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教学工作计划

2024-11-04

建筑系教学工作计划(精选8篇)

建筑系教学工作计划 篇1

建筑系13-14上学期期初教学检查工作计划

一、自查

(1)12-13下学期教学档案清理。各位教师对上学期的教学档案开展清理,包括试卷、教学记录等相关档案,重点检查实践教学档案,对于遗漏及未达标的档案及时完善。

(2)各位教师及时填写教学进度表,在第二周周三之前交教研室,有教研室统一交教科办。

(3)教学任务与课表(含实验、实习、实训、实践课)。各位教师结合培养计划检查教学任务和课表的安排是否正确合理,若有问题需及时反馈。

二、建筑系检查阶段1、9月2日,学工办、教科办及院系相关负责人共同检查第一天本系教学情况;

2、9月4日,和学工办及其教学副院长一起检查本系教师教学档案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9月11日,检查本系教师教学进度表完成情况。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建筑系2013.8.30

建筑系教学工作计划 篇2

1、教改背景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建筑设计教学是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而言,应如何理解建筑设计,应如何认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应掌握什么样的建筑设计知识以及应具备怎样的设计能力,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在建筑设计的学习中应侧重关注与重点学习什么,这些都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育要审慎思考的问题。

传统的建筑设计类型学教育就建筑论建筑,教学内容局限在建筑空间、功能及形体的设计方面,建筑设计条件与设计任务书由老师直接给出,包括具体的建筑性质、各部分功能空间的规模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有时甚至包括建筑的形式特征要求等。学生没有设计条件与建筑计划的概念,不去思考这些条件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为什么这样计划与要求,学生在设计中往往只需要去考虑如何按要求完成空间的组合与空间赋形,经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忽略了诸如建筑的功能定位、规模确定、容积率、高度限制等建筑设计的根本问题,学生往往依托较为感性的形象思维进行方案创作,缺乏理性的分析,被动地在教师提供的任务书之下进行空间的组合与形式的创作,很少能够主动思考建筑设计的社会价值。这样的设计教学无论是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还是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其局限性都是显而易见的。而对规划专业的学生而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比设计空间本身更为重要。

我们认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设计的本质,从城市角度思考建筑设计问题,应该知道“为何而做(why)”与“应该做怎样(what)的设计”,而不是只知道“怎样(how)进行单纯的创作”。教师不是简单的提供建筑设计任务书和各项指标,而应指导学生通过调研和资料收集研究,确定设计依据并学习建筑设计指标的测算及确定。学生应理解建筑设计任务书是怎样得出的,它的意义何在,它是怎样指导我们进行建筑设计的。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中,引入了“建筑计划学”的基础内容,它是在学生完成城市规划管理条件的学习并具备初步的建筑设计能力之后,分析城市与建筑的关系,明确规划设计条件对建筑设计的具体限制与指导,分析研究既存同类建筑项目,了解建筑功能定位与城市规划、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建筑计划,拟定建筑设计任务书,并在建筑计划之下进行建筑设计的全过程。

2、何谓建筑计划

2.1 建筑计划的概念

建筑计划是一种科学的建筑设计方法。庄惟敏先生将建筑计划(或建筑策划)定义为:在建筑学领域内建筑师根据总体规划目标设定,从建筑学的学科角度出发,不仅依赖于经验和规范,更以实态调查为基础,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对研究目标进行客观分析,最终定量地得出实现既定目标所应遵循的方法及程序的研究工作1。简言之,建筑计划就是为规划设计条件下的建筑设计提供科学而符合逻辑的设计依据。

传统建筑的创作过程首先由规划师进行规划,建筑师按照设计委托(设计任务书)进行建筑设计。这一过程中,设计任务书由业主提供,建筑师只是按照设计任务书进行空间和形象的创造,而很难关注到设计任务书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事实上很多项目决策缺乏科学论证,相应的,建筑师所拿到的建筑设计任务书也经常缺乏全面、必要的研究,在这种任务书指导下进行的建筑设计的社会性、经济性与合理性就可想而知了。这种被动地按照业主所拟定的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的运行模式缺乏科学性与逻辑性。

建筑计划就是研究如何科学地制定建设项目在规划立项之后的建筑设计依据的问题,摒弃单纯靠经验确定设计任务书的传统做法,利用对建设项目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相关因素的逻辑数理分析,研究项目任务书对设计的合理导向,制定和论证建筑设计依据,科学的确定设计的内容,并寻找达到这一目标的科学方法2。

2.2 建筑计划的内容

建筑计划是规划之后建筑设计之前的一个环节,它的研究内容既包含偏于规划领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宏观因素,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建设目标、项目性质、规模、设计原则等;也包含具体的建筑设计环节,研究设计内容、建筑性格意向、建筑空间组成要求、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内容与空间规模等。(图1)

建筑计划的成果以建筑设计任务书(建筑策划报告)的方式表现出来,设计师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设计,它是在时态调查、类型研究及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调查研究和逻辑分析,提出建筑设计的内容和定量要求。简言之,建筑计划的实质内容就是科学的制定建筑设计任务书以指导设计。

设计任务书一般应包括:

1)设计项目名称、建设地点、设计项目的用地情况、建设基地地形图(大小、形状、地形,原有建筑及道路现状)等;

2)设计对象的功能性质与规模、建筑类型与风格、项目总的要求与一般说明;

3)建设项目的组成、房间构成、面积分配及使用要求;

4)相关的经济技术指标要求。

2.3 建筑计划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关系

建筑计划是介于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一个环节,它和规划、设计相互渗透又有很大不同(图1)。它们同时具备才应该是建筑专业完整的理论框架。城市规划对具体建设项目不做具体规定,但对项目有指导与制约作用。建筑计划受制于城市规划管理条件3,依据规划所确定的用地性质,对其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物质环境进行实态调查,确定建筑性质、规模与具体设计原则。它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更接近于城市规划的宏观的、由大及小的逻辑思维。它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项目的社会、环境、经济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建筑计划是建筑设计的依据,需要论证和确定项目的规模、性质、内容、尺度、形式等,甚至进一步制定空间模式和空间组合概念,建立起建筑创作的“骨骼系统”。建筑计划的研究成果,对建筑设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建筑计划过程中往往需要一种探讨性的设计构想来为建筑计划的定量内容制定提供参考——这种设计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建筑概念设计,如果没有这种具体的方案构想是很难对建筑的空间组织、尺度形式等做出有意义的指导与计划的。因此,建筑计划在建筑功能组成、空间组织、形式要求等微观层面上具有建筑设计的某些特征。

建筑计划又不同于建筑设计。它在建筑设计进行空间、功能、形式等内容的具体设计之前对设计内容、规模、建筑性格意向、空间组织与大小等进行调查研究和定量分析,并提出建筑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一经确定之后,建筑师一般不再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只需逐项将任务书中各部分内容经过合理的平面布局和空间上的组合在图纸上表示出来以供项目实施之用。

2.4 建筑计划的方法

庄惟敏先生提出建筑计划方法就是对事实学、技术学和规范学的统而合一,即从事实学的实态入手,以规范学的既有经验、资料为参考依据,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最终实现建筑计划的目标——设计任务书。

首先是建筑环境的实态调查,取得相关的物理量、心理量。建筑计划建立在项目相关范围的实态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它提供的设计依据涵盖了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人文地理、气候环境等相关因素。其中社会性、实用性因素又是设计建造所遵照的最根本依据,许多得到社会认可的建筑特色创意也来源于此。然后依据建筑师自身的经验,将这些调查资料建筑语言化,从而得出下一步设计的依据和基准。围绕这两点进行的协调、分析、创作也正是建筑计划的基本任务。方法和过程包含有客观性、合理性、逻辑性、科学性等要求。

建筑计划中使用的方法包括行为科学、调研、相关性分析、空间分布和动线分析(动线分析包括人群的分类、流量与路径组织等)、既存建筑资料收集分析(从对既存的建筑的调查评价分析中寻求出某些定量的规律)、量化分析等。其中,调查研究的有效性以及量化分析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3、建筑计划对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意义

3.1 建筑设计是构建城市规划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基础之一

建筑设计教学是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把握空间、理解城市(建筑是城市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学习艺术创作等具有支撑作用。

以往建筑设计的类型学教学方式——从单一空间的住宅到重复空间的幼儿园,再到相对较复杂空间的展览馆、旅馆等等,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是“就建筑论建筑”,学生对建筑设计本质的认识较为肤浅,停留在形式创造层面,未能主动思考空间生成的依据与目标;不了解建筑设计之于城市规划专业的意义,也未能考虑城市规划管理条件对建筑设计的引导与限制(以及提供的可能性);学生往往依托较为感性的形象思维着手设计,缺乏理性思维的分析。低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到高年级的规划设计课程无论在知识体系还是在思维方式上均存在一个“突变”,使学生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不利于学生从建筑设计到城市规划体系的全面认识和整体把握。

城市规划教学体系下的建筑设计应建立在城市的背景下,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建筑空间组织。引入建筑计划概念的建筑设计教学,要求学生对城市有所分析,要学会系统的调研方法,将建筑置于城市环境中思考,掌握建筑计划书的制定方法,了解建筑任务书中各种面积指标的来由,并在对规范、策划方法、技术经济指标及其测算方法、对空间等方面的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特定题目的建筑方案设计。全面的建筑设计理论框架,对构建城市规划专业全面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3.2 有利于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本质

建筑设计的核心是“空间”的创造,但建筑设计的空间教育并不只停留在物质形态方面,应对“空间”的属性进行充分的发掘,深入认识建筑空间的多重属性(如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等)。建筑计划作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衔接阶段,正是对建筑的多重属性进行分析与研究,并进而提出建设目标与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的本质在于为人的活动创造空间、改造环境,所以设计师的立场应首先站在社会、人文的角度,以社会性、实用性为出发点,明确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建筑计划正是体现和保证建筑设计社会性、实用性、科学性的重要环节,其理论思想的社会性、公共性、研究主体的人文性以及方法论的客观性、合理性和逻辑性都是了解建筑设计本质的保障。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之前进行建筑计划的实践,能够让学生建立较高的视野,对建筑设计本质进行思考,对建筑的根本进行把握。建筑计划环节的引入,促进了建筑设计向合理、科学、实用及注重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这也正是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引入建筑计划理论及方法教育的意义所在。

3.3 有利于学生把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课题应反映专业特点,让学生理解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理解建筑设计实质上是在城市规划管理下展开的创作。建筑计划作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个环节,对学生认识、把握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能起到有益的作用。

过去的建筑设计的教学模式和规划专业的关系较弱,在教学过程中,建筑设计课题是孤立的,而后期的规划专业教学又是另一套框架与思路,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通过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教学,能让学生思考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完整的建筑设计步骤和程序建立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对高年级的城市规划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与高年级规划专业间形成良好的过渡。

3.4 有利于学生规划思维的建立

学习设计,不仅要学习空间的创造,还要学习设计方法与思维方式。建筑设计教学往往比较重视感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培养,而对于理性分析与逻辑思维的训练较为欠缺。对于规划专业的学生而言,逻辑思维、理性分析、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是建立规划思维方法的重要方面。

引入建筑计划概念的建筑设计注重实践调研与分析研究,强化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强调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结合与交互,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化、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在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重视社会、经济等背景问题的思考,对事物背后的动因主动探求,让学生了解在做设计前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是城市规划专业学习的基础。建筑计划学下的建筑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重视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形成过程,以及任务书对后续建筑设计的指导。培养学生客观理性的分析课题,鼓励学生自主寻找背景资料和理论支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实质和根源,为复杂背景下的特定地块寻求最合理的利用方式,并依此提出创造性的设计理念与方案。增强了学生对建筑设计全方位的把握能力,使得低年级的建筑设计教育更加符合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要求。

4、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教学的展开

4.1 教学目标

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教学是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重点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建筑设计方法启蒙、建筑快题入门、自主的学习方法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本课题的教学目标为:

1)建立建筑设计基本概念;

2)了解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专业的关系,了解制定建筑设计任务书的意义与方法;

3)掌握小型建筑设计方法和程序;

4)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与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合作方法;

5)将前期所学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表达、思维、调研、构成、材料、结构等)。

4.2 教学组织与安排

城市规划专业设计基础课共分为三个阶段展开,其中,设计基础I、II为设计启蒙阶段,设置在第四学期(二年级下),核心安排了“城市规划管理下的建筑设计”和“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两个课题,在完成两个小建筑设计的同时,插入若干小型建筑的快题训练(快题环节教学明确给出建筑类型),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制定规划设计条件及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基本能力,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图2)。在其后的第五学期(三年级上)的设计基础III中,将以“切片”解读的方法来强化建筑设计的“方法论”,使学生深入了解建筑设计的各个层面,并达到能进行较复杂的建筑设计的水平4。

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教学设置在城市规划管理下的建筑设计教学课题之后,这时学生已基本了解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以及基本掌握了调研分析的方法。在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将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入的现场调研,同时查找同类项目资料做类比研究,完成“建筑策划报告”;进一步对项目进行具体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确定建筑规模,个人独立完成自己的“建筑设计任务书”;在此成果的指导下,推敲建筑的空间、功能、形体等,独立完成小型公共建筑的方案设计。

4.3 教学内容与作业设置

4.3.1 理论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了解建筑计划的概念与意义和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内容与制定方法,学习建筑设计相关基础知识。本环节理论教学分为三个方面:

1)建筑设计的本质:简述建筑与城市、建筑与环境、建筑的社会与人文属性、建筑的空间创造的关系。让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建筑观,对设计师的角色有初步的正确理解。

2)建筑计划学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建筑设计任务书制定的方法。主要讲述什么是建筑计划、为什么要学习建筑计划、建筑计划和城市规划以及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和格式、任务书中各数据的确定依据以及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建筑计划学的知识框架,学习掌握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制定依据与方法。

3)讲授小型公共建筑设计理论基础:建筑设计要素、设计方法、设计的程序,建筑空间的组织与形体构成等。

4.3.2 实践教学环节

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上,课程进入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将围绕研究对象——位于西安市高新区的三块用地(见图3),分组进行现场调研,并在规划设计条件下制定建筑计划书(包括策划报告与建筑设计任务书),以及在其指导下进行小型公共建筑设计。

调研环节是建筑设计课程教改的重点与创新点之一,分为三个部分:针对地块外部环境的综合调查——在这个部分,建筑的社会属性与人文属性是引导学生思考的重点;针对拟建建筑的使用主体进行调查研究——调查过程中强调建筑要以人为本;类比调查——以拟建建筑同类建筑的实态调查与资料调查,作为建筑规模与指标确定与测算的参考之一。

第一、二部分的调研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针对地块的调研主要围绕拟建建筑所处地段的社会、人文和地域条件进行调查。社会因素是决定建筑性质性格的基础,包括当地经济构成、社会习俗、人口构成特点、文化圈、生活方式等人文环境概念。例如,文化建筑受地域内的文化特征及变化趋势影响;商业建筑要考虑建筑在城市中的商业价值、与周围公共空间的关系等。围绕拟建建设项目中的活动主体——建筑的使用者的调查,可以依使用方式和范围的不同,将使用者进行划分,不同的使用者,其活动方式和特征以及对建筑的要求有所不同,反映到建筑上将会产生不同的空间要求。

拟建建筑同类建筑的使用调查与资料收集是设计任务书中指标确定与测算的基础之一,通过对同类建筑使用和生活状态的实态调查,来了解、统计和推断拟建设项目的功能与指标要求以及评估现有指标的合理性。

由于课时量有限,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组织比较紧凑,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组织中积极引导学生改进工作方式,优化团队协作,以保证每一阶段的工作能有序、有效地开展。

4.3.3 教学要求与作业设置

学生在本环节的建筑设计学习中,需要通过调研、分析、策划、设计等环节,主动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运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进行相应的建筑计划工作。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制定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基本能力,还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为了达到本环节的教学目的,结合实践教学组织共设置两个作业。作业一的成果以“建筑计划书”的形式出现,内容包括“建筑策划报告”和“建筑设计任务书”,在此基础上,依据建筑设计任务书完成作业二——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掌握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建筑计划书由小组共同完成,成果要求提交A3图册。具体内容包括调查的工作框架、详细的调研报告以及建筑计划书所涉及到的各项内容:包括建设目标、项目性质、规模、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建筑性格意向、建筑空间组成要求与空间规模、建设项目的空间构想、各组成部分的内容等内容。建筑设计任务书由个人完成,内容包括:(1)确定设计任务——对建筑的性质、规模和形象定位进行文字性的表述;(2)确定各空间的面积——通过表格表示出各功能空间的面积和相关要求;(3)提供经济技术指标——在规划设计条件许可的范围内的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绿化率等相关指标。

5、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教学效果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建立了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够展开对建筑设计相关问题的思考,理性地把握建筑单体与城市背景的关系,基本掌握了建筑计划书的制定方法以及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定量测算方法,并能在其指导下进行建筑设计的分析与创作;同时培养了学生集体协作的能力。该课程在培养学生建立客观理性分析问题的方法与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实质和根源、变被动设计为主动设计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结语

建筑计划下的建筑设计教学是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重要启蒙环节之一。其教改的核心内容是在设计之前增加了前期策划与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制定,教师不是简单地提供建筑单体任务书和各项指标,而是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深入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建筑设计的本质与目标;通过调研和资料收集研究,学习建筑设计指标的确定与测算以及建筑设计任务书的制定方法。“授之以渔,胜于授之以鱼”,本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寻找背景资料和理论支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

注释

1.庄惟敏的《建筑策划导论》第二章2.2建筑策划的涵义

2.庄惟敏的《建筑策划导论》前言

3.参见建筑与文化: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之“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与“规划管理条件制定基础知识”。

4.参见建筑与文化: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改革系列研究之“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设计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秉钊.当代城市规划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建筑系教学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贴合岗位、《建筑材料》教学;教学模式;双师型;校企合作

建筑工程专业就业的突出特点是持证上岗,建筑业的岗位证种类比较繁多,除去工程师的相关证书外具体岗位证还分成管理人员岗位证及操作证,其中操作员证指特种作业人员的证有14种,而管理人员岗位证包括八大员:施工员证、预算员证、安全员证、质量员证、材料员证、测量员证、资料员证、统计员证。建筑行业规定建筑工人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作业,其他建筑岗位也具有相同的要求。做为建筑专业职业中专学校的教学就更应该面向岗位,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尽快获得相应的岗位证书并能够很快地适应工程施工的相应岗位,尽早投入祖国的建设大军将个人价值发挥出来。这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

为了能达到学校教学的目标,培养出合格的建筑专业中职毕业生,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及实践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展开教学工作:一方面是,教学应面向社会培训机构并与岗位证书考核机构相挂钩,及时对在校的教学内容作出相应调整,使学生的在校学习不会与获取岗位证书相脱节;另一方面,教学应面向职业岗位,与时俱进,适应企业对相应工作岗位的要求,缩短学生学习与工作的距离,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真真成为建筑企业需要的人才。

以下我就《建筑材料》这门课的教学展开探讨,研究如何让专业课的学习更贴合岗位,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更有的放矢、更吸引学生、更具实用实效性,而不是纸上谈兵、本本教学、空谈理论。

一、《建筑材料》课程特点

《建筑材料》是建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相对枯燥,理论知识较多对于没有接触过建筑专业的新手而言,知识点抽象,知识容量大,第一次拿到课本的学生可能感觉整章整章都看不懂,完全不知道怎么开始学,在经历了初斯的几节课学习后,有的学生甚至迷失了方向并失去了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由这门课自身特点所决定,但这门课程却又是无法拆分到别的专业课程里去的,也不能被删除,所以不论经过多少次的课程改革与调整,《建筑材料》这门课都被保留下来。

二、《建筑材料》教学内容的调整

既然《建筑材料》这门课必不可少,那我们不防将这门课的内容进行修改,使它重点突出又不失专业性,将这门课展开并加入相关专业知识让内容更丰富,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到它与专业课程及专业之间的联系,这样就能触决部分学生学习失去方向失去兴趣的弊端,也为今后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安排中加入实训操作的内容,让教学形式多样,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教学内容调整举例:

水泥部分教学内容可将这部分教学分成个两个模块包括理论知识部分和实验部分,其中理论知识部分可分成四个任务分别是①通用水泥基本知识;②通用水泥的选用;③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④水泥取样方法及保存。

实验部分包括①水泥细度试验;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③水泥凝结时间试验;④水泥安定性试验;⑤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这种内容调整是将《建筑材料》与《材料检测》两门课相结合并揉合在一起而成的。

又如砼部分教学内容中在理论知识模块中将砼的养护与《砼的施工技术》相结合,将砼的工作性与《砼结构》相结合,将砼质量技术指标与《材料检测》相结合,让本课程内容丰富,让学生学习更有的放矢,明确学习《建筑材料》与专业课的关系。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应由原先的停留在课堂的灌输式、单一的模式向动静结合、形式多样转变;经研究适合《建筑材料》的教学模式有如下五种。

1.合作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是通过小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每组5-7人,学生以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学生之间相互探讨互相帮助完成学习。目前我们学校的《建筑材料》课就是以这种模式为主要模式展开教学的。

这种模式必须具备五大要素①个体积极的相互依靠;②个体有直接的交流;③个体必须都掌握给小组的材料;④个体具备协作技巧;⑤群体策略。这种教学模式遵循任务教学法,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完成教学任务,上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不仅动脑还要动嘴同时更要动手,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课堂中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操课,均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讨论、自主操作,由每组推出代表将讨论的结论及操作的结论表述给老师及其他组,教师可根据情况展开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相互督促相互帮扶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2.加涅模式[1]

加涅·罗伯特是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他认为学习的条件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其中学生的“学”才是获得学习结果的内因,而教师的“教”只是外因,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具备不同的学习条件即教学事件。另外,不同的学习类别也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并能产生五种类型的学习结果,分别是①言语信息、②智力技能、③认知策略、④动作技能、⑤态度五种学习结果。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可按照电脑加工信息的步骤进行,分别按环境──接受器──登记──编码──反应器执行监控──效应器──环境九步教学法。

具体在课堂教学中可遵循以下流程设计教学:①引起注意;②告知目标;③刺激回忆先决条件;④呈现刺激材料;⑤提供学习指导;⑥引发业绩;⑦提供业绩正确程度反馈;⑧评价;⑨增强保持与迁移。这九个阶段归纳可粗分为三大环节即准备、操作和迁移。在《建筑材料》的教学中我认为如“水泥试验”、“砼试验”都可以按这个模式来设计教学。通过对已知相关铺垫知识的复习回顾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上新课前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试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随后通过播放试验视频刺激学生观感,使学习内容由抽象变成直观,在学生了解试验的相关知识后,由自己操作试验并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操作成果的评价确定学生学习情况并给学生打分作为学习成绩,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互评也可加入自评来促进竞争并加深巩固学习成果。

3.巴特勒学习模式[2]

这种教学模式是由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特勒提出的,他提出教学的七步骤分别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情境创设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因素,通过对学生具体认知的了解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内部及外部条件将学生引入学习环节中,并在教师构设的情境中通过新知识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新旧知识的关联组织教学,并通过操作实践检验学习情况,再以练习的方式巩固知识点,最终根据知识的特点做延伸和拓展。

这是一个比较普适用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转化为不同的教学法,只要教师灵活驾御就能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4.探究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的精神,同时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这种教学模式一般适用于小班上课,有利于教学时间的安排及教师上课的掌控,课堂氛围民主平等,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结果而不能轻易告知学生探究的结果。

教学流程可按提出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设计,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也可做假设性的解释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这种教学模式对很多的试验操作课程也是很适用的。

5.学—辅导式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一些难度不太高的教学内容可设计成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设计中应具有自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问题或练习让学生自我检验自学习的情况,教师可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讲评启发学生并判断学生自学的情况,再最终将不足重点点出,再进行练习巩固。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觉能力,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但为了防止部分学习有惰性的或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的学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混日子,教师需要具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启发和调动,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讲解和教学。所以这种教学模式也比较知县于小班教学中开展。

四、教学配套的改进

要想做到教学贴合工作岗位不仅是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一致还应做到让学生体验工作,实训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转化为具体工作,同时验证知识的有效手段,通过这一环节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实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真实工作岗位上的训练,获得真正的岗位技能,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融合,达到毕业即就业的零过渡的目的。

要想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岗位应做到以下两方面。

1.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不断改进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争取将企业工作岗位引入校内,力争做到“校中厂,厂中校”并在此教学平台上实行“做中教,做中学”,达到这一目标的首要环节是抓好校内生产性实习。首先,建立与工作岗位相一致的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可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训中体验岗位的工作内容,由于合作的深入,企业的工作人员可在校内实训基地办公,学生可通过实习完成企业相应岗位的工作,双方根据需要加深渗透,这不仅可帮助企业培养人才,还可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其次,保证生产实训的过程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实现教学与生产的八类要素合一:教室与生产车间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3]从而保证学生实训的实际成效,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过渡、零适应。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可通过与社会检测机构的合作,引进一线的检测设备,也可通过与建筑企业的合作了解建筑施工中材料检测的工作流程,以此来保证学生所学的是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不过时从而缩短学生毕业就业的适应期。

2.加强顶岗实习,让学生下企业体验岗位工作

顶岗实习是让教学贴合岗位的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实现学生学习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的最直接形式。学生在企业可以以学徒的身份跟随师傅,完成师傅指定任务,学校可为学生指定企业师傅,让学生在企业中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整合并实践这为学生就业后独立在一线工作打下基础。在建筑行业的岗位实习中所用到的知识有时并不是单一的所以除了象材料检测员这种岗位是完全应用到《建筑材料》这门课的知识外,其它岗位则是综合应用到几门专业课,因此学生的顶岗实习的岗位应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轮流实习,这非常有利于学生今后在这个行业的就业。当然学生最终的实习成绩可通过企业师傅及带队的老师综合评价来确定,这成绩综合了学生在实习其间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业绩及学生。

五、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学包括两个方面:“教”与“学”,现在虽然不提倡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但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的引导作用却是相当重要的,保证学生的学习能贴合岗位除了外部条件具备以外更应重视的是教师的教学内容、方式、理念与岗位贴合。因此重点应加强职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强调“双师型”,对于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不仅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备本课程的实践操作技能,应能象一个技工师傅一样熟练操作相关技能,并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这对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技能水平要求比较高。要想作到贴合岗位教学教师应具备“双师型”,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教师要真做、会做、做好,才能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中赢得主动权、话语权,才能真正实现与学生零距离互动,也才能使教出来的学生具有上岗的能力。

另一方面是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让教师与企业岗位不能脱节。教师应保证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当前流行的、不过时的,这就需要老师经常性地参加企业相关培训或到企业实习,第一时间掌握更新的内容与行业要求,由于社会在进步,行业也在不断进步,会有许多的新工艺、新技术不断的出现,建筑材料的品种也会层出不穷所以对于从事《建筑材料》教学的教师更应该不定时的到企业,到市场进行学习,以保证教学内容的不过时。

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具体方向,让学生的学习能够贴合岗位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ISBN9787532087204.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12-01

[2]高岚岚.《教育游戏与教学研究》.ISBN

9787561537138,7561537131.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4-1.

建筑系教学工作计划 篇4

各院(系)及职能处(室):

根据教学工作安排,本学期期末考试周从2011年6月30日开始至7月8日结束。为全面做好期末考试考场巡视检查的各项工作,根据西建大(2009)273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生课程考核实行“考试院”制度实施细则(试行)》文件要求,学校成立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校教学督导、院(系)领导及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为成员的考试巡视检查组,负责全校考试周所有课程考试的巡视、检查工作;继续坚持处级领导干部监考制度。为做好期末考试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学校考场巡视检查组人员组成: 主 考:刘晓君

副主考:姚继涛 赵会朋 何廷树 尹洪峰 成 员:

1.教学督导组成人员

武维善

耿维恕

王永平

王齐铭

冯润泽

李 峥

李树林

李树涛

周循

姚翰林

钱国芳

韩洪云

樊超然

2.各院(系)组成人员

建筑学院: 李志民

李岳岩

段德罡

郑红雁

崔永兵

敏 土木学院: 薛建阳

贾凤云

胡玉定

庞云龙

刘春燕 白福玉

环境学院:

石 辉

刘立忠 朱陆莉

仵红洽

王晓理

陈林波

管理学院: 闫文周蒋小侠

郑彦全

郑成华

任建国

周琳

材料学院: 肖国庆

张军霖

高 云

尚晋谦 信控学院: 嵇启春

段中兴

刘 梅

宋 阳

郝纪超

机电学院: 原思聪

雷 鹏

耿素花

王海波

周亮赵阿峰

王 凯

任斐然

冶金学院:杜忠泽

李林波

孟令嫒

刘漫博

赵福才

孙 琦

艺术学院:蔺宝钢

芦彦波

路凤茹

卢友锋

理学院: 冯小娟

施昕强

董社英

程文静

王旭东庞鹏飞

穆春娟

文学院: 曹 勇

周桂芬

范鹏飞

刘 雯

陈 政

体育系: 王德炜

吕永安

由文华

苏仕君

郑雪玲

尉庆国

3.教务处组成人员

谷坤文

张伯乾

刘利燕

倪立宏

王丽波

董福安

张 宇

袁广亮

薛小莲

于 伟

王 豪

张 光

孙永超

武福全

郭振宇

张 静

王运思

张 雪

程广平

赵 喆

王玉洁

程 浩

二、职能处(室)主监考人员

鲁 莉

邱必震

苌清丽

魏彦民

靳成锁

陈 荣

刘冠峰

庞丽娟

张卫华

罗增辉

刘永恒

陈向阳

卜长安 高旭阔

赵 蕾

张培学

许志敏

刘伟波

王云玲

王军超

王根明

三、考场巡视检查工作职责

各院(系)巡视人员应根据监考、巡视安排表的编排重点巡视本院(系)学生所在考场。教务处巡视人员巡视区域将根据考试科目和考场数量确定,具体安排另行通知。巡视人员职责如下:

1.巡视时间为开考前15分钟至考试结束。巡视人员应不间断巡视所负责考场,严格检查考场纪律,监督监考人员履行职责情况。

2.巡视人员应服从学校考试工作的统一安排,严格履行巡视职责,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3.考试开始前15分钟,巡视人员应首先重点巡视所负责考场的 2 考前准备情况,检查监考人员是否按时到位、考场清场是否彻底、监考人员是否核对学生身份、考生是否隔位就座、书包等物品是否集中存放等。对存在问题的考场,应督促监考人员及时纠正。遇有监考人员迟到或缺席、考卷未及时送达考场等情况,及时向教务处汇报(电话82202287、82205473)。

4.在考试过程中,巡视人员应重点巡视监考人员是否严格履行监考职责,对监考人员不规范的监考行为进行指正;巡查考场纪律,抽查学生证件,协助监考人员发现并记录学生违纪作弊行为。

5.考试结束前15分钟,巡视人员应着重巡视所负责考场的收卷工作,协助监考人员维护收卷秩序,确保考场秩序平稳,对不遵守考场纪律者可按考试违纪作弊处理。

6.巡视人员应认真做好巡视情况的记录,协助监考人员处理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事件,并及时向教务处汇报。

7.巡视结束后,应按要求认真填写《本科课程考核考场巡视记录单》并报送教务处。

四、院(系)考务工作职责

1.各院(系)应对学生做好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学生端正态度,诚实对待考试。告知学生只能携带装有学生证(考试证)、铅笔、橡皮、签字笔等考试必备用具的透明塑料袋进入考场,不得自带稿纸、书本、书包、手表、手机或其他电子通讯类工具。

2.各院(系)应做好监考人员、巡视人员培训工作,使其熟悉学校考试管理相关政策,并要求其在监考过程中佩戴监考牌。严禁监考人员私自请人代为监考,如果因故不能参加监考,必须提前向院(系)请假,由院(系)另行安排。

3.各院(系)应加强对本院(系)学生、监考人员所在考场的巡查、监督、指导及考试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协助处理等工作。

教务处

建筑系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年的工作紧张而忙碌,在校及学院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学院各项教学工作顺利而有条不紊地进行。本的学院督导工作也已进入尾声,除完成了全院外聘教师听课任务外,还听了学生反映较大的部分在职教师的课程。我们学院督导小组主要由教务科长、各教研室主任担任,根据督导小组工作计划安排,对学院所辖教学课堂不定点不定时地进行了全面检查。本着“督导教学过程,规范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思路,坚持督导与指导结合,督教与督学并重的原则,坚持在常规管理中抓规范,在规范管理中求创新,不断加强完善教学督导环节,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一学年的教学督导,使全学院教师无论在教学水平还是在思想观念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认为,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对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院督导在听课过程中,本着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遵循《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听课评价表》中所列各项评价指标,认真听课,将听课结果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对每位被听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督导们认为:多数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备课充分,教案规范,课堂组织有序,教学内容充实,知识阐述准确。但也存教学过程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总体情况

按照《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听课评价表》各项评价指标,经过多次听课后,督导组成员一致认为:

1、绝大多数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娴熟、知识丰富、信息量大;对问题阐述准确简练、深入浅出;讲课富有感染力、精神饱满、语言生动;课堂组织能力强、能吸引学生、给学生以启迪。

2、部分年轻教师,特别是年轻的外聘教师存在工作不够负责,积极性不高的缺点,主要问题存:知识点讲述不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机房上机实践时,安排的练习不够;与学生交流的比较少;玩游戏没有及时的制止等。

二、课堂教学中的优秀表现

教学督导组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教师的成功经验,许多课堂教学的闪光点。

1、数学老师备课普遍比较认真,教案丰富,作业布置比较明确,上课能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点评到位。

2、一批老教师讲课内容娴熟,知识阐述准确,语言简练,重点突出;一批年轻教师工作热情高,讲课有激情,把年轻人的朝气、活力带入了课堂。

3、有些用课件上课的教师,课件质量高,信息量大,生动形象,有的教师甚至在重要的知识点设置了音响提示,充分显示了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有些仍用普通黑板上课的教师,板书准确规范,特别是有的制图课教师,徒手画图的能力很强,根据课上需要可以迅速、规范地把图画出来,显示出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

4、有的教师具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按照高职学生的特点组织课堂教学、因材施教,诸如课上增加提问、增加实例事例讲解、挑选适当内容让学生讲教师点评等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有的教师的人格魅力、知识功底、讲课的感染力大大吸引了学生,出现了上课学生实到人数大于应到人数的情况。

6、有的教师带病上课,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三、存在问题

少数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

1、部分教师虽然对教学内容比较熟悉、授课过程也比较流畅,但他们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调动学生听讲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给予学生思考和启迪等方面比较欠缺。

2、部分教师不了解学生、不关心学生、只顾自己讲,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实际接受能力、听课状况等一概不闻不问,有的教师整堂课坐在电脑主机前面,与学生甚至没有眼神的交流,个别上课的教师连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人数都不知道。

3、部分老师仍有迟到现象,特别是下午1:30上课的老师。

4、部分教师缺少课堂组织管理意识。学生上课迟到、进教室不喊报告;缺课现象严重,督导组听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缺课现象普遍存在,有的课缺课人数高达50%;学生课堂听讲情况不够理想,坐在中后排的学生睡觉、说话、玩手机、甚至吃东西等现象屡见不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不记笔记,甚至没有教材。对此,有的教师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室大等原因,没有及时维持课堂秩序,严格对课堂的组织管理。

5、实训课程、特别是上机实训课程,学生玩手机游戏情况比较严重,部分教师责任心有待提高。

建筑系办公室四月份工作计划 篇6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办公室

2012年4月7日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办公室

四月份工作计划

暖暖春风,嫩嫩柳枝,人间四月天里,一切都充满了希望与蓬勃。春光太美好而不敢怠慢,我院办公室要趁着这春的希望与蓬勃,做出自己四月份的工作计划。:

一、日常工作。

1、做好日常签到工作,保证每天准时签到。每天按时做好值班工作。按时组织各班委召开临时会议,了解各班工作情况。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沟通,密切配合,努力工作。

2、建立学生会规章制度,完善学生会体制,整理学生会成员档案,配合团总支工作。部长要认真准备主持每次学生会例会并做好记录备案,通知一些主席团通过的决定,安排活动的进行。

3、管理保存学生会的会议记录档案,安排审核经费,每天要协同各部做好有关学生会及各班的考核,配合老师的日常工作。

二、关注校运动会,快速全面更新信息

校运动会即将拉开帷幕,赛事动态、我院运动健儿的表现、赛场上的精彩瞬间无疑是最为值得关注的。在运动会全面开始之前,我部将联合体育部和其他各部进行全面的交流,做好运动会的动员和准备工作,并组织运动员积极训练。

三、做好清明节的放假前后工作,做好假期学生去向登记工作。在课余时间多组织课外活动。以上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会办公室四月份的工作计划。总而言之,在这个缤纷的四月里,我们将积极努力工努力为同学们服务,使同学们更加团结、友爱,使我们的学生会更加优秀。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办公室

建筑系教学工作计划 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一、引言

《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其设计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 而且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迅速, 因此其时效性较强。在现代高等教育中, 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这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 而且包括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等。我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 简单讨论《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程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在教学内容上的探索

从教学内容上来说, 《建筑施工技术》主要是以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同工种的施工为研究对象, 根据其特点和规模, 结合施工地点的地质水文条件、气候条件、机械设备和材料供应等客观条件, 运用先进技术, 研究建筑工程不同工种的施工原理和施工方法、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与安全技术措施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 最终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按质按期的完成, 做到技术和经济的统一。本课程根据施工工种的不同可以分为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地基处理与加固、砌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建筑防水工程、冬季与雨季施工等方面的内容。

三、在教学方法上的探索

建筑施工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其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 在实际工程中施工技术发展迅速,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为同学们补充大量的实际工程。从而让学生从实际中深刻地了解实际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教师应带领学生参观实习。本课程第一章土方工程主要讲述了土的分类、性质和工程量的计算, 以及土方施工机械化施工。在我校的校外有“育才新城”项目的土方工程的施工,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去了解情况, 更深刻地理解课本上理论知识。第二章基础施工,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给学生讲解桩基础施工工艺和流程外, 教师还可以举例中国当代比较著名的建筑, 比如:水立方、鸟巢、国家大剧院、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及T3航站楼的建设过程的基础施工, 使学生更深刻地明白基础的重要性。现代建筑发展方程越来越多, 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 教师一定要注意把实际工程引进到教学中来, 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现代建筑结构中, 钢结构应用越来越多, 比如鸟巢和水立方,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建筑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施工技术的发展。

四、在考核方式上的探索

《建筑施工技术》作为一门和实际工程联系密切的课程, 其考核方式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考试, 所以在考核方式上我们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成绩来进行考查。

1. 期末卷面考试成绩。

试卷的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及平时上课过程中对本课程的态度, 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六十。

2. 课程设计。

主要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语言组织能力等, 占百分之四十。钢结构现在应用比较多, 所以我们给学生布置一个关于钢结构施工技术的课程设计, 使同学们全面了解钢结构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以及新技术的使用, 等等, 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更好地掌握其理论知识, 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本门课程是《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学科的前提知识内容, 要求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从而为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 同学们应掌握以下几点:

1. 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材料、房屋建筑构造、建筑工程力学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影响。

因此在学好建筑施工技术课的同时, 还应学好上述课程。

2. 必须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建筑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因为这些规范是国家的技术标准, 是我国建筑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结晶, 也是全国建筑界所有人员应共同遵守的准则。

3. 由于本学科设计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 而且施工技术

发展迅速, 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并能应用所学施工技术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我主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希望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杨嗣信.高层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2]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3]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4]崔京浩.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2.

[5]江正荣.建筑工程师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6]建筑施工手册.建筑施工手册编写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建筑系教学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36-01

《建筑结构构造及计算》是建筑专业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是正确地对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和设计计算,科学地组织施工,制定出合理的、安全的质量保证措施。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建筑结构构造及计算》课程教学形式可归为两大类,一是教师结合工作任务讲课,二是学生结合工作任务学习,二者缺一不可。具体方法如下:

(一)课程内容的整合

课程内容按知识结构可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构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四个知识模块。按教学性质分为三类(1)认知型:包括混凝土、钢材和砌体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构件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基本原则;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分析、设计计算方法及构造措施;混凝土楼盖和楼梯、单层工业厂房及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钢结构的连接构造与计算方法;构件的变形,裂缝验算理论及计算方法等;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塑性内力重分布等各类专业基础名词、术语和概念;(2)技能型,例如各种混凝土基本构件设计:梁板结构、单层厂房与多层框架结构结构配筋图的识读和绘制;(3)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例如根据建筑功能和造型要求,结合所选结构材料的特性,综合分析结构受力性能并确定合理的结构方案与形式等。

(二)结合施工现场的工作任务

本课程确定的工作任务有:对建筑结构的整体认识;钢材和混凝土材料的认识;结构的设计方法;钢结构构件的连接;钢梁的计算方法; 钢筋混凝土梁的计算方法 ;钢轴心受力及拉弯、压弯构件;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砌体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钢屋盖;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 这些项目将主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其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三)与工程概预算实际结合

由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实施,工程结构设计中“平法”表示的引进,有些结构的节点构造采用图集的形式加以引用,使得本来就让技术人员头痛的工作如钢筋用量计算又增加了难度。结构设计的“平法”表示要求更多地懂得结构构造原理,准确无误地审看结构施工图,能依据结构的设计原理进行节点构造的二次设计,这大大提高了对工程结构知识与设计能力的要求。

(四)与课程设计结合

课程结束后,进行一至二周的课程设计,会有效地提高结构设计的应用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在课程设计时,最好直接利用手工计算的结果进行设计,并同时使用一套结构计算软件进行设计,对设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五)走出课堂,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多带学生去施工工地参观,多到商场、宾馆、旅馆、娱乐场所、办公楼观摩实习,把教学内容拓展到现实生活中去。紧贴实际的现场教学,可令学生学习到很多在课本里学不到的新知识,也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热情。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需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工程实际讲授,通过课程讲授、参观、现场教学、任务教学和专题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通过对《建筑结构构造及计算》课程教学的初步改革与探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不仅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多锻炼、多实践,树立了信心,掌握了方法,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浓厚的专业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朱祖森.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创新浅探[J].教学研究,2004,(10):46-47.

[2]唐春平.《建筑结构构造及计算》课程的实践法教学探索[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428-429.

[3]章鸿雁,韦东生.谈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8,(6):21-22.

[4]杨子江,郭波.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建筑结构》课程改革[J].孝感学院学报,2008,(11):105-106.

[5]王海玲.实践教学法在分析大平技能训练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9):661-662.

作者简介:

上一篇:不良事件上报信息系统下一篇:措施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