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2024-10-20

论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共9篇)

论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篇1

论点: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

一、现代企业处于变化频繁、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并承受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的发展促使企业领导者不仅要从技术、产品、营销、资本等方面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迎接挑战;而且还要从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全体员工,主动出击,参与竞争,谋求发展,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成为企业一种文化。

论证:

第一、企业文化的提出、内涵和重要性,进行有效的文化建设的步骤

第二、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培育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突出文化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进而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第三,企业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企业文化建设会带来企业面貌的根本变化,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发展树立良好的企业风尚,展现出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成长。

第四,企业文化的形成,要坚持重在建设,才能使企业提高信誉,扩大了知名度,占领市场,使企业用良好的道德观念去影响社会,对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第五,企业的发展与文化的建设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只有两者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才能取得共同进步、推动企业质发展

二.现在,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要有营建、维系和传承的重要步骤

论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篇2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文化,软实力

改革开放30年来, 民营企业由小而大、由弱转强, 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并在缓解城乡就业压力、国家税收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借助于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为民营经济带来“二次创业”契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是当前民营经济重新打造企业软实力, 实现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1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企业文化即“用以规范组织成员多数情形下行为的一项具备群体约束力的不成文规则体系”。从世界500强的成功原因分析中, 可得出一个相似结论即其市场适应性并非源自企业组织形式或管理技巧, 而更多地归功于企业文化及其激发的员工凝聚力。尽管中国民营企业家也认识到了这一事实, 但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状来看, 仍存在较多不足或缺陷。

从现阶段的民营企业文化存在模式分析来看,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家族式企业文化。这是中国传统家族观念积淀在企业经营中的具象表现, 组织内的非家族成员难以获得晋升, 遭到高

2 实施战略

制定战略如同找路, 必须小心翼翼, 瞻前顾后;执行战略如同跑步, 必须撒腿就跑, 毫不犹豫。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企业家本身应当是能够不停地设置高远目标, 然后有能力把它分解成具体的战略步骤的;而企划部门则充当了排球队伍里自由人的角色, 制定战略前为决策层提供营养, 制定战略时组织具体工作, 执行战略时协调、监督、调整。

(1) 做事坚决, 目标的实现步步紧逼

柳传志在中欧商学院的演讲中提到, “如果认准路线是对的, 那么就要贯彻坚决性:不因小胜而张狂, 不因挫折而气馁, 不因诱惑而动摇”。军校毕业的柳传志深知步步紧逼的重要性, 以联想集团早期的海外三部曲为例, 他战略性的给联想设计了以香港为桥头堡, 涉足制造业, 然后伺机制造自己的品牌电脑, 打造完整的外向型产业链条的发展路线, 并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落实到位。

(2) 目标要说到做到

目标本身是财务目标, 联想集团的企业文化要求说到做到, 所以需要将目标反复讨论。为了保证说到做到, 联想有两个独特的手段, 一个是事先的演习, 一个是事后的复盘。1995年联想大亏, 实际上是由于技术不断发展, 电脑市场整体降价, 联想出现了库存积压问题。随后联想详细分析了影响库存的原因, 研究怎样缩短订货周期、生产周期, 怎样使销售流畅, 怎样扩大市场;把这些项目一个一个进行演练, 演练成功了就对外宣布降价, 由此联想在1996年大翻层的排斥, 与生俱来的局限性使其在扩张至一定规模后就会面临瓶颈。二是独裁式企业文化。民营经济发展迅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决策的迅速果断, 其根源在于中国传统的“人治”观念, 而企业决策缺乏必要的监督, 也极易造成独裁式企业的“一局崩盘”。三是“校园文化”。这一模式更加重视企业软实力的发展, 多出现于高新技术企业, 其特征表现为自由宽松、实用主义。

2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困境及其变革动因分析

由于企业文化客观上是无形的、不可捉摸的, 众多民营企业在积极倡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 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干预与管理都缺乏足够了解, 致使企业文化建设丧失灵魂与主导, 成为花架子、“伪文化”。

2.1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困境

首先, 民营企业家文化缺失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一是处于企业掌舵地位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文化素养普遍较差, 无法适应时代潮流。二是民营企业家缺乏战略眼光与前瞻意识, 受到固有经验、思维的束缚, 形成企业的文化惰性。三是缺乏对企业文化内涵的正确认识, 视其为令企业获取最大化利润的捷径, 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 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运动化、形式化倾向。

身, PC机连续4次大幅度降价, 远远甩开了国外企业。

(3) 调整时达到目标的必经过程

柳传志认为, “调整更重要, 很少有定的目标一下就能达到的, 一定要调整”。联想把业务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成熟的、稳定的业务, 强调绝对的刚性执行;另一类是尝试性的业务, 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目标管理办法, 对于新开展的业务, 由于没有掌握规律, 允许把量化目标定的虚一些, 之后再根据情况不断调整。此外, 所制定的长期战略, 也需要根据外部环境进行不断的调整。

总之, 战略管理是管理的第一步, 中国式管理思想在中国企业家的实践过程中, 既有对西方管理思想的借鉴, 也有自己独到的创新。企业战略若是正确的, 若能坚定地执行, 企业就能处处主动, 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黄津孚.中国式管理研究的六个基本命题[J].经济管理, 20 0 6,

[2]李琪.转轨时期的中国企业管理思想演变研究[D].上海:复旦大

学, 2007.

[3]何晓梅.将管理方式中国化[J].科技创业, 2009, (5) :94~95.

[4]段哲秋.“中国式管理”之辩[J].中国中小企业, 2006, (7) :17~18.[5]李占祥.创建中国式企业管理[J].成人高教学刊, 2005, (3) :4~7.[6]崔鹏.中国式管理劣根性[J].中国新时代, 2005, (02) :86~91.

其次, 落后的家族文化是制约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表现为以下几点:家族治理式的企业管理存在血缘性、亲缘性、地域性特征, 其排外性的文化倾向易使企业文化偏离正确轨道, 造成组织内的文化分离与冲突;家长制管理下的决策随意性使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固定章法与战略规划。

最后, 企业文化资本不足以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涵, 未从精神层面上实现员工“主人翁”精神的回归, 无法形成企业发展的助推力;企业文化同质性现象严重, 成为迎合时尚的标语;企业文化缺乏基础的社会责任价值观, 企业发展长期处于“为我”状态, 影响到企业核心文化力乃至整体软实力的发挥, 某种程度上扼杀了物质生产力的提高。

2.2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变革动因分析

企业与社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共生关系。在和谐社会建设大环境下, 和谐共赢理念既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挑战, 也为其成功变革提供了崭新思路。其一, 和谐共赢的社会价值取向是民营企业转变软实力培育途径, 实施文化建设变革的外部动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是企业发展闭环式循环经济的内在需求;企业文化精神实质的深入发掘是民营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是整合企业资源, 推动市场经济良性循环, 共同应对全球化竞争的重要手段;从制度、物质层面展现与保障企业文化要素的和谐, 是企业文化建设变革的基础。其二, 以社会价值与企业价值并存的价值二元论为指导,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产品结构升级, 以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 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变革的内在驱动力。

3 基于软实力提升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3.1 转换思维、强化领导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与组织保障

观念是实践的先导。紧紧围绕企业软实力提升这一关键词, 转换企业发展思维, 将企业文化建设置于企业二次创业生命线的重要地位, 是保障企业文化建设得以成功的思想基础。民营企业应继续发挥果断决策的优势, 由上而下, 构建企业文化领导机制, 责任明确至班组, 切实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实施。其中, 民营企业家作为企业核心及文化建设的主导者, 要发挥示范作用, 更新企业发展思路, 提高企业文化建设认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企业讲学, 为中高层管理者普及文化建设知识;将企业文化建设资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专款专用, 利用文化走廊、局域网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灌输, 提升企业职员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政府应在此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联系组织开展专题培训等活动, 切实转变企业家思维定势, 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有效开展。

3.2 深化内涵、融合中西文化精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

企业文化可划分为表层物质文化、制度与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三个部分。其中, 企业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与核心, 是指企业全员所认同的企业经营哲学及价值追求。因此, 继续深化企业内涵建设, 融合中西经营文化精髓, 是培育企业精神及共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其中, 传统民族文化作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根基, 企业应在吸收西方先进竞争文化、市场理念的同时, 须保留民族文化优秀要素如尚贤任能、求是务实等, 并以此为基础克服家族、地域文化弊端, 实现企业特色文化的成长壮大, 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

3.3 关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素质提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首先, 应将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个体素质提升摆在首要地位。据工商联的抽样数据显示, 至2008年底, 具备专科以上学历的私营企业主比重已增至70.8%, 但缺乏管理理论及应用知识的情况仍较为普遍。作为企业领导者, 民营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培育者与设计者, 其自身应积极参与文化素质培训, 实现管理能力再提高, 或由政府组织相关企业家集体教育培训, 并进行跟踪服务, 以保障民营经济及地区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其次, 加强员工入职、在岗业务培训力度, 是提升企业全员整体素质的主要手段。企业应重视员工岗前培训、业务培训以及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 确保员工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及良好的忠诚度;在员工的职业规划上, 应鼓励员工接受继续教育, 构建相应的激励机制, 打造新时期的学习型企业组织。

最后, 淡化血缘和地缘观念, 将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纳入企业战略规划。受企业规模、资金以及社会认知因素的影响, 民营企业往往难以吸引或挽留急需的优秀人才。在这种情况下, 民营企业更应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以人本管理思想为主导, 淡化血缘和地缘观念, 任人惟才, 在严格执行劳动法规定的薪资及社会保障标准的基础上, 尊重其人格, 给予其继续展示才华的空间, 以缓解民营企业人才匮乏问题。

3.4 继续推动企业环境文化建设是建设策略实施的物质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基础部分是表层物质文化建设。继续深入推进企业环境文化建设, 应从厂容厂貌着手, 在企业建筑规划、工作环境及文化设施布局上应体现现代民营企业朝气蓬勃的文化风貌;严格执行相关劳动法律制度, 注重劳动条件的改善, 将安全生产理念融入企业生产过程中去;增设文化娱乐设施, 活跃与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满足员工精神需要, 通过建构企业整洁、和谐、活力、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 增强企业凝聚力, 达到提升企业软实力的目标。

此外, 建章立制、注意企业执行力文化理念与制度建设的相辅相承, 立足当前, 长远规划, 是实现企业软实力实质性飞越的根本性措施。

4 结语

总之, 在新形势下, 我国民营企业应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并逐步上升至文化管理阶段。将企业经营理念与人本管理思想体现于企业制度建设中, 以经营实践与员工行为规范为切入点, 构建良好的组织氛围, 实现员工向心力与凝聚力的进一步提升, 以文化建设所形成的企业软实力推动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赵光.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策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2]王玉平.新经济条件下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3) .

[3]纪红坤.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探析[J].学术论丛, 2009, (18) .

论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篇3

一、企业文化建设尚处于低级阶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从概念引入到普遍推行,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方略的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先进性更加突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理论已经初步形成。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我国企业经营者大多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在行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多数企业对文化创新的认识不够充分,没有制定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未将企业文化建设列为企业经营者的主要工作,社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充分等等。另外,虽然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强调企业文化中的顾客导向,同时也表示重视员工发展与团队合作、社会责任、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制度标准化等方面,但事实证明,经营者们往往对企业文化的制度层面相对熟悉,对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总体来看,除少数企业已进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化提高阶段外,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尚处于基本形成和酝酿探索阶段。对此,我们应当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

二、企业文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分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对企业文化内涵缺乏正确认识,认为企业文化是设计出来的。许多企业不惜重金请专家或专门的咨询、设计公司精心雕琢,想要找出一句或几句精练的话语来表现自己的企业精神,以为这样就成就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可是,企业文化不是设计出来的。企业文化反映的是已经沉淀在企业中的,那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的确,企业文化要高瞻远瞩,要有未来导向,但如果全都是美好理想,却无法实现,也不能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各项作用。同时,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是一种融合经济和文化意义的新概念。虽然企业文化反映着一个企业特有的哲学思维和共同价值观,但它不等于只要大多数人认同就可以称之为企业文化。

二是忽视了创新与发展,企业文化缺乏特色。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着方法和手段上的雷同化、一般化,相互模仿、千人一面,共性有余、个性不足的严重问题,没有企业的个性,使企业文化建设几乎走进了死胡同。实践证明,世界上不存在一劳永逸的万能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真正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在于其独创性。没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无异于没有企业文化。我国企业自觉的文化刚刚开始,一般企业还不具备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更需要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首先是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企业及其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在自己经验基础上发挥本企业的文化个性。

三是企业文化操作形式化,“务实”与“务虚”两层皮。一些企业的文化建設还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未将其整合到企业战略中,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而只是一味地在视觉识别上做文章,把企业外在形象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来完成,结果外表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内里还是依然故我,对企业文化的具体操作存有公式化、口号化的误区。与此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对企业文化不重视,只关心企业的经营业务,关心市场占有率,认为企业文化与经营没有关系。实际上,在我国许多企业中,持这种观点的人也为数不少。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从我国的国情及企业特点出发,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将会出现以下趋势:

第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得到不断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经营机制的逐步转换,进一步明确企业的性质、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这些都将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基础。同时,改革和完善企业的多种用工制度,有利于企业集体意识增强和企业文化的发展。此外,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也给企业家的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培育者,企业家的领导权威与职工的民主参与相结合,必将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信心与力量,而这正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精髓和企业成功的关键。

第二,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主要是全面提高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群众的素质,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又加速了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和目标是通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推动企业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来实现的。事实证明,重视学习、全员培训、开发人力资源,从思想、文化、道德、科技、心理等各方面全面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的做法,已经引起各企业乃至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必然成为企业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

第三,企业文化将更注重于提升品牌价值,树立品牌信仰。“品牌信仰”是一种国际管理界主流导向。它是集文化管理、文化营销于一体的企业文化导向。它以“内外参与”为核心,引导企业从品牌文化到品牌信仰的转化。这种转化是通过理念、形象、组织和外部沟通一系列的方法步骤,让消费者通过参与企业文化过程而产生对品牌的忠诚,进而形成一种消费信仰,这是品牌建设的最高层次。现在,品牌日益创造着巨大的价值。最大的国际化品牌甚至大于许多国家本身的地位,它们对人们观念的影响和作用甚至已经突破了旧的国家机构。因此,树立品牌信仰将成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十分注意在发挥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进一步研究现代企业文化,使之对企业的改革发展,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篇4

[关键词] 民营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建设;人力资源

若有几十年历史的企业,品牌理念就会非常明显,深入人心,问任何一个员工,都知道企业推崇什么样的价值观,员工应该怎样工作,这种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就非常强,精神内涵也非常强。我国企业管理学方面的大家余世维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公有的价值观,是一种企业内部共同遵守的原则、共有的认识,是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信仰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竞争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要使企业顺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并得以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合力之纽带,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我国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将会制约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日趋迅速,而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民营企业要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地改进。

1、注重形式与内涵的统一

既要注重企业文化形式建设,更要完善企业文化的内涵,民营企业多注重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而忽视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形式是重要的,其内涵需要通过形式才能体现出来,但是其形式如果没有体现内涵就会显得很空洞,没有实际意义。将企业文化引入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企业充分将企业文化管理的过程和结果纳入已有的绩效管理体系,最终与成员的晋升、培训、奖励、薪酬等有效对接,确保企业的各种行为是符合企业文化又有突出成果的行为,这样不但强化了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又可使企业文化来指导企业的业务,优化企业业务活动的结果。企业文化“有形”的一面很容易做到,而“无形”的一面则较为困难,且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真正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种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厂房的面貌,改善企业的工作环境、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加强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以及设计效果更佳的企业形象等来完善“有形”企业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则要求企业关注需要,关心员工,尊重员工,并根据员工的职业取向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帮助他们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实现其自我价值,从而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

2、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劳动者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待生产劳动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从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市场定位、营销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到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创新意识,制定和选择多套应变方案,因为新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创意经济,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这是当今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科学途径,是企业管理的灵魂

3、培养敬业乐群精神

若把企业文化看成企业的大系统,人力资源就是系统的建设者、捍卫者和辅导设计者。人力资源的组织优化管理,直接导致企业文化的深入开发,导致企业文化的优化变革。所谓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执着的追求与热爱,让人生的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所谓乐群,就是与全体员工和睦相处,共同奋斗。敬业与乐群密不可分,只有人人敬业,才能激发创造热情,减少内耗,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创业环境。形成人人敬业的局面,企业才会打造出自己的精品。当然也有必要引入“刚柔相济”、“严爱相融”的管理理念。首先,建立刚性的管理制度。因为人性中的一些弱点决定了人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是难以办好的。其次,营造宽松融洽的环境。一个企业只有刚性理性的制度,缺乏人性化、人情味的东西,也是不行的,应当融入“爱”的管理理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就是对企业员工关心爱护,为员工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员工发展空间的创造以及财富的合理分配等。企业通过爱与和谐的氛围,将员工凝聚起来,使员工产生认同感,就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增强企业的生机与活力。这样的企业的员工主人翁意识树立了起来,以公司为家,以公司为荣。工作起来不是要我干,而是我要干。这样的员工,思想境界高了,企业自然也好了,企业好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也没了。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

塑造杰出的企业家精神,借鉴国外的成经验,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民营企业塑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塑造者、推动者和模范实践者,也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企业家的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关键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缔造出优秀的、高品位的文化,要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就需要具备企业家的优秀素质,包括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创新精神、管理才能、决策水平、技术业务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尤其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5、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努力打造百年企业文化

“一年的企业靠管理,十年的企业靠指导读,百年的企业靠文化”。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只有通过培育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的变革,才能应对这样的挑战。就企业的发展趋势来讲,企业文化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将给民营企业带来利益和机会“企业不再是一个终身雇佣的组织,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要有学习规划和目标。通过内培和外训,将员工教育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同时作为企业文化带头人的企业家更要对新的企业文化身体力行,躬身垂范,去影响和带动员工,使员工看到这种新型文化能给企业带来发展,给员工带

来利益,把这种学习作为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持续学习文化根植于每个员工心中,努力打造百年企业文化。

总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增强对这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以促进这项工作,将会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论*文*网]

【参考文献】

【1】叶陈刚企业伦理与文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

论我国农村文化现状与发展建议 篇5

论文摘要:农村文化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这对做好今后的农村文化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农民综合素质现状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稳定观念转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的生活也上了一个明显的台阶。但是,在新时代、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更高层面的问题——农村文化。在这里,我将对农村文化做一个详细的论述。

一、农村文化事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

1.农村文化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近几年,中国文化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强,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2004年文化事业费达113.66亿元,比2003年增加19.63亿元,增长幅度为20.8%。2004年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则达到了8.74元,比2001年增长了3.04元。最近几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十五”期间前四年对农村文化投入达到98.53亿元,占全国文化事业费比重为27.2%。

2.农民自办文化有了很大发展

在各地农村,农民自办文化悄然兴起,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国办文化的重要补充。许多地方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建设庭院文化,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内涵,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农村还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乙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还是偏低,并且文化投入偏重于城市,城乡差距还在日益拉大。

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尽管“十五”期间,国家共安排预算内专项资金

4.8亿元用于支持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安排项目1083个,但仍有部分县无文化馆、图书馆,一些农村乡镇无文化站。

这些问题都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二、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农村文化的建设要从根本上转变地方领导观念

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从根本上是要转变地方领导的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解决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关系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农村经济要持续稳定发展,农民生活要不断改善提高,除了丰富的物质需求之外,更需要精神的支撑,那就是农村文化。而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农村整体发展的进程。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长期以来我们一些地方领导“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比较严重,以至导致农村文化发展缓慢。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我们一些基层领导对农村文化发展观念上滞后的影响,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领导农村文化思维模式和管理所致。

2.积极抢占农村文化阵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这块阵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去占领,必然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就会占领。然而,要想占领和巩固农村这块文化阵地,政府就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从而获得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随着农村百姓的生活逐步走向富裕,人们开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日益俱增。由于过去农村的发展主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度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和建设滞后,造成了农村文化滑坡的现象,文化阵地名存实亡,更有甚者一些农村文化阵地被寺庙、教堂所占领,封建迷信,赌博等现象死灰复燃。政府供给的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又严重匮乏,封建的、落后的文化现象在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文化阵地,有的地方已经被这种现象所取代。面对这样的激烈较量,我们只有用重拳出击,抢回阵地,真正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建设和管理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我们发展农村文化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巩固和逐步扩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建设力度,使农村文化事业稳步而健康地发展。

首先要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加大建设力度,使基层文化设施有明显改善。同时,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加强对现有的和新建的基础 设施的管理。依法管理文化设施是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首先要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职能作用。乡镇文化站是直接管理矛口指导农村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机构改革后,乡镇文化站隶属于乡镇政府管辖,加上宣传;文化、广播、电视等职能合并,实际上成为了综合性的文化站,是多部门业务的指导。由于体制发生了变化,相关问题还没有及时理顺,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编制不落实,人员不稳定,经费不解决,指导不到位的种种问题。因此,理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体制,解决乡镇文化站目前的困境,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是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关键环节。其次,要依法管理文化设施。

论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篇6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全球经贸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尤其是近几年来,在世界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经济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打击,许多的企业在这场危机中破产,还有些企业也是岌岌可危。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只有拥有健康向上、方向明确的企业文化,才能够保证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能够让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拥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向。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对我国的企业的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导向作用。关键字: 企业文化 建设 问题 现状 对策分析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与内涵,以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今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定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方式、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为了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对企业全体员工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从内涵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在具备一定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发展以人为本,以制度为约束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集经营理念、经营战略、道德规范、品牌建设、发展目标等为一体的核心力量。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是消极作用。本文只讨论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地作用:第一,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带动企业职工的全面发展;第二,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管理者自身的发展;第三,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效应;第四,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让企业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在强调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几十年来,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企业文化的健康向上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来说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不注重树立和培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对企业核心价值观没有正确的认识。例如,许多企业所谓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将一些名人名言挂在企业的某个地方,当作一种精神上的鼓励。这样一种树立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是表面化和形式化的,有时候可能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些企业所谓的核心价值观就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须是真正影响企业运作的精神准则,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此它一旦确定下来就不会轻易改变。缺乏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寸步难行。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没有与企业管理充分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从企业的建设与发展进程来看,企业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可以说是企业管理的重头戏,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注重对企业文化的管理。但是,在国内很多的企业只注重企业管理中的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缺乏对企业文化的管理,使得一些企业难以做大做强。例如,近期国内出现的“毒胶囊”事件,一些黑心的医药企业至人们的生死与不顾,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管理者缺乏对企业文化的管理。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全面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

以人为本就是要给予企业员工人本关怀,企业员工是为企业带来利润的生产者,如果他们能够感受到企业管理者对他们的人本关怀,那么他们就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工作,而且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使人发挥出其最大的潜能,也能够让他的工作热情高涨。但是,目前国内一些企业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管理者单纯为了企业的利益,让员工超负荷的工作却又得不到相应的报酬,有些企业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使员工的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三、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做出如下对策:

(一)、积极树立和培养企业核心价值观

国内外许多著名的企业都有着自身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例如,Intel的核心价值观是客户服务、员工满意、遵守纪律、质量至上、尝试风险和结果导向。所谓核心,就是指最重要的关键理念,数量不会太多,通常是五到六条。树立和培养自身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企业健康向上发展。

(二)、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但也是企业管理最根本的要求。国内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要对企业文化进行科学的管理,以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带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以良好的企业文化来带动企业大发展。

(三)、企业要以人为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企业员工与企业之间就是这种水与舟的关系。所以说,企业需要依靠员工来为其创造财富,需要员工来帮助企业发展,就必须要给员工更多的人本关怀,让他们愿意为企业做出一份贡献。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企业建设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帮助。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内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找准方向,放眼未来,全心全力的建设出适合自身发展、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论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篇7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不是毫无交集的两条平行线, 要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就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由此确定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才能支持企业成功实施信息化, 并积极营造这种支持性的企业文化。[1]

一、概述

(一)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规范、管理风格以及思维模式的总和。它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及微观组织文化。[2]

在企业文化的经典理论中, 企业文化的层级结构通常被分为四个层次:物质文化 (表化) 、行为文化 (浅层文化) 、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 (核心文化) 四个层次 (见图1)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强调人的作用, 其核心是企业精神。从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内涵来看, 优质有效的企业文化必须具备以下4个特点:科学性、时代性、具体性和动态性。[3]

(二) 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通俗地说, 就是指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 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 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 (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 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 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 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伴随着企业变革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自身为了适应信息化项目的实施, 要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组织结构变更、新旧部门的建立和撤销、人员岗位和职责调整等一系列企业改革活动, 这些活动影响到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工作内容的变更和工作习惯的改变会使员工产生不适应的反应;部门利益的冲突等情况会对企业已有的平衡产生强大冲击, 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必须和企业文化建设同时进行, 相互促进, 用文化共识和优良传统解决矛盾冲突。[5]

(一)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关联关系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具有共同的文化属性, 同时它们都代表了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6] (如图2) 。

(二)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制约关系

企业信息化建设迫切要求改变企业的传统、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同时, 也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系统的潜能以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7]。在这个变革过程中必然会牵连到改变和更新文化传统, 而文化的回归性和惯性使其具有阻碍变革的天然倾向, 企业就会发现自身的优化遭到抵制与反抗, 阻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8]企业文化可以在深层上左右人们的行为, 不管这种文化力量是强还是弱, 企业的人员素质、信息化意识、学习能力、企业制度等企业文化的多个方面都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产生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各个方面受到企业文化的制度层、行为层、精神层的制约 (见图3)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企业文化的发展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

(三)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促进关系

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就要变革出支持企业信息化实施的企业文化, 实施信息化过程中, 企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方式、生产管理手段、决策制定、组织环境等有了较大的变化。由于企业文化惯性的存在, 现有的某些企业文化有可能对信息化产生阻滞作用, 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必须使企业文化与时俱进, 朝着信息化所需要的文化方向发展, 以抓住机遇配合信息化的实施, 形成支持和促进企业信息化实施的企业文化。这种支持和促进性文化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9]

1、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得到企业的承认、关心和支持, 员工就能从心底树立起责任感, 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尽心尽力, 以推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2、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氛围中, “顾客就是上帝”的经营理念显著, 企业以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作为自己的目标导向, 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对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水平, 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3、快速响应的柔性文化

快速响应的柔性文化是指具有很好的弹性和可塑造性、能够灵活变通、有很强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企业文化。在这种企业文化氛围中, 企业能及时抓住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遇, 对威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因素则能迅速地采取应对措施;对有潜力的市场, 企业能够先于他人发现和响应并快速占领;对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信息, 企业能够迅速而且正确地感知, 并能对其多变性做出有弹性的应变;企业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实现产品的快速研制、快速生产、快速流通, 最终快速地交付到客户的手中, 并能提供及时的售后服务。在快速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之外, 企业还要主动在环境变化中挖掘有利于企业在信息化浪潮中维持正确航向的机遇, 以积极开拓、敢于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信息化环境中的企业把握成功的先机。

4、基于信任的授权文化

在信息化时代, 为达到客户满意, 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可获得的信息技术, 在持续变化的环境下跟踪客户, 及时地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 掌握市场动态, 这就要求员工能获得基于信任的授权。这种基于信任的授权文化氛围能充分地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良性激励循环的生成, 有利于基层组织的创造性和灵活性的发挥, 促进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

5、合作博弈型企业文化

合作博弈型企业文化也就是一种“合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信息化时代倡导的是供应链管理, 企业与价值链上的其他成员如供应商、顾客之间也应是通力合作的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 企业可以在资源、能力和专长等方面取长补短, 弥补自身资源的缺口, 形成创新要素的协调与互补, 获取和交换各种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其他资源, 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创新要素, 并与合作伙伴实现价值链上优势环节的共享, 共担风险, 共享利益, 产生协同效应, 共同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 使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巩固并不断增强自身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6、全球性自学习文化

全球性自学习文化指的就是将学习空间着眼于全球范围, 以自主能动的方式学习。企业所有员工都应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主动利用网络空间、主动开拓学习途径, 将全球范围的自学习行为持续不懈地坚持下去。通过全体员工的全球性自学习行为增强企业的创造能力, 使企业能够在信息化浪潮中稳步前进。这种全球范围内的自学习文化对于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生存力、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创造是必要的。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和谐统一

以上的企业文化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信息化为企业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可以操作的科学手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和企业的战略、经营理念、商业目标协同一致, 而且要和企业文化融为一体。这样的信息化才会是适合的、有效的。文化是信息化的一个内核要素, 文化是最高的信息附加值。要做到这种和谐统一, 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落后的企业文化对信息化的建设会起负作用, 由于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恒持性, 摒弃落后的企业文化, 建立适宜信息化发展的企业文化, 必须要给企业加以外力的作用, 企业文化才能破旧立新, 而这种促使企业文化变迁的外力就是市场的压力和政府的推动力。信息时代, 企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企业对信息资源的应用能力, 信息化不好的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就弱, 只要市场规则完善, 责任机制健全, 在没有政府保护的情况下, 企业就得为了生存而下工夫抓信息化建设;同时, 由于我国企业在管理上普遍存在无制度、无规范以及企业信息技术人员的缺乏的情况, 政府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应该提供一些支持, 一方面可以通过电子政务来引导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采用“标杆示范”, 以点带面扶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政府还可以采用“牵线搭桥”的方式来推动产业信息化发展以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 信息化建设不能只注重信息系统本身的技术性

不能只强调硬件性能的先进性和软件功能的完整性, 而必须结合企业的战略与目标, 选择适合企业本身所需要的技术, 分清主次, 分步实施。这要求企业在实施信息化之前, 必须对信息化进行整体、科学地规划。同时, 信息化要揉合当代的企业管理思想与经营理念以培养先进的企业文化。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通力协作, 实施信息化, 就是协作文化的培养过程。信息化还应该体现人文关怀, 推进信息化要作好宣传、教育和培训等工作, 要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与信息化的建设。

(三) 企业领导人是企业文化的创立者和推动者

信息化的建设首先企业领导者要有正确的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企业领导者要有信息的危机感, 要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重组, 建立“扁平式”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 形成一套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先进经营管理体制。把流程规范、管理制度、决策程序等固化在信息系统中, 利用信息系统的程序规范性特点, 把企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逐步实现企业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通过信息化建设使企业的制度文化更加健全和规范, 通过信息化把先进管理思想转化为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

四、怎样建立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从企业的经营哲学、核心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管理风格等方面来培育和塑造。建立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企业领导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要建立与信息化管理平台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企业领导应当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具有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善于发现和接受新生事物, 观念超前, 勇于变革, 以自身的品德、信念、行为风范与个人魄力感染员工, 从而在企业内部逐渐形成一种适应信息化管理环境的具有先进企业文化特征的文化氛围。

(二) 提高录用标准和严把招聘关

拥有强烈自身文化的公司需要一流的员工, 但决不是那种虽然具有第一流的能力, 但却与公司倡导的企业文化格格不入的人。为此, 在员工招聘时必须提高用标准, 严格把关, 减少人才招聘的随意性。

(三) 加强员工培训和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对员工进行有计划的、持续的培训, 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人是企业的主体, 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等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而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绝大部分也是来自于人, 实施中和运行后遇到的阻力和困难也同样出自于人。

(四) 建立健全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评体系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引导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有效手段。通过激励手段,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 营造一个有利于吸引人才和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培养员工的大局观念、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施。

五、结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乃至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前提, 更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必要保证。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 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更是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丽.杨善林.基于信息化的支持性企业文化研究[J].企业活力, 2006, (09) .

[2]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

[3]刘洋海.企业文化对信息系统实施的影响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6) .

[4]沈春雷.企业信息化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分析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07.

[5]孙海龙.基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ERP项目实施与企业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商情, 2010, (20) .

[6]柯昊.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关系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7.

[7]陈俊发, 何亚平, 潘恩荣.由现代管理系统的发展透视企业文化[J].中国修船, 2004, (12) .

[8]陈春花, 刘晓英.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文化行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2, 23 (11) .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篇8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是当前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治理的重要内容。健全的内部控制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内部控制作为一项复杂的企业运作保障机制,其有效性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等重大问题。因此,美国COSO委员会在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COSO报告提出的这个由“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是迄今为止被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可的最具权威性的内部控制定义。我国目前的内部控制还是建立在会计控制的基础上的,虽然与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还存在差距,但已是异曲同工。内部控制是企业的一种系统管理工程,它是通过一整套详细、具体的操作规范来约束企业各个环节、部门人员的经济行为,是一种规范的操作系统。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经营运转的基本规矩,是检查管理者、各部门员工工作质量的尺度,也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标准。由此可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客观需要。但是,当前我们看到的一个事实是,我国很多企业内部的各种控制制度不可谓不多,也不可谓不严,特别是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内部各种控制制度非常多,也很健全。然而,我国的银行系统几亿,乃至几十亿资金被挪、被偷、被转移、被盗的案件则时有发生,震惊海内外。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我们常说“钥匙是防君子的,小人用钥匙是难防的”。一个人道德沦丧,成心想占公家和别人便宜的人,其实再严格的制度也难防,这个时候靠什么呢?应该靠道德约束,靠基本价值观的建立和落实,靠企业的文化建设,即靠COSO框架所说的控制环境问题。

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因为企业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的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根据经验得知,各项制度都有失效的时候,而当制度失效时,企业经营靠的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中枢神经,它所支配的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使之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好的行为规范将使制度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因此,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营的行为标准,而企业文化则是统一员工思想、价值观念的粘合剂。内部控制是“法治”,企业文化是“德治”。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效率。

二、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各个经营环节的协调约束机制,它是一种制度建设。因为“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成好人,使好人变成更好的人;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成坏人,使坏人变成更坏的人”。当然制度设计要公开、公平和公正。上述这些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特点和独特的环境条件、发展目标、经营管理方式,其控制的关键点不同。因此,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也应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明确内部控制目标。美国COSO报告中规定的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三点:一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二是提高企业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三是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即可靠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我国所确定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则是:一是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三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每个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客观地分析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把握内部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二)关于内部控制的内容。应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环节实施全方位的控制,明确控制的关键点。内部控制的重点:一是对企业资金进行的控制,因为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安全性最差的资产,企业各项资金的收支业务必须按照手续制度办事,按预算计划执行,要合理调动资金,讲究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避免财产物资的损失浪费;二是加强各环节责任人的监控管理,避免权利滥用造成经济损失。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控制的关键点制定业务处理的具体规则、程序和要求,按工作对象所具有的数量特征的精细化确定岗位的操作规程,实现工作过程的标准化和制度化,用量化标准来约束员工的行为。

(三)建立合理的授权控制机制。内部控制实质上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员工行为的规范约束,是对人的行为要求的控制管理。这种控制管理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从事该业务活动人员资格的认定问题;二是合理委托授权问题。要通过合理的授权和责任界限的严格划分,实现用一个人的工作可以证实另一个人工作的准确性,还要通过定期轮岗制,保持员工的工作热情,防止有关人员之间的相互勾结和共谋,避免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

(四)企业内部控制应关注员工的培养和教育,要相应地建立健全员工培训和教育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靠人去执行的,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去执行也不会产生好的效率和效果。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应是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五)应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惩罚规定。责任追究制度是企业内控制度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就会使各项合理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这个企业也就没有什么凝聚力和战斗力可言。惩罚规定是责任追究制度的补充,它既是治理违法违规、偷懒、弄虚作假的直接手段,又是树立正气、打击歪风邪气的有力武器,这种制度规定是必需的,也是有效的。要让“以身试法者付出足够的代价,承担足够的成本”,对违规违法者的处理要对后来者有足够的“警示”作用。在内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全体员工都应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在企业内部不应有特殊员工。尤其是对违法违规的处理,必须坚持公平、公正性原则,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要严防企业内部的“司法腐败”。如此,内部控制制度才是有效的,并具有权威性。

三、关于企业的文化建设

泰勒曾指出:“在引进最好的制度之后,获得成功的程度同管理人员的能力、言行一致及其职权受到的尊重成正比例。”即好的环境条件是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贯彻执行的关键,也是企业成功的基础。要创造一个具有高度亲和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必须要有内部环境条件的支持,即企业文化的支撑。

(一)企业文化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它通过组织、群体、个体的行为和语言表现出来,尽管不同的企业文化其表现形式不同,但这些文化的内容都包含着公正、诚实、勤奋、正直、自尊等特征,它是企业精神的再造,形成企业的一种共识。笔者认为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在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一种统一,不是简单的命令式和形式上的认同。要想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必须要使企业员工在价值观上达到一种统一,要对统一的行为标准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这种潜移默化所塑造的企业风格,才能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企业的进步。

2.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实质和形式要有机结合。既要注重内涵,又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

3.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作为一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经常需要团结协作,具有团队精神是力量的象征,充满竞争力的表现。任何个人的自我价值都可以通过这种集体的力量得到发展和实现。企业要创造保护、倡导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良好氛围。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是一种制度建设,它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它所包括的内容应以文字形式确定下来,以便组织企业职工学习、掌握和遵循。一般可以采取员工手册的方式,让全体员工人手一册,并定期学习和培训;还可以举办内部刊物,墙报、标语来强化员工对共同价值观的认同。比如在广州本田汽车总装厂,我们会看到很多“改善文化”的标语:“小改善,大提高”,“今天改善一小步,明天进步一大步”等。

(三)广州三汽公司企业文化的实践。广州市第三公共汽车公司是1995年8月成立的。作为从原广州一汽公司分立出来的国有企业,很自然的,她传承了老公交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人文特色,党、政、工、团机构齐全。年轻的三汽人紧紧围绕“团结、创新、优质、高效”的企业方针,本着“别人行一步,我们走两步”的创业精神,已使三汽成为拥有5000多名在职员工,公交业务年收入近6.5亿元的大型公交企业,成为广州市公交行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企业。 “三汽风格,真诚为客”的服务理念不仅是每一个三汽人牢记的服务宗旨,也早已为广大乘客所熟悉。十多年来,三汽公司不仅十分重视企业物质文明的建设,也非常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三汽公司党委率先成为广东省的“固本强基”示范点;2005年5月,三汽工会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的光荣称号,涌现出了以全国劳模甘榕立为代表的先进职工代表。长期以来三汽公司形成了“真诚和谐、活力三汽”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为三汽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有效执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信仰、道德、理念、规则和行为不断强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它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和沉淀所凝聚的力量。因此,企业内部的文化学习、宣传和鼓励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领导者的言行对文化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言行将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内容,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涵。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都受到企业领导人的个人意志和素质的影响。企业负责人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上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要珍惜国家、投资者和职工给予自己的工作机会,踏实敬业,一切从企业发展着想,自觉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价值观念的规范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办好。

论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篇9

赵晋青

(晋煤集团宏圣运盛物流有限公司,山西 晋城 048006)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励,如何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让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是每一位工作人员面临的新挑战。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为员工营造和谐健康的工作氛围,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多元化的手段。本文主要论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策略,希望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70;D6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企业都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由于人们思想观念趋于复杂化、自主化特征的日益明显,加之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企业的管理和工作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情况,这些情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反而会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行。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两个部分,只有全面、深入的理解两者的关系,才能让两种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促进企业的发展、激发企业的内在潜力,让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为员工提供明确的思想指导,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使员工在出现思想问题和矛盾时能够合理、正确的解决。员工通过学习和培训,正确理解和认识党的方针和政策,形成爱党、敬党的氛围,提高了政治觉悟,有助于正确的处理个人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员工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奉献精神,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让每一位员工都能自觉遵纪守法并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进而形成和谐健康的工作氛围,让企业上下一心共同拼搏发展。2 企业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它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领导者倡导,全体员工 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员工认同和遵守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由企业的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运盛公司作为晋城市最大规模的汽车运输企业,安全文化是运盛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公司不断通过公司网站、OA系统加大对安全宣传的力度,制作并印发了《安全月刊》、掌中宝、安全文化手册,并在每台车的醒目位置张贴了安全警示标语,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并通过持续开展驾驶员安全培训、安全知识演讲比赛、安全大反思、志愿者宣传活动等措施不断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运盛公司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内涵,形成了“人病不上车、车病不上路、路病不行车”的核心安全理念,并作为公司文化的核心长期遵守。

企业文化可以说是每一个企业自身独特性的表现,健康和谐得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不仅利于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同时也是对外人才竞争的有利条件之一。只有让员工从根本上认同企业,才会更好的投入工作当中,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想让企业提高自身的和谐竞争力就必须有健康、良好的企业文化做保证。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文化,通过全面的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的制度管理提供了基础,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其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如果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将两者分割单独进行,并不能使其发挥自身的全部作用,而是应该掌握两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促进、相互服务共同开展。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点:

3.1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根本目的是让员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培育富有鲜明个性的企业精神和塑造良好的员工企业形象,而这些正是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先决条件。因此,只有顺利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让员工有坚定、正确的思想理念,进而形成正确、相同的价值观,才能

建设好企业的自身文化。

3.2 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手段

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从外部对员工进行科学的理论指导,才能更好的坚定员工的信念,增强员工抵制各种腐朽和反动思想的侵蚀。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利用谈话的方式开展,这样很难让员工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获,并且过于枯燥、沉闷的环境更是让员工无法良好的接受思想指导,浪费了员工的时间,甚至会产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抵触心理。而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研讨会、座谈会等等,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将文化建设作为载体,使用更为直观、多元化的方式对员工进行思想指导。4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策略 4.1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企业的管理应该牢牢遵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让员工在工作当中充满了动力和干劲,如果将员工与管理者进行有差别的看待,则会让员工过于被动,不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而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只有牢固树立“人本管理”的指导思想,让员工在得到认可的同时,产生对企业强烈的归属感,管理者需要发掘出一种能激励员工以企业为家、企业兴我兴、企业衰我耻的企业文化,并用这种企业文化来培育人,才能使企业更好地挖掘潜力、蓬勃发展。4.2 重视对员工的帮助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明显加快,很多员工在这样的生活节奏中备受压力,宏圣运盛公司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对员工的帮助,注重在生活中对员工进行爱心帮扶。为促进爱心文化建设的规范运作,运盛公司通过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开展困难职工调查摸底,完善困难职工帮扶台账,将爱心送到了困难职工的心坎上,真正做到了细处,落到了实处。2011年年底,公司了解到有的驾驶员子女上大学,教育费用成为家里的主要开支,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12年1月份,公司对驾驶员子女上学情况摸底,给困难驾驶员子女发放助学金53 000元,31名上学子女受到资助。2012年8月份,公司又开展爱心帮扶圆梦大学活动捐款57 600元,共资助16名困难职工子女圆梦大学。

酷暑高温时的一块西瓜,恶劣天气被困高速时的一壶开水,逢年过节时的爱心慰问,对职工子女坚持不懈的基层服务,在运盛公司,“送温暖、送爱心、送

慰问”已经成了一种深深植根于职工心中的“爱心文化”。

通过对员工的帮助和在沟通交流过程中的思想指导,解决为员工生活和思想上的压力,不仅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了员工“热爱企业、奉献企业”的激情和热情,形成了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4.3 培养正确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取向做出的选择,是员工所接受的共同观念,是长期沉淀的产物,是企业员工所共同持有的,是支持员工精神的主要价值观,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让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并且拥有相同的价值观,才能让企业形成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同时,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导向力。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对员工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且把这种正确价值取向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为桥梁,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让它们共同发挥作用。5 结语

总之,明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将两种进行有机的融合,不仅能够形成和谐、健康的工作氛围,还能极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内在潜力,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刘艳萍.论思想文化教育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2]孟培德,田泉城.浅谈企业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8(S1).[3]杨婧,邹旭怡.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消费导刊,2008(13).[4]路明,苏国红.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综述[J].大众科技,2009(04).[作者简介]赵晋青(1983-),女,山西晋城人,本科,助理政工师,现就职于晋煤集团宏圣运盛物流有限公司。

上一篇:论李白诗歌的飘逸风格下一篇:机械类大专生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