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观后感

2024-05-15

心理课观后感(精选8篇)

心理课观后感 篇1

观《催眠秀》后感

看这段鲁豫有约的催眠秀节目是怀着好奇的心境看的,无所谓相信或怀疑,因为对催眠本就不怎么了解。总觉得自己那会离自己很遥远,至少自己不会遇到,更何况是说可能会被催眠?不过,听那催眠师格兰和鲁豫举的例子时还是蛮诧异的,在房间里与别人讲话时的走神竟与被催眠状态相似,完全不知道自己刚才在干嘛。我是经常会这样子的。不禁就疑惑了,难道我是易被催眠人群?滑稽,纳闷呢。。

接着,答案就揭晓了,根据催眠师格兰的说法,注意力越集中的人越容易被催眠,所以我就属于另一类啦,因为我经常注意力不集中……

看了这个视频收获还是蛮多的,它纠正了我对催眠存在的很多误区。第一,以前总认为被催眠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社会上总有传言说某某人又被催眠透露银行账号密码被人骗钱啦或带到哪里哪里了,听着怪恐怖的。所以走路坐车要精力集中什么的,否则就很容易被骗啦。不过格兰和戴文都说啦,只要你不想被催眠,别人是不可能使你进入催眠状态的,且你会本能地控制自己的意志,固守自己的道德和价值底线。鉴于这,催眠就可以被用来治疗心理问题,睡眠问题,戒烟等咯,是身心得到完全的放松,克服心理障碍,在催眠师的帮助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催眠对人类做出的一大贡献,希望它将来能帮到更多人。

第二呢,它再一次激发了我对心理知识的好奇,特别是格兰讲到这一身理现象时:睡觉时感觉脚突然被蹬了一下,似乎是踩漏了一个台阶,然后猛然惊醒。这是我很常遇到的现象,特别是刚睡下不久,每次惊醒之后都很纳闷和懊恼,又得重睡一次,还以为只有自己会这样呢。原来这是人们的普遍现象。可这个的科学解释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神奇的过程?脑部意识?过往经验作怪?可为什么很多人都有呢?不同人经历不同呀?这应该是某惯性的东西在作怪。不行,我再百度下吧。。。呵呵,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网上说法各种各样,却没有一个列出科学依据具体说明为什么。没有人具体研究?还是研究的人没有在网上公布研究结果,还是百度不给力?下次找一下资料吧……其实还是有好些身理现象蛮好奇的,感谢这视频又激起了我对心理问题的兴趣,既然感兴趣那何不多了解一些呢?

最后呢,还是想说明一下,其实我在看那段催眠过程时很惊讶,但到现在还是将信将疑,总觉得有通力合作的可能,说不定那两位催眠师和鲁豫和那些上台学生已经商量好了,台上表演而已。。。也可能是我本来就不怎么相信这些吧。管他的。总之呢,还是开阔了眼界咯。。。。

心理课观后感 篇2

一、纪律要有, 但别苛求

相信纪律问题是每个心理老师头疼的问题, 心理课纪律散漫也是众所周知的。但其实, 我觉得作为心理老师, 应该对纪律有一个较宽的容忍程度;对纪律的维护, 也不应该采取普通的说教方式;另外, 也不应该因为纪律散漫而感到尊严受损。

心理老师应该更偏重于“朋友”的角色, 而非“教育者”、“传授者”。如果在心理课堂上——这一学生非常直接、广泛的接触到心理老师的场所——心理老师表现出如同别的科目老师的严格, 那么学生自然会把老师——这一本来是“朋友”的人——拒之门外。甚至我们还常看到, 有些学校的心理老师还一边兼任着政教处、训导处老师的职责。在我看来, 这非常不妥, 因为心理老师的理想角色是学生的知心伙伴, 甚至是学生在学校里最信任的人, 这样的人, 又怎能与高高在上、作为道德制高点的、严肃的、严格的教导身份相兼容呢?在此也衷心希望, 今后各学校能提高心理老师的地位, 不需要其他身份兼顾, 也可以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不畏尴尬, 只言付出

对于年轻的心理老师来说, 尤其是在初上课阶段, 特别是像心理课这样纪律并不是太好的课, 老师们往往会对上课时“无人回答问题”、“吵”、“学生没反应”等等感到尴尬。我刚上课的时候, 还有学生在台下说”啊哦, 好没面子”。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导, 以及观摩学习, 我总结出, 其实你只要自己不“端”着, 你内心先不要预设自己是一个“老师”, 或者是一个“权威的大人”, 那么你会觉得很轻松, 也会很轻松的在不再想去“控制”, 而是“接受”。而一旦你“接受”了, 你和学生就平等了, 他们的心也就打开了。所以, 请忘掉你的“权威”吧, 忘掉你的“面子”, 最重要的是, 你能带给学生些什么, 而不是巩固自己的“什么”。

三、问题不仅仅是问题

在我上课的那几天, 有些班的同学回答问题的反应在我的预设范围内, 而有些班同学的回答, 让我很难将自己接下来的话引向我讲的主题。课后跟老师讨论指导, 我发现:上课前对问题的预设是要有, 但其实上课是一个跟学生交流的过程, 是双向互动的过程, 学生的每种回答都是有原因的。作为心理老师, 反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回答背后的原因, 而非答案本身, 或者是答案是否符合预设。那么如何关注呢?就是不要抛弃学生的答案而只想着自己课程内容的中心, 也不要把他的回答往预设的答案上引, 而是充分尊重、充分体会、充分接纳, 让学生充分呈现。这既是上课的技巧, 也是作为教师的爱。

四、“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

一直喜欢并牢记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一段话:在教育中, 一切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 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自于人的个性这一活的源泉。任何规章制度、机构等, 不管它设计的多么巧妙, 都不能取代“个性”。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 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我想作为心理老师, 这点尤为重要。你在上课纪律不好时表现出的幽默自嘲 (而非严厉不满) 、你在面对青春期青少年的任性、挑衅时表现出的宽容、你的平静对待、你的尊重、你的接纳, 我想才是给学生最好的教育。道理不是用嘴去说, 只有人格的完善和平静才是教育学生的利器。

五、环境布局要体现心理课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最好有专用教室, 营造一个温馨、典雅、安静的环境。比如, 以浅色调为主, 选择适合的书画作品或名言警旬悬挂在墙上;摆放绿色植物或学生的手工作品;桌椅便于挪动, 并结合每次活动的实际需要, 摆放成“扇形”“圆形”“三角形”等。座位摆放方式的不同是心理课区别于学科课程的重要特征。传统的座位排列方式, 学生整整齐齐地面对教师, 不便于学生出入活动, 教师以讲为主, 学生被动地听。教室的空间分割造成了师生、生生的心理分割。心理活动课要让学生“动”起来, 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 分享感受和经验体验, 就要尽可能地改变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千万不要怕麻烦, 也不要以为这是形式主义而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六、活动是引发体验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 没有系统传授知识的要求, 而是通过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 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 通过自己的体验、感悟, 获取直接经验, 以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目的。开展活动只是手段, 引发学生的体验才是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从中收获到积极的心理体验、感悟及其程度的深浅。笔者发现, 有些教师花了很大心思设计的活动可谓丰富多彩, 却与主题不甚切合;有的活动情感的触动十分肤浅, 谈不上深入的体验;有的活动反思和总结如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 如此等等。这样的活动课很难引发学生真正的理性思考, 更谈不上认知和行为的改善。

七、尽量用开放式问题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 教师在提问中应多采用开放式问题, 少用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就像问答题一样, 需要解释和说明, 不是一两个词就可以回答的。因而, 提开放式问题会令学生感觉教师对他们说的话很感兴趣, 更能令学生感到被重视, 更能够鼓励他们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教师问:“大家觉得小丽的做法对还是不对?”这是一个封闭式问题, 学生只能简单地回答“对”或者“不对”。如果改为“你觉得小丽的做法对不对, 请说出你的理由”, 或者“你觉得作为小丽的父母, 他们会对小丽的做法怎么想?”这样开放式的提问就给予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摘要:心理课不仅是一门课程, 更是一种心灵之间的交往, 上好一节心理课, 需要教学技巧之外的能力和情感。

心理描写复习课 篇3

1.通过复习心理描写的片段,明白心理描写的特征和作用。

2.会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心理描写。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到科学教室上课,地点变了,又有那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有什么感觉?心里怎么想的?谁来描述一下。

如果大家把刚才的心理活动写出来,就是心理活动描写。

出示:心理活动描写。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课文,梳理课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它们的好处,并试着加以运用。

二、体会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我们六年级很多课文充分表现了人物美好的品质,抒发了真情,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特别是很多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真实细腻地传达出了美好的情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老师选择了几句。谁愿意来读一读?

你能选择其中的一句来谈谈这个句子写出了什么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1.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2.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4.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小结:是啊,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思想感情,突出了人物品质,让我们印象深刻。

出示: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思想感情,突出人物品质。

三、总结体会心理描写活动的句子感情的方法

要理解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出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物的品质,不仅需要我们多读,还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那么,有哪些好办法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出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物的品质呢?

四、阅读《我的战友邱少云》

过渡语:是啊,理解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运用了一定的方法,再加以反复朗读,就可以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人物的思想品质了。

前两天,老师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文章里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老师把它打印出来推荐给大家。

出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短文,划出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选择印象深刻的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1.你找到了哪些心理描写的句子?(出示第六、第七两个自然段)

2.哪些心理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随机交流)

①“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够救出自己的战友。”

②“但是这样一来……这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

③“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或者突然叫起来。”

④“我不敢朝他那儿看……火突然间熄灭了。”

⑤“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小结:邱少云这样一个严守革命纪律、具有钢铁般意志的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形象正是通过“我”的心理活动描写,侧面烘托出来了。齐读!

五、练笔

好的心理活动描写可以充分地表现人物当时的情感,有力地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让人感动,同時也给我们平时的习作带来了启示。那么,我们在习作中又如何展开心理活动描写呢?结合你平时的经验来谈谈。

1.比较平时练笔片段

上周二,老师没有布置语文作业,我们班的一个同学这样写道:

出示片段1:下课铃响了,杨老师还没来布置语文作业,我心里暗暗高兴。后来谢琦圆去办公室问了。高老师说,杨老师不在,今天没有语文作业。我听了,真是太高兴了。

自由读一读。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而沈好同学是这样写的:

出示片段2:最后一节是英语课,眼看快要下课了,杨老师却迟迟不来布置语文作业。我既激动又怀疑:今天真的没有语文作业吗?不可能吧!难道今天是我们的幸运日?正想着,下课铃声响了。董烨背起书包,大声叫道:“今天没有语文作业,趁杨老师来之前大家快逃!”说着就一溜烟跑出了教室。我不禁犹豫了一下。我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不可能!不可能没有作业的。心里这样想着,我也慌忙整理书包,生怕杨老师突然冒出来。这时,马欣月跑进教室,大声嚷嚷:“杨老师说今天没有作业。”“耶!”我把拳头一挥,椅子也忘记翻,就欢呼着像刚出笼的小鸟一样奔出了教室,心里喜滋滋的:今天可真幸运呀!

你觉得沈好写得怎样?对你描写心理活动片段有什么启示?

小结:如果我们能像沈好一样,把自己心里的每一个变化过程展开来写清楚,再配上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就能很好地表达情感,写好心理活动描写了。

2.写片段

在生活中,心理活动我们时常有,当老师表扬你的时候,你有心理活动;当妈妈错怪你的时候,当你着急地在等车时,你都有心理活动。我们也来写一写好不好?

出示: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选择其中一个动笔写写。

①今天我上课发言积极,老师表扬了我。我想:

②昨天回家我忘背课文了。晨间活动老师要抽背课文,我 ,现在已经是7:30分了,可汽车还没有来,我

③下雪啦!

你选哪个?准备怎么写?请两个同学发言。

3.交流反馈

六、总结

1.通过今天描写心理活动句子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希望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能充分关注心理活动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疫情心理健康课观后感 篇4

观看完“抗击疫情全国心理委员大讲堂”直播课程后,做出了几个总结:心委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护航者,要做好护航者的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如实汇报。

疫情影响下,社会竞争激烈,学习和就业压力增大,加上身心疾病、感情波折和经济困难等因素,大学生心理危机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自杀和违法犯罪等恶性的事件。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因很多,将其归纳为八个方面。第一,学生家庭父母关系不合、离异,造成学生的心理创伤。第二,社会就业竞争激烈。第三,不适应大学生活环境。同宿舍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各有各的个性,不能相互容纳,由此发生矛盾冲突,日积月累,却又不敢表达,因为这些原因造成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多。第四,不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某些学生上高中时,考大学的目标非常明确,上大学后,突然失去了目标,心中茫然,有一种失落感。第五,恋爱与失恋问题。第六,就业观念滞后,就业期望值过高。我们国家过去是精英教育,能上大学的就是人才。现在大学扩招,教育已趋向普及化,大家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可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的观念却没有转变,非要找一个理想工作不可,求职期望值非常高,与现实不符。这样就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哈佛心理课读后感 篇5

想要获得创造性思维,我们必须彻底抛弃过去的习惯,立刻改变现状,也就是说有创意的人必须承担风险。

失败者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他们妄自菲薄。如果你立志做一件事,那么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做到。一个不看重自己的人,就算话说得再对,人们也会对他充满质疑

认真总结一次,认识就会提高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人能够永久不停歇地一直持续加速,全力奔跑。只有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的人,才懂得如何在关键的时候加速。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应该在该休息的时候适当休息,在能放松的时候尽量放松,在该停下来的时候果断停下来。只有学会为自己集聚能量,才能在紧要关头全力冲刺,笑到最后。

别人给予的,永远都不会真正属于你,请记住:没有什么神明可以保佑你,帮助你摆脱现状的人只有你自己。你必须学会忍耐和坚持。当走完黑暗和苦难的隧道后,你就会发现平凡如沙粒的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一颗闪耀的珍珠

贫穷会影响家庭的稳定性,怎样致富,怎样获得足够的经济资源,是每个人必须面对,也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设法致富是一种很重要的积极心态。

一个务实的人,会从小处着眼,从大处着手,即使有长远的目标,也不会放弃微小的利润,不要小看小生意没有句话叫“船小好调头,小生意做起来很容易,而且也容易将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

见好就收不只可以保住现有的收入,更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战术,运用好这种战术,就能为各种财富角逐场中的常胜将军

人在面对自己内心的消沉与不满情绪时,要及时找到发泄途径,不要打压自己的情绪,也不要隐瞒自己的不快,这样我们工作起来才会更有效率,生活才会更有质量。

人的心胸宽广了,自然就会不随便生气了。若碰到点小事就生气,则说明你的心胸狭窄,还需要继续修炼

林肯曾经说过:宁可给一条狗让路,也比被他咬一口好,一旦被咬伤了,即使把狗杀了,也不会挽回什么,得不偿失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学后感 篇6

1112404031朱宇杰

本学期,我选择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门选修课。起初选这门课也没其它原因,因为选这门课的同学特多而且听说老师您不是特别严格。所以就上了这门课。后来,通过老师细致入微,生动活泼的教导,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与重新认识自我。

首先,我认识到真正的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这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会,与社会保持同步。而,我们大学生,可塑性很强又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心理课上,我们做了很多心理测试让我们清楚的认识自我。我们采用七八人一个小团体,便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与老师交流。记得第一节课是同学之间相互自我介绍,相互了解。我们还对各自的性格进行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进行在情境中关于各自犯罪心理和报复心理测评。还有“我的小小动(植)物园”、“洞口余生”、“评钟表匠和药剂师的故事”等活动,既有趣生动,又富含哲理。既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有更清晰认识自我。

心理健康课让我学到了很多,老师针对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了相应的阐述,比如适应心理、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情绪管理、个性心理、爱情及性心理、网络心理、职业心理等。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以及讨论互动,让作为大学生之一的我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了心理知识,进而能对自己的心理波动进行初级的评断,让自己正确的面对心理波动,加深自我认识。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现代的“微表情”知识。微表情是指人在极短的时间内所作出的表情,这个表情反映了人的真实情绪,但是一般人不容易捕捉,通过微表情我们也能够知晓对方的真实情绪,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真实的交流。

最后,我们要意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士追求成功的首要建构要素,它不仅仅是健康人生的基础,也是成功人生的起点。优秀的心理素质意味着需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高情商的人,具有稳定的情绪,越来越奋的毅力,良好的心态和进取心。优秀的心理素质不仅包括气质等个性因素,还包括自己的修养和思维等后天磨练的因素。然而,在当今时代的要求下,只有真正心理上健康的人,才能一步步登上成功的顶峰。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铭记:年轻时多一分磨砺,少一分安逸,在今后的岁月里就会少一分懦弱与无能,多一点坚强与自信,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令自己的人生更精彩、更富有成就!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事事顺心,但如果始终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怀着一份感激的心情去面对这个世界,就一定会使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快乐!因此,我们当代大学生应

该积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勇敢的迈向人生,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

网球课教学中的心理训练探讨 篇7

在大学网球课堂上, 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 同身体训练、技术、战术训练同样重要。研究网球教学中的心理训练, 能更好地完善网球教学体系, 提高教学训练水平。

1.网球教学心理训练的分类和任务

网球教学的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两类。

一般心理训练是指平常教学中经常进行的心理训练,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完成网球训练所需要的心理素质。由于它是在平时教学中安排的, 所以又叫做长期的心理训练。一般心理训练的具体任务是:培养适合学生的良好个性特征;加强心理过程训练, 促进学生在网球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品质不断完善。

一般心理训练极为重要, 因为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良好品质的形成, 都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经过长期训练的结果。

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 是针对既定的比赛任务进行的,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 以便形成最佳的竞技状态, 也称短期的心理训练。它可细分为赛前心理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训练。

赛前心理训练一般在赛前两三周开始, 其具体任务是:明确比赛任务, 激发比赛动机, 树立取胜信心;学会掌握具体的心理训练方法, 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消除心理障碍, 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上述两类心理训练并不是各自孤立的, 而是互相依赖和互为条件的。如果没有一般心理训练, 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就没有可靠的基础, 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 如果不对学生进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 一般心理训练就缺乏针对性, 就不能为学生提供解决当前心理矛盾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办法, 因而失去一般心理训练的意义。

2.目前网球教学中的心理训练方法

2.1网球教学的一般心理训练方法

一般心理训练的任务, 在于促进良好个性特征的不断发展完善, 心理训练的效果, 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行动和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来实现的。学生通过心理训练, 能够对这种复杂的技能系统产生影响, 使中枢神经系统与外界器官之间的控制路线固定下来, 并通过系统训练, 影响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 使其得到改善。

2.1.1注意力集中训练

学生学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对于完成课堂上训练和比赛任务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才能促进认识的活跃状态, 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 加强意志的努力程度, 达到增强训练和竞技效果的目的。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分散注意的因素很多, 诸如身体方面、环境方面、心理方面等, 都会分散注意力, 这就有必要进行注意力集中训练。

学生应根据个人的特点和网球运动本身的特点, 进行适合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训练。

2.1.1.1视觉守点法。即选择一个固定的视觉目标, 对其仔细观察几秒后, 闭上眼睛努力回忆被观察对象的形象, 通过回忆起来的形象某些地方还不太清楚, 就睁开眼睛看看, 然后在闭眼回忆, 如此重复数次, 直到十分清晰地回忆出现被观察对象的形象为止。

2.1.1.2视觉追踪法。即选择一个活动的物体作为视觉目标进行观察。每天进行几次这种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后, 便会有良好的效果。

2.1.1.3意守法。即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动作上去, 不为外来刺激和内在因素所干扰。如在比赛气氛热烈、紧张、嘈杂的情况下, 集中注意自己的动作要领, 排除思想杂念的干扰, 把注意力集中到运动器官的活动上去;尤其要善于从焦虑的思考状态中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动作的感知或集中于当前的活动上;也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那些即将到来的活动任务或比赛策略上。

此外, 注意力集中训练与学生的动机、兴趣及责任感有关, 教学中应发挥这些心理因素的作用。

2.1.2念动训练

所谓念动训练, 即由运动观念的运动反应, 是通过对运动的想象或回忆来实现的。通过想象或回忆某种运动动作, 引起神经肌肉的响应变化, 从而起到训练的作用, 就叫念动训练。

教学中进行念动训练, 必须在形成精确的运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 即可以在练习前进行, 也可以在练习后和休息期间进行。

2.1.3意志训练

意志训练在学生的整个训练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并具有如下作用:激发学生的强烈愿望, 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下定决心并采用逐步增加难度的方法进行练习;加强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发展持久的意志努力。

2.2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方法

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是为了调节和控制学生参加比赛时的心理活动, 使之保持最佳竞技状态。所谓最佳竞技状态, 是指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最佳适宜的兴奋程度。心理训练方法主要是利用语言和表象的刺激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使之保持最佳竞技状态。

2.2.1模拟训练

是针对网球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战的反复练习, 为学生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模拟训练分为实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两类。如中国乒乓球队在每次大赛前都会组织一批模拟世界各国优秀选手打法的陪练队员, 为主力队员模拟训练的场景和条件, 以帮助队员适应未来的比赛环境等。

2.2.2放松训练

是运用一定的套语进行引导, 使肌肉放松, 心理平静, 从而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技能, 使其由强变弱, 然后运用带有一定愿望的套语进行自我动员, 使其重新振奋精神, 进入最佳竞技状态。

2.2.3心理适应调节法

网球训练和比赛中, 学生常因受到种种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导致心理活动发生异常变化, 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心理调节, 以便排除由于训练和比赛的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异常心理变化。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网球教学的心理训练方法包括一般心理训练方法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方法两种。二者分别针对提高网球教学平时训练系统水平与既定的比赛任务成绩。

3.1.2网球教学中的心理训练水平, 对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能否保持心理的稳定性有巨大影响。同时,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进步程度和在比赛中的发挥与战术的运用效果。

3.2建议

教练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心理因素的重要性, 充分理解心理训练的本质, 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心理训练方法, 提高心理训练水平, 从而完善其训练体系, 提高学生的网球运动水平。

摘要:在网球比赛中, 网球运动员展现出来的竞技状态与能力很大程度地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其心理能量的发挥水平, 往往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条件。而在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训练水平的高低, 很大程度地决定了其在训练、比赛中心理素质的好坏。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网上查询法等研究方法, 对网球运动心理训练方法进行研究, 以期为网球教学中的心理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网球教学,运动心理,心理训练,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马达弟, 曾精雄.网球: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0.

[2]林越英, 徐志诚, 张华先.《网球入门与提高》: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3]汪俊.网球全程点拨: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4]王天生, 孙少君, 刘绍君, 等.运动心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7.

心理课观后感 篇8

【关键词】心理教育 游戏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227-01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日益重视,心理健康课程也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而言,心理游戏由于深入浅出、易于接受、趣味性强等特点,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不可获取的一种活动形式。

一、心理游戏的概念与价值

心理游戏(Psychological Game)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以期达到某种成果的游戏。通过心理游戏能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人们存在的自我意识、学习潜能、情绪调控、沟通交往、生存意志、心灵成长等方面的困惑,有效地帮助解决集体建设中面对的如环境适应、成功激励、合作竞争、感恩责任、创新拓展等难题。

从心理游戏的概念来看,心理游戏有心理学理论支撑,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团体动力学等理论给心理游戏奠定了坚持的理论基础。同时,心理游戏避开深奥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来表达心理规律。心理游戏的开展形式多样化,操作方式独特,人群参与面广,让人产生深刻印象,因此在心理健康课中,心理游戏深受心理教育者和学生的青睐,不仅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调节学生的情绪,改变学生的行为,还提升了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成效。

二、心理游戏的作用和分类

心理游戏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课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心理游戏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長,在游戏中培养团队精神,帮助人们积淀积极情感,对于人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心理游戏的种类繁多,心理游戏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本文笔者将较新的心理游戏分类归纳如下:根据游戏的形式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运动类游戏、创作类游戏、沟通类游戏和宣泄类游戏;根据游戏在心理课上的功能和使用的频率分类,一般可以分为课前热身游戏和课中的主题活动游戏;根据游戏对应的辅导主题,游戏的分类可包括环境适应类、自我意识类、创新实践类、竞争合作类和学习管理类等。

三、心理游戏的运用原则

在心理健康课中,心理游戏是在心理教育工作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对学生开展集体游戏,解决共同存在的一些成长与发展中的遇到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心理游戏是一种能启发个性和自我创造性的教育方式,在心理健康课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心理游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表现自我,施展自我,也提升了心理健康课的辅导效果。因此,要在心理健康课中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实现游戏的价值,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游戏内容紧扣辅导目标

在心理健康课中,教师选择和设计的心理游戏应围绕教学的辅导目标来展开,而不是让辅导的内容过分依附于游戏形式而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论是课前热身游戏,还是主题活动游戏,都不能单一地重复,与辅导目标脱离,而是应紧扣辅导目标,有层次地深入,逐步深化,让游戏形式和内容有效合理地指向辅导目标。

2.具备切实的可操作性

目前关于心理游戏的书籍和汇总层出不穷,心理游戏各式各样。有的教师在选择心理游戏时生搬硬套,选择较难操作的游戏且不加修改,不仅在课堂上占用太多时间,而且达不到预期效果,导致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游戏规则和游戏内涵。如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经常会选择户外“信任背摔”游戏来培养团结合作能力;然而,这个游戏因其场地、道具和安全性等因素很难再学生课堂上操作。因此,对于心理游戏的选择,要注重简单易行,对场地要求不高,难度相对较低,耗时不太长,教师和学生都易于操作的游戏。

3.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虽然心理游戏在课堂上受到学生欢迎,但是因为不同学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存在差异,所以心理游戏的选择和设计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身心特点。如“抓手指”游戏可以变通应用在许多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中,但是类似的心理游戏较适合小学和初中低年级学生,抓手指的过程让低年级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活动形式过于单一,不但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可能还会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另外,心理游戏的实施规则、方法的难易程度等都要符合本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

四、心理游戏有效运用的注意事项

心理游戏在心理健康课上的合理有效运用,可以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使课堂教学互动性更强,也使学生对辅导主题的关注、思考及体验更深刻,提高心理辅导课的教学效益。有效的运用心理游戏,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落实好实施准备工作

心理游戏课堂趣味性强,当然也需要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可能达到理想效果。即使是同一个心理游戏,在不同地区、学校甚至不同的班级开展,都应结合学校、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师在课前应设置清楚游戏规则,准备好活动道具,安排好活动场地,配备好活动参与人员。教师还需要提前了解学生人数,熟悉活动场地,预设可能情况,避免额外因素干扰游戏的实施,为心理游戏的有效开展奠定课前基础。

2.关注游戏的实施过程

在心理游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游戏实施的时间节奏,心理游戏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要把心理游戏的时间设置紧凑有节奏,避免拖沓;同时,教师要控制好活动场面,有些游戏的实施容易出息课堂秩序混乱现象,这时教师要提前设定规则,在过程中给与学生暗示和提醒。另外,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不仅可以实时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也为游戏的点评和升华做好准备。

3.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心理游戏通过娱乐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释放情感,教师在心理游戏开展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反应和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对问题的处理方式,游戏中可能产生的挫败感等。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和积极情感体验。

心理辅导教师在心理健康课中运用心理游戏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心理游戏课堂也必然充满活力,在心理教育中要选择合适的游戏,来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立峰;卢卫斌;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上一篇:南港区教育局长孙波政绩下一篇:似乎这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