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现状

2024-06-18

影子银行现状(通用12篇)

影子银行现状 篇1

一、影子银行涵义

“影子银行体系”一词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保罗·麦考利于2007年9月在美联储的年度会议上首次提出。但是他并未明确界定该词的含义, 而只是用其泛指“有银行之实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杂的各类银行以外的机构” (Mc Culley, 2007;李扬, 2011) 。由于研究视角以及划分标准的不同等原因, 一直未有一个明确而广为接受的定义。2010年5月, 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 (FCIC) 在一份报告中将其定义为: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类银行”的金融活动, 即从储蓄人或投资者手中获取资金并最终向借款方融资;其中大多数金融活动不受监管或仅受轻度监管 (FCIC, 2010) 。而“金融稳定委员会”在综合考量各方面的因素后, 于2011年4月从三个层面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影子银行体系广义上是指由在常规银行体系之外的实体及其活动所组成的一个信贷中介系统;影子银行体系狭义上是指上述系统中那些具有系统性风险隐患和监管套利隐患的实体及其活动;此外, 影子银行体系还包括那些仅为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以及杠杆交易提供便利的实体 (如金融担保机构、债券与抵押贷款保险商以及信用评级机构) (FSB, 2011a) 。

二、“影子银行体系”的特点

(一) 不透明性, 未被监管触及。

由于这些影子金融机构属非银行类机构, 因此他们无需接受政府对银行的严苛监管, 其经营活动不公开、不透明, 相对比较隐秘;其经营背后也没有类似传统银行拥有的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等保护机制, 这使得其潜在经营风险较大同时, 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 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场外柜台交易市场进行, 鲜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

(二) 高杠杆性。

由于不受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 影子银行不需要留存准备金, 资本运作的杠杆率很高, 这会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杠杆率随之升高, 系统风险得以放大, 给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极大的风险。

(三) 表外性。

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存在广泛而紧密的合作关系, 以实现多方“共赢”。比如, 商业银行可以深度参与投资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和结构化投资, 但这些业务的运作由于影子银行的参与难被监管触及, 而且都游离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之外, 使得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边界被跨越了。

(四) 信用创造或信贷膨胀效应。

影子银行机构之所以被称为影子银行, 首先是因为影子银行部分替代了商业银行的功能边界和业务范围, 也以资金为经营和交易对象, 并具有实质上的信贷创造或信贷膨胀效应。比如, 结构投资工具就部分取代了传统银行的借短贷长的资金融通功能 (FSA, 2009) 。同时, 影子银行机构不受当局监管, 不需要留存准备金, 资本运作的杠杆率更高, 信贷扩张系数也更高。

三、我国影子银行现状

在我国, 正规金融体系的一部分和非正规金融, 都起到影子银行的作用。按照野村国际 (香港) 公布的数据, 2010年中国内地影子银行贷款余额为8.5万亿元, 等于当年银行贷款余额的17.8%、当年GDP的21%。与西方国家货币“脱媒”促进影子银行体系的生成和发展不同,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 首先是正规银行信用流入影子银行渠道, 影子银行的发展又增强了自身对体外资金的吸引力, 继而加剧了中国经济体系的“脱媒”现象。其次, 西方国家的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的信用相互补充, 共同构成了全社会的信用体系;而中国当前影子银行的信用却依赖于传统银行的信用, 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权贵资本主义”和“裙带资本主义”的特征。

(一) 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的意义

第一, 影子银行是应我国市场需求而产生的。影子银行是商业银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运而生的结果:一是迎合了商业银行规避监管资本约束的需求。《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 该协议对提高银行稳定性和创造银行间公平竞争环境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同时也加大了银行的经营成本, 尤其面对投资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 银行的利润回报面临较大的压力。商业银行通过影子银行体系将贷款证券化并移至表外, 其监管资本要求也相应大幅下降。二是适应商业银行追求资产安全的需求。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 使原来集中在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分散到保险公司、基金等众多机构投资者;通过设计CDS等信用衍生产品, 在不需要将贷款转移出财务报表的情况下, 把长期困扰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转移出去。三是符合商业银行加速资产流动的需求。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使期限长的贷款变为流动性更强的债券, 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定价和自由交易, 通过交易获取资金, 迅速扩大资产负债表, 资产流动性明显提高。

第二, 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互为补充。传统银行业以融资中介为主要功能, 主要依靠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创造货币作为运行基础。影子银行则是以金融服务为核心, 它是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而产生的, 其资金来源不是储蓄存款, 而是通过商业票据、中期票据和债券进行融资;盈利模式不是为了赚取利差, 而是通过交易活动赚取中间业务收入;它充分体现了金融业的创新精神, 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层出不穷, 甚至可以为金融消费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影子银行参与金融市场交易性业务和衍生业务, 可以弥补传统银行的经营风格和市场流动性不足问题。

第三, 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在世界经济转型背景下, 国际社会面临政治和社会制度再造, 经济模式再定位, 生产、消费领域的政策制度和服务方式的再调整。为应对全球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 欧美竞相采用QE政策, 新兴经济和发展中国家被动释放本币, 储备货币功能多元化、货币政策的创新等国际金融新变局, 为人民币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建立与我国经济相适应的跨境人民币交易市场, 影子银行参与金融交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 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拉动经济增长。截至2011年7月末, 我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 023万家, 占工商部门注册的工业企业总数的99%, 其企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50%和近70%, 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岗位总数的80%, 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我国出口总值的60%, 完成的税收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3.2%。然而, 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却极不相称。尤其是自2010年初以来, 国家为控制通货膨胀, 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 人民银行12次调增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五次调增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 回笼银行体系流动性达到4.2万亿元, 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达21.5%, 银行的可贷资金大量减少。同时, 银监会还严格控制贷款规模、贷款比例, 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更是加大。据统计, 我国600万户中小企业仍然处于资金紧缺之中。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 我国中小企业大都主要依赖内源融资, 来自于外源融资的比例相对较小;第二, 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只占全部融资的3%左右, 直接融资发展滞后, 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狭窄;第三, 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主要来源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金融机构及商业信用等。从目前的情况看, 尽管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有所增长, 但并未改变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信贷约束状况。从总体上看, 我国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门槛仍然较高。 (表1)

然而, 此时影子银行市场陡然升温, 其中活跃着一类相当于“资金中介”的机构, 如担保公司、信托公司、投资公司、典当行等, 它们将民间资金归集起来, 再通过自己的平台放款, 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 影子银行使我国面临的挑战

第一, 影子银行自身的风险性。由于影子银行自身的期限错配、自我加强的资产抛售循环、高杠杆率及风险跨境传递, 影子银行体系在繁荣金融市场、创造巨大收益的同时, 也存在严重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次贷危机升级蔓延为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 影子银行就是危机传播的关键链条, 这也切实证明了影子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但是, 也应该看到, 历史上多次爆发的金融危机证明, 金融体系内生的不稳定性决定金融危机难以根本消除, 影子银行的风险只是金融体系风险的一部分。

第二, 影子银行发挥作用的局限性。影子银行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为:第一, 民间资本的关系型和地域性特征, 决定了影子银行的交易活动一般只能在一个狭小的地域内进行, 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大规模经济活动的金融需求, 通常只是在正规金融部门发生市场失灵情况下的一种次优选择;第二, 民间金融部门的资金来源有限, 资产规模小, 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弱, 容易遭受金融危机和挤兑等突发事件的打击;第三, 由于缺乏法律的保护和规范, 在民间金融市场中容易产生欺诈、违约、社会暴力等违法行为和大量的民事纠纷。

四、政策建议

监管当局应该对影子银行保持客观的态度, 努力提供完善的监管环境、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督力度, 同时也要利用好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更好地发挥其资源再配置的功能。

第一,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我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贷款业务设置了较高门槛, 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风险大, 弱小企业面临被机构恶意炒作危险, 因此, 监管当局应当充分利用委托贷款、贷款信托和民间借贷等影子银行体系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一种, 在当前紧缩的货币环境下, 适当鼓励、引导影子银行的发展, 为投资者创造利润价值的同时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 对影子银行的高利率现象设定门阀。以目前民间借贷、委托贷款的利率来看, 影子银行的平均年利润率达30%, 江浙部分地区甚至高达80%。对这种高利率现象, 监管当局应当对此设定门阀, 限定民间借贷等影子银行体系的最高利率值。同时,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企业, 应当设定影子银行风险预警体系, 对公司偿还能力及融资行为加以跟踪。

第三, 开展银信合作、表内转表外的业务。对地区委托贷款、民间借贷的总量, 监管当局应加以控制, 尽快将影子银行业务正式纳入商业银行监管体系范畴, 对影子银行引入宏观审慎式管理体系。

第四,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无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都不能真实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 一方面使得处于优势地位、能够以较低价格取得银行贷款的大企业和地方政府获取了寻租空间和产生投资冲动;另一方面也催生了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民间借贷等基于市场需求而出现的产品与服务。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以前, 难以根除这类影子银行的存在, 因为即使旧的影子银行模式消失, 由于资金的趋利性, 也会出现新的影子银行模式。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 商业银行拥有资金自主定价权, 商业银行的竞争将由规模竞争变为价格竞争, 贷款价格更能真实反映贷款风险水平, 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我国银行存在的基础, 使那些消极作用的影子银行因无利可图而消失, 同时促使那些起到积极作用的影子银行合法、透明运作, 防止监管套利和监管真空。

(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参考文献

[1]王晓雅.次贷危机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特性及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0.11.

[2]钟伟, 谢婷.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及监管改革[J].中国金融, 2011.12.

[3]周卫江.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监管[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2.3.

[4]侯健.影子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J].企业与银行, 2012.6.

[5]易宪容.中国“影子银行”的特征及风险[N].上海商报, 2011.9.6.

[6]陈剑, 张晓龙.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2000-2011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 2012.8.

影子银行现状 篇2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影子银行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使用,影子银行又被成为平行银行系统、准银行等等。在美国,它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与欧美国家因流动性泛滥而产生的影子银行不同,中国影子银行的出现在于金融抑制,正规融资体系无法满足投融资者的需求,影子银行是资金逐利特性的自然演化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融资体系的不足。

传统银行系统包括三个参与者:存款人、借款人和银行,影子银行系统也有三个参与者:存款人、借款人和专业化的非银行金融中介(即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系统不同,在影子银行系统中,存款人的资金不存入银行,而是投入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和其他类似基金。借款人同样得到贷款,但其来源不仅仅来自于存款机构,还来自于综合经营的金融公司等机构。影子银行系统同样也起到信用中介的作用,但其信用转化过程远比传统银行复杂得多。

按照资产性质和信用创造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类:一.银行——信托合作的银行理财产品,“银信合作”是中国商业银行突破现行金融监管体制,进行金融创新的典型代表。2.企业间过桥资金(企业间拆借),企业间过桥资金也是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一个重要类别和组成部分,尽管目前中国的贷款通则里明确规定,禁止企业间的直接拆借行为,但是现实中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操作方式规避这一监管。3.委托贷款,因企业间借贷被禁止,有资金的委托人通过银行中介放贷。4.民间借贷,中国政府允许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上限为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5.人人贷,即通过网络中介提供信用贷款的个人间的信贷行为,主要是指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带给其他有贷款需求的人。6.海外贷款以及贸易融资,由于此类贷款方式也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因此也是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组成部分。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1.中国民间借贷市场规模急剧膨胀并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2.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的累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3.影子银行体系的高利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房地产企业违约的风险。4.影子银行融资的发展使得我国紧缩性的政策失效。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影子银行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明确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业务范围,实行分层监管。2.建立完善的征信体制。3.完善影子银行信息披露机制。3.加强金融市场的跨境监管。

影子银行现状 篇3

关键词:影子银行;风险;金融监管

一、影子银行研究背景

影子银行自产生以来发展迅速,其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然而随着全球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影子银行本身的缺陷也开始暴露,杠杆率和期限错配度越来越高,终于在2007年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经此危机,各国开始意识到影子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以及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并推出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影子银行的发展,建立一系列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模式。与国外相比,我国金融创新程度不高,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不够成熟,影子银行发展水平较低,但势头迅猛,为此有必要研究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正确引导和规范影子银行的信贷活动,建立和完善影子银行的监管体系,使影子银行能够健康发展,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影子银行相关概念

早在2007年,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长保罗·麦考利(Paul McCully)第一次提出影子银行这个概念,用以概括那些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提供和传统商业银行类似的金融服务的非银行中介机构。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向全球扩散,“影子银行”这一概念正逐渐被各国所接受。

影子银行系统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意指平行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融资体系,它包括投资银行、债券、保险公司、货币市场基金、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不受央行监管之下,通过高杠杆操作来开展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并将风险转移出去。

三、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及监管现状

(一)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影子银行的资金和客户资源的吸收来自于传统商业银行,主要的服务产品包括理财产品、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运行的业务基本是对传统商业银行运作模式的复制,是对商业银行一部分融资业务的替代。我国的影子银行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具体表现为杠杆率低、由传统商业银行主导、主要依赖零售渠道融资三个方面。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我国影子银行虽然发展较西方发达国家晚,但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影子银行的融资规模也在迅速膨胀,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影子银行的风险问题。鉴于西方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我国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更多的是对金融市场的限制,限制了影子银行的正常发展。另外,我国虽有相关文件规定担保公司、信托公司、典当行等融资机构的融资业务和监管问题,但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和效力等级,同时大多数监管机构都疏于对金融机构的管理,而且管制盲区居多,放任了市场风险的累积。

四、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缺陷分析

(一)监管目标不明确。国内在影子银行监管上存在概念标准不一,监管目标不清晰,很大部分原因是对影子银行的界定不够明确,这样的现象导致监管部门不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行事效率低下,既无法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也无法有效保护好金融投资者与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外,我国对影子银行目标界定的不明确,导致监管措施的薄弱,在金融机构监管上力度不足,也没有确立相关的消费者利益保护机制。

(二)监管手段单一,不具有独立性。我国对金融监管机构权限的设定过于模糊,监管机构在法律上没有得到有效约束,当许多出现一些金融问题时,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只能根据政府发布的政策或文件去执行,对市场的行政干预随意性较大,我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大多采用行政规定性文件,监管部门受当地政府约束大,相关的规定都偏向于限制金融监管权力的行使,而忽略对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既不利于金融创新,限制了影子银行体系的纵深发展能力,也不利于我国金融业在国际竞争力上的提升。

(三)金融监管跟不上金融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行业等多种业务交叉发展的金融创新形式不断涌现,这在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多样化的同时,也增强了市场的融资能力。然而在当前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监控能力稍嫌不足的现状下,如不能管理好这些新兴的金融创新,那么就将会出现监管真空,影响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影子银行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金融市场各机构联系密切,监管缺失将会导致增加其系统性风险,进而将风险传递到与之关联密切的商业银行中。

(四)缺乏健全的动态风险预警机制。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监管采用多头分业监管的机制,中央银行与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各自监管不同的金融机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金融机构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在此中产生的影子银行体系与这些金融机构的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很难确定该由哪个组织或机构实施监管,尽管各监管机构可以通过一定的金融协调来解决一些问题,但这种协调工作只能解决暂时性的金融问题,并且考虑到各自机构的不同职责所在,监管机构有时候并不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兼顾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长远发展。

五、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

(一)建立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制度。影子银行牵涉范围较为广泛,运用的金融工具也颇为复杂,难以对其进行全面的监管。目前应构建一套合理的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制度,并将影子银行纳入其中。

(二)稳健推进金融创新,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虽然具有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的能力,但却无法消除风险的存在,在促进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市场的不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在稳健的基础上推进金融创新,一方面,将金融创新的主导权交给市场,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自主创新功能,合理有序地进行金融创新。另一方面,在推进金融创新过程中将之纳入监管的范围中,使之得以在有效监控区域内,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当前的市场信息。

nlc202309020104

(三)加强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不透明是当前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无法准确及时的了解影子银行的有效信息,就会造成监管缺失,导致无法对其风险进行预测和掌握。目前我国在此方面的制度还不够完善,监管不到位,所以必须加强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机制建设,要求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信息的披露,提高影子银行产品的透明度,保护金融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四)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优化金融市场环境。目前在金融法律监管上主要针对于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作为新生产物,在监管方面存在很多漏洞,迫切需要加强立法建设,在银行理财产品、民间金融和对冲基金等影子银行产品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首先,针对当前我国对影子银行概念模糊的现象,需要从法律上对影子银行的定义进行明确的界定,将影子银行的基础产品及金融衍生产品纳入法律管辖范围内,确保各监管部门明确自己职责范围所在,以免出现监管功能缺失或监管区域交叉的现象。第二,完善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和金融创新工具的法制建设,在促进市场发展层次多样化同时,又能对其中潜藏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第三,建立全面、客观的动态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能够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对金融风险的聚积和蔓延加以预警和控制,提高监管效率,对市场运作作出正确的选择方案,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

(五)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金融行业自律和内部控制。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监管人才具有较高要求,既要从宏观审慎监测框架中全面、动态、准确判断市场风险导向,制定正确的监管政策,还要从微观审慎角度落实以具体有效的措施,这些无不要求监管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金融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加强金融监管的人才培养建设,可以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内外情况异同,学习金融监管动态与前沿理论,建立风险模型、风险评估系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监管人员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以及道德素质水平,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加入到金融监管建设行列。

金融监管除了政府监管和市场约束的外部监管外,还需要从内部着手,即金融机构的自律行为和内部的控制能力。健全影子银行机构的公司治理机制,严格审批影子银行机构的设立,特别是对高风险机构的审批控制力度,有助于加强金融行业的自律监管和内部控制能力,建立高效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在保障影子银行金融创新发展的基础上维护金融业的稳健经营。

(六)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预防和应对外部风险。中国作为全球金融市场发展中的一员,应积极参与国际监管合作,构建一个集全球性、系统性、统一性、协调性于一身的金融监管框架,防止影子银行的跨区域性监管套利,限制系统性风险传播,从整体上控制其风险积累,从而稳定国际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1]张晓扑.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3).

[2]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12).

[3]巴曙松.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J].中国金融,2009,(14).

[4]周莉萍.影子银行体系的机制及其脆弱性[J].银行家,2010,(12).

[5]袁齐.中国式影子银行监管的新思维[J].吉林金融研究,2013(5).

[6]李东卫.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监管的几点思考[J].金融会计,2011,(4).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及监管建议 篇4

1.1国内外关于影子银行的概念

影子银行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保罗·麦卡利 ( 2007) 提出,他定义影子银行为 “非典型投资渠道、工具和结构性产品杠杆化的组合”。随后的几年,许多机构和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不同定义。但总体来说,国外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是: “在银行系统之外进行资产证券化活动,尤其是从事或促进杠杆和转换类活动的金融中介,他们不受监管,不能得到公共部门的流动性支持。”[1]在中国,依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 (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报告,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是 “从事金融中介活动,具有与传统银行类似的信用、期限或流动性转换功能,但未受巴塞尔Ⅲ或等同监管程度的实体或准实体”。

1.2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影子银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据统计,2002—2012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从2万亿元扩大到15. 8万亿元人民币。银行新增信贷在社会总融资规模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从2002年的92% 下降至2012年年末的54% 。同时,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和信托贷款三个表外融资指标快速膨胀。越来越多的资金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的渠道流入影子银行。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第一,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难以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求,使得资本需求转向影子银行。[2]随着中国社会融资总规模的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对资金的需求也逐渐增大,中国实行的长期利率管制和短期货币紧缩政策的双重效应使得传统商业银行在资金供给方面显得不足。这给中国的经济体,特别是中小企业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为了增强自身企业资金的流动性,提高资金周转能力,维持正常经营,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监管程度较低的影子银行借贷,比如当今在我国广受关注的民间借贷等。第二,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商业银行实际负利率,使得资本的供给方转向影子银行。我国长期的实际负利率使得资金存入银行面临 “钱不值钱”的风险,投资者为提高自身的资产收益往往会转而投资其他产品而不是将资本存在银行。第三,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加剧了资本供需的不平衡。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以及中小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安全稳定的银行信贷,使得银行信贷供求失衡,从而更加促进了影子银行的发展。

2监管措施

影子银行最主要的表现特征是除了吸收存款外,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都经营,然而它却游离于中央银行与金融审慎监管当局的管辖体系之外。一方面,由于不直接吸收存款,影子银行体系在过去基本上不受货币当局的监管。 另一方面,它的银行信用创造情况以及业务经营的外部性与系统性风险,在过去的金融审慎性监管体制中也几乎不受约束。[3]但是这并不能避免它的脆弱性与监管疏漏暴露于大众视野。其资产证券化的过度使用使得资金风险集中,从而加大了资金的还款风险,同时,影子银行由于资格审查和偿还能力审查并不像正规机构那样严格,因而容易因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4]因而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影子银行的监管。

具体来讲:

( 1) 构建审慎监管框架,加强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 从宏、微观两个层次把握,监管者首先应树立宏观监管意识,充分理解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意义和重要性; 要将影子银行体系纳入社会融资总量统计体系,为宏观审慎分析提供必要的基础性数据;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民间金融法律法规建设步伐,促进和保护合法民间金融的规范化发展。[5]在信息披露方面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定期公布相关数据报告,增加影子银行的经营透明度,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阻碍市场经济的有效正常运转, 维护好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 2) 稳健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提高影子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要认真分析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关系,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推进金融产品的创新。建立严密的评价和检测体系,防止金融创新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将金融创新的负面效果减至最小。同时影子银行要积极建立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资本约束,提高其风险控制能力,将风险降到最小。

( 3) 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相互协作,共同监管。随着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壮大,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需要我国的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政府职能部门以及民间组织相互协作,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监管合力,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要进一步明确各监管部门及相应职责,建立影子银行之间的业务和风险水平评估体系,并依据相应的评估结果确立适当的监管方式和强度。各监管部门之间要密切合作,建立跨部门的信息交流以及监管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服务性评估机构的作用。

3结论

影子银行作用机制 篇5

一、影子银行定义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为了实现监管套利进行的金融创新的信用中介体系,其核心特征是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二、影子银行作用机制分析

影子银行作为次贷危机的深刻教训之一,带有贬义属性。就中国实践而言,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金融安全和政策传导的影响是较为复杂的,有利有弊。

(一)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影子银行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主要是基于经济金融发展阶段、金融结构演进过程和金融监管体制机制的特殊情况。影子银行的出现是对金融抑制的有效修正,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影子银行具有传统中介功能。第二,影子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第三,影子银行有助于提升金融效率。

第四,影子银行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2.影子银行冲击实体经济的影响

由于内在稳定性差和外部缺乏监管等因素,影子银行体系自身或者受外力冲击可能直接对实体经济产生破坏,或者作用于正规银行体系并通过正规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产生破坏,并进一步由实体经济对正规银行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形成反馈冲击。实体经济的受损程度由冲击能量、“羊群效应”的大小以及经济金融体系的内在稳定性和修复能力所决定。一旦这种冲击达到一定量级,如不加以控制,其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二)影子银行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1.影子银行有助于提高金融效率,改善监管效率 中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对正规银行以及影子银行内部主体的定价和竞争格局也产生重大影响,对修正金融抑制、改善监管效率、推动利率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

2.影子银行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

保持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影子银行体系通过扩大货币乘数(后面将会分析),创造了大量的贷款,造成货币供应超出预期,引发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3.影子银行具有内在脆弱性和外部传染性

影子银行威胁金融安全的因素包括:高杠杆化导致风险扩大、期限错配造成流动性不足、过高的关联性引起风险传递、缺乏监管约束使得风险可控性降低、内部治理缺乏约束。

(三)影子银行对政策传导的影响 1.影子银行的存款创造功能 正规银行体系创造的存款货币不是无限的,在经济不景气、信贷规模受限、名义利率受到管制而低于市场供求的情况下,人们选择增加货币持有,现金漏损率提高;银行信贷规模受限,超额准备金率会提高。2.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可以概括为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影子银行体系通过信贷渠道影响货币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影子银行体系通过信用创造增加信贷供给,扩大货币供应总量,使货币供应量调控出现偏离,进而影响调控效果。影子银行体系还通过利率渠道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管制状态下的银行存贷款利率更容易引发“信贷配给”,而影子银行体系是市场化的利率水平,反映了真实的资金成本,形成了理性的资金定价机制,偏离了央行确定的存贷款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利率水平的制定。

3.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有效性的影响

货币政策目标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贴现、窗口指导、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受到影子银行体系影响,政策效果受到削弱。这主要是由影子银行体系脱离监管所致,其变化很难准确估计。而且随着影子银行体系的不断扩大,货币政策的调节难度也在不断增大。

三、政策建议

(一)微观发散的治理路径:资产结构优化

企业和个人的微观资产负债结构决定整体资产结构。当前,中国M2 持续高位运行、资产价格泡沫严重,对影子银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恶化了金融资产结构。如何最大化发挥影子银行对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正向效应,应从优化微观资产结构出发。

第一,优化微观金融生态。未来金融改革的重点应包括:加快建设市场主导性金融体系,重点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金融企业改革,在大型机构综合经营试点和民间资本进入两方面进行深化;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和金融产品创新,提速资产证券化进程,满足实体经济的合理金融需求。

第二,将M2 和影子银行向结构合理的金融资产转化。放宽一般居民投资领域,优化居民金融资产配比;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使民间借贷阳光化,在监管下运行;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从资本市场、债券市场、股权交易市场、抵押担保市场等多层次市场解决融资困难;提高金融市场的回报率,防止不法行为对居民金融资产及回报的危害。

(二)宏观收敛的治理路径:宏观审慎监管

将影子银行体系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进行监测与监管,是后危机时代和中国当下优化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必然选择。

第一,影子银行要纳入监管范围。正规银行体系在遵循巴塞尔Ⅲ的框架下,进行“全程监控”,识别正规银行和影子银行的交互作用,防止传染风险。影子银行体系中重点关注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信用风险转移和运用杠杆四大风险信号和可能形成系统性风险或监管套利问题的领域,纳入金融稳定性检测评估和预警体系之内,建立起影子银行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机制。

警惕“影子银行” 篇6

在其《全球金融稳定报告》(Global FinancialStability Report)中,IMF称,近期中国内地经济放缓,整体信贷受到压制,非银行信贷的重要性反而增加,所以近年来中国的“影子银行”急速膨胀。这使得私人企业能得到更多的信贷资源,但同时也对金融稳定带来挑战。

由影子银行失控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正是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缘由之一,前车之鉴并不远。

那么,中国当前影子银行的现状如何?其风险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监管上又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这一切,目前似乎没有一个定论,也加深了业界对于中国影子银行问题的忧虑。

22万亿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中国银行体系通过影子银行提供的借贷总额占GDP约为40%,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中国GDP超过47万亿元。这也就是说,中国银行体系的影子银行借贷规模约18.8万亿元。

另据中金公司在去年10月发布的《中国民间借贷分析》报告估计,中国民间借贷余额为3.8万亿元,占中国影子银行体系总规模的33%。

“事实上民间的融资规模很难完整统计,现有的一些统计数据只能起一定参考作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英才》记者表示。

假设当前的民间借贷余额较去年持平,那么,可以估算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的总规模超过22万亿元。

业界认为,当前中国影子银行的核心,就是银行理财产品。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在微博上表示,这两年国内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确实很快,也是利率市场化与直接融资发展的一个伴生品。其实主要发生在银行内部,理财资产池是主要的载体。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尽管中国目前并没有理财产品存量的官方数据,但估计这类产品总额约为8万亿—9万亿元,占银行存款总额约10%。亦有学者认为,中国银行的理财产品规模要超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的量。

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

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的警告之外,早在去年8月,时任中国银监会主席的刘明康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就对影子银行发出了警示。

刘明康认为,在社会资金整体偏紧的情况下,资金供需矛盾催生了各类借道理财和所谓“创新”的“影子银行”活动,以及种种监管套利的行为。针对影子银行相关问题,银监会将继续坚持“成本对称”原则,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创新,从机制和源头上打消“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套利动机并防范风险传递。同时,对网络借贷、民间借贷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领域风险凸显,也需要高度警惕,密切监测。

在今年9月的天津达沃斯论坛,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也表示,中国金融五年内最大的风险,是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

那么,中国影子银行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风险,以至于各种机构,包括业内专家频频对此发出警告?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对《英才》记者表示,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已经相当大,但银行的这一块业务和传统的信贷业务相比,在抵押品的质量和担保的条件来说都有一定的差距。

“如果未来经济发生波动,市场出现下行,风险首先就可能在这个领域暴露出来。到时银行就需要以表内的不良率反映出來。”

另一位银行内部人士对《英才》指出,影子银行带来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对央行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货币的投放上,可能造成一定影响;第二个问题则是金融风险。

“最初银行理财产品是以银行为主导发行,当时风险并不是很大。但在2009年的‘4万亿计划’出台后,大量资金投放到房地产行业和地方平台。随后很多项目由信托公司来主导,信托公司通过银行来发放。银行不是发行主体,对这些项目的风险评估、审核就不像银行自己内部的项目那么严格,那么由信托主导的这些项目可能就会出现问题。”该人士表示,从实际运作中来看,已经出现了问题,并且最终的风险承受者都是投资人。

“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有一部分是银行发行的,银行将自己的一些资产错配到资产池中,但其信用级别并不是很高;还有一部分是信托公司发行的,在项目的评估审核上,体系就没有银行成熟,容易出问题。再加上券商现在也可以发理财产品,其中风险隐患会很大。”上述银行内部人士说,“在经济上行时,问题都会被掩盖。一旦经济不好,问题就容易暴露出来。没问题的都会出问题,何况有问题的呢?”

不能“一刀切”

从央行的表态来看,监管层已经在着手研究和解决影子银行的问题。不过,具体该如何操作,仍然是业界讨论的热点。

刘煜辉表示,长线来说,应先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因为影子银行之所以迅速发展,就是因为利率管制导致监管套利等机会得以出现。

“监管层需要认识到,金融创新是与金融监管一起进步的,这是金融自由化的一个必然过程。直接禁止肯定不是理性的做法。”刘煜辉说。

前述银行业人士也表示,对影子银行“一刀切”肯定不行,一方面应加紧资产证券化的进程,另一方面要尽快健全国内信用市场体系。

赵锡军则指出,理财产品如果能找到跟存款一样的管理办法,把风险控制好,就不会出大问题。它将来会成为金融体系中很重要的一个产品和资金来源。现在监管部门虽然已有一定的管理,只是可能还没摸到管理的规律和风险的规律。

浅析当前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 篇7

早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就已经诞生,但直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乃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影子银行才逐渐进入人们视线并引起重视。很多人把这次金融危机归罪于影子银行体系。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政府监管机构以及国际组织,都对影子银行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一、文献综述

(一)影子银行的概念

2007年,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保罗·麦卡利在美联储年度会议上首次提出“影子银行”概念,即影子银行是“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非银行的投资渠道、投资工具、结构化产品,与接受正规监管的传统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

2014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2014全球影子银行监测报告》,将影子银行定义为“在常规银行系统外的信用中介行为和机构”。

虽然有关学者及国际组织纷纷就影子银行给出自己的定义,但关于影子银行的外延和内涵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影子银行是区别于传统银行体系的,并且可能带来风险。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相比,中国影子银行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结合中国情况,将影子银行定义为“受到监管的银行体系外的金融中介活动”。中国银监会在2011年年报中,结合金融稳定理事会对影子银行的定义,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对影子银行进行定义,并指出“影子银行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不完全的信用转移和高杠杆等四个方面”。

(二)影子银行的影响

国内对影子银行的研究兴起于近几年,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有关影子银行对整个金融体系稳定性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有一部分学者从微观层面出发,研究影子银行业务对传统商业银行某一方面的影响。

李波,伍戈(2011)分析了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影子银行体系的典型运营模式,以信用创造为重点,研究了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毛泽盛,万亚兰(2012)基于1992-2010的年度数据,测度国内影子银行规模及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并通过数据模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阈值效应,在阈值范围内,影子银行的发展与银行体系稳定性正相关,超出阈值范围,则两者之间呈负相关性。

苗晓宇,陈晞(2012)研究发现影子银行有利于商业银行在业务方面的创新。但另一方面,影子银行从多种渠道套取银行资金,使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发生扭曲,并且在规避监管的过程中,不利于人民银行的调控政策的发挥,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王浡力,李建军(2013)梳理了国内研究文献,剖析了国内影子银行的类型及产品,发现国内影子银行体系呈现倒锥体结构,并估算出中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在2012年末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研究还发现,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国内影子银行的主要风险集中领域。

徐军辉(2013)研究了国内影子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他认为中国式影子银行体制烙印显著,证券化过程不足,并和传统银行有功能上的重叠,这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所不同的。虽然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但也给中小企业融资产生了不利影响。典当行、民间借贷、小额借贷等运作不规范、且成本高,只能充当资金应急的角色。此外,各传统金融机构与影子银行相互关联,其中的利益链实际上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和成本。

孙珏琦(2014)也认为我国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在业务上是有重叠的,并且体质特征显著。她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影子银行对物价水平变动不具有显著影响,仅仅对货币供给量产生了轻微影响;此外,影子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刘超,马玉洁(2014)通过VAR模型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2002-2012年间的数据,对影子银行与金融发展以及金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子银行与我国金融发展正相关,而与金融稳定负相关。

单位:万亿人民币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统计年鉴》,再根据笔者计算所得。

二、中国影子银行规模测度

目前,对于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及测度,尚未形成统一定论。澳新银行2012年发布的大中华区每周经济观察报告估计,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为15-17万亿人民币,这一规模大约相当于正规银行体系资产的12%-13%。

海通证券在2012年测算认为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大致在28.8万亿人民币,占当年GDP的55.4%。

2014年,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2014全球影子银行监测报告》,指出当前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增速为全球第二,仅次于阿根廷。

在此,笔者通过社会融资规模①与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之间的差值来粗略衡量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鉴于国内影子银行是从2007年前后才开始大规模发展,故选取2007-2013年进行测度,结果如表1所示。

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估计存在一定不严谨之处,但仍有一定参考意义。从估计结果可知,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猛烈。因此,对影子银行进行合理监管,应对影子银行带来的挑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如何应对影子银行带来的挑战

影子银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应对其带来的挑战也应该从多方面入手。

(一)针对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应积极应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第一,完善相关统计调查,在深入了解影子银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力求准确把握相关数据。获得数据是进行深入研究及监管的前提,而影子银行天生具有隐蔽性,要想获得准确的信息及数据难度较大,所有应该对现有统计调查的途径、方法进行创新或改善,力求获得关于影子银行的更准确数据。

第二,继续深入研究,挖掘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影响路径,并相应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创新。目前国内相关文献或侧重于研究影子银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或侧重于从微观层面研究影子银行对传统商业银行某一方面的影响,而关于其对于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为数不多。曾有学者从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角度出发,研究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思路。

(二)监管方面的政策建议

第一,各监管机构加强合作,协同监管。目前国内采取分业监管的模式,但对于影子银行来说,很难将其具体归为某一类,其业务范围是多维度的,因此各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合作,排除监管空白,同时尽量避免监管重叠,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

第二,建立影子银行自律机构,健全影子银行自律机制

对于影子银行,应该尽快建立本行业的自律机构,并在各影子银行机构内部建立健全自律机制,推动影子银行规范、稳健、有序、健康发展。

第三,加强影子银行信息披露机制建设。影子银行天生具有隐蔽性和不透明性,所以其信息披露建设都至关重要。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中国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机制。

参考文献

[1][美]保罗·麦卡利.影子银行系统和海曼明斯基的经济旅程[J].王鹛编译.科学与财富,2009年第9期,第16页.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报.2012.

[3]李波,伍戈.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11(12).

[4]毛泽盛,万亚兰.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周值效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11).

[5]苗晓宇,陈唏.影子银行体系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探析[J].华北金融,2012(2):32-35.

[6]陈剑,张晓龙.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2000-2011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8):66-72.

[7]王浮力,李建军.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风险评估与监管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5).

[8]徐军辉.中国武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3(2).

[9]孙珏琦.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

[10]刘超,马玉洁(2014).影子银行系统对我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的影响——基于2002—2012年月度数据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4(4).

影子银行现状 篇8

在美国从1934年存款保险制度被采纳到现在77年间, 银行业恐慌基本未发生过;现在又是因何而改变, 是什么问题使得房地产次级房贷造成21世纪的一次银行业的恐慌;在过去即1984年以来这种变化是具体指的什么?什么是影子银行?系统了解影子银行系统即形成的恐慌;就其根源而言在这场危机中要归咎于银行系统的两点重要变化, 首先是衍生证券产品在过去的20-30年中成倍增长, 由此产生了对抵押品 (也就是信息不敏感债券) 的需求无比巨大;其次银行逐渐将大量的信贷资产通过证券化和出售的方式注入资本市场, 过程包括在回购交易中用做抵押品的各级债券的发行, 以及在衍生品交易中和清算运行系统中当作的抵押品的各种资产 (公司资产) 的流动性的释放。是另一种 (隔夜) 质押式活期存储为主的银行业模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监管的限制和特别要求有所不同, 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银行牌照的价值逐渐被来自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竞争所侵蚀, 影子银行系统就悄然诞生于监管之外。

1.1影子银行回购市场和证券化混合体

影子银行系统作为回购市场和证券化产品的混合体, 其本质特征如: (1) 回购的到期日非常短, 通常是隔夜交付, 并且可以需要的时候 (如不滚存) 提现; (2) 它是有优先性, 主要是基于其抵押品具有的优先性, 当然也可以基于其抵押品具有的评估值折扣; (3) 如抵押品是基于证券化资产的债券, 回购交易中的抵押品往往以一个资产组合为担保; (4) 这些抵押品可以继续用于其他交易, 或者再抵押或再担保。这种演变可以说是在非银行类金融公司竞争加剧, 监管变弱和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的条件下产生的, 日益激烈的竞争主要来自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债务以及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资产方的垃圾债券。20世纪70年代存款利率的上限被逐步取消, 允许银行从事其他各种金融活动, 地域范围上的限制也被取消, 随之出现许多创新的形式。衍生证券成为一条重要的产品主线。贷款变得更具流动性, 又可在二级市场出售。影子银行系统成为金融监管层面的盲区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客观上看美国的《金融服务现代法》和《大宗商品期货现代化法》都为弱化监管创造了条件。

1.2躲避束缚放松监管绕过源头

之前美国监管当局的不断放松为各类金融机构的冒险, 营造出越来越多和宽松的环境, 相比之下, 国际清算银行制定的《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银行资本与风险加权资本的比例的束缚。在加上来自投行、对冲、私募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挑战, 使其业务增长和利润回报方面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美国商业银行当然不想坐以待毙,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极为不利的局面, 在金融领域充分运用创新精神, 发明了一批金融创新产品和工具, 巧妙绕过《巴塞尔协议》的相关规定, 使商业银行跻身影子银行体系, 加快了影子银行的发展步伐。它们的摆脱手段:一是将占用过多的资本金、风险高的贷款转移出银行财务报表, 即通过设立特别目的载体 (SPV) 和各类表外投资工具, 把成百上千万笔贷款捆绑起来后放入资产池, 并运用打包, 评级、分级等一系列技术手段, 使其成为满足投资者不同风险偏好的证券;二是银行发明了信用衍生品, 使贷款不需要转移出财务报表, 便可以神奇地将信用风险转移出去, 减轻商业银行沉重的贷款包袱;三是银行为了减少资本金占用, 千方百计寻找并持有《巴塞尔协议》规定的低风险资产, 为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和壮大扫除了障碍。从主观看, 影子银行系统自身刻意利用最复杂的技术 (量化分析师) 和手段制造出的产品和工具巧妙躲避过或少受监管, 从而使影子银行系统在金融监管的盲区尽情享受着赚大钱的乐趣。当然从理论界定上最早是由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 撰写《小心“影子银行”系统》于2007年11月在专栏文章使用了影子银行这个词。

1.3制造信息不敏感债券的过程

首先用公司其整体的信用作为担保类来发行证券融资, 简单地说就是用公司的资产作为担保来发债, 或者公司也可以设计特定的现金流作为担保进行融资。第二种融资的办法需要先设立一家公司 (在离岸均可) 称为特殊目的载体 (SPV) 或特殊目的实体 (SPE) , 先后把分离出来的特定现金流 (通指产生这种特定现金流的资产) 出售给这家公司, 尔后这个特殊目的载体通过资本市场发行有价证券融资, 并用融资得来的现金继续从原来的公司 (称为“发起人”) , 一般发起人也是资产服务商购买证券化资产。发起人负责按期收取证券化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 并确保其及时到户 (将其转移给特殊目的载体或指定的实体信托机构) 。这种特殊目的载体由系列规则构成并完善自动化的机构无固员工, 也没有办公场所便是通常所说的资产证券化。

影子银行的体制结构, 从全世界看“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分别是: (1) 证券化机构, 主要该功能是将传统金融产品证券化; (2) 市场化的金融公司, 主要包括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从事在传统金融机构和客户的之间融通资金; (3) 结构化投资机构; (4) 证券经纪公司。

2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现状分类和贡献

2.1中国式影子银行与西方国家差异大

与西方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 中国金融市场体系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相对规范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试点在严格的监管政策下运行, 至今也没有标准化产生的证券化管道, 商业银行提供金融组合产品及进行金融市场交易也是在严格的监管下和指定的交易场所进行的比较简单的金融产品交易, 更并非资产证券化及证券化后的金融交易;基本上与西方影子银行系统的特征不相同, 但中国的影子银行系统主要表现在以融资为功能的初始方式阶段及扩大融资额度效应方面;从组合层面看, 中国的影子银行系统最具代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有:担保公司、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委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寄卖、期货配资、融资租赁等8种形式构成影子银行;但有关学者认为从产品层面看, 中国的影子银行最具代表的金融产品有:融资票据、理财产品、贷款委托、资产证券化、网上洗钱、私募股权、虚拟货币 (Q币) 等7种形式构成了影子银行系统载体;就资产公司, 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以及融资型“银信合作”的理财产品也视为影子银行, 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它们都处于严格的监管体系内, 可不计量在影子银行的范畴。2010年银监会关于《规范银证财产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出台前, 这段时间发行的融资型理财产品是不受监管的可以视同影子银行范围计量。我国与西方差异在于影子银行采用的是与传统银行类似的组织方式, 资金来源和运用模式实现其融资功能, 其对应主要是商业银行的融资和股权资本融资的职能, 并多数服务于社会实体经济, 解决的是实体经济金融供给效率, 不同于西方国家叠加型金融衍生产品无限放大的虚拟互换信用货币。

2.2民间金融生命力强为正规金融有益补充

民间融资具有灵活、快捷、成本高、地缘、人缘、血缘、友情决定了它的生命力, 风险控制能力强的特点, 它能够满足人们或小微与中小企业零散资金的需求, 因此它成为了民间资金借款的主要来源, 对缓解和方便人们、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起到了积极拾遗补缺的调剂作用, 民间借贷的发展是对于正规金融体系的一种有益补充。

2.3社会融资规模总体回落趋势向好

据央行2012年1月8日统计, 2011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2.8万亿元, 比上年少1.11万亿元, 低于央行市场预定的14万亿元的目标。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7.47万亿元, 同比少增3901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5721亿元, 同比多增加857亿元;委托贷款增加1.30万亿元, 同比增加4205亿元;信托贷款增加2013亿元, 同比少增185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03万亿元, 同比少增1.31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37万亿元, 同比多2595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377亿元, 同比少1409亿元。从结构上看, 2011年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58.3%, 同比高1.6个百分点;外币贷款占4.5%, 同比高1.0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10.1%, 同比高3.9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1.6%, 同比低1.2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8.0%, 同比低8.7个百分点, 企业债券占比10.6%同比高2.7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3.4%, 同比低0.7个百分点。社会融资总规模比上年减少1.11万亿元, 体现了全年总体稳中偏紧政策的影响, 从结构上看对银行表外融资加强监管的情况下, 信托资金和承兑汇票较上年有所下降, 4季度委托贷款占比在下降, 然而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融资占比均有所上升, 鼓励银行适度加快信贷投放和企业发行债券有关, 股票融资占比有所下降。初步估计2012年在货币政策体系稳健, 积极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行业产业总体适当结构性宽松的大环境下, 社会融资总规模预计达14万亿。

4、影子银行凸显对象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并不是体现在衍生品和高杠杆市场的业务中, 而是产生于民间金融、银行表外业务, 非正规的资产证券化, , 地下融资票据, 私募股权投资, 期货配资, 洗钱、虚拟货币 (Q币) 、网络借贷 (P2P) 等监管灰色地带。

“存款理财化, 贷款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它必将形成未来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影子银行的迅速膨胀, 在具有带来利率市场化的自发动力的同时, 也在加剧利率双轨制所导致的资金价格执行及货币资本的资源配置结构矛盾运动。制度变迁理论与需求供给矛盾促进了资源配置合理均衡分化。

三、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监管治理策略

对于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 重点应该是将其纳入监督和监管体系, 对利率实行市场化, 银行理财区别于民间资本, 票据融资及适用实体经济, 法人治理结构完善, 民间借贷合法规范管理等。

1、建议监管层不仅限于对银行业机构的监管有时会导致市场的非均衡性, 监管需要提升到对市场的监管和金融工具交易的监管, 银行承兑汇票开票的政策应放开, 管理票据资金的使用环节, 流向环节则可;重启资产证券化务必让票据首先实现证券化, 引入信托公司, 货币市场基金, 保险公司, 财务公司, 社保基金, 创业基金, 产业基金, 大型企业等市场投资主体, 尽快构建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市场, 解决巨额银行承兑票据的进口与出口的问题。

2、建议央行进一步实行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准确把握好调整力度、节奏和重点, 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 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调节好货币信贷, 保持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着力优化信贷结构, 加大对社会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特别是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 加强和改进外汇机制, 按照有扶有控的原则, 加快金融市场发展, 有效防范社会民间融资及化解各类潜在的金融风险, 加大反洗钱, 大额现金支取管控力度和社会非法融资活动防范。

3、建议监管部门要严格把守全社会风险底线, 不断完善风险防范制度加强外部监管和内控, 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促进商业银行进一步深化改革, 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委托贷款、银信合作、信贷理财产品监管要求由表外转表内适应新规;特别要支持“三农”“小微”“西部”区域经济, 支持战略性和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高息揽存、非法集资、违法放贷等非法金融活动, 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 履行监管职责。

4、建议证监部门抓住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有利时机, 建立审慎的金融制度框架, 对直接融资需求形成多层次体系;对基金、期货、证券化产品的经营管理迫切需要得到加强、关注和跟踪市场的新情况、新变化、不断完善市场体制机制、坚持不懈地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市场、交易场所的安全稳定运行。

5、建议地方人大、政府、金融办、商务局、工商局、税务局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典当公司、商品寄卖行等机构的管理, 出台和明确地方法规、条例、办法, 积极管治它们的资金投向、投量、市场价格, 风险偏好, 政策业务引导、规范财务会计制度、操作流程、行业规则、风险指引、资本使用权重管理, 区域内系统风险防范的约束边界, 高级管理人员准入、退出和人员素质培训教育等。

6、建议尽快出台放贷人条例规范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这部分是急需进行规范的重点, 因为它已经做到很大规模了, 如果不能够及时规范将面临社会风险, 对整个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 国务院、央行应尽快出台《放贷人条例》让有条件的个人、企业合理合法持有牌照, 经营“只贷不存”资金业务, 逐渐改造, 承认它的市场地位, 允许民间信贷行为和业务存在, 让其接受征信监管、纳税、合约登记、优化民间信贷机构信息系统, 借鉴香港、台湾、新加坡等成功的经验, 强化规范我国民间借贷运作, 这样有利于国家实施金融大监管, 防范系统风险。

7、建议商业银行严格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杜绝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签发, 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签发的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60%以上带有很强的融资目的, 大部分票据没有真实贸易背景和增值营业税务发票。在银行资金规模紧张没有满足贴现时, 这些票据便流入地下票据市场, 只能在民间流通, 加之“连环套开票据”再次存入存款形成转入承兑银行保证金, 再次开出票据用这种连环操作杠杆被乘数放大, “腾挪术”, 以及“票商”利益驱动, 脱票、光票、收票、贴现, 监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和监管, 在货币紧缩周期, 银行贴现规模受到压缩, 大量票据只能通过地下票据市场贴现, 巨额资金在金融机构“体系外循环”不利于社会融资总量的监控, 严重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对货币信贷政策执行产生了强烈冲击作用。各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境内外资银行、农村、城市商业银行务必坚持“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政策执行。

参考文献

[1][德]卡尔.马克思《资本论》1-3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1版

[2]辛乔利著《影子银行》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11月1版

[3][美]理查德.戈德堡著《华尔街的伟大博弈》中信出版社2010年4月1版

[4][美]加里.戈顿著《银行的秘密》中信出版社2011年7月1版

[5]张跃文著《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与变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2版

[6]理纯著《当今经济解决之道》中国商业出版社2011年5月1版

[7][英]克恩.亚历山大等著《金融体系的全球治理系统性风险的国际监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1版

[8]李长璐著《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原因分析及调控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9月1版

[9]李硕编著《民间资本白皮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1月1版

[10]热拉尔.罗兰主编《私有化成功与失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1版

影子银行现状 篇9

(一) 国外学者的观点

“影子银行”又称“准银行”、“类银行”, 国内外学者们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纷纷对影子银行做出自己的理解, 尚未达成统一共识。2007年, Paul Mc Cully在美联储会议上提出, “影子银行体系”是“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 与传统、正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 主要指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不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2010年, 前美联储主席Ben Shalom Bernanke认为“影子银行”是除接受监管的存款机构以外, 充当储蓄转投资中介的金融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 (FSB, 2011) 则给出了一个广义的概念:“非正式银行系统实体和活动的信贷中介”。

(二) 中国学者的观点

与国外学者相比, 我国学者为“影子银行”界定的概念更有中国特色。葛爽 (2010) 结合当时的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的行情, 认为影子银行是传统商业银行开展房地产贷款的衍生工具。随后随着影子银行覆盖的领域不断触及各个领域, 学者们也丰富了其内涵。刘兰英 (2013) 认为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相似又迥异:在部分功能上相似, 但前者受到的监管当局的约束非常小, 甚至是完全空白。

本文引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观点, 将影子银行定义为“行使商业银行功能但却基本不受监管或很少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特殊目的实体公司 (SPV) 等, 但是由于我国的对冲基金、和SPV尚未发展起来, 目前的主要形式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以及开展银信理财合作的投资公司、民间借贷机构等”。

二、影子银行的特点

(一) 资金来源于直接融资, 非储蓄存款

传统商业银行通过吸收企业或个人的储蓄存款, “借短贷长”开展业务。而影子银行更依赖于资本市场, 采取直接融资, 资金来源既有自有资金, 又有各种投资手段配合使用获得的融资款。

(二) 杠杆率高、流动性风险大

我国对传统金融机构监管较为严格, 因此其杠杆率相对较低。但影子银行徘徊于监管体系之外, 资金来源分散、规则自拟、受到的约束少, 在利益驱使下, 高杠杆率的资产证券化并不罕见。同时由于影子银行擅长通过期限错配来筹款、投资, 现金流波动较大, 因此流动性很高。

(三) 透明度低、利率高

由于缺乏合规性约束, 影子银行体系内的借贷双方的利率常常自行约定。在资金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 期限短、利息高成为标配, 例如“九进十三出”, 这在农村高利贷、地下钱庄中尤为常见。而监管空白、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原因也导致影子银行体系时常脱离法律法规的视野, 徜徉于朦胧的灰色地带。

三、影子银行体系的潜在风险

(一) 金融监管体制尚待完善, 部分领域存在监管空白

首先, 监管影子银行的法律法规存在较多难点和空白。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较为缓慢, 甚至一部分法律法规与实际监管相脱节。其次, 监管方式不健全。我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方式整体表现为相关机构对其约束性较强, 但是金融机构的普遍特点便是不具有全面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管能力, 这使得影子银行的监管机制存在着漏洞。最后, 监管手段不健全。目前我国总体通过缺乏市场性的行政手段对影子银行进行监管,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出现问题后往往会实施一定的经济以及行政处罚, 而缺乏市场性的监管手段。

(二) 监管机构之间需要加强协调性, 多管齐下

影子银行的显著特点无外乎其业务复杂且每项的延伸项目多、覆盖领域广, 使得各项业务相互交叉影响。当前在我国分业监管的体系下, 中央银行与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分工明确, 但还未形成与影子银行运行特点相适应的监管协调机制, 也没有可以及时稳妥处理问题的组织机构。所以虽然分业监管使得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更加专业有效, 监管机构各司其职, 但是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最明显的就是监管机构很容易墨守成规而忽视整体发展大局, 而且如果各监管机构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 那么将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影子银行风险状况进行检测, 严重者还会造成监管真空、监管套利, 甚至引发更大的风险。所以目前我国急需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明确的实体机构可以在“一行三会”之上起到协调和监督工作的作用。

(三) 行政化金融管制过于严格, 可能限制金融创新

目前, 我国的监管体系是隶属国务院的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业监管, 这样的监管体系是在我国的金融管理现状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 但在实际监管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监管机构的权限过大, 面对现实问题时, 较多的服从中央的指令, 缺乏独立性。而且由于我国金融监管机构的权限过大, 其权力并没有受到有效的法律约束。法律对如何保障金融监管权力的行使注入过多精力, 而在考虑如何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却相对欠缺。所以中国对影子银行的行政监管的有效性受到质疑。整体来看, 相关文件严格规定了金融机构应该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但是中国影子银行却是在规避监管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这意味着行政监管事实上是给了金融机构规避监管的动力。

四、完善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 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和监测评估预警体系

首先, 应当确立中央银行对于风险管理的主导地位, 中央银行要加强对相关金融机构的监管, 不断提高宏观审慎管理水平。与此同时, 各监管机构应建立跨市场信息交流合作机制, 共享各自需要的监管信息, 建立影子银行风险评估体系。最后, 应构建与我国分业监管的监管体制相适应的影子银行监管预警机制, 各分业监管部门应在各司其职的根本上成立隶属于中央银行的专门的影子银行监管机构。

(二) 培养高素质人才, 促进金融创新

首先, 当前中国金融监管需要借鉴国际经验进行金融风险测量、评估分析;监管人员之间应多加交流, 提高其对风险的警惕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 鼓励银行积极参与市场进行金融创新, 与各类型金融机构进行适当地合作, 扬长避短。最后, 多鼓励市场中介机构抓住市场机会进行创新, 如引入第三方监测评估机构或衍生相关功能, 以发掘影子银行体系的隐蔽性和复杂性, 尽可能规避风险, 充分发挥最大化效率。

(三) 明晰监管对象, 扩大监管范围

由于我国影子银行涉及的领域较多, 错综复杂, 又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多变性, 因此明晰监管对象, 扩大监管范围对监管部门来说尤为重要。监管对象可以是所有的非银行信用中介, 包括其活动及相关信息充分披露, 除了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金融机构以外, 还包括P2P网络借贷平台、民间借贷、地下钱庄等可能对金融市场稳定性造成威胁的领域。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监测全部或部分发生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业务行为, 适时识别潜在的影子银行体系及其风险。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应从金融结构演进角度客观评估影子银行[J].经济纵横, 2013 (4) :27-30.

[2]陈剑, 张晓龙.影子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2000--201 1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 2012 (8) :66-72.

[3]骆振心、冯科.影子银行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J].武汉金融, 2012 (4) :19-22.

[4]毛泽盛, 万亚兰.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阈值效应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12 (11) :65-736.

[5]周莉萍.论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的进展、不足、出路[J].国际金融研究, 2012 (1) :44-53.

影子银行、银行信贷与房价 篇10

一般而言,货币供给和银行信贷供给造成房产价格的主要原因之一,2007 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又解释了影子银行体系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先看一下下面的事实: 2006 年以后,股市和房地产对银行存款的分流再加上货币政策紧缩的刺激,影子银行发展得到刺激迅速发展。社会融资渠道明显多元化,相反此时的银行贷款相对紧缩,银行信贷2007 年比2002 年缩水了28% 。2008 年中国政府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规模迅速扩张。2009年货币信贷大量增加,然满足不了社会融资需求,银行承兑记票业务与信托贷款等影子银行业务激增。之后经济逐渐趋于稳定,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产业结构失衡,系统性风险加大,为了遏制房地产市场过度发展。2010 年银监会叫停银信合作理财业务。2011—2012 年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之间的资金竞争有所减弱。直到2012 年下半年,房产价格大幅反弹,房地产市场投机升温,影子银行再度开始崛起,并与2013 年2 月份达到顶峰。2013 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以及发展,以满足流动性为目的的影子银行越来越活跃。从中我们看出,影子银行和银行信贷从为房地产提供资金的角度看,他们是竞争关系,银子银行和房地产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2 正文

2. 1 银行信贷是如何促进房价高涨的问题

首先,先说明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三种方式: 第一种,信贷风险的总行负责制。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分为多种方式,总线来看有总行———省级分行,省级分行———市级分行,市级分行———县级分行,县级分行———镇级分行或乡级分行等,由于他们的贷款风险是由总行统一管理的,所以相对应的分行为了业绩会毫无顾忌地对外放贷。第二种,发放———出售信贷模式。此种模式是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并将其打包出售给投资银行,然而投资银行又将其包装重组销售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MBS) 的投资者或者相关机构,然而这样就形成了二级次级债券,那些收入很少的甚至无收入的凭借其信誉也可以肆无忌惮地购买,从而促使商业银行信贷大量增加。第三种,薪酬制度和信贷扩张,商业银行的职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奖励。后者无异于是为了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增加银行业绩的一大利器。所以员工为了增加收入,会更大限度地增加自己向国企或民企等需要贷款的融资者发放贷款。

然后,房地产就可以利用以上三种方式获得开发商开发房产的大量资金,进而促进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一直繁荣,进而促进投资者投资房产,导致房子价格飞速增加。

2. 2 影子银行的信贷扩张

本文提及的影子银行是狭义的影子银行,2010 年11月在韩国首尔召开的G20 峰会,金融稳定委员会( FSB)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比较流行并且更具权威性。FSB提出狭义的影子银行是指正规银行体系之外,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的信用中介机构和业务,特别是那些包含期限或流动性转换,容易引发不完善的信用风险转移和一定程度杠杆累积的信用中介机构和业务。颜永嘉( 2014) 认为: 以银信理财产品,委托与信托贷款,私募基金和民间借贷等影子银行体系通过影响货币乘数来影响其信贷扩张。

2.3房地产价格增加对于商业银行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的影响

第一,房地产价格上升,会导致购房者抵押物价值增加从而使购买住房的人住房贷款违约率减低,这样的话商业银行的资产风险就会降低。如果银行的资产更加安全,商业银行的财务困境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致使商业银行会更大限度的扩张信贷,使其进一步的暴露在房价泡沫的风险之下,一旦市场预期发生逆转,商业银行的超额贷款将使其承受巨大的不良债权的潜在风险,未来会引发银行系统的信用危机。

第二,房地产价格高涨,会给影子银行带来巨大的刺激,以银信理财业务和信托贷款为首的一些贷款会迅速增加,影子银行体系会大量的持有相关金融资产,给金融稳定带来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

3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经济体中的信贷扩张对房地产市场存在着正向影响,因为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受到中央银行、银监会等相关机构的严格监控,所以影子银行体系在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规模尚小,和发达国家还无法相比。经过初步统计,截至2012 年年末,我国狭义影子银行总规模约10. 52万亿元,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狭义影子银行规模介于10 万亿~ 12 万亿。在一定限度下,影子银行、商业银行和房地产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上升的螺旋式关系是有力的,然而,由于影子银行缺乏监管和风险自控系统,加上房地产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自律性小。所以为了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以及产业结构的失衡,笔者提出以下三条建议。第一,加强宏观调控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第二,时刻监督流向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流,对其进行监控; 第三,成立影子银行监管机构,研究影子银行特征并对其健康发展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易宪容.“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危机的金融分析[J].江海学刊,2009(3):70-76.

影子银行专家谈 篇11

向松祚:

我国影子银行业务总体规模仍然有限

由于至今没有一个众所公认的明确和统一定义,我们确实很难估算中国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关于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目前至少有如下4种估算。

第一种是以金融产品来界定影子银行,估算规模大致为28.8万亿元,占2012年GDP的55.4%,占银行体系全部存款余额的32.3%。根据FBS发布的2012年全球影子银行监控报告,2011年全球影子银行业务规模为66.6万亿美元,是全球同期GDP的111%。依此简单对比,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及其与GDP占比不算高。

第二种是估算影子银行业务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根据央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除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之外,近几年来,其余5项合计占全社会融资规模之比例快速上升。2009~2012年分别达到22.62%、37.67%、33.76%和42.1%。此类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

第三种是根据五大类资产管理规模来近似评估影子银行规模。截至2012年9月末,五大类资本管理规模总额达到23.35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6.73万亿元,信托6.32万亿元,基金2.47万亿元,保险6.90万亿元,券商0.93万亿元。

第四种是侧重估算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这可能是人们主要担心的影子银行产品。当然,银行理财是否属于影子银行有争论。截至2012年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6.73万亿元人民币,相比2011年末的4.59万亿元,增长近47%。银行理财产品蓬勃发展的背后,主要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

根据上述估计,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大体靠得住的结论:尽管我国影子银行业务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总体规模仍然有限。目前我国银行总资产接近130万亿,贷款接近70万亿,居民储蓄存款近40万亿元。与此相比,各类影子银行业务或者直接融资业务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左小蕾:中国影子银行潜在风险警笛已鸣响

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参与主体,基本没有意识到、也可能是刻意忽视每个主体自身都是系统风险制造者。虽然每个银行都认为风险可控,监管部门发布的数据也认为各银行的相关风险监管指标在可控之内,但别忘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影子银行制造的系统风险引发的。危机前每个影子银行不但是一般意义上自我认定风险可控,而且每个公司的风险控制部门都在计算VAR,也就是计算在1%或者5%的置信区间内,公司在现有资产配置下每天最大的亏损值。而每个投资银行的VAR值截至危机爆发前都被认为是风险可控的。

这里最大的问题是各银行计算的只是各自面对的非系统风险。殊不知,通过发行和交易衍生工具把公司和客户的资产配置在各种衍生品上的所谓“风险管理”并未消除风险,只是把风险“分散”到了市场各投资主体,所以实际上每个衍生品都是在向市场释放风险。

现在,国内各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小额信贷公司、民间投资公司,所有影子银行都在乐此不疲地发展理财产品,这与美国2001年至2006年的情况颇为相似,可能差别仅在产品的复杂程度而已。实际上这些理财产品正在向市场急剧释放风险。近期某银行理财产品不能兑付的情况不能仅视作个案。2002年,当美国第七大能源公司安然因表外衍生品出现问题轰然倒下时,人们也是把它当作个案的。我们对已冒头的问题切不可等闲视之,早做防备,才是上策。

当下国内影子银行业务已如火如荼,衍生品也在加速发展,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金融世界,监管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

杨再平:欧美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 关键是加强监管

杨再平专职副会长在1月11日金融界举办的年度高峰论坛上指出,美国也好,欧洲也好,国际也好,对影子银行不是说不应该存在,不是否定的,而只是说要把它纳入监管视野,加强监管。所以影子银行不是说它不应该存在,反而我们看欧美的影子银行被称为一种金融创新。只是我们这个创新与监管之间有一个猫追老鼠的游戏,很多的创新就是在逃避监管,猫的本领随着提高,把它又要纳入监管,然后重新又有逃避监管的事物出现,就是这样一个循环。所以欧美的影子银行是创新,它不是否定这种创新,不是不允许你做,而是说要加强监管,监管上面不能有空白,对冲基金过去很多国家都没有监管,证券化尤其衍生品过去很多国家没有监管。

中国将整顿影子银行 篇12

@公民外交家吴迪 (福布斯中国、IT经理世界专栏作家) :整顿影子银行就像用堵的方法治洪水一样, 必须放开国家对银行业的垄断, 这才是疏导通渠的策略。

@罗毅首席分析师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 :为什么清理影子银行有利于优秀银行的崛起?我们认为影子银行的规范清理, 对于优秀的商业银行来说, 反而有利于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 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银行脱颖而出。我们也希望优秀的银行能够抓住这次历史机遇, 将战略坚决贯彻下去,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崛起。

@王冰-3 (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理财服务部经理) :总体来看, 新规则有望加大银行把存款输送至表外工具的难度, 从而减缓中国影子银行业务的爆炸式增长。此举也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圈子中的一个共识, 即银行体系外的信贷流动是健康的——只要它们受到监督。

@HindSight后视镜 (普通网友) :影子银行规模超过15万亿, 早已经大到不能倒了。整顿也就是隔靴搔痒, 不会出重招, 债务螺旋经济经不起这个代价。

@齐国隆冬强 (普通网友) :整顿影子银行的同时, 信贷流通、中小企业贷款、银行传统业务等措施是否会有相应的变化?

@Jamie王嘉明 (普通网友)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 也给投资途经相对匮乏的普通民众多些选择, 应该尽快健全其监管体系, 控制风险管理, 并严格控制销售途径维护市场秩序。

@一不小心就走丢了 (普通网友) :我国这两年影子银行迅速扩张, 主要与地方政府融资有关。如同土地财政在分税制改革后成为地方财政的代偿机制一样, 影子银行正逐步发展成为信贷紧缩下地方财政的代偿机制。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 本质是因为地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和扩张冲动对商业银行的独立性和风险偏好造成了负面影响。

@Vision_Value (普通网友) :表外资产要依法监管, 实质是原来违规且所有人都在做的事情合规化, 使整个社会金融风险都监管可控。

@色眼看色界 (普通网友) :我个人感觉监管当局肯定会整顿, 一是监管思维和行政欲望作祟, 又一块肉, 另一个是对信贷控制的方式, 要求他们必须控制这个, 否则行政命令被不作为了。

上一篇:企业管理文化论下一篇:会议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