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的艺术抽象

2024-11-07

雕塑的艺术抽象(精选5篇)

雕塑的艺术抽象 篇1

摘要:环境雕塑艺术中的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构成了环境艺术形式美的范畴, 对环境起到了点缀和升华的作用。抽象的雕塑带给人们强烈的现代感以及感性思维, 具象雕塑带给环境的真实性被人们清晰地识别和接受。它们将纯艺术和大众艺术既巧妙地结合, 又有的放矢地分散于不同的表现形式中, 从而给观者创造出不同的感官世界。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将城市的文化精神浓缩成可视的符号语言, 将自然环境中的天然景物有机地重组为一个文化点缀, 给自然一点情趣, 给城市一座丰碑。

一、导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展, 人们对于城市精神文明的需求越来越高, 环境雕塑艺术在这种需求中逐步活跃起来。当代环境雕塑艺术在传承中国古代景观雕塑艺术的基础上, 吸收国外现代艺术的养分运用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千奇百怪的抽象雕塑和情趣鲜活的具象雕塑构成了形色兼备的环境雕塑艺术世界, 带给人们感官的享受和别具特色的文化陶冶。

二、环境雕塑艺术的构成

构成环境雕塑的形态有形式美、标志性和功能性,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形式美的追求。形式美不仅是对环境的表现, 而且是对环境的解读和诠释。

(一) 环境雕塑艺术形式的分类

环境雕塑既满足了环境装饰的需要, 又为城市的形象建设树立了标志。它大致可以分为景观雕塑和城市雕塑两大类, 以不同的形式和功能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在广场、公园、小区、学校以及纪念场地都有它们的身影。环境雕塑为城市增添了华丽的装饰和优雅的情趣, 成了人们欣赏和了解一个城市的视觉符号。

景观雕塑是为增加园区文化氛围或生活情趣而设计制作的具有装饰效果的室外雕塑艺术。它立足于对环境的衬托和装点, 直接作用于景观周围的环境。

城市雕塑是一种城市文化的视觉符号, 是呈现城市精神和城市面貌的纪念性雕塑。它创作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中, 同时又特立独行地表现雕塑本身的艺术性, 产生于城市, 服务于城市。

(二) 环境雕塑艺术的形式美

环境雕塑的形式美集中体现在雕塑的两种形式上, 即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这两种雕塑形式各有其独特的表现语言, 它们用各自的表现力丰富着环境雕塑的视觉语言。抽象雕塑以写意的雕塑形式解构环境的自然美, 融入人们的内心世界, 对自然景象进行重组。具象雕塑注重真实的表述, 清晰地将自然的实物进行捕捉和组合, 丰富人们的感官世界。

三、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在环境中的作用

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共同构成了环境雕塑艺术的形态, 它们将纯艺术和大众艺术既巧妙的结合, 又有的放矢地分散于不同的表现形式中, 从而给观者创造出不同的感官世界。它们在城市建设中对于环境的衬托和点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因为这样, 在中国各地的城市里, 标志性的城市雕塑和装饰性的景观雕塑如同雨后春笋般落成。以郑州的《炎黄二帝》为例, 它北面黄河, 高高坐落于邙山头上, 以写实手法, 具象地呈现了中华民族的两位伟人放眼神州的情景, 表现了中原作为华夏民族腹地的炎黄文化精神, 传达了博大包容的城市精神。然而, 同为郑州巨型雕塑的《如意》, 则是以抽象的形式出现在郑东新区, 成为表现吉祥如意、开放创新的城市精神符号。

抽象雕塑改变了传统雕塑的单一语言模式, 结合现代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思想, 突出表现人们的思维世界, 通过对人们内心感情的挖掘来树立雕塑的外在形体, 再以视觉语言 (雕塑) 的方式传送到欣赏者的心灵中, 达成共鸣。抽象雕塑对环境的装点起到了浓缩表现的作用, 它建立在环境的基础上又独立于环境中, 有着画龙点睛的装饰效果。

具象雕塑在具体的形象上对环境进行真实的再加工, 它把某个有意义的事件和有情趣的瞬间进行记录, 重现在环境中, 将事件升华, 给自然注入清晰的活力和人文的情怀。具象雕塑对于环境的装点起到深化人文的作用, 给城市树立一道精神的丰碑。

综上所述, 不同的环境雕塑形式有其不同的精神内涵, 它们在不同的环境里共同架构出城市的视觉文化符号。

四、抽象和具象在环境雕塑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 抽象雕塑的应用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 抽象雕塑在城市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 青岛市的《五月的风》、上海市的《纽带》、郑州的《如意》、北京雕塑公园的众多抽象景观雕塑, 以及遍布在全国各个城市的标志性雕塑和景观雕塑, 都利用了抽象的形体表现城市的人文内涵、都市情调和开放面貌。这些抽象雕塑对表述城市的精神文化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 既简洁又直观, 既作为一道风景装饰起城市的空间, 又用来传递城市的人文精神和文化脉络。

(二) 具象雕塑的应用

具象雕塑在上个世纪60年代被广泛运用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先是作为纪念性雕塑被运用到景观建设中, 像《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的《工农兵》等, 后来发展为强烈的红色崇拜, 在全国掀起了对领袖的崇拜和讴歌工农兵的具象写实雕塑热。此后的具象雕塑多出现在有着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城, 将历史上的人文精神通过写实的人物群体雕塑或英雄人物雕塑表达出来, 传达纪念性的意义。例如, 洛阳王城广场的《周王建洛邑》, 内蒙的《成吉思汗》, 郑州的《炎黄二帝》等。同时, 也有很多具象雕塑以城市雕塑形式树立在城市的中心, 作为城市精神的符号, 像深圳的《开荒牛》, 直接传达了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所包含的开拓性意义。这种具有城市内涵的雕塑作品, 在最近的几年里被广泛应用到全国各地的城市新区建设中, 为城市文化符号的构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 抽象元素和具象元素对于环境的意义

环境雕塑艺术中的抽象雕塑元素和具象雕塑元素共同构成了环境艺术的一部分, 对环境起到了点缀和升华的作用。不同的形式语言传达着不同的精神内涵, 在大众对精神文明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的今天, 雕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文明呈现方式。抽象的雕塑带给人们精神的释放和强烈的现代感和感性思维, 它使环境不再仅仅作为一片纯粹的物质景观呈现给观众, 而是一种律动的精神。具象雕塑所带给环境的真实性和直观感, 能被人们清晰地识别和接受。环境给与了人们物质的享受, 而雕塑给与了人们精神内涵的升华。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共同将城市的文化精神浓缩成可视的符号语言展现给观众, 将自然环境中的天然景物有机地重组为一个文化点缀, 给自然一点情趣, 给城市一座丰碑。

五、结语

环境雕塑艺术作为城市建设中的有生力量, 正紧锣密鼓地敲响在前进中的中国大地上。它通过抽象和具象的形式美, 带给人们不同的美的享受。对于环境雕塑艺术形式美的探索, 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要在城市对于雕塑的选择和雕塑对于城市的表达的相互作用中得到检验。我们要开动脑筋, 解放思想, 在环境雕塑艺术的建设中不断探索和反思, 选择和创造适合城市精神缔造的抽象或者具象的雕塑艺术。

参考文献

[1]魏小杰、解少勃.三维世界的翱翔.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6

[2]傅雷.傅雷译丹纳名作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8

雕塑的艺术抽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书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略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那些地方、环境中。观察、收集厦门市有那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2

课题:第三课 抽象雕塑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2、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具学具:各种线材、板材、块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

师: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五、学生练习:

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七、收拾和:

收拾并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

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环境中。观察、收集我们的城市有哪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抽象雕塑3

教材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第3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但在造型过程中也包含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所以我把这课定为“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的学习领域。教材的要求是通过欣赏艺术家的抽象雕塑,了解其是如何设计与构思的,对“抽象”有一定认识后,再通过各种线材、板材和块材等,构思创作抽象雕塑。

学生分析:

本次研讨课是在外校借班上课,所以对学生不是很了解。根据本套实验教材,五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了不少制作方法,比如橡皮泥的各种揉捏技巧、卡纸的插接方法等,但对一些KT板、铁丝、电话线和泡沫等平时少用的材料不一定了解他们的特性。通过课前的了解,学生大部分是寄宿的,所以制作类的美术课最常用的材料就是橡皮泥,因为只有橡皮泥最好准备。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的,思维也比较活跃。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了解抽象雕塑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式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准备:

教具——范例、课件、各种抽象雕塑的图片资料、工具篮(剪刀、刻刀、双面胶)、其它各种线材、板材、块材和垃圾桶

学具——各种线材(铁丝、废旧电线、竹签、吸管等)、板材(废旧纸板、扑克、圆卡、卡纸、KT板等)、块材(橡皮泥、泡沫、石头、纸盒等)

作业设计:

学生根据不同材料独自或合作完成雕塑设计制作;预计作业过程需要20分钟,当场完成70%。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抽象雕塑》。那什么是抽象雕塑呢?老师这有两幅作品(出示两张雕塑的图片:《秦始皇兵马俑》和《思》),你们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可留下时间更深入地了解抽象雕塑。对比方式,直接切入本课的重点知识——抽象,让学生既直观又浅显易懂地认识了具象和抽象。)

生:第一张是非常真实地雕刻出秦始皇兵马俑的样子,眼睛、鼻子、嘴都很像;第二张作品看不出雕的是什么东西。

(由于对比明显,所以点一位同学回答就基本上道出了具象与抽象的区别。)

师:对,第一张再现了自然界的具体形象,我们把这种具象。而第二张没有再现,而是偏离或者完全抛弃了自然对象外观,我们把这一种称作为抽象。

(把学生的回答加以归纳小结概括,就很容易地解决了什么是抽象的问题。)

师:的确,这幅作品是作者与他的几个学生七手八脚地捏挤出来的。后来通过打磨上色,发现有点像一位少女低头沉思的样子,所以就取名为《思》。同学们,看来抽象雕塑作品是可以先有型再——(生:取名。)对,或者说先有型,再有意的。我想,这大概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之一吧!

(通过对《思》这幅作品创作过程的剖析,让学生了解到抽象雕塑不一定要有主题才能创作,可以先摆弄,然后根据造型来想象取题,甚至是无题。这其实也是对学生创作实践的一种指导。)

二、发展阶段

欣赏两张雕塑作品,进一步了解抽象雕塑的独特魅力。

1、出示《母亲河》的图片。

师:下面再来欣赏一幅作品,它会给带什么样的艺术感受?或者说,你认为这幅作品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生1:有点像火,一种燃烧的感觉。

师:嗯,红红的,像火,像在燃烧。

生2:像一个“6”字。

师:的确有点像。

生3:有种飘舞的感觉。

师:你发现像飘带一样向上飘舞,是吗?很好!

2、师小结:同学们,看来,一幅抽象雕塑作品,不同的人来欣赏是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我想,这可能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之二吧。我们来看看作者想要表达的又是什么主题:《母亲河》!两条舞动的飘带,又是两条流动的血脉,象征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同时,它还表达了另一种意思,就是告诫我们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她永远飘舞在中华大地上。

(老师边分析解述边在黑板上画出《母亲河》雕塑作品的结构线条,帮助学生理解。)

3、出示第二幅抽象雕塑作品。师:下面请大家欣赏一幅教材上的作品——《腾飞》。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腾飞”这个主题的?作者运用了哪些造型要素?

生1:有点象鹰的两个翅膀!

生2:两旁的线条给人一种向上升腾的感觉。

师:远看一个“V”字型,近看像雄鹰展翅。方形的板块给人稳重、坚实之感,流畅的曲线给人向上升腾之意,中间点缀着一些小圆点,起到装饰作用,平添了几份活跃、跳动之感。用绘画的语言来说,他把点、线、面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腾飞之感。

4、欣赏了解同一个主题,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创作,启发思维。

师:同学们,同样是“腾飞”的主题,不同的作者会运用不同的形体符号和组合方式来表现。大家看——我想,这应该就是抽象雕塑的魅力之三吧!

5、了解归纳艺术创作时所要运用的造型要素。

师:这就是说,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有时不是再现自然界中的具体形象,而是用线、形、色彩等造型要素塑造美术作品。

(用课件突出:线、形、色彩)

师:也就是说,我们可利用各种线材、板材、块材等,经过巧妙的构思,创作出一件件抽象的雕塑。

(用课件突出:线材、板材、块材,老师边说边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材料——泡沫、废旧电线、衣架杆、一次性纸杯、海绵垫等,让学生马上明白这节课上所要利用的各种造型要素,同时也更加感性地认识各种材料所属类。)

抽象雕塑的发展嬗变 篇3

西方现代雕塑旨在突破传统的桎梏, 时间跨度大约是从19世纪末开始, 繁荣整个20世纪。19世纪末, 当学院派为代表的古典雕塑已呈现出腐朽僵化之势, 积攒着冲破学院派禁锢的勇气, 一群雕塑家踏上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探索之路。其中不可忽视的是雕塑家罗丹在现代运动中先驱意义, 尽管里德认为塞尚才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从罗丹开始, 雕塑去文学性, 更多关注雕塑的本体语言和形态构造, 这也成为古典向现代转变的重要标志。随后马约尔、布代尔、布朗库西、摩尔等一大批伟大的奠基人, 开始为抽象雕塑的发展做出努力。

二、西方抽象雕塑发展脉络

(一) 立体主义

首先是立体主义给现代雕塑带来了新的视野, 雕塑家强调雕塑本体语言的欲望更加强烈, 开始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将形态的塑造放在首位, 对传统的学院派和只注重体量的雕塑观念做出反抗。艺术家们用毕加索《F·奥利维尔头像》的诞生, 标志着立体主义雕塑的正式诞生, 毕加索充分施展了绘画上形成的立体主义原则, 以解析性的几何形块组合强烈的撼动了古典雕塑以体量为首的雕塑原则, 为以后的构成雕塑和抽象雕塑的继续发展打下基础, 并带出了阿基本科、杜桑·维龙、查德金、利普希茨等现代雕塑家。

(二) 从构成主义到极限艺术

构成主义观念的直接源泉是立体主义, 它并非为某种艺术风格所制定的一种技术方案或某个艺术团体的叛逆性宣言, 而是一种普遍的认识观, 是与现代生活密切联系并直接影响生活进程的思想意识。代表艺术家有塔特林、加波、佩夫斯纳等。俄国构成主义的奠基者塔特林, 用木料、金属和纸板, 表面上罩上石膏、釉面和碎玻璃, 构成了一系列浮雕。这些浮雕有着完全抽象的构成和造型, 是达达以及1960年代废品雕塑的开山鼻祖。

60年代, 和绘画上的抽象表现主义相呼应出现的抽象构成雕塑的另外一种发展趋势, 被称作“极限艺术”, 代表艺术家有戴维·史密斯、考尔德、菲利普·金、卡罗。戴维史密斯的雕塑成就和卡罗在其基础上的发展, 往往被看做现代雕塑由从属地位到现代艺术主角的标志, 作为美国抽象构成雕塑的代表, 戴维史密斯的作品体现了大量的工业因素以及对工业文化氛围的觉悟。

(三) 未来派与超现实和达达的混淆路线

未来派的雕塑宣言在程度上甚至比绘画宣言更为重要, 它预言了构成主义雕塑、达达及超现实主义的装配、作为字面意义的雕塑, 甚至预言了1960年代波普雕塑家的环境等流派的发展。虽然博乔尼始终想要超越立体主义的一切努力和效果, 但毫无例外, 他还是受到了毕加索在1909年做的第一件《F·奥利维尔》头像的影响做出了他早期未来主义雕像《母亲》。混乱是有意识的一种有系统的“不规则”意识, 它把解放那种通常为了理性秩序和社会一致而压制想象力的手法作为目标。

三、抽象雕塑在中国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中国当代雕塑的创作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雕塑界的转型存在着两个基本取向。一种是接续西方古典雕塑的传统, 另一种则是接续了西方现代主义雕塑传统。起到革命性和关键性作用的应该是后者。80年代早期的中国雕塑家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西方现代主义雕塑资讯, 并运用于自己的雕塑创作, 从事形式语言的探讨, 强调雕塑的自身造型规律和语言, 进行抽象半抽象的实验, 进行新材料的尝试。

(一) 中国抽象雕塑出现的背景

1. 社会和知识文化的转型

80年代, 伴随着思想解放和启蒙, 人们的观念出现了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其实是知识结构的差异, 由于艺术家各自的知识结构不同, 所创作出的作品也不同。雕塑文化转型标志性的事件是1992年“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这次展览唤醒了雕塑界的问题意识和学术意识, 改变了雕塑界长期以来在学术边缘徘徊的局面, 理论家和批评家开始介入雕塑界的活动。

2. 艺术家当代观念的自觉

由于92年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的推动, 当代雕塑的自觉创作局面被打开, 此次展览之前, 雕塑家主要是在城市雕塑里耗费精力, 个人创作少, 在西方形式主义的影响下, 有了一些关于形式美和抽象雕塑的探索。89年开始, 一些艺术家开始转向对文化的关注, 从审美到对文化意义的转化。艺术家不再单一追求形式的探讨, 而转向文化意味着雕塑家心态的成熟, 雕塑家这种当代观念的自觉, 说明了雕塑切入文化, 这种转变成为当代雕塑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二) 中国抽象雕塑的几种类型

抽象雕塑的开启时间应该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 随着社会和文化知识的转型, 大批艺术家开始放弃传统人物造型方式, 采用抽象造型、材料构成、对抽象的自然物体进行材料转换等不同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工作。

1. 抽象造型

1980年第二届星星美展上, 包炮的作品留下受到布朗库西、阿尔普、贾科梅蒂影响, 包炮是一位相当超前的艺术家, 在1986年, 他就提出, “新的雕塑艺术的概念, 将逐步产生, 雕塑艺术不一定非叫雕塑”。吴少湘也是一个敏感、富于探索性的雕塑家, 在他一批具有抽象意味的作品中, 对于“性感”“神秘感”的强调, 就使我们能看出它们与西方现代主义雕塑的联系。朱祖德也是一位重要的人物, 他的木质雕塑, 既可以看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 又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木雕的气质, 一些抽象作品表现了物质流淌融化的状态。

2. 材料构成、金属焊接

还有是一些构成雕塑, 如朱明, 更前卫也更接近观念艺术。还有付中望的《榫卯结构》, 他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创作, 开创了中国式抽象, 形成丰富的空间形态。唐颂武作为材料的一系列作品, 强化了钢铁的特性, 让人们联想到战争、暴力、恐怖活动等一些我们关注的问题。项金国、孙伟等艺术家也利用不同材料捆扎、焊接、铆合、嵌入等方式作出一系列构成材料的作品。

(三) 女性雕塑家崭露头角

中国当代的女性艺术家很多都受到了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 但中国的女性艺术家也并存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女性主义立场, 在语言的表达上, 也并不强化作品中潜在的性意识, 她们通常从自身经验出发, 寻求特有的表达方式, 如李秀勤, 特殊的经历让她把艺术和盲文结合起来, 感知看不到和触摸的世界, 在作品《凹凸系列》中, 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硬度不同的质量感, 心灵和世界通过手的触摸而联系起来。《呼吸的石头》等都是她表现女性独特经验的作品。施慧的作品也体现出江南女性的细腻。《巢》和《柱》是一类软雕塑作品, 《结》和《框》营造出神秘的空间感。陈妍音的《箱子》体现出锐利的尖刺, 具有进攻性和伤害性, 体现出潜意识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结语

雕塑的艺术抽象 篇4

一、抽象形态构成概述

(一) 抽象形态构成的含义

抽象形态构成是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的基本内容, 是以最能代表事物具象特征的抽象形式语言来简化形态造型, 是将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以抽象形态表示出来。现代意义上的抽象形态构成是在基于传统艺术具象形态构成的进一步升华, 是对自然形态纯粹美的塑造和提炼。抽象形态构成主要是指离开色彩因素的立体的抽象形态构成, 抽象形态主要指简化后的几何立体造型, 如简化立方体、简化球体等。

(二) 抽象形态构成的广泛意义和地位

抽象形态构成是现代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 拥有独特的立体空间造型规律, 抽象形态构成在现代城市雕塑作品设计中的作用和地位远远超出纯艺术范畴, 是现代艺术设计学和现代美术学的理论基石, 为现代艺术设计创作提供了指导思想, 对于当代城市雕塑的整体空间形态的设计影响极为深刻。

传统雕塑形态是雕塑设计师按照传统审美规律将点、线、面、体等造型元素有机组织在一起, 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呈现出作品的形式美感和精神内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现代人们对艺术审美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这就要求现代雕塑设计师必须科学的理性的对雕塑形态的空间立体结构进行剖析、分解和重组, 使现代城市雕塑的形式新颖独特、内涵丰富深厚, 使现代城市雕塑作品与周围环境协调共生出城市新景观, 以其形体的象征性和寓意性成为这座城市文化的标志。

二、抽象形态构成在现代城市公共雕塑设计中的应用

(一) 抽象形态构成中的点体应用

现代城市公共雕塑中最小的形体单位就是点, 在雕塑构成中点对点相对存在, 体量非常小, 相对于雕塑本身以及周围大环境, 体量更大的是体。点和体界限相对模糊, 只要形体相对较小, 并且长、宽、高差别不大, 都可以认为是点。三维空间中点的存在形式丰富多样, 且有物理质量, 但必须依附于线体、面体、体块上, 或依靠线体悬挂。点点之间变化要丰富, 点的形状可以有几何形、有机形、不规则形、具象形, 要能产生立体动感和形式美感。如以某种物体为点体元素的作品, 大量的元素聚集化零为整, 雕塑作品因此在变化中统一, 给观赏者以另类的思考和感受。

(二) 抽象形态构成中的线体应用

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 线体介于短而细的点体和粗长的块体之间。线的表现形式有直线、曲线、折线, 线有粗细、长短变化, 横断面也有各种几何形状, 线体张力更强, 在雕塑作品中更具表现力。直线给人的直观印象是直爽、刚正不阿, 而曲线则是柔美与轻巧的结合。线体粗细长短方向不一的特点, 以及在三维空间中自由排列组合造成的空隙二者共同构造出灵动剔透、轻巧优美的空间效果。如泉城广场的雕塑《泉》, 作品用线来表现泉水, 三条交织融合的线体错落有致, 充分展现出水流的动态美和韵律美。安徽铜陵的雕塑作品《凤鸣》, 将凤凰、五线谱和乐器的线体表现得极其纤细, 以具象的雕塑作品将凤凰身体各部位的特色都以抽象的形式表现的淋漓尽致, 象征凤凰在铜陵这块风水宝地上奏响出华丽的乐章。青岛五四广场的城市雕塑《五月的风》, 以线为造型元素, 线条粗犷, 通过线条垒积使造型丰满充实, 通过线条组合使造型产生韵律美和动感美, 给人以美的享受, 该雕塑已成为青岛的标志性景观。

(三) 抽象形态构成中的面体应用

面是线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有长度、宽度的轨迹, 面体与块体区别于厚薄的程度, 面体的厚度达到一定程度就称之为块体。面有平面和曲面两种, 面的形状有几何形、有机形。面可以镂空, 可以变形扭曲, 创造出意境、功能不一, 形式多样的空间, 因此面体相较于面的空间形态趋于多样化。如青岛海边的雕塑, 风帆造型的面大小各异、疏密相间, 方向一致, 变化中统一, 富于韵律感、节奏感。大连星海广场上的百年城雕《大连是本开放的大书》, 巨型卧式城雕平放于海岸边, 既像一本记载着大连百年沧桑的书, 寓意是大连人民满怀信心翻开新的一页, 又象征大连这艘巨轮正离港起航驶向辉煌的新世纪。

(四) 抽象形态构成中的块体应用

块是面的移动轨迹, 块体有长、宽、高的三维空间, 空间感强烈, 有重量, 形态在空间构成中完全封闭, 是现代城市雕塑设计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块体造型有规则块体, 也有不规则块体。规则块体的方正稳重, 秩序性强, 不可侵犯的视觉感受;不规则块体在人脑中呈现的印象则是自然、随和。块体造型有多种多样, 常见的几何形体如球体、锥体等都是块体。在现代城市雕塑设计过程中, 最基本的几何形体经过扭曲、膨胀、倾斜等多种变形方式, 从而分解、组合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形体。青岛滨海雕塑, 几何形体像海中的贝类, 又像是被剖开的卵石, 形式感极强。威海文化广场上的雕塑“画中画”, 相框就是一个巨大的几何块体, 两只大手用力托起, 海天一色映入画框, 寓意威海处处皆入画, 雕塑成为威海的象征。

结语

点、线、面、体是现代城市雕塑设计中抽象形态构成的基本元素, 经过分解与重构、组合与排列, 抓住本质特征, 简化形体造型, 以简明形体和强烈空间意向, 激发人们的想象, 启迪人们的思维, 呈现出现代城市雕塑的艺术美感, 给人们带来另类视觉感受, 在美化城市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之成为这座城市文化的象征和标志。

摘要:现代城市雕塑是展示现代城市文化的有效载体之一, 抽象形态构成在现代城市雕塑设计中举足轻重, 它通过线条、块面、形体、材质等来传达各种情绪, 它以简明形体和强烈空间意向来激发人们的想象, 启迪人们的思维。本文简要阐述抽象形态构成在现代城市雕塑设计中的作用和地位, 重点从最基本的点、线、面、块等元素来对现代城市雕塑设计中的抽象形态构成进行研究分析, 为提升现代城市公共雕塑的品位和品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抽象形态,构成,城市雕塑,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刘炳南.立体构成与抽象雕塑[J].雕塑, 2005 (03) .

[2]邵丽平, 姚蕾.设计构成[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2.

雕塑的艺术抽象 篇5

“雕”这个字的本义, 意味着运用人工、人力, 对自然的物质材料进行改造, 使之根据预先的构想, 发生形体和空间的改变。在这个意义上, “雕塑”艺术是对人类自身的肯定, 是对人类智慧、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的肯定, 而艺术的本意就是在人和物质材料的对话中, 创造出一个融合主客观, 包含人工和自然双重因素的一个新的审美存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雕塑艺术的发展由粗到精, 由简到繁, 这一点上东西方雕塑艺术的发展史学都有这个脉络, 即雕塑的原初造型都普遍带有朴拙、原始的造型风味。到了西方艺术的古希腊和文艺复兴等阶段, 雕塑的写实语汇均已达到极致。因此,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 东西方的雕塑作品, 不论是古代还是民间的雕塑, 在工艺性、写实性、装饰性方面都可谓极尽雕琢之能事, 达到巧夺天工的视觉表现。

从古典写实到自然表现, 罗丹成为继米开朗基罗之后最伟大的雕塑家。罗丹的雕塑, 通常展现人身体扭动与内心情绪最微妙的表现, 作品中富有文学性、历史性、充满哲学寓意和象征, 他剥下表层的外表, 表现了强烈的情感释放。值得注意的是, 罗丹作品形式中还刻意保留一种形式上的粗糙感, 这种粗糙感并未降低造型的表现力, 未完成的状态, 凸显一种不平衡的视觉张力。罗丹的创作倾向, 成为二十世纪以来现代派雕塑的先声。

现代派雕塑开始刻意追求原始艺术的造型语言, 尤其以亨利·摩尔为代表, 强调或者省减形体要素的特质, 模拟自然抽象的造型语汇, 极尽简洁、抽象化之能事, 以简洁的比例, 将自然界虚实关系对应于实体之中, 形体圆润, 通过透、漏等造型手段逐渐造成主体凹凸或弯曲的外形, 籍由穿透的视觉语汇连结到造型美的基准点上。因此, 人们把20世纪以来的雕塑称之为现代雕塑,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雕塑语言已经被看作是空间与环境的一种设计语汇, 注重形体的抽象复合表达, 而非具象的呈现。更以其形塑过程中注重“神韵”的表现, 形成独特的形制风骨, 其主因正是时代审美取向的殊异所造成的。

现代雕塑家的造型意识, 也更加关注能够成就一种自我的个性表达, 不求形似, 也不求完整, 而是对造型进行解析和构造。这种空间处理是对古典传统的现代诠释, 不仅与同时代的新古典艺术齐头并进, 艺术家更是将视野扩展到异质文化, 从更深的层面隐现着不同地域的久远文明, 所以我们在现代雕塑面前, 能够回忆起古希腊、古埃及和非洲的雕塑艺术的某些造型特点, 即比较朴实的表现技法, 造型上往往含有朴素、理想的因子。总体而言, 现代雕塑的造型手法主要是抽象、变形和材质的立体组合, 将不同的比例、空间、体量的形体放置在自然或人工环境里面, 回到人类的视觉原点, 是雕塑语言的全新表达。

二、抽象美的通感——以中国传统空间造景为例

以中国传统空间造景为例, 其虚灵变化, 其精神理念, 其审美意趣, 集中体现在古典园林之中。古人为了丰富居住空间的美感, 在园林中采取各种艺术手法来布置。其中, 隔断是创造空间的一种主要形式, 灵活而随意阻隔视线, 引导视线, 更加注重内在的韵律表现。因此, 园林学家刘天华说:“空间在古典园林中, 能够随着欣赏的需要可放可敛, 是流动的、变化的, 带有某种时间的因素”。

从艺术比较的视点出发, 现代雕塑和古典园林的艺术处理有一致的地方, 在处理空间中都比较注重抽象的视觉语汇。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说园》中论及中国园林富含诗情画意, 说到:“造园一名构园, 重在构字, 含意至深。深在思致, 妙在情趣, 非仅在土木绿化之事。”认为传统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 ”其中, 作为空间的视觉隔断, “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 宛自天成’的境界。”审美取向上“中国园林妙在含蓄, 一山一石, 耐人寻味。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刻作品。但是, “奈何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 唯恐游者不了解, 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 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 如做着大广告, 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 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 真是大煞风景。”

三、现代雕塑在造型语汇上对抽象美的自觉

杜尚在20世纪中叶作了消解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 并且把艺术与流行文化的界限变得模糊, 这种观念使艺术家也使观众更加的接受现代艺术, 更加广泛地去接触艺术空间, 通过空间来感受空间环境中的物体艺术, 在各种艺术潮流里, 现代性的艺术风格和形式语言, 独具一场“运动”的意义。

但是, 现代城市的空间造型, 流行单一的强调点、线、面构成的“国际风格”, 这样的空间设计, 体现功能至上的设计需求, 却忽视了人们需要在空间中的情绪放松。因此, 在这样的城市美学特征下, 有必要将现代雕塑的抽象艺术语汇的介入空间, 以简约、流动的视觉造型, 较为纯粹的立体塑形恰好弱化这种单调空间造型语汇所形成的紧张感, 人们在环境里能够自然、自在欣赏作品, 安静和放松地感知自我, 寻求精神上与环境的共鸣以及自我的存在感。

审视雕塑造型语言的结构、考量空间、环境的各项机能, 现代雕塑在造型语汇上对抽象美的追求是自觉的。本文从现代雕塑在造型语言上的形塑之美出发, 用比较的视点探讨现代雕塑的抽象造型语言与古典园林在审美思想上的互通, 抽象雕塑在空间环境塑造上使用抽象化的立体造型语言能够与自然环境形成良好的互动, 从而实现功能、形式与材质的审美统一。

摘要:雕塑造型语言的形塑之美, 是东西方民族艺术生活的共同思维语言, 同时也是地域最广、风格最相近的共同文化语汇。其中, 现代雕塑的风格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从题材、形式、体量、风格、材料等方面都有着多样性的视觉呈现, 观众在观览过程中, 可以一饱空间造型的审美盛宴。

关键词:造型语汇,抽象美,通感,自觉

参考文献

[1]龚声明沈建华.现代雕塑设计.合肥工业出版社, 2009年

[2]陈从周说园.同济大学出版社, 1984

[3]宗白华.中国园林艺术概观.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7

上一篇:记叙文描写下一篇:房屋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