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电费分析(共9篇)
茶陵电费分析 篇1
茶陵分公司11年年度电量分析报告
一、年度电费情况分析
茶陵县分公司现有基站含1800、TD基站、节点机房、数据机房室内分布系统、直放站共有310个站点;其中1800有5个、数据节点机房4个、TD基站20个、室分一套、直放站69套。
2011用电量共计4266022.5元电费和2010年相比增加了395029.82元电费。11年电费较10年平均每月要增加32919.14元。
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茶陵县2011年增加了三个乡镇营业部的用电。
2、茶陵分公司11年新增基站36个、TD站11个。3、11年底茶陵县部分基站新增PTN设备,基站用电量有所增大。
4、部分基站有所扩容,基站无线设备的用电功率有所增大。5、17期新建基站陆续在开通。已开通运行的基站有23个。11月还增加了14个村通WLAN站点。
二、节能采取的措施
1、基站根据基站配置将空调温度设置在26-28度。(因现
在天气较冷现已全部关闭。要求并组织空调代维尽快对所有的空调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空调的正常运行。)
2、对部分老基站的电表、线路进行检修和换新,避免电损过大。
3、分公司办公室尽量少开空调,如开空调温度必须设置在26度。
4、办公室照明从早8点至17点尽量不开照明灯,减少用电量。
三、下一步工作开展
1、基站、机房内所有照明灯全部换成节能灯泡。
2、对基站、机房加强重复巡检力度,尽量采用智能通风系统来调节机房内温度。
3、对办公用电应加强所有员工的节能认识力度。确实做到人走关灯、关电脑和其它办公用电设备。
茶陵移动分公司
2012年2月14日
茶陵电费分析 篇2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灾减灾;茶陵县
中图分类号:P4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0.067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臭氧空洞、PM2.5、雾霾等恶劣环境因素的出现,我国的天气条件逐渐呈现出恶劣的情况,在我国多地出现了气象灾害,严重影响受灾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始实行人工降雨等人工影响天气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气象灾害的发生,或减轻了灾害的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不难看出,人工影响天气的策略对气象防灾减灾十分有效。
1 茶陵县简介
茶陵县隶属株洲市,位于湖南东部,其生产生活主要以林地及耕地为主。茶陵县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岗、平俱备。茶陵县的地质组成较简单,占其全县用地面积较大的山地主要为砂页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中部西南部主要为红岩和第四纪松散堆积物。茶陵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较温和,这主要得益于武功山,武功山位于茶陵县的西北部,可以为茶陵县阻挡由北而来的冷空气,茶陵县全年雨量充沛,冬季气候也较温和,冬寒期短。
2 人工影响天气在茶陵县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2.1 人工防雹消雹,避免或减轻农作物受害
由于茶陵县位于我国南方,其全年气候条件也较温和,因此茶陵县发生冰雹灾害的概率十分低。但正因为此,更应做好对冰雹灾害的防治措施,倘若掉以轻心,在发生冰雹灾害时将会手足无措,无法及时挽救,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首先,应先了解冰雹灾害一般发生的时间。一般来说,冰雹灾害大都发生于每年的7-9月,1-3月、12月期间不发生冰雹灾害[1];其次,应在冰雹灾害易发期间做好监测工作,如果检测到将会有冰雹发生,则应进行人工防雹、消雹。而选择人工防雹还是人工消雹,则应根据检测结果来决定。若雷达检测到雹云已经形成,则应采取人工防雹,若雹云尚未形成,则应采取人工消雹。人工防雹就是在冰雹发生时,用一定的遮挡装备保护易受损及受害的物件,例如在冰雹发生时,用质地较结实的防雹蓬遮挡农业地区,避免其因被冰雹砸到而受到损害。人工消雹就是在雹云形成前,消除较大概率形成雹云的云群,例如采取消雹增雨设备技术,将雹云群转化为雨降落,使农作物在免受冰雹灾害的同时得到雨水的滋润。近年来,人工防雹消雹技术日趋成熟,在茶陵县人工防治灾害过程中的使用也逐渐增加,在很大程度上防治了冰雹灾害,进一步提高了茶陵县农业生产的高效率。
2.2 人工增雨,防治旱灾、降低森林火灾
茶陵县位于我国南方,并且其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再加上随着全球變暖气候的出现,茶陵县发生旱灾的概率十分高,而茶陵县的用地又主要是林地和耕地。茶陵县森林和庄稼占了茶陵县较大面积,而天气一旦干旱,就极易导致火灾的发生,给茶陵县的农业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根据调查,近几十年来茶陵县发生旱灾的频率也有了显著上升[2]。因此,在茶陵县采取人工增雨技术,防治旱灾及森林火灾十分重要。在实施人工增雨前,首先,应确定是否需要降雨,要检查农作物及林地的状况,估计其受损程度,之后要利用雷达监测技术监测附近的云群组成情况,并通过仪器预测云群的走向。其次,应估测云群形成降雨的概率,若云群形成降雨的概率较低且近期在茶陵县都不会形成降雨,则应采取人工增雨技术进行人工降雨。人工增雨就是利用飞机、火箭或高炮等装置,向空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迅速凝结成水滴,或发生相互碰撞,使得云滴逐渐增大,最终变成雨滴降落到地面。近年来,由于我国全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全年降雨概率则呈下降趋势,我国加大了对人工增雨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该项技术也逐渐成熟,在我国使用的概率也逐渐增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解决了旱灾以及森林火灾,保障我国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2.3 人工消减云、雨、雪,保障生产生活活动
茶陵县是一个林业与农业并重的县城,在每年的收获季节,人们都会忙上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秋季又是易降雨的季节,若是在此时发生连续的降雨,则会导致农业及林业无法正常收获,导致林业及农业的生产效率严重降低[3]。因此,在茶陵县实施人工消除云、雨、雪,确保生产生活十分必要。在人工消除云、雨、雪前,首先要确定林作物及农作物大概的成熟及收获时间段,之后要利用雷达监测技术检测县城周围的云群组成状况,并预测其走向。之后再根据相关技术判断云群是否会形成降雨,影响林作物与农作物正常的生产生活,若会影响,则应进行人工操作,消除云、雨、雪。人工消除云、雨、雪,与人工增雨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人工增雨是向空中播撒催化剂,而人工消除云雨雪则是向空中播撒消除剂,阻止云滴汇集成雨滴,或将云群击散,减慢其变成降雨的时间,确保林业及农业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4]。
3 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恶劣天气的出现,我国整体的气候条件也逐渐呈现出恶劣的情况,气象灾害在我国发生的频率也逐渐加大。茶陵县作为一个以林业及农业生产为主的县城,气象灾害会严重影响其林作物及农作物的生长、收获等,甚至导致其无法收成,不仅会导致其生产效率降低,也会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的增长。因此,对茶陵县实施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确保其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十分重要。但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还并不成熟,因此我国应加大对该项技术的研发力度,力求使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更加成熟,进一步保障我国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郭林.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发展思考[J].北京农业,2015(20):166-167.
[2]王桂红.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20):232.
[3]李晓鹤,李亚丽,袁佰顺,等.人工影响天气在天水市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6(35):196-197.
[4]丁荷莲.我国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评估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
茶陵电费分析 篇3
陈槐茂
本次校本培训我从中体会到推进走班制教学是顺应新时代发展和高考新方案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分别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国家课程标准的理解、高校招生要求的解析、课程分类分层的设计、专职辅导教师的设立、学生职业兴趣、知识基础和学习潜力的测查,以及选课走班指导系统的建设等方面,对完善走班制教学模式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1],高考新方案为广大中学生设置了“选学选考”“一年多考”等考试机制,并在推行省级学业水平考试以分散学生的高考压力、尝试采取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大部署[2][3][4]。
一、走班制教学及其实施的意义
“走班制教学”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和高校招生要求,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志向和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以及学校的师资和教室资源等因素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选修最适合自己类型和层次的课程的“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其目的不仅要解决优秀学生“吃不饱”和后进学生“吃不消”的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在达到国家基本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促进创造性人才的成长。由于这种模式中的学科教室和教师是固定的,即同一个教师在同一间教室的不同时间段,讲授相同或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而学生在不同的时段,需要走向不同的教室上课,所以大家形象地称之为“走班制”。[7] 从表面上看,走班制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兴起,主要是因为高考新方案设置了学生自由“选课选考”和“一年多考”的机制。[2]。根据这个精神,各省市分别提出了各自的高考改革方案,归纳起来基本上属于“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为人人必考科目,满分每科150分,其他学科允许‘6科选3科’或‘7科选3科’,每科先按比例定等级,再转换成每科满分100分计入高考总分”的模式。
二、走班制教学面临的一些挑战
走班制教学虽然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适应高考新方案的需要,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面对着不少挑战。
首先,“因材施教”理念深受“因考施教”现状的冲击。
从目前一些地方的走班制教学试点情况看,“因考施教”特征十分明显。比如,浙江省教育厅曾经专门发文,要求及时纠正部分普通中学存在的以下错误做法:“1.并开科目超过要求。高一年级每学期开设的学考科目超过8门,抢赶教学进度,严重加大学生课业负担。2.限制学生选择权。在高一年级结束时,强制要求学生确定所有3门选考科目,限制学生自主选择时间,或用所谓的‘选考套餐’限制学生选择范围。3.挤压选修课程课时。各年级每周选修课程课时比例少于20%,或用考试科目暗中替代,甚至搞‘阴阳课表’。4.考试前全面停课复习。在学考选考前,不执行既定的教学安排,全面停课,集中时间搞‘学考会战’。5.延长教学时间。增加课时,占用学生晚间和节假日时间组织复习。诱导或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各类迎考学习。”可见,“因考施教”的问题不解决,一个适应时代发展方向好政策的实施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
其次,要求学生在高一年级就决定人生发展方向不太现实。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无论是自然科学类学科,还是社会科学类学科,他们还没有多少体验或了解,也很难说得出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门类,因此,高一入学不久就做出初步选择显然会有极大困难。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青春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最不稳定的阶段,无论是其身体素质、知识结构、认知模式,还是其个性特征,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状态,这个时候没有多少人真正明白该如何选择。因此,在制度设计方面需要给学生一个尝试各种方案的机会。
最后,“选课走班”如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重视门类轻视层次”的课程设置方式,危害较大,影响较远。
按理,高考新方案给了师生选择的自由是件大好事,可是,由于“6选3”或“7选3”的组合太多,直接导致了学生不知如何选择、学校不知如何排课等系列问题。因此,选课走班的标准就值得特别关注。有的学校习惯于传统的大文大理思路,为了应对高考新方案,考出好分数,仅仅对传统的大文大理思路做出少量调整,限制了学生的选择范围;有的学校则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以自己能开出几百种课程、几十种选课模式为荣耀。其实,这两种做法都不妥。前者明显与时代发展的方向相悖,也不符合改革的思路;后者则会导致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与严重浪费并存的问题。因为单纯追求学习兴趣或者学业水平考试分数,一些容易学习或容易拿高分科目的教师们就会供不应求,而课程较难科目,比如物理科目的教师就会门庭冷落。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素养,限制了个体的发展空间,损害了国家未来的人力资源优势。
第四,学业水平考试赋分方法的先天不足将危害个体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按照国家的要求,“6选3”或“7选3”中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会“按固定比例对应考群体先做等级化处理,然后转换成分数计入高考总分”。比如,部分省市规定,“等级性考试各科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成绩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呈现为A、B、C、D、E 五个等级,其中E等级为不合格。以卷面得分为依据,原则上A等级为15%,B等级为30%,C等级为30%,D、E等级共为25%,其中E比例不超过5%。”[9] “等级性考试:原则上安排在高三上学期期末。”[9]。根据这个规则,不少人把“选学选考”机制演变成了“田忌赛马”的投机机制,完全忘记了学生的潜力、长处、兴趣和志向等因素,出现了不少志向在理工科类型的学生,在“6选3”或“7选3”的机制面前,为了获得高分而在高中阶段放弃了较难的物理,从而选修了信息技术或其他相对难度较低的学科。结果,这些学生进入高校后大大增加了“挂科”或“退学”的机率,最终必然会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合理而付出代价。其实,在当今科技手段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代,缺乏物理常识或科学素养的人的发展空间是十分有限的,“文科工程师”并不被人才市场认可,这一点从各个门类专业人才的基本薪资水平就很容易得到印证。
第五,大学专业要求不明,选课走班模式的研究和解读不足,使得广大家长和师生在心理上很不适应。
从道理上说,走班制属于教学模式的革命,其理论目标是满足社会各界对个性化和创造性人才的需求,其功利目标是适应新高考给学生提供选学选考机会的发展方向。但是从试点的效果来看,学生、家长包括教师等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明显准备不足,走班制的试行方案更是五花八门,选课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升学不如意的情况十分突出,以致许多家长和学生变得十分敏感和焦虑,出现了诸如选学物理人数大幅度下降等不良现象。
其实,试点中出现的偏差,除了需要完善高校招生政策、改进学考赋分方法等,还需要高校尽早公布大学各专业的具体要求,并采取措施加强正面引导。比如,关于物理学科的重要性问题,中科院院士朱邦芬教授最近面向中学生的一次演讲就十分有意义。朱院士在演讲中说,“进入21世纪,物理学在解决诸如后摩尔时代的信息技术革命、未来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新一代的功能材料、生命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上仍然起着并将继续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任何一个这样的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将导致全球和人类面貌的根本改变。此外,我们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创新型现代化强国,离不开物理基础和突破”[16]。朱院士还特别强调,中学物理的“最主要功能是为大多数高中毕业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科学基础,由此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我国大多数理工科人才,其文史基础主要是在高中时期打下的;大多数文科人才,其自然科学基础也主要来自高中教育。在这个意义上,国家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谁赢得高中,谁就赢得未来’” [16]。显然,有关单位若能有计划地组织像朱院士这样一类的学科专家或者教育测量学专家,向大众进行学科专业知识或者教育测量科学知识的科普宣传,广大高校若能尽早公布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发展前景,则能够有效地引导广大学生做出理性的选择,选修物理的学生人数也一定不会出现“断崖式”的下降局面。因为一个立志从事科学研究和应用的人,无论如何都会选修物理学科的。因此,大力加强走班制教学模式的研究、科普新模式的思想和方法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茶陵电费分析 篇4
听证会代表名单
主持人:谭海亮 记录人:段晚连
一:烟草专卖执行机构:
茶陵县烟草专卖局专卖管理股股长:陈德 茶陵县烟草专卖局专卖管理股副股长:黄武 茶陵县烟草专卖局内部管理监督股副股长:李肇勇 茶陵县烟草专卖局法制专干:周毅
二、行政管理相对人代表(10人): 个体卷烟经营者代表: 陈梅南杂店 陈 梅: 雷清娇南杂店 雷清娇: 彭素芳南杂店 彭素芳: 唐觉林南杂店 唐觉林: 蒋妙军南杂店 蒋妙军: 申请未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资格代表: 金艺日用百货店 李金艺: 步步高超市 王志斌: 创信超市 谷正荣: 消费者代表:
居住茶陵县城关镇紫微路的 王洪生 居住茶陵县城关镇的 陈建华
三、社会公信力代表(5人)
茶陵县法院执行局局长 黄胜文 茶陵县地税局办公室主任 陈青海 茶陵县工商局公平交易分局局长 肖朝军 茶陵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 肖清华 茶陵县建设局办公室主任
茶陵县民营企业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篇5
2008-12-17 09:35文章来源:茶陵县商务局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
茶陵县民营企业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茶陵县商务局
党组书记 刘 强
11月1日至20日,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和走访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到我县康圣堂药业公司、贵派电器公司、大地钨业公司、富盛针织有限公司、金田锌业有限公司、华锋搪瓷厂、东信棉业公司、粤港针织公司等八家民营企业进行人才工作调研,以深入了解我县民营企业人才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听取受调查企业对我县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八家企业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学历、职称情况
表一:八家民营企业员工学历、职称构成情况
学历
类别 合计 学 历
本科以上 专科 中专及以下
员 工 人 数 3377 29 98 3250
占总数的比例 100% 0.85% 2.91% 96.24%
一、企业管理人员 203 19 68116
其中:高层管理 45 11 22 1
2中层管理 158 8 46 10
4二、专业技术人员 147 8 4 13
5其中:高级职称 15 3 2 10
中级职称 127 3 1 12
3初级职称 5 2 1
2三、技术工人 126 2 26 98
其中:高级技师 21 2 9 10
技 师 104 0 15 88
从表一可以看出八家民营企业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在管理人员队伍中仅占9.35%,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占5.44%,说明民营企业员工队伍整体学历水平较低。
根据统计我们发现,东信棉业、粤港针织、富盛针织公司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巨大的一线工人基数中高学历人才所占比重非常小,其中东信棉业公司本科学历人数仅占员工总数的0.18%,专科学历占0.95%,98.87%为高中以下学历。
(二)年龄状况
表二:八家民营企业员工年龄构成情况
年龄
类别 合计 年 龄
30岁以下 31至49岁 50岁以上
员 工 人 数 3377 676 2541 160
一、企业管理人员 203 0 164 39
其中:高层管理 54 0 32 2
2中层管理 149 0 132 17
二、专业技术人员 147 5 112 30
其中:高级职称 24 3 13 8
中级职称 67 1 52 1
4初级职称 56 1 47 8
三、技术工人 106 0 75
31其中:高级技师 36 0 22 1
4技 师 70 0 53 17
表二说明民营企业员工队伍年龄结构呈现中青年化,八家受调民营企业30岁以下员工占企业员工总数的20.02%,而31-49岁的占企业员工总数的75.25%,50岁以上的仅占企业员工总数的4.73%。
(三)引进人才情况
表三:八家民营企业引进人才情况
项目
人员 合计 年龄层分布 来源 主要引进方式 去留情况
30岁以下 31至49岁 51岁以上 外县 本县 市场招聘 个人推荐 其他 去 留
高层管理人员 34 0 32 2 15 19 0 28 6 6 28
中层管理人员 89 0 82 7 25 64 2 61 26 15 74
专业技术人员 117 5 107 5 48 69 6 78 33 22 9
5技师、高级技师 76 0 73 3 13 63 4 58 14 8 68
(注: 以上统计时间为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
从表三不难看出民营企业表现出一定吸纳人才的能力,从2007年以来各企业每年平均吸纳人才的数量为50余人,随着近两年来各企业快速增长和业务扩大,吸纳人才的能力呈增长趋势。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八家民营企业累计共引进高层管理人员34人,占高层总量的62.96%;引进中层管理人员89人,占中层总人数的59.73%。
从人才来源看,民营企业人才61.71%来自于本县,只有38.29%的人才从外县引进。从外县引进人才更多侧重于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比重达44.12%;而技师、高级技师外县引进的比重相对最小,为17.11%。在人才引进方式上,各民营企业基本一致,相对灵活且多样化,以市场招聘和个人推荐方式为主,其他方式也占有一定比重。
二、企业人才工作特点
在调研过程当中,民营企业的人才工作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人才工作理念独特
民营企业经过了创业、生存期,逐步发育成熟,已经充分意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竞争”的共识。如康圣堂药业公司提出了“以人为本,人才兴企”的人才理念,确定了与企业协同发展的人才发展目标。粤港针织有限公司树立了“实施企业发展战略首先要确立人才战略”的基本原则,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工
作氛围。金田锌业有限公司则提出“企业人才工作的好坏取决于一把手的人才观”的理念,从上至下关注人才工作。贵派电器有限公司视人才为资本,把人才比作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形成了广开门路选聘人才,营造环境使用人才,高瞻远瞩培育人才,依托事业留住人才的“战略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将民营企业人才工作从基础性人事管理提升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层次员工中,把“人才保证”看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大茶陵”首要迫切解决问题的比例最大,达20.5%。这也从一定侧面反映出民营企业的人才观对企业员工已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二)企业发展充满活力
新兴的民营企业员工队伍年龄结构年轻化特点非常突出,8家受调民营企业30岁以下员工占企业员工总数的20.02%,而31-49岁的占企业员工总数的75.25%,50岁以上的仅占企业员工总数的4.73%。正是同样原因,企业在一些关键岗位大胆使用、培养年轻人,为年轻人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调研过程中,受调民营企业参与座谈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骨干很多较为年轻,从其自身表现出来的素质和能力足以感受到民营企业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三)比较重视人才培训
受调的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另一鲜明特点就是比较重视员工培训工作,注重现有人才资源的盘活和素质能力的提高,借此进一步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东信棉业公司尽管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其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年人均培训经费达500元。贵派电器公司为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费用每年每人达1000元。企业从老总到员工建立读书制度,并要求所有员工写出读书心得,在企业内部刊物上刊登交流,企业文化很浓。
三、企业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对民营企业人才工作调研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民营企业对人才工作比较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比较现代,人才激励办法灵活多样,敢于相信和使用人才,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借鉴。但是,我们也体会到民营企业的人才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缺陷。
(一)承担培养人才的社会义务意识不够
民营企业受其管理体制的影响,企业关注的核心是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在用人上更多倾向于用多种方法招录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承担培养人才的社会义务意识还远远不够。
(二)民营企业人才工作信息交流环节薄弱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员工对我县早已公布实施的人才、社会保障、职称改革等政策掌握程度不够,对已运行多年的人事、人才网站利用率还不够充分,个别人甚至非常陌生,对人才工作的实际情况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和认识。
(三)民营企业缺乏总体人才战略考虑
一些民营企业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仍显不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考虑如何使用人,而缺乏从各方面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措施。
四、对策与建议
根据调研过程中民营企业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以及提出的相关建议,结合我市人才工作实际,我们拟提出如下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人才政策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根据全县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尽快完善和细化人才培养、使用、储备、激励等方面人才政策及相关措施,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措施,使其更具针对性,促进我县人才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总体协调力度。充分发挥我县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作用,开辟各有关部门整体联动、上下贯通的“人才绿色通道”,使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引进的人才应享受的相关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三是充分发挥政府在引导新闻舆论导向方面的作用。借助新闻媒体和网络传播的优势,进一步加大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使我市的人才政策切实被众多的用人单位和人才个体所了解;同时各政府有关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公益性人才服务力度,采取跟踪服务、上门服务、个性化服务等措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我县人才工作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和服务环境。
(二)大力盘活人才存量
一是要通过开展对未就业毕业生的技能转换培训工作,促进难就业的毕业生尽快就业,有效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扩大技能型人才在人才队伍中的比重,合理调整人才队伍构成,以满足我县企业人才需求的迫切性。
二是通过网上发布信息、新闻媒体发布、人才需求统计等途径,促进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实现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的合理对接。
三是通过收集、汇总各类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定期发布人才供求信息,使企业、人才个体和市场三方及时掌握市场动向,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
四是进一步收集更多的培训信息资源,借助多种媒介渠道,扩大影响受益面,促进培训市场与人才个体需求的良好结合。
五是进一步加强与在茶技校和其他外县市技术学校的沟通,增进企业与技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强化毕业生就业前的指导与培训,尽可能增加有一定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企业人才。
(三)坚持政策导向和市场调节并举
一是尽快出台有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县人才市场建设的政策,加快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市场产业化改造步伐,进一步突出行业人才市场的专业特色,加强对人才中介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监管和指导,逐步规范市场行为,不断推进我县人才市场建设,为我县各类人才提供快捷、便利、一流的人才服务。
茶陵:中共苏维埃的起点 篇6
中共在1922年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明确宣布:“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在中国的支部”。中共同列宁领导的苏维埃共和国正式确立了隶属关系。在蹒跚学步时期,中共吮吸着来自苏联、来自共产国际输送来的养料,周身流淌的是带有布尔什维克印记的血液。1931年11月,在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名字就叫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由此诞生了中共党史上一个词汇:“中央苏区”——中共党、政、军机关所在地,却打上苏维埃的印记。
因为是中共和中国革命发展过程中一段重要的历史,学界对中央苏区的研究也特别重视。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黄道炫所著《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则将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作者以“平心静气,不抱成见,尽可能避开历史进程中现实需要带来的政治口水”的心态写作,因而对因现实政治需要而产生的一些政治论述基本上视而不见。譬如,关于中央苏区在国民党围剿中主力红军的转移,一般的政治概念是延续毛泽东的说法——“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把中央苏区在国民党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走的历史现实,转换成一次“伟大的长征”。但是,作者认为,这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失败经历”,所谓的“伟大的长征”,是“失败的结局使中共不得不走上长途跋涉之路,寻找继续生存发展的机会”。
不过,由于作者的研究着眼于1933~1934年这个时间段,又是“专题研究的形式”,故而尽管作者有“中央苏区的炼成”一节叙述“中央苏区的成长”过程,但也只从1930年写起,没有将1930年前中共在各个根据地进行政权建设的历史予以交代。
中央苏区的发展,实际上是建立在此前各个根据地探索的基础之上的。1927年“八七会议”之后,湖北通山等县成立了苏维埃性质的“工农政府委员会”,广东陆丰、海丰挂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最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湖南茶陵建立“工农兵政府”。
茶陵“工农兵政府”成立于1927年11月28日,尽管当时没有用“苏维埃政府”的名称,但据知情人回忆,挂牌下有一副对联,上联为“工农兵政府”,下联为“苏维埃精神”。另有回忆资料表明,茶陵“工农兵政府”,是毛泽东根据“工农兵苏维埃”简化而成的。他认为,“苏维埃”三字是外来的,一般民众以为是人名,而“工农兵”则既“民族化”又“大众化”,易于普及。因而,在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认为茶陵政权是“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最重要的是,茶陵政权是中共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这个政权是毛泽东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实践,政权运作的程序与中央苏区政权有相当深的渊源关系,所以党史学界有“红色政权理论,源于井冈茶陵”的断语。
黄道炫的同事马勇评论说:黄道炫“阅读的史料似乎也没有许多新奇,然论证周密、结论独特,往往出人意表”。通观全书,的确如此,但在注意历史脉络的延续性上,而稍有欠缺。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
作者:黄道炫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价:49元
《托克维尔的政治经济学》
作者:[瑞典]里查德·斯威德伯格
出版:格致出版社
定价:42元
通过对于托克维尔最为重要的两本书《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的梳理,展示了托克维尔思想的原创性。
《社会动物》
作者:[美]戴维·布鲁克斯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69元
关于成功,情感比纯粹的理性更为重要,社会关系比个体选择更为重要,性格比智商更为重要。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余英时
出版:三联书店
定价:46元
19世纪中叶以来,儒家秩序开始解体,儒学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在这个过程,儒学在现代政治社会秩序的重建方面也发挥着作用。
《地图与疆域》
作者:[法]米歇尔·维勒贝克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35元
这是一幅精彩的自画像:作为作家,他在自己的小说里带着一种诙谐又冰冷的距离出现,同时又带着温情,就像在被另一个人观察。
《爱情与友情》
作者:[美]艾莉森·卢里
出版:新星出版社
定价:32元
茶陵电费分析 篇7
摘 要:电力需求在人们生活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用电量也日益增多。营业户数和用电量的迅速增长给电力企业的电费抄核收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供电企业中的电费核算工作关乎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一项严谨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工作。而抓好电费核算管理工作,基础在于系统档案的正确性,重点在于抄表质量,关键在于电费核算的质量。因此要提升电费核算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费核算;管理;提升举措
电费核算管理是指从电费计算到电费审核最后形成应收的全过程管理,是供电企业保证电费回收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同时也是电费管理的中枢和核心。电费核算管理根据客户的抄见电量及计费档案、优惠策略、电价标准等信息进行电量、电费的计算,并对电费计算结果进行审核,在审核过程中发现异常进行处理,审核完成后进行电费发行,根据实际需要发起并执行电费退补。电费核算管理工作包括电费计算参数管理、电量电费计算、审核管理、电费退补管理、政策性调整客户计费参数等内容。电费核算工作密切联系着电费收缴工作及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能够对电力企业的经营情况做大致的分析和了解,为企业目标和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因此企业应该重视电费核算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工作管理水平。电费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电力企业电费核算管理工作在财务和营销没有做到紧密结合。电力企业的电费核算管理模式还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完善中,存在企业财务部门和营销部门相脱节缺乏沟通等问题,营销部门不能及时了解电费收取的详细情况和市场动向,在企业决策中难以实现意见统一,从而阻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我国目前电力企业对电费核算工作的考核制度不够科学,造成了信息失真,此外我国电费核算工作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1 电费核算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电费核算工作是电力企业的基础性工作,自营销系统上线后,此项工作技术含量低,容易掌握和操作,工作性质比较单一,因此没有引起电力企业的重视。电费核算工作不被重视就会产生抄表例日不规范,数据采集不到位的户表无人过问,结算用户漏抄和少抄等现象,使电费核算工作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
1.2 电费核算工作效率低
电力企业不重视电费核算工作,有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不够认真,导致电费核算工作效率低下,这阻碍了企业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发展。依据地区营业户数的不同,电费核算工作任务量大,审核过程繁琐,提交数据跨度时间过长,在电费核算工作效率低的情况下,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
1.3 电费核算管理力度小
电费核算工作中常常存在着电费审核人员对电价政策了解不透,错误信息无法判定,核算不够准确的现象,因为当前电力企业对电费核算工作的管理力度不够大,导致电费核算人员素质层次不齐,学习能力和学习气氛不强。在每年的审计工作中存在客户拖欠电费、拒交基本电费等现象,这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而且为国家的电力投入增加了负担,对国有资产和公共利益造成了损害。电费核算管理的提升举措
2.1 加强对电费核算工作的重视
要想提高电费核算管理水平首先就需要电力企业的重视和共同努力,电力企业的领导应该对电费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明确的认识,领导的重视带动电力企业的全体员工在电费核算工作中认真负责,不断提升自己保证电费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不断提高。领导对员工的电费核算工作应该具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监督员工的电费核算工作过程,对态度认真,准确度高的员工进行激励奖励,对态度敷衍,工作中出现失职行为的员工进行严厉的处罚,通过这种赏罚分明的方式,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对电费核算工作的重视,使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从而保证电费核算工作的顺利完成,提高电费核算工作的准确性。此外对员工的这种严格要求,把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纳入薪酬绩效考核中,还有利于整个电力企业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形成,这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2 建立健全完善的电费核算管理机制
要想提高电费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要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电费核算管理机制,并且要不断完善这套机制,使电费核算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所依据,从而提高了电费核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电费核算管理机制为电力企业的电费核算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是电力企业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在建立完善电费核算管理机制时应该制定出明确的电?M核算标准、核算措施、工作流程及工作规范,完善的电费核算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保证对电费收缴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电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电费核算工作人员应该严格遵循制度规定来开展工作,认真仔细的进行记账和算账的工作,保证核算数据准确,违法违规现象被杜绝。企业在对电费核算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同时还可以统一的进行核算、审核、分析、管理工作,保证核算工作高质量的顺利完成。
2.3 规范电费核算流程
电费核算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该本着认真负责的原则,仔细核对客户采集表底码数据及电费总预存情况,保证电费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加强对新增用户的管理。加强对电费审核人员的管理。电费核算人员对数据采集有异常和需要现场抄表数据时应该认真负责,严格遵循相关制度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人员如果出现处理不规范的工作行为应该及时予以纠正。
2.4 提高电费核算效率和准确性
电费核算工作在电力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想促进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就要保证电费核算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提高电费核算效率。当前的电费核算工作广泛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流程,因此应该对相关的电力核算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最新电费电价文件规定,熟悉处理异常情况的工作能力和会计电算化知识财务软件的应用。电费核算工作人员掌握了相关技能知识和软件的应用就能对电费的发行和报账进行统一管理,从而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高电费核算工作的准确度。现在抄表模式由电网企业通过现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承担抄表业务,并向相关市场主体提供抄表数据。部分采集不上的电表仍然需要工作人员人工抄表核算来完成,这种方式出现失误的几率大,降低了电费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其中用电大户所缴纳电费在电力企业的经济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引起电力企业对其电费核算准确性的重视,电费核算工作人员在对用电大户的电费进行核算时,应该了解用电大户的计费方式、审核流程和标准,认真严格的遵循这些方式、流程和标准进行核算工作。对用电量的异常变化波动应进行筛选、排查和核实,保证最终数据的真实可靠。这就需要培养电费核算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和职业素养,以高度的责任感进行电费核算工作,保证核算工作的准确性。结束语
电费核算工作的工作水平对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和经营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电费核算工作还存在着不被重视、工作效率低、管理力度小等问题。电力企业应该重视电费核算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电费核算管理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提高电费核算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加大专业知识培训力度。以促进电费核算管理工作的提升。
参考文献
茶陵电费分析 篇8
为使双剑合璧威力尽显,在春检期间,变电检修班和运维班联合组成变电春检小组,并由两位班长轮换组织,运检部变电专责督查,每周一周例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开展,对每周的工作进行安排和总结。同时,明确春检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安全、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要求,通过与“安全年”“精细化管理年”活动紧密结合,精心谋划,提出春检“七到位”确保变电春检工作任务高质量、高标准圆满的完成。
策划宣传到位。积极有效利用内部网站、横幅等形式对春检工作目标任务进行重点宣传,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增强职工自我防护和危险防范能力,时刻提醒职工自觉遵章守纪。
组织查勘到位。由运维班成员结合倒闸操作等机会,对即将巡检的变电站进行提前做好工作现场的勘察,将变电站内杂草、构架腐蚀、矽胶变色、温湿度控制器等情况进行收集,为进一步工作的准备提供支撑。文本讨论到位。每个变电站春检前,大家现场围坐一圈,对设备主人的春检意见书、工作负责人的设备巡视卡进行讨论,由工作负责人和设备主人组织,将2012年该变电站曾存在的缺陷和隐患、监控综自问题进行一一梳理,并作为春检巡视的重点,同时结合巡检卡要求进行一一部署。
责任落实到位。春检过程中,工作负责人根据每个人的工作特点、职责进行明细分工,大家各司其职,都有属于自己的专业化巡检卡及必备的安全工器具;于此同时,对于巡检过程发现的缺陷和隐患,在条件的允许情况下,由两班组进行配合,就地合理进行处理;未能处理的缺陷和隐患,由责任人进行登记汇总。
现场培训到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互帮互学产生化学反应,此次春检过程变电检修班结合接地电阻测量、地网导通测试、蓄电池充放电试验等机会与变电运维人员一起进行现场培训,试验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等等进行详细的讲解,为积极做好运检一体化先锋打下坚实的基础。
监督检查到位。为加强春检作业现场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检查,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从局领导到安全运检部专责都定时定点到现场进行把关,督促推行标准化作业,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同时,对每次春检工作进行现场点评。
论吴宽与茶陵派之关系 篇9
关键词:吴宽;李东阳;茶陵派
1 吴宽及其诗歌特色简析
吴宽(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又号玉延亭主,苏州府长洲人。明成化四年乡试第二名,且成化八年会试、庭试均为第一,授翰林修撰,侍讲于孝宗东宫。成化九年,进太子右谕德。孝宗即位后,迁为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詹事府少詹士兼侍讲学士。弘治八年,擢吏部右侍郎,丁忧,服满还任后转为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内阁。弘治十六年进礼部尚书。晚年因身体多病,欲辞官还乡,孝宗慰留,最后于弘治十七年病逝,年七十。因念吴宽功绩,孝宗特赠太子太保衔,赐谥号“文定”,并授予其长子奭为中书舍人,补次子奂为国子生。
吴宽有《家藏集》七十七卷,又称《匏庵集》《匏庵家藏集》。集子原本为七十卷,由吴宽自订,后由其长子奭编订,赠补遗文七卷,合为七十七卷,于正德三年刻成。《家藏集》内包含诗三十卷,不分体制,以年月先后为序。文四十卷,分体汇载。
关于吴宽的文学成就,《四库全书总目》评价道:“宽学有根柢,为当时馆阁巨手,平生学宗苏氏,字法肖东坡。缣素流传,赏鉴家至今藏弆。诗文亦和平恬雅,有鸣鸾佩玉之风。”[1]李东阳赞其:“其为诗,深厚浓郁,脱去凡近,而古意尤存;其为文,典而不俗,畅而不泛,约诸理仪以成一家之言。”[2]可见,吴宽的文学创作自有一番特色,以下将就其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在诗学对象上,吴宽采集众家之长,其艺术风格也颇为多样。吴宽的诗歌不仅有唐诗的深韵,也富宋诗之理质。
1.1 唐诗之特质
吴宽虽身居官位多年,最后也于任职期间终老,但其自身却对功名权职等事不予重视。虽然在京为官三十余载,但吴宽始终心存隐逸之志,其诗《雨后》云:“池上积雨余,惟闻芳草气。我亦爱韦郎,赋诗工五字。新蝉为谁鸣,老鹤作人跪。吏隐真自兼,悠然亦高致”,诗中明确说明了自己追求的是一种“吏隐”的生活。正因此,吴宽淡泊名利,心态平和中正,宠辱不惊,超逸于功名利禄之外。
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之下,吴宽对于诗歌艺术的欣赏,就更偏向于冲淡、闲适的一面。故唐代韦、柳等诗人的一些清婉之诗得其喜爱与学习。吴宽借鉴了韦、柳诗歌对于山水田园之乐的展现方式及闲雅诗风的塑造方法,其诗作大部分都是体现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的渴望,形成了一种自然平淡的风格。例如,《秋日闲居》:“委巷寡人迹,杳无尘俗侵。虚窗对高树,日午落疏阴。玄蝉响方断,好鸟复一吟。俯首阅陈编,直窥古人心。抱冲世味薄,处寂佳境深。凉风满衣袖,自起弹吾琴。琴声和以畅,永日有余音。”诗歌语言自然朴质,无人工雕琢之感,全诗从侧面烘托出一位出尘高逸的隐士形象,亦是吴宽内心深处志向的体现。
另外,吴宽出于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欣赏与学习,作诗也不时表现出乐天体浅近易晓的特点。例如,《咏甘菊》:“秋来有佳植,种类繁且奢。灼灼满庭院,其名为菊花。世人重颜色,称号何其嘉。一种花甚小,丛生只山家。不假人修饰,婆娑任欹斜。味甘而不苦,色正而不邪……”全诗语句自然浅切,不重典故,如随意吟哦而成。
1.2 宋诗之特质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价宋诗的特点时,总结宋诗是“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虽然其立场是批判宋诗,但不可否认,这三句话也恰到好处的说明了宋诗的特质。吴宽师法众家的对象,除唐代诗人之外,还有许多宋代文人,其诗歌也不可避免表现出宋诗的特色。
例如,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征可以从吴宽的《新制方竹杖》中看出一二:“紫玉新裁恰过肩,斑斑四面带湘烟。病躯藉尔能扶直,巧手烦渠莫削圆。世事固知方则止,时人应道曲能全。此生得免模稜誚,晚节相依尚挺然。”诗作开头先写竹杖的外形,进而从竹杖的直与曲联想到人生世事的原则,说明为人处世之道。再如《盆池养鱼》:“雨来水面似跳珠,幸免□鱼得共濡。只尺洋洋犹自乐,不知盆外有江湖。”吴宽描写盆池中的鱼安逸于方寸之地,暗讽其目光浅陋,坐井观天。
此外,吴宽的部分诗歌也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如《代白须答》:“颔下濈濈如,美哉映眉发。倩盼未足夸,于我或有缺。此阉偶蒙幸,彼妇徒称哲。久喜得子依,过眼岂云瞥。子今自衰老,感怆何忽忽。白也我既宜,岂好为容悦。置之勿复言,处世口需呐。”吴宽在诗中使用了不少虚字,如“哉”、“此”、“彼”、“岂”等。虚字的使用本是散文写作的一种手法,应用于诗中,可以使诗歌更加流畅、生动,诗句也更加接近于散文句式。
2 吴宽诗歌创作与茶陵派的关系
吴宽的诗作之所以呈现出如此特点,与李东阳等茶陵一派不无关系。茶陵派的一些理论主张的或与吴宽一致,或被吴宽接受,进而影响到自己的诗歌创作。
吴宽与李东阳两人在诗歌内容、风格以及师法取向上有一致之处。两人都提倡诗文复古。李东阳《怀麓堂诗话》继承严羽《沧浪诗话》的理论,将唐诗的地位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以强化自己的复古主张。李东阳在其中对古代诸多诗学理和诗作论都做了点评,以优化自己的理论体系。而吴宽自小就厌倦科举时文而学习古文辞,少时笔下便有老成之风。在诗歌方面,他也自觉学习唐人优秀作品,在《家藏集》中有不少对唐代诗人诗歌的拟作和追和之作,可以看出其对古文辞的喜爱。
此外,李、吴二人都重视诗歌言情的本质。李东阳认为“诗言情”是诗家必守之准则,言情与诗歌的长短并没有直接关系。他评论道:“《大风歌》止三句,《易水歌》止二句,其感激悲壮,语短而意益长。《弹铗歌》止一句,亦自有含悲饮恨之意。”[3]李东阳以言情与否作为诗歌的评价标准:“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岂不佳?终不似唐人句法。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有何深意?却自是诗家语。”[4]李东阳认为后者优于前者正是因为后两句诗中寄蕴了强烈的情感。
吴宽《中园四兴诗集序》中也表达了类似的理念:“古诗人之作,凡以写其志之所之者耳。或有所感遇,或有所触发,或有所怀思,或有所忧喜,或有所美刺,类此始作之。故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后世固有拟古作者,然往往以应人之求而已。嗟夫!诗可以求而作哉?吾志未尝有所之也,何有于言?吾言未尝有所发也,何有于诗?于是其诗之出一如医家所谓狂感谵语,莫知其所之所发者也。”[5]吴宽强调诗歌应该是从人的兴怀感发而来,应为人抒情写意服务,不该一味地写作那种缺乏真情实感的应求之作。
另外,李东阳与吴宽都强调文章与德行的关系。李东阳在《王城山人诗集序》中说:“夫诗者,人之志兴存焉,故观俗之美与人之贤者必于诗。今之为诗者亦牵缀刻削,反有失其志之正。信乎,有德必有言,有言者之不必有德也”。吴宽在《家藏集》中也说道:“夫圣贤之学,本也,学者之所先也;辞章之学,末也,学者学之而不汲汲焉者也”。[6]
综上可以看出,吴宽与李东阳及其所领导的茶陵派对于诗文理论的观念有共同之处。吴宽与李东阳同为朝廷重臣,在中进士之前得到过李东阳的赏识和推荐。任职翰林院之后,吴宽同李东阳以及谢铎等“茶陵”成员唱和不断,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因此,有学者便将吴宽列入了茶陵派别之内,如《四库全书总目》说“以之羽翼茶陵,实如骖之有靳。”四库馆臣认为吴宽为“羽翼茶陵”,暗示了吴宽为“茶陵派”成员。但若对相关诗文理论进行细致分析,其实不然。
3 吴宽与李东阳诗文理论差异比较
尽管吴宽对李东阳的文学主张表示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借鉴,但其自身对诗文创作艺术的理解并非与李东阳完全一致。
首先,虽然两人都提倡诗歌复古,崇尚唐诗。但在具体学习对象的问题上,两人的观点并不一致。李东阳主张师法盛唐诗歌,欣賞盛唐时期慷慨激昂、豪放矫健的诗歌风格:“五七言古诗仄韵者,上句末字类用平声。惟杜子美多用仄,如《玉华宫》、《哀江头》诸作,概亦可见。其音调起伏顿挫,独为超健,似别出一格。回视纯用平字者,便觉萎弱无生气。”[7]他欣赏的是超健且有生气的美。
相较之下,吴宽更为崇尚中晚唐诗歌,崇尚韦应物、柳宗元。吴宽于《跋子昂临義之十七帖》中说道:“书家有羲、献,犹诗家之有韦、柳也。朱子云:‘韦、柳中来,终无以发萧散冲淡之趣。”吴宽欣赏韦、柳诗作,认为其浑然天成。而塑造这种自然诗歌意境的必要条件,是诗人心中须有高趣。吴宽说道:“论诗者必曰‘唐人、‘唐人云,抑唐人何以能此?由其蓄于胸中者有高趣,故写之笔下,往往出于自然,无雕琢病,如韦柳又其首称也。世传应物所至焚香扫地,而子厚虽在迁谪中,能穷山水之乐,其高趣如此,诗其有不妙者乎?”
对于诗人白居易的态度,两人也是截然不同。
吴宽推崇白居易,并学习其闲适诗。与吴宽同为吴中文人的王鏊也习白诗,两人经常就白诗相互唱和赠答。如《夜读白乐天诗集二首》其一:“何物灯前消夜长,一编入手坐焚香。俚言却许朱弦和,真味似将玄酒尝。前辈任他为李、杜,近时知已得王、杨。从今谢绝闲宾客,晤语惟容白侍郎。”在诗中,吴宽明确表示了对白居易俚俗、平白风格的推崇。此外,吴宽也有很多对于白诗的拟作,以表明对白乐天的推崇。
相反,李东阳推崇浑厚劲健的诗风,故而对白诗质朴俚俗的风格并不认同。他评价道:“作山林诗易,作台阁诗难。山林诗或失之野,台阁诗或失之俗。野可犯,俗不可犯也。盖惟李杜能兼二者之妙。若贾浪仙之山林,则野矣。白乐天之台阁,则近乎俗矣。况其下者乎?”[8]
再者,两人对于宋元诗歌的看法也并不相同。李东阳虽不否认宋诗的价值:“汉、魏、六朝、唐、宋、元诗,各自为体。譬之方言,秦、晋、吴、越、楚之类,分疆画地,音殊调剂,彼此不相入”,[9]但态度上是排斥的。他认为“言情”是诗歌之本质,而宋诗偏重于技巧锤炼,疏于情感内蕴,与其观点背道而驰。故其诗话曰:“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顾元不可为法,所谓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耳。”[10]基于此,他评价苏轼:“伤于快直,少委曲沉着之意,以此有不逮古人之诮”;批评黄庭坚“熊蹯鸡跖,筋骨有余,而肉味绝少。好奇者不能舍之,而不足以厌饫天下”。[11]
与李东阳不同,吴宽对于宋诗的态度则温和得多,甚至将一些宋代诗人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
在宋代文人之中,吴宽对苏轼可谓是推崇备至。不仅在书法上以东坡为师,诗文观念上亦是如此。王鏊在《家藏集序》中写道:“独念公生颇好苏学,其于长公每若数数然者,及其自着,乃独异焉”。吴宽在诗学观念上受苏轼影响极大。吴宽喜韦、柳等晚唐诗人之作,是因为觉得此二人之诗有“清婉和畅”、“萧然有出尘之意”之感,此类诗之美自然天成,无雕琢之感,可为诗家楷模。
这种理念与苏轼文艺理论中的“自然观”十分相似。苏轼认为文学主题应该回归于自然,在自然中感悟人生,抒写情怀。苏轼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中写道:“至于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穠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12]对比两人的诗文观念,可以看出,吴宽吸收了苏轼的观念,两人都主张作诗应“天成”、“自得”、去除雕琢,且都对韦、柳二人较为欣赏。
在元诗方面,两人欣赏的作家也不尽相同。李东阳认可的诗人有虞集和刘因,他说:“极元之选,惟刘静修、虞伯生二人,皆能名家,莫可轩轾。”[10]又如赞赏虞集说:“虞伯生《画竹》曰:‘古来篆籕法巳绝,只有木叶雕蚕虫。《画马》曰:‘貌得当时第一匹,昭陵风雨夜闻嘶。《成都》曰:‘赖得郫筒酒易醉,夜归冲雨汉州城。真得少陵家法。世人学杜未得其雄健而已失之粗率,未得其深厚而已失之臃肿,如此者未易多见也。”[13]吴宽则对倪瓒的诗歌颇为赞赏。他说:“予尝爱云林诗能脱去元人秘丽之气,而得乎陶柳之法。然世之知之者尚少,特以其隐处山林之下耳。”[14]
4 结语
吴宽作为明中期一位重要的作家,四库馆臣评价其:“盖成弘之际,正文体极盛之时,有杨士奇等以导其波澜,有李东阳等以为之推挽,而宽之才雄气逸,更足以笼罩一时。明代中叶以还,吴中文士未有能过之者。”[1]其文学观念与茶陵派所遵从的理论虽有相似之处,但也不可就此判定他就是茶陵派成员。就其诗文艺术来说,可自成一家。正如李东阳的评价:“原博之诗,醲郁深厚,自成一家,与亨父、鼎仪皆脱去吴中习尚,天下重之。”[15]
参考文献:
[1] 纪均(清) , 等.《家藏集总目提要》 , 《家藏集》卷首[M].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83:2.
[2] 李东阳(明).《家藏集序》 , 《家藏集卷首》[M].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83:2.
[3] 李东阳(明).怀麓堂诗话校释(第25则)[M].李庆立,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90.
[4] 李东阳(明).怀麓堂诗话校释(第17则)[M].李庆立,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63.
[5] 吴宽(明).《家藏集》卷四十[M].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83:358.
[6] 吴宽(明).《家藏集》卷三十一[M].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83:241.
[7] 李东阳(明).怀麓堂诗话校释(第78则)[M].李庆立,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203.
[8] 李东阳(明).怀麓堂诗话校释(第87则)[M].李慶立,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225.
[9] 李东阳(明).怀麓堂诗话校释(第66则)[M].李庆立,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179.
[10] 李东阳(明).怀麓堂诗话校释(第8则)[M].李庆立,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33.
[11] 李东阳(明).怀麓堂诗话校释(第81则)[M].李庆立,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214.
[12] 苏轼(宋).《东坡全集》卷九三[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08册,第506-507页.
[13] 李东阳(明).怀麓堂诗话校释(第57则)[M].李庆立,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163.
[14] 吴宽(明).《家藏集》卷五四[M].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83:495.
[15] 李东阳(明).怀麓堂诗话校释(第114则)[M].李庆立,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271.
[16] 马亚芳.李东阳文学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9.
[17] 焦晓静.吴宽及其文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3.
[18] 司马周.茶陵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19] 周驰靖.李东阳诗歌及诗学理论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7.
[20] 苏羽.对茶陵派与复古派关系的三点认识[J].延安大学学报,2008(3).
[21] 魏青.略论茶陵派在明诗史上的地位[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茶陵电费分析】推荐阅读:
茶陵县湖口镇湖口中学10-06
电费回收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06-26
电费计算05-31
电费方法06-20
调整电费08-23
电费债权09-13
电费核收11-02
电费缴纳11-03
电费业务11-06
集中电费核算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