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网的建设

2024-09-22

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共8篇)

高校校园网的建设 篇1

第四章

高校校园网凝聚力建设的技术开发与功能发挥

第一节 高校校园网凝聚力建设的技术要求

一. 高校凝聚力建设 1.1 凝聚力建设现状

多元文化使人们能够更加自由的选择价值观,追求自己的理想。高校内部的文化和价值观更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多元的文化和价值观不可避免地给受教育者群体带来一些客观上的消极影响,部分受教育者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判断标准方面出现了混乱,出现了信仰危机、情感淡漠、道德行为失范等问题。在信仰危机方面,高校部分受教育者主要表现为过多的追求物质享受和时尚,对人生目标和意义的反思较少,生活感到无聊和空虚;在情感淡漠方面,部分受教育者在家里对父母关心较少,在学校对班集体利益支持和参与度较低,在社会上“明哲保身”缺乏同情心;在道德行为方面,暴力文化、网络游戏等对高校大学生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载体、教育环境和情景方面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对于增强高校的凝聚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关系更加复杂,作为培养未来国家主体力量的高校需要加强凝聚力观念的培养。在经济方面,加入WTO之后我国与国际社会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入,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机制尚处于进一步适应的阶段,某些弱势产业会遭受冲击,尤其是金融危机期间,西方国家纷纷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的空间,西方垄断资本以其科技优势占领我国市场;在政治方面,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如西方国家加紧以各种形式干涉我国内政问题;朝核、南海争端、钓鱼岛问题依然存在;在文化方面,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化以各种形式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和“和平演变”。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社会转型中,改革开放全面深入的展开,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的日益全球化,价值观念的冲击着人们的头脑,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凝聚力受到冲击。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研究,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在传统教育方法中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受到忽视,受教育者积极性受到压抑。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传统的忽视受教育者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学术界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地位有了新的认识。沈壮海等认为在教育者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居于主体地位,在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占主体地位。在强调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不能放松。首先,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要求、学校安排、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来制定具体的教育教学计划,并负有直接执行教育教学计划的责任。其次,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树立与受教育者是民主平等的观念,同时又要明确自身负有教书育人的地位,发挥主导者的作用。第三,教师是受教育者学习效果的检测者。教育者可以通过作业、考试或者活动等方式检测教育效果,以进一步改进工作。

彭晓薇在《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就是教育者自身所具有的稳定的,通过自己的言行在青少年面前所展示出来的,具有榜样效应的,高尚的或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包含的内容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责任感、内心深处的教育情感和尊严意识。要从理论学习、实践培养和创造良好环境方面培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

1.2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整合的软权力,是社会群体团结统一的粘合剂,促进社会群体凝成一股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的发挥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载体、环境等的影响,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一)外部因素

其一,价值观念的复杂性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利益关系、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复杂化冲击着我国的一元化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现实与我国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相契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凝聚人心的效果甚微。

其二,社会文化的复杂性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思想的统一性保持了社会的稳定性和大一统的局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凝聚力作用的是单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改革开放以后,各民族的文化在中国的碰撞和交流增多,多元文化冲击着中国传统的一元文化。西方文化中的民主观念、平等思想、自由意识、强调发挥个体主体性,并且在信息化社会人们选择和接受信息的向度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具有很大的平等性,这些多元文化都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凝聚力和亲和力功能作用下降。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凝聚力功能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

(二)内部因素

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教育者在特定教育目的的指导下依自身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素质为基础,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内化为自身的认识,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科学的方法,传授给受教育者,并使之内化为受教育者意识的过程。因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影响高校凝聚力建设的主要内部因素。

其一,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领导者角色,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性地位,发挥主导性作用。影响领导者凝聚力的因素包括权利因素(人们的传统观念、职位因素、自利因素等)和非权力因素。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同于一般的领导者,其非权力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的发挥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非权力因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意识素质、人格情感素质、政治理论素质、能力素质四个方面。

其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的发挥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诸因素的有效性和受教育者对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群体活动和聚居集中地。苏霍姆林斯基说“集体是教育的工具”,大学生群体凝聚力是隐性教育资源,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满足大学生“归属感”的需要,对大学生个体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作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校园建设。

1.3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的对策

党的十五大报告把对凝聚力的要求提高到祖国的和平统一与综合国力的新高度,在新阶段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凝聚人心和团结力量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向新的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阵地,高校教育者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受教育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先锋军,是凝聚力承担者;同时凝聚力的建设需要良好的环境。(一)教育者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的主导力量

首先,要增强教育者的意识素质。教育者要树立崇高的职业意识。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责任感、荣誉感、成就感和细心、耐心、爱心的品质,同时要有豁达的胸怀,有雄心而不脱离实际,有干劲而不急功近利,保持积极向上、淡泊宁静的精神境界。

其次,要增强教育者的人格情感素质。教育者的人格情感素质是教育者的价值追求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外在表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者作为一般人所具有的个人修养,二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职业道德人格修养。教育者的人格情感素质作为一种自然影响力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具有无限的张力。

第三,要增强教育者的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意识形态功能。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是对受教育者灌输统治阶级所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念,自觉地开展意识形态教育促进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过程。教育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指导,从实际出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同时,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四,要增强教育者的能力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凝聚力发挥的重要力量。(二)受教育者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重要力量

首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坚定主流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意识形态功能,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和宣传工作,扬弃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使高校大学生群体树立主流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文化中的“主心骨”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群体的凝聚力。

其次,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目标是高校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所具有的的责任,与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利益相关性。目标是凝聚力建设的核心,只有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能凝聚力量,确定奋斗的方向。

第三,建设积极的班集体文化。优秀的班级文化能够反映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理想和目标,具有粘合剂的作用,能够激发大学生个体对群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优秀班集体文化的建立需要广大学生的参与和支持。

第四,构建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信息交流的频率、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高校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的高低,很难想象信息交流少而凝聚力高的群体的存在。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改变了人们信息交流的方式。

二 基于高校校园网的的凝聚力建设

进入21世纪,便捷的数据通讯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信息来源和接受教育的方式之一,正因如此网络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网络现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深深的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网络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充实了思想教育的内容,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拉近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而校园网作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管理及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可利用先进的技术构架、便捷的传输网路、成熟的综合管理系统,为学校提供教学、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三个不同层次数据、信息和知识,是一个覆盖全校管理机构和教学机构的大型网络系统。建设数字化校园、提升高校教学与科研能力,是校园网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校园网的建成和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进校园网工作提供了网络基础,为校园凝聚力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2.1 基于校园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网络具有高信息量、高传播速度、高互动性以及高影响范围的特点。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及时发布生动的超文本信息的途径和互动的信息交换机制, 使我们的宣传教育在理论上可以获得更宽的受教育面和更好的宣传效果。网络获得知识的方式与传统的从教师、书籍获得的方式相比, 具有明显的便捷性和廉价性。大学生作为时代先锋, 对网络的知晓度、熟悉度、利用度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层次的群体。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迎合了大学生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 深受大学生的欢迎。由于大学生对于网络的熟知与了解, 许多教师也选择利用网络与学生沟通, 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网络给凝聚力建设搭建了一个好的平台, 给思想政治教育进校园网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基础,建设好、完善好这个平台可以有效的凝聚、吸引、影响广大青年学生。

2.2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丰富,更新速度慢

虽然高校已经开通校园网,但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的更新滞后。校园网的思想政治教育网页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有些栏目打开后还是几个月甚至更早以前的信息,没有体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没有将社会热点、大学生的关注焦点等内容及时地上传。有的内容甚至没有经过严格审查,存在错别字或者错误的信息。

(二)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在校园网上沟通不顺畅

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在校园网上沟通的过程中存在问题,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有效沟通的途径。沟通途径的缺乏使得教育主体与客体不能顺畅沟通,教育客体的错误的思想观念没有发现的途径,情绪不能有效宣泄,不利于教育主体了解教育客体的思想动态。校园网作为当今时代大学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必然会影响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不利于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

(三)校园网思想政治工作缺少专人负责

部分高校的校园网思想政治工作缺少专人管理及负责。部分高校的校园网建设本身处于摸索期,对于校园网的各方面功能缺乏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校园网缺少专门的管理人员。这些高校的校园网起步比较晚,对于校园网管理还没有形成一套思路和经验,更不用提利用校园网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了。校园网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配以专人,投入资金,保障工作的持续开展。(四)高校对校园网信息监管不严

部分高校的校园网页上存在违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目的的言论,有的甚至是一年之前的留言。校园网为大学生提供了便利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是校园网上出现的带有反动、色情、暴力等倾向的信息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2.3 有效实现高校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强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高校领导应认识到加强高校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把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领导应对思想政治教育进校园网和利用校园网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尽快做出具体规划和统一部署,将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上学校重要议事日程。(二)丰富内容,及时更新,提高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

大学生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针对大学生开展的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其信息也需要具备时效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需要同社会发展、新闻及焦点保持时间上的一致性。校园网实际上也是一种传播媒介,它必须要有传播媒介具有的及时性的特点。保持校园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时效性对于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同时,校园网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要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避免假、大、空,保证教育信息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在校园网上,教育主体以平等身份与大学生展开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需求。同时,校园网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要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宏观的教育主旨与大学生的生活相融合,避免教育信息过于琐碎

(四)提供便利渠道,优化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搜索环境

1. 积极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设计必须体现德育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统一、真实性与趣味性的统一,让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软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自觉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还比较陌生,大部分学生没有使用过该类数据库,还没有感受到数据库资源共享的益处。高校教育主体应当加大数据库建设投入并派专人管理。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专门人员负责数据库的维护、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给大学生使用数据库提供技术帮助。3. 加强信息检索导航软件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检索技术为大学生的学习构建了一个新型的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引擎,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工具。在校园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检索导航软件为大学生快速获取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提供了技术支持。(五)完善保障体系,保障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1.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度。各高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进校园网工作的领导、建设和管理。必须解决学校领导意识中对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未给予足够重视的问题。形成科学规范的领导机制,是做好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

2. 建立教育主体网上工作责任制。高校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需要有良好的制度作为保障,特别是需要明确规定各教育主体的职责,制定相应的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制度,从而保证各教育主体能够有效利用校园网,对在校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3. 进一步加强校园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校园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有一定的广泛参与度。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分工配合,建立一支覆盖校园网的工作队伍。在学校、学院组织领导的基础上,各职能部门、思想政治教师参与其中,组成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还要吸收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参与其中,优势互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4. 建立健全校园网监控管理制度。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监控。实行统一监控与分级监控相结合,常规监控与应急监控相结合,内部监控与外部监控相结合。既要从学校内部加强校园网的监控,又要从学校外部加强校园网的监控,防止有人利用内部的校园网管理疏漏对外传播不良信息,或利用外部的网络管理漏洞对高校进行信息骚扰。要把学校职能部门的内部监控同政府主管部门的外部监控有机结合起来,密切互动,互相协助,形成校园网监控的严密机制和强大合力。

三 高校校园网凝聚力建设的技术要求 3.1 建设目标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乃至基于传统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着较大的局限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单一的传播形式、枯燥的教育内容及固定的传播地点无法吸引广大教师学生的兴趣。为了满足当今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需求,本课题采用Android语言基于无线校园网络开发移动智能终端——思想教育系统,简称思教系统。

该系统基于无线校园网络,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建立客户端系统;使用Tomcat(Web容器)作为网站服务器;利用webService作为Android与MySQL数据库之间通信的中间层;使用MVC模式,利用HTTP协议完成服务器和客户端的通讯及操作;同时在服务器上建立服务端系统来管理数据库及网页显示结果的C/S+B/S模式。该系统须具备丰富的展现形式,包括新闻版块(包括图片新闻区及文字新闻区)、视频版块、互动版块、投票版块以及登陆/注册版块。为思想政治内容提供了多样式、高吸引力的传播载体。

该系统主要提供移动终端软件的下载、使用、升级、内容管理及运营等功能,使用户通过客户端软件可以获取相关资讯及生活学习服务信息。3.2 建设原则

该系统的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

系统的各个部分应符合当代信息技术发展形势,既体现先进技术又比较成熟。系统方案应满足未来各种应用系统对服务客户端系统的要求,提供统一平台的服务;对平台软件选择必须具备先进性,以及提供针对各种已有数据源的接口支持。

2、扩展性

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系统应具备灵活的体系架构,支持对新系统接入的快速响应。系统应考虑到升级、扩展以及与其它应用系统的接口能力。产品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能够快速响应需求的扩展,满足用户的进一步需要。

3、稳定性

系统应提供电信级的稳定服务,并具备当异常或灾难发生时的快速恢复机制。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系统应用能否正常运行。因此在系统设计中,高可靠性至关重要。

4、开放性,兼容性

各种设计规范、技术指标及产品均要符合国际和工业标准,并可提供多种校园网络连接的支持能力。系统中所采用的所有产品都要满足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是开放的可兼容系统,能与不同的产品兼容,可以有效促进推广。

5、数据安全性

在数据保密、安全措施上采取较缜密的权限与加密管理,以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6、管理、操作、易维护性

随着信息系统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的可管理性已成为系统能否实施的关键,用户需要的是可解决其问题并易于管理的系统。贯彻面向最终用户的原则,安装简便快捷,具有了友好的用户界面,操作简单、直观、灵活,易于学习和掌握,支持在线功能帮助。

7、可运营性

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统计分析功能,系统功能模块易于修改和优化、部署上线,能快速支撑产品运营工作需求。3.3 基本要求

为保证思教系统的正常运行,该系统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系统要求保证安全可靠,具有容错能力。

2、系统包括确保全网正常运行所需的管理、运营、维护等有关的全部软件。

3、系统具有详细的功能及性能说明。

4、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模块之间的通信按规定的接口进行。

5、具有软件故障的监视功能,一旦软件出现死循环等重大故障时,应能自动再启动,并做出即时故障报告信息。

6、配置数据与处理程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配置数据的任何变更都不会引起运行版本的变更。

7、有完善、方便的人机通信控制功能。

8、具备方便、迅速地恢复到原来版本的功能。

9、系统软件可在线升级,不需重新启动。

10、在不中断通信的情况下,系统可完成程序打补丁的功能。

11、不同时期软件版本应能向下兼容,软件版本易于升级,且在升级的过程中不影响网络的性能与运行。

3.4 数据安全防护要求

1.数据存储介质包括:纸质文档、语音或其录音、复写纸、输出报告、一次性打印机色带、软盘、硬盘、磁带、可以移动的磁盘或卡带、光存储介质(所有形式的媒介。该系统应当遵从以下数据存储方面的要求:

 用户名和密码一律不允许采用明文方式保存  包含重要、敏感或关键数据的移动式存储介质不得无人值守,以免被盗。例如:物理方式锁闭。

 删除可重复使用的存储媒介中不再需要的数据。

 删除可重复使用存储介质上的机密及绝密数据时,为了避免在可移动介质上遗留信息,应该对介质进行消磁或彻底的格式化,或者使用专用的工具在存储区域填入无用的信息进行覆盖。

 卖方任何存储媒介带入和带出买方工作场所都需经过授权,并保留相应记录。2.系统在对数据进行传输时,应该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加密技术,选择和应用加密技术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 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加密技术的法律法规;

 根据风险评估确定保护级别,并以此确定加密算法的类型、属性,以及所用密钥的长度;

 机密和绝密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必须使用数字签名以确保信息的不可否认性,使用数字签名时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     充分保护私钥的机密性,防止窃取者伪造密钥持有人的签名。采取保护公钥完整性的安全措施,例如使用公钥证书; 确定签名算法的类型、属性以及所用密钥长度; 用于数字签名的密钥应不同于用来加密内容的密钥;

符合有关数字签名的法律法规。必要时,应在合同或协议中规定使用数字签名的相关事宜。

3.系统应当具备当数据遭受破坏时的数据恢复能力。

3.5 系统安全要求

1.系统应具备业务功能使用日志记录功能,对用户对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具备如下日志管理功能:

1)日志数据的生成和采集:业务系统运行过程需要记录各类日志数据,业务系统需要支持对管理员设定日志的收集和存储功能;

2)日志数据管理:业务系统需要提供日志的查询、删除、过滤、归档等功能,系统可记录的日志数据包括以下几类:

 用户日志:记录用户在业务平台使用过程中登录、注销、查询、导出、增加、删除等行为的日志;

 业务日志:记录所有业务使用情况,包括用户登录、发起业务请求、获取内容、修改业务数据的操作记录等,可用于业务统计,也可作为用户使用业务的凭证;  系统日志:记录所有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产生的历史日志,包括系统启动、系统退出、各模块运行过程等信息;系统中断、各模块中断等错误信息;  操作日志:记录所有系统操作人员在业务系统的操作过程中的产生的历史日志,包括访问的功能模块、执行的操作、操作执行的时间、操作执行的结果等;

 安全日志:记录和系统安全相关的历史日志;

3)日志数据备份:业务系统应支持日志手工备份或定期自动备份、日志容量达到门限自动启动备份或产生相应告警提醒操作人员进行手动备份;

4)日志容量告警:业务系统应支持日志记录占用空间达到设定的日志容量门限时上报告警功能;

5)日志文件:日志文件应尽可能采用标准化的格式进行记录,以支持第三方审计系统的要求;

6)日志查询:支持系统管理员、审计人员能对系统日志中的记录进行浏览与查询。根据业务需求,系统应能够提供WEB方式的日志查询工具,提供针对时间、手机号等的日志查询功能;WEB日志查询应该能够查询到所有日志,并提供失败原因的初步分析;

7)日志保存:所有日志要求保存至少在线90天,离线1年。2.系统应具备身份认证、加密、防口令猜测功能。3.系统应提供管理页面,支持通过页面方式管理系统。

4.系统应可对用户权限进行细化和分层,不同等级用户的系统访问权限不同。1)新增帐户的默认口令由业务系统随机生成;

2)业务系统应具备口令强制检查功能,能自动拒绝创建不符合口令规则的口令;

3)业务系统应提供口令策略灵活配置能力,如支持用户第一次登陆强制修改默认口令,灵活设定口令长度及数字、字母大小写和特殊符号等口令因子间的组合方式,密码定期强制修改等;

4)帐户密码应该采用salt及计算Hash的方式进行安全存储,采用散列值比对进行认证;

5)帐户密码在网络上传送时,如果经过非专用网络,应采用传输salt及密码Hash值的方式,杜绝密码明文形式传输;

6)对网管用户权限进行控制,用户在启动网管客户端后,需用已经建立的网管用户登录,并且只能以用户属性中设定的权限执行相关的网管应用、操作相应的设备、执行相应的命令等;

7)用户操作超时,系统注销用户信息或锁定用户操作界面; 5.禁止多人、多角色使用同一账号、口令。

6.对于重要系统的业务日志应当设置日志服务器进行独立日志存储。7.业务系统日志审计:

1)支持对所有系统帐户的操作进行日志记录:业务系统需要记录每个帐户的操作日志,需要记录的信息至少包括操作时间、用户登陆IP、操作用户名和具体的操作信息等;

2)对非法帐户在进行非法登录,需要记录非法访问记录,长期进行攻击时,需要进行账户锁定或客户端锁定;

3)对于管理员的登录/登出、配置管理等操作,管理员的文件、账号、数据等的增、删、改、查操作,用户的业务操作等关键操作必须保留完整的日志记录,以便于事后审计和追查;

8.系统应在投入使用前避免可能的安全缺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2)3)4)    软件与系统安全更新不能存在冲突。要求所有软件都经过测试和验证; 为所有软件制定质量保证程序。开发软件应当遵守如下要求:

源代码的所有权和知识产权归属使用方所有; 软件开发过程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需要开展软件代码质量检测;

在安装之前进行测试避免存在特洛伊木马代码。9.为了减少计算机程序被破坏的可能性,应当严格控制对程序资源库的访问。可以采用如下(但不限于)的控制措施对程序资源库进行保护: 1)2)3)4)5)程序资源库不应当被保存在运行系统中。

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员不应当具有对程序资源库不受限制的访问权。程序资源库的更新和向程序员发布的程序源应经授权。

应保留程序的所有版本,程序清单应当被保存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应保存对所有程序资源库访问的审核记录。

10.为了将信息系统的损坏减至最小,应当对信息系统改动的实施进行严格的控制。应当制定正规的改动控制流程,确保信息系统安全不被损害,应当获得对于任何改动的正式的批准。改动控制流程应当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 1)2)3)4)确保改动是由授权的用户进行;

备份所有需要修改的计算机软件、信息、数据库实体和硬件; 在工作开始之前,应制定详细的改动方案,并获得正式批准;

确保进行风险分析,保证实施的进行使业务受到的破坏最小化等等;

11.为了避免软件包的改动可能对系统产生的损害,不鼓励对软件包进行修改。在认为必须修改软件包的时候,应该按照严格的控制流程对软件包进行修改。对软件包进行修改,应当考虑(但不限于)如下几点:

1)内置的控制措施和整合过程被损害的风险。2)由于软件的改动对将来的维护带来影响。

3)应保留原始软件,并在完全一样的复制件上进行改动。

4)所有的改动应经过充分的测试并形成文件,以便如果有必要的话,它们可以被应用于将来的软件升级。

高校校园网的建设 篇2

网格是一种能带来巨大处理能力、储存能力和提供其他IT资源的新型网络。简单地讲, 网格是把整个互联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 可实现共享资源、异地协同工作, 支持开放标准、功能动态变化, 可为研究和其他数据集中应用提供强大的处理能力。网格计算将不同地点的大量计算机通过共享网络互相联系起来, 从而形成虚拟的超级计算机, 通过将各处计算机的多余处理器能力合在一起, 有了网格计算, 那些没有能力购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超级计算机的机构, 也能获得巨大的计算能力。

1网格技术的特征

网格是一种能带来巨大处理能力、储存能力和提供其他IT资源的新型网络技术, 它具有以下5个特征:①不同的群体用不同的名词来称谓它;②网格的精确含义和内容还没有固定, 而是在不断变化;③网格技术支持协同工作, 很多网格结点可以共同处理一个项目;④网格是基于国际的开放技术标准, 这跟以前很多行业、部门或者公司推出的软件产品不一样;⑤网格可以提供动态的服务, 能够适应变化;⑥网格的根本特征并不一定是它的规模, 而是彻底消除资源“孤岛”, 最充分的实现信息共享。

很多时候提到网格这个概念, 可能会想起高压电缆和发电站组成的网络, 实际上的网格是一个互相连接的系统, 可以在一个广泛的区域内配送电流或电磁信号, 所有的电子设备可以插入到网络中访问其中的某些资源, 这些设备就成为了启用网格的设备。比如对于电网, 当你用洗衣机洗衣服时, 你只关心衣服什么时候洗好, 而不在乎洗衣机用的电是来源于水力发电, 火电厂还是核电。你只需要把插头插入插座就行了。而对于网格当你在电脑前工作时, 你唯一关心的是要做的事 (比如一项计算, 设计等等) 无论电脑连上什么网路, 你都可以得到所需的计算能力及储存容量。

2网格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是关于如何建造网格、对网格基本组成部分和各部分功能的定义和描述, 以及网格各部分相互关系与集成方法的规定。网格最核心的技术, 是网格体系结构, 建立了网格体系结构, 才能设计和建造好网格, 发挥网格的作用。

网格计算协议体系结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构造层:由计算机资源、存储系统、网络资源、分布式文件系统, 计算机群等组成, 主要用于控制局部的资源, 该层的功能受高层需求的影响。

连接层:数据交换和授权认证、安全方面的控制都在这一层实现, 单点登录、本地安全策略的整合和基于用户的信任策略等功能在这一层提供, 该层支持便利安全的通信。

资源层:本层主要提供的是安全会话、对资源的初始化、运行状况的监测、使用情况统计等需求, 资源层在连接层的通信和认证协议之上建立运行。

汇集层:各种目录服务、资源共享、数据复制、账户管理等功能在本层提供, 可以协调各种资源。

应用层:这层是网格上用户的应用程序层, 通过服务调动网格上的资源来完成任务。

随着网格计算研究的不断深入, 网格体系结构的重要性将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3网格技术的运用

现在计算网格在国内国外运用得最多的是在一些大型院校实现计算资源的共享。当生物科学的研究员需要高性能的计算资源来帮助他们分析试验的结果时, 他们就把这些分析试验的程序提交给网格, 网格通过计算再把结果返回给这些研究员。计算结果可能是一些图像也可能是一些数据。这些计算如果在个人电脑上运行的话, 往往会花费几个月的时间, 然而在网格中运行一、两天也就完成了。

网格的另外一个显著的运用是虚拟组织。这种虚拟组织主要是针对与某一个特定的项目, 或者是某一类特定研究人员。在这里面可以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比如校园网中某个学院的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教师和学生就可以运用网格组成一个虚拟组织。在这个虚拟组织里, 任何人员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可以有权访问组织的共享资源, 比如学校布局情况, 图书馆书籍信息, 教师任课信息、学习资源信息, 学生的学分信息) ;而且处于任何一个位置的人员可以和另一地方的虚拟组织成员进行交流。这个虚拟组织就像把所有与学校相关的资源、信息、以及人员集中到了一个虚拟的空间, 让用户能够集中讨论自己关心的问题, 而不必考虑其他的问题。

4应用网格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网格环境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网格基础架构需要知道应用程序能够找到所匹配的网格主机环境的先决条件, 需要考虑多种不同的因素, 然后才能使应用程序在类型各异与较多数量的环境中执行。

在各种异构的环境中, 应用程序的运行需要和网格主机的运行时环境必须相匹配。比如在运行 Java 应用程序或其他编程语言开发的应用程序时, 都会存在这样一些要求。考虑到的这些因素在网技术应用在校园网中所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如果校园网中的程序是基于Java语言设计的, 运行时要求具备 Java 虚拟机。Java 应用程序需要对 JVM 版本号进行识别, 这是匹配的先决条件。Java 应用程序也可能需要把最小堆容量作为先决条件。Java 包的类型, 如 J2SE、或 J2EE 等, 也可能是先决条件的一部分。

应用程序的可执行性是与特定的平台有关的。比如说, 用 C 或 C++ 语言编写的应用程序需要在目标平台上进行重新编译, 然后才能运行。您可以为每一种平台重新编译一次应用程序, 得到的可执行程序就标记为目标平台上的。这种做法能够增加应用程序能够运行的网格主机数目

了解操作系统环境在网格的应用中是比较重要的。网格是一组异构的计算资源。如果应用程序依赖于某种特定的操作系统。那么该应用程序就需要验证网格中是否具有正确的环境, 并处理环境不同所带来的问题。

输出时的文件格式。校园网中各个用户使用的计算机环境不同, 当一台网格主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需要访问另一台网格主机运行的应用程序的输出信息时, 了解输出文件的格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可以考虑用 XML 作为数据交换的格式。XML 现在已经十分流行, 它不仅仅是一种用于数据交换的标记语言, 还是一种用于存储半结构化的数据格式。

5网格技术在校园网建设中应用的意义与可行性

校园网上如教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图书管理系统等各种应用系统不断出现, 同时, 越来越多的在校学生也购买电脑, 他们因为学习的需要也连入校园网络, 这些个人电脑中也存储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对外共享。然而, 不同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比较困难, 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 资源管理及互操作性也难以完成。因此利用网格技术, 实现校园内网络资源共享, 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网格服务就是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 在开发校园网中的应用系统时, 不仅可以使用本校园网内提供的网格服务, 只要赋予相应的权限, 网格系统中其他地方的网格服务也可以使用。在此基础上, 各种应用系统的建立, 就会变得很容易, 在构建应用系统时, 只要在程序中提供网格服务所需要的信息, 就可以得到预想的效果。

实现校园内网络资源共享也是建设数字校园的一个重要要求。数字校园是在信息技术日益普遍和发展的背景下, 产生的一个概念。它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地数字化, 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 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 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数字校园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为主体, 以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为主要服务对象, 通过校园数字化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信息高速流动, 建设数字化教学、科研与管理环境。 要实现这些功能, 网格技术的应用占了重要的地位。

要开发网格服务, 可以使用Eclipse环境来进行GT4网格服务的开发。本文仅仅对校园网应用网格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探讨, 如果要对网格技术做进一步研究, 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进行网格资源服务的开发, 才能使得基于网格技术的校园网资源得以充分地利用。

摘要:在对网格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了网格技术在高校校园网建设中的应用, 并就网格技术在异构系统的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格计算,数字校园,网格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宋智礼, 余生晨, 刘凡美, 等.应用网格技术实现校园网资源共享模型的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4 (1) .

[2]都志辉, 陈渝, 刘鹏, 等.网格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陈新.两种流行的网络体系结构的比较[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04 (2) .

基于校园网的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 篇3

关键词:校园网;教学资源库;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2

University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Building

on College Campus

Liu Dongxu,Li Enze

(Henan Quality Polytechnic,Pingdingshan467000,China)

Abstract:Teaching Resources build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is a need for long-term adherence and accumulation of systems engineering.This article focuses on campus-based 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 architecture,the key issues and technical solutions.

Keywords:Campus network;Teaching resource library;Architecture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以校园网为平台,各个院校都组织开展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开发建设了一大批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和学科网站等。但总体来讲,教学资源分散,利用率低,缺乏整体规划,资源库建设标准不统一,成为制约教学效率的重大难题。目前,如何使分散的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如何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建立规范、丰富、实用、可广泛共享的高校教学资源库,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家对于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给予高度重视,“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观念已成为社会共识,大力发展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利用网络环境以及网络教学资源,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改革传统的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向不明确

网络教学资源最终是要为学生和教师服务,但是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往往是由学校的网络技术部门承担,比如图书馆,网络中心等。对于实际的使用者教师和学生来说,参与建设的程度较低,很难实现面向用户,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进行建设。这样势必影响网络教学资源的正确性、分类的精确性,容易引起重复建设,也给学生和老师的资源查询带来不便。

(二)重量不重质,只追求外表,不注重内涵

虽然有些学校也建设了网络教学资源库,但只是一些简单的习题、课件,教学视频的简单堆积,只为了应付一些检查工作,华而不实。教师和学生对于此类缺乏科学性设计,并和实际联系不深的教学资源使用积极性不高。相反,由本校老师根据学情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少之又少,许多老师通过自主学习,收集整理的教学素材,讲义等切合实际的教学资源只能在所带班级的小范围内使用,不能及时放到资源库中,供大家共享使用。

二、资源库建设原则

校园网的建设是硬件的建设,而资源库的建设是软件的建设,作为校园网的软件部分,教育资源库制约着校园网硬件部分的应用。有了信息资源,才能提供服务,才能方便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方便学校的规划管理,方便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库的规划建设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便于师生随时随地浏览查询;资源库要实用也要适用,资源库的内容该紧贴教学大纲,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发挥教学辅助作用,紧贴教学;使之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参考,学生学习参考;资源库的建设要易于使用,要易于教师教学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互自学;资源库的规划建设要具有扩充性和兼容性,还要有点前瞻性,有利于资源库的充实及各种现成资源的集成,便于集中管理。

三、教学资源分类

根据建库原则,首先应明确建设网络资源库的目的是要为广大师生的教与学服务,因而无论在内容还是功能上都应充分考虑到他们的需求,使学生、教师,甚至其他教育工作者能方便及时的获取所需信息,具有可利用性。所以,我们对资源库的资源按照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需求进行分类。

在目前情况下,按照教学资源的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用于教师进行备课的优秀教案、教学参考、练习、试题及相关的辅导材料与辅助资料。

(2)用于制作教学课件的各种图片图像、音效、视频、动画片段等素材。

(3)用于课堂教学或网络教学的课件等。

(4)用于学生课外学习以拓展知识面的学科知识博览和第二课堂活动的科普知识。

四、教学资源内容建设及来源

(一)内容建设

1.课件案例库:包括教师的电子教案库,电子图书库,在推行案例教学的前提下,在资源库中整合各种与课程相关案例以及对于案例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2.教学素材库:也包括多媒体素材库,如音频、视频、动画演示等以及试题库,文献资料库。教师可以使用这些素材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当中,使自己的授课过程更加丰富,更加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度。

3.网络课程库:包括精品课程库,远程教育库、课程教学库。年轻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类精品课程不断吸取好的教学方法,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学生通过网络精品课程的学习,可以实现课下对于重点难点的反复学习,并能自主选择和权威教师进行问答交流。课程教学资源指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进度,围绕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课程中主要包括课程知识点、课程课件、教学计划、实验实训、作业发布、辅导答疑、师生交流等,为学习者提供在网络条件下的最方便的支持。

(二)资源来源

1.上级配发资源。由上级教育部门配发了各类教学光盘资源,通过卫星接收,以及远程教育的资源等等,通过整理可以加入到资源库中。

2.网上整合。随着互联网上的信息不断膨胀,其中不乏大量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众多的教育网站和个人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信息也是建设资源库的资源来源。每位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查找并下载与我们教学相关的优质资源,通过修改、整理后可以成为适合自己学校教学环境的教学资源并加入资源库中。

3.自创特色。这是获取教学资源的主要方式,也是打造具有自我特色的资源库建设的主要途径。各个学校的学科骨干教师是资源库建设的主力军,应积极参与到资源库的建设中来,把自己在多年教学中整理总结出的好的教学资源加入到资源库中,到达和同事之间的经验共享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教师制作出教学所需的各类教学资源,通过学校有关单位的逐层评优、筛选,最终由资源库管理人员对优秀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总结、分类、修改处理后添加到教学资源库中。

4.外部采购。按照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可以根据学科和教育的需要,选择实用性比较强的资料购买,充实到教育教学资源库中。

五、高校網络教学资源库架构

教学资源库不是资源的简单集合,应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面向广大师生,遵循国家颁布的标准化规范,经过周密的设计而开发出的管理信息系统。校园网教学资源库应该具备以下功能:能够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根据用户划分权限管理;师生可以自行添加资源、管理资源;资源种类齐全、科学;系统安全可靠,维护简单。系统概况如下:

(1)系统由资源管理和系统管理2个模块组成,其中登陆用户身份分为三种: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不同身份用户对系统授予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权限设置、分配,系统日志管理等功能。教师可以发布、管理、审核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检索和发布教学资源。资源管理模块负责管理各类资源,其中包括媒体素材库的管理、题库管理、案例库的管理、课件库管理、文献库管理、常见问题解答库管理、资源目录索引库管理和网络课程的管理等。主要功能是让有权限的用户可以方便的根据资源分类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上传、维护、利用等管理。

(2)学科课程资源管理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学校应组织同一学科所有的专任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实际教学需要,统一思想和工作方式,分成几个资源库建设小组,对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分割成几块,相应地落实到各个小组,然后借助小组的集体力量,去搜集相应的所有资源,来完成包括课件的制作、作业和试题的命题等任务,待所有组均完成任务后,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起来,提出修改意见和方案,待所有的教师对修改后的结果均无异议时,然后交给专业管理员,由他上传到相关的模块中去。

(3)系统采用B/S架构,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与传统的C/S方式相比,B/S结构的系统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它运行在客户端的浏览器之上,系统升级或维护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软件即可,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

(4)数据库服务器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可以使用oRACLE或SQL Sever进行数据的管理,包括试题库、案例库、文献资源库等的管理,还可以管理用户信息、访问记录等。

六、搞好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建议

(1)学科资源建设应以学科一线学科教师为主体,以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难点为出发点,由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为建设依据,并由教师团队对以上工作的讨论分析、汇总整理结果為主干进行教学资源建设,网络中心的任务只是为教师提供合适的建设平台与技术服务,而不是代替教师去建设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只有广大师生的广泛参与,资源建设才能取得快速的进展。只有教师自己建设的资源才能保证质量,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能否真正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是资源建设成败的关键。

(2)高校应制定相应奖励措施鼓励广大教师的资源建设热情,对教师自主创作的个人教学资源库与精品课程提供一定的经费给教师进行建设与维护,并能和学校的教学资源库联接起来逐步形成一个大型网上资源,进而逐步形成一个大家建、大家管、大家用、大家评的良好局面。

教学资源库建设要树立服务于教学的建设理念。把资源库建设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问题,一直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搞好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用和服务,必将推动学校的整体改革,使学校的校园网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向继平.基于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2

[2]史瑞芳.高校教学资源库的构建[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4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新的挑战,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新时期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高校的首要任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步成为高等教育尤其是德育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高校的生命所在,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高校人文传统和优良传统的根本之源。校园文化承载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意义十分重大。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术界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一是校园文化的内涵研究。这类文章主要讨论了大学文化本质、内涵、特点,以及组织文化理论研究的有关问题。此类文章中,学者主要讨论了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内涵[1 ] ,这类文章约15 篇左右,占总数的10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研究。这类文章主要探讨了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和谐校园等方面的作用及功能[2 ] ,这类文章约25 篇,占总数15 %。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对策研究。这类文章主要探讨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学者们认为大学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了当前大学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应用对策[3 ] ,这类文章数量较大,约80 篇,占总数的55 %。还有其他少数文章,涉及到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

从检索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文献来看,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集中在应对策略方面,即从整体上探讨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文化建设问题,对大学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还比较缺乏。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何谓大学校园文化? 这是我们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所无法回避的问题。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层面下的亚文化,和政治、哲学、文学、社会、家庭紧密相连,是一个学校风格和精神的集中体现。高校校园文化可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媒体文化5 个方面。校园物质文化是指具有文化信息的物质设施和物质环境。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师生认同有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理想追求、道德要求、办学理念等,是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师生在交往中缔结的社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包括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工作守则等。校园行为文化是指师生从事的各种群体文化活动和个体文化行为。校园媒体文化是校园文化氛围的直接体现,包括校报、学报、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墙报等,蕴含着大学特有的文化特征”[4 ]。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从校园文化建设个案研究的相关文献来看,目前高校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一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设施建设两个方面。二是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使其成为大学生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创造力、增强团结协作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场所。三是校风和学风建设。高校通过制定校规校纪和“三育人”活动培养良好的学风与校风。在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

近年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营造积极向上、具有旅游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5 ]。以下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学院建设校园文化的具体途径。

1.校园文化的基础:健全并完善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及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的智慧,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具体来说,是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

第一,寓教于景,营造文明、优美的校园环境。学院按照校园环境科学管理的要求,着力在校园整体布局、建筑雕塑风格、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卫生整洁和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场所及设施等方面下工夫。

第二,学院投入了很大的财力、物力建设了大批文化设施。学院新的资料室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储存了大量的有关旅游文化方面的书籍,汇集了中外许多报刊杂志,吸引学子来书中汲取精神营养。学院还在教学楼的走廊墙壁上悬挂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壁画,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浓郁的旅游文化氛围。

2.校园文化的核心: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

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是衡量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一旦形成,便会对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和广泛的影响,起到激发师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作用。因此,学院在抓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方面下了许多工夫。

在学生中,学院注重加强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教育,大力倡导认真学习、勤于学习的良好风气,引导学生自觉把学习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起来,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行模块化教学,增开选修课;除此之外,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风教育活动、读书活动等,营造浓厚的校园学习气氛。

在教师中大力加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教风。加强教师师德考核,进行“师德标兵”的评选,对“师德标兵”进行隆重地表彰和奖励,积极营造优良的教风。

3.校园文化的直接体现:促进校园行为文化的繁荣,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中内容最丰富、形式最灵活、特色最明显、参与最直接的部分,对学校师生凝聚人心、陶冶精神、提高全面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院积极推进社团建设,力争使每位同学都能参加自己喜爱的社团活动。迄今为止,学院先后成立了“辩论协会”、“世纪话剧社”、“绿风文学社”等15 个社团,这些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为体现旅游学院的特色、营造浓郁的旅游文化氛围,学院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旅游文化节活动。

(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以上从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几个方面阐述了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不难看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确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校园文化建设还停留在基础层面上,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教育观念的滞后

教育观念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决定着高校校园文化的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制度等。近年来,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普遍开展了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讨论和学习活动,国家也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决定。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人们观念的转变仍较缓慢,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理论讨论的层面上,这使得高校在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实际变革进展不大,校园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也因此受到较大的牵制,在这方面学院也不例外。

2.人文精神的缺失

人文精神包括理想精神、时代精神、创新精神以及追求知识的自觉精神等。它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本质核心,是高校校园文化构成中最为重要的底蕴。教师、学生人格中的创新

精神、个性精神仍没有普遍形成。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为浓厚的功利目的所左右,集中表现为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实用化,缺乏创新精神和追求知识的自觉精神。

3.学术文化气氛尚不够浓厚

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是一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所以学术文化建设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最为深远重大的内容[6 ]。目前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对学术文化气氛的营造尚不够浓厚。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虽然每年都举办一次学术活动月活动,但学术活动月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的评奖活动还比较缺乏。另外,学院每年举办学术讲座的数量还不够多,内容还不够丰富多彩。

三、对策及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校园文化研究

要摆脱对高校校园文化狭隘的、片面的理解和认识,高度重视新的历史条件下校园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是高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加强适合自己特点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探索新的人才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

(二)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人文精神在其中的主导和基础作用。学院管理者及教师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基础课教学、专业教学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增设文、史、哲、音乐、美术等培养文化素质的选修课,从而使专业内容逐步转化为精神修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应重点发挥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弥补第一课堂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追求知识的自觉精神。

(三)增强校园学术文化气氛

校园文化建设要注意提高艺术层次的同时,增强学术气氛。不仅在教师中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在学生中也应提倡刻苦钻研的学习和研究精神,使他们接受学术气氛的熏陶,培养钻研学术的兴趣,及早开展学术研究。要多举办一些学术讲座,聘请一些国内外、校内外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多开展一些学术性社团活动,创造条件并激励学生开展科学实验和学术研究;多开展学生学术论文、科研成果评奖活动等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校园文化的层次。

四、结论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的论文 篇5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的具有高校育人特质和自身办学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学校所形成的校园环境、历史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反映着高校的校园风貌、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和任务等内容,通过高校内师生员工的在社会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文体活动等表现出来。它拥有人类社会文化所具备的导向性、凝聚性、辐射性等特性,对于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高校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龙头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和内在动力,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并不断提升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是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根本标志,它决定着高校的发展潜力,制约着高校在国内外的地位和竞争竞争力。因此,高校的全面建设与各项工作的推进都必须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这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贯彻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工作思路,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工作开展

然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侧重于对环境设施、文体娱乐活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师生日常行为规范、校风校貌等方面内容,虽然客观上为学科建设创造了一定的外在条件,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并没有从主观上充分考虑和结合学校的学科建设工作,导致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或者侧重强调大学文化的一般属性,忽视自身与众不同的文化特征,或者只重视社会主义主导文化建设,高校自身的特色建设不够突出,极大地制约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举措

鉴于以上分析,要推动高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学科理念和学科精神建设,二是学科制度和学科规范建设,三是学科设施和学科条件建设,四是学科方向和学科结构建设,五是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建设,六是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建设,七是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建设,八是学科规划和学科目标建设。具体包括如下几点措施:

第一,创新人才培养,培育先进的校园人文文化。

人才培养的模式、过程彰显学校的全体人员的价值观念及其行为习惯,是校园人文文化的一种体现。因而,为了培育先进的校园人文文化,高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制,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确保高校所培养的人以及培养人的人都凝聚着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的文化特色。

第二,鼓励科学研究,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文化。

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是高校学术文化氛围状态的一种表现,重视科学研究的高校其必然具有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反之则不然。高校要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文化,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职工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尤其要重点扶持并资助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示范作用,推进全校学术文化氛围的营造。

第三,强化学科品牌,创建自主的校园特色文化。

不同高校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其中学科特色是不同高校较突出的文化标志。因此,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自主自治的合法权利,积极打造具有一定优势和竞争力的学科品牌,不断强化和凝练学科特色,从而塑造其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特色,逐步创建高度自治的、独一无二的校园特色文化。

第四,加强队伍建设,构建民主和谐的校园管理文化。

师资队伍是高校建设发展的主体与生力军,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既要注重师资队伍学术水平的提升,也要注重其共同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的`塑造,更要创造尊师重教、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确保全体教工有一个良好温馨的工作环境,从而构建民主和谐的校园管理文化。

第五,改善学科设施,打造高品位的校园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存在,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对校园环境的建设与改善。这又与学科建设中条件建设方面的内容不谋而合,条件建设的加强,必然会改善校内各种设施,进而改善整体校园环境。因此,实践中高校应注重学科条件设施的改善,力争打造高品位的校园环境文化。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在要求,是高校各项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而学科建设则是高校建设发展的生命线和主旋律,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必须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学科建设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因此,今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推动作用,力争开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的增长点,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参考文献:

[1]康胜.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7月.

高校校园网的建设 篇6

高校教职工和学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过程中的各种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被统称为高校的行为文化。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行为文化的发挥的作用。高校行为文化主要有学术文化、课堂文化、社团文化、宿舍文化四部分。其中学术文化主要指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钻研教材,总结经验,对前沿的理论知识进行认真钻研的文化,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教师学术水平的高低。课堂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方式等方面的总和。好的课堂文化可以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社团文化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通在参与行色各异的社团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在这种社团文化氛围中学生可以了解、接触到一些与社会相关的经验和知识,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提供帮助。宿舍文化主要是指学生在宿舍的生活中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一种文化,涵盖了学生寝室内务、卫生、环境建设等诸多方面。

3.2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向度的制度归因

高校制度文化一所大学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最基础的保障,制度文化是在管理教职工以及学生的过程中所形成一种文化。高校制度文化不仅包括用以规范师生的日常行为的各种规章制度,还包括那些贯彻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在高校校园里制度文化作为一种外在的力量始终规范着广大师生的行为,是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够有效进行的基础保障。

3.3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向度的精神归因

高校无线校园网建设管窥 篇7

一、无线校园网在校园网发展中的意义

无线网络的发展速度, 无线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和完善。随着无线产品的普及与价格的降低, 在高校中无线设备越来越多的被师生所应用并给师生带来很多便利。高校中师生人员多、流动性大, 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学术交流活动日益增多, 传统的有线网络受到网络节点数量的限制, 无法满足师生对校园网络使用的需求。教学楼、会议室、图书馆等开放性场所实现上网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一般高校教学楼和宿舍楼因建成时间较早, 传统有线网络接口在数量上和物理位置上都制约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的时效性和灵活性。而无线网络却能够解决以上的问题。因此, 改变校园网现有的管理模式, 提供新的网络环境成为高校网络建设的迫切需求。无线校园网正是可以让师生在任意公共场所访问互联网, 传递和共享资源, 进行信息沟通。

二、无线局域网概念及基本原理

无线局域网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是指以无线信道作传输媒介的计算机局域网。其常见的形式是把一个计算机站点以无线方式连入一个计算机网络中, 作为网络中的一个点, 使之具有网络工作站所具有的各种功能, 并能享受网络中的各种服务。无线入网的计算机能在一定的区域内移动同时又随时与网络系统保持联络。与有线网络相比, WLAN具有移动性强、可靠性高、运行成本低廉、便于维护管理等优点。它能够有效的作为补充和完善有线局域网, 快速、方便地解决以有线方式不能实现的网络信道的连通问题, 充分发挥网络的利用率。无线网络系统由网络适配器和转发器两部分组成, 网络适配器固定在计算机扩展槽上, 利用天线发送信息;而转发器则接收发送信息, 通过一条输出线连接用户计算机和公共网络。

三、无线网络建设要求

校园无线网络采用非独立型的无线网络结构选型 (即:有线无线结合) , 要建立全面的无线网络支撑系统 (包括无线网管、无线安全等) , 以避免无线设备及软件之间的不兼容性或网络管理的混乱而导致的问题, 同时要高度重视网络访问的安全性, 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覆盖范围广。校园内有线网络不便接入的场所及访问需求量大的场所 (如礼堂、图书馆、办公楼、实验楼、教学楼等) , 均应采用无线方式可以实现覆盖大范围室外空间的无线网络接入, 确保网络覆盖到校园每个角落, 满足每位师生要求。

2、网络安全, 管理有序。实现针对用户的管理、认证、控制功能, 实施有线的带宽分配, 做到有序接入, 防止网络堵塞及管理混乱。

3、网络结构层次分明。无线接入所需布设的无线路由器通过校园网的汇聚层设备接入到校园网中, 在汇聚层都提供相应的接口给无线网。

4、布线和安装符合要求。将网线走暗线铺设到位, 合理设立路由器的位置, 发挥最大效能, 同时应充分考虑防盗措施。

5、功能稳定, 性能出众。设备要支持AES、WEP、WPA、 WPA2加密等安全标准、漫游切换、支撑QOS能力。

四、组建无线校园网需要的设备

1、无线网卡 (Wireless LAN card) 。无线网卡是接入无线网络必须的设备, 其与传统以太网卡的差别在于:前者的信息传送是通过无线电波, 而后者则是通过一般的网络线。

2、无线接入点即无线AP (Access Point) 。无线AP是使用无线设备 (手机等移动设备及笔记本电脑等无线设备) 用户进入有线网络的接入点, 是传统的有线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连接的桥梁。也同样可作为无线路由器 (含无线网关、无线网桥) 等设备的统称。无线AP接入点支持2.4GHz频段的无线应用, 敏感度符合802.11n标准, 并采用双路射频输出可通过无线分布系统 (点对点和点对多点桥接) 在大面积的区域部署无线覆盖, 无线接人点的作用是完成WLAN和LAN之间的桥接。

3、天线 (Antenna) 。天线的作用在于增强无线信号扩大无 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天线分为定向天线与全向天线。

4、集线设备。当无线网络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无线AP时为了实现无线漫游就必须采用集线设备借助综合布线 (通常是非屏蔽双绞线) 将这些无线AP连接在一起另外借助于集线设备和无线AP还可以实现无线设备与传统以太网设备的连接。

五、无线校园网的建设方法

1、阀值法。通过调整AP (无线接入点) 阀值的设置, 控制AP接入覆盖范围, 在相同的覆盖面积条件下, 通过增加AP数量, 提高系统容量。

2、频率复用。学校大部分人群学习、生活在以下区域:宿舍、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等。因此, 在同一覆盖范围内的多个AP利用可用信道中相互干扰最小值进行设计, 客户端无线网卡根据信号强度, 选择不同信道工作, 从而提高系统容量。以上面的方法为基础, 校园中不同区域的无线网络的覆盖方案又有所不同:

(1) 教学楼:主要是教室, 它的结构是完整的整体空间, 根据面积和容纳人数来设置一个或多个AP, 从而使信号覆盖整个教室。

(2) 办公楼、宿舍楼:通常把AP设置在走廊上及楼顶, 楼顶架设天线, 让无线信号覆盖到每个房间。

(3) 图书馆:一般图书馆的空间高大、宽敞, 根据舍内面积和人数容量来设定AP。

(4) 室外区域:校园内的公共场所, 例如草地、树林等空旷地区, 使用室外AP+功率放大器+天线来实现网络覆盖, 同样建立多个基站, 采用重复交叉无线覆盖方式, 完成整个校园的无线覆盖。

总之, 大学原有的有线校园网建设大多较为完善, 各种主要的网络设备, 通信线路以及重要的服务器, 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性能。作为有线网络的有力补充, 无线网络建设是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为进行的。无线校园的建设与使用, 已使无线校园网成为未来校园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无线校园网络的快速发展与应用, 对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及教学管理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用好它, 也必然会给学校的工作带来巨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弋平.论新课改背景下无线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2]程昌品, 陈强, 张颖.校园网建设及其管理的现状分析[J].计算机教育, 2005 (07) :87.

[3]叶强生.试论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 2009 (08) :105.

高校校园网的建设 篇8

一、 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与本质功能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白同平认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结构要素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校园规章制度、校园精神、校园价值取向等”。校园文化是在大学校园里形成的以高校师生为主体,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物质文化、环境文化、组织行为文化和思想精神文化共同作用形成的总和。它以大学良好的人文环境为依托,以大学师生参与各项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为目的,实现提升大学品味,促进大学生品牌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的本质功能是育人功能。和谐上进的高校校园文化将对大学生的培养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成员产生同化作用,从而培养起师生对学校的归宿感与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人的教育。高校校园文化通过塑造思想、陶冶心灵、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促进校园人的社会化,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格品德和社会适应的综合能力,为时候培养出有用之才。

二、 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品牌建设的影响

高校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品牌建设提供发展空间。在大学生活中,最能影响大学生发展的是社团,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不同的社团,为自己的发展找到不同的空间。没有学生社团的大学不难想象,那一定是一个没有活力、死水一潭的校园生活。学生社团撑起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半边天,因此各所大学都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工作。并先后通过学生社团开展了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每年的不同月份、依托不同事件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大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锻炼自己热情、责任、求实、真诚、坚持的性格,在为社团做贡献的同时发展个人智慧、增长才干,在团结协作中带来个人成功的体验,积累人生发展的财富。

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艺体全面发展的载体。艺术教育能使学生在艺术熏陶中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欣赏情趣,培养良好的艺术能力和欣赏品味,激发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开展的艺术和体育活动,把大学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课堂延伸至课外,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把大学生活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的联动起来,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高校因材施教,鼓励冒尖,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独立思考,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

高校學术实践与理论研究为大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自由空间。高校校园文化的生命精神在于大学的学术上的成绩与积累。一个知名教授就是一所大学文化的象征,学术研究和学术氛围发的展是大学的立足之本,是大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如一些大学加强引导校园学生学术实践与研究,通过学生会有针对性地对校园的学术实践和理论研究活动进行协调和指导,开展大学生评选活动,鼓励和激发学子的学术研究,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术研究活动中来。

其次高校许多学术大师是大学生学生发展的偶像和导师,许多高校的名师讲座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学术生活增添了活力和发展动力。名师开办讲座,实现了专家和学子们面对面地交流,是一个开放的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堂,学生对名师学识的渊博与高尚人品的崇拜,启迪着大学生的学术梦想。高校文化里有最广的知识领域、最快的学生信息来源,大学生完全可以自由的参与和交流,一方面有优秀的专业老师的指导,另一方面有兴趣相投的同学之间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提高。

三、 创新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培养新一代大学生

建立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场所。高校在学生活动场地、科技展览馆等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高校要在现有的文化活动场馆规模基础上,加大校园文化活动场馆建设力度,增加场馆数量、学生活动中心等硬件设施,保障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全面有效的开展。

营造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任何一所高校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是学生健康成长,并不断走向社会化的重要土壤,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对校园环境的完善逐渐成为各个高校每年工作计划中的重要内容。

大学校园环境的重要服务对象是学生,校园环境景观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及以行为方式。高校校园环境的建设既要布局合理、健康向上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有能够主要突显文化功能。学校应该巧妙的利用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校园环境的建设,有针对性基于育人视角的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弥补文化气息的缺陷,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文化,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使大学生感悟、理解、思考,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大学生品牌建设和健康发展。

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一个成功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仅体现在组织计划的周全以及设计的完美华丽,成功与否的关键更多的应体现在是否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和喜爱,是否在大众里产生影响、存在知名度。为了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

首先应促进提高学生对该活动的认同感。因为目前高校学生所处的阶段正是敏感时期,他们自我意识强烈,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多彩,他们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很可能产生厌烦甚至逆反心理。校园文化活动的这种引导式管理,恰恰能将教育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中,变有形的管理为无形的管理,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容易取得他们的认同与协作。

其次,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要构建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平台,力邀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学、演出,让高雅艺术走进校园。要加强和国内外知名团体的交流,提升校园文化的张力”[1]。同时,由于高校学生多为新鲜事物的追宠者,我们应该积极利用这一点,开拓网络文化、手机短信用语等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精巧雅致的校园环境、飘逸着浓厚的高雅求知气息的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和文体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材。高校校园文化在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上起着关键性的做用,通过北大、复旦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分析,越是重点大学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越是重视,从一定程度讲,校园文化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人们追求名牌大学也是对高校校园文化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上具有关键性作用的认可。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的软实力,每一所高校,应该将提升校园文化当作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

作者1:吕冬娜(1981.3-),女,汉族,辽宁营口人,本科,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2,王东(1969.7-),男,汉族,河北唐山人,本科,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阅读题答案下一篇:顶岗实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