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共8篇)
培训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篇1
项目质量管理论文:
浅谈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通常指产品的质量,广义的还包括工作的质量。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丽工作质量则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它反映了与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工作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而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已被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竞争中认识到, “内抓现场质量,外抓市场”,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经营战略已被广泛采用。从这一意义上讲,建筑市场的竞争已转化为工程质量的竞争。而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因此抓工程质量必须从施工项目抓起。从质量计划的编制实施、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强化建筑施工项目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从而解决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计划的编制实施:
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每个施工项目质量的总和代表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优质工程是企业在市场竞争取胜的法宝。只有抓好所有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质量保证体系是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企业只有按照Is09000标准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编制施工方案要覆盖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并有效运行,关键也在企业和项目两个层次。企业要注重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发挥总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的重要作用,建立以总经理为指挥、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各级质量、技术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实施的监管体系,培养一批内审和管理、监督专家队伍。经常通过监督检查、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手段,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其所有质量活动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和改进措施。监管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作为项目层次的管理层项目经理部,对公司又是执行层,要在对公司质量方针目标提供保证的同时还要依据合同对甲方质量提供保证。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技术负责人为主、专职质量检查员、工长、施工队检查员、班组长组成的质量管理系统,对施工现场的质量职能进行合理分配,健全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的执行机制。在施工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三检制”和隐蔽验收制度,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都严格按照国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评定。使施工现场事事、处处、时时、人人都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规程办事,确保质量体系覆盖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才能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二、质量保证:
项目班子咆括项目经理)由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是履行质量职能的骨干力量,又是执行质量计划实行全过程控制的实际工作者,选配项目班子要注重总体功能。因此,选好项目经理、配好项目班子,是项目质量管理成败的关键,也是企业管理层次的职责。
抓项目质量必须实行目标管理和质量预控首先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定出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然后针对每个分项工程的
技术要求和施工的难易程度,进行交底,做到人人目标明确、职责清楚。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施工经验不足的分项工程,还应事先对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试验或做样板确定施工工艺。
抓项目质量必须安排好交叉作业,注重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在装饰装修施工阶段多工种、全方位交叉作业,是管理难度较大的施工阶段。装饰装修阶段的施工质量对实现项目总
质量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阶段,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合理安排交叉作业施工工序,解决好各分项工程施工的先后顺序,不影响施工质量,二是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保证各分项工程必要的技术问歇;三是要合理
安排人力以保证期。
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是保证装修装饰最终质量的关键。这些部位是影响观感质量的重要部位,也体现施工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的关键部位,做好了能够对整个工程质量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但这些部位一般设计无规定、无规范要求不太明确,要靠现场施工管理者、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进行恰当的处置。抓好细部处理,一是要抓好预防预控,即把问题想在前矛盾解决在前。二是要统一标准、统一工具、统一做法,三是要精工细做细凿。而成品保护在装饰装修施工阶段也尤为重要.要在一开始就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做好有利于成品保护的交叉作业安排,防止相互破坏或污染,减少翻修或返工损失,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三、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下面就对影响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人员、施工工艺、机械工具、材料和管理环境五大因素进行控制。
1、人员奠定质量控制基础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提高素质。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应当树立质量第一,为用户服务的观念。
2、严格控制材料和设备质量,打好工程建设物质基础
优选采保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守信于项目经理的人任采保人员。掌握信息,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又可降低材料成本。并严
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3、推行科技进步,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4、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均要全面实施到位管理。在管理中首先要根据施工队伍自身情况和工程特点及质量通病,确定质量目标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在实施质量计划和攻关措施中要加强质量检查,其结果要定量分析,得出结论。“经验”则加以总结,各专业、各工序都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海贵主编,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9)
2、邱凯,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3、洪生伟,质量管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培训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篇2
1 构建合理规范的培训质量评估管理体系, 是有效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的基本保证
培训质量评估是培训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依据, 2013年是我培训中心转型的一年, 随着我中心培训规模的扩大, 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合理规范的培训质量评估管理体系就迫在眉睫, 这不仅有助于正确衡量培训项目的开展情况, 协助培训主办单位及承办部门准确定位培训目标的实现情况, 客观衡量参训学员及学员单位在接受培训后的满意率情况, 更有助于我中心合理配置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内容, 改善培训教学服务及后勤服务。
我中心培训质量评估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是以实施反应评估及学习评估为主线, 以日常督导为核心, 让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进行自我评估诊断, 形成动态、有效、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即“三层级”评估管理体系。第一层级为培训师及班主任“自我评估”, 即培训项目所有参加人员进行的自我评估, 培训师对担任的培训项目或课程进行总结评价, 对培训中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掌控, 班主任对培训班的管理及服务进行总结;第二层级为培训部门或项目组“自我诊断”, 即培训实施部门或项目组对所承担的培训项目全过程及质量进行有效的内部监控。通过开展培训教学及后勤服务检查、培训项目质量分析、召开培训项目总结会等实现自我诊断;第三层级为“督导评价”, 一是对培训项目进行的日常督导及学员的反应评估形成的评价结果;二是督导专家组对培训项目进行的督导和评价结果。其中第三层级尤为重要, 且在培训评估中首先应以学员反应评估为主, 因为学员是培训的直接参与者, 在培训中处于主体地位, 亲身感受培训的整个过程, 了解整个培训环节的运行, 对培训的质量最有发言权, 因此坚持以学员评价作为培训的最主要依据。
经过1年的不断探索、磨合、完善和总结, 初步建立起对培训所有流程及环节的质量评估管理体系, 为有效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提供了基本保证。
2 建立实用有效的培训质量评估管理流程, 是有效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的行动保障
培训质量评估是现代教育培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培训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公司培训管理标准设立完善的评估制度, 建立实用有效的培训质量评估管理流程, 是有效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的行动保障。
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组织构建, 我中心培训管理部承担着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的各环节质量督导、评价和管理工作, 相当于培训管理的总指挥、总调度及培训质量的总检查机构。培训管理部培训质量监督组负责培训质量评估的资料收集、编制评估方案、统计及汇总、分析及反馈评估结果;每个培训班相当于一个培训项目, 由项目承办部门负责指定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协调各项培训工作, 班主任具体负责班级管理。
评估管理显现于培训项目全过程, 评估管理流程包括:项目前期、项目实施、项目结束、项目整改四个阶段。
2.1 项目前期——做好督查评估准备
培训项目实施前, 评估管理工作主要是收集培训项目相关信息 (包括开班通知、培训手册等) , 确定评估指标并根据培训课程表编制及印制培训项目反应评估表, 形成一级评估方案。
2.2 项目实施——做好项目实施日常督导
(1) 督导检查:进行培训实施现场督查, 填写督导日志,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理。
(1) 培训现场检查:每日对培训教学实训及后勤服务现场进行随机性检查, 抽查性听课, 抽查培训部门自查情况。
(2) 召开座谈会:不定期召开学员座谈会、班主任座谈会、项目负责人座谈会。
(3) 开展专项检查:每周组织专家组对培训项目进行检查, 诊断。
(4) 开展月度通报:对日常督查情况进行月度通报、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对培训事故及时处理、定期进行质量分析诊断。
(2) 自我检查:班主任跟班管理, 每天填写培训班日志, 项目负责人进行培训实施现场巡视检查, 部门对项目进度、项目现场、项目人员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1) 现场检查:听课检查、对班主任跟班情况检查、对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掌控。
(2) 教学文件检查:对培训师教案课件进行审核、对培训项目教学计划及课程表进行审核及时上报、培训安排有变更要有记录并及时上报。
(3) 总结工作检查:按评估管理体系要求对班主任及培训师的自我评估表、项目诊断表进行审核检查, 在规定时间及时上报。
2.3 项目结束——完成项目评估及总结
(1) 在培训项目结束前组织学员开展反应评估填写反应评估表 (一级) , 收集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形成反应评估报告。
(2) 培训师对考试项目进行质量分析, 形成培训项目学习评估及改进意见书 (二级) 。
要求在项目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上报班主任自我评估表、培训师自我评估表、培训项目自我诊断表、培训项目学习评估及改进意见书 (二级) 、反应评估报告及反馈表。
2.4 项目整改——分析找到措施进行整改
通过督查督办向各部门反馈评估结果、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要求各部门针对问题拿出解决措施和办法, 质量监督组负责跟踪改进情况。
我中心评估管理体系经四个阶段的全周期化管理使培训项目的质量做到可测、可控和有效, 从而达到保证培训质量持续改进并不断提高的目的。
3 严格执行 (完善) 督查督办反馈机制, 是有效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措施
评估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要通过评估认真分析培训过程, 通过“评估—反馈—改进—跟踪管理”, 有针对性地改进培训管理和服务, 持续全面地提升培训的质量。因此, 把督查督办反馈机制落实到实处, 是有效促进培训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措施。
我中心督查督办的反馈机制有两条途径:一是每个培训项目结束后的反应评估数据分析结果及学员意见建议形成的反馈表报送各相关培训部门及后勤服务部门, 以便及时掌握培训和服务情况, 及时解决和改善工作;二是每月月度例会中通报该月各培训项目评估情况及日常督导和专家检查情况, 把发现的主要问题汇总反馈给各部门, 以便使各部门引起重视, 在今后的培训和服务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提升培训效果和质量。
培训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各培训部门及后勤服务部门后, 重要的是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并不断跟踪, 否则, 就会使整个评估过程流于形式。培训部门通过评估反馈表及意见反馈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培训内容及课程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培训师的师资水平是否达到要求, 培训教学服务是否管理到位, 以评促改, 及时整改, 不断创新培训内容, 改进培训方法, 提高培训质量和成效;后勤服务部门通过评估反馈表及意见反馈可发现住宿及餐饮服务中的缺陷及需要注意改进的方面,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为培训教学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各部门把整改措施报质量监督组, 质量监督组负责在下一个培训项目中跟踪整改成效。
总之, 培训质量评估对培训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指导改进和跟踪管理, 其在培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凸显出培训质量评估的意义所在, 只有不断完善和加强培训质量评估管理体系建设, 才能有效促进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
摘要:随着集约化大培训体系的构建, 培养造就适应公司发展需要的一流员工队伍是培训中心的职责所在, 不断完善培训质量评估管理体系建设才能有效促进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培训质量,评估管理,督查督办
参考文献
注重培训管理 提高培训质量 篇3
一、情感管理
做好背景板。“场景布置”是很好的教育工具。每期培训开班前,我们十分关注背景设计。或做一张风景纸塑板背景,拉一条主题鲜明的横幅;或以紫绒幕布为背景,将培训横幅的文字贴成半椭圆形状;或改变就坐方式,以盆景花木为背景,屏幕上显示本期培训相关主题字样等。培训场景布置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状态及学员学习的心情。温馨的培训场景布置将产生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效果。
开班仪式。每期培训,都要举行开班仪式。由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亲自主持,分管副校长解读“课程设置”和“班级学员行为准则”;特邀区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或人事科科长等领导来参加“开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领导的高度重视,课程的科学设置,管理的规范操作,熏陶感染,激发动力。让学员觉得“每次培训都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新起点”。
上好第一课。邀请省市区不同层面的教育专家为培训班学员作“专业精神养成”专题报告。90学时的短期集中培训安排大学教授讲《优秀教师的修养与训练》等专业课,或邀请特级教师作《在阅读中成长》等专题讲座,鼓舞人心,勉励进取。让参加培训者感觉到“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要让它细水长流”。
亲和学员。能在很快的时间内熟悉学员,记住他们的名字;将学员的电话号码输入组班教师的手机,若是大班额,将班级组长及所有班干部的联系方式存入手机;创设情境,表达“进了一家门,亲如一家人”的意愿!
二、课程管理
(一)课程内容
为使培训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我们从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入手,从显性需求、隐性需求和供给创造需求三个层面,具体分析培训对象不同层面的学习需求。如果是基础层面,最好让他们学到经验上的一招一式。如新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就要考虑与之有共同类似经验的内容;如果是骨干教师培训,就要夯实“内在”知识,课程设置就要力求做到超越“知识、技能”层面的引导。
在对两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意见反馈”统计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到“小学语文教学老大难的问题”依次是: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略读教学、识字教学。针对“问题现象”,我们有针对性地设置“十二五”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的课程。同时关注近三年新教师见习期培训考核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的课程是在前六期小学语文教师普及培训内容的基础上,增设了为期2天的“回宫格”硬笔书法技能培训。
又如第二期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普及培训的课程内容,也是针对前期调查问卷中提出的“教学问题”来设置的,增设了“竖笛进课堂”技能培训,还添加了一次关于奥尔夫教学法的“合唱教学”专题培训。
(二)课程形式
“光听讲座,收获往往是肤浅的;只有参与体验,收获才是深刻的。”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理论引领”“教学观摩”“磨课研讨”“ 课堂演练”“观点论坛”“团队参与”等形式,强调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1.团队参与式
在区级骨干教师培训中,“教师专业精神”是培训板块之一。为了让每一位学员在轻松愉悦的团体活动中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有个清楚的认识,我们尝试着让小学语文和小学美术两个骨干班的学员合在一起,分成八个小组,采用“参与式培训”,让学员就“制约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因素”和“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对策”等话题开展头脑风暴式的思考。通过研讨,实现思维碰撞;通过交流,共同提炼观点。让学员以此规划自身专业发展,并认识到“合作研讨,产生1+1>2效应。”“科际沟通,实现资源共享”。…… 此类参与式培训活动,培养了学员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案例研究式
“十二五”教师专业发展普及培训,在课程设置上十分关注理论与实践统一。案例培训式需要培训者储备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从而突出案例的实践性特点。以案例为抓手,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巧妙地渗透教育教学新理念,以参训学员共同对话的民主方式进行,确保学员广泛地参与与投入,最大限度地引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如开展教育教学问题的研讨(学科知识技能和课堂管理等方面)。首先是案例叙述(抛出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现象);接着展开探讨:这个事件关键在哪里?可以怎样做?可以这样做的背后价值是什么?最后聘请学科专家面对面点评。
案例研究式培训,是事与理有机结合的培训模式,是教师在大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需要结合一定的理论进行反思的学习方式。此类培训,充分关注一线教师的教学困惑和实际需求,以平等、民主的对话引起教师的学习兴趣,让教师从案例里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使教师伴随着案例分析,经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洗礼,自然而然地实现由“我被培训”到“我要培训”的心理和观念的转变。
3.观点论坛式
在“课堂教学能力”培训环节,发现骨干班学员备课时过于依赖教参、依赖网络,导致教学内容、学习策略依教参画瓢。甚至在课堂上出现“媒体秀”“情境秀”“生成秀”等种种作秀现象,教学丧失了个性。于是就组织学员开展“人要有点儿自己的东西”的话题论坛。参训学员在针锋相对的观点的陈述过程中,舍弃虚浮思想,获得了一页属于别人不太留意的生活发现,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思维习惯,一方属于自己的反思空间。
在深入新教师课堂调研时,发现大多新教师因经验少而难以调控教学节奏,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于是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学初,安排新教师就“有效课堂”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沙龙活动。每位学员选取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小故事自由叙述、各抒己见。选点虽小,但折射出来的教育意义却很大。在彼此的倾听与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网络沟通式
为了加强学员间的资源共享与沟通交流,各组班老师为培训班建立一个班级公共邮箱,并及时把培训资料、学员作业、培训感悟等上传到邮箱,供学员浏览、学习和借鉴。有些班级还建立班级QQ群,方便学员讨论问题、共享资源。
利用网络,及时沟通信息。我们在第一时间把培训有关的信息发布到QQ群,并结合短信通知,让学员之间能快速获得相关的信息,既快捷又方便;在沟通某一“问题现象”时,我们约好某一时间,让学员们把自己的想法、好主意随时在线交流。
利用网络,共享教育资源。班级公共邮箱或QQ群及时上传有关专家报告或学员的课题研究成果、教育教学信息等,学员们不仅能即时了解课改的进展,随时分享培训资源,而且还可以根据个人研究的需要贮存可用信息,并逐渐建立成一套高效的属于个人所有的“资料系统”。
三、班级管理
明确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既是培训项目设计师,又是学科培训的理论、实践导师,更是师训员、总务员、联络员、勤杂工……每一位班主任都是人力资源师。
我们设计了《黄岩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班主任工作流程》;制定了《黄岩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职责》和《黄岩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负责人与班主任工作职责》。明确规定项目发布前一个月、培训班开班前一周和开班前一天,班主任必须做好的15项准备工作;培训过程中必须做好的11项具体工作;培训结束后必须做好的2项后续工作。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使每个工作环节无缝对接;学会换位思考,工作有预见性,要预见各种可能性并做好准备;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培训理念,善于留心,关注细节。我们还让学员参与自主管理,设立班委和组长,培训的组织安排、活动主持、评课研讨、新闻报道、后勤服务等工作努力让学员全程自主管理。
班级管理的成功秘诀在于班主任要亲和学员、细心服务、勤奋做事。勤奋做事,要做到今天的事马上去做,明天的事准备去做,复杂的事认真去做,困难的事抢着去做,学校的事带头去做,个人的事抽空去做。
在培训工作中,让班主任(培训者)觉得有学术成就感,而不只是在做事务性的事儿,任何人的专业地位都是自己创造得来的!
四、质量管理
(一)成立“黄岩区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
为了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黄岩区教育局成立了“黄岩区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由分管副局长担任监控中心主任,教育局人事科长和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担任副主任。教师培训工作在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的监控与指导下有序开展。
(二)制定《黄岩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质量管理制度》
培训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培训项目负责人要根据参训对象的层次和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根据培训课程设置遴选相应课程的优质授课教师。培训项目负责人或班主任必须有一人在培训现场听课,掌握授课教师的授课情况和学员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了解参训学员对课程安排与授课质量的评价。
加强培训质量的反馈。学校师训处在培训结束时发放培训意见反馈表,由学员对课程设置、每位授课教师的培训效果和培训管理进行评价,征集学员对本期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建议;在培训结束后10天内,由学员在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上对培训项目进行评价。学员对培训的反馈评价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多年来,由于学校在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方面强化了管理,因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全区的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正在有序地向前推进。
质量管理体系培训通知 篇4
为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提高贯彻落实体系重要性的认识,经中心领导研究决定,兹定于2月19日下午至20日进行GB/T9001-相关知识的培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各部门主管以上干部及大专以上新入职人员
二、培训内容:集团王总在20xx年关于质量管理方面的讲话
三、培训地点:中心会议室
四、培训时间:2月19日下午: 1:30-- 17:00
2月20日9:00-11:30; 1:30-17:00
五、相关要求:
1、请各部门提前安排好相关工作,培训期间有特殊情况,需提前请假
2、自带笔记本、笔和水杯
体系管理办公室
完善项目管理,提高培训质量论文 篇5
实施项目管理有利于保证培训机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强培训机构主动适应的能力,有利于满足企业和社会对培训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
在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校培训工作同样要进行思考,如何做强职后培训工作,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培养服务,是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我校职后培训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以基层组织建设、班组长管理、企业内训师教学能力提升、海外市场开发人员外语培训为核心的特色培训项目。怎样使特色变优势形成精品,需要我们培训组织者在培训过程中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提高培训质量,注重实效。
实施项目管理可以使责任目标更加清晰,内部管理愈加规范,有利于保证培训机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强培训机构主动适应的能力,有利于满足企业和社会对培训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项目管理是一个较大的系统科学管理过程,根据近几年实际工作感悟,我们认为应重视和完善以下一些环节。
一、总体统筹规划项目方案
规划项目方案实际就是项目开发工作,做好项目开发,能够增强培训机构主动适应、主动服务、主动转变的能力。
1、要有切合实际的项目需求调研。我们正在打造适合油田发展的基层组织建设、班组长管理培训精品项目,在油田党委全力推进三基工作实施方案后,我们进一步加大力度广泛进行培训需求调研。首先针对全油田基层组织管理人员基本能力素质需求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通过对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分析,掌握了接受培训者的能力现状和需求方向,结合油田党委的目标要求,我们形成了一个比较准确的调研报告。为了使培训需求更加贴近实际,我们又组织基层组织建设抓得比较好的先进集体和优秀员工开座谈会,让他们对我们的需求分析提出建议。通过这样的沟通协调,我们把好的建议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及做法融入到分析报告中,并将准确的需求信息通报给承担教学任务人员,要求他们在教学中注重接受培训者的需求,为后续教学安排、组织实施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2、要围绕培训目标合理安排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会给培训计划提供明确的方向,有了培训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具体内容,并在培训之后对照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确定了总体培训目标,再把培训目标进行细化,就成了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培训目标的确立是在充分调研论证项目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的,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研分析,将培训的一般需求转变为企业培训的总体目标,例如我们举办的油田科技人员、财务人员、审计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工程造价人员及班组长、基层队长书记等培训,就是通过对各类人员的培训来实现企业新技术推广、新标准实施和提高管理水平。
培训计划是培训项目组织实施指南,是保证项目实施的基础工作。培训计划的设计要紧紧围绕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要联系学员实际工作,兼顾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并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及培训结果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知识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基础。员工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技能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第二个层次。招进新员工、采用新设备、引进新工艺、新技术等都要求进行技能培训,因为抽象的`知识培训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素质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最高层次。素质高的员工即使在短期内缺乏知识和技能,也会为实现目标有效、主动地进行学习。究竟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是由不同受训者的具体情况决定的。一般来说,管理者偏向于知识培训和素质培训,一般职员偏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
二、高效组织实施项目方案
1、要有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实施项目管理可以较好的落实统筹管理和细节管理,达到精细化管理目标。培训工作中引入项目管理机制可以较好的减少中间环节,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项目管理采取项目负责人制,由项目负责人制定项目策划方案,组建小组,总体设计,组织实施并做好各方面的沟通协调。项目负责人可以统筹协调培训资源,打破以往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可以直接协调项目组内不同部门人员,管理层级减少,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实施项目管理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项目负责人对培训工作要有全面的了解,熟悉成人教育培训规律与培训方法,能够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项目方案。在实施项目方案过程中,要理清管理思路,合理安排每一个人的工作,由谁进行前期培训需求的调研论证,由谁负责培训计划的设计,由谁负责培训管理与服务协调等等,这些都需要项目负责人统筹规划、精细实施。
2、要不断创新教学组织与管理方法。教学管理的组织与实施是对培训教学过程的有效管控,是对培训师资配置、培训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等环节的有效组织。培训师资的选配是一个培训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项目管理者要依据培训计划中的课程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师。培训教学方式方法形式多样,要符合成人学习特点,要依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要充分体现传授知识与素质能力提升相结合。理论教学多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实践教学多采用现场培训、实操培训、仿真模拟培训等方法。另外,还要结合拓展训练、头脑风暴、角色互换、游戏启发、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员的兴趣达到培训教学目的。
三、科学评估项目方案
从培训需求分析开始到最终制定出一个系统完整的培训方案,并不意味着培训方案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还需要不断评估,才能使培训方案逐渐完善。
大学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运用论文 篇6
2010年,国家从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角度,首次提出“办好开放大学”,首先想到的就是依托电大系统。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进行“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的试点工作。这充分说明开放大学的组建核心就是电大,“开放大学”以电大为基础,就是对电大开放教育十多年工作实践的肯定。随着教育部陆续批准“1+5”所开放大学的试点,也揭开了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整体战略转型,换一个角度讲,也是国家从战略高度对开大远程教育大学项目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一、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运用ISO9000标准的条件
回顾之前电大的开放教育到如今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在办学质量管理方面,除了教育部做出的2001—2003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期评估,2005—2007年的项目总结性评估以外,目前无论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开放大学系统内部都没有制订出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缺乏比较科学的质量保障和监控机制,亟待建立一个兼顾科学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的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系列标准,明确提出了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以及与供方的互利关系,这些原则科学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基本规律[2]。通过其他学校的大量成功的实践证明,该标准也同样适用于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质量管理工作。借助ISO9000族标准建立的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涵盖远程教育的整个过程,从办学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招生、教学教务管理、针对教师教学和学员学习的各项支持服务、以及所需的各类资源建设等环节。质量体系中的各项标准应突出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突出教学质量,可以着重考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安排、组织与保障;各类学习支持技术手段运用的评价;各类教学资源合理与有效性的评价;教育管理及服务的评价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推动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构建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框架
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由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实现方针和目标的一些必备要素构成的,事实上,每个办学单位在日常的组织管理工作中,都有自己已有的一套管理方法,也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质量方面的有关要求。不论这些管理方法是否成文,也不论它的实际运行效率高低,从客观上讲都已经存在一个质量管理体系,只不过它是否完善和有效值得商榷。建立以IS09000族标准为蓝本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将新建的质量管理体系与各校已有的管理体系要求进行整合,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这样有利于体系过程策划、资源合理配置、评价整体的有效性、确定互补的目标等。因此,在构建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时,应按照IS09000族标准要求,重新审视各校原有的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根据各校自身特点构建适合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一定要全部推倒重来。具体构建时要把人员、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管理、技术、方法、信息等要素系统地组合在一起,分析确定需要开发的教学和管理活动过程,通过实施有关质量管理活动,使各项教学管理活动过程能经济、有效、协调地进行,这样组成的有机整体就构成了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3]。在实际运行中,通过策划活动从核心管理过程、资源管理过程、教育服务提供过程、质量监测、分析和改进过程四个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建立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具体内容见图1。
图1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图
在整个体系框架中,核心管理过程是整个体系的指挥系统,教育服务提供过程则是体系的关键,资源管理过程给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人、财、物的保障,最终的测量、分析与改进过程是保证整个体系得到持续改进的基础。根据现有条件,可以着重考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安排、组织与保障;各类学习支持技术手段运用的评价;各类教学资源合理与有效性的评价;教育管理及服务的评价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推动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过程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开大远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实际上是由构成体系空间的一系列过程网络组成。将该体系付诸于实际工作时,就一定要区分、识别、分解体系中所需的主要管理过程及其相关活动。确定管理过程的顺序和作用;对过程功能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注重各过程之间接口衔接和协调;确保这些过程运作所需的条件和资源;对已有目标或结果确定一种比较好的评价方法;对有关过程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以实现过程的持续改进[4]。这里以教学管理过程为例看看具体流程。
图2教学管理过程分析表
四、运用时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由于ISO9000族标准和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各自的特点使然,事实上,在开放大学远程教育领域建立ISO9000族质量标准将会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必将面对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但随着教育国际化交流和竞争的深入,建立大家都认可的教育质量评价模式或体系迟早会成为一种必然,其中有这么几点应引起重视。第一,最高管理者的作用举足轻重,一定要真正了解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深远内涵和发展意义,这是开展其他质量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第二,全体教职员工对质量的关注和重视至关重要,要凝聚全校之力方能有所突破,有所建树;第三,可以将ISO指标体系与国家对开放大学的宏观评估督查指标有机结合;第四,ISO9001标准仅仅提供一些原则性的指导意见,这样就会在框架和体系的实际构建时显得比较笼统,一定要结合各校的实际情况,才能获得更好地效果。
第2篇:开放大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现代远程教育(ModernDistanceEducation)
远程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学校教育而言的新型教育形态,其显著特征为: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处于分离状态;教育机构通过提供学习材料和学习支持服务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应用各类技术媒体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并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助学为辅;在师生之间建立双向通讯和反馈机制。现代远程教育即学界所谓的第三代远程教育,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和无线通讯等双向交互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更加开放灵活的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突出特点为:真正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受教育对象扩展到全社会;有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学习者选择;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我国于1998年开始的电大开放教育和高校网络教育即属于现代远程教育,业已成为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
2开放大学(OpenUniversity)
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实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和促进全民学习的重要平台。1969年,英国开放大学首任校长克劳瑟爵士(LordCrowther)在其就职典礼上给开放大学赋予了四项意义深远的本质含义,即开放教育对象、开放教学时空、开放教学方法、开放教育观念,这是对开放大学特征的高度概括。
3质量保证体系(QualityAssuranceSystem/QAS)
质量保证体系的概念来自工业生产领域,是指企业以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把组织内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有效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一切因素,形成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同理,开放大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就是按照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实施的各种保证措施和监控手段的有机整体。质量保证体系相应分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本文主要探讨开放大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问题。
二、建设开放大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理论依据1系统论和控制论思想
系统论(SystemApproach)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论,其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化的规律,并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调整、改造系统,协调、优化各要素关系,使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与需要。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开放大学是一个系统,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也是一个系统,都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建设开放大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必须用系统论的科学思想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个层面的关系。
控制论(Cybernetics)是一门研究动态系统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科学,目前已发展成为综合研究各类系统的控制、信息交换、反馈调节的交叉学科,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信息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即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制约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保证实质就是对教育质量这一复杂系统进行科学控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是不断修正控制方向、方法和措施的根本基础。
2泛在学习、混合式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泛在学习(Ubiquitouslearning),又名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是指无时无刻的交流,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泛在学习是数字学习(Elearning)的延伸,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由移动学习(MLearning)的理念逐渐引发而来的。就其本质特点而言,泛在学习是“以人为中心,以学习任务本身为焦点”的学习,它的目标就是创造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的教育环境,实现更有效的学生中心教育。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是一种自然或自发的行为,学习者所关注的将是学习任务和目标本身,而不是外围的学习工具或环境因素,学习将变得更加方便和积极主动。
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Singh&Reed)。也就是要把传统课堂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移动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式学习的内涵包括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混合,但其重点并不在于混合哪些事物,而在于如何混合,强调混合的系统性、平衡与适度、操作性与实用性,目的在于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和效益。
建构主义学习(ConstructivismLearning)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主动加工建构形成的。随着信息技术和泛在学习的发展,泛在设备的计算与信息管理功能,可以作为建构工具来支持、指引和扩充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或思维模式,很好地满足以学生自我导向为主的学习环境的建构,促进知识建构与问题解决。
3ICDE质量评审标准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InternationalCouncilforOpenandDistanceEducation,简称ICDE)成立于1938年,是国际远程教育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组织,其成员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ICDE致力于为会员提供全球性的交流和发展指导,推动全世界开放和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与资源共享,提升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公众信心,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教育了解与合作。ICDE受委托对远程教育机构开展质量评审,其评审标准包括六项核心指标,即目的和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及测评、学习支持和指导、学习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质量保证与提高。这对我国构建开放大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本组织所有成员及顾客、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模式和理论。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中,质量与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都有关,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且依靠全体职工共同参与质量管理。这为开放大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要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开展全员质量管理。
三、建设开放大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可资借鉴的经验我国的开放大学(包括国家开放大学和地方开放大学)是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基础上建设的,而广播电视大学又是借鉴国外开放大学(特别是英国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创办的。因此,建设开放大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既要总结电大教育三十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也要借鉴国外开放大学的有益经验。
1我国广播电视大学保证教育质量的实践经验
广播电视大学在过去30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明确了保证教学质量的五大核心要素,即优质的教学资源、严格的学习过程控制、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规范的教学管理和系统运作,特别是“五统一”(全国电大系统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命题考试、统一评分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保证了统一的质量标准。丁兴富把广播电视大学的质量保证体系总结为“三阶段”机制,即通过调查社会需求和学习者需求确定教育目标;通过系统的设计、运作(包括教与学、监控及考核)和管理实现教育目标;从教育评估取得反馈,调整和完善下一个教学周期的教育目标。
2国外开放大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经验
国际上独立、自治的专门从事远程教学的开放大学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并迅速取得了成功,远程教育很快成为许多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创建于1969年的英国开放大学,在全英所有大学教学总体质量评估中多年名列前十名以内,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远程教育质量信得过的成功范例。依据该校前副校长丹尼尔的论述,英国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有四个基本要素,即高质量的多种媒体课程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的各类学习支助服务、良好的教学管理和扎实的研究基础。
四、开放大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要素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学校培养人才所应达到的规格和标准,它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要素,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围绕实现培养目标展开。开放大学的培养目标,从学校的定位、培养对象的特点、社会和学习者的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应该定位为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等本、专科应用性人才。当前,要适应国家调结构、转方式的需要,适应新常态下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专业设置和各专业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2质量标准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国家标准GB/T3935.1—83)。开放大学的质量标准,应该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人才培养过程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制定的衡量和评价尺度,是建立和实施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基础和依据。质量标准应包括教育对象入学标准、课程教材和多种媒体资源标准、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标准(条件)、课程学习和考核标准、专业集中实践和毕业标准等,涵盖教学、教学管理、支持服务、网络技术等各方面。质量标准应以量化为主,并具有强制性。
3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教学资源的核心,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开放大学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基于网络的多种媒体教学,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上,既要重视教材建设,坚持面向社会遴选高水平专家、教授主编教材,保证课程主教材的水准;同时要重视适应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一体化课程设计和媒体资源开发,满足学习者对课程学习方式、媒体、手段的多样化需求。开放大学的课程资源建设要注意强化应用性、技能性、实践性特点,突出行业企业适用性,避免与普通高等教育同质化。
4过程控制
教学质量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要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形成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其中课程教学过程的控制是核心。在开放大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下,课程形成性考核是学习过程控制的有效手段,要重视课程平时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根据培养目标的应用性特点和远程教育特点,要积极开发、开设基于网络的仿真、虚拟实验,加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和质量控制。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跟踪控制,及时掌握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动态,给予必要的辅导、引导、反馈和督促。要改革考试方式,推行信息化考试,推进能力性考试,减少知识性考试。
5保障措施
人才培养过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人、财、物各方面的保障做基础,这也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开放大学来说,保证措施不仅包括人的因素,即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能适应工作需要,能按照质量标准实施教学和教学管理各环节的工作,而且包括网络学习环境和学习支持服务两个重要因素。要建设完善的网络学习环境,保证教师在线教学、学生在线学习和师生在线交互的需要。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服务,每个学生学习每门课程都有指定的辅导教师,组织必要的教学辅导活动,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和反馈,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学习指导。
6监控手段
教育质量监控是按照质量标准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检验、评价、反馈的方法和措施,这是质量保证体系发挥作用的关键。质量监控手段包括教学检查、抽查、督导、评估、毕业生跟踪调查,应涵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形成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开放大学应建立健全质量监控的机构和制度,以自我监控为主,同时应积极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监督,特别是中介机构的评估。
五、开放大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1树立具有开放大学特点的质量观
作为新型高等学校,开放大学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质量为生命线,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要从开放大学的定位和实际出发,在确定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开发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实施教学、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开展质量监控等方面,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有特色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要高度重视和处理好扩大开放与保证质量的关系,既要坚持开放办学的方向,又要注意克服开放办学对教育质量的不利影响。
2建设具有开放大学特点的现代大学制度
开放大学作为高等学校,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遵循现代大学发展规律,通过制定大学章程,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大学制度,依靠制度的规范、保障和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开放大学的制度体系,既要从宏观层面确定大学定位以及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包括办学方向、办学模式、发展道路、领导体制、运行机制、社会服务等问题,也要从微观层面明确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以及教学、管理框架,包括学校的培养目标、质量标准、教学模式、管理方式,以及决策机构、管理机构、学术机构、保障和监督机构等,保证办学自主、学术自治,保证教育质量的核心地位。
3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大学,其主要办学特征是通过网络(包括移动互联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整合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理想,促进全民学习和教育公平。国家开放大学提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六网融通模式”,即网络核心课程、网络学习空间、网络教学团队、网络支持服务、网络考试测评、网络教学管理协调运行的教学模式。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提出向开放大学转型的突破口是利用移动网络技术,通过手机等新型终端实现泛在学习。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开放大学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建设。
4加强远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开放大学作为具有自主办学权的新型高等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大幅度提高专职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课程责任教师等骨干教师队伍,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着力培训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远程教学技能,提高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导学、助学能力;一手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办学需要和发展规划,聘请一批普通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教授和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担任开放大学的教材主编、课程主讲和辅导教师。要建立开放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远程教学能力。
5加强办学组织体系建设和系统协作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篇7
建筑产品的形成是通过在施工过程中物资、设备、人员、资金等大量投入的过程,而建筑产品的质量是检验在施工过程中能否贯彻执行国家的法令、法规与标准的过程,保证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建筑产品预期效果的影响因素即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人的质量意识和能力因素
人是质量活动的主体,对建设工程项目而言,泛指与工程有关的单位、组织及个人,主要包括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监理及咨询服务单位、政府主管及工程质量监督、监测单位,策划者、设计者、作业者、管理者等等。
1.2 建设项目的决策因素
在建设项目的决策过程中,有好多因素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工程质量,比如,项目没有经过资源论证、市场需求预测,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建成后不能投入生产和使用,或者形成合格而无实际使用价值的建筑产品,从根本上看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具备质量的适用性特征,同样,盲目追求高标准缺乏经济性考虑的决策也将对工程质量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1.3 工程项目的勘察因素
地质条件勘察直接关系到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是工程设计图纸各种参数和数据形成的前提,决定着工程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1.4 工程项目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因素
总体规划关系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及功能组织、平面布局、交通组织等的合理性,工程设计具体确定建筑产品或工程项目目的物的质量目标,直接将建设意图变成工程蓝图,为建设施工提供质量标准和依据。建筑结构与构造的设计合理性、可靠性以及可施工性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1.5 建筑材料、构配件及相关工程用品的质量因素
它们是建筑生产的劳动对象,没有这些物质条件,我们的建筑产品也就无法形成,因此,正确合理选择材料、控制材料、构配件及其他工程用品,确定它们的质量、规格、性能特征是否符合设计规定标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形成。
1.6 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因素
施工方案包括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前者指施工的技术、工艺、方法和机械、设备、模具等施工手段的配置;后者指施工程序、工艺顺序、施工流向、劳动组织方面的决定和安排,这些都是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形成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1.7 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因素
对于建筑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在施工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水文气候、劳动作业环境以及由工程承发包合同结构所派生的多单位多专业共同施工的管理关系、组织协调方式及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系统等构成的管理环境对工程质量的形成都将产生相当的影响。
2.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2.1 PDCA循环原理
PDCA循环原理是人们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理论方法,用以来实现预期目标,具体指以下四个阶段:
一是质量计划(Plan)阶段,理解为明确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二是实施(Do)阶段,包含两个环节,即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展开工程作业技术活动;三是检查(Check)阶段,指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包括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专检;四是处置(Action)阶段,对于检查所发现的质量问题或不合格因素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纠正,保证质量形成的受控状态。
2.2 三阶段控制原理
此原理就是通常所说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这三阶段控制构成了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
具体讲,事前控制的内涵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强调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二是质量计划进行质量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状态的控制。事中控制包含自控和监控两个环节,但其关键还是增强质量意识、发挥操作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即坚持质量标准是根本,监控或他人控制是必要的补充,没有前者或用后者取代前者都是不正常的。事后控制,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当出现质量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超出允许偏差时,必须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值,保持质量受控状态。
以上三阶段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实质上就是PDCA循环的具体化,在每一次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达到质量管理或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2.3 三全控制原理
三全控制指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应该是全面、全过程和全员的参与。这一原理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同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2.3.1 全面质量管理
包括建设工程各参与主体对工程质量的全面控制:如业主、监理、勘察、设计、施工总包、施工分包、材料设备供应商等,任何一方任何环节的怠慢疏忽或质量责任不到位就会造成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
2.3.2 全过程质量控制
主要是指根据工程质量的形成规律,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推进。主要过程有:项目策划与决策过程、勘察设计过程、施工采购过程、施工组织与准备过程、检测设备控制与计划过程、施工生产的检验试验过程、工程质量的评定过程、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过程、工程回访维修服务过程等。
2.3.3 全员参与控制
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看,无论组织内部的管理者还是作业者,每个岗位都承担着相应的质量职能,一旦确定了质量方针目标,就应组织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到实施质量方针的系统活动中去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
3.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
3.1 工序质量控制
设置工序质量检查点,对材料质量状况、工序设备状况、施工程序、安全条件、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常见质量通病等影响因素列为控制点作为重点检查项目进行预控。
工序质量控制要控制工序流程,每当一项完成后,由操作者根据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后由质量员在自检的基础上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工序活动操作过程完成的质量,做好技术交流工作,技术交底采取书面形式,要求具体、针对性强,要做到施工技术人员交底到操作人员。交底要依据规范及标准,跟踪到现场,质量检查到现场。
3.2 关键、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
对于关键过程及特殊过程,在施工的项目经理与项目工程师面对其作业班组进行技术知识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进行施工,保证其工程质量。
对于关键过程及特殊过程的施工部位,项目经理组织精干班子人员对施工图进行会审,并对其工艺过程、施工规范进行学习,以达到掌握工艺标准及施工规范的各项要求,使其施工质量达到规范要求。在关键过程及特殊过程的每项工作开始前及完工后,项目工程师对该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与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办理完工程验收单后方能转入下道工序。
3.3 土建与安装配合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土建专业与设备安装专业人员要及时召开碰头会。由安装部门报土建部门一份安装方案,经双方研究确定后方可实施。
安装部门在施工过程要跟班作业,穿插协调施工,禁止在土建部门全部完成后安装作业进入,给土建施工造成不便,也影响正常安装,造成工序不顺,影响工程质量。
3.4 对工期的质量控制
实行工期目标责任制,根据工程项目总体施工进度安排,将工程目标横向分解到部门,纵向分解到班组个人。与基层签署责任状,工期目标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实行奖惩制度,激发全体人员的干劲,做到以上工序项目,以日保旬、以旬保月,最后保证总工期目标。
根据施工总进度的安排,分别编制月、旬、周施工生产计划,作出劳动力示意计划,保证劳动力充足,提前做好图纸会审,对图纸中有疑问的地方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避免耽误施工。
3.5 对工程验收的质量控制
遵循以下原则:经返工或更换设备的工程应该重新检查验收;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工程应予以验收;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工程,虽局部尺寸等不符合设计要求,但仍然能满足使用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经返修和加固后仍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工程严禁验收。
4. 结语
如何抓好项目质量管理 篇8
“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已被公司各级领导所认同,“内抓现场质量领先,外抓市场名优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经营战略已被广泛采用,建筑市场的竞争已转化为工程质量的竞争。而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是公司形象的窗口,因此抓工程质量必须从施工项目抓起。而项目质量管理是公司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公司深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抓项目质量管理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企业层次,二是项目层次。以下就两个层次分别谈一谈对抓项目质量管理的认识。
1.抓项目质量必须注重质量保证体系覆盖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要覆盖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并有效运行,关键也在公司和项目部两个层次。公司要注重提高各级一把手的质量意识,发挥总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的重要作用,建立以经理为第一责任、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各级质量、技术管理部门实施的监管体系,培养一批内审和管理、监督专家队伍。经常通过监督检查、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手段,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其所有质量活动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和改进措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作为项目部层次的质量管理层,项目经理要在对公司质量方针目标提供保证的同时,还要依据合同对业主提供保证。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技术负责人为主、专职质量检查员、技术员、班组长及其兼职质量检查员组成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网络,对施工现场的质量职能进行合理分配,健全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的执行机制。在施工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三检制”和隐蔽验收制度,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都严格按照国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评定。使施工现场事事、处处、时时、人人都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规程办事,确保质量体系覆盖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2.抓项目质量管理必须覆盖所有的工程项目
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每个施工项目质量的总和代表公司着整体质量水平。优质工程是公司市场竞争取胜的法宝,也是公司形象的金字招牌,劣质工程损害公司形象,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质工程的正面效应与劣质工程的负面影响并不是一比一的对等关系,对公司信誉的影响可以说是“十誉不足,毁一有余”。公司为维护自身的形象,必须重视抓好所有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提高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抓项目质量管理,必须选好项目经理、配好项目班子。项目经理是企业在项目上的全权代理人,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和质量形成过程的总指挥,除应有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外,还应要求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真正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努力抓好质量管理、创建名牌工程、为企业形象“贴金”、而不是抹黑的质量责任意识。项目班子(包括项目经理)由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是履行质量职能的骨干力量,又是执行质量计划实行全过程控制的实际工作者,选配项目班子要注重总体功能。
3.抓项目质量必须实行目标管理和质量预控
质量目标既要满足与業主签订的合同要求,又要满足公司质量计划的要求。比如有的工程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质量等级为优良,而公司为满足市场需要确定其为创局、部级优质工程或创“国家级大奖"工程,那么该工程的最终质量目标就应定在局、部优质工程或“国家级大奖”工程上,按照这个质量目标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设计。首先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定出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然后针对每个分项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的难易程度,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确定质量管理和监控重点。在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写出详细的书面交底和质量保证措施,召集施工主要负责人及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和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交底,做到人人目标明确、职责清楚。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施工经验不足的分项工程,还应事先对人员进行培训。对质量控制的难点,组织群众性的TQC小组活动进行攻关。在施工管理中还要坚持“典型施工引路”,即在各分项工程全面施工前,首先组织技术熟练的操作工人进行典型施工,典型施工后及时总结,确认能达到质量目标和规范设计要求时,组织施工班组全体人员进行现场观摩,使各施工班组有直观的质量标准,进一步向班组做较深层次的技术交底,从而达到质量预控,少走弯路,一次成优。
4.抓项目质量必须安排好交叉作业,注重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
在施工中,往往是多工种、全方位交叉作业,管理难度大。俗话说“优不优看细部”,就说明细部施工阶段的施工质量,对实现项目总质量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细部处理”,是一种习惯说法,它包含两层意思:“细部”一般是指大面积施工以外的细小部位、各分项工程接合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的交接处。例如预埋铁件、预留孔、面层等部位的质量,在规范和标准中难以用定量的方法进行描述。但这些部位都是影响观感质量的重要部位,体现施工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的关键部位,这些细部做好就能够对整个工程质量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处理”二字说明了这些部位一般设计无规定、或规范要求不太明确,要靠现场施工管理者、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进行恰当的处置。在这一阶段,除各分项工程要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外,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合理安排交叉作业,抓好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上。合理安排交叉作业,一是要合理安排工序,解决好各分项工程施工的先后顺序,不影响施工质量;二是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保证各分项工程必要的技术问歇;三是要合理安排人力以保证工期。
成品保护在细部处理施工阶段尤为重要,要在一开始就制定措施,落实责任人,做好有利于成品保护的交叉作业安排,防止相互破坏或污染,减少翻修或返工损失,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5.结束语
总之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公司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个操作工人,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质量管理的难度大。因此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按照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覆盖所有工程项目和每个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公司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吴涛主编.施工项目经理手册.地震出版社,1998.
【培训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推荐阅读:
项目质量管理12-09
项目质量保证管理11-12
培训质量管理05-19
6项目管理质量管理07-14
管理培训生项目09-11
阿里项目管理培训05-21
项目管理培训教案05-31
审计项目现场质量管理07-17
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07-17
军工企业项目质量管理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