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精选11篇)
论儒家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篇1
论文摘要:孝道被先秦儒家视为“诸德之首”,是先秦儒 家人文伦理的基石。本文首先阐述了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接着又对孝道思想进行了辩证的分析,指出孝是一个优弊共存的“杂糅体”,即有其适应时代发展的合理性因素,又有其阻碍社会发展的局限性,最后指出弘扬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仍有重要意义。
先秦儒家开创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所构建的孝道观,则是这一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是儒家人文理论的基石。注重孝道,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道德传统,是中国人个人道德的根源。它不但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民众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而且对当今中国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
一、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都是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因此,中国文化的特点之一便是具有浓厚的血缘宗法成分。一般说来,同一血缘关系的人,为了本氏族的安定和繁荣,需要相互关心 、帮助。父母有责任抚养、教育子女,子女应该尊敬、赡养父母。这样,就有了同一血缘关系的孝。
“孝”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到了私有财产的出现,一夫一妻制使得父子关系确实可靠,且导致承认并确定子女对其先父财产的独占权利的情况下才开始产生的。“孝”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要求子女奉养、尊敬和服从。到西周时期,随着父权家长制的确立,“孝”和以“孝”为主的宗法道德规范最终确立并完善起来。由于周代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分封制,建立了以“立子立嫡”的君位传统世袭制为核心的宗法等级制,“孝”的观念及其作用进一步升华,并与政治相结合成为调整和维护政治关系的行为准则。“有孝有德”就成为了西周的“道德纲领”。周代的“孝”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奉养、恭敬父母;第二,祭祀先祖。春秋战国时代诸子之学勃兴,学者们对“孝”有了更深的见解。孔子继承了西周的“孝”观念,并把它系统化,确定为普遍的伦理模式。
在《论语 ·学而》中,“孝”被作为“仁”之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认为“孝”不仅体现在父母生前,最难的是保持到最终。“父母既没,敬行其身,无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孟子对孝作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和发挥,认为“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懒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亦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 ,五不孝也”(《孟子 ·离娄下》)。战国后期的墨家认为:以爱亲利亲为己任,就是孝,孝不必图回报。此外,《韩非子》《吕氏春秋》都有专篇论“孝”,战国时还产生了《孝经》,这些文献表明孝道的框架在先秦已经完成。《孝经》把孝与治理国家的政治手段相结合,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孝的道德观念也就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最有影响、最富特色的规范之一。
二、对先秦儒家“孝道”的辩证分析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有其丰富的内涵,几千年来,它已经成为指导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的行为准则。先秦儒家孝道有其合理性因素也有其不合理性因素,对此我们应作辩证分析。值得肯定和提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赡养父母。赡养父母的规定表明在以家庭为社会基本单位的状况下,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这种道德义务是人类种族繁衍的需要,也是人生 自然规律发展的要求。当子女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时,父母有抚养他们的义务;而当父母年老体衰,丧失劳动能力时,子女则应尽赡养扶助的义务。传统孝道中赡养双亲的这一规定符合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要求,反映了人生从小到老的自然规律性,是积极合理的内容,应该继承弘扬。
2.爱亲、敬亲。每个人生下来都离不开父母亲人的养育,在这种养育的亲密关系中,必会自然地形成子辈对养育自己的父母亲人的爱戴尊敬之情 ,但这种感情害怕时间一长,由于受到多种干扰而被丢弃,因而儒家提倡孝这一文化道德规范,以维护人类的这种美好感情。父母是自己生命所由,也是一切人际关系中最自然、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因此很难想像一个人连给予 自己的生命的父母或者养育自己的人都不爱不敬,他怎么能生发对他人、社会、国家、民族的爱呢?怎么会有健全的人格结构和良好品质呢?因此,爱敬父母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永恒价值。
3.尊老敬老。儒家把孝不仅仅限于父子关系,而且要求尊重家族中的一切老者尊者。根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他们由尊养家庭老者再扩大到尊养社会上所有长者和老人,要求人们不但孝敬 自己的父母,而且也要用同样的感情去敬爱别人的父母。尊老的确是中华 民族的独特传统,它已经以言语、警句的形式,积淀于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潜意识之中,这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
另一方面,先秦儒家孝道又有其不合理因素,先秦儒家把“孝”作为仁之本,把“孝”看成“诸德之首”,使“孝”这一伦理范畴,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被强化,其影响是非常大的,其消极作用也十分明显。
1.“无违”之孝道。使家庭伦理表现出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父子之间存在着权利与义务的不平等,产生了权威人格倾向传统孝道讲究“父慈子孝”,但一向讲“子孝”的场合多,讲“父慈”地方少。“子孝”要求儿子对父母尽义务,做到“事父母,能竭其力”,无条件地绝对顺从父母,父亲死后还要尽三年之丧,三年之内“无改于父之道”,这一思想,表现出浓厚的封建社会家长制的意识,父子之间人格上具有明显的隶属关系。这“无违”之孝道,是建立在无条件的服从的基础上,这样的孝道,对维护家庭制度是有功的,却不容易培养出独立的人格。
2.“忠孝合一”的观念,使孝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基本道德力量。“孝亲”本是家庭中的道德规范,最初与忠君并无直接关系。到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以宗法式家庭形式组织社会,建立了以皇帝绝对权威为基础的封建家天下。在这种封建等级制社会里,父亲是一家之长,皇帝是一国之尊。对封建家长的绝对尽孝,扩大到国家就是对君主的绝对尽忠。这样,孝亲与忠君便密切联系起来。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也大力宣扬“忠孝合一,移孝忠君”的思想,还提出:孝是忠的前提忠是孝的结果。为了忠,必须讲孝,当忠孝不能两全时,则要求人们“舍孝尽忠”。在当代民主社会,封建皇权统治已不复存在,但对孝具有服务于专制统治特性与历史应保持清晰的理智,防止其流毒影响。还有一些观点,如“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这些封建性糟粕,不管当时还是其后,都应予批判与否定。
论儒家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篇2
几乎每本历史书籍的大事年表中都记载着这一行字。
你可以崇拜他, 也可以批判他, 但作为华夏民族的一员, 你不可能不认识他。历史长河, 大浪淘沙, 终见峥嵘。多少个平凡抑或不平凡的生命淡退出人们的记忆, 被历史抛弃。然而孔子, 两千多年前诞生的一个平凡的生命, 却至今被人铭记。孔子是智慧的, 他没有企图用石刻记录自己的丰功伟绩, 而却用另一把尖锐的凿子把他的思想深深镌刻在华夏民族的心中, 刻穿了几千年的岁月。
对于孔子, 我们记住了他的贡献, 祭奠了他的诞辰, 尊称他为圣人, 然而众所周知, 代表其最大价值的仍是他所创始的儒家思想。
从先秦百家争鸣中一支普通的流派, 到秦焚书坑儒法家称雄时的暂时消沉, 再到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接着北宋程朱理学备受争议的“存天理, 灭人欲”, 还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批儒批孔, 到现在儒学再热, 儒家思想走过了一条曲曲折折, 起起落落, 却又一直占据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不倒的道路。而在现代化的今天,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又何在呢?
首先, 儒家思想深深扎根于每个华夏民族成员的潜意识中, 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识。
即使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儒家思想也处处可见。它已经深深渗透在华夏民族每一个成员的细胞之中。无论你在神州大地, 还是漂泊海外, 只要你身体里流淌着华夏民族的血脉, 那么至少在你心里某一个极其隐蔽的地方, 种着一棵儒家思想的根, 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 你的行为与儒家思想不谋而合。由于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广泛的共识, 所以它也成为中国人民共融, 中华民族团结, 中国社会和谐的一种思想保证。
其次, 中国社会基本的道德体系标准大都源于儒家的道德思想, 因而儒家思想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
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不识字的农民, 可能没听说过四书五经, 可以不会背一句论语, 甚至可以不知道孔子为何许人也, 什么叫“儒家”, 但是他不可能不知道孝顺长辈, 诚实守信, 仁义厚道。难道能说这些朴素的理论不是儒家思想吗?家庭需要伦理, 交际需要礼仪, 商场呼唤诚信, 社会需要秩序。家庭的和睦, 礼仪的运用, 买卖的畅通, 生活的规范。整个社会的种种行为, 都是由法律和道德来支撑和维护的。而对于很多生活琐事, 法律无法细管, 很多时候只能依靠道德来规范。而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更多时候源于继承下来的儒家思想。
一个在家中孝顺父母的人, 才能在社会中为他人献出爱心;一个对朋友忠诚重义的人, 才能在交往中对他人诚实守信。当然, 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好似陈蕃“不扫一屋而扫天下”的壮志, 不孝顺自己的双亲, 也可以思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关爱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背叛自己朋友的人, 也可以在社交中一诺千金哪。当然有这种可能, 但是我想, 一个不孝顺自己父母的人, 至少是一个不懂亲情, 没有爱心的人, 这样的人拿什么来博爱他人?一个不忠诚于自己朋友的人, 至少是一个不珍惜友情, 没有责任心的人, 这样的人又如何在社交中诚信?由此可见, 儒家道德体系中的仁义礼智信等是古今所有人所必备的品质, 是我们生活的基本规范, 是我们必须遵从的道德底线。
再次, 儒家思想深入中国政治, 文化, 教育等各个领域, 并且在这些方面至今影响巨大。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占据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地位千年之久, 与它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统治密不可分。三纲五常中“父为子纲, 君为臣纲, 夫为妻纲”垫定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的封建伦理体系, 以“孝”为核心, 稳定社会体系秩序, 让人民安于现状, 不反抗压迫剥削。西汉董仲舒之所以能顺利完成“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改革, 不仅与当时汉武帝时国力强胜, 想改变汉初重道无为, 修养生息的政策, 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意图密不可分, 而且与其“天人三策”中强调君权神受, 天人感应, 维护君主专制密切相关。北宋程朱理学“存天理, 灭人欲”也一样加强对百姓的思想控制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当今社会, 我们的政治统治理念中也一样蕴含着儒家思想。我们强调政府代表人民利益, 为人民服务, 关爱三农, 呼吁人民树立荣辱观, 重礼仪道德品质, 提倡社会和谐, 这无不体现儒家实行仁政, 致民之产, 重视礼教, 共融和谐的社会理想。这并不是落后, 也不用奇怪。中国这样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家, 无论政府, 还是人民, 其政治理想多常与儒家政治主张的某一方面不谋而合。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极其优秀的部分, 对我们现代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是古代典籍的经典, 《论语》许多学习, 做人, 处事的哲理。在学习儒家思想的过程中, 我们了解了古人的为人准则, 处事习惯, 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
在教育方面, 儒家思想也给我们很多启示。儒家宣扬“有教无类”, 而我们今天提倡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不让贫困儿童失学。儒家宣扬“因材施教”, 而我们今天提倡素质教育, 特长发展。儒家教育的一大目的是入仕辅佐社稷, 而我们今天教育的一大目的是就业建设国家。儒家提倡的“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我们提倡的学习教育态度。
第四, 儒家思想帮助维护中华思想文化的持续性和独立特色, 可以改造同化其它外来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是以汉族文化为代表的, 我们姑且把其它非汉族思想文化称为外来思想文化。那么纵览古代, 外来思想入侵的事例不胜枚举, 但以本来面目入侵成功的例子却少之又少。无论是分裂并立的北朝, 是称雄亚欧的元帝国, 还是入主中原的清代, 少数民族的思想文化从未撼动过以汉族文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反而都是被儒家思想所同化。不仅少数民族文化会被同化, 外国宗教进入中国也一样会被改造。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 儒家为其增加了礼仪孝道, 改造成为符和中国传统, 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服务的宗教。
在现代社会, 外来思想进入也一样受到中国人民思想潜意识中儒家思想的改造, 使其以一种我们所能接受的方式走入我们的世界。
最后, 儒家思想需要我们在批判中继承发扬。
作为一种古代思想, 儒家思想毕竟有很多不适于当今社会的地方。从儒家思想自身说来, 其创始于奴隶社会末期, 形成发展于封建社会, 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极深的阶级烙印。先秦儒家主张“有教无类”, “民贵君轻”, 却又坚持“贵贱有序”, 维护周朝礼制。三纲五常中不平等的社会地位, 北宋程朱理学的“存天理, 灭人欲”都不适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儒家维护专制皇权, 学习的迂腐与功利都应摒弃。
当今儒学新热, 全球祭孔, 论语心得热卖, 民间重办私塾。一方面反映了飞速发展的中国, 思想发展速度跟不上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思想被重新提起, 另一方面也肯定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 经济全球化, 生活节奏加快, 外来思想文化进入, 这一切都可能让人怀疑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对于儒家思想, 一些我们要摒弃, 一些我们要发扬, 而更多的需要我们结合当今实际改进运用。可以肯定的是, 只要我们好好运用, 儒家思想具有巨大的现代价值。祖先的遗产, 今人的资本, 是财富, 还是负担, 靠我们自己把握。
参考文献
[1]、孔丘:《论语》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论儒家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篇3
关键词:儒家思想 以人为本 现代企业管理
1 儒家“以人为本”思想的概述
儒家思想的核心始终围绕着一个“仁”字,即如何使人向“仁”。何谓仁实际上是何谓人的问题,因为“仁者人也”。把仁作为一种学说的最高准则则是始于孔子。他把仁作为实践中的指导原理并使之贯穿于诸道德中。孔子的仁说是把自尧舜以来相传下来的先王之道归结为仁之道。以《论语》为中心来分析仁的意义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对内克己,对外爱人。对他人而言,用爱的准则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孝顺父母,尊敬长者,爱护晚辈,进而达到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伦理道德要求,实践外王之道。《论语·学而》中写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做人之根本。在此之上,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即“爱众”,保持人与人之间亲密、亲和的关系,才能国强民安平天下。即从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家庭伦理开始,树立尊重他人,互相谦让,宽恕别人的社会伦理道德。
孟子接着提出了:“仁之实,事亲是也。”(《孟子·离娄上》)从而抓住了孔子思想的核心。但是,孟子的理论不限于此,他发挥孔子重视人的价值的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著名论断,从理论上阐述了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荀子进一步从宇宙观的角度,充分地肯定了人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在他看来,人之所以贵于万物,不但因为人具有知识价值,而且还因为人具有道德价值。
可见,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出发,儒家提出了一套“以人为本”、“天地之性人为贵”的管理思想。
2 儒家“以人为本”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内涵
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容极为丰富,至少包含如下三层涵义:
2.1 “为政在人”。全面提高人的道德思想和科学文化品质。儒家所说的“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的忠于职守的精神,“见危授命” (《论语·宪问》)的牺牲精神等,对于提高现代企业职工的品质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孔子提倡尊五美,即要求管理者做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的求实精神;坚持“君子坦荡荡”(《论语·述而》)的豁达精神;坚持君子“周则不比(《论语·为政》”的团结精神;坚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的自我批评精神等,对于塑造现代企业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2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显要特征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是管理之首。企业领导者的基本职责是率领和引导职工达到企业的目标,把人的工作做好了,最充分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产生以一当十、以百当千的倍数效应。因此取得事业的成功。美国管理学家路易斯·布恩和戴维·克茨的一句精辟论断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管理就是使用人力及其它资源去实现目标。”而对于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中国企业家一致认为只有走“民主式管理”,才能保证企业取得成功。
2.3 “任官得人”。根据孔子“举贤才”的古训,推行贤人管理。中国企业家都懂得“宁肯用十个有缺点但有所作为的人,也不用一个只会唯唯诺诺而无所作为的人”的道理,这与孔子说的“无求备于一人”(《论语·微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逐渐替代传统产业的今天,作为知识的掌握者和开发者,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的地位,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几乎没有企业不在叹息“人才奇缺”,越是成功的企业,对人才的渴求越迫切。
3 如何将儒家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于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将儒家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于企业管理,把“以人为本”作为成功企业的管理法则。“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应是以人本理论为基础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它追求的是管理活动的人性化。显然,这为儒家“以人为本”思想的运用提供了舞台。要建构中国式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必须从儒家管理思想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从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体系。那么,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借鉴“以人为本”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呢?至少有以下几方面是可行的: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在企业管理中实行“仁治”以安民。儒家认为,民为国之本。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民字当头。爱民就要先安民,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才能得民心。这种思想运用到企业中,就是首先要做到“尊人”,即真正地尊重人,看重员工的价值,使每一个人从内心感到自己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感到人格的完整和内心的充实。其次,还要做到“安人”,即真正地关心人,切实地关心、理解和爱护员工,满足员工的实际需要。
3.2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还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发展的环境。孟子主张教化而治,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也;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这教化运用在企业管理上,就是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即注重人的需求和愿望,激发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着力培育和提高人的素质,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改造、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并能按照组织既定的目标去行动。
3.3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更要善于发现人才、利用人才、培养人才。儒家认为,为政之本在于兴贤。孟子说过,“用贤则治,不用贤则亡。”(《孟子?告子下》)所以,儒家把用贤看成是兴亡成败的关键。古代的治国治政是这样。现代的企业管理同样也是如此。现代企业最根本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最致命的浪费是人才的浪费。一流人才经营一流的企业,二流的人才只能经营出二流的企业。所以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现代企业应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给人才一个宽阔的空间,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能力来壮大和发展企业。适时晋升正直(能视企业目标为自身目标)能干(能为实现企业目标努力拼搏多作贡献)的人,所有员工就能服气并以正直能干的人为榜样,进而形成人人奋以向上,企业生机勃发的生动局面。
现代企业这种创造条件使人力增值及全面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已开始引起企业管理界的重视。儒家管理意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管理中的应用,更使人产生兴趣。事实上,这种从发挥人性和开拓人力角度出发的企业管理创新以及儒家人性论的中心理念和价值观可谓不谋而合。虽然这一变化发展过程并非受儒家管理哲学的影响,而是顺应客观规律的使然,但也证明了儒家“以人为本”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高晓松.21世纪的儒家思想展望.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6.4.
[2]谢军.儒家思想与民族精神.发展论坛.1996.9.
儒家伦理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篇4
儒家伦理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儒家伦理哲学,是以仁(人)为本的人生、社会哲学.儒家把仁与礼紧密结合,儒家德治实质是礼治,仁学实质是礼学.至宋明理学,形成了系统深邃的儒家“心性之学”.对儒家伦理哲学经剔除糟粕,扬弃、改造,可发见其中蕴含的具现代意义的哲学智慧、人文精神.儒家的忠恕,把个人与他人与国家社会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蕴含的爱国主义、整体主义思想;儒家的.中庸哲学,蕴含的追求真善美结合的理想人生社会境界;儒家重义伦理价值观,注重道德对人生、社会发展的作用,所有这些,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均有明显积极意义.
作 者:谢树放 李玉琴 作者单位:南京经济学院,社科部,江苏,南京,210003刊 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2(6)分类号:B222.05关键词:仁学 礼学 心学 忠恕 中庸 重义 现代意义
论儒家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篇5
黎敏
经济离不开文化,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企业家们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而儒家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之“根”和“源”,长期以来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诸如仁爱和民本主义思想、为政以德的人格魅力、和为贵的处事方式等,成为中华民族奋进不已的精神动力。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儒家思想完全可以成为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如何把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结合起来,进一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以便更好地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成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借鉴儒家思想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卓越的基础在于战略与文化的配合,新世纪的企业家应凭借具有儒家思想内涵的企业文化精心制定战略,突破和超越旧有的管理模式。同时,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基本原则:
1.个性与共性互补的原则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微观文化或者浅表层次的企业文化,哪些是适应企业的内外环境,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哪些是不适应企业的内外环境,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哪些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共性的东西,哪些又是自己所必须具有的个性的文化,这些是企业家们应该注意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共有的儒家管理理念很多,“诚信”、“修身、治国、平天下”、“自强不息”等都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都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但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与众不同的内外环境,因此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应该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有个性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任何不切实际的、盲目的模仿都不是本企业应有的企业文化。如云南玉溪卷烟厂是享誉全国的著名企业,儒家思想“满招损,谦受益”的借鉴,使企业提炼出了“天下有云烟、天外还有天”的企业精神。其独特鲜明的警示和鞭策作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时代性与民族性融合的原则
企业文化应该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既然是民族的,同时也要是传统的,但传统的并不意味着根深蒂固而一成不变。不同的民族,其传统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的企业文化应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儒家的勤劳节俭、自尊自强、重视民节、忠诚、和谐和仁
爱等观念。因此,企业应在汲取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相一致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竞争文化,有时需要的是企业间的头破血流,难免会显现得不那么“仁义”和“礼让”,但这是市场的需要。摆脱封闭保守的小生产方式,建立与社会化、国际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现代企业文化,这才是根本。换句话说,我们应根据发展的前景来构设自己的企业文化,使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二、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1.“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
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仁”。儒家主张“以民为本”,与现代企业文化把人置于组织中重要资源的地位有异曲同工之妙。儒家主张“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从实践经验中,得出一个真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可以说,儒家思想本质特征在于肯定人的价值。而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尊重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反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肯定管理主体的创造力。东亚儒家文化圈继承儒家学说,在企业经营中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重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取得了明显效果。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培养职工的互相尊重、团结协作、改进创新的精神。在企业内部以人为本的核心是解决员工和企业的关系问题,即如何看待企业员工的权力和需要的问题。具体地说,第一要关心和尊重每个人和承认每个人的成就、尊重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激发人的自觉性,注重从组织、制度、授权、奖惩等方面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要使每个人都有适合其能力、志趣的岗位与责任,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即人尽其才;第三要把员工的智力开发和培养人才放在首要地位,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不断提 高员工的文化和专业素质,让员工觉得事业有前途、工作有奔头;第四要重视在企业内部创建一个激发人上进、心情舒畅、协调和谐的工作环境,如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改善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第五要尽可能改善、提高、满足员工正当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需要,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这就要求企业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机制,又要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在管理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同现代企业管理真正结合好,把儒家中“仁爱”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既重制度约束和经济、行政手段的运用,更重思想引导、精神激励。以仁爱之心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培养人,对员工倾注极大的热情。充分认识到员工的需要、想法和愿望,尽量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让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这样企业才能稳健发展。
2.“为政以徳”与企业领导者的人格魅力相一致
儒家思想主张“为政以徳”、“修身治国”,十分注意领导者的道德修养。儒家主张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志,就在于他的品徳如何。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为政以徳,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领导者要正人先正已,就可以取得“无为而治”的效果。这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众星都会围绕着它运行。
对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目标、企业使命服务的,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目标,完成企业任务,使企业利润最大化。领导者的品德--也就是人格魅力,在这一过程中能起的作用是关键的。“管”包括管人、管财、管物;“理”就是理顺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关系,协调上上下下各方面的利益。一个企业的兴亡,都深深打着企业领导人的烙印。一个好的领导者,一个真正能够为企业服务、为员工服务,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的管理者,除了拥有现代化的管理才能和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外,还应具有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人格魅力。他的人格魅力,能打动人、吸引人,赢得员工的信任和合作。他发出的号令,才有感召力,令行禁止。而感召力的产生,只能来自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即个人品德、情操产生的一种亲和力。许多条件下,这种领导者个人品德、情操产生的亲和力与管理之下权力所产生的效力成正比。一个领导者如果没有亲和力,企业就不会产生凝聚力;没有凝聚力,就不会产生竞争力。
3.“以和为贵”与现代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团队精神相一致
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贵“和”持“中”,注重和谐,坚持中庸。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这是强调以礼为标准的和谐,是一种贵和须息争,息争以护和的和谐论。孟子也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和”精神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管理思想。“中”,即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谓之中庸。《中庸》将孔子所主张的执中原则,从“至德”提到“天下之大本”、“天下之达道”的哲理高度。贵“和”持“中”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基本精神,使得中国人十分注重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做事不走极端,极力维护集体利益,求大同而存小异,成了人们的普遍思维原则。这正反映了管理文化的本质,是企业文化建设所要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企业内部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上下级之间、同行之间亲密合作,齐心协力,那么企业就一定会兴旺发达,即“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团队”(teamwork)是近年来企业管理界颇为流行的一个词,几乎成了将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统一而
实现组织高效运作的理想工作状态的代名词。儒家伦理中讲“天时”、“地利”、“人和”,这些思想为日本企业家们运用起来,他们十分注重团队意识,推崇“人和”。平时十分注意领导者与职工的沟通,下班之后一起下酒馆,节假日组织集体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领导与员工的关系亲密了,员工就能较好地对办好企业提出自己的意见,达到“共同管理”。
4.“诚信为本”与现代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经营理念相一致
儒家认为: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孔子指的“德”的基木内容是仁义。《论语·卫灵公》中讲“德”时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诚之。”这话的意思是指君子办事以合宜为原则,依礼制去实行,而且用谦逊的话说出来,用诚实的态度做成功。倡导“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儒家中“信”的地位极其重要。孔了认为为政的要素有三:兵、食、信。其中信最为紧要。无兵,国亡;无食,人死;国亡、人死均不足惜,国不可无信,人不可无信。这个“信”字在儒家看来,是立民、立兵.立国之本。诚实守信是儒家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基本要义。
企业的诚信经营,首先表现在经营方针的正确。即儒家所说的“求财须有道,不义害自己”。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首先,就是要满足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不是以赚钱与否为第一。其次,就是要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道德水平,改变社会不良的风气。由于职业活动是在企业与一定行业内进行,它对社会道德水平有很大影响。如行业种种不正之风,大都与缺乏职业道德有关。如果各行各业都能忠实覆行自己的职业义务,不但有助于改变行业不良风气,而且能促进社会道德的发展。再次,就是要“守信”。信,即诚实、讲信用,与公众交往言行一致,守信不移,重望无欺。以诚为本方能有信用和信誉,诚信使企业得到公众的认可。诚信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是立业的根本。讲诚信是讲究商品质量,货真价实,不短斤少两,即企业对顾客应该坦诚,注重企业道德。如果耍手腕,搞欺诈,企业就不可能正常经营下去。
5.“天人合一”是企业文化的根基
儒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顺应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儒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者,集天地之德,五行之秀也”;“天地人,万物之本。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惟天地,万物父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四时有明法”;“万物有成理”。它说明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周围的一切事物的关系。“天人合一”思想,沟通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和谐关系,强调“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这种有为的思维方式。人上参天地,下化万物,把天地万物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起来,与天地一同合理地运转。只不过
要求人在有为的时候,要爱天爱地爱人,做到既有所作为又与之和谐相处,不损害天地和他人。达到人与天地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德性的和谐统一。在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避免人类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日本松下企业文化:“企业报国、光明正大、友善一致、奋斗向上、礼节谦让、顺应同化、感激报恩”,松下文化散发着一种浓浓的天人合一的情结。由此看来,儒家思想的精神在更深的层次上是人的生命价值观,它希望人们能够充分理解并维护自己生命的理性,从而全面发挥其本性,回应天地的生命精神。
现代经济重压下的企业来不及或者说缺乏对自己心灵、生命及价值取向的反省,对工具理性、物质准备过于执迷,甚至觉得自己处在“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外不在人,内不在我”的荒谬境地。儒家思想的精神风格、人文智慧无疑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神的调解和治疗,它不仅有助于解决现代企业精神的迷失、文化的困惑,而且可以消解企业家的紧张浮躁,从而使人焕发出潜藏的创造性来。这正是现代企业文化所希望达到的最终效果。
三、结束语
现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管理模式,它代表了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趋势。进行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注重企业使命观和人才观的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应充分尊重与利用两方面的资源:其一是我国传统文化,其二是外国现代企业文化。我国传统文化重点关注的是天地自然规律、人类自身本质规律的探讨和应用,这有助于我们在理性有限的现实下,遵从天地自然规律;而国外现代企业文化则体现着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与要求,这可使我们尽快跻身现代世界经济秩序的行列。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应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之中,并结合现代化的进程,才能把握好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可以说,儒家思想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它有转化为企业活动以达到其目标的动力,也有使企业达到崇高目标与价值的基本方法。因此,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可立足于儒家思想的背景,用传统文化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儒家法思想的现代价值 篇6
一、儒家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 儒家法思想的形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与人之间因资源问题不断发生冲突, 致使人际关系也日益复杂。孔子就是较早对这一问题做出思考的人。《论语》是儒家最为重要的经典, 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成书于战国初期。“仁”与“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本范畴, 而“仁”是孔子学说中的最高范畴。孔子力图挽救人心不古的世风, 引“仁”入“礼”, 从而“礼”就具有了道德内涵, 这表明儒家法思想的形成。
(二) 儒家法思想的发展
孟子继承了孔子“为国以礼”的思想。在《孟子》中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 民畏之;善教, 民爱之。”荀子在吸收百家之长的基础上, 提出了“隆礼重法、礼法并举”的主张。
中国儒家法思想从产生到居于封建主流地位大致经历了800多年的漫长过程, 自西汉开始, 经过魏晋时期的发展, 在北朝初具规模, 到隋唐臻于成型。《开皇律》、《永徽律》等隋唐法典及《永徽律疏》是儒家思想法典化的载体, 他们的制定和颁行, 标志着中国法律儒家化的最终完成和定型, 表明儒家法思想作为古代社会主流法思想地位的真正确立。
二、儒家法思想的内涵
(一) 儒家法的实质是礼法共同体
用现代的眼光来审视儒家与法的关系, 儒家法思想就不仅止于儒家学者在规范层次上所提及的“法”, 还包含了丰富的儒家的“礼”的内容。
礼, 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 逐渐衍生为行为规则, 遍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首先, “礼”是由一系列外在的仪式或活动所代表的礼制体系。孔子不仅将“礼”看作是一种道德和风俗, 而是看作是比“刑罚”更为重要的社会控制的手段。
(二) 儒家法以义为价值准绳
《礼记》曰:“义者艺之分, 仁之节也”。“义”是个人对于自己的道德裁判。儒家主要在两种情况下使用“义”这个概念, 一是人的立身之本, 基本的行为规范;二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由此, “义”赋予了作为法律存在与道德存在的合理性。
三、儒家法思想的现代价值
(一) 礼法互补, 对于中国法制建设的积极意义
《论语》曰:“礼之用, 和为贵。先王之道, 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儒家礼法互补、综合为治的主张, 彰显了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补充, 从而有效地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礼法互补、综合为治, 儒家法律思想中的这一合理因素, 对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仍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二) “身正令行”、“以人为本”的观念对执政者和司法人员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先秦儒家的天人关系注重“人道”, 肯定人间的秩序, 使人类行为得以规范化。《论语》中写到, “政者, 正也”, 这就要求执政者自身行为端正, 起模范带头作用, 带头守法, 用自己的行为作为执政的基础。要求司法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不断提高, 特别是强化思想政治素质, 在司法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 杜绝不良行为。
“以人为本”思想, 对于现代法制建设来说, 要尊重个人的权利, 同时也要求个人的行为习惯符合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于犯罪, 要分析具体的原因, 不能仅仅从表面看。执政者要关心个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以防止犯罪的发生。
(三) “诚”、“信”思想起着个人自律和他律作用
“诚”即诚实, “信”即守信, 是法治现代性的根基。对如何做到“诚”, 《礼记·中庸》说到, “诚者, 自诚也, 而道, 自道也。诚才物之始终, 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这就要求不仅要对别人诚实, 而且要“慎独”。
重信守义是春秋时代受到尊重的道德观念, “信”是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与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则, “朋友情之”。为人处事必须“言必信, 行必果”。儒家认为, 人与人之间不外乎“五者”关系, 而这五者关系主要是靠“诚”和“信”进行自我约束。
(四) 注重道德教化作用, 重视预防犯罪
孟子认为, “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人之学者, 其性善”。荀子的观点是“人性本恶”。两种不同的观点反映了, 人性可以向善, 也可以向恶, 至于如何发展则取决于后天的习就。这对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的实践赋予新的意义。
荀子指出“防为上, 救为下, 戒次之”。对于犯罪, 化解虽是很好的方法, 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预防。需要指出的是, 荀子的预防犯罪的观点, 对预防未成年人失足更具指导意义。
四、结语
在现代化法制建设时, 以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作为法律制定和制度建设的价值基础, 把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 使两者更好地发挥其治理国家的功能。儒家文化关于个人道德修养的观点及对法律制度的影响对今天仍有积极作用, 我们应继承和发展。
摘要:在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历代演变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一种正统和居于主流地位的法思想——儒家法思想, 其核心内容为“仁”和“礼”, 实质是礼法共同体, 价值准绳是义。本文借鉴思想史、社会史的方法, 首先阐释了儒家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儒家法思想的内涵。在此基础上, 分析儒家法思想的现代价值, 借鉴和继承其精华, 探求对现代法制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儒家,法思想,礼,现代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宗灵.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范忠信.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
[3]陈劲松.儒学社会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论儒家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篇7
[关键词] 儒家人本哲学思想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儒家人本主义哲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成果。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从殷商以来的天命神学中解放了“人”,从而发现了“人”,创立了人本主义的仁学思想,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借鉴儒家人本哲学思想有重要意义。
一、培育有人性光辉的企业文化
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作为《四书》之一的《中庸》,在它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中,详细地阐述了人为宇宙中心的思想。它说:“惟有天下最诚心的人,才能完全认识到和实践自己的本性;能尽自己的本性,就能认识人有共有的本性;能认识到人的本性,就能认识到万物有本性;能认识到万物的本性,就能帮助天地间万物的变化发育;能帮助天地间万物的变化发育”,就“可以与天地参”了。也就是说,人与天、地并列为三,与天地同尊,并处于天地中心的地位。同时,儒家把“智”作为人的一种规定。人具有智慧,因而,人是宇宙中最有灵性的动物。现代社会中的人并非机器,而是有意识、有感情和有社会关系的“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社会关系及以此为依托的复杂的人文背景,科学管理制度在其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考虑这些因素。以尊重人为目的的思想而逐渐进入管理领域,它最重要的一点是不仅为了企业的利益,而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尊重人的权利、价值和愿望,乃至关心他们的未来。因此,尊重人性,认清人在企业发展中的决定意义,把人视为企业行为的出发点和目的,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儒家思想主张民为邦本。孔子主张富民、教民(《论语·子路》) ,重视“民、食、丧、祭”,“民”位列第一;孟子坚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的基本观点,强调政在得民,失民必定亡国灭身。因而,在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充分重视人的管理,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发挥出能动的创造性。一切物质的因素都是死的因素,只有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事业的发展。西方的现代企业管理也不是见物不见人,企业管理并没有进入所谓以決策理论、系统科学和定量分析为中心的现代阶段,而是更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
孔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思想反映了儒家对人的本性的理解,它是源于人的血缘亲情形成的一种内心感情和自觉的道德意识,以此推及社会人群,就是人际伦理关系的道德准则,其本质就是爱人、关心人、尊重人。只有重视顾客、雇员的利益,公司才能在凝聚中求得发展,只有发展,公司才能有长久的经济信誉。企业文化的优劣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如果企业能够本着儒家思想建立“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观,在对待职工和企业利益的问题上,体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想,将职工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放在企业利益之前,企业才能拥有长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培育和谐进取的企业文化
儒家人本哲学思想在人际关系问题上,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即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正己,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尽心上》),如果剔除其包含的封建内容,古代先哲“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思想中所提倡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完全可以用在管理工作中的。同时,儒家人本哲学思想讲究中庸与和谐,它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其中的“和为贵”、“义以建利”、“民生在勤”、“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等思想都与现代企业管理中所追求的和谐共存的思想不谋而合。这些思想深深植根于普通中国人的头脑中。强调群体利益,形成了追求群体的和谐和有效率的发展,表现出比个人主义文化更大的优势。儒家思想作为一种伦理规范进入企业,经过调整与现代经济运行机制相协调,可以在培育群体意识上发挥重要作用,使得企业内部人人都能恪尽职守,人人具有主人翁思想和意识,从而形成企业内部的和谐风气和团队精神。
孔子提倡并努力实践“发愤忘食”的精神,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易传》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格理想,《荀子》中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无不体现出一种阳刚向上、富有竞争精神的向度。这种精神已经普遍化和社会化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性格,如果将自强不息的精神运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那将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
总之,儒家人本主义哲学,强调人性的尊贵、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企业经营的道德自律,强调任贤使能,强调积极进取与奉献,这些思想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中国的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抛开中国传统文化而重建,如果把五千年的文明智慧和独特的民族精神同西方的先进管理模式相结合,就必然会使中国的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庆武:《浅谈儒家文化对现代人本管理的影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2]菜德贵:《再谈儒家伦理的普世化问题》《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3
论儒家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篇8
摘要:本文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文化出发,分析了儒家核心思想中“仁”“和”“义”“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延伸与应用,肯定了儒家人本主义管理理念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和引导作用,同时,本文也指出,在运用儒家思想塑造企业管理思维和商业伦理时,应注意与现实现结合,保证科学性,实用性,避免文化错位。
关键词:儒家文化现代企业管理
当我们提到现代企业管理时,人们很容易想到西方管理学,从法约尔、韦伯到迈克·波特。但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企业经营管理哲学方面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西方企业比较注重“理性”管理,而中国的企业更强调“人性”的管理,这明显受到了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如今,“儒家管理思想与当代企业管理实践”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国儒家文化的热门课题。作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结合管理学研究儒家思想,汲取有益的思想以丰富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对提高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过程
儒家思想是一种伦理型思想,其主要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对现代企业管理影响较大的有:仁、和、义、信等。
(一)“仁”
孟子吸收孔子的思想,确立仁政学说,在《大学》中提出“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观点。用现代思想来解释就是要求企业领导者能够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内圣),懂管理(外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施仁政。仁,又谓“爱人”,源于“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致敬之”。这就要求领导滴员工有仁爱之心,体恤下情,使得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
(二)“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经典古语讲的就是人和的意义,儒家伦理重视团体力量,强调“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就要求企业讲人和,讲团结,以合力促发展。当然,在管理中也要重视个人能力,处理好二者关系,既调动个人积极性,又体系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义”
儒家主张重义轻利,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观点,虽然看似有些偏颇,但对于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企业个人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无利不起早的卑劣行径无疑是有针对性的。同时,儒家思想并非完全否定利,而是提倡道义经商。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儒家思想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意义在于引导企业兼顾盈利与国家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四)“信”
子曰:“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即只有诚意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如果没有诚意,谁还敢信?古有商鞅立木为信,今有谢延信一诺千金,足见中华民族对忠诚守信的重视与传承。纵观商界能够屹立百年不败的企业,无一不是将诚信奉为企业发展的头条。
儒家思想始于孔子,由孟子继承发展,并逐渐定型为整个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之后,经历代儒学大家(董仲舒、朱熹)集成发展,达到成熟顶峰。直至近代鸦片战争之后,西学流入,反帝反封斗争大大削弱儒学地位,上世纪5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更是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破坏殆尽。直至拨乱反正后,国人重拾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的将儒家的精华思想渗入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
二、“仁”“和”“义”“信”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主体。现代企业管理应该从人出发,将道德、情感、心里等因素引入管理,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具体来讲,在该思想的指导下,首先要树立“以民为贵”的企业信念,把依靠全体职工办企业作为企业管理的宗旨,尊重关心企业员工,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发挥各级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为政在人”,成立德才兼备的领导集体,强调德才兼备的企业领导层的关键作用,这对领导层不断精近业务提高自身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将“顾客就是上帝”的经营理念贯穿始终。无论是联想的“五星服务”还是康佳的“大拇指服务”都是对这种理念的现实应用。
(二)“以和为贵”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是企业成功的保证。如何在“以和为贵“的思想下,培养职工团队协作精神,确立共同的企业目标,以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局面是每个企业领导层需要学习和探索的。张瑞敏带领的海尔团队无疑是将“和”的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的代表。海尔把自己的价值观定义为“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体价值,共同协作的价值高于独立单干的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的价值。”而这种文化牵引力确保了海尔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满意度达到最大化,从而奉献出最好的产品。
(三)“义利并重”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要富有活力,要在竞争中取胜,单靠物质刺激和行政手段己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要靠“理想”、“信念”、“义利并重”的价值观。现代企业的价值观,必须是有利于企业和职工正确对待和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深圳三九贸易集团一直主张:先义而后利者荣。在其1995年与法国一家贸易集团结算时,因对方疏忽而少收了三九集团7000万法郎。该集团毫不犹豫的退还了这笔巨款,赢得了业内良好的信誉,在“利他”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与效益。
(四)“至诚守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人无信则不立,商无信也不立。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务必要把握两点:树立契约意识,塑造“诚信为本的企业形象”;确立道德理念,维护“至诚守信”的企业信誉。这是现代企业长远生存与发展的基石。青岛啤酒深刻的明白这个道理,并身体力行的将这种理念运用到每一次交易与合作中。2001年青啤与新加坡一家啤酒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时,曾经约定:若甲方欲转让其余49%股权给乙方,转让价格按协议确定的定价原则计算”。2003年外方提出转让股权,尽管当时因市场环境不利,致使经营效果不尽理想,青啤公司还是信守承诺,坚决执行合同,保持了优异的合同履约率。这正验证了青啤董事长所说过的:青啤的百年基业,可谓诚信为本。
三、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儒家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有几集的一面,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即既有民主性的精华,也有封建性的糟粕,良莠混杂,瑕瑜互见,对此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照搬照用,应该坚持批判继承、去糟取精的原则。
例如,儒家所倡导的“礼”,核心在于维持上下等级关系,“存天理,灭人欲”。这种思想拿到现代企业中就演化成消磨人的进取心和发展欲望,这是竞争
型社会所要不得的。再如,在管理目标上,儒家思想更强调“朝纲独揽”,“分权制衡”,这与现代企业所需的“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是相悖的。权谋之术不能代替科学管理,企业与社会的长远发展需要人治更需要法制。
所以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明的辉煌精神文明成果是值得学习、继承的,但是每种思想都有其历史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面对全球化的现代市场经济时代,我们应该吸取其中的优秀成分,让其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月兰.企业管理视域中的儒家文化[J].经济师,2006,10:235-236
[2]方为.儒家思想中的管理意义思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64-70
[3]蒋晓华.儒家文化与新世纪中国企业管理[J].江苏企业管理,2006,4:41-42
[4]徐华新.儒家人本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6,5:130
传统民本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篇9
传统民本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其主要内容有重视民生、体恤民力、施教于民、顺从民意、与民同乐、取信于民等,这些对当今社会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作 者:邵书峰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德育教研室,河南,南阳,473061刊 名: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YANG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4)分类号:B21关键词:传统 民本思想 现代价值
儒家诚信思想与现代护理管理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608-01
诚信思想是儒家思想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也是儒家所一贯提倡并力求践行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儒家十分重视诚信 ,赋予了它丰富的内涵。在历史上 ,诚信思想对于提高个人修养 ,改善人际关系 ,维护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信”,《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诚信,这是做人的道理、规律。二者在哲学上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正体现了儒家所强调的道德思想。
1 提倡和弘扬儒家诚信思想,有助于打造和谐团队
“诚”与“信”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指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了他是一个讲文明的人。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护理管理者抓好诚信教育,对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只有每个人都以诚信为本,才会将真正的精力用于学习和工作中,才能團结一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才能无往而不胜,创造出触动灵魂深处的某种东西;才能从大家内心发出“同甘共苦、精神共享”的呐喊;才能形成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巨大力量。
2 提倡和弘扬儒家诚信思想,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
“信”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之一,泛指诚实不欺、讲信用的品德。在儒家思想中“ 诚信”思想被视为贯穿天地万事万物的基本准则,是天地之道,为人之本。这等于是把“诚”作为至高无上的价值源头看待,要取信于人,根本在于“反身而诚”。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认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也指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信”与“诚”相通,诚实不欺,谓之“信”,这是中国传统伦理中的重要范畴,强调起码的人格要求。诚信不仅是调节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一种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主体所应遵循的一种经济伦理的道德规范。“诚信”是儒教伦理思想的基石,而这个基石对当今护理管理同样具有支撑作用。诚信作为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医学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第一核心竞争力。作为医院窗口的护理行业,直接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是各项治疗与护理的执行者,诚信是护理人员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高度体现和集中反映了医院的职业操守和医务人员的品质修养。护理人员只有“ 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尊重病人的意愿和权利,让病人“开开心心的看病,明明白白的发钱”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纠纷,起着积极作用。
3 提倡和弘扬儒家诚信思想,有助于和谐院际关系
诚信是儒家思想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也是儒家所一贯提倡并力行饯行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诚信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经过历代思想家浓缩而形成的诚信思想精华,对于中华民族诚信不欺、讲求信用的文化传统的形成,对于理想人格的培养,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社会的诸多领域发挥过重要作用(1)。一名优秀的、有道德的、有战略头脑的护理管理者,应该在科室诚信上下工夫,以便在上下级之间、科室之间建立健康的人脉关系。
4 提倡和弘扬儒家诚信思想,有助于强化慎独修养
慎独的最终目的在于人在道德行为中保持意志与天命之性的高度自觉与专一,实现人性与天道合一。《中庸?天命》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既是天德,又是人性,从诚为天德言,他能下贯而为性,此即“诚者,天之道也”。从诚为人性而言,他又能上达天德,此即,“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则知天矣。”慎独强调正心诚意,护理管理上强调诚信,慎独修养自然会提升,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的规避护理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论儒家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篇11
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即儒家式的人文主义就现时代而言, 也就是说, 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如果不能容受西方现代的科学与民主, 那么这种道德理想主义便没有存在的价值。事实上, 中国以前所要求的事功, 也只有在民主政治的形态下, 才能够充分地实现, 才能够充分地被正视。在古老的政治形态, 社会形态下, 瞧不起事功, 故而也无法充分实现。这种事功的精神要充分地使之实现, 而且在精神上, 在学问上能充分地证成之, 使他有根据, 则必得靠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出现, 事功才能出现。
现代社会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对经济成长的追求远比古代更迫切, 对个人自由、政治民主也远比古代的时候更迫切。因此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要想在现代中国生根开花, 首先就必须解决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现代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相适应的问题。
儒家之所以在近代中国面临那样大的挑战, 都是因为儒家的道德伦理与科学、民主的时代思潮相冲突。儒家伦理确实在历史上并没有推动科学与民主政治的发生, 在道德层面, 中国文化确实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但就文化生命的特质及其发展的限度而言, 也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或缺陷, 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科学之精神, 无论中国人如何为自己的文化进行辩护, 但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的思想缺少科学之精神则为不易的事实;二是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中, 不论帝王专制有怎样的好处, 但无需讳言, 中国缺乏西方近代之民主制度之建立。
儒家思想之所以在历史上没有开出科学与民主之花, 并不
能简单地归结到儒家思想本身, 而是有着相当复杂的其他政治原因、社会原因, 并不等于儒家思想与现代民主政治、现代科学存在根本的滞碍和冲突。"儒家与现代化并不冲突, 儒家也不只是消极地去‘适应’、‘凑合’现代化, 它更要在此中积极地尽它的责任。我们说儒家这个学问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积极地负起它的责任, 即是表明从儒家内部的生命中即积极地要求这个东西, 而且能促进、实现这个东西, 也即从儒家的内在目的, 就要发出这个东西、要求这个东西。所以儒家之于现代化, 不能看成个‘适应’的问题, 而应看成‘实现’的问题。唯有如此, 方能讲‘使命’。"儒家的学问原来是讲内圣外王的, 此外王的现代含义当然应该包括科学与民主。现在的问题不是中国文化是否包含民主与科学, 也不是民主与科学的普遍价值和对于我们民族存在与发展是否具有足够的重要意义, 而是中国社会在吸收西方的科学与民主的时候, 不可能采取某种外在的加添法, 而必须通过民族文化的自我调整, 从民族文化生命内部开显出来, 即从儒家的内圣之学、心性之学中开显出来。这就是内圣开出新外王的基本涵意。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在道德理性之客观实践一面确实能够转出并肯定民主政治, 并且从道德理性方面通出去, 必于精神主体中转出"知性主体"以成立并肯定科学。
那么, 怎样才能从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中开出民主与科学来呢?在科学方面, 真正的儒家思想并不反对知识, 发展科学也是现代新儒家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儒家讲良知, 讲道德, 乃重在存心、动机之善, 然而如只有一个好的动机而没有知识, 那么道德上的好的动机也就无从表达。所以, 儒家基于良知和动机的简单要求, 也自然需要一种现代科学知识作为传达的工具。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儒家伦理、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是一定能够容受现代科学成就的。发展科学是新外王的物质条件, 也即新外王的材料、内容。科学的精神即是事功的精神, 科学也是卑之无高论的。
至于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与现代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 二者之间也是相同相容的。“科学知识是新外王的一个材质条件, 但是必得套在民主政治下, 这个新外王的材质条件才能充分实现。否则, 缺乏民主政治的形式条件而孤立地讲中性的科学, 也不足称为真正的现代化。一般人只从科技的基层而去了解现代化, 殊不知现代化之所以为现代化的关键不在科学, 而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所涵摄的自由、平等、人权运动, 才是现代化的本质意义之所在。假如在这个时代, 儒家还要继续发展, 担负他的使命, 那么, 重点即在于本其内在的目的, 要求科学的出现, 要求民主政治的出现, 要求现代化, 这才是真正的现代化。"儒家在现实上谈政治, 总是以夏商周三代作为理想标准, 其最高的境界就是尧舜的禅让、天下为公的大同政治。这种政治的实质便很接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意思。所以说, 要求民主政治实为现代新儒家的主要目的之一。而民主政治即为理性主义所蕴涵, 在民主政治下行事功, 这也是理性主义的正当表现, 是儒家自内在要求所透显的理想主义。中国社会本来早已有了治权的民主, 但是因为政权不民主, 则此一民主并不可靠, 所以中国未来民主政治的基础当然应该运用原来的民主思想作为基础向前推动, 即把理性的作用表现转成理性的架构表现, 要求政权的民主。
摘要: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要想在现代中国生根开花, 就必须解决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现代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相适应的问题。儒家之所以在近代中国面临那样大的挑战, 都是因为儒家的道德伦理与科学、民主的时代思潮相冲突。
【论儒家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推荐阅读:
儒家哲学文化及其现代价值10-17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0-17
现代管理中的儒家思想06-26
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09-30
儒家法律思想及其影响08-01
儒家思想核心价值观05-14
简论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10-24
儒家自强不息论07-09
儒家传统价值观08-15
现代社会儒家文化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