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的情感(精选7篇)
城市雕塑的情感 篇1
小学是培养学生情感能力的重要阶段,促进小学生情感社会化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关注人的情感发展是教育中的一个本源性、根基性的问题,因为只有情感才是真正属于个体的,它是内在的、独特的,是人类真实意向的表达”[1]。为此需要针对城市小学生情感现状来进行情感教育。那么,对于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小学生,他们的情感现状如何?在情感社会化过程中出现哪些问题?会面临哪些困境?需要学校开展怎样的情感教育?为了深入了解城市小学生情感现状,通过采取问卷调查法,探讨城市小学生情感状况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帮助学校更有效地开展情感教育。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安徽省滁州市市区内两所小学四至六年级的200名学生,包括四年级68人,五年级66人,六年级66人。其中男学生为79人,女学生为69人。一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4份,有效问卷为148份,有效问卷率70.4%。
二、调查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城市小学生的情感状况进行调查。借鉴陈婷的《武汉市在学流动青少年情感状况调查问卷》,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情感价值观、家庭情感关系、学校及社会情感状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三、城市小学生情感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城市小学生情感价值观现状与分析
(1)在“对国庆62周年阅兵的反应”的调查中,91%的城市小学生表示“非常自豪”,4%的学生表示“没有什么了不起”,剩下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带给他们的是什么感受。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你关不关心钓鱼岛这一类的重大事情?”的调查中,84.6%的城市小学生表示不同程度的关心。这总体上说明城市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国家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从社会广泛提倡的某些情感方面价值标准的调查来看,超过95%的城市小学生对社会的基本情感,如人们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互爱、应该具有爱国精神、荣辱观等情感上表示同意的看法(具体数据见表1)。
%
调查显示:在情感价值观的问题上,将每项的非常同意的比例与同意的比例相加统一看做赞同该项所占的比例,得到赞同该情感方面价值观的比例范围为70.9%~99.3%,也就是说城市小学生情感方面的价值观状况还是比较好的。此结果与陈宁、黄洪基在2010年“上海市2 283名‘90后’在情感方面的调查”所了解到的热爱祖国、有责任心、与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情况比较符合。这说明滁州城市小学生情感方面价值观的状态普遍比较好,与社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比较符合。然而与前面的情感方面的价值观状况相比,城市小学生对涉及应该帮助他人的情感价值标准上就没有前者那么赞同。再看在“应该帮助那些身体不方便的或者乞讨者”的问题上有23%的城市小学生表示漠不关心的态度,关于人们情感交往的基础“人们的交往不该基于利益交换的原则上”调查上,有27.7%以上的城市小学生表示出漠不关心及不同意的看法。由此我们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可以着重强调对他人帮助的重要意义。
2.城市小学生家庭情感关系现状与分析
(1)在“你与爸爸的关系”和“你与妈妈的关系”的调查中,有48.3%的人与爸爸的关系一般甚至是不好,有30.1%的人与妈妈关系一般甚至是不好,这也直接导致在“你觉得你父母对你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是哪种类型”的调查中有56%的学生选择放任型,这可能与学生的父母整天忙于工作而无暇关心子女有关系。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之间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讲,“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消级拒绝型和溺爱型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总体发展呈显著正相关;不安型与积极品质的总体发展上呈显著负相关”。[3]
(2)在“你与爸爸”和“你与妈妈”沟通情况的调查中,有30.2%的学生选择与爸爸或妈妈“有时沟通”和“很少沟通”。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你有烦心事时最想跟谁倾诉”的调查中,有78%小学生选择向自己的爷爷奶奶倾诉,而不是自己的父母。从这个分析得出,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比较缺乏,也提示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注重家校合作。
3.城市小学生学校及社会情感现状与分析
学生的学校及社会情感状况主要从消除消极情绪的情况、感受积极方面情绪情况与处理应激情感的方式以及个体自我评价的感受这四个部分来分析。
(1)消极情感状况与分析。在调查城市小学生消极方面情感状况的时候,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环境下小学生对自身的消极否定的体验、自己认为所遭遇的障碍难题、批评、不安、烦躁、焦虑等细化的情感状况以及他们是如何去处理这些细化的情感等状况。这个部分的情况设计了9个问题进行调查,对每个问题的答案从是非常符合到较符合的比例进行相加,比例越高,就表明城市小学生与所调查的消极方面的情感状况越相符,他的消极方面的情感状况越不好。得到符合的比例范围为14.2%~39.8%(具体见表2)。这说明滁州市小学生的消极方面的情感状况位于一般水平。尽管此结果与实际表现的城市小学生情感淡漠的状况还存在某些悬殊,但这也启示我们必须要更加注重城市小学生在消除消极情绪方面上所存在的问题。
%
(2)积极情感状况与分析。积极情感状态是城市小学生对他们周围社会环境所产生的一种积极情感体验,它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并健康的心理状态,此状态包含体会愉悦心情与快乐感、体会社会荣辱观和社会责任感三方面(具体如表3所示)。
%
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小学生在自己是否幸福和是否快乐的调查中,高达66.9%的城市小学生很清楚地表明自己现在的情绪状况是比较高兴、快乐的,而有18%左右的城市小学生则说不清楚自己的情绪是什么。不难看出,城市小学生这个整体的幸福感还是比较强的,但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学生说不清楚自己的情感是什么。此外,只有59.5%的城市小学生有要做一个有责任的人的意识,城市小学生的责任意识还没有很好形成。从城市小学生缺乏责任意识来看,更好地帮助城市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应激的情感处理方式状况与分析。情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外界应激反应所引起的情感的处理方式。本调查主要通过对城市小学生面对不良刺激所引发的情感应对情况,来研究城市小学生所内化的情感意识与情感知识,从而进一步了解城市小学生的社会情感行为(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
从调查发现,有20%左右的城市小学生还具有很多的“说不清楚”,少数学生表现出不合理的情感应激方式,因此,城市小学生应激的情感处理方式仍然是十分需要关注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应留意小学生的情感变化,尤其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应注意加强学生应对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情感处理方式的能力。
(4)自我评价感受状况与分析。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本研究调查的重点是城市小学生“对自我特征的认识和对自我形象的评价两个方面,包括对自身特点、性格特征的认识;对自己在父母、老师及同学等重要他人眼中形象的认识及对自己行为表现的主观评价”。[2]调查发现城市小学生在“重要他人”眼中的印象不是很好。城市小学生表明在他们父母眼中的自我形象好的人占总体的比例为84%,在同学眼中的形象是“一般”甚至是差的人占39%,而在老师眼中的形象是“一般”甚至是差的人高达48%,城市小学生对自我形象的感知状况比较消极。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对调查数据和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小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模糊,积极情感的体验性不强,消极情感的控制欲消除方式不当,应激情感处理方式有待加强。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以加强学校情感教育和家校合作来促进城市小学生的情感社会化。
1.父母转变教养方式,注重亲情教育
父母在物质上满足子女教育和生活需求的同时,更需要注重子女的情感需求,因此,父母应转变教养方式,重视亲情教育,抽出更多的时间来与子女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在关心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关心其内心的感受,能够体谅和理解彼此。通过各种家庭活动来增强子女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在自己、自己的父母或子女过生日等重要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形式让子女感到家庭的温暖,学会感恩和理解父母;同时父母也要学会理解自己子女的内心感受,学会控制自己不良情绪。
2.学校改进情感教育,注重情感体验
学校在重视小学生情感教育的同时,更应重视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一方面要重视学生情感价值观的理论教学,树立明确的情感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4];另一方面要改变以往单纯以讲授为主教学方法,扩大情感教育的广度,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既包括在专门的品德与生活以及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进行情感教育,也包括在数学、语文、体育、音乐等课程中尽情渗透情感教育,还包括在课堂教学中以及课下的师生交流所产生的情感互动。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相应的情感情境,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感教育。
3.加强家校有效沟通,促进学生情感社会化
城市小学生情感社会化既离不开家庭教育,也离不开学校教育,更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有效沟通合作,才能够真正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情感品质的发展。学校和家长应制定可行的情感教育家校合作沟通制度,给父母开设相应的亲情教育培训班,定期举办各种亲子活动,结合亲情教育,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发展。此外,家长和学校应对学生在家里和学校的情感状况彼此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情感教育方案,为更好地促进其情感社会化因材施教。
城市雕塑的情感 篇2
朋友王健健在昨日下班后突然问了我 一个问题,吕慧你知道其实我最喜欢做什么吗,我答不知道。他说了二个字;旅游。
不知道多少日子旅行对我们来说那样的奢侈,一份安稳的工作,朝起与夜归,有时候一天了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连天气也变了。我不止一次的说我是没有安全感的姑娘,大概与我是巨蟹座女子有关,我的工作柜子里一直挂着一把雨伞,我的电动车篮子里会有一件雨衣,还有季节的帽子。下了班,休息,与闺蜜腻在一起,偶尔写些文字邮给一个叫北北的蜻蜓主播。波澜不惊的日子里泛起的涟漪也是如被风吹了般稍纵即逝,留恋下湖泊的静谧后又飘向下一个不知归期的 角落。北北的声音是在我听蜻蜓电台的时候无意间听到的,然后就像一个小粉丝一样关注他每天的声音,听每一天更新的文字。我在柘城,这个我喜欢声音的男子在陕西,听他的文字入眠,听每一个故事,听这个温暖的声音。我今年二十四岁,二十四岁如果你不是在外地工作做着奔波的职业你就很难有心情去奔赴一座座城市,那些年轻时代的沿途风景就在记忆里隐藏,安静的时候回忆给自己听。
春天,我一个人坐上了去商丘的大巴车,计划着回到北海路,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南湖,然后去新师院,火车站,道北,人民公园,我想用一天去把所有有关的回忆道路走一遍,却在中途难过的哭了起来,走到北海路的时候心揪心的疼痛,三年后已有些许改变的地方,一个口腔科的朋友看到我的信息给我打了电话接了我,就这样回忆不久就戛然而止,你或许不会知道这种曾经你以为都会属于你一个人的记忆,这个说着爱你的他会离开,你从来未想过以后的日子里你依旧犯了一个依赖的通病,所以你还是看着这个走进你生命的人离开了,你哭泣,坚强,你等待下一个他,其实你还是在回忆过去,这个年龄让你认清楚了生活,你深知过去了就真的回不去了,所以在你哭泣后,还没有做好接受另一个他的准备的时候你又跌跌撞撞的陷入了另一种纠结,你熟悉自己,讨厌自己。
我最深的伤痛便是在那个春季,冬季结束,就像你最后的冬眠也结束了,不予理睬我的争吵,只说了一句等我一年,我疯了般拨打你的号码,上班,哭泣,接着上班。你知道吗人最绝望的时候很容易犯一个相思的旧病,我想就连时间和你都走了,一天二天,我终于熬不住这个在柘城的青春日子。调了四天的班去了一个没有你的城市,我原谅了自己在找不到你的丝毫踪迹,原谅了自己终日的哭泣也原谅了不在抱有希望的你,我对自己哭着说一年后就算你回来我也不在需要了。下午四点躲过一切的追问,我径直过了商丘去了芜湖,那个有着半山半水的城市。早晨五点多到了那里,在手机电池不多的关机途中我看着窗外的漆黑想着如果不是这样我大概在熟睡,可是今天并没有。我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朋友还在路上,我下了火车就在大厅静静的站着你半小时后就来到了火车站,我们牵着手走了很久来到车站,我记得我们周围弥漫着初春的味道,几个古老的房子依稀在这座城市的一角坐落着,后方有一座小桥伴着潺潺的流水声,那几日朋友上班我便在她的宿舍里抱着电脑看视频。门口有许多店铺,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汉堡奶茶店,精品屋,仿佛这条街就是为这个叫做奇瑞汽车的员工宿舍打造的,你会看到女员工进进出出的身影,也会看到宿舍安静的没有声音的时候,我躺在这个陌生的房间里忘记了商丘,柘城。朋友休息的时候说我们去天门山玩去把,就这样我们二个爬上了山顶。我依稀记得我们去过的市里我站在高高的天桥上,你拿着手机为我拍摄了这张照片,这个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闹市,行驶的车辆,我一直是个观望者。我们爬山的时候看到了春日的寺庙,葱葱的树叶悠长的小道,一层层阶梯小道偶尔分开个岔路,累了的时候我就坐在石板上歇着,看着脚上的帆布鞋,看看周围的路人,这里无人识我。我们去了公园,去了芜湖的三福,步行街,我们吃的步行街的老娘舅。这几日,我走了不少的路,有次我们二个迷路了沿着陌生的.路一直走了十几里地,马路上没有路人,我们看着经过的车辆从我们身边走过。我像是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水土不服一样在回来的那天我生病了,买了药,沉沉的睡去。回到商丘时候已经早晨五点多,赶上了回家的路。
我从未忘记过我生命里所有的际遇,也从未忘了失去的你,对于一个沉默孤僻的我来说这是最好的给予还是最深深的迷,我会忘了身边昨日的饮食,会忘了这个城市的方向,从柘城到商丘。还记得春节前下了夜班找不到回家的路问了交警,还记得从商丘的火车站到沃尔玛到汽车站又问了一路,在纠结这是哪个方向里我的日子一点点的流逝着。忘记不了的都是深刻的人,事情与经历,记不住的也只是琐碎的生活罢了。那些走过的街道,陪伴过我的人,那些我笑着哭着的日子竟然流逝的这样快。偶尔打起电话的时候他们已在另一个城市,你在天津,她去了广东,在这个建筑与机械快速发展的国度,人,只是一个很快的适应着罢了。我再柘城,三年,无声息的与你们分离。相聚于这个故乡,分离却在远方。
陶瓷雕塑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篇3
陶瓷雕塑为何会有如此独特的情感表达,主要因为陶瓷雕塑结合了绘画和装饰的艺术手法,更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思想内涵,以及超强的表现力和艺术美感。它以静态的形式表现出某个故事、某个人或者某个动物最传神、最具表现力的一瞬间,它区别于拍照的再现式表达,而是在雕塑本身灌注了情感并蕴以深刻的内涵。它用材料、色彩、形态表达着情感,使每一件陶瓷雕塑都有它各自的情感内涵和灵魂。现代陶瓷雕塑不但继承了传统的技法,还为之注入新的艺术生命力,它借鉴了西方雕塑的手法和观念,融合中国的审美,创新出自己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1.材料是陶瓷雕塑的语言
(1)传统陶瓷雕塑一般注重实用,在材料上讲究实用细腻温润的陶瓷。现代的陶瓷雕塑与传统陶瓷雕塑不同,它更注重观赏性,注重向观赏者表达其主体思想、价值观,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材质上的选择,更多强调的是触觉质感和视觉的质感,用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一种全新的语言表达现代艺术。
(2)泥料是陶瓷雕塑的原材料,泥料的创新是陶瓷雕塑创新的根本,为了将情感和思想融入作品,创作者都十分看重泥料的运用。陶瓷雕塑简单的说是泥、釉、火三元素的完美结合。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更多的材料可供创作者们选择,不同材质的泥料也能恰当的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想要塑造的效果,经过烧制,呈现的质感也各有不同,这也大大丰富了创作者们的思路和情感。泥料的创新使得陶瓷雕塑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3)特殊的质感会使情感表达具体化,雕塑是一种具有立体感的艺术表达形式,采用具有美感的独特质感的材料,加以精细的加工和烧制,使外形给人以特别的视觉质感和触感。粗糙以表达粗犷不羁或烦乱郁闷;细腻以表达温婉如水或光洁平静;残破以表达缺憾或遐想;坚硬以表达刚毅不屈或冷静,不同的质感表达不同的情感,特殊的质感使得陶瓷雕塑的情感表达具体形象。
(4)随着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陶瓷雕塑也从最初单一的最求细腻温走向了表达现实情感的方向,粗犷、自然的风貌成为表达情感中常见的风格。为表现这样的美,通常在材料的选择上会使用颗粒较大的泥料,使用简单的烧制工艺加工成型,使作品具有原始的、自然的感触,大搞陶瓷雕塑的自然魅力和纯净的灵魂。这样的灵感在现代陶瓷雕塑中十分常见。
2.色彩是陶瓷雕塑的活力
(1)釉料的装饰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陶瓷雕塑都需要釉料为之点睛,传统的釉料,一般使用的是“青色”,类似于青花瓷,单一的釉料加之繁复的花纹使得陶瓷具有古典优雅的气质。现代的创作者思路愈加发散,他们在釉色的使用上更加丰富多元,大胆张扬,完全可以运用釉色表达自己的情感,表现自己的意志。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从前单一的釉色有了更多,更新的运用。釉色是釉中含有的金元素显色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颜色,烧制时的温度和不同的泥料相结合会使釉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上釉能增加陶瓷光滑的质感,使其更具光滑度和光泽,但是实际上,上釉是个十分有难度的技术,上釉时可能不均匀,也可能出现裂纹在过去,传统的陶瓷雕塑最求上釉的完美,如果出现黑斑、缩釉的情况,通常意味着作品的失败,因此,在过去一件完美的陶瓷雕塑是十分珍贵的。但现在不同,现在认为,陶瓷作品中出现的烧制留下的瑕疵是可以被接受的,就像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烧制留下的瑕疵还会被当做特殊的象征。随着科技的发展,陶艺技术的进步,烧制的手段也大大提高,成功率也大大提升。除了传统的青色和类玉,新的彩釉和盐烧釉也受到更多人的喜爱,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2)不同的彩绘能反应不同的创作情怀,它比釉色的颜色种类更丰富,虽然不能增添光泽,但才细节处理上更加细腻。色彩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它通过增强视觉感,营造氛围来表现情感。红色,给人以喜庆欢乐和热情;蓝色,给人以辽阔无垠和平静;黑色,给人以敦实稳重和安定,不同的颜色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的渲染可以增加陶瓷雕塑的立体感,使情感表达更加具有深刻性。
(3)黄色、橙色和红色。黄色和橙色是在公共视野中较多出现的两种色彩,用于表达温暖和关爱的情感,黄色、橙色常常使人联想到太阳,是充满希望和生机的色彩,给人以明快和与愉悦的感受。红色是热情、力量、权威的象征,这样的颜色用于表达奔放,爱情,自信的情感,这三种常见的颜色是陶瓷雕塑中的常用色。
(4)陶瓷雕塑是有灵魂的,色彩就像陶瓷雕塑活力,创作者把自己丰富的情感倾注到作品中,色彩就是很好的表现形式。它让陶瓷雕塑的灵魂更加鲜活,不同色系的色彩表达着不同的情感,给人不同的感觉,也个陶瓷雕塑带来不一样的生命和灵魂。色彩本身包含的色度、彩度、明暗都是陶瓷雕塑制作时的关键点,恰到好处的色泽总是能引起陶瓷雕塑与欣赏者的共鸣,使作品的魅力和艺术观赏性得以提升。人们越来越丰富的生活使文化内涵越来越走向多样化,陶瓷雕塑作为放映现实的艺术品也有了越来越多的题材,色彩在主观情感上的表达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实和艺术相结合,为陶瓷雕塑注入新的血液。
3.造型艺术与情感表达
(1)陶瓷起源于人类对器皿的需求,它从生活中发展而来,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不可分,其造型起初是以使用功能为主,蕴含了丰富的生活情感,古老的陶瓷艺术发展至今,积淀了深厚的情感体验,造型和情感表达的结合造就了一个立体的,具有艺术价值的造型艺术,陶瓷雕塑与绘画艺术不同,它是空间和造型的组合,共同塑造出立体的艺术形象,是一种具象的,三维的造型艺术。
(2)现代的陶瓷艺术已经突破传统的观念,由追求整体造型转变为对线条、细节、个点,通过这些方面来突出创作的主题,造型上对点、线、面的运用使得情感表达有了新的表现区域,创新的造型往往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意境,创作者的情感内涵也更丰富。饱满的造型让人舒适,例如常见的观音像;缺憾的造型让人遐想,例如断臂的维纳斯,每种造型都有各自的语言,创作者的情感可以通过造型充分的表达和升华。
小结
中国陶瓷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陶瓷雕塑作为其中的分支也有着特殊的存在意义,本文通过三个方面:材料、色彩和造型来论述陶瓷雕塑中的情感表达,针对其中重要的细节加以分点论述。鉴于我个人的知识和资料有限,不能十分详尽的讨论这个课题。希望能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推动陶瓷雕塑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也希望能有更多陶瓷雕塑的作家能创作出更多的拥有深层内涵的作品,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城市雕塑的情感 篇4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 公共雕塑大量出现。这也是艺术向生活回归, 艺术家向公众回归的表现。公共雕塑彰显出艺术家所认识的人类情感, 公共雕塑的创造是将主观的情感客观化的过程, 是非推理性的符号化过程。为了让公共雕塑更好地融入公众生活、社会环境, 艺术家应运用理性而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创作。而这种思维方式既是对自然万物的感受与提炼, 也是对生活积淀和人类情感的重组。
色彩作为公共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共雕塑的情感营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情感的传达往往带有历史的印记, 地域的特色以及创作主体独特的生命体验, 同时, 它本身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因素之一。色彩给公共雕塑穿上了华丽的衣衫, 赋予其不同的外部形态, 甚至是不同的内在属性和情感体验。
一、公共雕塑中色彩运用存在的问题
公共雕塑是艺术家通过创造符号来传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而这种情感更多的是通过色彩来传递的。艺术家对于不同色彩的运用往往都让观者体会到不同的情感。然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公共雕塑开始趋向于同质化, 色彩也随之趋于同质化。公共雕塑色彩的雷同, 促使艺术家清醒思考和重新审视色彩的性格特征, 及其传达给人们的情感体验, 从而推进公共雕塑艺术的发展。
目前, 色彩仅仅被看作是公共雕塑的附属物, 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人们更多的是只看到了色彩的装饰作用, 而忽略了其对于历史内涵、人文意识、情感的传达作用。公共雕塑本身也传达着一种情感, 而色彩作为公共雕塑的一部分, 对于情感的传达更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如何正确地认识色彩对于表达特定场合公共雕塑的情感的作用是值得每个设计师深思的问题。
二、概念界定
艾恩斯特·纳盖尔在《符号论与科学》中为符号下的定义是:“按照我的理解, 一个符号, 可以是任意一种偶然生成的事物 (一般都是以语言形态出现的事物) , 即一种可以通过某种不言而喻的或约定俗成的传统, 或通过某种语言的法则去标示某种与它不同的另外的事物的事物。”[1]这个符号定义强调了符号的指代性。
色彩是视觉神经对光进行反应的一种视觉神经刺激, 它同时能引起人们共同的审美愉悦。当色彩成为媒介, 能指代另一事物的时候, 它也就具有了符号的含义特征。
在一般的心理学中, 情感主要是指人这一主体对客体关系的一种态度。“只有当谈到有机体与满足需要或阻碍这种满足的客体关系在 (这些关系表现体验之中) 大脑中的反映时才应该运用‘情感’这一学术语。”[2]
作为能最强烈地展示城市特征、人文精神的一种艺术, 公共雕塑在让公众发现美、体验美的同时, 也能引发公众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的思考。当公共雕塑成为媒介, 能指代另一事物的时候, 雕塑就具有了符号的特征。如提到埃菲尔铁塔, 人们就能马上联想到法国。因此公共雕塑也是一种艺术符号, 因为其可以充分表现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精神文化风貌和物质生活水平。
色彩是能引起人们生理或心理的情感的抽象手段之一, 确切地说, 它是构成人类情感的特征符号。色彩是艺术中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 因为它的性质直接影响我们的感情, 同时也将情感呈现出来, 并转化为可视的形式。
三、色彩表达情感的方式
人们对于色彩的感知可以是直接的, 即色彩信号本身可以直接引起这种感觉, 无须借助客体和联想过程, 色彩能够通过人的生理、心理反应而激发人的情感联想[3]。色彩表达情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古人通过象征性的手法, 用约定俗成的方式使得情感得以继承、延续;一种则是认识的主体通过色彩带给人们心理或生理刺激, 用联想的方式使得情感被认识主体再创造。
(一) 约定俗成的象征性使情感得以延续
色彩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 本身就具有象征性的意味。我们从描绘公共雕塑形式的色彩中, 可以归纳出色彩的一些象征意义;将这种象征意义应用到公共雕塑作品上, 就是一种抽象化的象征性手法。在中国, 红色是吉祥、生命、革命的象征。黄震的作品《五月的风》 (图1) 主要运用红色, 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此时, 红色这种约定俗成的象征记号, 明显地具有革命的意义。此时, 色彩所体现的象征意义便是前人约定俗成的使用的延续。
(二) 认识主体通过联想使情感得以再创造
色彩作为一种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符号, 能引起人们无尽的联想。而对同一色彩, 由于人们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的不同也会有所不同。虽然对于色彩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前人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但是作为个体的具有独立意识的人而言, 对色彩也具有再创造的能力。如在中国, 绿色一般能让人联想到植物, 又能想到春天万物复苏, 带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而在英国, 绿色一般让人联想到幼稚、不成熟。不同的认识主体所联想到的事物也是千差万别的, 这正是认识的主体对于色彩的主观化创造。
四、色彩与公共雕塑的情感表达及其影响
由于公共雕塑的社会价值十分明显, 所以它的情感价值极易消失。但是公共雕塑作为一种艺术符号, 它可以将无形的人类的情感转化为可视的形式, 从而被人们感知和观照, 因此, 公共雕塑本身也体现了人类的情感。
(一) 公共雕塑中色彩是一种直观的情感表达
色彩作为最具有表现力的视觉符号通常以一种直观的形式出现, 其传递的情感也能明显地被人们感知。对于公共雕塑而言, 色彩可以赋予其生气。色彩在公共雕塑中呈现出来的形式是能直观被人们感受的符号, 情感则是以直观的方式传达给人们地信息。总之, 这种情感信息的传递是通过色彩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实现的。
(二) 公共雕塑中色彩的不同所传达的情感也不同
色彩有着不同的性格, 表达着不同的意义, 体现着不同的风格, 亦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公共雕塑中不同的色彩, 能传达不同的情感, 而通过对于这种情感的认知与解码我们又能感受到色彩内涵的不同。纪念性的公共雕塑一般为单色且明度低, 如红军长征途中纪念碑 (图2) 即以褐色、青色为主。而娱乐性场所的公共雕塑则运用多色且明度高。如上海月湖雕塑公园的雕塑 (图3) , 则主要有蓝色、红色等。纪念性公共雕塑能传达出严肃、宁静之感, 而娱乐性公共雕塑则传达出活泼、喜悦之感。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公共雕塑的情感体验, 是由不同的色彩所创造的, 而这种色彩的不同也能让人们更好地区别出不同公共雕塑的属性。
(三) 公共雕塑中色彩相同所传达的情感亦可能不同
公共雕塑对于色彩所使用的面积、组合方式、整体构图不同, 传达出的情感也就不同。如两座公共雕塑A、B都使用红色和白色。A四分之三的面积为红色, 四分之一面积为白色, 而B则恰恰相反。那么最终A能传达出一种热情、活泼之感, B则给人一种严肃、静穆之感。同样是红色和白色的公共雕塑, 由于艺术家对于色彩的使用方式不一样, 传达出的情感也就不同。
在相同的种族之中, 除了对于相同色彩构图、组合方式等等不同能带给人不同的情感之外, 由于历史的发展, 在色彩继续约定俗成的沿用后, 其原始意义也有可能逐渐衰退, 甚至丧失, 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意义。可见, 对于同一色彩, 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认识主体, 也会传达出不同的情感。
不同种族对于同一色彩的认知的差异, 及色彩约定俗成的意义的变迁, 使得人们在信息解码的过程中解读到了不同的情感意义, 这也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这就是文化、地域差异所引起的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的认知和感受。
(四) 色彩能强化公共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
色彩作为一种特殊符号, 本质上是艺术中的符号。对于作为艺术符号的公共雕塑而言, 在所有构建公共雕塑情感的符号中, 色彩无疑是最能被人们直观感受到的, 它以一定的象征意义, 参与作品的创造。同时, 它也确实增加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并有效地传递了情感。
苏珊·朗格认为, 艺术中的符号是一种暗喻, 一种包含着公开的或隐藏的真实意义的形象。而艺术符号却是一种终极的意向——“一种非理性的和不可用言语表达的意向, 一种诉诸于直接知觉的意向, 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向, 一种诉诸于感受的活的东西。”[4]所以说, 公共雕塑本身作为传达情感的艺术符号, 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能影响我们的感觉, 唤起我们的视觉欲望, 并能强化丰富情感的传达, 它所暗含的意义也已经超出自身。在公共雕塑中, 色彩更注重象征意义。如奥登伯格的作品《铲子》 (图4) , 与他其他的作品如出一辙, 都以我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为题材, 运用了鲜艳的蓝色, 希望唤起公众对于现实的热情和欲望, 表现出一种冷静坚硬的浪漫主义风格。而此时, 色彩不仅仅增加了《铲子》的艺术价值, 更重要的是也强化了作品的情感表达。
五、结语
如今, 科技的飞速发展, 促进了大量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 为公共雕塑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色彩、材料、形状的不断更新更是为公共艺术情感的多元化呈现提供了可能。但同时, 色彩在公共雕塑中的运用也存在非常多的问题, 特别是公共雕塑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 而如何通过公共雕塑反映特定区域的人们的精神和情感, 是每一个艺术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艺术家要注重对传统的造型符号的借鉴与运用, 赋予材料新的功能以及对于色彩符号的继承与创新, 从而使公共雕塑能更直接、更准确地表达情感, 让公共雕塑不仅能标示出一个城市的内涵, 让人回味一个城市的历史特色, 展现其美好未来, 而且要凝聚和传承一个城市的精神。
摘要:“艺术, 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 公共雕塑作为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 毫无疑问也是艺术家通过创造符号传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作为艺术家要注重对传统的造型符号的借鉴与运用, 以及对于色彩符号的继承与创新, 从而使公共雕塑能更直接、更准确地表达情感, 不仅能标示出一个城市的内涵, 让人回味一个城市的历史特色, 展现其美好未来, 而且要凝聚和传承一个城市的精神。
参考文献
[1][4]苏珊·朗格.艺术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125页、134页
[2]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394页
这座城市太会撒谎情感散文 篇5
流年若水,平静无碍的向前流淌。还没有仔细看,它已经无声的滑过,我们都被遗忘在昨天。
尘来尘往,红尘明媚耀眼,美丽的像是一场遥远的梦。只是梦还未醒,心已经被闪烁的霓虹刺痛。
在这繁华的城市里,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努力向前。我们,都在努力着。
其实我们想要的不过就是一片宁静的天空和一段安然的生活。然而,一路走来,只有喧嚣,并没有所谓的宁静。都是从那里到这里,从这里再到下一个原点。
即使如此,内心还是相信它一定存在于这座城市的某一个角落。之所以找不到,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努力。所以不放弃,一直追寻,希望总是在明天,这是时间告诉我们的。我们,应该相信。
兜兜转转的在这座城市里来回奔走,寻找时间给予的梦。多年后,才渐渐的明白,时间也许真的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给了我们所有美好的梦,让人欣喜追逐。却也偷偷预存了希望的破灭。像我们不愿意相信的现实,像我们坚信的爱情、认为不会变化的友情。都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的远离,静静的忘记。有时候,一句问候也不敢。不是没话说,不是不想念,只是怕惊扰了他们仅有的安静。
一梦二十几年,梦醒时现实微笑。也许,已经过了做梦的年纪,也没有了做梦的权力。有些事物就是这样:你曾经很在乎,曾经很不舍,曾经念念不忘,最终都在时间的研磨下,渐渐淡出了脑海。偶尔想起,也只会淡然一笑。笑自己以为可以不染尘埃,没想到却从风尘中蹒跚走来。
该走,还是该停,一直困扰着我们。也许应该放弃,因为你以为存在的事物,或许是不存在的。也许应该坚持,希望总是在明天。也许下一个路口,你一直追求的就在你的面前。就这样困扰着,相信着,想像着。陪着时间度日,陪着夕阳迷茫。
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兜兜转转的寻找一个梦中的.梦。累过,痛过,也笑过。是自己太过于执著,还是美丽太过于诱惑。你不懂,我也不懂,我们都只是一个简单的过客。
没有传说,我们陪着时间安然而过。慢慢懂得,得到与失去,都不应该太过于不舍。想要走的终究要走,愿意守候的不用刻意挽留。
美丽的事物,也总有太多的不真实,这城市也会说谎。
它说,这里有梦,梦却总难实现。
它说,这里有希望,希望却总是在明天。
它说,这里有向往,却没有看到清晰的方向。
经历过,才明白,那一切不过是烟花般的过往。美丽我们都曾向往过,空寂却总是不懂。是呢,谁又懂呢?
时光逝去的这些年,心态已经平静如初,学会了淡然面对一切。不再太过于计较得失,也不再去无谓的执著,学着做最初的自己。不随波逐流,不盲目执着,带着一点信心,带着一点希望,静静的生活。
城市雕塑的情感 篇6
关键词:情感教育;主题;关爱
G611
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这一理论充分体现出“学会关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而如何培养幼儿的关爱之心是我们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一、现状:幼儿关爱情感的缺失
在现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里,追求高效率、高速度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人与人之间缺少情感的交流,人际关系淡化,这种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使得孩子的关爱情感缺失。其二,城市中以独生子女居多,父母、祖辈围着一个孩子转,他们在家中倍受家长的关爱和呵护,“独占、独有、独享”成了现今城市中大部分孩子的通病。其三,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关爱情感教育往往被忽视或冷落,有的幼儿园比较重视幼儿能力的培养,有的比较关注对幼儿保育工作的落实,有的幼儿园在日常教学中有体现社会情感教育,但由于比较零散、随机的教育,系统性不强,教育不够深入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四,重中之重的是,被保护过度的孩子们缺乏表达关爱他人的机会,严重制约了孩子关爱品质的形成,而这也正是孩子关爱他人情感培养中最应具备的条件。
二、实践:基于主题体验活动培养幼儿关爱情感
(一)创设主题教学,沐浴关爱情感
1.教学活动
如在教学活动“鸭妈妈和鸡阿姨”中,以情境表演的形式,让幼儿体验角色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情感,并且结合幼儿实际经验进行延伸,引导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关爱行为,于无声处胜有声。
2.环境创设
环境对幼儿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充分把握这一隐性教育因素,使它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
3.活动档案
如结合主题“我有多爱你”创建成长档案,让幼儿充分了解成长档案所记载的内容,让幼儿在动手制作中体验到爱妈妈的快乐,还激发和鼓励幼儿对创造活动的兴趣与信心。同时幼儿成长档案的建立使教育者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二)开展主题游戏,体验关爱行动
1.阅读游戏
阅读是一种不以学习为主要目地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欣然接受教育,能无形中培养幼儿关爱情感。因此,我们通过探讨筛选,制定出符合培养幼儿关爱情感的推荐书目,以教学阅读、家庭阅读等多种形式促进幼儿阅读,在阅读中激发幼儿关爱情感。
2.区域游戏
教育源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创设了社会性区域“欢乐社区”,融合了娃娃家、儿童医院、自助餐厅、喜洋洋美容美发。将关爱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中,特别强调幼儿互助能力的培养。
3.小组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游戏,所以在游戏中深化关爱行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园创新小组游戏形式,如:“大带小”和“友好小组”等游戏形式,培养幼儿谦让、关心、帮助、友爱等良好的品德,发展幼儿待人接物的交往能力,丰富了游戏形式,树立了榜样示范,体验到同伴互相关爱。
(三)借助主题节日,表达关爱行动
1.家园协商,引发幼儿关爱行为
幼儿思维形象具体,为了从“知”字入手,幼儿园和幼儿家长应让幼儿在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的事物中提高道德认识,为此我们家园互动协商,合力组织主题节日活动。在系列化的主题节日活动中,让孩子尽情表达对同伴、对家人的关爱之情,从而引发幼儿用行动关爱他人。
2.社区互动,促进幼儿关爱行动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迎来了有着浓郁气息的“九九重阳节”。尊老爱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孩子和社区的爷爷奶奶一起度过了欢乐的金色重阳节。孩子们为爷爷奶奶讲故事、为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为爷爷奶奶剥桔子、给爷爷奶奶送祝福,还有老幼同乐打扮奶奶、模特秀、太极拳、书法等精彩节目,博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赢得了一阵阵欢声笑语,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一朵朵鲜花一张张自制的贺卡,孩子们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小行动,表达了对对老人的关爱之情,深深的打动了爷爷奶奶们的心。
三、成效:伸出温暖的小小手
1.关爱亲人长辈
在主题体验活动中,我们为孩子营造了浓烈的、全方位的关爱体验氛围,让孩子们明白了家人给予他的关爱,同时在多渠道的刺激下懂得了应该感恩,并尝试用稚嫩的行动表达对家人的反哺。如:在“爸爸也温情”主题活动中,“和爸爸一起踢足球”“和爸爸玩魔术”等互动游戏后,每个孩对爸爸说一句关心的话语、给爸爸戴上了亲手制作的领带,处处洋溢着温情的关爱。
2.关爱身边伙伴
有了“关爱”,孩子们的生活少了争吵,多了友爱;少了哭声,多了嬉笑。如在以前,每次有小朋友吃饭时发生呕吐现象时,总会引起一片哄乱,孩子都躲得远远的,甚至有些还会表现出恶心,讨厌、躲避的样子。自从实施《基于主题体验培养城市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课题研究后,再发生呕吐现象时,孩子更多的不是躲避,而是关心呕吐者为什么会呕吐?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孩子们还会拿来纸巾、垃圾桶,端来白开水,互相关心地慰问。
3.关爱需要帮助的人
在传统“爱心”教育的基础上,我园成立了“温三幼爱心基金会”,从而建立起献爱心的长效机制,旨在对孩子们进行“爱”的教育,增强幼儿幼儿之间、幼儿与家长、幼儿与社会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近年来,通过系列爱心活动的开展,孩子们献出买玩具、买图书的钱,帮助贫困孩子,积极创造机会让幼儿参与到的关爱行动中来,将关爱情感落到实处。
在主题体验活动中,我们营造了和谐关爱的氛围,强化了幼儿的关爱他人意识,形成从小懂得关爱他人的良好习惯,关爱情感得到了升华,引领孩子们在“爱”中形成的人生价值观,丰富他们儿童时期的色彩。
参考文献:
[1]朱薇.让关爱教育润泽幼儿的心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35):55-56.
城市雕塑的情感 篇7
湖州长兴县人民广场在40年的变迁过程中, 经历过体育运动场式的初建, 见证过“文革”时期的辛酸, 也曾经作为长兴唯一的市民集散地伴随过一代人的成长和记忆, 如今, 老人民广场带着深深的记忆在城市化进程中担负起更多的职责, 情感化的景观设计似乎更能体现广场作为城市公共场所的积极风貌。 (图1)
1 情感化设计的氛围构成
对于氛围的理解可以简单的认为是主体对于客体环境所产生的直接心理感知与感受。一个好的展示空间要给人一种“场所精神”的氛围感受, 而不是纯粹“机械展示”式的被动接受。[1]每一个场所的特质与秉性注定在其设计中应具备独特的地域与艺术氛围, 由此来唤起场所的记忆情感。在对氛围的情感化设计中能够做到的就是“运用能表达和传递的各种要素制造氛围, 将设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静态’演变到‘动态’、从‘观看’转化到‘被看’。”[2]城市景观空间场所的氛围设计有着多样多变的丰富手法, 主要是通过对于空间布局、造型陈设、材质质感、色彩声音等触动受众对环境的情感建立, 促使感知与体验的形成。
任何场所的形成与发展都源于精神的需求, 这个需求有基本的形式上的, 也有深层次的内心的。长兴新闻网上刊登了一篇“老人民广场的变迁”, 有对人民广场的情感描述, 如“对老广场的印象, 除了正义和留下那个时代的烙印以外, 伴随人们成长的也有快乐和童趣。” [3]这些来自受众的表述很合理的成为长兴人民广场景观设计的支点。长兴的魅力源于自然, 源于绿色, 长兴人民广场的氛围设计主要是展现长兴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 展示人们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文化的传承。大地艺术的地貌设计语言成为广场的中心, 天然大型毛石取自于本域, 代表着本土自然, 造型艺术的摆放让人们可坐可憩, 可观可用, 写实与抽象的手法将本土自然文化氛围描述得尽量生动与实用。 (图2) 长兴自古的植物美景与丰富的水文化造就了其纯天然的自然姿态, 设计中仅仅是轻描淡写却也情感流露得透彻, 记忆中的那片樱花林依旧光影婆娑, 日益生机勃勃。 (图3)
2 参与性的情感化设计
城市景观广场是服务于大众的城市公共空间, 情感化的参与性成为城市景观广场存在的重要价值。人是情感活动的载体, 有人的聚集活动, 即所谓的人气, 才有场所存在的意义、内容和情感, 才有因为情感化的参与性而生成的独特景观。参与性活动决定着场所的具体功能和特性, 活动类型的不同所需要的空间也有所不同, 产生的情感自然也有所不同。如今多元而丰富的市民活动直接影响着广场空间的多元与复合, 绿地、花园、铺装、游憩设施等等迎合着不同年龄不同圈层的受众, 互动空间与设施的融入不仅提供传统的观赏休憩功能, 更是提出了互动交流的全新享受。
场所的记忆其实是对生活情节的记忆, 事件、场景、体验都是人们参与场所形成的情感。体验式的广场景观设计是对场所空间的制造, 是营造人与自然最直接联系的过程。在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 为参与性所设计的空间和设施多彩而丰富, 吸引着不同的参与者。从传统流于记忆中的放风筝、休憩到如今流行的广场舞、车展, 参与性的发展随着城市的文明发展过程促进着众多城市生活方式的发生。 (图4) 情感化的参与性设计内容影响着广场景观的设施与空间形式构成, 对于场所的设计已不能仅仅考虑形式问题, 重要的是应基于空间赋予场所有趣而生动的内容实质。在设计中多注重人与环境的互动感, 创造吸引人们走入公共空间的冲动, 释放压力, 享受生活, 由此留住美好记忆。
3安全性的情感化设计
情感化的设计策略离不开人的参与, 以人为本的设计首先需要确保的是其安全性。安全性的实质在于消除隐患, 防止事故及伤害, 是情感化设计的重要特征之一, 是建立场所空间所必须考虑的要素组成。在情感化的安全性设计中, 严格遵守设计规范与注重设计细节是主要方法。景观设计师在进行情感化设计时应将设计规范与安全化严格作为科学依据, 尤其是水系驳岸、坡道踏步等与安全息息相关的设施, 在规范之内灵活应用、挖掘创新。当然, 除了依据设计规范之外, 提升景观设计品质与情感的另一方法是注重设计细节。细节决定品质, 设计的细节通常成为传递情感, 温暖人心的地方。
在研究实践安全性设计之前, 充分了解分析大众的常见行为是有必要的, 通过调查, 步行与儿童的游戏成为广场安全性设计的重要研究对象。步行是人们进入公共环境最简单最常用的方式。仅仅创造出让人们进出的空间是不够的, 还必须为人们在空间中的活动、流连并参与广泛的社会娱乐性活动创造适宜的条件。[5]步行需要情感的关怀, 其中安全、不受阻碍的自由行进是情感化的最基本要求。在设计长兴人民广场滨水空间的步行体系时, 考虑到安全性与体验性并重的可能, 采用了平整并放宽亲水步行道的设计, 退后驳岸, 用台地结合台阶的手法处理高差。如此设计可以使得滨水空间平整宽阔, 充分拓展人们的亲水性, 退后的台地台阶步道式高差处理让危险的陡坡变为顺畅便利的上下行步行系统。宽阔的台阶配合滨水步道的小舞台设计, 能为小型演出与观众的观看提供必要场所, 由此, 情感化的安全性在设计中得以强调和体现。
城市公共广场空间如果能够吸引儿童参与游戏活动, 相伴而来的则是成年人无微不至的观望与看护, 正因如此, 公共空间中会形成自发性的游动的安全监视网络。建造者希望用设计的手段干预、引导……为此特别设立固定的儿童游戏区, 而孩子们却顽皮地倾向于在充满活力和刺激的道路或者街边绿地甚至施工工地上玩耍。[5]在长兴广场的设计中, 尊重儿童天然的亲自然特性, 广场的中心景观用大地艺术的手法布置可玩可赏可憩的天然大型河石。消除河石的尖锐棱角, 石块的高度也选择为适合成年人坐下休憩的尺寸, 形状各异的河石围合形成有趣的可流动的活动场所, 铺装肌理设计也适应儿童的跑跳天性。 (图5) 对于城市广场的情感化安全性设计, 根据儿童喜欢游走的活泼天性, 不能仅仅将设计圈定在固定场所, 而是应该考虑儿童与看护大人的行为游动, 营建一个倾注关怀, 能够吸引儿童游戏与成人看护的流动和逗留空间。
4 综述
城市景观广场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结构与特征, 自然环境能够赋予广场外在的形态, 而精神环境则能给予广场以内在生命。作为城市特有的公共空间类型, 城市景观广场的生动性情感化能够延续城市现有的肌理和文脉。现存的景观是过去进程的结果, 同时是将来景观形成的基础。[5]真正赋予景观以情感化才能代表时代文化, 尊重场所精神, 重视场所生命力, 使得城市景观广场设计成为保证景观历史延续, 充满人情味儿的情感化场所, 城市魅力也由此形成。
摘要:情感是人作为生活主体所具有的独特态度与感知, 是人们因环境或是事件所充盈身心的真实感受。正因为情感化的融入, 景观设计所展示出的人性与交流更加突出了景观的“场所精神”。城市广场作为公共文化生活的承载空间所要展现与表达的不仅是多元与积极的情感, 更是场所自身厚重的文化历史与记忆的积淀。
关键词:情感化,城市景观广场,氛围,参与,安全
参考文献
[1]杨镇源.氛围:由展览看空间的艺术性[J].新建筑, 2009 (1) .
[2]张菁.展示设计与设计展示: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创意中国”当代中国设计展[J].新建筑, 2009 (1) .
[3]http://cxnews.zjol.com.cn/cxnews/system/2013/03/28/016256916.shtml
[4]约翰·拉腾伯里著, 蔡红译.生长的建筑[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第30页.
[5]诺曼·K·布思, 詹姆斯·E·希斯著, 彭晓烈译.独立式住宅环境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第135页.
【城市雕塑的情感】推荐阅读:
城市雕塑情感化设计05-22
传承文化的城市雕塑09-29
公共雕塑与城市的融合11-11
城市雕塑的公共性05-10
城市雕塑的现状与发展07-07
城市雕塑类型07-09
城市雕塑现状09-29
中国城市景观雕塑05-09
城市雕塑设计地域文化07-13
文化艺术城市雕塑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