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企业沦陷大企业文化创新

2024-08-29

论现代企业沦陷大企业文化创新(共8篇)

论现代企业沦陷大企业文化创新 篇1

论现代企业文化创新

公文易文秘资源网 胡书林 李忱 张学银 2009-1-22 7:23:20 我要投稿添加到百度搜藏 [摘要] 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摘要] 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促进企业方针和目标的实现。从文化的视角论述了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当代企业文化创新的模式,并指出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文化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创新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稳定地延续性,严密的伦理性,突出的人本性和进取的奋发性。文化不是僵死的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的。而作为亚文化的企业文化具有文化的一切 特征,自然也是动态的、发展的。在现代企业里,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应随着企业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否则,以企业文化的不变来应实际环境的丰富多变,只能使企业文化的源流枯竭,使企业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活力。因此,企业文化既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一、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

近年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发展了重要变化。由于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判断企业行为的标准,也是指导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企业文化的深刻变革。

1.协作文化。现代企业是由一群具有共同目标且相互依赖的分属于不同组织或部门的决策者组成的团队。协作是保持这个团队稳定、和谐有序状态的重要机制。一旦缺乏决策者或者组织部门之间的协作,企业的运作就会出现障碍,企业的稳定就会遭到破坏,如果个人的能量不断增强,但整体协调的情形不良,只会造成混乱,从而使企业的管理更加困难,进而影响团队目标的达成。因此,企业管理实质上就是一种协调活动。发扬团队精神,在企业内部营造在上下级之间、企业各部门、各员工之间平等、和谐、团结、友爱的融洽关系就至关重要。

2.速度文化。在当今新经济时代,由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速度”已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的工具,谁在时间上抢占了先机,以最快速度满足了顾客需要,谁就获得了市场盈利的更大空间,这使得企业把速度看作是嬴取竞争优势一个重要砝码。特别是在产品、价格、服务等方面无法与对手拉开距离时,速度无疑成了企业最关键的竞争手段。因此,培育一种重视速度的企业文化成为当务之急。

3.学习文化。彼得·圣吉指出:“在某些层次上,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是无关的,即使个人始终都在学习,并不表示组织也在学习。但是如果是团体在学习,团体变成整个组织学习的一个小单位,他们可将所得到的共识化为行动,甚至可将这种团体学习技巧向别的团体推广,进而建立起整个组织一起学习的风气与标准”。之所以要构建企业的学习文化,就是因为团体的智慧高于个体的智慧,团体能放大个体的力量。特别是当今社会知识正以爆炸速度在快速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企业持续运行期限或生命周期受到严峻挑战。企业只有培养自己的整体学习能力,才能丰富知识和提高企业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因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将企业打造成为一种学习型组织将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4.形象文化。企业形象是公众对企业在运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体评价和综合性反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对外可优化企业外部环境,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消费者的好感,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在员工中进行形象文化教育,教育员工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形象,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增效益,以科技求发展的主导思想,面向市场,面向大众,以优质产品取胜,以优质服务取胜,以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社会良好的声誉。

5.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只有通过自身的创新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不确定性。特

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创造性和灵活性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创新不再是少数管理者或技术人员的事,企业更要重视全体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企业要重视和培养职工个人的独立性、个性和灵活性,激励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员工的创造热情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形成创新型企业文化。

6.融合文化。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传统工业时代那种你死我活的竞争,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整合资源,更多的是寻求一种“双赢”的共生关系,既在竞争中合作,又在合作中竞争。而企业文化的融合是这种“竟和关系”能否有效的前提。因为企业各自创业史、经营发展目标、员工素质不同,因而各自形成的文化也不同,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貌合神离的状况,很难做到真正的有效合作。

二、企业文化创新的模式

根据约翰·科特的观点,企业文化的创新模式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他们首先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确定企业发展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针,为了确保他们所倡导的经营理念得以贯彻实施,他们一方面要进行大力宣讲经营体制变革的必要性,度进行改革,同时身体力行带头执行,以促使新的经营方式的产生。而新的经营方式如果行之有效的话,就会产生新的成就与业绩,显著的成就与业绩就会促进企业行为规范的逐渐改变以及企业共同价值观念的逐渐改变,从而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新的企业文化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高层领导者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困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这是因为企业文化具有稳定性,企业文化的创新要在排除陈旧企业文化观念阻碍的基础上,改革与实现环境不相适应的传统行为,倡导与建设新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这可能还会涉及到企业内部关系、利益的调整。因此,为确保企业文化创新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企业高层领导者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要高度重视企业新的价值标准的确定。由于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因此,企业新的价值标准的确定是企业文化创新最重要的工作。企业新的价值标准确定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1)企业价值标准要科学、简洁,有鲜明的特色;(2宗旨和战略发展方向;(3)企业价值观应与企业员工的认可程度、员工的基本素质相协调,标准过高或过低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4)确定新的企业价值观要认真广泛听取各种意见,要经过自上而下和自

下而上的多次反复,审慎地提炼出既符合本企业经营特点又被员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

3.要具有鲜明的个性。企业文化创新要体现本企业的风格和特色,要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因此,培育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塑造什么样的企业形象,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提倡什么样的企业精神,都应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切莫照搬照套,生搬移植。在企业文化创新中,要突出企业特色和体现个性,就不能舍弃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是挖掘自己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的着眼点,只有从文化传统中提炼出为现实的企业文化可用的养料,企业文化这棵大树才能根深叶茂。

4.要坚持企业文化创新的动态发展观。企业文化是一定时期历史的产物,是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因此,当企业的内外环境、经营条件、经营战略变化时,企业要不断对企业文化进行调整、更新、丰富和完善,使之保持持久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胡书林:论企业文化创新的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5.12

[2]彼得·圣吉[美]: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3]约翰·科特[美]等著曾中李晓涛等译: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

1997

论现代企业沦陷大企业文化创新 篇2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 企业的发展本身就关乎着百姓的生活, 尤其对于是国有企业的地方单位, 对当地百姓的生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企业只有在不断的发展中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 企业必须首选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能够有效的实施这种制度, 这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 过去, 很多国有企业在面对工作人员的奖励问题时, 能够积极的实施, 甚至对于一些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公开的表彰和奖励, 但是对于有过失的工作人员往往都是采取避而不见的方式, 这种对于员工措施有意回避的办法给企业在管理中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作为面向世界的大型国有企业而言, 必须在管理中实施有效的管理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每一个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热情度, 当然我们在提倡人性化管理体制中, 对于一些过失问题, 都建议采取人性化处理方式, 本身是出于对于员工情感等方面因素的考虑。但是对于出现的重大失误, 必须有严格的措施处理办法, 只有这样, 在企业内部才能形成良性的工作氛围, 这在任何一个企业当中, 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逐步完善和发展的, 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企业自身的管理特色, 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但是这种文化的传承需要企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不断的努力和完善, 且不仅是对员工的管理制度, 更是对企业管理层的制度。

经常我们能听到, 很多在人在讲, 某某企业在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进入多少强, 并且对企业快速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多方面的评论, 其中就有对企业文化的宣扬作用, 而这些企业中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 而我们在宣扬中能够看到, 不单纯是对产品的生产环节, 对于产品的销售和售后等等环节都有很严格的管理体制, 尤其是产生中的不合格产品的检测和抽查, 更是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些检测数据面前, 是没有什么人情味可以讲的, 不合格的产品就是不合格, 这种实事求是, 力争产品信誉的做法就是在长期的文化氛围中所形成的。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而言, 经常百姓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往往是产品的性能, 且都往往占有绝对的市场优势, 因为这些行业大多数都涉及能源、交通、信息技术等领域, 这些领域又是百姓能感受到变化的领域, 很多人认为对于国有企业而言, 企业的竞争相对较小,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可以忽视的, 其实不然, 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多的需要我们的企业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发展的方向, 即便是国有企业, 如果长时间脱离这种市场需求, 其发展的道路也会十分的坎坷, 所以只有给企业注入精神发展因素, 企业才能有前进的动力。

我们纵观世界范围内的优秀企业, 每一个企业成功的方式都不一样, 有历史的因素, 有地域的因素, 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 那就是过去在辉煌的企业, 如果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那么没落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而这种动力往往就是一种文化, 在过去的发展中, 很多国有企业, 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业, 都往往喜欢学习和照搬其他成功企业的经验和经营管理体制, 并把各种企业文化引入到自己的企业发展中, 有成功的, 但是很多企业在发展中都发现自己所带来的新鲜的文化并不适合自己的企业发展, 又重新开始选择, 这种做法往往都是因为在文化发展中, 忘记了企业差异性所带来的文化差异性因素, 简单的把企业的精神等同了企业的文化发展, 走了弯路。

对于国有企业文化的建设更是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理念, 也是世界范围内大型国际企业发展和管理的趋势。作为国有企业而言, 也应该顺应这种潮流和发展趋势, 面对日益严重的国际市场竞争,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对员工的管理专项人性化管理, 对于员工的素质提高更加的重视, 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智慧, 都愿意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出来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 这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文化概念。

强调在企业里要能听到不同的声音, 企业的领导者要能够接受新思想所带来的冲击, 这样才能让这个企业保持活力, 也才能不断地激发人的创造力。企业文化的发展, 尤其是国有企业文化的发展, 必须充分考虑所在的大的文化背景, 在我国几千年的社会文明发展中, 所提炼出来的精髓是很多企业在文化建设和发展所融入的最重要的内容, 这样的企业文化继承了我们祖辈们的智慧, 也更容易让我们的企业和百姓更好的结合起来, 百姓对于企业的发展关注程度随之也会提升。

参考文献

[1]陶明:《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沉淀分析与再生探讨》,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03期。

[2]姜晓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4期。

论现代企业沦陷大企业文化创新 篇3

【关键词】企业;企业制度;企业文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代表最先进形式和未来主流发展趋势的企业组织形式——现代企业成为了我国企业的发展方向。完善的企业制度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首要特征,两者之间既紧密结合又有所区别。

1.企业制度和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内涵

1.1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依法制定的关于企业股权、组织结构、管理、运营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章程的总和。其具有合法性、强制性和普适性的特点。所谓合法性是指,企业制度既要符合国家法律规范又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既要符合企业股东利益诉求又要维护股东权益,对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有依法、依规处理的权利;所谓强制性是指,企业制度是企业作用于员工的规范性要求,企业员工必须遵守,企业制度不依员工的意志而客观存在,是对员工的客观要求;所谓普适性是指,企业制度不仅适用于普通员工,同样适用于企业的管理层,制度的效力范围不受企业人员的职位和岗位限制,具有普遍适用性。

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现代企业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企业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合理、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推动企业的发展,成为了衡量企业现代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1.2创新型企业文化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的企业文化,文化是伴随着企业的诞生而出现,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丰富的。一般来讲,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的传统、风尚、价值观、目标、信念等,优良的企业文化会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支撑的作用。1984年,奎因等通过设计竞争价值理论模型,得出了四种类型的组织文化:支持型企业文化、创新型企业文化、规则型企业文化、目标型企业文化;其中将创新型企业文化特征描述为:寻找新信息、创造性对变革的开放性、预测、实验。[1]创新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主要途径。创新型企业文化包含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企业文化的树立与培养要以创新为核心,要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另一层含义是指,企业文化本身就具有创新性,不守旧,能够接受外部的优秀文化,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丰富。创新型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具有独特性、难交易性和难模仿性等特征。

创新型企业文化具有三个层面,最外层是物质文化层面,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层面,最里层也是核心层是精神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与企业制度既相关联又不完全相同,它们之间是既共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企业文化不等同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是核心、是理念,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中制度文化层的表现和具体化。制度文化层面的含义比企业制度的含义要宽泛,不仅包括具体形式的制度条文,还包括非具体形式的制度思想、理念等,企业制度只是具体化了文化制度层面的思想。但是,只有具体的企业制度并不能说明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否和优秀与否,更主要的是看制度在实际中的行为和效果,这样才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2.企业制度和创新型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2.1企业制度是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制度一般是以文字、图表的形式出现,在形式表现上是具体的。企业制度对于员工的约束是强制性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企业目标实现的一种手段,是企业价值观追求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意愿。但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只是出于企业管理者或是企业所有者的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还包括员工的参与,员工在面对企业制度时,如果只是一种被动的执行或出于免于处罚的心态而规避制度责任时,这时的制度并不能体现企业文化的内涵。如果员工能够认同制度并发自内心的拥护并能自觉遵守且能够影响他人,这时的制度就体现了文化的涵义。企业制度中包含有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意愿,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思想和理念,一定意义上来讲企业制度就成为了企业推广和灌输自身文化理念的主要渠道,这样企业制度建设就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2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创新型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其所独有的创新氛围会促进企业的创新进程,由于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较多,尤其是企业的一些创新活动会影响到一部分员工的个人利益,会阻滞企业的创新活动,在这些人员的思想和行动上就表现为不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用文化的力量去引导员工创新,还需要用制度的手段去规范和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创新行为。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制度层面同样具有创新精神,制度层面上对企业的创新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同时支持和保障企业创新活动的进行,对企业创新活动从目标、模式、过程控制、人员与物资调配等方面给予制度性的支持,相比较企业制度而言,创新型企业文化制度层面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撑是包括企业制度的规范性作用在内的创新氛围的营造。制度的形成及其生命力源于无声无形又无处不在的文化。简而言之,文化即是人们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的一种普遍的自觉,而制度则是对各种“不自觉”的纠正和规范。[2]

2.3以创新为纽带,做好企业制度和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

创新型企业文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均是以创新为核心内容。创新是一种破坏性活动,是新秩序对旧秩序的替换,新秩序能够利用比较优势使企业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创新型企业文化一方面表现为文化是在创新精神的指导和支持下形成的,另一方面表现为文化指导企业的创新实践,将企业的创新精神融于实践活动中最终表现为企业创新成果。在企业的创新实践中,创新型文化的力量是员工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的动力源泉,是能形成员工和企业创新凝聚力的最主要力量,是一种自发的、内在的驱动力。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创新内容表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作为文化核心层面的精神层面的核心内容又是创新,这样创新就成为了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创新型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氛围,企业就表现为创新特征。

企业制度对于企业创新活动而言是在企业文化引导下的规范、约束,是保障企业创新活动的具体化表现。如果说企业文化的创新内容是以宏观指导和调控为表现形式的话,那么企业制度则是针对企业活动中各个方面和环节的具体规定,但这些具体规定的中心目的是以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所以说在现代企业中企业制度和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创新。

现代企业都有一套完善的企业制度,这套企业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制度在运营中的效果反馈以及企业发展需要可以进行适时的调整。而一个企业的创新型文化一旦形成则不会轻易的变动,会作为长(下转第86页)(上接第73页)期的指导思想作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制度是规范员工行为的,创新型企业文化则是引导员工思想的,只有在思想上具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动力,员工才会有创新动力。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企业要以现代企业为标准,发扬创新精神,既要搞好企业制度建设又要搞好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 [科]

【参考文献】

[1](美)埃德加·H·沙因著,朱明伟,罗丽萍译.企业文化与领导[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89,56.

[2]刘燮,制度和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6):1-4.

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的影响因素 篇4

生态问题对企业文化的根本性影响 当今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受到生态危机的重重影响,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以及人口问题、生存质量问题等,阻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了解最具体的磁力反应釜信息,生态危机表面上是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而实质上是人类文化的危机,了解最具体的直流电机磁瓦信息,是大自然对“科技万能”的理性主义的无情报复.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重塑生态文化,即摈弃“反自然”的文化,抛弃“发展科学技术以征服自然便意味着社会的进步”的错误观念,建立尊重自然的文化,遵照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原则,实现人和自然的共同繁荣.当前,许多学者、企业家转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在中国文化智慧的启示下寻找人、企业、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二)

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是企业文化不断创新的诱因

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是知识经济的产物,也是促使企业文化不断创新的客观诱因.21世纪的基本特征就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文化含量日益增大.具体到商业活动中,商品成为文化的载体,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几乎无不贯穿着个性化的文化特质,体现着企业的集体价值判断、经营思想及行为规范.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规定了企业的发展模式,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更是个性化文化的竞争.(三)

经济全球化对开放性文化的内在要求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全球作为销售市场、生产车间和资源获取地,民族文化达到空前的交融、碰撞,这正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促生力量.总之,了解最具体的PE保护膜信息,打破狭隘、封锁的文化模式,以平等、包容、开放的精神兼容并蓄各种文化流派,取人之长,为我所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开放的内在要求.(四)

市场观念对传统文化的挑战 外儒内道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些不适合市场经济的部分,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割断义利关系的不正确的义利观;过分讲求中庸之道而造成的淡薄的竞争观念;其它如家长观念,了解最具体的网格铝箔信息,个人专制,平均主义等.这些落后的文化观念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反而得以强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市场观念的深入人心,给文化变革带来了内在的压力.品质文化、顾客导向、竞争观念、绩效管理等已逐渐成为新文化的基石.四、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创新的策略

(一)以唯物史观重新审视企业文化,形成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理念

人类文化是一个大的系统,这个系统又分为若干个子系统,了解最具体的螺旋板式换热器信息,并且形成一个等级结构.企业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人类文化的一般特征,它受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的制约,同时,了解最具体的热电偶信息,企业文化又作为一种亚文化而具有自身特有的内在规定性,产生于企业自身的实践活动并由这一实践活动所决定.唯物史观为我们解读“企业文化”范畴提供了哲学基础,也为企业文化创新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现实的企业实践活动中研究和发现企业文化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实现对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中国企业文化创新应根据中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确立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理念.在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创新的方向必须与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一致.(二)

注重弘扬民族文化,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企业的潜力,树立中国特色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总是以亚文化的形式存在于社会大文化的背景之中.世界上许多着名的品牌正是由于注入了民族的文化,才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基础的整体企业形象的竞争是21

世纪企业竞争的基本趋势.企业文化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就首先必须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凡是能够走向世界的企业文化,大都是建立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基础之上,了解最具体的保利龙机械信息,并与该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企业文化.万宝路公司开始生产的产品是女士专用烟,经营状况渐渐地变差.为改善状况,了解最具体的玻璃钢桥架信息,公司开始改变定位.那时,美国正兴起淘金热,西部牛仔奋发向上,朝气蓬勃,为西部的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西部牛仔也因此成了美国精神的象征.于是万宝路决定将产品定位于西部牛仔形象上.万宝路的这次策划取得了成功.消费者接受了这一形象的改变,尤其是广大男性消费者,把万宝路看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万宝路也成为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世界上的其他着名品牌,如日本的松下电器、法国的波儿多、韩国的三星等无不体现着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与民族精粹的文化底蕴.(三)

论现代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 篇5

【关键词】 企业文化;管理理念

一、正确理解企业文化和现代思想政治工作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并为广大员工信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有一种融洽、合作的气氛和强大的向心力,使企业上下团结一致,意气风发,士气高昂,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吸收和利用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理念和科技手段,探索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新内容。思想政治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手段,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手段。

二、以企业文化为核心,以现代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础,创造和谐的员工成长竞争环境

企业发展壮大,才能使广大职工群众充分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因此,加快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应成为企业构建和谐竞争环境的保证。

1、用加快发展的环境,优化员工成长空间

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作用,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而思想政治工作所要构建的和谐环境,就是为了谋求最大的正效应。

企业只有通过加速发展,才能破解各种难题,缩小员工渴望成才与现实条件下的差异,才能满足员工展示自我价值、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和员工的同步发展中发挥最大效应。

2、用协调发展的环境,吸引员工不懈进取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表明,员工身处讲政治的环境,政治意识就会明显增强;身处公平竞争环境,就会主动挖掘自身潜力;身处团结和睦环境,就会感到心情舒畅;身处企业持续发展的环境,就会越干越有劲头。针对当前企业体制改革,不少员工既盼改革,又怕丢了位子;既盼薪酬改革,又怕降了工资;既盼公平竞争,又怕风气不正。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握员工的这些矛盾心理,注重员工个体素质和企业群体素质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形成良性互动。

3、用全面发展的环境,强化员工素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这个人既指个体又指群体;既涵盖人的数量,也涵盖人的素质。随着国企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企业岗位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愈加显现,员工队伍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成才意识普遍得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构建员工全面发展的环境中有所作为,应充分发挥三大激励的效能,为员工素质立身提供持续进取的动力。一通过理论武装、政治导向、思想免疫等,使员工在物质、精神追求中得到升华,成为一支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员工队伍。二要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能追求单一的目标。三对岗位成才、发展有功、爱企敬业的人,不仅在精神上宣传到位,还要在物质上奖励到位,以此促进员工队伍在理论修养、思想道德、职业能力等诸方面得以全面发展。

三、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企业内部稳定和谐

1、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首先,要多点人文素养,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提升文明、体现员工智慧和素质的创造性活动,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员工干成事业的企业环境。其次,要多点人文关怀。把关心人与尊重人、理解人与教育人、管理人和成就人统一起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的零距离,达到员工人生修养的零缺陷,有效实现个人与群体、员工与企业发展需求的最佳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融洽和谐的企业工作环境、人际环境。

2、构建和谐企业,必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和难点

维护社会和企业的稳定,防范与及时化解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发生,既是当前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对此,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其特殊的功能,一方面,注意引导员工在确立个人愿景时,要充分看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是一体的,个人与企业是联系在一起的,各种因素都处于互动之中,只有把个人的愿景融进企业的共同愿景,才能通过组织的力量来增强自身的力量,最终实现自己个人的愿景。另一方面,企业在确定共同愿景时,必须充分关注员工的个人愿景,鼓励员工发展个人的愿景,将组织的愿景化为个人愿景的延伸,通过坚持服务于员工,坚持全过程融入,使员工在实现企业共同愿景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自我愿景,从而为营造更加和谐的企业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建和谐企业的目标任务,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实事求是

面对改革发展的实际,坚持讲真话不回避、办实事不畏惧、求实效不搞空中楼阁,从重实际、求实效中,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地把企业建成政通人和的精神家园。

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确保企业有序发展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可以功能互补、相得益彰。在日常工作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理论,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的三个文明建设中更有作为。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借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充实其内涵,确保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并使其更具效力。

1、加强企业形象宣传,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有效结合

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竞争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不仅要有过硬的产品及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技术素质的优秀职工,而且企业形象的优劣也是决定竞争胜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不断弘扬先进的企业文化、不断扩大企业的社会知名度的同时,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企业外有声誉、内有合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立足之地。

2、确立具有企业个性的企业文化,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势下搞活做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这就需要在培养职工高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精神面貌等方面提炼出职工的精神支柱,并通过这种企业精神的不断塑造和弘扬,激励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自觉做企业的主人。

3、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

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人际关系协调功能,尤其是不断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企业内部民主气氛的形成,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协调、宽松、和谐、理解的软环境,变古板为活泼,有利于促进企业思想工作向群众化、社会化发展。

4、完善企业的文化设施,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向深层次发展

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企业文化的硬件建设,将会增强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的吸引力,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紧密联系群众和思想实际。特别是在当前新形势下,职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正在趋向高层次。如果我们不能自觉地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只是满足现状应付了事,就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论知识经济与现代企业的制度创新 篇6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其在国际上的排名和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细胞,企业的总体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关系到一个国家总体经济的发展和运行,企业的发展对一国经济有如此重要的影响,那么影响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呢?在当今经济时代又有哪些要求和变化呢?在我国大的经济环境背景下是否有合适的企业发展制度,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各种制度应该如何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这些都是极其值得思考的问题,只有找到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的制度创新,企业的治理机制,并不断地去进行调整和改进,企业变得强大了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对于社会经济的细胞作用,使得一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具有保障。

关键词:知识经济管理制度产权制度制度创新 第一部分: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制度的不断革新,在过去使用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生存法则都需要不断地调整改革以适应其发展,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经营和制度上都存在不少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知识经济时代是讲求知识的运用与效率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也对企业的制度及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下文正是针对知识经济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进行的。

第二部分:正文

一.提出问题: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缺陷

(1)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

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个人独资。参照钱德勒的研究思路,王宣喻等人的研究显示,我国86% 的中小私营企业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实际控制权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其家庭手中。我国家庭企业的家庭成员不仅控制着高层职位,还控制着很大一部 分中层经理职位;企业的实际控制、决策权由家庭牢牢控制,外来经理人员很难独立做出决策。民营企业创业者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更谈 不上技术和制度创新,对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才不够重视。大多数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投资战略时,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2)产权制度缺失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与企业家的个人产权是混合在一起的,个人财产与企业法人财产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所具备的 独立和完备的产权制度;其次,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结构是完全意义上的单一结构,这种一元化产权结构是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的;第三,人力资本不能享 受产权收益。民营中小企业的高薪只是承认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并不是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所以,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是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尽管其所有 权归属是清晰的。民营企业大多数选择的仍是个

体业主制、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这种制度选择最大的弊病是投资者通常要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而且 投资主体较少,企业很难上档次、上规模。

(3)治理机制优劣势并存

企业治理机制是一组委托代理的制度安排,它是经济效率与制度适应的统一。不难看出,治理机制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和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企业的财 产和企业家的个人财产紧密相关,民营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也十分完善,不存在任何代理问题。虽然有很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民营中小企业 在人才、外部融资、企业目标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很难与中层经理及员 工平等地交流和沟通。

(4)管理制度缺失

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缺失的起点就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也是其发展进程中最危险的时期。管理则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缺乏全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受经济转轨时期的体制、法律背景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选择了家庭式管理方式。这一方式在企业资金规模较小的初创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 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引进外来的各种专业人才进入企业的核心领导阶层,这一方面往往导致专业管理人员与企业主亲属形成两个利益集团,诱发企业 内部各种矛盾,造成有些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难以执行。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家习惯于业务管理,习惯于自己独立操作,习惯于自上而下地指挥别人,使有才能的员 工感到不能获得尊重,不能实现自我。所以,民营中小企业很缺人才,但又留不住人才。

(5)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缺失

一是观念歧视仍然存在。主要是在一些政府部门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疑私”、“怕私”和“防私”观念。二是市场准人限制多,政策不平等。一些行业和领域在准人政策上虽无公开限制,但实际进入条件则限制颇多,主要是对进入资格设置过高门槛。三是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四是企业实际 税费较重。五是企业权益不时遭受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案例日益增多,一些行政执法机构对个体户、小企业滥施罚扣的现象时常发生。六是 社会服务体系远未建立。大量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别需要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技术支持、员工培训等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或是基本没有,或是尚处于起步阶 段。相当部分中小企业处于无助地位。七是政府管理体制不顺。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多头管理、各自为政。

二.分析问题:知识经济对社会及企业的影响

(一)对社会的影响

知识经济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经济学概念,“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投资模式、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教育的职能与形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投资模式方面,信息、教育、通讯等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产业的巨大产出和展现出的骤然增长的就业前景,将导致对无形资产的大规模投资。在产业结构方面,一方面,电子贸易、网络经济、在线经济等新型产业将大规模兴起;另一方面,农业等传统产业将越来越知识化;再者,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将以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创新为前提,在变化的速度和跨度上将显现出跳跃式发展的特征。在增长方式方面,知识可以低成本地不断复制并实现报酬递增,使经济增长方式可能走出依赖资源的模式。这不仅使长期经济增长成为可能,还使经济活动都伴随着学习,教育溶于经济活动的所有环节;同时,知识更新的加快使终生学习成为必知识经济又是新的信息革命导致知识共享以高效率产生新知识时代的产物。新的信息革命——数字

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人类信息共享,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或者说提高知识生产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条件,并最终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知识经济的基础是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关键是知识生产率,即创新能力。只有信息共享,并与人的认知能力——智能相结合,才能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所以,知识经济的概念,更突出人的大脑,人的智能。反过来,人的智能,只有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产生新的知识。所以,信息革命——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信息共享,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这就是说,信息革命,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直到目前,在国际上,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智能经济,往往还同时使用。

(二)对企业的影响

(1)知识经济要求企业资源利用智力化

从资源配置来划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分为劳力资源经济、自然资源经济、智力资源经济。知识经济是以人才和知识等智力资源为资源配置第一要素的经济,节约并更合理地利用已开发的现有自然资源,通过智力资源去开发富有的经济资源。知识密集型的软产品,即利用知识、信息、智力开发的知识产品所载有的知识财富,将大大超过传统的技术创造的物质财富,成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形式。在企业中,只有合理的运用企业的人力资源,正确的运用人才,将适当的人置于正确的位置上,充分发挥其才能,为企业创造大的价值。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信息等智力成果为基础构成的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无形资产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资本,企业资产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超过50%。无形资产的核心是知识产权。知识经济要求企业通过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来维护企业的无形资产,以保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知识经济要求企业发展产业化,经济发展可持续化

知识形成产业化经济,即所谓技术创造了新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的创新是企业立足和不断发展的源泉,新科技的研发和运用是企业取得竞争胜利的必须保障,产业链的建立是企业扩展的方向,在任何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要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即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重视经济发展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采取的是可持续化的、从长远观点有利于人类的发展战略。

(3)知识经济的发展引起企业发展虚拟化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主要是靠关键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通过许可、转让方式,把生产委托给关联企业或合作企业,充分利用已有的厂房、设备 职工来实现的。

三.解决问题:知识经济对中小型民营企业改革的影响

(一)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动态过程。具体地说,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是 ”以企业为主体,为更好地实现企业制度的功能,在收益与成本评价的基础上,在制度供给的范围内设计新的企业制度的过程”。制度

创新主要涵盖企业财产关系、治理结构、分配融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范畴,它与技术等其他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和显著特征。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是其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前提,是产生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制度保证;其次,企业制度要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不断创新;另外,制度创新涉及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机制变革,同时还涉及企业外部的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外部制度变革,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注重企业外 部制度创新与内部制度创新的协调运行,促使其互动共进。

(二)创新的思路: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战略路径安排

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环境还很不完善,只有坚持制度创新,积极改善现存体制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使民营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 力与制度框架在交互作用中不断演进,才能使企业跨上新的发展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企业家创新

对民营中小企业而言,企业家精神将极大地影响到它的经营哲学、企业宗旨、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价值理念等创新发生的“基础设施”和动力机制的形成。企业战略基础资源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主要来源于企业家精神的不同所形成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积累机制,从而支撑着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持续不断的创新:所以,培育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将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

(2)产权制度创新

有人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就是两权分离,所以民营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应该把企业的经营权交给所谓的“职业经理企业家”,本人只做所有者享受资本收 益,如此形成的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就可以摆脱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可以使“货币资本得以选择合适的经营者”。我们认为,家庭式的民营中小企业不应被轻易否 定。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从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中总结出来的,而民营中小企业则与大型企业有着完全不同的管理特征,如果把这些看似完美的理论硬往民 营中小企业身上套,其结构无异于刻舟求剑。但有一个原则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民营中小企业不应只是为摆脱“家庭帽子”而改制,为现代企业制度而改制,而是 应该仔细地研究家庭企业的优势和管理的效率,然后再分析它在哪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改造,这样的态度才是客观、公正、合理的。

(3)管理制度创新

现在的民营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仍处于原始管理阶段,真正好的科学管理必须要有监督管理。因此,民营中小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人事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 理、薪酬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时,还得建立有效的约束和制衡机制。而这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实现管理的专业化和制衡化,使原来的利益共同体导向向命运共同体导向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在WTO环境下,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使得中小企业更需加强由生产质量、劳工工作环境、环保等方面所构成的生态管理制度的建设。

(4)治理结构创新

民营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规模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能照搬国外固有的模式,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框架,而应该因地因时制宜,着力塑造与民 营企业自身情况相匹配的治理结构。要由家庭化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过渡,实现“企业家庭化”向“家庭企业化”转变;优化自身的融资结构。提高负债意识,走自身 积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道路;重视组织文化建设;创新经营理念,建立合理科学的企业传承模式。

(5)分配制度创新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首先要突破传统的分配模式,建立将企业职工与企业发展前景紧密联系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分配机制,有效地将智力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 产参与分配。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技术股、创业股、管理股的方式使核心员工、骨干员工的智力、才华成为企业的无形财产,通过股权或期权的方式将其作为资本计入股份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实现劳动力资本的价值。使员工的利益真正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挂钩,激励员工的敬业创业精神。

第三部分:结束语

通过这次的分析及阐述我们可以得知知识经济与企业发展密不可分,人类社会已悄然走进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人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看成是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其主要特点是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人们在强调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时,主要是区别于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物质经济和资本经济而言的。与依靠物资和资本等这样一些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相区别,现代企业经济的增长则越来越依赖于其中的知识含量的增长。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的创造中其功效已远远高于人、财、物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所有创造价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知识经济的提法可以说正是针对知识在现代社会价值创造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言的。但不能由此就认为知识经济仅仅是区别于所谓的物质经济或资本经济。

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知识经济正在给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带来更好的际遇。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等,有利于在新的世纪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中国经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黄达 金融学 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 2008

[2] 赵有生 现代企业管理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王守安.中国经济新名词词典[Z].北京:南海出版公司,1994

[4]陈佳贵,李扬,刘树成,汪同三.经济蓝皮书春季号·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10年春季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

[5]孙国强.全球学[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12

[6]方福前,杨万东.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2010,(4)

论现代企业沦陷大企业文化创新 篇7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入世之后, 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我国企业正在积极地学习和构建企业文化, 总体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但随之而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主要有: (1) 被日常事务牵绊, 无暇顾及企业文化建设; (2) 急功近利, 只注重资金、技术、市场、企业外在的形象等, 却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员素质的培训和再提高; (3) 宁愿花巨额资金打广告甚至不顾是否能达到理想效果, 却不舍得在构建智力资本、文化战略、CI战略上投资; (4) 自行建设的形式越来越少, 外请智力支援的形式越来越多。 (5) 理念方面雷同的多、空话多、缺少创新和个性化。千篇一律的都是“实事求是”、“敬业爱岗”、“追求卓越”, 显示不出一点独特的优势; (6) 对传统文化的非理性继承和对西方文化的盲从。

综其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经济基础的薄弱成为牵制企业文化发展的原因之一。中国的企业发展规模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作为一种高级的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需要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阶段。企业无法摆脱相应的经济状况, 又要一心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所以往往提出的高标准、高要求却没有能力去实施和落实。

(2) 政府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控制太严。政府职能是否明确, 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成败。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起, 我国就一直致力于政企分开, 以便更好的进行宏观调控。但是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企业人事制度限制过多;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 政府并没有完全放开内部分配制度, 无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从而使企业文化理念的形成和贯彻缺乏足够的物质基础。

(3) 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实质和作用的内在机制理解不够深入。与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飞速发展相比, 我国对企业文化的学术研究本来就很薄弱。很多企业没有学习过企业文化课程, 不懂企业文化的价值作用;即使是学习了, 也不懂如何利用和吸收先进文化, 以为把别人成功的企业文化套用在自己身上也能成功, 但事实上企业文化是不能够通用的。

(4) 企业定位不明确, 心态不正确。一种心态是过于轻视企业文化, 认为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 只追求短期的经济效应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建设;而另一种是过于自信, 急于一夜形成企业文化, 认为企业文化不是什么难事, 今晚写一个精神理念, 明天把它挂在企业的墙上, 就是企业文化了。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慢慢总结领悟出来的核心价值观, 而不是一个空头目标。

2 打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的对策

2.1 外部环境的打造

要创建一个有利于企业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 创建一个稳定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和一个公平、公正、诚信的市场竞争机制, 有了这样一个大气候大环境, 企业才有条件让企业文化生根发芽。还应该不断的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 从政策和舆论方面引导企业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2.2 企业内部的完善

(1) 正确分析内外部环境, 准确认识企业自身特点。不同行业的企业其企业文化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要根据企业的性质, 仔细分析内外环境因素, 提炼出适合自己的价值观。例如IT行业要体现坚强、乐观、进取心强等特点, 可以以“追求卓越”作为核心价值观;工业企业则可从产品出发, 树立“优质优量”等价值观。

(2) 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及群众组织, 更好地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

(3) 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应同步进行。

(4) 规范完善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监督体制。

(5) 企业文化的创建要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制度的创新紧密结合起来, 相互渗透。精神因素的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 它是渗透于企业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 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与企业的价值观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及整个过程之中, 企业文化只有与企业具体的管理制度创新相结合, 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 加大企业内外部培训投入, 规范投入方式。

2.3 精神上正确、积极地引导

树立文化制胜的观念;推行务实精神,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目标和适合的企业文化, 不要脱离实际乱提口号;建立团队精神, 培养主人翁意识;开拓创新, 鼓励创新精神。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人都愿意固守陈规, 不愿意进行创新, 因此, 中国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 应当适度鼓励个人主义, 激发员工的不同才华, 发挥其创新精神, 并对他们的创新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继续开展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4 方式方法上的策略

(1) 企业文化要有群众性, 要能吸引广大群众参加。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的形成而统一的行为体现。只有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2) 坚持以人为本, 强调人性文化, 建立人本管理, 提高全员素质。

企业提倡人本管理思想, 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 调动人的积极性, 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 全面提高企业家和员工的素质。重视员工的文化与专业特长, 满足他们更高的需求层次, 提供可能的发展机会;要考虑企业对员工应承担什么义务和责任, 如何实现对员工所做的义务承诺, 员工能够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只有这样, 员工在一个人性化的企业里工作, 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 才能真正感受成功的乐趣, 才能表现出敬业尽职的精神, 企业才能真正培养起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 才能建立起成功的企业文化。

(3) 结合自身, 汲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和管理思想的营养。

建设中国企业文化要十分注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功能。中华文化在社会价值观方面具有的凝聚力包括崇人精神、尚群精神以及和合精神。崇人精神要求把人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这与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理论要求尊重人、理解人是一致的。尚群精神、和合精神则直接体现了中华文化强调集体主义、追求人的和谐的价值观。市场经济是信誉经济, 西方近些年所提倡的尊重、协调、公平、守信、合作等企业价值观念, 同样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推崇的。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 我国受到国外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 逐渐认识到了一些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在突破国界, 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同时, 要积极吸取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文化的精髓为我所用, 并非生搬硬套, 而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 与时俱进, 因地制宜, 制订相应的企业文化制度。

(4) 与时俱进, 着力把企业引向市场, 建立现代经营管理机制。

企业必须积极地面对市场, 在市场引导之下创建企业文化, 强化市场对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 从企业实际出发, 找到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的结合点, 以企业文化带动企业经济, 达到强化市场对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 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协调同步发展.

(5) 加强企业形象塑造, 开展品牌文化。

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企业文化, 不是简单的企业职工业余生活的表现方式, 而是一种包括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在内的, 以其精神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整体文明的总和。现代企业想在国内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永保不败之优势, 不仅要具备强劲的产品力和行销力, 而且更需要企业与产品的形象力。企业形象识别体系 (CIS) 将企业的经营理念、文化精神透过企业对内、对外的行为活动以及系统化的视觉识别设计传达给社会大众, 具有塑造、完善和提升企业形象, 强化市场竞争能力的功能, 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必备的利器。中国企业必须在企业标识、名称、品牌等方面, 注重企业文化含量, 构造企业文化氛围, 突出企业文化价值, 正视企业文化力的冲击和影响力, 恰到好处的倒入CI战略,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这不仅是国际市场发展的大趋势, 也是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的迫切需求。

(6) 注重个性化的突现, 有自己独有的风格。

企业文化应突现出自己的个性, 如果企业的经营没有个性, 管理没有气质, 不能使投资人和员工感到与其他企业的差别, 那么企业就没有优势, 就难以立足。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行业特点;要与于公司战略一致;要顺应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7) 持续发展战略, 与生态文化有机结合。

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过程中, 必须强调企业可持续发展观念, 加强对企业环境极限的认识, 拓展绿色生产、全程控制和绿色管理。我国的海尔、宝钢、科龙、五粮液等企业的实践证明, 这些公司通过企业文化创建绿色生产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获得了巨大的市场, 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生态文化是更高层次的人本文化, 它更加重视人的价值, 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工作环境, 是企业文化的要义所在。

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之后, 不仅可以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 还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加上现代消费者对环保、绿色消费观念越来越重视, 更青睐绿色产品或环保产品, 企业与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 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转变。同时, 这种转变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 结论

新时代的企业文化, 必须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但这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 难度很大。只要企业领导重视, 广大职工积极参与, 只要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积极建设新世纪先进的企业文化,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中国一定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国际名牌, 中国优秀的企业文化将得到蓬勃发展。

摘要:分析了现代企业制度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宗红, 朱洙.企业文化:胜敌于无形[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3) .

[2]罗长海.企业文化学 (第三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5) .

论现代企业沦陷大企业文化创新 篇8

资产形态的变化,引起现代企业理财模式的变化 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现代企业经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置设备,有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投入为主,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中起决定作用。现代企业中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的不断上升已表现为一个明显的趋势。

服务方式的变化,引起现代企业理财方法的变化 经济信息的广泛流通和网络购物的兴起,使市场信息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状态,顾客要求企业以最低的价格和最快的速度进行市场订货,并提供多种类的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为了适应这一转变,企业在理财过程中必须采用相应的具体理财方法,以满足其管理要求。

购销关系的变化,引起现代企业理财风险的变化 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的形成、传播是无地域性的,这使企业经营管理的范围迅速扩大,且购销关系极不稳定,与过去相比不确定因素增多,加大了企业的理财风险。

分配依据的变化,引起现代企业理财原则的变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是商品价格和现代服务的主要决定因素,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能力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并取得比其它要素更丰厚的报酬将成为必然趋势。

经营行为的变化,引起现代企业理财目标的变化 在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知识投入的增加,特别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知识化和企业资产形态的无形化,使企业投资转向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的新领域,随着经验决策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科学决策转变,企业投资决策和投资管理日益知识化,对知识资产的评估和管理是知识决策的中心内容之一;由于知识成为企业的主体资产形式,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日益柔性化,发展出灵活的工作时间、交易场所和报酬制度,企业更强调知识信息的收集、传播和利用,并通过网络在企业内部分享、重组和创新、整个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网络化的信息结构,使企业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与社会对知识的要求形成经常性的正向互动关系。

知识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财务管理目标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加速应用,深刻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内容创新 传统的财务管理对企业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评价,可以说是周密细致。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衡量知识资本,如何列示知识产权,如何确定人力资源价值等却没有任何表现,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创新,以适应知识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风险管理方法创新 风险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经营呈现出高风险性,表现在:

(1)开发知识资产的不确定性,会扩大投资开发风险;

(2)企业内部财务结构和金融市场的变化使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如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使用寿命,知识资产摊销方法的选择,会使现有资本结构不稳定,技术资本的泄密、流失、被替代或超过保护期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

(3)作为知识资本重要构成要素的企业信誉、经营关系等变化,使企业名誉风险突出。因此,必须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风险管理,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建立风险的计量、分析、报告和监督系统,以便采取恰当的风险管理政策,合理规避风险。

融资管理创新。企业融资决策的重点是低成本、低风险筹措各种形式的金融资本。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推进融资管理的创新,把融资重点由金融资本转向知识资本,这是因为:

(1)知识资本逐渐取代传统金融资本成为知识经济中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本,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将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识资本量化为企业产权已成为现实;

(2)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经济趋向全球化、市场化,拓宽了融通知识资本的空间;

(3)金融信息高速公路和金融工程的运用,加快了知识资产证券化的步伐,为企业融通知识资本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工具。

资本结构优化创新。资三结构是不同资本形式、不同层次及不同时间长度的各种资本成份构成的动态组合,是企业财务状况和发展战略的基础。知识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上升,使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因而有必要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优化资本结构。具体来说:

(1)确定传统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例;

(2)合理调整传统金融资本内部的结构;

(3)明确知识资产证券化的种类和期限结构,非证券化知识资产的权益形式及知识资本中人力资本的产权形式等。通过对资本结构的调整,使企业各类资本形式动态组合达到收益与风险的相互配比,实现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

财务分析内容创新。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诊断企业现在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有效手段。随着现代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制干知识资本的作用,因此,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应包括对知识资本的分析,即评估知识资本价值,定期编制知识资本报告,披露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变化和投资收益,使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知识竞争力的发展情况。同时应设立一系列知识资本考核指标,如知识资本利用率、知识资本利润率,知识资本成本率、知识资本增长率、知识资本损耗率等指标。

财务分配方式创新。财务分配是由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大小决定的,在工业经济时代,有形资本的多少决定利润分配额的多少。随着知识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知识资产逐渐转变为财务分配的轴心,因此财务分配方式也必须创新,确立知识资本在企业利润分配中的地位,使掌握知识及利用知识能力较强的职员在总体上分享更多的企业利润。

财务报告内容创新。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售后、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要求。知识经济时代对财务报告的内容提出了挑战。传统财务报告内容把重点放在物质资产上,对知识资本、知识产权、人才资源等知识资产未能予以揭示,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些知识资本才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动力所在,其重要性日益凸现,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只有对企业物质资产和知识资产进行充分揭示,才能体现企业的整体价值,使财务报告客观、公正、公允、实用,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上一篇: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交流材料下一篇:企业管理学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