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报告范文

2024-07-06

评审报告范文(共8篇)

评审报告范文 篇1

技术部管理评审报告

根据质量手册要求,本部门主要职责有:技术文件控制、原料质量监控、成品质量监控、设计和开发、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一、一季度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目标结果分析:

1、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1)新产品研发情况达到预期目标。

2)原料检验、成品检验达到覆盖率100%。漏检率为0。

3)及时准确处理现场技术问题,并对生产过程中特殊工序进行技术 指导;

4)暂未实施降低产品成本技术革新。

2、目标结果分析:

今年部门目标的考核结果说明ISO 9001体系运行正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检验结果处理不够严格,数据表达不够清晰。目前已经组织改进。

2)过期文件没有及时清理。以后组织检查文件到期时间及时清理过期文件。

二、体系文件执行情况: 1.技术文件控制:

严格按《文件管理制度》有关要求实施文件管理与控制:

1)编制了《技术文件编号办法》,并对文件的编号实施严格控制; 2)文件按制度要求进行相应级别的签字; 3)文件修改:严格按程序要求审批、修改; 4)文件实施定置管理,方便检索;

5)加强了现行文件和参考、作废文件的识别与管理。2.检验报告管理:

1)原料、、中控、成品检验报告分类管理,增加条理性。

2)制定了《成品检验周期计划》,按计划要求实时进行周期检验并做好相应记录,并对发现的不合格项次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保证了车间生产的可靠运行,满足生产需求。

3.设计和开发控制:

按制度要求有效开展了各阶段的设计活动与质量控制,后期按需完善三级控制文件。

4.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按制度要求以工艺与操作规程的形式向生产车间及相关部门提供了产品特性的信息和作业指导文件。另外,根据质量体系内审情况,为提高工艺的适用及可操作性,目前正在对各类作业指导书进行整改,预计年底完成。

6.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确认:

按制度要求技术部对车间生产过程制定了相应管理规程和工艺评定准则并已组织完成。

三.质量体系改进实施计划:

1.加强预防与纠正工作:对于生产中发现的问题,技术部应立即组 织相关人员召开临时会议,分析原因,制定出纠正预防措施立即整改,同时,应加强错误统计工作,定期由技术主管针对各类错误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深入了解错误产生的根源;

2.加强与生产车间的联系、沟通与技术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实际生产情况,逐步将工艺完善,并将影响质量的疵点控制在萌芽中;

3.加强培训,消除隐患。只有通过加强员工相关知识的培训,才能消除设计隐患;

4.加强优化设计,降本增效。通过对产品设计过程中各关键点的研究,以优化设计、简化流程等一系列措施来降低设计成本,提高设计质量。

技术部:陆爱国

2014.10.25

评审报告范文 篇2

CAE分析在模具设计和调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已在模具制造商中得到广泛应用, CAE分析报告也随之成为模具图纸会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在主机厂从事冲压工艺的技术人员, 因主机厂专业细分程度高, 面对模具制造商提供的CAE分析报告评审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而且在众多的工具书及专业文献中也很难找到关于CAE评审时的关注内容和评审标准的介绍, 更多的是依靠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主观经验来进行评审, 难免有所疏漏。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了对运用AutoForm软件模拟出的CAE分析报告进行评审时的关注点及评价标准:

1 CAE分析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1 进行分析时的输入条件:

►坯料信息:材质、料厚、尺寸

►成形类型:单动/双动

►摩擦系数:镀锌钢板0.15

铝板、非镀锌钢板0.17

►成形力 (新设备按照130%成形力<设备理论压力, 旧设备按照150%成形力<设备理论压力核实)

►压边力 (AutoForm计算压边力不准确, 需要通过公式或DynaForm计算)

►压边圈行程及拉延筋图

1.2 坯料流入量。

1.3 成形极限图 (FLD, 图1) 、材料厚度云图、材料变薄率云图。

1.4 冲击线、滑移线模拟图 (仅外观件需要) 。

1.5 成形进程图:板料重力状态 (仅压边圈曲率过大时需要, 便于板料定位设计) →压边圈闭合状态→凸模初始触料状态→压边圈下行10mm (成形到底前Xmm) 状态→成形到底前 (X-10) mm状态→……→成形到底前5mm状态→成形到底状态。

1.6 成形性问题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图2) 。

2 注意事项

2.1 坯料尺寸的控制以拉延后坯料轮廓不超过第一道拉延筋中心线为准。

2.2 成形性 (Formability) :最终产品区域内要以绿色为主, 不应该出现红色 (Splits, 开裂) 、紫色 (Thicking, 起皱) , 应尽量避免出现灰色 (Insuff.Stretch, 成形不充分) 、蓝色 (Compress, 有起皱的趋势) 。

2.3 减薄率 (Thinning) :最大减薄率<25%, 最小减薄率≥3%。

2.4 成形到底前5mm不能有明显的起皱现象。

2.5 起皱趋势 (Wrinkle Criterion) 压料区域<0.05, 成形区域<0.02, 外板件平面区域<0.001, 内板件平面区域<0.005。

2.6 滑移线、冲击线是否会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外观质量。

3 模拟结果说明

3.1 好的模拟结果

3.1.1 成形极限及最大减薄率

►最大变形与成形极限曲线 (FLC) 的距离>极限值的20%;

►最大厚度减薄率与厚度减薄极限曲线 (TLC) 的距离>极限值的20% (图4区域I) 。

3.1.2 最小减薄率

►在外表面区域内的最小板料厚度减薄率≥3%。

3.1.3 起皱

►整个变形过程中无临界皱纹;

►整个变形过程中有起皱或增厚, 但是在:

可见区域:起皱在成形到底时被消除;

非可见区域:非安装面、法兰或曲面连接处, 不会导致功能故障。

3.1.4 冲击线、滑移线

►可见区域无冲击线、滑移线。

3.2 介于临界值的模拟结果

3.2.1 成形极限及最大减薄率

►最大变形与成形极限曲线 (FLC) 的距离<极限值的20%;

►最大厚度减薄率与厚度减薄极限曲线 (TLC) 的距离<极限值的20% (图4区域Ⅱ) ;

3.2.2 最小减薄率

►在外表面区域内的最小板料厚度减薄率2%-3%。

3.2.3 起皱

►整个变形过程中有起皱或增厚, 但是在:

可见区域:不能判定起皱在成形到底时是否被消除;

非可见区域:非安装面、法兰或曲面连接处, 不会导致功能故障。

3.2.4 冲击线、滑移线

►可见区域内有受设计限制的冲击线、滑移线。

3.3 不好的模拟结果

3.3.1 成形极限及最大减薄率

►最大变形在成形极限曲线 (FLC) 以外;

►最大减薄率在厚度减薄极限曲线以外 (图4区域Ⅲ) 。

3.3.2 最小减薄率

►在外表面区域内的最小板料厚度减薄率<2%。

3.3.3 起皱

►整个变形过程中有起皱或增厚:

可见区域:影响表面质量;

非可见区域:导致功能故障。

3.3.4 冲击线、滑移线

►可见区域内有冲击线、滑移线。

4 补充说明

4.1 一般零件只需要对拉延序成形性进行CAE分析, 但是对以下情况应注意:

►对于二次拉延件需要对二次拉延进行拉延模拟;

►对于高强度钢板需要做回弹分析;

►对于存在开裂和起皱风险或有可能造成较大回弹的翻边整形工序需要进行CAE分析。

4.2 CAE分析结果与模具调试结果的比较和反馈:

►原则上模具调试时模面必须达到0.8的光洁度, 至少凹模圆角和局部关键凸角必须打磨光滑, 坯料必须保留出厂时带的防锈油, 否则视为摩擦条件不符合CAE模拟条件。

►现场调试时确保坯料流入量和模拟结果相近 (最好小于5mm) , 否则试模结果和模拟结果缺乏可比性。

4.3 考虑到车型批量生产后必然会出现降低整车成本的措施, 可能需要用不同牌号或不同级别的板材替代原设计给出的板材, 可在与主机厂设计部门充分沟通后, 要求模具供应商对使用替代板材后的成形性进行分析。

建筑类职称评审(范文) 篇3

一、基本信息

建筑企业工程师职称评审

非公有制建筑企业工程师职称评审申报工作的通知

为提高非公有制建筑领域职工待遇,弥补企业无人才评定机制,保障员工权益,帮助企业在员工职级聘用时,对所聘人员提供衡量标准,并使具备能力的人员切实得到企业及社会认可,得到与公有制企业相同社会地位。各省人事厅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工程师职称可评可考,具备职称评定条件的人员不用参加全国通考,可以直接评定职称,与考试获得的职称具有同等效力,职称由各省、市人事主管部门进行评定,政务网站统一查询,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均与认可,并且可以将职称评定档案调入所在单位主管人事部门,全国通用。

范围对象

非公有制建筑企业或建筑类相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

建工类:工民建工程师、建筑工程师、建筑设计工程师、建筑装饰工程师、建筑施工工程师、建筑管理工程师、建筑水电安装工程师、工民建安装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土木工程工程师、土木建筑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测量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暖通工程师、安全工程师、岩石工程工程师、土岩方工程师、工程测量工程师、市政工程工程师

二、评审要求

基本条件

1、助理工程师(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一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二年以上;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员级职务。

2、工程师、经济师(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初中以下学历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 5 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5 年以上。

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5、《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6、一寸免冠红底彩照6张、身份证复印件2份、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

三、作用

职称是对一个人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工作实绩等业务技术方面的全面评价。对一个人来说,职称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附在职称上的附加利益太多了,升一级职称,就可以升一级工资,同时仕途又可以向前发展了。现阶段,技术职称是人们领取工资、享受待遇的依据。职称是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主要体现。

职称评审的时间

四月 文学创作 翻译 工艺美术 公安 社科

五月 党校 会计 计划生育 新闻 播音

六月 体育 公证 律师 审计 统计 通信工程

七月 高教 中专 档案 出版 自然科研及实验

八月 工程 经济 艺术 群文 图资 文博

九月 农业 正高工 非公职称 技校

土建职称评审工作总结范文 篇4

********建筑工程公司

2012.7.5工作总结

本人于2009年6月毕业于****大学,于2009年7月进入******建筑工程公司工作。

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三期项目部担任内业资料员及预算,负责该工程资料收集及整理以及地下室模板、混凝土的工程量计算。同时做好各类文件、图纸的下发、传阅及传递工作并将文件原件存档。根据项目部规定,对文件进行相关部门的下发、传阅、传递,接收部门在文件原件上进行签字确认,并将文件原件存档。工程资料应认真填写,字绩工整,装订整齐,一看一目了然,以便以后检查及归档带来方便。在这一年半的工作时间里,自己不断的学习中总结了一个文件填写流程:1.通读文件,了解大致内容 2.填写相应文件夹中的收文本 3.打印、填写面单并写好有效清单 4.请示带我的人,完成面单。5.呈交领导阅示,等待回复 6.填写相应的文件盒内卷内目录,收纳好原件7.按领导要求下发文件,认真填写好发文本。整个工序完成有一定的间隔时段,期间要知道文件的去处,保证原件的回收工作。在公司领导及项目前辈的指导和帮助下,很快熟悉公司组织管理架构和工作流程,迅速进入角色并很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

2011年1月至今在***一期2、3、4栋楼担任内业技术员,在项目上参与现场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及技术管理工作,负责现场施工技术、经济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其中资

料的收集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即施工准备、施工阶段、竣工验收。参加图纸会审,并参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很好的完成了本职工作。

本人自进入*****建筑工程公司以来严格贯彻执行公司质量方针目标,制度和规定,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好本职业工作,认真地完成好领导交与的每一项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平时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业务素质。

按照公司文件要求制定项目内部质量职责。平时认真履行作为一名技术人员的职责,每个工程开工前,先认真查看图纸,找出图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图纸会审时及时地得到解决,避免了对施工造成影响,并根据各个工程特点,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在施工中严格按图纸及规范要求,以及编制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以确保工程的质量。负责安全、质量、进度、组织落实施工现场标准化和文明施工。工程合格率100%,其中****三期13栋工程被建设委员会评为“标准化施工现场”、“结构优质工程”、“*****二期区17栋工程被市质监站评为“结构优质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两年年多来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使思想

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为适应建筑市场环境的发展大趋势,加大对现场生产管理、技术质量管理、文明施工等方面的管理力度,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把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与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立的技术优势。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工作上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服务。

总结人:****

评审报告范文 篇5

总则

1.1 为了规范压力管道安装单位资格评审工作,依据原劳动部[1996]140号文件《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下称《规定》)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99号文《压力管道安装单位资格认可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的规定,特制订本评审细则。

1.2 本评审细则规定了压力管道安装资格评审的依据、性质、内容、职责、方法和要求。

1.3 本评审细则适用于压力管道安装单位安装资格许可鉴定评审。2 评审依据

2.1国质检特[2005]220号《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 2.2原劳部发[1996]140号《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2.3质技监局锅发[2000]99号《压力管道安装单位资格认可实施细则》 2.4压力管道安装的有关标准和规定 3 评审性质与内容

3.1 评审工作应受安装单位的自愿委托,并按《压力管道安装单位资格认可实施细则》及本评审细则的要求开展。

3.2压力管道安装单位资格认可评审分条件初审、安装质量评审和联审三阶段。4 职责与要求 4.1 安装单位

4.1.1 必须具备《实施细则》第八条规定的基本条件,建立质量体系,并开始正常运转。

4.1.2 向国家或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相应类别压力管道安装资格申请,并得到受理。4.1.3 约请我中心(评审机构)承担压力管道安装资格评审工作,协商签订评审协议。

4.1.4 在条件初审实施前,向我评审机构提供有关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4.1.5 为评审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做好评审配合工作。4.1.6 按协议规定支付评审费用。4.2 评审机构

4.2.1 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按本所评审质量手册和评审细则规定开展评审工作,主动接受上级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指导。

4.2.2 加强对评审员的监督与管理,确保评审工作质量,做到“廉洁、高效、公正、公开”。

4.2.3 在安装单位约请我所评审并签订评审协议后,向安装单位提供评审指南和评审细则,介绍评审工作要求,同时按要求委派有相应资格评审员及特邀专家(必要时)实施评审。

4.2.4 及时完成评审报告,并报受理机构。4.2.5 协助受理机构组织的安装资格联审。

4.2.6 对申请单位的工艺技术、图纸资料、商业信息予以保密。5 评审准备

5.1申请单位在约请鉴定评审前,应当按照压力管道安装许可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认真进行自查,提出自查报告。

5.2鉴定评审机构在接受申请单位的约请时,申请单位应当提供以下资料:(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申请书(已经受理的);(2)依法在当地政府注册或登记的文件(复印件);(3)已获得的其他认证或认可证书(复印件);(4)压力管道安装质量手册;(5)申请单位概况说明和自查报告;(6)特种设备鉴定评审约请函;(7)其他必要的补充资料。

5.3鉴定评审机构接受申请单位的约请,应当向申请单位提供鉴定评审指南。鉴定评审机构不接受约请,应当在约请函上签署意见说明原因,并在收到约请函的5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单位,退回提交的申请资料。

5.4鉴定评审机构应当在实施鉴定评审工作7日前向申请单位寄发《特种设备现场鉴定评审通知函》,并且报送受理机关和相关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5.5根据申请单位的具体情况,鉴定评审机构派出鉴定评审组,鉴定评审组长应当在鉴定评审工作开始前,向鉴定评审组成员介绍申请单位情况和鉴定评审计划,提出鉴定评审工作要求。评审程序与方法

6.1 初审和联审工作程序:包括评审工作预备会、评审工作首次会议、巡视现场和相关部门、分组审查、评审情况合议、末次会议、出具审查报告等。

6.1.1预备会议由鉴定评审组成员与申请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鉴定评审组长应当将鉴定评审计划与申请单位进行交流并且取得一致。

6.1.2首次会议和末次会议由鉴定评审组长主持,申请单位主要负责人、有关部门负责人、质量管理体系责任人员和鉴定评审组成员参加。

6.1.3首次会议的一般程序如下:

(1)鉴定评审组组长宣布开会,介绍鉴定评审组成员、受理机关和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代表,申请单位负责人介绍申请单位人员;

(2)鉴定评审组长说明鉴定评审依据、工作安排、内容和要求;

(3)申请单位领导介绍企业概况,施工业绩以及压力管道安装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情况。

(4)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安全监察机构代表讲话。

6.1.4现场巡视范围包括与压力管道安装有关的部门、场地、设施,例如档案(资料)室、材料和设备库场、预制加工场地、检验试验设施和培训设施、安装现场等。

6.1.5鉴定评审组应当根据申请单位被受理的安装许可类别、级别,划分鉴定评审小组,分组进行鉴定评审,鉴定评审人员在分组鉴定评审时,应当认真听取申请单位有关人员的说明,认真审阅提供的相关见证资料,查证有关人员和进行必要的考核,如实记录鉴定评审情况,并且就相关问题作出客观判断和正确结论。

6.1.6分组鉴定评审结束后,鉴定评审组应当进行合议,讨论并且汇总鉴定评审意见。如果个别成员有保留意见,必须在鉴定评审记录中记载。6.1.6末次会议的一般程序如下:(1)宣布开会;

(2)鉴定评审组长宣布鉴定评审意见并讲话;(3)申请单位负责人讲话;并就评审结果表示态度。(4)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代表讲话。

6.2 评审方法包括资料审查、现场检查、答辩考核等三种。7 评审实施 7.1 条件初审

7.1.1安装单位应按《规定》、《实施细则》和本评审细则要求进行自查,自我评价合格后,向原先约请的评审机构申请初审。初审前,评审机构应将评审日程与安排、评审组成员名单等向受理机构备案。

7.1.2初审由评审机构组织进行,审查组由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注册的评审员及特邀专家(必要时)组成,审查组人员一般不得超过4人,特邀专家不得超过鉴定评审人员的二分之一。审查组长应由具有3年以上评审经历的人员担任,审查时间一般不超过3日。

7.1.3条件初审应全面审查安装单位应具备的条件,重点是对管理者代表、责任师及项目负责人的审核、人员条件和设备条件的审查、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情况及质量体系文件的审查。审查内容详见“条件初审记录”。

7.1.4基本条件审查

⑴.具有法人资格,持有工商营业执照,并具有相应级别的建筑企业资质等级证书(GB2、GC3级的建筑业资质不作要求)。

⑵.具有适应相应类别压力管道安装需要的质量保证体系。⑶.有所申请范围内压力管道的安装业绩和安装能力。⑷.通过工程项目证明安装质量合格,安全性能可靠。

⑸.具有满足需要的办公场地、材料库房、设备库房、试验室、管道予制厂房等办公和生产条件。

7.1.5 质保体系责任人员条件审核

⑴.压力管道安装质保体系责任人员应按要求配置,管理者代表(质保工程师)、各质控系统的责任人员、各安装项目质量保证师的人员资质,按安装资格级别分别达到《实施细则》附件二“安装单位质量体系责任人员要求最低条件表”的规定,项目质量保证师的数量还应与安装单位安装队伍及安装项目相适应。

⑵.压力管道安装质保体系各责任人员职、责、权应明确,任命手续应完备。7.1.6 单位人员条件审核

⑴.从事压力管道安装人员总数量、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专业人员资格和数量应按安装资格级别分别达到《实施细则》附件三“安装单位人员资源最低条件表”的规定,其中GB1、GC2级安装单位的无损检测人员总数为人项数。

⑵.重点核查以下专业人员的资格和数量

1)从事压力管道安装人员总数及工程技术人员总数; 2)无损检测人员的持证项目、级别和数量; 3)压力管道焊工的持证项目和数量; 4)理化检测人员的持证项目、级别和数量;

5)从事压力管道安装的管工、起重工、主要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等级和人员数量。

⑶.对只进行专项安装的GB1级或GC2级安装单位(如:PE管安装专业队伍;集中供气站安装专业队伍;小型深冷装置安装专业队伍等),其人员总数、工程技术人员总数可按GB2 级或GC3级要求。

7.1.7 设备条件审核

⑴.压力管道安装单位应有足够的工装和设备,满足所申请级别管道安装和检测需要。安装和检测设备的类别、数量按安装资格级别分别达到《实施细则》附件四“安装单位必备设备条件表”的规定。

⑵.重点审核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台帐、设备档案;现场检查设备状况及设备标牌;统计设备的专管率和完好率。设备应逐台建档管理,档案内容应包括设备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使用、维修、事故、报废等记录。每台设备均应设标牌,标明设备编号、专管人及设备完好状况。设备的专管率和完好率应达到相应要求。

⑶.对安装、测量、检测和试验用计量器具,应重点核查计量器具台帐、周期受检率、完好率及检定标识。计量器具的类别、数量、精度、完好率和计量检定率应符合相应要求。⑷.对只进行专项安装的GB1级或GC2级安装单位(如6.1.3第⑶条所述),其设备条件可按GB2级或GC3级要求。

7.1.8 质量保证体系及文件审查

⑴.审查压力管道安装单位的《压力管道安装质量保证手册》,确认安装单位已按《实施细则》的要求,参照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压力管道安装质量保证体系。体系应由最高管理者(法定代表人)领导,其授权的管理者代表(质保工程师)负责建立、实施和保持质保体系。质控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的设置应能满足申请级别压力管道安装质量的全过程控制需要。

⑵.审阅确认企业宗旨、质量方针、目标符合企业实际及长远发展需要,质量体系围绕质量方针、目标而展开,质量体系人员职、责、权明确,质量控制程序及图表清晰、完整。

⑶.审查各控制系统程序文件,内容应齐全、清楚,职责明确。特别是有关材料、工艺、焊接、检验、无损检测、理化试验、热处理、设备等方面程序文件。

⑷.审查各控制要素的作业指导书、表格和报告,内容应齐全、合理,能反映压力管道安装质量控制过程,达到质量体系管理的要求。

7.1.9 质量体系运转情况检查

⑴.检查各质控系统责任人员到岗情况和各质控系统间的质量网络关系,应符合质量体系文件要求。

⑵.查阅1-2套具有代表性的压力管道安装文件资料,了解工艺、材料、加工预制、安装、焊接、检验、无损检测、热处理、理化试验、耐压试验、气密性试验等质控系统运行情况和返修情况,并应符合质量体系文件要求。

⑶.核查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发放、管理和修订记录,确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管理有效性。

⑷.考核责任人员对法规、标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熟悉和理解程度,实际工作经验和履行岗位职责能力。

⑸.考核专业人员(焊工、无损检测人员、管工等)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7.1.10 审查记录

鉴定评审记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单位基本情况,包括资质等的确认;(2)人员基本情况,包括责任人员、安装工程技术人员、检查人员、焊接人员、无损检测人员、理化试验人员、管工等的确认;

(3)安装必需的场地、设施、设备、检测试验仪器、计量器具的检查情况,包括必需设备、检测试验仪器及其状况等的确认;

(4)质量管理体系情况,包括文件和实施等的审查;

7.1.11初审结论

(1)各小组应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安装单位相关责任人员进行沟通,并作好评审记录。在末次会议前,评审组长应召集评审员对评审情况进行合议,与申请单位负责人交换意见时,鉴定评审组应当向申请单位说明鉴定评审意见和建议,并且征求意见。如果发现申请单位存在不符合《实施细则》和本细则中有关条件要求的问题,应当与其签署《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并且得到申请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签字确认。

(2)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则构成不符合项:

1)质量体系文件未按照《规定》、《管理办法》要求制定; 2)质量体系现状未按质量体系文件执行,即现状不符合文件规定; 3)体系运行结果未达到预定的目标,即效果不符合目标。7.1.12 初审报告

(1)条件初审结束后,评审人员应及时完成相应评审记录,由评审组长汇总评审材料,写出条件初审报告。报告内容至少应包括:审查工作概况、审查内容、评审的许可证级别及安装范围、存在问题、审查组成员名单等。

(2)在初审结束后十个工作日内,评审机构应将初审报告(一式三份)分别寄送给安装单位、受理机构,本单位存档一份。

7.2 安装质量评审

7.2.1安装质量评审在条件初审后进行,由评审机构组成审查组,审查组由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注册的评审员及特邀专家(必要时)组成,评审机构视具体情况,一般分2-3次进行,每次审查人员一般不得超过2人,一次审查时间一般不超过3日。

7.2.2安装质量评审主要审查申请单位安装压力管道的能力。重点是对材料、焊接、无损检测、检验等过程的审查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的审查。审查内容详见“安装质量评审记录”。7.2.3 试安装工程安装质量审查要点

⑴.具有《准许试安装压力管道通知书》及安全监察机构同意的安装审批报告,并接受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机构的监督检验。

⑵.设计图纸及技术文件内容的齐全性,依据的法规、标准的正确性,安装施工及验收技术要求的明确性,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设计更改符合规定,设计单位持有相应设计资格。

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专业施工技术措施齐全、正确合理,审批符合程序要求,能有效指导压力管道安装。

⑷.材料(含焊接材料)的验收、存放、发放及材料代用符合规定,有材质证明书,并符合设计及材料标准要求。

⑸.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卡、施焊记录齐全,焊评应覆盖实际施焊项目,并符合要求。

⑹.无损检测执行标准、实施工艺、检测比例正确,底片合格率和底片评定正确率符合要求,记录齐全、报告正确。

⑺.管道安装整齐、走向布置合理,并与单线图一致,符合设计要求。焊缝外观质量良好。

⑻.有通用或专用检验工艺,材料检验、过程检验、耐压、气密性试验、安装质量评定等资料齐全、正确。

⑼.仪表、安全附件、辅机的合格证、校验记录、安装记录齐全正确。⑽.工程交工资料内容齐全、正确,人员签名符合规定,并符合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

7.2.4 试安装工程的质量体系运转审查要点

⑴.各责任工程师和项目质保师资格符合要求,并到岗履行职责。⑵.工艺文件、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查、审批符合规定程序。

⑶.设计更改、材质代用、超标情况处理、缺陷返修、停点质量控制、安装质量总体验收等环节的控制符合规定要求。

⑷.专业人员(焊工、无损检测人员、理化人员、管工等)有相应资格,并到岗履行职责。⑸.所有工艺文件、安装记录、检验记录(报告)有相应责任人员签字,并符合规定要求。

7.2.5 审查记录

评审人员应对分次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安装单位相关责任人员进行沟通,并做好相关记录。

7.2.6 安装质量评审报告

(1)、安装质量评审工作结束后,评审组长应召集相关评审员对评审情况及安装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合议,并写出安装质量评审报告。报告内容至少应包括:工程概况、审查频次、审查情况、不符合项报告、整改情况确认意见、评审的许可证级别及安装范围、参加分次审查的评审员名单等。

(2)、在安装质量评审工作结束后十个工作日内,评审机构应将安装质量评审报告(一式三份)分别寄送给安装单位、受理机构,本单位存档一份。

7.3 联审 7.3.1 联审人员组成

联审由评审机构协助受理机构组织,联审组由受理机构代表、评审员、特邀专家(必要时)组成,组长由受理机构代表担任,审查组人员一般不超过5人。

7.3.2 联审内容

联审应对条件初审和安装质量评审结果进行复核,重点审查条件初审和安装质量评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受理机构代表在联审时对评审机构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具体内容可参见《条件初审记录》及《安装质量评审记录》。

7.3.3 联审报告

联审结束时,联审审查组应出具联审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申请单位基本情况、审查工作概况、审查内容、专业小组审查意见、评审的许可证级别及安装范围、审查组评定意见、审查组成员名单(注明工作单位、技术职称、职务等)。报告一式四份,申请单位、受理机构、当地安全监察机构及本所存档各一份。

7.3.4联审结论

联审组评定意见分为具备条件、基本具备条件和不具备条件三种,具体详见《实施细则》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8 评审总结 7.1 整改确认

联审组评定意见为基本具备条件的,申请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存在的问题,形成整改报告提交评审机构。评审机构对申请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审查确认。

7.2 报告汇总

所有评审工作结束后,评审组长应及时汇总申请单位自检、条件初审、安装质量评审、联审以及整改确认报告,形成综合报告,报告一式四份,经技术副所长审核、所长批准后,分别发送受理机构、申请单位、当地安全监察机构,本单位存档一份。换证评审

9.1换证评审时审查人员组成及审查要求同取证时的联审相同。9.2换证评审的内容 换证评审的重点是:(1)安装单位条件审查;

(2)安装的压力管道是否超出许可证批准的范围;是否存在压力管道安装工程扩散给无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的单位;

(3)安装许可证有效期限内压力管道安装质量体系运行情况;

(4)对压力管道有关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执行情况,接受压力管道安装质量监督检验情况;

(5)现场抽查压力管道安装质量情况;(6)考察为用户服务情况和用户反馈情况;(7)考查历年安装工种有无重大质量事故。9.3换证评审的结论

换证审查评定意见分为具备换证条件、基本具备换证条件和不具备换证条件三种,具体详见《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的有关规定。

相关记录

1. YP/JLZ01-2005《特种设备鉴定评审约请函》 2. YP/JLZ02-2005《特种设备现场鉴定评审通知函》 3. YP/JLZ03-2005《特种设备现场鉴定评审计划表》 4. YP/JLZ04-2005《特种设备现场鉴定评审任务单》 5. YP/JLZ05-2005《特种设备鉴定评审意见征求表》 6. YP/JLZ06-2005《特种设备现场鉴定评审会议签到表》 7. YP/JLZ07-2005《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人员签名单》 8. YP/JLZ08-2005《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 9. YP/JLZ09-2005《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小组意见》 10. YP/JLZ10-2005《管理、专业、作业人员确认单》 11. YP/JLZ11-2005《主要生产、检测设备确认单》 12. YP/JLZ12-2005《人员考核记录表》

13. YP/JLD01-2005《压力管道安装许可现场评审记录》 14. YP/JLD02-2005《压力管道安装质量评审记录》

评审报告范文 篇6

本刊讯(记者王崇民)7月22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地方招商重点客户呼和浩特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国云谷”)的中国乳业大数据生态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在京召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及6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经过认真评估和充分讨论,对该项目的可研报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一致同意并予以通过。

作为全国首创,该平台拥有三大优势:首先,内蒙古有中国乃至世界最强大的乳业领军企业,位居全球前列;其次,内蒙古“中国云谷”是亚洲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园区硬件基础完善;再次,国云数据具有全球领先的大数据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为该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该项目的建设周期为3年,总投资为5亿元,建设内容涵盖一个平台和五个中心,即乳业大数据分析交易平台和可视化展示中心、清洗中心、创客中心、科研中心和培训中心。该平台建成后,将是一个以整合资源数据、打造乳业产业生态链和为政府、企业以及民众服务的高效大数据平台。在平台上,政府可以感知行业发展动态、企业最新需求,了解老百姓对于乳业的看法,及时调整政策;企业能够及时获得有价值的乳业信息并得到科学、专业和权威的大数据分析指导;老百姓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奶源、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溯源信息,获得食品安全新体验。

评审报告范文 篇7

【摘 要】第三方现场评审即外部审核、认证审核,是对检测机构资质能力的一种确认,只有通过了评审组的多方考核,检测机构才能获取资质能力,才能在检测市场中允许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有效数据。但是检测机构怎样才能做好迎接第三方的现场评审,如何在审核中能顺利通过评审组的考核,这也是困扰众多检测机构的一个难题。本文结合多年来迎接第三方现场评审的经验,谈一谈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关键词】检测机构 现场评审 前言

检测机构第三方现场评审也叫实验室资质认定即外部审核,是评审机构组织相应专家组成评审组对检测机构申请的检测项目进行的一种能力确认,通过了评审组的层层考核,检测机构就有能力在所申请项目的范围内正常开展业务。由于第三方现场评审专家人员一般比较少,而且时间短,项目多,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出被评审方在所申请项目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评审与被评审双方在整个现场审核过程中精密策划、合理安排、密切配合,最后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第三方现场评审技术性强,工作量大的特点,作为被评审方的检测机构往往不知道如何去应对第三方现场评审,从而更好地来完成被评审工作。本人结合多年来迎接第三方现场评审的经验,就评审前的准备、过程控制和最终整改事项阐述一些注意事项,仅供参考。评审准备阶段 做好评审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对提高评审效果起着促进作用。2.1 做好资料的申报工作 检测机构必须按《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制的实验室资质认定申请书上要求的内容填写并提供相关材料,重点包括:申请资质认定检测能力表、授权签字人申请一栏表、授权签字人申请表、组织机构框图、检测机构人员一览表、仪器设备(标准物质)配置一览表、申报检测项目典型检测报告、体系文件1套、固定场所拥有或使用证明文件、检测项目使用仪器的证明文件、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劳动关系证明、管理体系内审、管理评审记录及报告等内容,备齐这些内容后及时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处”进行资料报审。

2.2 积极提供信息,配合资料审查 对于检测机构提供的申报资料,“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处”会拟派评审专家对其进行审查,同时评审专家会对其中的一些内容向检测机构了解掌握相关信息,交流沟通现场评审前的具体事宜,一些注意要点和衔接要求。这些都是检测机构在资料审查阶段需要做好的充分准备。

2.3 现场评审前的准备 第三方现场评审依据国家认监委颁布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要求,根据11个管理要素和8个技术要素内容,在质量体系和技术层面上进行能力确认,即通常讲的“软件”与“硬件”考核。

2.3.1 “软件”资料的提前准备 针对第三方现场评审人员少、时间短的特点,检测机构在评审组到来之前就应该准备好一些相关的备查“软件”资料,包括体系文件、受控文件清单、文件发放登记、内审、管理评报告、人员培训计划及人员技术业绩档案、结果质量监控记录、仪器设备校准/检定确认的总体计划、检测仪器设备量值溯源周期计划、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检测仪器期间核查、仪器设备台帐、档案、质量监督计划、检测方法确认记录、合格供方名录、客户满意度调查、申诉和投诉处理记录、新项目评审记录、营业执照、人员劳动合同、三金证明、产权证等内容以提高效率,获得最佳评审效果。

2.3.2 “硬件”现场能力考核的准备 在评审组到来之前,检测机构针对申报项目现场能力考核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申报项目样品的配备(包括样品的制备、标识,外出试验还要找好试验现场)、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状态、检测环境条件、人员的熟练操作程度、人员比对、设备比对、盲样考核、检测方法的确定以及标准物质和消耗品的准备,具备了这些内容也是保证现场评审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2.3.3 内部审核

在现场评审前公司宜组织内审员对质量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内部审核可以高度评价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证明质量体系是否符合评审准则的要求,对被评审方来说相当于一个真实的“软件”与“硬件”现场评审模拟演示,有利于在现场评审前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减少最终不符合项的发生。

2.3.4 陪同人员的合理安排 在与评审专家沟通现场评审事宜时要间接地了解评审组人员情况,每个评审专家善长哪方面内容的评审,检测机构就针对这些情况合理安排相关技术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人(最好是科室负责人)作为现场全程陪同人员,积极做好引导和解释作用,为顺利评审提供便利。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一般留在 “软件”组陪同,做好体系文件和技术方面的咨询。现场评审阶段

从评审组进入检测机构开始,现场评审也就正式展开。现场评审重点是对申报项目技术能力上的考核,是在技术能力上进行的一种探讨、改进和完善。做好以下几点可以提高现场评审的效率:

3.1 工作条件 检测机构应能提供一个专门的会议室,备有相应的办公条件(电脑、打印机、网络、笔、橡皮等)和一名网络管理员,作为评审组的临时办公场所,以提高双方的办事效率。

3.2 合理安排审核日程 在现场评审的首次会议上,根据评审组评审计划的安排,检测机构应简单介绍参加会议人员、详细介绍申报项目的市场调研、资源配置、质量体系运行情况,使评审组较全面、客观地了解检测机构在开展申报项目时所做的工作,使现场评审更富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完整性;合理安排现场评审陪同人员,同时做好现场评审的后勤保障工作, 以取得现场评审活动效率的最优化。

3.3 试验现场的准备 首次会议结束后,按照评审程序,评审组一般都要到试验场所进行简单参观,尤其是新申报的项目,看看设施和环境是否能达到申报要求。对于试验场所的规范性和整洁性,检测机构务必要保证,这往往也是给评审组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了,下面的评审工作也就好开展了。同时评审组在参观试验场所时发现有不规范的检测行为、不满足评审准则要求的检测环境或场所都可以开不符合项的,所以检测机构千万别忽视了评审组参观试验场所的重要性,千万别把它当作只是评审组例行公事,随便看看那么简单来对待。

3.4 现场评审 试验场所参观过后,评审组直接就开始进行现场评审了。现场评审一般分为两方面,一个是“软件组”,另一个是“硬件组”,主要在体系上和技术层面上进行的能力确认。3.4.1 软件组考核 软件组考核主要是体系资料方面的抽查。针对评审组提出的要抽查的体系资料,检测机构要准确无误地提供给评审组,尽量不要让评审组人员长时间等待,这就要求检测机构在评审前将认为需要的体系资料事先准备好,做到随要随拿。有疑问的,现场陪同人员要提前做好思想准备,以便在现场给予解释。

3.4.2 硬件组考核 硬件组考核主要是检测技术实际操作能力的确认。

3.4.2.1 盲样考核 这也是评审组较为关注的一项考核内容,检测结果直接判定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好坏,也是被评审方质量体系运行状态的综合反映。考虑到现场评审中评审人员少、时间紧、检测项目多而且评审前没有具体确定,所以盲样的现场操作就显得尤其重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项目筛选,根据被评审方计量认证附表所列项目,对每一项可能盲样考核的项目都进行充分准备;二是人员确定,根据项目合理安排人员分工,确保考核人员持证上岗;三是实验室条件,确保持证人员有独立完成项目的规范样品、设备、环境条件等。

3.4.2.2 现场试验 评审组会根据检测机构申报的项目适当抽取一定比例的参数进行现场模拟试验并提前几天通知检测机构准备,用以评定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所以现场试验对检测机构人员来讲是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和体力消耗。这就要求检测机构在事先准备充分的同时,要合理安排检测人员,调整好心态,确保检测人员都能持证上岗,重要的是对每个环节的技术要求能全面细致掌握到位,做到从容应对、沉着冷静、步骤不乱、有问必答、有难必解,从样品的完整性、委托、任务单下达、样品标识、样品预处理以及出具分析报告等全过程,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执行,确保准确无误地完成检测结果,真正展现出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水平。

不符合项讨论阶段 现场评审结束后,在末次会议上评审组会对本次评审中发现的不满足要求的内容开出不符合项。对评审员开出的不符合项,如果检测机构有不同意见,应及时提出沟通,找出该问题的依据与相关说明,语气和谐,以求达成共识,避免不必要的争执。整改阶段 不符合项的整改是整个评审工作的结尾,对于评审组开出的不符合项,检测机构应高度重视,将责任分到部门和个人,应尽快在评审组给定的整改日期内较好地完成。

5.1 整改计划的制定 针对末次会上评审组提出的不符合项进行原因分析,制订整改计划。计划内容包括:针对每个不符合项知晓产生的原因,确定最有效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和明确整改完成期限。

5.2 整改措施的落实 检测机构对评审组开出的不符合项要开动员大会知每位员工,要求强化认识、从我做起、触类旁通、不留隐患,做到思想、行动、措施三到位,全力以赴,以纠正不符合项为动机,全面提升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要求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根据整改计划,严格按照不符合项纠正措施的程序进行整改,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在整改过程中对每一个不符合项做到整改件件有落实、项项有凭证,包含标准规范、准则的应知应会培训、整改前后对比,同时图、文并举,尽可能做到清晰直观,一目了然,充分见证其整改过程,以客观地反映出整改的效果。5.3 整改结果的验证 最后由质量负责人或指定相关人员对整改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时效性进行跟踪,对责任部门提交的整改结果进行验证和有效性评价,并根据汇总的纠正记录和所附证明材料编写整改报告,并将完成情况及相关的证据书面报告公司经理。结束语

评审报告范文 篇8

主任医(药、技、护)师(147人)青海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应春花

白文斌

索南昂秀

钱惠岗

吴泽涛

乜国雁

王 叶

李斌业

荣光宏

王亚平

刘芝兰

刘国勇

才让卓玛

张庆欣

张永刚

主任技师: 王象勇

主任护师: 马秀花

蔡宏澜

张玉清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汪元浚

李海萍

童世君

张英

马德花

姚兵

迪吉

杨生虎

侯立朝

马臻棋

赵成玉

宋建兵 陈国俊

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吴

辉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黄

群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柴

马浏莉

付宏伟

尚春香

马明福 张月玲

郭洁群

青海省中医院 主任医师:曲

主任护师:张爱宁

李春红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

主任医师:汪晓洲

张旭辉

李伟玲

祁恒宁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主任医师:仲玉强

王美英

马小云

星学花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 郭学斌

雷红彦

马福昌 主任技师: 王合迅

卢囡囡

张守荣 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主任医师:徐立青 主任技师:郑谊

吴海坤 青海省妇幼保健院 主任医师:李

颖 青海省血液中心

主任技师:李向国

周爱风 主任护师:尹世芳 青海省藏医院

主任医师:索南才旦

拉毛才让

娘毛才 青海红十字医院

曹成瑛

范晓红

冶建军 主任医师:周文蓉

阿尖措

逯金海 郭立平

主任技师:王

主任护师:余晓华

行金花 青海省交通医院

主任医师:任勇刚

赵显清

徐世红 青海仁济医院 主任医师:张小兆 青海省食品检验检测院 主任药师:熊成文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黄学莲

贾顺莲

李怀玮马志宏

乔维军

陈嘉龙主任技师:王永芹 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卫钦锋

陈广

张弢 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陈洁

尕项卓玛 西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李伟 西宁市口腔医院 主任护师:屈明静

刘莲花 王萍

吴平

马彩虹

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李延发 湟中县中医院 主任医师:梁虎邦 大通县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马玉梅

吉存录 青海大通红十字医院 主任医师:程晓琪 大通县中医院 主任医师:李洪银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潘亮云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医院 主任医师:白海东 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李万春 互助土族自治县中医院 主任医师:蔡桂花

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卫生院 主任医师:陈有海 青海省同仁慢性病防治院 主任护师:张庆云 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张海青

石福辉

王小玲 主任护师:才让措

海南藏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医师:李荣 贵德县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马恩波

赵俊才

共和县中医院 主任医师:和好朋

贵南县第二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当周 海西州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才让当周黄启雄

卓玛措主任护师:王玉华

崔海萍 格尔木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王惠彬

其木格 格尔木市第二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张伟芳 都兰县蒙藏医医院 主任医师:沙仁格日力 班玛县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卓玛

曙光 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江西 主任护师:永措

副主任医(药、技、护)师(645人)青海省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罗俊铭

高红玲

咸文娟

陈鲜霞

张晓敏

雷志毅

王小蕊

李玉琴

徐凌燕

简生燕

谢守宁

保广鹤

杨彩霞

李富贵

孙永存 林丽君

徐建国

吕海栋

周有婷

卢忠胜

邓文珺

薛晓红

鄂德琇

王春秋

冀保妍

李海燕

张子龙

刘晓琴

陈明迪

刘娟丽

李磊

石雪峰

马显志

副主任技师:祁定坤

刘金昊

副主任护师:李芳兰

王冰莹

包艳秋

徐媛媛

石晓琴

杨米秀

魏秀英

马玉梅

巩月英

白海英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王晓莉

刘慧琴

冶国栋 张正平

刘震

惠超杰

李光

杨立平

刘志波 郭延洪

卢仲琳

任磊 汪晓妹

秦凤

赵俊

安文静

于鹏杰

刘洪千 李嘉 马建明

沈利娟

郑慧媛 王海燕

张灵强

马志军 马玉兰

普措多杰

扎西东主

副主任药师:石红玲

副主任技师:王财

杨庭显

冯萍珍

李玉玲

副主任护师:刘玲玲

陈丽丽

靳生艳

刘建辉

肖海雪高芳

杨启英

顾焕萍

王玉芬

孔庆菊

马丽萍

刘春云

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汪海燕 白树存 李海霞

副主任技师:汪国琴 陈勇

副主任护师:胡晋辉 马秀英 马生俊 宁云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更藏尖措 王虎德

赵鹏飞 辛晓恩 李修宏 副主任药师:张松达

窦增花 副主任技师:王小义

马维兰

副主任护师:张海清

杨启平

霞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杜文霞

赵刚

穆元忠

马海英

王润强

王丽

马志华

晋国权

石元同

田伟峰 马建萍

副主任技师:谢海林

副主任护师:孙霞

侯珂君

青海省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胡金萍

李志悦

宁玉凤

裴启福

祁耀宇

任丽曼

孙芳

唐万云

罗玉群

张文广

副主任技师:孙

副主任护师:郝晓瑜

万晓燕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刘楠楠

孙瑞华

徐姗姗

王生元

副主任护师:周泉

陈生莲

丁亚宁

樊金花

杨晶 杨灵君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副主任医师:史晓玲

蒲荣

鲍首燕

石润玲

刘海宁

副主任技师:郭小英

副主任护师:吕发贞

李静

扎西措 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医师:赵金华 马小军 蔡芝锋 郝增平刘大晶 副主任护师:陈莉芬 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副主任医师:熊浩明 马霄 王梅 副主任技师:杨晓艳 青海省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护师:李红英

陈舒清

青海省藏医院 副主任医师:桑乾才让

吉先才让

傲见多杰

拉浪多杰

完么安建

周加太

夏吾卓玛

仁青东智

拉毛友

星婕

副主任护师:赵慧萍

青海省医药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副主任医师:赵德渊 青海红十字医院

副主任医师:何明海

杨海云

瓦增成陈亚琼

徐有伟

郭建华

刘莉丽

王裕生

李顺琴

曹淑琴

马佐鹏

副主任技师:秦惠萍

仲海娟

晁学文

副主任护师: 孙立萍

省天玉

陈玲 李月琴 刘焕英

蔡小萍

马菊花

曹生香

青海省交通医院

副主任医师:黄晓琴 陈秀花

季华庆

张 雯

朱永生 张华

童蓉

李金梅

刘大圣 朱金磊

李赟赟 胡敏毅

副主任技师:吴浩

陆保革 副主任护师:苟凌芬 青海仁济医院

副主任医师:逯登鹏

张秉丽 青海省康复医院 副主任医师:胡顺成 青海福利慈善医院

副主任医师:李隽

李剑凤 青海省药品检验检测院 副主任药师:武嘉庚 青海久美藏医院 副主任医师:卡先才让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樊锋

侯召民

季瑛

李洪飞 刘谊蓉

马莉

莫凯年

王青海 文飞

吴静

杨继玉

殷文俏 张彩虹

张红梅

张丽芸

张利岩 唐小辉

副主任技师:张辉

汪维恭

王继荣 副主任护师:张金花 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赵洪武

郝雪莲 吴娥玲

周辛萍 张津

副主任护师:石发萍 李才吉 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张传海

王海文

程财清 副主任技师:王金凤 西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技师:马春光

西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孙亚风

西宁市口腔医院

副主任医师:曹国庆

赵树玲 西宁市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马桂芳 西宁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 副主任医师:朱登峰 西宁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副主任护师:任海莲

西宁市城东区泰宁社区卫生服务站 副主任医师:马本亮

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李玉萍

西宁市城中区解放路南社区卫生服务站 副主任医师:刘金艳

西宁市城东区学院社区卫生服务站 副主任医师:王红

西宁市城东区纺织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副主任医师:余晓东

西宁市城北区小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韩玲翠 副主任药师:孟繁峰

西宁市城北区马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祁自玉

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杨慧清 副主任护师:余静 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咸生清

俞淑娟

冶延成 副主任护师:刘

朱晓红

李玉琴 湟中县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冯富安

靳钦英

韩有吉

黄香忠 湟中县第二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顾 云

李永财

罗海兴

副主任护师:薛长梅

湟中县鲁沙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陈秀珠 湟中县藏医院 副主任医师:项 杰 湟中县上五庄镇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赵隆军 湟中县李家山镇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孙海霞 湟中县甘河滩镇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包启宏 湟中县鲁沙尔镇大源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李世才 多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副主任护师:赵海春 湟中县康瑞医院 副主任医师:赵 梅 湟源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黄旺玛措

湟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医师:史正彪

湟源县城关镇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马承浩

副主任护师:王惠丽 大通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陈有桂 拉毛吉

王海云刘成福 蒋树明 许冰

副主任药师:张吉德

副主任护师:康瑾

刘晓萍 陈利捷

大通县第二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何生斌 崔玉清 青海大通红十字医院 副主任医师:张海云

姚增庆 副主任药师:马培勤 大通县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马玉秀 大通县黄家寨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索玉英

石瑜秀 大通县桥头镇新城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魏国权 海东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张春森

牛秀得

赵洪见

李积莲海东市中心血站 副主任医师:张彩兰

海东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副主任药师:瞿学宏 海东市平安区中医医院

副主任医师:毛晓玲

张全成李香龙 副主任技师:星相华 副主任护师:赵冬英

海东市平安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 副主任医师:李莉萍

海东市平安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药师:窦西名

三德胜

海东市平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技师:李秀琴

海东市平安区小峡镇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赵海德

海东市平安区古城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祁昌军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韩玉梅

应琴儿 副主任药师:李秉霞

副主任护师:李守菊

徐英梅

翟海芳

严兆莉 海东市乐都区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李元忠

副主任护师:王小芬

海东市乐都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郭玉琴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张晓华 李存录 徐先梅 副主任药师:胡玉梅

副主任护师:胡伟

李芳云

李敏

刘生梅

王莲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李志远 刘玉英

马富忠 副主任护师:李莲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张廷志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场垣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李彬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白宏奎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峡门镇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马文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巴州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张丽萍 蒲占宏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北山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袁志福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东沟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李生海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新民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张天录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核桃庄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段勋柱

民和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护师:王风琴 循化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薛心东 副主任技师:马

冰 互助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李吉萍

卢风玲 副主任药师:陶秀德

副主任技师:申大兴

赵元青

副主任护师:贺有红

刘莉

张春花 蒲有花 贺生菊 阿德瑛

星占兰 任慧成

互助土族自治县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王秀华 李积财 兰发秀 贺生新 王延玉 付天云 副主任护师:羊赞措

互助土族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 副主任医师:赵国军 李永花

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马咸新

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申大成

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殷万花 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卫生院 副主任药师:马生梅 互助土族自治县双树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袁广莲 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邵永萍

副主任护师:付永秀 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张学英 互助土族自治县高寨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祁永珍 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郭建银 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赵霞 化隆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马生辉 李志霞 刘妍霁副主任药师: 赵玉秀 副主任护师:莫风琴

措毛 化隆县塔加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多杰太

黄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保健中心 副主任技师:孙永菊 副主任护师:李生芳

石霞

罗晓旭 苏美华 祁尕德

同仁县黄乃亥乡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赵莲

尖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护师:王幼贤 尖扎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王文雅

卓玛措

郝晓芳 副主任技师:李丽 尖扎县藏医院

副主任医师:杰措卓玛

完么项青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托叶玛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李丰全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赛尔龙乡中心卫生院副主任医师:李锋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藏医院 副主任医师:扎西才华 青海省泽库县藏医院 副主任医师:公保东智 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高燕 副主任护师:曹文霞

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郭荣寿

杨永莲

副主任护师:蒋才塔吉

李文赞

钟明秀

王越筠

海北州藏医院

副主任医师:尕藏东智

杨天翔 副主任护师:俄日措

海北藏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医师:周玉伟 门源回族自治县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党维兰

王玉霞

副主任药师:李萍

马晓珍

邓生芳 副主任护师:马延翠

田莹

门源回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医师:周玉琼

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 副主任医师:冶雪莹

马占兰 门源回族自治县泉口镇泉沟台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王进桂

门源回族自治县西滩乡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党菊香

门源回族自治县麻莲乡卫生院 副主任技师:马国山 祁连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樊建华

陈锦 副主任技师:陈铁柱

副主任护师:马富花

吉什措

卓玛措 祁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技师:陈芝正

祁连县峨堡镇卫生院与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站 副主任医师:张国栋 祁连县八宝镇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严风梅 副主任护师:马玉花 刚察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张霞

许存周 副主任护师:冬梅

黄艳红

青措 刚察县伊克乌兰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王昌峨 海晏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李连贵

朱林

何耀平副主任技师:张俭青 副主任护师:刘文英 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朱晓枫

王延强

豆合拉

寇荣善马登宾

副主任技师:羊

刘建军 副主任护师:赵艳丽

李文花

张军歌

海南藏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护师:温玉秀

贵德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张生栋

副主任技师:丛顾俊

韩海生

副主任护师:杨英菊

兴海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王学青 兴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护师:周毛措

兴海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护师:杨秀措 兴海县温泉乡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才让卓玛 兴海县子科滩镇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索南措

朱红胜

兴海县曲什安镇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张庭帮

兴海县中铁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索南

兴海县唐乃亥乡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张世龙

共和县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穆连财

副主任护师:董得丽

娄仲燕

共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医师:张光莲

副主任护师:陈生梅

共和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俄日龙主

共和县铁盖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多杰

贵南县第二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赵光岐 赵创兴

副主任护师:贾

芳 尤拉吉

贵南县藏医院 副主任药师: 卓玛 副主任护师:杨永萍

贵南县茫曲镇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杨 本

贵南县茫拉乡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赵正芬

同德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张晓游

副主任护师:董得荣

同德县尕巴松多镇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孟凡进

海西州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张启祥

刘廷琮

武海玲

谢占成杨勇

朱日磊

张连芳

郑玉强

副主任药师: 祁玉清

海西州蒙藏医医院

副主任医师:卫东

诺孟达来

副主任药师:杜春红

副主任护师:马添梅 海西州疾病预防保健中心 副主任医师:王建青

张静朝

海西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东措

副主任护师:罗梅 海西州中心血站 副主任技师:王梅瑛 格尔木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段炳荣

马骏

杨晓云

杜永发

刘丽萍 副主任技师:贺生旭

马金芬副主任护师:韩翠萍

芦岚

高金莲

王丽勤 格尔木市第二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王利珍

王淑娟

王建军

副主任护师:王菊芳

孔德花

付建菊 格尔木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张玉兰 格尔木市药品管理中心 副主任药师:杨青

格尔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技师:齐洪文 格尔木市中心血站 副主任技师:李明义

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樊永蓉

董娟 格尔木市金峰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副主任护师:张金莲 格尔木市健桥医院

副主任医师:魏振斌

王玉芹 德令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护师:马桂英

赵隆梅 德令哈市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张海花 乌兰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赵春香

副主任药师:吕连成 副主任护师:董兰花

乌兰县蒙医医院 副主任医师:李德兰 副主任护师:赵春梅 乌兰县铜普镇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石庆华 都兰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栗红梅

副主任护师:赵月仙

祁海玲 都兰县蒙藏医医院 副主任医师:倪志峰

红星 都兰县香日德镇中心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汪永顺 天峻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阮彪 副主任技师:贾长春 副主任护师:李晓程

卓玛

天峻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张海秀 天峻县苏里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王启艳 海西州大柴旦行委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张保柱

牛静 海西州茫崖行委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苏兆坤 副主任药师:王兰民

海西州茫崖行委石棉矿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楼小军

赵俊红

朱红玲海西州茫崖行委花土沟镇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颜丽娇 青海油田职工总医院

副主任医师:杨春华 颜为平张文秀 果洛州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王文泉

副主任护师:扎西吉

戚海瑜

张生俊果洛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技师:尤小梅 果洛州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医师:华吉 副主任技师:卓玛才旦 班玛县人民医院

付建军27

副主任护师:梅宝

班玛县疾病预防控制保健中心 副主任技师:李晓鹰 副主任护师:仁赛吉

班玛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乔永兰 班玛县知钦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满周 玛沁县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王桂花 副主任护师:赵英花 玛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技师:香曲尖措 玛多县玛查理镇卫生院 副主任护师:窦小英 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宋吉宝

旦周拉毛 副主任技师:拉巴卓玛 卓玛加 副主任护师:巴桑代吉 玉树州藏医院 副主任护师:白玛求忠 玉树市人民医院

凯周尖赞

霄燕 副主任医师:尼样卓玛

永丁巴德 玉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医师:杨岩

玉树市新寨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日阳 玉树市哈秀乡卫生院 副主任医师:康卓群措 囊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副主任护师:杨吉

治多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扎西拉毛

上一篇:学期学生缴费情况一览下一篇:昭通市中医医院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