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工程”几时休

2024-10-16

“形象工程”几时休(共9篇)

“形象工程”几时休 篇1

“形象工程”几时休

是干出硬邦邦的“实绩”,还是制造虚幻的“泡沫”?这道看似简单的选择题,有些干部未必能做得令人信服。有的地方只热衷大手笔的“形象工程”,其他的则统统让路;有的地方只重显绩不重潜绩,看得见的做得很漂亮,看不见的则粗制滥造。不重“实绩”重“虚功”,是领导作风不正的一个突出表现。(人民日报)

何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简单点说,就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形象或者政绩而兴建的工程,这样的工程纯粹是为了给上级看的,因此其基本特征是只要面子,不要里子,于国计民生并无任何实际好处。“形象工程”的产生由来已久,早已被老百姓深恶痛绝。领导干部身处特殊的位置,应该说肩负的责任更重。作为领导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为谁服务,为什么当干部”。

邓小平同志曾讲过:“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它是一种责任和重托,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而绝不能用来谋取私利。既然当了官,就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尤其不能高高在上,当官作老爷,搞形式主义,搞劳民伤财的“形象”、“政绩”工程。应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淡化做官心理,强化奉献意识,真真正正的为人民群众谋事、想事、议事、做事。

“形象工程”几时休 篇2

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极有可能创历史纪录突破10万亿元的规模。从理论上讲,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收入支出关乎国家每个公民的权益。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与思考: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否合理?增收的财政究竟如何支出才合理?财政增收较快是否意味着税负加重?……

财政突击花钱为哪般

2011年前11个月,我国财政支出88955.78亿元,从支出预算来看,1 2月还要执行11264.22亿元。若加上超收收入,支出规模将会更大。而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97309亿元,比起今年的全年预算收入89720亿元,已经超收7589亿元。12月收入即使仅比2010年同期增长8%,也将达到6847.2亿元。如此,2011年超收收入总计将达14436.2亿元。预算支出与超收收入两者相加,超过2.5万亿元的财政资金需要作出安排。

为什么不把钱省下来,而一定要花出去?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曾就年底突击花钱问题进行过公开解释,将其归纳为五大原因,主要是体制性因素所致,如据实结算和以收定支的项目在12月支出较多,项目资金通常三四季度支出较多,一些项目预算需延后执行或结转下年使用,预算管理问题影响支出执行等。

该负责人所归纳的原因,诚然是财政突击花钱的客观原因,但仅仅是表象,忽略或者说回避了其背后的实质性原因。

普遍的观点认为,突击花钱的根源在于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缺陷。

第一,财政预算编制不科学。我国财政预算编制长期实行传统的基数预算,即每年的预算决策是在上一年拨款基础上增加一定数额,而结余全部上缴。基数预算编制方式简便易行,但存在极大缺陷,各级政府和各单位到年底必须把钱花出去,否则就要上缴国库,而且第二年的预算规模还会减少。而且由于目前财政超收并没有纳入预算,按规定超收收入除了按法律、法规和财政体制规定增加有关支出外,相当部分会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纳入明年预算安排,因此,财政超收收入同样也要想方设法花出去。年末突击花预算,既执行了财政预算,还可能换来政绩,而省钱,得不偿失,省下来不仅要上缴,下一年的预算还会因此而变少。由此,在我国的预算领域,形成了逆向激励的潜规则:越能花钱的越能得到更多的预算支持。

第二,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在年初制定预算时,如果对全年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长缺乏科学、合理估计,预算和预算执行结果之间就会出现较大差异。目前,我国实际上仍是鼓励“赤字财政”,不鼓励财政盈余。每年预算执行结果超预算增长的情形,同政绩考核有一定关联,习惯上已将预算执行结果超预算视为政绩,而将预算执行结果小于预算视为问题。每年到四季度,财政部门和各单位通常会出台一个关于加强执行财政预算的通知,其逻辑就是出于上述原因。另外,预算支出需经人大审议通过,而超预算增长支出无须经人大审议,政府对超预算增长在使用上更具自由裁量权,这也是造成实际执行超预算增长,需要突击花钱来完成预算执行的重要原因。

第三,财政预算执行披露不透明。预算透明化、法制化、民主化,多年来一直为社会各界强烈呼吁,也是我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2010年开启了预算改革的序幕,各个中央部委公开年度部门预算,然而仅仅是粗线条的预算,并不包括具体项目的细项预算。现有低透明度预算,使得外部无从监督预算执行,各类财政支出与采购事项核价的真实性与可核对性较弱。政府采购、招标往往只重视程序正确,导致不断有“买贵不买低”、政府采购价远高于市场价格、超实际需要采购、非透明招标等等现象频频被曝光,而在年末突击花钱中,由于时间紧审核不严,上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从而引发了全社会的诟病与不满。虽然这些现象很可能属于个案,但影响极其恶劣,导致了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年底突击花预算,相当部分款项确实需要年底才支出,比如,科研课题年底结项才支付,有些工程款也是年底结算等等,由于财政预算执行披露透明度低,导致外界的普遍不理解与质疑。

第四,财政预算监督机制流于形式。人大的审议监督权几乎形同虚设,现行《预算法》规定,预算草案由行政部门编制,由人大审查批准。即人大只能就预算的整体进行表决,只有完全同意和完全否决两种极端的审议方式,而不能对不合理的具体项目进行修改、调整。而且,预算草案粗化模糊,多数支出用途不作具体列明,内行看不明白,外行更看不懂,给行使监督权的人大代表带来困难与不便。在此种情况下,即使是一些不合理的预算安排,地方人大也只能从大局出发,予以通过。此外,我国预算年度始于每年的1月1日,而现行预算审批机关—各级人代会的召开都迟于这一时间。尽管按照《预算法》规定,在预算未被批准之前,可以先按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待预算正式批准后,再按批准的预算执行,但是,由于这一规定缺乏相关条例的具体指导与约束,我国长达数月甚至半年之久的政府收支活动就处于实质上的无预算状态。此外,各级财政在政府预算执行过程中,每年都有一笔为数不菲的超收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其支出活动也大体是游离于预算之外的。

花钱不是问题,不知道钱花到哪儿去,或者花钱办不了事才是问题。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的缺陷导致了年末突击花钱,也导致了突击花钱中种种弊端。

亟待修订后《预算法》出台

《预算法》和许多财政财务管理法规制度,已不能满足基本市场经济时代的预算分配实际需要,诸如复式预算、公开民主、绩效管理、公众参与、结果问责等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建设需要的现代政府财政管理文明成果和制度创新明显滞后。这些关键问题不解决,突击花钱的顽疾便难以根治。

现行《预算法》1994年颁布,1995年正式施行的,2005年开始着手修改,直到2011年11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才原则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公布了预算法修改的五条基本原则:增强预算的科学性、完整性和透明度。各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要纳入预算。除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外,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预算、决算都要依法向社会公开;健全财政管理体制。各级政府之间应当建立财力保障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做到规范、公平、公开;强化政府债务管理;规范预算调整,完善预算审查监督。

如何科学有效编制预算,又如何让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提高效率?

从技术上讲,首先就是要有条件地变“基数预算”为“零基预算”。关于采用哪种财政预算模式,在财政学界是一直存有争议的。零基预算必须以较高的财政管理水平作为基础,对单位职能和项目指标因素等进行详细分解,评估每个因素需要多少钱,这需要有一个庞大的基础数据做支撑。按照规范的零基预算,每个预算项目都要确定四种测算标准,包括现行水平、最低水平、中间水平和改进水平,比基数预算的工作量远远加大,由于编制预算的时间有限,反而导致胡乱编制预算现象的发生。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比如财政管理基础好,对资金使用效率要求比较高,可以逐步推行零基预算。

其次,财政预算必须向公共服务转型。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们党着眼于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预算改革则直接影响政府改革与治理的质量,财政预算向公共服务转型,可以从根本上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通过预算转型改革可以推动政府职能的调整,并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现代政府职能体系。现代化、服务型的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为全社会提供优质而高效的公共服务,因为公共服务是国民生活的基础,是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是政府能力高低的集中体现。而政府向公众提供诸如国防、教育、医疗等各种形式的公共服务主要是通过公共预算来实现的。公共预算根据公共目标的重要性确定资源分配的优先顺序,将公共资源在相互竞争的公共需求之间进行具体分配,使得财政资源的效用最大化。因此,通过预算转型改革,改善政府财政资源投入、分配和使用状况,在预算过程中引入民主参与和公众监督,使得政府将财政资源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就可以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并且预算转型改革有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和防止腐败。预算编制质量的高低,极大地影响财政职能的发挥;预算编制过程也是政府进行财政决策的过程,通过预算的编制可以反映出政府预算年度财政收支的规模及来源和去向。

财政预算向公共服务转型,一是按照公共服务型财政和不同的预算确定预算科目。公共预算应当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支出较大的项目应当是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低收入补助、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消防、治安等方面。二是保证公共服务项目支出快速和稳定增长。必须继续提高教育和公共卫生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财政收入增量的相当部分,用于补充社会保障资金缺口。

第三,加强对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由于预算法缺乏对预算超收收入使用的规定,政府财政部门多收就可以多支,致使预算超收收入的使用出现较大的随意性,也游离于人大的监督之外。为了加强对预算超收收入使用的审查监督,《预算法》应要求政府财政部门不断提高预算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同时明确规定:如果预算超收,应把预算超收收入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其他重点支出,来不及安排支出的可结转下年预算支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需要动用超收收入追加支出超过原预算总支出的一定比例时,政府财政部门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请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第四,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目前,我国各级人大机关内部缺乏类似财政部门的专业机构,容易造成人大对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效果的监督流于形式。笔者建议人大组建预算委员会等专业机构,提高预算分析能力,从而实现有效的人大监督。同时,发挥国家审计的作用,必要时可以考虑政府体系调整,审计署将代表立法机构实施财政绩效审计,编制财政绩效报告,对各级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作出独立评价,并对存在的各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此外,还可以考虑将民间中介机构与社会公众引入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与考评机制当中。民间中介机构以权利机关、部门预算单位、财政部门之外的第四方身份,可以自由灵活的参与到不同改革主体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之中,可以提供预算改革方案设计、管理方法制定、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价等服务。同时,通过制定听证制度等方式,建立必要的民意上达渠道,吸纳社会公众参与到预算管理机制中。

强化整个财政预算过程的公开透明

财政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和监督应当充分体现民意,而民意的体现和实现必须以整个预算过程的公开透明为基础。

良好的财政透明度使政府及其财政的活动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有助于保障社会公众对政府事务及其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助于优化政府机构的运行、降低政府机构的运作成本,提高政府活动的效率。任何制度若没有透明度,往往会陷于“暗箱操作”,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年底财政突击花钱,多数实际上有其合理性,为何社会公众要质疑?公众质疑的实质其实是不公开不透明,质疑其中可能存在的贪污腐败浪费。

财政预算公开,的确是一项困难重重的改革过程,有利益博弈,也有技术上的难题,例如怎样让公众看懂、怎样能保证短时间向公众披露大量信息等等,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改革过程。笔者认为,现阶段主要应该在立法上明确应该予以公开披露的政府财政信息,以期得到监督,主要包括:与政府财政活动及相关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制度;政府立法部门、执法部门和包括财政部门在内的各行政部门在从事政府财政活动及相关活动方面的职责、行为规则、工作程序;政府财政活动及相关活动的计划、目标、政策措施、执行成效及其有关总结、分析、评价、预测等。

构建以绩效为导向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

提高良好财政透明度,需要有全面反映政府财政收支活动的信息反映,而全面而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提供及时、可靠的政府财政相关信息的基础,财政预算与财政报告中各收支项目数据均要按照会计制度汇集加工所得。

目前,反映财政状况的记录和报告普遍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收付实现制基础的政府会计制度着眼于财政收支状况的现金测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像财政支出拖欠、实物交易、或有负债和其他非现金活动等,自身具有明确的经济意义,但由于无法在现金收付制中体现出来,因而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进行政策分析。因此,在政府预算会计基础与会计要素的确认中应尽快引入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将政府所有的付现成本和非付现成本(如应计的折旧费等)都确认为费用,使其能够更准确、全面地反映政府部门在一个时期内提供产品和服务所耗用资源的成本,并更好地将预算确认的成本与预期的绩效成果进行配比。权责发生制还可以正确反映政府部门的年度预算结余,有利于保障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西湖风雨几时休 篇3

这不能不说是读毕《出轨》恰到好处的一种理解。然而,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终究无法理解市场经济规则下的行为方式,更难以解决其中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本书的主角娃哈哈和达能也概莫能外。

在商业社会,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商业判断负责。娃哈哈或许没有想到,合作十年后达能会提出进一步掌控品牌的强硬要求,而作为事件的另一方—达能更是难以预料,民族主义的大旗竟然会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以压倒性优势向它步步进逼。非常可乐的是,一场或残酷,或生硬的商业纠纷在众多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俨然已经成为一份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使是两国高层的介入,也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否是舆情驱动下的事态升级。

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在建立,其中许多因素都处于未定。也正因如此,是非的评判变得充满变数,然而这对于在国外市场规则下运作多年的跨国企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风险和挑战。一件事情如果不能按照既定的某种规则运行,则出轨迟早发生,甚至出轨的方法和形式,还可能演绎出更多的花色。

即使达能真的设计了长达十年的所谓“圈套”,在合理利用商业规则的前提下,被算计者也应以规则内的方式进行反击。娃哈哈的所为显然不在此列。而娃哈哈的杀手锏—保护民族品牌等等的提法,也似乎经不起推敲。为何当娃哈哈悄然变为宗庆后的私人收藏之时,宗氏没有大张旗鼓地拿民族品牌说事儿?为何在市场推广时,民族品牌“非常乐可”要比可口可乐之类的国际品牌更低价,说白了,贱卖民族品牌是否也是捍卫者的手段之一?这里显然是说笑,然而,当自身私利面临纠葛时,才抛出民族品牌的矛与盾。我们不禁要问,这番心思保护了谁,又伤害了谁?

市场从来不是一池清水,然而混水摸鱼者总该尽量克制自己“狗急跳墙”的本能。如果我们的民族品牌需要通过“装可怜”“玩权术”的方式保护自己,我看不到这样的品牌有什么可以与民族挂钩的资格。一个骨子里都没有气量的品牌,如何张扬我们的民族气节?打不过就撒泼的泼妇风格有什么资格和民族二字同论?

当《出轨》让我们产生上述想法时,我倒认为,这是一本足据价值的商业传记。事实上,我们尽可以说“达能也不是什么好鸟”,而且在书中你同样可以看到支持如此观点的内容。而这种努力保持客观与超脱的态度,才是一本书难能可贵的地方。阅读之余,你完全可以凭借此书,对我的观点大力抨击。如果小家子气的企业老板和心怀不轨的外资公司都能够被坦荡的记录,娃哈哈与达能的争执在是非尚未明断时,也至少为我们留下《出轨》这么一本好书。

最近一次看到相关报道还是春节之前。听说,范易谋已然做出了温和的姿态。或许事情仍存有变数。如果说“出轨”已成现实,那么娃哈哈与达能目前的关系最多也只是“分居”,离婚的情节多少算是作者对未来的某种预估。然而这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民族主义的大旗终究压倒了某种对规则的精心算计。细想起来,五味陈杂,我们不知道是喜还是忧。

紧密的全球经济联系,已经关系到了更多中国人的饮食起居。作为制造业基地,中国市场的种种神秘,让企图将服务和其他产业延伸至此的国外公司颇多顾虑。娃哈哈面对达能的这样一场胜利,我们赢得了一个怎样的品牌,现在还很难说。可我们知道,欧洲没有另一个“可口可乐”,或许大洋洲、南美洲也没有,为什么中国一定要有?如果不是某种自卑情节的驱使,我们何必锱珠必较?如果为了娃哈哈,我们的市场丧失了一些信誉,无论多少,是否值得?是否值得为了某些本该在市场中解决的问題,损耗中国市场的信用?

《明月几时有》 篇4

一.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

四、教学工具:课前把课文内容制成幻灯片、影片等多媒体。

五、教学设想:

1、本教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对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以“情景教学”作为指导的思想,通过善设、再现诗的意境来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把课堂延伸至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本课的关键。设计了几种新的朗诵方法和教学方法,体现了诗词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如:音乐烘托法、绘画激趣法、散文描述法。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4、本课安排一课时完成:

①学习生字词,查作者相关资料等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

六、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活动 (由一学生讲述童年趣事)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报告。

(二)、导入:

1、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被列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同学们,你们家过中秋有什么习俗吗?古人过中秋喜欢吟诗赋文来抒发自己当时的感受,为我们后人留下许多优美诗篇。

2、媒体呈现课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找学生讲讲课前查找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多媒体展示简介作者生平

苏轼(1037 - 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三)全班自由朗诵一遍. 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划分朗读节奏。

1、多媒体展示以下生字:

1. 阙(què)

2. 琼(qióng)

3. 绮(qǐ)

4. 胜(shēng)

2、投影内容,反复朗读体会情感。(选配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

3、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4、展示朗读技巧,全班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注意语速、重音。

5、学生单人配乐朗读,教师点拔。

6、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

(四)了解写作此词的背景帮助理解作者的情感。

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

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五)品味、赏析词的内容. ( 重点)

整体感悟:

1、展示思考题:笔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诗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2、听邓丽君演译这首词的MTV歌曲, 在歌中展现画面,感染学生,引发无穷的想象。

3、学生初步谈感想,鼓励个人独到的见解。

重点赏析

1、学生说说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发挥想象描绘词的意境。(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教师点拨难解的字词或投影出来。)

2、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以下问题:

A) 这首词中你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

B)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心中的天宫是怎样的?他向往那美好的天宫吗?你认为作者是怎样想的,觉得天上好还是人间好?如果真有天宫的话,你愿乘风而去吗?为什么?

C) 这首词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欣赏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但原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人月无常,自古如此。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这样,惟望各自珍重,希望从共赏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释却离怨。

(六)归纳小结,投影板书主题:这首词中饱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实现,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织着诗人对人生不如意的慨叹和如何摆脱情感困扰的理智的矛盾,最终是理智摆脱情感困扰,表现出诗人那热爱生活、执着人生的情感。

(活动形式: 小组讨论, 选派代表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

(七)(每个人对诗词可有不同的理解、想象和创造。美好的诗词意境引发人们无穷创造。有的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用文字来表达。)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制成配图卡片或写下来。投影一副《苏轼对月饮酒图》,

(事先布置预习作业)

(教师配乐示范朗读自己改写的范文,以引起学生想创作的心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范读)(选配古筝曲目《西厢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改写

中秋之夜,皎洁的月亮缓缓地升起来了。庭院里显得特别幽静,诗人苏轼独自在凉亭下自斟自饮,面对如此优美的月色,诗人浮想连篇,在这本应家人团聚的佳节,只有月亮在我身边陪伴,举起一杯酒面对天上的月色,想邀请月娥一起来欢饮,这美好的月亮在什么时候才出现呢?请问你居住天宫,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为什么不回答?哦!那我就飞到月宫上问个明白,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许会比人间洁净吧?可是听说月亮虽有美玉砌成的楼阁,却是“水气”结成的寒宫,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处的寒气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独舞自娱,与那舞动的影子欢愉吧,毕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宫又怎么比得上在人间好呢?

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转过红色楼阁,又低低地照进美丽的窗阁里,复照着深夜不能入眠的诗人,是什么原因使诗人无法入睡呢?是思念,是离愁,思念远在他方的弟弟,诗人不由埋怨起月亮来了:你为何总在人们离别时这样圆满呢?哦,月亮,这不是你的错,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时盛时衰,既然人间自古以来就有悲欢离合,月亮当然也会有阴晴圆缺了,又怎能强求?只要彼此永远健康,能在千里之遥共赏明月,有了这份心愿也就足够了,祝福天下的离人总有团圆的一天。)

(八)能力迁移。

你试发挥想象说说下列诗句的意境,理解诗中的感情。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改写这首词或绘成图画。

2、背诵整首诗, 直到会准确默写

3、课后继续收集中秋咏月诗词,准备朗诵会。

板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几时怎么造句 篇5

2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

3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4 月缺终须有再圆。圆,月圆人未圆。朱颜变,几时得重少年?

5 货有过期日,人有看腻时。你在我心里,能牛逼几时。

6 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时红。

7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不觉,我已陶醉在温柔的夜里,意识逐渐模糊了,整个身心在不断弥散,仿佛以融化在浩瀚的月夜之中……

8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9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10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青天说:自己看天气预报去!

11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

12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苏轼

13 又一次是一只珍禽,不知几时飞来停在我家西檐桑树上,它停了好一回,拖着长长的赤色尾羽,其时傍晚,天色阴灰,总觉得它鲜明真实。胡兰成

1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 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

16 渺渺云霞开绛节,雝雝鸾凤答空歌。几时身退琼坛畔,荣利匆匆奈老何。

17 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18 但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19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20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21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22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23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24 伴随着夕阳西下,夜晚来临,此刻只愿化作自己,体味天空的洋溢着青春的媚姿,便想明月几时有?明月在属于我的天空,领带着星星点点的装饰,水映月,心中生忧愁,愿作相思泪,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5 如此凄美的雪景,如此妩媚的月色,实在是使人难以忘怀。但也许是我太过于多情了。唉,残雪化蝶入梦飞,夜尽天明几时回?

26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欧阳修

27 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爱便没有幸福;没有妇女也就没有爱,没有母亲,既不会。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8 你们缺乏经验的人情愿缺乏经验,好讥诮的人偏好讥诮,愚昧的人恨恶知识,要到几时呢?

29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是几时。

音乐教案明月几时有 篇6

江西省吉安县浬田中学

廖守芳

【教学目标】

第一:通过学唱《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亲情的重要性。第二: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切分音和附点音符的正确演唱。第二::“别时圆”的演唱。

【教具准备】 mp3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导入

用“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大家呢? 唐代:韩愈

柳宗元

宋代:苏轼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其中苏洵、苏轼、苏辙是父子关系,简称“三苏”。这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由苏轼写的,写这首词的时候,他已经41岁,与弟弟苏辙7年没有见面。时值中秋,“每逢佳节倍思亲’心情就抑郁惆怅。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弟子由。后人就为这首词谱曲。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

教学意图:通过学科综合的方法,用语文知识导入有创新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欣赏由天后王菲所演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回答两个问题。

1、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的音乐?

A.2/4

B.3/4

C.4/4 讲解:2/4一般用在节奏用在进行曲中和节奏较明显的曲子里。比如:五星红旗。

3/4一般用在舞蹈的音乐中,比如:华尔兹。

4/4一般是用在抒情的歌曲中。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强弱关系是:●○⊙○

2、这首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 A、欢快地

B、抒情地

(2)再聆听一遍音乐,身体跟着音乐自由的律动。

设计意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更能让学生去认真的欣赏音乐。带着律动去欣赏音乐,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音乐里面的节奏和感情。

(3)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ta、ti 在下面自己自学节奏,可以讨论。【自学提示】× Ta ,××TiTi ,×.×TaenTi, ×××Because, ××.TiTaen, 0×ZiTi , ×--。把班级分成四组,看哪一组变现的最好。

设计意图:用新型的念节奏的方法,让学生有新鲜感,这种念节奏的方法更能体现形象的体现节奏型。

(4)大家有感情的朗诵一遍这首词。(5)教唱歌曲,先教歌词,再教歌谱。

设计意图:学生不喜欢学谱,但喜欢学歌,让学生先唱会歌词,学习歌谱就不会那么难了。【知识拓展】

欣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配乐诗朗诵。讲解这首词的意思。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企业“官斗”几时休? 篇7

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竞争日趋激烈,有的企业通过创新整改适应了市场发展的需求,而一些企业还未显身手就先被内部的权位之争弄垮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内部和谐稳定才能求得外部更好的发展,打好根基才能将房屋建得更高。作者针对企业内部的“官斗”现象,展开深入分析,希望企业引以为戒,将不健康的竞争方式彻底禁止。

商场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而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也充斥着明争暗斗、尔虞我诈,这是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形态,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斗争具有两面性,良性斗争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团队成员的上进心和战斗力,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及企业办事效率;恶性斗争则是以管理者之间、部门之间、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拆台的形式存在,轻则使团队的合作力减弱、执行力低下,重则企业随之分崩离析,走入毁灭的深渊。

张扬遭遇企业“官斗”

“官斗”——这是对管理者之间相互拆台内斗的特殊称谓。从实际情况来看,“官斗”主要分为上下级管理者之间及相关部门领导之间的斗争两种,本文将围绕上下级管理者之间的“官斗”问题和解决思路展开重点探讨。

上下级管理者之间为何会出现“官斗”问题?细究起来,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久前,笔者与职业经理人张扬交流了他的“官斗”遭遇。张扬是A集团营销公司的副总经理,对总经理李仑负责。一次,张扬于周五向李仑请示工作计划,李仑却以“周五”为由将本可以解决的事情推到下周一,耽误时间、影响工作效率。为此,张扬也不甘示弱,领导周四安排的工作也放到下周一再做!

李仑和张扬之间的问题就是企业中非常典型的“官斗”问题。你方唱罢我登场,企业内部出现相互拆台的局面,细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等级观念作祟。在A公司,张扬比李仑先进入企业一年有余,且行业经验丰富,却成为转行过来的李仑的副手,心中难免失衡,因此,一旦遭遇李仑“官架子”压顶,抵触情绪便油然而生。

官位等级压迫。新官上任三把火,李仑进入公司后,大肆整顿业务、整改团队;而作为“前辈”的张扬想有所行动,却碍于上级压力,僵局之下难免故作姿态。

常端架子,四面树敌。李仑是个权力控制欲较强的人,作为总经理,常常给张扬“难看”。不求变化的管理方式和强力的管控,让本就对李仑有看法的张扬排斥心加强。

心生芥蒂,相互抵触。上下级管理者之间一旦有了矛盾,就会相互排挤,“你给我一闷棍,我给你一飞刀”,本该同心协力的企业成为“刀光剑影”的沙场。

权力制衡,故造分化。不少企业往往默许“官斗”的存在,甚至将其当成一种抑制权力的手段。企业的老板,由于不愿意见到职业经理人的控制力过大,就会故意制造一些矛盾,使其中各方的权力相互制约。以A公司举例,李仑多次向公司董事长表达了对张扬的不满并表示了要收回相应权力的想法,但董事长总以张扬手上掌握的部分资源无人可以取代为由予以拒绝,正是不希望李仑掌握的权力过大的表现。

以上,虽然是有针对性的举例,但普遍存在于众多出现“官斗”现象的企业。要想解决上下级管理者之间的“官斗”问题,需综合各方因素,多管齐下。

如何解决“官斗”问题

没有一家企业的老板会接受“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结果,但事实是,一旦企业因为人为实施权力制衡而导致南辕北辙的情况出现,将会对企业造成严重打击,阻碍企业发展。笔者认为,要解决“官斗”问题,需要在以下两方面把握好力度。

寻求权力制衡,需择正确道路。正确处理好企业内部矛盾,权衡各种力量间的关系,既做到权力制衡,又能提高效率,关键看如何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关系处理得好事半功倍,关系处理不妥则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

权力制衡的最佳状态,不是给多少人设置多少障碍,而是形成三权分立的状态,即制度、领导与具体工作的环形牵制。一旦企业的正副手或其他上下级管理者之间出现“官斗”并迟迟得不到解决时,就该请充当裁判职责的更大的“官”出场协调了。从团队整体治理层面出发,明确管理者之间的责任和程序,按制度办事。

按规定用权,滥用则物极必反。在企业中,维护最高级别管理者的权威往往是企业的通行法则,同样的,他们也肩负着协调下级成员间权力与工作关系的责任。担此重任,需要谨慎制订计划权衡各种利弊,最大限度保证企业内部机制运转正常。

企业领导者需要掌握着规则制定的主导权,正确处理好规则制定与规则实行之间的关系,是需要企业领导者权衡的重要问题。凡事依照规则处理,而不是出于打擊报复的心理,随心所欲对下属施压。规则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若制定者不守规则,下级管理者也会上行下效,企业秩序便无从谈起。

规则是解决事件的有效准则,遇事按规定办,坚决打击不守规则的行为。对于不配合的下属,管理者可以动用手中的权力让其“丢盔弃甲”,也可以按条文办事让其心服口服。在规则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主体,滥用权力无视规则,只会招来更坏的后果。

解决“官斗”重在沟通

“官斗”中的上下级管理者,没有几个是真正抱着“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心态来做事的。职业人成职业事,上级也好、下级也罢,总希望能在工作中与快乐相随。针锋相对不可能营造和谐的环境,遇到矛盾总要有人主动让步,退一步海阔天空。要做到这点,就需要考虑下列措施。

主动让步是关键。率先让步者,跟职位的高低无关,与经验的多少无关。如果凡事抱着“得理不饶人”的态度,又或是抱着自居高位、自恃清高、绝不率先低头的行事理念,无疑会为原本棘手的事态雪上加霜。先主动后退一步,既不会降低身份,也不会失掉颜面,反而会争取到让矛盾提早化解的机会。这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关键,退一步往往能赢得更大的主动。

强化沟通是良药。沟通不良是造成上下级管理者之间矛盾与隔阂的罪魁祸首。对上级管理者而言,需要注意的是,团队之间出现裂缝,问题是否出在沟通上。即使管理者认为已将问题表达清楚,但如果沟通的途径和方式不正确,很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误解。对下级而言,有礼有节有据的商量,将会让自己的工作得于顺利开展,并获得更多的肯定。

改良方式是重点。期望利用职务权威去获得他人的尊重,是非常失败的一种途径,端着官架子在下级面前摆谱,换来的往往只有反感。对高级管理者而言,需要提醒自己去修正管理方法;对下级执行者来说,高效率地完成工作,才能获得上级肯定。所以正确处理好领导与员工间的关系,很重要。

管理者之间相互拆台的“官斗”,常会让下级团队成员的意志摇摆不定,从而导致队伍瓦解。一旦团队如此,一项三天就能完成的工作可能会延迟至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的团队,做任何事情不能整体划一,成员之间毫无默契,长此以往,企业可能就会消失于市场竞争的大浪中。

综上,处理好各领导各成员间的关系,消除不良的竞争方式,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生存之道。

责任编辑:熊哲

故土明月几时圆美文 篇8

皎洁的夜空,月亮,徐徐的穿过一缕缕宛如轻烟的云层,倾泻了淡淡的银光,风轻轻柔柔,月色好美,如一幅清丽的画卷。时光飞转,又是中秋月圆时,难怪月亮又圆又亮,这是游子放飞思念,撩拨心弦的一夜。只是今夜,己然少了母亲与我共享这片宁静......

故乡,而今是一首忧伤的诗,想母亲了,深深的思念她,可她己经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只能与她遥遥相望。

母亲,您在那里还好吗?

都说“月到中秋分外明”,只是“暮云收尽溢清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母亲,是不是这样的夜晚,你才会这样的想起我?我是每一个夜晚都在想您,伤感了!

夜里,我做梦了,自从您走后,我从未梦见过您。许是太想念,特别的日子特别的想念。今夜,您来了,母亲,您是来看我的吗?突然哭着醒来,瞪着眼睛看着天花板。眼前是梦飞过的依稀碎片,我努力想拼凑这些碎片,碎片也不知飞到哪里去了。黑暗中,我看到了母亲冲我微笑的面容,只是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时已无心睡眠,想仔细看清母亲的脸,用手尽力拥抱,却什么也抓不到。打开灯,取出了陈年的老照片,似乎母亲就在坐在身边,她从未曾走远,只是,泪水已经模糊了视线。过往温馨的记忆,如同电影的胶片,历历在目,这是一生的刻骨铭心,因为母亲就是浓密丛林中汩汩流淌的一泓清泉,给过我太多深沉的爱。而我,却错失了报答的机会,永远的`遗憾。

席慕容说过: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不会败落。

是啊,起身,微凉,打了个冷颤,我倚着窗,凝视着窗外寂寥的这座城市。远方,是我的故乡,城市白天的喧嚣此时也停滞了,只是我的思绪开始翻腾,它牵着我回到了养育我的那片土壤。仿佛间,又看到母亲在路口翘首期盼的样子。

我的母亲,一个能干朴实的女人,针线活一流的好,从小到大我全家的衣服都是母亲为我们做。母亲还烧得一手好菜,怀念母亲做的回锅肉,水煮鱼,粉蒸肉。只是那个年代,不像现在天天可以吃到,十天半个月才能享用一回,那回锅肉和着蒜苗炒出来的香味,我现在想想都会咽口水。小时候的日子虽清贫些,母亲给了我们所有的爱,总是温柔的对我们,连大声吼叫都没有过,我们一家五口住在父亲单位分配的五十平米左右的红砖房,生活虽不宽裕,但也其乐融融,欢笑声不断。

那时父亲在工程单位工作,流动性很大,经常会出差。母亲除了工作,还得照顾我们,非常辛苦。我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我们三个年龄都只相差两岁。其实母亲身体一直不好,生弟弟时大出血,差点连命也G了。或许就是那时落下了病根,才四十岁就得了糖尿病,高血压,一直病病秧秧了的。母亲在纺织部门工作,非常劳累,三班倒,每次下了夜班回家,早已疲惫不堪。坚强的母亲还是得咬着牙,为我们操持生活,家庭的重担全在母亲一个人的肩上。父亲偶尔回家,也只是洗洗衣服,不会做饭,母亲的辛苦可想而知。

在我的眼里,母亲是善良娴慧的,她没有象其他女人那样涂脂抹粉,也没有条件把自已打扮得花枝招展,我记忆里的母亲,永远那么朴实无华。总是把痛苦留给自己,对于别人,总是心怀感激,难以想象,一个女人,把毕生的精力,全部倾注在这个家里。母亲给我的印象,是永无休止的忙碌。母亲也纯粹是因为劳累,身体一直不好。尽管父母没有给我创造很好的生活条件,但母亲勤俭持家,自强不息,助人为乐的品德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敦促我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一直影响我至今。

花开花谢,云开云合,我在母亲的疼爱中,在那双手温柔的轻抚中渐渐长大。当远离家乡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母亲又亲手为我收拾行囊,看着母亲粗糙的双手,不由得想到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醉美的诗,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母亲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辽阔,母亲的心远比我想象的有韧性。在母亲关注的目光下,我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千里之行,始于母亲温暖的怀抱,千里之外,犹感母亲就在身边。

余秋雨曾在一文中写道:“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而他们的终点则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是啊,每个人都要长大,都要离开母亲的一天,母亲的爱是掌心里的海,宽容,包纳,令我一生取之不竭,受用不尽。母爱是一本我终生无法读完的巨著,无论我流浪的足音弹向何方,都永远也走不出母的爱。

只是当我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现实安稳的时候,六年前,母亲因糖尿病并发症,得了贤衰竭(尿毒症)。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医生告知必须马上进行透析,否则生命会有生命危险。母亲知道这个病花钱多,怕我们经济上有负担,居然从医院逃跑了。我们只得给她做思想工作,她总担心我们为她治病,经济负担太重。劝说了好久,才让她决定安心治疗,还时常念叨,因为她生病,拖累了大家。每每母亲这样叹息着,我的心都扯着筋的疼,恨不得能帮母亲生这场病。

今年四月底,母亲病危了。医生让我们做好思想准备,告知母亲各个器官已经全部衰竭,只是时间问题了。母亲透析这几年,多亏我的好姐姐一直耐心照顾,否则母亲也坚持不了这么久。这辈子,人或许有太多的遗憾,由于工作离家乡几百公里之遥,不能时时陪伴,也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母亲弥留的那几日,我给单位请了假,天天守着她,希望能好好陪陪她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母亲已深度昏迷,全靠呼吸机维持着。夜里快十一点了,当亲眼目睹监测仪上的所有指数从高往低一直下跌,直到全部变成几条再也不动的直线。我的情绪的闸狂泻,泪如泉涌,全身颤抖地抱着母亲,声声呼唤,希望她可以醒来......

《明月几时有》说课稿(范文) 篇9

埕口镇中心小学 冯晓阳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选自埕口中心小学校本五年级下册。本着校本以拓展学生视野、熏陶古典文化和本地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主旨,埕口小学校本课程文化旨在使学生感受古典文化气息、激发孩子们学习诗词的兴趣、陶冶古典文化情操以及学习先人先哲们的宝贵思想和精神文化。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通过这首诗的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

1、抒情诵读。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因此,这也是本词教学的重点。

2、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而上升到了解面对悲欢离合应该有的人生态度。

3、能够在课堂上当场背诵或是吟诵出来。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几点: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提炼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诵读品味法 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3、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板块的安排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安排这样几个板块: 1、导入

古往今来,明月牵动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了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此处可以调动孩子们的思维)学生们的回答会从以前学过的诗句中寻找,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居易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杨万里的“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教师的一句话就可激起学生诗情的波浪。然后教师总结导入:月亮是相同的月亮,但是面对这一轮月亮,有的人喜,有的人悲,有的思念,有的赞美,那么我们的大诗人苏东坡面对着月亮,又会有怎样的感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大文豪苏东坡对月抒怀的词。

这样的导入既联系了旧知,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让课堂一开始就有了浓厚的文学氛围。

2、了解作者

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在这之前,我要穿插介绍作者苏轼的有关情况及他写作此词时的背景。只有让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才能让他们顺利地过渡到整体感知。由于课下已提前布置好学生们收集这一方面的资料,因此这一环节重在学生们的汇报交流,老师给与总结。

不外乎,苏轼的主要地位如幻灯片所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此处,我会和学生们一起详细交流苏轼的生平,这样利于学生从一开始就能了解苏轼的豪气的性情,豪放的词风,对作者多一点的了解就会对他的作品多一分的兴趣与好奇。

3、初步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自己读通本词,从整体上进行感知,放手让孩子们去做,而不是强灌老师的意愿给学生们。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本词,读通本词。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顺本词,读准韵律感。

1)对于本词中的生字生词,老师在学生讨论交流基础之上,给与正确的指导,比如说本词中的阙(que)琼(qiong)绮(qi)胜(sheng)婵(chan)等生字,并指导学生给这些难懂的字词以解释说明,为弄懂词意做基础准备。

2)扫除了文字障碍,接下来让学生根据正确的读音,重新自由朗读或是小组交流一起诵读,在学生朗读通顺的情况下抽查个别学生读,小组读,或者是分男女生分上下阙读。然后再一起讨论交流该以怎样的语调、语气、语感来朗读。

3)根据讨论的结果学习划分本词的停顿,根据停顿反复品读,教师泛读,学生跟读。引领学生在感受词的音律和美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并找个别学生,小组,男女生来朗读,体会这种音律的美感,感受与之前没节奏时的不同。

这一环节重在反复诵读,读通读顺诗词,初步了解文意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5)、了解写作背景,在诵读中加入感情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

而在此之前,对于本首词的写作背景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这首词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政治上的抱负未遂愿,而又与家人分别多年,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带着对本词写作背景的了解,思念情绪在全班蔓延,趁着此气氛全班一起欣赏曹可凡主持人关于诵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视频,之所以选用曹可凡先生的朗读作品,是因为他能较好的诠释本词的写作韵律,因此,有利于学生们很好的把握本词的诵读,以及体会苏轼当时的心情。

紧接着,全班一起随着朗诵视频跟读,在音乐和正确的读音加感情融入中的指导下,边读边品味。

5、与文本对话,赏析诗句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因此,我就问学生“你喜欢哪一句或几句,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在语文的学习中,已经总结过赏析诗词应从词语、句子含义、修辞、展现画面、思想感情、相关诗句等方面进行。因此,他们可以轻车熟路地进行分析。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述活动是让学生们合作探讨进行的,能做到初步了解词的意蕴,而后从此句中得知词人的胸怀抱负以及表达的思想,学习苏轼的人生态度。询问学生:整首诗中,诗人既有出世思想,又有恋世情怀。但最终还是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你们能从中受到启示吗?在这一环节能总结出: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情怀旷达,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并趁机,老师给出寄语。今后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将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的事情,那我们怎么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呢?我们应该是像苏东坡一样,怀着旷达的心,笑对人生。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正视失败,迎接挑战,我们的人生,定会成功。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环节环环相扣,一方面揭示了本词的主旨,另一方面又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

6、与诗人对话,主题升华

在这一环节中,我播放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这首词的歌曲,素有“天籁之音”的王菲,在诠释这首词中能做到天音与思念的结合,把握住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和美好祝愿之景,可谓是经典。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感受歌词的内容,从而使他们在自己的脑海中幻化出形象画面并受到感染,引发他们无穷的想象。

然后在王菲的声音中再次朗读本首词。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词的诵读后,一起欣赏《但愿人长久》的MV版本,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并跟随视频的歌曲一起哼唱,学会此歌并能仅仅依靠音乐就能唱出完整歌曲,以达到背诵全词的目的。

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学生欣赏画面歌曲的同时能背诵诗词,巩固诗词,从音乐中超脱出的 4

情感赋予在诗词的诵读识记中,从视觉、听觉和心灵共鸣一起达到本课的目的。

8、拓展迁移

出示幻灯片,面对给出的四幅月亮图,问同学们:你又想起了什么?试着用一两句话写出自己的心情。课前提前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小卡片。要求每位同学学着苏东坡诗人在卡片上用简洁的词语堆砌表达自己的心情,并配出相应的图画。

这一环节主要在于让学生们在欣赏的同时更要有自己的见解,面对同一种事物,不能像古人那样照搬诗词,而后有属于自己新一代的思想和诗歌,由此可以积少成多,培养文学修养。

9、课后作业

在本课学习后,布置相关的作业:解读苏轼的诗词,收集并阅读老师推荐的苏轼的三首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一环节旨在要求学生继续收集苏轼诗人的一些资料和代表作品,而不仅仅把本次的学习仅限于课堂之上,文学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不断的积累,才会在积累中产生兴趣,深受古典文化熏陶,达到了解和熟知古典文化的习惯,并能把我们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做好的称职的文化接班人。

上一篇: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翻译及赏析下一篇:超市社会实践报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