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比例计算题全

2024-09-29

解比例计算题全(精选10篇)

解比例计算题全 篇1

解比例计算题一

姓名:

11522365228:x=:8:1

6:16=15:x

5:4=5:x

x=3

x0.612316:4=x:18

x:8=0.125:0.25

3=4

3:5=x:4

x:25=25:4

3.75:0.25=x:4

11210∶4=∶5

1.2∶3=5∶

344∶0.5=5∶x

x:1.3=3.2 : 0.39

3316 :15=x : 20

:x=10 : 2

33115 :x=7 : 10

0.35:2=x: 0.25

1224x3 :5=4 : x

=10

0.50.75x80x =6

4= 5

8.5∶=4∶12

∶1.5=2∶0.3

5.4 :1.8=x: 1.5

595 8 :10 =9 : x

11:x=3 :16

7x

=75

7.2 :12=9 : x

x3

6.4=2

1x:20%=2: 4

:x=15 : 8 2.4x 2.5 =15

2: 4=x:20

331 5 :x=10 : 2

:15=x: 20

解比例教案 篇2

第三 课时 解比例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

二、新课

什么叫做解比例呢?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1.教学例2。

出示例题图: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 320米,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首先让学生根据数据分析哪两个比可以列成比例式,然后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或者可以列成这样的式子:

问题:“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提醒解比例也应写“解:”。

教师:从解比例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2.教学例3。

解比例:

提问:“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

问题:“这个方程你们会解吗?”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的。

3.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要做什么?”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2)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问题:“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4.完成“做一做”的内容。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六的习题及补充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过程:

1、说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先应用比的意义,再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1)6:9和 9 :12(2)1.4 :2 和 7:10(3)0.5 :0.2和5/8 :1/4

解比例评课稿 篇3

本课教学设计紧紧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与简易方程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这一点展开,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教学过程、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前准备充分,看得出老师平时上课就很重视学生的听课效果,学生上课听课的积极性高,配合的较好,扫除了所授新课中的障碍。如: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等积式。在设计各个环节时,注重了知识的层层递进,各个环节衔接自然流畅,从学习前的温故知新,到引入新课解比例,再到最后的练习环节,无不体现了教师的备课功底。

2、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开始时,赵老师组织学生通过回顾关于比例的知识,做练习的形式,复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利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比例改写成等积式,这些练习与新知的学习有着密切联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3、巧妙引入新知。在复习环节,设计了把3:9=():15改写成等积式,既复习了比例的性质,又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了解比例的意义。赵老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解比例与解方程的联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突破了学习的重点,又找到了解比例的方法,将比例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成方程,再解方程。

4、注重引导学生归纳、对比。在学生尝试解比例时,赵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两种不同的书写过程,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到更快的计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在学生探究了用比例解决问题例题时,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注重新旧知识的对比,之后,赵老师又及时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归纳出,解题的步骤,注重学法指导和渗透。

5、练习设计有层次。从解比例到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层层深入,注重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对单位的统一,单独设立了练习。

6、环节紧凑,过渡自然。

解比例教学设计 篇4

解比例教学设计

时间:2011-3-22 教者:喻意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及情度、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解出比例中未知项的解。

教学难点: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说说它的具体内容吗? 2.请你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且说明理由。

5:7和8:13 1/2:1/3和1/4:1/6

3、想一想,括号里该填几:

14:()=35:5():5=4:10

二、导入新知

我们知道比例中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大家对自己有信心吗?

三、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呈现情境图,解决实际问题。⑴呈现情景图。呈现校园景色图片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我打算在电脑上把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⑵理解题目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按比例放大”的意思:每条边放大的倍数是一样的。⑶尝试解答。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⑷学生交流,形成方法。

展示学生试做的作业,集体评价。解: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x厘米。12:8=15:x 12x=15×8 12x=120 x=10 答:放大后照片的宽是10厘米。

引导学生交流思考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依据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确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写出相关的两个比,组成比例式;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教师指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板书:解比例。

2、比较、小结。

(1)提问:解比例的方法和解方程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处和不同处?

方法小结: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们先来总结总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最后解方程)。其实,比例就是一种特殊的方程,不论在书写格式还是验算方法上他与解方程都是相同的。

3.教学“试一试”

过渡:我们知道比例还有另一种表示形式,当是15/25=6/X这样形式的时候,又该怎么解呢?(2)你会读这个比例吗?读一读,并且找出它的内项和外项。(3)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评价。

(4)方法总结:虽然比例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我们发现不论是比例的一般形式还是分数形式,都可以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分别相乘,然后解方程。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评价。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1.解比例。:8 = X :40 X/9 = 7/3 1/2:X = 1/6:2/5 1.5:0.6=x:0.4 2.按下面的条件组成比例,并求未知数的值。(1).12和5的比等于3。6和X的比。

(2).X和1/3的比等于4 :3。

3、拓展延伸。

(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乘积是最小的质数,已知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多少?

四、课堂总结:

《解比例》教学设计 篇5

解比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解比例。

2、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教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说出下列方程的解答过程:

2X=8x91/2=1/5x1/4。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把下面比例改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

3:8=15:40,9/1、6=4、5/0、8

二、新课

1、出示图片,介绍这是法国著名上午埃菲尔铁塔,塔高320米,在北京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塔的模型,高度32米,问模型与原来塔高度的比是多少?并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2、出事例题,读题并观察,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讨论,研究解题办法

4、汇报分析不同的解法(此时揭示课题并说明什么是解比例)

5、注意强调列式是两个比前后的一致性

6、出示例31、5/2、5=6/X比较与例2的不同,明确解题思路

7、小结:说明解比例的方法,解比例也就是解方程

三练习

1、求X的值1/2X=1/4x1/57、8:X=8、2:10

2、书上练习第8题

3、团结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1:30000,它的图上距离是六厘米,它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4、小兰说她只用一把尺子,一根竹竿就能量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你信吗?为什么?下课后尝试去测量。

六年级解比例教学反思 篇6

贾雪琴

本节课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进行教学的。这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首先复习旧知引出一个问题,学生会从已有的经验入手思考解决方法。有的学生想到了用比的基本性质,有的学生想到了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更有学生想到了方程。这样很自然的进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解比例。

具体教学解比例的时候渗透转化的思想。转化的思想学生并不陌生,在学习圆的面积,圆柱体的体积是就是用到了转化的思想。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个比例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让学生体会到解比例与解简易方程的区别与联系。关键是要先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成简易方程,再运用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完成剩下的步骤。

在教学理念上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新知识。化繁难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我是通过复习旧知的形式,制造悬念导入新课,促使学生去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学会了解比例的方法,并概括出的这节重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归为一句话,便于学生掌握。尽最大努力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基本练习让学困生进行反馈,实现“四个优先”;提高题让优生进行探究解决,这大在激发了优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明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还是源自于数学内容的本身。

化简比 解比例练习题 篇7

一、化简比并求比值

80:24 0.5:0.2 0.15:21 36:18 13:91 3:12

二、解比例

1:X=2:5 2:X=3:4 4:90=89:x 250:960=825:x

9月16日

一、化简比并求比值

1.01:101 21:24 36:72 20:40 89.5:2 10.5:21

二、解比例

25:7=X:35 514: 35= 57:x 34 :X= 54 :2 X:15=13:56 9月17日

一、化简比并求比值

3.14:28.26 41.23:4123 15:0.12 10:120 123:3 42:54

二、解比例

解比例计算题全 篇8

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1、某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女生有30人,男生有多少人?

2、一种农药药液和水的比是2:500,现有药液500千克,配制成农药需要多少千克的水?

3、一条路全长12千米,前3天修了1.8千米,按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比例法解应用题(写写帮整理) 篇9

运用比和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分数应用题,可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神奇效果。运用比例法解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善于灵活地把分数、倍数和比进行相互转化,沟通它们之间地联系。(2)在应用比例性质解题时,要弄清题中某一数量是否一定,然后再判断成什么比例。

1、加工同样数量地零件,甲地工作效率是乙的

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40千米,乙行完全程要7小时,两车相遇时,甲行了全程的

3、甲、乙两人进行骑车比赛,甲骑了全程的5,因此甲比乙多用12分钟,求乙用了多少分钟? 64,求A、B两地的距离。776时,乙骑了全程的,这时两人相距140米,如果继续按原87速骑下去,当甲到达终点时,乙距终点还有多少米?

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而行,8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按原速前进,又行了6小时后甲车到达B地,乙车离A地还有14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台抽水机,甲机21小时抽水,乙机要抽3小时,已知两台抽水机同时抽30小时可以把满池2水抽干。如果单独把满池水抽干,甲、乙两台抽水机各需要多少小时?

6、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184棵,已知桃树棵树的23等于梨树棵树的。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54

7、两支蜡烛长度不同,粗细也不同,长烛能点燃7小时,短烛能点燃10小时,现在同时点燃4小时候,两支蜡烛的长度相同,那么原来短烛长度是原来长烛长度的几分之几?

8、春芽小学六年级(1)班女生人数的

9、有两袋大米,第二袋比第一袋重15千克,第一袋大米重量的各重多少千克?

32等于男生人数的,男生比女生多3人,男生有多少人? 4312恰好是第二袋大米重量的。两袋大米3710、下图是一个园林的规划图,其中正方形的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

36是草地,圆的是竹林,竹林比草地多占地450平方米,47

11、甲、乙两个修路队共修540米的一段路,甲队修了分得任务的的任务正好相等。甲、乙两队原来各分得多少修路任务?

12、姐妹养兔100只,姐姐养的

13、有三种水果共重360千克,已知橘子重量的多少千克?

14、甲、乙、丙三人共加工720个零件,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34,乙队修了分得任务的,两队剩下4511比妹妹养的多16只,求姐妹俩各养兔多少只? 310111等于苹果重量的,等于香蕉重量的。三种水果各有23534,乙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丙的,甲、45乙、丙三人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15、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甲车的速度减少20%,乙车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车到达B 地时,乙车离A地还有20千米。求A、B两地相距多少钱米?

16、三个人的存款原来共是2980元,因为甲用了380元,乙存了700元,丙用了自己存款的1,这时三个3人存款的比为5:3:2,求三个人现在各存款多少元?

17、A、B两地相距100千米,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出发3小时后,乙骑摩托车也从A地驶往B地,并且比甲早到2小时。如果乙的速度是甲的2.5倍,问甲、乙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18、某校选出一些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其中男同学比女同学多10人,评选结果:女同学50%获奖,男同学获奖的与未获奖的人数比是3:7,获奖人数总共是27人,试问参赛的同学共有多少人? 作图法解题

图形具有直观的特点,能把各种数据信息的关系表示得十分清晰。解题时,把题目中复杂的数量关系,用线段图直观地表示出来,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是降低解题难度的一种好方法。

1、一根竹竿露出水面2米,泥中部分占全长

2、一桶油,第一次用去

3、某校六(1)班有学生46人,六(2)班比全年级人数的的

4、一只空水缸,早晨放满了水,白天用去其中的20%,傍晚又用去29升,这时,水缸中的水比半缸多1升,问:早上放入水缸()升水?

5、六年级三个班学生参加栽树,一班栽树39棵,二班栽的棵树是一班的多5棵,三班栽树()棵?

6、小红邮票的张数是小明的邮票()张?

7、化肥厂运一批化肥,第一天运了总数的批化肥共有()吨?

8、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开出,相遇后继续前进,当两车相距126千米时,甲车距B地的路程占A、B两地距离的40%,乙车距A地还有全程的20%,A、B两地相距()千米?

2,水中部分比泥中部分多1米,这根竹竿全长()米 51,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20千克,还剩16千克,这桶油有()千克? 51多2人,这两个班人数的和共占全年级人数35,六年级共有学生()人? 721,三班栽的比二班多1倍还323,如果小明送10张邮票给小红,则两人的邮票张数相等。小明和小红各有511多16吨,第二天运了总数的少2吨,还剩88吨没有运,这869、一根绳子剪去20%后又接上5米,比原来短

10、一根钢条截下全长的

11、一堆砖,用去了它的少块?

3,现在绳子长()米? 2011,再接上15米,结果比原来的长度多,求钢条原来长()。(接头不计算)8231后,又增加了340块,这时砖的总块数比原来没有用时的块数多,原来有多1081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乙车行的路程占甲车行的米,共行了全程的80%,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3、乙堆煤比甲堆煤多24吨,甲堆煤运走

2,相遇后甲车又行了96千331后,剩下的等于乙堆煤的,甲堆煤多少吨? 4514、一批煤分两批运完,第一次运了总数的一半还多10吨,第二次运的比第一次的一半多2吨,这批煤共多少吨?

15、食堂有大小两堆煤,一共重24吨。大堆煤用去

16、一辆公共汽车在发车时,车上共有乘客72人,到了一个车站,男乘客下去了

1后,还比小堆煤多4吨。这两堆煤原来各有多少吨? 41;女乘客不但没有下车,8反而上来3人,这时男、女乘客的人数正好相等。求车上原来有男、女乘客各多少人?

17、甲、乙、丙三人共储蓄387元,甲比乙多储13元,丙是乙的75%,甲、乙、丙三人各储多少元?

18、某小学组织四、五、六年级学生参加红十字会活动,四、五年级参加人数占总人数的参加人数比总人数的9,五、六年级152还多8人,已知五年级有48人参加,求四、六年级各有多少人参加? 3转化法解题

找准分数应用题中的“量”、“率”对应关系,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常常含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解题时,必须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假设法解题

运用假设创设一个新条件进行运算,使结果与题目中的原有条件产生矛盾,最后加以适当调整,消除因假设而产生的差异的解题方法就是假设法

18、修一段路,甲工程队单独修75天完成,乙工程队单独修50天完成,现在由两个工程队合修,中途甲工程队临时支援别的工程几天,结果整段修了40天才完工,甲工程队中途离开几天?

19、甲乙两人合加工一批零件,8天可以完成,中途甲因事停工3天,因此两人共用了10天才完成,如果由单独加工这批零件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20、一件工作,甲独做要20天完成,乙独做要12天完成。这件工作,先由甲做了若干天,然后由乙继续做完,从开始到完工共用了14天。问:甲、乙两人各做了多少天? 还原法解题

已知某个数量经过加、减、乘、除等运算后所得的结果,要求这个数量是多少,就可以运用还原法来解。解答时,一般按照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倒推着算,采用逆向思维逐步还原的方法来解决。

定量法解题

分数应用题中有许多量前后发生变化的题型,有一个数量变化,另一个数量不变的;也有一个数量变化,同时引起另一个数量也产生变化的。定量法解题就是要在这变化中抓住不变量,将不变量作为标准,有目的地转化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线索。一般情况下,变量四种类型:(1)分量不变;(2)和不变;(3)差不变;(4)积不变。

9、甲、乙两个车间,乙车间工人比甲车间工人多40%,甲车间调出80人,乙车间调进80人,这时甲车间工人比乙车间工人少40%,甲、乙两个车间现在共有多少人?

10、甲、乙两包糖的重量比是4:1,如果从甲包取出10克放入乙包后,甲、乙两包糖的重量比变为7:5,那么两包糖重量的总和是多少克?

分合法解题:

工程题是特殊的分数应用题,它是从分率的角度研究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其特点是:将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分率表示工作效率。稍复杂的工程题中,工作效率往往隐藏在题目条件里,工作工程也较为复杂,我们可以采取分干合想、合干分想的拆并思想来解题。

限定法解题:

在分数应用题中,有些题型看上去似乎缺少一些必要的条件,无从下手。其实,它们不是缺少条件,而是有些条件隐含在题意中,这些隐含条件可能是原有的公理、公式、定理、性质;可能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可能在题中前后条件的相互制约中。用限定法解题,就是要发现题中的制约因素,找到题中的隐含条件来确定数量的取值范围或关系,进而获取所需条件。

代数法解题:

一些复杂分数应用题由于数量多,关系复杂、隐蔽,或单位“1”难统一等原因,要直接列式解答比较困难,我们就可以用代数法来解。运用代数法解题关键是要根据题意,找准等量关系,列出适当的方程。一般情况下,可根据以下关系寻找等量关系:(1)相等关系:甲数量=乙数量。(2)相差关系:小数量+差=大数量。(3)倍数关系:小数量×倍数=大数量。(4)比例关系:

10、要把40千克浓度为15%的盐水稀释成浓度为8%的盐水,应加多少千克水?

11、含盐6%的盐水400克,要配制成含盐20%的盐水,应加盐多少克?

12、商店购进十二生肖玩具1000个,运输途中破损了一些,未破损的好玩具卖完后,利润率为50%;破损的玩具降价出售,亏损了10%。最后结算,商店总的利润率为39.2%,商店卖出好玩具有多少个?

13、某工程由甲单独做63天,再由乙单独做28天即可完成。如果由甲、乙合做,48天就可完成。现在甲先单独做42天,然后再由乙单独完成,那么还要多少天?

解比例计算题全 篇10

3月16日,我在我们区的一所村小听了一节小学六年级程老师的数学练习课,《解比例》大致的教学过程如下:

1.师:什么叫比例?生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师:说一个例子。生1:0.6:0.3=1:0.5 师:他举的这个例子不一定对,他也许考虑得不够成熟,怎么来验证呢?生2:内项之积:0.3×1=0.3 外项之积:0.6×0.5=0.3 2.师:什么叫解比例?生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已知比例中的如何三项,就可以求出比例中的

另外一项,叫解比例。3.师:练习1.解比例

1/2:1/5=1/4:ⅹ.5和8的比等于40和x的比。3.x和3/4的比等于1/5和2/5的比。

4.等号左端的比是1.5:x,等号右端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5.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2和5,两个外项分别是x和2.5。师:请5个同学上板。

生4:

1.解比例

1/2 :1/5=1/4:ⅹ

解:1/2x=1/5×1/4

1/2x= 1/20

X=1/20÷1/2

X=1/10 生5.2.5和8的比等于40和x的比。

5:8=40:x

解: 5x=8×40

5x=320

X=64 生6.3.x和3/4的比等于1/5和2/5的比。

解:x:3/4 = 1/5:2/5

2/5x=3/4 ×1/5

2/5x=3/20

X=3/20÷

2/5

X=3/20×5/2

X=3/8 生7.4.等号左端的比是1.5:x,等号右端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1.5:x=3.6:4.8 解 :3.6x=1.5×4.8 3.6x=7.2 X=7.2÷3.6 X=2 生8.5.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2和5,两个外项分别是x和2.5。解:x:2=5:2.5

2.5x=10

X=10÷2.5

X=4 请学员们对以上程老师的教学过程教学进行点评,重点就概念部分的教学以及算法的多样化进行点评。

一、关于概念部分的教学,其实第一个学生的回答是对的,而老师的评价明显欠妥。关于什么叫解比例,应说求出未知项,而不要说求“另外一项”,表达更准确,更科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的语言,特别是对于定义,要非常简练而准确。

二、程老师的这节练习课,练习形式多样,练习内容也有变化,如有求内项的,也有求外项的。巩固了解比例的基本方法:利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化成方程,突出了教学重点。巩固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教学效果。

三、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解法比较单一,都是解比例的基本方法:利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化成方程然后求解。其实还有其它解法:如可以求出一边的比值,然后把比号看成除号,然后求解;又如,第一题和第二题,还可以利用对应项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解。

程老师教法单一,解法单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可能有些优秀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他们是很可能提出其它解法的,而其它解法又是更方便快捷,应值得提倡。不要限定学生的思维。用单一的解法,将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而变得不变通,不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应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去灵活地思维,去观察,去变得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四、作为练习课,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解题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去求解。在练习前,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解法。许多学生很可能说出自己的见解,说出不同的解法。在弄清方法后,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求解。这样,既可理清解法的思路,也可帮助中差学生。应突出练习课的特点:教给方法,而不追求一个题目的答案。

上一篇:纪念918讲话稿下一篇:如何规划人生和提高自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