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国防教育(精选8篇)
初中国防教育 篇1
七年级国防教育教案
保守军事秘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保密常识,提高对保密工作的认识。
2、学习保密法规,履行保密义务。
3、了解如何对待军事秘密,并认识到保守军事秘密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1、军事秘密的含义。
2、克服“无密可保”的思想,树立“有密必保”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秘密,同样,作为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也 有很多秘密,例如军事秘密,引出军事秘密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
1、我们自己心底的秘密只有自己知道,告诉别人那就不叫秘密了,军事秘密同 样如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军事秘密呢?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说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军事秘密。(2)了解军事秘密的具体含义及其表现方式。
3、了解我国我军的保密法规,并能说出全军保密工作的依据。
4、中学生应如何增强保密工作?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如有不会,全班讨论。教师具体讲解。指导学生阅读小资料,讲解并进一步了解军事秘密的等级。
四、总结
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
五、作业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军事秘密?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国家秘密以及保守国家秘密的重要性,同时也 知道了怎样保守国家秘密,学习了与保守国家秘密有关的一些法规。同学们提高了认识,爱国情绪进一步提高。本节课教学效果不错,作业情况很好,在作业中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解放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的过程与作战方针;挺进大别山的过程与意义;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过程与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挺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难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图片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抗日战争是1945年结束的。在这年的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停战诏书》,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中国人民8年的抗日战争取得完全的胜利。一时间,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抗战胜利后,久经列强侵略和战乱之苦的中 国人民满以为从此便可以获得自由和民主,过上太太平平的生活了,但中国人民的这一希望很快就破灭了。同学们知不知道都有谁击碎了中国人民的这一希望呢?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和美国为了各自的目的,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新授:播放有关“战略大决战”的视频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解放战争可划分为几个阶段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同学回答
师总结: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内战爆发后,经历了战略防御阶段(粉碎敌人发动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进攻阶段(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向西威胁到重镇——武汉,向东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当时的中国经济的中心——上海),第三个阶段:战略决战阶段。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回答:
1、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2、人民解放军是怎样分碎敌人的全面进攻?采用了什么方针?(粉碎重点进攻的著名战役和作战方针)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分组交流答案并让同学回答
师:两年来,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200多万人。进行战略决战时机成熟,于是领导了三次大战
学生自学课文并解决问题(学生在书上做标记)
A.东北——辽沈战役——1948年9月至11月——东北解放军主力、林彪 罗荣桓——“关门打狗”—— 歼敌47万人——解放东北全境。
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主力——刘伯承 邓小平陈毅
粟裕 谭震林——“猛虎掏心”——歼敌55万人——奠定解放江南的基础,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分而取之”(或叫“瓮中捉鳖”)——歼敌52万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学生练习并完成表格
项目 名称 起止时间 作战部队和指挥员 作战特点和作用 歼敌数目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组织小组探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从五个层面进行启发:
第一层面:力量对比[如表格所列数字,这是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的]; 第二层面:军队士气
第三层面:政权性质、国家职能[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第四层面:战争指挥者的素质
四、作业
列举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大决战时期的几大战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更好的了解了放战争时期的中国解放军,知道了解放军为解放国家而做的英勇斗争。
生化武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化武器概念。
2、了解生物武器的概念及生物战剂分类。
3、掌握生物武器的危害与特点。
4、了解化学武器的概念及化学战剂分类。
5、掌握化学武器的杀伤破坏力及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生化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
2、生化武器的危害与特点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提问大家是否听过731部队。简要介绍731部队,展示731部队遗址及罪恶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内容。
2、讲授新课
阅读课本,了解生化武器概念。
阅读课本,了解生物武器的概念及生物战剂的分类。
概念:生物战剂分类: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真菌、毒素 生物武器的危害与特点
“传染致病性强、污染范围广、危害作用时间长、危害对象仅限于生物、生产容易、价廉、无立即致命作用”。
阅读课本找到以下问题:
化学武器的概念及化学战剂分类
概念: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刺激性毒剂
化学武器的杀伤破坏力及特点
杀伤范围广、杀伤途径多、作用持续时间长、种类多、只杀伤人员和生物、研制经费低易于生产、装备,受地形、气象条件影响较大
学习了以上知识,你有哪些想法?
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可以从作用、危害等方面来讨论。老师最后总结。
四、总结
生化武器对生物及人杀伤性很大,对生物和人的危害很大,不易控制其破坏能力。国际上都禁止使用生化武器,同学们从小应树立反对使用生化武器的观念。
我国的领土与主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领土、领海、领空的概念。
2、了解国家主权的概念及意义。
3、知道我国的疆域范围以及关于疆域的历史问题。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情操。
二、重点难点
国家主权;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由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再到台湾问题,引出领土和主权的问题。
2、讲授新课
学生回忆在小学学过的有关国防教育的课程,引出初中国防教育课程。学生运用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说出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领海、领空范围,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结合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说出我国疆域的形成过程,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解决了大部分边界领土问题,并且坚决抵制了外国军队的入侵,保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中国以维护主权、热爱和平的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决不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也绝不容许别国侵犯我国的神圣领土。
作为初中生,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教师总结
我们从小就要树立热爱祖国的观念,维护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破坏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作斗争。
五、作业
以《怎样维护国家的领土与主权》为题写一篇短文,下节课相互交流。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讲解,同学们能很好的理解本节课内容,知道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是神圣 而不容侵犯的。作业效果很好,同学们的领土和主权意识明显提高。
侦查与情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侦查概念。
2、知道侦查的基本原则。
3、知道侦查的手段。
4、了解情报的概念以及提炼有价值的情报必须抓好的三个环节。
5、了解情报和战争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侦查的基本原则和手段。
2、提炼有价值的情报必须抓好的三个环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在有关战争的电视、电影中经常见到做侦查和情报工作的场景。大家想一下,侦查和情报对己方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的学习一下侦查和情报。
2、阅读课本37——38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侦查?侦查的目的是什么? 侦查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侦察的手段 学生自学,总结。
4、阅读课本41页——43页内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是情报?提炼有价值的情报需要抓好哪几个环节?具体要怎样做?
想一想:
假设我国与某国交战,你是一个侦察兵,你需要搜集哪些情报?怎样搜集? 小组之间相互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看看哪位同学是最好的侦察员。
总结
学生自己说说学到的知识,老师做最后补充。
五、作业
无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对军事战略问题又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知道了侦察和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同学们对侦察和情报工作有了一个系统性的认识。知道了在侦察和情报工作中使用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各种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很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很好。
第一课:人民防空的任务与作用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现代战争危险的存在,增强国防观念
2.了解人民防空的概念和任务,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信号的特征 3.了解什么是三防,认识现代高技术战争空袭的特点和破坏的严重性
二、教学重点:
1.结合国际、国内形式,进行国防教育 2.明确普及防空知识的意义 3.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特征
三、教学难点: 人民防空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事例和道理说明课题内容,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引言:
人类几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残酷的战争史集团、国家、民族、宗教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矛盾不断,战争也不断发生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两伊战争,美国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美、英对伊拉克的倒萨战争前南斯拉夫的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与阿尔巴尼亚人之间的战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过战争吗?发生过,而且不止一次如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苏边境珍宝岛保卫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是不是就不可能有战争了呢?我说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世上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是不变的规律如中国和越南,中国帮他抗击美国侵略,胜利后,他们却想在亚洲称王称霸,在中越边境挑起事端,引发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更重要的是宝岛台湾还没有回归,虽然我们提出了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但台湾岛内的台独份子非常嚣张,采用极端卑劣的手法分裂祖国领土一旦台湾宣布独立,大陆对台湾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因为每一个中国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去做割裂祖国中国塑胶生产厂
领土有损中华民族利益的千古罪人
现代战争大多以空袭开始,空袭手段多,武器性能好,空袭强度高,准确性高如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倒萨战争,太空有侦察卫星、空中有侦察飞机为其侦察,有预警飞机为其导航,并对伊拉克实施电子干扰,使伊拉克指挥系统瘫痪用B-52.F-117A、F-111等轰炸机,各种舰载攻击机,攻击直升机发起空袭使用了远程精确制导的战斧导弹、集束炸弹、钻地炸弹、高爆子母弹、电磁脉冲炸弹等仅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使伊拉克沦陷了这也说明今后高科技战争中,空袭不仅作为战争的作战样式之一,而是成为战争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防空袭的重要性
我国各届政府领导都对防空工作给予高度重视,1996年10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7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国家开展人民防空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学们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要接受人民防空教育,学好防护技能在突发战争时,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使自己免受战争伤害
一、人民防空的任务
人民防空:(简称人防)是人民群众为对付空中袭击所采取的有组织的防御措施(外国称民防),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
防空袭警报:预备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 紧急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 解除警报:鸣3分钟
人民防空的基本任务:在遭受敌人空袭时,保护广大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消除空袭后果,保持社会安定,配合军队坚守作战 人民防空的具体任务:包括战时和平时
战时:适时发放防空警报;及时组织人民群众疏散、掩蔽;向群众通报遭受袭击情况并指导进行防护和自救、互救;组织人防专业队开展抢救、抢修工作,消除空袭后果,协助有关部门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配合城市防卫作战
平时:结合城市建设,修建人防工程;同有关部门拟定城市建设规划;建立人防通信、警报系统;制定防空袭预案,进行疏散地域建设;整组和训练人防专业队伍,使其在工业事故和自然灾害中发挥骨干作用,以锻炼提高战时救护和抢修能力;对公民进行人民防空教育,使其增强国防观念,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人民防空的作用
1.人民防空是保存战争潜力的有利措施
现代战争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破坏性巨大因此,在战争中只有有效地保存战争潜力,才能争取主动,持久抗敌如中国的抗日战争,当时的日本工业发达,武器装备精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但中国人口多,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复杂,具有较大的战争潜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鬼,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战争潜力的大小,决定了战争能否持久,而人民防空能最大限度地保存人力物力,是保存战争潜力的有力措施
人民防空的具体工作,由中央、各省、地区、市、县、区人民防空办公室(人防办)负责
2.人民防空可以增强城市的要塞作用
城市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集中,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保卫好城市,也就是保存了战争潜力所以,城市是人民防空的重点,国家提供了一定的工程保障和物资储备,是反空袭的要塞
3.人民防空对延缓和制约战争的爆发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 一个国家人防工作的好坏,是敌人发动战争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人防工程完备、警报系统先进、防空组织严密、人民防空素质高等,这都对延缓和制约战争的爆发起一定的威慑作用
三、普及防空教育的意义 1.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
通过防空教育,使同学们了解了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高科技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人民的危害一旦国家面临战争威胁时,就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爱国热情,担负起建设、保卫祖国的责任 2.增强防护意识,提高防护素质
三防:防核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 通过学习,能使同学们懂得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性能及特点,学会防护动作,能制作简易防护器材,会使用人防工程掩蔽,一旦受伤的自救互救技能等不仅提高了个人素质,在平时的突发灾害中进行防护,较好地保存自己如非典时期 3.拓宽知识面,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防空知识是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有鲜明的思想性、丰富的知识性、充分的实践性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加强个人修养,拓宽知识面,锻炼应变应急能力,提高身心素质
第二课:核武器极其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目的:
1、了解核武器的基本概念。
2、对核爆炸的方式和外观景象有明确了解。
3、掌握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教学重点: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教学难点: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教学方法与手段:
直观、形象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 引言: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上空扔下了一种当时非常神秘的武器,造成24.5万人死伤,20万人失踪。广岛人为此修了纪念碑,并在每年的8月6日举行悼念活动。这种武器是什么呢?噢!是原子弹。原子弹是核武器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讲《核武器及其杀伤破坏做用》。
一、核武器
1、什么是核武器
核武器是利用核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统称核武器。原子弹的引爆装臵起爆后,使核装料迅速达到临界状态,中子撞击重原子核,一个氢弹的引爆装臵起爆后,发生裂变链式反应,产生高温、高压,氘化锂在高温、高压和中子作用下,锂即产生氚,随之氘氚迅速聚合,放出高能中子和巨大能量,引起比原子弹更为猛烈的爆炸。由于聚变反应须在极高温度下才能进行,氢弹也叫做热核武器。
不管是裂变反应还是聚变反应,在核反应的瞬间都能放出巨大的能量。核武器可用导弹、火箭、火炮、飞机等运载工具发射、投掷,也可制成地雷使用。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TNT(炸药)当量来表示。
1当量 = 1吨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核武器按当量大小可分为百吨级、千吨级、万吨级、十万吨级、百万吨级、千万吨级等。
2、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三种:空中爆炸;地面(水面)爆炸;地下(水下)爆炸。
空中爆炸:闪光→→火球→→颜色逐渐变暗,从地面吸起一股尘柱,尘柱越升越高,和烟云结合在一起,形成蘑菇状烟云。
地面爆炸:闪光→→半球形火球→→颜色逐渐变暗,烟云和尘柱一起由地面升到空中,形成蘑菇状烟云。
地下爆炸:看不到闪光和火球,尘柱呈粗大发散状,并有很深的弹坑,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强烈的地震感。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五种: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污染。
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之内产生杀伤破坏作用,又叫瞬间杀伤破坏因素。
放射性沾染危害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1、光辐射
⑴、光辐射: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指核爆炸的闪光以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光和热。辐射出来的光比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要强千万倍。火球中心温度可达几千万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的多。它以光速直线传播,作用时间只有8~15秒钟。
⑵、光辐射的杀伤破坏作用:光辐射能烧伤无防护人员的眼底和皮肤;吸入灼热空气可导致呼吸道烧伤;使易燃物体起火燃烧形成大面积火灾区。
2、冲击波
⑴、冲击波:是核爆炸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作用时间只有几十秒,比声速快,使空气压强突然升高形成超压,使空气迅速流动形成动压。
⑵、冲击波的杀伤破坏作用:在超压的挤压作用下,使人体内脏损伤,耳膜破裂。动压可把人员抛出一定距离,引起脑损伤、骨折。在超压动压作用下,使建筑物倒塌和物体的抛出,还会对人员造成间接伤害。
3、早期核辐射
⑴、早期核辐射:是指在核爆炸最初几十秒钟内放射出来的γ射线和中子流。它与X光相似,以光速直线传播,穿透力强。
⑵、早期核辐射的杀伤破坏作用:早期核辐射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体,穿透人体破坏组织细胞,当射线照射身体,杀死细胞到达一定成都时,人就会得放射病。表现为头痛、恶心、失眠、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白血球减少、脱发等症状。还会使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放射性,同样对人员造成伤害。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暴光、化学药品失效,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4、核电磁脉冲⑴、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作用半径可达几千公里,作用时间极短。
27中 防空知识教案
⑵、核电磁脉冲的破坏作用:对人、畜没有杀伤作用,但对通信器材、电气设备有破坏作用,可造成电脑硬盘及电子元件毁坏,使系统不能工作。
5、放射性沾染
(1)放射性沾染:在核爆炸的蘑菇状烟云中,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它和地面尘土混合在一起,造成对人员、空气、地面、物资等污染的现象,叫放射性沾染。作用时间长,可达几小时,甚至几个月。
(2)放射性沾染的杀伤破坏作用:与早期核辐射的伤害作用基本相同,靠射线伤人,不仅有体外照射,灼伤皮肤,还可从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体内照射。对物体没有破坏作用,它使污染的物体带放射线,影响使用。
核武器对人员、物体的杀伤破坏,往往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暴露在离爆心一定范围内的人员,既有烧伤,又有内脏、肌肉、骨骼的损伤,还有放射性损伤,形成复合伤。物体被烧毁、挤压、摔碎等。
(观看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录象)
三、资料介绍
核武器还包括:电磁脉冲弹:它是利用核爆炸能量来加速核电磁脉冲效应的一种核弹。它产生的电磁波可烧毁电子设备,可造成大范围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瘫痪,在未来的“电子战”中将会大显身手。
伽玛射线弹:它爆炸后尽管各种效应不大,也不会使人立刻死去,但能造成放射性沾染,迫使敌人离开。所以它比氢弹、中子弹更高级,更有威慑力。
感生辐射弹:是一种加强放射性沾染的核武器,主要利用中子产生感生放射性物质,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上造成放射性沾染,达到阻碍敌军和杀伤敌军的目的。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2
冲击波弹:它是一种小型氢弹,采用了慢化吸收中子技术,减少了中子活化削弱辐射的作用,其爆炸后,部队可迅速进入爆炸区投入战斗。
红汞核弹:它用红汞(氧化汞锑)作为中子源,由于不用原子弹作为中子源,所以体积和重量大大减少,一般小型的红汞核弹只有一个棒球大小,但当量可达万吨。
三项弹:用中心的原子弹和外部铀-238反射层共同激发中间的热核材料聚变,以得到大于氢弹的效力。
四、我国核实验情况简介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成为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96年7月29日,进行了第45次核爆,当量仅为1-5千吨。同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
莱芜战役纪念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莱芜战役纪念馆的建设目的2、了解莱芜战役过程
3、莱芜纪念馆的整体布局
4、莱芜战役纪念馆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莱芜战役纪念馆的建设目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多媒体展示莱芜战役纪念馆图片,引出莱芜战役纪念馆。
展览馆设有5个展厅,展板面积700多平方米,馆名为粟裕题写。全景画高17米,周长120米,地面塑形1100平方米,模拟音响、模拟自然光,设有电动旋转看台,融“声、光、电、形”于一体,采取真空幻象,严格的视觉透视和局部夸张等手法,造成视觉上的逼真,能在有限的空间里给人造成无限的遐想。站在旋转看台上能使你仿佛置身于革命炮火连天、硝烟滚滚的战火之中,给人以身临其境和惊心动魄之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目前,这样规模的全景画馆世界上只有十几座,我国有4座。近年来,连续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级旅游区(点)。
2、讲授新课
(1)介绍莱芜战役纪念馆的建设目的,和地理位置。
(2)简要介绍莱芜战役过程。
(3)学生阅读本课剩余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纪念馆的平面布局如何?在纸上画出。
2、什么建筑被全国政协列为100个重点纪念碑之一?
3、展览馆如何展示战役全过程的?全景画馆有什么特点?
四、总结
莱芜战役是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由陈毅元帅,粟裕将军、谭震林指挥华东野战军在莱芜举行的一次著名战役,这次战役创造了运动战中歼7个师6万人的光辉战例,取得重大的胜利。莱芜战役纪念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及游览的理想场所。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系统的了解了莱芜战役纪念馆,知道了他的布局,了解了他的建设目的和教育意义。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对当年的革命事件又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课题:渡江侦察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渡江的时间;渡江战役的过程;渡江战役的意义;人民军队不怕牺牲的精 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渡江先遣侦查连渡江过程的艰难,人民解放军为实现中 国光明前途,推翻蒋家王朝所进行的不懈努力和牺牲,感受人民军队的不怕牺牲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和难点:
重点:渡江的时间、原因和过程
难点:渡江战役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图片
二、教学过程:
新授:导入新课:播放“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视频资料,以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印象。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地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人民军队到底怎样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呢?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下百万雄师的气概!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找出以下问题:
1、先遣侦查的时间和目的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话概括先遣侦查员遇到的困难
3、你能从先遣侦查员身上学到什么精神呢?
同学们阅读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就交流答案,找同学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总结:先遣渡江大队,先期渡江,侦查了解对岸的敌情、地形、水情及居民情况,为人民解放军渡江做好了准备,那什么时候下令百万雄师过大江?百万雄狮过大江的结果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并积极发言
.渡江战役的作用除了解放了南京,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外,还捍卫了国家的领土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你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吗?师生共同讨论:
师补充渡江战役以前,将介石的又一次阴谋假和谈,想“划江而治”准备再卷土重来的的妄想。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渡江战役不但是军事上的简单作战问题,而是避免了一场分割领土,维护了祖国统一的政治上的一场纷争。
师总结: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4月23日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至此,台湾又一次与祖国大 陆分开了。但现在大陆政府与台湾 方面正进行着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大陆与台湾统一是迟早的问题。
三、总结
梳理新知:结合板书内容进行本课小结
四、作业
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进行渡江战役,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五、教学反思
初中国防教育 篇2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者的知识理想是类似于“学富五车”的渊博学问。 他们把积累知识当做知识的主要目的。 如果一个人能把同一个意思以许多不同的变化方式说出来, 那他就是一个知识丰富、学问渊博的人。 思考就是有目的地将可能有用的知识有条理地加以归类和收集, 记在脑子里。 阅读在这个意义上成为一种精细、持久、有条理的思考教育。 当时的人文主义者把阅读看成是对整个知识领域的探索, 因此, 每个有志于从事写作的人一生至少得把古典通读一遍, 必须有了这样的知识准备才能开始写作。 记忆力好的人在知识上处于优势地位, 就如同冷兵器时代气力大的人在战斗力上处于优势地位一样。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 随着知识观的巨大变化, 大部分以前被看做特殊、 很稀罕的知识已经变成了很普通也很容易得到的信息。 21世纪, 便捷的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亿万人信任的“人类知识总和”。 爱因斯坦说“信息不是知识”, 但他并不崇拜知识, 他说“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无法打开‘应该是什么’的大门”。 按照爱因斯坦的标准, 今天学校里传授的大多是“不是知识的知识” (仅仅是“信息”) , 与以思考、理智、判断为特点的“智识”相去甚远。 例如, 《独立宣言 》里 “美洲”和 “自由”出现过多少次? 你能完整地背诵几首诗、记住多少重要的年代、知道多少名著里的人物、知道多少问题的标准答案、会演算怎样的数学题、记住了多少英语单词或语法规则等, 这样的知识只不过是信息, 算不上是有智识意义的知识。
英国哲学家尼古拉斯·麦克斯韦提出, 教育需要以提升“ 智慧” 代替单纯的 “ 知识” 积累。 智慧是一种特别需要由价值和意义来导向的求知过程, 其目的是认识处于物质宇宙中的“人类世界”, 帮助学生探究并认识人类世界的丰富性、生存意义和人生价值。 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 智慧是一种良善、光明的能力, 违背良善和光明的能力再强, 人们也不把它称为智慧。 无数的历史事例告诉我们, 能力很强的人可能因为错误的价值观而变得非常邪恶。 互联网时代的学生最需要学习的是有积极价值导向和批判问题意识的思考能力, 而不仅仅是获取一种被叫做“客观知识”, 其实不过是唾手可及的现成信息。 以培养这种能力为宗旨的人文教育因此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专业教育可以告诉学生“是什么”和 “怎么做”, 而人文教育则告诉他们 “应该怎么”和 “为什么”。 唯有如此, 学习才能从“求知识”提升到更有意义和更高一层的“求智识”。
2001年, 电影 《美丽心灵 》上映, 影片以诺贝尔经济学奖数学家约翰·纳什的生平经历为基础, 讲述了他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取得骄人成绩的励志故事。影片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教室里, 纳什教授在给二十几个学生上课。 教室窗外的楼下有几个工人正施工, 机器的响声成了刺耳的噪音, 于是纳什走到窗前狠狠地把窗户关上。 立即有同学提出意见:“教授, 请别关窗子, 实在太热了! ”而纳什教授一脸严肃地回答说:“课堂的安静比你舒不舒服重要得多! ”正当教授一边自语一边在黑板上写公式的时候, 一位叫阿丽莎的女同学走到窗边打开了窗户。 电影中纳什用责备的眼神看着阿丽莎, 而阿丽莎却对窗外的工人说道:“打扰一下, 我们有点小小的问题, 关上窗户, 这里会很热;开着, 却又太吵。 我想能不能请你们先修别的地方, 大约45分钟就好了。 ”正在干活的工人愉快地答应了。 看罢, 纳什教授一边微笑, 一边评论她的做法似地对同学们说:“你们会发现在多变量的微积分中, 往往一个难题会有多种解答。 ”
从这个案例中, 我们欣喜地看到, 教授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是在传授某种知识, 而是十分赞赏自己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这种方法恰恰体现了人文教育的要求。 在面对热和噪音的两难选择下, 聪明的阿丽莎找到了一条中间道路, 找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合适的方法。 这就是我们在数学教育中值得吸取的做法, 教授最后的话给我们很多启示, 在一道题目中, 我们只要思考就会找到很多种解决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 所以, 我们学习数学就要学会多角度思维, 不能仅仅限于一种标准答案或固定的思维习惯, 或许这正是我们数学学科注重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
摘要: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的心智解放和成长, 是为了帮助学生增进思考、判断、与他人对话、协作的能力、了解人的价值与自身弱点、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是普通人而不是精英的教育。因此, 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没有专门的领域知识, 而是有自己的主要特点。人文教育的重点是基于独立思考、判断、价值认可、尊严意识的, 对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说理和对话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升。人文教育的主要特点:一是它强调的是以思考、理智、判断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智识, 不是某种领域知识;二是它要求于学生进行以“常识”和“普通知识”为本, 以亲近智慧为目标的知识活动, 不以积累和提高专门知识为目的;三是它的“知识”产生于“对话”, 而不是“传授”, 在运用知识时重在说服的过程, 而不是最后的真理。
谈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防教育 篇3
一、教师应正确理解新时代下的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对包括为增进全民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以及有利于形成和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能力的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
新时代下,科技迅猛发展,各国军事能力都在大大加强,国防投入也大幅度增加,军事竞赛、军事扩张时有发生。国防教育尤为重要,已成为国家防务根本性、全局性的大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思想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下,加强对青少年的国防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更是历史教师必须担负的神圣任务。
新时代下,国防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一项基本教育,涉及到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范围非常广泛。国防建设的整体性决定国防教育内容,现代国防不仅仅是指军队建设和武器装备以及战场和战略要地的建设,而且同国家的经济实力、政治状况、民族心理、文化水平和人口素质等因素息息相关。
二、教师应充分把握历史教学中的国防教育内容
历史教学和国防教育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这既表现为两者的内容和目的基本相似,又表现为历史教学在国防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国防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历史教学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国防是一个综合体,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常见现象,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人类社会自从出现了国家,也就出现了国防,出现了军事制度、国防意识、防备体系。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叱咤风云、惊心动魄的国防史。因此,国防史不仅和人类社会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有看密切的联系,而且也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历史教学独有的内容具体,形象生动,故事性和感染性强,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相融、观点和材料相一致,感情培养和方法指导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在国防教育中比其它学科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历史教学中卓有成效地进行国防教育,既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思维主动性,培养学生某些优秀心理素质,更能使学生居安思危,保持清醒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明显增强国防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国防、卫国和建国的自觉性。
中学历史课本中有大量的国防教育内容,教师只有充分地把握它们,才能通过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国防教育。如讲解中国思想史时通过讲述各阶级各阶层力量面对民族危亡,探索救国之道,从林则徐睁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再到康有为、梁启超的“百日维新”探索救国之道,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自由、不畏强暴、勇于斗争、追求真理并坚持奋斗的伟大民族,从而激发他们发扬为祖国自由、独立、富强而学习甚至献身的精神。
三、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历史课具有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一致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寓国防教育于所传授的历史知识之中。那么进行国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呢?根据本人的教育实践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紧抓课堂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主要阵地,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围绕教学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如通过介绍我军的发展历史、建军原则、典型战例和解放军的优良传统以及我国国防的现状等,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国防热情,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看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和全国人民一起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使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不断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同时综合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等现实的国际斗争形势,通过忆往抚今,使同学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发展壮大;没有共产党就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代青年人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弱点,这就是自我意识强、处处以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而国防教育在这方面却恰恰具有它独到的教育功效。无论是它的教育内容还是其组织形式,无论是实施教育的环境条件还是其方法措施,都对学生们树立高度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历史课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防思想。这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因其具有很强的直观教育性,在国防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历史教师应予以高度重视。如组织学生听国防报告会、看国防影片、进行国防演讲比赛、参观革命博物馆等,使学生对国防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之中。教育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在假期里积极参加一些夏令营之类的活动,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练自己的意志,拥有野外生存的能力,如果有机会的话,最好组织学生参加军训,亲自感受一下绿色国防的魅力,让他们拥有更强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
3.要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知识和心理特征。
中学生大多数是十六、七岁的青少年,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但没有形成系统;对人和事有了一定的看法,但还不成熟;抽象思维有很大发展,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认识经验作支持。因而,历史教学要具体而形象生动地向学生讲述历史知识以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穿越时空去体会,启发学生思维,领悟蕴含其中的道理和启示,从而达到渗透国防的目的。国防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永恒问题,国防教育的核心就是国防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内容是国防主义教育最生动的话题。我们应该牢记无数先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邱少云、江姐、董存瑞等先烈的名字将永远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二万五千里长征,更让世人见证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激励着我们牢固树立国防主义思想,增强国防意识。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已经逐渐成为瞬息万变的高科技时代。作为历史学科的老师,如何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要求,培养新形势下新一代的接班人,是教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实施国防主义教育,也是当前做好历史教学工作的重要体现。为迎接全球化挑战,历史学科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国防主义、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开放精神、全球意识等方面的教育重任;肩负起培养学生的国防主义,引导学生将国防主义与科学素养相结合,增强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中国防教育 篇4
开学的第一天,在上操的时候。老师说:“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连续五天军训。”我一听到这个消息高兴的一蹦三尺高,我看到了五位警官。我想:“这几位警官应该是我们的教官了吧!”
军训开始了,我们的教官姓曾,我们都叫他曾教官。这个教官很幽默,我们总是被她逗得哈哈大笑。曾教官教我们了站了如何站得更久的秘诀,就是收腹。教官让我们站了一会,我们用教官说的方法站立,果然真站了很久。教官让我们休息的时候,我都坐不下去了,因为我的腿和脚都站麻了。
我们练了一会儿,然后五年级开营仪式就开始了,老师让教官们表演军训的内容,非常精彩,我们都鼓起了最热烈的掌声。之后我们在烈日下站着,因为老师在考验我们。教官说:“我要在你们班里挑十个人去仪仗队。”结果我没被选上,我很失望,我要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比当上仪仗队的人更好。
初中政治创新教育的探究教育论文 篇5
摘 要:21世纪的教育天地,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初中政治教学也不例外。为此,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注重从创新、发展的角度来培养学生。不仅需要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相结合,构建学生感兴趣并且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更重要的是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和理解,使其在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悟生命,学会生存,从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政治 创新 有效性
古人云:“青出于蓝胜于蓝”。现代教育就是要肯定学生,鼓励他们勇敢探索、追求、超越,只有不断超越才会人才辈出,社会才会进步;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想出问题,还要敢于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对教师的一种促进,又是一种挑战。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进行师生相互交流、教学生会思考、会分析、会创造,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发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而这些对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及活跃思维主动求知有显著的效果。但在教学中就要避免出现只让部分同学发声的现象,所以可以让基础弱的同学读材料、正文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且根据学生表现恰当表扬,读得真不错,回答完全正确等。尽量多鼓励、多引导学生,少训斥、不挖苦学生,经常给学生成功体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以学习上的信心和帮助。
一、重视体验式教学,充分挖掘课堂生成性资源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互动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政治课内容的理解和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采用开放式体验教学(即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法开放和教学过程开放),给学生以尽量多的体验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进行平等的师生对话,有效地进行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已的思想和见解,让学生共同感受体验的乐趣和创新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失误的或者另类的提法,及时地运用教学机智加以引导,防止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流失。
二、合理运用教学时间,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
这达此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以生动性为出发点,以启发性为着眼点,以互动性为突破口,以真实性为落脚点,从而使思想政治课理论顺耳入心。也就是说,教师授课时必须努力做到导课简炼、讲解精当、提问妥贴、配置练习题科学。
教师主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提供获取信息能力的广阔空间、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情绪的高昂和智力的振奋。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是思想政治课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另一个关键在于把教育教学和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即陶行知先生所要求的“教学做合一”。
这就要求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课程改革的推进都要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教学全过程都必须带着学生一起进行。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这也就是说,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广泛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的参与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提高其公民素养。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实际情况等在教学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即“从生活到教学”。这是一个“生活(引导)——教学(分析)——生活(运用)”的循环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前准备时,不仅必须明确教学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重难点,还必须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经验有什么联系,进而引导学生回忆或组织其参与现实生活。
在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导入新知识的学习,以唤起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知识技能的迁移与内化,并由此激发学生运用知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以促进学生在课后反思课堂学习体验,提高其运用知识的兴趣,进而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提高认识,巩固知识。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 篇6
数学它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正确方法,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时,我创设了以下情境: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比赛的结果当然是学困生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道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思,“气氛”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目中,加减整百整千当然简单一些。对差生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美感,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反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情景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学困生比优生算得块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学生更多的鼓励,对优势进行挫折教育。
学困生体现出荣辱不惊时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讲的一个意义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市场上买菜,遇到当年他教育过的一个做小生意发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地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里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你教育我的情形相比,我觉得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了老师对待学困生教育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赢了也不敢伸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康的人格。
浅谈初中教育 篇7
初中教育是人生教育中的基础, 也是人生教育中重要的教育阶段。良好的初中教育, 有助于个人自身的发展。
初中教育是针对当下初中生进行的。初中生这一社会群体, 刚步入青少年阶段, 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 思想不成熟, 知识阅历不丰富。针对初中生的这些特征, 必须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才能使其健康全面地发展。
在对中学生进行学校教育的同时, 要做到德智体美劳都要兼顾。所谓德, 即道德修养,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这一点是很关键的。初中生, 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做事态度。作为老师, 在尊重学生的情况下, 也应该关注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表现, 完善学生的道德修养,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作为老师, 教书育人是我们最主要的职责。在初中教育中, 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最为重要的。老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不能只是一味地教授课本中的知识。初中生思想活跃, 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 课本中的知识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所以, 作为老师, 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态度, 去传播一些课本外的同学们兴趣相关的积极的知识来扩展他们的知识体系。初中生的智力发展也还尚未成熟, 这个时候, 老师应注意这方面的培养, 关注学生的情况, 并且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去创新, 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 这点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在“智”上做的工夫。
所谓体, 就是体格、身体。初中生正是长身体的阶段, 在此期间, 老师应该带领学生做一些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质的体育运动, 加强学生的体格。
所谓美, 就是指在教育中, 尤其是初中教育,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美术画品, 或是一些健康, 适合中学生听的歌曲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天赋和能力。
所谓劳, 就是在对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在学校环境中让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集体劳动, 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 也可以培养他们勤劳, 肯吃苦, 不怕累的精神。
初中国防教育 篇8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育;教育性质;深化改革
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知识经济兴起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素质教育改革实践中,农村初中教育如何发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已经成为教育相关部门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集中关注的话题。在实现农村初中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其价值定位以及价值诉求,这就需要充分认知农村初中教育的性质。因此,笔者针对“农村初中教育的教育性质与深化改革”一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探析农村初中教育的性质
现阶段,由于认识、价值诉求不尽相同是的人们对于农村初中教育性质的认识存在不一致,只有将法律、教育自身以及社会发展三个角度相结合才能全面认识农村初中教育的性质。
(一)法律视角下农村初中教育的性质
198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指出,九年义务教育包含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所以在法律上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第一,强制性,义务教育是由国家法律保证实施的教育阶段,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已任何理由破坏义务教育;第二,免费性,农村初中教育的各项费用由国家承担。第三,普及性,根据法律要求,适龄儿童或者青少年必须接受初中教育[1]。第四,公共性,农村初中教育是国家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公共的社会服务性机构;第五,平等性,农村初中教育的受教者部分种族民族、出身、性别具有公平性[2]。
(二)教育自身视角下农村初中教育的性质
以教育本身而言,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初中教育承载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等任务,是受教者接受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基础,也是逐步是的我国社会由原有的经济型社会、政治型社会转变为知识型社会的基础,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现代化人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3]。
(三)社会视角下农村初中教育的性质
从社会的视角进行探析,农村初中教育是农村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农村生活有农村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受到农村经济、社会、人们思想意思发展系统的影响,另一方面需要农村社会发展系统的支持与服务。所以,农村初中教育是为农业的发展服务的,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的。那么,农村初中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蓝本,以科技兴农为支撑,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深化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的思考
教育体制改革深化落实,农村初中教育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其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需要我们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根据农村初中教育性质以及价值目标实现深化改革。
(一)推进全面教育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根据农村初中的性质,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继续推进全面教育。只有深化落实全面教育,才能在保证学生文化知识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综合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提升,最终达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这就要求农村初中在办学的过程中一方面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注意良好道德修养的树立,同时注重的业余生活,保证学生能够开心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二)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现阶段农村初中教育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同时由于开展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条件不足,多数学校注重理论教育,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相悖的。所以,农村初中应该利用农村这一天然的“实践工具”,积极引导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投身劳动,逐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结语:进一步深化落实农村初中教育改革是保证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继续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是培养合格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在落实农村初中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学校领导、教育工作者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全面了解与认知农村初中教育的性质和价值定位。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能够使得农村教育相关部门、学校领导者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转变传统发展理念,整合先进教育教学方法,多维度、多视角探析农村初中教育的性质所在,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凯.农村初中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和建议[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05)8:67-68.
[2]黄勇樽,罗伏龙.农村初中校园文化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3,(09)2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