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的十个步骤(精选4篇)
品牌建设的十个步骤 篇1
写好审计文书的十个步骤
刘力云编译
假如你刚刚完成你的检查和分析,现在必须向高层领导书面说明分析的结果。你知道管理层将根据对你将要提交的文书的理解来评判你的工作。你一定在想,“我怎样表达我的观点,才能使读者易于理解呢?”
有效的写作能力是商业领域任何一个类型的职i。对于内部审计师来说,一项审计成功与否,其差别就在于能否清楚地描述事实、程序、结果和建议。不论你是在编写审计报告、备忘录,还是向你的直接领导提出建议,或者是向审计委员会提交报告,书面文书的质量都会影响对传递信息的理解以及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
一、明确中心思想
在开始写作之前,首先要确定自己想要表达和传递的信息。先自问:“在我的文书中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换句话说,你写书面报告要表达的主要目的、主题或观点是什么。一旦确立了这种观点,它就成了你讨论问题的逻辑起点。
清晰、明确的主题是把整篇文书有机联系起来的纽带。更进一步地讲,这一主题界定了文书的范围,有助于确定在文书中应包含什么,不应包含什么。作为对全部讨论的总体概括,主题的建立是确立文档结构的第一步。
对主要观点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之一是你要传递的信息的总体目标,或取得的主要结果。特别是你必须决定,你是要向读者提供一定的信息还是要说服读者。举个例子说,假如文书的目的是分析销售数据,说明实际情况与预期数据的差异,提供的信息就是晓谕性质的。如果你需要分析销售数据及相关差异,以提出有关预算调整的建议,可能就需要有具有说服性的内容。首先确定提供信息的目的使你能够明确所写的文书到底是简单提供相关的信息还是要证实某个观点,并且还能够使你确定正确的叙述语气。
二、树立支持论点,并构建文书提纲
确立中心思想之后,接着就要提出支持性的论点,以强化你的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这些论点提供特定的细节对文书要提供的信息和要达到的目的提供支持。
提出关键性支持论点的一种方式就是围绕中心命题回答一些具体问题。为了确定应包含的论点,也许自问下列问题是有益的:
·我提交文书的期望是什么? ·提交文书要实现什么目标?
·在文书中需要陈述哪些具体内容? ·不同论点的重要性顺序如何? ·读者是谁? ·读者的专业水平怎样? ·需要提供多少细节和背景信息? ·读者会如何运用这些信息? ·怎样有效地传达这些信息?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你发现为读者提供的合适资料以及传递信息所需的特殊细节。这种信息随后就能用来创建粗略大纲,搭建文书框架。
某些支持性论点可以用作文书大纲的主要条目,每一条目下要有有关这些论点的详尽的细节描述。大纲不需要按照罗马或阿拉伯数字或平行的分条等严格的形式列出。相反,可以简单地由带有附属观点的主要观点组成,以表明文书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附属组成部分。写文书的时候,大纲的主要条目可用作标题以便读者能够快速浏览主要内容。
大纲上花费多一点精力会为写作过程带来便利。有了主要的论点,文书的详细内容写起来会更加容易。这样做还能减少组织整个文书的时间,因为修改大纲比更改已经完成的文书的结构要容易得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练习只是写文书的初级阶段。大纲的重要性应是建立在要提出的观点和观念以及文书的总体结构之上的,所以,不必担心个别的措辞。
三、先写最简单的部分
文书的第一句话在写文书时往往是最困难的。鉴于此,你会发现,从文书最简单的部分写起是有益的。
首先将大纲中的词句写成段落。要将形成的观点迅速落在纸上,具体的语法、拼写、句法等随后可以修正。这时你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不要试图在写的过程中进行校读。这种方法能够使你尽快地写出初稿,第一部分的完成会使你更有信心,你会接着完成文书的剩余部分。
记住,最困扰作者的问题是所谓的“白页综合症”。你不必总是从引言写起。
四、以主题句开始一个段落
主题句代表段落的中心思想。在写主题句时需要用心遣词造句,这种句子是维系每一个段落的线索。
为了让工作繁忙的读者能够迅速抓住文书的主要观点,主题句一般放在段落的开始。因为
第一句占据显著的位置,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另外,以有效的主题句开始,也便于你的写作过程,它有助于在段落中提出和控制要包含的信息。主题句应表达清楚,含义集中,代表段落论述的主要观点。
在写说服性文书时,有时也可以把主题句放在段落末尾,以便把读者引导到作者的观点。在首先理解了作者的依据以后,读者可能就更乐于接受作者的观点了。但是,这种方法只能用在你要强调论据,并证明了这样做的效果之后使用。
五、用第一人称
只要有可能,文书应代表第一人称的观点。也就是说,在行文中应避免使用“作者”、“笔者”等称谓,而简单地用“我”或“我们”。用第一人称写作方便、直接而且自然。它反映了假如你能够与读者面对面的交谈,你可能采取的交流方式。而且,这有助于建立起与读者的联系,保证不会因冷冰冰的、缺乏人情味的语句而拉大彼此间的距离。
六、采用主动句形式
在描述行为的效果时,通常用主动句比用被动结构传递信息更直接、更有力。比如,“我编制预算”,就是使用主动句。这种语句是表达思想的自然而便捷的方式,且用词简洁。相反,用被动结构则显得繁复啰嗦。
尽管主动句在多数情况下效果最好,但是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还是需要用被动结构的。比如,在行为人未知的情况下,或者已知行为人却不想提及的情况下,或是因为经营战略或者法律方法的要求需要匿名的情况,等等。
当然,被动句的使用要适度,过多使用这种间接形式的句子会降低文书的可读性,损害文书的含义。
七、使用具体名词和行为动词
具体名词表示的是那些可以听、触摸、闻和品尝的物品,比如桌子、鲜花等等,它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物体或物质。相反,那些抽象名词多指那些无法感知的东西,它代表着抽象或者无形的概念,如“恐惧”|“奉献”等词语。抽象名词会因为读者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一般不适用于商业写作。但具体名词会有助于表达具体细节或传递一些事实,而不是一些印象。作者可以通过将具体名词和行为动词、或者表明一个对象实施的行为的动词结合使用来强化文书。与“是”、“感觉”、“似乎”等用来联接一个句子两个部分而不是表达某项行为的系动词相反,行为动词增加了写作的动态效果。将具体名词和行为动词结合起来运用,有助于在读者的头脑中形成生动的视觉印象,从而增强文书的整体效果。例如这样一个句子:“第三季度,经营
状况是好的”。“状况”这个抽象名词以及系动词“是”的使用致使这个句子平淡、易忘。但是把句子的后半部分换成具体名词和行为动词后,就变成了一个很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的句子:“第三季度,净收入增长了15%”。
主动句和行为动词的配合有助于消除文字的拙劣,而使表达非常流畅。直接的、行为导向的句子提高了文书的可读性,提高了文书被记住的可能性。
八、使用易于读者理解的词汇
过度使用行话——某一行业的特殊词汇,容易使读者感到困惑,致使沟通出现错误。这种语言应该仅仅限定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使用。也就是说,专业术语应该在使用一般的词汇或短语无法表达思想,或者读者了解这些术语,并且期望使用术语的情况下使用。
其他类型的复杂术语也会影响文书的理解,造成阅读上的障碍。例如报告中包含这样的句子:“由于连锁事件,经营失败了。”句子中包括了“连锁”这一不常用的词。为保证读者理解,这个句子可以改为:“由于一系列相关的事件,经营失败了”。“一系列相关”这个词不仅容易理解,而且不太可能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作者要表达的含义之外的措辞上。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复杂的、技术性的语言是适当的,但也应该尽可能地使用简单、直接的词语。如果没有可替代的技术性词汇,不是对所有读者都熟悉的术语应该在文中一出现的时候,就加以界定。
九、使用段落标题
段落标题就像路边的标志牌,它们突出了文书中的关键要素,使读者能够很容易地把握全文。这些标题有助于读者跟随文书的结构,使他们能够跃过一些讨论的细节而直接抓住主要观点。鉴于此,你应该尽可能地使用段落标题。
标题可以是提示性的,如“应收账款”;也可以是描述性的,如“第三季度,增加了应收账款”。如果去除这些标题,文书依然流畅易读。换句话说,标题是用来补充正文的,而不是代替正文的,它能够为读者阅读文书提供多个入口。
另外,不要在两个标题中间没有任何过渡的情况下,在标题下面立即加上一个次一级的标题,而应利用大标题和小标题之间的空间给读者提供一个下面段落主要内容的总括性说明。
十、编写一个摘要
可以利用文书的摘要对全文的重要内容进行简单的说明。一个有效的摘要可以告诉读者,阅读这份文书,可以从中知道什么,这些内容怎样适合他们,而且能够使读者在快速浏览后,决定是否对整个文书进行阅读。
为确保读者在阅读全文前阅读这份摘要,摘要一定要放在文书的开始部分。摘要可以由单个的句子或者单个的段落构成,也可以罗列一系列的小标题。
写作的重要性之所以被如此的强调,是因为报告文书等通常是所有的检查和分析工作结果的主要体现,能否取得全面成功经常取决于最后以书面形式有效地传递你的观点的能力。
利用有组织的方法,花时间起草一份清晰、连贯的文书可以帮助读者节省时间,保证文书内容被充分理解,增加文书达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通过文书,读者会理解你所做的努力,你的书面沟通也很可能会达到增加价值的目的.(译自IIA《内部审计师》杂志)
品牌建设的十个步骤 篇2
长期以来, 农业在我国属于弱势领域, 农业的潜力需要进一步展现。随着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产品品牌化经营逐渐开展起来。根据国家工商局统计, 截至2013年底我国农产品商标累计注册量达144.73万件, 2012年底农产品商标累计注册量达128.15万件, 2011年底是110.83万件, 年增幅达十几万件, 而在2008年农产品商标累计注册量是60万件, 农产品商标注册量在5年的时间内翻了一番还多, 可见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之快。然而相关调研表明, 许多人士对品牌认识仍存在较大误区, 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使品牌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日益变化的社会现实面前, 需要对农产品品牌在设计与建设方面予以进一步探讨, 通过寓品牌之理于丰富的实践, 从科学与艺术方面帮助人们理解农产品品牌的内涵与深意, 强化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与优秀品牌之间认知上的联系, 以利于人们树立良好的品牌观, 引起对农产品品牌的进一步重视, 创设出更新更好更有价值的品牌, 为农产品市场化起到插翅之功, 以期能够对农业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及农户在品牌构建领域产生较强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2 有关农产品品牌的常见问题及解析
2.1 农产品到底要不要品牌的问题
在商业时代, 品牌是能够体现价值及创造价值的资源, 国内外许多著名品牌策划案例无不反映品牌的价值。对于蔬菜瓜果、米面油茶及动物肉食这些典型的农产品, 在传统意义上似乎没有产生品牌之需, 因为不需要识别, 也不容易加以识别。然而这是在传统社会下的表面认识。在市场经济状态下, 品牌要解决的不仅是识别的问题, 更主要的是信任的问题。以下几种情况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产品品牌的发展:第一, 越来越多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及有机农产品将进入商场或超市, 这些产品在期望获得高价的同时, 也应该配上名副其实的好名称;第二, 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积极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 许多地方明确规定对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及地理标志认证产品等荣誉的农产品均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第三, 现代农业吸引了许多大公司及资本市场的关注, 将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为农产品品牌化积蓄重要力量。另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节奏的加快, 农产品的发展与竞争的加剧, 类似欧美国家许多半成品的农产品将会增多, 因而品牌的作用还会增强。此外人们基于个人消费经历及他人推荐所产生的再次购买将持续推进品牌发展。
因此, 在现代社会可以肯定地认为品牌是必需的。品牌被使用一天, 其价值就可能提升一天, 也就是品牌资产不断积累, 经济性蕴含品牌之中。以在全国享有盛誉的章丘大葱为例, 在2013年其品牌价值达到26亿元。随着农业产业化及农产品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对品牌的需求与重视必将有较大的提升,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品牌走向市场。
2.2 什么样的品牌才算是好的农产品品牌
良好的品牌名称及标志设计是产品成功经营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 优秀的品牌名称所占比例较少, 现有农产品品牌尽管数量众多, 但优秀者很少, 这种局面需尽快改善, 否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农产品营销与推广。品牌不是单纯的符号, 优秀的品牌名称是生产经营者宝贵的无形资产, 既可以区隔竞争品牌, 又可以传递品牌承诺, 提升品牌形象, 在市场经济时代, 好的品牌本身是无声的推销员。良好的品牌是创意与设计的结果, 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运用一定的方法与技巧可以创造出有竞争力的品牌名称, 优秀的品牌设计是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结果。在现代社会, 需要让更多人了解到名称即品牌的魅力与价值, 尤其对一些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来说更应该如此。
全球顶尖的营销战略家艾·里斯等 (2011) 认为在品牌策略中, 最重要的决定就是给产品或服务起一个名字。关于好品牌的标准, 凯文·莱恩·凯勒 (2006) 给出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提出为了加深对品牌的记忆, 便于人们口头相传, 品牌名称最好简明朴实、易读易记。Allen P.Adamson (2006) 认为品牌命名不只是一件创造性的活动, 最好的名称必须基于有力、清晰、简洁的目标。陈令军等 (2010) 提出好的品牌设计必须立足于识别性、发展传播性及突出价值性等几个方面, 继而提出了相关原则:便于识记、悦耳动听、体现行业属性、联想性好及要有内涵等方面。名称设计离不开行业认知, 必须把握农业及农产品的特点, 以增强针对性。“咯咯哒”是大连韩伟企业集团下属公司的主打鸡蛋品牌, 应该说品牌设计比较成功, 参照以上品牌标准非常吻合。
此外, 不同于工业品, 许多农产品在名称方面都体现了属地特征, 诸如烟台苹果、莱阳梨、五常大米、西湖龙井等。地名虽好, 但地域性限制也很明显,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带动企业地位上升, 将超越地域局限, 这样也需要为将来发展预留空间。因而对农产品而言以“地名+产品名 (或企业名称) ”较好, 能够增强识别性。再以章丘大葱这样一个区域农产品品牌为例, 当地人注册了诸如“万新”、“百脉泉”、“女郎山”等商标, 综合打造章丘大葱品牌效应。
2.3 农产品品牌名称是自己设计还是借助他人力量
很多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喜欢自己给产品或公司命名, 由于一定程度上运用这样的名称感觉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怎么看都顺眼, 所以有一种情感依赖在里面。但产品是要营销的, 品牌也是要给别人用的, 在市场经济面前只有大众认可的才是好。以自己的东西让别人接受是传统观念的表现, 市场经济必须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在社会大环境面前, 任何一己之力都是有限的。
品牌不是单纯的偶然的事物, 它是许多种知识与学问的集合, 涉及语言、营销、心理、民俗、法律等众多领域。所以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可以广泛发动身边的人士、企业内部员工, 乃至运用公开征集的方式获取一个理想的品牌, 类似可口可乐这样的中文名称就是登报征集的产物。广泛利用集体智慧、群众智慧, 能够很大程度上创造品牌的佳境。
2.4 高价购买农产品商标是否值得
正如许多事物市场化一样, 商标这种事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 也很早就已市场化了。既有正在使用的一些商标可以转让, 还有很多机构及个人手中拥有许多商标“待嫁闺中”。前者一些商标经过使用, 已有一定知名度;而后者因为把商标当作商品, 所以事实上可能有很高的含金量。应该说在商标领域非常专业的人士为一些商品与服务精心设计了许多好的商标, 在形式美观、内容贴切、内涵丰富等许多方面都做得较好, 现阶段已逐渐有一些人开始注重这种市场上的农产品商标。对此有许多关于商标的专业网站可以看到相关商标转让讯息, 以中华商标超市网为例, 图文设计精当, 项目分类较细, 可谓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2.5 品牌名称是否能代表整个品牌
企业构建品牌需要一揽子综合设计, 对此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凯文·莱恩·凯勒 (2006) 以品牌要素形式加以认识, 认为品牌要素指的是用以标记和区分品牌的有关基本设计, 主要包括品牌名称、URL、标识、图标、形象代表、广告语、广告歌和包装等。可以说每一部分都各有其作用, 企业要搞好品牌建设, 应该尽可能在每一要素层面做好, 发挥整体的力量综合构建品牌。但无疑品牌名称代表性是最强的, 凯文·莱恩·凯勒 (2006) 认为品牌名称在所有品牌要素中是最核心的内容。里克·莱兹伯斯等 (2004) 认为品牌名称构成了品牌商品一个最持久的要素。
2.6 现有品牌名称感觉不满意怎么办
品牌名称不理想势必造成传播效率降低, 被大众接受性差。其改变的方式, 一是重新调整与设计, 对原来的品牌彻底废弃, 这种做法看似简洁, 却使原来的品牌积累毁于一旦, 完全新创一个品牌则要增加许多新的设计与传播成本;另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增加副品牌, 即在原来的主品牌之外增设一个新的品牌, 共同使用, 这种以老带新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 副品牌的作用得以强化, 原来主品牌的影响减少, 同时副品牌还有许多好处, 生动鲜活, 赋予新产品以个性, 让受众能体会到企业的发展进步。尤其农业属于弱质产业, 产品质量不容易稳定, 为此应该给予不同种类的产品以不同的副品牌, 这样一旦哪种产品出现问题对其他类产品不至于造成冲击, 使经营风险降低。
2.7 品牌之间是否需要合作
从企业经营的视角, 现在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企业间的合作。然而这种合作还应该落实在品牌上, 品牌是产品特征的集中呈现。品牌合作能带动企业间深入合作与交流。通过品牌联合而形成的“群体效应”, 使农产品在市场销售中往往易于获得响应, 产生较强的说服与影响力。此外不仅可使农产品能在现有市场上增加销售, 还有助于增加新的消费群体。如果是两个名牌产品的结合, 会进一步强化消费者的接受意愿, 总体上通过品牌联合的方式, 是创建产品特色提升影响力的重要一环。目前工业品之间的品牌联合较多, 农产品的品牌联合也将逐渐走向市场。
2.8 传统文化与农产品品牌是否可以产生联系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 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的一笔宝贵财富。易钢 (1998) 指出农业文化在我国不仅是农村、农民的文化, 而且也是城市的文化, 是中国文化中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的文化。张磊 (2004) 与邹德秀 (2006) 认为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传统农业文化应成为前进的动力。王晓为 (2012) 、朱启臻 (2013) 等提出传统农业文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文化遗产, 后现代农业发展将出现农业生态观的原始回归, 将为我国农业传统文化功能的发挥创造机遇。
传统农业文化属于一种地域及精神文化, 已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人们的思想与观念中, 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影响人们对产品的消费情形。传统农业文化具有多维价值, 与品牌构建具有内在的联系, 通过挖掘其经济价值, 可以更好地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服务。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山东考察时明确指出对历史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及“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传统农业文化在诸多领域的运用是大势所趋, 尤其在农产品品牌构建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经济发展, 凝聚于品牌, 能够增强农产品的社会辐射力, 由此使传统文化自身也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2.9 全球一体化对品牌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的融合, 带动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农产品品牌国际化得以提速。全球化为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带来了机会, 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就国内市场而言, 品牌名称中含有英文部分, 增加“国际范”也是企业经营者需要考虑的。走向国际舞台, 产品质量是关键, 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对食品质量要求标准较高, 要符合东道国相关标准;如同一个人出门要注重穿戴一样, 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也要强化包装设计, 以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同时要注意文化差异, 尊重对方的文化, 不能想当然地只出口产品却不注重品牌相关要素的设计而导致付出不必要的代价。此外, 正如许多国家在我国进行商标注册一样, 我们也可以在主要出口国进行商标注册, 这样更便于产品进入该国市场。
2.1 0 品牌是否能够迅速见效
品牌被广泛接受是一个过程, 而且这种过程伴随着信息爆炸的时代, 信息之间必然相互挤压, 品牌有可能传播很慢, 所以尽管媒介众多, 却不易见成效。但是对待品牌的态度不应由此而转变。品牌是长期的培育过程, 如何被消费者及大众所接受是必须予以长期考虑的问题。品牌真正发挥作用依靠的是美誉度, 仅有知名度是远远不够的。为此需要广告、公共关系等多种手段交叉并用, 单一的手段难以见效, 其影响力覆盖面有限。如果广告语能达到类似“雀巢咖啡, 味道好极了”、“农夫山泉有点甜”这样精当的效果, 那品牌传播无疑会加快许多。
3 结论及相关对策建议
农产品的品牌化是农产品走向市场的必然产物。对于参与市场竞争的农业企业及涉农组织而言, 必须强化品牌意识, 努力创建品牌进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竞争力。品牌创建是一个过程, 同时品牌是一个要素综合体, 品牌名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品牌名称设计需要考虑易读易记及富有内涵各个方面。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在创建品牌过程中也是需要特殊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过程中, 为农产品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为了更好地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 在此提出以下相关对策建议。
(1) 战略导向。品牌不是一时的需求, 必须立足长远, 上升到战略高度, 才能综合配置资源, 为品牌发展助力, 否则仅仅是在农产品经营过程中使用了商标而已。纳入到一定高度, 品牌建设这种重要的工作就容易变成全员全过程的活动。
(2) 与文化结合。品牌本身是一种文化, 更要以文化的视角与思维面对品牌。从文化视角设计品牌是非常好的思路, 立足文化与时代发展可以产生许多有价值的品牌。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丰厚, 是巨大的宝藏, 如果充分挖掘与利用可以达到令人称羡的效果。中国的现当代文化也非常富足, 同样外来文化也需要给予一定程度的关注。
(3) 严把质量安全关。农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密切相关, 离开质量的品牌建设如同大树没有坚实的根基。随着社会的发展, 消费者愈益注重安全健康因素, 而且媒体的监督作用在不断加强, 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品牌发展的根基。因而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 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确保产品质量有保障。通过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 培育更多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
(4) 加强协同创新。对于区域品牌如何取得成功, 政府的作用尤其被看重。然而市场经济背景下“小政府大市场”更被人们所期待。当今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协同创新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与手段, 对于区域农产品来说, 协同创新是提升品牌建设质量与效率的内在要求。受到群众路线思想的启发, 政府在区域农产品品牌协同创新过程中应该注重问计于民, 在“一切为了群众”的同时强调“一切依靠群众”, 做好“从群众中来”, 才能更好地“到群众中去”, 增强服务的效能。从根本上讲, 区域农产品品牌协同创新是大势所趋,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美]凯文·莱恩·凯勒著.李乃和等译.战略品牌管理 (第2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荷]里克·莱兹伯斯, 巴斯·齐斯特, 格特·库茨特拉著.李家强译.品牌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Allen P.Adamson.Brandsimple:How the best rands keep it simple and succeed[M].Palgrave Macmillan, 2006.
[4]艾·里斯, 劳拉·里斯.品牌22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1.
[5]陈令军, 王礼力.农产品品牌设计:观念导向与实施策略[J], 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0 (09) .
[6]国家工商局.中国商标战略年度发展报告[EB/OL].[2014-10-06]http://www.saic.gov.cn/zwgk/ndbg/.
[7]章丘大葱:大葱中的王者品牌价值达26亿元[EB/OL].[2014-10-06].http://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13/11/18/012100248.shtml.
[8]邹德秀.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与农村发展[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10) .
[9]张磊.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当代价值[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1) .
[10]易钢.农业文化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J].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8 (11) .
[11]王晓为.我国农业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5) .
金牌销售的十个成功步骤 篇3
第一步:销售准备
古人云:大丈夫不打无准备之仗。销售准备十分重要,是达成交易的基础。销售准备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个人的修养、心态、对产品的理解、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对客户的了解等多个方面。金牌销售一定要做足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一是专业知识,温习产品的优点,将产品价值牢记于心;二是调整好心态,对销售工作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三是认同企业文化,以公司为荣,以产品为荣,让顾客深切感受到产品的吸引力。
第二步:让自己的情绪达到巅峰状态
良好的情绪管理是销售成功的关键,积极的情绪是一种状态、一种职业修养,是见到客户时立刻形成的条件反射。在准备拜访客户时,一定要将情绪调整到巅峰状态。每天早上醒来可以听一首旋律激昂的歌曲,大声地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心理暗示。
第三步:站在客户立场
销售本身也是其他社会产品的客户。因此首先要与客户站在共同立场,与用户产生共鸣;其次是与客户亲切相处。金牌销售通常是一位耐心的倾听者,交谈过程中客户掌握着80%的话语权,金牌销售会从客户的讲话中挖掘出许多有用信息。要做到与客户动作、语速等节奏相近,就必须在文字、声调、语气、肢体语言上,与对方相似或引起共鸣。其中,肢体语言最为重要,在影响力中,文字占7%,声音占38%,肢体语言占到了55%。
第四步:找准客户的需求点
其实绝大多数客户对自己的需求并不十分明确。金牌销售会通过提问,挖掘出客户真正的需求点,也就是客户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有把问题找准了才能真正替客户着想,帮助客户找到他的需求点。
第五步:提出解决方案,塑造产品价值
找到客户的需求点后,金牌销售会为其量身定做一个解决方案,客户会与金牌销售一起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客户对销售的信赖感进一步增强。此时,金牌销售会抓住良機塑造产品价值,将企业文化、品牌背景、所获奖项等毫不吝惜地介绍给客户。
第六步:替客户“货比三家”
当与客户建立了信赖感并为他提供了解决方案时,客户会想了解其他品牌的产品,此时金牌销售会主动为客户“货比三家”,客观地分析自己产品的优势,但切忌恶意攻击其他品牌的产品。
第七步:帮客户下定决心
“货比三家”后客户会进入犹豫的状态,产生一些抗拒点,例如客户会说需要回去跟爱人商量或是认为价格偏高等等。金牌销售会进一步了解真正原因,关心客户的顾虑,直到找到真正的抗拒点。
第八步:成交在即
成交阶段,要注意给客户提供两个可选的交货时间。否则前七步可能会前功尽弃。
第九步:做好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不仅仅是打打电话,上门维修。金牌销售的售后服务包括: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成为客户的顾问,解决客户在使用中的各种问题,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稳定的客户群。
第十步:扩展客户源
品牌建设的十个步骤 篇4
人与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让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使企业上下对企业的使命、追求、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
为什么这些企业要通过上述方式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回答这个问题,要先从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谈起。这些基本问题是中国企业在成长过程所面临的具有共性的问题,这些共性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企业文化问题。
一、为什么中国许多“明星”企业很快成为“流星”企业?
中国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持续性发展问题,即企业做不大、活不长。许多企业一夜之间成名,但很快成为“流星”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企业都是产品成功型企业,也就是凭借企业家的胆略和敏锐抓住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个机遇、某个产品、某个项目、某种稀缺资源使企业迅速做大,但这种靠单一产品、单一稀缺资源、政策机遇的成功并不等于企业的成功,更谈不上企业的持续成功。企业要跨越成功的陷阱走向持续成功必须在文化的层面上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要寻找持续存在的理念依据,即重新思考和确立企业的使命追求、愿景和核心价值体系;二是企业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要完成战略性的系统思考。企业文化体系的起草就是要研究和确立企业的使命和追求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轨迹,确立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文化依据。如《华为基本法》。
——通过文化建设:企业完成系统思考,实现战略落地
二、为什么企业高层与中基层之间难以达成共识并存在沟通障碍?
企业高层与中基层难以达成共识,并存在沟通障碍是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个独特现象。创业时期,老板就是冲锋队队长、救火队队长,老板身先士卒并与下属打成一片,老板一眨眼下属就能领悟到他想干什么。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老板逐渐进入“上流社会”,并与员工的距离拉开,老板与下属正面沟通的机会少了、时间短了,这时候,员工觉得与老板的距离在逐渐拉大,老板讲的话大家越来越听不懂,员工开始感到老板在说“鸟语”,听不懂老板在说什么,也悟不清老板在想什么;而老板一回头,发现后面的人跟不上自己的思路和行动
节拍,做事总和自己的思路相左,往往在干“猪事”(蠢事),因此对于高速成长的企业而言,如何实现“鸟”和“猪”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要实现企业高层与中基层之间的有效沟通就必须建立一个共同语言系统,即企业文化的传递系统。一个共同语言系统,使上下对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彼此达成共识,从而形成面向未来的内聚力。
——通过文化建设:建立共同语言系统,减少沟通障碍
三、为什么企业在组织变革与流程再造过程中员工感到迷惘、迟疑而不愿跟
进,导致变革成效不佳。
组织变革与流程再造的本质是文化变革。很多企业不断在进行所谓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但变来变去唯一没变的是员工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得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支持,导致员工在变革过程中迷茫、迟疑而不愿跟进,最终导致变革成效不佳,企业文化管理是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组织变革与文化创新的过程,更是员工自我超越的过程,因此它需要全体员工为企业纲领的起草、贯彻、执行贡献心智。
——通过文化建设:驱动组织变革,并减少变革成本
四、为什么企业文化理念与行为严重背离(文化虚脱),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制度成本高(心里契约的天然缺陷)。
中国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两种基本的文化现象:一是企业的理念很时髦、很先进,在天上飘,但企业家和员工的行为在地上爬,企业文化理念与行为严重背离,造成文化虚脱症;二是员工心理契约的天然缺乏,导致企业的制度成本高、管控复杂而无效。其根源在于企业文化没有落地,仅停留在时髦的口号与词汇上。企业文化缺乏内在的推进机制与执行系统,同时因为中国企业没有经历工业文明的长期洗礼,员工职业化程度低,企业行为与员工行为缺少自律机制。心理契约的天然缺乏,导致企业内部交易成本高。企业文化建设重在过程,重在使企业的文化生根落地,而不仅仅是追求拿出一个时髦的文本,它是要把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制度建设、流程建设以及员工的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去,并把制度建立在心理契约的基础之上,使员工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使企业进入组织管理的最高境界——文化管理。
——通过文化建设:将文化理念融入KPI指标之中,形成心理契约
五、为什么企业高层分割为不同的政治利益群体,难以形成组织的核心力量。中国的企业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通常面临一个两难境地:一是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如果企业家事无巨细,什么都管,一定管不过来,也没有效率,也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发育与成长,这就需要分权;但现实的困境是企业一分权就分心,形成诸侯割据,与老板分庭抗礼,这就导致企业家不敢分权。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企业家与员工目标追求各异,企业处理内外矛盾关系缺乏公理,缺乏理性权威。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确立企业的功力系统,要将企业的目标追求与员工的目标追求统一于企业的使命追求与战略,从而内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牵引与约束机制。
——通过文化建设:从利益共同体到事业共同体,上升到命运共同体
六、为什么企业待遇很好,但仍然留不住优秀人才。
瀛海威15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在集体辞职时将自己在企业中的境遇描述为“我们努力着,我们奋斗着”,但是“没有枪,没有子弹,置身于不见人迹的荒漠之中,被告知去消灭一定数量的敌人”,所以“在不甘、不忍、却又无奈的心态下”集体辞职。这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心态的真实表露。如果优秀人才进入企业后觉得既无资源又无支持,想法没人听,工作没人认同,人际关系复杂,那么说明他还没有认同企业文化,未能将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协调一致。优秀人才只有融入企业文化,才能如鱼得水。很多企业用待遇留人,但待遇至多能留住人,是留不住“心”的,因为优厚的待遇是无法弥补由于自身价值无法实现所造成的心里缺憾的。所以企业不单要靠待遇留人,还要靠企业的发展留“心”、文化留“心”。——通过文化建设:提高员工满意度、忠诚度
七、为什么说企业能做多大,取决于企业家的抱负与追求(企业家的文化角
色是什么?)。
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障碍是企业家抱负与追求的封顶,即企业做大以后,企业家还停留在“买卖人”的境界与追求上,企业家的思维空间打不开,境界提不高,还是以投机的心态去抓项目、抓产品,企业自然做不大。许多民营企业之所以成为不了产业领袖,就在于企业家本身的追求与抱负就不是产业领袖的心态,而是一种盲目自大心态,名流心态。企业要真正转型,企业家必须提升自己的境界、抱负、追求。同时还要开放权利结构,只有开放权利结构,才能真正
吸纳人才,才能真正使职业经理人发挥作用,并促使职业经理阶层的形成。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家境界提升与权利智慧化的过程。
——通过文化建设:企业家完成自身角色转换与行为转型,确立企业以事实为基础的管理和以价值观为基础的领导
八、为什么对企业而言,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所形成的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最大,所造成的障碍也最大?
许多中国企业文化落后是由于受计划经济时代文化的影响,而非来源于传统文化。计划经济时代的“等、靠、要、包”思想不单扭曲了企业文化,同时也污染了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例如,在民营企业中各部门向上报计划、报预算往往有种惯性思维,即尽量往高报,等待上面拦腰砍一刀,这就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养成的思维模式—不顾整体规划和实际情况,指向多占。企业各个部门只是争资源、争项目,只想着本部门如何壮大,而不是着眼于企业的整体发展,企业职能部门热衷于编制度、设置权利门槛,而不是提供服务,员工自主性差,等、靠、要、包,不思进取,所有这些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企业员工思维惯性。所以企业要跳出计划经济思想的牢笼,就要重塑企业文化。
——通过文化建设:强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企业的积极影响,弱化计划经济体制对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九、为什么对于成功的企业而言,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企业如何进行文化继
承与创新?
企业进行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头号敌人是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是不愿意改变自己。当整个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漠视变化,不愿意改变自己,总是觉得自己过去就是这样成功的,将来这样也能持续成功。但十倍速变化的新经济时代,成功往往导致失败,因此对于企业而言,首先要思考三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企业为什么会成功?过去成功依靠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第二,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与机会?在过去成功的要素中,哪些要素能帮助企业持续成功,哪些会成为企业持续成功的障碍。第三,企业未来的成功靠什么?企业的文化哪些是要继承的?哪些是要创新?当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企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时,我们如何进行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通过文化建设:对企业积淀的优秀文化进行提炼、继承和创新,走出成功陷阱。
十、为什么企业家普遍感到员工执行力不足,精细化管理落实不到细节? 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优秀企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些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普通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们最注重四点:一是团队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与创新。凭着这四大支柱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使这些一流公司保持百年不衰。在大多数企业里,实际的企业文化同公司希望形成的企业文化出入很大,但对那些杰出的公司来说,实际情况同理想的企业文化之间的关联却很强,他们对公司的核心准则、企业价值观遵循始终如一,这一理念可以说是世界最受推崇的公司得以成功的一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