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育

2024-09-22

初中科学教育(通用12篇)

初中科学教育 篇1

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的心智解放和成长, 是为了帮助学生增进思考、判断、与他人对话、协作的能力、了解人的价值与自身弱点、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是普通人而不是精英的教育。 因此, 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没有专门的领域知识, 而是有自己的三个主要特点:第一, 它强调的是以思考、理智、判断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智识, 不是某种领域知识;第二, 它要求于学生进行以“常识”和“普通知识”为本, 以亲近智慧为目标的知识活动, 不以积累和提高专门知识为目的;第三, 它的“知识”产生于“对话”, 而不是“传授”, 在运用知识时重在说服的过程, 而不是最后的真理。 人文教育的重点是基于独立思考、判断、价值认可、尊严意识的, 对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说理和对话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升。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者的知识理想是类似于“学富五车”的渊博学问。 他们把积累知识当做知识的主要目的。 如果一个人能把同一个意思以许多不同的变化方式说出来, 那他就是一个知识丰富、学问渊博的人。 思考就是有目的地将可能有用的知识有条理地加以归类和收集, 记在脑子里。 阅读在这个意义上成为一种精细、持久、有条理的思考教育。 当时的人文主义者把阅读看成是对整个知识领域的探索, 因此, 每个有志于从事写作的人一生至少得把古典通读一遍, 必须有了这样的知识准备才能开始写作。 记忆力好的人在知识上处于优势地位, 就如同冷兵器时代气力大的人在战斗力上处于优势地位一样。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 随着知识观的巨大变化, 大部分以前被看做特殊、 很稀罕的知识已经变成了很普通也很容易得到的信息。 21世纪, 便捷的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亿万人信任的“人类知识总和”。 爱因斯坦说“信息不是知识”, 但他并不崇拜知识, 他说“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无法打开‘应该是什么’的大门”。 按照爱因斯坦的标准, 今天学校里传授的大多是“不是知识的知识” (仅仅是“信息”) , 与以思考、理智、判断为特点的“智识”相去甚远。 例如, 《独立宣言 》里 “美洲”和 “自由”出现过多少次? 你能完整地背诵几首诗、记住多少重要的年代、知道多少名著里的人物、知道多少问题的标准答案、会演算怎样的数学题、记住了多少英语单词或语法规则等, 这样的知识只不过是信息, 算不上是有智识意义的知识。

英国哲学家尼古拉斯·麦克斯韦提出, 教育需要以提升“ 智慧” 代替单纯的 “ 知识” 积累。 智慧是一种特别需要由价值和意义来导向的求知过程, 其目的是认识处于物质宇宙中的“人类世界”, 帮助学生探究并认识人类世界的丰富性、生存意义和人生价值。 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 智慧是一种良善、光明的能力, 违背良善和光明的能力再强, 人们也不把它称为智慧。 无数的历史事例告诉我们, 能力很强的人可能因为错误的价值观而变得非常邪恶。 互联网时代的学生最需要学习的是有积极价值导向和批判问题意识的思考能力, 而不仅仅是获取一种被叫做“客观知识”, 其实不过是唾手可及的现成信息。 以培养这种能力为宗旨的人文教育因此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专业教育可以告诉学生“是什么”和 “怎么做”, 而人文教育则告诉他们 “应该怎么”和 “为什么”。 唯有如此, 学习才能从“求知识”提升到更有意义和更高一层的“求智识”。

2001年, 电影 《美丽心灵 》上映, 影片以诺贝尔经济学奖数学家约翰·纳什的生平经历为基础, 讲述了他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取得骄人成绩的励志故事。影片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教室里, 纳什教授在给二十几个学生上课。 教室窗外的楼下有几个工人正施工, 机器的响声成了刺耳的噪音, 于是纳什走到窗前狠狠地把窗户关上。 立即有同学提出意见:“教授, 请别关窗子, 实在太热了! ”而纳什教授一脸严肃地回答说:“课堂的安静比你舒不舒服重要得多! ”正当教授一边自语一边在黑板上写公式的时候, 一位叫阿丽莎的女同学走到窗边打开了窗户。 电影中纳什用责备的眼神看着阿丽莎, 而阿丽莎却对窗外的工人说道:“打扰一下, 我们有点小小的问题, 关上窗户, 这里会很热;开着, 却又太吵。 我想能不能请你们先修别的地方, 大约45分钟就好了。 ”正在干活的工人愉快地答应了。 看罢, 纳什教授一边微笑, 一边评论她的做法似地对同学们说:“你们会发现在多变量的微积分中, 往往一个难题会有多种解答。 ”

从这个案例中, 我们欣喜地看到, 教授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是在传授某种知识, 而是十分赞赏自己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这种方法恰恰体现了人文教育的要求。 在面对热和噪音的两难选择下, 聪明的阿丽莎找到了一条中间道路, 找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合适的方法。 这就是我们在数学教育中值得吸取的做法, 教授最后的话给我们很多启示, 在一道题目中, 我们只要思考就会找到很多种解决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 所以, 我们学习数学就要学会多角度思维, 不能仅仅限于一种标准答案或固定的思维习惯, 或许这正是我们数学学科注重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

摘要: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的心智解放和成长, 是为了帮助学生增进思考、判断、与他人对话、协作的能力、了解人的价值与自身弱点、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是普通人而不是精英的教育。因此, 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没有专门的领域知识, 而是有自己的主要特点。人文教育的重点是基于独立思考、判断、价值认可、尊严意识的, 对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说理和对话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升。人文教育的主要特点:一是它强调的是以思考、理智、判断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智识, 不是某种领域知识;二是它要求于学生进行以“常识”和“普通知识”为本, 以亲近智慧为目标的知识活动, 不以积累和提高专门知识为目的;三是它的“知识”产生于“对话”, 而不是“传授”, 在运用知识时重在说服的过程, 而不是最后的真理。

关键词:初中数学,人文教育,智识教育,标准答案

初中科学教育 篇2

左安门中学黄意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已过三载,按道理,应该对自己的课堂会越来越游刃有余。可实际上,我却依然常常困惑于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语文到底该教给学生些什么?是语言文字吗?还是语言文学?为什么学生看了、读了、学习了那么多的 文章,他们的语言世界依旧那么贫乏?为什么当我们在为书中人物的际遇感动不已、为作者某句精彩的话拍案叫绝时,从学生眼里看见的却是不解甚至麻木?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的语文,具有不同于其它物质工具的特殊性。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依赖于语文。语文教学就是面对文化载体进行文化内涵的开启与认识,从中体验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工具所产生的基础魅力,体悟从文本世界中所散发出来的深厚的文化意味,换言之,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张扬人文精神,这种精神是包括了爱国主义感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民族文化智慧、对当代文化生活的关注、对多种文化的尊重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等等。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既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文能力,又要致力于育人,用人文精神熏陶感染学生。

而回想我所经历过的语文课堂,更多的是依照教参,循规蹈矩地进行着“作者介绍——时代背景——词语解释——主旨归纳”等环节,过于注重语文“工具 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内涵更丰富也更为重要的“人文性”的一面,才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语文课索然寡味,可有可无。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人文教育?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还语文课一个晴朗高远的天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教材中有许多优秀作品,它们本身就是作者富有激情的思考,是作者真挚感情的流露,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体,闪耀着人文主义精神的独特光芒:鲁迅的深刻犀利,朱自清的含蓄深情,李白的豪放不羁,陶渊明的平和冲淡,冰心的幽默达观„„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文为本,以人为本,引导学生积极解读文本,质疑文本,在与文本的心灵碰撞中体验人之为人的一切:爱与恨、笑与泪、幸福与苦难、短暂与永恒。这样做将带来的结果是:教材与老师、教材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并不仅仅是生命与符号的相遇,而是一场感人的生命与生命的相遇。

如在讲授《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我摒弃了惯用的“作者——字词——段落——中心”教学环节,而是采用“创设情境”的导入方式,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沉船片段,并辅以主题曲《我心永恒》深沉而舒缓的音乐,让学生首先直观地感受到海难的无情与人们的无助,在顺利地进入课文情境的同时,学生也受到了心灵的熏陶。这篇文章的重点是感受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勇于决断、忠于职守的英雄形象。如果过多地纠缠在记叙文的各种描写手法或者字词、段落的讲解上,是有碍于学生感受人物的伟大精神的,也就达不到本文应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有益的熏陶”。因此,我在讲授过程中,重点通过品析文中三个矛盾,来让学生走近哈尔威船长的内心,真切理解极端情况下船长的言行之下所蕴含的伟大人格。最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

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我收集了有关汶川地震中范跑跑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回归主题,升华认识。我记得,在学完这一课后,许多同学感慨良多,其中一位同学说:“哈尔威船长的行为真是令我震撼,‘舍己为人’这样的话我们虽然经常说,但总觉得是英雄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但是哈尔威船长让我意识到,英雄也是普通人,普通人也可以成为英雄!”

用心挖掘课文所蕴含的人文内涵,让师生与课文情感水乳交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书声琅琅中释放活力,舒展灵性,发挥想象,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立足文本、关注人本的教学,才不会使我们的语文课迷失方向。

(二)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养料。

语文从来都不是一门只限于文本的课程,生活这本无字书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和无比丰厚的资源。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认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的确,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语文教学只有同生活时时相联系,才会远离呆板枯燥,才会生机勃发,趣味盎然。

对此,我们教师首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善于寻找并发现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例如在教学《散步》这篇课文时,事先让学生和家人散步一次,并在课堂上分享各自的感受;在学《老北京的小胡同》一文时,我就布置学生事前去逛一逛北京的小胡同,看看胡同里面有着怎样的风土人情;在学《跟陌生人说话》一文时,我交给学生一个任务:在路上随便找五个陌生人人搭讪,并记录其反应。有了真切生动的生活体验后,学生在学课文的时候,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文章所要传达的主旨。

其次,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例如在生活交际中,可以学习如何听话和如何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在影视中学习人物表演与语言的艺术,了解服饰与历史的关系,了解社会万象,关注生活热点,拓宽知识视野;在电脑网络中接受强大信息浪潮的冲击,感受网络语言的鲜活与另类;注目街头巷尾的广告,记下语言绝妙的,纠正有语病的;在各类活动中,不放过“表现”语文才能的机会,讨论时直陈己见,演讲时学一次名家,运动会、晚会上做一回主持人;帮人家起个店名,拟几条标语,起草一份活动方案,写个小发明的说明书,等等。可以说,老师和学生只要带着语文意识看生活,语文资源俯拾皆是,语文学习将别有洞天。

(三)让学生成为他自己。

“ 让学生成为他自己”,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恰恰最具“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便是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与权利,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让学生成为他自己”,正是要求我们老师能够尊重学生个性,保护学生的创造力。

依据美国著名教育家霍华德的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存在个性差异与潜能差异,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语文新课程标准亦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因而在语文教育中我们应该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环境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每一个人与众不同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张开思想的翅膀,让他们看到自

己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在思想、感情、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

仅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为例来说明如何尊重学生个性。可以说,阅读教学最能体现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性。因为首先阅读的对象——文本,所反映的文化是丰富多元的,蕴含着或明显或含蓄的思想情感;其次阅读的主体——学生,由于性格气质、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等千差万别,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必然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例如在学习鲁迅的作品《风筝》时,大家对文本的主题有不同的理解。有些学生认为是对自己以前粗暴行为的反思;有的同学认为是对封建家长制的抨击;还有的同学认为是对弟弟忘却伤痛、麻木不仁的痛心。这些解读,由于阅读主体从不同的角度而得出不同的感受,都有其可取性,充分体现了多元化解读文本的可能性,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理解并鼓励他们。

初中科学教学前科学概念应对策略 篇3

【关键词】初中 科学 前科学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57-01

前科学概念就是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对科学概念已有的、含糊的或者错误的认知,也可以称为错误概念、日常概念、先验概念等。例如,不少初中生在学习科学课程前认为:物体的温度可以传递,镜子会反射光而白纸不会反射光等。

从学习科学的角度来讲,初中生的直觉兴趣、操作兴趣非常强。他们往往满足于观察有趣的科学现象,缺少进一步了解科学现象背后因果关系的热情。当他们了解了某种科学现象,或某项实验观察、操作结束后,学习的兴趣便会降低乃至消失。上述心理特点,使初中生在科学学习中易受前科学概念的干扰。同时,初中生接受科学概念的深度和广度存在较大局限性,他们在分析问题时经常会被事物的个别特征、表面特征所困扰,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非常不利于前科学概念的转变。

一、前科学概念常用的应对策略

笔者结合科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应对学生存在的前科学概念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广泛联想

教师可以利用前科学概念引领学生广泛联想,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概念。比如,学生认为夏天吹风扇觉得凉爽是因为风冷,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夏天从游泳池上岸风吹来时身上会感到凉快,地面洒水降温,中暑者在身上擦酒精等现象,促进学生对蒸发致冷的理解。

(二)变式练习

变式练习是在不同情境,引导学生练习使用同一概念、原理的方法。教师可提供大量某一科学概念、原理的各类事例,帮助学生转变前科学概念。例如,不少学生认为摩擦力的方向必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尤其是有关静摩擦力方向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提供几个变式,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个概念。

(三)类比纠错

类比就是两个概念、原理之间相似特征的对照。教师运用类比提供一个相近的表象,能较容易地刺激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表象,从而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压强概念时,学生已经有了速度概念,可以引导进行类比,促进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减少相关原科学概念的干扰。

(四)逻辑归谬

逻辑归谬就是首先假设学生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利用其想法或思路归纳出与事实或已知的概念、原理相悖的结论,让学生在冲突中发现自己的原科学概念存在错误,进而改进、完善。教师不要先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在思考、分析之后,得出与自己原有想法相悖的结论,进而重构概念。

二、策略实施的相关要素

(一)梳理学生存在的前科学概念

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具有广泛性、隐蔽性的特点。教师如果不了解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就无法针对性地展开应对与纠正。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科学》教材中编者所提供的线索。其次,教材相配套的教师用书也提供了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的前科学概念。以初中科学光学部分的知识为例,教材、教师用书中隐形或显现的提到学生前科学概念的有六处。最后,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中会经常暴露前科学概念,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发现、记录学生存在的错误想法。例如,“一棵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树的质量比种子多了很多,这些增加的质量主要从何而来?”,多数学生的回答涉及“水”或“土壤”,只有少数学生的回答还会涉及“空气”。说明学生虽然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但多数学生不自觉地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总之,教师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存在的前科学概念,了解越多越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教师也可以与其他教师展开梳理,从而更好地梳理学生存在的前科学概念。

(二)重视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

初中科学学科的理论性、逻辑性较,许多概念、原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帮助学生对概念进行归类,突出概念的共性特征,理顺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是帮助学生纠正前科学概念束缚的重要基础。如水蒸气是白色气体,教师可以把相关的现象进行归类:烧水时壶嘴冒“白气”,热的饭菜冒“白气”等等,这现象的实质就是水蒸气遇冷降低温度液化形成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就叫“白气”。

(三)倡导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可以充分暴露出学生之间不同的前科学概念,通过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反思,进而纠正学生自己原有的、片面的认识。例如学习浮力时,学生存在“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浮力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且浸没越深浮力越大”、“在水中投入大石块和小木块后,大石块因为下沉受到的浮力小”等前科学概念。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会逐步开阔视野,形成全面、正确的认知。

参考文献:

[1]顾援.概念的教学[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4).

[2]陈志峰.初中生物前科学概念调查分析和矫正策略[J].中学教研,2013(22).

作者简介:

初中科学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初探 篇4

一、影响生命教育的因素分析

生命教育的对象、教学场所以及教学时间等, 都是影响生命教育的客观存在因素, 现在我们从生命教育本身出发, 讨论影响生命教育的主观因素。

1. 教学思想

著名作家福楼拜强调说:“艺术风格是思想的血液。”教学思想就是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 决定教师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思想, 是指导生命教育的灵魂。教师只有深刻领会了生命教育的实质, 才能组织好生命教育教学活动, 也才能更好地把珍爱生命意识、和谐理念传授给学生。

2. 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提炼、总结而形成的教学风格。高超的教学技巧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激发学习动机, 增强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生命教育要侧重学生的道德教育,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传授给学生。在提到衰老这块内容的时候, 我就此给学生讲了重阳节的典故, 让学生向古人学习, 尊老爱幼。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需要教师具有幽默风趣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渊博的知识。

3. 教师的个性

教师的个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和艺术风格的总和。要想使中小学生的道德思想素质过硬, 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必须是健康的、积极的, 这样就避免了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 能形成良好的教与学互动。

4. 教学内容的选择

初中生命科学课程中有许多内容本来就涉及生命教育, 因此, 可以此为媒介, 结合科学教学内容, 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如在《观察生物》这一节, 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抓蜗牛, 并且在标本采集过程中抓住时机给学生讲解其他各种昆虫的生命构成, 让学生对昆虫有充分的认识, 认识到拥有生命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通过开展这些活动,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培养了学生热爱生命的科学精神, 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认识到了生命科学的价值。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方法思考

新课程是教育界的一个新生事物, 在成长过程中, 有一些困惑是必然的。但只要我们承认困惑、面对困惑并探求解决之策, 就会使之健康成长。生命教育作为新课程, 只有探索出了适合其教学规律的方法技巧, 才能发挥出功效。

1. 改变教学思想, 着力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生命教育关键在使学生掌握生命存在的意义, 重在道德品质的锻造。新课程明确提出了科学素养的定义, 就是要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勇于创新, 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因此, 生命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转换角色, 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自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与学生合作完成学习过程。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自主地构建学科知识, 提倡探究式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自己听、看、想、做, 从而领悟到一套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

2. 改变教学模式, 着眼培养学生的实作能力

首先, 最主要的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课堂教学中, 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认真思考, 鼓励学生结合其生活经验展开积极广泛的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尽量让出更多的课余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在空间上教师要主动让学生积极地思考、讨论问题, 探索规律, 对比归类, 从而建构牢固的知识体系;在时间上, 45分钟的课时内要放手让学生参与讨论, 不必拘泥于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 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合理安排教材, 详略得当, 主次分明。要求教学思路清晰, 围绕中心内容展开, 层次清楚。此外, 教师须做到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心中有数, 这样才能切合学生实际, 实事求是地设计问题。比如在讲《植物的生殖方式》这块内容的时候, 笔者让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 完成花的传粉和受精, 在参与的过程中, 感受生命的神奇。

最后, 改变教学手段, 重点培养学生的技巧素养。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教学任务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使其达到预想的目标。多媒体技术教学, 能培养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的技巧。技巧素养得到提高, 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也会增强。利用录像、图片等方式可以展示各种生命的具体信息, 对学生有效识别生命存在物, 理解生命变化规律有很好的效果;利用录像还可以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电脑分析、模拟实验等工具可以减小中小学生分析问题的难度, 引导出科学有效的思考方式, 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生命情景, 变静为动、剖析运动过程、视频放大及输出画面,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形象性、有序性、整体性和深刻性的思维。如在学习《人的一生》时, 为了打破青春期这层尴尬, 让学生能够勇敢面对自己的变化, 笔者选择了播放《中学生生理健康讲座》录像, 让学生能够从容地面对。

总之, 在新课改背景下, 科学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应不断改革。笔者认为要破除传统的教育观, 树立新的科学的教育观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不断提高学生对生命教育基础地位的认识, 从而激发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兴趣, 使其愿意为周围的人、为社会、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而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家成.学校变革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J].人民教育, 2005 (18) .

[2]燕国材.值得倡导与实践的生命教育再议[J].中学教育, 2003 (8) .

[3]宋兵波.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及发展前景[J].思想理论教育, 2006 (11) .

[4]吴新武.生命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现实意义[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 1 (3) .

[5]冯建军.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J].思想·理论·教育, 2003 (6) .

[6]王北生, 赵云红.从焦虑视角探寻与解读生命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 2004 (2) .

初中安全教育计划 篇5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安全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突出“我安全,我健康,我快乐”的主题,紧扣“关注学生饮食卫生,保障青少年健康”的主线,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对学生安全、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的管理,狠抓学校管理和学生安全的薄弱环节,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防止和杜绝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安全工作不出问题,保证学校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秩序顺利进行。

二、安全教育工作目标:

通过安全教育,让学生初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了解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安全知识;掌握在紧急状态下避险和自救的简便方法,熟记常用的报警、援助电话;具备初步的分辨安全与危险的能力;督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熟悉在学校、家庭、社会中须知的安全知-识,具有一定事故防范和抵御暴力侵害的能力;懂得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压力,防止和减少学生因心理疾病而发生的他伤、自伤、自残事故。

三、具体措施:

1、思想高度重视。抓好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是做好基础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我校行政干部和教职工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要重视安全管理和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这样才能使学校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才能保证教师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和各种课内外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我校要把安全工作纳入工作日程。任课老师要把安全教育结合到学科教学中,长抓不懈,持之以恒,为学校顺利开展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组织管理到位。成立由校长室、总务处、教导处、卫生室、门卫等处室负责人为主的安全管理网络,根据各处室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分工负责。

3、措施落实到位。

第一,将安全教育作为德育专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宣传阵地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包括事故防范、避险、自保与互助等常识。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如师德教育、安全常识教育,做到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即使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也能够及时正确地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同时,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安全教育日、组织学生开展逃生、急救、消防等演练活动。

第二,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授课、及长假前的告家长书向家长传递安全防范的方法,共同探讨安全措施。学校和学生家长都要采用正确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强烈的安全防范常识,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和生活习惯,指导他们合理、科学地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尽可能远离危险因素,使他们在一个平安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第三,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当前,独生子女生理、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校一方面是老师重视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另一方面学校还开放师生交流室,学生可以利用中午利息时间与老师主动交流,解决心理问题,并开设心理讲座和科学的安全常识讲座,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和进行各类伤害防范和自救互救的教育。

第四,收集各类安全防范信息,开展“安全防范”剪报活动。本着“多一分防范,少一分危险”、“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原则和精神,抓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保卫工作。

四、丰富安全教育内容。

(1)交通安全: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在马路上奔跑、玩滑行车、学骑自行车等。横穿马路要走横道线,尤其是刚下公交车横穿马路时,要注意观察两边的车辆。骑车做到六个“不”:

1、不闯红灯;

2、不越线停车;

3、不抢行猛拐;

4、不逆向行驶;

5、不违章占用机动车道;

6、不乱停乱放车辆。牢记“漫漫人生路,安全第一步”。

(2)校园安全:重视校园治安秩序管理。学校保卫人员和值班人员昼夜值班,实施巡查。同时,门卫要严格登记制度。对严重滋扰学校治安的事件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汇报,积极配合公安部门予以制止和处理,确保校园安全;加强学生一日安全常规的管理。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层层签订安全制度责任书,将安全责任分解到每一位教职员工,使人人有责任。以达到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学生在校的各个时段都提出具体安全要求,并认真予以落实;加强校内安全隐患的询查。学期开学前、学期中、雨(雪)季前及放假前,学校安全工作督查小组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学校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及时整改。对学校无力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3)生活安全:教育学生在家中注意“三防”,防止触电、防止煤气中毒、防止火灾。注意饮食安全,不食不洁食品,严禁下河游泳,严禁在有危险隐患的地方(如有高压电房处)玩耍,坚决远离毒品,自觉抵制腐朽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社会风气。

(4)娱乐安全:教育学生不看带有暴力、色情、恐怖等内容的书刊、录像、光盘,不进电子游戏机房,不进网吧、营业性舞厅、卡拉OK娱乐场所。要增强孩子的法制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要交友谨慎,不做影响自己身心健康的事,不要到建筑工地上玩耍。

(5)网络安全:教育学生有高度的国家安全意识,不泄露国家机密,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教育家长防止子女浏览影响自己身心健康的内容,每日控制子女上网时间(专家建议一般每日不超过1小时)。

(6)社会活动安全:学校在教育计划内安排的整年级、整班外出活动须报校长批准。对我校自己组织学生参加的社会公益活动及上级要求学生参加的各种大型活动,安全领导小组首先排查不安全因素,提出预防的措施和应急方案。外出前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安排校领导和足够的教师带领。此外,教师组织的各种校外活动也必须经由校长同意方可实施。

(7)自救互救:通过组织学生演练,让学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互助的方法。

五、具体安排:

第六周:国旗下讲话-------安全教育主题;防震疏散安全演练一次; 第七周: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观看安全教育片; 第八周:消防安全演练------灭火器使用;

第九周:指导学生制作家庭防震疏散路线设计;总结

里村中学134班

2017-9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安全教育计划

初中藏语教育初探 篇6

[关键词]藏语教育;方法;三原则;技巧

本文就藏语教学总结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比如列出了其教学所必须的三原则(交互性、广泛性、情感性),以及教学的方法技巧等,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藏语教育三原则

(一)交互性

首先需要教师们明白的是,语言是一种“软课程”,并不是靠着死记硬背或者满堂灌输就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的。它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强调的是一种交流促进,将学生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思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学习语言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当中应当对知识点进行精心的设计,首先从使用性入手,让学生们以学过的词语进行交流讨论,以此激发学生们对课堂内容的兴趣,更愿意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而且在课堂的交流讨论当中,学生们还能取长补短,发现别人的优点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帮助学生掌握固化知识的同时,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广泛性

语言是作为人类的工具而发明出来的,它的广泛性是显而易见的。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们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来进行教学了。比如对于某个文字,说它像一只靴子,这样能让学生更形象的记忆,而且记忆更加牢固。语言是广泛的,它可以跨越地域,跨越国界,甚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整个世界。它与有形的东西不同,不受空间时间的约束,影响着古今中外。在藏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抛砖引玉的教学,打开学生们思维的闸门,鼓励他们多方位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们形成创新性思维,深刻体会语言的魅力。

(三)感情性

人是社会人,都是以感情为基础而进行活动的生物。学生这个特定的群体,他们还未接触成人的社会,有着丰富多彩的感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抓住这一特点,引导他们的真情实感来喜爱学习,喜爱藏语。藏语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它最直接的学习方法其实是有这样的藏语环境。在那样的环境当中耳濡目染得都是藏语,福至心灵的都是藏文化,让“藏”真正的扎根于学生们的心中。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教师就能用真挚的情感来引领学生们剖析藏语、学习藏语、欣赏藏语、运用藏语。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藏语的学习模型也将慢慢形成,并在日后的学习当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藏语的水平也会飞速提升。

二、藏语教育技巧

(一)提前预习

众所周知,每一门课的学习过程中,预习都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相当于在盖房子时打的地基,为同学们跟上课堂中老师的节奏提供了前提条件。不仅如此,预习的好处还在于能让教师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增加课堂内容的丰富度,保守型的教师还能在课堂当中对只是点进行巩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第一次的预习前,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怎样去预习,比如要划出生词以及自己不懂的句子,将重点字词进行多次练习,保证记得住它们。并且把自己对于某些字句的理解批注在书上的空白位置,以免上课的时候忘记了自己的想法。在做好这些工作后,尝试着做课后的习题,把不会的地方标注出来,在上课的时候提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预习情况来进行相对灵活的教学方式,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就可以一笔带过了。

(二)课上训练及课堂主动

语言最终的作用就是帮助人类交流,所以它最重要的性质就是实用性。在实践当中强化藏语的学习,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首先要着重锻炼学生的读背写能力。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别人的作品当中体味藏语。通过写作,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利用藏语创作。通过背诵,可以让学生在积累的同时领悟藏语的魅力。我们都明白枯燥的背诵是个非常乏味的过程,但是在背诵熟练后,会有一种充实的成就感,而且多背诵可以活跃学生的大脑,将来的背诵将会越发的轻松而愉快。一旦背诵下来,并理解其中的意思,就相当于把别人的作品内化为自己的食粮,在写作的时候就不怕没有内容来写,在阅读的时候就不怕别人的意思读不懂了。在课堂上,学生们还可以就训练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来向老师求解,主动参与藏语教学。这样的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保持疑问,才是我们藏语教学期望达到的目标。

(三)课下合作

合作学习是新一代学习方法中的新点子,它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过程,能够利用学生们的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下合作主要指的就是同学们在课堂之外的交流,有什么不懂的在老师不在的时候也能解决问题。这样不光问问题的同学习得了新的知识点,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加深巩固了自己对这一知识的印象,一举两得。

三、结语

藏语教学还有更深的层面,本文只进行了简单浅显的方法讲解。运用这些方法一定能帮助藏语教学更加顺利的进行,但是在将来的教学中一定会遇到更多的问题,这就需要进行更加深刻的思考了。

参考文献:

[1]转引自刘耀功:《内地西藏班(校)藏族学生藏语能力提升研究》[D].西南大学硕博论文.

[2]王语林:《教师如何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掌握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3(8).

浅谈初中教育 篇7

初中教育是人生教育中的基础, 也是人生教育中重要的教育阶段。良好的初中教育, 有助于个人自身的发展。

初中教育是针对当下初中生进行的。初中生这一社会群体, 刚步入青少年阶段, 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 思想不成熟, 知识阅历不丰富。针对初中生的这些特征, 必须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才能使其健康全面地发展。

在对中学生进行学校教育的同时, 要做到德智体美劳都要兼顾。所谓德, 即道德修养,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这一点是很关键的。初中生, 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做事态度。作为老师, 在尊重学生的情况下, 也应该关注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表现, 完善学生的道德修养,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作为老师, 教书育人是我们最主要的职责。在初中教育中, 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最为重要的。老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不能只是一味地教授课本中的知识。初中生思想活跃, 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 课本中的知识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所以, 作为老师, 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态度, 去传播一些课本外的同学们兴趣相关的积极的知识来扩展他们的知识体系。初中生的智力发展也还尚未成熟, 这个时候, 老师应注意这方面的培养, 关注学生的情况, 并且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去创新, 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 这点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在“智”上做的工夫。

所谓体, 就是体格、身体。初中生正是长身体的阶段, 在此期间, 老师应该带领学生做一些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质的体育运动, 加强学生的体格。

所谓美, 就是指在教育中, 尤其是初中教育,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美术画品, 或是一些健康, 适合中学生听的歌曲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天赋和能力。

所谓劳, 就是在对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在学校环境中让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集体劳动, 既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 也可以培养他们勤劳, 肯吃苦, 不怕累的精神。

浅析初中数学教育 篇8

中学数学具有内容上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教育时, 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 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 大胆突破, 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知识的传授活动, 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活动——数学活动。传统的数学教学偏重于前, 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成为接受前人所发现的数学知识的容器,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应按数学思维 (数学活动) 的规律进行”,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应通过对数学符号组合的分析、图形的证明、计算的变化等数学活动, 使学生在逻辑理解、抽象概括、对称欣赏、表象创造、变化联想等方面, 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直觉性和独创性等创新思维的优良品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戒备心, 不会受到苛求和责备。所谓“心理自由”是旨在思考问题时, 不必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 能够比较自由地思维表达。因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在心理舒畅的情景下愉快地学习, 从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进行创造思维和想象。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 并不是无动于衷, 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 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 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 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 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 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因此, 真正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的逆境中扬帆, 而不是伤痕累累。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 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有动力。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 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 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 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 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 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因此, 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要学得主动轻松, 才算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人的察看, 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 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活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 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 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如何将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教育 篇9

很多未成年人犯罪都是因为他们的法律意识十分淡薄。很多他们认为不是犯罪的行为事实上都已经越过了法律的界限。在初中的政治教育中应当要注重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

首先, 要注重政治课本中法律知识的讲解。从初中起直到大学, 政治课本中都会有关于法律知识的章节, 这是在学生的三观形成过程中不断灌输法律知识, 引导学生成为遵纪守法好公民的重要方式。因此,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 对政治课本中法律知识的部分要详细讲解, 引导学生理解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并形成积极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

其次, 要在政治课堂上随时引入法律问题。法律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宽泛。在生活中, 任何一件小事, 甚至是一个物品都能够牵引出法律问题。初中政治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时候, 要善于发掘法律知识切入点, 有机地在其他的政治知识和法律问题之间进行切换, 时刻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细节与法律法规之间的微妙关系,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关注法律问题的意识。

最后, 要在政治课堂上适当举行法制教育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举行实践活动往往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法制教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 却可以通过适当举行法制教育活动, 譬如法律知识趣味竞赛等, 来引导学生对法制的关注, 并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深化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甚至喜欢上法制学习。同时, 学生的亲身实践, 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提供行为指导, 让学生下意识地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向。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革新

在很多的初中政治老师观念中, 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才是教学的重点。实际上在教育改革之下, 法制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考试, 而是为了保证学生思想观念和法制观念的正确方向, 降低犯罪率, 让人们更好地享受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 初中政治老师的教学理念应当有所转变。而随着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法也需要随之更新。

1. 多媒体的合理利用。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 由于法律知识相对复杂难懂, 初中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当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普通的口头教学, 不仅让学生难理解, 而且会让法制教育显得枯燥乏味, 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重视度也随之下降。对多媒体巧妙合理的利用, 既不会喧宾夺主, 将课堂重点带跑, 又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生对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

2. 互联网的正确利用。

当今世界是互联网的时代。在教学改革中应该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有意识地将互联网纳入教学活动中。互联网的广大信息量也是诱导未成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初中的政治教育中, 应该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互联网。通过正确的使用互联网, 来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

三、注重课堂与生活的结合

任何教学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让知识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应用。政治课堂所讲述的法律知识, 最终也是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实现其意义。因此, 在政治教育时, 应该有意识把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

首先, 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包含法律知识的现象的能力和意识。将观察并分析的任务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时刻注意法律问题, 并以此为诫, 养成遵纪守法、维护法律的观念。

其次, 可以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引入课堂进行法律层面的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看到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但这些违法乱纪的人并没有受到法律的惩罚, 往往会形成这些事情是可以做的这种想法。政治老师在法制教育时应该要关注学生在生活中容易忽略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最开始的时候提出现象和问题, 经过知识点的讲解以后, 再让学生自己分析现象、解答问题。

最后, 注重开展课外的法制教育活动。这与课内的活动有所不同。课内的活动重视理论知识和模拟实践, 而课外的活动则重视生活体验。这能够让学生清楚明白地认识到哪些事情可以做、应该做, 哪些事情不能做;当遇到违法犯罪行为的时候, 应该如何机智而正确地与之进行斗争等问题。

初中科学教育 篇10

关键词:教育理念,初中体育,教育质量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新课标的推动下,初中体育教学也必须积极做出整改,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注重利用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体育运动,使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新思维的融入,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要利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创新教育理念内涵

创新教育理念是随着素质教育的热潮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一种教育模式,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与改革中前进,教育改革必须实时进行,与时俱进,现阶段提出的创新教育理念主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精神。在体育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而且要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储备。

二、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全社会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初中教学普遍存在一种“重文轻武”的现象,很多学校文化课设置比较多,体育课的设置比较少,一般一周2-3节体育课。虽然比以前重视体育课,但是重视程度仍然不高,导致一些学校的体育课仍然没有取得较好的发展。

(二)体育教课内容不合理

初中体育课上,学生不是兴趣浓厚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而是在进行着各种枯燥地竞技性体育活动,体育课的娱乐性被大大削弱,毛振宁教授点评篮球课说“一堂篮球课学生能够一直在练一个动作,学生没有相互交流、合作,更没有一次投篮,这怎么能算一堂篮球课?”可以看出初中体育课突出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体育课的本质。而且每个学校的女生在体育课上表现都不行,很多球类课上没有女生。

(三)体育教师授课方式不合理

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有些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生硬机械地照目标做,整堂课进行着一些重复而单调的体育活动,而不去考虑学生自身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需求。整节体育课过后,学生除了流些汗,身体较为疲劳外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德、智、体、美、劳和技能全面发展。

三、创新教育理念,提高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的措施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现代教育必须以创新教育理念为基础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积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沟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开发学生潜力,调动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积极性,培养综合素养水平高的全面性人才。

(一)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过去应试教育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需求,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学,积极培养创造性人才,激发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潜能,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强的全面性人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以游戏的方式上体育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达到锻炼目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挖掘个人潜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坚强意志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创新教育理念的主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平时多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注重学生主导地位的体现。比如组织野外登山、越野等活动,培养学生野外生存能力,并且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奋进、吃苦耐劳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是学生根据自身爱好,组成相应的体育兴趣小组,不断挖掘学生潜力,对他们进行专业训练,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创新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情景教学是素质教育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是利用课堂教学环境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结合体育课堂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创设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体育课堂,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比如教师在进行讲述“立定跳远”时,可以设置“蛙跳”情境,为学生提供一种游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玩乐中掌握动作要领。另外,教学器材的应用不能墨守成规,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像器材的玩法和技巧,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四)注重现代科技的运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代教育中纷纷加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教学方式,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要学生了解一些体育项目的发展史和体育明星方面的知识;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动作,教师也可以利用视频中的分解动作和学生一起练习、尝试,提高学生对动作的熟练掌握效果。

四、结语

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体现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人文教育;品行操守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仅仅关注于学生词汇、句式结构、写作技能及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严重忽略了通过语文教育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种有失偏颇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下,人们越来越关注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旨在通过强调人文教育来提升学生的品行操守,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性人格,来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思考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增加人文教育能够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理念,还能够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行。不过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存在明显的短板,人文教育的方法不科学,人文教育的内容不全面,人文教育的理念比较落后,人文教育的情况存在明显的缺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并不注重人文教育,这一方面是因为初中语文教师认为相比语文成绩,人文教育属于虚拟性的东西,即便开展了人文教育,也无法通过科学的手段来考评其开展程度。另一方面,部分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较低,在语文教学中,这些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较高,但人文素养却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在招聘教师的环节,对于教师的专业技能的考核相对成熟,对于教师人文素养的考评机制却不系统不规范,仅仅评价教师的自评来进行审核,显然难以科学的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进行有效把关。

此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还尤其更加深刻的社会原因。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没有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教学目的,致使学校和教师都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贯彻人文教育的主要措施

初中语文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阶段,作为人文教育开展的主要阵地,如果在这个阶段,不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注重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那么学生的素质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应该针对性地开展人文教育,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有效把握初中语文教学中可能进行人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从初中语文课文中提炼人文教育的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语文课本是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课本涵盖着丰富的人文内容,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如果能够精心的科学的对语文内容进行筛选,尽可能地选择适合人文教育的内容,那么人文教育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深入浅出,这其中还有很多蕴藏深刻思想的课程内容,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认真不深入地剖析语文课本的内容,那么人文教育的开展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做好对语文教材的分析整理工作,将语文教材中适合开展人文教育的内容有效的整理出来,以便针对性地开展人文教育。

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时,教师要充分地挖掘素材,在开展人文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人们会说谎话,而孩子们却诚实地道出了真相。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努力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说谎话,敢于直言。在讲解《沁园春·雪》这篇文章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毛泽东在写作这首诗歌时的时代背景,了解毛泽东写作此詩的真正意图,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分析诗歌的结构及意境等基础层面。只有学生理解了毛泽东创作的时代背景,才能结合诗歌的恢弘气势,有效把握毛泽东在艰难的环境下,仍能保持对革命的热情和信心,进而促使学生以毛泽东为榜样,面对艰难困苦时,要不失信心,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要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去迎接任何困难的挑战。

在开展人文教育时,初中语文教材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如果教师对人文教育的理念了解不透彻,如果教师对人文教育的内容体系不了解,很难从语文素材中发现价值。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进而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辨别语文素材中所涵盖的人文教育内容。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

人文教育理念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开展人文教育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还应该注重人文教育的延伸和扩展。一般而言,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审美情趣同样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人文教育时,要深刻挖掘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确保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需求,是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举措。

首先,教师应该多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语文知识及掌握情况等,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把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难点。通过教师的关心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进而愿意去学习,愿意去接受教师的人文教育。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需求,教师除在学习上对学生进行关心外,还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需求,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针对学生心理存在起伏或变化,给予适当的引导,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对于学生的一些消极的错误的思想,教师要在沟通的过程中,给予特别的重视,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帮助学生及时梳理自身的负面情绪,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最后,教师还应该始终以平和的温柔的心态或语气来对待自己的学生,教师在上课阶段,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始终面带微笑,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使学生得以全身心的以饱满的热情来投身到语文学习中。

3.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来科学的贯彻人文教育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以此来贯彻人文教育。传统的以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利于人文教育的实施。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着重分析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注重合理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在多元化评价思想的指引下,教师不再单纯的看中学生的成绩,而是全面的评价学生,并在评价的过程中,将道德素养、作风修为等融入到评价中来,既能够贯彻人文教育,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实施并不乐观,这就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人文教育,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贯彻人文教育,通过深刻挖掘教材内容,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运用来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沈大兴,浅谈初中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J],才智,2010(14).

初中化学创新教育探讨 篇12

一、结合时代性,培养学生的创新使命感

当今是知识更新迅猛的信息化社会,教师要适时将与化学教学有关的最新成就“引进课堂”。如通过介绍“绿色化学”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可让学生增强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科学研究中往往是一时疏忽,就会与机会擦肩而过。在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之前,法国一化工厂将一瓶液体样品送与李比希请他给分析一下这瓶液体的组成。当时李比希并没有详细的进行分析测定,就贸然断定这瓶液体是氯化碘。后来,李比希听说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时,突然意识到他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草率的。他又重新化验,测定瓶中的液体的确就是溴,真是后悔莫及啊!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

前人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多次或是许多次的失败中获得的。诺贝尔在研制硝化甘油的实验过程中就曾经发生过多次爆炸,他被炸伤,弟弟和四位助手都被炸死了。但是这些压力并没有把他吓倒,他依然坚持不懈。最后,他终于在不影响其他人的一个湖中的一只小船上实验成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治学时要有一种韧性和顽强的毅力。

四、教师主导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由于课程的特点,化学课堂有时会比较枯燥和抽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精心备课,挖掘素材,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化学课堂氛围,突出学生主体,消除传统上师生之间的矛盾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善于、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现师生和谐、顺畅交流,使学生能够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迸发创新的火花,从而使课堂变成高效的化学课堂、创新的化学课堂。

五、兴趣与好奇心是创新的导师

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和开始,学生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支配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所以,创新教育要通过各种途径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放在首位。如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通过对化学趣闻逸事的学习、通过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外活动等,让学生在体验“新”感觉、“新”发现、“新”体验的同时,养成崇尚创新、追求创新的创新意识。例如初学“盐的水解”时,教师可以“盐”为突破口,设计引言: “盐,同学们都吃过,都很熟悉,应该是天天都在吃,那它是不是属于我们在初中化学中学过的‘盐’呢?我们回忆我们做饭时经常用到的、俗名叫作‘纯碱’的那种物质,化学名称叫什么?这种物质我们平时把叫它‘碱面’‘面碱’等,说到这里哪位同学有什么问题没有?”这样,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盐”入手,让学生感到很熟悉又很“新鲜”。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那平时为什么又叫它‘碱’呢?”紧接着又把学生引向下一步: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动手做这么个小实验:把少量的醋酸钠(NaAc)、醋酸铵 (NH4 Ac)、氯化铵(NH4 Cl)、氯化钠(NaCl)晶体分别投入4支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震荡试管使它们溶解后,用pH试纸分别测定其酸碱性。这样,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这种好奇心与兴趣,会使之成为稳定的、持久的创新意识的动力。

六、巧设问题情境,化“难”为“宜”

注重分析知识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问题的难度和阶梯性,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如800千克含CaCO3 75%的石灰石中含Ca多少千克?这对于刚学化学计算的学生来说,确实难了些,但如果把它拆成两个题目:“800千克含CaCO3 75%的石灰石中含CaCO3 多少千克?”和“这些CaCO3 中含Ca多少千克?”,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就比较适宜了。

七、精心设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发散思维素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是要排除思维定式的干扰,引导学生发展求异思维;二是要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引导学生大胆求异,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回答问题。如讲氮气的结构和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假设:当氮气不存在时,我们的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再引导学生提出第二种假设:如果氮气变得非常活泼的话,我们的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对学生的创新性回答更要加以鼓励。

八、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的“东西”

教学中我尽量多设计问题,把思考的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课堂小结都是由几个学生来完成,但最后我都问上一句:“现在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在鼓励学生在总结本课知识点的同时,我还要想一想有没有“新”的想法,以发现和开拓学生的“新”的想法或空间。另外,章节小结我还鼓励学生撰写章节小体会。如在讲完铁的性质这一节后,鼓励学生用第一人称写法写一篇关于铁的知识小介绍或总结之类的小文章,可以不是特别完整、只要有自己的创新或独到之处就可以。学生们异常活跃,他们阅读有关资料、走访家长、到工厂去参观,写出了《铁的自述》《我就是铁》等多篇小论文。

上一篇:环境行为模式下一篇:数控技术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