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幸福感排名

2024-10-23

中国城市幸福感排名(共12篇)

中国城市幸福感排名 篇1

Top 10 肇庆-广东

肇庆人的生活,无论是工作,散步,还是在早餐店里吃个早餐,闲适的肇庆人一步步耐心得走着,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小日子。

Top 9 济南-山东

“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济南。

这个著名的“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除了大明湖外,它还有趵突泉、千佛山、五龙潭、解放阁......闲时,济南人喜欢撸撸串,吃点标配“小三”(毛豆、水煮花生、素拍黄瓜),简单的幸福在嘴里,日子过的也开心。

Top 8 信阳-河南“>河南”>河南

这是一座全国唯一连续八年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

有人说,信阳人是“最不像河南的北国江南”,的确,对比爱吃面食的河南人,信阳人是米饭的忠实粉丝。信阳人的幸福,大概就是能将不同文化融在一起,变成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座轻易便糅合了南北方特点的城市,怎么能不招人喜欢呢?

Top 7 哈尔滨-黑龙江

有人称它为“东方莫斯科”,但哈尔滨就是哈尔滨,它不用跟谁比,因为它的骨子里就有着那一份骄傲。

但幸福对于哈尔滨人来说,不止是因为拥有绚丽的冰雕,也不是街头不一样的欧式风情,而是那一碟哈尔滨红肠,那一块烤的兹香的大列巴。

Top 6 成都-四川

这是一座特别的城市,它既有大城市该有的气质,也有最巴适的慢生活。

他们可以在茶馆里坐上一个下午,也可以拎着一根钓鱼竿在小河沟边坐到天荒地老,然后回家的时候在菜市场去买几条鲫鱼回去跟老婆交差。但我们就是喜欢这座如大熊猫一般慵懒的城市,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Top 5 珠海-广东

第一次走进这座城市时,你便会惊讶,位于珠三角的它,竟然那么的清净自然,有着一种淡定的气质。这是一座适合养老的城市,城市的节奏不快不慢,端的刚刚好。干净的街道,蔚蓝的大海,是这座城市的标记。而幸福感,便像一丝温柔的风,弥漫在珠海的每个角落。在平和中感受这座城市的幸福,是珠海人心照不宣的事。

Top 4 烟台-山东

烟台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气候宜人,风光秀丽,尤其是夏日,海风拂面,清爽宜人,沁人心脾。

烟台的幸福感,是一种习惯性的相伴。习惯了它带着咸味的海风,习惯了它云里雾里的景象,到最后你会发现,幸福早已在你生活里蔓延。

Top 3 惠州-广东

这座城市离深圳近,总是被深圳抢了风头。惠州低调而温柔,美景众多,却安稳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著名的惠州十景有:西湖风景名胜区:苏堤玩月、玉塔微澜、留丹点翠;罗浮山风景名胜区:冲虚古韵、白莲翠影,南昆山生态旅游区:九重远眺、石河奇观,香溪堡:香溪泛舟;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风涛摧磨;巽寮德泽园:天赐白堤。

Top 2 杭州-浙江

杭州风景美丽,人间天堂名不虚传。整个城市的绿化很好,空气很清新。最著名的景点就是西湖,西溪湿地也很舒服。杭州的生活节奏不快,租借一辆自行车在市区骑行也很不错。杭州,不仅是浙江一张响亮的名片,更是中国的骄傲,它早已享誉海内外。

杭州人民的幸福感来自这座江南小城浅浅的自豪与缓缓滋生的优越感。

Top 1 青岛-山东

青岛,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只一句话,便已道尽了一切美好。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空气很好,城市也很悠闲。海滩旁边海水清澈漂亮,能看到美丽的海岸线。崂山的风景不错,可以去看看。青岛的海鲜很便宜,海滨城市边吃海鲜边吹风很惬意。

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排行榜

有人说,大城市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可以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选择大城市,就要忍受职场激烈的竞争,较大的生活压力。忍受房价高,交通堵,人口多。忍受背井离乡,孤独寂寞。

也有人说,宁做小城市的金币,也不做大城市的尘埃。小城市的生活安逸,竞争压力小,离家人近。在小城市生活,更容易体会到幸福感。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在什么样的城市生活?

摄影:使者的足迹

就在前不久,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了《2016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和《2016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排行榜》, 榜单一出炉,再次引发了网友们对城市幸福感的讨论。

何为幸福感?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那么,城市幸福感又是什么呢?城市幸福感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城市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举度等。

摄影:使者的足迹

你之所以会选择在这个样一个城市生活,也许是因为一个梦想,也许是因为一个人,也许是因为城市的一道风景,也许是因为一段往事……城市带给你的有惊喜,也有失落。你曾喜欢过它,也曾厌恶过它,可一旦离开它又会无比的想念它。

常言道,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不管你为何而选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至少你在选择它的那一刻,就已经在心底种下了幸福的种子,至于它将来会长成怎样的一棵树,更多的在于你自己的灌溉与栽培。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2016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2016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排行榜吧。

[中国幸福感城市排名2016]

中国城市幸福感排名 篇2

城市化本来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 是人们转向城市, 过城市生活, 享受城市人应有的公共设施、社会服务、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的过程, 以满足人们的幸福要求。但是, 由于我们急于追求城市化的程度, 而不顾客观的发展规律, 从而把原本城市化的“幸福”变了味, 成了“强加的幸福, 表面的幸福, 虚假的幸福, 搁置的幸福”。这些“幸福”严重限制了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现在就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合理发展总结如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被城市化——强加的幸福

很多地方行政机关为了响应上级领导“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号召, 采取了一些激进的措施, 把农民的土地收回, 变成城市建设用地, 人为的把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把城市化的“幸福”强加到农民身上。俗语有云:“强扭的瓜不甜”, 事实证明, 农民们除了多了一个“市民”的漂亮帽子外, 别无幸福可言。城市人的待遇没有享受到, 反而连自己谋生的土地都不知去向。我们知道, 城市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发展,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增多, 农村人口自愿的离开土地, 到城市中工作, 逐渐成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但是在现阶段, 有些政府人为的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回收土地, 导致数以万计的农民失业, 因为城市化水平较低, 城市又不足以提供如此多的岗位给农民, 农民便成了无业的闲散人员。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多了, 必定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城市又承载不了这么多的人口, 农民没有了生路, 便会铤而走险。所以我们发展城市化要顺应客观规律, 不要一时头脑发热施之人为因素, 不然后患无穷, 强加的幸福农民消受不起。

问题二:物质城市化——表面的幸福

现阶段的城市化存在一个误区, 有些官员认为城市盖得越豪华、越气派, 代表的城市化水平就越高, 把城市化建设的焦点都放在了硬件设施上。硬件丝毫不亚于发达国家水平, 但值得关注的是, 很多设施超出了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 超出了实际和未来的需求。而这也并没有改变人们的精神状态, 人们觉得生活很机械, 不知为什么而活, 失去了生命的意义。其实产生这样的结果也不足为奇, 这就像一个人只有躯壳而没有灵魂一样, 即使装扮的再华丽也只是个行尸走肉。虽然现在社会是一个追求极大物质满足的社会, 但是人毕竟不是完全的动物, 也需要追求精神满足。建设一个健康的城市, 其精神层次的构建是不可少缺的, 一个城市里的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精神作为支撑, 那是相当可拍的一件事。试想一下, 我们周围的人都在争名逐利, 满脑子都是金钱和地位,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夹杂着功利之心, 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 机械的生活着, 毫无生机。我们知道, 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 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 一个没有灵魂的城市, 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城市, 所以我们的城市化进程要注重精神上的的建设, 我们不仅要物质城市化, 更要精神城市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自身的素养, 增强城市的凝聚力, 使城市人口的精神思想符合城市化的进程, 从而推进城市化健康快速发展。

问题三:人口城市化——虚假的幸福

近年来, 农民工进城的数量在不断的攀升, 人口向城市流动, 城市里的人口不断增加, 表面上看似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但这是单纯的“人口城市化”, 农民工没有真正的成为城市人口, 但在2011年的城市化水平调查中, 却把农民工算进了城市人口, 显然51.27%这个数字存在虚假成分。把农民工当作城市人口, 但却没有城市人口应有的住房保障、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子女就学的权益, 政府只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打了一个“人口战”、“数字战”, 把农民工看成城市人口来提高城市化水平的作法是错误的。我们应该科学的看待城市化, 应该解决农民工的安置问题, 让农民工在城市扎根, 真正的成为城市人口, 而不是单纯在数据上把农民工划分为城市人口。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约束, 使农民工游离在城市中, 不辞辛苦的为城市做出自己的贡献, 送报、送奶、环卫、绿化等, 遍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没有农民工, 城市的运作将会瘫痪, 但是回报给农民工的却是不公平的待遇, “农民工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 农民工子女上学难”, 农民工没有城市户口, 拒之城市人口之外, 成为了城市边缘群体。这样的不公平待遇不解决, 不但会影响城市化水平, 更会导致社会治安问题。不要只单单给农民一个“城市人口”的光环, 而不真正让其享受城市待遇, 给农民的只是一种虚假的幸福。

问题四:静态城市化——搁置的幸福

静态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官员只建城, 而不管城。在城市建设中, 城市应该有的建筑和配套的硬件、软件设施齐全, 已经相当完备, 但是对其管理不足。出现了“只建不管”局面, 从而衍生了城市水污染、噪音污染、垃圾污染、交通拥堵、社会治安等问题,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城市病”。随着时间的推移, 而政府又没有采取有效地管理, 那么城市病就会愈演愈烈, 最终成为城市衰败的致命因素。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城市, 由于我们把他搁置起来而不去管理, 最终导致到手的幸福流失掉了。我们要加强对城市的管理, 完善各项管理机制, 不要放任自流, 因为搁置的幸福必将搁浅。

综上所述, 城市化是个漫长的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我们耐心的探索, 借鉴西方和前人的经验, 最终实现真正的、成熟的、完善的城市化。我认为在此过程中, 政府应该尊重客观规律, 合理规划土地, 防止过度征用耕地, 不然的话, 既发展不了城市化, 又造成耕地不足, 酿成大祸。政府应该大力发展经济, 提高劳动生产率, 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自愿地向城市转移, 而不是人为的, 防止被城市化的产生。大力发展教育, 抓好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提高城市人口的综合素质, 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 带领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防止物质城市化的产生。政府应该改革完善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使他们真正成为、能成为城市人口, 享受城市人口应有的待遇, 而不是使农民工徒有“城市人口”之名, 防止人口城市化的产生。加强对城市的管理, 综合治理城市出现的问题, 打造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生态城市, 达到“建城管城同步发展”, 防止单纯城市化的产生。

摘要:城市化是人们追求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 而我们的城市化却实现了四个伪幸福, 被城市化——强加的幸福, 物质城市化——表面的幸福, 人口城市化——虚假的幸福, 静态城市化——搁置的幸福。

关键词:城市化,幸福,农村人口,城市人口

参考文献

[1]丁晓宇.大棋局——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1.

[2]侯学英.中国城市化进程时空差异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中国幸福指数排名在阿富汗之后? 篇3

根据《福布斯》的介绍,盖洛普世界民调(Gallup World Poll)的研究员们在2005年至2009年之间对155个国家的数千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他们首先询问受访者对日常生活的总体满意度,据此进行“生活总体评估”,分数从1到10。然后他们再询问受访者对前一天的感受,如是否休息好了、是否被尊重、是否免于痛苦、精神生活是否充实等等,据此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感受”进行评分。得分高的列为“兴旺发达”(thriving),下一类则为“挣扎”,最后一类为“受苦”。国家的幸福指数排名按“兴旺发达”的人口比例而定。

结果,中国在这155个国家的排名中,和加纳、肯尼亚并列第125位,排在印度甚至阿富汗之后(两者都是第115位),可谓骇人听闻。这个排名,当然有诸多不科学之处。比如,幸福指数排名专盯着过得好的人来排。印度、阿富汗有10%的人口自觉得“兴旺发达”,中国只有9%。但是,那两国都有21%的人在“受苦”,中国则仅有14%。只是后一个对中国有利的数据大概可算为“不幸指数”,并不在“幸福指数”的计算之内。

不过,即使考虑到对中国有利的數据,这个排名也并未给我们带来多少乐观情绪。按“受苦”人比例自低而高排(即把“受苦”比例越低当作幸福指数越高),中国也才排在百名左右的位置。“挣扎”的人口比例,在中国高达77%,在这155个国家中为三十几个最高的。

当然,“挣扎”未必一定是坏事,也许反映着更多的人口在奋斗之中。“房奴”、“车奴”、“蚁族”大概都可以归结为“挣扎”之列。这比讨薪挨打的“受苦”要好得多。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多年,人口中只有9%感到自己“兴旺发达”,77%在“挣扎”中,14%“受苦”。这些比例靠谱儿不靠谱儿,可以对照中国人日常的经验。

最近北京工业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显示,北京中产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超过40%,约540万人,高于23%左右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近70%处于中下层,“面对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用并不高的收入水平面对高房价、汽车等大宗消费,成为‘房奴’、‘车奴’。”大概算“挣扎”之列吧。

看来,这40%人口中也只有30%过得不错,换算到总人口中,大致为12%的比例,和《福布斯》排名中9%的“兴旺发达”比例很接近。再考虑到北京中产阶级比例高出全国水平至少17个百分点,况且富人集中,《福布斯》的比例相对高了也未必。

按购买力计算,中国的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第99位,按经济增长率,中国在过去三十年基本是世界第一。按理说,中国人心里那种向上走的“兴旺发达”感应该很强。所以,这次民调显示,能从这种经济起飞中获得“发达”的感觉的人口比例,还是太少太少。

中国大学城市排名 篇4

第一名:北京 学科门类与学校实力指数 :100 “京城四秀”:北京大学(中国基综最高学府),清华大学(中国工科最高学府)人民大学(中国社科最高学府),北京师范(中国师范最高学府)

群星荟萃:5北理,6北航,7中农,北科,北邮,北林,北外,中政,央财,北广,北影,中戏,中音,外经,中青,北化,北工,北交,外交院,国关院……

第二名:上海 学科门类与学校实力指数 :90 “沪上三雄”:复旦大学(江南第一学府,南方北大),上海交大(中国的麻省),同济大学:(百年传统工学名校)。群星荟萃:4华东师大,5华东理工,6上海财经,7上外,上戏,上理,上二医,上大,上师,上海海运,上贸……

第三名:南京 学科门类与学校实力指数 :80 “南京五虎”:南京大学(传统央大),东南大学(北大南高),南师(金陵独秀),南航(中国的“航母”),南理(哈军工的“军工”,)

群星荟萃:中药,河海,南医,南艺,解理工,南农,南工,南林,南邮……

第四名:武汉 学科门类与学校实力指数 :75 “江汉双子星”:武汉大学(民国五大名校,世界最美),华中科技大学(工科传统强校)

群星荟萃:3华师,4武理,5中地,6中南财政,7中南民族,8湖北大学,武体,武科……

第五名:西安: 学科门类与学校实力指数 :70 “长安四大名流”:西安交通大学(百年交大,百年辉煌),西北工业大学(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西北大学(百年西大,西北文科第一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顶尖名校)。群星荟萃:5长大,6西建科大,7西北农大,陕师大,四军医……

第六名:广州: 学科门类与学校实力指数 :65 “岭南三国演义”:中山大学(华南第一名校),华南理工大学(全国六大理工),暨南大学(华侨最高学府)。

群星荟萃:4华南师,5广工,6广外,广大,广美,华南农……

第七名:成都 学科门类与学校实力指数 :60 “锦官三少”:四川大学(西部第一文理综合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最高学府),西南交通大学(全国四大交通)。

群星荟萃:4西财,5川师,成理……

第八名:天津 学科门类与学校实力指数 :60 “津卫双杰”:南开大学(传统综合名校 西联三校之一),天津大学(中国现代第一所大学,工学北辰)。

群星荟萃:3天医,4天师,天外,天财,天工,天商……

第九名:哈尔滨 学科门类与学校实力指数 :55 “冰城双工”: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军工之子)

群星荟萃:3哈师,4哈医,5黑大,哈商,哈理……

第十名:长沙: 学科门类与学校实力指数 :50 “星城四星”:国防科技大学(军中清华),中南大学(领头羊),湖南大学(重点高校),湖南师范大学(三湘文苑)。

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排名2021 篇5

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排名2021

1.排名第一

是广东省,总人口数为12601251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21709378人。男性占比53.07%,女性占比46.93%。

2.排名第二

是山东省,总人口数为为10152745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5734388人。男性占比50.66%,女性占比49.34%。

3.排名第三

是河南省,总人口数为为99365519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5341952人。男性占比51.16%,女性占比48.84%。

4.排名第四

是江苏省,总人口数为84748016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6088113人。男性占比50.78%,女性占比49.22%。

5.排名第五

是四川省,总人口数为83674866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四川常住人口数量增加3256666人。男性人口占比50.54%,女性人口占比49.46%。

6.排名第六

是河北省,总人口数为74610235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下降0.08%。在男女比例方面,男性占比50.50%,女性占比49.50%。

7.排名第七

是湖南省,总人口数为66444864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新增常住人口76.1万人。男性占比51.16%、女性占比48.84%,较十年前下降1.04个百分点,男女比例更趋平衡。

8.排名第八

是浙江省,总人口数为64567588人,占全国人口的4.57%,比2010年增长0.51%。在男女比例方面,男性占比52.16%,女性占比47.84%。

9.排名第九

是安徽省,总人口数为61027171人,其中男性人口占50.97%,女性人口占49.03%。0—14岁的人口比重是19.24%,15—59岁的人口比重是61.96%,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是18.79%,65岁及以上的占比15.01%。

10.排名第十

是湖北省,总人口数为57752557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负0.18%。其男性占比51.42%,女性占比48.58%。

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

德昂族

人口数20556

德昂族,也称为“崩龙族”,是中缅交界地区的山地少数民族。德昂族主要居住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共和国交界地区,中国一侧在云南德宏、保山、临沧等地,缅甸一侧在掸邦、克钦邦等地,与傣族、景颇族、佤族等民族杂错而居。

保安族

人口数20074

保安族聚居区的保安族使用保安语,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汉文。“保安”系本族自称。旧时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而被称为“保安回”。保安族聚居区位于甘肃、青海交界的积石山下,北临黄河。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的循化县。

俄罗斯族

人口数15393

俄罗斯族,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中国的俄罗斯族是古代俄罗斯移民的后裔,经过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长相、风俗和习惯等,已与俄罗斯的俄罗斯人完全不同。而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俄罗斯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下辖额尔古纳市等地。

裕固族

人口数14378

裕固族是分布于中国甘肃的少数民族,约14378人(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回鹘人的后裔。有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无文字,通汉语文;信藏传佛教;未婚女子有带头面的习俗;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裕固族崇尚骑马和射箭。

门巴族

人口数10561

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门隅(错那县境内)和上珞渝的墨脱及与之毗连的东北边缘(察隅县有小部分),属于珞瑜地区。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门巴语,但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藏文。

鄂伦春族

人口数8659

鄂伦春族是中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是狩猎民族,因此他们的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特点。鄂伦春族主要居住在大兴安岭山林地带,使用鄂伦春语,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在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鄂伦春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

独龙族

人口数6930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独龙族原有原始群婚的习俗,现已不存在。男女均散发,少女有纹面的习惯。独龙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相信有鬼。独龙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赫哲族

人口数5354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赫哲族起源于东海女真赫哲部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市、饶河县、抚远市。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锦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区不同,从而有不同的自称。居住在富锦县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称“那贝”,居住在嗄尔当屯至津口村的称“那乃”,居住在勒得利村沿黑龙江下游至乌苏里江的称“那尼奥”。

珞巴族

人口数3682

珞巴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总人口约60万。其中处于中国控制区的有2300余人。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和狩猎。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基本上使用藏文,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

第一名:李姓 9530万人口

第二名:王姓 8890万人口

第三名:张姓 8480万人口

第四名:刘姓 6460万人口

第五名:陈姓 5540万人口

(数据来源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2020年中国姓氏榜单》)

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 篇6

随着房价压力、上班压力、安全出行、饮食、就医压力等关乎民生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广大市民对城市生活的幸福感问题将会愈来愈受到关注。

在最新的“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中榜”,青岛高居榜首,杭州、烟台紧随其后。

而在本届榜单中发布的“2018中国最美丽城市排行榜”中,青岛在上榜的城市中位列第二,仅次于杭州。

在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方面,香港排名首位,深圳、上海位列第二、三名。位列第四至第十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广州、重庆、杭州、天津、苏州及南京。

全球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纽约位居首位,香港排名第七,深圳排名第十。中国城市成长竞争力排行榜中,深圳、重庆、苏州位列前三名。

在“2018中国十大科技领先力城市排行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以其科技先进、科技创新意识超前、科技资源集聚力强、科技成果现实生产力转化率高等优势夺得该榜榜首,北京、上海分别位列第二、第三位。

中国城市幸福感排名 篇7

近日, 美国社会媒体研究机构Ignite Social Media发布了一份全球SNS网站的调查报告。这是该机构连续四年发布同类报告, 最新的报告分析了全球54家大型SNS网站的搜索趋势和用户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 该机构对全球社交网站用户的教育程度进行了排名。来自中国的四家社交网络包揽前四名:开心网夺魁, 豆瓣居第二, 人人网和腾讯分列三、四位。而国外著名商务社交网络Linked In仅居第六, Facebook更是榜上无名。

中国城市的幸福姿态 篇8

当“速度”为深圳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证之后,2004年,它率先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针拨慢了5年,从2005年推迟到2010年;2005年,它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制订发布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文明指数体系,7个一级指标中的“幸福指数”颇受关注;今年8月,深圳又掀起了一阵阵幸福的涟漪,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向特区34年生日致意的同时,也共同期冀8月26日能被设为“深圳幸福日”。

这座地区生产总值(GDP)在去年已达到14500.23亿元的城市,正在对所向往和追求的幸福进行重新的诠释和定义。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拉萨市,虽然地区生产总值拼不过深圳,但其市民的幸福感却毫不逊色。在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中,拉萨市连续8年获“百姓幸福感最强城市”。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拉萨市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洛桑旦巴自豪地告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拉萨是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年,拉萨市大力实施‘民生安市’战略,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每一个群众,筑牢了幸福拉萨建设的群众基础。”而今,已经筑牢了群众基础的拉萨,正对照着文明城市的坐标,积极推进幸福拉萨的建设。

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正在努力追逐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姿态。

一直领跑中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江阴市,早在2006年就率先提出“幸福江阴”的新理念,如今,幸福早已在那里安下了家;“古老与现代辉映,传统与时尚俱进”的西安市,则提出要“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建設和谐、宜居、美丽西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做出了《中共衢州市委关于打造生态屏障建设幸福衢州的决定》,为人民群众描绘了“收入更称心、居住更舒心、保障更安心、平安更放心、生活更顺心”的幸福衢州愿景……

尽管“你幸福吗”这个问题曾一度让人揶揄嘲笑,但追求幸福本身却并不虚作浮夸,这是一个以幸福指数衡量一座城市生产力、竞争力的时代。城市,将如何肩负起让生活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的重任?

哪些城市让人更幸福?

城市因人而兴,因人而生动,因人而精彩……但人,能因城市而居,因城市而快乐,因城市而幸福吗?

近十年的“中国居住小康指数”、“中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中国生态小康指数”、“中国休闲小康指数”、“中国快乐小康指数”、“中国幸福小康指数”测评结果,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人们选择是否落脚于一座城市,从理性上来说是“为了生存需要”,从感性上来说便是“能否获得幸福”。

哪座城市是你心目中的幸福城市?若将这个问题抛给中国人,一千个市民的心目中,会不会有一千个幸福城市?

8年前,《小康》杂志联合新浪网、腾讯网、央视国际、中国网等网络媒体,对中国70个著名城市的“幸福度”进行了调查。在3万多人的“票选”中,杭州位列“最幸福的十大城市”排行榜榜首,上海位居次席,丽江排名第三,厦门、青岛、大连、成都、苏州、香港、福州分列第四至十位。

虽然每个市民的心中都会装着自己心目中的幸福城市,但调查结果表明,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真正的“幸福城市”,在大部分受访者心目中都会“发光”。

杭州就是这样一座名符其实的幸福城市,在不同单位、机构进行的各种不同的幸福城市测评中,杭州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次数非常多。“天堂”,是人们对杭州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除了山光水色外,还有什么让人觉得生活在那里会很幸福呢?电影艺术家王晓棠曾说:“踏入这个城市,我会感到真诚、友善、美丽,人们不分老中青幼,彼此体贴互助,他们关爱这个城市的一草一木,关注它的环保胜过自己的家……”

而真正带给杭州人幸福体验的还不止这些:对社会治安的信任,对居住的满足,对公共服务的肯定,西湖边散步的闲情逸致,等等,都让人们觉得,如果杭州都不幸福,还有哪里能幸福呢?

和杭州一样,多次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还有拉萨。高寒缺氧、经济发展不如许多内地城市的拉萨,为何能够在样本涵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04个城市和300个县的“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中脱颖而出?拉萨市委副书记马新明从物质和精神两大方面总结出了“幸福拉萨”的“十大密码”。

幸福拉萨的物质密码有五个方面。一是今昔巨变带来幸福;二是民生改善带来幸福,“拉萨市民感到幸福,关键是他们的基本民生需求得到了满足,拉萨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农牧区免费医疗制度、城镇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民生制度建设,力求全覆盖、广普惠,基本实现了住有所居、学有所教、业有所就、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为幸福和谐拉萨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三是经济发展带来幸福;四是城市发展带来幸福,“在拉萨,随时随地能够感受到西藏现代化发展的成果和气息,纵目眺望拉萨城,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连绵不断,站在布达拉宫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是一片片掩映在绿荫中具有藏式风格的现代楼房”;五是生态宜居带来幸福,“人们在这个城市中享受着最蓝的天、最净的水、最清新的空气和最灿烂的阳光,不必为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病’而烦恼,过着舒心惬意的生活”。

幸福拉萨的精神密码也同样包含着五个方面。一是无私关怀带来幸福;二是文化发展带来幸福;三是社会公平带来幸福;四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深入人心;五是团结稳定带来幸福。

杭州和拉萨的幸福固然出彩,在各种幸福城市测评中上榜过的上海、丽江、厦门等城市的幸福固然精彩,但中国人心目中的“幸福城市”却远不止这些。“生活在哪里,你能感觉到幸福?”去年,当全国各地的老百姓面对《小康》杂志提出的这个问题时,“条件反射”出的答案并不仅仅局限于他们所生活的地方,而是一长串城市的名字,他们写出的“幸福城市”名单里,不仅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一线城市,还有武汉、大理、扬州等二三线城市。不管这些城市的GDP如何,能让人幸福,才能拥有旺旺的人气和让其他城市羡慕的人缘。

幸福城市的资本

城市如何让人更幸福?早在18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边沁就提到,城市的主要目标应该通过增加快乐和减少痛苦以保证“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如何增加快乐、减少痛苦,并不好测量。上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伊斯特林更加具体地指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要素,从宏观层面包括稳定的社会秩序、平等的政治制度和宜人的自然环境,就个人层面,包括美满的婚姻、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社会关系等。不丹政府则提出了由经济增长、环境保护、文化发展和政府善治四个方面要素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HN)指标”。

在中国,幸福城市的研究在学术界还是个很新的命题。而对于各个城市的主政者来说,如何打造幸福城市,如何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却成为近年来愈来愈重要的议题。滚烫的幸福成为各地官员的施政目标,专家学者们亦为此设计了不少关于幸福城市的测评指标,但若不用硬性指標来为一个个城市打分、排名,而是请老百姓说出自己对于城市生活的真实感受,则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更“以人为本”地去帮助城市寻路幸福。

《小康》杂志便做出了这样的尝试。去年年底,《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以及新浪网,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的200个城市中开展了“你的幸福城市在哪里”万人大调查。此外,《小康》还联合多家地方媒体、高校,重点对一线城市北京和广州,二线城市武汉、贵阳和太原,三线城市扬州和廊坊这七个城市的3500余位市民进行了深入采访。

从市民们提供的上万条城市让他们感到幸福的“证据”中,《小康》找出了其中的特点与规律,发现了幸福城市所必须具备的九大资本。第一是生活舒适、宜居;第二是生态美、环境优;第三是给市民以安全感;第四是拥有较高的公共服务水平;第五是有能为人民办实事的领导班子;第六是能为市民提供成长、发展的机会;第七是让市民实现居住梦;第八是有休闲的空间;第九是有活力、有个性。

有幸福就难免有烦恼,梳理城市带给人们的烦恼,则有助于城市在追寻幸福的路上“自我革新”。在“中国居住小康指数”、“中国公共服务小康指数”、“中国幸福小康指数”的测评中,《小康》发现,同一类型的城市带给人们的烦恼具有同质性,一线城市居民的共同烦恼是人口多、房价高、环境污染重、交通拥堵严重、生活消费高、竞争压力大,等等;二线城市居民的共同烦恼是房价上涨过快、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环境日益遭受污染、社会保障“打折扣”、收入与城市发展水平不符,等等;三线城市居民的共同烦恼是收入太少、发展空间小、就业机会偏少、车多路窄、交通秩序不好、优质教育资源少而且分布不均衡,等等。

《小康》在调查中亦发现,幸福并不是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的专利,中小城市,乃至城镇、县域、乡村,只要“用心”,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幸福姿态。在今年的国际幸福日(3月20日)当天,由清华大学行为与大数据实验室发布的“清华幸福中国指数”幸福城市“50强”名单中,就没有上海、北京这两个大城市的踪影。进入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排名前五位的,除了“老牌幸福劲旅”杭州(排名第一)、一线城市广州(排名第三)外,还有玉溪(排名第二)、衢州(排名第四)和鹰潭(排名第五)这三个地级市。

据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心理学系教授、系主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终身教授彭凯平介绍,“清华幸福中国指数”是国际上首次利用大数据的研究方法探索幸福这一主题,研究采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分析了2013年新浪微博的全年数据,研究团队根据中国人的文化和心理特点,结合幸福科学的经典理论,构建了用以测量幸福程度的中文心理词库,包括7个维度、1252个衡量指标中文心理词库,还有一些表情符号,除了积极情绪、意义、投入、关系和成就等传统维度外,还加入了有关事件的维度。

彭凯平及其团队的研究发现,幸福与经济发展没有必然联系;在比较贫穷的地区,幸福随着经济发展而迅速上升,但在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存在一个“幸福拐点”,人均GDP超过这条线后,幸福将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得到很快提升;文化是很重要的幸福指标,文化传统丰富、重视文化建设的城市幸福指数普遍较高。“所以城市一定要提高人民的归属感和文化感。有底蕴、有归宿,幸福指数才容易提高。”彭凯平对《小康》记者说。

城市的幸福法宝:以人为本

城市有何“幸福法宝”?有学者指出:“幸福感的高低取决于城市本身特色及其发展是否更容易被居民所感知。”就中国而言,对于幸福城市的研究和探索,基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

剑桥大学心理学学者和企管专家苏德中曾指出,中国过去30多年的城镇化过程中一直存在“速度大于质量”以及“重物轻人”的倾向,落实的重点主要放在以物为主的城镇化,然而,缺乏以人为核心、缺乏幸福规划的城镇化非但未能带来正面的成效,反而会导致一连串的问题,包括居住环境、生活质量、人民幸福的成本代价高昂等,这些问题都挑战着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就此强调:城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使人能够幸福地生存、生活。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创造有序空间与宜居环境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也是规划的责任。

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院长叶一剑在不久前刊发的文章中指出:城市,让幸福发生,这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哲学,也必须成为很多城市的发展哲学,我们需要更多的从一开始就将人作为城市营造的逻辑起点,以幸福的达成为追求,进行城市化思考。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最大的亮点便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拥有这一政策背景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在努力地让幸福发生。

叶一剑在《城市,让幸福发生》一文中举了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的例子,“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城市规划者和运营者开始从人居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角度重新发现城市,重新思考区域开发的路径和未来,重新打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比如,最近北京市第八中学、固安县人民政府、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项目——北京八中固安分校正式开学就是一例。该项目一方面被理解为,是北京市推动教育等公共资源在环北京区域内共建共享的具体举措,但在我们看来,对于华夏幸福和固安而言,更体现了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城市发展环境、促进城市更好更快发展,逐步实现‘幸福城市’愿景的逻辑。”叶一剑还发现,“更清晰可见的改变将是,在未来的城市竞争力决定因素中,不仅包括产业实力和经济总量,更包括生态环境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务服务资源的配置。”

陕西省就通过对这些因素以及更多指标的综合分析,寻找出了最幸福的城市,在2012-2013年度陕西省幸福指数调查中,各市幸福指数排名依次为西安、铜川、宝鸡、渭南、汉中、商洛、咸阳、延安、安康、榆林。

西安属于典型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突出型幸福城市,这座提出要“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建设和谐、宜居、美丽西安”的城市,在棚户区改造、教育、社会保障等事情上都会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的原则。

谈及生活在西安的幸福感受,著名作家贾平凹说过一段十分精彩的话,他用陕西的biangbiang面的“biang”字,创意地为西安人的幸福做了点睛之笔:上面宝盖头,有房子住;中间是个言,老百姓可以自由言论;还有两个绞丝旁,证明有衣服穿;下面有个马,不缺出行工具;左边是月,有肉吃;右边是戈,有武器保护;心很大,表明很踏实;最后还有一个走之旁,能四处出游,去旅游。

中国城市幸福感排名 篇9

中国众多地方政府推动建设“幸福城市”

近日,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的“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广受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全国至少18个省市明确提出“幸福”概念;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

从媒体近期对民众开展幸福调查,到国内各种有关幸福城市排名,有分析认为,讨论幸福感、建设“幸福城市”体现出中国政府执政理念的变化。

例如,湖南长沙提出建设“宜居城市、幸福家园,切实解决好群众实际困难,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江苏江阴构建了“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广东2011年公布《幸福广东指标体系》,由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构成,前者包括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主观测评包括个人发展、生活质量、精神生活、社会公平等。

有分析认为,从单纯追求发展速度的“GDP崇拜”,到“关注民众幸福感”,体现了中国地方政府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的自觉,“让人民幸福”将成为政府未来工作的主题。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童中贤认为,“幸福”是融合主观感受和客观基础、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多重因素的概念。中国各地政府关注民众幸福感是好事,但应注意,幸福感不是冰冷数据,应警惕出现“作秀”“攀比”等倾向,应避免人民“被幸福”的情况出现。

事实上,经济增长并不能简单等同于幸福生活。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等都可能让民众幸福感降低。

网民认为,政府不再把GDP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唯一标准,让老百姓“满意”才是今后工作重心,这体现了政府执政理念的进步。

网友“花开不败”说,当各地开始将“幸福”纳入发展规划时,也需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希望政府多倾听普通百姓尤其是城市里农民工、低保户等群体的声音,并对这些群体给予更多倾斜。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盛明科认为,只有群众切身感到幸福了,政府的“幸福工程”才算合格,将“幸福”的目标量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是实现“幸福城市”建设的关键。政府应大力发展经济,切实解决就业和收入、医疗健康、社会保障、消费和住房、人居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城市规划专业排名 篇10

城市规划专业排名

第一名:同济大学,原同济大学建筑系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同年,同济大学由金经昌教授主持在国内首先创办了城市规划专业,当时的名称为都市计划与经营专业,并设立都市计划教研室。1956年该专业分为城市规划专业和城市建设工程专业。1960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成立城市规划系。1986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博士研究生,1992年设博士后流动站。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全国重点学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土点,含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设计、城市交通规划、住房和社区发展、城市发展历

史与遗产保护、城市开发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技术方法、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八个研究方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点,并设有一个博土后流动站。

第二名: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创建于1927年,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的建筑教育基地。著名建筑家、建筑教育家杨廷宝、刘敦桢、童寯教授生前长期在此任教,从事学术研究,为建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城市规划专业以城市物质形态规划为主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理论为核心课程,学习相关专业理论课及专业基础课,并参加若干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具有作为未来规划师和规划高级管理者应有的素质和修养。本专业注重规划综合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训练,注重开放性教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xx年本专业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获A级优秀。本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建筑学为国家一级学科,含有建筑设计

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景观建筑学、建筑遗产保护与管理和美术学等学科,六个博士点、七个硕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和一个国家级专业实验室,学院的专业图书中心藏书量居全国建筑院系的前列。拥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GIS中国培训中心。

第三名: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沿袭于当初的建设部直属的武汉城市建设学院,1979年在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开办了城市规划专业,至1983年共招收了5届共5班城市规划专业学生170人。1985年2月,武汉建材学院的城市规划专业在校三个班搬迁至武汉城建学院新校园,并成立武汉城建学院城市规划系,下设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两个专业。1993年武汉城建学院系部调整,风景园林系撤销,并入城市规划系;城市管理系撤销,其中城市管理专业的部分城市规划专业教师并

入城市规划系,成立新的城市规划与建筑系,下辖建筑学、城市规划两个专业。2000年5月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与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划建筑系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湖北省重点学科.第四名:重庆大学,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前身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是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原重庆大学、西南工专等院校的建筑系合并而成,是国内最早的八大建筑院系之一。1994 年学校更名重庆建筑大学,建筑系更名为建筑城规学院; 2000 年新重庆大学组建后,更名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创办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是国内最早创办的专业学科之一。1998 年城市规划本科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国家评估优秀级通过,2000 年建筑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第二次国家评估优秀级通过,xx 年城市规划本科与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

城市排名谁能说了算 篇11

近年来,关于中国城市指数与排名报告层出不穷。谁在主导这些五花八门的报告和排名呢?按照这个维度,我们可以发现当下的城市“榜单”中,主要分为政府部门排名、学术团队或专业机构排名、媒体排名及企业排名等四类。

政府部门的评估,容易被“领导的意图”所影响

由政府部门或其与相关合作单位联合发布的城市评估排名,由于数据来源的充足性和城市行政管理的权威性,无疑是目前影响最大的排名系统。

在获取数据信息,把握城市发展方向,解读城市运作过程等方面,相比于其他学术机构和个人,这类评估不仅拥有很大的便捷性,其相关对策建议也容易被政府部门采纳,据此发布的相关报告,具有相当的客观性和更大的说服力。

但政府部门主持研发的评估排名,也有明显的不足,主要问题有二:一是执著于各种数据的定量式分析,对社会和文化等“软实力”的关注不够,无法显现出内部要素之间的深层有机联系,这与其研究团队的主要背景是经济学、管理学密切相关。

二是“先有结论,再有研究”的问题。由于研究团队和政府、特别是城市决策阶层的密切联系,相比于一般的学术团体和个人,更容易了解和掌握“领导的意图”并贯彻于评估排名研究过程,更有甚者,还会根据领导的“主观好恶和需要”修改数据、指数或权重。

这是相关研究报告与公众的“感受”存在明显冲突并引发多种争议的主要原因。

学术团队:理论脱离实际成为宿命

同政府部门的评估排名相比,学术团队及专业机构既有突出的优势,也有明显的劣势。

其最大优势在于,依托强大的学科优势和团队成员良好的学术训练,可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方法和国外城市最新动态与建设案例,并可策动较多的学术资源,为其评估排名提供先进的理论方法和开阔的研究视野。

而缺点也很明显,容易囿于学科分类或专业领域的分割,特别是主要借鉴和使用的是西方相关的标准与指数,尽管这在理论上或可自圆其说,但是一方面,其数据体系及指数指标体系的设置过于专业,和中国城市的日常管理运行对接性不强,既不易于在城市各领域使用,也不利于被社会公众理解接受,直接影响了评估排名对城市发展的“指挥”和“调节”功能。

另一方面,由于其理论方法主要取自西方学术研究,很难深入把握“中国式城市化”的复杂机制和多重内涵,“理论脱离实际”成为其难以超越的宿命。

媒体主导:容易流为“炒作”

由于掌握了强大的信息生产与传播工具,各种新闻媒体也是较早参与城市评估排名的群体之一。

与学术机构相比,以新闻职业的敏感性和便捷性,容易捕捉到中国城市发展的焦点难点问题,并以最低的成本把这些问题转化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舆情热点。与政府部门相比,新闻媒体的相关城市评估排名,敢于直面现实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而不像政府部门或其合作伙伴有意回避甚至掩饰。

但媒体评估与排名也有明显缺点,主要是由于理论研究和现实介入的“不深入”和“不彻底”,也容易流为“不严谨”“不严肃”的“炒作”。

如所谓的“鬼城”排行榜,以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低于或稍高于0.5作为“鬼城”判定标准,但这个标准是依据什么得来的,报告编制者却没有作出任何的解释和论证。

最需要考问的是,该报告在下结论时频频使用“如果”“未来可能”“很可能”等含糊和闪烁的“前缀”,排出了媒体广泛炒作的“50个中国鬼城”。这就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太多的解读可能。

企业:数据的性质和来源单一

近年来,以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等为代表,一些大企业的研究院依据自身积累和掌握的数据资源也开始发布相关指数研究与排名报告。

这类报告的优点是掌握了第一手的数据资源,但存在的问题有不少。

一是数据的性质和来源单一,缺乏总体上的比较和参照;二是由于其目的主要是为企业研发产品和开拓市场服务,所以显得比较狭窄和浅显;三是仅对其数据资源进行初步整理和简单排名,缺乏系统的指数体系和数理模型。

上述问题束缚了其研究报告的深化和提升,尤其是对于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而言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但作为中国城市评估排名的一个新生力量,可以为全面认识和评价中国城市发展提供一个视角独特、数据另类的参照系。

从总体上看,中国城市指标体系研究与排名系统,目前仍以城市经济管理为主流,同时,在“宜居指数”“生活质量”“幸福感”等成为考量标准的背景下,一些指标体系和排名系统开始启用“文化”“社会治理”“城市生活质量”等“软性”指标。

如何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质量等不同要素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将“硬指标”与“软指标”进行恰到好处的逻辑切分,并选择最具代表性、真实性和关键性的指数级数据,最终以简单、直接、易于理解的排名方法进行科学展示,是中国城市指标体系研究与排名系统在当下面临的核心问题。

中国城市幸福感排名 篇12

“跑个分先。”这是IT圈做产品评测时经常会使用的方法,就是将产品性能量化为分数,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其产品性能。那么,在“互联网+”落地一年多之后,也不妨来“量化”一下成绩单。

6月16日,“中国‘互联网+’峰会”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位政商精英齐聚,交流了“互联网+”在政务民生和各个行业等方面全国各地的发展情况。与此同时,腾讯研究院与京东、滴滴出行、携程等还共同发布了《中国“互联网+”指数(2016)》报告,系统而全面地反映了过去一年,“互联网+”战略在全国的落地情况。这一指数的发布无疑是为各地方、各个领域的“互联网+”进展情况“跑了个分”。

报告显示:在2016中国“互联网+”总指数省级排名中,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分列前五位。而在全国参与调查的351个城市中,“互联网+”十大标杆城市分别是:北京、深圳、广州、上海、杭州、成都、重庆、武汉、长沙和福州,它们成为各地“互联网+”持续落地的参照范本。

腾讯高级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郭凯天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该“互联网+”指数的计算指标主要有互联网发展基础、产业、创新创业、智慧城市四大板块,涵盖了零售、金融、交通物流、医疗、教育、文化娱乐、餐饮住宿、旅游、商业服务、生活服务十大行业,可以非常精准、直观地反映出过去一年“互联网+”战略在全国351个城市的落地情况。据了解,这份中国“互联网+”指数的数据来源包括腾讯、京东、滴滴出行、新美大、携程、58、艺龙等众多合作伙伴的万亿量级单位的大数据,数据总量超过70PB,相当于800个世界最大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书容量。

作为“互联网+”指数的冠军城市———北京占据了“互联网+基础”“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创业创新”三个板块的第一名。比如,北京的“互联网+交通服务”应用领先全国,仅小客车摇号查询就累计使用超700万次,而教育培训方面的APP上线量也排名第一,超过其后10个城市的总和。而深圳作为智慧城市分榜单的榜首,其智慧城市人口渗透率为全国最高。总榜排名第四的上海在金融、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创业创新大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比如独具本地特色的图书借阅服务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亮点。

郭凯天表示,“互联网+”指数的物理意义就是各省份、各地市在中国数字GDP总量中所占百分比,其实质上就是实体经济投射到数字中国的生产生活总值。“互联网+”指数可以描绘出一张虚拟的中国数字经济地图,它能直观反映2015年从农业工业到餐饮旅游、交通运输、零售电商、金融服务、生活O2O等几乎所有主要行业在移动端的数据产出和表现。“‘互联网+’指数可以视为是‘数字GDP’(Gross Digital Product)。未来,这份‘数字GDP’将可能成为反映地区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指标。”郭凯天说。

鸿沟拉大,还是弯道超车?

目前来看,“互联网+”指数与各地实体经济发展现状联系紧密,甚至呈现强正相关关系。比如,“互联网+”指数高度集中于沿海省份和一线城市,其中排名前三的广东、北京、上海,“互联网+”指数之和为35.5,这意味着这三个省市就占去整个数字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份额。在原本产业基础发展就十分不均衡的背景下,“互联网+”之后,会不会加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如果“数字GDP”能够跑赢实体GDP,能否帮助传统经济弱势的城市实现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

腾讯研究院产业与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刚告诉记者,在互联网发展基础指数分和产业指数分两个维度上,确实跟实体GDP的分布呈现正相关。但是,二三线城市“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甚至要比一线城市快30%~40%。

而在创新创业指数分和智慧城市指数分两个维度上,则有很多城市带来“惊喜”。李刚表示,在这次指数的编制过程中,中西部城市出现了很多亮点。在“互联网+双创”方面,重庆排进全国前五,成都位列第七。武汉、郑州、西安、长沙、合肥、昆明等中西部重镇都排进“互联网+双创”前20。细分行业中的黑马更多。在零售行业中,银川零售指数排名领先统计局社会零售销售总额排名100个位次;信阳的医疗指数排名领先实体医疗行业排名195个位次;渭南在教育指数排名领先根据统计局数据计算出的实体教育排名110个位次。

许多城市的“互联网+”相对发展速度跑赢了实体GDP,这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优秀的智慧城市建设,使其跻身“互联网+智慧城市”指数榜单第13名,从而带动其整体“互联网+”指数位列全国60强。像德阳这样市场基础较为薄弱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设施”,为移动支付、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网络约车等新经济业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从而为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提供新动能。

“移动互联时代,数字鸿沟到底是在拉大还是在缩小,是一个差异化发展的问题。”腾讯公共战略研究部总经理、腾讯研究院执行院长司晓博士告诉记者,他举例说,打车软件确实让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叫不到车,在这里数字鸿沟的确在拉大;但是,从社会总成本角度却是缩小了。因为移动互联网的使用门槛、技术门槛、成本门槛都是下降的,几百元就可以买一部智能手机,几岁的小孩子都可以学会操作,过去无法被互联网服务的人群,或生活在特别不发达地区的人群,现在就可以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好处。

行业大佬描绘“互联网+”未来

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CEO马化腾

如果把互联网当作一个能源来看的话,互联网不是一个无关的新经济、新领域,而是一个与你息息相关的、你必须去拥抱否则就会落伍的领域。“互联网+”最终极的目标就是没有互联网企业,所有企业都是传统企业,但是他们都互联网化了。

在过去一年,在“互联网+”信息能源的巨大赋能下,通信、金融、零售、O2O、交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积极变化。如,电信行业已经逐步实现话音、短信向数据消费的商业模式的转换,与“互联网+”的融合消弭了曾经的摩擦。

同时,确实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挑战。“互联网+通信”“互联网+金融”……曾经遭遇过激烈的争论,而“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正在各方角力。在“互联网+产业”的“最后一公里”是监管的问题。“互联网+”带来的业态的变化会对传统业态产生很大的冲击,比如网络约车领域,现在的政策还没有完全匹配,还需要更多的适配调整。

美团大众点评CEO王兴

“互联网+”的“+”代表着连接,连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最终会让传统行业出现分化,由于摩尔定律的存在,大大加速了这种行业分化,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是一个很强大的风口,可以帮助商家更好地连接用户。

不管怎么样变,“互联网+”到底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整个“互联网+”就是要保证企业把自己的主业通过互联网来做好———不管手机App速度多么高,还要菜好吃才是关键。我们不会去开餐厅和酒店,但是我们希望跟最好的餐厅、最好的电影院、最好的酒店合作,他们就可以少操心互联网的事情,我们可以服务于它,他们可以集中精力把主业做好。

当前“互联网+”还在非常初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同行间展开降价等竞争,无论对公司还是对整个产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合作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深入“互联网+”务创新上。

58集团CEO姚劲波

中国的服务业发展在整体经济中占比还不到50%,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去追赶欧美的话难度极大,但是通过“互联网+”,弯道超车的良机就出现了。

以“58到家”为例,通过移动技术把服务人员跟用户连接起来。用户通过定位发现周边最近的美甲、家政、速运、洗车等服务人员,选择适合的人员进行上门服务。这样做大幅度提高了服务业效率、降低了成本。将来服务业不仅会更加紧密结合互联网,也会更进一步直至完全互联网化,同时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移动技术一方面让传统的服务商家更强,为他们提供用户,提供系统,提供各种工具;另一方面技术提供商可以在进一步制定服务规范的领域做得更深入。

上一篇:2021驾驶员自我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李家屯小学家长课程开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