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通用13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篇1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彭镇小学彭丽
作为教师自古有美誉“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地位虽然几起几落,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对于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一直都没有改变的。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分析过教师,那么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作为语文课本身就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一、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有过硬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一名良师:
1、教师要能深刻理解教材的价值和功用。在教学中体现目标的全面性。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通常只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教才能让学生理解,评价一堂课往往也是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标准。在这样一个层面,我们往往忽略了教材的延伸价值而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学习的基本层面。在现代教育课堂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教材的价值和功用,在教学中体现出目标的全面性。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教学素材都有他的延伸价值,阅读除了熟悉课文外,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感的锻炼;背诵除了让学生牢记课文内容外,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作文除了要求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要求学生要有适当的阅读量等等。如果我们不是仅仅重视知识点学习,而是关注教材的全面价值和功用,也许学生的课文理解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但是,如果学生的兴趣、能力、心里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提高,那这样的语文课同样是一堂好的课,而且语文课以这样的面貌出现也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2、了解学生现有的基础。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知识基础和现有的经验来构建自己的学习目标的。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最终应由自己决定,但是它必须是以自己现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来进行构件的。然而学生是不是能准确的把握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呢?以情况来看,并非如此。有的提的过高,有的提的过低。因此教师的帮助就显得非常重要。
3、能加强对学生构建学习目标的指导。
一个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学习目标应是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可以实现的。目标应该定位在学生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方能达到的位置上。这种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才有吸引力,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机水平。是不是学生都能提出这样的目标呢?当我们这样要求时,确有一些同学提出了符合实际的目标,如写字的工整度有人提出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或者两三天认真写就能得到明显的提高或改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此,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了解学生现有基础和能力之后,要正确分析学生原有水平与预期的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准确的把握这种关系,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那些对自己现有的基础和能力还不能充分的感知和把握的同学,为了保证他们的学习目标既有挑战性又不太难,我们老师可以向他们提出参考目标,并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进行调整。只有这样,学生构建的学习目标,才能符合他们自己的实际。
4、指导帮助学生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学生构建的学习目标能否达成,不仅关系到学生在这节课中的学习质量,而且关系到下一学习目标的构建。因此,学习目标的达成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学习目标是学生自己构建的,但老师在其达成过程中仍然起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指导包括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的方法、智力的开发、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等。通过老师在课堂中的实践证明,老师的这种指导,很能帮助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5、能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当前阶段的思考方式和心理状态。
老师在设计本堂课时应该充分的明确在这次课的目的,就应该提前根据这节课的实际内容,设计这次课。学生处于目前的年龄阶段会怎样去考虑和分析本课的知识点和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前老师都应该有充分的准备。以避免问题的出现。
二、在帮助学生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老师又能够做到哪些呢?应该从生活学习、成长各方面对学生有所帮组。是学生的益友:
1、能够与学生多能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
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的过程当中,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坚持或者注
意力发生转移。比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把这篇课文记熟,而他在记忆的过程中发现比较难,这个时候学生可能就会产生不想记忆或者放弃的念头。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与学生多能的互动,以激发学生的记忆兴趣,让他继续练习才有可能完成他的学习目标。或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和老师一起探讨研究怎样继续提高自己这方面的技能。
2、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创设良好的前提和氛围。
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课前准备好一切这次课所需要的教学器材、相关资料。或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需要的器具。这样便于学生能更好的练习、更快完成学习目标。
3、让学生充分的信任你。
教师应该取得学生的充分信任,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太怕你,才能够在你的面前畅所欲言,这样才能够真实的反应出问题。这样老师才知道把学生往哪个方向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解决问题。也便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学生也才会记住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该怎样去处理。
4、能帮助学生解决生理和心里上的问题。
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老师肯定要帮助解决。比如学生的家庭稳定性出现了一些问题,从而对学生的情绪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学生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这时候学生用一中无助的眼神望着老师。如果老师没有办法解决家庭问题,但是可以正确的指导学生消除不良情绪。有如有些女生遇到一些生理问题不知道怎么办,老师适当的讲解指导从而很好的解决了,也让学生掌握了一些小的生理知识,今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也知道怎样处理了。那学生肯定觉得教师的是自己值得信赖或者亲近的人。会与老师的配合更好。
20090108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篇2
一、做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 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教师不能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 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
如何扮演好这一角色呢?首先, 提高学生对教材的兴趣, 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 从提高学生感悟入手, 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 而不是学生的负担。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为了感受文章的美。其次, 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 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是深刻艺术、思想的结晶, 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
二、做打开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 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 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 学生只学会教材是不行的, 也是不够的, 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发展课外阅读, 开阔阅读视野。
怎样才能当好这把钥匙呢? (1) 培养阅读兴趣, 给学生阅读自由。 (2) 做好阅读指导, 帮学生选书, 教给读书方法。 (3)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做学生的创新先锋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 什么都要听老师的话, 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老师的一切都是正确的, 不容许学生怀疑。这些都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 要勇于打破这一思想束缚。要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精神, 首先教师要有自我批判精神, 为学生做好示范。另外, 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说出不同的看法, 尊重个性差异。只有这样, 学生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 学生才敢想敢做, 会大胆创新。
四、做学生艺术美的感染者
教师要做艺术感染的天使, 就要在以下方面加强修养。其一, 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语文教学可以说是情感教学, 要通过交流来感受作者情感上的美, 以使学生受到熏陶, 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二, 言行上要有风度。教师语言在运用和表达上都要有艺术性, 要有感染力, 要以自己的行动教育学生, 做学生行为的表率。最后, 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篇3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的那座桥。
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搭桥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其次,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是艺术和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
在阅读上教师应做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培养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做好阅读指导,比如怎样选书,怎样看书等都要认真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习惯,阅读中提出问题的习惯等。作为语文教师做好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有促进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的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上教师要做艺术感染的天使。教师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要在如下方面加强修养。首先在感情上要丰富而真诚。有这样一句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学生的思想。要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精神,教师要超越自我,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从而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另外,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出题时多出些主观性试题,在评价时不必要求统一,尊重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学生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学生才敢想、敢做。
学生作文,往往是模仿作文。第一,模仿课外范文;第二,模仿教材里的文章。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很多学生模仿的不是思路,也不是技巧,而是内容,致使文章千篇一律。就算是模仿思路和技巧,依然是照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东西,缺乏思维个性。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生活基础。生活是写作的根本。写作文缺乏一个“真”字,为此,作为语文老师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
1、写真实的自己。已故知名作家赵树理说过:“文学作品是作家的自叙传。”我们所熟悉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背影》这些范文中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但我们目前的作文写作状况是:学生的作文写的不是真实的自我,而是编造的、虚假的自我。所以,陈词滥调的文章、千篇一律的文章、迎合众人品味的文章,蹈他人旧路,无一点创新的文章比比皆是。比如:为孤寡老人擦玻璃打扫院子,在大街上为老大爷推车等等。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恐怕不能仅仅怪罪于学生,因为我们给学生指引的是一条生搬硬套的模仿之路。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写真实经历。很多学生作文不怎么样,却在私下里写小说,当然,这些小说往往是身边人和事的幼稚夸张。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开始,但为什么在完成老师安排的习作时却做不到呢?从实践中,我觉得,作文已经离开生活太久了,教师按照试题的指挥棒去讲授,让一种个人宣泄的文字变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可翻版的模板。
3、写真情实感。我曾给学生布置过关于描写春、夏、秋、冬的作文,结果大部分学生都是写北京颐和园四季的景色,而每次感受都完全一样。当我问他们:“你们去过北京吗?见过颐和园吗?”学生都低下头,不作声。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篇4
本文主要探讨国家在维护分配正义中应扮演的角色,意味着首先要探讨可能性的问题,即国家是否有权在市场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再分配,这种分配行为是否侵犯了社会上一部分人的个人权利。其次,要回答国家是否有义务在市场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再分配,即穷人是否仅仅因为自己是人,在基本的需求不能满足时,就可以要求国家进行再分配。最后,要将分配正义落到实处,就要讨论国家如何进行再分配,即国家再分配的对象、方式。本文关于国家在维护分配正义中应扮演角色问题的分析将以罗尔斯在《正义论》中的讨论为起点。
关键词 正义 自由平等 国家权力 再分配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正义可谓是德性的总体,是总德,而正义又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分配正义是体现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分配正义是一种实质性的正义,其他方面的具体的正义以及社会整体公义的实现都有赖于分配的正义为其提供基础和保障,由此可见,处理好分配正义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而由于自由市场和社会机制本身存在的局限性,纯粹依靠市场和社会自身的自主调节,要想实现真正的分配正义非常困难,因而,也就需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为分配正义的实现提供更有力的保证。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国家在分配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现当代政治哲学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而当今世界范围内各种由于分配造成的不平等所导致的社会冲突说明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家是否有权力进行再分配?国家是否有义务进行再分配?国家进行再分配应该分配什么?这些构成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国家是否有权力在市场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再分配?
(一)自由平等原则
国家是否有权力进行再分配的问题,实质上是对国家功能如何界定的问题。罗尔斯从契约论出发,首先通过对无知之幕的假定将现实中偶然因素的干扰排除,然后对这种比较纯粹的状态下人们的选择进行推理,得出:如果没有先天的禀赋、地位的差异,人们都会倾向于尽可能的去寻求相对来说公平正义的原则,甚至会同意向最少受惠者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罗尔斯由此证明,原则上来说,在外在背景条件平等的条件下,人们会自愿选择正义制度,罗尔斯也由此推断出通过国家再分配对起点的不平等进行调节并通过差别原则对最少受惠者进行补偿的合理性。
(二)国家再分配是否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剥夺?
正因为社会是由一个个个人所组成的,而制度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社会成员之间如何进行合作的成本和合作的收益的分配,罗尔斯视正义为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只有当分配是公平的时候,才能保证社会合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在罗尔斯看来,整个社会就是一个每个人都参与其间的相互合作的体系,一切社会财富的创造都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合作所产生的。罗尔斯实际上甚至把包括自然禀赋在内的一切资源都看作是社会合作产生的共同财富,因此,他认为,再分配只是人们对自己参与合作的共同成果进行分享,国家进行再分配无论如何都有其合理性。罗尔斯当然也意识到,社会是由相对独立和自主的个人组成的,任何人都不会同意为了别人的利益或社会整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因此,罗尔斯对自己再分配的界限进行了进一步说明:为了正义目的的再分配是对没有社会合作就不会产生的那一些利益增量的分配。由此证明了再分配不是对别人劳动的剥夺,而是对人们共同参与合作的成果的分享。而且,罗尔斯是希望通过差别原则的运用来实现结果上的分配正义,这就意味着,需要给不平等施加一个特殊的限制,即符合差别原则,而根据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的优先性,差别原则的运用必须以机会平等原则和自由平等原则的保障为前提。他的差别原则所主张的是相对平等,即社会制度的安排只有在这样条件下才是正义的:相对于境遇较好者的人利益的最大改善,最少受惠者的处境也应该有所改善。罗尔斯所要求实现的平等,是相对的平等。
二、国家是否有义务在市场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再分配?
讨论分配正义的问题,首先必须找出导致经济不平等的原因,对不平等的因素进行区分,找出哪些因素是个人不可控的,哪些因素是个人必须对之负责的,又有哪些因素是国家应该通过制度加以调节和纠正的。罗尔斯反复强调,他的正义论旨在将因道德偶然性所导致的社会的不平等降到可能的最低限度而非要求完全平等的平均主义,因为这样不平等的结果并不是个人的自身因素所导致的,个人因此不应该成为这种不平等结果的承受者,也不应该由他们自己对他们的境遇完全负责,从道德层面上讲,个人只应该对自己努力的程度负责,个人获得的多少应该根据他们努力的程度来决定,也就是说平等应当意味着付出同等努力的人可以获得相等的回报,而国家的义务在于为个人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那些个人不能控制的外在因素不仅会影响到其做出努力的程度,而且还会影响到其最终所能够收获的成果。
罗尔斯认为,无论是由于自然或历史的偶然因素造成的.,还是由于现实的社会制度导致的社会不平等,都不仅仅是由于个人自身的因素所导致的,因而在道德上也不是个人所应得的,是不公正的。而因为这些造成不公正的因素不是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就能够轻易改变的,所以社会有义务通过制度的安排对这种状况进行纠正,特别是对无力的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怀。罗尔斯实际上通过他的两个正义原则对分配的各个环节进行了限制,包括起点的平等、过程中机会的平等、以及最后对结果不平等的调节。
(一)机会的平等
罗尔斯自己所一再重申的,他的正义理论是一种程序的正义论,是与目的论和功利主义的正义观相区别的,他并不是为了实现结果的绝对平等。他的正义原则实际上包含了一个先在承诺,即自由平等的实现。然而,他所要求的自由是实质的自由,而这种实质的自由平等的实现会受到现实的政治经济不平等的约束。因此,他的目的乃在于为个人能力的发挥提供正义的背景秩序,建立以正义原则为指导的社会基本结构,包括基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他希望为个人之间的公平竞争扫除偶然和任意的不公正因素,实现真正的机会平等。罗尔斯所谓机会的平等,不仅包括要求国家通过制度保证所有社会机会向所有人开放,还包括要求国家通过制度调节尽量减少人们由于起点不平等所导致的把握机会的能力的差异。 但是,机会平等原则仍然存在缺陷,真正的完全的机会平等的状态实际上很难实现。首先,机会的平等也受到自然禀赋的影响,而这种不平等难以直接克服;其次,社会偶然因素难以排除,市场的自主交易过程也并非完全公正。而这些因素同样不是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克服的,所形成的不公正的结果是个人所不应当承受的,国家有义务对此进行调节。由此,罗尔斯才提出,通过差别原则向最少受惠者进行适当的倾斜,对于人们的起点的不平等进行纠正,并尽量排除竞争过程中的偶然任意因素对公平竞争的影响,以免形成新的机会的不平等,从而达到一种真正的机会平等,最终达到保证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社会体系的安排中受到公正合理的对待的目的。罗尔斯并不要求实现经济利益分配的绝对平等,他仍然允许合理的经济利益差距的存在。
(二)分配的道义基础
康德的思想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一个主要理论来源之一,罗尔斯的自由平等观和他正义原则的证明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借助了康德的道德理论。甚至有学者认为,罗尔斯的《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都是以康德实践哲学为出发点的。罗尔斯首先运用康德的理论来证明了他正义原则的合理性。然后进一步运用康德的理论证明自己对于自由平等的要求和要求对于个体的关注的主张。借助康德“人是目的”的道德定律,罗尔斯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差别原则。在此基础上罗尔斯提出了公平正义论。罗尔斯认为,他的公平正义理论是一种义务论伦理学,强调正当对善的优先性。他要求对个体的关注,主张通过建立秩序良好的社会来实现个人的自由平等权利,要求对个体的充分关注,要求所有社会基本利益的平等分配。
三、国家再分配应该分配什么?
在再分配的对象方面,应分配社会基本品。在罗尔斯看来分配的对象是由个人合作所创造出来的社会价值的总体。但是,罗尔斯是在两个正义原则的指导下来对社会公共资源进行分配。罗尔斯的基本出发点是自由主义,他把自己的正义论称为“公平正义论”,意味着他关注的只是维持社会的背景正义,让每个人都有条件追求自己的合理生活目标和理想。其分配正义论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人们自由平等的实现。因此,罗尔斯将保障个人人生追求需要的基本条件视为要求分配的对象,而且被他称为“社会基本品”。他所希望实现的平等,其实就是社会基础品分配的平等,包括财富、收入、权利、机会、自由等。之所以将其称之为基本品,是因为它是每一个人都想得到的东西这和他们个人的偏好没有关系而与社会基本结构的安排有关系,这些东西的分配应该由国家通过制度的调整来实现。
在再分配的方式方面,罗尔斯把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性作为他契约论正义观念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其正义原则的应用对象,是社会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因此,他的公平正义原则的实现,是通过对社会制度的合理安排来达到的。罗尔斯认为,分配正义主要的问题是如何选择社会体系。他努力尝试将两个正义原则应用于社会的基本结构,并将其作为调节主要制度联结的一个体系方式。公平的正义的要旨就在于通过纯粹程序上的正义来解决特殊情况中出现的偶然性问题,社会制度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尽量避免这种偶然性的发生,因此,把经济过程和社会限制在恰当的政治、立法制度的范围内就显得很有必要。
罗尔斯首先设想一个可以保证公民自由的由一种正义宪法调节的社会基本结构。这个政府必须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并保证所有社会机会的平等开放。进而,罗尔斯对正义的社会结构进行了具体讨论,他假设政府可以按功能分为配给、稳定、转让和分配四个部门,而交换部门属于市场自主调节的范畴,是与正义原则无关的。因此,正义的最终实现需要政府在配给、稳定、转让和分配各方面制定一套合理的社会制度。
参考文献:
[1]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万俊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3]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何怀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4]洛克.政府论[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5]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篇5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尝试将角色扮演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首先,我分析了角色扮演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我发现将角色扮演应用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角色扮演时学生参与不均衡、角色扮演教学流于形式。因此,为有效提升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我提出了加强小组合作、丰富角色扮演的内容等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角色扮演;小学英语;教学
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使得小学英语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教学过程中,为有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将来学好英语奠定基础,我尝试将角色扮演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角色扮演可以让抽象的教材内容,生动形象起来。而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真正融入角色,熟练掌握英语知识,也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才能达到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本文中我将详细阐述如何将角色扮演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
一、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知识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教材内容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接受能力较弱等特点。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英语知识,并且学生也能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教材内容,这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同时,还可以活跃枯燥无味的小学英语课堂气氛,最终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知识。
(二)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英语学习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升口语水平。在以往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产生了制约。但是将角色扮演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在课堂中便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口语练习环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频繁交流,这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二、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角色扮演时学生参与不均衡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时,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即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通过调查得知,在角色扮演中,平常在英语课堂中表现积极的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而平常在课堂中较为沉默的学生,很少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来。而表现积极的学生会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致使其他同学更加沉默寡言,两极分化情况尤为严重。这使得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全部参与到角色扮演的学习中来,不能得到全方位发展,进而达不到角色扮演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角色扮演教学流于形式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时间只有四十分钟左右,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在四十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并且还要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这对英语教师而言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没有较强的规则意识,所以教师将角色扮演应用到课堂当中,学生无法理解该教学模式的真正用意,单纯觉得有趣,而教师还需要对课堂知识进行讲解,从而疏忽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很难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另外,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会出现闲聊、看热闹等现象。学生开心过后,英语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致使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流于形式。
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小组合作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尽量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实力均衡,互相之间能够优势互补,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当中,不仅能够提升个人能力,小组成员之间的英语水平均会有所提高。让小组之间进行角色扮演练习,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提问,这样学生可以进行多次练习,从而熟练掌握课堂知识。小组之间进行训练时,教师要严格监督,防止部分学生趁此机会滥竽充数。总之,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指导,关注学生是否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来,注重学生的交流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以小学英语人教版(PEP)五年级上册Unit2《Myweek》PartA的教学为例,有一段对话是:“Teacher:Goodmorningboysandgirls.XiaoMing:Goodmorningteacher.XiaoHong:Goodmorningteacher.Teacher:Howareyoutoday?XiaoHong:Fine,thankyou.Andyou?Teacher:Iamfine,too.Doyouoftenreadbooksontheweekend?XiaoMing:Yes,Ido.XiaoHong:No,Idon’t.”教师可以利用这段对话,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角色扮演,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这样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并且提高口语能力,还可以将所学内容应用实际生活当中,有效实现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丰富角色扮演的内容
通常情况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讲完,学生熟练掌握课堂内容后,才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但是,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熟练运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就无法拓展思维,发挥想象力,也无法从角色扮演中真正学习到英语知识,英语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提升。不过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内容,能为教师开展角色扮演教学提供帮助,因为在现有的小学英语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所以,小学英语教师要熟练运用教材内容,并且及时创新,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的课堂中来,积极主动学习英语知识,进行知识创新,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例如,以小学英语人教版(PEP)五年级上册Unit1《What’shelike?》PartB的一段对话为例。“LiHong:Whoisyourheadteacher?XiaoMing:MissZhang.XiaoLi:MrWang.LiHong:What’she/shelike?XiaoMing:Sheisfunny.XiaoLi:Heiskindly.LiHong:Ishe/shestrict?XiaoMing:Yes.XiaoLi:Yes,sometimes.”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该段对话应该怎样正确发音,让学生熟读。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进行练习。让学生真正熟悉教材的内容以及知识后,教师进行提问,并及时纠正其中的错误。最后,因为学生对对话内容以及知识已经很熟悉,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与创新,并运用本节课知识点,谈谈其他任课教师是怎样的。如果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对话,并且应用到实际当中,那么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所以,教师要肩负责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熟练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并且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角色扮演教学的最大价值,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南金燕.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祖国,(19):263.
[2]蔡志叶.浅析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未来英才,(24).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篇6
楚雄州元谋县物茂乡小学 思俊苹
[内容摘要]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是用心灵去浇灌、用爱去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职业,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师角色的多重性决定了教师素质的 多重性。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角色
对于从教八个春秋的我来说,风雨兼程地在三尺讲台跋涉了很多很多年,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经历了多少艰辛和曲折。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是多重的。根据现代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我把教师的职业角色归类为七个方面。
一、人类文化的传播者
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从最简单的1、2、3、4、5……开始,从最基本的a、o、e……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慢慢地掌握必备的知识。教师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作用,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日日在讲台上吟咏,月月在课堂上歌唱,回报的却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更没有众口皆碑的名誉和万众瞩目的地位,但却恪守清贫与奉献,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为的就是用知识和智慧去充实学生,让他们茁壮成长,展翅飞翔。
五、学生家长的代理人
学生在校期间,教师就成了家长的代理人,行使对学生的监护权。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负责保护学生的安全和合法权益,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集体的关怀。
六、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位教师,如果真诚地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学生,学生也会热爱老师,亲近老师,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就会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一个学生,在小学或初中阶段,能遇到一位良师,在这位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下,那么,他(她)今后必将成为有用之人。
七、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作为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去量学生。教师要把学生的心理教育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去,对心理困扰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与帮助,使他们解除烦恼、克服困难,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无论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多么复杂,但只要付出爱心,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定能催开祖国未来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中国和平出版社);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篇7
一、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时候扮演的是管理者与控制者, 师生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者的关系, 尤其是小学生, 贪玩好动, 自制力差, 这的确需要教师来调控, 但是教师却将此简单地理解成管理, 认为服从管理的就是好学生, 不服从管理的就是坏学生。小学生的个性被压抑, 其思维被局限在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里, 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记, 教师问学生答的应试教学模式,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唱着独角戏, 而学生只是课堂的听众与看客, 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从属地位。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这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切实的要求, 即要由以往的管理者与控制者转变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要把课堂这个大舞台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主角, 而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 教师是这台舞台剧的主持者与设计者。这样的课堂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习有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正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所不断追求的。
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对提问的质量与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问只局限于表面层次, 通过阅读文本便可解决, 教师对问题答案以对与错来判定, 学生处于被动消极地位, 所学到的知识虽然说也是通过学生的阅读来解决的, 但是这些问题只是肤浅、表面的, 教师没有将问题引向深处, 其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很难实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我们要将学生引向深层次思考,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 这对教师指明了方向, 需要教师实现两个转变:第一, 创设愉悦氛围,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新形势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构建过程, 而不是书本知识的复制过程, 我们要将知识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多向交流, 要注重课堂生成的处理,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把学生的课堂反应引向更高的层次, 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发现问题, 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第二, 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新课程标准提倡以人为本, 倡导发展性评价, 以使学生增强信心、体会成功。因此我们要摒弃以往教学中的终结性评价, 落实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注重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间的个性差异, 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发展。
三、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为学生组织教学活动, 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放任自流, 教师不管不问,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不是强制学生学习, 而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来, 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小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认知能力较差,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 此时教师要为学生理清思路, 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 促其改正错误, 清除障碍, 勇往直前, 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成为师生良性互动的过程, 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这样既实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传道、授业、解惑”, 年复一年地将书本上不变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新课程改革倡导动态生成的课堂, 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们要摆脱教书匠的角色,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开发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积累总结经验。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的实施者, 还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学生与课程, 学习新理念, 运用新手段, 开发新资源, 成为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下,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提高自身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能力, 由课程的执行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师只有具有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才能深入挖掘教材, 整合教学资源, 将创新教育融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 篇8
关键词:角色钥匙 天使先锋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系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的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巧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带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教师如何扮演好巧的角色呢?首先、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是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塊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收不到艺术美和思想美,是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叫个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二、在阅读上教师应做打开学生阅读视野的大门的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想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个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
怎样才能做好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呢?
1、培养阅读兴趣,要个学生阅读自由,除了不健康之外不管历史、科技、社会等都可以读。
2、做好阅读指导,如怎样选书,怎样看书等都要认真指导。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中提问题的习惯等。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的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在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上教师要做艺术感染的天使
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个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性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
教育学生,做学生的表帅。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四、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
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如: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师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许学生对自己去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其一要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精神,教师要超越自我,敢让学生想自己挑战,为培养学生批判精神,曾经有这样一首童谣:现代教师武艺高强,个个都会仍“飞镖”,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班里纪律真是妙,不能说话不能笑学生胆敢大声叫,马上把他父母找。这首童谣表现力学生对一些老师的讽刺和批判。一般老师是不会给学生看的。我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从我做起,做好自我批评,为学生做好示范。另外,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出题时多些主观性试题,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尊重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学生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学生才敢想敢做。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篇9
[摘要] 新课改下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为课堂教学创设最佳情境,使学生能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学习;它可化抽象为形象,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它可使语文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为学生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它可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给学生思维创新插上飞翔的翅膀。[关键词] 新课改 电教媒体 语文教学 角色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已步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创设情境、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中,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就新课改下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试谈几点浅显认识。
一、电教媒体可为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新课改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创设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那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一句空话。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鸟的天堂》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那茂盛的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可爱,那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又如教学《瀑布》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相,屏幕上那瀑布的声响气热和壮观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着疑望,不色而同地发出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种,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诸多问题学生便很有兴趣地去探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二、电教媒体为释疑解难寻找突破口。
在新课改语文教材中,依然存在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的一味口头讲解,只能使学生一知半解,被动接受。如果教师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便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草原》一文中“那此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利用电教媒体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又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这样,新课改注重的能力培养便收到了实效。
三、电教媒体为学生朗读激发情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在新课改中,朗读能力的培养摆在了突出位置,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而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表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又如《五彩池》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一种愉悦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五彩池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此外,教师指导朗读时,还可利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进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四、电教媒体为思维创新插上翅膀。
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篇10
模拟与角色扮演在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实验应用
交际教学是英语教学有效的方法,也是使学习者能够真正掌握英语并进行交际的`途径.模拟与角色扮演是交际英语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模拟与角色扮演在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实验应用研究,论述了模拟与角色扮演在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面的作用.
作 者:高岩 作者单位:朝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辽宁,朝阳,12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英文刊名:SCIENCE INFORMATION年,卷(期):2007“”(10)分类号:H3关键词:模拟与角色扮演 交际教学 英语口语 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篇11
几点体会:
一、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教师如何能有创造性地扮演好桥的角色呢?
(一)启迪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还谈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二)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快: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二、在阅读上教师应做打开学生阅读视野的大门的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的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就要求我们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
怎样才能做好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呢?一、培养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比如阅读内容,除不健康之外不管历史、科技、社会等都可以读。二、做好阅读指导,如怎样选书,怎样看书等都要做认真指导。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习惯,阅读中提问题的习惯等。
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的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在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上教师要做艺术感染的天使
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
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到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们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作为的表帅。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阅读教学中教师扮演角色探究 篇12
一、课前:教师扮演采蜜者、设计者的角色
1.教师要扮演采蜜者的角色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样的多重对话中, 课前, 教师首先进行的应该是与文本的对话。也就是说, 教师要和其他读者一样, 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去阅读文本、理解文本, 从而得到一些属于自己的理解, 哪怕这一理解不同于《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观点。这样对准确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底线, 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同时, 教师在深读文本时, 还要和作者对话, 和时代对话, 和教科书的编写者对话。在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 仅仅读文本还不够, 还要查阅作者写作本文的相关资料, 了解作者有关本文的创作心得等。要积极采摘能够帮助自己深入理解文本的精要材料。除此之外, 作为教师, 还要查阅教科书的编写者对文本的理解, 阅读由教科书的编写者搜集提供的与本文相关的各种鉴赏、评价文章并采摘精要, 为深入、全面、透彻地理解文本服务。这样, 教师扮演了采蜜者的角色, 文本吃透了, 引导学生学好文本的铺垫工作也就做好了。
2.教师要扮演设计者的角色
将自己置于文本、作者、编者之间, 在获得属于自己的阅读原环境之下的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后, 在接受了作者写作背景、创作介绍后, 在知晓了编者的编选意图以及资料介绍后, 教师就该扮演设计者的角色来设计课堂流程了。设计课堂流程, 其实就是教师置自己于文本、作者、编者、学生之间, 穿梭于编者编写意图的实现、作者思想情感的传递、文本特点风格的凸显、学生思考表达的思想情感之间, 预设课堂, 选择设计一个适合于自己、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流程, 像画图般地全面地呈现师生围绕文本而进行的阅读对话活动。
二、课堂:教师扮演实践者、信使者、裁判者的角色
1.教师要以实践者的角色主导整个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能够促进阅读对话活动的深入, 教师在课堂上的倾听能够促使阅读对话活动的活跃, 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能够调控阅读对话活动的方向……一系列预设好的、随机生成的, 均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样, 在预设中生成, 在生成中深化交流, 让学生最终能够与文本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与心灵上的交流。教师能够按预设的那样, 置自己于文本、作者、编者、学生之间, 穿梭于编者编写意图的实现、作者思想情感的传递、文本特点风格的凸显、学生思考表达的流淌之间, 主导流程, 呈现设计。教师能恰当地把握自身在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的角色, 以实践自己设计的“蓝图”,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彰显, 使自身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
2.教师要以信使者的角色穿梭于理解之间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 提供有利条件, 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像其他读者一样, 阅读也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以非教师的角色阅读文本的目的是得到自己在一个真实的阅读原环境中的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 以准确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底线。而学生也只有在走进文本中去之后, 才能触摸到文本的脉搏, 才能与文本中的内容、思想、感情产生共鸣。面对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应该进一步引导、激励, 使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以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意识。这也就是所谓的师生、生生之间心灵的相互交流碰撞与相互启发诱导。为此, 就需要教师以信使者的角色, 穿针引线, 引出彼此的理解与体验。
3.教师要以裁判者的角色促使对话进程向预设的方向发展
师生、生生之间心灵的相互交流碰撞与相互启发诱导的最终目标是对话者之间心灵的开启与智慧的唤醒。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使对话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在对话中获得重组和提升。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 教师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的管理者, 也不是单纯的语文知识的传播者, 更不是一个单纯的倾听者, 他应该是一个主导者、有效的提升者。当学生在对话中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甚至价值观的错误时, 当学生在对话中出现理解上的分歧甚至出现激烈的争论时, 教师一方面要巧妙点拨, 引导学生回归到文本正确的价值体系中来, 一方面要像竞赛场上的裁判一样, 对双方的争论做出正确的裁决, 以此主导、掌控课堂, 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向预设的方向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 篇1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灵魂所在,也就是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即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积极的评价者。在此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必将由过去的“主导作用”转向“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数学教师将由数学知识传授的主宰者转变为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和评价者。新课程改革,就是“用明天的指导思想,培养明天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需要教师在执教中认真思考、研究与实践。
数学教学是“问题的教学”,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究习惯,发展创新能力。数学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沟通”、“合作”的过程,是平等 “对话”的过程,是形成“认识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三位一体的过程。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有合理、恰当地角色。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
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关于学习的3个原则值得我们借鉴:
1、如果“头脑不活动起来,是很难学到什么东西的,也肯定学不到什么东西。”作为教师要“放飞学生,放飞学生的思想”;
2、学习东西最好的途径是亲自去发现它,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是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3、学习动机形成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的课程标准倡导重教学过程,即教师把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精心组织问题教学,把真正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地讨论,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加以辨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我引导学生说:“既然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用长方体实物模型学具,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先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合作完成。”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让学生通过看实物图和平面展开图,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大胆猜想,动手测量,探索尝试计算等。不仅学生自己主动参与了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也自己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式。
二、教师充当一个成功的引导者,积极的促进者
荷兰数学家弗来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应该是一个活动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在于引导学生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力。如今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学生很容易从课外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因此教师的角色要逐渐从信息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逐渐转化为挖掘资源 的向导,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数学中,教师要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轴对称》这节课,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从古到今,数学知识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的计算问题,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感。我们的建筑、周围的布置、很多美的图案等也蕴涵着数学信息。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搭配悠扬的音乐,课件慢慢一幅幅展示教材第2页的9幅图形,教师适当给予介绍,最后课件将9幅图缩小定格在一张片子上,音乐停。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了美的感受中。在音乐声中,一幅幅图片呈现出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的事物和图案,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展开学习,同时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好事物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者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不应是被动的服从关系,应是和谐、互助的合作关系,让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达到互教互学、教学相长之目的。与此同时,它能改变传统教学信息的单向传递和师生间一问一答的双边活动方式,建立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的信息交流方式,给每个 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时空。波利亚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很重要,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千百倍的重要。”教师要想与学生思维“同频共振”,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将要学习或正在学习的内容,思学生之所想、答学生之所疑、纠学生之所错、解学生之所难、享学生之所乐、补学生之所忘,在教学中时时处处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一般教师带着一门学科走向学生;优秀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一门科学,并努力使学生和科学融为一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在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有所认识的基础上,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剖析问题的本质,加深学生对有关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继而捕捉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师生的进一步合作,既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动能力,更鼓励激发了学生的无限潜能。
在教学《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这节课时,从开课的情景引入,让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好的各类节目播出时间的分配情况到学习同分母分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再到同分母分数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最后的巩固拓展练习。整个教学过程,我都充分体现了师生共同合作的理念。以学生为主,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计算师生整理的数据,探讨出题的方式与解题方法,无不体现了教师是一位引导者、合作者。在与学生合作中,利用应用挖掘新知识,在新知中拓展思维。整节课中,问题的提出、解决和新知的发生都自然贴切。
四、创设自主深究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十分注重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探索活动的机会,给学习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探究性学习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由“传道、授业、解惑”向“迷惑、激励、求知”转换。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为学生“解惑”、有时甚至需要“迷惑”“学生”,把学生引入“歧途”,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出路。其次,要用好用活现行教材,着眼于创新素质的培养,把陈述性知识转变为探究性素材。第三要更新习题配置观念,根据“跃而可获”的原则,配置具有梯度性的习题,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变“知识巩固”为“知识发现”。
在教学“长方体的棱的特征”这一杯节中,教师给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开放的,即在16根小棒中合理的选择12根小棒搭建长方体框架,学生在不断的比较、尝试中逐步建立对长方体棱特征的认识。特别是通过教师给予个别小组的学具材料搭不成长方体的“小陷井”,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唤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了尝试性操作、理性选择、操作后思考、顿悟等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对长方体的棱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数学学习方式,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采用的方法08-10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给自己的角色定位07-01
谈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06-28
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11-23
谈语文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换09-13
小学语文作文写作应注重的问题10-05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09-04
语文教学中的角色转变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