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艺术性铸造论文

2024-10-21

雕塑的艺术性铸造论文(共9篇)

雕塑的艺术性铸造论文 篇1

去年11月有两个重要的作品展在景德镇, 一个是朱乐耕教授的陶瓷雕塑作品展《回望故乡之路》;另一个是《大道之行》, 此次展览汇聚景德镇陶瓷学院23名校友、雕塑家的精品力作。这两场展览和座谈会中, 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代雕塑艺术家对艺术创作真诚而执着的态度。

让我想到一部电影《道士下山》里一个桥段:山中的道观中, 兄弟们正在比武, 因山中粮食稀缺, 他们的师傅, 决定举办一次比武, 来决定谁的输赢和去留。比武结束, 输赢已定, 赢者很高兴对师傅说“师傅我赢啦”。师傅却说, “赢了的人本事大, 你赢了, 你下山去吧, 去山下的江湖混口饭吃。”师傅送徒弟下山时, 对徒儿说“记住, 不改初衷真英雄”, 徒弟说记住了, 便去山下的江湖了。经历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 最终明白了师傅的用心, 最终得道了。之所以想到这个电影, 是因为, 仿佛这些《大道之行》被邀请回来的艺术家, 他们是在离开母校之后真正在艺术界的江湖拼搏的雕塑人。他们每个人都有经历了很多的故事, 才有了今天的艺术成就。当代雕塑要走好自己的路, 要摸索, 要创新, 要让作品自身发出声音, 与社会时代相连。

二、中国现当代艺术展览形式

在北京的美术馆和798艺术区, 有国际艺术家的作品在展览。艺术家会在今年计划明年要做什么, 并做出安排, 这是艺术家的眼光, 他们把眼光放在了未来, 北京是快节奏的城市, 文化艺术交流频繁。

在佩斯, 看大卫·霍克尼的作品展, 是一幅幅的ipad画的大自然风景画, 在他眼中自然的色彩如此生动富有活力, 艺术家的笔触都那么的真实, 也有视频放映自然的风景和他的作品, 让人们倾听风景的声音, 音乐, 自然而富有活力的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了一个幻化出来的大自然中, 这是艺术家的体验, 很投入的进入了一个艺术世界, 感知艺术家的心境。

在尤伦斯, 看了威廉·肯特里奇的作品展, 整个展览以灰色调为主, 大部分是视频影像, 样板札记形式出现的, 也有艺术家本人的绘画作品, 雕塑和装置艺术, 以及对书籍的二次创作。作品《时间的拒绝》艺术家的表现元素、声音、和整个空间的环境, 椅子是过去时代的椅子, 放映环境就是用木板与灰色调相结合, 表现的是南非的人们的一些经历, 表现抽象的时间, 从视频插帧动画的故事人物情节, 去感受表达对时间的拒绝。

年轻的艺术家寇拉·阿让诺度才的展览也在798尤伦斯的美术馆, 作品是以牛仔布为主体, 表现的是一种重生的观念, 烧伤的牛仔布裹着仿真的人体模特, 烧伤的牛仔布上还有各种颜料混杂在一起, 还有他的行为艺术的舞蹈表演视频, 以及衍生出来的牛仔布抱枕, 人们躺在牛仔布抱枕上去观看他的视频, 体会艺术家的所想所感。

这种展览形式让人很容易去了解艺术家的语言, 把视频作为一种媒介, 直接表达艺术家的想法。其实, 中国的展览馆, 当代艺术大部分都已经是这种形式的艺术占据主导地位, 当代艺术中, 不再是单纯的一幅画, 一个雕塑, 而是一种环境, 综合了声音视频作品的空间性的艺术, 它更能让人们参与感受艺术。艺术家艾未未的作品表现形式也是综合的艺术形式。以及美国的MOMA、英国TATE展览, 都十分注重艺术家的观念创作, 艺术家精神层面的表达。艺术在这里不限形式, 不局于技法和材料, 技法材料服务于观念, 艺术家思考的是当代。

当代艺术展览中, 装置艺术是处于主导地位的, 装置艺术带给人们的影响, 有时候会大于雕塑。显然, 当代艺术不是一个作品就能诠释的时代, 它是一个立体的, 庞大的, 多面的感受艺术的领地, 它把自己的语言充满整个空间, 更容易让人们所接受理解欣赏。

三、中国传统雕塑文化艺术的位置

当代艺术是不以雕塑为中心, 中国传统的雕塑也是这样, 在《图说中国雕塑艺术》书中写到““乐舞精神”, 乐舞艺术理论的发达, 事实上无形中遮蔽了雕塑艺术理论的独立自足性发展, 而向绘画方向的靠近又使其呈现出“绘塑不分”的文化传统, 结果是“画论”吞噬了“雕塑论”。“绘塑不分”的传统使绘画与雕塑的表达走向趋于一致, 致使雕塑本身的雕塑艺术语言日趋消退, 更加追求精神性的线条流畅感, 中国雕塑受“书画同源”的影响, 与西方雕塑有别, 呈扁平体面, 具有线条流畅感。中国古代的许多雕塑家同时也是书画家。也可以说中国雕塑精神, 是华夏审美文化。”

“左图右史”的中华文化传统无形中导引着诗、书、画、印的文人系统, 占据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主流, 使原本具有物质性材料和工艺制作特征的雕塑更趋下沉, 甚至被社会目为“皇隶”之事, 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礼遇。文人知识分子的关照缺失,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道轻器”的思想观念等众多的挤压下, 雕塑艺术在传统中遂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这种疏于从理论上将其放置在中国文化史和艺术史中进行系统整理的做法无疑制约了雕塑自身有序性发展和理论上总结和有意识的推进。”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是:乐主舞辅, 画主塑辅。”这是中国传统雕塑的位置, 也是中国传统雕塑的一大特色。

四、中国现当代雕塑之路

中国传统雕塑的位置在整个封建社会我们已经看到, 中国雕塑会继续被边缘化下去吗?

我想这不会的, 在党的领导下, 在国家“一带一路”文化伟大复兴的倡导下, 我看到中国的雕塑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中国雕塑的理论正在被研究总结, 理论的重要性关系到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之路的长远问题。中国的雕塑人正在主动地改变这一被动的局面, 形成雕塑的理论体系。我们当代雕塑的责任是唤醒起雕塑自身艺术语言。去发掘创造出中国当代雕塑自身的艺术语言, 这是是责任, 是使命。这样雕塑的精神才不会被轻易被时代所抹平, 所遗忘, 才能在当代雕塑艺术中脱颖而出, 精神焕发。

雕塑艺术作品要有思想精神。中国雕塑要有中国精神。只有这样, 在当代艺术环境下的中国雕塑艺术才能越走越远, 只有这样, 中国雕塑艺术才能在每一个表达艺术语言的空间里有无限的生命和感染力, 感动这存在于世间的每一个生命体。

未来中国雕塑艺术的方向, 需要当代勤劳勇敢的雕塑人去开拓去探索去创新。相信,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 在“一带一路”文化伟大复兴的倡导下, 中国的雕塑的未来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雕塑的艺术性铸造论文 篇2

雕塑,是一门具备悠久历史以及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艺术,它最早起源于人类制作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实践过程,在现有的发展背景之下,全世界范围内最早的雕塑艺术作品,就是形成于古欧洲晚期奥瑞纳文化阶段的“维纳斯”女姓裸体雕像,而时至今日,作为公共艺术基本发展形态的室外雕塑艺术,已经成为现有发展阶段城市文明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将针对室外雕塑艺术的艺术性以及审美问题展开论述,预期为相关领域的艺术工作者提供借鉴意义。

室外雕塑艺术的艺术性体现

雕塑艺术是文化社会发展趋向的深刻彰显。是历史性发展脉络的深切凝固,也是时代精神稳定有序发展状态的重要象征,和现实社会生活改良与推进状态的重要写照,就这个考量视角展开分析,室外雕塑艺术在现代国民群体的思想观念塑造过程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客观作用。针对现有发展阶段室外雕塑艺术研究领域的有关资料展开简要分析,可以将室外雕塑艺术所具备的艺术性特征以及有关表现展开如下的分析:

第一,室外雕塑在城市建筑业发展,以及城市功能区的规划以及实践过程中,具备则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室外雕塑艺术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装饰效用以及艺术技法,对在城市建筑物的外观构成,以及城市公共性功能区的建设过程,能够展现充分的实践助力。

第二,室外雕塑艺术凭借其实际展现出的艺术作品,能够切实实现针对国民群体的思想观念的建设和引导目标。举例而言,对于安置在城市公共生活空间区位上的室外雕塑艺术作品对象,可以切实通过艺术家在在雕塑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设计以及选择性行为,实现针对国民群体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观念建设以及引导功能。运用室外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实践过程,实现对国民群体思想观念建设实践路径有效引导,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室外雕塑艺术形态的发展,创造充分的客观空间。

室外雕塑艺术的审美特质分析

室外雕塑艺术凭借具备着特有的艺术表达语言工具,能够通过构造视觉形象的方式调动观众的情感发展路径,有效激发观众对客观现实对象的认知,通过在感情状态建构层面多样化且程度差异化的技巧处理行为,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群体的实际心理需求。

借景与借意,是室外雕塑艺术创作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艺术表现技巧,这种技巧在运用实践中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比较深切地引起观众对象在情感上的共鸣。在具备纪念性文化元素的室外雕塑作品中,往往更加侧重以人文景观元素作为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支撑性元素。事实上,在室外雕塑艺术作品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充分引入对自然景观具备的艺术表意价值的充分关注,能够使得雕塑艺术作品与实际的展示环境形成自然且有机的相互联系性,能够使得雕塑艺术作品的观众产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情感体验。闻名世界的巴黎公社墙是为了纪念巴黎公社革命牺牲者的室外雕塑艺术景观,雕塑家在这面墙上对牺牲者群体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进行细致而生动的描绘,艺术家以无声的形式构建了生动悲壮的史诗般艺术表意效果,给实际的作品观赏者营造了强烈且充分的内在化情感冲击,尽管这面墙整体只有两米余的实际高度,但却让观者真切儿直观地感受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法西斯主义者的凶暴,并且充分展现了世界工人革命运动历史发展进程中最早的英雄形象。在发生过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城市区域修建具备纪念意义的室外雕塑艺术作品或者是人工文化景观,将在较为深切的现实维度下,激发出当地民众群体在观赏有关艺术作品过程中的深切情感,并切实激发有关民众对当地历史文化传承元素的学习和了解愿望。

寓意与象征,这两个艺术元素与室外雕塑艺术作品的主题表达与呈现目标的顺利实现,具备着较为深切的联系,运用这样的艺术表现技法,能够实现对国民群体生存热情的而有效鼓舞和激发,并通过实际的室外雕塑艺术作品的创作实践行为,完成对观赏者的希望与祝福性功用。

感觉与联想,是研究人类认知客观现实世界过程中,主管意念变化状态的重要描述范畴,室外雕塑艺术作品是静态层次的场景再现化艺术实践形式,它能够以生动感人的的造型材质、以及肌理特征,实现对观众的视觉以及触觉感知形态的深切影响,进而相应性地促使观众能够形成相对丰富的联想体验。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认为,诞生与古希腊文明时期的维纳斯雕像能够有效唤起观赏者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真实感和温热感。

室外雕塑艺术实践就是要切实通过形体特征的变化、以及转折过程中实现度韵律对象的构建,切实给观众在实际的观赏过程中构筑缘于情绪以及思想层面的深切体验。

结束语

针对室外雕塑艺术作品的艺术性以及审美特质问题,本文从价值以及表现技巧的角度展开了简要的分析,预期为相关领域的艺术工作者提供借鉴意义。

西方雕塑的起源和艺术发展. 篇3

西方雕塑的起源和艺术发展

西方雕塑的传统发端于古希腊艺术,但古希腊艺术却又曾受古埃及艺术很深的影响,因而,很多艺术史书就把埃及艺术作为西方艺术的源头来阐述。其实,从地理位置看,埃及虽然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但是它属于非洲国家;从艺术源流考察,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而希腊文化主要来自以爱琴海为中心的爱琴海文明。为此,我们在介绍西方雕塑艺术时,将从史前的原始雕塑和爱琴海、古希腊罗马雕塑开始。

1.原始社会和上古时代西方雕塑艺术

在法国的劳塞尔岩洞中,人们发现了六个人物雕刻形象,其中最著名的一件是一个浮雕女性人体形象,被后人称为《持角杯的女巫》。这种典型的女性雕刻形象表现了原始人类对种族繁衍的崇尚,被认为是原始艺术的开端。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早期希腊雕刻受到爱琴海、埃及和近东各国的影响,直到黑暗时代过后,希腊人的雕刻才开始建立自己的风貌并蓬勃发展,并对往后欧洲艺术产生极大的影响。希腊的雕刻和建筑,是互为一体的,例如神庙建筑上的山形墙雕刻或浮雕饰带、墓碑上的浮雕等等。除了和建筑相结合之外,独立性的裸体雕像也很可观,其创作泉源均来自“人体美”。希腊人的雕刻

经历了希腊古朴时期、希腊古典时期直至希腊化时期。这时,出现了许多具有官能的美感裸女雕像,其中经典作品是《米罗斯的维纳斯》和《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像》,它们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为巴黎卢浮宫三件最珍贵的藏品。

古罗马的雕刻艺术是在伊特拉斯坎和古希腊后期的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古罗马重要的雕刻艺术除了肖像之外,还有浮雕。浮雕被广泛用于建筑装饰上。2.文艺复兴前后西方古典雕塑艺术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雕塑艺术人才辈出,雕塑名作流芳千古。多那太罗的《大卫像》,是自西罗马帝国灭亡1000年以来,第一件与真人大小相同的男性裸体圆雕;波拉约洛的《赫拉克勒斯和安泰俄斯》,体现了力量的对抗和平衡,给人以动态节奏的美感;波洛尼亚的《战胜比萨的佛罗伦萨》用人体象征着“正义”与“邪恶”;切利尼的《弗朗西斯一世的盐罐》,把精致优雅的趣味与卓越的金银器物的制作技艺融合为一体。

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雕塑家无疑是天才的米开朗基罗,他同时又是画家、建筑师、工程师和诗人。他的一生创作的无数艺术精品构成了这一时期的最经典的范式。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形体构成变化不是轻微的而是激烈而扭曲的,在创作中米开朗基罗强调“应该用眼睛而不是手去测量,因为手只会制作,而眼睛才会判断。”其作品中流露出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特别是后期的作品运用强烈对比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的造型来宣泄内心悲愤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米开朗基罗相信“美丽的人像”不只是表达观念和引起感动,而应是视觉艺术中唯一能够表现“真实”的主题,《大卫》《昼》《夜》《暮》《晨》就是在这朝气蓬勃的力量下,呈现最具体的“真实”。与其他许多西方古典艺术大师一样,圣经中的人物和故事是米开朗基罗作品的一个重要题材,《摩西像》《圣殇图》就是这类杰作。

3.西方近现代雕塑

19世纪,巴黎取代了罗马成为了欧洲的文化艺术的中心。随着资本主义的繁荣,雕塑艺术的发展也开始多样化,出现了许多流派和主义,除了上一世纪就有的新古典主义外,还先后交叉出现了浪漫主义、印象派、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等。法国浪漫主义雕塑的代表人物是雕塑家吕德,《马赛曲》以象征的手法表现了为正义而战的法国人民涌动的激情。吕德的学生、法国雕塑家卡尔波受浪漫主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义艺术影响,创作了《舞蹈》,群雕像中青年男女舞蹈者翩翩起舞,再现了一种热烈的音乐气氛。

人们将罗丹、布德尔、马约尔誉为欧洲近代雕塑三大支柱:罗丹将雕塑艺术带到20世纪的门槛,而布德尔、马约尔将它带进了20世纪。法国的罗丹是近现代雕塑艺术成就最高的大师级人物,在西方的雕塑史上他被视为继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巨匠。同时他还在雕塑史上充当了一个承前启后的角色,是他给辉煌的古典雕塑拉上了帷幕,也是他叩响现代雕塑的大门。罗丹早期走的现实主义道路,作品风格写实,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后期追求印象主义,探索新的艺术风格。看到罗丹的雕塑作品之所以感动,不再是它怎样的逼真,而是透过坚硬的青铜或大理石等载体,我们能感到有一股生命力在向外膨胀,那些仿佛正在颤动的形体激起了我们灵魂的悸动。罗丹的代表作有结合大件浮雕门饰《地狱之门》完成的《思想者》《吻》《夏娃》等;有表现各类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加莱义民》《欧米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分享平台,无需注册、无需登录即可下载

哀尔》《巴尔扎克像》《雨果》等,还有一系列“手”的雕塑,也是各有个性。

20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运动,以丰富的艺术样式和美学阐释造就了一个多元化的审美文化格局。在这场旷日持久的革命性运动中,雕塑创作向古典规范以至艺术极限展开全面挑战,不断提示出现代人关于“雕塑”的突破性思考和理解。与古典主义雕塑相比,现代派雕塑在创意、构思、题材、材料、表现技巧和方法等方面皆反传统地进行了广阔的拓展。

外国雕塑艺术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在了解了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之后,本课要了解的是外国的雕塑艺术,使学生开阔眼界。这是本课的直接教学目标。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增长外国雕塑艺术欣赏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外国雕塑艺术欣赏审美观念。

3、也可以使学生树立多元文化的观念,认识到世界上的文化和艺术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每个民族由于文化的不同而具有自己不同的艺术。

二、授课对象:高中阶段

三、学生分析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感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有较稳定的情感价值观,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外国雕塑艺术知之甚少。前面课程学生们已经学过了中国雕塑艺术,在此部分,应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由学生自主进行欣赏。

三、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

本课外国雕塑艺术实际上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主要是简单介绍了非洲、美洲、大洋州和古埃及、印度等地的雕塑艺术,由此使我们看到世界上文化和艺术的多样性。最后通过提出“模仿说”而引入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包括:(1)美的再现与理想化身(2)力量和运动的瞬间(3)灵与肉的和谐(4)整体与完美的体现。第二部分是对西方雕塑艺术的介绍。在这里通过几件西方著名雕塑家和雕塑作品的分析,使我们对西方雕塑艺术的主要艺术特征——写实艺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具体的作品了解世界上不同文化和艺术品之间的差异,认识世界文化和艺术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培养多元文化的观念,其中又以西方雕塑为主。难点是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和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组织纪律,稳定情绪。(二)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大卫》提出问题:“这个雕塑的名字是?”从而引出新课“外国雕塑艺术”。(三)讲授新课

介绍《大卫》引出外国雕塑艺术主题。这课所要了解的外国古代雕塑艺术,包括自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这段时期中出现了以埃及雕塑、希腊雕刻、罗马雕刻、中世纪雕刻和文艺复兴时期雕刻为代表的外国著名雕刻艺术。

外国最早的雕塑是在人类为劳动和生活需要创造生产力极低的劳动工具--石器工具的同时创造的雕塑艺术《维伦多夫的维纳斯》(石灰石圆雕,高约10厘米,宽5厘米,约产生于公元前30000年前)。作品产生于2.5万年前,这类

雕塑体积小,供原始人随身携带,它们看来像是原始部落神圣的生育神,曾在欧洲流传了很长的时期。此后,在墨西哥湾地区出现了古典前期文化即奥尔麦克文化,为满足宗教需要,雕刻家们雕刻了许多巨大的石雕头像,《奥尔梅克武士巨石头像》(玄武岩,约公元前800年—公元前600年,高约305厘米,重约30吨,现收藏于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是这个时期的作品。而古代埃及雕刻家也开始了他们的创作,并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古埃及,在雕塑艺术上曾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涅菲尔蒂王后像》石灰石)。《人首翼牛像》(亚述 石灰岩,高浮雕,约公元前724—前706年,高约3米,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述王国是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鼎盛于西亚两河领域的军事强国,虽然王国本身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他们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为世界文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记。亚述美术的典范是她的雕塑艺术,尤其是浮雕艺术,这些作品被大量地发现于现今出土的亚述的宫殿遗址中。

古希腊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包括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当时,一些开明的统治者除致力于内政武力外,还提倡发展美术和文艺,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的几百年中,古希腊科学、文学、艺术的名家辈出成就辉煌。希腊雕刻的题材大部分取自神话或体育竞技。爱琴海上有许多小岛屿,其中巴罗斯岛盛产大理石,为雕刻提供了最好的材料。古希腊人爱好体育,运动员毫不介意地脱掉衣服参加竞赛,在明朗的阳光照耀下,运动家健美的身体得到观众的赞美。因此对男女人体美的欣赏爱好便自然地在古希腊人的心目中培养起来,而雕塑家也很喜欢表现男性或女性健美活泼的各种姿态。《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和《掷铁饼者》等作品都是希腊雕塑的优秀代表。《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大理石,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希腊。这座发现于米洛斯岛的山洞中的雕像,是希腊化时期的作品。阿芙洛蒂特的罗马名字是维纳斯。这位美与爱之女神,在希腊和罗马神话中,已成为全部女性美的代表者和体现者。尽管她双臂残缺,但那雕刻得姿态栩栩如生、解剖得无懈可击的躯体,仍然给人以完整的美感,以至于后世很多为她复原双臂的雕刻家的复制品,都在原作面前黯然失色。这座雕像可供四面欣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某种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美。女神的面部具有希腊妇女的典型特征:直鼻、椭圆脸、窄额和丰满的下巴。这正好说明:希腊的神,是希腊人按照他们自己的模样来创造的。她那安详自信的眼睛和稍露微笑的嘴唇,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毫无纤巧娇柔、顾影自怜的造作神态。她使人们了解到2000多年前希腊人的审美观:力求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丰腴饱满的躯体和端正大方的容貌,体现着青春、健美和充沛的生命力,体现着内在的教养和美德。这一切取决于雕刻家浑厚朴实而不追求纤巧细腻的艺术手法。女神下肢虽为衣裙所遮,但那显示出人体动态结构的舒卷自然的衣褶,却给雕像增添了丰富的变化和含蓄的美感。掷铁饼者(大理石雕复制品,高约152厘米,约公元前450年,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原作为青铜)米隆(希腊)。《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的全盛时期现存流传最广的艺术杰作之一。《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雕塑选择的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的一刹那,有着强烈的“引而不发”的吸引力。掷铁饼的强烈动感与雕像的稳定感结合得非常好。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因此右腿成了使整个雕像身体自由屈伸和旋转的轴心,同时又保持了雕像的稳定性。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一张拉满弦的弓,带动了身体的弯曲,呈现出不稳定状态,但高举的铁饼又把人体全部的运动统一

了起来,使人们又体会到了暂时的平衡。整尊雕像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吹笛少女》(石,罗马国立美术馆藏)。这是著名的鲁多维奇宝座浮雕的一部分。据希腊雕刻史家格尔勒考证,此作大约创作于公元前470—前460年间,作者可能是雅典著名雕刻家卡拉美斯。据说卡拉美斯是一位多产的雕刻家,作品的风格趋向优美典雅,敢于突破前人的框子。他的作品已脱离了古希腊古典时期的冷凝风格,表现出更大的自由。《卡拉卡拉像》(罗马 大理石胸像,高50厘米,约创作于公元209年,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意大利那不勒斯美术馆也有同名作品收藏)。罗马帝国前期的肖像雕塑作品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方面曾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雕塑家们往往采用丰富的构图来加强形象的个性特征,不仅眼球被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而且在脸部肌肉处理上也赋予某种情绪,使人物的个性通过脸部的各个细节展现得惟妙惟肖。这尊《卡拉卡拉像》则是所有这类作品中最优秀的,代表了罗马肖像雕塑的顶峰。

从15世纪后半叶开始一直16世纪,文艺复兴文化在欧洲许多国家产生和形成。在欧洲的许多先进国家里,文化艺术达到了高度繁荣,文艺复兴掀起了欧洲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文艺复兴文化是反对封建宗教的文化,提倡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起领导作用的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继承并发展了希腊、罗马雕刻艺术的传统,使雕刻艺术达到了高度繁荣,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刻家,差不多都集中在佛罗伦萨。米开朗基罗的出现,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他们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和高度的技巧手法。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对后期的雕刻家有极大的影响。《大卫》是其著名的代表作。《大卫》(大理石,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米开朗基罗(意大利)。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亚,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左手拿石块,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着,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的肌肉紧张而饱满,体现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随时可以爆发出来。与前人表现战斗结束后情景的习惯不同,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似乎有些像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雕像是用整块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得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

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巴尔扎克像》(1897年,高270厘米,青铜,巴黎罗丹美术馆)罗丹(法国)。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文坛巨星,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激情和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罗丹对他非常敬慕,十分乐意为他塑像。所以1891年法国文学家协会委托罗丹雕塑一尊巴尔扎克像时,他当即表示:“我要做一番非同寻常的事业。”雕刻家认为,创造形似的巴尔扎克不是主要的,“我考虑的是他的热情工作,他的艰难生活,他的不息的战斗,他的伟大的胆略和精神,我企图表现所有这一切。”罗丹塑造的巴尔扎克是个夜间漫步的形象。文豪习惯于夜间穿着睡衣工作,所以罗丹让他披着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宽大的睡衣包裹着屹立的巨人。据说原来作的小稿中,巴尔扎克有一双智慧的手,罗丹在征求他的学生、助手布尔德尔的意见时,布尔德尔赞美地说:“他这双手雕得太好了!”罗丹听后拿起锤子就砸掉了这双手,因为他怕这双手过分突出而让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现在人们看到的巴尔扎克,双手被睡袍紧紧遮盖,面部精神被突显了出来,在月光下好像独自整夜在行走、思考。罗丹说:“我的巴尔扎克像,他的动态和模样使人联想到他的生活、思想和社会环境,他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离的,他是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他还认为:“《巴尔扎克》是我一生的顶峰,是我全部生命奋斗的成果,我的美学理想的集中体现”。《马赛曲》(大理石,1836年)吕德(法国)。浮雕《马赛曲》分为两个部分:上部是一位象征自由、正义、胜利的自由女神,她右手持剑,左手高举,在号召人民向她指引的方向冲去。她那张开的羽翼,飞舞飘动的衣裙,和召唤性的内在激情,表现出急速的运动和奔放的革命热情。两腿大步向前迈进,更加强了浮雕形象的前进感。女神占据整个浮雕的上半部,正从人们头顶上疾驰而过。下半部是一群志愿军战士,在女神的热情号召下蜂拥前进。其中心人物是一个有着大胡子的战士,他带领自己年轻的儿子一起参加战斗,少年依傍着父亲,走得更加坚定有力。和这个跃跃欲试的激动少年相对应的,是走在其后的沉着刚强的老人,他仿佛多次为自由而战,今天为了祖国又从容奔赴疆场。行列的最前面,号手正在吹响进军号,其余人物有持盾牌和宝剑的战士,有弯腰系结兵器的弓箭手,这些细节预示着战斗即将开始。所有这些人物被组成一个整体,显示出一种剑拔弩张的声势。在这件不朽的作品中,雕塑家特别突出地表现了具有革命爱国主义精神的法国人民的特征。雕刻家在这座高浮雕的处理手法上也是巧妙的,他运用了联想和照应的处理手法,通过一面向前迈进,一面伸手向后召唤的自由女神与蓄髯男子的动势,人们自然地会感觉到跟随在他们身后的汹涌澎湃的进军人流,而不是把这种革命热潮局限在少数人身上。由于雕刻家运用照应的手法把人群分为上下两层,女神向前飞跃的形象加强了人群的动势,下面人群中勇敢坚定的英雄形象则回答着女神的热情呼唤,使人感到他们的真实性。艺术家在这里广泛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显示了人民气势磅礴的反抗力量。为了保卫祖国,这股战斗的洪流将从墙上冲出,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四)名词解释 图腾

“图腾”一词来源于北美印第安人阿尔衮琴部落奥吉布瓦方言的音译,在英文

中它被固定为“Totem”,最初也有人把它写成“Totam”或“Dodaim”。第一个把“Totem”一词介绍给西方学术界的人是英国人约翰·郎格(John Lang)。模仿说

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亦如此。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这种理论直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五)课堂小结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雕塑的欣赏,会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增长外国雕塑艺术欣赏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外国雕塑艺术欣赏审美观念。使学生树立多元文化的观念,认识到世界上的文化和艺术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每个民族由于文化的不同而具有自己不同的艺术。

(六)延伸拓展

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艺术作品不仅是从直观上进行欣赏,而且要根据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去进行欣赏,这样从两方面进行欣赏才能更好的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可以将这种欣赏方法扩展到绘画、园林等方面进行实践。(七)布置作业

要树立多元化的观念,试着从雕塑作品不同的文化背景来欣赏它,注意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板书课题:辉煌千古的经典艺术之作——外国雕塑艺术(一)非洲、美洲、大洋州和古埃及、印度等地的雕塑艺术(二)美的再现与理想化身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三)力量和运动的瞬间

《掷铁饼者》(四)灵与肉的和谐

《大卫》

(五)整体与完美的体现

读《中国雕塑艺术史》心得 篇5

时代的脚步已然跨入21世纪,审美教育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人的文化修养,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思想,完善人的品格,美化和发展自身最有效的途径。

老实说,以前的我从未认真去关心过中国的雕塑史,更没有过多的去了解过中国雕塑的博大精深。但现在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自己看的那本《中国雕塑艺术史》,让我对中国雕塑的历史和我国古代许多优秀的雕塑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知道中国的雕塑历史是多么的源远流长,其发展路程是多么的坎坷艰辛。它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不仅具有写意性、绘画性,还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这些以前看似不经意的东西现在正体现出它绚丽多彩的文化底蕴和强健的生命力。

从整体上看,中国雕塑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形成和发展期、成熟鼎盛期和衰败期。

首先,先秦和秦汉时期是我国雕塑的形成和发展期。在这个时期的雕塑多为实用工艺品的附属,写实能力很强,但已经慢慢体现出了装饰性的特点。例如,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陶兽形壶》,就是艺术家们制作的一个既模拟动物形态又具有很高实用功能的陶器。它不仅雕塑精美,神态逼真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再说秦汉时的雕塑题材则更贴近生活了,他们有的平朴写实,也有的浪漫夸张,这在极大程度上对后代雕塑作品的创造有很大影响。例如,规模宏大,高度写实的《秦始皇兵马俑》;手法简练,造型夸

张的《击鼓说唱俑》;还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马踏飞燕》等等,都深受后人的喜爱。

魏晋南北隋唐是我国雕塑的成熟和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时在民族融合与中外交流的大潮下,思想文化异常活跃,同时雕塑的创作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以佛教雕塑题材的数量就占了90%以上。老庄思想“轻形重神”的审美观渗透进了美术创作和实践,所以这个时期的作品神态都是主要注重的,描绘的非常逼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这中国四大石窟之二就是其最好的代表。云冈石窟外形饱满圆润,精神清俊秀逸,雕刻手法朴实无华,整体感强,具有浓烈的宗教气息,其中的“飞天像”和“菩萨像”尤为经典。龙门石窟它开凿的跨度大,作品数量也丰富,集中了大批的佛教经品,雕塑作品所表达的故事和隐含的意义时至今日也广为大中所喜。

隋唐时中国的雕塑事业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唐代国富民强,政治稳定,加上对雕塑的需求量也很大,同时唐代的社会风气也相对开放,人们思想活跃,精神相对解放,因此对雕塑艺术的创造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时期的宗教雕塑、陵寝雕塑、实用工艺雕塑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雕塑技术亦趋于完善,是后代无法企及的。《昭陵六骏》是唐代的代表作,它以其真实而细腻的雕塑手法反映了唐太宗征战时所骑六匹战马的形体特征,它不仅结构准确,造型也是栩栩如生,写实手法令人叹为观止。此外,雕塑作品中的佛教故事例如龙浴太子、树下思维等等在现在也广为大家所传颂。此外这一时期的唐三彩更是为唐朝的雕塑作品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走过辉煌的隋唐鼎盛,中国的雕塑开始了自己的下坡路。五代时期社会战乱频繁,到宋代时才较为稳定。此时由于市民观念的改变,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佛教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日趋衰落的趋势。雕塑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明显的世俗化,表现较为明显的就在佛像方面。位于四川的大足石窟是宋代雕塑的典型代表,它不仅在风格上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生活气息也很是浓厚,尤以里面的宝鼎山石窟艺术成就最高。诸如这样的例子多不胜举。

全本书还列举了很多古代的精美雕塑,各朝各代的都有。通过对里面内容的阅读和作品的欣赏,让我有了更为具体的更为全面的对中国古代雕塑史的了解,同时对中国精美绝伦的雕塑作品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浅谈雕塑艺术的美感 篇6

一、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雕塑使用物质实体的表现手段来塑造形象, 这使它除具有一般造型艺术所共有的形象和直观性以外, 同时还具有其他造型艺术门类所难以类比的特殊性。

1. 形体的面面观特征

雕塑作为三维性的实体存在, 有不同观赏面。所以雕塑作品要考虑轮廓, 注意形体不同的侧面外轮廓线的表现力。观赏者可以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来欣赏同一件作品, 圆雕作品尤其如此。同一件雕塑作品, 随着观赏者的移步或换形并呈现出富于变化的形态, 往往会使观赏者获得不尽相同的审美感受。当然, 一般来说, 一件雕塑作品总会具有一个主要的或是最佳的欣赏角度, 以使欣赏者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传达的主要审美情绪。雕塑实体的丰富性与整个作品的完整性应很好地统一起来。

2. 雕塑作品在观念表达上的象征性

雕塑艺术由于其实体性特征, 使得它在题材的表现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雕塑不可能像绘画那样进行复杂的精细描绘和对环境空间进行过多表现, 因而形象单一, 所以通常赋予形体以象征性和寓意性来表达主题。一般多借助人体来象征某种思想, 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黑格尔就曾特别强调雕塑是用身体形状去表现心灵性的东西, 强调二者的统一, 从这一点上讲, 雕塑与舞蹈相似。不同的是, 舞蹈是人体动态的时空形象, 而雕塑是静态的空间形象, 所以有人把雕塑称作是“凝固的舞蹈”。既然雕塑难以作复杂的描绘, 这就要求雕塑家应更集中、更凝炼地表现雕塑对象的性格, 突出主要的思想内容, 这就形成了雕塑艺术在观念表达上的象征性特点。比如《地中海》是雕塑家马约尔成熟期的一件杰作, 这个圆润厚实的女性裸体, 以其头部的低沉状、手臂的弯曲度、柔美的躬身及盘折的腿部, 形成空间里一个优美饱满的曲线容积。马约尔一贯主张简化细节, 以简化的形体和静态的节奏来建立一种庄重、沉静的不朽。整个雕像线条单纯优美、光滑的大块面体现着女人身体的圆润和丰满, 同时通过饱满的人体动态和形态来象征地中海的富饶壮美, 及其哺育的希腊文明的博大厚重。在中国雕塑史上, 也常常用装饰性较强的人物、动物形象, 赋予象征性和寓意性, 如常见的龟、狮、龙、马等形象。同时, 雕塑家也常利用材质自身的美感来烘托和加强作品主题的表现力。

3. 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制约和重建

雕塑作品大多是根据某一特定环境来制作的, 将其放置在某一特定空间就要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 并受其制约。因此, 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协调, 使作品作用于环境, 并使环境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共生出新的景观。

(1) 场景适应。不同的公共场所的场景, 有不同的文化心理与文化背景:纪念性雕塑形象庄严、肃穆, 具有稳定性与建筑性, 比如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而园林雕塑就要适应园林优美恬静的特点, 给人以轻松感和富有装饰性;街头雕塑简洁明快, 需要感官的舒适或刺激。

(2) 形式关联。对于大多数雕塑作品来说, 与周围环境及其建筑的关系复杂。那么, 雕塑风格首先应与建筑风格相协调。一般来说, 现代建筑周围的雕塑应具有现代风格, 古建筑周围的雕塑应与古建筑风格相适应。切合周围背景往往会给雕塑作品本身增加丰富的内涵和新的魅力, 是造型和环境相融合的一种方式。借用环境和周围景物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如据《史记》记载, 汉代霍去病墓前的造型是仿祁连山形状而构筑的。不失石形野兽战马潜伏于荒山野岭中, 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若置于富丽堂皇的皇宫, 必定由于造型的古拙、粗放而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失去协调, 大大降低其自身的艺术价值。

(3) 心理介入。环境是为人而存在的, 不同环境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环境为雕塑作品创造特定的观赏条件, 是形成景观审美感受的重要原因。雕塑创作必须考虑安置地点的观赏条件, 以便于环境、观赏者之间的协调。比如要合理:仰视有崇高感, 而平视和俯视的形体, 和人往往是亲近的。现代雕塑的很多作品, 人们可以进入其间, 随意抚摸甚至可以操纵, 进一步加强了人对于作品的亲近感和自身轻松愉快的心理体验。总而言之, 雕塑作品必须适应人在不同场景的观赏需要和心理需要, 并对审美心理进行诱导。

二、雕塑艺术的分类

按照不同标准可将雕塑艺术分成以下多种类型:

(1) 按作品题材内容的性质不同, 可分为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和实用性雕塑等。

(2) 按雕塑使用的材料不同, 可分为石雕、木雕、金属雕、牙雕、骨雕、泥雕、冰雕等。

(3) 按雕塑表现对象的不同, 可分为人物雕塑、风景雕塑、动物雕塑等。

(4) 按照雕塑形象的展示方式来看, 一般可分为圆雕、浮雕两大类, 圆雕是指雕像前后左右各面均须雕去, 无任何背景, 有实在形体, 可从任何角度欣赏。一般认为, 圆雕最能表现雕塑艺术的特征。浮雕, 是指在平板上雕出突起的主体形象, 一般带有背景, 根据表面凸起的厚度不同, 又可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两种。浮雕一般用来作为建筑装饰, 在表现大的场面上比圆雕自由。还有一种在浮雕基础上镂空底板背景部分的雕塑, 叫做透雕。

(5) 按照环境、用途和放置位置的不同, 雕塑又分为城市雕塑、园林雕塑、室内雕塑、案头雕塑等。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联, 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雕塑是一种永久性的艺术,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雕塑艺术证明的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历史记载。如今, 随着现代观念的变化, 在现代艺术中更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五维雕塑, 动态雕塑以及软雕塑等, 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 突破了传统的三维静态形式, 而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不断探索。

摘要:雕塑, 是运用物质材料为视觉及触觉提供实体造型为主的艺术。雕塑是三维空间艺术最典型的样式, 它是运用雕、塑、刻、镂、凿、磨、铸、焊等人工手段把材质纳入审美活动。以主体的造型形象和空间形式反映现实, 被称为“凝固的舞蹈和诗句”。它除了具有一般造型艺术所共有的形象和直观性以外, 还具有其他造型艺术门类所难以类比的特殊性。

关键词:雕塑艺术,审美特征,分类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2]钱钟书.谈艺录 (修订本)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灯光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 篇7

“灯光雕塑”是艺术领域一朵崭新的奇葩。已越来越多的灯光行业及社会各界所接受,国内有些大学已将“灯光雕塑”这个名词写进了艺术学院的教案。

“灯光雕塑”的由来

1989年,我在吉林省四平市创办了第一家民办科研所。1993年,我去上海参观一家霓虹灯厂,在车间,我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所吸引,突发灵感——将灯光艺术、雕塑艺术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结合到一起,创造一种新型艺术如何?随即将这一想法落实为研究所的重点研究项目,从此,我走上了近20年的开发研究“灯光雕塑”的道路,“灯光雕塑”这个学术名词也是由我最早提出的。

公司依靠艺术创新,走出一条以“灯光雕塑”为先导的城市美化建设的新路。大量优秀作品推向祖国大江南北。其中,上海世博会的“油立方”其特殊的灯光设计,荣获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北京奥运城市环境建设中,有六项作品获得北京奥运环境建设新景观荣誉证书;2010年,广州亚运会在全球征集雕塑作品活动中入围的50件作品,有6件作品获奖;坐落在亚运会三大赛场的“绽放”、“接力”与“激情”三大灯光雕塑作品更是熠熠生辉,受到广大市民与各级领导的赞赏。2011年9月2日,长春举行世界雕塑大会,“灯光雕塑”艺术在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得到30多个国家和同行的高度赞赏与好评,成为本届会议上的一个亮点。

1997年,我担任大连市政府光环境顾问,“灯光雕塑”在大连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大连也成为当时闻名全国城市美化、亮化建设的样板城市。“灯光雕塑”艺术对大连城市形象的提升发挥了巨大作用。

“灯光雕塑”研发三部曲

第一阶段:初始发展阶段(1993年至1998年),这个时期的“灯光雕塑”创作主要是一些较为简单的灯光与造型的结合,作品往往是晚上效果很好,白天效果较差,工艺粗糙,有的光源或电线甚至裸露在外,看起来不太雅观。但这个时期创作思维非常活跃,是“灯光雕塑”成长发展经历的重要孵化期。在使用材料上、灯光控制手段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可编程灯光控制系统的研发成功,变色光源的开发成功,半透材料在作品中的应用,都为“灯光雕塑”更快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这一阶段中,“灯光雕塑”通过动感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作品,让市民耳目一新,成为当时美化、亮化城市的新宠。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期(1998年至2001年),这个期间国内城市的美化亮化已进入持续发展阶段,我的研发团队也应邀来到大连工作。由于大连对城市建设要求较高,人们期待有更好的作品出现。所以“灯光雕塑”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以“灯光雕塑”为主的夜景照明成为大连城市的一个突出亮点。

期间,由于固体光源LED价格较昂贵,“灯光雕塑”还是以霓虹灯为主要光源,通过与城市环境的很好融合,同时更加重视开发具有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色的作品,还考虑到怎样与园林绿化、城市规划等方面协调统一。“灯光雕塑”已成为城市建设有机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第三阶段:成熟期(2001年至今)。这个期间,我与团队接受南昌市政府的邀请来江西打造南昌“花园城市”。由于我们贯彻快速发展固体光源在灯光雕塑的应用的原则,使南昌的灯光雕塑设计水平与制作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可以说是开创了灯光雕塑艺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以LED为主体的固体光源的应用,不但使光源的寿命大大延长,同时由于体积小,更加便于安装与隐蔽,光色的控制也更加灵活、可靠。总之LED固体光源的应用,真正达到了雕塑艺术与灯光艺术完美的结合,使它在灯光雕塑艺术中展现出不可或缺的地位与魅力。

多年来,我与团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2001年设计完成了世界最高的“温度计”景观艺术,位于青山湖景区的中心地带,不但具有完美的艺术效果,同时它又能指示准确的环境温度,成为一个世界少有的具有功能性的同时在国内也是第一个在大型景观中全部采用LED光源的作品,并使它成为了南昌开发旅游事业的新景点。

大庆市政府,哈尔滨、牡丹江等政府相继邀请我们进行城市区域或整体的城市亮化设计,同时还开发出很多“灯光雕塑”的专用光源,在灯光雕塑设计技巧与制作技术上又有很大的提升,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作品都有了质的飞跃。

“灯光雕塑”发展中的问题

1、“灯光雕塑”的艺术归属问题

“灯光雕塑”是传统雕塑艺术的一个分支,是公共艺术的一个补充。但在归口管理上却有一些模糊,由于它的亮化功能显赫,一些城市把它归为亮化或照明项目管理,传统雕塑则由于它的灯光表现效果过于张扬而把他视为另类。

2、推陈出新,拒绝抄袭

“灯光雕塑”由于独特的美化效果,一进入城市建设的视线就受到了极大关注,有些城建部门急于采纳而盲目照搬、照抄其他城市的作品。还有更多的公司为了商业利益而将作品多次“克隆”。这些都是影响“灯光雕塑”艺术的健康发展的陋习。

3、创作人员现阶段还相对较少

真正掌握“灯光雕塑”高科技制作技术的人凤毛麟角,今后要努力发展扩大“灯光雕塑”的创作队伍,加强对雕塑艺术与灯光技术结合的双料人才培养,创建专业协会,组织各种展会及交流,促进行业发展。同时重视作品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尽量避免重复建设。

《古希腊雕塑艺术》教学案例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选择人美版高一美术鉴赏《外国雕塑撷英》一课中最为突出的希腊雕塑欣赏作为主要内容,欣赏重点是希腊雕塑的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追求和谐理想美,以人体为美的审美风尚。学情分析:

高一年纪的学生刚刚接触高中内容,学生对古希腊人的社会风尚、审美取向和西方古典文化知识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适当介绍古希腊的社会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希腊的美术成就,并通过一些活动环节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体会所学知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希腊雕塑在西方雕塑艺术传的重要地位,了解古希腊的各种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学生演示,使学生了解古希腊雕塑的各种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古希腊雕塑为什么能成为西方所崇尚的理想的典范模式,学会欣赏各种美。

2、教学难点:欣赏古希腊的雕塑作品,领悟其美感特征,了解其艺术风格,感受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播放2004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短片引入古希腊雕塑艺术欣赏

为什么在本届奥运会上要把古希腊雕塑作为开幕式的一项主要表演内容呢?请同学们说说这些雕塑的名称。

总结导入课题《古希腊雕塑艺术》

二、发展(简单介绍希腊)希腊在欧洲的东南部。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希腊一词意为典雅、优美。崇尚体育运动,公民可以裸身参加竞技运动,为艺术家观察和创造,写实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为了更好的体会古希腊的美,我们首先进行班级奥运会,分男子和女子两个项目,A.男子项目:

比赛内容:掷铁饼表演 时间: 10秒

要求: 把你认为掷铁饼最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并固定5秒钟 做完以后评出奖项然后与米隆的掷铁饼者进行比较。

作品表现了一个健美,富有力感的运动员的形象。刻划的是凝聚力爆发前最精彩的瞬间。运动员大幅度摆动双臂,双臂就像一张拉满弦的弓,在下一瞬间运动员就要掷出铁饼。全身重心在右脚上,膝盖弯曲。整个形体有一种紧张的爆发力和弹力的感觉,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理想之美。

总结:古希腊雕塑给我们呈现的是和谐的!健美 的!青春的力量!拼尽全力一掷的美!B.女子项目:

比赛内容:把你的手臂当成是维纳斯的手臂,请你给维纳斯的断臂复原。时间:10秒钟

要求:请把你认为最美的动势固定5秒。做完以后评出奖项然后与专家们复原的图片进行比较 C.分发任务条:

任务一:

为什么西方的神,会有很多缺点?

头脑风暴:态度不好,人品有问题,人神一体。。。

任务二:

根据给出的图片画出维纳斯美的线条

任务三:

维纳斯的手臂是怎么断的?

头脑风暴:打断的?切断的?摔断的?。。。任何你能想到的可能性!

请各小组的成员派人上台汇报内容,其他小组的补充。最后教师小结:维纳斯给我们呈现的是曲线的美!青春的健美!高尚的精神美!旺盛的生命力!残缺的美!

2.请学生讲木马计的故事,引出《拉奥孔》。教师总结拉奥孔是悲壮的戏剧性的美!3.欣赏古希腊别样的美。

雕塑和谐时代的艺术品 篇9

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曾感慨:“建国以来,中国新建了5万多公里铁路,大小两三千座车站,其中大型、特大型的有上百座,可是像北京站那样经得起运营检验、时间考验的优秀设计却屈指可数,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设计是源头性的工作,在今后的十几年里,我们要修建数百座功能完备的现代化车站,就必须贯彻新的理念,提高设计质量,决不能再留下大大小小的遗憾。”

正是基于此,刘志军提出了铁路客站建设的新思路,即“五性”: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这已成为新时期客站建设的原则。

按照《铁路“十一五”规划》和部党组推进和谐铁路建设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将建设548座铁路客站。按照城市规模分,省会级城市客站25座,地市级城市客站95座,县级城市客站428座;按照线路类型分,客运专线客站158座,城际铁路客站83座,一般干线铁路客站292座,既有线改造工程客站15座。

“五性”原则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按照“五性”要求,我国已新建成北京南站、天津站、青岛站、南京站、拉萨站、延安站等铁路客站,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此外还有新武汉站、新广州站、上海虹桥站等一批客站正在建设。

这些是已经赢得人们赞赏,或值得人们期待的艺术品,其中蕴涵的,是设计的艺术、建造的艺术、管理的艺术、使用的艺术。

艺术的魅力源自和谐。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和谐,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追求和谐。和谐的表征,是五音调和、五色调和、五味调和、五行调和。中国新型铁路客站所追求的,也正是“五性”的调和。

通过建设客站,铁路正努力将这种和谐的追求呈现给公众。现在和不远的将来,中国铁路的旅客会越来越“享受”车站,“享受”铁路。

功能性:新的公共空间格局

作为“十一五”期间铁路将建设的548座新型客站的典型代表,北京南站是目前国内铁路客站中规模最大、先进技术运用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车站。

这座巨大的现代建筑,将成为中国铁路客站中“功能性”的标杆。国家铁路、地铁、公交车、出租车,全部集中在地下两层地上三层的空间里,将它们连接起来的,正是铁路客站。

大型交通建筑不可避免会遇到臃长的流线。新型铁路客站突出了流线组织,从而缩小了换乘距离。

以北京南站为例,站前广场、站房和站场被视为一个整体,用立体的建造手法将其他各种交通方式融入这一整体,可最大限度缩短旅客在站内及换乘行走距离。

同时,建筑布局应该符合旅客日常行为习惯,尽可能突出各种环境意向要素,再辅以直观的信息标识引导系统,使旅客在铁路客站内每一个方位都有明确的方向感,能够便捷地完成进出站的过程。

比如正在建设的新武汉站,通过中央大厅的设置,把站台层、候车层、进站通道和休闲区域融合在一个视线通透的巨大空间里。旅客一进入中央大厅,居高临下,就可以一目了然,甚至能看到自己将要乘坐的那趟列车。

像这样的公共空间,具有“可读性”,无论进站或出站的旅客都可清晰地看到将去往的空间和行走路线,始终心中有数,不会迷失。

系统性:新的综合交通体系

从天安门往南,穿过前门,沿北京中轴线到永定门,便能遥望到屹立于距此西一公里处的北京南站。南二环外的北京南站,实际上位于北京城市地图的中心位置。

很多发达国家都采用铁路引入城市中心方式。在东京,主要铁路客站大多分布在距城市中心5公里范围内,而莫斯科则在3公里至5公里范围内。这些客站大多数是集铁路、地铁、公共交通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意大利都灵火车站是在这方面为世人所称道的一个案例。这个车站首先被视为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这里面有咖啡馆、商店等等,还有各种各样的交通方式,形成一个换乘中心。各种功能在这个区域里集中,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新客站的建设正在影响和推动着所在城市的发展。

正在建设的新广州站,位于广州和佛山都市圈的中心地带,衔接武广、广深港铁路客运专线、广珠城际铁路等。广州地铁和佛山地铁等多条轨道交通线以及各种城市交通,均在客站内紧密接驳。

经过两年的规划与总体方案研究,已经开始建设的上海虹桥站,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交通枢纽。该枢纽同时涵盖了虹桥机场,连接虹桥、浦东两座机场的磁悬浮列车以及多条轨道交通均在车站中得到合理布局。

先进性:新的未来发展意识

“和谐号”动车组列车的开行,已经使中国公众体验到了新时期铁路所代表的先进性。新时期的铁路客站建设,也将先进性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指标。

站场规模是制约运输能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新的铁路客站,到发线与站台数量将保证将来能具备充足的运输能力,为旅客提供的站内通道和滞留、等候空间,将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尤其是永久性的工程,在把握上将充分体现前瞻性,例如:宽敞的通道、大跨度的柱网布置、易于分割的候车空间,同时,建筑材料和设备选用将与技术标准的确定相适宜,确保科学合理。

新广州站的设计,就是充分考虑了将来发展条件的一个范例,已经开工的贵广铁路和规划中的南广铁路,将来都可以轻松引入到这个站场上。

完善的公共安全技术是客站先进性的重要内容。铁道部已明确,对于一些造型独特,结构形式复杂,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大型客站,必须高度重视结构安全,慎重对待结构方案,防范工程技术风险。

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将在新建的客站中得到广泛运用。节能降耗方面,将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建筑传热方式、建筑物朝向、墙体材料的性能、门窗性能以及采暖空调等建筑设备的选择与使用,对建筑能耗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这些方面,北京南站同样将成为典范。它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中,有一项是冷热电三联供和污水热泵,其发电量占到整个车站用电负荷的56%。这项技术受到北京市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已经纳入到国家863计划中。另一项技术是太阳能板。北京南站铺设了大量的太阳能板,既能发电,也能隔热、保温、采光,是多种功能集于一体的一项先进技术,不同于普通民用的太阳能技术。

屹立在青藏高原的拉萨站大面积采用了太阳能采暖系统,这项技术在国内尚属首次投入实际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拉萨乃至西部地区太阳能采暖的使用起到了示范作用。

文化性:新的历史文脉传承

即使在欣赏过沿途壮美的高原风景后,几乎所有的青藏线旅客在抵达终点拉萨站时,还是会深深地为这座客站而着迷。整体布局以中间屋顶为对称轴,呈三段跌落式,白色、红色和金色,以及斜面的墙体,包括梁木结构,都是非常典型的西藏建筑文化语言。

其实,文化性已越来越清晰地成为人们的建筑审美标准。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提出“有文化的建筑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

新时期铁路客站建设中的文化性,重点在于追求客站的交通功能、时代特征与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做到形神兼备,和而不同。

汲取北京天坛造型元素的北京南站,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中心主体建筑突出,两侧逐渐跌落的雨棚,与整体建筑和谐统一,在城市中形成优美的轮廓线。

青岛站是我国现在建设的为数不多的尽端式车站之一。整体规划中,胶济铁路上德式风格的百年老站得以保留,它不仅是历史文脉,而且成为新车站的中心和控制点。新建筑仍然采用了德式建筑风格,与原有建筑非常协调。车站的绿树红瓦,和青岛这座滨海城市的蓝天碧海相得益彰。

革命圣地的车站——延安站,其造型借鉴延安窑洞的建筑元素,立面为清水砌筑配以灰玛岩进行装饰,比例上严格遵循古典构图比例,整个建筑显得非常稳重、大气、质朴,且不失现代感。

火车站不仅是铁路的起点,也常常是一个城市的起点。作为过往旅客进出的门户,车站建筑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纽约曼哈顿的中央车站,已成为美国城市建设史上被人津津乐道的篇章。

经济性:新的合理投资观念

一些精心的设计细节和全新的建设理念,在越来越多的新客站亮相时显示出了中国铁路的追求。

立体化的交通枢纽、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都将成为中国铁路客站的新气象。尤其是新武汉站,建成后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还将发挥整合和过滤城市空间的作用。

然而,在城市的中心区域修建铁路客站,一般都会遇到很大的用地压力。在统筹规划与科学安全的前提下,铁路部门遵循空间节约化的原则,依据普通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等不同铁路客站的客流特点,以及客站的效率来确定客站的建筑规模。

在这方面,北京南站依然是典范。北京南站对站场布局进行了多次优化,对站台的宽度、长度和股道间距、到发线有效长度等也精确定量,达到了节约用地、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

铁路客站建设用地在客站总规模确定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不同功能区域的面积比例。铁道部的思路是,将公共区的规模与设施水平做到最优,而对非公共区,是在保证基本使用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压缩规模、降低造价。公共区域和旅客之间相关的区域,将采用较高的建筑标准,而办公与设备区则应遵循实用、简洁的原则。

此外,铁路客站的全寿命成本由建设投入和运营维护两部分费用构成,一次投入和维护费用的多少,都会影响投资的效益。

“为避免因初期投资限制,造成客站建成不久就因规模不足、标准落后而需改造,甚至是废弃,在铁路客站规划与建设中,既要解决当前的矛盾和问题,又要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在技术标准选择、规模确定、工程设施配备等方面,兼顾近远期的发展需求。按照未来发展趋势控制工程规模与投资,通过近远期的有机结合,确保铁路客站建筑百年不落后。”铁道部副总工程师郑健对记者说。

尾声

铁路人正从事的客站建设事业的深远意义,在建筑美学家的语言中得到过彰显:“建筑物是过去记忆的载体,并且承载着成为明天记忆的今天。我们既要保护过去传下来的建筑,又要创造可很好地将现在的精髓传递到将来的建筑。”

几年来,中国铁路客站建设正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一批功能强大、设施先进、服务一流的现代化铁路客站逐步走进国人的生活。这些具有时代魅力的建筑,屹立于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向世人展示着迈向现代化的中国铁路的新面貌。

文/ 本刊记者 林晓莺

上一篇: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下一篇:八年级满分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