节,让人感动至深。

在《又与李严书》中,诸葛亮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也就是讲,他家里没有存款,妻子连件像样的换洗衣服也没有。

而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诸葛亮写到:“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其实是诸葛亮的一份家庭财产申报单。“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按照汉代和三国时期的官俸制度,这是一个很低的数字。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妻舅叫阴识,家有四千七百余顷,比诸葛亮多出45倍。“子弟衣食,自有余饶”,是指诸葛亮的家人在黄氏带领下从事种植和蚕桑等农事活动,可保温饱无虞。至于自己的衣食起居,自然靠官俸维持。而“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显然是指俸禄之外,没有别的生计,不搞经营,也不依靠别的收入发财致富。

诸葛亮病危时,立下遗嘱:死后葬在汉中定军山,丧事力求节俭,依山为坟,墓穴只须能放一口棺木,棺木中不得放任何陪葬品,自己也只穿平时便服。这就是一代名相的最后要求。

“内无余帛,外无赢财”,诸葛亮以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他清正廉洁的理想,他的廉洁自律,在蜀国官吏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史载,他任用的官员,大多勤于政事,廉洁自律。例如,名将姜维,住宅十分简陋,家里也无多余的钱财;而邓芝不仅生活俭朴,家无私产,连妻子也“不免饥寒”,死时,也是“家无余财”。

父清 子廉的胡质、胡威

三国及西晋初期,胡质、胡威父子俩都以清廉著称于世。

在曹操当政时,胡质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日后他之所以官职显要,既不靠逢迎拍马,也不靠贿赂开路,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魏文帝曹丕在位时,胡质任东莞太守,他在东莞九年,政通人和,上下称颂;到荆州任刺史后,他的政绩依然卓著。他任职之处,形成了“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公元250年,胡质病逝时,“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朝廷思其一生为官清廉,体恤民情,特下诏褒奖其清廉品德,并“赐其家钱谷”。

胡威受父亲胡质的影响,年少时就有继承和发扬其父的清廉美德的志向。有一年,胡威从洛阳去探望在荆州当刺史的父亲。由于胡质为官清廉,其家自不富裕,以至于胡威去看望父亲时,没有一车一马,也没有仆人随从,只有他独自一人骑着毛驴上路。途中住宿客栈时,胡威自己劈柴、做饭、放驴。同住客栈的得知他是荆州刺史胡质之子后,无不惊讶而钦佩。在荆州小住几天后,胡威向父亲辞行,胡质很想拿点什么东西表示一下做父亲的心意,翻来翻去,总算从家里翻出了一匹绢。他对儿子说:“儿啊,父亲虽官居刺史,但我一生只食俸禄,这匹绢你拿着,就算父亲给你的路上的盘缠吧。”可没想到胡威不但不领情,反而责问父亲:“人们都说您清正廉洁,为官不贪不占,那不知此绢从何而来?”胡质先是一愣,然后解释道:“这是我节余下来的。”胡威这才放下心来。

后来胡威历任徐州刺史、青州刺史等职,他也同父亲一样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晋武帝司马炎听说胡氏父子为官清廉的事迹后,很感动,马上召见胡威,对他父子两人的廉洁奉公行为大加赞赏。期间,司马炎问胡威:“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清廉?”胡威答道:“我不如我父亲。”晋武帝又问:“为什么?”胡威回答说:“我父亲清廉不愿意让人知道,我是恐怕别人不知道,所以我比我父亲差远了!”

历史文化广播稿 篇6

在广播站锻炼的学生都知道,我们广播前一般都会预先做好广播稿,一流的广播稿会带来更好的节目效果,那么什么样的广播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们的传统文化端午节广播稿(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的传统文化端午节广播稿1

男:敬爱的老师们!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红领巾电视台又和大家见面了!

男:本期的节目由我们三(1)班为大家主持。

女:同学们,本期的红领巾广播有以下内容

男:首先我们一起走进聪明小屋,学知识、长见识,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女:“小荷初露”习作栏,优秀作品请您欣赏;

男:开心驿站,让你乐翻天。下面请收听详细内容。

女:同学们,欢迎您来聪明小屋做客。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来到了,大家对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多少呢?

男:嗨!端午节不就是吃咸鸭蛋、吃粽子吗?

女: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咸鸭蛋和粽子吗?

男:不知道,你快给大家说说吧!

女:(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

男:真没想到,在端午节的背后还有如此感人的故事。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千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我想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能过得更有意义。

女:同学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吗?在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位同学,她博览群书,注重积累,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她就是杨心语同学。下面是“小荷初露”习作栏,请大家欣赏她的佳作_________________

女:是呀,快乐有很多种,杨心语同学从读书中寻找到快乐;你也可以从帮助他人中寻找到快乐。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从学习和生活中寻找的快乐,成为一个快乐的小天使!让我们满载快乐驶入开心驿站。

男: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个绝对聪明的孩子”

女:这孩子还真逗。下周的星期四是我们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

合:对,我们要欢庆自己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

女:哎!――你打算怎样度过这一天?

男:六.一儿童节那天,我要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带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和同学们快快乐乐的玩上一天。对了,我还准备了节目呢!

女:快表演给大家看看吧!

男:那哪行?本人要在六.一儿童节那天闪亮登场。朋友们,大家也和我一样,早把节目准备好了吧?

女:看你那高兴劲儿。咱们把节日的祝福提前送给大家,怎么样?

合:祝全体同学节日快乐!

女:同学们,老师们,在我们送上祝福的同时,我们的节目也快要接近尾声。

男:是啊!也该是我们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

女:同学们,老师们,感谢大家的收看,本次播音到此结束,请三2班作好准备再见。

男:再见!

我们的传统文化端午节广播稿2

一、开场白

甲:付出一份真诚,打造爱的世界。

乙:带走一片笑容,永远与我们同行。

甲:四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啦!

乙:我是主持人杜明远

甲:我是主持人杜炀

合:大家早上好!

二、介绍新闻

甲:夷,杜炀,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乙:恩,今天是5月28日,农历5月初五,让我想想,你还别说,我真不知道。

甲:我就猜到了,你呀,平时从不把自己的眼睛当回事,当然不会知道了,知道吗?今天是全国爱眼日。1996年,国家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列为国家节日之一,并重新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乙:你真是比我用心,不过,我也知道,我们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用眼最多的时期,对眼睛的养护尤为重要,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不合理地使用眼睛,就很容

易发生近视。

甲:你知道?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视力下降状况已达到历史最严重的地步。据调查,在视力低下中近视所占比例小学生50%~60%,也就是说,近视的患者已经越来越多了,而且,近视年龄也越来越年轻。

乙: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患上近视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甲:大多数近视都与自己的用眼卫生有很关,例如,写字姿势不正确,很多同学有躺在床上看书的习惯,看书累了也不及时休息,还用脏手去揉眼睛。特别是爱看电视或上网的同学,离屏幕很近,又不注意采取适当的保健措施,使眼睛疲劳,视力下降。

乙:因此,预防近视是保护学生视力的核心。那你有没有一些预防近视的好方法呢?

甲:有啊,今天我就为同学们介绍一些预防近视,科学用眼的方法。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做到“三要”:

①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遵守“三个一”。即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尺距离。身体和课桌椅保持一拳距离。握笔时手和笔尖保持一寸距离。

②连续看书40-50分钟要闭眼休息一会儿,或改变视线向远处眺望,也可以到室外活动活动,放松放松。

③要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我们的传统文化端午节广播稿3

甲、乙: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队员们;大家下午好!

甲:我是主持人xxx;

乙:我是主持人xxx;

甲、乙:后天就是端午节了,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由来。

甲: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民间最流行的叫法是“五月节”和“粽子节”。

乙:为什么叫端午节呢?原来,“端”在这里就是开始、开头的意思。古人认为,“五”是阳气始盛之数,因此五月的第一个逢五日就叫“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

甲: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xx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

乙: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

甲: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汩罗江。当时他62岁。

乙: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进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

甲: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以此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乙: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xx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合:今天的节目到此为止,谢谢大家的收听,再见!

我们的传统文化端午节广播稿4

(男)尊敬的各位老师;

(女)亲爱的小伙伴们;

(合)大家好!

(男)弹去五月的风尘,迎来六月的时光,(女)听,悠扬的乐曲声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男)六月,是童年的摇篮;

(女)六月,是童年的太阳;

(合)六月,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我们在这里放飞希望。

(男)小螺号校园广播现在开始播音。我是主持人王威。

(女)我是主持人吴琳琳。

(男)今天的播音是这样为您安排的:首先我们一起走进聪明小屋,学知识、长见识,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女)听故事谈收获,欢迎您走进童话城堡;艺海泛舟、快乐写作,优秀作品请您欣赏;

(男)开心驿站,话说六一;最后是温馨提示。下面请收听详细内容。

(女)同学们,欢迎您来聪明小屋做客。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来到了,大家对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多少呢?

(男)嗨!端午节不就是吃鸡蛋、吃粽子吗?

(女)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鸡蛋和粽子吗?

(男)不知道,你快给大家说说吧!

(女)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19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其中以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相传,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爱国诗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阴历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进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活动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男)真没想到,在端午节的背后还有如此感人的故事。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我想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能过得更有意义。

谢谢大家的收听。

我们的传统文化端午节广播稿5

许:荡起浆,推开浪,龙舟下水喜洋洋。

黄:艾草青,粽米香,戴香包,喝雄黄,又是一年端午到。

许:老师们,黄:同学们,合:大家下午好!

黄:我是黄xx

许:我是许xx

黄:不用多说,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就是端午节!

许: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我国人们以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传说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也同时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许:与这爱国精神相比,我更喜欢吃粽子。黄蕾你就给大家讲讲粽子吧!

黄:好的!粽子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许:哇......眼睛应接不暇啊......黄:算了吧(致200米运动员广播稿)你,就你没吃过。

许:可别小看我,我一口气还能吃九个粽子。

黄:哦?还真有些本事。

许:还不仅如此呢!我还去看了龙舟赛。

黄:赛龙舟可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你可看对了!

许:那可不!

黄:说了那么久,不如我们讲一个小笑话吧!

许:端午节那天,岳母做了粽子招待的外国女婿,可是晚饭太丰盛了,于是岳母把粽子打包让女婿明天吃早饭,并告之:

黄:“只要放在微波炉里热一热就可以吃了。”

许:女婿领旨回家。

黄:第二天上午,岳母打电话给女婿询问:“粽子的味道还可以吧。”

许:女婿支吾着回答:“里面的饭和肉很香的,只是......只是......”

黄:“只是什么?”

许:“只是外面的生菜有点硬,吃完觉得胃痛了。”

黄:好一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乌龙女婿啊!

许:但是!他和我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爱吃粽子!爱端午!

黄:没错!

许: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黄: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合: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黄:老师们,同学们,合:大家下期见!

对台广播必须加强传统文化宣传 篇7

在当今社会, 文化已经被视作同政治、经济、军事并列的国家四大实力之一, 也是“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对台广播曾经是海峡两岸唯一能使台湾民众了解大陆信息的传播方式, 即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 对台广播仍旧是大陆对台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经由数千年发展逐渐形成的, 具有民族特质和地方风貌。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只要我们合理的传承和利用, 就能迸发出无穷的魅力。因此, 加强对台广播中对传统文化的宣传, 就能唤起台湾民众的归属感, 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1. 当前对台广播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国家, 中国的传统文化均反映着民族特质和文化风貌, 是整个中华文化发展历史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精华。然而由于两岸政府还处于对峙状态, 与台湾的交流还存在很大障碍, 尤其是陈水扁等上台执政后, 极力反对台湾的回归, 大力鼓吹“文化台独”, 加快“去中国化”的步伐。因此台湾民众的政治态度、思维理念和生活方式都与大陆人们差异较大, 新生代的台湾青年更加缺乏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于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都一概忽略甚至抛弃, 他们彻底地排斥甚至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对两岸关系的和谐统一是非常不利的。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 台独势力都企图隔绝台湾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和联系, 并不断贬低中国传统文化, 以此来否定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对台广播的从业者, 我认为我们要以两岸人民的共通点入手, 加强对台广播中对传统文化的宣传, 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魅力吸引海峡对岸的听众, 并唤起他们的爱国意识和强烈的归属感。

2. 对台广播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电台广播作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手段, 早已在全国范围内覆盖, 成为一种覆盖人口最多的传播媒体。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其中积累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对于人们道德情操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对台广播向台湾民众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 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传播给海峡对岸的人民并将其植根于他们思想和观念中, 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激发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3. 对台广播传播传统文化的建议

3.1 在对台广播节目中多加入一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

在对台广播节目的安排时, 加入一些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节目, 让台湾人们以经济、方便的方式更多地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对台广播可以开办一个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我国传统文化的系列广播讲座节目, 邀请省内外名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将知识向台湾人民呈现, 以此搭建一个能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平台。例如我们可以在广播中播放中国各民族婚嫁风俗或特色饮食文化, 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以轻松有趣的方式让台湾的听众接受并吸收我国的传统文化, 相信能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

3.2 在对台广播的现代节目中融合一些传统文化元素

现今大部分的广播电台为了收听率都选择播出时尚潮流的节目, 例如播放流行歌曲的歌曲类节目或是传播西方文化的文化类节目。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时尚潮流类的节目更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当然现在大部分人们都喜欢这些节目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以对台广播形式强行直接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宣传给台湾人民, 可能许多听众都会不愿意收听。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 在现代文化的传播中穿插一些传统文化, 这样台湾那边的观众就会更易于接受。

4. 结语

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的领土, 台湾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因此在传统文化上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大国,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人民思想道德、责任感、职业道德等各方面都发挥着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台独势力的不断施压, 使得台湾民众越来越不重视甚至排斥否定传统文化。对台广播作为向台湾民众传播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 应当大力在对台广播中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 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传达给台湾人民。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构建两岸和谐统一的关系, 并促进祖国统一, 我台必须以对台广播作为载体, 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 使得海峡两岸的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袁勇鳞.对台湾广播的传播策略、第六届两岸传媒迈入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188

[2]颜纯钧.传播地理与传播互动:海峡两岸传媒文化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2 (4) :14-16

[3]杨胜云.对台传播引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4) :17-22

广播类型化发展的历史及前瞻思考 篇8

关键词:专业化 类型化 中国广播 前瞻

一、专业台与类型台的异同

广播专业频率可以分为内容专业化、受众专业化两种,两者都不是的就不属于专业频率。类型化电台是经过明确目标受众和市场定位采用标准化生产、流程化运作、循环式播放、同质化传播的一种运营模式,类型化广播在“受众专业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内容专业化”,追求频率整体风格的统一。

两者间有几点不同。在内容上,专业化电台它不是单一内容,是多样性的内容。而类型化电台,是单一内容,单一风格,包括包装都是统一的。在受众需求上,专业化电台针对的是一个特定群体,而类型化电台,它针对的是众多人群中同样的需求。在节目形式上,专业台会比较要求主持有个性,突出主持人的个人魅力。而类型化台的主持人表现和节目结构的状态要求较一致。在内容编排上,专业台会要求多样化编排。而类型化台的编排就比较统一,比如说表盘式的。

二、广播专业化和类型化的发展历史

在世界广播史上,由于各国的管理体制与方法不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电台的节目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如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在广播诞生后的很长时间内实行国家垄断控制,广播节目大多属于政府行为。而在美国则始终是市场调节管控,同时辅以相应的法律调节,由此决定了美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具有与社会互动发展的明显特征,成为一种典型的市场产物的代表。

早期在媒介覆盖不充分的情况下,广播电台提供综合性节目内容曾经是必须的。听众的复杂构成使广播电台必须考虑众多不同的需求,尽可能满足听众的需要。

综合性节目的最佳提供方式是板块式结构,即根据不同层次听众的收听习惯,在不同时段为目标听众提供集中服务。在美国广播初期,这种方式曾占主导地位。①上个世纪30年代初,就发现板块结构是最好的综合台的表达结构,因此就大量使用板块结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原是全国媒介的广播,面对电视的兴起,为了争取听众以求生存,就不得不转而成为地方性媒介——广播逐步向小城镇发展,形成了地方电台的繁荣。同时,由于看电视的人逐渐增多,广播的广告收入减少,使广播电台的节目也进入了调整期。到1952年,广播以制作费用低廉的“猜谜”节目等取代了制作费用较高的娱乐节目。这时由于有了录音技术,质高价廉的录制节目更多取代了实况节目。广播的新闻和评论节目也有所减少。

1.最早出现的专业台——音乐台

战后广播另外一个较大的变化就是调频台的大量涌现。美国到1952年调频台从战争结束时的900多座迅速增加到2400多座;这为专业台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音乐台的产生是受到了酒吧音乐的启示。有一次,音乐台的创始人托德·斯托兹和他的一个朋友比尔·斯图尔特到酒吧去喝啤酒。他们注意到投币唱机里只有几首同样的歌曲被人反复点播,他们联想到电台的听众也会有人喜欢这种播放方法。于是在他们工作的KOWH台进行了试验,三个月之后,这个台功成名就。同一时期,在德克萨斯州也有人用类似的方法在几家电台播放音乐。由此,音乐台浮出水面。

在这种背景下专业台迅速增加。“二战”以后广播面临着两大危机:一是电视的冲击,广播市场萎缩;第二大冲击就是技术方面——频率的增加,单一电台受眾规模被挤压。“二战”以后,美国一下子多了几百个频率,专业台和类型台恰恰就在这时应运而生,把众多的频率利用起来,首先就是不同的音乐台的出现。

2.全新闻台

1964年首先在洛杉矶出现了美国第一家全新闻电台。它在一天24小时中绝大部分时间在广播诸如全国新闻、国际新闻和地方新闻,在两次新闻之间插播一些轻松的散文、音乐及广告。在美国甚至还出现了全天连续播出天气预报的“气象电台”。每个电台都标榜一种特别的风格,争取特殊的听众。

全新闻台一般以18~30分钟为一个节目时间周期。在每个时间周期内,它们都提供国际国内新闻、地区州内新闻、地方新闻、体育新闻、经济新闻、气象消息以及评论和新闻特写等各类内容。它们每个时段都要改编稿件:增加最新内容,播放不同的特写、评论,提供新的二手新闻资料,以保证骨干听众能继续收听,并同时吸引新的听众不断随时加入收听。在新闻报道中全新闻台比较重视对不同观点的材料作详尽的报道,甚至展开专家讨论。这是全新闻台吸引听众的手段之一,满足了听众深入了解新闻的愿望。

3.新闻与谈话综合台

谈话台也和全新闻台一样,每天24小时播出。其谈论的主要话题包括政治、医疗、心理、个人经济以及房屋和汽车修理等方方面面。谈话台成功的关键是主持人的智慧、素养和听众的积极参与。这类广播电台除了播出自办的谈话节目外,还大量播出电台辛迪加提供的谈话节目。

在广播电台出现之初,谈话节目就成为了当时仅有的少数节目中的一种。从1919年创办的威斯康星大学WHA实验电台的节目单里,可以看到以客座身份为听众播出的大学教师的闲谈节目,他们谈音乐欣赏、园艺、电学和历史,还有的给听众朗诵故事。1933年始,谈话节目迅速蔓延,听众有了更多参与,并与社会焦点问题有了密切的联系,出现很多煽情和闲聊的谈话节目。随着技术发展,有了来电显示、延时播出等等技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谈话节目更是大行其道。但是,从70年代开始,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就要有更多地准备,当没有打进电话的时候,他要自己谈很多新闻事件或者话题的内容。到了90年代,主持人不仅是要会谈话,而且要会一些幽默小品,会一些音乐小段,等等。

美国出现了一大批谈话节目明星主持人,像拉里·金、拉什·林保等。除了明星主持的谈话节目以外,还有因为录音技术普及了,受众已经不是打电话参与,很多听众就在家里自己制作谈话节目,然后上传到广播节目辛迪加,辛迪加经过审查,如果符合质量要求,就可以在辛迪加销售。

4.信息台

在专业信息台中,服务信息台是比较具有特色的电台。它播送的内容主要有谈话节目、体育节目、现场报道、交通信息,以及市场动态、天气预报和其他信息节目。这类电台在紧急情况时更显出重要作用,往往发挥联络、指挥和救援作用。

nlc202309021119

美国的农业人口仅占全国很小的比例。根据联邦通讯委员会的规定,农业人口属于不能被忽视的听众。因此,美国的农业广播电台相当发达,尤其在美国中部和南部的许多州。农业台属服务信息台,农业台播放的广告充满了乡土气息。在节目安排上,农业台更多将节目重点放在晨间和午间。

5.特别专业台

特别专业台是指面向少数民族及特别群体开办的广播电台。这类台包括数量众多的黑人电台和其他少数民族电台,还包括分布在美国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个宗教派别的数百家广播电台。

目前美国真正走入新媒体、走向网络的恰恰是广播电台。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很多电台都迅速走入网络,而且开通了数字广播,当时美国政府对公共广播电台给予特殊资助,允许公共台免费在数字频道播出。

21世纪以来,美国广播的发展有一个大的变化,就是它的经济新闻量增加非常大。大家都知道,美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债务群体。它的股市、期货、汇市都非常发达,参与金融运作的人达到了美国全美人口的1/3。广播电台最容易得到这些动态信息,因此经济金融类的广播电台数量就非常大。再有就是地方新闻的需求,許多电台分布在美国的各个角落,它在反映地方动态上应该是比较迅速的,所以对地方新闻的需求,比较多是靠广播来提供的。

再简单看一下英国,英国BBC广播系统包括5个全国性无线广播电台和40座地方广播电台,这5个全国性电台无论是节目数量、质量还是影响范围都在英国广播界占据显著地位,也体现出BBC的频率专业化建设现状。

BBC的频率专业化具有自己的特色:

1.音乐节目是BBC频率专业化的主体。BBC电台的一、二、三台都可以看做是音乐频率,而且每个频率的音乐类型各有侧重。这3个音乐频率几乎囊括了各国家、各民族、各流派的音乐精品,其影响力不言而喻。

2.巩固并不断扩大目标受众。BBC各频率的节目设置都不是“纯专业性”的。可见,BBC频率专业化的目的并非是要将频率节目都集中于某一专业领域,而是要使该频率在以某一专业领域为主体的基础上,综合其他各类节目,实现节目形态、频率资源的整体优化。最终目的是要不断巩固和扩大该频率的目标受众。

3.广泛举办相关社会活动。BBC在“跳出广播办广播”方面,突出表现在以大力投资相关社会活动作为自身频率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策略。BBC各音乐频率举办的很多音乐艺术活动都成了各国音乐界瞩目的世界盛会,成为将优秀音乐人及其作品推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平台。这样做,一方面使BBC的频率专业化建设拥有更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发展动力,另一方面也使BBC作为一个广播机构的功能渗透到了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三、我国广播的现状

1986年12月15日广东电台珠江经济台开播,之后出现了一个全国兴办经济台的热潮。在上世纪80年代下半叶和90年代初涌现出来了比较专业化的广播发展,但是到现在多数专业化广播频率其实都是小综合。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到2010年底已经走过了70年。国内广播媒体在近年无疑日益走出低谷,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就,这一点可以从2009年超过100亿的广播广告额显示出来。②在这时候,对我国广播媒体现存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有助于把握症结,找准前进目标,以利于再续辉煌。

广播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其中的问题也极为突出。要针对问题症结进行深入思考,寻求新的发展策略。

1.频率数量有限,尚未形成全国收听大市场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统计信息,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广播电台227个,电视台247个。③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每天共有1.3938万个广播电台播出节目,其中4779个中波电台、9159个调频电台(含6279个商业台,2880个教育台);④泰国目前有超过2000家广播电台。我们的电台总数只有泰国的约十分之一,美国的约五十分之一,但是我国的人口却是泰国的20多倍,美国的4倍多,频率数量匮乏,可见一斑。

同时,我国的广播媒体还都为区域传播,尚未形成全国大市场。2008年全国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96%,中央广播节目覆盖率94.42%,无线广播综合覆盖率92.99%。⑤从中可知,中国只有少量的非无线覆盖。由于广播的无线发射覆盖范围较小,一般半径仅100多公里,这也就是说,中国广播是真正的区域媒体,除去官方要求的各地无线转播的中央电台之外,别的电台都没有外地落地方式。进一步可知,从每家每户实际可以接收的广播电台频率看,只有少数几个全国的和十几个地方频率,一些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的地区,频率数量就更少了。

另外,从全国收听份额来看,连续两年地方台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2010年广播市场为中央电台、省级电台和市县级电台所瓜分,三者的市场份额分别是10.2%、33.3%、56.5%。市县级电台占全国的市场份额在2009年为54.9%,上升了1.6个百分点;而中央电台与省级电台的市场份额则略有下跌。这也从更深层次反映出我国广播市场的条块分隔状况,地方台只能局限于当地,满足于省、地、县域化生存,不可能做大、做强,从而缺乏全国性、多样化的品牌电台及节目。

2.广告收入总量小,经营模式单一

诚然,在全国媒体市场总收入构成中,广播媒体的市场赢利总量在增加,但是市场份额却在各媒体中排最后,且处于下降趋势:2008年全国媒体产业赢利市场总量为2665亿元,其中电视的市场份额为32.36%,报纸25.96%,广告公司23.64%,期刊8.92%,互联网6.40%,而广播只有2.72%(53.3亿);⑥2009年全国媒体产业市场总量约为5000亿,其中广播收入75.83亿,仅占总容量的1.5%。⑦而在美国,广播广告一直都占媒体收入总市场的10%至12%的份额,相当可观。

绝大多数电台缺乏多样的经济支撑点,除了广告收入和财政拨款之外,没有其他收入。其实,广播节目自身本应该成为广播收入的来源之一,但是由于全国市场尚未形成,各台之间的节目售卖不成气候。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横向经营活动又由于体制的束缚而搞不活。这种单一的经营模式无疑会加大广播经营的风险。

nlc202309021119

3.广播媒体的接触率低,收听时间呈下降趋势

近30年来,广播的受众接触率呈持续下滑的态势。1982年北京新闻学会组织的国内首次受众调查显示(样本为北京地区的受众),广播听众在人群中的比例最高,达到96.9%,高于报纸(92.3%)、电视(81.1%);其中,35%的人主要通过听广播获得新闻。⑧199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组织的全国性受众调查显示,在媒体接触率上电视为98.6%、广播75.9%、报纸71.9%、杂志62.9%。⑨然而,新世纪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⑩广播媒体的接触率在电视、报纸、网络、杂志等诸多媒体中位于最后,仅有34.18%,相较1982年广播接触率下降了64.7%,比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要低很多。而在美国12岁以上的人中,有95%以上的人每天都会收听广播,平均每人收听广播在120分钟以上。

而同样令人揪心的是,现今我国广播听众人均日收听时长仅为美国的约1/10。有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广播听众日均收听时长为10.4分钟,2009年为10.6分钟,分别同比下降5.36%和1.89%。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人均收听广播节目的时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相较于2005年,2010年我国广播人均日收听时长下降了78.8%。这着实是一个值得广播人反思的状况。

4.广播节目投入少,节目交易不畅

一些电台的一些节目常常呈现出“口水+麦克风”的粗放型模式。主持人对着麦克风说上几十分钟、个把小时,一档节目就完成了,缺乏认真的策划、调研、组织。这样虽能填补播出时间,又减少了节目成本;但投入不足、粗制濫造却使广播节目缺乏能量、活力,状况堪忧;那些本应火在广播的读报、谈话、健康节目却在广播里难觅“身影”。有数据调查显示:广播节目的自制量是电视的3倍还多,交换、购买比例却不及电视的1/3。

自制量大一方面说明了广播人的辛劳及生产能力强,另一方面也影射了大量低成本运作存在,使得广播节目难出精品;最终实际上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当前,我国广播节目交易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既没有多样化的交易平台;又缺少内容丰富、优质的交易节目;价格体制也不健全;更重要的是市场化观念还不强。

很多精心制作的节目也都是一次性播出,比如像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这档节目就很精致,有很多大牌的评论员,有一手的、独家的新闻信息资源,但一次性播出、一次性消费,实际上并没有把它的价值完全体现出来。

四、广播发展的前瞻思考

1.突破旧思维,实现体制创新是广播发展的前提

当前,我国的广播是与行政层级同构的建台格局,电台都是一级一台,只能增设该台的频率,而不能在同一层级增加台数,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广播电台的总数,使得同一层级市场无竞争可言,一些电台坐吃体制内优势,缺乏活力与动力。这种层级分开、条块分割的格局也严重阻碍了广播系统内部的资源整合,难以形成繁荣的全国大市场;另一方面利益主体过多,也会加剧层级和地区之间的矛盾。

此外,各层、各地电台基本是依一个套路设置频率,都设有如新闻、经济、文艺、交通、音乐频率等,虽名为专业频率,其实都是相关的综合频率,功能简单重复,很少个性区隔。所以同处一个大区的台,只有少数具备了差异化运营的意识,大多则很难在功能上产生差异互补。专业电台功能设置的同质化也使得电台频率效用大大缩水。因此,要改变广播面貌,开创发展新格局,就要突破旧的思维,实现体制创新。不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频率数量有限的困扰。

2.完善市场机制是广播发展突围的关键

广播的市场化至今依旧处于迟滞状态,尽管从最初的制播分离,到后来的产业化战略已经议论多年。没有市场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发展力。广播媒体应该早日立足市场、整合资源,纵横双向开拓营利渠道。只有完善市场机制,才能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促进广播产业经营新格局的到来。从横向来看,音像出版、演艺业等都是广播实现多种经营的可能选择。对于广播而言,无论是节目制作市场、播出市场还是交易市场,只有将市场做大,按照市场需求和市场化的法制管理,才可能分得更大的“蛋糕”,而其基础则有赖于完善的市场机制。

3.加大投入,提升节目质量是广播发展的法宝

提升广告收入与市场份额,归根结底还是要做好内容。广播遵循的也是“二次售卖”的经济原理,而广播节目的售卖则处于这一售卖流程的第一环,也是最核心的一环。只有节目内容好了,广告才好卖,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做好节目就要舍得投入,增强节目的质量意识,杜绝粗制滥造。加大投入可以直接用于节目策划、制作,也可以用以购买优质的国内外节目。在这个技术易得的时代,好的内容才是广播的核心竞争力。

应该让节目制作有更好的团队,有更多的时间,应该有打造精品的追求,能够办成全国著名的节目。范例很多,比如,上海交通广播的阿丁,讲交通法规的节目就是精品,还有浙江台的万峰、吉林台的钟晓等人的节目,以及对年轻人婚恋问题的谈话节目等。

4.依靠科技走融合之路是广播发展的重点

当前,广播与网络、手机媒体的融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传统媒体的延伸,开拓新的声音传播领域成为新的发展机遇。要知道广播是人类发明的第一个集成媒体——即用一个终端可以同时接驳多个信息源,电视是第二个,网络目前的集成度最高,获胜的可能也最大。所以在新技术背景下走出新路的不二法门就是进一步提高媒体的集成度,具体来说就是要增加功能,提高选择性;如可以随时播放、下载自己喜欢的音乐,以此来增加受众的接触机会,同时拓展自己的发展路径。

需要注意的是,“集成”、“融合”不是简单的功能相加,而是媒介功能更高层次的“分化”。在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能吸引受众注意的基本前提是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满足。不可能有一种集成多种媒体的“万能产品”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因而,“集成”、“融合”应以受众需求为导向。

5.提升公信力是广播发展的生命

广播媒体的接触率、公信力持续下降,理当成为被高度关注的着眼点。国际大媒介一直把公信力视为媒介发展的生命。对广播发展来说,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是非常短视的行为,重塑广播的公信力,才能稳固其发展的根基。2008年冰雪灾害的时候,中国之声的收听率成倍上涨,那么平时怎么维持和打造自己的公信力?我觉得也是广播需要关注的问题。这就是要提高节目质量,提高信息的有效性,提高对信息评价的权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轨,媒体市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过去习惯上的主流媒体正经历重新洗牌,地位随着市场的演变而不断变化。今后,谁是主流媒体,完全取决于市场。这个市场固然与媒体的传播手段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媒体在社会和民众中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6.从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全面调整,才能最终形成中国广播的未来辉煌

当下国内广播频率专业化的发展,总体上还处在一种“小综合”的状态,包括普遍存在的交通广播、音乐广播大体皆属此类。广播行业在这种层面上的运行,可能还要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类型化广播本质是“受众专业化”基础上的“内容专业化”,其诞生和发展适应了受众收听习惯的改变。新媒体环境下阅听人的媒介接触习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 ①从依赖于对信息的解读转变为讨厌对信息的深度评说;②从专注聆听转变为伴随式的收听;③从对节目的忠实和对主持人的忠实转变为对某类信息的忠实和对某种时尚文化的忠实进而转变为对频率的忠实;④从每天固定时间开机转变为一天、一周内随意开机(伴随式收听也使开机频率在减少而开机时间在延长)。

现阶段,我国的广播媒体对受众而言,除去交通流动人群外,已经不存在必须收听的动力。听众很少会锁定收听某一个节目,广播节目的伴随功能越来越突出,听众对广播的感觉方式从一个个节目的细节式体验变成了对频率整体的把握。他们不再有耐心去等待、搜索某一个特定节目,而是希望一个频率的播出内容是恒常、稳定的,他们不必花费太多的努力就可以轻易得到。

在这种情况下,广播要同时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受众群体:在家收听广播节目且较为传统的“留守”人群,以及在路上收听广播节目且较为新兴的“移动”人群。两种人群的年龄结构出入较大,职业亦有不同,自然需求也存在着差异。前者一般爱锁定或选择音乐、娱乐、文艺、游戏类广播节目,后者则更多地锁定或选择资讯、新闻、谈话类节目。

同时,类型化电台需要整个台提供流程化的一种运行模式,它跟我们以往综合台的节目组这种运行模式应该是不一样的,就“像肯德基和麦当劳一样,拿出来就是这个味”。类型化的发展应该是广播中心的一条比较实际和重要的一个途径,所以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共同来努力。

上一篇:对父母撒谎检讨书下一篇:幼 儿 园 管 理 第五周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