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责任人

2024-07-14

法治责任人(共8篇)

法治责任人 篇1

“法治与责任”

3月7日,“法治与责任”——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甘肃巡展在定西开展。开幕当天,定西日报、定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派出记者进行现场报道。此次展览在定西影响巨大,社会反响强烈。

市、县区各个单位,对这次全国性的巡展非常重视,将其作为推进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少单位都由一把手亲自带队,组队参加。一些单位还以电话、传真等形式,就参加展览进行咨询、预约。

市委常委、定西军分区政委白利民带领机关20多名军官观看展览。他们一边认真倾听讲解,一边仔细观看展板,详细了解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情况。市、县(区)税务、工商、国土、卫生等行政执法单位,组织所属人员参观展览。在观展过程中,有的摘录展板内容,有的相互交流、畅谈体会,认为举办这样的展览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展览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寓法于教,警示教育意义很强。大家表示,一定要引以为戒,努力增强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和拒腐防变能力,认真搞好本职工作,推进行政执法工作科学化、法制化。

此次展览共分为6个专题展区,通过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例,以图片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渎职犯罪的表现形式和危害。在展览区,人流如潮,秩序井然。人们或驻足观看,或凝神沉思。省纪委和省院联合摄制的宕昌县原县委书记王先民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警示教育片吸引了很多观众。人们为深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的年轻有为的领导干部蜕变为贪官腐吏扼腕叹息,为党和政府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充满信心。

不少观众在参观结束后留下了感言。一些观众挥毫泼墨:“大哉,法也”、“造一方净土”、“促社会和谐”、“恪尽职守、牢记使命”……

通过参观展览,观众对渎职侵权犯罪的危害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工作加深了理解,并寄予厚望。他们对此次展览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和高度评价。

(记者 陈玥旻)《宗旨·使命》、《犯罪·危害》、《惩治·成效》、《警示·启迪》、《预防·治本》、《建设·发展》、《未来·展望》,7个专题区的主题鲜明深刻,每一块打着“犯罪危害”红色烙印的展板内容触目惊心。3月7日上午,定西供电公司职工活动中心内,“法治与责任——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定西巡展拉开帷幕。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广大干部群众聚精会神地观看了展览。《全然不顾民生民利,违规投资损失2亿》、《药品监管当儿戏,损害苍生终害己》……70多个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渎职侵权案例,真实地记录了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给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的重大损失,令所有观展者震惊,犯罪分子终被绳之以法的下场又给观展者以强烈的警醒。

依法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检察机关认真履行着神圣职责,不断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的力度,也由此挖出了一大批危害国家利益的蛀虫。庞家钰、许运鸿、郑筱萸、曹文庄等,这些一度位高权重的腐败贪官,对群众的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最终遭到人民的唾弃;祝均

一、文强、张治安等,滥用职权,为非作歹,其下场

是身败名裂、自食其果。

首批观展的市纪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县区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负责人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负责人,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公安局各庭、局、处、队、室负责人,市检察院和安定区检察院全体干警以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检察员、人民监督员,面对展板个个表情凝重。

“30多分钟的参观犹如一堂教育课,虽然时间短,但给人的触动很大。”“老百姓发自内心的企盼是法规与好政策能落到实处!”“以事实教育人民,依法治国,严惩贪腐。”……展馆的留言簿上,干部群众纷纷写下了自己的观展体会、感受和建言。

开幕式由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陈天雄主持。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保岗,省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副局长刘荣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郑红伟,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陈尊峰,市委常委、安定区委书记位志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敏政、孙铭,副市长黄爱菊,市政协副主席赵新文、景亚安、梁笑玉,市公安局局长李兆一,市长助理王全进等出席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陈尊峰在讲话中要求,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各部门、各单位要以这次巡展活动为契机,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学习讨论,畅谈体会,交流感想,切实增强对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的思想认识。要把这次巡展与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省纪委六次全会和市纪委七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力度,大力支持各级检察机关独立公正地依法行使职权,帮助解决司法办案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做依法加强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的坚强后盾。

据悉,此次展览将在我市展出3天。

法治责任人 篇2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机制

一、企业社会责任

( 一) 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社会 责任 (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 概念最早见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的谢尔顿在其著作《管理的哲学》一书中出现, 但至今为止学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表述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如美国学者伯文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 商人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 向有关政策靠拢、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理想的具体行为的义务。[1]韩国著名商法学者李哲松教授则认为: 公司因其合理的经营结构积蓄了如今庞大的经理力量, 超出一介商人的地位, 成为重要的社会实体, 因此可以让他承担部分社会公共性质的责任。我国学者卢代富指出: 所为企业社会责任, 乃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富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可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比较含糊。笔者比较偏向于国内学者的表述方式, 即企业在追求最大利益的同时, 对利益相关者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包括雇工责任、环境保护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社会福利和救济责任等内容。

二、企业对利益关系人的主要社会责任

( 一) 企业对雇员的社会责任

1. 企业对雇员应当承担责任

在企业生产活动中, 雇员不断的为股东的利益劳动, 始终处于与股东相对的弱势地位。股东和社会不断地向雇员提出各种各样的“责任”, 以实现股东利益。企业不断强调员工的忠诚和责任隐射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雇员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 具有生产技能和潜力, 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第二, 企业雇员作为人力资源具有一定的专用性, 这种专用性将企业和雇员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第三,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进步, 雇员不仅是人力资源的持有者, 而且还可能成为非人力资源的持有者, 雇员对企业的意义越来越重大。[2]

2. 雇员承担的社会责任

即使对于劳动者的保护在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基本制度保护, 但突出企业社会责任对雇员的保护拥有其独特的作用。

第一, 企业社会责任是劳工标准实施方式之一。所谓劳工标准是指国际劳工标准, 是国际劳工组织通过国际劳工立法所确定的关于劳工权益保护及劳动关系的原则、规则和规定。其核心和宗旨是保障世界范围内劳工权益。这种企业遵循国际劳工规则的方式有效地弥补了国内劳工保护的不足, 成为企业对雇员承担社会责任的有效方式。

第二,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需要道德规范, 实施更多依赖企业的道德自律, 强调对劳工权益的保护是企业实现多赢的有效方式。

第三, 突出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保护劳工权益的“连带作用”。强调企业在劳工关系方面的社会责任, 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机制, 补充法律和政策的不足, 带动社会其他组织和团体的帮助。

( 二) 企业承担对环境的社会责任

1. 企业环境责任的概念和性质

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细分为三个层面: 遵守法令的责任, 实践公司伦理责任和所谓量裁责任。[3]企业的环境责任也包括以上三方面。

企业的环境责任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企业的环境责任具有法定性。我国共颁布了9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管理法律和50余项环境保护单行法规; 制定和颁布了规章和地方法规600余件。[4]这些法律和法规基本建立起了对保护环境的立法制度。第二, 企业的环境责任具有可实施性。道义上的道德义务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并要求企业自发主动地履行。第三, 除了法定义务外的道义责任, 还应当出于公益心和社会公德心承当力所能及的责任。第四, 义务的延伸性。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单存在于企业经营行为中, 向上可以追溯到企业建立时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隐蔽破坏, 向下可以延伸到企业终止后的治理, 不因公司的终止而停止。这是企业环境责任不同于其它责任的特殊方面。

2. 企业应当承担环境责任

( 1)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人口猛增、粮食短缺、能源紧张、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导致“生态危机”逐步加剧。这迫使不断寻求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从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上看, 承担环境责任已经是涉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 2) 环境成本———企业环境责任转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往往只计算对自身利益所产生影响地成本和收益, 忽略其活动中造成的对环境的成本代价, 甚至将其影响和破坏转嫁给社会, 造成单个市场主体的成本和收益与社会成本和收益不一致。避免环境成本过高及环境责任转嫁的问题, 企业应当承担环境责任。

( 3) 国家组织的倡导。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我国在立法和国际合作方面一直都积极参与, 我国签署加入“京都协定”对国内的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 企业承担的环境责任

( 1) 决策中的责任。我国《公司法》赋予公司管理层 ( 股东会、董事会) 决策的权利, 公司在决策中应当把环境保护、环境与发展的各种因素和条件考虑进去, 对可能危害环境的各种潜伏性和延期性的问题都考虑周到, 从而指导企业的经营。我国环境保护的首原则是“预防为主”, 将环境保护的责任首先在企业的决策阶段实施, 防患于未然。

( 2) 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环境责任。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环境责任主要表现在清洁生产方面, 清洁生产是指将染污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 已达到资源综合利用和减排的目的。环境责任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生产销售环节, 是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核心环节。

( 3) 企业教育中的环境责任。企业做好环保教育工作, 要在员工的觉醒和意识上得到重视, 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掌握, 在参与和经营活动中行动。以逐渐形成生态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清洁生产意识、环境公德意识等思想认识。

( 4) 延伸责任。延伸责任是指生产者的环保责任, 是以生产者为主导的责任主体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负责, 重点是承担“绿色设计”责任、消费后环节所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理的责任等, 从而实现“上下两极”的延伸。

三、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 一) 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建设

从上文对企业社会责任涵义和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 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 要先履行法律意义上的责任。有以下理由:

第一, 法律规制手段具有优越性。从法律的基本价值上说, 公平、正义、自由, 从时效来看, 法律具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 从手段上讲, 法律具有绝对的强制性, 能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的顺利实施。

第二, 现在很多学者在强调社会责任是企业自发、主动地道德责任, 是因为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制管理。

第三, 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我国现在仍是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如果企业承担的责任过小, 那么社会需要承担的责任就会更多, 引发社会问题的出现。

( 二) 作为主体的企业应该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

1. 构建优秀的企业核心价值, 为承担社会责任和共赢指引方向

企业作为主体, 如果能够遵纪守法、遵守道德就能够很好的承担社会责任。抓住了这个核心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其文化的外显, 公司不论大小都拥有自己的文化特点, 这个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行为的方向。企业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企业使命、企业责任、企业精神”几个方面。

( 1) 卓越的企业使命。企业的使命是对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总结, 也就是对企业为什么存在, 存在的宗旨和意义进行定位。企业承当社会责任已经是全世界的共识, 以社会公众利益为市场定位, 把企业的发展同社会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 形成与环境亲善、尊重人权、尊重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共赢模式。

( 2) 塑造崇高的精神价值。企业的精神价值的最高层次表现为企业信仰和理想。绝对的人道主义精神, 充分的尊重人权, 包括一切劳动者和消费者; 企业主人翁精神, 员工自我管理实现社会责任的直接表现; 罪己精神, 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 在企业造成事故时勇于承担赔偿责任。

2. 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

( 1) 公司章程管理。现实中的公司章程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 有的仅仅是挂在墙上或者是没有实际落实规定。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成立公司时到地方法院领取“格式章程”的情况, 所以, 完善企业制度首先要依法制定和实施公司章程。

( 2) 提倡建立企业内部通报制度, 完善企业监督机制。我国公司法规定了公司形成监事、工会、股东会议、党组织等组成的监督系统, 保障员工的合法权利。相对完善的内部监督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提倡和鼓励所有雇员对企业的不法行为和不良行为进行通报, 对通报人进行奖励和保护, 有利于净化企业环境, 保护雇员和消费者的利益。

3. 建立良好有效的激励体制

因为我国现阶段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法律机制还没有形成, 依靠企业的道德责任实现, 需要建立有效地激励体制。一方面是公平公正的考核, 激发雇员的积极性, 创造企业内部和谐的竞争氛围。一方面是履行企业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的义务, 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责任理念有效地进行渗透, 提高雇员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中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 是因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是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直接行为者。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前提和依据,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是保障和条件, 综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四、总结

总之, 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趋势。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需要在完善法制建设、增强企业管理、增强全民意识等方面不断努力。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机制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需要政府、企业、司法机关、消费者、社区等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遵循国际统一标准, 借鉴国内外先进成果可以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有效参考。最终以实现企业和利益关系者多方面共赢的目的。

当然, 也不能一味的强调企业应该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机制的建立必须与企业的盈利本性相契合, 让企业在盈利的条件下承担责任, 具备相应的能力;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必定能够长期存在、和谐发展, 促进企业的竞争力合公信力。企业和其利益相关者和谐发展, 这是所有社会参与者希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陈婉玲.经济法责任论[M].北京:中国法治出版社, 2005:157.

[2]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10:66.

[2]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环境保护 (1996-2005) 白皮书[N].齐鲁晚报, 2006.

法治责任人 篇3

在“魏则西事件”一夜刷屏,各大媒体矛头直指百度之前,我也不曾这样试过。突发奇想地用百度来搜索它自己,是因为作为一个没有将太多时间花在刷朋友圈和逛微博的人,对于整个事件信息的获取主要还是来自百度的资讯和评论,因为其他可供选择的渠道并不多。

一名普通大学生的死,成为这个“五一”盖过看人海、创旅游收入的热度事件,可以想见必有其极不寻常、极不普通之处。

需要首先声明的是,尽管我已十分习惯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去获取想要的信息,但对于这些信息的认识和处理亦如我对待这个事件的大部分文章那样:对于这个事件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的所有评论、观点和声音,都不可能是绝对公正和客观的。包括你正要读下去的这篇。

唯有确定这样的共识,才能在信息过载的数据流中站住脚跟、稳住立场,避免成为勒庞所描述的“乌合之众”,或者被某一种观点扰乱心神而得出有所偏颇之词。这也是作者的提醒。

什么在失灵:互联网企业的责任真空

互联网时代对于社会加速度的推进作用,但凡是在不好的事件发生后体现的最为明显。

“魏则西事件”事件爆发短短两日内,在各大主流媒体频繁发声声讨莆田系、质疑百度竞价排名的同时,国家网信办快速派出调查组进驻百度调查,百度也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内网发文表示揪心、委屈、百口莫辩。

事故(大多时候都是悲剧)一旦发生,社会大众群情激奋、直接肇事者人人喊打、关联企业很无奈很无辜、监管部门似乎办法不多……稍有记忆的话,就会发现“魏则西事件”后期的发酵与此前数年出现的很多事件何其相似。

这同时也让我想起了那个“天黑请闭眼”的杀人游戏,一群人中间有警察、有法官、有平民、而凶手(尽管其自己也不一定意识到他做错了什么)也混迹其中。凶手如何混进来的,如何找出真正的凶手是这个游戏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角色都会努力申辩自己不在场的证据,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回到“魏则西事件”事件上,谁是凶手?应该没有人会认为这个事件里的外包科室以及名声不佳的莆田系是无辜的。但比较有意思的是现在公众把百度也归到了这个范畴以内。百度到底冤不冤枉?有一个不具说服力的数据是:在一篇有关此事件报道之后的评论区,近6成的读者将矛头直接对准了百度,认为百度竞价排名才是始作俑者。而依据同样也是言之凿凿:依靠竞价排名百度从莆田系获利颇丰。

逐利是商业的本性,百度运用自己的产品获取利润,本来无可厚非和顺理成章之事,但他这个不在场的证据却被视为莆田系能够一再得手的罪魁祸首。

事实上,这同样也是一个市场失灵的典型表现。而同样值得思考的,当市场既有的规则已经不合时宜并将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时候,监管机构很多时候也是处于没有觉察或是估计不足的,无形之手失去力量,有形之手没有干预,监管和市场双重失灵的结果,也就导致了文前所看到的现象:社会大众反而是觉察最早、反应最快的,企业反倒觉得躺枪和委屈……

作者尤其还想表达的是,资本的胜利同样也是道德和责任的失利。应该说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是企业天然的本质和使命,也是商业运营的底线和红线。这也就决定了企业大到内部管理、小到产品开发都应该守住讲道德、守责任这条底线。而遗憾的是,在“魏则西事件”中,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企业,与市场和监管一块失灵的,还有本来需要大写加粗的道德和责任。

谁是守夜人:竞争力辅以责任护航

百度有错,这个无法辩解。但在医疗市场化、竞价排名以及企业道德困境面前,似乎又成为必然。

正如社会的进步和改革的成就,从来都是从一大堆问题、一大堆挑战开始的一样。

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旧动力转化的换挡期、新旧规则破立的重塑期,自然也少不了可以钻的空子、少不了可以发的横财,并由此滋生出各种各样、甚至是未曾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在这个时候,谁才是合格的守夜人?就个人而言,道德插件和法治重器可以说缺一不可。

要企业讲道德,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立场坚定、不动声色,做到这一点不太现实也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一个底线是,不能在利益的驱使下,有意让误导性甚至欺骗性的信息,首先进入用户的搜索结果。

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同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说很多企业都做的不错。但如果意识不到、意识到了行不通怎么办,这就需要法治的重器通过强制、约束让企业在不可持续、不负责任的道路上悬崖勒马。

再来看看这次事件被卷入漩涡中心的百度公司,某种程度上讲,只要事先并不知情,我们似乎不应该将其作为主要责任方拉出来“吊打”。百度推广虽没有违法,但却是责任的缺失,是法律的空白,这同时也为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增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强制性和约束力提供了空间和可能。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此前一位专家在谈到慈善法说的那样:慈善和立法扯上关系并不是什么好事,这表示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

但在面对越来越多诸如“魏则西事件”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如果不跟立法扯上关系,只是一味的强调强化道德意识、追求企业内生的价值认同,短期内来看并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而在这里提到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除了需要解决好、需要发挥好监管机构这只有形的手,在市场失灵了、企业不履责、行业不自律的时候挺身而出,同时也应包括在约束的同时加强激励,唯有让诚信经营、积极履责的企业不吃亏,同时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和效益,方能从根本上引导企业积极向善、共建诚信新规、走上可持续的道路。

分享经济分享什么:予财富以责任内核

尽管在文章的最开始我就提到了商业的逐利性,但是逐利性并不等于就要将灵魂卖给魔鬼。大众对于一家大企业的期望并不只是解决就业问题,而是希望能够对社会肩负起更大的责任感。这种社会责任感可能并不是企业必须要有的,但这是大众判断一家企业是否值得信赖不可或缺的标准。

事实上,对互联网企业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还有一段经典的表述:

“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办网站的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开网店的要防范假冒伪劣,做社交平台的不能成为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

正如百度公司在内网的文章中写道的:搜索就像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整个真实世界。当我们一起努力去建设一个好的世界,打击恶的,就会得到一个好的搜索。

应该说,互联网经济本身也是一种分享经济。但这种分享唯有回归互联网的本质和责任,才会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福祉。

对于以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企业的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也为企业的财富创造提供大量机会,这就要求互联网企业在赢利的同时注重与利益相关方的成果共享,担负起与企业体量相适应的社会责任,同时有意识防范其成为企业开展掠夺和形成垄断的工具。

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让企业的运营置身于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这也就要求企业应着力构建起企业信息披露的机制和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机制,尤其是在不太确定可能造成的重大社会环境影响的情况下慎重选择互联网产品的大规模推广。

除此之外,互联网企业更该思忖,如何更好地塑造价值观。如果仍然被动应对质疑,而不能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进行彻底的内部整饬,结果就可能让人们对互联网世界失去信任、对技术失去尊重。唯有“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才能重塑风朗气清的网络生态,让网络技术回报社会、造福人民。

上述的道理,聪明且善于创新的互联网公司不可能不明白,但真正能够让他们的技术能够造福于社会,相信并不是一个魏则西的死就可以做到的,但也总算能够起到警醒的作用。

法治责任人 篇4

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

第三框 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时代新形势下政府运作的具体要求,明确依法行政的含义和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认识政府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2、能力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和案例分析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权力与责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法制观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服务人民的重要意义。

二、课前准备:

1、让学生通过网站了解我国政府的一些具体职能;

2、教师通过报刊杂志准备案例和相关链接,并制作课件。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报道一(新华网消息):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哈尔滨察看松花江水体污染情况,并到居民小区慰问群众。一位市民说,“我们的生活井井有条,社会秩序也很好。谢谢党和政府,把群众放在心里。”温家宝说,“你这话要倒过来说,应该是党和政府谢谢你们,谢谢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报道二:(人民日报)温家宝总理最感动和痛心的事:

他说:“我最感动的是人民对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来自鼓励,也来自批评。而且总是那么热情、一贯。我最觉得痛心的问题是我这三年的工作,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各方面问题解决得更好。”

教师:看了上述两则报道,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谈各自的体会

教师:这绝非一句简单的客套话,它值得我们深思,它反映了我们政府执政理念的变化,反映了一个真正的现代政府的正确定位: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法治政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对我国政府的提出了新要求:

要求政府及公职人员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要求政府要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为公民求助和投诉提供多种途径。要求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做到科学民主决策。

要求政府要坚持作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政府权威。

(一)建设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治政府(板书)

1、依法行政的含义(板书):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2、为什么要建设法治政府(板书)

2004年6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本质要求。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切为了人民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板书)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使政府工作人员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全心全意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服官僚主义和杜绝腐败现象,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链接1:法制政府建设进程

当我们与别人的纠纷无法协调时可以向政府申请行政仲裁;

当我们对政府机关的某个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向其上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链接2:六项禁令(书本)

(二)建设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责任政府(板书)案例:

某派出所地派出所民警在追捕逃犯的过程中,追到某农民的菜地与逃犯展开了斗争,将农民的蔬菜毁坏许多。

教师:派出所民警要不要赔偿农民损失,为什么? 学生:略

教师:事后,该派出所民警按市场价格对毁坏的蔬菜给予了全部的赔偿。说明政府行使权力必须和完善责任想统一。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而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坚持权力挂钩。

1.政府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板书)(1)有权必有责.行使权力时要承担责任;(2)用权受监督,行使权力时,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3)侵权要赔偿,如果经过法定程序证明政府权力的行使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那就应该按照法律的规定给予赔偿(4)违法须追究

2、政府运作的规范和高效(板书)教师:怎样保障政府运作的规范和高效 学生:略

教师: 要在严格按照科学程序办事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规范有序的执行机制、公正透明的监督机制。

(三)建设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板书)

我国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政府在全面履行职责的同时,要更加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时事链接:

关注民生,是今年两会最大的热点。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环境污染,都成为媒体关注、百姓关心、总理揪心的焦点。记者们问了又问,代表委员议了又议,总书记、总理谈了又谈。这些问题之所以成为举国关切的话题,是因为,如果这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将极大地降低每一位中国百姓的生活质量,降低人们的幸福感,降低人们坚定改革的信念。

从总理最痛心的事中,人们看到了中央领导对民生的关切。让所有人共享改革的成果,让人民从改革中得到现实利益,是指导改革的重要思想。当前,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买房难、买房贵等最直接的现实问题,显得更加紧迫。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特别强调:“高度重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抓紧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要切实做好就业、社保、医疗、安全工作。” 就业、社保、医疗、安全、教育„„解决这些牵一发动全身的难题,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需要更多的创新精神。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两会的热点议题与往年有很大变化,“国企改革”、“民营经济”、“贸易摩擦”等议题,渐渐让位于“农民”、“教育”、“卫生”等话题。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民声”在总理的报告中都有了回音:中央财政安排2975亿元支持三农,新增2182亿义务教育经费,安排30亿用于煤矿综合治理,投入200亿改造农村公共卫生„„作为开局之年的这第一份“菜单”,公众似乎更加有理由期待“十一五”能够给中国带来一场“民生盛宴”。

教师: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作为服务政府,该怎样做好为人民服务? 学生:略

教师:在思想上重视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关心群众。

建设服务政府,要建立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建立公共决策的社情、民意调查制度,要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流程,提高办事的效率 回顾:

“门难进,脸难看,盖个图章把气叹;话难听,事难办,批个项目腿跑短”

说到行政审批,人们最头疼的就是“翻不完的门坎,盖不完的章”,开办一个批发市场要112个章;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要80多个章;办一个养鸡场竟要270多个章„„过多过滥的行政审批,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政府审批事项过多,范围过广;审批行为失范,一些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容易滋生腐败现象,损害政府应有的公正性和客观性.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外,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多种途径,如(1)开设热线电话

(2)设立信访部门(3)发展电子政务(4)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等等。辅助材料: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 课后讨论活动:

在你看来,“民心工程”和“形象工程”的区分标准是什么?

如想更多地了解我国政府,可点击http:///(中国政府网)

对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思维,参与师生互动给予及时表扬,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以及课堂交流发言进行客观评价,评定等第,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考核记录。

五、教学设计说明

主要通过一些案例的讨论交流,了解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府当是人民的政府,是法治的、负责任的、有高度服务意识的政府,这既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我们人民政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110

法治责任人 篇5

xxxx年,xx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党员干部的大力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三看四态促转型”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三高”发展新要求,抢抓机遇,破题解难,进一步提升了我镇法治建设工作水平。现述职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坚持党建引领,完善体制机制

一是健全领导小组。不断强化镇党委的主角定位,始终将法治建设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成立了由本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镇普法办、司法所、综治办和其他相关部门人员担任成员的xx镇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带头信法、坚决守法,严格执法。

二是优化监管制度。严格执行财政资金监管制度,加强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力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运行在阳光的轨道上。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年初,在镇班子会议上,将法治建设纳入了xx镇发展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经多次研讨制定了详尽的工作举措,明确了各责任科室任务要求,并把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述职述廉报告内容。在全镇的普法动员大会上,镇党委、政府与各行政村、单位签订了普法目标责任书,实行阶段性目标管理,督促村“一把手”亲自抓总,推动民主法治村创建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安建设等中心工作相结合。截至当前,董家桥村已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xx村等x村已创建xx市级民主法治村。

(二)加强依法行政,助推综治维稳

一是做好政务公开。深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按照“以公开为常态,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将财政预算、重大项目审批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老百姓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信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平台及时予以公开。当前,已公开政务信息xxx条。

二是强化法治思维。充分利用四个平台,就消防隐患整治、垃圾分类、安全生产等工作实行“联治、联整、联防”联动机制,努力形成全方位、无缝隙、齐抓共管的综合整治局面。去年,xx镇政府作为被告的起诉率和败诉率已大幅下降。

三是畅通信访渠道。广泛收集问题线索,着力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设立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x个,村公共法律服务点xx个,每村配备一名律师,提供无偿法律咨询服务,引导群众以合法途径解决问题,有效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升级。去年以来,我镇累计提供法律咨询 xxx人次,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xxx条,参与纠纷调解xx次。

(三)狠抓普法学法,牢筑法治建设

率先垂范,做学法标兵。入脑入心,深刻领会xxxxx关于法治政府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带头学法,模范用法。定期组织乡镇干部开展法律知识学习,教育引导广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xxxx年共开展领导班子学法x次,专题研讨x次,专题党课x次、法律讲座x次。

招贤纳士,扩人才队伍。一是组织成立xx镇普法宣讲团,由乡镇各办和行政村热爱普法工作、有较好文化基础的同志担任宣讲员。目前,全镇共配备兼职普法宣讲员xx人,累计宣讲xx场。二是在全镇中小学校设立法制副校长,对政治教师进行不定期的法制培训。

多管齐下,抓普法宣传。一是抓好村干部的法治教育。去年三月我镇对各行政村干部进行了轮训,举办了《公民法律知识读本》、《劳动法》、《婚姻法》、《人民调解条例》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为内容的培训班,进一步完善了民主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二是抓好青少年的法治教育。xxxx年x月,我镇邀请了xx派出所民警xx、xx司法所所长xx对全镇中小学校学生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讲授了预防青少年犯罪、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刑罚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并开展了“禁毒宣传进学校”活动。三是抓好普通群众的法治教育。结合“x.xx”消费者权益保护日、“xx.x”宪法日等重要法治宣传节日,开展普法宣传进校园、进企业、进基层活动,针对性地讲解了与老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如《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土地法》、《婚姻法》、《交通法规》等。接受宣传的人数在xxxx人以上,发放各类宣传材料xxxxx多份,横幅xxx多幅,图版xx套。

群策群力,搭沟通桥梁。高质量办好建议和提案,努力把大家的“金点子”变成施政的“金钥匙”。每季度听取一次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每半年召开一次法治建设工作会议,及时做好各类意见建议的汇总、督办和落实工作。去年共开展专题接待x批次,参与接待部门xx个,接待选民xxx余人,收集意见建议xxx条,现场答复xx个,发出交办单xx个,限期答复xx条。

二、存在问题

一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仍存薄弱环节,全民学法的意识还不够浓厚,对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口的普法更是现阶段工作难点;二是部分法治建设措施尚未真正落实到位,流于形式,致使工作成效不明显;三是创新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普法宣传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法治建设的深度融合。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大力推行依法行政责任制。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为引领,积极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定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考核行政执法人员的重要依据。持续完善“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的要求,大刀阔斧进行行政体制改革。

(二)全面落实政务信息公开。建立符合xx实际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制度。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形式,及时公开我镇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项目内容,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法治责任人 篇6

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人民政府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人民政府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

四项制度实施方案

2011年,省人民政府决定继续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根据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江在深化全省政府自身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政府自身建设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云政发〔2011〕27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政府自身建设2011年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云政办发〔2011〕52号)要求,为全面深入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实施工作,巩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凝聚力、执行力和公信力,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大意义

政府自身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既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又是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迫切需要。当前,**正处于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面临新要求,和谐稳定面临新挑战,改革攻坚面临新任务,对外开放面临新形势。政府自身建设是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新任务,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行动,是提高政府凝聚力、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为民、务实、高效、清廉政府的重要抓手,不仅对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和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黄金口岸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更是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州委五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切实抓好今年政府自身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政府凝聚力、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黄金口岸的中心城市。总体思路:把政府自身建设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按照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要求,围绕深化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采取制度化、标准化、法制化的方式,拓展工作内容,完善制度体系、加强督促检查、提高实施成效,在完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进展,在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在促进政府自身建设上取得新成效,以政府自身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依法行政能力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内容,也是政府活动的基本准则。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既要不断强化国有资产处置、重大资源开发利用、重大投资项目审批、财政追加预算支出审批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审批行为,又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行政和监督全过程,全面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服务承诺、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等制度,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体系,确保行政机关工作的运转有序、管理规范、高效廉洁,为社会提供快捷、方便、满意的高质量服务。

(三)加大政务公开力度

政务公开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畅通政府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沟通渠道的有效措施。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要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创新公开方式,丰富查询渠道,加大重要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和重点工作通报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增强政务公开的有效性,使政务公开成为行政机关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

(四)强化行政绩效管理

机关行政效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体现党和政府形象,事关改革发展大局。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要继续强化行政绩效管理和行政行为监督,着力控制行政成本,不断提升行政能力,促进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持续提高。

(五)完善制度保障措施

我市政府自身建设能否再上新台阶,关键在于坚强的领导,精心的组织,务实的作风。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工作体制机制,严格实施督促检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全面深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各项工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经研究,决定对实施四项制度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调整充实后的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 组 长:** 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组长:** 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 市监察局局长 ** 市发改和改革局局长 ** 市工业信息化局局长

**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成 员:** 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 市财政局副局长 ** 市审计局副局长 ** 市监察局副局长

**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 市监察局执法室主任 ** 市网管中心副主任 ** 市政府法制办干部 ** 市纪委纠风办负责人 ** 市政府办督查督办股干部

实施四项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督查督办股,由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仍以联席会议机制深化巩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落实。

办公室根据职责分工,分别设立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强化行政效能管理、完善制度保障措施五个推进协调工作小组: 1.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推进协调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工业信息化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审计局。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政府法制办,负责日常工作,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从相关部门抽调。

2.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推进协调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工业信息化局、市监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日常工作,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从相关部门抽调。

3.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推进协调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业信息化局、市监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办督查督办股、市网管中心。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网管中心,负责日常工作,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从相关部门抽调。

4.强化行政绩效管理推进协调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市发改和改革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审计局。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审计局,负责日常工作,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从相关部门抽调。

5.完善制度保障措施推进协调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监察局、市政府办督查督办股。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政府办督查督办股,负责日常工作,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从相关部门抽调。

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要把深化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基本工作内容确立下来,纳入目标管理和考核范围,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在实施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切实抓好本部门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组织领导和深化巩固工作。

(二)明确组织分工

为明确职责、落实工作,强化实施四项制度联席会议,负责对四项制度实施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全面深化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推行力度,市政府办督查督办股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市监察局负责四项制度实施的监督检查,确保政府自身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尽快取得实效。

五、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认真抓好制度建设

市政府将根据李江副省长在省政府深化政府自身建设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政府自身建设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云政发〔2011〕27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政府自身建设2011年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云政办发〔2011〕52号)和《德宏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宏州政府自身建设2011年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德政办发〔2011〕79号)要求,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2011年**政府自身建设工作任务分解》,把政府自身建设的内容具体化,配套措施的完善,从制度上保证政府自身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建立推动制度落实的联动机制

继续保持和加强政府四项制度联席会议机制,充分发挥其职责和效用,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要参照市联席会议的做法,建立健全政府自身建设联动机制,每2个月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深化政府自身建设的工作,整合力量、加强配合,提高政府自身建设目标任务落实的质量和效率。

(三)开展实施成效社会评估,严格实施督促检查 把政府自身建设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的绩效考核,加强制度建设的考评,建立制度实施的奖惩机制,并适时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对政府自身建设的实施成效和社会影响开展科学评估。要加强对有关制度实施情况的日常检查,及时收集上报各项制度的实施情况和有关数据,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联席会议要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力量,加大制度实施的督促检查,对推进不力或不按照规定开展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行政问责,并限期整改落实,推动政府自身建设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篇7

对于法治思维的概念, 学界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 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剖析、解读。姜明安教授认为法治思维, 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 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1]刘平教授提到, 法治思维是由道、学、术为架构, 即原理与知识和方法三种思维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思维方式。[2]袁曙宏先生也讲到, 所谓法治思维, 实质是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必须时刻牢记人民授权和职权法定, 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律程序, 必须切实保护人民和尊重人权, 必须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必须自觉接受法律的监督和承担法律责任。[3]陈金钊教授对法治思维的诠释从特征展开, 认为法治思维是受规范和程序约束、指引的, 在现阶段主要是限制、约束权力任意行使的, 在价值追求上趋于实现公平、正义, 保护公平、自由, 讲究逻辑推理、修辞论辩和解释技术的一种理性思维方式。[4]而笔者认为法治思维是执政者在具体运用法律行使职权的过程中摒弃感性趋向理性, 从而最大限度地抑制权力滥用以促进社会公平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模式。

二、法治方式的所指与能指

所谓“法治方式”, 姜明安教授在其研究中所提的“法律手段”, 是指执政者通过制定、执行法律、法规、规章, 运用法律创制的制度、机制、设施、程序处理各种经济、社会问题、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争议,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方式、方法。[5]陈金钊教授认为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 从法治思维影响和决定法治方式的角度出发, 给法治方式赋予了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法律处理具体问题;二是法治方式具有独立性、自主性, 一般情况下不受道德、宗教、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三是法治方式强调法律方法的适用。[6]不仅如此, 陈教授还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再次诠释了法治方式, 广义上指各种主体运用法律制定决策、解决纠纷的行为方式。狭义上指不仅运用法律规范, 而且运用司法机关来捍卫利益或秩序。[7]可见, 虽然在法治思维的涵义上学者分歧众多, 但是对于法治方式理解趋同。故笔者认为法治方式, 即是执政者以法律为信仰, 在法治理念和法律精神的指导下, 通过制定、执行法律、法规、规章, 运用法律、法规、规章创设的制度、机制、程序等处理和解决各种纠纷、矛盾等社会、经济问题, 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实现社会公平的行为模式。

三、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一理念的提出, 使得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备受关注。而在2010年10月,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切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从而使得行政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和运用法治思维这一要求登上学术舞台。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之间的关系, 要明确二者的基础在于法治的内涵和要素, 所力求实现的则是建立法治国家。德国行政法学家哈特穆特·毛雷尔这样阐述法治国家的涵义, “法治国家是公民之间、国家与公民之间以及国家内部领域的关系均受法律调整的国家, 其标志是所有国家权力及其行使均受法律的约束。”[8]这一说法很好地表明了法治, 诞生于法律机构取得足够独立的权威以对政府权力的行使进行规范约束的时候。[9]

(一)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以法治为平台, 相互作用塑造法治社会

法治思维是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 而法治方式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手段。法治思维强调思想转变, 从以个人意思表示为标准到以符合法律制度为出发点, 摒弃个人情感对社会事件和现象的主观判断及倾向, 以法这种客观标准为准则处理事务, 从而达到一种客观民主公正。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都是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的。一个国家只有确立了法治基础, 才谈得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相关事务。法治思维支配法治方式且决定法治方式的具体运用。法治思维需通过法治方式发挥作用。执政者在实际工作中若能做到直接运用法治方式而非遵循个人意愿, 则说明法治思维的贯彻落实到了实处, 支配人的行为从而达到法治方式与思维的完美结合。且我国在提高全民法治意识、提升司法公信力、建立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等, 多处强调确保法治思维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 运用法治方式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结合是为了约束权力、限制恣意

法治思维是一种在观念上和思想上的精神效果, 法治方式则是在法治思维对意识做出调整后在行为上的具体体现。近年来, 政府机关执法与公民利益的冲突频出, 行政机关权力行使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已逐渐突显, 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社会这个法律的沃土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对实现社会稳定, 维护社会公正的文明法治进程产生了影响。[10]对执政者来说,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仅体现在其处理社会事务的工作中, 也应使其成为生活中的常态。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要求执政者实施某种行为, 以理性的法治思维对事物做出分析并加以综合判断, 以成熟的法治方式去指导行为, 不再依靠主观的意愿和恣意的行为模式罔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影响, 而必须符合立法机关制定的现有法律所规定的框架, 从而限制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等的权力。因此, 国家立法机关对法律、法规及规章的制定和认可必须遵循立法原则和立法程序, 国家机关行政人员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依法行政, 国家司法机关审判人员对案件进行裁判必须依法判决。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正试图夺回法律话语的主导地位, 抵制执政者仅用道德和社会学做出评价所产生的偏差, 更正执政者因此而产生的价值取向错位情况, 让法治方式在现实的实践操作中有更多的可能性、技艺性。法治思维支配法治方式, 法治方式的运用反映和体现法治思维, 执政者必须从主观上自觉主动地运用法治思维, 并且从行动上运用法治方式解决社会上存在的诸多不公正的问题, 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从而以己之身向人民群众传播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继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和理念, 使得维护社会公正能够全民化、社会化、法治化。可以说,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思想和行为两个层面为实现依法治国指明了具体路径。使得人们可以期待行政机关与社会组织对社会事物采取共同管理的局面, 一同绘制社会公正的美好蓝图。我们的目标在于通过法治思维的高度贯彻落实可以使政府在处理国家事务时提高效率, 法治方式的运用极大地提高处理危机或者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自觉、主动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约束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力, 限制可能出现的恣意, 对适用法律行使职权方面做出有利影响以促进法治进程, 促进法治实践。

摘要: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近年来广受学者关注,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相辅相成, 二者密不可分。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一方面以法治为平台, 塑造法治社会;另一方面相互结合, 限制权力和恣意, 以确保法治有优渥的土壤得以更好地发展。文章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概念着手, 试图研究和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以此对我国在适用法律、行使职权方面作出有力影响, 促进相关实践工作。

关键词:法治思维,法治方式

参考文献

[1]姜明安.再论法治、法治思维与法律手段[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2]刘平.法治与法治思维[M].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年6月第1版, 第167-168页.

[3]袁曙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C].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 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第221页.

[4]姜明安.法治、法治思维与法律手段—辩证关系与运用规则[J].人民论坛.2012年5月.

[5]陈金钊.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诠释[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3月第21卷第2期.

[6]陈金钊.对“以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解读”[J].河北法学.2014年2月第32卷第2期.

[7][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页.

[8][美]P·诺内特、P·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9页.

法治中国与生态环境法治 篇8

四中全会在生态环保法治建设方面的相关阐述,也有颇多亮点。

在生态环保法治方面的亮点

首先,树立了总目标,明确了法治建设的基本任务。为了减少生态文明改革带来的风险,促进稳定,改革必须于法有据,必须按照规则办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环境保护工作之中,下一步,除了完善立法体系,还应当加强环境执法、环境司法、环境守法、环境监督、生态环境法治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等法治环节的工作,涵盖大气、水、土壤、生态红线、生态安全等领域,实现生态环境法治的体系化。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改革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环境保护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面对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改革会触及利益,肯定又有人反对。不要因为有人反对就不要改革。而为了减少生态文明改革带来的风险,促进稳定,改革必须于法有据,必须按照规则办事。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加强法律实施,加强法律监督。

其次,明确了中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政治方向。在法治中国的框架内,有三套规则体系,一类是党内法规和规范体系,一类是国家的立法和规范体系,一类是社会自治规则体系。其中,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则和国家的法治规则的对接,即互助和联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大特色。两套规则体系只有完成对接,才能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反过来,也只有用法治,才能夯实执政 根基。

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等,体现了党和国家在法治理论、法治道路和法治制度方面的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法学界往往强调国家环境保护法律的作用而忽视相关党内法规的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国家治理,必须加强党内法规建设,重视执政党的政治、方向和组织领导作用,逐步明确党领导国家各项工作包括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式、程序、内容以及责任。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13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并且通过了党内法规制定的五年规划。通过立法规划可以看出,无论是党内行为的规范,还是党对国家的领导规范,包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都做出了详细的规范。因此,应当按照党内法规制定的规划,逐步完善各方面的环境保护党内法规制度,使环境保护的党内法规制度与国家法律制度互连、互助甚至联合,实现党领导环境保护工作和其他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下一步,各级党委应当按照中央的要求,制定与国家环境保护立法相衔接的环境保护党内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实施环境保护的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制和责任制度。

第三,改革了生态环境立法的模式。在国家立法方面,2010年,中国宣布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截至目前,我国制定了近20部环境和资源法律;出台了与环境和资源保护相关的行政法规50余件,军队环保法规和规章10余件,地方法规、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660余项,国家标准800多项,司法解释多件;缔结或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等30多项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条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印度、韩国、日本、蒙古、俄罗斯等国家签订了20多项环境保护双边协定或谅解备忘录。这些国内立法和国际条约基本覆盖了环境保护的主要领域,门类齐全、功能完备、内部协调统一,基本做到了环境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了五位一体的法制化。

但这些立法,大都带有部门立法的色彩。如仔细对比分析不同法律的条文,可以发现,无论是监管体制还是监管职责,都存在很多相互冲突和覆盖遗漏的问题。每个部门都有自己负责实施的基础性和专门性法律,各成体系,而这些法律的草案大都是这些部门自己负责起草,多多少少带有部门利益的色彩。以各部门为主要实施主体的法律,大都只对本部门的职责规定得相对具体,涉及其他部门的职责时,大都只做原则性规定。这不利于生态环境法治的统筹和整体推进。

法律对于监管体制的设置,也应定纷止争。现行的立法启动和起草制度需要改变。为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对立法模式予以改革,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改变部门立法的现象。

生态环境立法模式的改革,具体的改革措施可以为:

一、对于生态环境法律制定或者修改的启动,可以由全国人大根据执法检查或者调研来决定,也可以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审议来决定。国务院在做出提请的决定前,可以由各部委局提出意见。

二、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决定启动生态环境法律的制定或者修改的,只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专委会或者工作委员会负责草拟条文,不得委托国务院法制办甚至各部委局起草草案。这样可以保证法律草案的公正性和超越性。

三、全国人大常务会有关专委会或者工作委员会进行调研拿出生态环境草案后,可以召集国务院法制办和各部委局听取意见,但这些意见只能供全国人大参考。超脱的立法体制有助于解决部门立法、监管盲点和相互推责等问题。同样,国务院法制办决定制定或者修改生态环境行政法规时,也应亲自调研,充分听取各界意见,起草条文,并再次广泛征求社会的意见。部门意见只能作为参考,立法不能被部门牵着鼻子走。

第四,明确人民的生态环境法治主体地位,把环境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人民的法治主体地位,守法由被动的守法演变为主动护法,突出人们的主体地位。强调法治文化的培育和法治精神的弘扬。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践行法治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在生态环境法治方面,可以看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把环境监管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是生态环境法治思维的一大突破。同时,强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精神和文化,实际上是抢占世界法治价值体系的制高点,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自信性。下一步应当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制度、机制和程序建设,弥补环境监管部门的力量不足,有效制约环境行政违法现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为此,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当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生态环境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无论是在党委(组)还是在行政机关,都应当建立重大生态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生态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通过此措施,可以把党委和政府的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遏制权力腐败的蔓延。

目前,在基层的环境保护工作中,有法不依的现象还不是个例。因此,必须对相关的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进行包括生态环境法治内容在内的法治考核。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 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一些地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行政考核制度比较成熟,但在考核地方党委的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方面,还需加强。

第五,强调司法权的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全会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这些措施,有利于发挥司法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在生态环境法治方面,司法权的改革大有作为。首先,可以探讨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可行性,探讨其介入环境保护工作的条件、时间、方法和程序。

其次,对社会组织和检察机关开展环境公益诉讼的角色进行区分和衔接,并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使环境公益诉讼成为监督市场主体守法、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

第三,对现有的审判机构的管辖区域性进行改革,组建跨区域的环境法院和法庭,使环境法庭的作用具有实效性和便民性。由于环境公益诉讼牵涉面广,涉及社会的稳定和部分企业、个人的利益,因此,干预起诉和审判的事情难以避免,今后一段时间,应当加强公益诉讼的制度建设,防止个别党员违规干预司法。

综上所述,可以说,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的建设和改革,思路是清晰的。

生态环境法治的建设任务

为使法治的创新和突破落到实处,实现国家治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必须需要针对现实存在的法治问题,进行法治改革和创新。环境保护法治的改革工作也是如此。为了全面推进环境保护法治工作,下一步需要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理念方面,要坚持法治发展、科学发展和文明发展三结合的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环境法治体系建设,培育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法治意识,特别是培育人民依据宪法和法律保护环境、捍卫生态环境法治的权利意识。

二是在思路方面,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国家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法治事业的发展,通过司法审判监督行政权力,防止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阻止环境保护工作的整体、协调 开展。

三是在模式方面,要坚持同步、并重和综合发展,坚持区域发展一体化,通过区域发展的整合,解决区域和流域性环境问题,促进环境公平,提高环境效率。

四是在环节方面,生态环境法治的发展要统筹兼顾,除了完善立法之外,还要特别解决环境执法不力、环境监督不严、环境守法不到位等 问题。

五是在措施方面,建立和健全体制、制度、机制,加强全局性、稳定性、实效性、长效性、综合性、衔接性和借鉴性工作。

六是在体制方面,目前的环境监管尽管已由原来的由环保部门一家单打独斗的监管体制转变为宏观调控、商务、税务、海关、国土、银行、证券、保险等监管部门齐抓共管的协调监管体制,但是各部门和各地方各自为政的现象还很突出,需加强党内规范和国家立法的有机衔接,创造性地开展党政同责的环境保护责任体制构建。加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消除部门立法的部门权力割据主义,提高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环境保护协调权威性和有效性。

七是在实效方面,解决重立法轻实施的问题,增强法律法规实施的可操作性,加强法律实施的社会监督和权力监督。

上一篇:谢老师的范文600左右下一篇:个人党风廉政建设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