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的优缺点(通用9篇)
影子银行的优缺点 篇1
由于WinXP已停止服务,为了防止WinXP的各种问题,许多用户会使用影子系统,多数用户首选PowerShadow影子系统,下面下为大家介绍下影子系统的缺点及WinXP下的卸载方法
影子系统的五大缺点:
一 木马面前PowerShadow束手无策
我们知道互联网中有一种广泛使用的木马叫 木马(所有人都该知道的)。 木马严格意义上说是一次性的木马,为什么呢? 木马以盗走你的特定的帐号密码为目的。一旦植入系统盗走你的帐号和密码后 木马完成了使命。你再去清理他,木马清理后 损失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了。 然而你在PowerShadow 的保护下中了此类木马,因为影子是虚拟的系统而不是具有保护功能的防火墙,当你重启系统后,木马消失了同时帐号和密码已经在 的手中了。 PowerShadow不但没有保护作用反而替 做了销毁证据的工作。
二 再坚固的保护依旧得敞开
大家经常会安装各式各样的软件,在PowerShadow的保护下安装是无法安装的,我们必须在正常的模式下安装软件,如果这时候安装包中捆绑了木马。你依旧会中木马,再启动PowerShadow的保护,除非你发现了否则这个木马会一直陪伴你。
三 先入为主
很多人喜欢在做完系统后 装上所有应该装的软件后 再 装PowerShadow 予以保护以求安全,如果你的应用软件不干净,结果会和第二点一样。
四 系统崩溃
PowerShadow 和其他还原类软件一样,依旧存在系统崩溃的问题。有过崩溃经验的PowerShadow用户应该有过 开机后发现找不到**文件而不得已全部重装的经历。其实原因很简单 PowerShadow还原出错,就会导致系统无法启动和文件目录丢失,而且PowerShadow改写了分区信息和引导程序数据,很容易造成系统崩溃。
五 无法彻底卸载
如果通过简单的卸载程序进行卸载是无法卸载PowerShadow的。大家在卸载完PowerShadow以后 用sreng软件 看一下驱动程序 会发现 snpshot,
sys依旧在 running(运行) 用SREng在安全模式下删除或改动这个文件后,系统即崩溃,不能启动也不能进入安全模式。为啥呢?很简单这个文件的启动方式是boot start 你在安全模式下删 肯定会出问题的。然而PowerShadow卸载并没有还原修改的主引导。系统崩溃并不奇怪了。
WinXP下影子系统卸载方法:
WinXP下卸载影子系统有几种方法,其中能彻底卸载影子的是低格和换硬盘。但是低格将会伤害硬盘。
除了上述两种办法,WinXP下还可以尝试用系统安装盘光驱引导 后 进入安装界面删除所有的分区再建立新的分区,然后开始漫长的系统重装。
其次有全盘Ghost的用户可以尝试Ghost还原,但是根据反馈的效果,依旧有部分残留。对于仅仅格式化系统盘的用户,根据反馈的信息看,是无法彻底卸载的。
下面将介绍另一种网友分享的卸载影子系统的方法:
先运行影子自带的卸载,卸载很快,甚至都不要重启(安装时重启了啊),看来不老实,哼!
用TU,卸载发生一处错误,就是那个驱动sys,我重启。
再次用TU,那个sys被卸载掉了,我打开sreng,没有异常,的确被卸掉了。
但问题是,我再次重启后,开机就提示大概5,6个未知硬件设备需要安装驱动,我点击安装,当然找不到驱动了,哼,死东西,在这里等着呢,我清理了以下注册表(菜鸟没办法,虽然心知这招也不太管用),呵呵,随后看那几个未知设备的属性,都是ROOT_LEGACY_XXX,灵机一动,只要删掉这些注册表相关不就好了。哈哈。
他们的位置因为自己多次卸杀软很清楚——虽然不晓得这个地方的注册表是干什么的,知道的告诉我一声啊,路径是:HKLM_SYSTEM_CONTROLSET001_ENUM_ROOT_XXX
HKLM_SYSTEM_CONTROLSET002_ENUM_ROOT_XXX,HKLM_SYSTEM_CURRENTCONTROLSET_ENUM_ROOT_XXX,这几处基本是重复的内容,似乎一个是一个的备份之类的关系,但总之都删一遍比较好,然后我一一点开属性,找到相应的XXX位置,删?呵呵,没那么容易,你的权限不够,这个倒不是很担心,ICESWORD来,一一删除,但那些XXX的名字,我头比较昏,且有5,6个,记不大清了,大家自己去看吧,不过要小心,别删错了,呵呵。
删掉之后就好了,不弹出发现硬件无法驱动的提示了,那个很烦,这个办法大家看下,有用得着的就好了。
影子银行的优缺点 篇2
应该说,有关影子银行的研究和讨论已很充分,过多纠缠并无实际意义,在此,只谈几点个人看法,供衮衮诸公参考。
第一,影子银行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从本质上讲,金融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行业,存在风险是正常现象。因此,不能因为影子银行存在风险,就将其视作洪水猛兽。从实践来看,在过去几十年,在全球金融市场化高度发展与经济繁荣中,以及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影子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以及满足金融需求方面,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对中国的情况而言,中性对待影子银行还有个特别的好处,是让各监管部门可以正视相关问题。否则,各部门的主要精力或许将耗费在论证自己如何不属于影子银行,以及风险管控如何得当上了。可惜的是,不管你是不是影子银行,问题都在那里。掩耳盗铃的结果,风险只增不减。
第二,优化监管体系是规范影子银行的前提。在许多人看来,影子银行的风险源于其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因此,符合逻辑的解决方法就是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并辅之以严格的监管。但事实上,这个思路很值得商榷。从本质上讲,许多影子银行业务本就是监管套利的产物,这意味着,监管甚至是对原有影子银行的取缔,并不足以消灭影子银行。只要市场需求的基础存在,越是严格和全面的监管,越可能导致影子银行以更新、更复杂的形式卷土重来。 如此来看,一味强化监管甚或取缔的思路,不过是监管与市场创新之间的魔道相争,每一次的形式或有不同,但本质从未改变。要化解这一难局,还需从监管体系的优化入手。
具体有几个建议:1.需解决由于分业监管所造成的市场割裂和监管标准不同的问题,减少监管套利空间。在这点上,如何推动一行三会之间(特别是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之间)的政策协调已势在必行;2.推动市场化改革,逐步取消不符合市场竞争与发展要求的管制措施。如利率管制、贷存比监管要求,等等;3.需逐步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透明度,尽可能降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4.需逐步从数量调控方式,转向更为灵活和市场化的价格调控手段,避免因数量调控的僵化给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5.逐步放松目前的金融特许权管制方式,扩大金融市场准入,以缓解金融供求失衡问题;6.适度把握各项监管和调控政策的强度以及实施进度,避免因多种政策叠加给银行造成过高的合规成本,或者多种政策之间出现冲突,使银行无所适从,转而求诸于影子银行渠道。
第三,对影子银行应疏堵结合。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引导表外信贷项目的显性化,并借助于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适度限制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应推动影子银行的有序发展。在推动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同时,厘清影子银行体系各参与方的权责关系,确保风险承担得到清晰的界定,并得到准确的定价;对影子银行发展所导致的竞争加剧和利率市场化加速等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及时采取再监管手段来控制相关风险。
影子银行的启示 篇3
【关键词】影子银行;商业银行;监管问题;启示
据中国银监会发布的2013年我国金融机构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达到了15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并据调查显示影子银行的规模大概在25万亿。如此巨大的金融资本,影子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上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客观存在。正是由于影子银行的巨大规模和影响力,因此其自身蕴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这不仅关系到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更关系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一、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性的影响
自我国影子银行出现至今,它扮演的商业中介体系的其中一环角色,其大部分业务都基本上围绕着商业银行展开的。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其稳定性直接影响着金融体系的稳定,是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影子银行在商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商业银行稳定性的指标: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各种风险正在逐渐复杂化、扩大化,正确评定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是我国专家学者一直研究的课题,自金融危机后,更是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经过今年的发展和创新之后,我国对于商业银行稳定的评定指标已经形成了一个简单的雏形,这个评定指标是依据我国实际的国情和金融数据可得性来考虑的,主要包括:(1)宏观经济相关指标,主要涉及GDP 增长率,经常项目差额/GDP和通货膨胀率。(2)金融环境相关指标,主要包括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和金融机构贷款增长率。(3)银行运行相关指标包含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和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
二、稳定性影响的机制分析
(一)增强机制:从金融市场行情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减低,但是利润却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究其原因是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在中间业务的构成来看,主要是影子银行的作用,同时影子银行也引导和促进了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构建,完善我国社会融资体系,分散商业银行风险。
(二)风险传递机制:风险传递机制其实说的是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之间的风险相互作用,最后导致风险成倍增加,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在这其中,影子银行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的风险较大。
具体来说就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走高,许多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的情况,在银行无法完全满足其贷款需求的情况下,影子银行的金融贷款成为了首选,并且影子银行也能获取类似居民储蓄的资金,这就有可能造成商业银行金融脱媒情况的发生,同时,企业资金成本不断上升,项目的的风险也进一步扩大,民间违约率也在不断上升。商业银行要想规避这种风险,就要金融创新,增加向社会贷款的数量。
三、我国影子银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和负债问题:资产和负债问题主要是承销标准,一方面是影子银行的体系结构容易使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对尾部风险的错误评估,从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造成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金融机构参与者和监管者的位置缺失,金融市场的信息不透明等。另一方面是脆弱的融资模式,影子银行主要通过商业票据或回购来进行批发性融资,融资限制较大,而且在遭受足够大的负面冲击时,可能会引起挤兑。
四、影子银行的运行特点
(一)信息不透明和不对称:影子市场信息不透明主要是其所待的场外交易市场背景造成,在其柜台交易,批发业务模式中,都存在着信息披露制度缺失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信息的不透明的风险。并且在现今的金融市场投资中,投资者容易受到产品的信用评级的影响,从而盲目的投资,造成了对信用评级较高的证券化产品的过度追捧,扩大了市场风险。
(二)高杠杆运作:由于资本的缺乏,影子银行通常利用财务杠杆进行举债经营,虽然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但过高的杠杆率会为其未来发展带来潜在的巨大隐患。例如金融危机前美英主要对冲基金的杠杆率超过50倍,“两房”的杠杆率更高达62. 5倍。
五、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
(一)划分职能,协同监管:首先政府应该成立金融稳定和监管委员会来监管和协调银子银行,同时划分职能,明确自身职责,比如对影子银行机构及业务活动进行全程监视,及时纠正存在于某影子银行发展规划和决策中影响到市场稳定的问题,制定影子银行机构和相关产品的监管标准等等。其次影子银行的监管是项长期和艰巨的工作,需要个部门加强交流,协同完成这项工作。
(二)多维度、多层面的监管:影子银行的特点需要我们的监管部门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考虑。一是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统一。由国家金融稳定和监管委员会做主体,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负责具体不同类型的功能监管。二是健全影子银行机构的自律机制,强化影子银行机构的注册和曰常报备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进而引导影子银行建立内部风险预警机制。三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创新的业务类型,建立场内市场、场外市场和债券登记结算机构等机构的信息登记和互通制度,
六、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我国的金融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商业银行垄断性的间接融资被打破,民间资本的大量进入,为影子银行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的机遇。从金融市场制度和体系上来看,我国的影子银行是有助于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提高的,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影子银行的融资成本控制,完善全程监管和保险制度,同时为了规避未来影子银行带来的风险,我国政府还应大幅提高国债以及省级地方债的发行量,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建立“影子银行”的监控体系。这样既保证的影子银行为金融市场发展做贡献,有预防了影子银行再一次体系崩塌情况的发生。
七、结束语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影子银行对风险和收益将进一步被细化,金融产品的杠杆率也会逐步提升。我们应充分正视影子银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重视银行的作用,加强监管,完善监管体系,使影子银行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达.论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运作、影响及监管[J].国际金融研究.2012(1):35-36
银行贷款融资的优缺点 篇4
为了控制贷款风险,银行往往对企业要求高,并且还需要抵押物,但是不少中小企业缺少抵押物,难以从银行贷款。
2.银行贷款程序复杂
一般银行贷款的步骤是:⑴提出贷款申请;⑵银行受理审查;⑶签订贷款合同;⑷银行发放贷款;⑸归还贷款。
3.银行贷款额度受限
除了小额贷款,中小企业也会需要数额大的贷款,但是中小企业很难像大企业一样活得额度大的贷款。
银行贷款的利与弊你都知道么?
好处:
1、贷款期限较长,最长贷款期限为30年,但借款人的年龄与贷款期限之和不能超过70年。
2、利率相对较低,由于有抵押物存在,房屋抵押贷款利率相对较低,一般基本利率上浮10%-30%。
3、贷款的额度相对高,其贷款额度通常是房屋评估价值的50%-70%,最高上限为3000万。
4、审批率相对较高,将房屋抵押给银行,对银行来说减少了放款的风险。在其它方面要求上会比较放松,借款人只需有稳定的工作和良好的信誉就能获得贷款。
5、可以用他人房屋做抵押,即使借款人名下无房产但借款人若具备还款能力,也可以使用亲属或朋友名下的房产作为抵押物。
6、一次抵押,循环使用。很多银行都推出了房屋一次抵押,循环贷款的方式,银行同类产品均大同小异。
弊端:
1、房屋评估需要借款人支付一定的评估费用,不过价位一般在500元左右。
2、不是所有房屋都可以作抵押,考虑到房屋的变现问题,银行通常规定抵押房屋的年限要在25年左右,房屋面积大于50平米。另外多数银行不接受未满5年的经济适用房、小产权房、不能提供购房合同、贷款未还清房屋等。
3、放款速度较慢,抵押贷款由于办理的流程较为繁琐,因此放款速度也比较慢,一般来说,自借款人申请贷款后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银行才能放款。
影子银行的发展与创新监管方法 篇5
摘要:影子银行体系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在金融危机后受到各国监管部门的广泛重视。普遍认为,影子银行是造成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子银行的问题,不仅存在与美国,也存在于中国。近年来,随着银根缩紧,金融创新的步伐加快,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又有了抬头的趋势。本文将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的特点,探讨在中国的影子银行监管问题。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带来了高风险的杠杆操作和过度的金融创新,由此也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影子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稳定的一个新威胁。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在阐述影子银行系统的基本概况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和风险,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影子银行体系 次贷危机 金融监管
一、影子银行体系概述
1、什么是影子银行
所谓“影子银行”,目前并未有一个明析的定义,但一般是指那些有着部分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行为。影子银行系统(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采用,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平行,除了吸收存款外,“影子银行”经营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它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机构通常从事放款,也接受抵押,是通过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债券和复杂金融工具的金融机构。
2、影子银行的特点
影子银行体系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影子银行基本不爱监管或受到的监管很少。这是影子银行最大的特点,由于影子银行都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他们不需要受到类似银行的严格监管,其经营活动不公开、不透明,相对比较隐秘;其经营背后也没有类似传统银行拥有的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等保护机制,这使得其潜在经营风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同时,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场外柜台交易市场进行,鲜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其次,高杠杆性。由于影子银行没有强制的法定准备金规定,所以其资本运作的杠杆率很高,用少量资金即可带动较大规模的资本,从而放大了运作的风险。再次,表外性。由于自身缺乏渠道能力,影子银行需要与传统银行进行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多方“共赢”。比如,商业银行可以深度参与投资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和结构化投资,但这些业务都游离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之外,给商业银行的监管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二、影子银行在中国
影子银行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但是,其在中国的深度和表现 形式与美国的影子银行问题既存在相似的地方,也存在着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中美两国影子银行的运作模式和杠杆率差异较大。美国的影子银行的特点在于通过复杂的资产证券化来进行的高杠杆交易。2007年,只有高盛的杠杆率低于3 0倍,雷曼兄弟、美林证券以及摩根斯丹利均超过30倍。我国投资银行目前的收益大部分来自股票承销发行以及中介费用,并且杠杆率远远低于美国投行。其次,中美两国影子银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资产证券化率差别 很大。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始于2005 年,截至2009 年底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总规模仅有667.83 亿元,规模非常之小。而截至2008 年7月末,美国仅抵押债务凭证(CDO)的证券总价值就已经超过了9 万亿美元。可以说,从问题的严重性来看,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与美国相比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别。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表现,在于银信合作和地下钱庄问题。这些问题,同样具有影子银行的表外性和隐蔽性两个特点。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10 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6.33 万亿元,占融资总量的44.4%,这意味着被称为中国版“影子银行”的所谓银信合作理财、地下钱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已经逼近半壁江山。如果不加紧治理,那么,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金融风险又将重演。
三、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实行资本项目管制且缺乏对冲工具,机构范畴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是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发展较慢,较之欧美而言才刚刚起步,并在业务模式上与欧美存在较大差别。按照表外融资的定义,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则主要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理财产品和民间融资体系等。
1、信贷资产证券化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尚处于试点阶段。自2005年试点以来,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产品类型逐步丰富,发起机构和基础资产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从发行量来看,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量逐年递增,现已有16支产品问世。其中:普通信贷资产支持证券10支、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2支、重整资产支持证券3支、汽车抵押贷款支持证券1 支,资产价值达到667.83亿元。从发起主体来看,试点机构从初期的政策性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逐步扩展到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但与此同时,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仍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为主,产品规模小、结构简单、流动性差、发行难度高,类似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也没有对金融市场形成足够的影响力。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市场参与者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导,信贷资产风险仍集中在银行系统内部;二是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事业务的入池资产标准、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范围、发行要求、信息披露责任等重大问题的规章制度亟待完善。随着2008年以来信贷规模的迅速攀升,受制于监管指标要求等压力,以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等非标准化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取代了信贷证券化的标准模式,并通过银信合作等方式取得较快发展,但银行通过银信合作等途径开展信贷资产转让,转出方和转入方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大额集中度、存贷比、风险资产等监管指标的计算尚未作出合理调整,有可能导致信贷资产游离于表外的潜在风险隐患。
2、银行理财产品
截至2010年末,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共有存续期个人理财产品7 049款,账面余额为1.7万亿元③。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较快,与此同时,银行理财的过快发展势必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一是银行追求理财规模的增长较快,个别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间接投向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剩”企业、“铁公基”等限制性行业和领域,影响了宏观调控的实际效果,并给银行带来一系列风险隐患。二是以新融资类理财业务模式规避银信合作监管。如个别银行绕过信托开展委托贷款理财业务,以理财资金作为资金来源,通过开展委托贷款业务来变相融资。又如个别银行通过受让信托受益权模式规避银信合作监管要求。
3、民间融资体系
活跃的民间资本是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特殊的组成部分,并主要以民间借贷和民间私募基金等形式存在。根据人民银行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3月末,我国民间借贷余额约为2.25万亿。截止2010年6月,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达到1940家。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典当总额达847亿元。同时,随着微小企业贷款需求增长的加快,金融脱媒的发展,“个人对个人”(Peer toPeer)的贷款模式,即不通过金融中介的方式融通资金,也在市场上悄然出现。由此产生的问题包括:一是由于民间借贷利率通常较高,利息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破产清算的风险。二是少数民间融资从银行体系流出并再流向企业,扮演了“资金掮客”的角色,不仅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三是民间私募基金缺乏相关法律规范和制度安排,且未纳入监管范畴,成为滋生非法集资案件的重要因素。
四、加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建议
有市场人士初步估算了国内“影子银行”的规模: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存量大约在4 万亿元左右,再加上信托产品,二者的规模大约在5 万亿到6 万亿元;如果民间融资规模也按4 万亿元估算,中国目前的“影子银行”金融体系大约运营着人民币10 万亿元左右的资金。中国整体银行的存款总量大约为80 万亿元,贷款总量差不多在55 万亿元,这意味着“影子银行”大约占整个市场容量的12%-15%左右。对于蓬勃发展、创新频繁的影子银行体系,宏观金融管理部门当然不该采用“一刀切”的简单做法,而要适应其发展,改进措施和方法,建立新的宏观金融管理体系。我认为,必须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
1、规范稳健推进金融产品的创新
金融产品的创新只能转移和分散风险,并不能减少风险,其基础产品的质量是维持金融体系稳定的关键所在。而衍生产品创新的程度越高,其累积的风险程度也越高。此次涉及全球的次贷危机正是由于美国资产证券化的过度创新导致金融风险不断累积而引发的。所以,我国金融业要充分吸取教训,保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推进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产品创新对经济的效用有正负两方面,其正、负效用的发挥不仅取决于金融产品创新的方向和立足点,还取决于金融产品创新的规范性。金融产品创新可以提高金融运作效率,进而整体增加社会效益。但是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社会效益和个体效益经常是不一致的。作为微观经济主体,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中注重微观效益和增加收益,注重规避管制,这可能会破坏宏观金融秩序。因此,在激活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动力的同时,必须加强宏观监管,将金融产品创新活动纳入法制和规范的框架中。有效地规范金融产品创新,可使其推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将负面效果减至最小。
2、改进货币政策调节方式,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在短期并非是“中性”的,它可以稳定经济,但使用不当也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对于影子银行而言,货币政策可谓是一把双刃剑。在次贷危机之前,宽松政策促进了影子银行迅速膨胀,而后紧缩的货币政策又将其扼杀,最终诱发危机。这一结果显然与实施货币政策的初衷相背离,原因在于影子银行通过金融创新,也具备了一定信用创造能力,改变了传统社会信用生成模式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仅仅通过传统信贷控制、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利率手段来调节经济,其效果必定大打折扣,甚至与调节目标相悖。为此,中央银行必须系统研究影子银行给经济带来的改变,重新界定“货币发行权”监管范围,不断改善货币政策调节方式,提高宏观调控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提高影子银行体系的信息披露程度
设计信息披露机制将成为未来对影子银行系统监管的重点。我们应致力于提高信息透明度,建立统一、及时、完整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影子银行体系的特点在于“不透明”,因此,对其进行管理的前提,自然是获取充分、及时的信息。此次危机的爆发,充分反映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对庞大的影子银行缺乏及时的跟踪监管(我国的宏观金融管理部门对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私募基金等,也缺乏统一、及时和完整的信息)。由此可见,美国《2010年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对影子银行监管强调的首要目标,就是全面提高信息透明度。因此,我国应该吸取美国的教训,加强场外交易监管,确保任何的金融交易和金融机构都在监管范围之内,尤其是交易非标准化的场外交易,尽量降低银行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4、加强风险监管和行业自律
监管部门应督促银行控制影子银行的资金流向,杜绝 理财资金流向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剩”企业等限制性行 业和领域。同时,通过行业自律等方式,对民间资本投融 资进行正确引导,促其加强风险管控和合规管理,保证依 法合规地开展投融资活动。
5、促进国际监管的协调与合作,实现多赢
影子银行业务的全球性特征日益增强,加强影子银行的国际监管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是完全必要的。要调整新巴塞尔协议,引入反周期机制和相应的工具,完善有关交易头寸和证券化的监管规定;促进各国、各国际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交流,尤其是对于影子银行的离岸监管,应该达成一个各国通用的标准化税收信息协议,允许(或要求)税务机关共享信息;注重国际监管政策的一致和行为的协调、联合,健全国际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完善国际金融危机的拯救机制。
参考文献:
影子银行 篇6
2014年01月07日 15:37 中国广播网 我有话说(1人参与)
【导读】银监会召开监管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对四种业务进行风险防范。
央广网财经北京1月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银监会昨天(6日)召开2014年监管工作会议,特别提出要对理财业务、信托业务、小贷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四种业务的风险进行防范。有评论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式影子银行将被勒上“缰绳”。
影子银行通常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影子银行”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所出现的一个重要金融学概念。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是美国“影子银行”的核心所在。这种住房按揭贷款融资来源方式的改变,不仅降低了住房按揭者的融资成本,也让这种信贷扩张通过衍生工具全球化与平民化,成了系统性风险的新来源。它的危害在于,一旦有些风险集中爆发,势必对金融系统造成冲击;另外,‘影子银行’的存在将降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效率。因此,的确需要各国监管机构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这次,监管机构明确了国内的影子银行。包括三类,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这是第一次在官方层面明确“影子银行”的概念、监管制度等一系列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一部‘基本法’,为下一步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指明了方向。首次明确“中国式影子银行”,意义何在?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林耘表示,这几年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扩张非常快,业务的种类越来越多,在监管不足的背景之下,蕴含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上上下下都在呼吁,要有一个基本大法来对影子银行的相关业务进行监管,但监管的前提还是要保护它的发展。
林耘说,这次银监会对影子银行做了分类,并提出要加以规范,从行业业务发展来讲,这是件好事,但短期来看,估计会带来一定的冲击。
这次会议特别提到了资金池业务。商业银行代课理财资金要与自有资金分开使用,不能购买本银行贷款,不得开展理财资金池业务,切实做到资金来源与运营一一对应。证券公司要加强净资本管理,保险公司要加强偿付能力管理。信托不开展非标资金池业务。为什么这次特别提到,严管理财资金池业务,特别是银行理财不开展资金池业务?
林耘认为,这是对以往监管业务存在的潜在风险,或者已经发现的风险开出对应的解决药方。比如说银行的理财产品,原来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是自营的理财产品和代客理财混在一起,没有单独的内部机构做统一的管理,帐户的管理也不够规范,不够清晰。另外在股权投资方面,很多表面上是股权投资,但其实是借道,以放高利贷的方式来实现收益。各项影子银行业务当中都存在打擦边球的问题,在打擦边球当中实现交易的最大化,但与此同时也预留出了比较大的风险,也留出了监管的空白,这次可以说是针对已有的问题开出相对应的药方,这是一个比较到位的做法。
对于一直处在模糊监管地带,主要由地方金融办主管的小额贷款公司,银监会首次提及并称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统一的监管制度和经营管理规则,落实监管责任;对于融资性担保公司,明确界定担保责任余额与净资产比例上限,防止违规放大杠杆倍数,建立风险“防火墙”。全国统一监管制度,将如何影响小贷公司的发展?
林耘表示,这对小额贷款公司应该是一件好事,因为有了全国统一的监管大法。另外,把风险锁定由地方的相关部门管理,有利于化解地域性或者局部的经营风险。林耘指出,小额贷款公司这些年发展非常快,数量也非常多,同时也往往成为高利贷的一个源头,所以全国有统一的大法,走属地管理、就近管理的方式,是比较有针对性的。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银监会在本次监管会议上没有提到互联网金融相关的监管动态。林耘说,银监会没有明确说互联网金融的某些业务,但其实是牵扯到的互联网金融的,比如说P2P的业务就属于第一类公司,没有牌照也监管不足的。另外像余额宝这种公司,它打的是一个擦边,它是借助了与基金公司的牌照合作。
影子银行的优缺点 篇7
“影子银行”一词最先出现在2007年, 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影子银行体系的重要性才引发经济学家和管理层的高度关注。影子银行, 简单的说, 是指不受监管或仅受较少监管的, 提供融资、股权资本融资、金融组合产品、金融交易服务的, 有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金融行为。
与美国等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较, 我国的影子银行虽然才正处于发展初期, 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也在快速地发展之中, 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 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力也愈来愈强, 对我国传统银行的“双刃剑”影响也日益明显。这就要求对影子银行也要以科学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客观的看待。
二、影子银行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 有利影响
(1) 对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影子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带来的, 是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创新改革的产物, 同时影子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有利于分散风险
很多人一提到影子银行, 首先想到的就是高风险、不好的方面, 其实影子银行并不是高风险的代名词, 甚至有很多影子银行业务具有很好的风险缓释作用和风险分散作用。
(3) 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随着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体系的出现, 促进传统金融体系和模式的改革, 实际上是推动了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2. 不利影响
(1) 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形成竞争
影子银行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新的挑战, 与传统商业银行在业务上形成竞争, 我国本来经济市场中中小企业占有很大的比例, 加上近几年政府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由于影子银行形式上更加灵活、对信息的了解也更加充分, 影子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和短期融资方面更具有竞争优势。这对于传统银行来讲, 相关方面的业务将受到很大冲击。
(2) 扭曲商业银行的内部脱媒, 放大了银行的流动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商业银行的脱媒形式之一, 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开端。所谓银行脱媒是指在进行金融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环节而直接在双方进行的交易。由于大笔存款流出银行体系, 而银行本身的存款也变的更加短期化和波动化, 这将造成银行的存贷期限错配问题更加严重, 系统性的风险也开始显现。银行对此不得已推出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吸引客户, 实际上还是发放的信贷, 此时的理财产品实际上是钻了监管的漏洞, 这种金融创新虚增了银行业务量, 并非真正的业务结构。
(3) 加剧商业银行贷款违约率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 既是适应了目前的金融环境, 又是借助了商业银行的资源。例如:作为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的担保公司为银行客户提供了贷款担保, 是依托商业银行的贷款为基础, 通过对客户进行担保而赢利。客户—银行—担保公司三方为担保贷款的组成, 担保公司目前不受存款保险制度和不缴纳存款准备金而没有央行的最后保护, 若担保公司破产, 其破产造成了损失最终将有银行承担, 由此影子银行会加剧商业银行的违约率。
三、对策
影子银行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这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至今发展情况足以看出。我国金融监管当局要采取措施将影子银行引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使其对我国金融能够稳步前行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尽可能的减少其负面影响。
第一, 银监会作为监管机构, 应高度关注影子银行问题, 积极采取措施防范银行体系外风险向体系内传导。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创新, 从机制和源头上打消“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套利动机并防范风险传递。监管部门应当严防影子银行从商业银行套取资金, 保证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和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机构合作业务处于监管体系之下, 严格控制风险传递。
第二,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是首要任务, 特别注意防控三类风险, 即严防信用违约风险、表外业务关联风险和外部风险传染。
第三, 利率市场化是解决影子银行带来的诸多问题的根本办法。当前中国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热衷放贷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利率管制, 这种利率管制刺激了贷款需求, 鼓励了低效率的贷款项目, 导致了资金市场的严重供不应求。
第四, 调整金融行业标准, 降低金融监管门槛, 逐步让金属属性较低的机构纳入到监管部门管辖下, 使其阳光化, 以便更好地规范的发展。同时, 建立由银监会统一管理, 各部门协调统一的监管体系, 改变当前监管多头散乱的现象。
第五, 深入研究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完善监管系统对其监管。科学准确地界定本国影子银行是一国监管当局必须要做的功课。近期监管部门为了控制风险叫停了一些银行创新产品, 例如银信合作理财产品, 但是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 长期下去会减弱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 不利于金融体系改革和建立, 监管部门不应采取直接叫停的方式, 而应做到有管有控, 建立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之间的防火墙。
参考文献
[1]张佳坚.浅议中国影子银行[J].现代营销.2013, (1) :46-47.
[2]张坤.影子银行: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J].新金融.2012, (6) :35-39.
影子银行的“双刃剑” 篇8
何为中国的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这个词汇源于美国,其意为平行银行系统,躲避监管等。举个通俗的例子,美国金融市场将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通过证券市场获得资金或者进行信贷无限扩张的一种方式。而在我国,尽管“影子银行”的称谓随处可见,但是迄今对影子银行还缺乏明确的定义范畴。目前公认的,存在影子银行“嫌疑”业务和金融机构主要指银信合作理财、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和民间金融等等。
金融业界之所以认为这些业务和金融机构存在影子银行“嫌疑”,源于影子银行被形象的称作“银行的影子”,它们往往具有和银行相似的业务,但是又往往不受或者少受监管部门的监管。它们灵活多变,而且有些与银行密切联系。这其中,规模较大、比较常见且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是银信合作理财。举个简单例子说明:某房地产公司急需资金,但是无奈于银行正常渠道贷款无法获得(房地产调控政策、银行贷款监管等原因)。这时信托公司以中间人的身份出现了,信托公司以房地产公司待开发的项目为抵押,设计根据该项目未来获得的现金流为收益的理财产品(甚至可能借别的公司为壳,实现为该房地产公司融资的目的),并委托银行代其销售。投资者购买后,房地产公司获得资金,如果项目顺利开发并销售完毕,银行和信托公司获得托管等中介费用,投资者获得收益。
再举一个例子——国企正在变身影子银行。相对于融资困难的小企业,国企向来是银行的VIP客户,不但自己不愁融资,还可以将多余的资金借出去。于是我们发现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都有自己的金融子公司,好多上市公司税前利润都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向其他企业的放贷业务。
影子银行的双刃剑
我们必须承认,影子银行的诞生有其需要的市场。我国中小企业甚多,他们对GDP的贡献超过了60%,提供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就业机会。然而由于我国金融结构不够完善、中小企业自身风险高等种种原因,中小企业贷款难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而贷款难主要指从银行进行贷款。因此,中小企业往往借助于民间借贷、国企等影子银行融资。从某种意义上说,影子银行提供的融资确实是我国以银行体系为金融核心的有益补充。
但是影子银行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在银信合作的例子中,由于这种银信合作理财资产并不计入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其表外资产,因此不受或较少的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管。当大量资金投向房地产行业时,不仅会将房地产的泡沫吹大,也会给金融系统集聚风险。一旦房地产泡沫被刺破,投资者将承受巨额损失。虽然表面上银行和信托公司只是损失了中介费,但是事实上我国老百姓买理财产品并不关注其风险说明,相当一部分购买理财产品的老百姓认为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是归属于银行的,他们不关注理财产品的风险源于很多老百姓坚信我国银行不会倒闭。但是一旦有理财产品出现链条式的风险,这部分投资者势必会迁怒于银行甚至造成银行的挤兑。有些媒体和研究机构认为我国一半以上的资金在影子银行流动,虽然数字的准确性尚值得商榷,但是影子银行规模之大已经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否则,银行资金时间的错配也不会成为本次“钱荒”的原因之一。这也说明了影子银行的风险之大,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双刃剑”源于“双轨制”
上个世纪80年代,流行一个词叫“倒爷”。是因为当时正在进行渐进式市场化改革,价格存在“双轨制”。有关系的人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以计划的价格买入产品,再以市场价格卖出,从中赚取差价。但是由于迄今为止金融行业还没有彻底市场化,因此在金融行业依然存在计划与市场价格的“双轨制”。例如存款作为银行的资金来源,其价格(存款利率)是央行规定的(尽管各商业银行有一定比例的浮动权利,但是很小),但是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的利率却是市场化的。资本的逐利性决定“金融倒爷”出现的必然。例如前文提到的某些国企,其从银行获得贷款后,投向更高利润空间的行业。例如小银行从大银行同业拆借获取来源于存款资金,再投资于影子银行的某些业务。这样,即使中央银行释放再多的流动性,也会被影子银行抽走,如果现在的局面任其发展下去,第二次、第三次“钱荒”还会出现。
因此,无论是影子银行的正面效应——资金作为大银行投资大项目的补充,还是影子银行负面效应——风险正在积聚,均由我国利率的“双轨制”引起。
渐进渐快进行金融改革
影子银行读后感 篇9
仲秋时节,喧嚣过后,秋意已浓,不在适合再在天台感悟人生;
没有人晒团圆大餐,也没有了晒月亮、晒古诗,一切都渐渐恢复平静。
从6月份一来,回顾所感所悟,仍觉得自己似个看客。看着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看那碎片化的金融“世界”,仍没有形成自己的金融观。看了很多道理,却仍然没有融入这个世界。
但即使是看客,也能感觉到这里的精彩,每天的的新的故事在发生。如同一部时代大剧每天都在演绎新的内容。大剧名字就叫《改革再出发》,而阶段性解决也许还是要到才能有所定论。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形成体系还需要太多的沉淀,而此刻仅仅想记录下对于时代下的不同碎片。碎片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所以会有一些跳跃。
关于证券市场结构:20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结构。从资金提供端目前的问题在于银行一支独大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从银行业占据上市公司整体利润50%以上可以)。而信托、证券、担保公司、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P2P等都存货在银行的阴影之下野蛮生长。从企业生态端,并不是完美的金字塔(国有大型企业-民营大中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创业型企业-三板企业-场外企业),而是及其不健康的倒三角。国有低效率企业,甚至是淘汰产业企业可以不断得获得资金的补给,而真正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嗷嗷待哺。
关于“影子”银行:暂时定义为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机构。影子银行的规模究竟有多大,暂无官方统计。
关于钱荒:对于钱荒大家相对首先想到每年15%的货币增发,但目前GDP增幅仅不到8%,加上合理的通货膨胀3%左右,仍然由近4%的货币超发。为什么会缺钱?而随着出口的不景气、人民币升值,人力成本的上涨,原材料的上涨等多方面因素占据国民经济至关重要地位的民营企业却融不到资,倒闭的倒闭,跑路的跑路。钱都去了哪里?答案陆续揭晓。
关于利率:目前银行存贷利差为3%以上,加上高杠杆和“出表”业务是银行创造高额利润的三大法宝。按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水平,国内确实是有较大的空间来进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为何总理会提盘活存量不高资金增量?为何在钱荒发生时没有第一时间应市场哭声而递出奶瓶?为何一年多过去并基调仍没有变-“调结构,定向微刺激”?想根本原因是因为知道即使开闸放水,水也不会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而只会加剧系统风险。目前水很多,只是水渠(体制)没有建好,导致资金空转或最终仍流向房地产。而盘活存量,对于利率要多的只需要做好定向引导和利率市场化。定向引导是把水引到该去的地方,而不是继续撑大泡沫;利率市场化是破产银行垄断,降低资金成本,让资金下沉至实体企业。当钱赚钱没有变得更困难,当投机变得更困难,资金和实业的结合才能起飞推动产业的发展。
关于刚性兑付:理财产品、信托是否应该执行潜规则下的“刚性兑付”,刚性兑付到底是在保护投资着,还是在误导投资者,或者是给相关利益集团创造确保套利模型的永动机。“刚性兑付”就如同扬汤止沸,等到炉火越来越旺,锅子越来越烫时候再集体整顿,留下一地鸡毛?这种先发展再“整治”的循环模式真的让人费解。
关于牛市:这是最近两个月一来讨论最多,也是没有什么悬念的话题。但保守起见,仍旧要补充一下,不是疯牛也不应该是非理性的牛市,而仍然应该是结构性牛市和慢牛。()非典型复苏下的“牛市”:
关于国企改革:国企改革是经济改革中的最重要的一步,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逐步放手非国家命脉的企业国家经营权。不管是混合所有制的引入,还是公司管理层薪资方案(低薪+股权激励)的调整或是公司治理的重视。无论从中央6大企业的试点,还是个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都激起了市场的热情和期待。国企改革也被视为此轮经济改革成败的关键。
关于创业板:既然经济改革下最重要的是经济转型,传统企业想高科技产业的转型,那创业板(中国未来的纳斯达克)必将是未来经济的重心之一。虽然目前估值水平有一定高估,但从长远来看仍然承担了重要的使命。从IPO开闸对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优先也有一定体现。而从排队的600多家拟IPO公司来看,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也占据了重要的份额。所以创业板创新高是值得期待的。
关于IPO:IPO的堰塞湖直接反应的问题是证券市场结构的不合理,新陈代谢功能的不健全。IPO发行的改革并没有受到市场的一致认可。(低市盈率发行导致的连续涨停,市场的狂热是在告诉投资者,目前市场平均估值仍旧太高,还是定价发行本身就不合理?)。而接踵而来的注册制改革能否让人真正看到证券市场融资功能的恢复还有待观察。证券市场原本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公开市场,有价值的
关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犹如金融界门口的野蛮人,扰乱了金融界的平静。虽然有争议,也有挫折,但已不妨碍互联网金融在金融历史上已经开启了新的 篇章,也将改变整个金融格局。不在是概念,而是从吸存、支付、结算、信用、数据等形成比传统银行更完整的体系,目前他只差一个牌照。
关于P2P:对于新事物,往往一拥而上然后倒下一片。是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也是试验品。战战兢兢得野蛮生长,从不规范到规范,从野孩子到正名。
关于民间高利贷:这里暂且定义为超过银行标准利率4倍为高利贷。神木(煤与房地产)也好,温州(房地产)也罢,那只是冰山一角,只是一个缩影。全民高利贷的背后是全民参与的庞氏骗局,终有击鼓传花的落鼓之时。违背市场规律的终究会受到市场的惩罚。高利贷走向了地产则地产已到反噬之时;高利贷到了企业,企业犹如饮鸩止渴;更可怕的是高利贷到了企业又间接到了地产,高利贷到了高利贷又到了房地产。大家都在过着到刀口舔血。
关于风险及风险定价:无风险利率的高企、资本的垄断、资本的价格双轨套利和刚性兑付都让风险无从定价。也让这个体系中慢慢丧失了对风险定价的能力。同时金融的分业经营也让这个市场缺乏专业的风险控制素养的机构。末端风控的缺失和对风险定价的能力的缺失,导致全民成为了资本的倒爷,最后将是系统的风险无法控制。
关于房地产:毋庸置疑,房地产下行的风险(或者房地产泡沫)目前仍是经济转型期的最不稳定因子。目前各地限购相应取消,高层默认,可以隐约感觉得到此风险已经让调控方变成被动,这预示着房地产的风险远比当初想象的要大,一旦出现硬着陆,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也是难以承受的。因为“资产价格的双轨制”和地产GDP模式下,整个社会都在玩资本的游戏。无论是理财产品还是银行贷款或是信托抑或是民间高利贷,或直接或间接都流到了房地产上,(只有房地产能够容忍如此高成本融资)。一旦房地产新开发规模、销售速度滞后导致严重的信用违约,真个社会的流动性将出现严重问题,进而导致挤兑,资本从逐利到资本避险,进入恶性循环。究其原因:资金发行量高企,而整个社会都处于间接高利率(人为高利率)下,产业空心化,资本空转,中小企业却无法得到有效融资,个人资本在通货膨胀下不断缩水,整个资本体系摇摇欲坠。-这样说自己都觉得有点危言耸听,但其系统风险往往超乎所有人的意料。
关于地方债:地方债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地方债的风险到底有多大?这两个问题也许是大家最希望知道的.。目前没有结论,但可以知道的是,目前地方债投入的领域基本以地产、基建为主。而地方债的形式则绝大多数以信托、理财等影子银行为依托。高昂的融资成本和未来低回报率的预期是最大的隐患。一旦出现地方债违约,则连锁反应的灾难将迎面而来。
关于银行资产“出表”:银行出表的资产目前同样难于预估,10万亿?20万亿?而银行的出表引发的问题是间接推广了市场利率,加重了市场的融资成本,同时造成了权责不清。从银信模式到银证模式换汤不换药,而政策的调整也随时可能让现在疯狂亦风光的银证模式随时烟飞烟灭。
关于资金池模式:资金池模式的诞生,是创新与监管的不匹配的产物。资金池模式变相演变为合规的“庞氏骗局”.信托的资金池模式没有遵从资金和项目匹配的原则,同时信托本身应减少从业务端出发的模式而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模式、
关于金融捐客:民间“过桥”、企业融资、民间借贷等一旦有了银行、公务员捐客的参与,则就变了味。
关于错配:13年6月的“钱荒”,最大的导火线就是资金的错配。错配最大的风险就是产生可能的流动性问题。几乎月末,季末,年末,甚至打新都会推高隔夜拆借利率或回购利率。“缺钱”的正是这些有钱的股份制银行,商业银行。这个时间节点的揽储大战仿佛成为了市场的规律和靓丽的风景。
关于理财产品;理财产品从投资者来看获取了比银行高的投资收益,从融资方来看多了一种渠道获取资金。但理财产品的高利率是否可以持续?是否间接推动了社会融资成本?银行和券商的暧昧关系(银证合作)这种最明显的影子银行行为风险在哪,都需要重新审视。
关于资金价格双轨制:资金价格的双轨制犹如当年生产要素价格双轨制,必然带来腐败。形成腐败的模式轨道间的疯狂套利,是新型的投机倒把。利益集团享受着超低利率的补贴,而个人资产受通货膨胀率(体现在存款负利率上)带来的资产贬值,而形成的赤裸裸的财富掠夺。
关于美国退出QE量化宽松:退出所言也许太早,缩减已成趋势。退出QE也并不意味着境外资本会大规模回流美国,资本的回流也许在国美经济回暖之时就已经回流,而不用等到加息。至于欧央行减息也可以看出海外目前超低利率下仍不乐观。美国加息对于国内资本的影响情绪大于预期。(目前海外资本QFII等跑步进入A股也能佐证)
关于税改和工商注册改革:营改增和工商注册登记改革,属于整体改革的小试牛刀。效果也有所体现。对于激发创业热情具有积极的作用。后续仍然有更多的财税改革,产业改革、IPO注册制度改革,值得期待;所以所改革是前进的动力,只有改革才能让这一切不断往既定方向发展。
国资背景的影子银行:类似信达资产管理以购买不良金融资产为主营业务的国资港股上市公司,摇身一边变成变相套利(低利率2.5%央行贷款+无担保贷款到通过不良资产(非银)收购提供变相融资),资产价格双轨制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关于影子银行的趋势:伴随这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监管”,温州“金改”的“夭折”,银行自身的互联网化的“发奋图强”,社区银行的建立,上市公司小贷的热捧…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影子银行仍旧会保持暧昧的关系,在“和谐”“稳定”的基调中你中有我,我中有里的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监管体制的完善,形成江湖新秩序。
关于估值:首先证券国内证券估值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和成熟市场相比,对于上市公司分红没有相应的规范,所以通过股利为基础的折现估值基本没有任何用物之地。而可以通过PEG估值(常年保持相对稳定的盈利增长率)的白马股占到市场的比例可谓无足轻重。而目前市场上最活跃的无疑是经过重组并购,跨界整合的价值重估上市公司的天下,而在这些上市公司中主要靠情绪和预期及资金推动来重构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以目前A股市场上用的最多的只有相对较为傻瓜性的价格和企业价值乘数(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等)股值法。按照此方案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一线蓝筹(以银行和地产为主)绝对低估,二线蓝筹(证券、机械、资源等)相对低估,消费类、弱周期类稳定个股相对合理估值,而中小板、新兴产业相对高估。但目前的市场似乎于价值也没有形成共振,而是在不同的轨迹上运行。所以目前想通过传统的“估值”体系去寻找市场的机会恐怕暂时会有些徒劳。
关于分析报告:不忘初心,依旧想成为TMT行业的分析师,致力于TMT行业的产业资本服务项目。对于普通投资者很少去详尽的阅读分析投资报告,偶尔会看看结论。但对于分析报告本身就是一门综合学科和艺术。总结和投资建议?业务综述-行业分析,竞争分析,过往业绩,财务预测?风险评估-行业分析,政策法律风险,管理层风险,预测的达成风险?估值-模型,结论?数据支撑附录?旨在告诉投资者客观事实和存在机会与风险。也许结论很简单,粗暴。但过程却严谨、精致。
关于策略:谨慎乐观,顺势而为。理想状态下,房地产资金一是会回流至企业,提升实体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一些优秀的房地产企业。而是原本以前要流向房地产或基础形象工程(地方债)的资金会选择更好的水渠。抑或股市、抑或实体经济。在目前黄金不振,信托(主要是地产项目)风险累计、无风险利率预期下降(理财产品收益预期下降)和促进资产证券化改革,改善企业融资环境(IPO,定增,优先股等),资金逐性将在股市进一步得到体现,而目前股市的估值也提供了一定安全边界,股市的预期提供了收益预期。所以天时地利人和下证券市场是后期最值得资本投资关注的一个市场。当然核心都是为实体产业服务,资本享受的是实体经济发展和改革的红利。
关于机会:改革的红利是目前最大的阶段性红利。但长期而言新兴产业的发展仍是最具持续性和成长性的机会。
新时代“互联网时代”的长线机会(新经济):----《互联网时代》观后感
互联网泡沫后的深蹲起跳再一次进入跨越式发展:社交,社会重新分工,维基,新媒体,虚拟世界,信息安全,在线教育,商业颠覆,隐私,大数据,伦理,全智能时代,奇点,全球脑。不断在刷新我们的认知,不断在颠覆我们观念。注定已经步入了指数级的发展,未来即现在。
虽然目前整体互联网时代相关概念公司估值较高,马克斯公开说明特斯拉股价过高,马化腾曾经公开表示过股价的过快上涨让他表示担心,而阿里巴巴上市估值1600亿左右下李嘉诚减持等等。但不妨碍新技术、科学技术发展下的新兴产业和优秀成功上市公司的涌现。不管是资本市场的重组还是白马股公司的涌现或者仅仅是商业模式创新给人带来的无限希望都注定这个领域是未来10倍、100倍上市公司的高产之地。让我们一起见证。
【影子银行的优缺点】推荐阅读:
影子银行的监管研究11-10
影子银行的风险与防范07-24
影子银行现状06-18
影子银行问题10-28
影子银行中国式07-29
影子银行货币政策08-14
中国式影子银行05-25
影子银行是什么意思08-26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06-30
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监管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