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2024-05-18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共12篇)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篇1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教师的高素质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性因素。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素质的总和。教师素质应包括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学能力素质、创新素质四个方面。

一、道德素质

政治教师以其“为人师表”的姿态将自己的理想、人格、情操、责任感及献身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全过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政治教师的道德素质是十分重要的。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政治教师的道德素质需提高到新的境界,表现为:

1. 有敬业精神,甘为人梯,乐于献身教育。

政治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一种召唤,是一种献身。政治教师要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要有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自我献身的崇高精神,否则,便无法胜任知识经济时代教书育人的职业。郭沫若同志曾勉励北师大学生说:“教师要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目的不必在使自己登上科学的最高峰,但要使更多的青年登上科学的最高峰。这样的教师自然也登上了教育科学的最高峰。”此外,我认为政治教师的敬业精神不能仅停留在“自我牺牲”意义上的敬业,还应包含政治教师由于热爱自己的职业,看重自己职业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职业自豪感和神圣的使命感,从而为完成其重任而心甘情愿默默地奉献青春和生命的乐业精神。只有这样,政治教师才会在工作中乐于进取,不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不断产生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创新能力,知难而进的勇气、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毅力,并以此影响和教育学生。

2. 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政治教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就应当是这样的人。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深刻地揭示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政治教师不仅要讲得好、教得好,更要做得好,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教书育人工作才能有好的效果。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政治教师就必须从严要求自己。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骤增,各门学科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政治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站在时代的前列,就不仅要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及集体主义精神,还要特别注重在学习上从严要求自己,在勤奋攀登科学知识高峰的道路上不停地前进,不断思考,刻苦钻研,不断更新知识、观念、意识,努力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中学政治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教师从教的基础。教师既要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广博的文化修养。

专业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有效履行教师职责的基本条件。教师应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础原理及其体系,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懂得这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这样才能贯穿全局,高屋建瓴地处理教材、传授知识。

科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能给教师以正确的教育观,使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了解学生不同阶段身心发展规律,熟悉学生感知、记忆、注意和思维特点,指导教师科学地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较强的教育教学业务工作能力素质

“竭精尽智,精心施教”是教师热爱教学、工作态度负责的体现。教师的教学效果主要依靠教师的业务素质,业务能力是与自己所从事专业工作和相联系的能力的总称。新世纪政治教师要求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表达能力、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调研考察能力。

1. 教学能力。

教师要大力支持和培养思维活跃、才华横溢具有创新能力行为的学生,不断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知识内化就是智慧递增。教师要竭精尽智为学生茁壮成长“铺路”与“搭桥”,甘为人梯,千方百计地使开拓型人才脱颖而出,成为社会主义大厦的栋梁之才。

2. 表达能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主要通过语言进行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

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吐字清晰,嗓音洪亮,逻辑性强,生动风趣,富有吸引力,把抽象的思想政治课理论课变得生动形象,增强趣味性和教育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声情并茂,知意交流,让学生感觉漫步其中,逐层观景,心动神移而流连忘返。词已尽,意无穷,下课铃声响起,学生兴犹未尽。

教师的书面表达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同时还要具备逻辑性、趣味性和简洁性。

3. 教育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和智育的“化合”,教师要寓德于教、寓德于育。在处理教材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联系各时期各地的学生实际,实事求是地帮助学生解决根本性和方向性的问题,树立科学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四、创新素质

1. 必须具备创新的教育观念。

在素质教育中,政治教师要具备创新素质,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以创新精神去充实和深化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努力发现和挖掘广大青少年中蕴含的丰富的创新潜能,从而在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创新教学方法。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如在教案的设计、新课的导入、质疑的激发、知识的传授、疑难的化解、情景的创设、高潮的营造及能力的训练等环节中,能够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综上所述,政治教师的工作能力取决于教师的道德素质,取决于教师的文化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素质,而教师的道德品质则是教师工作有无成效的重要因素。所有教师都应具备这几个方面的素质,尽快成为教育的“行家”、“能手”。只有这样,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成为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的人才。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篇2

作 者:曲爱贞 冯琴 作者单位:曲爱贞(兰化三中)

冯琴(兰化一中)

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师;素质

素质是个体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简言之,素质是先天天赋条件和后天习得才能的“合金”。那么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乐于奉献的良好师德

爱岗敬业是一种对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奋斗拼搏的动力,是事业成功的保障。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比其他职业更具利他性,没有宽阔的胸怀、无私的爱心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其次教师必须是为人师表的典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应成为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

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一项用心来经营的事业,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教师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为学生的幸福奠基。为此教师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变得更加聪明。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除了“接受式学习”外,还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良好的专业素质

(一)口头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发出知识的溪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口头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听课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一堂成功的课,教师应声情并茂,用自己引人入胜的语言,引领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汲取知识的营养,构建他们美好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人格修养。相反,如果哪位教师课堂上口头语言漫无中心,语无伦次、东拉西扯,听起来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般。学生抓不住中心,跟不上思路,越听越糊涂,这样的课又何谈教学质量呢?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儿童,由于居住环境条件,文化环境的限制,儿童学习语言的主渠道是在学校,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主要在语文课堂教学。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二)阅读鉴赏能力

现在有部分语文老师阅读量不够,读的书太少,因此造成上课离开教参就无法讲解、分析课文。由于阅读量太少,鉴赏水平也受到了限制,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于是一些文学佳作的优美经典之处就无从感知,文章的主题也无从把握,这样的语文教师上课,就只能照本宣科,其课堂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老师尚且如此,作为接受老师知识的学生,鉴赏就更无从说起了。

(三)汲取广泛的知识能力

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知识,还要有比较丰厚的自然科学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甚至还必须了解一点高新科学技术,因为所有这些都会在教学中用得到。例如《草船借箭》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历史知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要求教师要对祖国的地理知识有所了解;《蝙蝠和雷达》要求教师掌握科学知识等,还有天文地理、民族风俗等方面的知识。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果一个老师仅仅懂得所谓的语文知识,那他的课永远是上不好的。

(四)掌握先进教学手段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是实践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录音机、电视机、投影机、计算机等充满现代气息的先进教学手段不断涌现,多媒体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尤为突出。这些教学手段的出现,为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教学时空、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加快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提供了条件。作为从事现代教育的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这些手段,充分利用这些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创新。“教学创新”的基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学创新”意味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也助推着“教师团队”的形成,助推教师从“单纯道德说教”向“确立人格楷模”转变,从“灌输现成知识”向“共同建构知识”转变,从“提供标准答案”向“共同寻求新知识”转变。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引导学生善于创新,并和学生一道不断开发新的教学手段。

(五)加强艺术修养

课堂教学不但需要老师会讲、善读、而且要求我们擅长表演。教学中,我有时和学生表演一个故事情节,有时和学生分角色读一段对话,因而使语文教学趣味盎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这种表演要适度,不能滥。演的目的为了是帮助学生理解,是为了“助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课文读得更好。在语文教学中简笔画也派上了用场。教描写花鸟虫鱼的课文和一些描写人物的课文,我常常几笔将其勾勒出来,起到了很好的直观效果,学生很喜欢。看图作文我都是自己画图,有时直接画在黑板上,既便捷,又赢得学生的赞许和佩服。朗读的艺术、表演的艺术、书法的艺术,还有绘画的艺术哪里来?一句话:来自老师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会对一个人的情操、品格、气质、言谈举止以及审美眼光产生重大影响,这是毋庸质疑的。一个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人,一张口、一出手、一投足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没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连一篇课文都难读好,哪里还谈什么教学艺术呢?不懂一点书法,压根儿不知何谓“柳体”,何谓“魏碑”的人,怎么能为学生写一手好的板书呢?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篇4

素养是立身之本, 也是成事之基。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根。作为教师, 素养尤为重要。因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他承载着历史文明的传承, 肩负着国家未来的培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提高教师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只有高素养的教师才能担负起高素质一代新人的培养。我认为, 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应该成为推进和构建和谐的、科学的、人文的教育建设的灵魂人物。德、才、责任是教师之魂, 也是教师最基本、最不可缺少的素养。

一、优秀的道德品质是教师之魂的首要素

孔子曰:“道之不修, 学之不讲。”一个品质、道德和修养低下的教师, 是不会真正称职的, 更不会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育人先修己, 只有德高才能育人, 才能教育人。作为教师, 即使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如果没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自身素养, 也难以成为一名好老师。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无不渗透于每一个教育过程, 无不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因此, 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不断强化自己的道德素养, 规范自身的行为建设。师德修养不高, 不仅不利于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而且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只有用高尚的思想道德感染学生, 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和教育学生, 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 为学生标榜立样, 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才能保证育人教书的实效,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二、博学多才是教师之魂的源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面对一个知识和技术不断推陈出新, 信息喷涌、爆炸的时代, 作为当代教师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即我们在校培养和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对教育学生来说远远不够, 或根本跟不上知识、技术、信息的步伐,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 使自己有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我们必须要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 我们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 没有哪个时代比当今这个时代更急切地呼唤教育, 更迫切地需要人才。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过去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已被改为了“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得有长流水。”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适应新形势的教育教学, 不断进取, 不断学习, 更新自己的知识, 丰富自己的头脑, 拓展自己的视野, 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因此, 教师要多读书, 丰富知识, 让心灵更加充实;多反思, 规范行为, 让心灵更加快乐;多实践、多研究, 弘扬精神, 让心灵更加强大。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不满足做悲凉的春蚕和蜡烛, 才能做温暖、明亮、长放光辉的太阳, 照亮学生, 辉煌自己, 在引导学生茁壮成长的同时, 不断成长、成熟、成就自我, 有效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备好每一节课, 上好每一堂课, 解决好每一个疑点, 教好每一个学生, 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知识的化身, 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三、强烈的责任意识是教师之魂的体现

学校发展的快慢, 学生培养的好坏, 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与否, 一切都取决于责任意识。作为一名教师, 首先要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教师的责任就是对学生负责, 对家长负责, 对社会负责。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那么, 他就不会把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更不会爱校如家, 爱生如子, 他只是把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当作养家糊口的差事, 他们的工作是对社会、家长、教育的不负责任, 他们将无法承载传承历史文明的使命。所以, 只有当教师有了强烈责任意识的时候, 才会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 再也不会抱怨什么负担, 再也不会将工作当作一种应付的任务, 再也不会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这样, 学校就会得到较快的发展, 学生就会得到较好的培养。

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篇5

一、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一)政治思想素质

1、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坚持正确地政治方向。(1)政治立场坚定,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性。

(2)成绩的好坏,对国家荣誉和国民心态产生影响(责任感)。(3)和外国人交往中,有高度觉悟(尊严)。

2、对党和国家体育方针、政策有正确认识和理解。(1)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2)全民健身,奥运争光。(2)普及和提高。(4)体育市场化等。

3、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的功能(1)健身、娱乐、竞技。(2)教育、文化、产业。(二)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指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比赛和培养学生的工作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其作用是对学生教育。

1、为体育事业无私奉献精神

(1)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入迷。(2)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牺牲精神。

2、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开拓、创新

(1)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2)总结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3)居安思维常戒备,总有不安定感。(4)创新、开拓、进取。

3、身先士率、为人师表、严于律己

(1)为人师表: “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2)市场经济下,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有正确理解和行为。(3)客观的评价队员,关心队员,教育队员。(4)生活朴实,作风正派。

二、体育专业素质

(一)体育教育基本素质

1、体育专业运动水平。

2、体育专业的理论水平。

3、训练水平和指挥比赛的水平。(二)知识素质

1、体育教育理论知识(1)一般教育学原理

A.教育原则:自觉积极性、直观性、一般和专项相结合,系统性、周期性,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区别对待。

B.教育特点:项目内容专门性,方法和手段多样性,过程长期性,负荷极限性,个人针对性,成绩表现性等

C.教育内容: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智能、思想作风教育和培养等。

D,教育方法:示范、解讲、完整、分解、持续、重复、间歇、变换、循环、游戏、比赛等。

2、基础理论知识

(1)人体生命学科知识:运动生理、生化、心理、解剖、生物力学等。

1(2)人丈社会学科:思维科学、行为科学、哲学、管理学等。(3)方法学:三论、统计学、计算机等。(三)心理素质

1、稳定的情绪

人的心理感受在实践活动中表露出来的状态。如兴奋、激动、颓丧、平静等。体育教师应有积极乐观、自我控制,表现出稳定的情绪,特别是比赛应沉着、冷静,表现出大将风度。

2、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一个人确定目标后,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意志表现为坚定、果断、坚韧、自制、独立、自信等。

3、良好的性格

性格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坚强、勇敢、严肃、热情、耐心、细微、忘我、奉献等。(四)能力素质

能力指完成一定活动,一种工作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所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1、感知能力

(1)感知篮球信息。(2)感知社会信息。

(3)观察、记,1乙是感知的依据和基本条件。

2、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及先进技术对体育课和训练课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能力。

3、指挥比赛能力

(1)懂得取胜的道理

L 实力是胜利的保证,建立自己有效的战术体系。B.看到不足、不断进步。

C.不责备队员,发挥每个队员的积极性,合理使用每个队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D.避突击虚,善用长短,出奇制胜。(2)懂得取胜机会

A.知自知彼,百战必胜,不打无准备之战。B.通过队员状态,分析全局,掌握主动。C.通过比分规律,分析全局,掌握主动。D.通过时间规律,分析全局,掌握主动。E.重视场上变化,防微突变。F.战术经常变化,不可死困。G.遭遇战和了解战打法不同。

4、育人管理能力(1)育人管理目标

敬业、拼搏、无私、关爱、稳定。(2)方法手段 A.思想教育。D.行政管理。C.法制管理。D.经济管理。

5、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一个人通过语言、书面文字、行为、表情、动作等表达自己意图,传递各种信息,交流经验和思想感情的能力。(1)口头表达(语言)。(2)书面表达。

6、交际和协调能力

交际和协调能力,指人与人之间交往和办事的能力。尊重人的尊严、价值、劳动成果、创造能 2 力,理解他人的意愿和情感。

7、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体育教师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并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1)具有开拓、改革、创新的精神。(2)掌握创新技法。

A.训练理论:移植法、归纳法。

B.教学训练方法:改进法、移植法、组合法、复合法、加减法等。

第二章 明确岗位职责,建立执教理念

第一节 明确岗位职责

一、体育教师的作用与职责

众所周知,增强学生体质,上好体育教学课,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体育教师起着非常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好的体育老师可以带好一批学生,一批好的体育老师可以把整个项目都带动起来。

如果把体育教学课比作一部电影或一出戏剧,那么,体育老师既是编剧,又是导演,在演出过程中,除了上好体育课外,还要亲自挑选竞技场上的“演员”,然后加以悉心的训练与培养。因而,只有凭借着对体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对专项运动的训练规律的深刻理解,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不断的创新,体育教师才能组织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攀登竞技运动的高峰。在这里,体育老师的知识和才能,对于体育教学课和训练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合乎要求的体育老师必须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体育老师工作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上好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争取竞技项目的优异成绩。

二、体育教师扮演的角色

体育教师绝不仅仅是单一的帮助学生教学训练的角色,体育教师所承担的工作和体育教师的职责使他在运动队扮演着多重角色。多角色思考能够让体育教师从学生的训练、比赛、生活、学习中获取各种信息,使体育教师能够统揽全局,从跨学科的高度对学生的教学训练进行调控,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潜能和才智,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训练的质量。

(一)采购员

体育教师要亲自“采购”最适合需要的学生,要从成千上万的人选中挑选出有培养前途的学生。

(二)设计员

对“采购”回来的学生,体育教师要根据其特点和全队比赛的需要设计其发展方向。

(三)指导员

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教学、训练和比赛进行指导,而不可能代替学生的教学、训练和比赛。

(四)教师

体育教师要像教师那样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给学生传授新的知识和思想。

(五)导师

体育教师运动员朝夕相处,其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运动员,是运动员人生的向导。

(六)训导员

体育教师要对运动员的表现进行奖赏和惩罚。

(七)管理员

体育教师要全面负责运动员日常生活的管理和组织,包括行政、后勤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诸因素进行管理。

(八)外交家

体育教师要同新闻媒体、观众和外界保持良好的接触,妥善处理来自新闻媒体、观众和外界的压力。

(九)朋友

体育教师应该与学生成为朋友。因为体育教师与学生日常训练、生活都在一起,相互接触了解的时间和机会很多,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甚至超过了他的父母。体育教师以朋友身份,对学生提 3 出建议,给予帮助。体育教师也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十)学生

体育教师还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时刻反省自己,不断自我完善。(十一)推销员

体育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培养的学生推荐到国内外更高水平的运动队。

由此可见,体育教师承担着比人们想象中要繁重的多的工作。在多角色模式下,要协调好各种角色行为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每一种角色行为都可能受到别的角色型式的干扰。因此,在角色及角色行为转换的过程中对角色的认知要准确,对角色行为对象与角色行为情景的把握也要准确,尽量避免角色之间的冲突,提高角色的互补性。而要把这么多的角色扮演好,体育教师除了具有奉献精神,精通专项训练理论与方法之外,还必须了解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和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知识,并将这些知识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转化为自己的执教能力。

三、体育教师角色的变化

从体育教学中发现的学生人才有少数到运动员岗位,也有个别从普通运动员成为优秀运动员,这些学生经历了由依赖到独立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角色不断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是一束光,到献出一束光,再到反射一束光,最后到站在光圈之外。如图2所示。

只有理解了这种角色变化,体育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并根据学生的成长调整自己的心态。

四、体育教师执教特性和职业特点(一)执教特性

从上述体育教师扮演的角色及其角色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体育教师的执教就是面对面的领导,它把具有不同背景、天赋、经历和兴趣的学生聚合到一起,鼓励他们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成绩,把他们当作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和贡献者。

体育教师的执教并非只是懂得技术或者设计完美的比赛计划,它更需要关注人,真正地相信学生,真正地关心学生,真正地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体育教师不是按章工作的劳动力,他们不是按照既定的设计与规定进行工作的纯粹的执行者,而是要根据学校体育课特点需求来制定他们自己的任务、方法与进度,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创造性及探索欲,而不只是简单地执行教学计划;他们不仅需要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埋头工作,而更需要通过团队合作,参与深层次的互动,才能完成工作;他们不是只做某方面的专家,而要融合各自的专业技术,贡献自己的想法,成为体育课教学管理的全才。(二)职业特点

体育教师执教的特性和职业的特点决定了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必须具有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和创新精神。

第三节 建立执教理念

一、为什么需要理念

众所周知,在体育教学和竞技比赛中,竞争双方的较量、比赛环境的多变,导致比赛经常出现戏剧性的变化,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的临场指挥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而临场指挥折射出的是体育教师对学校代表队平时训练的成效。这些使得教练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其中蕴涵着许多困难决策和两难选择。只有建立良好的理念才有助于体育教师再困难得情景中做出决策并更加成功地执 4 教。没有良好的理念,就会缺乏方向,很容易屈从于外部的压力。

执教时,体育教师具有的理念比其具有的体育知识更能使其免于“失去自己的驴子”。因为有关项目特点、制胜规律、训练原则、比赛风格、行为规范、队伍前景、短期与长期目标以及训练和比赛的许多其他方面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理论和说法,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只有持有一种理念才会消除各种不确定性,在众多的理论与说法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理念决定了看待生活中事物和经历的方式,决定了看待他人和看待与他人关系的方式,决定了对所有这些问题所持的价值。执教理念会决定体育教师如何运用自己的技战术能力、体育科学和体育管理等知识,直接影响其执教方式,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体育教师能像获取运动技术知识一样,为建立自己的理念而拿出同 样的时间,那么,他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和优秀的教练员。

二、什么是执教理念

理念是人们对所从事工作的一种基本信念,也可以说是所具备的明确的基本认识,是人们取得事业成功的最基本条件。

执教理念是指是体育教师对运动训练本质及其影响运动训练的多种因素的理解,是体育教师对学校代表队“目标”、“使命”以及“训练方法”等所具有的明确的基本认识,是指导运动训练的“思想”,包括主要目标和有助于达到目标的信念和原则。这些信念和原则帮助体育教师处理无数的训练和比赛问题?伴随着体育教师的成长而形成和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伴随一生的。

许多著名教练都以其执教理念而为人称道。这些教练在其执教生涯之初就发现,执教艺术包括以灵活的方式运用广泛的哲学理念,以提升对目标的追求,他们不会计较别人是否同意他们独特的执教理念。

我国著名田径体育教师黄健就对自己的执教理念有过这样的精彩描述:

“我一直很喜爱运动员,从不允许自己用粗暴的态度或„铁‟的专制手段来对待学生,我和学生的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我一生中从未骂过自己的学生,我厌恶„棍棒纪律‟,就是在运 动员犯了错误时,我也不允许自己对学生不尊重、粗暴命令、嘲讽谩骂,更不能动手打人。多年的实践告诉我,单纯的行政手段是什么也达不到的,爱抚和温柔常常比„棍棒‟和谩骂更有效。我的主要原则是:全身心地热爱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才能获得创造性的快乐。”

就是这位被许多人认为太“软”了的教练,遵循全身心地热爱自己的学生的原则,当与学生的关系中出现了哪怕是很小的冷淡时,他都会感到十分苦恼,总是竭尽全力维护与运动员的良好关系以及小组中的良好的气氛。当他的工做出现失误时,他总是把难为情和自尊心放在一边,当面向运动员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做的结果是,运动员们并没有因此看不起他,相反,他的威信提高了。因为他的学生们知道,在训练的小船上,教练同他们一样,也是普通白勺船员,他和他们一起在不平静的海洋上与风浪搏斗着。其结果是,黄健教练培养出了女子跳高世界纪录创造者郑凤荣,男子跳高世界记录创造者倪志钦以及女子跳高亚洲记录创造者郑达真、杨文琴等一批优秀运动员,多次被国际田联和亚洲田联评为“最佳体育教师”。

从黄健教练的执教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到,该理念更强调教育和行为,而不是单纯地取胜。按黄建自己的话说,就是“最重要的,是要让运动员确实感到他在你的训练下进步了,那时,他不仅会喜欢自己的教练,还会加倍努力地进行训练。我所说的进步不仅仅是比赛和训练成绩的提高,还包括运动员的理论水平和人格修养方面的提高。”黄健教练的执教理念代表了他毕生执教智慧的积淀。

NBA著名教练菲尔·杰克逊执教理念:

(一)管教之道 l.启发式教育

2.个别谈话,交流感情,情感投资。3.宏观领导,发挥每个人的作用。4.严格纪律,遵守规章制度。5.自我检查,表率作用。(二)执教目标

1.成绩一一NBA总冠军。2.育人。

(1)慈悲精神,关爱之心。(2)超脱精神,平静之心。

5(3)团队精神,忘我之心。

三、不同执教理念之比较(一)人文关怀与集体至上

(二)更高更快更强与枪打出头鸟

奥林匹克是人类不断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是对人类生命可能性的无限挑战,更高、高快、更强这句奥林匹克的格言反映的正是这种过程。这是一种要求成长性的丈明,不断的奇思妙想。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历来倡导儒家文化,强调中庸、谦恭、礼让、平和。李康《运命论》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反映的正是我国社会“枪打出头乌”的传统文化。由于二千多年的熏陶和沉淀,这种丈化始终对中国人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在训练中,体育教师更多地强调集体的力量,忽视甚至阻碍了个性的充分发展。训练中有才能的运动员如果想要发展个人技巧,会立刻遭到教练和队友的严厉斥责,认为是突出个人,缺乏集体意识。从而造成了运动员关键时刻、关键区域缺乏承担责任、创造性发展的勇气和能力。休斯敦火箭队主教练范甘迪在谈姚明刚进入NBA的表现时曾说:“姚明需要成为一个汉子,在比赛中他给人的感觉是侵略性和压迫性还不够,我希望他能狠点、狠点、再狠点”。

(三)寻求共赢与孤军奋战

当今世界,没有哪项活动能像奥运会这样让参与者抛除歧见,为了共同的目标汇聚在同一条跑道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折射出的正是不同丈明互相了解、交流、融合、进步的过程,没有取代,只有互补。

1、双方不过是激烈的舞伴

2、欧文斯和卢茨·郎的故事

3、我们引进了双赢。

对不同国家人们的工作作风,有人做过形象的总结:日本人是下围棋的作风,为了整体利益可以牺牲局部利益;美国人是打桥牌的作风,密切合作,击败对手;中国人是磋麻将的作风,看着上家,盯着下家,防着对家,孤军奋战。对中国人的这种作风,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这样总结道,“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博螯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对中国加入世贸意义有过不同他人评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让我感到特别自豪的就是我们引进了„双赢‟的概念。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个概念的,比如在武打片中,是不可能有双赢的。” 龙永图认为,这种双赢的概念如果能够扎根于老百姓的头脑中,如果能被企业家所了解,人们就可以生活得更和谐,经济也会发展得更好。所谓双赢是指竞争双方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可以共同制胜。对于这样的理念,中国沙滩排球队在美国训练后感受颇深。

(四)重在参与与金牌至上

1908年,在第4届伦敦奥运会的马拉松赛场上,意大利糖果商多兰多·皮特里第一个进入了运动场。但不幸的是他已精疲力竭,神志不清,先是跑错方向,后因疲劳过度,几次摔倒在地,但每次他都挣扎爬起,在离终点最后15米处,他又一次倒下了,再没爬起来,在两位医生的搀扶下走到了终点。由于在比赛中借助了他人的力量,皮特里被剥夺了获金牌的资格。但为了表彰他的进取精神,6 国际奥委会仍然授予他与冠军一样的金杯。当时的英国大主教彼得有感于此而说了一句迄今广为传颂的名言:“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这句话深深感动了在场的顾拜旦,他于是将这句话确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之一。如今,在《奥林匹克宪章》里写着:“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项原则,参与是基础,没有参与,就谈不上奥林匹克的理想、原则和宗旨”。“重在参与”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

但中国传统文化中认同的是“胜者王侯败者寇”,“千银不抵一金”。中国体操运动员莫慧兰这样说道,“中国运动员冠军跟亚军的区别真的有着天壤之别,拿到冠军就一日千里鸡犬升天,所以在中国运动员和体育教师心里真的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冠军,一旦这个冠军拿到这后改变的不是一点二点收入,而是大家的身份可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子立即可以登科。”

(五)兴趣与纪律

2009年我国著名击剑体育教师王海滨对中法两国击剑体育教师的执教理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法国体育教师认为竞技形成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运动员对击剑的兴趣,列在了重要程度的第一位,而对于建立良好的训练行为习惯是最不重视的,列在了最后一位,他们认为对于基础阶段的运动员来说,兴趣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兴趣,日后漫长的训练过程他们会《艮难专注于此,而建立训练行为习惯会太过约束孩子,让他们失去兴趣和创造力。中国体育教师的看法则有很大不同。他们认为击剑是对抗交锋项目,比赛是帮助运动员快速学习使用技术、战术的有效训练手段,因而列在了重要程度的第一位。同时,中国教练认为自律、自我控制强的人更容易进步和成功,所以 在基础训练阶段,培养良好的训练行为习惯足非常必要的,列在了第二位。(见表5)7

(六)力量与速度

从发展绝对力量到发展专项速度,这一训练指导思想,训练理念的变化,给阚福林率领的中国女子铅球队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七)时间与效益

图3展示的是中美两国运动员周训练时间的比较。在美国,高水平运动队大都在大学进行训练,美国人体协对运动队的训练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每周训练时间不得超过20小时。超过者取消比赛资格,体育教师吊销执照。如此规定,使得体育教师运动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断改进训练方式方法,提高训练效益。

与外国运动训练中追求效益的做法不同,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实用、适应、坚忍的人生哲学,“苦练”是这一哲学在运动训练中的最好体现。虽然苦练带来了某些项目上的出色成绩,但代价无疑是极其高昂的。

我国前著名排球运动员、在世界排坛享有“铁榔头”美誉的郎平曾回忆说:“我26岁那年就退役了,8 主要是因为我的膝伤再也承受不了那样的训练了,一跳膝关节就积水,肿得老高。现在国外选手每天只训练2—3小时,但她们到36岁也还照样能跳。我们练10年的运动量可能是人家练20年的运动量,但我们10年就耗尽了。”

其次,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苦练”使得运动员容易对训练产生厌倦,这是为什么许多运动员在取得一定成绩后就不愿再继续训练,希望早日退役的原因之一。

同时,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苦练”使得运动员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文化学习和其他活动,这是为什么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不高,很多家长不愿意让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从事竞技训练的主要原因。2001年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高收入家庭不愿意孩子从事运动训练的比例高达77.8%,中等收入家庭为74.6%,低收入家也达69.8%,而不支持原因的调查中63%的家庭怕影响孩子的文化学习。

此外,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苦练”使得体育教师在训练课结束后也身,心疲惫,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回顾、思考、总结自己及其工作,无暇顾及自身的提高和高质量的备课。在我国高等院校,教师周教学工作量一般定额在8~12学时(1学时约50分钟),这是保证其高质量教学的必要条件。难以想象一个周教学时数达到30学时的教师能把课上好。在法国工作的我国教练就曾提及,国内体育教师在训练场上的时间多于法国体育教师,法国体育教师在训练场外用于专业的精力和时间多于国内体育教师,他们必须查资料、看录像、观看其他队的比赛、分析数据,以数据来指导训练。众所周知,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中国体育腾飞的关键。中国乒乓球的地位就是靠着体育教师的不断的思想解放、创新以及运动员的努力拼搏获得的。而创新来自于对平时训练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发展。„如果体育教师训练课后已筋疲力尽,何以有对训练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发展创新。

对这种长时间大运动量“苦练”的后果已经引起了我国体育管理层领导和一些体育教师的重视。

刘鹏,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切实提高体育教师把握竞技体育规律的能力和科学训练的水平,改变简单增加训练时间和拔苗助长地加大训练量的粗放式手段提高运动员技术能力的不科学做法,杜绝和减少由于训练不当引发的运动型伤病。变粗放式训练为集约式训练,提高训练的效益和水平。”

蔡振华,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有些出了世界冠军的省市,其运动员从小却不怎么上学,这种拔苗助长、过早投入专业训练的做法将会给运动员造成身心的创伤,导致过早地夭折,或者伤痛缠身、文化欠缺„„这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现在靠死练、苦练已不是培养乒乓人才的唯一之路了。训练方法上的高科技,能根据每个运动员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大大缩短训练时间。”

中国男篮:恢复和休息是训练的一部分。训练课之间必须是好的休息。上午训练时间9:30—11:30,下午训练时间5:00—7:00,中间要有足够的休息。比赛后休息两天,远离球场,防止神经性疲劳。训练中不拖时间,讲究效益,训练高峰时结束训练。”

刘永福,辽宁女子柔道队教练:一次训练课的时间过长,运动员只是应付训练,并不能达到运动员主动训练的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训练目的。因此,采用一课多练的训练手段,即每天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练4遍,“少食多餐”,有效地提高了训练质量。

四、如何建立自己的执教理念

如前所述,理念包括主要目标,即你看重和希望获得的事物和有助于达到目标的信念和原则。

理念不能从任何一种渠道获得,它来自一个人所有的经历。一个人的生活理念通常会影响到他的的执教理念。《体育教师科学训练系列讲座》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体育教师建立自己的执教理念,系列讲座的所有章节都可能会影响到体育教师的执教理念。

建立有益的理念包含两个主要任务。第一是建立较强的自我意识,逐渐更好地了解自己。第二是决定教学目标。目标会限定你以何种方式看待自己的教师角色,进而会限定你的许多教师行为。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果你希望帮助学生了解他们自己,就必须首先了解自己。如果你目标明确并积极投入时,学生才可能做出相应的一致反应。国家男举总教练陈文斌说过这样一段话,“职责,是一个人对待事业的起码底线,也是每个职业人的基本素质。

年轻人追随英雄榜样。他们崇拜教师的某些东西,并将之同化为自己的东西。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所教授的东西,其重要性可能远小于通过自己的品格和理念所展示的东西。

由此可见,学生的终生行为可能更依赖于体育教师所树立的榜样。一名体育教师有没有威信,说的东西学生听不听,他尊重不尊重你,就是看你自己做得怎么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体育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因为,学生更可能变得像你这样而不是你希望的那样。体育教师只有清楚自己的个人价值,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冲突和疑惑,才能为学生提供持续的积极指导。

第三章 认识人性特点,注重因材施教

第一节 环境与人的成长

一、人的依赖性与性格的发展

人生来就有生理需要,而社会与自我需要则是后天学来的或逐渐成长起来的。正因后天个体成长经历的不同形成了人的差异。

依赖性是人的一个特性,这个特性不完全属于个人,而更趋向于反映人与世界的关系。初生的婴儿依赖父母满足其需要,成长中的孩子依赖父母、师长和朋友,丈夫依赖妻子,运动员依赖教练,等等。

二、学校中的依赖性

依赖关系极为重要,人们首先学到的就是这种关系。它会极大地影响到日后人们对待、处理非极端依赖关系的方式,比如运动队中运动员与体育教师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如果我们想从运动训练管理的角度讨论上述问题,只需回顾一下上面几页,更改几个名词就可以了。我们可以用“体育教师”代替“哥哥”或“父母”,用“学生”代替“瘫痪病人”或“孩子”。

然后,我们就可以一步步论述下来。当学生离开家庭来到队里,他就闯入了非极端状态下的依赖关系之中,这时他不但具有生理需要,而且也具有了社会和自我需要。如果学校里的人大都是“好哥哥”,他定会产生信任与隶属感;如果学校里的人都是“坏哥哥”,他则很可能产生敌意与竞争。

下面的一首诗反映的正是这种成长与环境的关系

一个孩子在批评挑剔的环境下生长,他变的挑剔;

一个孩子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生长,他学会了争论和反抗;

一个孩子在充满恐惧的环境下生长,他变的忧虑害怕;

一个孩子在充满怜悯的环境下生长,他变的自怨自哀;

一个孩子在充满嫉妒的环境下生长,他变的贪得无厌;

一个孩子在耻辱的环境下生长,他自觉有罪;

一个孩子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生长,他学会了有耐心;

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生长,他学会了爱心;

一个孩子在充满被接受环境下生长,他学会了爱惜这个世界;

一个孩子在充满被肯定的环境下生长,他学会了立志定向;

一个孩子在充满分享的环境下生长,他学会了慷慨;

一个孩子在充满公正诚实的环境下生长,他学会了正义真理;

一个孩子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下生长,他学会了信任他人;

一个孩子在充满友善的环境下生长,他学会了热爱人生;

一个孩子在充满安宁的环境下生长,他学会了平安。

2007年2月我国著名篮球运动员王治郅做客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栏目,披露了成长环境对他的影响。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一样,到美国的时候也是这样,很多教练跟我说你要兴奋起来你要喊你要叫,但是从小我们受这种教育,或者说受中国式的教育嘛,不是让你把你的个性就完全张扬出来的,所以说也是从小受这种东西的影响吧。”

“像后来尤纳斯教练也说,他现在感觉是跟中国的文化在作战,因为中国的文化强调的就是含蓄,中庸,但是在篮球场上你必须要张扬,你必须要去把你的个性,把你的激情展示出来,比如说一个同样的抢篮板的问题,他就很奇怪,为什么中国的球员不去抢篮板,或者说没有那么强的积极性,我就说,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这一个东西来了我们会让给别人,表示谦让,但是在球场上就不可能了,就这一个球你让人家,你让的话别人就会抢走,就会拿着,所以说这种东西,确实有些东西很难改变的吧。”

“我感觉我融入不进去吧,因为他们的那种东西就是非常要个性,张扬及表现自我,但是我感觉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没有那么张扬。”

由王治郅的例子,我们可以活生生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的影响,可以感受到这种影响的长久性和持续性。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第二节 体育课对人的影响

一、体育教师行为的影响

如同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一样,体育教师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如果带有批评指责地训练学生,学生就学会指责;

如果带有敌意地训练学生,学生就学会勾心斗角;

如果带有嘲讽地训练学生,学生就学会憎恨;

如果带有羞辱地训练学生,学生就学会感到有罪;

如果带有宽容地训练学生,学生就学会耐心;

如果带有鼓励地训练学生,学生就学会自信;

如果带有称赞地训练学生,学生就学会感激;

如果公正地训练学生,学生就学会正义;

如果言行一致地训练学生,学生就学会信任;

如果尊重地训练学生,学生就学会自尊。

二、运动项目特征的影响

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其规则不同,因而在比赛时间、比赛节奏、比赛场地、比赛方式、裁判办法等诸方面表现出不同的项目特征,这种特征必然对参赛者,尤其是长期从事系统训练和比赛的学生产生影响。(一)排球的宽容(二)田径的严谨(三)帆船的平和(四)体操的完美(五)乒乓的机敏

第三节 善待差异赢得认同

一、重视差异

既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无处不在,那么,重视差异的存在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体育教师要做好工作、带好学生,就必须重视差异,避免“我教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谁叫你多嘴”这样的单向沟通。因为在单向沟通中,体育教师向学生陈述自己的意思,但学生不向体育教师陈述。这种沟通过程速度快,有秩序、有条理,但往往缺乏真实信息的获取,忽略了学生间的差异。表7展示的是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的比较。

二、利用差异

对于客观存在的差异,在尊重的基础上,还应当加以有效利用。

除了“鲶鱼效应”之外,国人常说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剑桥产业培训研究部前主任贝尔宾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经过多年在澳洲和英国的研究与实践,于1981年出版《管理团队:成功启示录》,书中提出了团队角色理论,其基本思想是: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人无完人,但团队却可以是完美的团队,只要适当的拥有如下各种角色:

第一种实干家,勤勤恳恳,让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但缺少创造性,灵活性不够;

第二种推进者,讲究办事效率,工作第一,人际关系有点紧张;

第三种外交家,能言善变,人际关系好,对信息敏感,但不够踏实,不够务实;

第四种智多星,善于创新,思维敏捷,但就是想一个主意没有落实,又想第二个主意,不够务实,不够塌实;

第五种监督者,特别冷静,理智,负责任,喜欢挑毛病,喜欢提意见,但有一点保守;

第六是完美主义者,什么事都追求十全十美,一旦达不到理想目标,情绪就容易变动,有挫折感;

第七种协调者,人缘好,适应性强,适应环境,适应人际关系,但原则性不强,人缘越好的人有时候原则性越不强;

第八种凝聚者,有凝聚力,有魅力,有吸引力,能把大家团结在自己周围。

贝尔宾的团队角色理论正是通过把不同类型的人组合在一个团队中,客人短处,用人所长,尊重差异,实现互补,从而提高团队的战斗力。作为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把自己锻炼成为凝聚者,有魅力、有吸引力,把学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把领导、工作人员调动在自己的周围;其次,应了解学生不同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

三、善待差异

在体育课教学中,我们往往强调的是人人平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平待人的唯一方法,是把学生的成就牢记在心,区别对待每位学生。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寻常的,每个人都应作为例外对待。要作为例外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就得善待他们之间的差异。

四、赢得认同

要作为例外来对待每一个学生,除了善待他们之间的差异之外,还要赢得他们的认同。要想让学生认同你的想法、你要求的事情,你就要让他先认同你这个人,只要学生认同了你这个人,你提出的要求他就很容易认同了。而要想让学生认同你这个人,那么你就必须让学生认同你做的事,二者是互动的关系,认同永远是相互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认同时,你发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尤其是作为体育教师,认同永远应该是是主动的。当你与学生发生矛盾,与管理人员发生纠纷时,你认同别人,别人才能认同你。认同的反意词是排斥,你排斥别人,别人就排斥你。相互排斥就叫挖沟。沟越挖越深,越挖越宽,那就没有沟通了,没有沟通就没有认同,整个教练工作就会落空。

第四章 选择执教风格,加强沟通交流

第一节 三种执教风格

表8展示的是常见的三种体育教师执教风格。从表中可见,不同类型执教风格的体育教师在理念、目标、决策、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交流风格、成败评价、学生发展、体育教师鼓励作用、训练组织等方面的处理是不同的。这就象握着一块湿肥皂,如果抓得太紧,它会从你手中射出(命令式-一家长型风格);如果抓得不够紧,它就会滑脱(放任式一随意型风格);抓好它需要的是稳固而柔和的压力(合作式---民主型风格)。

一、命令式----家长型

在命令式一家长型风格的执教中,体育教师以取胜为中,心,完成任务为目标,自己做出所有的决策、指示、评价。学生的角色是对体育教师的命令做出反应,从属于体育教师。学生的成绩归功于体育教师,而不是学生。沟通方式是作指示,富有挑衅性,经常附带威胁性身体语言,命令学生做任何事情。他们只顾自己说,几乎不听他人说,常常打断他人的话、冲他人大吼以及攻击他人。

采用命令式一家长型风格执教的体育教师在我国教练队伍中大量存在。有些体育教师采用这种风格是因为他们当学生时自己的教练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有些体育教师采用这种风格是因为它帮助他们掩盖了自身能力的不足。如果他们不允许学生问他们问题,如果他们不解释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执教,那么他们的不足就不会被发现。

有些体育教师采用这种风格是因为他们认为:体育教师有知识有经验,体育教师的角色是告诉学生做什么;学生的角色是去听,去吸收,去服从。

事实上,好的体育教学课和学校代表队训练需要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民主参与不可能高效运转,学校代表队不可能投票决定需要制定的每个决策。因而,只要获胜是体育教师的主要目标,是学生的主要动机,那么,命令式一家长型风格会很有效。

但随着学生的成长,学生越来越多地要求参与决策,要求与体育教师共同讨论问题,不再只是单纯地比赛,需要享受体育。命令式一家长型风格的执教可能压制学生的动机,阻碍学生的成长,降低了与学生发展有关的学生的自我满足,难以使学生产生最佳表现,最终将疏远极富天赋的学生。

二、合作式一民主型

选择合作式一民主型风格的体育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上好体育课和提高学校代表队训练水平为目标,包括通过体育运动帮助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性的成长,帮助学生学习决策,帮助学生变得自立。他们善于倾听,设法理解他人的想法,提倡双向沟通。他们在学生参与下做出决定,与学生共同决策,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鼓励。他们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有些体育教师采用这种风格是因为它帮助他们掩盖了自身能力的不足。如果他们不允许学生问他们问题,如果他们不解释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执教,那么他们的不足就不会被发现。

有些体育教师采用这种风格是因为他们认为:体育教师有知识有经验,体育教师的角色是告诉学生做什么;学生的角色是去听,去吸收,去服从。

事实上,好的体育教学课和学校代表队训练需要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民主参与不可能高效运转,学校代表队不可能投票决定需要制定的每个决策。因而,只要获胜是体育教师的主要目标,是学生的主要动机,那么,命令式一家长型风格会很有效。

但随着学生的成长,学生越来越多地要求参与决策,要求与体育教师共同讨论问题,不再只是单纯地比赛,需要享受体育。命令式一家长型风格的执教可能压制学生的动机,阻碍学生的成长,降低了与学生发展有关的学生的自我满足,难以使学生产生最佳表现,最终将疏远极富天赋的学生。

二、合作式一民主型

选择合作式一民主型风格的体育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上好体育课和提高学校代表队训练水平为目标,包括通过体育运动帮助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性的成长,帮助学生学习决策,帮助学生变得自立。

他们善于倾听,设法理解他人的想法,提倡双向沟通。他们在学生参与下做出决定,与学生共同决策,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鼓励。他们提供框架与规范,使学生学习设定自己的目标,并为这些目标而努力奋斗。学生独立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师的帮助下对训练比赛成效进行自我评价。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学生只具备运动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要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还必须能够处理压力,适应变化的情境,长远观点看待比赛,展示纪律、保持专注,具有牺牲精神、奉献精神。而合作式一民主型教练由于信任学生,增强了对学生的沟通与激励,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满足的实现具有积极效应,在日常训练中培养了这些品质。

合作式一民主型风格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指导学生和让学生自己指导自己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在什么时候发出命令和给予指导,什么时候让学生自己做出决策和承担责任,需要多少规范才能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发展氛围。由于选择很少会绝对正确或错误,因此这种风格要求体育教师具有更多的技工亏。

希茨菲尔德的黄金教练法则 1.表达尊重

我培养队员学会表达尊重,要尊重自己的队友,也要尊重为球队开车的司机。这包括一些细小之处,比如在谈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尊重是产生集体精神的基础,而一个团队只有所有人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

2.信任你的队员

如果球员感受不到教练的信任,他就会犯错误。在多特蒙德队时我坚持信任里德尔,他在对尤文图斯的冠军杯决赛中以两粒进球回报了我。本赛季在库福尔犯错误后我仍坚持使用他,结果他在最后冲刺阶段成为后防的保障。3.注重性格

我不能从随人流的人中造就球队的领军人物。我只能把天生的禀赋朝着正确的方向引导。一个球员是否有性格,是否有一种胜利者的气质,我在球场上一眼就能够看出。做轻蔑手势、个性张扬的球员在我这里不会失去任何东西。

4、保持距离

即使在取得这么多成功之后我仍然不和任何球员用“你”相互称呼。在庆祝胜利时我也从不喝得太多。否则,你很快就会说一些蠢话。我是他们的上级。对此我必须一直保持清醒的认识。

5、从错误中学习

人们必须从每一个消极的经历中吸取积极的东西。我们从1999年对曼联队的失败中学会必须战斗到最后一刻。正因如此我们才赢得了2000年和2001年的联赛冠军。

6.保护你的球星

卡恩、埃芬博格和埃尔博是我的“领导球员”。由于表现出色,球队接受了他们的这种角色。而我也会从外部强化他们的这种作用。比如,我称埃芬博格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场球员之一。

7.绝不要说谎

作为教练你如果丧失了可信性,那么也就完了。你必须让球员相信你能够说话算数。

8.相信你的感觉

在比赛之前我完全靠理性工作,演练各种可能的阵型和攻防体系,准备在各种不同比赛情况下的人员调整。但在比赛时我相信我临场的感觉,我的直觉。我把齐格勒和圣克鲁兹换上场时都是这样。

9、决不能表现出软弱

我必须总是表现出果敢和坚决。无论我当时的心情又多么紧张,我都必须如此。当我的球队在汉堡0:1落后的时候,如果我不能给与他们坚定地支持和信念,谁又能够呢?

10、智胜压力

要是脑袋里总是想着800万拜仁球迷的期待,你根本无法安心卫作。因此我把自己的工作客观化,把它看成是经济界中一项工作:我只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其它事情与我无关。如果压力太大我的直觉可能就不灵了。

11.避免让球员相互妒嫉

如果用上亿马克的天价购买一名球员,那将完全打破拜仁队现有的工资结构。队员之间的妒嫉将耗尽团队精神。

12.挑选一名优秀的助理教练

助理教练必须能够让你百分之百地信任。他不能太有野心,时刻想着把你取而代之。米夏埃尔·亨克是一个理想的人选。

13.不要和妻子谈论足球

在家中我要让脑子“开小差”。我不和妻子谈论足球,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许多更爱谈论的话题。

三、放任式----随意型

采用放任式一随意型风格的体育教师对一切都无所谓,制定尽可能少的决策,很少提供指导,只在绝对必要时才解决训练问题。与人沟通时,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向于发表同意的意见。他们遇事不果断,说话柔软无力,常会有一些诸如也许、可能、但愿等之类的话。

采用这种风格的体育教师往往缺乏提供指导的能力;过于懒惰,不能满足执教责任的要求;或是执教理念不正确。采用这种风格执教的教练,不是真正的执教,实际上是放弃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职责。

第二节 体育教师领导行为

一、领导力

最好的领导人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潜力。从担任体育课教师起,体育教师就具有了发出指令的授权,但这并不能使体育教师成为好的领导者。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一个好的领导者,其领导力应是一种影响力。只有当所教的学生认可你的授权时,你才能成为团队的领导者;只有赢得团队的尊重,才能拥有达到卓越所需的权力。要想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拥扩,需要通过体育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道德素养、智力能力、业务专长和领导艺术来展示才能,通过体育教师的智慧、乐观、进取、正直、公平、宽容、爱心等个性人品魅力来施加影响,通过体育教师明确的投入、无私的奉献来赢得信誉,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吸引、凝聚的力量,营造出充满活力的氛围,以此来激励学生潜能的发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现代领导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领导作用的发挥正在由刚性转向柔性,由显性转向隐性。“柔性化、隐性化领导力的实施需要体育教师提供方向、建立团队文化、灌输价值观、激励对目标的追求、解决冲突、善于沟通。只有这样,团队才能有共同的愿景,齐心协力,朝向一方,共同奔向目标。通过这条途径实施的隐性领导是一种“不知有之”的领导,在领导活动中优秀的体育教师一领导者,为团队带来愿景,并知道如何将这种愿景转化为现实。体育教师以其领导角色寻求建立一种环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最大机会,进而获得团队的成功。

二、领导行为

体育教师通过自己的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称为领导行为“。体育教师的有效领导有助于提高学生和学校代表队的成就动机状态,因为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学生依赖体育教师的专门知识和技术,努力训练,并适时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赞美和适当的支持,从而实现其个人目标,满足内在的成就动机。

体育教师领导行为研究

不同年龄和不同训练年限的学生所感觉到的和所喜爱的体育教师领导行为不同:

年龄越大学生更多地感觉到体育教师的民主行为、社会支持行为以及奖赏行为,随着年龄增加学生更少喜欢体育教师采取专制行为:

学生随着训练年限的增加,较少感觉到训练与指导行为、民主行为以及社会支持。

不同年龄和不同执教年限的体育教师所采取的领导行为不同:

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采取的专制行为相对较少而给予学生的积极性反馈较多;

执教年限越长的体育教师,给予学生的社会支持行为越多、给予学生的民主行为和积极性反馈行为也相对较多:

执教时间短的体育教师采取的专制行为相对较多。

不同成绩组间学生对体育教师民主行为、社会支持行为以及积极性反馈行为的满足感差异显著:

学生成绩越好,其对体育教师民主行为、社会支持行为以及积极性反馈行为的满意程度越高。

三、领导行为的变换

在体育课教学和学校代表队训练中,不同类型执教风格的教练都有取得成功的案例。然而,要做好体育教师工作,体育教师采用的执教风格应与学生的成长阶段相一致,体育教师的领导行应随学生的变化和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今天的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课和竞技场上的严师,而且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那种“普遍适用,一成不变,最好的”管理理论或方法是不存在的,同一管理原理适用各种情况的普遍适应观点,必须让位于随机制宜,权宜应变,根据情况运用不同的管理原理与方法的权变观点。

第三节 加强沟通理好关系

一、为什么要强调沟通? 你想要的每一件自身没有的事物都需要从别人那儿取得,这就需要与他人联系,有联系就有沟通。沟通是思想、情感、知识、信息在人群中传递和交换的过程,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结、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体现,也是矛盾转化的必要条件。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需要有效沟通,沟通则情通、理通、心通。按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的说法,“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反之,没有相互沟通就没有相互理解,没有相互理解就没有相互信任,没有相互信任就没有相互仂、调,没有相互仂、调就没有事业的成功。

美国前总统福特曾说,“生活中没有什么比有效沟通更重要的了”。可见,有效沟通能力是通向成功的钥匙,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使你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和上级、同事、下级保持良好的关系。沟通技巧较差的个体常常会被别人误解,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无意中对别人造成伤害。虽然,并不是所有影响他人的人都擅长沟通,但擅长沟通的人肯定能深刻影响他人。

”沟通能力,包括与自己沟通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已经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品质

二、和自己的沟通

和自己的沟通是一个人说服自己采取特定行动的能力。(一)视工作为快乐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工作。每位教练都从事着高风险、低权威、高投入、低回报的上作。每位学生艰苦的训练与紧张的比赛就是他的工作。面对工作中的千辛万苦,能否和自己沟通,说服自己,视工作为快乐呢?

1、为态度的不同,同样的工作会干出不一样的效果;而干同样工作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2、既然你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而不是仅仅只享受它给你带来的益处和快乐。就算是屈辱和责骂,那也是这个工作的一部分。如果说一名学生人不能忍受训练的艰辛,他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吗? 16

3、只要把自己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迅速、更正确、更专注,调动自己全部智力,全力以赴,从旧事中找出新方法来,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自己也才有发挥本领的机会,以满足心中的愿望。

4、一个人越是在享受快乐的心态下工作,心情越是轻松,成绩就会越好,压力就越小。

5、把工作当成是用生命去做的事情,自动自发,自我奖励,全力以赴,视工作为快乐,我们就可能获得自己所期望的成功。

(二)要成功先学习快乐

过去我们认为是成功让人快乐,而现在最新的发现是快乐让人成功。在人生许多方面,快乐的人普遍有较佳的,心情,这种好心情促使他们可以保有对目标的向往,能够产生正面的影响力,并且有自信与活力。这样的人讨人喜欢,容易取得别人的合作。同时,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过来。

(三)学会自言自语

众所周知,水有三种状态。水的三种状态由温度决定。0℃—100℃之间,水是液态,可以流动;0℃以下,水成了冰,变为固态,不能流动;100℃以上,水成了水蒸气,变为气态,蒸发进空气里。

人生也有三种状态。人生的状态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0℃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进大河、人海,但永远离不开大地: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100℃的炽热,那么他就会成为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将飞起来,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

要是自己成为炽热地对待人生,就需要与自己沟通,学会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能够帮助我们强化自我形象,控制现实表现,因为早晚能成功的人是那些认为自己能够成功的人。

如果你认为自己被打败了,你就真的败了;

如果你不敢,你就不能:

如果你想赢但却认为不能:赢不了几乎是必然的。

如果你认为你输了,你就真的输了;

因为全世界都这样:

成功来源于个人的意志,全然是一种心理状态。

三、和他人的沟通

和他人沟通是你说服他人采取特定行动的能力。

(一)从倾听开始

与他人沟通对我们许多人来说并不擅长,有些人甚至感到自己难以与他人沟通,也不知道如何才能与他人沟通。下面的故事可以启发我们如何开始与他人沟通。

与他人的沟通就这样从倾听中开始了。因为人们交流时间的40%用于倾听。倾听是准确接受和理解信息发送者意图的关键步骤。

不会倾听的人不会建立关系。如果你希望别人能对你倾吐肺腑之言,你一定做一个出色的倾听者。

(二)学会主动倾听

要学会主动倾听,需要共情,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想想,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感受他们所经历的事情;需要同情,在理解讲话人的想法和感受得同时给别人提供你掌握的信息并与之互动。(三)说的艺术

在与他人沟通建立合作和信任关系时要善于用恰当的语言。美国管理学家雷鲍夫提出的雷鲍夫法则就是这种恰当的语言。

雷鲍夫法则

最重要的8个字是:我承认我做得不好

最重要的7个字是:你干的实在漂亮

最重要的6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最重要的5个字是:咱们一起干

最重要的4个字是:不妨试试

最重要的3个字是:谢谢你

最重要的2个字是:我们

最重要的1个字是:您

在这一法则中,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四、沟通的原则

敬、诚、当、效、听、让六个字构成了沟通的原则。

敬:主观上要尊重对方,让对方感到你在尊重他:

诚:诚恳待人,言而有信;

当:摆正自己位置,掌握好分寸,让对方感到自在;

效:讲究交流效果,注意沟通效率:

浅议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篇6

一、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知识修养

知识性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这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修养,对文学常识、语法、教育学、心理学等都要全面掌握。教师专业知识深厚,同时涉猎广泛,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才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才能设计出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与技能的培养。现代教育提倡师生互动的教学,教师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以深厚的专业基础来打动学生,以赢得学生的喜爱,一手漂亮的字、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优秀的下水文,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有利于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

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思想性所决定的。教师素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称,尤其对于中学生来说,正处于道德品质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忠诚于教育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勤奋工作,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学习新理念,把学生的培养与时代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复合型人才。教师还要具备崇高的人格修养。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高尚的品德,对学生倾注一片爱心,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中以乐观的态度应对问题。语文既是一门知识学科,又是一门育人学科,这对语文老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求语文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要在道德品质方面做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效仿的楷模。

三、教师要具备娴熟的教学技巧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今后与人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应是广大语文教师不断研究与探索的话题。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应具备娴熟的教学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知识的能力

现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语文教师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只凭一本教材来教学。课本中的知识也不仅仅涉及语文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教师具备整合知识的能力非常必要。教师要广泛涉猎,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对其他内容也要有所了解,不求精但求博。这样才会使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无所不知,从而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新课改的实施,为激活语文教学提供了重要机遇。新课改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等方法,并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现代语文教学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网络技术等,以弥补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转变成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过程,教学时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走进学生的世界,与生互动,体现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水平。对学生的练习要做到精讲精练,不搞题海战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总之,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篇7

文化底蕴就是一个人的文化涵养、文化含量,它决定着我们对世界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人们之间相互交流、 交往的层次和品味,教师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播与创造文化的神圣职责。在某种程度上教师是知识的象征、智慧的化身,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教育事业赋予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站稳脚跟、谋求生存发展、实现人身价值的资本。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升学压力和高考指挥棒的牵引下,教师整天忙于编制试卷、批改试卷、讲评试卷,似乎唯有考试才能显示教学水平。平时的备课从教参搬到课本,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上课时把一篇篇闪耀着人性光芒的美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变成纯粹的教学内容条分缕析,这样的教学,必定枯燥、死板、僵化,没有生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只有博览群书,阅读古今中外名著, 才能与大师对话,与大师心灵相通,获得人生感悟和生命的体验,才能拓宽我们的内涵,丰富我们的思想,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熏陶、鼓励学生感知阅读材料,与文学作品进行直接交流,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二、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学品质

好的课堂要求教师从传道授业者变为学生人生意识的指导者。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传统教学的教师关注更多的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学生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奉献和付出。其实,教育本是一项直观生命,并以提高生命力价值为目的的神圣事业,教育理应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因此,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给予生命独特的关怀是语文教育的要义。

三、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与新课程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技能

1. 纯正的语 音语调 。 作为教学工具的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文字只不过是有声语言的记录符合。语言丢掉了语音、语调,就成了死的语言,它的交际作用将受到极大的限制。语文语言知识是发展语文听、说、读、写等技能的重要基础,同时,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必须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进行并得以巩固。

2. 语文板书 技能 。 板书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提示、启发、强调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加强记忆。一个教师板书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无形之中还影响学生的书写水平。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板书技能上一定要下苦功夫:不仅书写字体要正确, 格式要规范,而且字迹要工整,书写要流畅,整体感觉美观大方。另外,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板书,能简要说明板书设计的意图。

3. 课堂提问艺 术 。(1)捕捉信息,开拓思维。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主动探求知识,设计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的问题”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回答提问时,一定要明察秋毫,善于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延伸引导,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巧选角度,变中求异。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不能总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上绕圈子,而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书本与生活相结合,注意采用比较新颖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四、语文教师必须具备高超的教学智慧

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篇8

一、专业的学识水平

所谓的专业学识水平显然是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是相关专业学科毕业的, 这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国家《教师法》对有关方面已有明确规定, 例如初级中学教师必须是师范性大专院校专科以上毕业, 高中阶段的任课教师要求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学历作为一种相对性的衡量标准, 已愈来愈普及, 国家的相关政策将会深入持久地保持下去。

二、渊博的人文社科知识

众所周知, 语文学科是以母语为基础的一门综合学科, 在一定学科意义上也是一门交叉科学, 涉及到天文地理、生物、心理、历史以及诸多理工科学,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贮备, 一种以人文社科知识为主体交叉科学为辅的知识结构。只有一专多能, 才能使每一堂语文课有声有色, 才能为学生输送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 使学生开阔眼界, 启迪思想, 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 语文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人文社科知识。

三、良好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的素养除了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结构, 还应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一是“写”的能力。写, 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 能够写一手好文章, 起码是下笔流利, 言之有物有理, 符合基本的写作规范。当然, 能够写出佳作并能公开发表那更好, 能够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最好。教师专家学者化显然符合教育科学发展的趋势, 也是我们所期待的。写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具有合乎规范的书法水平。例如板书, 教师必须认真对待, 否则, 一个连板书都写不好的教师是很难说是合格的。显然, 这是教书育人对任何教师所要求的基本技能之一。

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说”的能力。师生沟通和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乃至解惑授业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一个“说”字。“说”, 简而言之就是口头表达能力。一堂课有无活力, 有无效果, 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师的口才影响的。同样一个教学问题, 不同的教师来处理自然效果不一, 但口才能力强的教学质量肯定比口才能力差的教学质量高, 这是不容置疑的。“说”的艺术不是一篇论文就能阐述尽然的, 笔者在此只是提出:学会“说”是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它不仅仅是把普通话说好就行了, 而是包括着口才表达的逻辑性、艺术性和感染力的问题。

四、敏锐的创新思维

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自身就应该拥有敏锐的创新思维, 很明显, 这是自然的前提条件。语文学科因其特殊的母语地位, 涉及到众多的边缘学科, 拥有不可缺少的社会功能, 因而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到优势, 这也就是语文教师的素养必须具备敏锐的创新思维的必然性要求所在。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交流和教学实践提升自我创新思维, 并学会运用自如。创新教育当然与传统教育有所区别, 本质上的差异在于思维与目标的不同。创新思维重在有根有据的标新立异, 而不是胡思乱想甚或异想天开;意在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 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上, 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特点、进度和难度启动创新思维, 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 以点带面, 深入浅出, 巧设疑难, 触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逐步向创新领域迈进。

五、较高的信息素质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从信息论的角度讲, 教育教学过程是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处理、传递和接受的过程。为了优化信息传送过程, 提高信息传送效率, 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

作为语文教师, 应该更多地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有关方面的报刊杂志和传媒, 注意收集有关资料, 并有所选择地加以消化吸收, 变为自身素质构成中的组成部分。

浅谈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篇9

一、高尚师德

教师应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 是由教师的特点和肩负的神圣职责所决定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德为师之本”, 教师的思想水平、价值取向、人格修养对学生心灵的作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惩制度和现代网络教育都不可取代的一种力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都要起表率作用, 以自己的学识、智慧、才能、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教师不仅要教好书, 还要育好人, 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高尚的师德是作为教师的先决条件。首先, 教师要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过硬、头脑清醒、观念更新、政治坚定、遵章守法、纪律严明;其次, 教师要树立“三爱” (爱生、爱校、爱教育) 的思想。敬业爱岗、忠于职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一视同仁、严谨治学、认真施教、乐于奉献、勇于创造;再次, 教师应具有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信念、乐于奉献、实事求是、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吃苦耐劳、坚韧刚强、善与合作;第四, 教师要具有端庄优雅的仪表和风度。教师的仪表和风度是其文明程度的外部表现, 在语言谈吐、行为举止、面目表情、服饰打扮等方面要做到适宜得体、艰苦朴素、优雅大方、稳定机敏。教师具有这些优秀品质, 就会以此熏陶、感染学生, 发挥“以身示教”的作用。

二、一专多能

21世纪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冲击、碰撞、融合的时代。教师作为培养教育人才、传播先进文化的主力军, 只有熟知现代教育技术, 不断学习, 经常“充电”, 锻造自己厚重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 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地引领学生应对千变万化的形势, 高层建瓴地分析、透视、把握各种社会现象。在信息时代, 知识万象更新、科技日新月异, 新世纪的教师不再是知识占有者的代名词, 再不能以比学生的知识富有而自居, 而要能够熟练地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进行网上备课, 编制教学课件, 通过互联网在最短的时间内, 用最有效的方法获得知识, 使自己的知识源泉永不枯竭, 成为一溪清新的活水, 做一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在信息时代, 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素养, 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才能胜任新时期的教学工作。首先, 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转变教育观念。要从传统的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 包括由传承已有知识教育向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保姆”式教育向以学生为主题的“兼有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的教育转变;由一次性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其次, 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业务功底。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 具有广博的知识面、科学的知识体系和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的能力。第三, 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灵活的、精当的教育方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以期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终身受益”的效果。

三、善教能力

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 这是千真万确的。在信息社会里, 学习不再是单纯的信息记忆过程, 传统的“死记硬背”已无法适应“知识爆炸”的现实;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宰者, 而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能否使学生学会学习, 则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是教师善教的关键。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 才能产生“我要学”、学得进、记得牢、用得上的效果。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思想民主、教学民主、作风民主, 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只有理解、尊重、信任学生, 以平等的地位、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学生才能“亲其师, 信其道”, 不断提高爱学习、爱思考和会学习、会思考的自学能力。

善教涉及的范围很广、内容很多。首先, 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 用真情去激励、感化学生, 做学生的良师和益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感情、关心学生的疾苦、倾听学生的心声, 才能从学生的特点出发, 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其次,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通过引导、教育、诱导、疏导等方式, 营造一种有张有弛、兴趣盎然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知识、学会学习。第三, 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 并加强个性的培养。教师要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成人之长, 去人之短”, 承认并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既要面向全体, 又要因人施教。

四、创新思维

创新,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新世纪教育的使命。现代教师已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学者型”的教育家。以往那种“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个腔调”的陈旧教学模式已无法使教学焕发生机活力、培育创新型人才。教育科研是创新教育的“支撑点”, 实施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 使教师具有前沿的科研素养, 开拓、创新的科研能力。不会搞教育科研的教师难以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必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不称职的教师。

教育科研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基本方法, 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不竭动力。首先, 教师要注意学习, 更新观念, 增强从事教育科研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其次, 教师要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善于总结, 勤于笔耕。要有的放矢地选择和确立教育科研课题;课题要有实用性、现实性和针对新;要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 把握现代教育信息;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课题论证;论文写作可采用调查法、问卷法、对比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等;不断总结教育科研经验。第三, 教师要养成良好的科研品德, 不断提高科研能力。科研品德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克服为难情绪、勇于承担科研任务;勤奋好学、不图名利、合作共事, 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抄袭、不剽窃、不弄虚作假;有较高的事业理想。科研能力包括选题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研究论证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等。只有不断加强科研能力的锻炼与修养, 才能成为科研型教师, 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教师应当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这是当今信息革命、技术发展提出的新课题。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全球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社会信息化建设将更全面、深入地展开, 信息化将成为整个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基础。现代技术运用于教学, 对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同时能够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 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掌握各项教学技术的操作技能,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 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利于学生使用未来、驾驭未来、创造未来。

运用现代教育进行教学, 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教师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科学技术, 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既要了解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 又要把握现代信息技术, 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网页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信息系统应用、教学设计方法等。其次, 教师要具有创造性地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从信息高速公路或未来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网上, 了解学科建设的新发展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新变化;运用现代化信息加工处理技术, 制作教学课件, 输出信息, 调节和优化知识结构, 并熟练掌握、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创造性地做好教学工作。第三, 教师要不断提高信息素养,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信息素养是教师的必备素质, 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 把信息技术当做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新知识的认知工具。通过运用现代教育进行教学, 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六、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应对21世纪激烈竞争的基础。我们培养的学生如何面对竞争、面对困难、面对压力、面对挫折、面对失败, 如何坚定理想与信念、顾全大局、襟怀坦白、自尊自信, 如何克服清高傲慢、孤僻沉闷、焦虑抑郁、偏执呆板等个性障碍,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 就应成为学生问题的“心理专家”。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 成为心理素质教育的行家里手, 为学生走向社会后, 能够继续保持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心理素质包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心理活动的特点、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信心、自尊心、注意品质、社会交往状态、对暗示的敏感性、心理健康状况等。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 教师要提高自我适应能力。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思想, 培养稳定愉快的工作情绪, 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 以新知识、新观念、新经验、新行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其次, 教师要提高自我调控能力。要在面对竞争、压力、挫折、危机时, 不悲观失望、消极动摇, 具有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自信心和高度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精神压力, “遇变不惊, 泰然处之”。第三, 教师要提高对学生的情感能力。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饱含激情, 才能拥有对学生的宽容之心、关怀之心、同情之心、忍耐之心,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 矫正不良心理, 陶冶健康的情操。第四, 教师要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创造性人才, 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 因此, 发扬积极进取精神, 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便成为新世纪增强教师心理素质的当务之急。

外语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篇10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全球化不断推进, 我们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 尤其是拟对英语教学的改革, 使英语的学习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这就需要我们对过去教育体系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 这是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当然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大学英语教师作为教师中的一员, 到底该具备什么样的业务素质, 以及如何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 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2 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社会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先姑且不说这句话的正确与否, 或者这句话体现得对与错, 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定位还是很高的。梁启超曾经在他的《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见少年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那少年的发展又需要一个国家教育的支撑, 而教育又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授。所以教师的综合素质高低与否,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

国家英语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强化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指引, 强调新教学理论的应用, 注重英语综合能力养成训练, 注重英美文化教育的必要, 倡导课堂教学方法多样性, 提倡常规教学形式多样化, 侧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化, 讲究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化。教学目标的变化对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 我们接下来从三个方面分析外语教师所要具备的三个素质。

(1) 专业素质

英语教师要培养听、说、读、写、译的外语综合型合格人才, 首先要有过硬的、全面的语言基本功。教师的外语实践能力既能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 又能为课堂教学的交际化提供可靠的保障。教师应该时刻把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外语实践能力摆在重要的位置, 要有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外语教学有以下教学法: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暗示法、认知法、交际法、功能意念法等, 还有国内提出的张思中教学法等。大学外语教师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取长补短, 为己所用, 将这些教学法的优点融入自己的教学中, 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如今, 国家有很多师范类院校旨在加强培养优秀的教师, 培养他们教学的能力。对许多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学生也提供便利, 让他们参加教师资格证的考试来培养他们教书育人的能力。可见, 国家对教师培养的重视。

近年来,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教育实践有很大的启示。外语教师要熟悉这些理论, 并对外语学习和教学的特殊性有清楚的认识, 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优秀的大学外语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外国文学、文化知识, 博学多才, 并拥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传授语言知识外, 还要传授文化知识。构建起立体化、交互式的语言文化体系。

(2) 创新素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想人之未想, 发现人之未发现, 是知识的创造、转换和应用的过程, 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结晶。创新是创造出新观念、新思想、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管理方法。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 人人都有创新潜能, 时时都有创新之机。创新教育, 即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尤其是在英语的课堂上, 更需要创新。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学科, 更是我们以后生活的工具, 教师不能单纯地运用常规教学法和教学模式, 而是要不断创新去适应新的趋势。我们可以把创新的部分分两部分考虑, 一是在模式和手段上创新;二是从课堂上的内容上创新。从手段上, 我们可以摈弃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 运用多媒体技术, 如幻灯片展示、视频播放、音频欣赏等手段, 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 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 使课堂形式多样化,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力, 让他们能集中注意力, 使快乐学习落到实处。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如电子邮件、群共享等方式, 使学生在课下也能享受到教学的乐趣, 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最近, 博客、微博、微信等在社会和生活中兴起, 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方式进行教学, 比如教师开通个人博客, 可以定时发表一些和英语有关的文章, 并做一些推荐, 可以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使课上羞涩难以启齿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新型方式学习和交流。同时可以用微信来检验学生的语音、语调。二是从课堂上的内容去创新。教师除了讲授课本上的知识, 讲一些重点语法和单词外, 还可以增加其他的内容, 比如通过看电影学英语, 听英文歌曲学英语, 做一些和英语有关的游戏, 或者组织学生排练短小的情景剧, 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对英语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3) 教师的人格魅力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屋及乌”, 这些俗语从另一个层面可以告诉我们如果喜欢一个老师, 就有可能喜欢上他所教的科目, 这就说明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外语学习是一个受诸多心理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研究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范畴和心理因素。教师的感染力能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和忧虑情绪, 从而为学生创造一种最优化、最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 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几个月前, 看到网络上被转载多次的新东方老师戚颖的唱歌视频, 听着她的歌, 深深地被她身上散发的气质吸引, 怎么会不喜欢她的课, 怎么会不爱英语呢。首先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体现。教师讲课的内容其实就是在讲述教师自己。除了教授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要用自己一言一行折射出自己的个人魅力去影响学生, 让学生获得正能量, 重拾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和乐趣。其次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良好的亲和可以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达到某种默契, 它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与关心。如果说教师闪光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教书育人的灵魂和根本, 那么教师的亲和力则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之一。良好的亲和力, 可以快速地缩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使得老师能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 教学相长, 共同进步。再次, 教师的感染力在教学中也同样重要。笔者曾经对一些班级的学生做过调查, 主要内容是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答案参差不齐, 但核心只有一个, 即上课有感染力的老师, 有幽默感的老师。有些老师说我们又不是演员, 怎么可以像演员一样有感染力?其实, 对于教师担任的众多角色中, 教师既像演员又不是演员, 不是演员又像演员。因为“表演”对教师来说, 他应该是一种从内向外自发的, 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一种优秀的素质, 而不是某种装出来的假象, 也不是故弄玄虚。所以, 如果教师上课的感染力足够强, 就会使上课开小差、看闲书、玩手机的现象消失, 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和节奏遨游在英语的世界里。

3 结语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 英语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不但要把西方文化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还要塑造学生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希望, 定方向, 诉衷肠, 造梦想。一位优秀的外语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 拥有个人魅力和感染力, 再加上良好的创造能力和意识, 能在不同的角色中相互转换, 既要是演员, 又是导演、设计师和组织者, 这样外语课堂其乐融融, 学生在外语的世界里遨游, 享受外语带给他们的乐趣。

摘要:随着外语教学的深入, 教育改革的推进, 社会对外语教学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首先我们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本文从教师的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和个人魅力等三个方面讲述外语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并提出如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综合素质,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创新

参考文献

[1]金竹善.论大学外语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J].新西部, 2009 (22) :98.

[2]刘惠风.高职英语教师素质及提高途径[J].黑龙江教育, 2011 (5) .

[3]梁雪清, 阳雨君.大学外语教师的素质初探[J].时代文学, 2008 (12) .

[4]王伶俐.大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人格魅力[J].理工高教研究, 2003 (4) :60-61.

谈谈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篇11

关键词:英语教师;素质;师德培养

教师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播种人,是塑造未来新一代的大师。教师自身良好的素质是教育教学行为顺利实现的保证。因此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提高民族素质的重担。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

1.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拥有精深的英语专业知识,即必须精通英语语音、词汇、语义、语用方面的知识,要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技能,熟练流利地在课堂上运用英语教学,并把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如循序渐进原则、阶段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应用到教学中。例如:我在单词教学中常常运用简笔画,图文并茂,既吸引学生注意力,提供直观形象,又增强了感染力及趣味性。

2.作为英语教师,还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3.作为英语教师,还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后不复习所学的内容,再次上课时,就出现知识的遗忘。科学地教学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较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良好的师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与其他职业比较,教师的职业更具有示范性、公众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更高、更严格的职业道德修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应该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教育、爱学生。同时,在长期的教学中,我能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良好的品格培养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身教效果往往胜过言传。

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

英语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适应英语这个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实事不能再现,需要教师依靠语言表达,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学科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2.较强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具有较高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创新人才,就需要创新型的教师。简言之,教师的创新能力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法、创新的思维、凸显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

3.较强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保证。缺乏组织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多么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1)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灵活调节进程,活跃课堂气氛,控制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处理偶发事件等。

(2)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4.较强的教研能力

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讲演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化,研究能力是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1)教学研究能力。把教学与教研结合起来,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模式。

(2)学术研究能力。目前教师的教研较多地停留在教材的分析、考试的研究,限于一些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的陈述。教师只有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5.一定的英语教学法知识

英语老师应了解在一定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背景下产生的不同教学流派,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暗示法、咨询法、沉默法,因为这些流派各自有其特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在英语教学中,我通常根据所学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活动类型,如:独白、对话、两人小组活动、哑剧、讲故事以及各种各样的游戏等。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英语课成为英语实践的舞台,使学生置身其中,成为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突出交际性。

综上所述,一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高尚的人格修养、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知识运用能力以及丰富的教育学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英语教师才是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单春晓.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2).

[2]鲁永春.素质教育与高校教师素质.高等农业教育[J],2002(1).

[3]姜振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浅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

[4]金梅.论职教师资的素质及提高措施[J].高等职业技术教育,2002(2).

舞蹈教师应具备的特定素质 篇12

舞蹈作为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 沟通着身体与灵魂、感情与智慧之间的联系。教师在舞蹈教学当中要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塑造其健全的人格为追求和最终目标。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是学生提高自我和发展赖以生存的根本, 因此, 舞蹈教师应就此而重点施教。然而, 这就在无形当中要求我们舞蹈教师要不断地、及时地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 才能够为学生提供赖以生存的条件, 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激发其爱好舞蹈、钻研舞蹈的兴趣。就好比说, 要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就必须要有一桶水。

“有坚实的基础, 才能够有良好的上层建筑”。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 也就是说基础决定着一切。无论是搞科研还是搞教育都要讲究以学习知识为基础, 当然, 舞蹈也不例外。作为一名舞蹈教师, 具备本学科的系统知识, 掌握学科最新动态, 特别是舞蹈基本理论知识, 这是舞蹈教师阐述专业文化的基本条件。另外了解本学科以外的有关知识, 例如现代教育心理学、舞台美术、音乐、服饰、戏剧等边缘学科的知识也是尤为重要的。这是对自己知识必要的补充和延伸。

在舞蹈教学当中, 有些舞蹈教师思想过于简单, 把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 然而他们的这种想法必然导致舞蹈发展的原地踏步, 甚至停滞不前。当舞蹈教师带着这种过于简单的思想步入工作岗位后, 定会忽略对自我本身的继续深造与提高, 享受和懒惰会慢慢侵蚀其思想, 被淘汰的结果也就不期而遇。作为教师本身, 不仅要传道授业, 而且还应成为知识的从新建构者, 能创造性地调控多学科知识, 最大限度地建立具有创新色彩的知识结构。然而要想实现这种伟大的目标, 就需要以不断提高自己知识水平为手段。在教学当中, 继续巩固舞蹈理论基础知识, 时刻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不断用自己创造性思维迎接社会发展动态, 及时提醒自己填充各方面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永远保持身边有“一桶水”, 才能有足够的信心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从而达到, 教书育人的效果。

二、应具备营造和谐课堂气氛能力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因此, 要求舞蹈教师要具备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能力。在舞蹈教学中, “和谐”其实就是一个“度”的把握。过于严酷势必物极必反, 然而过于放任又何来完美?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 舞蹈是一种典型的人体艺术, 从某种程度上说, 舞蹈教学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不强制, 就改变不了学生的体态习性, 学生无法达到柔韧和力量的标准。在这样的训练中, 教与学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稍有忽视便会愈演愈烈, 因此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舞蹈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舞蹈教学当中是由两方面构成的, 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教师在教学当中起着主宰作用, 舞蹈教师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 所以舞蹈教师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在舞蹈教学当中的位置以及与学生的关系。在这种舞蹈教学当中特殊的传教下, 往往会导致教师对学生传授各种舞蹈知识和进行训练时, 只注重严格要求和命令管束, 而缺乏与学生在感情上的交流, 发展到极端就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教师对学生讽刺、惩罚、压制甚至大骂, 学生则对教师不配合或消极抵制, 甚至是自暴自弃。这样的教学过程势必会影响教学结果。教师应在舞蹈教学当中不断的探究与摸索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关系, 不要忙于一味的灌输, 而不管学生是否接受。因为, 舞蹈教师教授的对象是人, 人是有思想有个性的, 教师应该根据班级里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授方法, 由此可见“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古训不是空话。在我看来教师应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的前提下, 严格要求学生, 并能在训练中针对学生的不同身体条件和素质给予不同的知识和适当的鼓励。与之相应, 学生也会在学习中主动与老师相配合, 积极反馈, 形成一种密切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化解舞蹈教学中的矛盾, 而且能提升训练的效果。除此之外, 舞蹈教师还应注意, 对学生要有“热心、爱心与耐心”也是营造课堂气氛的好方法。吕艺生老师曾经在其《舞蹈教育学》一书中说, 舞蹈教师应具备“热心、爱心与耐心”的心里品格。这种心理品格具有恒定性, 他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严中有爱”和“因爱而严”的教学原则。舞蹈艺术的独特表现方式决定了教师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然而一味地强调教师的严厉, 会导致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威严有余, 信任不足, 很容易使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大。反之,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 是从本质上对学生发展成长的尊重, 而对学生的要求越低, 也就失去了对学生成长的价值期待。故而, 作为舞蹈教师应注重调节课堂气氛的方法和尺度, 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

三、开发自主创新意识

未来社会对舞蹈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是舞蹈知识的传播者, 也是舞蹈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具有不断创新、努力发展、敢于挑战的精神。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作为为政治而服务的舞蹈文化更应该顺应历史的潮流, 追随历史的步伐, 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应有的服务。

舞蹈教师应当具备熟练运用各种手段处理舞蹈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能力, 吸取经验, 并将之纳入舞蹈教学中, 加大课堂容量, 拓宽知识面。这是保证舞蹈继续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以往的舞蹈教学正是因为缺少创新意识而往往使舞蹈教育陷入误区。具体表现在, 教学方法单一, 不注重学生自身创新思维的引导, 缺乏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学生潜在而可贵的创造品格, 造成教学投入多, 收效低, 教师教的索然无味, 学生学的味同嚼蜡。缺少创造性的教学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创新作为教学的生命力, 需要舞蹈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有创新模式的教学。从而, 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们的潜在的创造力。在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学习乐趣的同时, 教师也收获了创新所带来的成果, 经过这样的连锁反应, 利用创新逐渐从过程当中得出了新的教学经验。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尝试。在探索中获取动力, 为新的超越作出坚实的铺垫, 这样的舞蹈教学才有活力, 也能够为舞蹈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

新时期的舞蹈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教育科研能力, 主要包括运用舞蹈教育理论发现、解决舞蹈教育问题的能力, 开发创新精神等等。在当前国民素质教育中, 舞蹈教师所处的位置决定了未来舞蹈事业发展的走向。在这当中舞蹈教师个人所具备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舞蹈教师应把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作为长远的目标, 停滞不前或是全盘接受老一辈舞蹈教育家的经验是一种没有头脑且对舞蹈艺术发展不负责的表现, 在学习经验的同时舞蹈教师要懂得“去粗存精”, 还应不断的理论联系实际, 创造出更新更符合舞蹈教育事业发展的教学理念。此外舞蹈教师作为新文化的传播和建构者, 应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理想的人格为其人生目标, 努力塑造自我, 具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如此, 才能出色地担任起这一神圣的舞蹈教师的角色。

参考文献

[1]费秉勋.舞蹈篇[M].西安:三秦出版社, 1999.

[2]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编.舞蹈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2.

[3]王国宾, 刘青戈, 平心.中国民族民间舞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2-2004.

上一篇:因果图分析法下一篇:核心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