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共12篇)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创新 篇1
从根本上说, 企业生存与发展是通过企业战略实现的。战略的直观含义是企业与其环境的对话, 而企业创新作为“创造性的毁灭过程”, 也是企业对环境中不确定因素的有效反应。企业的战略创新, 即企业创新机制在战略层次上的体现。战略创新是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 更是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一、战略创新:管理创新的制高点
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类社会面对着一对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都是稀缺的;另一方面, 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 不会停留在某一水平上。因此, 经济的本质就是做出选择, 来恰当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的资源, 生产出产品, 并分配给社会集团和成员, 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欲望。企业的战略制定即是为做出选择而指明方向。以人为中心、观念更新和动态性是现代管理的三大特征, 无论从哪方面出发, 企业管理无一不要求管理创新, 而战略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制高点和难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 市场的不断成熟, 某个行业的战略定位空间会逐渐被不同的企业填满, 战略创新指企业发现行业战略定位空间中的空缺, 填补这一空缺, 并使之发展成为一个大众市场。战略定位空间中的空缺可以是:新出现的顾客细分市场;顾客的新需要;创新的产品或服务的新方法。我国加入W T O后, 企业面对的是世界性的跨国公司, 置身于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之中, 要想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是进行战略研究、战略选择与战略创新。而在知识经济下, 在高速运转的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背景下, 战略创新无疑被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二、战略创新是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
小企业或新企业主动向市场领先者发起挑战, 往往很难成功。但也有少数挑战者不仅没有失败, 而且赢得了极大的市场份额, 有些甚至发展成为新的市场领先者, 这些企业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们敢于打破行规, 进行战略创新, 改变原有的竞争规则。许多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 在不存在技术革新的情况下, 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只有打破行规, 进行战略创新。
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以及中国加入W T O进程的加快, 给企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 将创新求发展作为经营思想, 努力改善企业运行质量并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 以创新的思维和工作方式推动企业各项工作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在经营管理的技术手段上要实现国际化、现代化。
三、战略创新的实施要素
1. 管理思维创新是战略创新产生的源泉
一般人类的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进行分析、比较、选择的判断力, 另一种是进行联想创新、预测的想象力。判断力依靠的是掌握的事实, 而想象力必须把目光投向未知领域, 设计未来蓝图, 两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因此, 进行战略创新, 首先要在思维领域进行创新。管理思维的创新是指调整企业对自我的看法和要求, 诉诸于企业的“头脑”, 管理思维创新就要打开企业封闭的头脑, 注入新的关于企业内外的信息, 在思维领域进行判断力和想象力的融合, 去伪存真, 从而得到有关企业长远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
2. 管理方式创新是战略创新实施的保障
通过管理思维创新就有可能在战略上有所创新, 但战略创新能否成功关键靠执行, 而战略创新能否顺利实施关键是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是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 并以在思维领域的新构想、新理念为指导, 进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为战略创新的执行铺路搭桥。
通过对管理方式的创新, 企业就能选择最佳的执行路径, 组建优秀的战略创新执行团队, 建立广泛的互动沟通, 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 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保障战略的顺利执行。
3. 重塑市场是战略创新成败的关键
企业战略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 企业进行了战略创新思维的强化、管理方式的重组和战略创新实施, 其后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重塑市场。不管是什么创新, 尤其是战略创新, 只有得到市场的承认和接纳, 才算功德圆满, 市场推广的效果是检验战略创新成败的标准。进行市场推广重塑要追求客户成就, 创造新需求。企业并不仅仅是一个营利实体, 一个好的战略创新应该有这样的优势:不仅企业的获利可以增长, 顾客也可以得到最大价值。
4. 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创新的支撑点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看似两个泾渭分明的概念, 但其间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哈佛商学院曾对此做过调研研究, 并认为企业战略就是企业经营理论的理性的反映, 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论的人性的反映。当今, 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备受重视, 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众多著名的企业的成功过程中, 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无一不对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 企业战略离不开企业文化, 企业战略创新更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 企业更快地发展离不开管理实践的创新, 而管理创新中至关重要的是战略创新。战略创新使企业找到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可以说, 在新经济下, 只有战略创新才能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谢羽婷: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创新中的作用.《科学管理研究》, 2008
[2]彼得·德鲁克许是祥译: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创新 篇2
品质改变了商业的竞争的本质,决定了企业要怎样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产品的品质好坏能让小企业迅速成长为大企业,也能让大企业口碑一落千丈。在公司组织中每个人都要认识到产品品质的重要性。
同时,对于大企业来讲,品质更是让其迈入全球经济的门票,如果你的产品不过关就会被挡在门外。
2、企业的转变
企业的内部重整,也可以将其说成是企业的再造。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于社会各职场个人的影响深远。很多是因为发展需要,还有一些是到了不变不行的地步。直线管理咨询帮助很多企业做个营销战略调整、顶层设计和体系搭建,企业越来越需要借助外力进行自我换血。老式垂直的金字塔组织过于老旧而缓慢,营运成本又太高,很多企业组织必须扁平化,淘汰层层管理。然后,舍弃以功能分工的组织方式,改以流程为导向,这样才能够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3、真正全球化的来临
“地球村”这个概念叫了几十年,人人都说全球化,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全球化是个什么东西。
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就是,如果你的产品做不到世界一流水准,那么你就会被淘汰。在全球化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成了“要做”或“要买”的基础上。企业管理者应该认真考虑外寻资源的可行性—任何活动,如果你不能做到世界第一流的水准,那么与其自己做,还不如向别人买。
4、电脑的个人化
早期电脑让人们效率提高的原因是把人的工作联系了起来,让企业更加流程化了,但现在电脑开始逐渐发挥资讯化的功能。电脑提供的有用资讯,让同在网路商的人共享这些资讯,发挥创意。
电脑资讯化的力量,从此开始超越企业与国家的疆界。而全球网路灯新的传播方式,也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未来资讯科技不再只是企业的生意帮手而已,它就是企业的生意。
5、资讯革命
电脑资讯化的力量将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咨询的存在让高层管理不再是唯一能够踪观全局的特权阶层;负责上下传递资讯的中阶管理,现在逐渐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现代企业薪酬管理 篇3
二十年来人力资源发展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日益显现,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作用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薪酬体系这一块还沿用传统的体系,这已经不适合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来解决这些难题。
1 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地位和趋势
1.1 薪酬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薪酬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决定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工作动机,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员工不遗余力地为企业目标奋斗,提高企业效益,而且能在人力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条件下吸引和保留住一支高素质、高竞争力的员工队伍。
1.2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新变革
自20世纪末,悄然兴起的新经济逐渐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薪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在增加适应性、创新和竞争力方面,对人才管理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专门知识的价值被确认,并融入组织和日常管理以应付上述压力;智力资本作为独特的生产要素,取代人力资本并排在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之首。所有这些都给企业的薪酬管理带来或将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其主要体现在:企业人力成本将逐渐上升;薪酬制定的依据将更多地反映市场而不是工作本身的价值;薪酬福利设计更富弹性并走向多元化;薪酬分配形式从主要由货币主导型向资本主导型过渡;薪酬支付方式将呈现多样化。
2 我国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的薪酬管理干预过多
目前,国有企业的分配主体地位还没有根本确立起来。主要表现是:虽然国有企业已经拥有较大的内部分配自主权,但在我国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目标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决定权仍由政府有关部门掌握,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企业实行工效挂钩或工资总额包干办法;其他企业大都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直接由政府有关部门核定工资总额的办法。有的地方政府,不仅控制企业的工资总额,而且直接干预企业内部工资比例等具体管理决策。这使企业的薪酬管理自主权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质量。
2.2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报酬收入水平偏低。知识经济时代是人力资本雇佣货币资本的时代,在企业中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价值作用。然而,在我国企业中人力资本的价值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价值一直被忽视。
报酬激励方式单一。目前我国对企业家的报酬激励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仍为基本工资加奖金、年度奖金奖励等构成。而奖金和年度奖励通常是现金的形式。这样,要做到实现企业家的价值,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体系,更需要公司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来支持。然而,诸如“股权激励”等在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经验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
2.3 没有建立工作分析岗位鉴定制度
这一方面体现在劳动差别缺乏定量的依据,即对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责任、劳动条件等四要素没有进行较规范的评价,致使生产一线、二线、三线工作,以及艰苦、技术要求高的岗位与一般岗位的工资差别不能合理拉开。
2.4福利设计缺乏弹性,职业福利性质异化
我国企业员工的福利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福利,如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加班费、洗理补贴、子女入托补助等等,缺乏一些在西方国家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诸如顾问服务、教育培训福利计划、家庭关爱福利、家属福利等人性化的福利项目。
3 现代企业薪酬体系变革对策与思考
3.1 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制度
所谓“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制度是指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企业的薪酬管理当中,从而真正起到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企业要想真正留住人才,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观念和体系至关重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制度,关键要了解员工的需求。每一个员工在能力、意愿等方面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员工,或者同一个员工在不同的时候需求都可能不同。对于低工资人群,奖金的作用十分重要;对于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晋升职务、尊重人格、鼓励创新以及工作的自由度则显得更为重要。如果管理者想使下属的激励水平最大化,就必须了解需求的多样化并作出积极的反应,从而实现管理效果最大化,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3.2薪酬的战略导向原则
战略导向原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主要是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战略视角着眼于那些有助于组织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竞争性原则。以资源为基础的战略管理理论是从企业的资源特性和战略要素的角度解释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一个企业有人力、物力和组织资源这样的三类资源,能力是一系列资源整合的结果。一个企业并不是所有的资源和能力都有潜力成为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础,只有当资源和能力是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时,这种潜力才可能变成现实。
3.3 引入全面薪酬管理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形成,为了应对越发激烈的商业竞争,企业为了保持自身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针对员工报酬结构的优化和改良展开。全面薪酬管理战略在这一形势下产生。它从整体上考虑企业对不同员工的需求回报。全面薪酬管理战略是以外在薪酬为主、内在薪酬为辅的薪酬管理战略。现代薪酬设计除了基本薪资、津贴、加班补助、奖金以及利润分享、股票认购权等直接薪酬外,还应包括保健计划、非工作时间的给付以及较宽裕的午餐时间、特定的停车位,甚至动听的头衔等。此外,还要包括让员工参与决策、承担较大的责任,为其提供个人成长的机会等内在薪酬计划。全面薪酬管理战略符合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按照马斯洛需求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需求是不同的,运用整体薪酬回报,可以对不同层次的人达到激励效果。
3.4强调核心员工与关键岗位
现代薪酬制度设计的目标是从公司战略出发,以能力和工作业绩为导向,为公司职员赢得竞争优势提供支持。要求对有能力者和工作绩效突出者给予高薪酬,激励机制的重点是核心员工和关键员工,强调关键岗位、核心岗位与一般岗位的差别,强调和公司、部门及个人工作绩效的联系,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出资人、经营者和劳动者以及投入生产要素个人的利益关系,将收入多少与责任大小,风险高低、贡献大小紧密相连。企业是围绕市场运行的,所以应将薪酬纳入市场经济范围进行管理。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薪酬分配制度,就必然从分配制度、分配机制、分配管理等方面大胆创新。分配制度创新是根本,分配机制创新是关键,管理创新是基础。
3.5 以职位为基础进行薪酬设计
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要将单位分类转为职位分类,身份工资转化为职位定价。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应从工作的自然属性、工作职责、管理权限入手,分析任职资格、核心能力、个性特点等一系列指标,设立以职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企业应学习掌握现代薪酬管理理论和设计方法,大胆着眼于创新实践,根据企业内外的特点重塑薪酬激励机制,使其逐步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真正起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我国企业要有国际视野,全面引进国际薪酬观念,走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企业的发展才会有活力。
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探析 篇4
关键词:战略管理,成本管理,现代企业
进入21世纪, 我国的市场竞争环境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 企业管理环境日新月异, 市场竞争也愈加复杂。在成本管理领域, 如何将企业的管理活动提升到战略高度, 应用一套新的成本管理体系, 克服传统成本管理的缺陷, 从战略的角度去思考成本管理体系, 使企业能全方位、多角度、突破单个企业本身进行有效成本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思想在成本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它运用一系列的战略成本分析工具和成本管理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成本管理, 并为企业战略形成提供有效成本信息, 以获得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战略地位, 也就是说, 不仅要降低成本, 还要注重与企业的竞争优势相配合以加强企业的市场地位。战略成本管理有两个层面:一是从成本角度分析、选择和优化企业战略, 即如何利用成本战略为企业获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二是从战略角度对成本实施控制。即在已有战略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而对成本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等所进行的谋划。
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 战略成本管理关注的是企业在不同战略下如何寻求“成本优势”, 其成本的内容是在特定战略下, 既包括企业内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成本, 又包括企业外供应商、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等成本因素。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是要实现企业内部各个环节降低成本。其中, 这里“降低成本”与“成本优势”是有着本质的区别两个概念, 归纳起来, 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一) 竞争性
战略成本管理在考虑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的成本管理, 重点关注企业的成本行为, 它通过改革传统成本管理单纯降低成本的弊端, 将成本降低定位于企业竞争优势建立的基础上, 不仅充分体现了战略的思想, 实现了成本管理观念的完善和发展, 而更重要的是揭示出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表现。
(二) 长期性
与传统的无视企业未来发展的短期战术性管理完全不同, 战略成本管理是在创建企业竞争优势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成本管理活动, 着眼于长期的企业目标。例如, 企业在对人工成本进行管理时, 按照传统成本管理的理论, 即按降低成本标准衡量, 企业宜雇佣年龄相对较大、技术熟练程度高的员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而在战略成本管理理念下, 即要以成本优势标准衡量, 企业适宜从长远出发, 聘用相对年轻、文化程度较高的员工, 利用学习曲线, 以获得较长时期的成本优势。
(三) 外延性
传统成本管理主要通过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状况, 为企业提供单一的成本信息, 并在企业内部各项活动中挖掘降低成本的途径, 而极少关注企业的外部环境, 可以说是一个封闭的内部决策支持系统。而战略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联系到企业的外部环境, 扩充了成本管理的时空范围:时间上, 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空间上, 延伸至供应商和销售商或消费者。由于供应商、销售商或消费者、竞争对手等构成的外部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企业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结构。因此, 战略成本管理对成本管理时空的扩展有利于企业不断改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进而使企业达到优化成本结构, 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方法
战略成本管理以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 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拓展, 它利用一系列分析方法, 从战略视角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战略成本动因分析等。
(一) 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是企业所提供价值 (产品或服务) 形成和增值的过程。一般而言, 企业的价值链分为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相应地, 在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时, 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即对企业内部若干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 (包括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作业) 进行的分析, 并配合企业的竞争战略提升竞争优势;二是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 这是价值链分析的重点所在, 即对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乃至整个行业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的分析。
(二) 战略定位分析
战略定位是指企业在赖以生存的市场上, 如何选择竞争优势以对抗竞争者。按照波特的理论, 企业基本竞争战略主要包括三种: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不同的战略定位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有所不同。战略定位分析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帮助企业选择适合自己所处行业特征及自身特点的竞争战略。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看, 战略定位分析就是通过对企业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 确定要采取的竞争战略, 从而明确成本管理的方向和重点, 建立与企业战略管理相适应的成本管理系统。
(三) 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一般来说, 成本动因是导致企业成本发生的任何因素, 也就是成本的驱动因素。通过前面所述及的价值链分析和战略定位分析的基础上, 可以确定企业的成本管理战略, 但是, 基于实际成本管理的操作和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 还要找到成本的驱动因素, 即进行成本动因分析, 揭示成本的驱动因素, 并且指出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来控制这些因素, 以达到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 维持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
综上可知, 前述三种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方法之间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的系统化分析方法:首先, 企业通过价值链分析明确企业内部的哪些活动是其必不可缺的, 哪些活动使得企业产品吸引消费者, 哪些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最大, 认识到企业所处行业中各环节的盈利能力, 将企业置于行业的角度考虑成本问题。其次, 通过战略定位分析可使企业在充分了解自身状况后, 确定经营发展战略, 为成本管理提供方向。最后, 企业通过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帮助企业将成本的发生与控制放在长期去考虑, 从引发成本的根本原因入手降低成本, 进而使企业获得成本优势。
三、现代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策略
(一) 更新成本观念, 确立战略成本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庆昌.战略成本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体制改革, 2005, (4) .
[2]王丹.浅谈战略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 2006, (5) .
[3]孙立新.战略成本管理的现状与未来展望[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9) .
[4]王英.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分析[J].管理观察, 2009, (4) .
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创新感想 篇5
伴随着人类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现代企业管理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的管理科学,它的发展着接受着时间的挑战。尤其在我们迅速崛起的中国不仅需要众多的技术人才,更需要大量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优胜劣汰”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严酷事实,企业的成功源于持续不断的创新。
我们通过肖旭和赵宏两位老师的教授,学习本门课程,容纳组织管理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组织结构创新、价值链与流程再造等五章课题,两位老师语言生动、形象,如:国美问题、房地产问题、以及最后介绍的四大航空联盟问题让我们更容易地去接受某个复杂的原理,去体会内层更复杂的知识,不仅学到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的理念与概念,以及企业组织创新的现状与展望,培养了专业性、创新性的企业管理意识和企业管理思维,为我们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破处了创新的神秘感,坚定了自主创新的信心,增强创新意识,培育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了创新技法,教给我们把创造学的理论用到了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品牌创新、战略管理创新、组织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心理与行为创新、文化创新和教育创新之中,使中国的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干部员工都乐于创新、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成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主力军。首先就是观念的创新,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必须以观念创新、思想转变为先导,才会是成功的保障。管理中遇到的各种助力、困难和问题与观念守旧有关,观念的落后是管理
落后的主要根源。观念性的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十分关键的,企业的创新,无论是制度创新、技术和产品创新、市场的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是以观念创新为先导的。因此,我们必须下加快转变思想观念,特别是企业领导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目标。只有进行观念创新,使观念创新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使企业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利于不败的境地。决策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兴衰成败。现代企业面对的是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环境,企业必须运用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充分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因为信息是现代企业的神经系统,是企业科学决策和及时应变的依据,所以企业决策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建立准确的信息系统。
现在的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精,主攻自己擅长的一方面,主攻利润最大的一方面,就像耐克、阿迪达斯等这样的著名跨国企业一样,自己仅仅做的是设计,其他的项目均交给那些生产原料和生产力低廉的国家,这正式战略创新,战略管理从微观上来说,正确战略能够准确的把握未来可能发展的产品及市场范围,使企业赢得持续竞争力。从宏观上讲,正确的战略使企业始终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总趋势,并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从战略管理的创新角度上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是整个企业的灵魂,同时生产的产品只要卖出去,能够盈利就是硬道理。所以市场营销和技术开发是在整个生产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在经营战略管理上要实现转变,即由过去偏重生产管理到重视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的转变,这
种转变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其次就是人才的管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没有了人才,企业无法创新,二战,德国战败后,美国首先掠去德国的科学家而后对美国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无疑更证明了人才对企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现代企业应当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即从以物为中心的刚性管理走向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因为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是最宝贵的资源,而知识的背后则是人才,人才应当高于一切。所以作为现代企业如何能够吸收人才,如何能够留住人才,如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使其为企业为社会服务这是人本管理必须研究和创新的主要课题。事实上管理如果不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创造性、个性、才能在生产及生活活动中得以充分的体现,这就使企业管理日益重视人的因素。事实上在现代管理中,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都有可取之处,都是必要的,但也都不全面。刚性管理强调集权、服从,这是以被管理者的低素质为基础的。柔性管理强调民主、自觉,这是以被管理者的觉悟为基础的。我们认为,对于人的管理创新应该是综合泰罗科学管理中刚性管理的优点和行为科学管理中柔性管理的优点,并克服这两种管理中的缺点而创新的一种建立在中国文化基础之上的、吸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国家在管理上的创新内容的,中国企业自己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要使中国文化追求和谐,符合现代化科学发展规律的要求,使人们自觉地以企业的目标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也使我认识到一个好的企业如果它没有一个系统的管理,没有组织管理的创新,那么这样的企业必将逐步被现在竞争激烈的形式所淘汰。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是贯彻实施经营战略的组织保证。过去大型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既庞大而又多层次,有很多弊端。为了适应先进的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应当做到。
第一,要按照专业化社会协作的方向,分离服务部门等非生产主体,使企业精干起来;
第二,要剥离企业不应承担的各种政府职能和社会职能,使企业能够轻装上阵;
第三,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企业可以削减中间管理层次,这样使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四,强化生产过程前的市场研究,经营决策,技术开发和生产过程之后的产品销售,用户服务,广告宣传等经营职能,使企业组织结构具有高度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同时更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阿里巴巴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董事长马云就阐述自己的CEO其实是ChiefEducation Officer就阐述自己领导的是整个企业文化,制度有其天然的缺陷。首先没有人愿意在制度的条条框框下干活,制度越多,员工干得越不开心,企业何来活力?其次,制度再多,总有制度无法到达的地方,况且,再严密的制度,总能找出规避的办法。在制度之外,如何引导员工如企业所愿地做事,只有“文化”。“中国不缺制度,很多倒下去的国有企业,规章制度多到负责制定的部门自己也搞不清楚。但是
没有很好的企业文化,制度再多,得不到执行,最后还是空的。”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一种油然而生的使命感。一群人因为有了共同的目标或者说使命感而组织起来,从而产生了比离散的个人更为强大的力量。因此,使命感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必不可缺的。尤其是当一个公司成为行业的先驱和领军者时,因为没有可以模仿的对象,“企业如何往前走,这个业务做与不做,全赖使命感来驱动和抉择。”
只有各个方面的管理创新充分的融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当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从以上各个方面找出自己的突破口,来全面推开管理创新的新格局,从而使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境地。
经过对企业管理学科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带给我很多心得体会。我也将会应用于今后的实践中,取得更多的收获。我希望能在今后自己有机会创业时好好的去利用这次积累到的一切知识。谢谢老师的讲解与指导!
机务系 10部件二班
刘强强
学号:10311109221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篇6
【关键词】信息时代;企业管理;创新
1.企业管理观念创新
1.1“信息至上”观念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全球信息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信息管理已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不停地与外界环境交流信息如:科技发展信息、市场行情信息、竞争对手信息和科学管理信息等;在企业内部还有一个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管理环节的信息。这些企业内外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使用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企业必须首先树立“信息至上”的观念,以开放的头脑及时地把握各种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管理创新。
1.2“能本管理”观念
信息时代的到来,迫使企业具备“以快应变”的能力,以最快速的反应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集中体现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的智力资本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同时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在发生历史性的演变,从物本管理过度到人本管理,进而深化为以人的能力为核心的管理,更确切地说就是能本管理。在信息时代,知识、信息、智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人作为知识的载体,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技术的运用者,其智力资本的贡献率是人力资本贡献率的主导成分,并远远高于非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企业间竞争的实质就是高素质、高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英国壳牌石油公司的企划主任伍德格告诉我们: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因而,企业的管理核心也应该演化为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发挥人才的创造性,侧重于人的智力和创新能力开发的管理,走向人本管理的高级阶段。
1.3从重视经济性转向重视企业伦理
在工业经济社会,企业的惟一目标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而许多企业对社会财富贪得无厌地攫取,不惜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破坏生态环境,竭泽而渔地掠夺自然资源,甚至为了一己私利,损害所有者、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权益。而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生产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特别是大公司对社会生活方式、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具有直接的影响,人们要求企业行为更符合社会道德伦理,这使得企业必须从社会伦理准则来认识和规范自身行为,以重视社会责任的形象来赢得人们的赞赏。一是要把企业看成准公共机构,不仅追求利润,而且对保持社会公平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二是作为担负企业经营责任的经营者,除了追求个人私利,还应对出资者的财产负责,保证生产者收入增加、福利改善。三是个体私利的最大化要与整体的社会责任相一致。总之,必须把个人价值与经济效益、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
2.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创新
2.1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企业必须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由于信息化能提高其应变能力,可以进一步融合企业的各种资源,使各项资源能综合、合理、集约、高效地使用,大大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随着企业获得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不断提高,企业可以跟踪世界上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最新成果以及信息的更广泛的共享,与外部尤其是与消费者更直接和密切的联系等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企业必须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
2.2注重柔性与和谐管理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成人们自觉的行动。它的本质是在以知识工作者为本的管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和谐、融洽、合作、灵活敏捷任性等特征。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以严格管理规范为基础,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条件,以员工自我管理为主体,通过一种顺势而人性化的管理来强化管理的应变能力。它是以理性的管理思维,超越了传统的硬性规范管理模式,把刚性管理制度的强制实施发展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要求和弹性的约束准则;把被动的事后惩罚转变为事前预防性的相互监督;把围绕生产的管理结构调整为以市场为中心的灵活应变的弹性管理机构;把员工在企业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
和谐管理指使组织系统达到内外协调、调和、融洽、谐和的管理。和谐理论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的框架之上的。企业组织是一个系统,它与外界各系统及其本身内部的各种要素都是密切联系的,和谐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如何在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一种和谐状态,从而达到企业组织整体和谐的目的,以实现效率最大化。
要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首先,领导者应有很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带头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并处处关心体谅员工,善于联系员工,为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创造条件。其次,领导者应有谦逊诚信的品德和民主平等的作风,尊重员工的人格,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其三,领导者应善于在物质和精神上体恤员工。日本的企业界十分强调和谐管理,日本劳工运动评论家森田实对松下公司的这一制度的特点评论说:日本的企业就像父亲,劳工组织就像母亲。公司的中层干部就像亲兄弟,而企业的劳动者便是子女。日本企业所培养的是亲情味的大家庭式的和谐。
2.3组织运作的虚拟化
时代变迁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打破原有的地域界限,绕过原有的部门层次,与外部组织频繁地进行资源的交流和互补,以群体和协作优势赢得竞争的主动地位;企业的决策不再停留在对内部资源的考虑上,而是借用企业外部的力量,将可利用的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整合在一起虚拟运行,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是信息时代企业组织运作的一个发展趋势。虚拟运作的类型主要有:人员虚拟、功能虚拟和企业虚拟。
3.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管理制度是受企业制度亦即企业财产制度决定的一整套管理行为规范,包括企业领导制度、经济责任制及内部管理制度。在信息社会中,市场信息复杂多变,人类知识日益膨胀。企业要根据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对企业原有的一些内部制度进行创新,以适应企业在信息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需求。
(1)要对原有的建立在精细分工基础上的已不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一些管理制度、企业业务流程设计方面的制度、系统化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议事决策方面的制度进行创新。
(2)信息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企业必须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
(3)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员工学习和组织学习的相互促进,不断提高企业职工接受教育的能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
4.结论
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途径。市场引导企业,而市场信息是千变万化、非常活跃的,企业要适应市场并谋求领先,就必须根据瞬息万变的信息,不断调整,创新管理。因此,管理创新是信息时代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没有管理创新,企业就难于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探讨 篇7
近年来,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企业为了自身竞争实力的提升, 则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加强企业成本的控制, 力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化的效益, 但从成本控制的效果来看, 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效。究其原因, 与企业在成本控制上与企业的发展相互脱离有关系, 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则需要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效的结合起来, 根据自身的情况及外部环境, 来制定适宜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则, 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 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1传统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成本管理观念落后。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中, 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和手段都存在着较为欠缺的地方, 观念较为落后, 往往是通过规模效益或是通过与供应商或是分销商的谈判能力来实现成本的转移, 但这种作为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具有极不适应症性, 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环境公开的情况下, 如果企业还是一味的以谈判手段来实现成本的过分转移, 那么必然会失去好的合作伙伴, 不利于企业后期的发展。
1.2成本管理基础薄弱。在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 实行定额管理, 而且还没有健全的原始记录, 对于计量的基础工作也存在较多的缺陷, 在生产用料上存在着浪费的现象, 而且在原材料和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质量问题及浪费的现象。同时在成本管理工作中, 只注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而对于供应、销售等环节中的成本管理较为忽视, 这样就导致采购过程中极易存在暗箱操作行为, 导致成本的增加。
1.3企业员工成本意识缺乏, 对市场压力没有感觉, 从而导致企业工作效率低下, 管理效率不易提升, 这不仅直接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 而且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 从而导致直接经济损失的发生, 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信息损耗和失真的情况。
1.4目前部分企业成本管理一味的以节约为主要手段, 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是实现成本的最初级状态, 对于企业成本的降低起不到根本作用, 而且在一味强调节约的同时, 对企业的供应、销售和外部价值链等环节的成本管理却缺失, 这种缺乏全面性和战略的性的成本管理思维, 不利于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的建立, 对企业在发展中竞争战略的形成更起到积极的作用。
1.5企业在资金管理中缺乏严格的支出制度, 从而导致企业资金存在着较大的缺口, 资金被挪用和占用的情况较多, 企业存在着较多的应收账款, 坏账损失风险较大, 资金成本处于较高的水平。
2加强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措施
2.1增强成本观念, 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 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 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要及时、全面地向管理人员提供成本信息, 借以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 增强成本观念。通过成本分析, 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 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 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 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2加强两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合理制定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物资费用的定额;严格健全计量、检验和物资收发领退制度;健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消耗、工时考勤和设备使用等原始记录;建立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体系, 对内部各部门使用的材料、产品和相互提供的劳务等都按合理的计划价格结算。
二是要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如制定严格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等。
2.3完善成本管理组织的经济责任制
2.3.1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一个有经营、财会、供应、销售、生产、技术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成本管理小组;各相关部门也要配备兼职人员, 开展如统计、考勤、质检、保管、核算、分析等工作。
2.3.2完善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制。一是制定成本管理规章制度, 如各项基础管理、成本约束制度等;二是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 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或个人;三是实行奖惩兑现。
2.4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2.4.1采用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成本管理应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 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运用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多元化和经营管理的复杂化, 对信息处理的准确性、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 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成本管理的优越性也显而易见。
2.4.2要抓好企业成本管理几个环节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
2.4.3抓好降低产品成本的重点工作, 如对主要原材料、物资采购实行比价采购制度, 以降低采购成本。
2.4.4提高资金运作水平。首先要开源节流, 增收节支;其次要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 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 做到专款专用, 防止资金被挪用;第三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 降低应付款比例, 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存货比例, 加强存货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减少资金占用, 优化资金结构, 合理分配资金, 加速资金周转, 降低筹资成本。
2.5加强战略成本观念
当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应遵循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取最大化的使用价值, 为企业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能确保企业成本效益的提升。市场环境瞬息万变,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成本管理的好坏息息相关。自己只有具有良好的成本优势, 才能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更好的对自己的战略进行调整和完善。所以在当前新形势下, 企业需要加强战略成本管理, 增强科技力量在企业产品开发和设计阶段的投入, 实现生产流程的重组, 从而实现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有效控制, 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6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 减少不必要的分工
企业在确定了目标和任务后, 则需要以此为基础, 来对企业内部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 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层次, 确保运行各个环节的通畅性, 确保生产效率的提升, 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
3结束语
成本管理工作是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 所以对于成本管理方式的研究和分析需要以发展的眼光, 立足于科学发展观, 来对成本管理方式进行不断创新, 与时俱进, 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 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焦跃华.现代企业成本控制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2]梁娟.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04.
现代企业的管理创新研究 篇8
一、加快企业管理创新改革的重要性
1.企业管理创新是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加快,各种经济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更为频繁,范围也更大。为实现新形势下各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各行业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普遍加强了对企业管理方式的革新,继而不断出现了各种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任何企业都依赖于市场而生存,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现代企业就必须加快企业管理创新的步伐,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不断提高企业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的水平,以实现在更大范围内、更复杂环境条件下,企业资源更合理的配置。
2.企业管理创新是改变我国企业管理落后现状的需要。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在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当中普遍形成了一种“大锅饭”“等、靠、要”的思想,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也导致了我国企业在管理思想、管理方式上的落后,继而造成了企业在组织体制、技术装备与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落后以及我国很多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我国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转变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式,树立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思想,加快企业管理思想理念和管理制度的创新,改变我国企业管理落后的现状,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企业管理创新是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需要。人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既是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同时也是管理措施的执行者和被约束者。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下,企业重视的是人对于管理制度或措施不折不扣、原原本本地执行和完成,它如同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企业活动效率的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被管理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人潜能的发挥。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理念更注重的是劳动者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和人员潜能开发的最大化。因此,企业为适应发展环境要求,就必须加强管理理念和体制的创新,使企业管理制度在约束人员行为活动的同时,为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管理环境,最大化发掘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情况
管理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的现状,这是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经营思维固化造成的,主要体现在:
1.市场创新能力不足。在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客户需求往往主导了市场走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产品若想赢得市场,拓展产品销路,就必须适应市场,加强市场创新和产品开发创新,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的、日趋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很多企业没有对市场和客户需求进行有效地调研,无法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和客户需求动态,使得企业也无法对产品销售模式和营销手段进行有效地调整和创新,导致企业产品市场定位不准,营销手段落后,产品销售业绩不佳。另一方面,产品市场销售渠道也比较单一,对市场开发力度不足,尤其是对区域外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创新开拓方面还有待增强。
2.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随着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价格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企业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现代企业必须要加强技术能力创新,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过程等多方面入手,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才能确保企业和产品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求得生存与发展。但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不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普遍缺乏必要的创新资金、创新人员和创新准备投入,导致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设备更新不足,产品设计老旧,技术含量不高,排放高、污染大;并且生产成本也偏高,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能耗成本以及环保成本等始终居高不下,企业负担沉重。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造成了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下降,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企业生存发展举步维艰。
三、企业管理创新改革的措施建议
1.创新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管理创新首先应当是管理理念的创新和管理思维的创新。作为企业掌舵者和企业管理实施者的企业管理人员首当其冲。在日常的企业管理活动中,企业管理人员应当转变过去保守的管理思想观念,积极接收新生事物,学习一些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拓展自己的管理思维。坚持人本化管理,以此作为企业发展创新改革的指导核心,全面推动企业文化理念、组织结构、经营措施、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从而为企业改革创新营造积极的氛围,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2.创新企业管理体制和组织。组织体制创新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生产技术装备的不断升级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很多企业中,原先的组织体制已难以适应新的企业生产环境和经营形势的需要,必须要在企业组织和体制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在企业体制创新方面,要根据企业新的生产经营形势和管理需要将企业原先独立的、分散的管理职能重新进行划分,使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更加统一、更为协调;组织创新方面,根据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对原先的组织结构进行裁撤、新设、合并调整,组织人员重新合理配置,竞聘上岗,充分调动企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从而确保企业组织精简、人员精干、职责明确、工作高效,全面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
3.市场理论和经营策略创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市场,企业的技改革新和经营策略调整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市场资源、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等方面都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企业为适应市场新形势,就必须创新市场理论。充分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环境和市场资源,掌握市场动态和市场需求,使企业管理人员重新认识市场,形成新的市场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生产技术装备进行革新,对企业组织人员结构、经营策略、营销手段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创新,从而提高企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品质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开拓市场、扩大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继而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企业管理的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极为重要。企业管理的创新应以当前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作为基本依据。市场经济环境形势瞬息万变,因此,企业管理的创新则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应时刻保持创新的思维理念,根据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不断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摘要:管理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改革的不竭动力,是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基本途径。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管理创新对于促进企业的稳定经营、提质增效以及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管理创新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徐国良.企业管理创新探析[J].北方经贸,2008(7).
论现代企业营销战略管理 篇9
关键词:营销战略管理,营销战略管理过程,战略理论
企业营销战略管理过程是将企业的主要目标、政策和行为整合起来, 使其成为有内在有机联系的整体模式或规划。可分为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和修订几个阶段。企业为了生存和盈利, 必须把握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通过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以达到内外部各种资源的动态平衡。这正是现代企业营销战略管理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企业营销战略管理过程
企业营销战略管理过程包括七个环节:企业使命、企业目标、战略态势分析、战略制定、战略评估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战略控制。这七个环节是一个无限反复的不断动态调整的循环。汤姆森和斯特里克兰德把战略过程表述为五项任务:制定战略远景和业务使命、设定目标体系、起草战略和完成目标、执行和实施战略、业绩评估和监测新的发展态势及实施正确性调整措施。
企业营销战略管理可以归为战略分析、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三个环节。
战略分析是指对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这是营销战略管理的基础, 战略分析主要包括内外部环境分析、战略目标和意图设定等几个方面。
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 战略制定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公司战略、竞争战略、职能部门战略以及各种战略方案的评估抉择。
战略实施是贯彻执行既定战略规划所必需的各项活动的总称。这里的战略实施主要是指为具体落实企业选定的战略方案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 为了使预期的目标能够实现, 必须对战略的实施进行控制。换句话就是说将经过信息反馈回来的实际绩效与预期的战略目标进行比较, 如二者有显著的偏差, 就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当这种偏移出现的时候, 甚至可能会重新审视环境, 制订新的战略方案, 进行新一轮的营销战略管理过程。
二、企业营销战略管理的主要理论
根据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进行分类, 大致可以分为以环境为基础的经典战略理论, 以产业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和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三类。
(一) 以环境为基点的营销战略管理理论
以环境为基点的营销战略管理理论形成主要以钱德勒《战略与结构》的出版为起点, 通过分析环境、战略、结构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应当适应环境, 满足市场的需要, 同时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 随着战略的变化而变化。
(二) 以产业 (市场) 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
波特出版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三本书, 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论述了企业竞争、产业竞争和国家竞争的相关问题。其中在《竞争战略》中, 阐述了竞争战略理论的基本思路, “是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结构一行为一绩效这一范式引入企业营销战略管理研究之中, 提出了以产业 (市场) 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战略忽视企业对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与选择的缺陷。
波特认为, 企业盈利能力取决于其选择何种竞争战略, 而竞争战略的选择应基于:①选择潜在利润率高的产业。不同的产业的利润率和发展潜力是不同的。朝阳产业的企业比夕阳企业更加具有活力。②在已选择的产业中确立自己的竞争战略地位。一般来说, 在一个产业中, 不管它的吸引力以及提供的盈利机会如何, 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的企业要比劣势企业更有利可图。而要正确的选择有吸引力的产业以及给自己的竞争优势定位, 必须要对将进入的一个和几个产业结构状况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
(三) 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由于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强和环境的快速变化使企业面临更多的挑战。战略理论研究的眼光从企业的外部转向了企业内部, 并强调能带来价值的独特性资源和知识。这种企业战略理论称为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该理论假设企业具有不同的资源, 构成了独特的能力, 资源不能在企业间自由流动, 而且其他的企业很难复制某企业特有的资源;企业利用这些资源的独特方式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实现营销战略管理的基础。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关键在于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战略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是在一定的环境在生存的,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发生各式各样的关系。企业在制定战略时, 就必须在正确处理这种相互关系基础上, 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发及现有的经营资源能力, 而且要动态地分析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各经营资源可能发生的变化, 以及由此对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 以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企业必须通过选择合适的经营范围来确定与自己有关的外部企业。与此同时, 企业也应该考虑内部的可能产生影响因素。在制定战略时, 企业要分清战略决策与业务决策的区别。另外, 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 应注意以下问题:
1、决策目标要明确具体, 不能含糊不清或抽象空洞。
2.制定战略决策要考虑企业获利能力, 选用能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或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方案。
3、战略决策必须要可行, 即能够为内部各部门和外部环境所允许, 并能顺利地实施。
4、制定战略决策要考虑社会责任, 企业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制约, 应该把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起来。
四、结论
企业竞争是市场经济件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发动机和推进器。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树立竞争观念, 强化竞争意识, 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 开展全方位的进攻, 并抓住有利时机, 集中企业各方面的优势, 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刘庆元.[M]、企业营销战略管理, 中央电大出版社, 2001.
[2]、赵黎明.[M]、现代企业管理学,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
[3]、文理.[J]、企业营销战略管理,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4]、郭国庆.[M]、市场营销学通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浅谈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篇10
关键词: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 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 采取多种措施、多方面降低成本, 然而效果甚微, 甚至效益变得越来越低。究其原因, 大多数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只注重降低成本, 控制支出, 并没有将成本控制同企业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因此,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优劣及外部环境, 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 以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传统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管理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与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差异。传统成本管理主要通过规模效益和增强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谈判能力, 以期达到转移成本的目的。这种落后的观念已经不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如在今天日趋公开的市场环境下, 过分的成本转移将使企业失去好的合作伙伴。
2.成本管理基础薄弱。一是各项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还不健全;二是计量基础工作不到位, 水、电、气等“跑、冒、滴、漏”的现象还很严重;三是生产用料大手大脚;四是在原材料、物资采购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质量及浪费问题;五是只重视生产过程成本管理, 忽视供应、销售过程成本管理。如物资采购中“暗箱”操作现象严重, 采购成本居高不下。
3.分工过细, 人浮于事, 员工成本意识淡薄, 感受不到市场压力, 导致企业管理的协调成本过高, 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 从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低效率成本, 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的损耗和失真。
4.在现有企业成本管理中, 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 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这种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 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状态, 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 对于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 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 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 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
5.资金管理中存在资金入不敷出, 资金缺口严重, 资金被挪用、被占用, 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坏账损失严重等问题, 造成资金成本上升。
6.部分企业管理者因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不良利益动机驱动, 任意调整或编造成本资料, 造成成本信息失真日趋严重。
二、加强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措施
1.增强成本观念, 实行全员成本管理。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 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 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要及时、全面地向管理人员提供成本信息, 借以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 增强成本观念。通过成本分析, 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 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 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 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加强两方面的基础工作。一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合理制定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物资费用的定额;严格健全计量、检验和物资收发领退制度;健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消耗、工时考勤和设备使用等原始记录;建立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体系, 对内部各部门使用的材料、产品和相互提供的劳务等都按合理的计划价格结算。二是要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如制定严格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等。
3.完善成本管理组织的经济责任制。 (1) 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一个有经营、财会、供应、销售、生产、技术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成本管理小组;各相关部门也要配备兼职人员, 开展如统计、考勤、质检、保管、核算、分析等工作。要对成本管理人员经常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再教育, 借以提高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 (2) 完善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制。一是制定成本管理规章制度, 如各项基础管理、成本约束制度等;二是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 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或个人;三是实行奖惩兑现。
4.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1) 采用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管理。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是被动地计划、记账、算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 而应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 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 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运用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多元化和经营管理的复杂化, 对信息处理的准确性、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 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成本管理的优越性也显而易见。 (2) 要抓好企业成本管理几个环节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 (3) 抓好降低产品成本的重点工作, 如对主要原材料、物资采购实行比价采购制度, 以降低采购成本。 (4) 提高资金运作水平。首先要开源节流, 增收节支;其次要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 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 做到专款专用, 防止资金被挪用;第三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 降低应付款比例, 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存货比例, 加强存货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减少资金占用, 优化资金结构, 合理分配资金, 加速资金周转, 降低筹资成本。
5.加强战略成本观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 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 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 从而提高成本效益。在经济环境发生剧变、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的情况下, 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应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来发现问题, 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从加强战略成本管理出发, 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要加大科技含量投入, 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 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 实现成本的持续性降低, 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6.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 减少不必要的分工。企业在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后, 应合理组织生产要素, 撤销与此不相关的环节, 减少不必要的层次, 使其在达到必要的环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停滞, 保证必要环节运作的畅通和有效。
7.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成本信息的有效性。政府部门首先要特别强调把好成本开支范围这个关, 加强执法力度。制度的制定, 关键在于落实和实施, 只有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才能扭转社会不良风气, 弘扬正气。其次要改革财会人员管理体制, 实行会计独立体制。另外要提高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自律意识, 保持职业良知, 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 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 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 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蓉:成本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焦跃华:现代企业成本控制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3].梁娟: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04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创新 篇11
关键词:浅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7-0035-02
市场经济下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既是企业间经济实力的较量,也是对企业自身基础管理的考验。科学牢固的基础管理是增强企业经济实力的坚强后盾和不竭源泉。本文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内涵、必要性、创新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和简单的阐述,与读者共探讨。
1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内涵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指企业针对内部的事和员工的行为作出的一种激励或约束,并由此形成的一系列科学的行为规范。现阶段我国企业制度的创新目标是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规范的现代公司制度。现代公司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现代企业制度是由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制度、企业管理制度三个部分构成。
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组织和管理的基础,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企业财产权利的安排,因而这三者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是指新制度产生、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动态过程。
制度创新主要涵盖企业财产关系、治理结构、分配融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范畴,它与技术等其他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和显著特征。管理制度创新能够持续为企业科技创新、积蓄人才智力、科学发展搭建创新平台,是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的坚强支撑。
2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决定了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市场疲软、经济下滑、各行各业经营困难的大背景下,企业前行步履艰难,制度管理缺陷显现,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1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是企业完善市场机制的需要
在当前市场机制下,仍有部分企业遗存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封闭、粗放、以生产为导向的企业管理模式,脱离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发展轨道,需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集约型、适应市场的管理模式。还有的企业存在着企业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粗放型管理等现象,这就要求通过企业制度创新,来实现集约利用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2.2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是企业竞争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国内市场将渐融为一体,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占领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研发新技术、扩展产品品种、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产品销售,与之不适应的企业组织机构、职能部门、工作流程、管理模式等都需要进行随着市场的需要进行不断地变革与创新。
2.3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是激励企业员工积极性的 需要
随着企业的做强做大、员工思想的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管理制度将会约束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禁锢企业发展,影响与员工、客户关系的发展,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落后需要创新,需要变革。
2.4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需要
企业文化是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具有凝聚力的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也是相辅相成、彼此补充、融为一体的。只有企业文化才能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5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是与国际化接轨的需要
企业要发展、要做强做大,就需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参照国际市场惯例,国际贸易规则以及市场需求,开展贸易交往。这就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规范管理企业,增强企业活力,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3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支撑
3.1 切合企业实际
只有实用管理制度的,才能是有效的、长期坚持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需要,与企业目标相一致,与员工的发展相一致,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才是最有效的创新。
3.2 便于操作
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开展活动的依据与准则,因此在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之初就应当考虑全面,尽可能做到规范合理、科学全面、便于操作,只有规范的、便于操作的管理制度才能是企业发展需要的,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3 规范执行
管理制度的制定最终在于实施。要建立一套确保管理制度实施的管理考核规则,保证制度的执行者(企业员工)不折不扣的落实执行,同时,要及时检验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做到超前整改,与时俱进,提高时效性和实用性。
4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途径
4.1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要与市场相衔接
新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制度管理创新必须立足自身,并不断的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市场意识,为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创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与市场有效接轨,在建立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薪酬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科技开发管理等方面制度时,一定要面向市场,服务于市场,尊重市场的约束和制衡机制。
将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与市场对口接轨,使内部结构功能和运转方式适应市场竞争,做到用市场来统一企业管理行为。创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有服务市场意识,各工序之间、各环节之间相互服务、科学衔接,要以质高价廉多品种产品和优质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要根据市场变化而适时创新,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的适应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
4.2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要与产权制度建设相联系
企业产权制度与管理制度是紧密相联的,创新产权制度是创新管理制度前提。产权制度问题是目前制约国企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一股独占或一股独大问题,不能很好地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管理跟不上,利益主体不明确,出现制度不清晰、管理脱节、管理“空白”等现场,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产权问题。
通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有序运行的重要制度保障。借助产权制度改革,让外资、民资、管理层等各类资本参与到国企管理和发展中来,将国企改造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形成相互制衡的多元投资主体,形成一个强大的利益共同体,在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驱动下,企业发展才有不竭的动力。
4.3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要与组织制度相统一
有什么样的组织制度,就有什么样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的组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既能够如实反映企业内部管理者所作出的各种经营决策与管理权在机构中集中的程度,同时还能够对于企业生产配置的效率与合理性起到决定的作用。有的国有大型企业中,由于各种组织机构众多,人员相对冗杂,很容易出现职员权责划分不够明确科学,专业管理人员地位不高的弊端,很多事情也还是由高层管理者进行决策,管理者主观判断的“人治”的现象,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相违背,阻碍企业的科学有序发展。一套依托合理的组织机构建立起来的科学企业管理制度将会指导企业科学快速发展。
4.4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要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企业文化是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具有凝聚力的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包括企业的经营哲学、经营行为、企业宗旨、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价值理念等。
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是创造持续不断的竞争优势和支撑着企业科学发展精神源泉,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制度是文化的载体。有形的企业制度以责任制、规章、规范、程序、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无形的企业文化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需要通过有形的事件、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创新的过程就是将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来充分表现。
制度与文化不能互相替代。制度再周密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定到,但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由于人们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组织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员工个体与企业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管理也会行不通。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的两大支柱,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4.5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要与人本管理相结合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目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制度创新与人本管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本保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俗话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需要有人来执行、来落实,体现管理制度的生命。制度的权威源自员工的内心拥护和不折不扣的执行。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不能与人本管理科学的融合在一起,将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也将会断送制度的生命。人本管理重视的是“人”,制度管理关注的是人的“行为”,企业管理制度制订得太多太细时,它将会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难以张扬人的个性,限制创新意识,阻碍企业创新发展。人本管理的实施将会促进制度管理,更好地实现管理的目的。
制度管理创新是将企业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找到最佳契合点,将传统管理的人管人上升到制度管人,并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和拥护。管理制度创新要遵循围绕企业实际,遵循市场规律,以人为本,以文化管理的原则,充分激发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人本管理发挥到极致,为企业科学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创新 篇12
加快企业管理创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加入WTO后, 无论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 都将面临国际竞争的重大考验。如何使我国广大企业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 赢得更大更快的发展, 是当前一项紧迫的战略性任务。
实践证明,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和方向。只有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才能夯实增强竞争力、争创新优势的基础, 才能产生大批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现代企业。总的来说, 我国现代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水平还比较低, 难以在总体上应对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而“创新”就企业而言, 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如果说创新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那么, 管理则是企业创新得以实现的前提和渠道。甚至可以说, 管理过程本身就是创新。所以, 管理创新就是企业创新的核心, 是其他创新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
因此, 必须充分认识企业管理创新的迫切性, 创新是企业管理的生命力, 只有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才能切实解决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企业遇到的问题, 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总之, 我们要明确措施, 加大力度, 尽快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缩小与现代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集团之间的差距, 实现新的腾飞。
如何加快企业管理创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1. 注重管理理念创新。
企业管理理念也就是管理思想, 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导向和基本指导思想。任何创新, 最重要、最关键的地方都是理念的创新。管理理念的创新能够对整个企业管理创新起着决定性和方向性的重要作用。现代管理理念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管理的唯一主题, 而是着重强调人的社会性和蕴藏的巨大潜能, 在企业管理中注重以人为本, 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调动起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 一个企业如果想对管理创新, 那么首先就应该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彻底完成由过去的以物为中心到现在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的转变。
2. 推行优秀企业文化, 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以上海城建实业集团为例, 施工现场开展“安全早礼”活动, 这是上海城建实业集团领导考察日本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以后, 推行的一项新型项目管理制度。其目的旨在:建设工地项目文化, 实施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加强管理、操作双方沟通, 振奋全体人员精神面貌。位于嘉定区马陆镇中心区域的弘基诚建休闲广场工程是集团实施“早礼制度”的首个项目部。早上开工前, 项目部全体人员统一着装, 整齐列队在施工现场的广场空地, 点报人数后, “早礼”主持人——项目部主管代表向大家道早安, 随后就当天的施工内容、安全环境、工作质量、工地文明进行作业交底, 整个早礼过程大约15分钟, 早礼完毕, 施工人员依次进入各自的岗位。“早礼”活动, 成为当地施工现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它改变了以往作业人员上岗拖沓、懒散, 工作要求不清, 安全意识不强等现象;规范了工地、班组安全文明标准化管理;振奋了项目部全体施工人员的精神面貌;增强了工程建设的执行力和项目部整体的凝聚力。该工程现被嘉定区建委推荐为“综合创优观摩工程”, 业内不少兄弟企业慕名上门学习参观。
3. 利用网络营销来改变企业的运作方式。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营销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影响、扩大企业营销力度的有效方式。例如安踏在淘宝网建立了官方旗舰网店。2010年前三季度服装的总销售数量达到4286万件, 三季度的订货会订单执行率达到100%。而特步则与盛大签约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通过盛大代理的《龙与地下城Online》游戏等, 共同推广市场。运动鞋如何与网络游戏结合推广呢?在双方的配合推广中, 促销的方式可以是举办一些大型的嘉年华活动, 以及在销售过程中赠送盛大的网游卡、积分等, 在产品包装、海报、广告牌等媒体上都会出现游戏的形象而加大宣传;盛大方面也会在他们的游戏推广广告中出现特步的品牌形象, 在游戏的活动中增加一些诸如打到一定级别赠送特步产品或一起举办比赛的活动。
但是值得我们企业管理人员注意的是, 在管理中一定要注意对网络营销的营销策略与经营模式。以贝塔斯曼公司为例, 当当、卓越等大型网络书店的迅速崛起, 给贝塔斯曼业务带来不小的冲击。许多书友会成员选择“邮册上选书, 当当或卓越上购买”的策略。2002年, 贝塔斯曼关闭全球在线业务, 在中国首家电子商务网站BOL从此陷入停滞状态, 任对手当当和卓越迅猛发展。如果当时以贝塔斯曼的资金和实力, 以及市场号召力, 全力做网络这一块, 肯定有机会。贝塔斯曼在面对网络转型时, 并没有把握机会, 才造成败局。网络营销迅速崛起时, 贝塔斯曼并没强化“网络营销”这本应发展的第四条腿, 说明其营销策略与经营模式的僵化, 不能随着新营销手段与营销方法的变化调整营销策略。从贝塔斯曼的经营模式反思, 未来产品中“信息流”产品将远远优于“物流”产品。
4. 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在认真遵守执行各项财经政策、法规的同时, 应该结合实际, 制定完善《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工作职责》、《财务工作纪律》、《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 并严格落实, 确保日常财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同时, 加强财务人员培训。除积极组织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活动以外, 每年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对委派会计进行业务培训, 培训覆盖面扩大至企业所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持证人员。同时, 大力倡导、鼓励企业会计人员参加职称考试, 并及时开通了网上听课, 丰富学习渠道,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此外, 要强化监督检查。企业领导应该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检查, 由业务骨干带队, 抽调全体委派会计, 分成若干检查组, 深入各预算单位, 按照规定程序, 采取“背靠背”的方式进行检查。在检查的同时, 积极开展“比、学、帮、促”活动, 达到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及时纠正和防止违纪违规和“小金库”问题的发生。同时, 企业应结合业务的风险状况, 建立健全包括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内容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明确财务风险管理的权限、程序、应急方案和具体措施, 以及财务风险形成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 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企业应保持业务规模与净资本规模相适应, 保证风险控制指标符合相关监管要求。当公司的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达到监管部门确定的预警标准时, 公司应采用压缩风险性较高的投资品种或投资规模、转让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有形或无形资产、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减少或暂停利润分配、发行次级债或债转股、募集资本金等方式充实净资本。同时,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终对各类资产进行风险分类, 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5.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制度。
逐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人才, 一方面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 提高知名度, 扩大社会影响, 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 积极协调, 确实解决他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支持他们安心工作, 努力创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用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