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项目总结

2024-10-01

改革创新项目总结(共8篇)

改革创新项目总结 篇1

广德县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 实验项目学校实验工作总结报告

2012年3月,县教体局审查确立了七所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验项目学校,正式开始了我县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艰难的探索。2012年5月25日以“广德县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验项目学校”的实验工作为基础,县教体局制订了《广德县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施方案》上报省教育厅申请立项,被批准为“安徽省基础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11月7日县教体局同时下发《广德县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施方案》和《广德县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革实施方案》,把全县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验和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了我县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方向,理清了我县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思路,确定了推进实施的步骤。三年过去了,七所项目学校的实验探索工作已进入收官阶段。我们要求各项目学校整理好资料并作认真的总结,六月初县教体局组织人力对项目学校的实验工作做了全面的调研和考核,现在把我县项目学校的实验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的背景

国际国内形势。国际上,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本国的教育与国家发展都作了重新的审视,更加清醒的认识的发展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发起了新一轮 的教育改革。这次教育改革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着力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课程革新的基础上,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全人教育,提高人的素质。顺应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我国也起动了中小学课程改革。到2012年,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十年时间,取得了显著成效,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出现了很多问题,改革到了深水区。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国一些中小学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做了一些艰难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有一定影响的新模式,从“洋思”到“东庐”,从“杜郎口”“昌乐二中”到名噪一时的“九大范式”,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他们的课堂实践也让更多的中小学教师看到了不同于“灌输式”的鲜活课堂,看到了改变僵化的传统课堂的路径和希望。2010年前后,国家教育部组织人力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新修订。同时组织人力规划我国考试和招生制度的改革。2011年前后,广西、广东、山西、山东等省很多地市制定了区域性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并强力推进,我省五河县率先区域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宁国市也于2011年秋季开始了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时间三年。这时全国的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校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广德中小学教学改革到底如何进行?经过认真的思考,我们放弃了强制性全面推进全县教学改革的想法,确定的指导思想为: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学习和 借鉴杜郎口、洋思、东庐等中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目标,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符合本县实际的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模式;以鼓励实验,抓点促面,逐步推广为原则,努力推进我县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带动教育教学工作整体创新改革,全面提升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改革实验的目标、内容

实验目标:以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验项目建设为抓手,抓好实验项目学校的创新改革实验工作,用三年时间探索建立符合实验项目学校实际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抓好实验项目学校建设的同时,不断向全县中小学推广实验项目学校成功的经验,促进全县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改革,真正落实有效教学的理念,全面提升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实验内容:

1、认真学习研究杜郎口、洋思、东庐中学、铜都双语学校等成功的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模式,汲取成功的经验,学习先进的方法,结合本县中小学校实际,制定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验实施方案,并积极开展实验工作,探索建立符合校情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度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组织、指导作用,造就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学习借鉴杜郎口、洋思等中学先进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教学、管理、生活的各个层面渗透创新改革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形成。

4、在创新改革实验不断实施的同时,完善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及各种考评方案,推动创新改革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三、实验步骤和过程:

1、组织申报:2012年2月28日,广德县教体局下发广教体办[2012]22号文件,印发《广德县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验”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鼓励我县各中小学校申报“实验项目”。

2、评价确定实验学校:在学校自愿申报的基础上,县教体局经过严格的审查,于2012年3月31日发文确定柏垫中小学、邱村中小学、东亭中学、兴华小学和桃李园学校为“广德县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验项目学校”。

3、组织项目实施:2012年3月下旬启动实施实验项目。具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3月至4月,要求各实验项目学校组织学习和考察,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提高教师的素质,努力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素养;组织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外地先进学校考察,汲取成功经验完善 创新改革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各实验项目学校组织实施创新改革实验方案,并及时总结实验工作(每学期一次),调整方案,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考评办法,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县教研室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调研活动,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现场交流大会,每年组织一次实验工作考核并把考核情况总结反馈给项目学校。

第三阶段,2015年5月,对实验工作进行总结,收集实验成果,撰写实验报告。县教体局组织考核评估。8月教体局召开大会,向全县中小学推广成功经验。

四、实验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1.学校主要领导对实验工作认识到位,重视教学模式改革实验工作,是实验工作能够顺利推进的前提。七所实验学校校长都亲自担任领导组组长。实验推进的过程中各校十分重视向县内外、省内外先进学校学习,多数校长亲自带队学习榜样学校的先进经验,并亲自向学校教师作动员报告。有的学校校长还亲自对实验班的教师作培训讲座。三年的实验探索各校都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困惑,但各实验学校领导表现出坚定的信心,坚决支持改革实验,在人力和财力各方面给予实验工作以倾斜,保证了实验工作顺利推进。如:柏垫小学郭志启校长,三年来实验班的教师几乎都考进城了,但是他动员了更多的教师参加了实验工作。邱村中学的骆观堂校长,在学校先期进行的 实验改革工作遭遇失败的情况下仍然态度坚决的高举创新改革的旗臶,团结一班人重新启动七年级的教学模式改革实验。

实验学校的领导不断反思总结,实验工作的思路在不断调整,使得实验工作更加注重实效。柏垫中学徐寿友校长亲自为学校的实验工作做顶层设计,一直下沉在实验工作中,与实验班教师一道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取得的经验。他还带头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亲自培训实验教师,并为学校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实验工作做了周到系统的安排,确保实验工作稳步的向前推进。桃李园学校的彭强校长和劳维喜校长亲自带领班子相关成员,学习相关教学模式和先进理论,亲自设计学校的实验方案,参与相关教学实践活动,制定相关保障性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工作顺利开展。东亭中学胡锦喜校长、柏垫小学郭志启校长、邱村中学王荷富主任亲自代实验班的课,直接参与实验活动,做到随时掌握实验工作动向。邱村中学骆观堂校长、邱村小学叶朝东校长坚持经常到实验班课听课,并在学校管理及制度层面旗臶鲜明的给予实验工作以倾斜。兴华小学周斌校长亲自担任课堂教学考评组评委,直接参与集体备课和教学考评活动。

各项目学校不仅仅追求模式的“形似”,在实验的中期开始对前期的教学改革进行反思,逐渐的摈弃那些形式化的无效的做法,更加注重实效。各校注意找准突破点,使得实验工作能够向纵深推进。如:邱村中学以团队建设和学生的合作学习为重点,工作做得很是在细致,取得了成效。柏垫小学在学习环节上抓预习和分层作业,对一年级着重抓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兴华小学舍弃过去的实验,根据学校实际重新调整了改革的思路,重点抓教师的备课和对课堂教学的考评,着力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路径,促使教师研究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努力做到“堂堂清”。

各校都制定了相关制度和鼓励实验工作的措施,保障和促进了教学改革实验工作的开展。

2.多数实验教师积极性高、信心足,专业素质得以提高。三年的教学改革实验,多数参与实验工作的教师,工作十分的繁重,遇到了这样和那样的阻力和困难,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有过疑虑和彷徨。但是,绝大多数教师没有退缩,他们义无反顾地探索着,实践着,涌现出一批能熟练的运用新的理念组织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师,这些教师在广德县第一节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展现出他们的风采。我们在多次的调研接触中,感受到各校实验教师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对教学改革实验工作满怀信心。他们在教学改革中艰难的探索,在探索中提高了专业素养和能力,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新的理念且能在教学中践行新理念的新型教师。

3.县教研室和各科教研员的组织指导,为推进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县教研室按照《广德县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验”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每学期分组到 各实验项目学校做专题调研;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并把评估情况及时地向实验项目学校进行反馈;分别在兴华小学、柏垫中小学、东亭中学和桃李园学校组织综合性的现场经验交流会五场;牵头组织到铜陵、安吉、宁国等地考察学习三次;组织开展相关学科观摩研讨活动十余次。各科教研员都努力学习相关的理论和先进的经验,掌握最新的教学改革动向,并深入实验课堂和一线教师一道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2014年下半年,全体教研员到邱村中学开展专项视导活动达三个月之久,和学校领导及实验教师一道诊断问题,探求改进实验工作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和途径。

4.教体局领导重视和支持,是教学改革实验顺利推进的保障。县教体局成立了以程建中局长为组长的实验工作领导组,分管局长裴智海同志担任领导组副组长。在他们的关心支持下,县教体局不仅在经费上给予支持,还一直关注实验工作的全过程。从实验方案的出台,到项目学校的确定;从先期的教研员和学校骨干教师的外出学习考察,到后期的交流总结;从教研室的相关工作安排,到各实验学校的实验工作动向,只要是有关教学改革实验工作方面的事,局领导都十分重视,给予关心、指导和支持。裴局长还亲自带领教研员到铜都双语学校考察学习,亲自参加各种观摩研讨和交流活动,亲自到实验教师课堂了解工作推进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困难。正是因为教体局主要领导的高度的重视和坚决的支持,我们县的教学模式创 新改革实验工作才排除了种种质疑和重重的阻力得以顺利的推进。

5.经过三年的艰苦探索,各校的教学模式基本成型。桃李园学校初中部在铜都学校培训指导下,最早确立了自己 “导学一体,主体探究”的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或者称之为“学案导学,以学定教”的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流程规范为“定向自研,合作交流,展示质疑,达标检测”四个环节。东亭中学在借鉴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确定了导学流程,尝试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形成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反馈”五大环节教学模式(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门学科的自研自探、合作探究两个环节在课前完成,其余学科的五个环节都当堂完成)。柏垫中学探索确定的教学模式为“四度五环”大课堂模式。“四度”即自主度、参与度、有效度、情趣度。“五环”即任务、独学、合作、展示、释疑。邱村中学吸取第一年分学科实验失败的教训,2013年开始在七年级尝试“五步课堂、自主学习、训练必备”为指导思想教学模式建构实践,到2014年9月确定了“构建四环课堂,达成四力目标”(四环:定向自研、合作探究、展示质疑、达标检测;四力:自研力、合作力、战士力、学习力)的课改模式。柏垫小学一直尝试建立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改实践基础上,提炼生成了“自主 预习——合作交流——汇报展示——巩固延伸”四环节教学模式。邱村小学探索的模式是“预习导航—探究解疑—分享成果——练习提升”四步学导法,它以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础引进了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的若干元素,有着自己的特色。兴华小学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学校特色和内涵的教学模式即“目标导学 合作助学 检测促学”。桃李园学校小学部的模式形成有一个不断建构、充实、完善的过程,它以“同桌互说”和“小团队建设”为基本要素,逐步充实形成了以“主动自学、全员参与、小组互助”为特色的“全员全程参与式”教学改革模式。

总体上看,各项目学校的实验工作都是按预定的方案推进,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课堂上和学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气象。

6.学生积极性高,欢迎和支持教学改革,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最受益的是学生,因此,从我们多次调研座谈、问卷掌握的情况来看,我们实验班的学生普遍喜欢这样的课堂,喜爱这样的学习方式。新的课堂,学生少了许多的压抑和羁绊,焕发了从未有过的活力,闪烁着孩子们的智慧。三年下来,学生的素养有普遍的提升,具体体现在:学习习惯得到较好培养(如好的自习习惯、阅读习惯,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等等);学习兴趣普遍增强,学习热情普遍高涨;听说读写及预习、复习等能力都有所提高; 行为习惯等都有所改变,许多厌学且难以管理的学生逐渐有了转变。

7.教学成绩稳中有升。我们所处时代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改革的新潮在涌动,但是,沉淀在民族意识深处的传统意识不是一下子能改变的。目前,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仍然是最关注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模式改革不能不顾忌教学成绩。可喜的是三年来,各项目学校的实验班,不仅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明显增强,综合素质有所提高,而且在多次文化课检测中的成绩都还不错,多数是稳中有升。其中东亭中学各年级成绩提升得最明显,已经位列农村学校中游水平,摆脱了倒数前两名的窘境。事实证明,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全体学生的整体成绩的提升是明显的,有利于消除低分率,提高合格率。

8.一些学校自发跟进,主动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验,如:流洞中学、花鼓学校和新杭中学。实验学校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互相鼓励已成为常态。

五、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原因分析

1.一些实验教师的观念意识尚未彻底改变,直接影响实验工作的推进。从传统的课堂到新的课堂,改变的不仅仅是形式,更是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做彻底的改变。否则,改革实验表面上热热闹闹最终会流于形式。因为受到潜在的旧的观念的制约,有的课堂教师控制的痕迹很浓,学生的发言略有不畅教 师就要讲解。还有的教师受应试思想影响大,教学完全以知识和训练(技能)立意,过于功利,追求的不是真正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生命课堂,大量的时间是对学生进行练习训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思想观念的转变都是有一个过程的,一般是渐变的,所以,教师很难一下彻底改变;即使是理性认识有了改变,但深入骨髓的潜意识是难以很快改变的,而且,人的行为很多时候受潜意识影响很大。二是一些学校限于经费的困难对教师外出到先进学校现场考察学习重视不够,派出教师少,安排学习归来的教师二次培训。又因为外出学习的教师认识水平、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够把握先进学校课改精神的实质和关键做法,所以,培训效果不理想。实际上,到先进学校的考察学习,不仅是理性上的学习,其实感性上的触动更为重要。情感上被感动,转变观念会更快。三是有些教师专业素质不高,采用什么方法教学效果都不是太好,再加上这些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理解的偏差,不能组织、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学效果反而更差。四是有些被迫参加教学改革的教师故意扭曲地执行学校的要求,不好好地组织学生学习,不适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管控、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教学效果很差,他却说是新的教学模式不好。

2.对实验班考试成绩的担忧,使得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放不开思想包袱,束缚了手脚。实验班学生最突出的成果是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现在的考试仅仅是纸笔形式的书面检测,难以 考查学生的素质。因此,实验学校领导实验班教师十分担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受影响,这写担心使得他们在教学改革实验中难以放开手脚,从而制约了实验工作。这也是今后教学管理和评价应该着重研究解决的问题。

3.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合作意识不够,对实验工作有制约。主要反映在导学案制作方面。我们实验项目学校试图建立的新教学模式多数是把“导学案”作为最重要的凭借和载体,学生的预习或自学自研,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的展示,学习情况的检测等等环节都是靠“导学案”指导,因此,“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学习效果。可是许多学校的“导学案”质量并不高,很多不是真正的集体研究讨论形成的成果,而是某一个教师劳动的结果,制作“导学案”的集体备课没能落到实处,一般由主备人包办代替了。这样的“导学案”很难保证高质量。许多导学案类似习题集,导的功能不够,练得功能明显。还有的导学案的制作者对教学内容研究的不透,在目标确定和表述,教学内容选择和安排,教学环节设臵等方面都出现问题

4.一些学校的少数领导和非实验班教师的抵触情绪和观望态度对实验教师有负面影响。这样的情况在小学还表现的较为严重。规模比较大的初中,有一些有多年教龄的所谓的老资格的教师(有的其实是遗少),他们盲目的排斥新异,不太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不仅自己不积极上进,还对实验教师冷嘲热 讽,使得实验教师心生顾忌,放不开手脚。还有些教师靠消耗自己和学生大量时间死干取得了一些成绩,非常自傲,妄自尊大,在不够了解新旧模式的特色和优劣的情况下无端抵制教学改革。这样的老师在老百姓心目有认真的口碑,在学校有一定的影响,对学校教学改革工作阻碍力最大,这是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学校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5.学生学习团队建设方面研究不够深入,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方法和策略方面的指导不够。学习小组的建设和运行的好坏对教学模式改革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而我们在如何建立学习小组,如何指导和管控小组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如何评价和激励学习小组的活动诸多方面思考和研究的不够,致使学习小组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学校的学习小组的活动往往仅表现为表面上的热闹,甚至有的学生利用这个时候谈心玩闹,没能够做到全组同学有效的合作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6.有的学校领导在实验推进过程中,对实验课堂的审视反思研究不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到原因,所以对教学模式(及实验工作)的调整不够及时,影响了实验效果。还有些学校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师情况复杂,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难以形成合力,这样也影响了实验工作。还有的学校的领导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缺乏策略性和艺术性,导致一些教师产生逆反心理,把一些可以争取和依靠的教师推向了改革的对立 面。

7.缺乏专业引领和指导,这也是我县教学改革推进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和多钟因素的制约,县教研室各科教研员工作负担都很重,平时疲于应付琐碎的杂事,并没有能用大量的时间深入实验项目学校与一线的老师一道研制导学案,研究和解决新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教研室主要领导,对新的教学模式钻研的不够,在指导学科教学改革方面没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也没能有效利用外地专家指导我们的课改工作,使得我们一些项目学校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各项目学校在培养自己的专家团队方面重视的不够,依赖上级、依赖外来专家的思想严重,这也是一些学校有些简单的问题都没能够很好解决的原因。

8.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本身存在着不断探究和完善的问题。如:教学改革实验课堂教师如何适时地发挥主导作用,使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更加有效?新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如何适应学生学习、交流和展示的需要?教师如何进行点评和拓展,以及如何对学生学习进行恰当的评价等。还有学校对实验课堂的监管和指导难以到位问题,改革从课堂拓展到整个教育领域的问题,与改革相配套的新的管理制度建设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的对待、研究并加以解决。

六、对今后推进教学改革工作的几点建议 1.坚定信念,认准方向,大胆尝试。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对于我们来说仍然是一种尝试,我们七所项目学校的实验工作或多或少的取得了些成效,但是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没有一个是十全十美的。然而,反过来想,我们没有推行新的教学模式的学校有十全十美的吗!新的课程理念没有错,但化理念为实践确实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究竟在教学实践中以怎样的形式体现,是要靠我们千千万万个教师努力的实践才能够探索出来的。全国有许多地方在开展教学改革,国务院也发布了“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决定”,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都在积极的研究落实。这一切无非是为了尽快改变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所以,那些反人性的教学方式,那些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方式、方法注定会被历史淘汰掉的。我们要坚信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只是我们还没有寻找到更好的路径。所以,我们还是要大胆尝试,绝不退缩,就算是为了我们孩子更好的未来,我们吃苦、受累、受委屈也是值得的!

2.要讲求策略,实事求是,合理推进教学改革。我们强调要推进我县的教学改革,我们不强求各个学校都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提法,就是考虑到我们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各个学校领导也要有这样的心态,允许有不同的教学形态存在并发生碰撞,就像上世纪初的北大,蔡元培先生提出了“兼蓄并包”的办学理念,使得当时的北大出现了学术的大繁荣。我们要求每个学校都依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找准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制定改革方案,但不强求一定是全面的改革或者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改革。各个学校可以借鉴外地的成功的范式,但是不能简单的照搬人家的做法。也可以学习我们县项目学校的好的做法,但是千万不要生搬硬套。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个性,学校领导一定要分析自己学校的情况,了解自己学校的特性,选准突破口,推进教学改革。根据《广德县中小学教学模式创新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我县下半年各初中、小学都要尝试进行教学改革,我们要求各校在八月份酝酿制定实施方案上报教体局教学研究培训中心,九月我们将组建教学改革专家团队,对各学校的方案进行审核论证。今年下半年教研工作会议将是围绕教学改革的主题组织安排活动。我们将以“教学改革专家指导团队”取代过去的学科中心组,强化专业引领,指导各中小学开展教学改革活动。

3.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提高实验能力。要想教学改革实验取得成功,彻底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以及实验操作能力是关键。但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革开始时要学习,实验进行中更要学习。学习能够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学改革实验取得成效;反过来,教学改革实验也能促进教师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和专业素质。各学校要加强全体教师的学习,让学校形成一种有利于教学改革实验顺利进行的 文化氛围,齐心协力地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并且要多向学生、家长和社会进行宣传,努力达成共识,形成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实验工作要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为重点,加强教学各个环节的研究和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指导,着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4.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管,不断反思、研究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改进教学。学校领导在推进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能任务一布臵就当甩手掌柜,等着收获成果。我们要加强备课、学生自学、课堂教学、课后检测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了解真实的情况,发现真实的问题,并且能组织教师及时的研究和解决问题。各项目学校要尽快总结出可操作性的经验共教师分享,如“教师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手册”,便于全体教师学习掌握。也要为学生编制同样的操作手册,以便学生更快的知道怎样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更自觉的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加强学科特性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并要在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拓展和教学途径拓宽等方面加强研究,争取有所突破。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5.县教研室要加强教学管理,改进工作方法,推动各中小学的教学改革。教研室要顺应教育改革的形势,改进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工作,为投身教学改革的学校和教师解除顾虑;教研员要加强学习,提高指导教学改革的能力并深入教学一线与广 大教师一道研究改进教学;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为各学校的交流研讨提供平台;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先进经验,向全县各学校推广。

结语:我们生在一个改革的时代,我们无法逃避改革,所以我们选择顺应改革的大潮,把广德县中小学教育推进到一个应有的发展平台。

2015年8月19日

改革创新项目总结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创新创业,管理模式,创新能力

0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1]。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比较低, 主要表现: (1) 缺乏创新思维; (2) 缺乏创新意识; (3) 缺乏创新热情。

为了克服大学生已经形成的思维惯性, 必须以科技创新为载体, 用实际内容、具体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欲望[2]。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正是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体实施过程: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 聘请专业教师指导,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做出创新成果。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已经顺利实施13年, 学校共资助经费130余万元, 立项1300余项, 惠及5000余名学生,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虽然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和运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缺点和不足。

1 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我校学生项目根据对象和级别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 (1) 校级项目。由校团委领导的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 主要针对在校二、三年级的本科学生, 只有创新实验项目类型; (2) 省级和国家级项目。由教务处领导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针对所有在校学生所组成的团队, 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以交叉, 包括创新实验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种类型。

因为管理体系中管理对象不同, 级别不同, 管理者不同, 存在以下问题: (1) 校级项目只是针对创新实验, 在研究领域上过于狭窄, 忽略了对学生创业方面的鼓励; (2) 由于省级、国家级项目和校级项目的名字相似导致很多学生混淆, 甚至提交错误的材料; (3) 同一个研究课题, 可能同时在三个级别的项目立项, 占用过多的资源。

1.2 经费不足

每年创新基金项目总经费为10万元, 而接收到的申请书大概在200份左右, 为了扩大受益面, 批准立项的项目在100项左右, 立项的项目的资助经费一般少于1000元/项, 个别项目经费甚至低至300元。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经费的欠缺大大的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导致学生消极对待, 阻碍项目的顺利进行, 很难做出有价值的课题。近两年我们以减少项目数量来平衡单个项目经费, 将数目控制在60项左右, 每个项目的经费确实增加了, 某些理工科项目的经费高达2000元, 但是项目数量减少了, 竞争太激烈, 立项难度大, 学生受益面变窄, 最终效果却不理想。

1.3 师资结构不合理

根据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指导教师须具有中、高级职称或者硕士以上学历。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较低职称学历的教师均不能参与项目的指导, 而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忙于政务或者各种项目, 最终指导任务落在了中级职称教师身上。中级职称的教师一般已经工作2~3年以上, 他们没有当初的工作激情, 为了晋升职称必须投入很大精力去撰写高质量论文或者提升学历, 根本无暇指导学生项目, 另外, 教师指导学生项目没有纳入工作量的考核中, 也没有任何物质补偿, 久而久之, 这部分教师也就敷衍了事。

1.4 结题率偏低

近十年的资料显示, 每年的项目结题率都在80%左右, 结题率偏低。经过调查,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经费不足无法继续;缺少教师指导, 无法完成合同任务书内容;项目负责人能力不够, 无法带领团队开展研究;项目进度安排不合理, 到期未完成实验。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缺少一个评价体系, 没有对这些无法结题的项目相关人员采取惩罚措施, 也没有对优秀结题的项目相关人员进行奖励措施。

2 管理模式改革探索

为了更好的管理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 对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初步的改革。

2.1 四级管理体系

为了解决现有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全面的问题, 重新设计了一个自下而上的四级管理体系[3], 使得相关的管理成为一个整体, 项目名称统一称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避免了因为名字的相似而混淆。为了增加受益面, 增加项目数量, 特增加院级项目, 从低到高分别是院级、校级、省级和国家级, 全部级别均包含创新实验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种类型。院级项目由院分团委自行管理, 校级、省级、国家级项目由工程技术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

2.2 多种配套经费相结合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因经费不足导致的立项项目数量与学生受益面之间的矛盾, 采用了多种配套经费相结合的方式[4]。院级项目经费由学院分团委负责落实, 校级项目在原有数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增加, 原有数量的项目由校团委统一下拨经费, 新增项目则由学院自行提供经费, 省级、国家级的项目维持不变。这样既增加了学生项目的数量, 减小了竞争,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又没有额外增加经费开销, 有效地解决了立项项目数量与学生受益面之间的矛盾。从2014年开始, 我们开始试行, 立项项目数量提高到77项, 保证理工科项目经费1000~2000元左右, 文科项目经费1000元左右。这种方式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相信在这个基础上, 继续宣传推广, 立项项目数量还可以再提高。

2.3 合理调整师资结构

学院应鼓励专业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指导。院级项目可以降低门槛, 允许新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以及职称学历较低的老师指导, 锻炼其带学生团队的能力。校级项目指导教师要求不变, 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对他们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有一定的补偿, 对指导教师计算科研积分和工作量。

2.4 完善评价体系

奖励制度:如公开发表论文、获得各种奖项和申请专利, 从项目经费中抽取5%~10%对学生进行奖励, 项目评为优秀等级, 颁发优秀项目证书, 增加指导教师科研积分;提供推优机会, 比如院级项目推荐为校级, 校级项目推荐为省级、国家级等, 这样对他们所取得的成果也是一种肯定, 并且为他们的后续研发提供了资金保障;有突出成果的项目包括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产品成果转化经济效益可观的项目, 项目成员及其指导教师给以适当的报酬, 指导教师科研积分加倍, 科研水平评为A级。

惩罚制度:没有按照合同任务书完成发表论文、获得奖励、申请专利的项目, 结题不能参与评优, 项目评为合格等级;延期的项目, 一律延迟一年, 不能参与评优, 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不能参与下一年度项目;终止的项目, 不仅要求收回全部项目经费, 项目负责人在两年内不得再申请项目, 指导教师不能指导下一年度项目, 指导教师科研水平评价降级, 其补贴工作量减少。

3 结束语

以教育部“十二五规划”实施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为契机, 以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为指导, 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 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四级管理体制, 完善我校学生科研与创新实践平台的资助体系, 引导并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对原本的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经费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和“结题率偏低”这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经过试行, 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cau.edu.cn/jwc/wenjian/009.htm, 1999-06-13

[2]沙洪城.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3) :76-77.

[3]安江英, 田慧云.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6 (1) :29-32.

以创新项目为导向的高校教学改革 篇3

摘要:总结了高校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教学成效低的根本原因;引入创新项目为导向培养模式,对创新项目为导向教学培养模式的意义和内容做了部分阐述。

关键词:创新能力;项目导向;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25-01

目前大学生在高校里的学习还是传统的灌输式学习,对学习的认识还停留在应付考试上,很难得到宝贵的实践项目经验,给日后的就业带来很多的困难。尤其在学校学习的各门功课教学相对独立,没有很好的课程合作,学生不能结合各门课的知识来应用。因此提出了科研项目为导向,将多门课程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课题,这是逆向获得知识检验知识的方法,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尝试[1]。

一、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不足

1、教学机械化

传统的教学是机械化教学,机械化教学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各门功课学习方法机械,学习目的只为考试,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学科间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某一领域的研究,而是跨学科、跨领域研究,任何知识的缺失都会对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产生很大影响,不具备创新的基础 [2]。

2、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高校大多数专业课程设置雷同,采用全国统编教材,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学科之间学习知识重复严重,课程设置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设置不够,学生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较为缓慢,没办法又不向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不重视相关学科知识的迁移。

二、创新项目导向的意义

在大学里开展一系列创新项目,将各门知识的教学融入其中,充分发挥项目组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是整个项目过程的主角,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那么大部分的教师就可以在繁重的没有效率的机械化教学上解脱出来做一些项目的指导教师,合理的将一些专业的知识融入项目。这一方式的将不断完善把传统的授课内容融入各种项目,学生在项目的需下去学习知识,这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创新能力是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得以培养。

教师在这个过程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机械授课,而是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潜心做一些创新项目的组织和推进。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直接引入项目势必速手无策,需要专业教师带动和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最后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这样大大提高指导老师的工作效率,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有利于创新团队的更好合作,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捷径。而对教师而言,有更多的时间来在自己的科研领域搞些研究,和学生的创新项目很好的结合,两个方面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更容易出成果,所以在学校搞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和创新是个双赢的选择[3,4]。

三、以创新项目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以创新项目为导向的培养模式首先要求选择合适的创新项目,在选题上要慎重,对我们指导教师有一定的具体要求,对传统的课程要压缩,授课要配合一些项目的进度来进行,整个项目运作以学生自我管理为核心,在项目上要尽量对接企业,与企业的研发方向保持一致。

1、项目内容的选择

对创新项目的选择要注重知识的交叉性,多学科融合、自主性、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同时考虑一些学生专业基础薄、实践经验少的特点;将以前的一些课程能融入项目进程中,在不同的阶段导入不同的课程知识;对创新项目产生的就业前景也要有一定的预期,这需要得到企业的一些真实需求;而且也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完成,这些需要教师在前期做更多的调研工作,项目设计工作[4]。

2、项目指导教师的要求

在校大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少,更缺乏实践经验,往往是空想和乱想,创造缺乏现实性,创新成果雷同大。缺乏实践经验的创新对解决实际问题没有一点帮助,要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要从“务实”入手。项目要顺利完成需要了解多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指导老师具备相关领域的综合知识,单独一位老师恐怕是不能够胜任,最好是两名以上的指导教师,而且指导教师在相关领域有些成果。指导教师在项目指导方面需要学校层面建立数据库,对相应问题有相应领域的问题有制定的人选。对学生创新指导方法上需要做一些专业的培训,鼓励指导教师对项目的指导内容、指导方法、项目推进、项目结题等方面进行定期研讨和总结,不断加以完善提高[5]。

3、授课方式改革

将各门课程要围绕创新项目的实施进度来穿插授课,结合项目体验来对学生点拨式授课,以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为主,以集中讨论方式完成授课,考核方式不局限于考试,可以以论文的方式或者答辩的方式来进行。授课要结合项目实践来进行,讲授学科的发展前沿知识要实时讲解,多运用实例来分析讲授。这样的授课对教案的更新较快,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较强。从项目指导教师对项目组成员的熟悉和项目的专业角度考虑,课程最好能让项目指导教师多承担一些,或者是几个创新项目指导老师轮流授课,在授课上一门课可以选几名教师来上,选自己熟悉的领域来上,这样一门课的专业性和前沿性更容易得到保证。

四、结论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创新教育的重点,是针对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不重视创造性培养的必然对策。以创新项目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是对传统培养模式的颠覆,教师的”谆谆教诲”式教学已经过时了,无效的教学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和教师大量的心血,中国的教育模式也要不断的创新,以创新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培养模式是一次较好的探索。[1] 边涛,周玉红主编.创造性思维[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01)

[2] 易红.高校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02).

[3] 左铁镛.高校实验室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01)

[4]王成勇,周慧杰,朱晓勇.基于科研项目驱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途径[J].高教论坛,2011(10)

创新项目总结 篇4

济源市司法局创新项目总结

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我局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以依法治国为出发点,以建设“法治济源”为目标,并结合我市实施的“五五”普法规划和“三五”依法治市的实际,开展了“法律进农村 志愿者在行动”这项活动。这项活动开展的目的在于,通过进村、入户、面对面的方式,提高农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学法意识,着力提升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从而推动法制宣传工作在农村的进一步深入,为建设民主、富强、和谐的新济源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我局开展“法律进农村 志愿者在行动”活动以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科室的积极配合下,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切实提升了农村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一、加强领导 健全组织

我局开展的“法律进农村 志愿者在行动”活动,得到了市有关领导和局班子成员的高度重视。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有关科室参加的创新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针对各科室工作任务,进行了针对性安排,保证充分发挥每个科室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对法律援助、仲裁、公证、宣传教育、司法鉴定及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各级人民调解委

员会等做了周密的安排与部署,要求各科室定期向创新领导小组作出具体工作汇报,从而树立了全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为人民办实事的理念。

二、明确责任 增强创新

针对这次活动,各科室进行了具体的分工,明确了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按照工作方案,项目领导小组大胆创新,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和农民实际的法律意识,深入基层一线,了解老百姓普遍关注和需要的法律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起到了真正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的目的。如为了加强志愿者队伍创新,9月2日在济源市妇女联合委员会多功能会议室举办了“济源市律师志愿者队伍成立仪式”。这项举措切实加强了我局志愿者队伍的标准化,专业化,队伍化。从而加强了队伍机制创新与人才创新,为打造平安济源,构建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和谐济源提供了人才机制保障。这项举措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认可,市委副书记薛兴国、市政法委书记李刚等领导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三、形式多样 措施得力

1、建立面向农村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的志愿普法讲师团 选派具有一定授课经验的机关党员、律师党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授课内容为与农民生活密切有关、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热心关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并根据实际需求,建立相应的活动制度,组织经常性的法制宣讲活动。法律志愿者和宣讲团每年组织至少四次“法律进农村”巡回宣传教育讲座,深入各镇办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宣讲活

动。

为切实贯彻落实“法律进农村 志愿者在行动”活动。就拿最近一次来说,11月1日,由我局律管科牵头组织全市律师及法律志愿者到农村、进社区开展法律宣传活动。虽然天气骤变,寒风阵阵,可是广大律师和法律志愿者依然坚守岗位,冒着寒风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为群众普法、做现场解答。各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都准备好宣传资料和活动版面,主动深入各所活动地点,积极与举办活动地点的主要负责人联系和沟通,讲解这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协助联系点排查不稳定因素,积极协助化解社会矛盾。在活动中,各所都派出执业律师及法律志愿者分成两组,为群众现场咨询和解决问题,讲解土地承包法、婚姻法、人身损害赔偿、合伙纠纷等法律问题。通过这样的现场咨询和宣传活动可以很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农民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本领。

另外局律管科制定了明确的实施办法,规定各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于每月第一个星期的星期天进行一次这样的“送法下乡”活动,每星期的周三定时去信访局进行接访活动,并要求各个律师事务所月底要进行活动总结,对相关活动情况及时进行回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已经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份,接待各类信访案件150多起,活动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2、普法宣传教育资料进村入户

积极帮助农村干部群众掌握法律法规,开展学法、用法、守法活动,赠送一批农村普法书籍和读物。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 的编写一批普法读本和法制宣传教育资料,分发到农村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手中。如由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著的《农村常用法律知识手册》一书就体现了这一点。书中对《宪法》、《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民法》、《婚姻家庭法》、《经济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说明,对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仲裁、公证等知识进行了具体的讲解。截至目前,已经向群众手中发放了十万余册,切实增强了广大群众对法

3、运用远程教育制作和播放法制宣传片

播映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法制宣传片,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把法律知识传播到广大农民群众之中。如我局今年制作的《人民调解知识讲座》法制宣传片,宣传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人民调解的内涵、程序、效力、意义和人民关注的一些常识性问题。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以后遇到矛盾纠纷的时候可以通过人民调解的途径加以解决,从而真正的促进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提高了人民矛盾纠纷的调解率,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4、深入农村开展法律服务

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引导和组织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法律服务。根据不同季节农村生产生活需求,提供及时有效、方便快捷和热情优质的法律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如在今年国庆节来临之际,我局组织各法律服务单位,深入一线到玉泉办事处苗店村进行法律宣传活动。这项活动对《信访律法规的认识,提高了他们依法办事的能力。

条例》、《环境保护法》、《土地承包法》、《村民自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涉农法律法规进行了宣传。各法律服务单位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宣传横幅、设置宣传版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为群众义务讲解相关法律知识,解答法律疑问。律师们在讲解法律的同时,向村民发放了法律宣传册和联系卡,并对村民遇到的法律问题给予解答,告知其解决方法和救济途径。通过这次宣传活动,切实增强了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办事的能力。

5、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进一步加强镇、村两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深入探索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办法,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和水平。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资源,及时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把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和保持基层社会和谐稳定。针对新形势新情况,加强调解力度,深入到农村和社区,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纠纷,给予耐心的开导和劝解,使矛盾纠纷得到合理解决,很好的促进了人民生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6、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工作

今年,以市政府文件下发了《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做到应援尽援。每月最少两次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对困难企业、农民进行法律帮助,并且对帮助过的农民进行定期回访,从而确保法律起到实际的效果和后续工作的更好进行。截止目前已经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46件。

四、活动取得的成效

校级创新项目个人总结 篇5

在繁忙的大三学习中,我能够在创新实验中坚持到了最后,我感到有一种成就感。通过参加此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让我获益匪浅。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是大家共同奋斗付出的功劳,这与孔云梅老师和李尚可的悉心指导、以及队友们的团结合作是分不开的。

我在创新实验中的工作主要是在创新实验前期和队友刘智负责项目的失地调研和数据采集工作,其后由于我的个人原因导致实验时间短缺的问题,使我在接下来的实验工作中出力较少,没有像其他队友如赵广开、于跃等人为实验项目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团队内基本属于边缘人物,但是通过近一年的创新实验,我认为我还是收到了颇丰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收获: 首先,实验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我们能在繁忙的大三学业中坚持创新实验到现在,可以说正是由于在刚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的计划并在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根据实际审时度势地修正。犹记得,2012年,创新实验项目刚刚被学校批准通过的时候,我们都还是很迷茫的,对实验项目不甚了解,几乎可以说是无从下手;后来是老师的悉心讲解让我们豁然开朗,使我们的创新实验步上正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素养的新渠道;项目一开始,孔云梅老师和李尚可就召开了两次小组会,从项目的横向管理控制上,将创新课题项目做了细致的拆分并清晰而又根据项目组每个组员不同的特点,客观、明确地分配给我们每一个人,同时又亲自带领我们队员去实地调研,从而形成了“项目细分,以老带新”的局面,最大程度上的提高了我们项目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从项目纵向管理控制上,为我们将项目工作进行切分,列出来了重点的调研目标,但是没有机械、硬性地规定项目工作流程,而是采取了一种“委托式管理”的方式,将项目的创新性和规范性进行了有效结合配比。从截止目前为止的创新实验项目进度反馈来看,这些措施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若创新实验立项之初的项目计划编制,我们的团队再强大,都不能如此按时有序地完成这个项目。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孔老师和李老师老师的专业水平不容置疑,其项目管理水平也着实令人称赞。

其次,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我都通过实践深深感受到老师上课时的经验之谈,也更加巩固了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打牢了专业知识基础;同时也让我们对于以往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对创新项目的掌握和认识有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还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课题项目涉及的知识来于课本,但高于课本,故我不得不要自学很多专业知识。我研习了很多关于社会调研方面的书,在自学过程中,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内容,扩展了我专业思维的范围,在思考问题时,我不会像以前一样片面、孤立、机械地去寻找解决方法,而是多角度、多方面以及用相互关联的观点去解决问题。这对于我将来走上社会,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所需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虽然看书是枯燥无味的,但为了解决一个难题,看完一本书,并在最终找到解决方法后的那种成就感至今仍让我回味。以前,我对着化学这个专业虽然充满着兴趣,但是与此同时同样也存在对数据收集工作的枯燥无味充满着恐惧排斥的矛盾心理。但是,在空余时间里与队友们共同做项目,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虽然每天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在我看来是几乎没有区别的工作,但每天都充满着笑声,每个人都努力地将自己手头的工作坚持做下去,直到成功的那一天。相信在2013在做项目经历的一切,都将成为我求职路上的重要经验,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以及人生道路上激励前进的原始动力。

最后,我从大学生创新项目一开始坚持到最后,并最终圆满的完成了该项目,学习到了一种坚持不懈,决不放弃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小组四人一直坚持着,纵然有时候很苦,有时候很累,有时候很气馁甚至有时想过放弃,但是我们坚信自己可以完成,坚决不能辜负了老师对我们的期望,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并没有半途而废。

真诚感谢孔云梅老师和李尚可为我们创新实验课题的指导,李老师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他丰富的项目经验,还有他对项目敏锐的洞察力,他对我们反馈的每一条信息的分析使得我们的项目进行地更有效率。在闲谈中,李老师也讲述过他以前做项目的情形,言犹在耳,历历在目,孔老师对项目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永不气馁的精神同样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李老师一直强调需要“New idea”让我们在做项目的同时,不断积累和学习别人的优秀观点并取得创新,同时不断寻找发现出我们的亮点,我们也一直努力使一个个“New idea”在我们的实验中得到实现。而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也没有忽视对工作规范性和严谨性的要求,要求我们重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李老师一直强调每个New idea都能成功,都可以成功,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议,给予我们坚持下去的信心。

改革创新项目总结 篇6

近年来,中共逊克县委党校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破除制约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发展,以“教学改革年”为抓手,以项目制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大力推进项目制教学改革,取得的明显成效。背景及起因

1.1 在2008年全国党校系统第三次教学改革研讨会,中央党校领导就强调指出,各级党校要正确认识党校教学面临的新挑战,增强党校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新形势下,党校教学面临诸多挑战,我们要树立责任意识、紧迫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认真思考和研究如何继续坚持党校教学的科学定位,更好地保持和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体现党校的办学特色,实现党校教学的与时俱进。各级党校在创新教学方法、推进研究式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研讨式教学、课题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菜单式教学、模拟式教学、教学方法的制度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新的进展。

1.2 目前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方法的几个不适应。一是党校的教学方法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个新目标还不适应,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理论知识学习多,注重能力培养少;大班共性化培训多,小班个性化教学少;单向灌输式教学多,双向互动式教学少;课堂理论教学多,现场实践教学少。二是培训内容不适应,主要表现为,缺乏针对性。在培训之前没有深入调查了解培训对象的具体需求,培训内容与学员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教学内容陈旧、空洞、乏味,教学没有新颖性、独特性,结合实际的少,大多数干部急需“充电”的是市场经济,社会管理、社会建设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而一些培训在内容安排上往往不能以干部实际需求为导向,体现不了“按需培训,因人施教”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参加培训的热情和兴趣。三是教学手段的不适应,学员反应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教师习惯于单向“灌输”,学员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教学方式如何与培养目标、教学单元相匹配缺乏研究,教学组织理念陈旧,难以应用现代培训要求。主要做法

2.1 学习借鉴,培训调研。在我校启动教学改革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学习借鉴。一是向市党校学习,市党校在教学方面,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他们坚持和完善了集体备课、示范观摩、质量评估等机制,案例分析、结构模块式教学、听证会形式、解读讨论式教学、现场教学、研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以及理论研讨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目前在各个主体班中推广的新的教学方法中最突出、最集中的有:(1)体验式教学(如青干班到高滩农业科技园区体验式教学);(2)现场教学(如农村干部班到新丰村开展现场教学活动);二是向外省先进党校学习。我们专门组织了我校的中层干部、教学骨干到北京、深圳市委党校跟班学习,学习他们在主体班分别进行案例式、项目组式、课题组式等培训方式的教学方法。他们成立培训项目团队建设工程,认为项目培训是一种全新的培训形式,要建立跨学科、跨部门的以培训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团队,以项目团队为单位,努力打造独具特色、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品牌。三是派出教学骨干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观摩学习。四是向学员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培训前向有关培训单位发放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培训结束前召开座谈会、或发放调查问卷再次向学员征求培训需求意见。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学员培训愿望和需求。

2.2 加强指导,统一思想。校委会召开全校教职工动员大会,形成常务副校长亲自抓,职能科室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教改的原则,即一要坚持统筹协调原则。紧紧围绕为教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员能力这一目标,从逊克的实际出发,各教研室可以本教研室为单位,也可以打破教研室界限,组成项目团队等教学组织形式,整合资源,发挥专业优势。二要坚持重点突破原则。教学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它既涉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又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既要推进党校内部体制的变革,又要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三要坚持开拓创新的原则。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教育培训体制机制,拓宽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方式,不断推进党校教改健康稳步发展。四是坚持学以致用原则。着眼于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法制意识,提高政治理论、文化水平和行政能力;着眼于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的提高,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把学习知识与增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与实际工作能力结合起来,增强项目制教学改革的开放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对教育培训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不断拓宽教育培训的内容,增强培训效果。大力提倡以学员为主体,鼓励学员主动参与,教师与学员进行双向互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把案例分析、研讨交流、学员论坛、体验观摩、情景模拟、问答辩论等现代培训的新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2.3 是党校教员授课与外聘教员授课相结合。党校教员由于工作的局限性,接触实际面较窄,凡涉及到与部门业务联系密切的授课内容,我们就采取外聘教员授课的办法,这样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满,教学的形式更加生动。

2.4 创新发展,稳步推进。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我们学校已经开发了发挥党校理论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建设、中共党史等课程;重视领导干部知识教育,开设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管理、提高领导干部应对和运用媒体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压力舒解与心理调适、逊克县党代会精神、“县域经济形势”、“我们的家-走进逊克”等项目制教学课程。我们推出的项目制教学是一种改进讲授式教学、推广和综合应用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特点是与学员进行教学互动,目的是为了增强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根据形势的需要,学员的培训需要,继续努力,开发更好更多的教?W项目,满足干部教育培训需求。

改革创新项目总结 篇7

在信息爆炸、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薄弱, 很多本科高校毕业生都不能满足当代市场经济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1]。为了提高本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形成创新教育氛围,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部提出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其实质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为基础, 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2]。该计划自2007年实施以来, 已经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的创新性实验计划, 得到了学生、教师以及高校的普遍支持。在参与创新试验计划的过程中, 大学生不仅学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加强了学科间的交流、拓宽了知识视野,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与创新意识。

基于四川大学基础与法医学院实验室在2012年参与指导本科生创新实验, 以及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基地—能力提高项目, 谈一下自己在指导过程中的感受。

2 本科生创新实验与能力提高项目模式探讨

2. 1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 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 在智力和创新情感的共同作用下, 创新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的能量[3~4]。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 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结题整个过程中就应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指导教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指点迷津而非全程“包办”的作用。例如在选题方面, 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 让学生自主选题,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实验积极性, 当然在选题期间, 学生应该与指导教师及时交流, 讨论选择课题的合理性以及是否与科技前沿相结合, 通过不断的交流, 使学生在课题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创新实验和能力提高项目中成为真正的参与者与负责者。

2. 2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在课题进行过程中, 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因为团队协作可以使项目的进行事半功倍。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是团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课题讨论的过程中, 让学生各抒己见, 这样的过程也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达到创新的目的。在项目实施中, 教师应让每一个团队成员轮流做负责人, 并且要给予负责人充分的权利, 但负责人必须以身作则, 对每一个成员和项目的进行要合理地实施管理与支配。在团队成员内部出现矛盾时, 指导教师可以给予建设性的意见, 最终的矛盾处理还是落实在学生自己的身上,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锻炼, 会使团队成员在协作创新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2. 3 因材施教

学生的可塑性很强, 而在很多情况下指导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差异性, 直接进行统一性教学与指导, 这种指导性方法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效果不佳[5~6]。四川大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 尊重学生兴趣和个体差异, 进行创造性教学, 在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和能力提高项目之前, 学校通过教学和科研活动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 以及讲解创新实验和能力提高项目实施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创新实验和能力提高项目及相关知识的兴趣, 挖掘和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学校也根据学生专业和能力的不同, 因材施教、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 鼓励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与成果, 并且在进行项目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 选择自己在项目中所担任的角色, 使大家协作配合, 各显神通, 让项目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2. 4 大胆质疑、启发思考

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 努力培养和造就一代高素质的优秀创新人才, 是高校适应时代、社会与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7]。传统的高校教育和课程安排以及实验操作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拓展的目的, 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不会主动地提出问题, 更不会质疑问题, 尤其对一些权威专家的言论更是不敢质疑。而在创新实验与能力提高项目中, 教师将很多问题留给学生自己, 鼓励学生多思考, 大胆质疑, 因为有质疑才有探索, 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途径。因为质疑, 团队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交流, 相互启发, 使彼此之间产生灵感。

2. 5 项目结题

学校在对本科生创新实验和提高项目进行验收时要求特别严格。因为在项目结题时所需要提交的资料, 实际是对整个项目成果的展示和整理。学校对该平台的验收资料主要包括项目结题报告、组织专家进行盲评以及进行PPT答辩。在进行资料的准备过程中, 教师仅提醒学生做什么, 具体怎么做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 让学生全程投入到项目中, 使他们真正成为负责人, 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其间教师只做如下提醒: ( 1) 整个项目实施时, 应按照项目总体安排表中的时间节点进行, 防止项目没能按时完成而无法结题。 ( 2) 项目的总结工作不应全部放到项目最后的时间来做, 应贯穿于整个项目的过程中, 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 周记和经费情况在平时就应该记录好, 项目总结也可分阶段进行, 而不是都放到最后阶段临时赶工。 ( 3) 总结材料要按照规定的内容要求和格式完成, 并且语言要简明, 条理要清晰, 内容要突出自己项目的特点等。

3 相关讨论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尤其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8]。“本科生创新实验与能力提高项目”的确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实践平台和创新平台,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还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 最重要的是能为国家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学校重点关注学生在项目中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观能动性和实施项目的经验体会与收获。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 学校根据学生专业和能力的不同, 因材施教, 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这些都与传统的包办式教学和应试教育恰恰相反, 有效地弥补了平时教学中的不足, 改变了教师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仅仅索取的教学方式。该平台的实施也能较好地营造创新型教育氛围, 对本科生的教学质量也有切实的提高。在创新人才稀缺的时代, 学校的“本科生创新实验与能力提高项目”为国内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一个参考模式, 同时该平台的不断探索与创新, 必将为国家造就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也会使我国的本科生教学模式变得更有创新力与竞争力, 从而培养出更具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摘要:本科生创新实验与能力提高项目是高校新世纪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环节, 是旨在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创新思维, 加强实践能力, 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项工作。基于此, 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探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实验和能力提高项目的目的, 以期为以后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能力提高项目,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翠菊, 孟召平.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选题的策略[J].科教文汇, 2010, (24) :32-33.

[2]施芝元, 薛成龙.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践的理念和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 2009, (1) :63-67.

[3]俞赤卉, 曾慧, 王维民.医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情况分析与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12) :37-38.

[4]杜新强, 冶雪艳.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 2013, (1) :47-48.

[5]龙倩, 徐海星, 刘慧, 等.论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J].前沿视角, 2013, (2) :1-2.

[6]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 2011, (3) :81-87.

[7]赵希文, 李旦, 朱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高校课程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12) :8-10.

改革创新项目总结 篇8

【摘要】本教改項目针对幼儿教师培养目标的要求,将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知识框架内容,重新整合成以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为出发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将知识板块划分为五个专题,实现物理课与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紧密结合。利用学生、幼儿感兴趣的科学小实验、科技小制作,实现“教、学、做、玩的四位一体”。

【关键词】幼师 物理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5;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094-01

一、本教改项目形成的简介

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比较低,幼儿教师在幼儿科学领域开展的活动少之又少,通过对幼儿教师的调查了解到部分教师感觉无从下手,有的教师说自己都没学好,更不敢教给幼儿。推其根源是在培养幼儿教师的师范类院校中,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教育效果不好。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传统教材基本是按照知识结构进行编排,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偏重于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没有考虑到幼师的特点,缺乏与生活、未来职业岗位需求的紧密结合,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不利于提高幼师学生的科学素养,更不利于为将来的科教活动做准备,所以对物理课程进行改革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教改项目是在研究国内幼儿师范学校物理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幼儿教师培养目标的要求,将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知识框架内容,根据幼儿教师岗位能力需求,重新整合成以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为出发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将知识板块划分为五个专题,力求使物理学的学科知识体系与幼儿的生活体验相互融合,创设幼儿园的情境,实现物理课与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紧密结合。利用学生、幼儿感兴趣的科学小实验、科技小制作,实现“教、学、做、玩的四位一体”。

二、研究方法及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座谈法等等。主要通过与幼儿园一线教师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了解幼儿园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有用的物理知识,及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活动。通过从这些科学活动中总结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框架,再设计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并在教学中不断让学生去实践这些科学小实验,挑选适合的科学小实验及科学小制作,形成校本教材的框架体系,如图一所示。最后对学生进行教材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了解教学内容改革的效果,不断总结提升。

三、研究过程

本教改项目在前期开展了对幼儿园教师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涉及市内六区20多所幼儿园,了解了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中所涉及的领域,涉及水和空气专题的有22份、电和磁专题的有32份、声音专题的有7份、光专题的有24份、力和运动专题的有45份。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把物理校本教材教学内容框架体系确定为五个专题。

课题中期进行了具体的章节和内容设计,包括幼儿科学活动、相关知识点及相关的科学小实验和科技小制作,并设计了校本教材的内容框架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修改完善。同时搜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料,包括学生课堂小实验的视频以及教师尝试教学内容改革的教学视频。

课题后期完成了对幼师14级学生的教学内容满意度的问卷调查,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本教改项目的效果,并完成本项目的研究总结报告。

四、本教改项目成果的运用与效果

1.本教改成果实践运用情况

本教改项目在幼师14级学生物理课程学习的实践运用过程中,由于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传统教学内容,结合幼儿园的科学活动,精选五个专题内容[1],如表一所示。在课堂上组织科学小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受到学生的好评。在教学内容满意度的调查中学生评价很高。

2.本教改成果的效果评价

本教改项目的效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得以评价。一是通过召开学生对课程教学评价的座谈会,学生们一致认为该课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选内容与未来工作紧密结合,符合幼师岗位需求,对本课程的评价很高。二是从对课程内容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74.8%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正合适,62.6%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编排形式基本符合需求,当问到学生对目前的教学内容整体上是否满意时,有89.4%的学生选择了满意。

参考文献:

上一篇:池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下一篇: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标准操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