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文化论

2024-06-18

企业管理文化论(精选12篇)

企业管理文化论 篇1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 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 在这种条件下, 泰勒的科学管理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实践, 但是, 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 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 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科学管理理论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些企业家认为, 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 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有学者曾经指出, 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 以管理为目的, 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 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 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 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 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 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 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 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它适用的条件, 都有其利与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管理模式, 也是如此。企业文化现象之所以于八十年代在美国和日本引起重视, 这是日美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同时也是与西方社会后工业阶段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密切的关联, 它代表了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趋势。因为一种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不可能脱离与之相匹配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所以, 要正确看待国外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某种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而应将其放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之中, 结合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才能把握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

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北京, 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 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文化论 篇2

谢智文学号:3-19

5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既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安全管理理论,是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文化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一、企业安全文化

1.企业安全文化是由企业文化引申而来的一个概念。

对企业文化,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描述,可以认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物质为载体所体现出来的人本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总和。

(1)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拥有的人本观点和社会责任意识,即:是否具有以人为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的理念;是否具有社会责任心,努力维护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2)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管理历史的积淀,具有相对稳定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体现了精神文化建设的特点。

(3)企业安全文化应以物质为载体体现出来,即:既要有思想意识,还要有行为和行为的结果。

2.企业安全文化的层次及内容。

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思想意识层。该层次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层次,居于支配和指导地位。

(2)第二层次:制度文化层。该层次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中间层次,是第一层次文化的体现。企业长期形成的习惯习俗也属于该层次。

(3)第三层次:物质文化层。该层次是企业第一、二层次文化的具体运作过程和结果。企业形象策划结果与其互为映证。

二、建筑业安全生产特点

建筑业属于事故高发行业。据统计,全国建筑业每年因工死亡人数达1000人左右,在生产性行业中仅次于煤炭业,居第二位。建筑业安全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1)生产岗位不固定、流动作业多,作业环境不断变化,作业人员随时面临着新的隐患的威胁。

(2)作业内容多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同工种,但在不同的作业时段、不同作业部位的作业内容常常不同;二是同工种,但在不同施工现场的作业内容和作业环境并不相同;三是工种时常不固定。

(3)多工序同时或连续作业,工序间配合,材料设备调度,与建设各方的协调等过程多,管理过程复杂,综合性强。

(4)立体交叉作业及电气、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特种作业多。

(5)多为露天作业,受 自然 环境 影响 大,如高低温作业,雨、雪、风中作业等。

(6)手工作业多,劳动强度大。

(7)人员流动性大、作业技能参差不齐。

(8)分包作业多,总、分包之间以及各分包队伍之间的企业安全文化背景不同,容易形成文化冲突。

三、建筑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1.思想意识建设。

(1)目标:使全体员工共同具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维护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2)措施:

①择优选择员工,形成良好的用人环境,并对员工进行道德品质、法律法规、文化知识、作业技能、事故案例等教育。

②领导率先垂范,并在各层次树立标兵,弘扬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

③在发展的基础上,努力解决员工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④发动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建设属于“自己的”企业安全文化。⑤通过教育等,在员工中树立“企业即家”、“社会即家”的观点,正确认识安全与企业发展、社会安定祥和和进步之间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

⑥开展社会和群众监督,进行公正严格的考核,批判任何不适行为。

2.制度文化建设。

(1)目标:建立 科学、系统、适合本企业的文件化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和企业形象策划系统,规范企业安全文化。

(2)措施:

①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筑法》等安全生产 法律 法规,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环境管理体系》(GB/T24000)及《质量管理体系》(GB/T19000)等标准,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

②进行企业策划,引进企业识别系统(CIS),建立有显著个性和适合企业 发展 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安全文化支持系统。

③贯彻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CJ5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等建筑施工安全标准规范,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技术支持系统。

3.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应做到的内容。

(1)员工充分参与。

(2)考虑分包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考虑员工的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多变性。

4.物质文化建设。

(1)目标:保证企业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实现持续改进。

(2)措施:

①组建企业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和主职部门,建立监督管理网络。

②企业标志、企业建筑、办公及施工环境、技术装配等,均按照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落实。其中,施工环境包括:现场围挡、大门、企业标志、五牌一图、场地硬覆盖、临时办公、职工住宿、食堂、卫生保健、工装、个人防护用品、作业面、材料堆放、在建工程的立面效果、安全防护措施、施工许可、社区融洽等。

③按照标准、规范规程及安全技术交底施工,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④加强检查、定期评审,及时纠正不符合项,实现持续改进。

四、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步骤

1.决策和策划。

建筑业企业应积极地,并有目的的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以OHSMS(EMS、QMS)及企业形象策划(CIS)为载体,溶入企业安全文化的精髓,建立有自身个性的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2. 学习、培训。

(1)对核心队伍成员进行培训,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知识、施工项目管理及企业文化知识等,为建立文件化体系准备人才基础。

(2)对员工进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管理知识、体系一般知识、市场形势等的 教育。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可以以组织学习的形式动员员工参与修订工作,使上下各层次形成互动。

3.收集整理资料。

(1)对现有企业安全文化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重点是企业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方面的“有形”内容。

(2)收集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3)收集成功企业有关资料。

4.确定企业精神。

确定本企业的企业精神及安全生产方针目标。

5.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根据标准并结合企业形象策划工程,建立文件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或建立健全经整合的企业管理体系,以制度捍卫文化、以形象衬托文化,陶冶情操。

6.加强宣传教育。

在强制要求贯彻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使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逐步并最终统一到企业精神和方针目标上来,形成“我要安全”、“我要健康”的良好氛围。

7.定期评审。

要定期进行管理评审,并实现持续改进。

五、建筑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最高决策层统一思想,并首先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建设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的迫切愿望。

(2)建设过程中,首先注重外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特别是应首先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提高标准化水平,以外显文化带动内隐文化建设。

(3)坚持一贯性原则,即工程项目无论大小、所处地域、取费情况、发承包形式、管理及作业人员组成以及无论处在什么施工阶段、施工工序等,都要坚持同一个标准,从严要求,真正使“安全”成为一种理念和追求。

(4)在充分评价的基础上,应尽量保持分包协作队伍的相对稳定,以利于形成统一的企业安全文化。

(5)转变经营观念,加强市场开拓,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尽量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

试论企业文化营销 篇3

关键词:文化营销;营销方式;企业文化

近年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文化渗透愈演愈烈。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转变,具有差异化的文化营销必然取代短期的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经营方式,融入了文化因素的文化营销,已经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必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文化营销模式,来提升企業核心竞争力。

一、文化营销的内涵

文化营销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和运用某种独特的核心价值理念,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战略性营销活动。文化营销中的企业以分析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发掘和传播与之相适应的核心文化价值理念为手段,以有效满足顾客的文化和情感需求为目标,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文化营销强调的是物质需要背后的文化内涵,是以文化手段将各种利益关系群体紧密维系在一起,发挥协同效应,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形成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性营销,整个市场营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价值传递的过程。

1、文化营销的出发点在于分析消费者心目中对于文化更高层次的需求,这种对于文化更高层次的需求对其购买行为产生了深刻和关键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非常丰富,消费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时,消费者的需求是在物质满足的基础外更多的偏向于对高层次文化的追求。这就要求营销者在产品传递过程中也必须传递着某种文化,当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与企业通过产品和服务所传递出来的文化契合时,才能真正实现满意。所以,现代的消费者满足要求营销者必须引导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实现文化观念的传递,在营销过程中通过文化提升顾客的感知价值。

2、文化营销是传播企业文化的系统行为。无论是产品的营销还是服务的营销,其营销思维都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和直接服务的项目,而着重于运用经过策划的系统的文化交流沟通方式向营销对象系统传播有关产品和服务的文化知识,提升营销对象消费文化水准和对企业的文化认识,以此获得营销对象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从而心甘情愿地、主动积极地接受企业的生产成果。

3、文化营销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的价值观念。从营销学角度来看,要想获得营销对象的认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价值观念必须要为营销对象所赞同、欣赏和接受。因此,文化营销就是要把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各—企业价值观传达给营销对象,与其沟通,以达到价值观念的共振,产生亲和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营销对象的消费情感,接受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4、文化营销质量的评估标准是顾客价值的提升程度。正因为文化营销是传播企业文化的系统行为,企业价值观念是其传播的核心内容,因此,其行为评价不是以个别产品销售和服务达成与否为主要标准。也就是说评价的眼光不是聚焦在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上,而是在顾客身上,在顾客的态度上,所以,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及企业整体形象是否满意—即顾客获得的整体价值是否得到提升才是评价文化营销好坏的标准。

二、文化营销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文化营销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品文化、品牌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通过强化核心竞争力的一些特征来作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1、产品文化营销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促进作用。产品文化营销主要通过实现产品差异化来强化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和独特性,差异化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的实现来作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通过增加消费者需求来作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产品所提供的功能和使用价值都越来越相似的今天,顾客开始追逐于对于产品中所蕴含的这种文化情愫所体现出来的差异化特征,因此,产品差异化的实现可以使顾客对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产生一定偏好,能够直接影响企业产品价格的制定。只要这些具有差异化的产品定价在消费者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即使定价比同行业其他产品高出许多,消费者也会去购买,他们会认为这是自身消费品味的体现。高价格不但不会降低销量,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销量,从而扩大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可见,产品差异化的实现通过消费者需求量的增加成功的作用于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通过建立进入壁垒来作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文化营销之所以能够作为企业实现差异化战略功能的新型营销模式,是因为其具有如下特点。首先是成本低。现代企业都注重技术的革新、新产品的开发和广告宣传等,这些都是企业击败竞争对手所必需的,但提升企业文化的感染力也同样重要,而其成本却小于上述方面很多。所以,企业如果想要提升其独特性的价值空间就必须利用这种成本优势。其次是难以模仿性。文化的多样性、无形性使其具有独特的难以模仿性,使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由于文化营销本身固有的低成本与难以模仿性的特点,其为产品差异化的实现垫定了基础,且形成了独特的进入壁垒,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有利的作用于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2、品牌文化营销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促进作用。品牌文化营销主要通过增强品牌溢价能力和提升消费者品牌效用来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和延展性特征,进而来作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通过提升品牌溢价能力来作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于顾客认为产品具有超过使用价值的价格,而不会因为高价的制定而不去购买。简单的说,预期价值与成本之差就是品牌价值。成本则包括产品的从生产到销售甚至售后的各种支出;价值的构成要素则包括功能价值、附加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不断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消费者更加认同精神需求的满足,而对产品的使用价值逐渐在变淡,他们所追求的不仅是产品的使用价值更注重品牌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要想提升品牌价值,就要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

nlc202309082139

二是通过提升消费者品牌效用来作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消费者基于其所获得产品的式样、获得时间、获得地点和占有情况,对产品作出评价,从而获得对某种商品的满意程度,这种满意程度就叫效用。为了促使消费者选择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则必须要让消费者增加他的满足感,那么如何才能使他们愿意用更高的代价来换取一单位额外商品,品牌文化营销则能够使消费者产生更多的购买这个品牌的意愿,通过实现消费者品牌效用最大化来增强消费者选择某一品牌的购买意愿,强化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型和延展性,进而作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

3、精神文化营销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促进作用。精神文化营销是支撑企业实现更好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理念的表现。精神文化营销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发展的好坏。

一是通过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来作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消费者在注重商品自身所具有的实用价值的同时,对于商品的寓意、个性等文化内涵的体现也逐渐开始重视。企业文化营销通过实践来了解消费者的心里和实际需求,在满足消费者的初级需求基础上深入了解其心理需求进而找出其文化需求,通过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不断化解新出现的矛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该企业产品的独特性深入人心,进而增强了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通过增加顾客让渡价值来作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即顾客让渡价值。顾客让渡价值看似只是一个差值,但其所反映的是消费者实行等价交换过程中心里的满意度。通过积极运用企业精神文化营销,增加总顾客价值,降低总顾客成本,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对企业形象和价值的提升都具有一定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独特性和延展性,进而达到有力的作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三、依托文化营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文化营销的产品策略。

第一,文化营销中产品的市场定位策略。文化营销中产品的市场定位策略着眼点在于了解消费者对文化情愫的渗透在产品中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而这些特别的差异之处正是自己的产品所能满足的,自己的产品究竟是在什么方面区别于竞争对手,才能成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黑马”。可以通过对产品调查研究甚至不断的市场测试等统计手段,来对产品做一个具体的研究和分析,进而判定产品是否符合细分市场中目标市场的文化需求;此外,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行业中独树一帜,还必须找出与竞争对手在文化层面上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第二,文化营销中的产品开发策略。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的今天,产品的物质功能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对于有情感附加值的文化底蕴产品成为新的吸引消费者眼球的焦点。这就要求在文化营销的产品开发策略中要注重目标顾客的需求点和差异点,让产品所想要传递的文化价值观符合消费者的主流文化,让消费者对产品所渗透出来的文化情愫“情有独钟”,从而产生顾客忠诚。

第三,文化营销中的产品包装策略。在文化营销中的产品包装策略中,企业关注的重点成为产品的个性化,主要强调具有差异性的文化因素的注入。事实证明,融入了文化因素的产品包装更能促进产品的销售,这样不仅促进了销量,又通过产品包装的文化特色推广了企业自身的文化价值。所以,在产品形式层中所体现出的包装蕴含着企业的文化观,如何在消费者文化与产品文化之间寻求一种契合的文化元素作为产品包装,成为企业新的关注点。

2、文化营销的价格策略。文化营销中价格策略的制定不仅仅和产品的使用價值有关,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对此产品依据自己所得到的实际价值,而对产品本身愿意支付的价格。企业制定适合不同消费者的价格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同样产品的价值,无数个消费者就会有无数的价值判定,文化营销的定价方式是在正确估计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普遍价格下,以消费者的整体平均消费利益为准绳进行定价,定价应该以顾客对产品的认知为基础,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产品的生产成本。定价以目标客户的心理能够接受的临界点为重点,更加注重产品的文化价值,只要产品的文化价值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定价即是合理的。

在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进口商品,在国人的心目中,都认为进口商品肯定比国产的商品价值高,其原因就是对进口商品的定价满足了一些消费者对产品文化更高的心理满足感。一些国外的品牌商品充分把品牌文化传播给了消费者,高价策略不但没有降低销售,反而更加激发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有些品牌在国外它只是一个中低档的品牌,但在国内却巧妙的融入文化特色而一跃成为高档商品。在物质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文化定价已经成功的走向市场。

3、文化营销的渠道策略。文化营销的渠道策略主要是把文化的魅力渗透进市场的销售这个过程中,和传统渠道不同的是,其主要体现在渠道成员关系和渠道体制的转变上。

第一,渠道成员发展伙伴型的关系。文化营销的渠道策略的着眼点是注重于伙伴型营销,希望能够和经销商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鉴于中间商的重要作用,现代企业对中间商的选择条件也很苛刻,不仅仅只限于中间商的能力,对于中间商的人格也作为一个考虑的重要方面;激励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纯粹的物质激励,更加注重精神上的鼓励,把企业的文化观传输给这些经销商。厂家与经销商是伙伴型的关系,可以使经销商形成一种强大的聚合力,这些经销商也可以在企业创造的这种环境中加强交流,在长期的发展中与企业建立牢固的关系,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第二,渠道结构趋向于扁平化发展。扁平化的渠道体制体现在销售渠道的缩短,以及销售网点同时性的增多。销售渠道变短的直接影响就是可以缩减企业在各个结构中的花销,减少企业支出;而销售网点增多所产生的直接作用就是增大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利性。扁平化的营销渠道使得销售网点越来越多,以前很多商家都是把经销商最低控制在市里边,更加细分了市场。

4、文化营销的促销策略。在营销中,促销是通过说服顾客进行购买本企业产品的这样一个过程,从引起顾客的注意到产生兴趣,并实施购买的这个过程中企业通过市场传播,传递企业或产品的形象、性能及特征等信息,帮助用户或消费者认识产品及其能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向目标顾客传播具有说服力的产品信息或企业信息。简而言之,促销主要包括广告、人员推销、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等工具和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促销显得尤为重要,主要是通过广告这种方式来实现文化促销的。

广告即“广而告之”之意。文化营销的广告策略的重点在于“唤醒”顾客的心理需求,达到产品形象在顾客心目中完美的目的,可以通过反复的播放,从而对顾客的认知观形成刺激来影响购买的形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贯穿始终的一点是广告的播放必须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点。由于消费者在做购买决定这个心理过程始终在逐步发展,而交易这个过程的人才是主体,潜在欲望是每个人在购买东西时的方向标,因此要想让消费者购买你的产品,必须对这种潜在欲望加以引导。

参考文献

[1] 鲁欣,基于企业文化的品牌建设与品牌营销[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5).

[2] 李佳佳,探究文化营销的战略及模式[J],经营管理者,2015(18).

[3] 姜宝强,对企业文化营销开展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7).

[4] 赵寅亨,李铂坚,文化营销模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3).

论企业文化 篇4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 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 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企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文化环境、产品品牌和经营战略等, 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它具有很强的继承性、时代性、层次性。从管理的角度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过程中流动的血液, 为管理制度与管理实施供应足够能量的一个精神支持系统。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

根据企业文化的定义, 其内容是十分广泛的, 但其中最主要的应包括如下几点:

(一) 经营哲学

经营哲学也称企业哲学, 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多种选择, 要求企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 有一套逻辑思维的程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这就是经营哲学。

(二) 价值观念

企业的价值观, 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 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

(三) 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 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四) 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指调整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它从伦理关系的角度, 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

(五) 团体意识

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 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 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 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因此, 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六) 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 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 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 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 容易形成印象;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形象称深层形象, 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 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

(七) 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 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 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 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 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 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

研究企业文化, 其目的是利用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发挥作用。那么, 企业文化到底有些什么功能呢?

(一)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和企业目标的指引二个方面。

(二)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

(三) 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 尊重人的感情, 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 强化了团体意识, 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 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个企业步调一致, 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时, “厂兴我荣, 厂衰我耻”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 “爱厂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

(四) 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 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 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 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 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 自然会振奋精神, 努力工作。另外, 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 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 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 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他们会加倍努力,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五) 调适功能

调适就是调整和适应。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 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 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企业与环境、与顾客、与企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之处, 这也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企业哲学和企业道德规范使经营者和普通员工能科学地处理这些矛盾, 自觉地约束自己。完美的企业形象就是进行这些调节的结果。调适功能实际也是企业能动作用的一种表现。

参考文献

[1]林岳.企业文化应不断变革[J].企业文化, 2005 (06) .

[2]许奕锋.企业文化的构建[J].中外企业家, 2004 (08) .

[3]彭江.论企业文化建设[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3) .

[4]闫连山.简析企业文化建设[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06 (03) .

企业文化论之一 篇5

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5年,可口可乐、西门子、通用电器等国际化企业寿命均超过一百年;秦朝的统治是15年,而同样施行封建制度的汉、唐、宋都有数百年;可口可乐公司创始人曾经说:即使世界所有可口可乐工厂全都烧毁了,可口可乐也可以在一夜之间重新站起来,无独有偶,当德国法西斯军队全面占领法兰西领土的时候,法兰西学校课堂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只要记住我们的语言,把我们的语言留传下去,我们就不会灭亡„„”究竟什么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数?是制度?是人?是产业?是语言?都不是,是文化!中国民营企业与可口可乐等国际化公司相比缺的是成熟、健康的企业文化;秦朝与汉、唐、宋相比缺的是支撑中国封建统治数千年的儒家文化,社会需要社会文化、国家需要主流文化、企业需要企业文化!文化是灵魂、是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可口可乐公司因为有了可口可乐的企业文化能够在被摧毁之后重新站起来,只要法兰西的文化不灭,法兰西也能重新站起来!可见国家文化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

什么是企业文化?有人对企业文化定义做过统计,共有180种之多,几乎每一个管理学家和企业文化家都有自己的定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企业文化》中对企业文化的解释为:“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这里广义的企业文化定义强调的是一种存在状态:即企业的物质存在状态和精神存在状态,而后者强调的是一种功能性意识形态,象儒家思想、圣经、佛教教义等等,是通过建立一种共有的意识形态,从而形成一套思想上、行为上共同遵守的准则;显然,前者作为一种专著于文化学术性定义对于一般管理者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后者往往被更多企业所接受,只不过在实施上又存在着各种偏差,从而又使得众多管理这对于企业文化的意义存在各种各样的误解。

笔者认为,如果单纯从功能的角度上看,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手段,是通过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从而形成企业统一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达成建立企业发展原动力;加强企业凝聚力;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目标、政策、制度等的贯彻执行力。仔细探究企业文化的定义,我们发现企业文化至少具备以下三种功能:

第一、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这一点是基于主导文化的原动力作用而产生的,胡锦涛总书记在“

七、一”讲话中指出:“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才能为发展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

持„„”; 法兰西学校课堂里的话“只要记住我们的语言,把我们的语言留传下去,我们就不会灭亡„„”这些都证明了主导文化的原动力作用。其实还远不止如此,综观历史上哪一次征服与统治不是以文化征服的成功而成功,而又以文化征服的失败而失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本入侵中国,在强大的敌军侵略下中华民族没有灭亡,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没有灭亡,无数中国人在伟大的民族文化信念的支持下源源不断地站起来„„,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主导文化,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海尔创新、效率的企业文化激发了所有海尔人的智慧与激情,所以海尔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扩张,通用以效率为主导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引导了通用公司在经历了一百年以后仍然以每年不低于50%的发展速度继续壮大;可口可乐因为有可口可乐文化,所以即使在它所有的厂房全部烧毁也能在一夜之间迅速建立起来。在我国,很多国有大型企业因为没有健康成熟的企业文化,企业僵化、失去创造力,却谈什么吸收新鲜血液,让企业重新活起来,然后,新鲜血液被僵化、僵化的组织、僵化的力量却继续庞大,最后,企业象一个没有活力和维系力的破船在市场的竞争中被迅速摧毁了。

第二、维护力,即是对制度或组织的维护力。这一点其实是主导文化的一个基本功能,儒家文化作为封建统治的辅助工具;天主教作为英、美、等国家政权统治的辅助工具;佛教是印度国家政权统治的辅助工具;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政权统治的辅助工具。文化形成的道德

准则成为制度制约的有效补充,而文化对于被管理者思想的影响力又保证了对制度从内心上的根本顺从,秦始皇完全采用法家的法制统治,建立健全法制管理,结果统治只维持了15年,道理很简单,因为秦始皇忽略文化统治的作用。制度是刚性的,文化是柔性的,“刚不可久,柔不可守”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文化是水,组织是舟,水承载着舟、推动着舟向前进,一个组织如果没有水的承载,那就只能搁浅或者灭亡。水是持久的甚至是永恒的,组织是可以改变是过客:佛教文化持续了几千年,儒家文化持续了几千年,基督文化持续了几千年,伊斯兰教也持续了几千年,各个国家的王朝统治(组织)只有搭载这些“长青树”才能使自己的组织生存得更久。

企业和企业文化也是这样,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而企业文化又承载和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企业的组织构架是可以改变的,企业主体文化却基本不变,并且一直延续到未来。企业文化形成了企业的道德准则补充了企业制度制约的盲点,而企业文化对于思想的统一又有效地消除了人对于制度控制的抗性!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的辅助工具。很多民营企业因为没有建立起健全的企业文化而导致内部矛盾重重而迅速分解消亡,没有水的承载,没有常青树的维持,3-5年的寿命其实就很正常了。

第三、凝聚力:文化是共同创造的,也是共同的价值体认(体验、认同),也就是共同的意志,每个人都是主人,这就使组织成员从思想上改变了自己的定位,从原来的被迫服从变为参与者、合伙者,从我和他变成了我们,事实上,从心理学上来分析,每个人都对控制有一种天生的抗性,谁都不愿意被控制,谁都想控制人,而文化恰恰做到了让所有组织成员感觉到是在自己的意愿下共同做一件事,并且是共同,是大家共同完成一件事,所以大家不但要主动还需要互相协助。

另一方面,在文化的作用下,“事”变成了“事业”,于是大家在不同程度上放弃了短期利益的成见,把目标变成了“完成事业”而不是“个人追求”,马洛斯需求理论中温饱、健康、安全等利益性的需求都只是低层次的需求,价值认同才是高层次的需求,可见超越了

浅层次利益的价值追求才是人类更高的追求。而在文化的作用下,每个组织成员都明白自己是在做一项对大家有意义的事情,佛教 “普渡众生,往登极乐”;基督教“宽恕他的罪,拯救这个罪人,然后得到主的收容”于是,有唐僧不远万里带着他的团队追求佛祖的教义,于是耶酥一路行来从开始的从者3人都数百人到现在几千万、几亿教众。

企业文化也是同样的道理,企业文化让企业内每个成员认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是大家在共同完成一项事业,是在追求崇高的目标奉献自己,是在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协助、共同完成,于是,企业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不但加强了现有员工的积极参与性,还可以吸引更多有智慧有抱负的人加盟到企业中来。

论企业文化的建设 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建设;企业管理;薪酬管理;激励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1-0113-0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给企业带来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促使企业的管理理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多数企业接受先进管理理念,并具体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由封闭地搞生产经营,转而主动向社会展示企业自身形象。但是,仍有个别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宣传阶段,有的虽然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

发展。

1 企业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1.1 家族企业文化阻滞企业发展

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观、传统与习俗的支配。”因此,任何企业组织和管理模式都是建立在特有的文化背景上,都打上了历史文化的烙印。“家族企业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征。家族企业的管理层次过于简单,创业者独自拥有决策权,缺乏权力制约。随着家族企业文化的发展,加上我国改革开放后企业是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体,从而更大程度上促长了“家族文化”的发展。据统计,我国民营型企业90%以上为家族企业。这种严重排外的管理制度会使家族内成员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同时会降低企业外来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信任度,限制外来人才能力的发挥,使员工生产效率降低,离职率过高,造成人才的浪费和过高的员工流动成本。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家族企业要想在变化中求发展,就必须建立起崇尚学习的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要提高员工的学习力和创造力,使员工在组织范围内跨越职能专长的限制,自由、充分地交流、共享信息,以最佳的方式合作学习,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1.2 很少注重企业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价值观、理想、信念、经营哲学、企业目标等一整套的企业精神,这是企业深层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而诸如企业的外在形象、员工的着装等则属于表层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最直观的反映。企业文化所形成的经营理念和价值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如果只是打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口号,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真正意义。不但使优良的企业文化难以维持,而且对企业的推动和发展也会起到阻滞作用。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价值内涵、基本假设可以各不相同,就连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基于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难以持续、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1.3 脱离企业管理实践的企业文化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导向,推动和发展以及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不是单独作用的结果。因此,企業内外部环境在复杂的变量中,企业文化不能脱离企业管理实践而成为一张白纸。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不能脱离企业管理。因此,要创造性地吸收、借鉴了各方及行业优势企业好的理念、经验和管理机制,摸索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兼顾,避免了企业文化脱离群众,成为“空中楼阁”。

2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企业和国家的未来的不可估量的财富。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竞争之所在,企业必须重视和积极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在建设中我们要深刻领会企业的文化渊源,明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现存的弊端,积极拓展企业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且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来保证并加速企业文化建设。

2.1 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导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1.1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哺育。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对企业兴衰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可以提升企业管理的品位,促使企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所以,企业文化理论所构建的人本管理思想体系重要的价值不仅在于阐明了一套管理的独特方式,丰富了管理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1.2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目标和手段。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主要是指这种企业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导向作用,它对企业管理的导向作用体现于企业文化的两个特征:一方面,企业文化是由个体人力资源在社会化过程中带到企业里去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目标。另一方面,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的行动准则和行为指南,直接影响员工的行为方式。而企业管理的基本宗旨就是要使企业的每个成员——从公司领导到最底层员工,都各得其所,各尽其才,并使每个人的才能全部朝着有利于达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因此,企业管理就是要以企业文化为手段,充分利用企业文化来塑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就是要把企业文化的这两个方面,双向生成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好的企业文化,从而有利于企业有效管理。

2.2 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道德规划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和灵魂,企业经营活动不仅要赢利,还要符合道德的要求,要有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是一种标和本的关系。企业文化塑造着企业的形象。优良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除了对本企业有很大的影响之外,还会对其他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不可忽视的无形资产。企业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这种道德规范,它能够有效地约束企业采取道德管理与行为,从而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支撑,树立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如果能够遵循一些共同的道德规范,就能够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广大的空间。

2.3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现代管理方式变革的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实施现代化管理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必须依靠企业文化的培育。制度是一种外在的具有强制性的刚性约束,文化则是内在的自我认同的弹性约束。企业文化把文化的特点和规律运用于经营管理之中,把传统的员工管理的经济、制度主导方式改变为文化主导的方式,注重挖掘開发员工内心美好优秀的元素,并使它升华为理性的认知。有机地结合二者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这样,企业文化就能成为现代管理方式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3 企业文化存在于企业管理实践的各个方面

3.1 对企业招聘管理的影响

为了使选聘的员工更好地适应企业文化,企业就要将企业的价值观念与选人标准结合起来。企业管理人员在设计企业的招聘政策时,要让招聘的人员了解本企业的文化,特别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要开发合适的测评工具,并且对招聘主管人员与用人部门经理进行严格的技能培训,应录用与本公司文化契合程度较高的人员,制定相应的员工发展政策。

3.2 对企业薪酬管理的影响

薪酬管理制度本身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以强化价值取向的方式反作用于企业文化,为员工指明努力的方向,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当二者有机结合时,便形成了企业独特的薪酬文化,合理的和富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会有助于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或者对已经存在的企业文化起到积极的强化作用。一个好的并具有导向性的薪酬制度应当与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相适应,并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文化的变革。作为企业实现自己经营目标的一种手段,企业的薪酬管理必须与之相适应,与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才能更容易为员工所接受,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其作用。

3.3 对企业培训管理的影响

培训是为了提高员工技术能力、增加员工的组织认同感,来改变以往的生搬硬套的模式,将企业价值观念在这些活动中不经意地传达给员工,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并最终形成统一明确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当企业有一种强的企业文化,员工很快就被这样的文化感染,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采用公司所认可的那种行为,无疑将促进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企业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经济效益。

3.4 对考核激励管理的影响

企业文化与考核是推动企业前进的两支翅膀,折其一,企业就难以按预定的轨道向预期的目标顺利飞行。企业文化的要求应融入员工的考核与评价中,在企业人力资源调配、考核体系内,注入企业价值观念的内容,作为考核指标的一部分。其中对企业价值观的解释要通过各种行为规范来进行,达到诠释企业价值观的目的。企业是一个系统和有机的整体,其各项管理措施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后形成的合力体现了企业真正的管理和经营能力。企业需要将软的管理,主要是文化,与硬的管理,主要是考核奖励制度,结合在一起,方向一致,方可使形成的合力达到最大。

4 结语

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色,是企业的灵魂,它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有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全局性、整体性、长远性、综合性的工作。企业文化是企业明天的竞争力,要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要真正成为一流企业,就是要借助企业文化强大的推动力。纵观世界上成功的企业必然都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作支撑,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目标也无法实现。近些年来,企业文化建设逐渐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先进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竞争,表面看来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深一层看是管理水平的竞争,再深一层看就是文化的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

论企业文化和战略 篇7

情况现在已经不可考证, 根据元人在元杂剧中的记载, 可知勾栏内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戏台、看席和戏房。由此可见, 瓦市和勾栏的产生给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为有了专门的娱乐场所, 一些职业的、半职业的艺人及文艺团体也随之产生, 这些艺人为市民进行丰富多样的文艺演出, 从而将民间百戏、说唱曲艺活动推向了一个高峰。

三、文人占主导地位的市民音乐文化

宋代的市民音乐文化中, 文人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从当时流行的话本、杂剧、院本、诸宫调等题材的内容来看, 多是出于史传或是前代的文学作品, 故事的主人公的身份几乎都是文士, 带有明显的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和趣味, 流露出明显的的文人气质, 而市民阶级在这些作品中只是扮演了龙套的角色;与之相矛盾的是, 虽然文人占据了文化市场的高端, 但在音乐生活中, 普通的市民阶层在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 虽然在数量上远远多于士大夫阶层, 但处于社会底层的市民阶级对于显示出不同于本阶级的审美情趣、显示出文人审美趣味的音乐文化却有广泛的认同度, 即使是一般通俗性的作品也充满了对士大夫生活的艳羡情绪。

公司发展战略的基石, 我们在这里只是从战略的层面来阐述企业文化与战略的相互关系。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组织观念, 文化形式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及凝聚力。它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日渐凸现, 成为企业经营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根本的要素。有无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拥有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富有个性化魅力的企业文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宋代文人在社会中所具有的优越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究其历史, 主要是因为赵匡胤以陈桥兵变起家, 而这是五代以来第四次兵变, 为了改变这种“国擅于将, 将善于兵”的局面, 建立一个文治的社会, 统治者处处抬高文人的地位。在隋唐两代, 每次科举进士不过数十人, 到了宋代, 进士名额激增至七百人, 读书人一旦进士出身, 便能荣登仕途, 官员的俸禄也十分的优厚, 这都使得士大夫阶层成为整个社会艳羡的对象, 因此成为文化娱乐市场迎合的对象, 文化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文人的影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时, 文化娱乐市场的高度发达, 刺激了宋代文人的创作, 宋代的曲子的歌词大部分都是由文人或是词人创作, 其质朴、清雅的特点充分表现出宋代文人冷静、理性的处世方法, 如姜夔的一首《暗香》:“时月色, 算几番照我, 梅边吹笛?唤起玉人, 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 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 香冷入瑶席。江国, 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 夜雪处积。翠尊易泣, 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 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 几时见得。”人景交融, 清新雅致, 处处显出文人的审美趣味。然而, 如此清雅的音乐直接化, 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与成败。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六种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协调功能、塑造形象功能。

一、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关系

目标带动战略, 战略驱动文化。企业必须确立目标, 进而达成目标。达成目标需要战略支持, 战略的实施需要信念的支持。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思想的表现, 也是企业家团队信念的表现。企

面对的却是广大的市民阶级, 这些人中大多数并没有受过象样的教育, 但由于文人在社会上崇高的地位以及对文化市场的垄断, 使市民阶层对这种文人情趣的音乐文化有较高的接受度。以广大市民阶层为大多数的文化市场是这些音乐体裁存在和发展的依托, 而以文人文化为主体内容的音乐文化同时也是市民阶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的市民音乐文化就是在这种既矛盾又和谐的环境中不断向前发展。

四、结束语

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各方面矛盾重重, 矛盾阻碍音乐文化的发展, 但在矛盾双方的斗争中, 音乐文化又得以不断向前发展, 正是在各种矛盾冲突中, 宋代的市民音乐文化呈现出与前代迥然不同的新面貌。

参考文献:

[1]《宋史·乐志》 (卷七) ,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97年。

[2]吴自牧:《梦梁录》 (卷十九) ,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2年。

[3]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2年。

[4]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人民音乐出版社。

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看似两个泾渭分明的概念, 其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制订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优秀的文化能够突出企业的特色, 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 而且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 有利于企业制定出与众不同的、克敌制胜的战略。我国青岛的五星级酒店海景花园大酒店从一个国资委下属国营招待所变身为一个享誉海内外的五星级国际大酒店, 其制胜的法宝就公司十四年始终如一坚持的企业文化战略“赢得客户的心”。任何一个住过这家酒店的人无不被其根深蒂固的“亲情一家”的氛围和真情所打动, 以至于同城硬件设施远远优于该酒店的香格里拉在她面前都黯然灰色, 这个海景现象就是企业文化战略成功的典范。

第二、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制订以后, 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的贯彻实施, 正是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 激发了员工的热情, 统一了企业成员的意志, 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在文化落实过程中, 有这样的定律在执行:员工永远不能对顾客说“不”!公司的文化战略得以有效的实施, 最终转化为企业的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第三、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必须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战略制订之后, 企业文化应该随着新战略的制订而有所变化。但是, 一个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 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难度很大。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 企业文化要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 又会制约企业战略的实施。企业在进行重大变革时, 必须要考虑与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的关系问题, 因为企业的基本性质与地位是确定企业文化的基础;同时要发挥企业现有人员的作用, 保证企业在原有文化一致的条件下实施变革。企业高层管理者要着重考虑与企业原有文化相适应的变革, 不要破坏企业已经形成的行为准则。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始终是企业生命力的基本点, 是企业理念客观存在的必然。企业思想是企业文化的主线, 企业的社会使命与责任属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 企业的战略规划受企业思想的制约, 以企业使命为基础性依据。如《海尔人》海尔集团企业文化的精髓, 它为企业的战略计划、战略实施和战略分析等做出了统一的标准。因此, 企业战略的研究、规划与实施必须与企业文化的塑造和提升并重。

企业战略一经制定以后, 就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地贯彻实施。企业文化通过其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精神文化层次的共同作用, 激发员工热情、统一群体成员意志。其中, 精神文化层次是更高级的文化形式, 它在某种意义上更能体现公司的文化特点和内涵, 也是支撑企业长期战略决策的根本。

第一、企业文化为战略实施提供行为导向。在企业中, 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能同时对企业新的发展战略做到完全领悟, 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企业文化的引导。首先, 企业文化能显示企业发展方向。企业文化的概括、精粹、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明示着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这些语言经过长期的教育、潜移默化, 已经铭刻在广大员工心中, 成为其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如世界著名助听器核心配件生产商美国楼氏电子有限公司提出“以人为本, 崇法务实”的口号, 并在各级管理人员落实和执行, 经过数年的实践, 这些文化得以扎根并成为公司员工的精神追求目标。其次, 企业文化能诱导企业行为方向。企业文化建立的价值目标是企业员工的共同目标, 它对员工有巨大的吸引力, 是员工共同行为的巨大诱因, 使员工自觉地把行为统一到企业所期望的方向上去。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弥补人的有限理性不足, 将广大员工的行为引导到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上来。

第二、企业文化具有独特的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做得好的企业很注重对员工的物质激励, 如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高级管理人员的股票期权制度等。这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财富最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 文化管理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注重一种精神文化氛围的营造, 通过共同使命的认定、团队建设、情感的管理等来满足人们对非财富最大化的追求, 使大家能认识到在企业工作的价值。因此, 企业文化可以全方位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

第三、企业文化具有良好的约束功能。这种约束功能主要包括, 硬约束和软约束。硬约束主要表现在制度的约束, 也是刚性的约束, 企业通过各种奖惩机制推动文化的建设和落实;软约束主要表现在文化的约束, 员工在接受和理解企业文化后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影响其自身的行为和相关人的行为朝着企业文化的导向去做。文化这种软约束是硬约束的补充。通过共同的舆论导向, 共同的行为模式, 形成员工自觉的行动, 最终习惯化。

三、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

通过对国内企业文化与国外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分析, 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 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要建立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但是, 企业文化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 需要系统思考, 协调关系, 最主要的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

第一、企业文化理念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企业理念中的基本理念, 如企业目标、经营理念等, 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所规定的产业结构、未来目标、经营方向直接相关。例如海尔企业若采用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 则企业理念应突出强调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若企业实施一种人力资源的职能战略, 则企业理念应突出人才理念和人本精神。

第二、企业制度和行为文化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例如企业若实行差异化战略, 则企业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则较为灵活, 给员工的空间将较为宽泛, 鼓励员工进行创新。而一个规章制度制定比较严谨的企业与崇尚自由创新的企业战略是不相符合的。总之, 制度和行为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和适应。

第三, 企业物质文化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理念的载体, 也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条件。如近年来, 全球经济增长减缓, 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许多企业纷纷调整竞争战略, 企业的经营理念也相应随之发生变化。为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重新定位企业形象, 展示企业新的文化理念, 获取新的竞争力, 许多企业纷纷进行企业品牌标识的创新和切换, 道理就在于此。

四、总结

论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 篇8

(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这个词的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纵观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大体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①五因素说。美国的迪尔和肯尼迪在《公司文化》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由五个因素组成的系统,其中,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和文化网络,是它的四个必要的因素,而企业环境则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又一最大的影响因素。

②两种文化总和说。这种学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物质文化是显形的文化,主要指企业中的设施、工具、机器、材料、技术、设计、产品、包装和商标等;精神文化是隐形文化,主要指企业的价值观、信念、作风、习俗、传统等。

③群体意识说。这种学说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群体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所谓群体意识,是指员工所共有的认识、情绪情感、意志及性格风貌。

④精神现象说。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含企业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在内的有机整体,是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是企业的“意识形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企业文化作如下定义: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

(2)企业文化的内涵。

通常企业文化的内涵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的文化。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指企业创造的物质文化,是形成企业文化精神层和制度层的条件。企业的经营哲学、工作作风、审美意识往往从物质层中折射出来。制度层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主要对企业组织和企业员工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对员工和企业组织行为的要求。精神层是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原因,是由企业的文化理念群构成。

2 企业文化的作用和形成机制

企业文化通常是在一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少数人倡导和实践,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而逐步形成的。

(1)企业文化的作用。

①导向作用。即把企业职工个人的目标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的目标,很难参与市场角逐,更难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②约束作用。作为一个组织,企业常常不得不制定出许多规章制度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这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即使有了千万条规章制度,也很难规范每个职工的行为,而企业文化是用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为一种行为规范,制约员工的行为,以此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

③凝聚作用。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企业文化的周围,对企业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使职工个人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企业这个集体,将企业是为自己最为神圣的东西,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

④激励作用。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要创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念,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创造出一种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机制,使每个成员做出的贡献都会及时得到职工及领导的赞赏和奖励,由此激励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而用于献身,不断进取。

⑤辐射作用。企业文化塑造着企业的形象。优良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形象,它可以激发企业职工本企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崇尚心理;二是外部形象,它能够更深刻的反映出该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内涵。企业形象除了本企业有很大的影响之外,还会对本地区乃至国内外的其他一些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文化有着巨大的辐射作用。

(2)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

企业文化通常是在一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少数人倡导和实践,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而逐步形成的。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环境中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形成的存在决定意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中形成的。企业文化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与示范,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不是客观环境的消极反映。在客观上出现对某种文化需要往往交织在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之中,羁绊与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之内,因而一开始总是只有少数人首先觉悟,他们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成为企业文化的先驱者。正是由于少数领袖人物和先进分子的示范,启发和带动了企业的其他人,形成了企业新的文化模式。企业文化是坚持宣传、不断实践和规范管理的结果。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以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战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企业文化一般都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一种新的思想观念需要不断实践,在长期实践中,通过吸收集体的智慧,不断补充、修正,逐步趋向明确和完善。文化的自然演进是相当缓慢的,因此,企业文化一般都是规范管理的结果。企业领导者一旦确认新文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宣传教育的同时,便应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努力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企业文化。

3 企业文化的建设

(1)科学地确定企业文化的内容。

①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国家、企业的未来目标和任务考虑文化模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进步,必然导致人们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发展和变异。文化的渐进是一条客观规律,也是实现民族的、企业的新目标、新任务的必然要求。

②根据企业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现实条件,形成企业的共性文化和个性文化。各企业在自然资源、经济基础、人员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客观上会产生和要求不同的文化特点。例如投资大、见效慢、风险性较大的企业,一般需要远见卓识、深思熟虑、严谨的态度和作风,而生产生活消费品的企业则要求灵活、机敏的作风。

③博采众长,借鉴吸收其他民族和企业的优秀文化。对于外来的企业文化,也不能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而应持认真鉴别,分析研究,有选择吸收的态度。要搞清楚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适用于自己的。同时,采借别人的长处、精华,还必须进行一番改造,才能适用于自己的企业。

④重视个性发展。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我国企业自觉的文化建设刚刚开始,一般企业还不具备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更需要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

⑤着眼企业发展战略,注重培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要配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为促进企业发展服务。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精神的内容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

(2)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

①领导带头,身体力行。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龙头,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

②完善制度,体制保证。企业文化是软硬结合的管理技巧。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软硬”兼施,相辅相成。在培育企业职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同时,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调整好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建立和形成文化建设所要求的组织体系。

③树立榜样,典型引导。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把那些最能体现价值观念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激励方法,有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④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一个企业若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或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生产力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基本素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保证。在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每一个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都必须首先接受职业道德、经营思想、集体意识、自我修养的集训,进行语言、待人接物的礼节教育,考试合格后才被录用。

(3)企业文化建设要持之以恒。

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信条、口号、作风、习俗、礼仪等文化要素,是不断进行积极强化的产物。趋乐避苦,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法则,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也应遵循这些法则,对员工行为给以积极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应是企业的长期行为,靠短期突击不能奏效,而且是有害的。由组织的少数人创造、倡导的某种文化质,传播到组织的每个团体,再由一个个团体传播给每一个人,使之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里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变企业文化的模式,不仅要长期积累新文化质,而且要同旧文化质的“惰性”作反复较量、长期斗争。学习、采借别的文化质,不仅要经过鉴别,以决定取舍,而且要经过长时间的加工制作、消化领会,才能把它吸收进自己的文化里。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长期努力,持之以恒。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广泛重视,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要素。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企业应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

参考文献

[1]胡付照.中外企业文化理念大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2]李利英.中国国有企业的效率悖论,经验分析与理论解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篇9

(一) 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人本管理是企业文化的实质, 是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必然变革。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 体现出对人本身的不断重新认识, 人的本体地位不断提高, 是一个从把人当作单纯的管理客体到强调管理中人的主体性的过程。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首先就要明确一点: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 是企业的精神支柱, 是企业的领路灯塔。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有着自己一套系统完善的理论, 它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21世纪是文化冲击的世纪,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它已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竞争力, 对企业管理的发展至关重要。搞好企业文化的建设, 对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意义重大。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 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企业文化并非是一种实在的物质, 而是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 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从时间上看, 企业文化理论源于美国管理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东西方成功企业的主要特征研究, 由此企业管理跃迁到“以人为本”的文化层面。特伦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等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杰出而成功的企业都有强有力的文化。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的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其基本思想就是把人作为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 坚持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实践证明, 金钱只能换来短暂的积极, 但换不来永久的忠诚;权势可以换来服从和逢迎, 但换不来积极主动。“胡萝卜加大棒”过去曾是简单而有效的方式, 但现在已经逐渐被时代所淘汰。

目前企业管理需要的是一个更能行之有效的管理文化。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优秀员工, 需要理念灌输, 需要制度塑造, 需要环境熏陶和习惯养成, 这就是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来作为基础。企业发展尤其是长远的稳定的持续发展, 需要资金、设备、技术, 需要机遇, 需要监督控制, 组织协调, 但这一切需要有一个环境平台, 这个环境平台就是企业文化。企业要成长为顶风抗雨、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 必须有丰厚肥沃的土壤供给其养料, 企业文化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对企业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 企业文化的主要作用

第一, 企业文化是将文化特点和规律应用于经营管理之中, 以人的素质提高作为基本途径, 以培育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评判和选择、企业精神等核心理念为主要内容和引导方式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本质上属于管理科学。企业文化所具有的独特功能, 使它在企业管理中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二, 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起导向作用, 也能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管理起导向作用。这是因为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 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 如果企业成员在价值和行为的取向上与企业文化的系统标准产生悖逆现象, 企业文化就会进行纠正并将其引导到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

第三, 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 而是一种软约束, 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所谓“众怒难犯”, 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 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 使企业成员产生心理共鸣, 继而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

第四, 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受到多方面的调控, 其中既有强制性的“硬调控”, 如制度、命令等;也有说服教育式的“软调控”, 如舆论、道德等。企业文化属于软调控, 它能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战略举措、运营流程、合作沟通等基本方面达成共识, 从而产生和谐统一的行为。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巨大的向心力, 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人际关系的和谐性、稳定性和健康性, 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第五, 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 以人的管理为中心, 给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 并能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各种不合理的需要。员工将企业文化内化为自我意识后, 将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 成为自我激励的标尺。一旦员工真正接受了企业的核心理念, 他们就会被这种理念所推动, 自觉自愿地发挥潜能, 为企业努力高效地工作。

第六,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稳定的模式, 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 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 而且也会通过各种宣传、交往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播将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将得到社会文化的认同, 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优秀的企业文化, 不但能够形成以组织为核心的向心凝聚力, 而且能够形成独有的企业文化竞争力, 对企业和社会进行宣传推广。

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研究

(一)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 就是在管理活动中根据人的心理变化, 激发人的动机来启动人的内在动力, 促使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 迅速、有效地去追求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有机结合的管理方式。激励机制的好坏, 直接决定着企业是否可以团结职工、凝聚职工, 决定着组织是否生存和发展。在人力资源的众多内容中, 激励问题是重要内容之一。激励的科学与否, 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运用的好坏。很多企业都有人才外流现象, 留不住人才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激励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激励机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这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激励是管理的催化剂,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策略, 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 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和优质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以下便是激励机制的几种运用:

1.情感激励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情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 是人的行为最直接的一种激励因素。领导者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情感去打动和征服下属的感情。同时, 管理者应表现对员工的诚挚关心和热情, 多从员工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理解员工的需要。比如, 日常工作中要多关心基层员工的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换来员工们的认可与信任。基层管理者更要注意感情的投资, 对员工要有深厚的感情, 真心实意的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员工,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薪资激励

薪资激励是企业激励机制的核心, 可以吸引、保留和激励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源。一个完整的激励报酬体系, 应充分考虑报酬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高薪只是短期内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的体现, 而福利则反映了企业对员工的长期承诺。深得人心的福利, 比高薪更能有效的激励员工。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员工的差异性福利需要, 可推行弹性的员工自助性福利计划, 即允许员工在一定的范围和要求内, 不同等级的员工以及不同工作绩效表现的员工可以选择不同等级的福利计划。这样可以加强员工对自己福利计划的参与, 使员工产生有权利和价值的感觉。

3.荣誉感激励

荣誉感是贡献的象征, 它能使人自身价值得到肯定,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种原始而且强烈的荣誉感。满足员工的荣誉感, 可以激发出强大的能量。许多企业通过给予员工各种荣誉, 收到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最佳激励效果。员工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 获得奖金、奖状, 上光荣榜, 满足了员工的精神需要, 使他们感到自己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

4.培训激励

培训是企业获得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 是企业储备后备人才的最好方式, 也是帮助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员工来说, 能否得到发展是人生大事, 如果企业能够给予这些员工帮助和指导, 并且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理想, 那么员工就会为企业尽心竭力, 用业绩来回报企业。

(二)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管理转型起到了一定推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 信息化在人力资源中起到的作用已经被逐步重视起来。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提供简单的人力资源信息转变为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解决方案, 细化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随时随地向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建立支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积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体系。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转变了传统的人力资源部门为成本部门的印象, 通过成本分析, 人力资源部门创造的价值可以以定量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授权员工进行自助服务、外协及服务共享, 使人力资源部门日益从琐碎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 不再是呆板的简单行政部门, 而是扮演起组织的战略性合作伙伴的角色。

2.信息化有利于整合资源,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结构的全员信息系统, 其一大功能优势就是缩短了各级员工的反馈时间, 开辟了更加丰富的沟通渠道, 员工可以不拘泥于公司传统的层级管制, 可跨部门、跨级别表达和传递各种思想。这种技术特点, 最终转变了组织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 促进了组织机构的扁平化, 组织的反应也更加灵敏。

信息系统的投入, 减轻了手工作业造成的查询、统计等方面繁重的计算工作, 缩短了各职能工作的时间, 特别是信息系统数据库使数据资料的保存变为轻松。随着互联网、大型关系数据库、视频系统、电子邮件等软件及硬件设备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出现,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也真正投入现实。它克服了人类自身的局限性,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快速、准确、互动、海量存储的特点, 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浅论电力公司企业文化管理问题 篇10

一、企业文化管理对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和生产运营人员共同遵守的日常行为准则和指导思想, 因而企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加强企业文化管理在电力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企业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 可以促进电力企业管理革新, 实现电力企业的现代化, 促使企业更好地与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接轨, 提高电力企业对动态发展和复杂化的社会发展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从而利于增强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洪流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其次, 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文化管理和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升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提高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从而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促进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此外, 企业文化管理可以很好地与电力企业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 可以将更多的优秀精神文化精髓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电力企业党组织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 而且还能够提高企业员工安全作业意识, 促使企业员工规范自己的操作程序, 提高安全警示意识,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水平, 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电力公司文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 引进先进优秀的文化和精神, 丰富企业文化管理的理论基础。首先, 电力公司在管理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让员工拥有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家园, 进而激励员工主动参与企业文化学习和实践活动, 以此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增强员工对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 大力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理论以及党章的学习, 提高电力公司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政治信仰, 建立健全民主协商制度, 从而协调电力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利益, 创建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 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激励电力公司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 加强安全文化、质量文化教育与法律文化教育, 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电力公司需要坚持“安全第一、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加强员工安全文化、质量文化教育, 增强电力公司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促使电力公司的领导人员、管理人员与生产运营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提高服务水平, 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来操作电气设备, 同时促使员工及时做好电气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进而避免安全隐患存在。认真落实“责任到人”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要增强电力公司管理人员的安全警示意识和火灾防范意识, 切实做好安全生产运营的监督管理工作, 从而减少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 创建优质电力品牌, 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实力和软实力。当今时代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等软实力的竞争, 品牌竞争也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工作, 品牌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还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影响力, 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因而, 电力公司要想增强自身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人才实力等软实力, 需要大力创新具有本公司特色的优质品牌, 打造“诚信经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品牌理念, 同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品牌战略思想和人才, 提升企业形象和信誉, 不断增强企业的科技实力和人才实力,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等软实力, 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洪流中不断进步和持续健康发展。

论油田公司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 篇11

一、大港油田公司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

大港油田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开发与生产业务,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东南的渤海之滨,公司总部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地理环境优越,海陆空交通便捷,经济发达,人才聚集,区位优势明显。 在文化方面,油田公司的企业宗旨就是奉献能源、创造和谐,让每一名员工的特长得到发挥和提升是公司的人才理念。

企业精神之一是爱国。作为一个国有企业,我们不单单是要将生产水平搞上去,以营利为目的;对于我们来说,就像工服胸口的石油花图案一样,我们所代表的是中国石油。中国两个字任重而道远,这是一份深深地责任,在无时无刻激励着我们要以国为先、以企业为荣。

企业精神之二是创业。就如同曾经的大庆会战一般,我们的油田也是在前辈们辛苦奋斗拼搏下产生并发展至今的。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油田发展的未来,肩负着将前辈们的责任继承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任务;发展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造力,只有不断地努力去学习、去创造,才能使一个企业长久地发展,保持竞争力。

企业精神之三是求实。求实,意味着要实事求是,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在工作中要一丝不苟,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做起,坚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切的思路、想法,都应该经受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察。

企业精神之四是奉献。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作为一名石油人,我们应当以企业为荣,企业的发展是我们自豪的根本;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当我们决定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石油生产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就应当做好一切准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通过企业来实现自我价值,为石油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学习油田公司企业文化手册的意义

李建青总经理在油田公司企业文化手册的扉页上说过:“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用强大的文化力提升企业竞争力。”油田公司党委书记李文强则在检查工作时这样说:“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和凝聚作用,让企业文化在大油田建设中大放异彩。” 一本做工精致、内容丰富的电子手册,包括了从大港油田建设开始以来所经历的过程,涌现出的一个个楷模,和对未来发展的方针方略以及对于员工礼仪等方面的内容;一遍遍地观看,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更大的追求和憧憬;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油田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的大港石油人继承和发扬了大庆精神并用它抒写新的辉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新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它保留了大庆精神的基本内涵,融入了新时期发展的成果和新的目标,既是大庆精神在大港的出色体现,同时这也是油田公司几代人智慧成果的结晶。

三、建设并发扬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以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引领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抓实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大企业文化理念的宣贯力度。利用网络、厂刊、企业精神教育阵地等手段,广泛宣传和学习企业文化理念,以典型事迹、感人故事和先进做法等诠释企业文化内涵,促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践行;二是加大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力度。利用现有场所设施,发挥文体协会作用,组织好系列文体育活动,并把企业核心理念、价值观蕴寓其中,在增强员工家属体魄的同时,鼓舞士气、凝心聚力;三是加大特色文化的建设力度。积极倡导全员参与创建具有企业特色的开发文化、安全文化、劳模文化、廉洁文化等,精心打造现场文化典型,建设一批现场文化样板,带动企业文化建设上水平。四是稳定员工队伍,创造和谐环境。发挥各级组织优势,采用网络、厂刊等形式扎实开展形势任务宣传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严格按照油田公司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基地回迁,切实维护员工利益,把惠及员工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发挥组织优势和职能作用,想员工之所想,办员工之所需,解员工之所难,让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员工。

四、谈几点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企业文化能把企业职工的思想有效的凝聚起来,是企业构建和谐的一个基础,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是企业职工思想做为的一种提炼,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不断的推进。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是有一定的困难的。试谈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

要注意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的形式。企业要想一些鼓励职工的方式,避免说空话。所谓有成绩就要有认可度,如何达到一定的认可度,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形式来表达,比如单位的一些评先推优活动等。适当的形式会让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具有凝聚力。通常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表现形式多为口号,口号可以说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最简便的表现形式,这些口号大多由 “团结、创新、效益、积极、进取……”一些较为虚的词构成,企业应注意到这些词在企业职工心中有多大的意义,对企业员工的影响力会有多大。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观念要由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的行为规范两个必要部分构成。也就是说,一个企业没有漂亮的口号,只要有企业的价值观配合良好的企业的行为规范,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就是适合的。

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这会对企业职工来说会是一种必要的典范。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创建,基础上说是对企业的全体职工,可是企业领导人员的引导作用是决定性的。

论企业文化与现代国有企业 篇12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 企业的发展本身就关乎着百姓的生活, 尤其对于是国有企业的地方单位, 对当地百姓的生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企业只有在不断的发展中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 企业必须首选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能够有效的实施这种制度, 这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 过去, 很多国有企业在面对工作人员的奖励问题时, 能够积极的实施, 甚至对于一些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公开的表彰和奖励, 但是对于有过失的工作人员往往都是采取避而不见的方式, 这种对于员工措施有意回避的办法给企业在管理中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作为面向世界的大型国有企业而言, 必须在管理中实施有效的管理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每一个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热情度, 当然我们在提倡人性化管理体制中, 对于一些过失问题, 都建议采取人性化处理方式, 本身是出于对于员工情感等方面因素的考虑。但是对于出现的重大失误, 必须有严格的措施处理办法, 只有这样, 在企业内部才能形成良性的工作氛围, 这在任何一个企业当中, 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逐步完善和发展的, 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企业自身的管理特色, 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但是这种文化的传承需要企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不断的努力和完善, 且不仅是对员工的管理制度, 更是对企业管理层的制度。

经常我们能听到, 很多在人在讲, 某某企业在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进入多少强, 并且对企业快速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多方面的评论, 其中就有对企业文化的宣扬作用, 而这些企业中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 而我们在宣扬中能够看到, 不单纯是对产品的生产环节, 对于产品的销售和售后等等环节都有很严格的管理体制, 尤其是产生中的不合格产品的检测和抽查, 更是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些检测数据面前, 是没有什么人情味可以讲的, 不合格的产品就是不合格, 这种实事求是, 力争产品信誉的做法就是在长期的文化氛围中所形成的。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而言, 经常百姓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往往是产品的性能, 且都往往占有绝对的市场优势, 因为这些行业大多数都涉及能源、交通、信息技术等领域, 这些领域又是百姓能感受到变化的领域, 很多人认为对于国有企业而言, 企业的竞争相对较小,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可以忽视的, 其实不然, 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多的需要我们的企业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发展的方向, 即便是国有企业, 如果长时间脱离这种市场需求, 其发展的道路也会十分的坎坷, 所以只有给企业注入精神发展因素, 企业才能有前进的动力。

我们纵观世界范围内的优秀企业, 每一个企业成功的方式都不一样, 有历史的因素, 有地域的因素, 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 那就是过去在辉煌的企业, 如果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那么没落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而这种动力往往就是一种文化, 在过去的发展中, 很多国有企业, 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业, 都往往喜欢学习和照搬其他成功企业的经验和经营管理体制, 并把各种企业文化引入到自己的企业发展中, 有成功的, 但是很多企业在发展中都发现自己所带来的新鲜的文化并不适合自己的企业发展, 又重新开始选择, 这种做法往往都是因为在文化发展中, 忘记了企业差异性所带来的文化差异性因素, 简单的把企业的精神等同了企业的文化发展, 走了弯路。

对于国有企业文化的建设更是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理念, 也是世界范围内大型国际企业发展和管理的趋势。作为国有企业而言, 也应该顺应这种潮流和发展趋势, 面对日益严重的国际市场竞争,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对员工的管理专项人性化管理, 对于员工的素质提高更加的重视, 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智慧, 都愿意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 这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文化概念。

强调在企业里要能听到不同的声音, 企业的领导者要能够接受新思想所带来的冲击, 这样才能让这个企业保持活力, 也才能不断地激发人的创造力。企业文化的发展, 尤其是国有企业文化的发展, 必须充分考虑所在的大的文化背景, 在我国几千年的社会文明发展中, 所提炼出来的精髓是很多企业在文化建设和发展所融入的最重要的内容, 这样的企业文化继承了我们祖辈们的智慧, 也更容易让我们的企业和百姓更好的结合起来, 百姓对于企业的发展关注程度随之也会提升。

参考文献

[1]陶明:《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沉淀分析与再生探讨》,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03期。

[2]姜晓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4期。

上一篇:移动支付生态圈下一篇:影子银行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