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第七章

2024-08-29

教学反思第七章(精选15篇)

教学反思第七章 篇1

第七章教学反思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内容,是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知识环节,本章是“图形与坐标”的主体内容,不仅呈现了“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而且也从坐标的角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图形平移、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平面直角坐标系》反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提高了学生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通过一周的学习,同学们对点的平移以及图形平移的规律已有所理解和掌握。知道左右平移,纵不变横变,左减右加;上下平移,横不变纵变,上加下减;这个规律理解后,不管是点的平移还是图形的平移都是迎刃而解的。除此之外,同学们还会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学中从实际生活入手,学生较感兴趣,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此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第七章 篇2

一、创设情境,辅助想象

1.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润物细无声。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审美感受的愉悦,影响着儿童的想象、联想、情感及行动动作。因此,一切教学活动中,美,无处不显示出一种积极的驱动,无处不产生对儿童智慧的启迪,对儿童心灵的润泽。”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决定根据中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采取故事导入的方法。

学生对神奇的故事很感兴趣,我开始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有一天,一个叫文文的小朋友去野外旅游。突然,一阵龙卷风刮来,飞沙走石(出示飞沙走石的图片),他被卷进了一条隧道。原来那是一条时光隧道。进了时光隧道,他进入了未来的世界(出示图片)。他看了很多未来的东西,想看看他看到什么吗?”故事导入、图片展示,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一种启发,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中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喜欢看奇特的东西,这节课的故事导入以及图片展示无疑是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加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乐意学,情不自禁地进入课堂的学习。从一次次磨课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导入都比较感兴趣。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分享给大家,种种鲜活的想象渗透着创想之美。

2. 图片激发,引导创想

本次习作课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把事物写具体,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我采用了范文引路,让学生自主探究什么叫做把事物写具体。先出示范文,请一位学生朗读,接着向其他学生提要求:“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他有没有做到这次习作的要求?你觉得他哪些方面做得好?他把汽车的什么特点写得具体?你能把这些句子读出来吗?”提问由整体到局部,逐层深入,犹如剥洋葱一样,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一步步解开,而学生对于这种方法的习得是以亲身体验为前提的,因此领悟会更深,为下面的写作练习作好了铺垫。

(1)图片展示,点击思维。

未来的事物是怎样的?很多学生都想过,但脑海中可能没有清晰的影像,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为了打开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我出示了会飞的汽车、带车轮的鞋子、海绵的鞋子等图片,启发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树立对于未来物品的构想。

(2)集思广益,互相启发。

看过图片后,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趁此机会,我问学生:“你对未来的什么事物感兴趣?”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房子、汽车、鞋子、床……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心里定下自己对未来事物的设想。通过这两个环节,突破了学生思维狭窄的难点,也达到了拓宽写作思路的重点。

二、范文引路,教会方法

1. 巧用范文。

如何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学习范文?我们在课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决定以故事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情景,乐于学习。情景创设如下:“文文小朋友从未来回来后,把他在未来看到的汽车写了下来,你们想看吗?”这样的方式,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看得很认真,很专心。而且范文中介绍的未来汽车的功能很神奇,学生很有兴趣。

2. 学习方法。

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写了,但习作的篇章结构还欠缺条理性,因此给学生一个写作的示范是很重要的。在展示了文文小朋友写的《未来的汽车》后,我再问:“同学们,乐乐小朋友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未来的汽车的?”经过学生的回答,我总结了本次习作的方法—介绍未来的东西的外形、特点,让学生明白了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未来的东西。把事物写具体一直是学生的软肋,接着我就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范文怎样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突破难点。

三、评改结合,强化渗透

好文不厌百遍改。刘勰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本节课作文评改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评是为了改,同时也是为了巩固方法。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很重要。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教会学生把想象的事物写具体,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展示学生习作,请小作者自己读文章,其他同学思考:你觉得这位同学的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具体?你能把写得具体的句子读出来吗?”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进一步检查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巩固了学习方法,同时也教会了学生点评作文的方法,为下节课的评改打下基础。

1. 选取典型。

学生写好了作文,评点是关键。评是为了改,因此,恰到好处的点评对于学生的习作提高大有益处。有典型性才有代表性,因此在选取学生的文章进行展示点评时,我精心挑选了这样两篇习作:一篇是把未来的事物的特点描写得很详细,但是外形介绍得不详细;另一篇是把未来的事物的外形和特点都写得很具体、神奇。然后问学生:“你觉得这篇文章好在哪儿?哪里还需要改进?”通过这两篇文章的比较,一目了然。

2. 以评促改。

从课堂中学生对两篇习作的评价来看,他们基本体会到了其中的优劣。有位学生说:“我觉得这篇文章的优点是把事物的样子写得很详细。”有位学生说:“我觉得他没有把这件事物的功能写清楚”等。通过此类评价,学生会引以为鉴,从这两方面去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这样的环节,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教学目标,也培养了学生对习作的评价和修改能力。

教学反思第七章 篇3

关键词:优质课,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反思。

2010年3月27日至29日,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合肥举办了第七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英语教师、教研工作者、学会专家及领导观摩了16节由第七届全国高中英语优秀课例展品活动中评出的一等奖选手所执教的现场课。选手们出色的教学素养,科学优化的教学设计,合肥八中学生默契的配合以及专家们的现场点评;使每节课精彩纷呈。由各省推选的上百名观摩教师组成的“教师观察评审团”在观摩过程中,使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观察表》,分组对执教教师的上课过程进行观察与评价,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讨。故与以往全国优质课堂竞赛不同的是,本次会议更强调观摩和研讨,处处体现了淡化竞争与结果、注重研讨与过程的理念。本文将评述本次大赛的特点,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写出自己的心得。

一、本次教学观摩研讨会的特点:

本次大赛共有12节阅读课,听说(或以说为主)课有3节,读写综合技能课1节。从某种程度上说,本次观摩与研讨课的授课老师们展示了我国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最好水平,也反映了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深入开展课题教学研究,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归纳起来,本次观摩研讨活动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授课老师非常高的教学素质标志着英语教学的发展水准:

授课老师无论是语言、语调、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与学生交流互动中的语言运用,都表现出非常优秀的语言素质。老师流利自如的口语,为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了基础,合理有创新的教案设计,有效的多媒体的使用更加符合教学过程的需要。

2.优质课反映出了现代高中英语教学的先进的教学理念;

授课老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感,体现了新课改的方向,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3.教材使用非常灵活,教学活动设计、文本处理更加精细、严密,颇有新意和创意:

选手对教材的掌握表现在使用教材和资源非常得当,教材的选择上更有创新;大量的师生双边活动,较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活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更加理性,也更讲究实效性;如王冠、张晋芳制作的精美课件更加符合教学过程的需要;传统媒体的使用也恰到好处,如东北师大附中李忠芬在描述到Mary’s feeling时给出相应的形容词,设计出新颖独特的图表,利用白板巧妙地呈现出来,既注重对人物心理的欣赏,又让学生学会了很多有用的词汇,很有新意和创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轻松有趣的创意导入和一些经验性的元素加入:如李忠芬让学生们做单手系鞋带的动作,引导学生们体验到残疾人的感受,再谈到著名的残疾人,自然引出标题;吴霞利用音乐导入各种节日,又让学生们动手制作出海报,李伦军利用三段小视频导入Body Language。

4.重视阅读过程,加强阅读策略和指导,阅读课有所创新和突破:

阅读能力由四个层次构成:(1)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2)基于文本信息推断出结论的能力;(3)整合观点和信息的能力;(4)评价文本的内容、语言的能力。在每一个层面上还有一些分项的能力。本次参加比赛的阅读课体现了对以上阅读能力的培养,遵循阅读课的基本教学活动步骤,由导入、读前、略读、寻读、深层理解、检测评价等步骤组成,又在延续上述教学思路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教学活动的设计、文本的处理更加精细严密。

5.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途径是语言习得理论的具体应用,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通过同桌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语言的实际运用。该模式能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发展他们的沟通和创新能力,让他们体验到完成任务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

6.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本次观摩课需要进行改进和探究的地方: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本次观摩研讨课中反应出的一些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研讨、反思和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这正是我们观摩与研讨的目的。

1.本次课堂教学观摩研讨课阅读课所占比重较大,综合技能课较少,缺乏语法课型;本次16节观摩课中阅读课占12节,听说(以说为主的)课占3节,读写综合技能课仅1节,没有一节语法课,这种传统的并难把握的课型应由执教老师呈现出来,为老师观摩研讨以及平时的教学提供更好的平台。

2.观察量表所能体现的帮助执教老师进行反思的效用在这次研讨会中没有凸显出来;这次观摩研讨会挑选的上百位“课堂观察评审团”是全国各省市推选的本省高中英语老师,虽然在进行观察量表使用培训时,大会宣称观察评审团将与专家评委一起参与针对执教老师的提问与互动活动,但是,在专家评委对执教老师进行提问和评价时,也许是因为课间时间紧的原因吧,观察团的老师没有机会参与到互动中,还有专家提问过于赶“有什么问题课下再商讨”,使参会老师难以领略到真正的评论和教学思想的撞击,要是专家评委与执教老师互动时间至少在20分钟左右,两天半的观摩课延长至三天,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效果会更好。

3.如何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关于如何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的问题,我们不妨先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是从教师出发,还是从学生出发?(2)是从语言知识点出发,还是从学生的能力发展出发?(3)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可行,并具有可检测性?(4)教学目标是写出来应付差事的,还是为自己的教学服务的?

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观。如果教学目标是从教师出发的,教师必然是更加关注自身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如果教学目标是从语言知识出发的,教师就会一味的灌输语言知识,忽略学生的感受能力的发展。

严格意义上,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和表现程度(Degree)四要素(简称“ABCD”原则)。新课程下英语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学习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制定出明确、具体、恰当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从而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小组活动的真实有效性和教学互动有效性的质量问题:

在新课程下,课堂互动模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机会增多。例如,在本次观摩与研讨会上,几乎所有的授课老师都组织了小组活动,但小组活动的真实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学生没有完全进入实质性的讨论,讨论与课程没有非常吻合,小组活动没有真正为学生的交流和实践创造有效的学习机会。而且生生互动一般都被安排在每节课结尾部分。在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都可以不断贯穿生生互动活动,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提高学生课堂单元时间内的语言实践机会。

三、观摩与研讨后的体会与思考。

两天半密密麻麻的听课任务的确辛苦,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学生们在教室里坐一整天的疲惫学习与痛苦,但这次课堂观摩为我提供了观摩,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还促成了自己重新确立个人专业成长目标,受益匪浅。

受益之一:我有幸看到由这次观摩研讨会制定的课堂观察量表。量表设置了如下七个模块: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行为细则,教师素质细则,课堂氛围细则,学习过程学生参与细则,课件的设计与演示,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反应。观察范围很细,内容及角度极其全面。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借助这份观察表去认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定位,提高我们对课堂教学,对整个教学流程,甚至教育本身的思考能力,在汲取他人经验的同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提高我们的专业成长。

受益之二:观摩到了各地市优秀老师对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诠释,在二天半的观摩与研讨活动中,授课老师充分展现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展现了一堂堂精彩的示范课,他们努力将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落实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他们课后对教学设计的陈述和对自己教学过程及效果的反思,反映出他们对理论的思考,对教学的不断追求;专家们的提问睿智、深刻,让我受益颇深;专家与授课老师的互动,不仅帮助我提升了理念,还帮助我去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笔者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已有二十年了,通过研究大量教学实例和反思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中的缺陷:教学目标设计淡化,有些老师依据教材中设计的环节和任务以及自己的直觉确实教学目标,有些老师将教学内容当作教学目标,或根本不制定教学目标;还有一些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表达不规范,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率没有保障。

其次,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缺陷:这节课你教的是什么,这是你给学生的语言输入,然后输出的时候跟输入相配合,而我们有时输出跟输入不相关,既不能检测这个学的东西,也不能练习用这个东西,那么你就没给学生一个机会。

另外,语言的输入不足,分层不够;老师必须设法在话题语境中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呈现新的语言知识,帮助学生在完成整体理解和细节信息提取的同时体验和理解新知识,通过思维导图或者结构图式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重组、加工和整理,有效整合新旧知识,再通过分层输出、部分输出、整体输出或扩展性输出对新知识进行内化。只有每个环节都真正落实了,学生才能形成新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再者,对学生关注的缺陷和师生合作互动中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对学生倾听不够(2)给学生的选择空间不够(3)为学生提供的互动机会不足(4)对学生的潜能开发不够。

最后,老师自身素质和自身发展的缺陷:我们大部分英语老师缺乏对英语语言的使用和对英语文化的理解,无法感受并实践真正的英语课堂,但如果我们真正热爱英语教学,我们就一定要利用多种渠道来学习,过去我们常常津津乐道,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老师要有“一桶水”,以示老师的知识渊博。现在“一桶水”的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老师必须时刻吸纳新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鲁子问:2003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吴燕,2008,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叙写、执行和检测[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2);15-18.

《第七讲 抛物线》教学反思 篇4

陕州一高数学组马娜

11月30日下午第三节课我在1703班进行了公开课《抛物线》,作为高三一轮复习课,本节课分两节知识来讲授,第一节讲授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第一节讲授抛物线与直线的相交问题。本节课我讲授的是第一节,根据教学情况和课下学生接受情况现将本节反思如下:

一、教学内容设计: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1.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方程,并用定义解决焦点弦问题.2.数形结合解决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所组成的几何图形问题.所以我选择了两个突破点:考点一抛物线的定义及应用;考点二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在题目选择上有课前诊断自测、例题、训练题、和课后检测。教学方式上采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体验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培养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同时抓住解析几何的核心─—数形结合,利用平面几何知识结合抛物线定义解决本节重难点。

二、自主课堂方面

当前教学我们最应注意的问题就是自主课堂中提倡的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本节课教学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围绕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师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在质疑、讨论、总结的过程中,理解了抛物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形成了自己的数学思想方法,更触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勤奋探索的动力,开发了学生的智慧源泉,实现了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虽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恰当引导学生,课堂上突发性的问题,教师要能自如地应对。

二、失误之处

1、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这里我虽然强调了定点F不在定直线l,但却没有进一步设问“若定点F在定直线l上,则轨迹是什么呢?如果进一步研究可强化学生对抛物线的定义的理解;

2、为了课堂的紧凑图形都是由我画在黑板上,在归纳总结时应深化一下,如“知道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如何画抛物线的简图?”,强调画抛物线简图的“三点法”。

3、可引导学生课后有目的的复习,效果会更好;再次,如何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

第七周坐位体前屈教学反思 篇5

坐位体前屈一个让学生感受体育活动中如何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寻找技巧的教学内容。坐位体前屈是中考学生测试项目的其中之一,动作简单,但较为枯燥,因此,在教学手段上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本节课是9年级的课程,准备部分安排了分组拉伸练习和原地徒手操,学生的积极性高,合作和分组学习能力强,身体也充分活动开,为课堂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基本部分的前段则安排简单的快速跑单组比赛,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身体热度到达比较高的状态,为柔韧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本部分后段安排了体前屈和纵劈叉。以前,学习和练习都是单人原地自己练习,形式比较单一,学习效果差。但本节体育课上,我利用小游戏让学生练习坐位体前屈,学生顿感新鲜。具体方法如下:两人脚对脚坐好,然后进行拍手小游戏,在膝盖伸直的前提下,看两个学生是否能拍到对方的手心,或者两手交叉用小手指进行拉勾等。纵劈叉采用猜拳的方式,两人近距离站立,赢家往后退一脚距离,输家往前进一脚的距离。学生比较热衷于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很好。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学生玩得忘乎所以时,不知不觉膝盖不像原先一样伸直了,这时要不断地提醒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完善,不断进取。

教学反思第七章 篇6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反思 吴丽清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根据本框课标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了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提供适量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学习资源,精心设计问题,构建“观察体验生活→思考探究问题→感悟理解理论→回归指导生活”的教学路径,运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

第二,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所选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发行量贴近学生生活,并带有趣味性,能轻轻松松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

第三,重视拓展学生思维,结合寓言故事、漫画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层层设问,让学生在深度和广度上把握理论知识,轻松突破重点难点。

第四,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用新颖的时政材料和典型事例来创设生活情境,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既渗透了时事教育,又体现了政治教学的特点。

但是,由于本框知识内容较多,理论性较强,而且是艺术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相对较差,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合作探究讨论问题时,有的学生并没能在老师所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研讨,而是流于形式,甚至于讨论一些与所学知识无关的话题。

反思对策: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解决。课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小组长,由各组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并代表小组发表讨论结果。

第二,问题难易梯度设置不够合理。表现为:一些问题设置过难,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无所适从,进而干脆沉默不语,造成冷场,拖延时间,以至于教学节奏前紧后松,一些难点问题分析不够透彻,留下知识盲区。

反思对策:要因材施教,在设置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要有预见性,在出现冷场时,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反思第七章 篇7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了解“明星”的成名过程,使学生形成战胜困难、坚韧不拨的优秀品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和具有善于搜集和积累课外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辩论的技巧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辩证能力。

3.知识目标

明确中学生“追星”是一种普遍现象;通过探究活动,概述中学生“追星”的原因,“追星”的利弊。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偶像与自我》的第一目,即《透视“追星”》。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克服消极从众现象,学会自主选择,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倡导要理性分析、克服盲从,走向清醒,告别疯狂,走向理智,告别幼稚,走向成熟。本目就是在分析从众现象的基础上透视“追星”,探究“追星”原因,“追星”利弊,从而确立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教学重点:“追星”利弊;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中学生应如何去面对“追星”问题。

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中学生应如何去面对“追星”问题。

学情分析: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从依赖走向自立的过渡时期,也是充满矛盾的时期。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可以做主决定事情,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独立性,容易从众,所以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开始挑战权威,又没有树立起新的权威,因而很容易盲目追星。有的学生甚至因迷恋偶像而忘记伦理道德,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这是我们不能回避而且必须帮助青少年解决的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

活动一:心灵有约,激趣导入

1.上课前就播放flash动画片小品《追星族》

思考:小品反映了一个哪一年龄阶段人的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明白学习任务,组织课堂,引发思考;学生带着问题看小品,更有针对性。也是采取的一种“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环节设计。)

2.上课后请同学们看完小品后思考30秒钟回答问题

抛出问题:小明的表现及结果是什么?

活动二:心灵点击,交流分享

第一步:首先,结合教材内容和《追星族》,打出贯穿本课的两个问题:小品中小明的父亲极力反对她追星,问:她为什么还如此追星(崇拜偶像)呢?追星真的如此可怕吗?其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参与以下活动“有一说一”。回顾自己所喜欢的明星或崇拜的偶像及喜欢或崇拜他的原因。

第二步:小组内结合课本的“探究”内容以及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所搜集的资料讨论交流,找出最典型的发言人,组织好语言进行全班交流。对精彩回答给予积极鼓励,让学生有勇气说出真话。

第三步:首先归纳,不同的人所追的星不同,追星的原因也不同;不同的明星被人喜欢和崇拜的原因不同;追星在青少年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次,引导学生看图思考:谈谈喜欢或崇拜他们什么?学生思考30秒钟后自愿谈谈喜欢的原因。然后教师引导总结:对于同一个明星,不同的人喜欢和崇拜的原因不同。最后,教师发问:你崇拜他们是哪一种类型的?

第四步:了解了“追星或崇拜偶像的普遍性后”,我再思考,《追星族》中小明为什么如此痴迷追星呢?

教师过渡: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追星”在青少年中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透过追星的原因可以看出,追星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明星作为偶像,或崇拜明星什么样的精神,或怎样去“追星”,对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请大家判断以下五位同学的行为。

活动三:心灵体验,滋生共鸣

大屏幕情境展示:(五位同学)

小明:《追星族》中上高中女孩的表现。

陶涛:明星也是人,不是神。他们是靠自己的努力才换来今天的成功的,在成名过程中,他们也遭遇过困难与挫折,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

项阳:我的偶像是谢霆锋,在我眼里,他完美无缺,如果谁说他有缺点,我就找他拼命。

程财:虽然爸爸病重住院了,但我还是选择看周杰伦的演唱会,不去医院看爸爸。

晓菲:大人常说迷恋偶像只会令自已成绩退步,但我恰恰相反,只要在我没有心思读书的时候想一想他们,我就会获得动力,偶像更使我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

让学生阅读五位同学的事例,判断是否是追星行为?并思考各自的做法对他们自己有利还是有害?学生思考后班内展示交流,教师引导归纳:追星本身无所谓好坏,但怎样追星却有是非利弊之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巩固判断知识点:追星具有合理性、普遍性。明白追星无可厚非,但根据追星的程度具有利弊之分,为后面的辩论活动做好心理铺垫和感性认识的铺垫,承上启下。)

追星利弊是本课重点之一。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体验,知道追星既有利又有弊,引出活动四。

活动四:心灵辩白火星碰撞

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所搜集的利或弊材料,分成两大组:正方观点:“追星”有利。反方观点:“追星”有弊。

第二步:熟知以下“规则”,遵守规则进行准备。

规则:各方准备讨论1分钟,准备事实与道理论据;先有正反方首辩手陈述观点,然后互抓漏洞展开辩论5分钟;辩手发言时,其他人认真听讲,陈述观点请举手;辩论结束,最后正方反方总结陈词。

第三步:课代表主持辩论会,次序进行。

第四步:教师点拨引导归纳追星的利与弊。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会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参与、充分认识追星的利与弊,矫正自己追星的行为。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论技巧,搜集、运用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切实指导学生的言行。升华本节所学。)

活动五:心灵碰碰车远程交流

播放短片《中学生对“追星”的看法》,观看后,请同学们发表课堂感言。老师赠言:守住心灵的宁静,负好自己的责任,你将是所站阵地上“最亮的星”。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深化本节课内容,导致以行;理顺知识,为后面的怎样追星的问题做好铺垫。)

活动六:心灵彩虹行动实践

播放一些今天当红明星的图片,利用歌星那英的歌《雾里看花》作背景音乐,让学生认识明星,反思自己,升华自己在对待偶像问题上的情感。

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作业:搜集科学家、企业家等艰苦创业的资料;反思自己的“追星”行为,确立自己人生偶像、奋斗目标。

教后记:

首先,在组织辩论过程中,正方、反方存在证据不足的现象,而且缺乏辩论技巧。所以,以后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老师也要多组织学生看一些符合中学生实际的辩论会。

教学反思第七章 篇8

1.综合利用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美化文章。

2.提高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Word在加工、美化方面的优势。

3.在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用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美化文章,体会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作用。

2.难点:通过“文字环绕”等命令,改变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在文档中的位置。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实验学习、任务驱动

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PPT展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的家乡在江苏南通,大部分同学也是南通人。咱们南通人杰地灵,风景秀丽,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南通风光的短片,想看看吗?

引导观看《诗画南通》

师:看完这段三分钟的短片,你觉得南通给你的映像怎么样呢?

生:(美),南通很美!

师:美丽的南通曾经多次被中央电视台(CCTV)专题介绍并推向全国!身为南通人,我们都感觉异常自豪。如果你是一位作家,你想怎样表达对南通的赞美呢?

生:通过写作赞美南通。

师:南通著名作家、南通市副市长袁瑞良先生曾经写过数篇赞美南通的诗篇,这是一段他描写南通的文字。

(出示袁瑞良散文《诗画南通》,展示两篇内容相同的Word文档,其中一篇文章排版美化过)

师:如果你是一位设计者,要将这篇文章作为南通的宣传资料,赠送给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一篇,你会选哪一个?为什么?

师:利用我们曾经学过的word软件,就可以实现你成为“小小设计师”的梦想。

Word中不但提供了改变字的大小、字体、字的颜色等文字修饰功能,还提供了多种样式的艺术字和图形。同学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利用这些方法做成的,你们想尽快地掌握这些方法成为小小设计师吗?我们今天来学习《第7课 美化文章》(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修饰时用到了艺术字和图形,你知道从word哪个菜单下可以找到插入它们的地方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任务一:请同学们看投影上所写的,自己动手操作,看看成功后的礼物是什么?

(1)打开桌面“诗画南通”文件夹中的“诗画南通”的Word文档。

(2)单击“插入(I)”菜单,指向“图片(P)”,选择“艺术字(W)”命令,弹出“艺术字库”对话框。

(3)在“艺术字库”对话框中,选择你喜欢的式样,单击“确定”按钮。

(4)在弹出的“编辑‘艺术字文字”栏中,输入“诗画南通”。

(5)选择你喜欢的字体和字号,单击“确定”按钮。

(学生练习五分钟)

师:大部分学生已经独立完成了任务,这个形状奇特、颜色鲜艳的艺术字就是你的礼物。(学生在成功地获得礼物之后,都开心地笑了。)

学生演示。

师:“除了这里可以插入艺术字外,你还能找到另外的方法吗?”

学生操作:找到在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艺术字”或“视图工具栏艺术字”,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并让学生继续演示。

任务二:如果你对自己的艺术字不满意,该怎么修改呢?

学生们认真地研究着他们喜欢的按钮的特点和作用,如:单击“编辑文字”按钮,会弹出“编辑文字”对话框,可以更改当前艺术字的文字、字体和字号。单击“艺术字库”按钮,会弹出“艺术字库”对话框,可以重新选择当前艺术字的式样等。

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任务后小组汇报,集体讨论交流并修改作品。

小结:可以用艺术字周围的小方块改变艺术字的大小。

三、实践运用,提高发展

师:同学们已经向小小设计师迈进了一大步,今天我们要把我们自己的作品修饰得更漂亮。我们还可以用自选图形来修饰它。

演示:插入“十字星”图形。

A.单击“插入”菜单,指向“图片”,选择“自选图形”命令,弹出“自选图片”工具栏。

B.单击“星与旗贴”中的“十字星”图形。

C.拖动出大小合适的“十字星”图形。

D.双击“十字星”图形,在“颜色与线条”中“填充”项的“颜色”框中选择一种颜色,在“透明度”框中选择“70%”,单击“确定”按钮。

E.拖动“十字星”图形到文章的合适位置。

在优美悦耳的音乐里开始自己的创作。

四、观摩协作,归纳总结

师:请已经完成作品的同学大胆地走出自己的座位去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如果你觉得谁的作品比自己做得好,也可以虚心向他讨教。

(学生观看交流其他学生作品。)

师提示:你有什么办法插入图片?展示作品并交流学习心得。

师: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还想做什么?

老师相信,同学们手中一定还有更多精彩的设计,没来得及展示。没关系,那就请大家下课后将作品保存下来,打印后贴到班级教室后面的交流角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交流,一起来分享,好吗?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P43“实践园”,使用艺术字和自选图形制作“车道示意图”。

五、结语

有人说:音乐不在谱子里,它在你心里。其实,美的感觉也一样,它存在于你的心中。同学们,就让美从你进取的智慧里提取,在你勤劳的双手中放飞吧!长大后你一定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设计师!

课后反思: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从学生熟知的家乡介绍入手,设计了两个教学任务。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演示、练习,让学生在逐个解决任务的同时,了解和掌握了文字修饰的操作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充分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反思第七章 篇9

三年级的教学要求明显比一、二年级有进一步的提高,篇章的学习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个新的起点,所以教学起来是个困难。在本篇课文中,我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先概括后具体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读全段,思考“本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个问题是低坡,学生通过思考大致能得出是围绕“原野热闹非凡”来写的。然后让学生划下这一句,渗透了“中心句”这一概念。这个过程是教授学生找中心句的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然后我又让学生再读第四段,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的。这个环节一来是完成课后第5题的练习,二来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段的能力,教学得步步踏实,使得学生能步步紧跟。

二、段意合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在通读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并在黑板上作简单的板书,然后指导学生分段,再根据黑板上的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当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一向是学生的弱项,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指导,多练习。我想,长期以往,学生的概括能力会有所提高的。

平山乡初级中学第七周教学反思 篇10

林益

世界上有有一种东西,它最有价值却又不花你一分钱。他是什么?是微笑。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语言。教师是一份极为特殊的职业,更需要发挥微笑的魅力。它是促使学生进步的动力,又是教师教学成功的源泉。教师若能够带着微笑进课堂,将会受益无穷。

教师一进课堂,就要抛弃杂念,甩开一切烦恼,集中精力,精神饱满,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可亲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关注的,从而也愉快的进入自己的角色。

教师面带微笑出现在课堂上,会给学生带来生机,增添活跃的气氛。师生之间会消除心理疑虑。有种亲热,容易贴近之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成功的课堂一定会有笑声,有笑声也就宽松。课堂上把学生的期望用微笑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此发奋,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

教师要用微笑赢得学生的微笑。又是教师一个慈祥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光、一句亲切的话语,都会在学生心目中激起小小的涟漪。教师不但要用博大的爱去关爱学生,还要用爱的力量去感化学生,指引和带领学生走上成才之路。

教学反思第七章 篇11

据悉,第七届国际发明展暨国际教学新仪器和新设备展览会将于今年11月9日至12日在江苏昆山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预计将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个项目参展。这也将成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发明专利成果及教学装备国际展示交易活动。

新闻发布会上,夏国明秘书长简要介绍了“教学仪器设备展示会”的发展历程及此次国际教学新仪器和新设备展示会的特色。他表示,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始终坚持对会员企业“扶强扶优”,为鼓励优秀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次展示会主要邀请了一批教学仪器设备行业的精英企业参加。

昆山市副市长汤土云对本次展会成功举办充满信心。他表示,昆山地处长三角,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是国内经济实力最强的县级市,多年蝉联福布斯中国最佳县级城市第一名。近10年来,昆山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创新服务业,取得了明显成效。本届国际发明展落户昆山,是昆山市政府推动社会创新工作的新举措。

教学反思第七章 篇12

一、入情入境随意飞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重要手段, 当学生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的时候, 就会产生许多与此情境相关的想象。进行《夜空遐想》作文指导时, 我首先出示了一张晴朗夜空的图片, 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 你抬头仰望夜空, 会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呢?看到图片上的蓝天、白云、繁星、弯月, 孩子们马上来了兴趣, 小手举得高高, 甚至迫不及待地议论纷纷, 仙女、魔兽、外星人, 全在孩子们的想象中登场了。学生爱怎么想怎么想, 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不管是否合情合理, 我都微笑着点头给予鼓励。就像对待刚刚学走路的婴幼儿, 只要他肯迈步向前, 哪怕是歪歪倒倒、踉踉跄跄, 也应该热情鼓励, 而不是呵斥他脚抬得不高, 路线走得不直。学生作文也是同理, 新课伊始, 首先要让他们的思维兴奋起来、飞翔起来, 哪怕是随心所欲, 离题万里, 也没必要过多干预。

二、品文析例学人飞

想象作文需要的是“奇思妙想”, 而不是“胡思乱想”, 当学生的思维已经飞翔起来, 教师就要将它引进合情合理的轨道。就像任何一场体育运动都有自身的比赛规则, 任何一篇作文都有自己的习作要求, 否则就是跑题了。了解比赛规则最好的方法是观看比赛讲解, 明确作文要求也最好是对照例文学习。《夜空遐想》的要点是要根据所看到的自然现象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 因此, 我首先用课件出示了叶圣陶所写的儿童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让学生读一读, 想一想:这首诗作者是怎么想象的? (将弯弯的月儿想象成小小的船) 最奇妙的想象是什么? (“我”坐到了月亮船上)

接着趁热打铁:你想不想到月亮船上坐一坐呢?并先后出示3张图片:小女孩在月亮船上钓星星;小男孩把月亮船当摇篮, 甜甜地睡着了;小女孩将月亮船上插满了鲜花, 在太空遨游。

再问:如果这就是你, 你在月亮船上做什么呢?这样, 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深入到情境之中。孩子们仿佛自己真的坐到了月亮船上, 尽情享受漫游星空的快乐。

无论学什么技能、技巧, 都少不了示范, 在作文教学中, 例文就是最好的示范, 千万不能忽视了它的作用。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 我用一句话过渡到例文的分析:这位大作家仰望夜空写出了儿童诗, 有个小朋友仰望夜空却写出了动人的故事。接着出示课本上的例文, 请学生读一读, 想一想:

小作者是怎么想象的? (将什么想象成什么?)

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将月亮想象成花瓶, 星星想象成天空的花朵, 星星稀了, 是花朵越来越少;月亮圆了, 是花瓶越来越满了。月亮缺了, 是花瓶打翻了, 星星密了, 是花朵散落了……

我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出示:

这篇例文的主要作用, 就是让学生明白怎么样将看到的景象与想象结合起来。所以我再次强调提问:在这个故事中, 哪些是小作者看到的, 哪些是他想到的呢?

经过分析, 找到了本次习作的一个重要方法:根据看到的自然现象, 结合读过的神话故事进行合理想象, 就能写出动人的神话故事。

三、拓展空间探航飞

分析了例文, 可以说是有利有弊, 好处是学生知道怎么写了, 不利之处是学生受拘束了, 就像了解了比赛规则就处处怕犯规一样。例文写的是神话故事, 如果每一个学生都依葫芦画瓢, 写一篇大同小异的神话故事, 循规蹈矩、文从字顺, 教学任务算是完成了, 但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却成了空话。就像在别人铺好的道路上行走, 不会摔跤, 却也没有新意。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去探索一条新的航道, 得到的才可能是意外的惊喜。根据学生喜欢读童话、爱科幻的特点, 我问:

如果天空中的月亮星星云彩有了生命, 有了人的感情, 夜空就是一个童话世界, 那儿将发生多少有趣的故事啊!写下来, 这就是动人的童话故事。

我们的神舟5号、6号、7号都已经飞上太空了, 未来的太空又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展开想象的翅膀, 写出动人的科幻故事。

这样美好的夜空, 你不想参与其中吗?如果你会变, 你将变成什么?去做什么?写下来, 就是你自己参与的故事。

……

如此一来, 学生即将收拢的想象之翼再次展开, 思维再次飞翔起来。

四、笔下生花任我飞

想象作文, 想象只是为作文服务的, 不管学生说得如何精彩, 如果写不出来, 那教学活动也是失败的。不少学生课堂上眉飞色舞、侃侃而谈, 一动笔却愁眉苦脸、惜墨如金。有的照着例文依葫芦画瓢, 有的三言两语敷衍了事。如何将口头语言转化成书面语言, 也是作文课的重点训练项目之一——“笔下生花”。但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只能进行重点段的强化训练。当学生确定了写作内容, 我要求他们首先要想想通过这篇作文, 想告诉别人什么, 这就是确定主题;还要让别人看看你最精彩的想象部分, 这就是确定重点。比如有学生将星空想象成海滩上的贝壳, 白云则是奔腾的浪花, 那赶海的孩子捡贝壳、戏浪花就是重点片段, 课堂上将这部分写生动、写具体就行了。学生作文时, 教师巡视, 选择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讲评。可以让小作者读, 同学点评:你觉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儿?哪儿需要修改?教师再进行纠正、点评和总结。这样既有很好的时效性, 又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指导作用。点评结束后, 让学生给自己的习作加上开头、结尾以及略写部分, 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需要注意的是, 片段虽然相对独立, 但与整篇文章要和谐统一, 将想象的思维过程完整地叙述出来, 就是一篇精彩的习作。

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篇13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的生字教学采用了多种识字法,抓住重点生字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识写分开,目标落实到位。通过朗读、分析课文,学生明白了爱护文具的意义,再通过实际的“整理书包比赛”进一步明确了应该怎样去爱惜、保护文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分钟

教学反思 1.“揣摩人物心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只有读懂人物心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人物心理,成功地帮助学生体验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2.注重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扎实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在的情感。动物王国开大会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采用读思结合的策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低年级教学中的识字与阅读两项能力的培养。

多种策略,训练语言。本文是一篇蕴含语言训练的童话故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看插图读故事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与朗读能力;提炼语言,分析狗熊发布的四次通知,发现语言表达的技巧;围绕通知,展开活动,使学生在补充语言和分析提炼通知中的有效信息的过程中了解通知的要领;最后通过复述故事、表演故事,达到训练语言,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小猴子下山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

教学反思

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积极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始终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有兴趣地进行口语训练,这也是符合语文教学要求及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另外一点,在本节课中,从一开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入手激发兴趣,以“贴鼻子”的游戏进行观察、引导,逐步引导学生大胆表达,通过游戏玩乐——自由表达——人人参与——组内交流——拓展延伸,引发了学生思维的交叉及补充。在各个环节中放手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得到了创新。同时,学生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识以及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语文园地七

教学反思

1.能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通过创设和字宝宝游戏的情境,带领学生在趣味活动中识字、写字,紧扣新课标的要求,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生字,会用生字,培养语文学习能力。

2.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写字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书写笔顺和间架结构的特点,发现规律,触类旁通,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积累的古诗和课堂古诗学习要求不同,积累的古诗只要求朗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对照插图,自己发挥想象,诗意稍作了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诵读兴趣,扩大阅读积累。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教学反思第七章 篇14

本节课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小熊过生日一家三口吃蛋糕为引入,让学生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先让学生理解整块蛋糕就是单位“1”,再转换到分数的概念上,用“几分之几”为单位来计算。分别改变不同的条件,让学生自由编辑出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计算题,通过分数的意义来理解如何进行加减法,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出同分母相加减的规则,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同分母分数间进行的加减运算,学生掌握得较好,但是用整数1减一个分数的情况比较难理解,应加强教学和练习。所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围绕这些内容设计教学和练习,学生学得较好,基本上掌握了所教内容。不足之处

1、在计算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说的训练。

例如,几个几分之几加几个几分之几等于多少,或几个几分之几减几个几分之几等于多少,通过说的练习,使学生明白算理.2、学生缺乏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学习。

1、例

教学反思第七章 篇15

一、借助有滋有味的朗读,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理解能力的“主战场”, 想象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走进文本, 走近主人公, 融入故事情节, 跟着故事中的角色一起欢乐、一起忧伤、一同紧张, 一同轻松……想象是一种联想和体验, 有助于促进理解能力的提升。

小语教材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遴选、打磨过的典范之作, 体现着较强的经典性与时代性。课文的体裁也不单调, 每一单元都由一个主题来统领, 题材涉及自然风光、名人事迹、传说故事等等。对于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或诗歌, 都要引导学生去朗读、想象。这是因为在对待语言文字的感觉上, 读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最佳的方式, 能够帮助学生触发联想, 望文生“象”。比如学习《九色鹿》这篇美妙的民间传说, 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 就离不开“读”这个有效的策略。笔者教学此文, 在导入新课之后, 就告诉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就好像在看一部精彩的动画片, 大家要有滋有味地读, 一边读一边想, 故事中的人物就会慢慢地在自己的头脑中‘活’了起来, 你们不仅会看到人物的神态, 还会听到他们的声音。”在笔者的指导下, 学生开始了自己的感情朗读, 开始在头脑中“放”一部小小的动画片。

在精读环节, 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留白”展开了合情合理的想象。如, 指导观察第一幅插图, 根据调达下跪的动作和表情, 想象调达信誓旦旦的话语;围绕“重金悬赏”一词, 引导学生想象国王张贴的皇榜上会写些什么内容;再如, 调达看了皇榜之后是怎样自言自语的, 又是如何进宫告密的?当九色鹿被抓之后, 看到调达正站在国王的身边时, 它明白了是谁泄露了它的住处, 此时的九色鹿心情如何?心里会想些什么?“国王非常惭愧”, 他此时又会想些什么?……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来进行“补白”。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激活学生思维, 给课堂教学带来生趣与活力。

二、借助无拘无束的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学讲计划”要求学生自主先学, “学进去, 讲出来”, 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对于阅读教学来说, 贯彻“学讲”理念, 首先要组织学生沉潜于文本的字里行间, 通过默读、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书实践, 揣摩重点句子的含义, 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 并在空白处写下富有个性的感悟、心得, 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 将思维成果文字化, 为下一步研讨、交流作好心理上和语言上的准备。

比如教学《九色鹿》一文中的“九色鹿救调达”这一部分 (第1—6 自然段) , 笔者在学生自由练读的基础上, 请某一小组的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 然后出示问题:在调达快要淹死时, 九色鹿是怎样救他的?调达又是怎样感谢和发誓的呢?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写下自己的感受, 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与大家共同分享;最后, 由各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本组面向全班汇报。为了让学生说得有条理, 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根“拐杖”——运用课件呈现:“当我看到________这个镜头时, 我的心情是_______”这样的句式, 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这个句式练习说话, 说说哪些“镜头”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看到这个镜头时, 自己的心情如何。由于学生有了切身的阅读体验, 产生了自己的感悟, 所以发言踊跃。如, 有的学生说自己从中读出了九色鹿的勇敢、果断、奋不顾身;有的同学说自己从插图中读出了调达感激涕零的心情;有的同学说九色鹿不图回报的品质让自己敬佩不已……笔者认真倾听着学生的发言, 给予适时的赞许, 并抓住重点适时板书“美丽善良、不图回报”等词语。再如在教学第8 自然段时, 笔者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见利忘义”这个成语的意思,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说说“利”在文中是指什么, “义”是指什么。这一问题能够辐射全篇, 激活学生思维, 活跃学习气氛, 使学生认识调达这个人物的本质。

三、借助绘声绘色的讲述,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复述,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文中的主要语句, 对课文所记叙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讲述。小语教材中一些叙事性的课文, 如《林冲棒打洪教头》《嫦娥奔月》等课文后面都设有“复述课文”“讲讲这个故事”之类的练习, 其目的就是借助绘声绘色的讲述, 帮助学生内化语言,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这种能力的发展往往是不尽人意的。如有的学生书面考试可以考出好的成绩, 得到较高的分数, 但这只能说明他们在知识积累、阅读水平、书面写作等方面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并不代表其口语能力就很好, 甚至其中有的得高分的学生在课堂上总喜欢保持沉默, “金口难开”。这种现象说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往往是不全面的, 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进而加大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力度。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丢掉思想包袱, 鼓励他们在课堂上敢说、爱说, 能够通过锻炼, 达成说清楚、说具体、说生动的口语训练目标。

在小语课堂上进行复述训练, 不能让学生硬着头皮去死记硬背, 而要善于教给学生记忆课文内容的有效方法, 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练习复述。比如教学《九色鹿》一文, 在复述环节, 笔者跟学生一起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梳理, 然后运用课件呈现出如下的小标题:“美丽可爱, 心地善良→勇救调达, 奋不顾身→见利忘义, 进宫告密→弄清真相, 痛斥调达→背信弃义, 遭受惩罚。”这样做的目的, 是让学生记住故事的梗概, 沿着这样的一条“路线”, 一个板块一个板块地进行复述。这样就降低了难度, 增强了学生完成复述任务的信心。实际操作的时候, 也可以采取接龙的形式进行, 即一个同学复习一块内容, 然后下一个同学接着来, 看谁复述得生动、形象, 富有创意, 能够吸引听众。事实证明, 复述训练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实现语言积累, 有效提升语用能力。

摘要:贯彻“学讲”理念, 首先要组织学生沉潜于文本的字里行间,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 揣摩重点句子的含义, 感悟文本蕴含的情感, 并在空白处写下富有个性的感悟、心得, 将思维成果文字化, 为下一步研讨、交流做好准备。

上一篇:诗歌《再别康桥》赏析下一篇: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