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应用》

2024-12-09

《现代企业管理应用》(共12篇)

《现代企业管理应用》 篇1

批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 增强管理会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利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 强化医院管理会计的职能。

3、建立医院经营财务专题分析制度: (1) 建立固定资产投资合理性分析制度。对基本建设项目和大型设备的购置进行评价, 为今后医院基本建设立项和大型设备购置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 建立医院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分析制度。加强对各部门人力、物力消耗使用以及药品比例的控制, 大型设备阳性检查率的控制, 是提高经营管理效果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各科室实际人员费用及材料消耗的统计分析制订出合理的消耗指标, 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 计算机网络化建设是实现医院科学化管理的基础, 充分利用电算化会计, 加强管理会计的软件开发, 是有效发挥现代医院管理会计职能的物质基础。

总之, 管理会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管理会计学是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会计职能的提升;管理会计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不容置疑, 经济越发展, 管理会计应用越重要。医院强化管理会计的运用, 有着现实必要性。重视并充分运用管理会计, 对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管理会计 (Management Accounting) 也称为内部报告会计, 是根据单位内部管理部门的特定要求 (资源分配、经营决策、业绩评估等) , 提供决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是生产力和科学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下, 管理会计学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促进企事业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的职能

1、预测的职能:

现代管理学认为, 管理的重心在经营, 经营的重心在决策, 管理会计在医院的发展建设中, 利用财务会计的历史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 进行前瞻性地对医院未来发展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 为医院管理者预测前景、规划未来等经营管理服务, 对某一经营项目的多个实施方案进行预测、评估, 产生最佳决策方案, 帮助各级管理人员对某些重大经济问题做出专门的决策分析;从而减少决策失误, 例如:在医院基本建设项目投资, 大型设备购置的论证, 管理会计利用科学的方法, 收集相关信息, 根据患者病情, 患者人数, 患者使用资源比例, 预测设备的利用率, 设备的投资回收期, 进行可行性论证, 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医院制 (合) 剂产品来源是自制还是购买成品;医院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 运用管理会计学进行本、量、利 (CVP) 分析, 对比哪种方式最经济实惠, 分析可获取节约成本、获利最多的优化方案, 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料, 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组织控制职能:

管理会计是以“管理”的形式, 促进“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 是推动医院实现科学化经营合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会计结合本单位的具本情况, 设计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 编制医院的整体计划与责任预算, 确定各方面的主要目标, 用来指导当前和未来的经济活动, 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与使用。根据会计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 对预期可能发生的或实际已经发生的各种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分析, 以便在事前或日常工作中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例如:在促进医院努力开源节流、增收节支、降低医疗成本消耗、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减轻患者负担等工作中, 管理会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行全成本核算、单病种限价;在合理用药合理检查方面, 规定大型检查阳性率, 规定医疗费用中的药品比例, 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等措施, 有效控制了医疗成本、医疗费用的增长, 缓解了“看病贵”问题。责任会计系统, 在实际工作中监督控制、及时反馈、科学修正, 不断改善医院的经营状况, 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3、评价考核的职能:

根据医院定期编制的业绩报告, 对医院经营状况, 投资收益, 收治患者人数, 科研立项, 开拓新市场等, 进行实际与预算进行评价;对日常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追踪、收集和计算, 将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分析, 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业绩, 以便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正确处理分配关系, 保证经济责任制的贯彻执行。通过考核评价, 总结经验, 揭露矛盾, 挖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长点, 找出节约开支降低患者负担关键之处, 处理好医院经济发展与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之间的矛盾, 使医院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医院管理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

1、概念模糊, 目前有些医院管理者缺乏对管理会计的认识, 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概念模糊, 职责不清, 会计工作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算帐, 报帐工作, 在经营战略目标研究上不重视利用管理会计, 对管理会计知之甚少, 更谈不上应用, 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在医院发展和经营管理上, 仅凭过去的经验做主观判断, 管理理念落后, 方法简单。

2、缺乏基本素质, 作为管理会计的人员, 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的原理、方法及相关的政策法规, 而且要全面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知识;不仅要熟悉医院的状况, 而且要对整个经营活动过程有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要能依据已搜集到的各种经济资料, 设定某些经济参数, 采用一定的管理会计方法, 对单位某一方面的经济活动、趋势做出事前预测和规划。而目前医院会计人员, 掌握管理会计知识非常有限, 特别是有相当一批数量的会计从业人员根本就不了解管理, 无论就其思维方式还是知识面大多不具备管理会计的水平, 现代管理型会计人才非常匮乏, 有待于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提升财会人员的素质。

三、如何有效发挥医院管理会计职能的几点建议

1、增强医院主要领导的管理意识, 能否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 医院主要领导对管理会计的认识非常重要, 医院高层管理者更新观念, 接受科学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增强管理会计意识, 重视会计工作, 是充分的发挥医院管理会计管理职能重要的基础条件。

2、培养和引进高级管理会计人才, 一方面引进高级的管理会计人才, 另一方面对现有财务人员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价值观和职业水准进行培训提升, 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掌握现代科学管理、预测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 而且还应了解社会科学知识, 提高财会人员管理会计的专业技能, 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加强会计人员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应用微机的能力, 加快培养一》转220页

参考文献

[1]、「美」戴维.W.扬 (David W.Young) 著徐元元译《医疗卫生单位管理会计》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10

[2]、刘莉萍.管理会计在医院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J」2008. (3) :28-29

[3]、李天民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论文天下, h t t p://w w w.lunwentianxia.com/

《现代企业管理应用》 篇2

【摘要】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本思想占据着很高的地位,企业的财富,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都离不开人的服务、人的劳动和人的管理。企业在管理人力资本时,必须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在知识竞争的时代,只有充分认识人的作用,合理的、有效的实施人本管理思想,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与人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本管理应用

【目录】

一、人本管理思想概述——————————————————

11.人本管理思想的含义——————————————————1

2.人本管理思想的特征——————————————————

23.人本管理思想的四要素—————————————————2

二、现代企业管理现状———————————————————

2三、企业管理中人本思想的应用———————————————

31.以大多数人为本—————————————————————3

2.以企业职工群众为本,重点是经营好企业人才————————3

3.促使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群众相互为本——————————— 3

4.注重人的潜能开发。———————————————————3

5.依照人性的要求建立决策理念,设计管理制度。———————3

6.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3

7.创新用人制度,提倡无情竞争,讲求有情安置————————

48.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4

9.着力培育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度—————————————4

10.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4

11.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4

12.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5四、结语——————————————————————————

5五、参考文献————————————————————————

5一、人本思想管理概述

1.人本管理思想含义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企业以人为本,不拘一格地引进和使用人才,并且在工作中真正地关心、尊重、信任他们,使得他们在自身成长的同时,推动企业不断地发展。人本管理是一系列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它意味着人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其它资源都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人”这一核心资源、如何服务于人而展开。狭义的人本管理主要考虑的是企业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而广义的人本管理还考虑到企业的社会责

任,体现对企业外部主体的人文关怀。

人本管理强调管理要以人为中心,把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把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管理的最高目标,人本管理不同于此前的其他管理模式,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综合古今中外优秀的管理理论及实践,包括我国传统的人本思想,经提炼、概括而成的基本管理思想、原则和方法体系。

2.人本管理的主要特征

(1)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把人置于管理中最重要的地位,个人的自我管理是人本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

(2)他对人的约束是柔性的,尊重人、关心人,以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3)追求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共同实现。

3.人本管理的四要素

(1)、企业人。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管理关系是人的关系,传统的管理关系是“以事为中心”的关系,强调的是人去适应事,个人服从组织需要,服从事业的需要,而很少考虑个人的专长、兴趣及需要。而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主要要素。因此,人本管理首先必须改变观念,强调以人为中心,实行人性化的管理。

(2)、管理环境。管理活动是在企业的物质环境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环境两者相复合的系统中进行的。在当今社会,知识与文化已经变成了关键的资源,人本管理就是要把人原来定义为“理性的动物”,现在定义为“符号的动物”,通过塑造组织文化,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形成适合个人发挥潜能的机制,同时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企业的协调发展,即实现人的物质追求和社会追求的协调发展。

(3)、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为广大员工认可并付诸实践的企业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为企业拼搏的献身精神。

(4)、价值观。价值观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关于客观现实的主观意念,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现代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及奉行的行为准则。企业价值观是企业人在管理活动中相互理解和协作的思想基础,也是企业人实施管理、领受管理、实现企业目标的前提和保障条件。因此,应着眼于企业人的价值观,努力营造适合于本企业发展目标的价值观体系,使其充分发挥内化、整合、感召、凝聚、规范、激励等作用。

二、现代企业管理现状

在现实的竞争中使人逐渐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以及使用产品和享用服务的人。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

提出了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的理论;提出了更多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在实践中积极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就是一人为中心的管理新阶段。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新阶段是所有管理理论的延伸与升华,是由行为科学升华的人本管理,是在管理科学众多流派基础上,把系统管理提到新的高度,是现有的主要管理理论。

三、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的应用

1.以大多数人为本

在企业管理中人本思想:“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许多企业的宣言和口号。在现实管理中,绝大多数企业领导者把以人为本中的人视为职工群众,通过尊重、理解和关心职工群众的物质和精神利益,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是组织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第一的决定性的资源。如何管理好员工,并以此来创造利润,提高生产率,推进创新,是人本管理的关键,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观念和思维模式,企业管理者才能够决定如何执行高效益管理实务。并且需要针对目前企业经营者队伍和职工队伍普遍存在的素质缺陷,抓紧实施人才工程,进行全员培训。

2.以企业职工群众为本,重点是经营好企业人才

一方面要有高强度的优惠政策,加大吸引优秀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用好人才,通过为人才提供机遇将人才留住,使有才干的职工有用武之地。21世纪,企业员工跟公司的关系是“土壤学说”关系;公司有很多资源灌溉土壤,所有的员工在这片土壤上自然成长,接受市场经济的风吹雨打,能够长多高就长多高,最终使人尽其才,充分释放人才的潜在能量。

3.促使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群众相互为本

为了促使和保证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群众相互为本,在企业管理方式上,可以才取交互式管理模式。“交互式”组织,可以是管理者和执行者不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彼此,在工作中不断转换着的一种职能的两种角色。在企业中,领导者如果不是把下属都看成一些没有思想的机器,那你就不要只赋予他们执行指令的角色,而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参与思考、判断、计划„„人只有真正自觉自愿地成为“参与者”,才能释放出更大的潜能。交互式管理实际上是在最大限度地倡导本人管理的思想,他是要建设一种环境,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所有参与者的潜能,把人本管理的功能放大。

4.注重人的潜能开发。

企业的管理者要善于因材施用,帮助组织成员相互取长补短,真正成为组织强有力的凝聚剂。组织的管理者要能合理地调配使用本组织的资源,让每个成员都在合适的岗位上得到表现的机会。同时,组织管理者应花大力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夯实企业的人力资源基础,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

5.依照人性的要求建立决策理念,设计管理制度。

决策是组织领导者的首要行为和核心工作,这就要求组织领导者摆正企业与员工的位置,将员工当上帝看。中国的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对待员工方面有两点明显不一样:一是西方企业将员工视作企业不可或缺的内在要素,为了企业发展而想方设法拢络人心。中国企业则总将员工看作是外在于企业的要素。二是在西方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结构中,管理者与执行者是一体化的,决策是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完成的,而中国企业的管理层员工则想方设法让自己充当“次决策者”,致使决策缺乏人性化和科学性。

6.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要对企业管理人员实施强化培训,他们是企业具体的操作者,如果他们都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理念,那么在企业管理中又如何去体现这个理念。因此首先要增强竞争意识,掌握在市场经济中独当一面管理企业、竞争中求发展的能力。其次要提高创新能力,要通过提高素质具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能力,使企业具备不竭的生命力。三要具备前瞻眼光,要通过更新知识,把握欣喜,占据市场经济的制高点,以高瞻远瞩的人本观念、连续发展的战略观念、抢占市场的超前观念把握企业发展方向。

7.创新用人制度,提倡无情竞争,讲求有情安置

现代企业必须面向社会吸纳优秀人才,实行人员管理市场化,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公开选人、用人、考核,废除人力资源配置中的暗箱操作,达到企业人才配置的最优化。同时,要建立留人机制,制定科学的分配制度和奖励政策,积极推进生产要素股分化,鼓励技术、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入股,年初入股、绩效奖励投资入股、经营管理者任期期权股权入股等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形成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骨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8.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

人本管理应该主要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本,而在人的社会属性中,又要以人的理想信念为本。因此,在实施人本管理的过程中,突出人的理想信念,关注人的理想信念,把人本管理的重点放在人的理想信念方面,才能抓住人的灵魂,才能充分体现企业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既能使员工们意识到其工作的结果对自身有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奋斗对社会或企业有一定的意义,应该为之效力。让每个员工都感到主体意识得到了尊重,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实现自己的价值,由此而激发出他们的劳动热情。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须靠广大员工的觉悟和努力。为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关心员工的物资利益,努力帮助员工解决好分配、住宿、食堂、医疗、劳动条件以及婚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企业管理者要有意识地为员工提供条件,创造机会,保证人人有用武之地,个个能人尽其才。可通过一系列文体活动提高员工的生活情趣,陶治员工的精神情操,增进员工的感情交流。

9.着力培育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度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现代“双赢”的价值观。只要员工们真切体会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与自己息息相关,离开企业自己将难以发展,就会形成对企业的深刻依附感,并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实现与企业目标的一体化,从而自觉为之奉献,最终形成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10.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

企业要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给人才以平等的机会,真正让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担任企业要职;建立与员工的对话制度,改善沟通,及时听取员工对企业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要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强化管理,控制成本,提高效益,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努力培育团队精神。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企业才能永保生机。

11.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主导方式是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其根本目的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证企业生产经营一直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激励的过程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激励是全方位的,不仅有物质形态的还有精神形态的,既要进行有效的物

质激励,又要注重感染性的情感激励。现代管理学认为开发人的潜能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感情投资,强调管理必须尊重人的本性,要有人情味。

12.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制度等。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属于企业人本管理体系中的最新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建设要建立一种为企业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观和经营管理理念。这就要求企业重视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建设,管理手段由硬化管理变软化管理,塑造企业形象,使企业文化不仅吸引员工,而且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推崇。我们在创造企业文化时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吸收先进的现代管理理论,杜绝简单、盲目地克隆”必须构建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现代企业文化。今后,企业的竞争由人才的竞争转变为企业文化的竞争。现代企业只有继承传统并不断文化创新,才能屹立在世界企业强手之林。

四、结语

现代企业中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就必须以人为本,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实施人本思想,以人为核心的创造企业财富、推进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和人的和谐发展。

五、参考文献

1.《试论企业管理中人本思想的应用》 百度文库

2.《企业管理精髓——有胜无败的“人本管理”》薛瑾

3.《人本管理》芮明杰

老子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篇3

老子生于春秋末期,为周朝的收藏史官员,为人类留下了一部以整个宇宙及其根源为描述对象的巨著《道德经》。这本书铸就了中国文化的根源,并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类世界。2 500多年来,人们孜孜不倦地研究这一巨著,并用它来指导日常的生活。

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一章讲述了“道”的概念。在老子看来,“道”是一种人类看不到、摸不着、见不到的存在,它是一种能量,而且是一种有整体规律系统的能量。“道”的这种能量具有两个层次,即阴与阳两面,阴的一面是看不见的能量,阳的一面是可见的物质万物,由阴的能量显现为阳性宇宙万物,而这从“无”到“有”的循环转换构成了宇宙的基本定律,也正是“无”与“有”的无限循环的两重性成为了宇宙奥妙之门。 首先“道”是形而上的、无形的、本源的意识能量,虽然人类看不见她,但她却掌控着宇宙间的一切。同时,“道”也是有形世界的万物及其内在的各种规律,宇宙间的点点滴滴都是“道”的体现。要想在哪一行当上有杰出表现,就得精通那一行内在的规律—“道”,当然商道也在其中了。

根据老子“道”是从“无”到“有”的无限的、动态的平衡循环的观点,为此他进一步表述为:道(0)——宇宙场(1)——宇宙的两个基本元素(2,阴和阳)——阴、阳相交(3)——万物生成——生命的形成——植物——动物——人——(左脑,右脑——感知与逻辑思维)。

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两种渠道,中国人是通过右脑的感知, 在本源上就感悟了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中国的远古人根据这一感悟才写出了《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黄帝四经》《阴符经》等经典类的文献。相反,西方人则是从表层的现象开始, 通过左脑的归纳、推理,用逻辑的方法在基础层面上不断地总结自然规律。可以说这是两种探求本源规律的路径:殊途同归,人类的使命就是从不同的层面破译自然规律的。

鲁迅先生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道德经》和《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中国古人为人类留下的认识自然的宝典;同时是人类文献中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以整个自然宇宙及其规律作为描述对象的书籍。他们描述了天道、地道和人道,也越来越多地受全世界人的青睐。1988年美国里根总统在其国情咨文中使用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句子,由此掀起了一个学习《道德经》的热潮。今天的商业社会里,企业的治理应更多地从老子《道德经》中汲取养分,实际上,国外的企业界已经在企业管理当中应用了。哈佛大学的教授加里•哈默在他的著作《管理大未来》中指出,西方的管理已走到尽头,21世纪地球人需要向中国人借智慧,颠覆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思想,不断进行创新,从而更有目的地迎接未来挑战。而中国《易经》《道德经》的无限循环与创新将为21世纪的全球企业管理带来指引。

根据多年的研修和实践,我就个人的生活和企业经营实践,就老子智慧在现代企业经营上的具体应用总结出12个大方面,形成了老子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系列:

1. 使命篇 2. 领导力 3. 企业家精神 4. 团队建设 5. 应变与创新 6. 诚信 7. 细节 8. 企业治理 9. 感恩与回馈 10. 解压(实修)11. 潜能释放 12. 基业长青。

感谢《企业文明》杂志给我这个平台,在过去多次和李祖荣总编交流中不断撞击火花, 他鼓励我形成老子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系列,让我有机会把心中的喜悦带给各位企业界的朋友们,愿《道德经》为您及您的企业经营带来福音。

《道德经》与企业使命

今天我们讲企业管理,大都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或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深入研讨才发现, 企业的经营与利润的获取只是表层上的。要想办出基业长青的企业,最为根本的还是企业创办人的核心理念和社会责任。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述了宇宙万物从无到有中以柔克刚的基本规律——“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应用到现代企业的经营当中,老子告诫我们企业的软实力、企业使命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有了正确的、符合自然规律的企业使命,才有企业的利润,才能完成企业的社会责任,才有不断成长的百年基业。

企业使命是企业发展根基的根基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对管理所下的经典定义是: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在德鲁克看来,为“我们的企业是什么?”这一问题提供答案是高层管理者的首要责任。企业如果不了解自己是什么,代表着什么,自己的基本概念、价值观、政策和信念是什么,它就不能合理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确地规定了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才可能树立明确而现实的企业目标。

企业的使命是要回答“我们自身代表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是每一个企业首先要面临的,对此的回答是不变的,而除此之外的企业经营则会根据市场随机而变。

一个高瞻远瞩的企业应该具备三个层面: 企业的核心理念、企业使命;依据企业使命而建立的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愿景和战略;企业根据前两者而制定的经营活动。企业的核心理念、企业使命是无形的、不变的,但同时又是最根本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愿景和战略及经营活动是有形的,可以随时空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确立企业使命的根源是商道或企业运行规律

《黄帝四经》上有句古话:“执道循理,必从本始。”纵观人类社会的文献,只有中国古人留下了两本以宇宙自然规律作为直接研讨对象的书:《易经》和《道德经》。《易经》用两个基本的符号推演了规律的简易、变易和不易的变化模式,从而让人类推演宇宙万物的变化,做到知变、识变和应变。而老子的《道德经》则是用五千言讲述了宇宙万物从无到有的过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用简单的13个字清晰地告知人类一切的由来。

老子所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宇宙运行模式:道(0,纯宇宙意识能量)生成宇宙场(1,纯宇宙意识能量形成的统一场),宇宙场中生成两个基本元素(2,阴和阳,宇宙规律从总规律开始形成枝干规律),阴、阳相交万物生成(万物繁衍规律),万物中有生命的形成(生命形成的规律),万物中有植物(植物生长规律),万物中有动物出现(动物生存规律),动物中最后由人类进化(人类社会的规律)。

由此可见, 老子告诉人类的生存要遵守天地的规律。人类生存中的商业活动也要符合天地规律。人的使命是承上启下繁衍生息,还有更深层的就是感悟宇宙自然规律。人的这一使命最终要从“道”、纯宇宙意识能量中找到答案,企业的使命最终当然也是要从“道”、纯宇宙意识能量中找到答案,社会及地球的未来同样要从“道”本源中找到答案。

nlc202309011303

确立企业使命的根源,就可以从纵深去寻求企业使命以及企业经营之道。

创始人的社会使命感奠定企业使命

老子在《道德经》第11章中形象地讲了一个车子车轴中空部分的作用。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句解:30根辐条连接一个车毂之上, 有了车毂中空的部分,才有车的使用。因此,显现有形的宇宙万物给人带来便利,而无形的空才是获得使用价值的基础。

老子在这里通过车轴的例子告诉众人一个显而易见的哲理, 那就是像车子一样, 有形的辐条和车毂给人带来便利, 而真正起作用的却是车毂中空的部分。 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上来, 我们从中感悟到企业经营的实效是结果, 而导致企业经营结果的是企业创始人所形成的企业核心理念和企业使命。这可以从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那里得到诠释。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自1918年松下幸之助创业以来,始终以 “为了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舒适,并为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为经营理念和企业使命从事着企业经营活动。今天,松下已去, 但松下电器依然立于世界500 强之林, 松下的精神永存。

松下幸之助认为,企业经营就如同人的一生,人需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企业也是如此。企业的经营从经营理念开始,正确的经营理念扎根于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之上。为了寻求这种正确的经营理念,幸之助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企业是为什么而存在?企业的真正使命是什么?

松下开办企业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并由此而对世界文化作出贡献,松下把这个理念用在产品的生产中、员工的培训中,通过回答“企业为何生存”这一问题,把具有浓厚日本特色的人本管理信念和方法发挥到了极致。

松下的第一目标是为社会作贡献, 第二目标才是赚钱。他承认,作为一名经营者,肯定要使企业获得利润,这一点不容质疑。他直言不讳地说:“赚钱是企业的使命,商人的目的就是赢利。”但是,企业的存在目的绝不仅仅是赚钱,企业的真正使命,在于为了实现社会繁荣。赚钱是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条件的,一个不能为社会繁荣作出贡献的企业,哪怕赚钱再多,也背离了正道。

辞去董事长职务后,松下幸之助又将“通过经济繁荣实现人类和平与幸福”的理想继续深入,他设立了“PHP,Peace and Happiness through Prosperity”研究院,松下幸之助期望通过这一研究,从根本上矫正社会的不良状况,立足于从人性、从诚实正直的角度来思考社会各种制度的应有形态,以促进人类走向共同繁荣之路。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道”的本体——纯宇宙意识能是无形至柔的,但它又贯穿于宇宙间一切有形的万物之中。松下幸之助一生致力于使大众生活变得更丰富, 并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这一指导方针贯彻在松下电器的经营当中,他经营企业的实践和思考为后来企业人留下深刻的启示。 真正让松下精神永存的与其说是他的企业, 还不如说是他的精神和他通过繁荣带来和平与幸福的思想。

按自然规律顺势而为成就中华商圣

老子在《道德经》第25章中详尽地阐述了万物运行的内在规律, 以及人在宇宙体系中的位置。

原文: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句解:道贯穿有无, 由它衍生出的空间广大无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也大,赋有纯宇宙意识能量的人类同样也称为大。环宇间的四大之中,人类为其中之一。人类依法于大地,大地依法于环宇,环宇依法于宇宙时空场,而宇宙时空场则按自有规律运行。

老子在这里指出人是宇宙万物中四个大的体系之一, 人是要根据生存在大地上的规律行事的。 只有找到规律, 并顺应规律才可以顺自然之势,才可长治久安。中国公认的商圣范蠡,恰恰美满地诠释了老子这一说法。

范蠡 ,字少伯,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36年,约于公元前448年无疾而终,享年高龄,几近百岁,被称为中国商人圣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与勾践一起在吴国做奴3年后归国,被尊为上将军。勾践回国后,便率性而为,转年就要攻打吴国雪耻,被范蠡拦住,范蠡认为条件都不成熟,10年后,勾践再次提出伐吴,依然被范蠡拦下,范蠡认为,经过10年的休养生息,越国兵强马壮,士气高涨,但是现在还缺少天时。10年后,吴国与晋国争霸,发重兵与晋国会盟,吴国空虚,此时范蠡找到勾践,告诉勾践:“天时、地利、人事都已齐备,可以出兵了!”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最终灭了吴国。

范蠡深悟老子的“功成身退”的道理,在越王勾践庆祝之时,便悄悄地离开了越国。而他的朋友文种在收到他的信件后,准备离开时已经晚了,最终被迫自杀身亡,而辅佐吴王的伍子胥也是同样的下场。

范蠡离开越国后隐姓埋名,携妻儿与弟子们化名鸱夷子皮,到齐国开始他另一段同样辉煌的人生旅程。在齐国,范蠡购买了一些靠海边的土地,开垦种田,兼营渔业捕捞、开盐田等。范蠡认为,天时决定农业,天时变化是有规律的,所以谷物收成的好坏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他根据五行更替总结出了丰年与灾年出现的大概规律。范蠡总结了按照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自然特点进行灵活差异的经营。经营策略是:“人弃我娶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他提出:“水则资车,旱则资舟。”意思就是在发生水灾时做车的生意,在旱灾时做船的生意。由此,范蠡很快建立了信誉和德名,各国商人都愿意和范蠡做生意,工匠与农民也愿意为范蠡做工。短短几年时间,范蠡就成为齐国首富,家资巨万,还被后人颂称为“富行其德者”。

范蠡名声日盛,齐国国君请他为相。范蠡大力发展经济,促进齐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奠定了齐国经济与文化繁荣的基础。3年之后,齐国国富民强,百姓奉范蠡为神明,朝野中也是颂德声一片。而恰在此时,范蠡挂印封金,尽散家财,分赠给好友与贫苦的百姓,飘然离开齐国。

范蠡顺势而为,成就一方巨贾,却又三散财富,是世界慈善第一人。他遵循宇宙自然规律,一生屡创奇功,又不陷于功名利禄,财宝金银,磊磊落落,成就了符合道的规律的美满人生,是商人学习的典范。

企业的基业之本是符合天道的德

老子在《道德经》第54章中阐述了德普天下的道理,老子讲到人类间一切的根本是天德,来自天道的德。

原文:善剑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句解: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掉,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那么祖祖孙孙就不会断绝。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身,他的德性就会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家,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邦,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

天道是宇宙运行的能量,而“天德”便是这种能量运行的普遍存在的品行,而进一步把它应用到人类社会,就构成了人类文明的、符合“天德”的德行。当然人类的德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符合天道的德,一部分是依据人类为我意识层面的德行,人类间符合“天德”的才是人类要弘扬的根本。如果人掌握“天德”并应用了这种“天德”,就学会了做人、做事、做企业。

nlc202309011303

美国的默克公司是一个将“天德”应用到企业管理上的公司。默沙东公司(在美国名为“默克”公司),世界制药企业的领先者,总部设于美国新泽西州,是一家以科研为本、致力于研究、开发和销售创新医药产品的跨国制药企业。默克公司16次获得美国《财富》杂志“美国十大最受推崇公司”称号,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2001年度全球“50家业绩最佳”公司之一,在全球制药公司中位列第一,位列《Worth》杂志2000年美国公司捐助排行榜榜首。

1935年, 乔治•默克二世是这样阐述公司的核心理念的:“在我们这一行工作的人真正受到了促进医学进步、服务与之理想的激励。”54年后,1989年默克公司的内部管理方针中写到:我们做的是挽救和改善生命的事业,所有的行动,都必须以能否圆满实现这个目标为衡量标准。 1991年三代领导人之后,默克的CEO罗伊•魏吉罗用同样的口气说道:“最重要的是要记住,我们业务成功意味着战胜疾病和协助人类。”

恰恰是默克一贯坚持并将其企业的核心使命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才成就了世界第一大制药公司,并为人类的医药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也正是因为如此,默克公司在1944年时就率先捐助黑人大学联合会,在上世纪70年代就规定所有主管必须在年度目标里包含废除差别待遇措施,并把这些措施和奖金、购股权、等级评比、业绩加薪结合为一。在第二次大战后,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把链霉素引进日本,消灭了侵蚀日本社会的肺结核;决定开发治疗河盲症,免费送药给第三世界上百万感染河盲症的病人,且自行承担费用,直接参与分发工作,以确保药品确实送到受这种疾病威胁的上百万病人手中。默克的今天始于公司创始人的办企业理念和使命,始于用企业经营来完成挽救和改善生命的事业。默克公司告诉世人一个事实:企业以德为本,方可基业长青。

今天的企业中,能够经历百年的公司为数不多,而在这些公司中有一个核心的特征,那就是都有指引、激励公司上下的企业使命,即核心价值观和超越利润的目的感。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应更多地将老子智慧开发、应用到企业经营之上,武装、治理企业,帮我们找到兴办企业的根本,创建一批经久的优良企业,为中华民族作贡献。

(责任编辑:罗志荣)

王文明简介

王文明:北京大学客座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 曾任加拿大温哥华商业理工学院院长,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访问学者,著名人文学者。精通中西古典哲学,研读老子思想30余年,开创性地将老子思想与人的潜意识能量开发相结合,化道家智慧于日常生活及企业管理,被听讲习学员誉为“老子思想应用大师”。

王文明历经中西企业管理及商业实践,旅居国外十几年,曾从事教育、地产、矿业等多个领域的企业经营与投资,现任加拿大凯昂投资公司董事长,将世界先进管理理念与企业具体情况相结合,独立研发出实战前沿课程,并创新地将道德经思想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来,以稳健的步伐走出了一条管理创新之路。

现代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 篇4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 我国企业从经营环节逐步转向管理环节, 不断的尝试摸索寻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会计工作本身的工作方式也在不断的完善, 此时的会计电算化以其独具的高效化、规范化、系统化和信息化, 以及与计算机高端的科学技术相结合, 将大幅度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和效率。可以说, 会计电算化解放了劳动力, 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和压力, 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现今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

现代企业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充分发挥其作用为现代企业的管理做好服务工作。在互联网时代, 对信息的掌握就是对先机的绝对控制, 在会计纷繁杂乱的信息中, 会计电算化在保证数据收集完备前提下, 做到及时应用记账, 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最新最详细的信息资料, 以便做好充分的准备。

但是由于会计计算方式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是停留在手工记账的模式, 对于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存在诸多的不便, 随着科技的进步, 时代的变迁, 为了进一步改善管理提高业务水平, 资历雄厚的大企业认识到了这一现实问题, 纷纷及时开发改造计价和成本核算的方式, 除此之外, 对于原先的手工计算方式, 选择了会计电算化跟快捷高效的核算方法, 解决了财务信息的滞后性与重复性。计算机代替了会计工作人员的手工记账, 账务单据的处理过程中重复作业, 还要整理各种信息资料确保最后报表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对工作人员来说是一大考验, 然而因为会计工作主要是汇总核算工作, 需要到最后才能得到整季乃至整年的财务报告, 针对接下来的工作安排无法做到预测预警, 致使管理工作的展开有很大阻碍。随着会计软件的不断升级换代, 逐步跟上管理步伐, 我国的会计应用时代才刚刚拉开了序幕。

二、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会计电算化带来了我国会计事业的春风, 全面提高了我国会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实现了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现代和科技化, 让会计事业有了质的突破。会计电算化的广泛使用, 极大的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 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更能及时反映财务信息。会计核算是一项巨大的繁杂的工作, 需要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 而且要求非常高, 在这一方面, 会计电算化发挥了它独特的优越性。利用计算机对杂乱的原始凭证, 进行处理, 分门别类的对数据进行整理核算, 再进入下一项目, 整个过程当中, 会计工作人员至于要录入信息就好, 计算机会依照软件设计自行对账核算等工作, 以最快的时间反馈管理层想要的财务信息, 这一改进将在年终的时候凸显其巨大的优势。倘若还是停留在手工记账的阶段, 稍微大型一点的企业那会计工作可见一斑, 计算机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够解决人工计算好几十天了, 不是是时间上的优势, 在准确规范上面也是手工记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 在整个会计过程中不仅节约了时间, 人力, 物力, 财力, 还极大的节省了空间, 想要翻查财务信息, 只要鼠标几点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就不再需要翻越厚厚的会计账本了。针对不同账本有不同的记账内容, 而且不同的账本性质也不尽相同, 若是人工整理分门别类又是一项大工程, 会计电算化面对这个问题可以根据软件的设计自行默然操作, 在同样的记账体系, 会计点算化将解决人工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反应将数据反馈给企业管理者, 这对于企业发展是重大贡献。

会计电算化加强了对会计职业要求, 强化了会计职业操守, 塑造了更高的会计职能, 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和管理水平。以前的会计职能主要要求是的反映和监督职能, 而且是事后的才能进行的, 意思就是上一年的情况要到下一年年初才能总结问题, 然后在下一年进行调整与整改, 具体反映的信息也局限于最后的报表, 而且真实可靠性还有待考量, 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 这是由于工作量大和速度反映的滞后性所造成的, 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尚无希望可言, 但是会计电算化的出现, 利用了计算机网络的先进功能, 弥补了手工记账上存在的弊端, 计算机高效的运算能力加之软件个性化的设计, 完全可以达到适应企业需求的记账报表, 企业工作可以随时按照财务信息的反馈及时有效的信息开展, 自身内外部门的信息将更快的传递, 工作也由原先单纯的记账算账核账, 转向了更加全面具体的分析和核算。这一切都让会计工作不在枯燥乏味, 解放了劳动力, 让更多优秀的会计从业者有余力发挥自身的才干。

三、会计点算化在现代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技术和制度的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在应用上存在一些问题, 若是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对于企业自身也存在安全隐患。

1. 错误的认识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确实实现了解放劳动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的目的, 但是由于不少人对会计电算化的错误认识, 致使众多管理人员将工作全部推脱给财务人员, 没有上下的积极配合, 对信息的处理不恰当, 往往出现适得其反的状况。会计电算化因为是依托计算机网络的服务,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纸化的, 但是会由于机器设备的老旧, 会计人员操作不当, 对软件的知识不够, 让原本应该是简化会计过程的电算化变得更加复杂, 简化了整理核算过程, 却复杂了操作过程, 这让大多数企业的投资得不偿失。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和巩固基础应用理论知识, 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2. 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能较弱。

众所周知, 计算机也是一把双刃剑, 在高速运作的前提下, 其数据安全却存在一定的隐患, 为了业务的要求, 有关企业的重要数据账单会在计算上反复使用, 若是安全工作不到位, 企业至关重要的商业机密就有可能被泄露出去, 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在安全保证这一块需要相关的管理工作者不定时的对软件的安全性能进行及时的提高升级, 以免不必要的损失。

3. 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性人才的缺失。

因为是新兴技术, 对人才的培养和要求会更高, 不再满足于经验老道的会计师傅, 更多是要求能快速吸收新的知识和信息的复合型人才, 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方面都有所发展的人才才能将会计电算化更快更好的应用, 将会计电算化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当遇到技术难题时就能及时攻克, 不影响工作的进程安排。

4. 会计电算化的开发问题。

因为公司的业务是在不断的变化, 财务管理也是不断改进, 对会计电算化的要求也就越高, 如果会计电算化得不到企业高管的重视, 就会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造成困难, 及时的更新及时的反映问题, 才能让会计电算化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四、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 我国企业从经营环节逐步转向管理环节, 不断的尝试摸索寻求利润的最大化。信息化的发展让社会劳动生产率飞速上升, 大大提高了各大企业的工作效率, 而对于会计这一行业来说, 无纸化的出现是对业界的一大革命, 针对传统的会计业务模式是一个本质的改变。此时的会计电算化以其独具的高效化、规范化、系统化和信息化, 以及与计算机高端的科学技术相结合, 将大幅度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和效率。可以说, 会计电算化解放了劳动力, 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和压力, 企业工作可以随时按照财务信息的反馈及时有效的信息开展, 自身内外部门的信息将更快的传递, 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现今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会计电算化的引入对于会计工作人员来说极大的降低了他们的工作强度和计算整合, 信息快速传递将会计的工作不再繁琐复杂, 现代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也要有高度的重视, 正确的使用和完善才能让会计电算化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为人所用, 高效便捷的会计电算化应用才会有更加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新.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 (12) .[1]陈新.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 (12) .

[2]翟惊涛.会计电算化在会计集中核算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8) .[2]翟惊涛.会计电算化在会计集中核算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8) .

[3]李玉芝.浅谈影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与管理, 2006, (01) .[3]李玉芝.浅谈影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与管理, 2006, (01) .

《现代企业管理应用》 篇5

张立峰赵晓毅

(河北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摘要:在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许多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在强调管理艺术。文章从管理艺术内涵的界定入手,分析了管理艺术与管理艺术性的区别和联系,最后,探讨了管理艺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管理艺术 管理科学 应用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对象依照一定规则向预期方向或目标运动的理论。在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管理者和管理对象正在发生着许多根本性改变。管理学的研究,已从具体的工作方法转向管理艺术的方法研究。许多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在强调管理的软化和艺术,认为企业管理不仅需要“理性的”、“条条框框”的“硬”因素;同样也需要某些“非理性”的“软”因素。管理学作为科学和艺术有机结合的学科性质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同。然而,何为管理艺术,管理艺术和管理科学有何区别和联系,怎样在现代企业中应用管理艺术等重要问题仍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和回答。鉴于此,本文从对管理艺术内涵界定入手,分析了管理艺术与管理艺术性的区别和联系,最后,探讨了管理艺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管理艺术的内涵

不同的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管理艺术进行了界定,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刘杰,唐丽娜(2009)认为管理艺术是指管理活动中的一种高超的手段和方法,它是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建立在一定的素养、才能、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有创造性的管理技巧。刘永萍,闫肃(2006)认为管理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管理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才能和技能。包括管理活动中的创造性的管理技能、管理技巧;管理者的灵活策略、独特方式、恰当手段、巧妙方法等,是管理者智慧、才能、经验和胆略的综合体现,是管理者运用知识、经验和智慧去做好管理工作的一种能力。申志敏(2005)认为管理艺术是管理者适应具体管理对象的变化或对象所处环境的变化(即主体的和客体的变化)灵活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富有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张一江(2007)认为管理艺术属于方法论范畴,巧妙地运用管理方法就是管理艺术。

结合相关学者对管理艺术的定义,本文认为管理艺术是建立在一定的素养、才能、知识、经验基础上管理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是基于管理科学并在实践中的升华,它更加注重东方传统文化对管理实践中的影响,更加强调个人在管理实践中的作用。对于管理艺术应从以下几层次理解:

1、管理艺术表现为管理实践中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管理科学是对管理实践中带普遍性问题的概括和总结。将管理科学的一般规律和理论原则运用于具体问题时是一项困难的艺术,包含着管理者的主观创造性活动。-1-

2、管理艺术是管理者根据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实践工作中解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是问题得到完美解决,给人以美的感受。

3、管理艺术是多样性的,管理才能和方法可以是多方面的,很多时候要靠管理者个人的人格魅力和灵感。

4、管理艺术是艺术性的东西。它是权变的具有灵活多变的美感。因为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有着不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没有任何一次相同的管理行为。这种艺术性简单说来就是“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的哲学现象。

5、管理是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内部各类人员的活动,使组织成员同自已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有效活动过程。因此,在组织管理中,相对应有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具体方面的管理艺术。

6、管理艺术最大特点就是弹性化。而在弹性化的管理中,管理者的作为和影响力比较大,往往决定着管理的成功与否。因此,管理者必须以修身为本,以“德才兼备”树立威信。管理者除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外,还应有管理才能,多谋善断的决策能力,特别是在关键时刻,要用科学依据、准确判断;要执行坚决果断,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从而使组织成员感到这样的领导可以信赖,使其工作更加卖力。总之,管理者只有做到以“德才”服人,才能确保管理艺术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达到有效管理。

二、管理艺术与管理科学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反映管理工作的科学知识,既有管理科学,又有管理艺术。管理科学和管理艺术是相互渗透、互为促进的,具体表现为:

1、管理艺术是管理科学的重要来源

管理是一种理性的事物,而构想与设计管理则是一种充分掌握理性规律基础上驾驭理性的艺术。此外,管理涉及的对象是人,而与人交流、协调,引领和把握住人行为的结果则更是一门艺术。所以,只有在大量的处理管理问题的实践艺术中,人们精选出比较稳定的、规范化的、对任何人都有效并被实践反复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知识固定下来,找出其规律性,它才形成科学,管理科学是具有管理艺术的沉淀和积累的科学。

2、管理艺术是管理科学的有益补充

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管理科学只能提供给管理者管理的理论原则和基本方法,为解决问题、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者必须要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因为具体问题的纷繁复杂,不同的管理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又有很大差别,但都比较完美地解决了问题,使人感到管理的精深和美感,从而呈现出管理艺术。

3、管理艺术凸显管理科学的实践性

管理艺术是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高超的手段和方法。西方的管理十分重视明晰的定义,清楚的规定和正确的数据,形成了模式化的管理科学,而我们说管理艺术是指管理过程中的科学技巧,没有一个真正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具有很强实践性和操作性,并不只是通过简简单单的学习就可以掌握得很好的,这也就是我们很难以将一个人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水平进行简单的评价,否则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学历却能够管理和经营好自己的组织,而有些人智商很高学历很高却无法胜任管理职位。

三、管理艺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在企业管理中实现法、理、情的有机统一

企业管理中首要的管理对象是人。而人是最复杂的:能力有大小、品质有优劣、个性有差异。许多学者对人的管理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方法,每一种理论和方法都可找到成功的例证,这些理论和方法在另一场合,另一个管理者去应用时又会觉得不灵。尽管管理学领域流派纷呈,方法各异,归纳起来,对人的管理无非是法、理、情的管理,管理艺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强调在管理过程中把法、理、情的有机统一。

法的管理就是制度管理,包括组织的各种章程、条例、规程、程序、标准等。理的管理是立足于组织成员集体的群体心理和综合感情的管理,它的管理实施,是出于对整个组织的全局和战略利益的考虑,可归结为对组织行为的长远的和近期的、综合的和局部的生存与发展效益的评价。情的管理是管理伦理性的体现。前面说到法的管理是不讲情的,而人又是富有感情的,管理不能没有情。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情的管理主要体现为人本管理。

法、理、情的管理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和手段,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不同的员工,管理者要进行有效管理是很不容易的,不可能有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既要根据不同情况侧重于某种管理,又要把法、理、情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绳之以法。同时,法、理、情的管理又或多或少有些缺陷,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其长处,克服其不足,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

(二)在管理中实现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有效结合刚性管理是管理者依靠一定的行政指挥系统,通过制定一系列章程、规定和规则,采取强制的方式与手段使员工遵守和执行,是组织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是组织、机构管理的骨架构成。柔性管理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它是随着时空的转换和社会的进步应运而生的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它的理论支点是“以人为本”,它的实践意义是建设“和谐社会”,它的本质特征是“人性化管理”,它的核心要求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疏导人、用好人”。

在企业管理中,刚性管理为日常运营工作提供标杆,确定每个人、每个岗位、每道程序的工作标准。“刚性”管理以强制性命令为主,刚性管理是柔性管理行之有效的先决条件;而柔性管理则能实现刚性管理所无法实现的功能,柔性管理通过信任、激励、关怀,注重人的内心情感因素,建立有效的情感交流机制,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成员正确认识在组织中应完成的任务和担负的责任,自主地提高工作目标。二者的有效结合,可以产生良好的互补作用。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应以“刚性管理”为内在尺度,以“柔性管理”为外在表现,真正做到尊重、关心、平等、友爱,体现管理艺术。具体应做到:

1、刚中带柔的制度建设

现代“人本管理”就是一种刚柔并济的管理方法,是建立在一系列完整而规范的法律、制度的刚性管理基础之上的管理。但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尚不够完善,要实现人本主义柔性管理,就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化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化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以法制化形式、制度化形式,向成员推销的最佳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管理标准和行为规范。

2、刚柔并济的组织机构建设

企业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是等级权力控制,是垂直型的纵向线型管理系统。

这种管理形式强调的是制度+控制,虽然能使人完成既定工作目标,但由于其缺乏灵活性而逐渐失去活力,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要求取而代之的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即学习型组织形式的结构)。这个新形态的组织,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使企业构设置尽可能简单;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由集权管理向分权管理过渡;注重灵活性与有效性。

3、实施柔性管理,鼓励员工主动学习

企业管理层应鼓励馆员主动学习,提高员工各方面的素质。学习能使员工在工作、人际交往与沟通、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方面得以满足。对于企业而言,信息的剧增使知识的组织、管理更为困难。这就要求企业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来处理日常工作。因此,管理者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企业成员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服务能力。

4、刚柔并济为企业成员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企业的全体成员都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应以“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为主导,以“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为辅助,为员工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企业管理层要努力创造一个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要善于运用积极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影响员工,形成工作的合力;对待员工要公平、公正,坦诚相待,真心实意地做员工的朋友,增强亲和力。同时,员工也应了解领导、尊重领导,彼此沟通,相互理解和支持。

(三)要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实施爱抚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中,应用管理艺术,除了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实现实现法、理、情的有机统一和刚性管理、柔性管理的有效结合外,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实施爱抚管理。所谓的爱抚管理是指关注企业职

工的安全和健康,保护职工不受与工作相关事故的伤害和不患身体或心理疾病。

爱抚管理将企业管理的范围从企业内部拓展到职工的社会活动区域,将企业管理的关注点从职工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效果转向职工的思想和心理。爱抚管理对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产生着重大影响,它标志着企业人本管理观念和方法的深化。通过爱抚管理的推行,企业可以取得如下实施效果:维护职工的身心健康,减少企业医疗保健费用的支出,从而降低成本;增进员工的身心健康,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培养员工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企业迎接新挑战做准备。

参考文献:

[1] 张一江.现代企业人才管理艺术与配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9):57—61.[2] 吕萍香.对管理艺术的感想[J].管理观察,2009(3):173.[3] 唐星敏.刚柔并济的图书馆管理艺术[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6):28—29.[4] 张友苏.管理艺术:法、理、情的有机统一[J].求是,2008(21):57—59.[5] 刘杰,唐丽娜.管理艺术随想[J].大众商务,2009(3):50—60.[6] 申志敏.试论管理艺术研究的形象思维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5(6):66.[7] 刘永萍,闫肃.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艺术——由《红楼梦》中的管理者看现代企业管理[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6):44—46.[8] 高崇友.企业管理艺术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4(6):83—86.作者简介:张立峰(1982-),男,河北唐山人,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资本运营。赵晓毅(1982-),男,河南洛阳人,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注:通讯作者及联系方式

通讯作者:赵晓毅手机:***

通讯地址:河北省唐山市新华西道46号河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08研四班 邮编:063009

《现代企业管理应用》 篇6

关键词:人本管理;以人为本;有效运用

“以人为本”最早由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提出。由此可见,人本管理理念在很久之前就开始受到管理者的重视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更是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而企业要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取到更好的发展,也必须注重“人”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切切实实发挥好企业管理的有效性。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说,企业在进行有效管理时,要时刻将“人”的这一基本理念贯穿管理的始终。企业在进行一系列技术、设备、财务等非针对“人”的管理时,也要将“人”置于这些管理理念的中心,充分了解并满足人在企业中的需求,调动起人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激发出人潜在的才能,让企业获得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二、运用人本管理理念的优势

虽然人本管理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的不是特别的广泛。但其明显的优势则让许多的企业不得不加强对它的重视。

1.有利于提高现代企业的生产效率

多年来,许多企业养成了片面强调技术的管理体制,与时俱进的现代技术的确与企业效益密不可分。但无论是多么先进的技术,其操作的核心力量依旧是人,尤其是在这个以知识为主要竞争力量的时代,企业忽略加强对知识型人才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企业生产有效性。只有企业管理者加强人本管理理念,形成以知识和人才构建的企业核心生产框架,企业才会有充足的发展原动力,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上也会有质的飞跃。

2. 有利于提高现代企业的竞争能力

一个企业想要获得成功和发展,其内在则必须是软、硬实力的综合。如果说硬实力主要着眼于物,那么软实力则主要着眼于人。“以人为本”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悄无声息的成为了现代企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深深凝聚着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心,也成为和其他公司竞争的主要条件。人本管理理念被企业重视的程度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表现的尤为明显。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也开始积极地为员工考虑,努力地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确保人才的不流失,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的有效运用

面对市场的优胜劣汰,企业要想取得长久地发展就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战略。这样一种人本管理理念的主要实施对象是“人”——企业中所有的员工。而作为一些庞大的单位集体,要将“以人为本”的观念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实属不易,这时,企业就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以专业的人本管理人员去对每个部门的员工实行监督和信息的反馈,并对这些管理部门人员加以奖励和处罚,确保关心到每一位员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延长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1.激励人

在企业中,激励人最简单的、也是屡试不爽的方式就是建立一系列的保障制度。努力做好对企业员工所需利益的保障,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企业一直保守传统的“平均分配”方式,企业的效益必然止步不前,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对现如今的人来说,若将每个人的劳动贡献与员工自身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必会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创造价值的积极性。就比如说手工制作者,实行按件计算分配工资的的方法,这其实是企业利用“经济”和“责任”的双重标准来对利益进行最大限度的调控作用。其实,很多企业也都开始实施一系列激励员工的方法手段,这其实也是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将人放在首位的体现。这样一种与时俱进的管理观念的运用,不仅使公司的整体精神面貌得到改变,还迅速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益,扩大了公司的经济利益。

2.关心人

人本管理理念,就是公司管理者切切实实的将员工作为家人一般的去关心呵护,让他们在企业中也能得到在家一样的氛围。在引导他们积极为公司创造最大利益的同时,也尽力去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觉得为公司创造财富是值得的。现如今就有许多的企业在工作之余为他们的业余生活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在企业中设立篮球场,羽毛球场,浴室和阅读室等娱乐设施,甚至还为经常为员工安排外出旅游的活动,让员工的身心一同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让员工在企业中寻求到强烈的“家”的归属感的同时,企业管理者再对员工加以正确的引导,会让员工获得更加明晰的工作思路。

3.凝聚人

一个企业即为一个整体,每个员工在企业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一盘散沙似的企业,生产的有效性则会是相当低下的。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就意味着生产力,它会对企业员工形成一种诱导作用,让员工的努力方向始终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古代的军队作战的成败其实最主要的并不在于每个士兵的作战经验和能力,而在于军队整体的士气,即为现代企业中的凝聚力,一种团队协作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企业若是有凝聚人的“功效”,则它的正能量必定会无穷的大。

四、结论

在时代的浪潮下,要想置身洪流屹立不倒,就必须要与时俱进。企业就需要掌握最先进、最有效的管理方式。而人本管理理念在现代企业中的有效运用已获得明显的成效。所以,企业管理者让每一位员工切实感受到作为“人”的价值,也为企业利益最大化赢的最有利的保障。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人本管理也必定会是现代企业最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文燕. “人本理念”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 广西轻工业. 2011(02)

[2] 陈寰. 人本管理理念与人权意识[J]. 人力资源管理. 2010(10)

[3] 陈寰. 人本管理理念及在我国企业运用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11)

标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篇7

标杆管理的基本环节是以最强的竞争企业或那些行业中领先和最有名望的企业在产品、服务或流程方面的绩效及实践措施为基准, 树立学习和追赶的目标, 通过资料收集、比较分析、跟踪学习、重新设计并付诸实施等一系列规范化的程序, 将本企业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评价和比较, 分析这些基准企业达到优秀绩效水平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改进本企业绩效的最佳策略, 争取赶上和超过对手, 成为强中之强。标杆管理方法蕴含科学管理规律的深刻内涵, 较好地体现了现代知识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本质特性, 因此具有巨大的实效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根据标杆管理的内容的不同层面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分别是产品标杆管理、过程标杆管理、管理标杆管理、战略标杆管理。

1.1 产品标杆管理

这种标杆管理的重点是产品, 它首先确定以竞争对手或相关企业的某种产品作为基准, 然后进行分解、测绘、研究, 找出自己所不具备的优点。产品标杆管理是一种采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标杆管理。如前所述, 1979年, 美国施乐公司就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地进行了产品标杆管理。柯达公司的格里·安吉利先生认为好多人都把对产品的标杆管理视为初等生物学, 即仅仅是解剖青蛙看看内脏, 这是不正确的。他认为产品标杆管理更像考古学, 因为要通过文物的挖掘来确定它的文化价值。也就是说, 工程师们在对竞争产品观察、拆装和研究之后, 不仅应该指出产品的设计特点和装配工艺, 还要能以此了解顾客对产品的新需求, 以及竞争对手满足顾客要求的新方法。

1.2 过程标杆管理

过程标杆管理是通过对某一过程的比较, 发现领先企业赖以取得优秀绩效的关键因素, 诸如在某个领域内独特的运行过程、管理方法和诀窍等, 通过学习模仿、改进融合使企业在该领域赶上或超过竞争对手。营销的标杆管理、生产管理的标杆管理、人力资源的标杆管理、仓储与运输的标杆管理等均属此类。过程标杆管理比产品标杆管理更深入、更复杂。要企业重新设计并应用一个过程, 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 而且由于企业文化、员工情绪等的影响过程标杆管理的实施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完成的事情。因此, 在进行过程标杆管理之前, 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制约因素, 以保证最后结果的有效实施。

1.3 管理标杆管理

通过对领先企业的管理系统、管理绩效进行对比衡量, 发现它们成功的关键因素, 进而学习赶超它们的标杆管理。这种标杆管理超越了过程或职能, 扩展到了整个的管理工作, 比如对全公司的奖酬制度进行标杆管理, 它涉及到如何成功地对不同层次、各个部门的员工进行奖酬的问题。

1.4 战略标杆管理

从一般意义上说, 战略标杆管理主要考察企业如何竞争。战略标杆管理是比较其他公司或企业所做出的战略选择和部署, 目的是为了搜集信息, 改进自己的战略规划和定位。短期和长期目标的确立可以算做是战略规划的一部分。

以上四种标杆管理各自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能提供不同类型的情报。产品标杆管理所提供的情报一般最为准确和具体, 但情报的寿命也最短。战略标杆管理却是另一个极端, 它提供的情报属于战略性的, 准确程度不是很高。

2 标杆管理的作用与影响

标杆管理之所以能引起各大企业的如此重视并风靡于世界, 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实效。标杆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可行、可信的奋斗目标, 以及追求不断改进的思路, 是发现新目标以及寻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1 标杆管理是企业绩效评估和提高绩效的工具

标杆管理是一种辨识世界上最好的企业实践并进行学习的过程。通过辨识最佳绩效及其实践途径, 企业可以明确本企业所处的地位、管理运作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而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有效的发展战略。

标杆管理通过设定可达目标来改进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目标有明确含义, 有达到的途径, 可行、可信, 使企业可以坚信绩效完全有办法提高到最佳。

2.2 标杆管理是企业持续改进的工具

研究表明, 标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节省30%—40%的开支, 为企业建立一种动态测量各部门投入和产出现状及目标的方法, 达到持续改进薄弱环节的目的。

2.3 标杆管理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工具

竞争者可能维持某种现状, 通过标杆管理, 企业有可能发现和应用适合本企业的新战略, 超越竞争者。

2.4 标杆管理是企业增进学习和增长潜力的工具

企业可以通过标杆管理方法, 克服不足, 增进学习, 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树立基准, 可以帮助企业员工增强信心, 相信本企业还有更好的竞争手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 任何企业都有可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寻求增长的内在潜力, 形成固定的企业文化。通过对各类标杆企业的比较, 不断追踪把握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 从而能更好地满足最终用户的需要。

2.5 标杆管理是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

标杆管理是任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企业要想知道其他企业为什么或者是怎么样做得比自己好, 就必然要遵循标杆管理的概念和方法。

标杆管理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且变化迅速, 不同企业的标杆管理者已经和正在结为一体, 形成知识网络, 相互体验标杆管理的方法以及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标杆管理通过对企业产品、服务及工作流程的系统而严格的检验, 达到工作的高度满意, 进而产生巨大成就感。

3 标杆管理的实施

3.1 标杆管理的实施步骤

标杆管理的实施步骤一般可以概括为图1所示:

标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 是面对管理实践的。因此, 标杆管理有一整套逻辑严密的实施步骤, 其基本步骤如下:

(1) 确定标杆管理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企业、产业和国家层次最关心的问题或最关键的竞争力决定因素, 如企业的成本、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各种运输工具的成本、税收系统的效率、海关报关体系等。一般来说, 主题是在对自己状况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对所选择的标杆管理主题进行标杆管理要能够带动或促进竞争力或工作效率的提高。

(2) 确定标杆管理的对象和内容。这个对象应当是在同组织、同行业、同部门业绩最佳、效率最高的少数有代表性的对象。标杆管理的内容应当是在标杆管理主题范围内决定标杆管理对象主要表现业绩的作业流程、管理实践或关键要素。通常, 标杆管理的内容由相关问题专家和实际操作人士在事先召开的预备会议上确定。

(3) 组成工作小组, 确定工作计划。企业层次标杆管理的组成人员通常由决定竞争力因素的核心部门的能够识别专业流程优劣的人士参加, 政府层次的标杆管理小组常常由实业界人士或研究专家和政府官员组成, 政府部门人士主要起协调作用。

(4) 资料收集和调查。首先收集相关主题、相关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方面已有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或相关信息, 在研究这些已有资料的基础上, 拟定实地调查提纲和调查问卷。在实地调查之前, 要对调查问卷和实地调查方法事先在内部进行检验, 确定调查问卷和方法的有效性。在实地调查过程中, 需要重点关注形成差异的地方。

(5) 分析比较, 找出差距, 确定最佳做法。在对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并进行必要的进一步调查的基础上, 进行调查对象之间以及调查数据与自己企业、产业 (部门) 之间的实际情况的比较研究, 确定出各个调查对象所存在的差异, 明确差距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并确定出最佳做法。

(6) 明确改进方向, 制定实施方案。在明确最佳做法的基础上, 找出弥补自己和最佳实践之间差距的具体途径或改进机会, 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 并进行实施方案的经济效益分析。实施方案要明确实施重点和难点, 预测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偏差, 确定对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考核标准。

(7) 沟通与完善方案。利用各种途径, 将拟定的方案、所要达到的目标前景同全体成员进行反复交流与沟通, 征询意见, 争取全体成员的理解和支持, 并根据成员建议, 修正和完善方案, 以统一成员思想, 使全体成员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目标一致、行动一致。

(8) 实施与监督。将方案付诸实施, 并将实施情况不断和最佳做法进行比较, 监督偏差的出现并采取有效的校正措施, 以努力达到最佳实践水平, 努力超过标杆对象。

(9) 总结经验。在完成了首次标杆管理活动之后, 必须对实施效果进行合理的评判, 并及时总结经验, 对新的情况、新的发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10) 再标杆。针对环境的新变化或新的管理需求, 持续进行标杆管理活动, 确保对“最佳实践”的“跟踪”。

3.2 标杆管理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孔杰, 程寨华.标杆管理理论述评[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4, (2) :3-7.

[2]宋大晓.实行标杆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J].国防科技工业, 2002 (5) :51-53.

《现代企业管理应用》 篇8

一、转变人本管理下的价值观

忽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就会导致畸形的、不可持续的发展。

1. 强调主体参与。

人本管理的实质在于充分肯定人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不断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管理的最佳效益。企业贯彻人本原理就必须把员工看成管理的主体, 最大限度地发掘和调动员工的潜力。使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相互理解, 相互支持, 形成相互推动的力量。

2. 尊重员工人性。

尊重和理解人, 是搞好管理的先决条件和关键。管理的核心是人, 只有管好人, 才能管好事。首先要尊重员工的人格, 给员工一定的“自由”空间。其次要一视同仁, 给员工公平感。及时肯定员工的点滴成绩。要加强人际沟通,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 促进“人”的发展。

员工的个性发展和成熟是主、客观不断适应的过程, 是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管理者应为员工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4. 增强服务意识。

“管理就是服务”是人本主义的基本理念。在企业管理中, 员工是管理主体, 尊重其权益, 理解其价值, 关心其生活, 并且提供可靠的途径, 创造优厚的条件, 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二、人本管理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依靠企业文化的力量, 激发员工的超我动力, 在价值观层面上形成共识。营造和谐、快乐、积极的氛围, 让员工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凝结共同认可的敬业、执着和创新, 让员工体会到创造的快乐;形成遵章守纪、精益求精和严格执行的习惯, 真正把员工融入组织, 实现“双赢”。

1. 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为追求愿景、实现使命而提炼出来并指导企业上下形成共同行为模式的精神元素, 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 是企业表明如何生存的主张。愿景要简单明了, 有前瞻性和挑战性, 有艰苦性和可操作性。

2. 加大企业文化宣传。

企业文化必须反复灌输才能深入人心, 企业文化实施首要的是文本的宣传。宣传媒介可以选择文化宣传手册, 企业文化发展纲要, 企业员工手册, 企业内部报刊, 企业局域网, 企业历史纪事的光盘、书籍等, 力求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3. 增强企业领导执行力。

培植企业文化, 要由企业领导层抓起。一个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对企业文化影响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使人尽其才, 把人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去, 使员工的综合回报最大化, 从而使企业产出最大化。只有这样, 企业才会有高绩效、充满幸福感且敬业的员工。

4. 企业文化制度化。

企业文化制度层面的落实关键是要做好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工作, 把企业文化与招聘管理、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培训体系建设、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相结合。同时, 在员工培训中重视企业文化培训, 把企业核心价值观遵守与否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准, 与激励机制、与职业生涯规划和实现相结合。

三、人本管理下的劳动用工

企业劳动用工制度, 无论在法律层面, 还是在管理层面, 都是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事相宜, 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和潜能, 降低用人成本, 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保障。

1. 灵活运用用工形式。

企业要提高用工效率, 就要充分采用多种新型用工形式, 并灵活应用。如“阶梯式用工, 动态式管理”的用工制度。

2. 规范劳动合同制度。

根据企业内部岗位的重要性和可替代性, 对员工劳动合同分类签署。保证既能留住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又能及时利用劳动力市场更新人力资源结构, 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归属感、危机感。

3. 建立公平竞争制度。

企业依据客观公正的考评结果, 建立对流程负责的责任体系。在晋升问题上不拘泥于资历与级别, 对有突出贡献者实行破格晋升。使每个员工在努力工作中得到任职资格的提升。

4. 消除利益分配不均。

在报酬待遇上, 人本用工模式强调向优秀员工倾斜。工资分配实行基于能力的职能工资制。在利益分配上, 坚决推行在基层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定酬的以责任与服务作为评价依据的待遇系统, 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相结合。

四、人本管理下的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

1. 加强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涉及人员、工作、组织所处的环境。员工个体的培训心理需求可划分为: (1) 安全的需求。 (2) 成长的需求。 (3) 自我实现或者成就的需要。企业首先要划分员工处于哪个心理需求阶段, 并针对不同阶段的员工开展相应的培训。

2. 创新培训内容。

企业的培训内容, 要适应时代发展;根据员工的职业发展以及员工全面发展的需要, 增加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以及前瞻性, 培养出既能审时度势又有创新精神且心理承受能力过硬的人才。

3. 选择培训方法。

常见的培训方式包括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从成本的角度来看, 员工培训应侧重于在职培训。在职培训的方法包括师带徒、工作轮换、教练、行动学习等。

4. 评估培训效果。

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主要集中在企业和员工两个层面。人本管理下的培训效果评估更加重视培训给学员自身带来的好处, 包括知识、技能、行为、态度甚至是心理素质的改变和提高, 进而增进企业的绩效。

五、人本管理下的员工激励

人本管理的精髓在于管理, 目的不仅仅是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而是更重视发展员工, 使企业在为员工谋求共同利益基础上共同发展。

1. 保障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 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 如罚款等。没有相应的物质激励, 精神激励做得再好, 也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物质激励是精神激励的基础。

2. 重视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是一种主导的、持久的激励形式, 具有持续的内驱动作用。通过精神激励, 可使人处在工作兴奋状态中, 从而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激励在一定的环境下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来表现, 如对成就的认可、记功、命名、表彰、授予荣誉称号、提级升职等。

3. 强调目标激励。

目标管理是一种全能的管理模式:人人都是管理的主体, 员工既是决策的参与者, 也是决策的执行者;以人为本, 尊重人格;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创造和谐、友好、团结的氛围, 使其成为一个密切协作的团体。

4. 营造激励氛围。

营造激励性的文化氛围, 一是要体现对员工的尊重。二是企业要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三是促进企业内部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四是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努力把企业构建成学习型、创新型企业。

六、结语

《现代企业管理应用》 篇9

1 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又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tzberg)提出来的,也叫“双因素激励理论”。[1]

双因素理论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外在因素,这些因素没有激励人的作用,但会起到防止人们对工作产生不满的作用。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但是,消除了工作中的不满意因素并不一定能使员工得到激励而表现出最佳的工作积极性。

激励因素是影响人们工作的内在因素,涉及一些较高层次的需要。如责任、成就、晋升机会、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借助这些方面的因素,可以激发人的进取心,提高工作效率[1]。

2 现代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不足

管理科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多数企业在管理上还是运用以前的管理模式,管理没有创新性,无法跟上新时代的需求[2]。在人员的安排上和工作督促上不够合理,在考虑工作环境对员工工作的影响上不够重视,甚至有些企业还没有健全的绩效与工资制度。经过大量的走访和调查企业对员工的关心不够,在员工的需求和愿望上考虑的较少,待遇和工资过于苛刻,在工作环境上也不够重视,造成员工的不满,这样使企业流失了大量的人才。在对员工激励上做的工作较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有考虑员工存在问题的真正原因。经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发现企业存在如下问题:

1)现代企业管理经常存在的问题

(1)发展战略不清晰。

(2)管理粗放,没有明确的年度目标和实施保障机制

(3)职责不清、部门之间推诿扯皮。

(4)没有实行绩效考核,工作目标和成果难以量化

(5)管理者能力普遍不高

(6)公司执行力文化不强,员工执行力差

(7)业绩增长缓慢。

2)现代企业管理中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

(1)没有实行现代的管理体制

(2)管理体系不科学,不具操作性

(3)发展战略不清晰,也没有明确的战略部署

(4)急功近利、不能短期利益与长期战略相结合

3 对现代企业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现代企业的管理重点在于管人[2]。实践证明,借鉴和运用双因素理论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双因素理论的全称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他认为,传统的“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而应改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1]。他将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五个层次重新划分为两个因素:一是保健因素(包括马斯洛所说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一是激励因素(指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如果正确运用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就能消除“没有满意”感而逐步达到“满意”,进而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怎样借鉴双因素理论来促进企业管理,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动脑筋、多下功夫。

3.1 重视保健因素,优化职工的工作和心理环境

保健因素又称外部因素,是指不使人产生不满意感,但能保持其积极性的因素。这些因素与工作和心理环境密切相关,主要有:包括工资在内的物质福利待遇、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人们的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3]。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不满意而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它们主要有企业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

3.2 重视激励因素

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它们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等。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从新设计工作任务,使员工的工作内容丰富化,从而能使员工在工作中得到主责任、成长和成就感等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其次,对管理层员工及技术人员可以实施目标管理,减少过程控制,扩大自主权和工作范围],并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使其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再次,对员工的成就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其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和信任。

3.3 正确处理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关系

由双因素理论可知,满足员工的保健因素,只能防止不满,而并没有形成有效激励。赫兹伯格通过研究还发现,对于保健因素,当员工达到某种满意程度后起激励作用将会放慢,在饱和点以后将会出现衰减[1]。因此,提供有竞争力的报酬对维持员工的积极性、消除不满情绪是有效的,但过高的报酬,并不一定能得到相应的工作效率的提高。管理还善于把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

3.4 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了解员工的需求。人的积极性是以需求为基础的。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人性化的激励措施,努力做到以人为本,适才适用,能者为之,开展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采纳员工意见,做到集思广义,使员工感觉的自己是公司的一份子,企业的命运就是自己的命运,企业的使命就是自己的使命。其次,建立多种激励方式。人的思想活动是有目的性的,适时适度的情感激励就会激发出人们的荣誉感、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激发出各种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宣传身边典型,工作成绩突出者,因为榜样对于自身与别人都有着模范和学习的作用。多给员工们提供和创造个人成长的发展机会,对绩效突出的及时给予表彰等,充分发现、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力,调动起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激励从实际出发,激励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励不能一蹴而就。对员工的激励手法的设计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有效的激励是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的,激励不也不能一味的迁就员工,也不是一味的“要马跑得快却有不给马吃东西”。如何能更好的激励员工,需从企业的自身情况出发,要及时落实到实处。例如奖金的发放,对于员工不是越多越好,对于企业也不是能尽量少发就是好,这要考虑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员工工作的情况来定,企业作出的承诺就一定要兑现,如果激励的目标过高,我们很难实现,激励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现代企业管理现状的分析,指出企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双因素理论的分析并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和员工需求特点,提出了企业管理有效实施的途径,树立人本管理观念、实行柔性化管理模式、科学评估员工工作绩效和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其目的旨在帮助相关管理人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企业管理实践工作做点微薄贡献。

摘要:企业在规模和领域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因素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自身也存在着管理上的不足,寻求新的战略和管理方式已刻不容缓。该文主要是从现代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出发点,探讨双因素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到哪些作用,旨在帮助相关管理人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企业管理实践工作做点微薄贡献。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管理,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方华.现代企业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现代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策略 篇10

我国电子商务经过近几年的迅猛发展, 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成熟的网络环境是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没有一个成熟的网络基础就不存在移动电子商务; (2) 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大大提升; (3) APP生命周期缩短, 各类移动应用不断涌现;移动互联网产品生命周期相对传统互联网产品发展更快。这也是移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与传统电子商务体现出区别来的一个重要方面。 (4) 成熟的电子商务环境与体系。众所周知, 手机比电脑、PC、笔记本离我们更近更贴身, 且具有覆盖面广 (可以覆盖所有客户和终端消费者) ;灵活性强 (移动电子商务可以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和完善) ;到达率高 (直达客户) 等特点。 (5) 移动电子商务精准度高。这是区别于电子商务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可以通过移动电子商务做很多根据客户和消费者的定制化模式。例如, 地图导航软件, 附近的美食、优惠券、团购、打折、促销, 这些信息就可以根据我的地图软件里嫁接的电子商务来实现, 这就是移动电子商务和传统的电子商务的差别。

二、移动电子商务与现代企业

(1) 移动电子商务帮助现代企业解决的问题。第一, 电子商务可以足不出户, 可以符合消费者的特点。第二, 有助于品牌的渠道提升和消费特点。第三, 有助于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第四, 有助于企业提升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第五, 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 归根结底是信息化的手段。所以, 实施移动电子商务必须先把企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

(2) 移动电子商务未来发展趋势。第一, 是混合的模式, 无论是B2B、O2O, 未来不会分的那么清晰。第二, 定制化、个性化服务不断地增加。这要取决于和现有相关的移动应用的结合。第三, 新技术助力精准营销模式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技术的涌现为未来的精准营销模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第五, 创新型的商业模式将不断涌现。未来会有更多的基于移动电子商务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出来。

三、现代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应用路径选择

随着企业“电子商务化”力度的加大, 对现代企业来说, 移动电子商务将不再仅仅是一个新的营销宣传渠道或者销售渠道, 更是一种新的商务运作模式。我国现代企业应用移动电子商务的路径有以下几种: (1) 建立移动门户平台 (网站) ; (2) 扩大网络推广和营销; (3) 踏实安全交易。

四、现代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策略分析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移动网站 (平台) 建设为切入点, 以3G/4G应用为主要手段。电商企业都有自己的门户 (或平台) , 这是企业实施电子商务信息化的集中体现。 (2) 以网络实名为竞争点, 打造网络搜索关键词制高点。 (3) 企业应以产品宣传和移动营销相结合为移动应用的重点。 (4) 服务型企业以线上线下 (O2O) 结合为应用重点。 (5) 控制成本、短期投入和快速应用。 (6) 参照成功的应用模式, 避免自建移动电子商务系统和平台。 (7) 企业信息化基础建设与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可以分开执行。

参考文献

[1]梁莹.浅谈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2, 12.

[2]谢印成.移动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应用探讨[J].江苏商论, 2009 (10) .

《现代企业管理应用》 篇11

人本管理的机制

有效地进行人本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是对企业员工进行较高层次的管理,在企业运行的活动中,始终把员工放在核心位置,为员工提供有利的企业体制环境、文化氛围,使员工全面、健康地发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员工追求自身价值,使员工的潜能发挥达到最大,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1.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人本管理的实践首先是激励。激励机制,就是通过激发企业内部的利益动机而形成企业经济运行所需的激励机制。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激励机制的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经济利益机制,充分调动与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激励可分为目标激励和强化激励。激励可以通过强化员工的进取心,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培养员工顽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开拓进取的作风,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2.沟通机制:管理者跟员工进行有效沟通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沟通可以了解员工的需求,改善劳资关系,从而使员工自觉地努力工作。沟通机制是企业人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相互之间进行思想和意识双向传递的过程。沟通是一门艺术。就现代企业而言,人们愈来愈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因此,有效的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培养管理者和员工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逐渐养成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进行有效的沟通,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环境机制: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指两种环境因素:一是指人际关系。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使员工心情舒畅,在友好合作、互相关怀中愉快地进行工作;反之,则会影响工作情绪和干劲。二是指员工工作本身的条件和环境。提高工作条件和环境质量,工作场所的宽敞、洁净、明亮、舒适程度,以及厂区的绿化、美化、整洁程度等,创造良好的职工人际关系环境和工作条件环境,让所有员工在欢畅、快乐的心境中工作和生活,不仅会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会促进员工文明程度的提高。

4.选择机制。主要指员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有应聘和辞职、选择新职业的权利,以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与此同时,企业也有选择和解聘的权利。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竞争机制,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优化组合,有利于建立企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群体。

5.保障机制。包括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法律保障主要是指通过法律保障人的利益、人格等不受非法侵害。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保障员工在病、老、伤、残或失业等情况下的正常生活。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企业福利制度,则是作为一种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

人本管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应用

人本管理可以加强企业凝聚力。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不断地向员工提出目标,凝聚人气,使企业顺利成长。随着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不断变化,企业的经营宗旨应该是一方面为客户服务,另一方面为员工利益服务和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服务。大量企业实践证明,只有处理好企业与员工利益之间的关系,并真诚地以他们为本、为他们服务,才能为企业创造宽松环境和生存发展机遇。以员工为本,重点是经营好企业人才。

人本管理可以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人本管理代表着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的新趋势。 传统的过程管理是企业依赖资源分配、岗位具体、分步控制的企业运营方式。目标管理的核心是培养员工的行为,建立员工主动创新、合作、学习的企业环境,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这一新的管理哲学更真实地体现了人本管理的宗旨,可以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本管理的要求。

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与应用 篇12

1 管理会计的特性

由于现代企业面临复杂而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管理会计理论难以完全告诉企业管理人员如何应用它, 若想使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充分的发挥其职能, 唯有正确认识管理会计的特性才能准确的应用其来服务于企业。1.1从学科特性来看, 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的新兴的综合性交叉科学。 (注意:不是以会计学为基础)

1.2 从工作特性来看, 现代管理会计是

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决策系统 (配决策人员) , 二是决策支持系统 (配参谋人员) , 三是执行与控制系统 (配执行人员) 。会计人员属于决策支持系统的参谋人员。

1.3 从管理会计的应用来看, 管理会计具有企业化 (个性化) 和行为化特征。

这就要考验管理人员面对企业经营环境的职业判断能力了。

2 如何应用现代管理会计

2.1 推行管理会计制度, 完善企业管理

2.1.1 改变会计职能

现代管理会计是会计职能的变化引起的。其主要职能已由信息支持向管理决策转移, 财务部门被赋予决策权, 而且对工作结果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相应地, 财会人员由管理系统中的专业信息支持人员转变为决策者与合作伙伴, 新的职责与角色要求财会人员更多地了解企业各个方面, 如制造过程、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竞争对手以及供应链等, 以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 为内部顾客提供有关他们应该作什么及将会怎样的服务, 而不能只反映是什么或过去怎样。他们的工作精力将更少地用于信息报告, 更多地用于计划与分析, 并且将更加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在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1.2 以“目标成本”为起点和核心, 深入挖潜增效

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 在于管理会计既注重对成本的“数量管理”, 也注重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追踪分析, 能够从源头上寻找到产生差异的数额及原因, 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因此, 我们在对企业成本进行目标管理时, 首先要把成本管理的每一项目深入明晰地落实到每一个具体作业环节上;其次, 我们对每一生产环节的标准成本制订, 应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只有经过充分市场调研和技术测试, 并且发现执行差异随时修正后, 才能作为标准成本, 否则, 可能使企业员工产生不当的行为。

2.1.3 全方位进行成本控制

充分运用量本利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现代管理会计所用的方法, 从动态上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现金流动, 及时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本·量·利分析法:将成本、产量、利润这几个方面变动所形成的差量相互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其核心部分是确定“盈亏临界点”, 从动态上掌握有关因素变动对企业盈亏消长的规律性的联系。这对帮助企业在经营决策中根据主、客观条件有预见地采用相应措施实现扭亏增盈, 有重要意义。

成本—效益分析法:在经营决策中, 适应不同的情况形成若干独特的“成本”概念 (如差别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 和相应的计量方法。以此为基础, 对各种可供选择方案“净效益” (总效益与总成本之差) 进行对比分析, 以判别各有关方案的经济性。这是企业用来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

折现的现金流量法:将长期投资方案的现金流出 (投资额) 及其建成投产后各年能实现的现金流入, 按复利法统一换算为用同一时点的数值 (现值、终值或年值) 来表现, 然后进行分析对比, 以判别有关方案的经济性, 使各方案投资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建立在客观而可比的基础上。这是企业用来进行长期的投资决策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

2.2 推行责任会计制度, 提高经济效益

认真推行责任会计制度, 将企业成本控制与责任部门有效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责任会计制度的最大优点, 就是将企业日常工作分权管理, 使高层管理人员集中精力抓长远, 各层管理人员在权限内, 放开手脚搞管理, 并通过绩效考核, 发挥激励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2.2.1 科学地制订责任目标成本, 分解成本指标

产品成本目标的确定, 可以根据同行业先进水平确定, 也可采取市场法来计算, 即“售价-目标利润-税金费用”, 并将产品质量、生产费用及数量、结构指标按照一般独立生产经营企业的常用方法逐级分解。科学的责任目标必须满足的原则:责任目标的可行性;责任目标的明确性;责任目标的可控性;责任目标的激励性;责任目标的整体最优性。

2.2.2 建立责任中心

责任中心 (利润中心、费用中心、结算中心、投资中心) 建立后, 还应对内部转移计价方法、折旧提取方法、费用摊销期限、存货计价方法、资金成本计算、责任中心绩效会计报表等作出规定。

2.2.3 建立责任会计账薄, 确定责任主体

为了及时准确反映各责任单位或个别工作效率, 在会计账薄及记账凭证上增设责任单位一栏。根据管理会计的要求, 企业可以对“原辅材料”按实际采购量的目标成本记账。而对“生产成本”、“产品成本”则按计划 (或标准) 数量的目标成本进行记账。为了反映和核算材料采购过程中的价格差异, 以及生产费用差异和产品成本差异, 应分别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差异”和“产品成本差异”等进行归纳。而对于制造费用和企业管理费用, 由于它们也存在差异, 相应还应增设“费用数量差异”和“费用效率差异”明细科目。

2.2.4 定期报告, 兑现奖罚

管理会计报告可以设计产品成本会计、责任单位成果计算报表、责任单位收支报表、责任中心绩效考评报告等专用表格, 上面应记载目标数、实际数和差异数, 这些报表既要与对外报表保持有机联系和对应关系, 也要满足反映各责任单位经营管理的要求财务部门集中核算或平行汇总这些报表, 以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报表体系。会计人员应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差异数, 计算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程度, 做出奖罚评价意见报送单位高层主管人。

参考文献

[1]王晓军.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辽宁财专学报.2002-05-30

[2]雷东辉, 宗禾.管理会计:提升银行竞争力的利器.本版编辑.中国财经报.2006-10-27

上一篇:民用客机下一篇:浪漫也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