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

2024-06-24

中国城市(共12篇)

中国城市 篇1

上海·白玉兰白玉兰是上海市市花。白玉兰开在早春, 先花后叶, 其花大似莲, 香气若兰, 洁白如玉, 故名白玉兰。早在春秋时期, 屈原就曾留下了“朝饮木兰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的佳句, 其中的“木兰”指的就是白玉兰。上海人民正是看中了白玉兰的“典雅、向上”的外在形象和深刻的寓意, 而将其选为自己的市花, 以表达上海人民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广州·木棉花木棉花是广州市的市花, 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四川攀枝花和台湾台中市的市花。木棉树高可达30米, 树干笔直, 其树冠总是冲向云霄, 高于周围的其他树木, 以争取更多的阳光雨露, 它的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给人以激情和勇气。当花朵落下时, 它始终保持着原状, 落地后仍不变色、不萎靡, 所以人们誉称它为英雄树、英雄花。广州人称木棉花为英雄花, 还有更深的寓意。广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历史上曾有无数的革命志士为捍卫真理、保卫祖国英勇献身, 是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木棉花, 赋予它英雄的本色。

南京·梅花我国人民对梅花有着特殊的感情, 许多地方有种梅花的传统和深厚的梅文化底蕴。所以, 在推选市花时, 许多城市选取了梅花, 如江苏的南京、无锡、苏州、泰州, 广东的梅州, 湖北的武汉、丹江口、鄂州, 安徽的淮北, 台湾的南投等。南京人民爱梅由来已久, 早在元朝时, 南京就开始广植梅花了, 此后相沿不衰。南京人自古有探梅、赏梅的习俗, 每当此时, 人们携亲带友上山赏梅, 其乐融融。每年来南京赏梅的游客更是多达四五十万人, “龙蟠胜地, 春风十里梅花”的景观令世人倾倒。

长春·君子兰君子兰原产南非, 19世纪中叶由德国传入中国。当时, 除了青岛租界栽培有君子兰以作观赏外, 中国人一般难以睹其芳容。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时, 日本人将君子兰作为名贵花卉献给溥仪, 但寻常老百姓仍难见到它的身影。1945年日本投降, 溥仪仓皇出逃, 君子兰开始流落到民间。正是因为长春的君子兰花形花貌独树一帜, 所以有了“长春君子兰”的专有名称。1984年, 长春市人民政府将君子兰定为市花。1987年, 长春君子兰被隆重选入中南海。国务院还决定, 在中南海紫光阁长期摆放长春君子兰, 让海内外的人们到此都能饱览其风采。

桂林·桂花1984年3月16日, 桂林市人大通过决议, 选定桂花为桂林市市花。1995年桂林正式确定, 桂林市市徽图案的外形为桂花四花瓣相连, 寓意桂林处在桂花的环抱之中。桂林的地名就是由桂花树而来, “桂林桂林, 桂树成林”, 故名桂林。桂林人爱桂花树, 更爱它的品格和精神。桂花树那秀美的树形, 繁茂碧绿的枝叶, 繁密怒放的花朵, 浓郁四溢的花香, 是一种完美的形象代表, 也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体现。在桂林人的心目中, 桂花树还是友谊、吉祥和爱情的象征。

漳州·水仙花水仙花是福建省漳州市的市花, 同时也是福建省的省花。水仙花素雅芳香, 秀逸潇洒, 且容易养植。古往今来, 它一直被人视为是纯洁、高尚、美好、吉祥的象征。中国自古就有“漳州水仙甲天下”的美誉。据记载,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 就将漳州水仙作为贵重礼物赠送给出访的国家。后来, 福建、广州的华人外出谋生时, 也将漳州的水仙花当做家乡的特产带到了檀香山。水仙花很快在那里扎下根来, 并成为当地华人最喜爱的花卉。

开封·菊花河南开封是我国著名的菊花城。早在南北朝时, 开封人民就开始种菊了, 到了唐朝时已初具规模。“汴菊甲天下”, 开封人民不仅爱其绚丽多姿的花朵, 更爱其迎寒吐蕊、傲霜怒放的性格, 这也正是开封人民坚毅顽强、奋发进取精神的象征。■

中国城市 篇2

一、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智慧城市:

2012年工作计划中提出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全面开展“精细管理、服务群众”活动,实施环境秩序分级分类管理,提升重点大街、重点区域、进京通道的环境景观,抓好街巷胡同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宣传发动,集中力量推进,启动全市现有882栋简易楼改造,实施15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房屋改造工程,统筹解决好抗震节能、设施配套、停车管理等问题,力争到2015年全面完成1582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任务。实施地下管线消隐改造,加强安全防护和动态管理。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升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水平,提高城市抗灾应急能力。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任务,建立组织机构代码和身份证号码等为基础的实名制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北京”。

二、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智慧城市:

2012年工作计划提出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启动实施“智慧常州”三年行动纲要,加快把我市打造成“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城市。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实施人口家庭幸福工程,开展婴幼儿、青春期、中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提高人口家庭公共服务水平。全力备战第十八届省运会,承办好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等重大赛事。大力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完善城乡基层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严厉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事、侨务、台湾事务、保密、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防灾减灾、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三、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智慧城市: 共13处出现“智慧”内容。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核心任务,以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为战略重点,坚持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深化改革开放,科学规划、从容建设南沙新区,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智慧城市:

继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通过两年的努力,全市城市雨污分流工程的实施,主干道、背街小巷、玄武湖景区等综合整治已取得明显成效。今年继续推进16条主干道和500条街巷整治,整治户外广告、店招,整治违章建筑,实施二环(绕城公路、明外郭—秦淮新河)十线道路的绿化提升计划。整治街头巷尾的绿化小游园环境。加快“智慧南京”顶层设计和示范工程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城市景观设计,保护传统建筑风貌。加快建设和优化布局公厕、变电站、垃圾中转站等公共设施。构建管建并重的绿化管养新机制,推进城市市政绿化养护的标准化、市场化、规范化管理。认真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工作。

五、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智慧城市:

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使信息化更好地惠及市民服务发展。建设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全面构建以智慧运行、智慧管理、智慧产业、智慧生活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网络信息服务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继续推进基础网络提升改造,加快建设城市光纤宽带网络,光纤到户建设改造新增200万户,基本实现城镇化地区全覆盖,逐年降低宽带上网资费水平,努力建设全国资费水平最低的城市之一。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推进郊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大力推进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

建设,新增覆盖5000处无线热点。深化“三网融合”,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支持融合型业务发展。推进互联网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四期等项目建设,增强服务能力。推动城市信息安全应急平台建设,逐步健全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六、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智慧城市:

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力打好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攻坚战,加大大项目、小巨人、楼宇经济推动力度,促进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努力构筑高端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着力提高现代制造业发展水平。坚定不移抓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推出新一批工业重大项目,狠抓项目投达产,新投产项目产值2700亿元。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新兴产业聚集区,尽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重点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等示范工程,建设胰岛素生产基地、英利等一批重点项目,扩大风电设备、光伏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等生产能力。加快轻纺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进“智慧天津”建设,全面启动“三网融合”试点。高度重视和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加强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节能管理,继续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建设子牙等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七、湘潭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智慧城市:

以大城管提升城市形象。全方位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继续完善城管体制,加强现场管理、直接管理,及时处理群众投诉,细化考评制度,实施重奖重罚。启动“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政府服务呼叫指挥中心、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统筹高效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机制。强力整治市容违章行为,聘请1100名市容环境监督员、200名交通协管员,协助监管市容,对乱吐乱扔等行为实施现场处罚。切实整治违规渣土车。严厉打击损绿、毁绿、占绿等违法行为。整顿和规范城区户外广告。整合公交资源,优化公交线路,配套站场建设,加强公交管理服务创新。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规范出租车管理。加强城管宣传教育,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形成全社会支持、配合、参与城市管理的浓厚氛围。

八、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智慧城市:

打造“智慧城市”。统筹做好城市信息网络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加快部署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分区域、按步骤推进无线宽带城市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扩大生产、流通、服务、社会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面,以信息化、智能化助推城市化。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

九、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智慧城市: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年均增长10%,突破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2万美元;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指标;经济规模争取进入全国前十名,力争成为广东最大的先进制造业城市,辐射华南的产业服务中心;“四化融合,智慧佛山”规划重点任务基本完成,社会生产力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行有通衢、治以法尊”的社会发展目标。

十、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智慧城市:

高水平管理。创新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推进园林、市政等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主体作用,完善网格化管理,构建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推进“智慧合肥”建设,整合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平台,加快建立全市地理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数字化、动态化、实时化管理水平。加大“文明交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力度,推行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加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校

车保障和交通安全监管,继续推进“黑头车”整治,缓解“打的难”,确保道路交通安全通畅。完善物业管理制度,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大力控制和减少扬尘污染,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十一、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智慧城市:

坚持提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一是以科学的城市管理和先进的硬件设施全面提升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把国际化理念融入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加强城市管理,完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在软实力上向国际先进城市看齐。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建成新航站楼,加快厦深铁路、深圳东站等重大交通工程进度,推动深中通道、深茂铁路、赣深客运专线规划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三期工程。深化公交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公交都市,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提高到54.5%。继续打通断头路,改善交通微循环。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加快建设“智慧深圳”,以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和光纤宽带网络为重点,打造一流的信息基础设施,家庭宽带用户达到350万户,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85%以上。构建多元化的能源资源保障体系,推进南方电网深圳抽水蓄能电站、LNG接收站等项目,完成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积极推动西江引水工程,逐步形成双气源、双水源供应格局,保障城市供气供水安全。

十二、石家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智慧城市:

推进城镇建设上水平,倾力打造一流省会城市。主城提升增亮点。加快新源财富大厦、勒泰中心、中国美食街等一批集高端商务办公、大型商业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和中央商务区建设。加快新客站广场拆迁及周边路网建设和商业开发。加快胜利大街地下商业街建设进度。新区建设出形象。按照“低碳、生态、智慧”的理念,加快正定新区建设,大力推进会展中心、体育中心等26个功能性项目建设。年内初步形成两环、三横、三纵的主路网框架,力争河北出版集团、华侨大厦等总部经济项目“五一”前开工。完善设施强功能。加快西阜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平赞、石太二通道和南绕城高速公路。推进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加快三环辅道建设,确保石铜公路建成通车,启动正无公路藁城、无极段和京港澳高速市区连接线建设。启动空港综合交通枢纽、新火车站综合客运站建设。扩大热源热网覆盖面,新增供热能力2350万平方米。园林绿化添新景。改造提升文化广场等5座公园,启动环城水系东线、西线景观绿化、游船码头工程。提速民心河二期建设,确保年底前9.55公里河道整治全面竣工。在城市主干道沿线和重要节点见缝插绿多植树,新建10处游园绿地,新增城市绿廊绿道20公里,中心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5.8平方米以上。城市管理上水平。增加环卫作业机械设备,把二环路纳入机械化保洁范围,提升裕华路、中山路、中华大街等重要路段和繁华商业区域的夜景景观。

十三、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智慧城市:

着力推进城市建设。围绕中心城市“一核四城”的总体框架,高水准规划建设滨湖新城和高铁新城。优化平江、沧浪、金阊3个新城的功能及业态布局。在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争取沪通、通苏嘉、沿江等城际铁路尽早获准开工。建成苏州火车站南站房和南广场配套工程。建设常嘉高速公路、太仓疏港高速公路、张家港疏港高速公路、312国道苏州改线段,高标准完成苏虞张公路北段快速化改造。实施中环快速路以及东环、南环快速路延伸工程,新建改建一批城市道路。确保轨道交通1号线投入运营,2号线实现洞通,抓紧开工2号线延伸线和4号线。结合轨道交通建设,科学高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推进苏州港码头泊位建设,完成货物吞吐量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500万标箱。开展苏南运河、杨林塘等重要航道整治,续建张家港复线船闸。加大城乡电网新建改建力度,建成投运正负800千伏同里换流站。建设“城市光网”和“无线城市”,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加快信息化进程,打造“智慧苏州”。加强人民防空工作,新增人防工程72万平方米。重视防治地质灾害,新建一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实施气象监测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工程,增强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整治规范城市交通秩序,科学规划和建设停车场,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努力缓解交通拥挤状况。健全“数字城管”体系,推行市容环境精细化管理,强化路段、片长负责制,严格管理工程车、渣土车,优化美化城市形象。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试点工作,建

成餐厨垃圾收集处置二期和七子山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三期工程和建筑垃圾处置场。

十四、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智慧城市: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抓住市場變化的倒逼機遇,不失時機地加快結構調整,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強化科技人才支撐。深入部署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圍繞建設“東方硅谷”目標,更大力度引進和培育高層次人才,加快推動“530”項目產業化進程。啟動實施大學生引育創業五年行動計劃,建立較為完整並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體系,促進形成各類人才集聚無錫的良好氛圍。強化企業創新主體。積極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推動開放創新,著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參與國際、國家標准的制定。重點建設物聯網研究院、國家光伏產品檢測中心、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等科技公共服務平台,實現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中心全覆蓋。市級財政每年投入20億元資金,以引導和推動科技創新及產業轉型。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7%以上,高新產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8%。壯大新興產業規模。按照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成長性要求,在新興產業急需的關鍵領域取得一批重大技術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核心新產品,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和較大影響力的骨干企業,擴大新興產業產出規模。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鼓勵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開展協作配套和聯合創新,打造掌握核心技術、具有較強競爭力、形成上下游配套的高端產業鏈條。深入推進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建設,努力搶佔制高點,加快產業化步伐。啟動實施“智慧城市”計劃,推進感知環保、感知交通、感知電力等一批應用示范工程,使之盡快形成產業規模。推動制造業高端發展。加快傳統制造業和優勢產業技術升級,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增強產業競爭力。全力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技改投入佔工業投入比重達75%。實施100項“兩化融合”重點項目,新增省級“兩化融合”試點(示范)企業20家以上。推廣企業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推進企業品牌產品規模化工程,新增省級以上品牌90個,國際注冊商標40件。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深入實施服務業發展超越工程,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5%。重點培育一批軟件服務外包龍頭企業。開發和整合旅游資源,優化體制機制,加強營銷策劃和重點市場開拓,加快發展旅游綜合體,重點建設旅游目的地,爭取旅游服務業發展較大突破。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會展企業,打造具有較高水准的會展品牌。整合與建設石塘灣、新安等物流園區,積極發展口岸保稅物流、空港物流、城市配送等新型業態。大力發展銀行、保險、債券業務與產權市場,加快推進太湖新城金融商務街區和一批重大城市綜合體建設。實現文化產業振興。科學規劃文化產業布局,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重點支持影視傳媒、創意設計、數字出版、動漫網游、演藝娛樂等產業發展。精心打造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新區創意產業園、無錫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崇安家居設計中心等集聚區,加快建設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加強宜興紫砂、惠山泥人、竹刻、錫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加快市場價值開發和產業化。鼓勵文化企業在與科技、金融、旅游等產業融合中創新業態,延伸文化產業鏈。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加快發展高效設施農業,提升農田裝備水平,高效農業、設施農業、高標准農田面積比重分別達56%、14%和60%。建成千畝以上市級現代農業園區10個,農業園區化比重達20%。大力發展生物農業、感知農業、生態農業,不斷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為農服務示范社,提升農村合作經濟水平。

十五、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智慧城市:

形成“智慧城市”雏形,推进“智慧型”公共服务。全面实施“光城计划”,基本建成全覆盖的光纤到户网络,实现“三网融合”。建成无线城市,无线宽带覆盖率100%。实施物联网、云计算示范工程,实现车联网全覆盖。推广普及“武汉通”。

十六、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智慧城市:

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努力建设理想城市。树立绿色发展、智慧发展、包容发展和人本发展理念,走文明、宜居、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按照城市定位精准、立面精致、管理精细原则,制

中国优秀节庆城市中国牡丹城 篇3

一、菏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菏泽旅游业初步具备了大发展的基础条件。截止2008年底,全市共有景区(点)30余处,其中正在创建的AAA级景区3处,AA级景区5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各1处; 星级酒店16家;旅行社3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国际旅行社分支机构2处;旅游直接从业人员7800余人。完成了“中国牡丹城”和“中国优

秀旅游城市”的创建任务。

二、菏泽市特色旅游资源

(一)菏泽是全国著名的平原森林城市。已有林地面积450万亩,农田林网1082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32%。

(二)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菏泽曾是尧舜禹三位先贤的主要活动地区,也是殷商王朝的发祥地,曾经几度成为古中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积淀了丰富的始祖文化遗存。

(三)菏泽是“国花牡丹”原产地和中国牡丹主要观赏区。牡丹寓意国家繁荣昌盛,唐代便有“国色天香”之称,清朝末期被定为国花。2003年菏泽完成“牡丹原产地”注册,使菏泽牡丹走向世界有了国际通行证,这是菏泽旅游业发展的独占性优势。

菏泽具有丰富的牡丹资源,2006年,菏泽被命名为“中国牡丹城”。菏泽牡丹栽培面积达10余万亩,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156个品种。是目前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科研、出口和观赏基地。菏泽牡丹曾多次在国内外花卉展评中获奖。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上的111项花卉单项奖中,菏泽牡丹夺得81个奖项,充分展示了菏泽牡丹的资源优势。

牡丹旅游观赏区主要包括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和古今园:

1、曹州牡丹园。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始建于明代,占地1200余亩,其中具有百年以上树龄的古牡丹一百余株。园内还有牡丹的姊妹花——芍药三百余个品种。曹州牡丹园是中国最大的牡丹科研中心,拥有科研成果近百项;以曹州牡丹园为窗口并辐射周边十五万亩的大田牡丹种植面积,使得菏泽成为驰名中外的中国牡丹城。牡丹博物馆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由清华大学和中央美院共同设计,它既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牡丹博物馆,也是世界上第一座牡丹博物馆。

2、曹州百花园。现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园区面积100余亩,培植精品牡丹20万余株,观赏芍药10万余株,拥有牡丹、芍药种苗繁育基地2300余亩。

3、古今园。现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牡丹种植面积50余亩,古色古香,颇具古代园林风味。

2006年,被国家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城”荣誉称号,2007年,为保护菏泽牡丹资源和品牌,我市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申请注册了:“神州牡丹城”、“东方牡丹城”和“华夏牡丹城”商标。

三、特色突出的旅游节庆活动

智慧城市在中国 篇4

2008年以来, 智慧地球理念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 许多发达国家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将城市中的水、电、油、气、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信息通过互联网有机连接起来, 智能化作出响应, 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学习、生活、工作、医疗等方面的需求, 以及改善政府对交通的管理、环境的控制等。在我国, 一些地区在建设数字城市的基础上, 开始探索智慧城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的渊源和在全球发展状况概述

智慧城市是进入新世纪后, 随着物联网、互联网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通信技术更新出现的新的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形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革命成为世界发展的最重要特征, 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进程。进入21世纪后, 信息化革命方兴未艾, 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彻底的变更。当前, 随着泛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 新一轮信息化革命已经到来。新一代互联网、云计算、智能传感、通信、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结合, 对一切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成为现实, 从而使地球达到“智慧”的状态, 使建设智慧地球从技术上成为可能。

2008年11月, 外国关系理事会在美国纽约举行, 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理念;2009年1月, 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肯定了IBM“智慧地球”思路;2009年8月, IBM又发布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 正式揭开IBM“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序幕。近年来, 随着物联网、互联网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世界各国科技发展重新布局, “智慧地球”战略得到各国的普遍认可, 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被公认为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而与“智慧地球”密切相关的物联网、云计算等, 更成为科技发达国家制定本国发展战略的重点。

资料显示, 自2009年以来, 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纷纷推出本国的物联网、云计算相关发展战略。

美国的迪比克市2009年与IBM合作, 目标是建成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具体的设想是, 利用物联网技术, 在一个有六万居民的社区里将各种城市公用资源 (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 连接起来, 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 更好地服务市民。迪比克市的第一步是向所有住户和商铺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 其中包含低流量传感器技术, 防止水电泄漏造成的浪费。同时搭建综合监测平台, 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和展示, 使整个城市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 迪比克市向个人和企业公布这些信息, 使他们对自己的耗能有更清晰认识, 对可持续发展有更多的责任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Fab Lab (微观装配实验室) 基于从个人通讯到个人计算再到个人制造的社会技术发展脉络, 试图构建以用户为中心、面向应用的用户创新制造环境, 使人们即使在自己的家中也可随心所欲地设计和制造他们想象中的产品。

欧洲的智慧城市更多关注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交通、医疗、智能建筑等民生领域的作用, 希望借助知识共享和低碳战略来实现减排目标, 推动城市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 投资建设智慧城市, 发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电网, 提升能源效率, 应对气候变化, 建设绿色智慧城市。

欧盟于2006年发起了欧洲Living Lab组织, 它采用新的工具和方法、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来调动方方面面的“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 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机会。该组织还发起了欧洲智慧城市网络, 以用户为中心, 借助开放创新空间的打造, 帮助居民利用信息技术和移动应用服务提升生活质量, 使人的需求在其间得到最大的尊重和满足。

丹麦将建造智慧城市的目标放在环保与气候行动方向。首都哥本哈根提出在2025年前成为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城市。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该市的主要做法是依靠气候行动计划启动50项重要举措, 以实现其2015年减碳20%的中期目标。哥本哈根将维持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有机联系起来, 在逐渐接近目标的同时力争取得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哥本哈根的秘诀是重点发展首都地区绿色产业, 使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绿色产业得以持续有效发展, 而产业发展的成果则为智慧城市和绿色城市贡献智慧。研究表明, 哥本哈根5年内的绿色产业营收增长了55%, 成为经济发展的有效引擎。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与丹麦相似, 其目光也重点放在绿色经济与环保方面。2010年该市被欧盟委员会评定为“欧洲绿色首都”;在普华永道2012年智慧城市报告中, 斯德哥尔摩名列第五, 分项排名中智能资本与创新、安全健康与安保均为第一, 人口宜居程度、可持续能力也是名列前茅。

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城市从Fab Lab到Fab City的实践则从另外一个视角解读了智慧城市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的内涵。

韩国侧重以网络为基础, 打造绿色、数字化、无缝移动连接的生态、智慧型城市。通过整合公共通讯平台, 以及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 消费者可以方便地开展远程教育、医疗、办理税务, 还能实现家庭建筑能耗的智能化监控等。

新加坡于2006年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 通过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 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际化城市。在电子政务、服务民生及泛在互联方面, 新加坡成绩引人注目。其中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各种传感数据、运营信息及丰富的用户交互体验, 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自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21日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后, 我国各界高度重视, 分析认为“数字地球”战略将是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武器。自此, “数字中国”“数字省”“数字城市”“数字化行业”“数字化社区”等与“数字地球”相关相似的概念层出不穷。原建设部与科技部等部委在“十五”期间启动“数字化城市示范工程项目”, 一大批涉及数字城管、数字城建档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作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列入“城市数字化示范应用工程研究”课题示范工程, 推动了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发展。

尤其是“数字城管”的推广应用, 在全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为推动城市管理从理念到体制变革, 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民生、辅助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一种对城市管理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系统平台。各地在数字城管建设过程中, 综合利用计算机、数据库、互联网、有线与无线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 对国土、规划、应急处理、公安、交通和人防系统等各种行政资源进行整合,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哈尔滨市通过资源整合, 建立起涵盖人防、应急处理和城市管理三位一体、功能分离、平战结合的共享信息平台;常州市将环保局、水利局、交通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城管局、公安局、园林局等13个部门、5个区和供电公司、电信、移动等8个责任单位纳入评价范围, 一级、二级、三级相关联动处置机构总数达到140个, 形成了覆盖部门广、管理内容全的大城管格局;扬州数字化城管确定了“城市管理以块为主, 行政执法以条为主”的原则, 按照“条包块管”的思路积极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 将市城管局执法力量下放到各区, 增强一线执法力量;北京市东城区将社会公共安全、文物保护和出租房屋管理等纳入了新模式的监管范围;北京市朝阳区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 增加了对流动人口的监管, 建成了拥有百万户、数百万人的城乡人口数据库;杭州市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搭建了全市统一的停车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深圳市将数字化城市管理范围拓展至环保与文化执法、森林防火、边坡治理等;郑州市、长沙市、哈尔滨市和沈阳市铁西区等均建设了城管与执法合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制;成都市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和物联网技术, 建成了生活垃圾清运数字化管理系统。

数字城管平台还具有“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优势, 在城市应急管理和指挥调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成都市在“5·12”地震发生后, 迅速在第一时间通过数字集群指挥调度系统收集信息, 了解灾情, 下达抗震救灾指令;北京市在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 依托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提供了大量参考数据, 搭建了“城市运行安全保障系统”, 对城市运行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监控, 有力保障了奥运会和残奥会顺利进行;上海市在迎世博环境整治600天行动中, 通过落实“专项调查、专项整治、专项督查”等措施, 重点强化了对全市的市容环境监控, 实施了城市网格化管理与人行道设施整治、城管综合执法、拆除违法建筑、文明施工整治以及渣土管理等专项工作联动, 全力保障世博会期间城市“整洁、有序、美观、平稳”运行;河北省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承载能力、改变居住条件、彰显现代魅力、提升管理水平为基本目标的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中, 数字城管平台成为重要抓手;在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 数字城管以精细管理严格责任确保赛事运行无缝顺畅;在广西、四川、山东、河南等省区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 数字城管也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近年方兴未艾的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 我国也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已成为近年兴起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新趋势。在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发展潮流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社会实际, 很多城市纷纷制订和出台了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及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 并强调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住房城乡建设部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 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 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 (区、镇) 试点指标体系 (试行) 》两个文件, 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 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住房城乡建设部将组织评估, 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 (区、镇) 进行评定, 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经过地方城市申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 确定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 其中地级市37个, 区 (县) 50个, 镇3个。

2013年1月29日, 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召开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 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城镇化战略部署的具体任务, 也是扩大内需、启动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新要求, 各省和试点城市要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 (区、镇) 试点指标体系 (试行) 》文件要求, 切实、高效推进试点工作。在创建过程中,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

2013年8月, 住房城乡建设部再度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确定103个城市 (区、县、镇) 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加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此前公布的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总数已达193个。

2014年3月, 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 明确要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强化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在日前召开的第九届智慧城市大会的开幕式上, 住房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表示, 截至目前, 我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 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外, 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湖北、湖南、山东、辽宁、四川、河南、安徽等省则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群”。唐凯认为, 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实践, 智慧城市建设已从概念走向落地、从试点走向普及。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从概念走向落地、从试点走向普及, 智慧城市建设风起云涌, 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成为中国城市发展未来趋势。但是, 客观地说, 透过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的表象, 一些问题仍不容忽视。笔者认为,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智慧城市理论研究仍有待深化, 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践仍需进一步探索。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 但至今业界仍对智慧城市的内涵缺乏统一的认识, 智慧城市建设也缺乏固定的模式以供借鉴。关于智慧城市内涵的认识有着不同版本的存在, 有的从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 认为智慧城市是互联网、物联网、计算机、移动通信的系统集成;有的从智慧城市的智能定位出发, 认为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即“服务”;等等, 不一而足。而且不同的行业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存在不同的认识和分歧。而在现实中, 对智慧城市理论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 目前尚无公认的、权威的智慧城市理论研究面世以指导实践工作。这固然与智慧城市概念出现时间较短、发展较快有关,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也说明我们对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尚有极大提升空间。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领导也指出, 推进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目标之一就是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 对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误区和认识进行矫正和澄清。

(二) 重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避免出现重复投资和新的信息孤岛。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庞杂, 任务艰巨, 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交通、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 不可能一刀切式地全面推进, 需分阶段、分重点地推进。在不同的城市和行业, 又需要选择不同的领域加以重点关注。因此, 在国家层面需要做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打造宜居、舒适、绿色、安全的生活环境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将智慧城市建设与当前节能减排和优化环境、新型城镇化等重点相结合, 进行统一谋划和推进, 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借以提高城市的宜居度。同时还需有详细的实施规划, 城市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中各行业之间, 如何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从而最大效能发挥智慧城市的作用。如果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 行业间、城市间各自为战, 很可能会出现重复投资、过度投资和新的信息孤岛, 智慧城市建设很可能沦为概念或政绩工作。

(三) 智慧城市建设应关注创新及应用, 重点是应用。技术创新和社会需求是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其终极目标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应在应用, 应从满足民生的角度入手, 以创新技术服务民生、满足社会需要, 实现智慧城市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诉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崔俊芝认为, 信息科学和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渗透力最大、影响面最广的高新技术, 它与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正在深化社会管理, 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智慧城市建设影响深远。我们在大数据的利用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崔俊芝院士认为, 如何有效快速采集、有效管理和存储以及有效利用大数据的问题, 我们目前尚未完全解决。

(四) 智慧城市建设还应关注数据共享的安全性问题。当前信息安全已经凸显为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 可见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智慧城市需要数据的共享, 共享的数据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安全地共享, 从大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形成科学的决策理念和决策行为, 值得我们研究。

(五) 智慧城市建设还需重视经济价值的体现, 应关注产业发展与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和智力投入, 绝非一本万利的买卖, 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智慧城市建设, 一方面, 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提升现代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即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公共服务能力和民生保障能力, 体现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 利用两化深度融合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加快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体现智慧城市的经济价值。笔者认为, 智慧城市建设本身不是目标, 而是手段和过程。

世界先进国家的智慧城市成功经验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如丹麦的哥本哈根将智慧城市建设与绿色产业发展相结合,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 极大地促进经济转型和绿色产业发展, 使之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类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学习。如何借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良机, 推动城市经济转型提升、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加快培育本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是需要加强研究的课题。

(六) 智慧城市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社会需求、技术进步、政府推动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条件。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随着技术手段更新不断发展的过程, 是一个动态的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社会的体系, 因此, 智慧城市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 应当避免急功近利、一步到位的不良思想,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同时, 还应看到智慧城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智慧城市究其根本是利用先进技术服务社会, 无论是在社会管理还是城市管理领域, 技术的作用不能无限夸大, 制度、体制、理念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比技术问题更复杂、更艰巨。技术进步发挥充分作用的前提还在于人, 因此, 思想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体制制度的改革要与技术进步相适应,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 应注重技术与体制、制度的改革。

展望

无论如何, 技术的进步带给我们的总是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智慧城市融合应用了信息技术产业当前最新的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 顺应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大趋势、竞争新态势, 为社会管理、城市管理、服务民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手段和方法, 可以认为是人类城市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中国十大美女城市 篇5

近日一份由中国内地网友投票评选出的《2015新版中国内地美女城市排行榜》新鲜出炉,立刻引起网友热议。据了解,此榜单的排行依据仅仅是女生的长相外貌,而不包括其他方面。排名第一的是哈尔滨美女,一贯以美女著称的四川位居第三。

【小编为您推荐更多相关内容】

2015美女城市排行榜

网络爆红美女

《新版中国内地美女城市排行榜》

全国美女城市排行:中国十大美女城市排行榜Top10

最近,一份“中国出美女城市排行榜”在网上热传,并引起疯狂转发。这份榜单上,上榜城市共20个,大连荣登榜首,重庆、成都进入三甲,哈尔滨、南京、扬州、苏州等榜上有名。

Top10 广州美女美丽风格:内柔外刚

漂亮指数:86

代表美女:空缺

有人曾说过广州无美女,发现要找到真正属于广州这个城市的美女难上加难。不过在广东省来搜寻还是能找得出一些美女的,比如籍贯是广东顺德的朱茵、籍贯是广东台山的小眼美女陈惠姗、籍贯是广东潮州的何美钿。看来广州这个地方确实难找明星美女。

Top9 香港美女美丽风格:时尚先锋

漂亮指数:87

代表美女:李嘉欣

香港一直引领着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城市的时尚主流,虽然香港美眉可能长得不是太优秀,但她们对时尚的把握却绝对居于其他城市美眉的前列。李嘉欣和张曼玉应该是这个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李嘉欣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各种魅力,让人欲罢不能。张曼玉尽管已经人到不惑,但是美丽却不减,成熟女人的魅力使她成为很多人的美女偶像。

Top8 北京美女美丽风格:世纪贵族

漂亮指数:88

代表美女:徐静蕾

无处不在的机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北京美眉成长很快,大气、干练、精明,北方女子的聪明和善解人意。她们善于通过各种手段使自己更美更靓。皇城根下成长起来的美女徐静蕾从演员成功转变为一位导演,不仅让大家认识到了一个外表美丽的北京女孩,更向所有人展现了京城美女内外兼修的“贵族气质”。

Top7 上海美女美丽风格:前卫精致

漂亮指数:89

代表美女:孙俪

几乎所有的上海女子都坚信自己是女人中的女人,她们热爱时装、香水、化妆品,就像热爱自己的身体一样。上海这个时尚前卫的城市,注定造就不一样的气质美女。演员孙俪就是这样一个代表。清纯靓丽的外表,大家一眼就被这个外形娇小的大眼美女所吸引。她超凡脱俗的气质,让人们对她的美丽过目难忘。

Top6 南京美女美丽风格:清秀空灵

漂亮指数:90

代表美女:梅婷

身在六朝古都的南京美眉由那钟山灵秀、秦淮灯火所孕育,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她的清秀和空灵。南京美女梅婷给人的感觉温柔恬静,简单的装束,朴实的语言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现在更是夫唱妇随,和老公一起干起了影视事业,希望相夫教子的她会越来越美丽。

Top5 长沙美女美丽风格:中性之美

漂亮指数:91

代表美女:李湘

长沙美眉既有北方美眉的身架,也有南方美眉的脸蛋。著名影星瞿颖和主持人李湘则是长沙美女的代表。瞿颖还曾被评为长沙市的市花。绯闻缠身的李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尽管有很多负面消息的影响,但是李湘仍然能以笑脸迎人,坚强地承受一切压力,也是湘妹子坚强的体现。

Top4 苏杭美女美丽风格:小家碧玉

漂亮指数:92

代表美女:韩雪

苏州是中国城市里脂粉气最浓重的一座城市。苏州乃至大半个江南的美眉,都有一双令人心仪的玉手。不用说,苏州美眉最适合做善解人意而又目光流盼的情人。苏杭出美女,这点的确名不虚传。韩雪这个楚楚动人的苏州女让我们看到了她清秀而又执著的身影。

Top3 成都美女美丽风格:能洗眼睛的纯净水

漂亮指数:93

代表美女:谢娜

成都美眉皮肤细腻而白净,她们似乎并不喜欢浓妆艳抹,不论是上班一族,还是学生妹妹,基本都是轻描淡写,但天生丽质难自弃,也一样让人惊艳。成都美眉和成都这座城市一样,都隐隐地透露一种淡淡的慵懒味道,这种慵懒,让她们有一种温柔的小猫样的美。

Top2 重庆美女美丽风格:热情似火

漂亮指数:94

代表美女:蒋勤勤

大约是山城多山道,重庆美眉们从小便爬坡上坎,一条条美腿都锻炼得既性感又修长。重庆美眉天生明眸皓齿、性格爽直,个性十足,魅力十足,热情似火而又拿捏有度。如今红遍整个荧屏的蒋勤勤、于娜、陈琳等,这些美女不仅具有重庆人的豪迈,也具有重庆女孩子的温柔。

Top1 大连美女美丽风格:豪放婉约

漂亮指数:95

代表美女:董洁

中国城市 篇6

为什么中国的城市化会这样特殊?老天垂爱吗?确实如此,不同技术条件下的国家崛起方式显然是不同的。而几年内中国城市即将步入的高铁化时代,以及越来越成熟的信息技术,在把城市间时空距离拉近的同时,也让中国在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开始了一次城市化的反向操作——不是简单地先城市化再城市群化,而是直接在城市群框架下展开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或者说,城市群化将和城市化同时进行,甚至在规划上将更为优先。

就在9月底、10月初,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几次公开讲话,都在透露这一重大发展模式变化的信息。作为《中国发展报告2010》报告主笔之一的杨伟民表示:中国的城市化要走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道路,中国没有办法走分散化的城市化道路。

相比于以前一直在强调的“城镇化”,城市群的提法与以前相比有明显变化。但是,这一重大发展模式的悄然变化,将与我们产生怎样的关联呢?

关注长株潭城市群试点

让我们先看看长株潭城市群的部分试点成果。

10月14日,媒体报道:长株潭城市群的居民公积金贷款将实现三地互通,即使表面看起来仍是三个城市,但三地的住房公积金贷款今后将同城化处理。

这还只是最新的一个长株潭城市群化的进展。10月1日开始,三市同一银行的存取款业务已经视为同城处理。而在一年前,长株潭三市的通信已经同城化——电话按“市话收费”,手机漫游费、长途费已经取消!

这样的城市群化进程,在中国绝对是值得特别关注的。我们试想:如果城市群之间最为核心的社保、住房、银行等等体系,都在这种融合中一步步“同城化”,这将是怎样的一个发展景象!又将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投资空间啊!

相比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我们的城市化将是在城市群化框架下展开的。最为人们诟病的人口在市场配置下自由流动的体制障碍(例如:户口、社保等等障碍),在这种城市间一步一步同城化的过程里,也有望先在全国各地局部解决。这使中国一系列社会管理体制如何“追上”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有了一个更为现实的解决方案。

城市群化或是中国经济“药方”

然而,有人会质疑:凭什么确定中国就可以直接开始“城市群化”呢?具备发展基础吗?

这其实是个核心问题。技术条件是发展模式最核心的基础,相比于以往,也相比于其他所有国家,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一个技术变革就是在中国大地上,已经隐约浮现出了一个惊人的高铁帝国。这在《中外管理》过去的时评中曾经特别强调:伴随着两年来刺激经济的4万亿基础设施投资,铁道部的最新规划是:到2012年年底,共36条高速铁路线将织成一张全国性的路网!3年内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将达到1.3万公里,成为全球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

而且遍地开花的“城际铁路”建设,也成了中国各地基础设施完善的常态工作。随着大量地理位置接近的城市间的轨道交通公交化——即城与城间的交通“同城化”时,中国当前极为特殊的交通条件,就是在推动我们成为世界上头一个以“城市群化”推动城市化建设的国家。

虽然固有的行政体制,会与经济的城市群化发展有个不断磨合的过程,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矛盾——例如前文提到的怎样推倒人口在市场调配下自由流动的障碍,以及二元化的城乡格局怎样纳入统一体系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矛盾,会随着“城市群化”步步接近,而逐渐出现先局部后整体的解决方案。

2014中国最佳创业城市 篇7

自2012年起, 创业邦每年都会推出“中国最佳创业城市”排行榜, 通过对中国年GDP总值达到一定水平的直辖市、地级市、计划单列市的经济发展、创新能力、创业活力、创业成本等指标进行比较性研究得出排名结果。“中国最佳创业城市”评选旨在展现各个城市在吸引创业者创业上的亮点和不足, 给计划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创业者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今年, 创业邦选取了41个城市作为评选对象。除厦门外, 其他40个城市都是GDP超过3500亿人民币的城市。在评价体系上, 经济发展、创新能力、创业成本和创业活力是一级评价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 我们又设立了经济实力、融资环境、中小企业经营活力等8个二级指标, 涵盖VC/天使投资事件、创业板公司数量等20个三级细分指标。

中国城市有多少穷人 篇8

中国社科院报告中一个并不主要的章节,再次把城市贫民的话题撩拨了起来:中国城市到底有多少贫困人口。

根据2010年第四季度公布的数据,中国进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为2 31 1.1万。城市贫困人口通常是享受低保人数的2倍多,在城镇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在7.5%至8%之间。若按8%的比例计算,目前中国城镇贫困人口大约是5 000万人。

中国最重要的扶贫机构,似乎都没有把他们纳入其中。显然,与乡村中数百万几乎一无所有的穷人相比,城市贫民只是相对贫困。但是,由于他们生活所在的特殊地域,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或将起到特别的影响。

无论哪个人群都会因贫困导致对于公平问题的强烈追求,同时表现出矛盾的态度:平时忍耐力很高,一旦突破底线就可能会有超乎寻常的爆发。事实上,最近几年国内出现的影响比较大的群体事件,都有两个特征:一是大多发生在城镇,二是参与者中多有与事件本身无直接关系的贫困人群。

中国社科院报告分析指出,当贫困群体在资源分配过程中长期处于无权无利、被忽视、歧视甚至遗忘时,他们改变现状的办法就可能是采取非正常行为来与其他群体抗争,若贫富矛盾激化必将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安全。

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中国政府扮演了“保底”角色,其代表就是发轫于1993年并于1997年开始实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过和所有社会保障制度一样,它从面世的第一天起就受到各种质疑。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韩克庆认为,贫困救助是个无底洞,随着城市发展,这个洞会越来越大,需要越来越多公共资源的投入。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关信平的观点代表了许多人的意见,要从低保向基本生活保障的标准迈进,也就是从救助绝对贫困人口向救助相对贫困人口迈进。提高低保的标准,贫困救助达到总人口的5%以上,但不要超过10%。

包括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内,各大扶贫机构都没有城市扶贫的项目。不论是有政府背景的救助组织,还是民间NGO,都在不断启动主要针对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救助项目,针对城市贫民的救助项目少之又少。

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讲,对这一人群关注最多的还是街道、社区。它们作为政府的代表,是从事社会工作的基础性平台,无论从什么意义上说,都要把这一人群纳入到工作范畴之内。

此次社科院报告的副主编宋迎昌认为应该直面城市贫民,因为驱赶只能使他们在城市中流窜,如果运用房价这些手段使其前往郊区生活,则会引发严重的贫富对峙。

中国城市蔓延问题分析 篇9

中国目前共有655个城市, 其中地级市 (含直辖市、副省级市和地级市, 下同) 共287个, 县级市368个。因为中国的城市是在行政单位意义上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其行政管理区域面积不变, 但其行政管理区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区域, 因而普遍采用建成区面积表示其城市的有效区域更为准确。地级市承载了最大量的城市人口, 仅2007年居住地级市市区的人口达到3.72亿人, 约占全国人口的28.12%。根据Sierra Club关于城市蔓延的报告, 当城市土地消费增速超过人口增长速度时, 即人口密度下降时, 便存在城市蔓延。考察中国地级市1994年~2007年人口密度变化情况, 得到地级市的人口密度呈现明显的逐步下降趋势。在这段时期内, 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人口增速, 因而也存在明显的城市蔓延现象。

具体考察不同地区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的变动情况。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动和其他因素影响, 部分城市数据在相邻年份差异很大。因而通过1994年和2007年的某个城市数据计算长期年平均增长率, 再对不同地区范围内的城市取平均值, 得到结果如下表。如表中所示, 全国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57%, 市区人口年均增速为2.44%, 市区非农人口增速为3.37%。分地区来看, 东部地区的建成区面积、市区人口和市区非农人口年均增速最快, 其次是西部地区的城市, 中部城市最低。不同地区间建成区面积的年均增速与市区人口年均增速之间的差异不大。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5-2008年, 经计算得到。

Draper于1937年首先提出城市蔓延的概念, 此后城市经济学家便着手研究城市发展和蔓延的原因。最先提出了经典的单中心城市发展模型 (Alonso-Muth-Mills Model, 简称为A-M-M Model) 。Henderson和Mitra在此单中心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多中心模型, 并由Glaeser等加以完善。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型同样强调交通成本下降对城市增长的促进作用, 但其与机理单中心模型描述的不同。多中心模型认为交通成本的下降使得建造一个城市次中心的固定成本降低, 从而通过增加次中心的数量使得城市向外扩张发展。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期, 政府土地政策对城市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各个城市均大力开发和建设各类开发区, 以较低的成本征用土地, 用于城市经济发展, 出现了很多滥用土地、违规操作的问题。各级政府设立的开发区的种类复杂、数量繁多。根据国土资源部网站公布的数据, 截止2006年, 全国共有1568个国家级和省级的开发区, 占地953268公顷。其中国家级开发区共有222个, 省级开发区1346个, 平均每个地级市拥有的开发区占地约3441公顷。这种注重开发区建设的土地使用政策, 对我国城市的发展产生及其重大的影响。

西方学者普遍认同城市蔓延所表现出的各种问题在国内都已明显出现, 如土地的低效利用、扩展形态的无序、蛙跳式发展、交通拥挤以及开敞空间的损耗等, 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 加大了居民的出行成本, 还对城市的健康发展构成潜在阻碍。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以及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关键时期, 加之国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与西方差异很大, 必然导致城市蔓延现象的表现、机理等都极富中国特色, 该项研究的进行就显得非常必要。

城市增长和蔓延是全球普遍存在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城市化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如何做到控制大中城市蔓延发展的态势, 而实现紧凑型增长 (compact growth) 或精明增长 (smart growth) , 对于当前的中国至关重要。因而, 转变目前土地征用政策, 加快土地转让的市场化进度, 提高土地的使用成本, 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等, 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 2009 (10) :4-21

[2]Sierra Club, Sierra Club report on Sprawl[EB], San Francisco, CA, 1999.

[3]Henderson, V.and A.Mitra, The new urban landscape:Developers and edge cities[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Economics, 1996.26 (6) :613-643.

中国城市医疗救助浅析 篇10

1.救助主体

在医疗救助制度建立过程中, 政府承担主要和基本社会责任, 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参与到医疗救助制度建设, 包括民政部门、卫生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城建部门。其中, 负责主导医疗救助的是民政部门。除此之外的社会团体也参与其中, 包括工会、青年团、妇联及各类NGO、企业。

2.救助对象

我国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可统称为贫困人口中的疾患者。具体而言, 包括以下几种社会成员:

(1) 民政部门给予定期定量救济的“三无”人员, (即无法定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人员) 和其他特殊救治对象中的患病者;

(2) 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的无业人员病患者;因自然灾害而致伤病的灾民, 历来是救灾中的医疗救助对象;

(3) 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本人有医疗保险待遇的人员, 具体指因患重病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和有关其他补助后, 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有困难的人员;

(4) 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年满60周岁的无业老人和年龄在16 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的病患者;

(5) 伤残军人, 孤老复员军人及孤老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中的病患者;

(6) 因患重病, 经各种互助救助帮困措施后, 个人自负医疗费仍有困难且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低收入家庭中特困人员或享受医疗保险的人员。

二、医疗救助资金来源和资金标准

1.救助资金来源

我国医疗救助筹资渠道多元。既有财政拨款, 又有卫生机构筹资;既有企业捐赠, 又有老年慈善福利会出资, 还有医疗保险管理局实施的医疗保险。

各地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状况, 又根据不同资金来源采取多种医疗救助方式和途径。表现如下:

(1) 政府财政拨款。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给予医疗救助是医疗救助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救助方式又具体分为三种, 分别如下:①医疗减免。这是医疗救助的基本形式或常规形式。就是对医疗救助对象在挂号费、治疗费、药费、住院费等费用实行一定比例的减收或者全部免收。广东省2001 年对12229名重点优抚对象减免了挂号费、部分检查费、减免了部分或全部医疗费用等, 总金额238万元, 均由财政拨补。②临时救济。为了缓解贫困人口医疗难问题, 解决医疗保险不能解决的问题, 一些地方增大临时救济费解决贫困户患病不能支付医药费的困难。临时救济费由市、县、乡、财政和村级经济列支。③专项补助。为了实施医疗救助, 一些地方采取专项补助、包干使用的办法。即由财政每年根据救助对象的治病需求, 拨付一定的经费, 专款专用。2001 年广东省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给14 个经济困难的市支付医疗救助补助金2168万元, 基本保证了这些地方特困人员的医疗救助支出。

(2) 医疗救助基金。一些地方在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的同时, 每人每月按一定余额一次性缴纳一年医疗救助基金 (实为互助基金) , 由地税部门负责征收。凡是不按规定缴纳医疗救助基金的单位, 其参加了医疗保险的人员不能享受医疗救助待遇。这个待遇是:参保又参加医疗救助基金的人员, 其住院医疗费用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低支付限额的部分, 由医疗救助基金支付。

(3) 团体内部互助医疗基金。各行业、各单位工会内部组织职工建立医疗互助互济组织, 从单位福利股、工会经费、个人缴费或提取不超工资总数一定比例的费用, 设立单位内部的互助型医疗基金, 对参加互济的职工住院自负医疗费给予一定比例的医疗补偿;凡以工资总额提取而形成的互助医疗基金, 首先应保证用于清理历年医疗费欠款和帮助因病致贫的特困职工, 其次才可用于发展互助医疗补助。

(4) 社会力量。属于慈善救助。它是社会或慈善组织为病贫人员组织开展的义诊、义捐和无偿义务医治活动。大体有以下形式:①慈善医疗机构、福利医院, 免费对持医疗救助卡的贫困人口进行医治服务。②慈善募捐。由慈善组织或其他社会组织发起, 对特定贫困病人开展献爱心募集资金活动, 所筹资金专款专用、所剩部分再去救治新的对象。③定期义诊。医院社区达成协议, 定期轮流派医护人员医疗志愿者若干名无偿地到社区, 对“三无”等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人员进行义诊, 上门服务。

2.救助资金标准

实施医疗救助的标准是一个可能性标准, 也即依据财政支付情况来设定的政府救助能力。它与应该救助到什么程度这个客观要求之间有一定距离。是一个地区医疗救助水平和能力的标志。比如一个被救助者, 治愈其病情需要2 万元, 而政府财力提供的救助只能达到5千元。那么不足5千元便是救助的基本标准。救助标准一般以政府财力可承担的医疗救助费用表示。

另外, 由于各地的经济社会水平, 特别是财政收入状况的差异, 因而医疗救助水平也存在着差异, 不可能制定一个全国、全省的医疗救助标准, 同时也只是按照“广覆盖、低标准”的原则, 制定医疗救助基本标准。

三、医疗救助目标和目标实现途径

1.救助目标

(1) 实行城市医疗救助的目标:

城市困难居民“同病同救”, 并进一步提高城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比例、救助封顶线, 争取实现了城乡一体的医疗救助。

(2) 医疗救助的意义。

有利于帮助患病者减轻经济压力, 克服和减少疾病, 恢复健康;缓解病贫循环现象, 减少社会矛盾;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利, 是政府保障人权的体现;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乃至社会保障制度。

2.救助目标实现途径

在城市, 应当把握好基本医疗的重点, 着力完善和提升城市贫困群体的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推行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平台、多部门共同配合、全社会动员参与的医疗救助制度。

(1) 更加准确地确定救助对象。

①动态掌握第一手详细资料。城市医疗救助在确定救助对象时, 应遵循动态的原则, 定期重新界定城市贫困群体。通过动态地确定救助对象, 及时把最需要得到医疗救助的市民纳入到医疗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中来, 增强其抵抗疾病风险的能力。这就需要城市医疗救助的主管部门经常性深入了解本地区城镇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 动态地掌握好第一手详细资料, 结合有关标准和情况变化来确定救助对象。②建立社区卫生信息平台, 统一救助对象的认定资格。建议建立社区网络系统, 对居民的健康状况、家庭收入等基本情况定期核查, 有利于解决确定救助对象这一在许多国家实行医疗救助计划时面临的难题。

(2) 大力宣传医疗救助政策。

根据2008年《中国医疗救助试点城市情况调查》结果, 医疗救助对象对医疗救助政策的知晓率不足50% , 这将造成医疗救助的被动利用。因此, 应加大对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 使贫困居民特别是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充分了解救助政策, 主动申请救助, 提高他们的医疗救助知晓率和可及性。

(3) 简化医疗救助程序。

根据2008年《中国医疗救助试点城市情况调查》结果, 52.59%的医疗救助对象认为医疗救助程序比较复杂。因此, 城市开展医疗救助工作应该注重对程序的简化, 从而使患病的低保人群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4) 广泛动员筹集救助资金。

从医疗救助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也不会将把贫困人员的大病医疗费用全部包下来, 必须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政府财政投入的资金主要解决困难人群的基本医疗服务;其他针对患特殊、重大疾病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 则需要筹集资金建立特殊医疗救助服务, 资金可以从慈善基金、捐助资金等多种途径和渠道来募集。

(5) 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建设。

完善医疗救助体系需要从政策法规体系、医疗救助运作体系和医疗救助相关配套政策体系三方面关注。①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在医疗救助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中, 要根据我国立法的实际情况, 在法规产生过程中, 拟采取先制定政策, 解决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并不断完善政策, 在此基础上制定部门规章, 然后再着手法律的草拟和制定。②完善医疗救助运作体系建设救助运作体系是确保救助行为有序有效实施的程序与功能相统一的系统。完善运作体系, 需要有规范的救助程序、可靠的救助资金、多样的救助方式、优质的救助服务和明确的主管部门。③完善相关配套的政策体系建设。社会政策系统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它的联动性。要十分重视政策整合和互动, 避免政策不配套、不配合而削弱政策正向功能, 造成政策抵消、功能减弱等政策负效应。在医疗救助政策体系建设中, 还要十分关注相关配套政策的设计和制定工作。重点囊括完善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列支的专项救济费或专项、要制定过度性政策和避免政策空档, 以及实行医疗卫生重心下移社区的政策。

摘要:中国城市医疗救助体系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政府部门和社会多方力量在医疗救助体系当中发挥重要功能, 医疗救助旨在解决贫困人口中的疾患者的疾病问题, 并对解决病贫恶性循环问题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城市医疗救助体系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诸多不足, 需要继续探索。

关键词:中国城市医疗救助,救助主体,救助对象,救助资金

参考文献

[1]刘继同, 严俊, 孔灵芝.中国医疗救助政策框架分析与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战略重点[J].社会保障研究, 2009, (1) :139~157.

[2]陈斌, 东云萍, 龚勋, 罗五金.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6) :24~26.

[3]时正新.中国的医疗救助及其发展对策[N].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2, (11) :5~11.

中国城市“移”民潮 篇11

目前,谷歌与IPSOS(益普索调研机构)合作的一项有关移动互联网的调研结果显示,智能手机的革命不是正在来临,而是已经到来;智能手机对于中国消费者,以及为这些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企业非常重要。

在中国城市地区,这种趋势是显而易见的。

“移”民狂潮

需要指出的是,这项调研并不只针对中国城市的移动互联市场,而是全球范围。但即使这样,2012年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出中国城市智能手机用户的行为也足够有趣——在全球26个所调研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城市智能手机用户非常热衷于使用智能手机,中国城市智能手机用户在调查的很多类别中都有较高的活跃度。

“33%的中国城市用户拥有智能手机,中国普及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占据优势。”谷歌全球移动业务总监Jason Spero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中国的移动文化密不可分,中国消费者在移动互联网的行为活跃度最高。“二分之一的中国城市智能手机用户宁可放弃电视,也不愿放弃他们的智能手机。”

此外,Jason Spero列举了许多细分领域例子,以说明中国城市用户对智能手机的热衷程度,这其中包括:64%的智能手机用户在过去的一周每天都通过移动设备上网;85%的用户都通过智能手机看视频;96%的用户在搜索完本地信息之后,最后都采取了行动(访问实体店、消费)。

措手不及的商家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成为“移”民的速度越来越快,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每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企业来说,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情形。

“企业并没有像消费者那样移动化的速度那样快,企业对这个趋势感到欢欣鼓舞,但它们还没有做好准备。”Jason Spero认为,许多企业并没有针对智能手机的战略,没有适合智能手机访问的网站,并且也没有相应的应用。

“现在,用户变得更聪明,更加智能化和移动化,企业也必须跟上这样的脚步,制定针对移动客户的策略。”这是Jason Spero的建议。

中国城市 篇1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保护和发展本土风貌和现代建筑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如何才能将历史文化传承下去,保护好自己的城市文化?这是近年来建筑界、文化艺术界专家学者较为关注的一个话题。现在不仅大城市看上去一模一样,中等城市也一模一样。盲目追求城市变大、变新、变洋,热衷于建设“标志性”建筑,大广场、宽马路、大草坪、豪华办公楼、景观房产、欧化建筑席卷全国。走在不同的城市,总有似曾相识之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吴良镛教授在北京召开的“改变与演变——城市的再生与发展论坛”上呼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应注重发展本土文化,实现绿色发展战略。

吴良镛说,中国许多人对西方建筑和城市发展盲目崇拜,而“千城一面”的舶来品已经严重破坏了中国城市的肌理。“中国必须探索与中国国情和文化相适应的建筑之路,加强土地规划,控制土地用量,实现建筑、城市、园林三位一体的学科综合,发展绿色建设。”[1]

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研究员叶廷芳指出,“新的建筑尊重原有的存在,在高度、尺度、体量上都采取让的姿势,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既定的城市文化环境中。如西方的许多城市都有很好的规划,建筑与建筑之间互相关照的意识比较强,如果这里有一个好的建筑,不会弄一个更大的大厦来压倒它。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他认为,北京的建筑本是以低矮、灰暗的平房来衬托皇家建筑的巍峨和庄严的,这在美学上是非常成功的[2]。但前些年在“夺回古都风貌”的口号下,北京也出现了一些“假古董”式的高楼大厦,它们对周围的环境完全不加照应,使首都的历史文化形象遭到严重的“毁容”。很少有官员能够意识到,把旧城保护下来有时候比建新城更重要。因为有的“新建”堪称“破坏”。在建设过程中,有的地方把原来茂盛的大树砍了,然后再买几棵假的椰子树竖在那里,到了夜里还闪闪发光,这样的改变还不如不变。城市建筑风格动辄“欧式”,轻则“美式”。一些城市在努力打造罗马广场、欧洲一条街、美国一条街等等,却不考虑怎么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遗产保护

在城市遗产保护问题上,尤其是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建筑风貌和居民生活状态的保护方面,专家认为,历史街区应具备三个特征,即风貌的完整性、历史的原真性和生活的真实性。专家还指出,现在有一种通行的街区改造办法,就是圈起一块地,交给开发商,搞完了卖钱。专家指出,能列入世界遗产,有一个原则是尽可能地把原有的东西留下来。因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不仅是物质形态的保护,景观风貌的保护,还要保留人的活动。现在上海的“新天地”成了一个样板,人们从“新天地”的成功看到了老房子的经济价值。但“新天地”只是在控制范围内做到风貌协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保护。“新天地”在一个城市只能有一两个,更多的是普通市民的日常居住的所在。历史街区和“新天地”完全不是一回事,因此一味商业化是行不通的。(《中国改革报》)

三、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广州为例

广州是个有着2800多年历史传统的文化古城,近代以前又是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的城市建筑在保留了传统岭南风格的同时又吸收了欧洲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以西关骑楼和沙面租界建筑群为代表的中西合璧的城市建筑风貌。广州的城市化过程也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建设性的破坏。我们不妨以上下九步行街为例。上下九步行街是广州传统西关骑楼中保存得最好的地方。政府为保护西关骑楼旧建筑,对其外部进行装修翻新。不过,这种翻新只是在骑楼外墙面涂上一层外墙漆,换过些门窗还加装一些射灯。但是,历经沧桑的老房子,经过一段时间,逐渐露出了它们的本来面目;而且射灯长时间的高温照射,对骑楼的外墙也产生了破坏。只要我们平时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上下九骑楼已被破坏的种种蛛丝马迹。

其次是房地产开发的破坏。借着政府大力改造旧城,众多的房地产开发商都抓紧这一难得的机会在旧城区推出各种楼盘,纷纷搞起房地产开发的“圈地运动”,对有碍楼盘的旧建筑统统拆除。广州的众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建筑就是在这种“圈地运动”中被“圈”掉了!据统计,这使广州的旧城人文资源损失了80%。而这种短视功利的破坏令广州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魅力大减,为城市建筑的“趋同化”埋下了祸根!

广州一面拆除旧城,一面建设新城,为的就是体现“国际化大都市”的气派。旧城被拆了,割断了自己的历史传统,由于先前根本没有好好总结过自己的建筑风格,于是新城的建设表现得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迷失了方向。

例如广州天河新城的建筑:

首先是建筑外立面模仿美式建筑的玻璃幕墙。众所周知,美国的城市建筑是以“摩天大厦”著称,像帝国大厦、世贸大厦等。广州也不甘示弱,上世纪80年代有“63层”,90年代有“中信”,21世纪还有“双子塔”。这些都是美其名曰“广州地标”性建筑。还有像市长大厦、财富广场等建筑外立面也都是玻璃幕墙。似乎除了玻璃幕墙,就没别的东西能够体现现代化了!而这种玻璃幕墙,全国各地城市,谁不在用?!

其次是照搬欧州古典风的盛行。欧式的穹顶石柱加广场。在满城的美式建筑玻璃幕墙外,还得向我们非常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欧洲学习,以增强自己的文化气质。于是大量的欧式穹顶石柱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紧靠中信的市民广场就是体现。其实欧式建筑我们本来就有,难道忘记沙面租界里的那些旧建筑了吗?英式、法式、哥德式、巴洛克式应有尽有。可是除了广州,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在做同一件事,穹顶石柱还嫌不够,还要动不动就来个欧式广场,与周围的环境格外“协调”,让人仿佛去了欧洲!

再次,就是中式的人造“古董”了。这恐怕算是我们“中国特色”的体现了!包括广州在内的全国很多城市都在有意无意地刮着一股复古风,主要是用来蒙“老外”的,没有任何文化铺垫就在现代建筑上加个城门、亭子或是重檐硫璃瓦屋顶之类的东西,让“老外”觉得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蒙得了“老外”,却蒙不了“自己人”,谁会认为那些不伦不类的东西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帝王心理”、“暴发户心理”、“洋奴心理”等不健康的心理作用充斥了中国城市化过程,导致了“贪大求洋”现象的普遍发生,造成了土地和建筑资源的极大浪费,绿地和野生动物的空间越来越小,城市也逐渐失去了生态和文化特色。因此,中国的城市化,绝不应该是千城一面的趋同化。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发展符合中国每个城市特点的城市文化,建立多元化的城市文化才是中国城市化的真正需求。城市形象其实是一个复合系统,文化是城市的“名片”,只有依靠文化,才能提升城市形象。当然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而经济的发展必须有文化的支撑。归根到底,还是文化的品位和特质决定着城市的档次和风度。

一个城市的风气和习俗是历经多年而形成的,所流传下来的风俗正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地方。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正由于有不同的风气、风格和风俗习惯,才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城市格局。城市市民的风俗,也正体现了城市的个性色彩。如成都的茶馆文化、潍坊的风筝文化等。

四、城市品牌的塑造

城市产业和企业构成城市品牌的经济支撑,是城市品牌活力元素的重要来源。每个城市都应有自己的特色的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如攀枝花钢铁城、个旧锡都、大连造船业、景德镇陶瓷等。青岛的名牌产品(海尔、海信、青啤等)生产已成为城市的支柱产业,构建了城市强有力的总体美誉度,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吸引力。地方特产能让人们把某种产品同某个城市联系起来,如“北京烤鸭”、“金华火腿”、“樟树药材”、“哈密瓜”等,历时久远,口耳相传,使人们产生自然联想。

每个城市都要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独特性,充分展示城市个性和特色,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建筑、产业、产品、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提炼出城市品牌,而贯穿其中的主线和灵魂是城市文化。在城市风格“同质化”时代,开发和运用城市文化资源成为城市从差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城市符号,包括市徽、城标、标志性建筑以及市树、市花等。这些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特色和市民的认同。如巴黎的艾菲尔铁塔、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州的木棉树、洛阳的牡丹花等。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资源,保存珍贵的历史遗迹,展现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这是一个城市的“立城之本”。历史久远的城市更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这具有不可替代性。如北京拥有五项世界文化遗产——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天坛,云南丽江保持完好的古城,等等。一个城市的博物馆及名胜古迹,对了解城市的源头和发展轨迹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真正认识到文化的价值和力量,并恰当地应用到城市品牌的建设之中,才能打造出具有个性特征和恒久价值的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从事古城保护与城市建筑规划研究多年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吕舟教授认为,每个城市都应有自己的定位。无论是城市的管理规划者还是生活在其中的市民都应努力认为和挖掘城市的独特性,真正懂得哪些是反映城市灵魂、体现城市文化的区域,并使其他区域服从于保护对象。

作为国际知名的古迹遗址保护专家,吕舟教授强调指出,所有历史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们的不可再生性。对它们有选择地加以保护,就是保护一种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实物地证。[1]

在今后的开发建设中每个城市都应通过规划和设计,找出自己的个性来。城市建设要懂得充分利用环境,像悉尼歌剧院,如果不是在海边,就不会有这种效果。中国的重庆也很有立体感。

五、结语

城市中有些东西我们没有权利去改变,因为它们不仅是我们的,还是子孙万代的。传承是创造的基础,我们这代人最应该做的,就是把这份遗产保护好。遗产保留越多的城市,风格也越突出,这也是避免城市风格趋同化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城市文化保护应走出误区董克伟江门新闻网2007年9月19日http://www.jmnews.com.cn/

上一篇:沥青路面的裂缝及预防下一篇:春早熟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