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公司授权书

2024-09-05

国外公司授权书(精选8篇)

国外公司授权书 篇1

财产保险公司是以承保风险, 依靠大数法则, 在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来实现盈利的金融性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为各上级机构对直属下级机构下达业务目标及考核办法, 由各直属下级机构自行经营, 对下级的下级机构一般不直接管理。此种模式的优点是上级机构管理目标明确, 管理事务简单, 管理成本相对较低。下级机构具备实际管理权限, 可以灵活面对市场。缺点是公司整体管理层级较多, 执行力经过层层传递后相对低下, 隔级沟通不畅, 对市场敏感度降低, 总体管理成本较高。在当前国家创新、金融创新, 中国正由世界制造向世界创造改变的大环境下, 保险业也正在经持) , 经营部独立核算。引进授权经营模式, 最重要的核心, 在于将以获取保费为目标的各级机构, 转变为一个个独立面向市场的授权经营部, 由总部直接管理, 直接拨付业务及管理费用, 总部直接提供后援支持, 一方面减少业务费用在层层克扣后, 到业务员手中时已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现象, 降低成本;另一方面, 使直接面向市场的各级机构直接一头面对市场, 一头面对总部, 能够在总部的直接支持下及时应对市场, 大幅提高企业效率。本文主要从授权经营在财产保险公司应用的基础、优势、特点、形式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应用基础

首先, 信息技术在财产保险公司的大规模应用使授权经营模式成为可能。从公司总部到、省、市、县, 各机构都能通过畅通无阻的内部专用网络, 在第一时间以视频、音频、邮件、数码影像等工具进行点对点、点对群的信息交流与传输, 完全可以保证总部的政策、授权经营部的需求相互直达对方。总部可以面对市场及时制定对策, 并即时观察效果;授权经营部面临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支持。

其次, 公司人力、财务、核保、核赔等业务及管理数据大集中到总部, 使得总部对授权经营部的经营数据可以即时分析, 资金结算可以双向及时互划。一句话, 授权经营部就像老母鸡身边的小鸡, 一举一动都在总公司的掌控之中。不存在对下级机构管理失控的风险, 符合行业监管的各项管理要求。

二、应用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经营模式, 授权经营模式可以确保一线团队负责人及营销人员的收入, 积极应对一线市场的变化, 提升公司快速反应能力, 保证公司在终端市场的竞争优势, 在充分调动基层团队的积极性、拓展市场和业务、减少中间层级、实施有效管理、大力提升服务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三、应用特点

1. 授权经营部指的是由总公司授权并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公司内部销售组织, 简称授权经营部。

2. 授权经营部实行“两级预算、三级管理”:公司实行总分一家的扁平化管理, 即各省区作为总公司核保、核赔、销售、财务、人力、后援服务各中心的派出机构, 和总部一起预算, 各授权经营部由总公司直接管理、单独预算;各省区经总公司授权, 和总部一起做好对各经营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3. 授权经营部代表保险公司, 设立独立的管理及业务代码、费用政策或账套, 按总公司下发的各项政策, 完成独立的保费任务和考核指标。

4. 授权经营部所有收支均纳入公司大账中, 并按批准的比例提取费用。

5. 授权经营部的出单、理赔、财务均由总公司垂直管理, 但授权经营部负责人享有财务、理赔、出单人员的推荐权。

四、应用形式

1. 组织架构。

授权经营部负责人的审核由总公司负责, 垂直系统人员 (出单人员、财务人员、理赔人员) 由总公司垂直部门直接管理, 业务员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2. 内部控制。

授权经营部具有经营报表查询权, 实行由负责人、财务人员、出单人员组成的执委会决策制;设置单独的账套;印章统一收归总公司管理;总公司负责提供查勘定损理赔服务。配备到授权经营部的理赔服务人员、查勘定损专用设备由理赔事业部实行垂直管理, 理赔服务人员的招聘录用权、考核权在总公司, 授权经营部可以推荐合适人员, 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满意度评价。业务员薪酬费用由总公司直接支付到业务员银行卡或存折中;日常运营管理费用由总部划拨到经营单位账户, 据实列支。理赔费用由总公司直接支付到被保人账号中。

3. 绩效考核。

授权经营部的考核将以利润为重点进行考核, 主要指标可以包含如下主要指标:综合成本率指标、满期赔付率指标、非车险占比指标、保费收入指标和和谐关系 (员工、客户、监管部门) 指标。

4. 负责人的责权利。

授权经营部负责人主要责任为以完成业务任务为核心目的, 确保保费任务、满期赔付率、业务结构比例、利润率、综合成本率控制在公司规定指标范围内, 确保业务良性发展。

主要权利为按实收保费提营运费用, 在批准的费用比例内有费用支出签批权、费用分配权, 享有内部业务员的人事权、事务权;享有业务可调控费用;对核保、核赔、财务和客户服务人员提出合理化建议权。主要利益为享受实收保费的一定比例提成。

5. 后援支持。

授权经营部的理赔统一归属于总公司, 万元以下赔案由各授权经营部的理赔部门自行处理, 大于万元案件由总公司在受理后一个工作日予以处理或回复。对一些大案要案, 总公司理赔部门应将信息及时提供给授权经营部, 对于疑案、假案要与授权经营部联合处理, 共同控制赔付率, 降低公司整体运营成本。理赔款项由总部直接结算到客户账户中。

授权经营部的财务实行垂直管理方式。财务人员用人权归属总公司财务部, 经营部有考核和建议聘用权。授权经营部实行独立核算, 包括报账制方式以部门独立核算和以财务账套独立核算两种。所有银行账号开设必须经过总部批准。财务印章保管人需签订责任书, 直接责任人对保管使用不善给公司造成的损失承担连带追偿责任;法人章和财务专用章需分离保管;业务员所做业务由总公司提取数据, 每周数次直接支付到业务员卡号上。职场租赁费用由总部直接付款, 其他日常运营费用总部每周进行划拨, 授权经营部对运营管理费用提前编制预算, 据实列支。不足时可向总部进行借款。总部将借款额度计入授权经营部应扣未扣台账中。

授权经营部内部应有1名兼职的单证管理人员, 可以由出纳或会计兼任。各经营部负责所领单证的保管责任, 授权经营部负责人、财务人员、出单、内勤均有保管单证的职责。负责人原则上应以自有产权资产或现金对所需求的单证进行担保。第一次领取单证时, 其负责人须与公司签订一个单证保管承诺书, 约定保管责任。

总之, 授权经营部采用的是扁平化、垂直化的管理模式, 采取总公司集中核保、财务、理赔、出单等垂直管理, 授权经营部将主要精力用于拓展市场, 并享受无中间环节的业务政策, 直接面向总公司。此种无边界的新型管理模式, 打破了传统财产保险企业管理模式的层级体系。在经营范围、经营手段及经营渠道下充分授权, 责权利明确, 以客户为中心, 切实将机制落实到每个层面, 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 在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中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文章从授权经营在财产保险公司应用的基础、优势、特点、形式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这种无边界的新型管理模式, 打破了传统财产保险企业管理模式的层级体系, 在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国外学校授权招生不可轻信 篇2

张某介绍自己是乌克兰某大学大三的学生,今年6月回国时该校授权他在家乡招收20名留学生。他推荐我将来到乌克兰某世界名牌大学留学。在国内已经读大一学生的,先在他所在的那所大学上一年预科,第二年转到乌克兰的该名牌大学直接上大二。当我问他对此能否承诺时,他信誓旦旦地回答:100%承诺兑现。事后我了解到,协议中张某所在的乌克兰某大学是一所私立学校,在他那里上预科是不可能转到那所名牌大学的,如同我们国内的一般学校的大学生不可能转入清华、北大一样。

后来,我通过教育部网站了解到外国学校不能在中国以任何名义直接招生,又询问了有关机构和律师,他们告我其中可能有欺诈,律师又说合同是无效合同。我找到张某询问此事,并告诉他我不打算去乌克兰了,要他退款。他说已经交的钱不能退,百般拖延抵赖,还要挟我。我母亲本来是想用血汗钱送我读书的,到头来却踩进了别人的陷阱里,现在只能整天痛哭流涕。

我知道还有另外4个想出国的农村孩子还蒙在鼓里,听说一个人的父母为了他把家里的田地都卖了,太可怜了。希望他们能知道我的故事,别再跟我一样上当了。

专家点评:

这是一例以境外学校的名义在国内非法招生的典型案例。从以上材料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整个招生过程步步都是陷阱。说句实在话,张某骗人的手法并不高明,他是利用了学生和家长希望留学的迫切心情和对留学所需的程序不很清楚的情况,为自己做了一个“授权招生”的包装,从国内中介那里得到使用其名义的默许,开始进行欺诈活动。

消费者从这个案例应当吸取的教训主要有这样三点:

第一,当选择中介为你服务时,你首先要确定为你提供服务的确实是这个中介,而不是借用这家中介的牌子从中牟利的其他人。这可以在他给你的介绍材料和相关文件中进一步得到核实,比如他的办公场所与营业执照上的地点是否相符,在签署协议时要看合同文本上的单位名称是否与所选的中介一致,签署人是否是该中介的法人等。

第二,当选择直接申请国外学校时,一定要确认这所学校的资质是可靠的。现在国内各类的教育展很多,一般都会有一些国外的院校参展,给了消费者与国外院校直接接触的机会。国外学校当然要借参展的时机进行招生宣传,也有的消费者以为这是一个直接向国外学校申请的机会,可以节省中介费用。这可能恰恰是消费者的一个误区。因为学校参展是市场行为,参展本身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名气可能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深入了解这些国外学校的办学资质特别重要。因为通过国内正规的中介机构办理,至少还可以通过签署的正式协议来保护自己。如果是自己找的国外学校,交了款后一旦发现学校的现状与当初的介绍不符,你将很难挽回损失。建议申请人通过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www.jsj.edu.cn) 或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了解国外相关学校信息,核实申请学校的资质。这个程序必不可少,是你留学的“安全底线”。

第三,如果你所申请的学校确实资质可靠也较有名气,你还要对学校在中国境内的所谓“招生授权”予以确认。不管被授权的是中介还是个人,都应以书面文件为准。按照有关规定,留学中介应与国外学校有正式的合作协议。如果没有这个协议,你又被告知可以先去另一所学校,而那所学校与你申请的学校有关系,你可以转学等,这里边可能就会出问题。因为一旦你转学不成,他会以“那是他们两所学校之间的事情等等”将自己的责任摘出去,其实这个陷阱是在一开始就设好了的。至于某个人说他经授权直接招生的话更要深究,特别是学校不大可能授权给一个正在本校读书的学生去做招生的事情,如同上面这个案例的情况。最后,要切实注意的是,如果你通过中介办理出国,一定要与中介签约,而不是跟具有所谓招生授权人签约,以防止将来出了问题,中介抽身而退。

正规公司商标授权书 篇3

住所:

法定代表人:

乙方:(受让方)

住所:

法定代表人:

甲乙双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使用转让使用授权书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自愿、平等、互惠互利、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充分友好协商,对商标权的转让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转让标的

甲方将所经营的《塞北雄风》杂志的商标权以及主办权转让给乙方。(《塞北雄风》即本商标使用转让使用授权书签订前在鄂尔多斯市及周边地区发行的《鄂尔多斯商情》《一代天骄》。)

第二条费用

甲方同意《塞北雄风》商标所有人变更为乙方,变更商标给商标行政主管部门交纳的相关费用由乙方承担。

第三条转让金额

甲乙双方一致同意此次《塞北雄风》商标权和主办权的转让金额为人民币大写_______元(¥______)。

第四条转让形式

本次《塞北雄风》商标权和主办权转让为永久性转让。

第五条主办权转移

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塞北雄风》的主办权正式转归乙方,由此产生的一切权利和收益由乙方享有。

在本商标使用转让使用授权书签订之前以乙方名义申请的《塞北雄风》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所有手续甲方均事前同意,此项目批准下来的专项基金全部由乙方用于《塞北雄风》杂志。

第六条甲方保证

1.甲方保证在本商标使用转让使用授权书签订之前没有授权任何第三人可以使用本商标;

2.甲方保证在本商标使用转让使用授权书签订之前没有因《塞北雄风》商标权和主办权产生任何债权债务关系或纠纷,没有以该商标质押,如有任何纠纷一切责任自负与乙方无关;

3.甲方保证本商标使用转让使用授权书签订之后《塞北雄风》商标权的申请主体、刊号的申请主体、主办方必须是乙方,在申请过程中如需甲方提供资料和协助的,甲方必须全力配合,否则视为违约;

4.甲方保证在本商标使用转让使用授权书签订后的最新一期《塞北雄风》中以整版的篇幅公告此次转让,公告的内容以乙方提供的材料为准,甲方必须签字盖章;

5.甲方保证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积极协助乙方办理与本次商标权转让有关的一切有关事宜,不得无故拖延;

6.甲方保证不在该商标的有效地域内经营带有相同或相似商标的商品,也不得从事其他与该商品的产、销相竞争的活动;

7.甲方若有违反上述任何一条的行为,自愿向乙方承担违约金10万元,并赔偿乙方为此导致的一切实际损失和可预见范围内的利益。

第七条乙方的权利义务

1.乙方为一家依法设立并合法存续的企业,有权签署并有能力履行本商标使用转让使用授权书,本商标使用转让使用授权书签订之后《塞北雄风》的商标权以及一切权利义务由乙方承受;

2.乙方签署和履行本商标使用转让使用授权书所需的一切手续均已办妥并合法有效;

3.乙方保证对《塞北雄风》工作人员妥善安置;

4.乙方保证本商标使用转让使用授权书签订之后的债权债务纠纷自行解决,与甲方无关;

5.乙方保证对本商标使用转让使用授权书签订过程中知晓的甲方商业秘密予以保密,不得以任何形式披露、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

6.乙方若有违反上述任何一条的行为,自愿给予甲方赔偿金10万元,并承担甲方为此导致的一切实际损失。

第八条争议的解决方式

甲乙双方应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处理本商标使用转让使用授权书履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纠纷,协商不成甲乙双方均可以向鄂尔多斯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该裁决为终局裁决,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九条其他

本商标使用转让使用授权书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以补充协议的方式进行约定,经双方签字盖章确认后执行。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无故解除或变更本商标使用转让使用授权书的内容。

第十条生效

本商标使用转让使用授权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转让方:(章)受让方:(章)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地址:地址:

签订地点:

国外公司授权书 篇4

董事长授权书(财务总监)

编号:005

授权人:

职务:XX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董事长

受权人:

职务:XX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根据《分级授权管理办法》规定及董事长对财务总监的授权要求,为保证公司该财务总监依法行使本职岗位的权力,主动履行相应的责任,按时完成工作目标与任务,特予授权。

一、授权范围

根据公司有关制度规定和岗位职责要求,行使对公司财务工作的全面监督管理权,主要包括:

1、对会计核算等财务会计业务工作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权;

2、对编制财务收支、利润计划和利润分配方案的指导权;

3、对公司费用收支的审核权和提出初步意见、建议权;

4、对费用收支报告总经理或董事长审批及执行审批意见的权力;

5、有参加经营管理工作会、审贷会和公司业务经营决策的权力;

6、行使指导本部门有关人员落实公司的财产管理的权力。

7、行使对公司固定资产的采购、造册登记和监督管理权力;

8、行使对公司设施设备维修和处置低值易耗办公用品的权力;

9、行使对税收筹划和协调财政、税务、银行、金融办工作权力;

10、指导财务计算自动化办公业务,对财务涉密有监督管理权;

11、行使监督指导财务人员完成本部门各项具体工作;

12、执行本职位岗位职责和公司领导授予的其他职权。

二、转授权范围

受权人可根据本管理岗位的要求和具体工作的需要实施转授权。

三、违约责任

超出授权范围以外的事宜可视工作需要确定授权方式,具体情况另定;未经上一级授权的相应事宜权责自负。

四、授权书的生效

本授权书经授权人和受权人签字后生效,至离任该岗位职务时自动终止。

五、附则

本授权书一式二份,行政部和受权人各存档一份。

授权人(签印):受权人(签印):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研究 篇5

一、英美市场导向型公司治理模式

英美公司是“单极式”领导体制的代表性国家, 其公司治理模式为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在企业融资方面以股权融资为主, 债权融资为辅;公司内部机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首席执行官组成, 董事会一般兼任首席执行官;由于股权高度分散化, 证券市场上的并购活动很活跃, 外部治理机制较强, 股东对经营者的约束更多的是通过外部约束的形式来实现的。

英美市场导向型公司治理作用的发挥, 是以发达的股票市场和积极的公司外部控制权市场的存在为前提。极其发达的股票市场是公司融资的重要工具, 成为有效配置市场资源、实现企业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公司股权极为分散, 股东很难直接影响经营者, 出现“弱所有者、强管理者”现象。这一模式有着两大弊端:

一是“内部人控制问题”。由于股权高度的分散化, 职业经理人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者, 股东大会形同虚设, 公司经理人可能会违背股东的利益而寻求个人利益。二是这种模式使得公司经营行为具有明显的短期化倾向, 敌意收购的频频发生对公司经理层构成了严重威胁, 经理层往往以维持自身眼前的利益代替公司长远的战略打算, 公司的长期发展问题受到搁置。

二、日德组织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

日德组织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采用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级经理—监事会的组成方式。实际上股东大会只是一种形式。董事主要由内部管理人员组成, 包括一名以上的有主银行背景的董事, 总经理通常由董事长兼任。公司董事会既是一个决策机构,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执行机构, 决策权与执行权统一的公司占据绝大部分。因此, 公司经营者有较大的决策权和独立性。

虽然也有发达的股票市场, 但对于公司筹资以及监控公司来讲, 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 (Dimsdale1994) 。其主要原因在于, 在这些国家里, 资本负债率较高, 股权相对集中, 特别是法人之间的相互稳定持股, 以及银行对公司的持股和干预 (如德国的股票托管制度和持股人投票制度DSVR;日本的主银行制度) , 从而使立足于企业内部的各相关利益主体监控公司成为可能。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加大了对经营权的监督力度, 最大可能地避免发生大股东侵犯小股东权益的问题;缺点是公司机关多了一个权力层级, 决策效率相对较低。从实际运作效果来看, 公司历史上很少或几乎没有出现过类似美国安然、世通的重大恶性事件。内部制衡机制的存在, 也没有明显觉察出日德公司相对于英美公司在决策效率上的差异。可以说, 日德模式是世界上比较成功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之一。

三、东南亚家族型公司治理模式

东南亚家族型公司治理模式以家族资本主义或裙带资本主义为特征。公司股权由家族控制, 变为具有绝对控股权的单一大股东和交叉持股的普遍存在, 企业主要经营权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 经营权与所有权很少分离, 很明显家族内的关系治理具有灵活性和环境的适应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公司内部以决策独断、家长式约束的管理为基调, 而这恰恰正是高效管理的最大天敌。因此, 一旦公司中的家族“权威”受到冲击或者是出现漏洞, 整个治理体系将会轰然倒塌, 不像其他的公司治理模式那样, 可以通过“机制修复”来实现治理结构的恢复。随着所有权的日益分散和企业规模的扩大, 家族监控的企业将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管理才能首先在所有者家族中成为稀缺资源, 迫使家族企业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权让给非股东的经营者, 这必然会使家族的控制权被削弱。二是对物质资本的需求将导致单独由家族提供成为不可能, 而对外部资本的寻求也就意味着对控制的分割。

综观国际上各国公司治理的实践, 公司治理模式都存在着利与弊, 因为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与资本市场的情况都不一样, 形成公司治理模式的背景不同。因此, 没有哪种公司治理模式是全世界通用的, 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也不能照抄照搬, 必须按照自身的情况去探索。我国的公司治理受到历史因素和现实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具有其典型的特色。我国的资本市场和经济都处在快速的变化发展过程中, 公司治理的最优模式还处在探索和试验阶段。正因如此, 借鉴国际上公司治理的经验对我国公司治理现状的认真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布莱恩.R.柴芬斯.公司法:理论、结构和运作[M].林华伟, 等,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2]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3]李维安, 武立东.公司治理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4]王文钦.公司治理结构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国外公司授权书 篇6

一、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要素分析

(一) 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企业, 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是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

作为一个企业,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需要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 既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 又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就是要使贷款收益大于贷款资金成本和经营成本 (包括管理费用、风险补偿费用等) 之和, 即贷款利率要能覆盖单位资金成本和经营成本。

(二) 作为经营资金这种特殊商品的企业, 保证资金来源充足是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

信贷资金是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给市场的特殊商品, 保证资金供给的持续性是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三) 不同于提供其他服务或商品, 保持贷款到期的高比例回收是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关键要素

这一要素主要涉及风险控制及外部支持两方面。风险控制又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外部支持则是指信用环境、征信体系、司法程序等外部支持体系。

二、目前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据人民银行统计, 截至2010年6月末,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已有1940家, 贷款余额1248.9亿元, 较年初分别增加606家和474.6亿。受资金活跃度、市场认可度、政府推进度等因素影响, 各地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速度差异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民间资本参与热情高, 机构发展迅猛。二是贷款对象以个人为主, 主要投向“三农”, 贷款方式以保证和信用贷款为主, 贷款期限基本为1年以下。三是贷款回收率高。

小额贷款公司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 其贷款发放灵活便捷, 主要投向了“三农”和中小企业, 信贷风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但随着涉足该领域投资人的不断增多、业务规模的逐渐扩大, 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在逐步积聚, 对比国外成熟市场,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主要面临五方面的困境和挑战。

(一) 制度设计中悬而未决的定位问题、法律问题、监管问题等困扰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壮大

1.机构定位不明。与国外小额贷款机构被视作有别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机构不同, 我国并没有明确其金融机构定位, 而是按照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对待。出现了《指导意见》是金融机构管理部门制定、登记注册在工商部门、监管又以各省级政府指定的部门为主的特殊发展模式, 其身份地位十分尴尬。

2.法律制度缺失。针对小额信贷机构制定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已渐成国际趋势, 但我国目前尚无相关法律法规, 《指导意见》仅属部门规范性文件, 各地的试点方案等也不属地方法规范畴, 约束力有限, 管理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还会存在法律风险。

3.监管归属不清, 管理不到位。与其他国家不同, 政府的认可和推动是近两年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超常增长的主因, 但在监管方面, 金融办牵头、相关部门参与造成的多头监管、实则无人监管以及管理责任层层下放等问题普遍存在。此外, 地方金融办既缺乏监管经验、又缺乏人力, 而人民银行、银监会分支机构又没有被赋予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职责, 也是监管缺位的重要原因。

(二) 出资人及经营者的认识问题、经营水平问题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效率

1.出资人的逐利性加大了经营风险。国外成熟市场小额信贷的经营理念是小额、分散, 向低收入人群放贷, 从而实现低风险、高回收。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人更多的是将其视为新的高回报投资领域。逐利性出发点扭曲了小额信贷业务的基本特点, 也无法受益于该业务的低风险优势。据调查, 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着上千万元的单笔贷款, 超过百万元的也不在少数。

2.经营者经营水平有限, 信贷创新不足。简单复制银行贷款模式、财务报表混乱、风险控制制度缺乏或形同虚设、资金管理不严、客户档案不全等都在困扰着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长远发展。

(三) 后续融资渠道不畅制约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1.资金不足已成发展瓶颈。就全国各地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现状来看, 要么惜贷, 业务发展缓慢, 尚有资金可用;要么放贷, 业务拓展快, 但已是“无米下锅”。

2.资金来源单一, 后续融资困难。按规定, 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只有资本金、捐赠资金, 以及不超过资本净额50%的银行融资, 最大融资杠杆只有1.5倍, 且在实际操作中, 银行融资难以获得。

(四) 配套支持措施不足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

1.经营税费负担重, 缺乏政策扶持。近期, 国务院出台“新36条”, 提出对民间金融要一视同仁, 财政部也就金融机构给农户的贷款出台了各种税收优惠。但同样面对“三农”的小额贷款公司却无法享受。不仅如此, 由于定位不明, 小额贷款公司连一般金融机构的税收政策都无法比照实施。

2.征信系统难以顺利接入。同样由于没有明确的金融机构定位, 小额贷款公司在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方面也存在障碍, 加大了信息不对称及风险控制难度。

3. 研究、培训、信息平台搭建、行业协会自律组织建设等其他支持措施都有待进一步拓展。

(五) 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前景不明

2009年银监会明确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但这一制度安排并未得到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的认同。一方面, 村镇银行主发起人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要求意味着如果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 原股东将丧失控股权。另一方面, 金融机构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发起设立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方式直接介入小额信贷领域。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出路依然模糊。

三、国外成熟市场小额信贷机构发展模式类比及经验借鉴

(一) 实现高收益、低成本盈利增长模式的主要做法

2011年第8期中旬刊 (总第453期) 时代Times.实行较高的贷款利率以覆盖小额贷款高昂的交易成本。小额、分散的特点使小额信贷经营成本高于一般银行贷款业务。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 (CGAP) 对印度一家小额信贷机构的调查显示, 其交易成本占贷款余额的比例高达25%, 而印度商业银行该比例通常在5%~7%。因此, 国外小额信贷机构一般都实行较高的贷款利率。统计资料显示, 多数国家平均小额贷款利率都比商业银行一般贷款高10个百分点左右。

2.推出灵活多样的信贷产品促进提高贷款偿还率、降低风险补偿费用。如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小组担保方式以及周还款制度, 既减少了小额信贷机构的风险, 又减轻了借款人的还款压力, 达到了降低违约率、提高还贷率的目的。

3.采取鼓励竞争的政策, 改善贷款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进而促进贷款利率的下降。降低贷款利率, 让利于小额贷款发放对象是各国政府及国际援助组织所致力实现的目标。在这一点上, 有关研究表明政府应做的就是通过采取鼓励创新、竞争的政策以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全球小额信贷信息平台 (MIX) 的统计数据显示, 在四个没有利率上限的竞争性市场 (玻利维亚、波斯尼亚、柬埔寨和尼加拉瓜) , 小额信贷行业的总管理成本从1997年的38%下降到了2002年的24%, 贷款收益率从57%降至31%。

(二) 解决小额信贷后续资金来源不足的主要途径

1.允许部分运作良好的机构吸收成员存款或公众存款。从20世纪80年代起, 小额信贷机构开始从当地贷款客户或公共储蓄寻找融资来源。以格莱珉银行为例, 到2006年, 借贷人持有的股份从建立之初的40%提高到94%, 而政府的股份则从60%下降到6%, 其存款量是贷款量的1.14倍。

2.从银行以及专门的小额信贷资金批发机构批发资金。据孟加拉中央银行小额信贷研究与建议小组 (MRRU) 统计, 2006年该国720家非政府组织 (NGO) 的资金来源中, 成员存款占28.5%, 经营收入占23.8%, 农村就业支持基金会 (PKSF) 和当地银行的贷款分别占20.8%和8.3%。而在菲律宾, 主要的小额信贷资金批发机构就有三类, 包括国有资金批发机构、私有银行和乡村银行以及捐赠款资助设立的专营批发贷款的基金等。

3.利用资本市场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成功案例包括墨西哥的小额信贷机构Banco Compartamos、印度的小额信贷银行SKS以及南非的主营小额信贷、保险、移动通信合约等业务的公司Kagisano等, 这些都为小额信贷机构通过资本市场解决资金来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范例。

(三) 构建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的主要方式

1.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始终体现灵活多样、方便客户、利于收贷、降低风险的核心需求。无论是产品设计、贷款条件、资金监测、激励机制, 还是高科技的信息管理技术, 成功的小额信贷机构都把满足上述核心要求作为制度和系统应用的出发点。

2.坚持区分资金性质实施分类监管原则, 确保良好的社会金融秩序并促进小额信贷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基本趋势是:其一, 根据是否吸收公众存款分别实施审慎监管或非审慎监管;其二, 针对不同机构确定不同的管理部门;其三, 逐步将NGO小额信贷机构纳入监管框架, 以防范风险并促进提高其经营透明度。

3.成立行业协会、实行存款保险制度以及由批发资金机构对成员进行行业规范, 全方位构建风险控制体系。如菲律宾的小额信贷协会、印尼的存款保险制度、孟加拉最大的小额信贷资金批发机构PKSF对其成员的行业规范等。

(四) 完善有利于小额信贷机构生存发展外部支持环境的主要方面

1.制定法律法规, 规范机构注册、经营、监管等相关活动。各国小额信贷法律体系主要分为专门或重点针对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体系和在银行法下设立一个条款或若干规章两种模式, 而目前, 已有更多国家正在引入或讨论对小额信贷的专门立法。

2.拓展征信服务领域。为发挥征信体系的积极作用, 许多国家已逐步将小额信贷机构纳入国家征信系统或有针对性地收集小额金融NO.8, 信贷客户信息以及向小额信贷机构提供专门的征信服务。

Finance (Cumulativety NO.453) 3.开展研究、培训及综合信息服务。当前, 除国际组织外、各国政府部门、NGO、以及成功的小额信贷机构都在积极开展小额信贷领域的研究、培训、综合信息服务等相关活动。如, 印尼央行小企业发展信息系统、南非银行业教育和培训管理局、孟加拉格莱珉信托以及各小额信贷监管部门提供的各种培训项目等。

此外, 在税收方面, 各国对小额信贷业务采取了诸如优惠增值税, 对不以盈利为目的NGO免收所得税等各种优惠政策。

四、促进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 尽快出台法律或行政法规

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机构地位以及主管部门。当前可行措施是加快出台《放贷人条例》, 并针对小额贷款公司制定若干专门条款或章节, 提高有关规定的法律位阶。

(二) 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坚持“小额、分散, 支持‘三农’和小企业”的发展方向, 并在扶持政策上予以体现

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方式、贷款对象、贷款产品上百花齐放, 以促进市场竞争, 满足不同层次的信贷需求。同时, 在增资扩股、税收优惠、融资比率、培训奖励等政策制定上对坚持“小额、分散, 支持‘三农’和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予以倾斜。

(三) 拓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

可考虑新设小额信贷资金批发机构, 鼓励邮储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向小额贷款公司批发资金, 将批发资金发展为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小额贷款公司与银行“联姻”后, 既要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管, 又要接受融资银行对资金运用的监督, 也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此外, 可考虑用政府扶贫资金或鼓励民营资本出资设立类似于孟加拉PKSF的专职小额信贷资金批发机构。

(四) 明确管理部门, 充实监管队伍, 制定统一的监管原则

实施非审慎监管。短期看, 现有的管理格局很难打破, 而地方金融办牵头监管的优势在于可从政府层面协调解决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地方税收优惠、债权维护、打击非法集资等问题。关键是在现有监管格局下, 应制定出台统一的监管原则, 进一步明确各方职责, 避免“多头监管、无人监管”、“只批不管”的局面。

(五) 搭建信息平台

定期披露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注册、设立、经营等相关信息, 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透明度。在具体操作上, 可先鼓励各省区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搭建小额贷款公司信息平台, 条件成熟后在全国搭建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

(六) 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金融机构范畴

把已有的金融服务支持体系和政策优惠扩展至小额贷款公司。应尽快将已有的支付结算、征信、评级等金融服务支持体系以及针对金融机构和各项“三农”贷款的优惠政策扩展至小额贷款公司, 以降低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成本, 增强其业务拓展能力。

(七) 鼓励各省区成立省级行业协会

加快设立国家级行业协会。目前, 部分省区已经成立了行业协会, 在行业自律、信息共享、技术支持、培训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应鼓励各省成立省级行业协会, 同时, 全国近2000家的小额贷款公司, 从数量上具备了成立国家级行业协会的条件。

(八) 积极探索各种发展路径

公司授权个人委托书 篇7

兹委托受托人代理与贵单位就有关业务进行磋商、谈判、并与贵单位签署相关合同及其附件和其它相关文件,跟进和处理该等合同/文件履行过程中的相关事宜

代理人在其权限范围内签署的一切有关文件,公司均于承认,由此法律上产生的权利、义务均由委托人享有和承担。

委托公司:XXXX咨询有限公司(印章)

年月日

公司授权个人委托书2

我司委托本司员工XX性别:XX,身份证号:4306241983XXXXXXXX到贵单位办理消防报警主机面膜更换及调试,费用共计:贰仟肆佰元(2400元)事宜,对受托人在办理上述事项过程中所签署的有关文件,我司均予以认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请贵单位将费用打入以下账户。

账户名称:中国建设银行,西沙路支行

账号:*******

名称:陈胜

委托期限:___年9月3日至___年9月30日

委托人(盖公章):

___年___月___日

公司授权个人委托书3

我司委托本司员工XX

性别:XX,身份证号: XXXXXXXXXXXX 到贵单位办理 消防报警主机面膜更换及调试。

费用共计:贰仟肆佰元(2400元)事宜,对受托人在办理上述事项过程中所签署的有关文件,我司均予以认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请贵单位将费用打入以下账户。

公司授权个人委托书4

今委托,身份证号码为我单位的代理人,全权代表我单位办理坐落于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房屋的租凭事宜。

我(单位)对代理人依规定办理的有关登记事宜均承担法律责任。

委托人(盖章、签名):

受托人(签名):

受托日期:

年日月

公司授权个人委托书5

委托单位:

法定代表人:

法人授权责任人姓名:

联系电话:

身份证号码:

工作单位:

现委托上述授权责任人作为我单位在____日常管理上的全权代表,代表法人签署相关文件,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授权有效期为此授权书签发之日起至法人代表书面声明本授权作废为止。

后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人名章或签名)和法人授权责任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人名章或签名)。

委托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名或盖章)

法人授权责任人:(签名或盖章)

年月日

公司授权个人委托书6

被委托经办人(或机构)姓名(名称):*******************

被委托经办人的工作单位和职务:**************************

委托事项:申请公司变更登记

被委托经办人的权限:

1、提交申请材料;□

2、领取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决定文件;□

4、领取公司营业执照;□

5、修改申请文件:(以下两项只能任选一项,如同时选择两项则视为该两项授权无效)

(1)不得修改申请材料中的任何内容;□

(2)可以修改申请材料中文字性错误。□

委托期限至****年**月**日。

委托人:公司盖章及法定代表人签字:

***

(公章)

****年**月**日

国外公司授权书 篇8

随着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媒体对公司行为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外披露公司的信息,媒体不仅可以向资本市场传递相关信息,起到信息中介的作用,还可以对公司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外部监督。目前,学术界普遍将公司治理定义为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而必须在股东及管理层之间所做出的制度安排,或由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法律保护问题。然而,最近的公司治理研究表明,除了传统的公司治理机制,许多替代机制在公司治理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得到了广泛重视(Dyck et al.,2004)。媒体对公司行为的影响最先得到重视是在1992年,美国西尔斯罗巴克公司的股东在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则新闻,主要披露了公司表现较差的董事,公司的董事都为这则新闻汗颜。后来董事会积极采取了该股东的建议,在公告宣布日前后,市场得到了9.5%的超额收益,一年后公司获得了37%的超额收益(Monks et al.,2004)。

那么,此类事件是媒体影响公司行为的个案吗?媒体对公司行为的影响途径是什么?是否存在着媒体影响公司行为的因素?各国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引入了声誉机制和政府监管机制等来解释媒体的公司治理途径(Fama,1980;Diamond,1989)。事实上,媒体尤其是财经媒体,作为公司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对上市公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体是公司治理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Zingales,2000)。本文主要对媒体的信息中介作用、公司治理角色以及影响媒体发挥作用的因素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分析了我国媒体发挥作用较弱的原因和改进我国媒体治理机制的政策启示。

二、媒体的信息中介作用

信息已经成为现在社会做决策的重要依据,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投资者、供应商、客户及消费者等)在与公司进行交易时都有动机获取公司的信息。然而,信息获得需要成本,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上。获取信息的高昂成本使得公司利益相关者倾向于选择只掌握公司的部分信息,这便产生了“理性的无知”现象。已有研究表明,高度发达的媒体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种“理性的无知”问题。

总体而言,媒体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发挥信息中介作用:第一,转述公司盈余公告。尽管媒体只转述公司盈余公告的重要内容,并未增加新的信息含量,但这仍然会引起利益相关者的重视,特别是资本市场中的非知情投资者。第二,整合不同来源的信息。媒体会将盈余公告与分析师的预测信息、管理者的预测信息等进行整合,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对公司前景的把握。第三,提供新的信息。在发布公司的盈余公告和分析师预测的基础上,记者还会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新的观点。

然而更多的学者发现,媒体可以解决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Zingales(2000),Dyck et al.(2008)指出,当利益相关者认为媒体所提供的信息正确时,会依据这些信息进行决策,提高决策质量。媒体报道可以通过缓解公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事实证明,即使媒体的报道只是对公司披露的信息进行重述而不提供分析、预测等新的信息,其仍然可作为信息中介向公众提供信息。Bushman et al.(2004)以上市公司特定信息的可用性作为公司透明度的代理变量,研究了上市公司信息获取环境与公司透明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国家的媒体普及率越高,那么这个国家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也将越高。

Frankel和Li(2004)、Chan(2003)和Van Buskirk(2006)的研究都发现,媒体的报道数量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媒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能力更强,是因为媒体可以及时、准确、公正地披露经济交往中的信息,使市场交易双方趋于公平,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充分引起的判断失误,从而保证了市场秩序稳定、经济运行良好。Bushsee et al.(2010)以Activision公司为例,证明了媒体的信息中介作用,理由如下:第一,媒体有助于Activision公司业绩的信息披露;第二,媒体在归纳总结公司不同来源信息的基础上,不断加入分析师预测和价格信息,进而更新了公司原有的盈余披露信息;第三,媒体还可以挖掘和公布一些新的信息。上述研究表明,媒体能够增加市场的信息含量,引起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一些重大事件的关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媒体的公司治理角色

除了可以向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媒体作为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还发挥着外部监督作用。公司作为委托代理契约的结合体,存在着多种代理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股东与管理者的代理问题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Joe et al.(2009)的研究表明,媒体对这种代理问题的报道可以使大股东和管理者及时更正不适当行为。下面将从媒体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途径及作用两方面回顾现有研究。

(一)媒体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途径

基于现有文献,媒体实现公司治理作用主要有两种路径:声誉机制和政府监管机制。声誉机制主要通过影响公司股东和管理者的声誉发挥公司治理作用;政府监管机制则从政府对媒体报道关注角度出发,来说明媒体报道是通过政府监管影响公司治理。

Diamond(1989)首次提出声誉机制,他指出,当管理者将自己的不适当行为与个人声誉联系起来时,即使表现较差的管理者也会伪装成优秀管理者,改正自己的不适当行为。而当外部了解管理者行为的可能性越高时,这种声誉机制发挥作用的可能性也越高,较高的媒体覆盖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外部人对管理者行为信息的掌握。Dyck et al.(2008)利用Becker(1969)的模型,进一步总结了媒体发挥公司治理角色的声誉机制模型,模型指出,媒体的监督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公司内部人谋取私利的声誉成本和惩罚成本的预期来发挥其约束作用,即当上市公司内部人做出一项为自身带来私人利益的决策时,会综合考虑其收益和成本,即:

其中:RCi为声誉成本;pi表示投资者观察到公司内部人行为的概率;π表示上市公司内部人被惩罚的概率;P表示惩罚所带来的直接损失。

媒体对公司内部人行为的报道可以改变模型右边的各项,首先,媒体报道能够改变内部人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其次,媒体报道能显著增加相关内部人的声誉成本。在一项权威的民意调查中,公司的经理人将负面的媒体报道列为声誉最大的威胁。另外,媒体还会影响家人、朋友、同行以及整个社会对管理者及股东的印象,为了避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尴尬,他们将努力维护公众形象。因此,媒体的这种作用迫使公司经理和股东按照社会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再次,媒体报道会提高内部人受到法律惩罚的概率。最后,媒体报道会导致内部人受到法律惩罚的力度增加。可见,媒体通过影响内部人行为发现的概率与相关声誉成本来影响内部人的决策。特别地,媒体在管理者声誉的形成和扩大的过程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在激烈的经理人竞争市场上,经理人未来的工资取决于公司股东对其是否严格履行相关责任的判断,而媒体报道对股东的判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经理人基于声誉的考虑,会放弃暂时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从而有效提高了公司治理。

除了声誉机制,政府监管机制也是影响媒体公司治理作用的重要途径。首先,媒体关注度的增加可以引起政治家的关注,一旦事件较为严重,就会迫使政治家修改已有的公司法,并有效实施。这是由于政治家担心其无动于衷的行为将有损他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甚至危及未来的政治生涯。因此,当媒体报道公司的不适当行为时,政府会干预公司内部人的决策,改正其不适当行为。Gorman et al.(2009)以爱尔兰为背景,研究发现,随着媒体报道的增加,监管部门将会重视这些公司治理违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查和惩罚。媒体还会通过发布较差的公司治理状况,促使政府官员和监管人员对公司法进行相关改革,从而有利于公司治理的完善。

另外,在新兴经济体国家,声誉机制的约束作用还较弱,一是因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股权较为集中,在新兴经济普遍存在的国有企业与家族企业中,高管通常不会因为经营不善而被降低级别和待遇,解聘的压力较小。二是因为经理人市场并不完善,且缺乏稳定性。这两个原因使声誉机制难以在新兴经济体国家有效发挥作用。那么,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媒体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呢?大量文献表明,在新兴经济体国家,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政府治理成为一种保障投资者利益的替代机制。

(二)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

媒体可以通过声誉机制和政府监管机制成为公司治理的替代机制。具体而言,媒体可以缓解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问题、管理者与股东间的代理问题,并减少公司的违规行为。

1. 目前很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的控股股东都是通过复杂的金字塔结构或交叉持股的方式持股,由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控股股东会利用关联交易等手段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而这种利益侵害行为大多存在于家族企业中(Morck et al.,2000)。当媒体披露控股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行为时,控股股东甚至是整个家族的声誉会因此而受损,增加了控股股东的成本,从而减少了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已有研究表明,由于媒体可以通过声誉机制影响公司的治理水平,当一国的媒体覆盖率广时,公司会更多地考虑中小股东的利益(Dyck et al.,2010)。

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中,传统的公司治理机制尚不完善,所以媒体对控股股东侵害行为的约束作用更加重要。以韩国为例,由于法律法规机制的不健全,韩国大财阀通常会利用其控股股东的地位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侵害。直到1996年,中小股东将控股股东的这种侵害行为在媒体上进行报道后,情况才有所缓解。Dyck和Zingales(2002)利用39个国家的数据分析了公司控股股东获得私人收益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除了传统的公司治理因素的介入可以控制控股股东获得私人收益,在众多的非传统变量中,媒体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除了可以约束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媒体还可以起到缓解股东与管理者间代理问题的作用。

首先,管理人员的不适当行为被媒体报道后,考虑到社会公众的压力和自身的声誉,经理人不但会及时更正不适当的行为,还会更加尽职尽责地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为公司服务,提高公司的业绩。

其次,Joe et al.(2009)研究发现,治理较差的公司在媒体的负面报道后,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包括取代效率较差的CEO及董事会主席、增加外部独立董事等,这些措施对管理者起到了震慑作用,使管理者更加努力地完成工作。Gorman et al.(2009)提供的证据表明,媒体关于公司治理违规的新闻报道将会迫使上市公司董事会采取积极的改革措施提高公司治理。

最后,媒体还可以通过增加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政策的影响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当公司的业绩较差时,原则上机构投资者可以采取法律的手段影响公司政策以保护自身的利益,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干预将受到管理者的抵制,而当媒体对公司较差的业绩进行披露后,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将大大增加。美国加州公共雇员退休基金会主要监督公司的经营业绩,并利用媒体的介入来提高自身对公司政策的影响。该基金根据股东收益、经济附加值、公司治理等监督公司的经营状况,当公司治理水平较差时,基金公司的代表人会与公司谈判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为了增加谈判能力,代表人会将公司的不良表现在媒体上进行披露,迫于媒体的压力,公司会提升治理水平,从而缓解了股东与管理者间的代理问题。

3. 除了减少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缓解股东与管理者间的代理问题,媒体也会通过原创性的调查报道减少公司的违规行为,起到“看门狗”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公司的违规行为在媒体对其披露后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媒体作为一个低成本、触及范围广的信息中介机构,可以监督控制公司的违规行为。

Dyck et al.(2010)通过对1996~2004年期间较大的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案件的揭露与媒体的“看门狗”作用做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上述造假案例中只有20%是通过法律诉讼被揭发,而大多数的造假案件都是由市场监督主体所揭发。作为市场监督体的审计师、分析师以及员工并不能从揭发造假中获利,而记者作为媒体方往往敢于揭发公司的造假行为。Dyck et al.(2008)以1999~2002年俄罗斯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作为上市公司股东的投资基金对媒体报道的影响作用,以及媒体报道在上市公司中扮演的治理角色。研究发现,作为股东的投资基金与公司治理违规的新闻报道数量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且研究发现媒体能显著提高公司治理违规改制的概率。

四、媒体作用发挥的影响因素

在以上文献的梳理中,本文把媒体作为收集和传递信息的中介,却忽视了媒体传递信息的可信程度。如果媒体传递信息的可靠性较差,那么媒体的信息中介和公司治理作用将受到影响。现有的文献表明,影响媒体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广告压力、公众偏好、媒体所有权结构与行业集中度。

(一)广告压力

媒体的独立与自由对媒体是否能发挥作用尤为重要。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广告收入占媒体总收入的75%,可以说,广告商对媒体报道有很大影响。目前,解释广告对媒体报道的影响存在两种观点。自由观点认为,广告对媒体报道的准确性有积极的影响,因为广告收入可以使媒体免于政府机构的操控。这种观点来源于Lippmann(1931),As⁃quith(1975),Curran和Seaton(2003)提到的媒体革命,19世纪30年代广告收入的增长使媒体开始不再接受政府的补贴,这就保证了媒体的观点不受政府影响,可以为公众提供公正客观的报道。而管制观点则认为,媒体将迎合广告商而产生媒体偏见,影响报道的真实性。以烟草业为例,Baker(1994)和Bagdikian(2000)发现,与烟草相关的疾病的新闻数目大幅度减少,烟草的广告投入是造成这一偏见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大多数的学者支持管制观点。

Herman和Chomsky(1988)认为,媒体为了不失去重要的广告客户,有动机迎合广告商的需求而减少对其的负面报道。Reuter和Zitzewitz(2006)对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的三个金融杂志(Money Magazine,Kiplinger's Personal Fi⁃nance,Smart Money)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这三个杂志很可能为了迎合基金公司的需求而对基金公司的金融产品做出了较好的评价。可见,媒体报道存在偏见。Ellman和Germano(2006)建立理论模型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了验证,结果支持管制观点。Gurun和Butler(2012)的研究也发现,媒体对公司的正面报道(如产品召回、准确无误的产品评论等)与该公司对媒体的广告投入有正向的关系,这时媒体并不能起到“看门狗”的作用,却成为公司的“啦啦队”,这严重影响了媒体的监督作用。

(二)公众偏好

尽管从传统意义来讲,媒体报道的质量是以准确性来衡量,报道越准确,对公众的价值越高。来自于竞争及公众的压力只会使媒体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但事实并非如此,媒体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的娱乐价值。为了满足公众的需求,媒体不仅要提供信息,还要使报道具有娱乐性。因为公众阅读新闻报道也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信息,还可能是为了娱乐。对于媒体,为了发行量、收视率,他们会提供大量的娱乐报道。当年美国的信贷危机并没有引起媒体的注意,纽约时报对此的解释是:这些内容太复杂也太无聊了,不能引起读者们的兴趣。同样,当被问到为什么信贷危机成为纸媒的头条而电视没有关注这方面的内容时,NBC主席坦言信贷危机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对公司治理的报道同样如此,出于娱乐性的考虑,媒体会更加关注可以引起广泛关注的公司治理因素,如管理者的薪酬,而不会关注公司治理的其他因素,如董事会的组成、审计师的性质等。Jensen(1979)同样认为,由于竞争激烈,为了得到公众更多的关注,媒体会夸大新闻的娱乐性,影响媒体报道的客观真实性。Core et al.(2008)研究发现,媒体主要关注公司CEO行权的期权激励这一具有娱乐性的公司治理因素,但事件经过媒体的负面报道后,并没有改变管理者的薪酬。可见,媒体主要发挥了娱乐的作用,而并没有发挥提高公司治理的作用。Malmendier和Tate(2005)分析了1975~2002年250名CEO被选为各种商业类杂志“最佳管理者”或“最优绩效CEO”后,其所在公司的业绩表现,研究发现,当公司的管理层被评为明星管理层后,公司的业绩不升反降,作者讥讽为“商业杂志排名榜最擅长的就是挑选出那些业绩即将下滑的人”。上述研究可以说明媒体只是在发挥娱乐功能,并不能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三)媒体的所有权结构和行业集中度

媒体报道的可信性还与媒体是否有动机调查和报道真实可靠的信息有关,当媒体有可能报道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单边交易时,媒体报道的可信性将受到影响。报道所涉及的主体很可能利用未来的广告费用来交换媒体对自身的报道,这种交易将影响媒体的声誉。当多数媒体与报道主体合谋时,媒体想保持公正性报道的难度将增加。这就产生了两种均衡,一种均衡是报道的可信性很高,不存在单边交易的情况。另一种均衡是报道没有可信性,媒体会接受报道主体的贿赂而不去报道真实的信息。决定哪种均衡的重要因素就是:媒体行业的竞争程度、媒体的所有权结构。

当媒体行业是充分竞争时,一个媒体接受了贿赂后没有报道负面消息的行为很可能使其失去可信性,而被其他的媒体所淘汰。市场的竞争环境越是激烈,合谋的均衡越是不可能存在。同样,独立的媒体就不太可能与第三方有合谋利益。而当媒体被企业集团所掌握时,媒体更可能选择不报道该企业集团的负面消息。Houston et al.(2011)利用对80个国家9000多个公司的世界商业环境调查得到的数据,分析了媒体的行业集中度对银行腐败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媒体行业集中度高时,媒体对银行腐败的揭露更少,这会很大程度地提高银行的腐败程度。

另外,媒体报道的可信性还与政府对媒体的控制有关。目前,效率理论与合谋理论对政府对媒体的控制和媒体报道的关系有不同的解释。效率理论认为,当政府持有媒体大量股份时,可以使媒体更有权威,这将提高媒体的监督能力。而合谋理论则认为,媒体被政府控制时,媒体更可能与政府合谋而影响报道的客观真实性。Besley和Prat(2006),Djankov et al.(2001),Strömberg(2001)等对这两个理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合谋理论更符合多数国家的实际情况。Djankov等指出,大多数媒体由政府控制,这会导致媒体没有报道事实的自由,从而大大降低媒体报道的公信力。当媒体的自由度高时,政府的腐败情况将更可能被及时披露,这对政府的腐败行为有极大的震慑作用(Brunetti,2003)。Houston et al.(2011)分析了媒体行业集中度对银行腐败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媒体的国有持股严重影响了媒体对腐败行为的披露。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认为,媒体通过对有关公司信息的重述、整理、分析等为公司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公司的信息,降低了利益相关者获取信息的成本,解决了“理性的无知”问题,发挥了信息中介的作用。由于声誉机制与政府干预机制的作用,当媒体对公司治理进行负面报道时,公司内部人会改正不适当行为,如管理者会提高工作效率并以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进行决策,大股东会降低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行为等。尽管媒体可以发挥信息中介和提高公司治理的作用,但是来自广告商及读者需求的压力会影响媒体报道的客观公正性,同时,媒体的行业集中度及所有权结构等也会影响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

基于上述对文献的整理及我国的现实情况,本文得到以下启示:

1.我国当前媒体的整体状况尚处于初级阶段,信息中介的作用还远未发挥出来。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在于我国的媒体公众偏好程度较为严重。一方面,媒体报道的内容范围受影响,一些公司内部与公众兴趣无关的信息未被得到揭示;另一方面,媒体报道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可能存在过分夸大特定信息的情况。媒体这一特征导致公司利益相关者对媒体报道的信任度降低,这种信息供给方与需求方间的不信任严重影响媒体信息中介作用的发挥。因此,提高我国媒体信息中介作用的一条路径是提高媒体的独立性,使其少受经济利益的困扰。

2.尽管我国媒体也会对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报道,但在减少公司违规行为上所起的作用还很有限。本文的论述表明,媒体主要通过声誉机制来影响公司治理。公司管理者的职业生涯和薪酬受到其声誉的影响,因此经理有动机建立和维护声誉。但是,我国的制度背景是国有股权占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的选拔往往由国家任命,而国家对经理的考核指标具有行政色彩,比如税收的缴纳、解决就业等,因此与政府考核指标无关的声誉受损并不能影响管理者。即使在民营企业,基于我国的初级发展阶段,职业经理人市场还相当不完善,这就导致民营企业不能轻易更换经理人,声誉对管理者的影响减弱。声誉机制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和治理功能就难以达到。因此,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经理任命机制和职业经理人市场。

上一篇:突发事件的应急教案下一篇:参观特警支队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