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

2024-09-02

不平等(通用8篇)

不平等 篇1

<平等?不平等!>演讲稿对外1202李欣

大家好,我是来自对外1202的李欣。今天我带来的演讲是《平等?不平等!》。首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社会是平等的么?可是《独立宣言》不是说“人人生而平等”吗?当重新听到这句话时,我便觉得前辈们前功尽弃了,太天真了!谈及平等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最常见的莫过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和“社会性别平等”。

所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还真是朗朗上口啊,全世界无辜的人民在它的安慰下开心了好几个世纪呢。这句话是由英国学者洛克提出的,但完整来说是这样的,“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所以才强调在法律面前要实现平等啊”。

所谓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它能做到的也仅仅是,比如,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但受教育的质量是不平等的。小布什试图做到的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他可没法“让每个孩子都领先”;人人都享有医疗保障,但获取保障的质量是不平等的。乔布斯和其他人一样排队等待肝脏移植,但是他有钱到多个州去排队,他也就比其他人活下来的可能性大了很多;人人都有当总统的机会,但绝大多数人当选的几率约等于零。比起当总统所需要的能力和天分,钞票、关系网和利益集团才是关键,少了哪个你都没得玩儿。

再有一个就是“社会性别平等”。在也门,妇女只能作为半个证人,而且没有丈夫的同意,都不能离开家,一个女人独自乱走,是一种品格丧失的行为;在沙特,妇女无权投票,甚至不能开车,更令人气愤的是强奸案的受害者居然还有罪。女权运动的先驱者们经过几百上千年的浴血奋战,才有了我现在自信的站在这儿为大家演讲。现在有这样一个说法:就业有三难女生难、文科难、低学历难,这是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轻视、歧视、甚至是无视!

当然,我今天的演讲也绝不是什么反社会的蛊惑。如果调转枪头,一味去控诉社会的不平等,我们也是瞄错了靶心。困境和追求的矛盾,让我们直面不平等的人生。想要改变环境加给你的不平等,需要主动精神。现实最可怕的不是不平等的待遇,而是一个人遭受风雨坎坷,却没有认清不平等的现实。一个人只要心中树立一个目标,然后以自己的汗水、智慧和毅力一步步走近它,你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就能长出让人仰望的灿烂和辉煌!

谢谢大家!

不平等 篇2

1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现状分析

1.1 城镇居民内部消费差距明显

通过中国统计年鉴给出的数据, 可以得出我国城镇居民分组消费支出增长如表1。

单位: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 (2002年-2012年) 。

从表1中可以看出, 从2002年到2012年, 我国城镇消费支出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通过计算各年的消费增长率, 发现在2002年到2012年城镇高收入户居民消费支出的平均年增长率在10%左右。并且在2012年最高收入户消费支出是最低收入户支出的5.15倍, 城镇居民内部消费不平等差异明显。

1.2 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地域差距明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1978年-2013年) 。

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区域差距主要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到1984年, 在这一阶段我国国城镇居民消费差距在逐步的缩小, 最高省份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与最低省城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差距在300元左右波动;第二个阶段是从1985年到1996年, 这一阶段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不平等差距迅速扩大, 从1985年的471.2元扩大到1996年的3995.28元, 增长了8.5倍, 同时最省域之间的消费支出比从1985年的1.9倍增长到2.44倍;第三个阶段是1997年到2013年, 这一段时间居民的省域消费不平等维持在2.4上下波动。

1.3 收入不平等对消费不平等作用显著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的数据, 将我国城镇居民进行分组, 并对各组收入和支出进行对比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 (2002年-2012年) 。

从表3中我们将各收入户的收入和消费支出进行分组, 结果发现, 各收入组的组内消费不平等与组间消费不平等均明显增加, 有时候还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尽管收入户各组内收入增长和消费增长具有一致性, 但是各收入户组间消费不平等的增长明显低于各收入户组间收入不平等的增加, 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当收入增加的时候, 消费也随之增加, 收入减少时, 消费也随之减少。从表中还可以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不平等增长率小于收入不平等的增长率。

2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对消费不平等影响的实证分析

2.1 指标的选取和计算

本文采取了中国统计年鉴的分组数据, 将我国城镇居民分为最低收入户 (10%) ;较低收入户 (10%) ;中等偏下收入户 (20%) ;中等收入户 (20%) ;中等偏上收入户 (20%) ;较高收入户 (10%) ;最高收入户 (10%) 并在此基础上, 假设一个指标μ来衡量不平等性。按照中国统计年鉴把收入分成7组Xn= (X1, X2, X3, …, X7) , 每组人数所在的比例为Vn= (V1, V2, V3…, V7) , V1=0.1, V2=0.1, V3=0.2, V4=0.2, V5=

由式 (2) 可知:当X1=X2=…, X7时, μ=0, 当Xn的分布越不均衡时, μ值越大。同时μ可以有效的避免对各个收入阶层变化的敏感性, 并且充分考虑到不同阶层所占的人数比重。把表3数据代入式 (2) , 可计算出消费不平等指数 (μx) 和收入不平等 (μy) , 计算结果如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 μx和μy之间存在同步变化的趋势。都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接下来将根据计算数据进行检验。

2.2 相关检验

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方法对μx和μy, μx和μy进行单位根的检验, 结果表示μx和μy都是平稳序列。

协整检验:对 (μx) 和 (μy) 进行检验, 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格兰杰因果检验:对 (μx) 和 (μy) 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 滞后期为1时, 伴随概率为0.0389, 得出的结论是拒绝原假设, 所以得出 (μy) 是 (μx) 的原因, 即收入不平等是消费不平等增长的原因。

2.3 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实证部分的检验得出: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两者数据存在明显同步趋势。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收入不平等是消费不平等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原因主要来源于收入的不平等。这也意味着如果缩小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 可以有效的缓解消费的不平等。

3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上述分析来看, 我国消费不平等程度在不断加剧, 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两者数据存在明显同步趋势。收入不平等是消费不平等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原因主要来源于收入的不平等。这也意味着如果缩小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 可以有效的缓解消费的不平等。

因此, 笔者提出改善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的政策建议:缩小我国城镇消费的不平等首先应该完善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 努力减小地区和城镇居民内部收入消费支出消费不平等。健全消费信贷制度, 扩大信贷范围, 让中低收入家庭通过信贷来提高近期期消费水平, 应大力支持小额信贷, 通货小额信贷的方式, 使中低收入户自身发生转变, 才能缩小消费不平等的差距。最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 首先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 使所有的城镇居民都拥有一定的保障, 并且逐渐提高我国城镇居民的保障水平,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邦昌, 么海亮.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分布测度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3, (1) :79-86.

[2]蒋南平, 刘巍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解构分析[J].消费经济, 2010, (1) :19-23.

[3]李涛, 么海亮.什么导致了中国城镇家庭的消费不平等[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3, (9) :31-40.

[4]杨秷波.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演变及其原因[J].财经理论研究, 2013, (4) :54-58.

[5]邹红, 李奥蕾, 喻开志.消费不平等的度量、出生组分解和形成机制——兼与收入不平等比较[J].经济学 (季刊) , 2013, (4) :1231-1254.

[6]杨继东.中国消费不平等演变趋势及其原因[J].财贸经济, 2013, (4) :23-30.

爱情 不平等中的平等 篇3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母亲是父亲费尽心机才追到手的。那时,母亲几乎天天唠叨,说父亲见到她的第一天,就要求住在她家,借口天黑路远,回不去了;说父亲为了追她,不惜冒着被处分的危险,半夜从部队跑出来坐火车去看她;说父亲最后还是为她受了处分,肩章上被捋掉了一颗星……

父亲和母亲的生活不算幸福,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母亲出生于书香门第,喜欢舞文弄墨,而父亲17岁就当了兵,读报纸都经常遇到不认识的字。从小,我就常常见他们吵架,母亲总是为了些芝麻大的小事跟父亲大吵大嚷。开始的时候,父亲会赔笑脸,说些轻松的话来化解母亲的怒气。可母亲总是不依不饶,急了还要摔东西,哭闹着捶打父亲,说自己如何委屈,怎么就瞎了眼嫁了这么个没出息的男人。二十多年来,我听母亲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埋怨父亲没出息。母亲总说父亲要啥没啥,毛病傻大,除了会耍点儿嘴皮子逗人乐,就什么本事都没有了。我承认,父亲是没什么太大的本事,他始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军官,是外婆眼里的“小矮子”和“罗圈腿”。但他是我的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从小就替父亲感到不平。

2

母亲不会做饭,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不是进厨房的命。”的确,在我记忆中,母亲是从不做饭的。我小时候,父亲还没调回重庆,每个周末,父亲从部队赶回来,第一个任务便是逛菜市场,然后整整两天都给我和母亲做饭,有些一做好就放进冰箱,让我和母亲未来一周慢慢享用。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属于厨房。早先我们家没有房子,住在母亲单位的集体宿舍里,老式的筒子楼,厨房就在走廊里。每次父亲回来,从早到晚地在屋子外忙碌,满身的油烟味,还有满脸的汗水。

父亲的饭做得极好,听母亲说,父亲最初在部队的时候做司务长,专管伙食。每次吵架,父亲都会闷闷不乐地躲进厨房去熬汤。母亲非常喜欢喝汤,无论吵得多么伤心,哭得多么委屈,香味四溢的汤一端进屋,她马上就止住了哭声,抽抽搭搭地坐到了饭桌前。每个周末结束的时候,我们家的冰箱里都会盛满食物,而水杯和水壶里也都盛满了开水,接下来的5天里,母亲惟一需要做的家务,就是把饭菜从冰箱里端出来,放到笼屉上热一热。即便如此,母亲还常常抱怨父亲不在我们身边,不能很好地照顾我们娘儿俩。

父亲不仅做饭,家里的其他事务,无论巨细也全操心。母亲不仅很少料理家务,甚至连自己的衣服都很少洗,更别提照顾我了。母亲从小就像我的老师,只负责告诉我人生的种种道理,而不负责饮食起居。

3

高三那年,父亲为了更好地照顾我和母亲,经过长期努力,终于调回重庆。和父母朝夕相处的一年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母亲和父亲之间的不平等,甚至对母亲的一些举动,我都不能容忍。父亲却不仅能够包容,而且安然地放纵母亲。每天早上总是父亲起来做饭,并洗刷碗筷;每次家里来了客人,母亲都喜欢当着客人的面数落父亲,陈述自己为这个家所做的一切,比如为这个家挣了许多钱;每次奶奶来,母亲都爱在奶奶面前历数父亲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偏听偏信的奶奶,便开始训斥父亲。我最看不下去的便是母亲喜欢跟父亲说:“昨天,我们单位的某某请我吃饭,他比你强多了。要不,咱俩离婚算了。”而每次父亲听了这话,只会回答一个”好”,然后就若无其事地接着做他的饭去了。

我读大二那年夏天,父亲住院了,得的是肝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得到这个消息时,我整个人都傻了,第二天就从上海坐火车回了重庆。这一次,母亲破天荒地去了医院,而且不再读书,也不再写作,而是陪在病床前。见到母亲的时候,我真的有些恨她,虽然她比父亲有知识,虽然许多生活的道理都是她告诉我的,但是,站在父亲的病床前,我还是觉得她渺小而可恨。这二十多年来,如果她能够替父亲分担一些家庭重担,也许父亲就不会得这样的病。那天,我和母亲大吵一场,冲着她大叫:“你以为你挣了钱就是承担了家庭的责任?没有我爸,你挣再多的钱都没用!”

去世前3个月,父亲提出要回家住,我坚决反对,母亲却不顾我的反对,搀着父亲回了家。不可思议的是,父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围起围裙进厨房,无论我怎么叫嚷和阻拦,父亲还是坚持去做饭。而母亲始终没有说话,靠在厨房的门上,看着父亲为她做饭。我急得都快哭了,冲着母亲嚷:“爸给你做了一辈子饭,难道你就不能看在儿子的面上饶他这一次,自己做顿饭吗?”可是,母亲没有理我,父亲也没有理我。老两口就像过去的几十年一样,一个闲着,一个做饭,看得我心都要碎了。

父亲的行动已经非常滞缓,那顿饭做了很长时间。最后,母亲竟然来了气,冲着父亲发火:“难道你真的不愿给我做饭了吗?你说过要给我做一辈子饭的!”嚷完,便哭哭啼啼躲进卧室。我忍无可忍,父亲却还跟从前一样,颤悠悠地把汤端上了桌。与以往不同的是,母亲很长时间没有走出卧室。父亲用汤勺舀了一勺香浓的排骨汤,缓缓地蹲下来,轻轻地浇在卧室的门缝边,很快,诱人的香味便弥漫了整个屋子。过了好久,母亲走了出来,如同多年来一样,她撅着嘴,胸中似乎有千般委屈万般怨怒,还是抽抽搭搭地坐到餐桌旁,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

父亲只为我和母亲做了5顿饭。5天后,我和母亲把肚子高高鼓起的父亲重新送进了病房。在我和外人看来,母亲还是那个不会照顾人的母亲,父亲住院期间所有的饭菜都是年迈的奶奶做的,所有的衣物都是我洗的,而母亲整日坐在父亲的床边,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给父亲读她自己写的书。我曾听母亲这样对父亲说:“孩子他爸,以前你从来不看我写的书,现在你病了,就好好躺着听我给你读书吧,这书里有你也有我呢!”

临终时,父亲把我叫到病床前,没有泪水,只有一句话留给我:“毕业后回重庆陪着你妈,给她做饭。”而留给母亲的也只有一句话:“孩子他妈,我走了,以后再也不能给你做饭了。”为了这句话,母亲整整哭了一个星期,不吃不喝地哭,谁也劝不住,反复说的只有一句话:“你说要给我做一辈子饭,你说话不算数,还没到一辈子,你就不给我做饭吃了。”

父亲走后不久,母亲就搬到二叔家住了。二叔小父亲5岁,小母亲7岁,也做得一手好饭。二婶很明事理,对母亲搬去同住没有任何异议。母亲总算又能喝上自己喜欢的汤了,精神也渐渐好了起来。

4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重庆,和母亲生活在一起。这时我才渐渐发现,原来母亲一直是那样依赖父亲,不仅在生活上,而且在精神上都完全依赖父亲。在母亲心里,父亲其实并没有走。

我被分配到万州区一个事业单位,就劝母亲搬出二叔家,跟我一起生活。母亲说,给她一个晚上的时间考虑。那天半夜,我听见母亲的房间里传来“呜呜”的哭声,便爬起来,从虚掩的门缝一瞧,只见母亲坐在父亲的遗像前哭泣,手里拿着枚一元钱的硬币,对着父亲的遗像说:“孩子他爸,儿子让我跟他一起去万州,可是我不想离开老二呀,老二做的饭就像你做的饭,搬过去,我就找不到你了呀!哎,还是让它来决定吧。”母亲颤抖着把那枚硬币抛了出去,我看不到结果,眼睛已经模糊了。

为了我上班方便,母亲还是搬到了万州。我天天上班忙,没有太多时间给已经退休的母亲做饭,就常常从饭店里买些饭菜带回家。有一天堵车,我回去晚了,进屋的时候,竟看见母亲在厨房做饭,她笨拙地切着土豆片,泪水挂在腮边。我突然间想起父亲临终前的那句话,泪水渐渐湿润了眼眶。

父亲去世第四年,一个周末的下午,我跟母亲说:“要不,您再找个合适的老伴,免得我上班了您一个人在家闷得慌。”母亲听了我的话,竟然张皇失措。我忙笑着安慰她道:“您别急,我说的是真的。您原来不是说单位里有个比爸爸更好的老头儿吗?要不,您也带到家里来,我看看?”没想到,母亲却哭着躲进卧室,直到吃晚饭时才出来,眼睛哭得像个桃子。从此,我再也不敢跟母亲提找老伴的事了。

父亲去世第六年,母亲在时光和寂寞的催逼下,追随父亲而去。临终前,母亲对我说:“把我所有的书和你父亲的遗像一块儿烧了吧,让他和我一起走。”母亲去世那天晚上,我流着泪看完了母亲出版的最后一本书。我和父亲一样,几乎从不看母亲写的书,而直到此时,看完了母亲的最后一本书,我终于明白,母亲原来是那样地深爱着父亲,依赖着父亲,只不过她爱的方式与众不同罢了。其实,她的生命是长在父亲身上的。

职场女性如何应对不平等? 篇4

对女人的职场歧视,从求职那一刻正式开始

对于女人的歧视,从女人求职就开始啦,女人找工作的难度大于男人,男人求职,一般业务熟练就可以录用,对于女人就不是这么简单。录用女员工,似乎第一要看的就是女人的容貌,长相不过关,不管这女人多有才,想得到工作也是特别困难。

有的用人单位不愿意录用女员工,是因为怕女人以后结婚生孩子请假,如果女人不生孩子就好啦。所以,女人如果要做职业女性,一定要想好,以后生不生孩子。不生孩子,得到工作的机会要大很多,自己也省事,尽管女人都不生孩子会让人类有绝种的危险。

在工作场合,女人会遭遇很多不平等的待遇,因为美丑的差别就会面临职位选择和升职加薪等不平等对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美女大受欢迎,丑女求职困难。

女人长得丑难找工作,长得美则要承担“让男人魂不守舍”的罪名

从某一方面讲,男人也是喜欢和女人一起工作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吸引力,男人特别容易触景生情,美女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让男人滋生许多莫名其妙的情爱。未婚男人爱耍风流,已婚男人也有魂不守舍的毛病。

于是,因为办公室恋情而影响工作的事时有发生,不管那份恋情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罪过一般都要落到女人身上,似乎女人的身上天生就有罪过。这种事,男人大多不会担什么责任,女人就惨啦,轻则遭处分,重则丢掉工作。

做为职业女性,长得好是一种优势,可以获得好的工作和职位。有的时候,也可以转变成一种“缺点”,造成男人们的心理混乱,美女就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尽管漂亮不是罪过,但很多男人,甚至不少掌握话语权的名男人有钱男人都是这么说的:红颜祸水的事是很多的。

“脸歧视”女人比男人更甚

女人,在哪里,都有男人异样的眼光紧盯不放,言行举止,倍受关注。特别是女人的容貌,更是男人关心的焦点,男人无论长什么样,都无关紧要,女人就不同,女人的脸对她的命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读书笔记 篇5

人类渐渐有了思考,渐渐有了想法,就这样人们开始有了欲望在这种欲望之下人类就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有了自我保护意识,就这样人们慢慢发展起来了,发展起来就有了幸福感和追求幸福感。人类的不平等也就悄然而然的形成了,为了实现自己的幸福感人们开始伤害其他人,同情心渐渐浮云,为了自己的幸福人们什么事都做出来了即使这种幸福建立在其他人的痛苦之上。在社会中那些最能歌善舞的人,最漂亮的人,最强壮的人,最灵巧的人或口才最好的人会受到最多关注,这就是不平等的第一步,也是迈向罪恶的第一步。然而,在人们需要他人帮助的那一刻起,从一个人发现拥有两份食物的好处时,平等就不存在了,就这样私有制产生了。

在私有制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有了富人和穷人之分,富人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富开始用各种方法压迫穷人,就这样人类社会开始出现政府了,有了政府他们就用各种权力来获取财富,这种权力最终导致专制权力的出现,权力又导致各种法律的出现,他们用法律手段获取更多的财富,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幸福,过得舒服。

卢梭在书中提到如果我们追踪不平等的发展就会发现,第一阶段的不平等是法律和所有权的建立,第二阶段不平等是官员制度的设立,而法制权威向专制权威的转变则是第三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的不平等。所以第一阶段认可的不平等是富与穷,第二阶段是强与弱,第三阶段是奴隶和主人,而最后一个阶段的不平等是前两个阶段不平等持续发展的最终结果,直到新的变革彻底推翻了政府,或者重新回到法制状态为止。

《论人类的不平等起源》读书报告 篇6

一、写作背景

本书为卢梭应征第戎学院题目所写的文章。当时第戎学院的征文题目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自然法则是否认可这种不平等?”卢梭为了构思这篇论文,特地到圣日耳曼的森林里,冥想七八天。关于原始人在森林中自由闲散的生活和文明人的各种痛苦的对比,就是在那里冥想的结果。这篇论文是卢梭阐发政治思想的开始,并为《社会契约论》的写作准备了基础。

二、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详述了自然状态以及在自然状态中发展起来的、导致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因素;第二部分论述了社会状态中人类的不平等、政治奴役和道德堕落的发展。此外,卢梭在该书出版后有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做了附注。

卢梭在本书中假想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前曾生活在自然状态中:那时的人类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家庭生活,没有住宅,没有财产,人没有互相攻击和掠夺的本性,只有怜悯他人和自我保存的天然感情;人的各种机能(诸如理性、语言、观念)、欲望和情感(尤其是爱慕、虚荣、贪婪)都处于低级阶段,不存在精神的、政治的不平等。但是人有独特的异于禽兽的自我完善化的能力,共同劳动、家庭的发展促进了人与人的交往,使人的潜在机能被激发起来,导致社会状态的出现。私有制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农业和冶金术的发明是导致这一巨大变革的决定性原因。从此人类产生了许多新的欲望和偏见,道德急剧堕落,富人和穷人的差别出现了,人类落入了可怕的战争状态。于是富人哄骗穷人订立社会契约,社会和法律就是这样起源的,它们保护富人欺压穷人,这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一阶段。订立了契约就需要有保障其实施的强力机构,权力的设立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二阶段,它确立强者和弱者的区别。暴君政治的出现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三阶段和顶点,它确立主人和奴隶的区别。既然暴君依仗暴力蹂躏法律,人民就有权用暴力推翻他。本书中的美好的自然状态和邪恶的文明社会对立的论点,导致了卢梭同崇尚理性和进步的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决裂。

三、个人感受

伏尔泰曾在给卢梭的信中写到:“从没有人用过这么大的智慧企图把我们变成动物,读了你的书,真的想用四只脚走路了。”确实,读罢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起源》一文,确确实实可以感受到现代人相对于原始人平添了太多本不应有的烦忧与困扰。

原始社会是人类最初的乐园。可以没有管制,可以没有等级,可以很自由,也可以很随意。然而,原始人之间纯天然的生活模式已于我们渐行渐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人的生活已然没有了当初的纯净。彼与此之间的尔虞我诈,争吵、嫉妒、憎恨、虚荣、欺骗„„各种现代人所特有的情绪在今天演绎的纷扰丰富。

原始社会中,没有不平等,没有等级,也没有法律。大家在原始社会所处的地位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谁与谁争吵占了上风或是谁抢了谁的果实便证明谁比谁要强大,所有的智慧都是在人们具有了社会属性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原始社会没有财产之说,没有爱情之说,所以人们相互之间没有金钱与感情的制约,人们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依附,所以说在原始社会不存在等级之说。同样,没有财产,没有私有制,自然也不会有法律。法律的存在旨在保护实物,对于不存在自

我意识的原始人,法律于他们而言就是一种束缚。

然而,人们在衣暖食足之后并不甘于满足现状,于是开始创造利于生活的各种工具。人们渐渐开始使用各种工具,本身所具备的天赋和能力渐渐退化。欲望的萌发使得整个社会在不断进步却让人们自己丧失了更多原本便具备的优越本能。生理与智慧的差异伴随着欲望不断开创着新生活。这一切的出现助长了现代人的笨拙、懒惰,甚至让人们迷茫于各种工具之中,而遗忘了最初想要达到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得不互相关爱却又彼此伤害;由于职责,他们生来就是敌人,而由于利益,他们又相互欺骗。对比与原始社会,人们之间凭借着天然的同情心相互帮助,在尽可能获得自身利益的同时不去伤害别人。可是,科技的进步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是进步还是退化?如果说是退化了,那么我们现在所享受到的一切又怎么解释?如果说会是进步了,那我们现在每天都会在无形中感受到的压抑感与无安全感又该怎样看待?

但是,对于现代肮脏的社会,我们并非没有了任何左右的力量,而倡导大家回归原始。就算回归到之前那种天然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总还是会有社会出现的那一刻。因此,针对由于现代社会的救赎,我们所能做的不应该是诋毁眼前,从无穷的美好过去中逃避现在;而应该是正视现代,积极引导现代人,唤醒其天然的同情心,不再受过多的社会束缚。愿吾国吾民身心均可获得平定安稳!

四、选文摘录

1、现在我们再也看不到哪个人自始至终坚持一种行为模式了,再也不能看到哪个人还保留着伟大的造物主赐予他的崇高而庄严的淳朴本性,我们看到的是人们仅剩下过度情欲和昏庸无知之间的可怕交锋。

更糟糕的是,人类每前进一步,他与原始状态的距离就更远一些;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我们就丢掉了更多的发现重大问题的工具。

2、由于忽视对人类本性的研究,我们难以确定自然权利的真正含义,或者界定的模糊不清。

3、自然状态中的人类并不具备各种知识;直到人类在脱离了自然状态之后才拥有有思想。

4、人类对他人尽责并非因为后天的教育使然,只要他不抗拒同情心的自然冲动,他就绝不会伤害任何其他人,甚至任何有知觉的生物,除非在正当的情况下,出于安全的考虑,他才不得不伤害别人以保护自己。

5、我认为人类中间存在两种不平等,一种是我称之为自然上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另一种,或许可称为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后一种不平等赋予一部分人以特权,相反,其他处于劣势的人则没有。

6、主题:指出在事物发展的进程中,权力何时取代了暴力,自然何时让位于法律,并且说明在经历了怎样的一系列奇迹之后,强者甘心为弱者服务,而人们甘心放弃已有的幸福去追求空想的安宁。

7、原始人理解并能掌握的惟一工具就是他的身体。他的身体有各种不同的用途,而我们的身体则因缺乏锻炼什么能力都没有。现代技术使我们变得柔弱而笨拙,而原始人必须使自己强壮敏健。

8、这种动荡往往是由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的欲望碰撞和胡作非为引起的。

9、这种种事实表明,大多数疾病是由我们自己造成的,而我们想要摆脱这些疾病,只能转而坚持那种自然赋予我们的简朴、单纯和清静的生活。

10、一旦被人驯养,它们便丧失了大半优点,好像我们所有对它们的关怀和

养育都只是对它们的损害。人类也是如此,当他具有了社会性,成为一个奴隶,他就变得虚弱胆小,奴性十足。他们萎靡安逸的生活方式完全消磨了他们的力量和勇气。

11、人类智力的发展都应该主要归功于欲望,而欲望能否被普遍满足要依靠智力的发展。

12、每个概念都是纯抽象的,只要想像一参与,概念立刻变成具体的事物了。

13、无论语言和社会是怎样产生的,但至少可以推断,在以相互需要来联结人们并使他们易于使用语言这方面来说,自然几乎没有为人们提供多少社会性,并且也几乎没有为创造这些联系而做任何努力。

14、仅就人所拥有的本能而言,就足以应付自然状态的生活了,而要在社会中生活,他就需要发展智慧了。

15、一个人从对邪恶的无知中获得的益处,要远远多于他从美德的认识中获得的益处。

16、即使是善良和友谊也不过是对某个特定对象的持久的同情,因为不希望一个人痛苦,和希望一个人幸福有什么区别呢?

17、做对自己有利的事,尽量不要伤害别人。

18、欲望越强烈,越需要法律的限制。

19、如果没有财产,人们之间怎么会有依附的关系呢?

20、只有在人们相互依赖或者有共同的需要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产生奴役关系。

21、这些享受不断败坏人的身体和思想,而且随着它们的滥用而不再是享受,它们成了人们的现实需求。

22、每个人都开始关注别人,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因而人们之间形成一种普遍的价值:那些最能歌善舞的人,最漂亮的人,最强壮的人,最灵巧的人或口才最好的人会受到最多的关注。这就是迈向不平等的第一步,也是迈向罪恶的第一步。在最初的差别中,虚荣和蔑视产生了,羞耻和嫉妒也产生了,新的生活所引起的混乱将原始的天真和幸福一起终结了。

23、没有私有制就没有伤害。

24、人类能力扩展的这个时期正处于自然状态的闲散和现在的强烈的自我主义的一种中间状态,这一定是人类最幸福最稳定的一个时代。

25、要保护个人财产,人们必须首先拥有一些东西。

26、“本来就是”和“看起来是”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于是从这种区别中产生了傲慢的虚荣和欺骗伎俩,数不尽的罪恶也开始相继上演。

27、难填的欲壑。对财富的热望,与其说是出于真实的需要,不如说是出于真实的需要,不如说是出于对超越别人的渴望。

28、穷人获得了一幅新的枷锁,而富人获得了一些新的权力。

29、只有对一个人有利的事物他才有可能去创造,而对一个人有害的事物,他是不可能去创造的。

30、人们选出首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而不是为了奴役自己,这是全部政治法的基本准则。

31、对于文明人毫无怨言默默忍受的奴役,原始人不会低下他们的头颅,他们鄙弃用奴役换来的和平,而选择用暴力去换取自由。

32、奴隶是不配谈论自由的。

33、父权的主要力量来源于文明社会。

34、政府不是从专制权力开始的,相反,专制权力却是政府堕落的最终形态。

35、国家存在的基础是法律而不是官员,因而当法律不存在的时候,人们就重新获得天赋的自由权利。

36、人类的政府需要一个远比理性更为坚实的根基,同时也表明对于公众的安宁来说多么需要一个神圣的意志,给最高权威赋予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品质,从而,剥夺臣民危险的弃权的权力。

37、政府组织形式的区别,取决于在创立之初人与人之间等级分化的程度的差异。

38、一旦结成社会,人们就开始互相比较,从邻居们持续不断的交往中,人们发现了他们之间的种种差异。

39、掌权者费尽心机破坏民众的联合,在民众之间制造分裂。他们制造所有能引起分裂的争端,却又维持表面上的社会和谐,他们将各个阶层人民的利益和权力对立起来,使各阶层的人民相互敌对、彼此猜疑,以加强他们的统治。

40、在众多的哲学道理、人性、文明和高尚的道德箴言中,我们什么也没有,我们剩下的就只是轻浮而虚假的表象,拥有荣誉却没有道德,会思考却没有智慧,耽于享受却没有幸福。

论经济不平等及其矫正 篇7

关键词:经济不平等,垄断,再分配,共享

经济不平等违反了我国法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劳动法》等的相关规定。但是, 尽管如此,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我国现有的经济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存在, 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经济不平等意味着不同收入的人群在健康状况、死亡率、生活水平、营养状况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等级差异。毫无疑问, 经济不平等的影响是巨大的。诚如南茜·弗雷泽所言, “经济不是一个文化自由的区域, 而是文化工具化和文化顺从化的区域。因此, 名义上的经济问题不仅影响经济地位, 而且影响社会参与者的身份和特性。”[1] (P49) 政治和文化权利不被承认不仅意味着政治和文化问题, 更意味着经济问题, 意味着经济上的不平等及其渗透性。

一、经济不平等:内涵及其理解

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经济权利决定着人的生命权、人格权、发展权和政治权。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权的来源表明, 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 这种改造是维系人的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基础, 因而人人拥有平等的不受任何形式剥夺和歧视的经济权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却常常面临经济不平等。经济不平等指人们在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等方面的等级差异, 不仅指经济资源分配不平等, 更指各经济主体在一定制度框架内进行差等经济活动、拥有差等经济权利的关系状态。当然, 由于人与人之间事实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 站在人道主义与社会福利的角度, 弱势群体与优势群体之间的经济不平等不一定都是不合理的。换言之, 经济平等并不绝对地排斥“区别待遇”。这一点, 哈耶克是这样认为的:“人人是生而不同的, 财富不均才是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他举例说, “如果在当下的美国或西欧, 相对贫困者能够用其收人的合理部分来购买汽车或冰箱、支付飞机费用, 那么, 这完全是因为过去一些收入较多的人能够支付这些在当时尚属奢侈品的费用。而正是这些奢侈品和富有者, 是人们尝试一种最终会为大众所享用的生活方式的代价。那些将得到尝试并在日后得到发展的物品的范围的扩大, 以及那些能使大众受益的经验之积累, 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对现成财富的不平等分配的结果。”[2]克里斯蒂安也指出, “在经济组织内部, 歧视性差别, 比如跨地区的等级制度、与价值和品序相关的个人或者集体的内在判断之类, 都是其系统性特征, 如果没有这种特征, 该系统的全部逻辑基础就会倒塌。”[3]可见, 在一些学者看来, 市场分配财富的结果是最为公正的, 而任何人为分配或国家干预所做的行为都会对自由的市场竞争产生危害。为此, 我国学者叶敏认为, 以再分配方式缩小贫富阶层差距甚至拉平阶层地位的做法虽然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但这种做法终将被时间证明是无效的, 不仅会延缓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 而且会阻碍贫困或落后者的脚步。[2]但是, 南茜·弗雷泽指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自由主义模式是需要排除经济地位的不平等, 这种公共领域是这样一个舞台, 其中对话者将出身和财产等差异性特征搁置在一旁进行对话, 似乎他们在经济和社会上的地位是平等的。在此, 起作用的是‘似乎’一词。事实上, 对话者间的社会不平等不是被消灭而只是被排出了。”[4] (P82)

由此可见, 经济不平等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不公现象, 在我国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 经济不平等会进一步拉大社会的贫富差距, 影响实质公平。况且经济不平等会加深社会各群体的不公平感, 使贫困群体与富裕群体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张, 进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和人们的“仇富”、“仇官”心理。更严重的是, 经济贫困导致的贫困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极大阻碍。因此, 经济不平等是一种影响广泛、影响深远的根源性不平等, 大多数不平等都与经济不平等有关。诚如罗伯特·A.达尔所指:“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中, 我们会发现金钱拥有一种诱使芸芸众生顺从于不同目的的魔幻力量。”[5]“如果经济权利和地位不平等, 那么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平等是难以达致的;同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领域与个体利益紧密相连, 经济力量已经成为个体参与社会竞争的支柱性力量, 经济领域的平等成为个体平等最主要的构成, 与社会生活与公共利益息息相关。”[6]

二、经济不平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有学者指出, 经济不平等会引发权利缺失和劳动力市场排斥, 而劳动力市场排斥会进一步导致经济贫困和消费者市场排斥, 进而加剧社会孤立和社会割裂, 最终形成空间排斥。[7]这意味着, 经济不平等已不是单独地体现在经济权利、经济利益和经济义务上的不平等上, 而是渗透到我国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 经济不平等引发政治参与不平等

在中国, 人人都应拥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如平等的选举权、政治参与权和政治表达权。但在现实生活中, 政治权利不平等的表现比比皆是,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权利不平等造成的, 因为经济不平等使经济贫困超越了物质贫困的传统范畴, 可以用“非制度性的社会权利失衡”来表述, 其典型表现就是政治领域的权利缺失。

弗雷泽指出, “再分配诉求表明, 现存的经济安排否认他们对于参与平等的必需的客观条件。”[1] (P30) “参与平等是民主公共领域的基本要素, 而大致的社会经济平等是参与平等的前提。”[4] (P95) 这意味着, 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为人们的参与平等设置了障碍, 即经济因素对政治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我国, 这一典型表现就是“一部分拥有较多财富的人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干预政治生活, 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和争取获得更多的利益。”[8]对于贫困群体而言, 他们的人数最多、政治参与的诉求最强烈、参与的功效也最明显, 但是, 他们借助体制内的渠道表达诉求的机会并不多, 在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党代表等中所占比例并不高。为此, 他们不得不借助体制外的渠道来表达, 其后果就是游行、静坐、示威事件日益增多, 以“聚访、闹访”为特征的越级上访日益频繁, 群体性事件也越来越多。陈盛勇的研究表明, 东部地区政治参与的阶层分化已比较明显, 其表现是先富群体的政治参与比例在逐步提高。[9]这说明, 在利益表达方面, 由于资源缺乏, 贫困群体往往处于被动失语和被动失权的状态, 富裕群体则能通过物资资源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优先权, 进而影响政府决策, 获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地位优势。[10]可见, 经济上的不平等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政治上的不平等, 由此带来的政治权利缺失在我国已经非常明显。正所谓“要求经济再分配的主张往往建立在‘人的平等的道德价值’基础之上, 因而, 经济的再分配是一种对人的平等身份权的承认。”[4] (P18) 在达尔看来, “经济不平等是制造政治不平等的罪魁祸首, 因为经济不平等可以直接变为不平等的政治资源, 而政治资源的不平等积累将会把政治不平等推到巅峰, 其结果是权力、影响力和很多特权阶层的权威积累起来, 会进一步拉大不平等。到后来, 没有多少普通公民有能力, 当然也许不愿意去克服这种不平等的力量, 因为政治斗争的成本会变得很高, 很少有公民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金钱和其他资源而采取行动。久而久之, 经济的不平等分配就会演化为政治资源的过度集中与政治行为的过度极权, 而这些就如资本主义与民主的内在张力一样是难以克服的。”[11]因此, 经济不平等对政治不平等的影响尤为明显。

(二) 经济不平等引发教育不平等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 是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然而, 站在不同的学科领域, 教育公平的内涵不同:从伦理学角度看, 教育公平主要包括社会性教育公平和道德性教育公平这两个方面;从社会学角度看,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是社会公平的一个基本准则;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教育公平就是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是达成帕累托最优或次优的重要手段;就法学的角度而言, 教育权是公民一项神圣不可剥夺的法定权利, 是国家通过规范性法律文件对权利主体享受教育资源的保障。尽管各学科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不同, 但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理解是一致的, 即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有很多, 经济发展程度就是其中最显著的影响因素, 其主要的表现有三。一是发达地区教育水平普遍较高, 教育资源也比较多。二是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更多地被高收入家庭的子女所占有。这在基础教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 由于经济贫困,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师资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 由于父母的经济地位不高, 流动儿童在城市的教育权也受到极大的压制。例如, 冯帮的研究发现, 经济不平等对流动儿童的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会使这些农民工的孩子在面临高昂的学费、户籍限制和文化素质障碍时失去更多的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12]中国社会科学院朱玲通过对四川九寨沟和松潘县的居民调查也发现, 由于高昂的教育费用, 这两个地区贫困户的财力难以支撑子女的初中学业, 来自这一群体的新增劳动者往往被排斥在劳动力流动大潮之外, 他们因此而延续了家庭的贫困;处在贫困线边缘的家庭正在奋力托举自己的孩子翻越这道门槛, 以求借助知识改变后代乃至整个家庭的命运;高收入住户则把子女送入了特级教育轨道, 其目的已经不仅仅是收益良好的非农就业, 而是立足于家庭现有财富的基础上守业和创业, 并且继续提升个人和家庭的社会地位。[13]不同收入群体在子女教育上的决策行为生动表明, 社会经济不平等是基础教育不平等的根源, 二者的交互作用会进一步加深贫困人群的教育不平等, 形成极贫人群。三是在高等教育领域,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大学收费制度, 在都能考上大学的情况下, 贫困阶层子女上得起好大学或能抓住优质大学教育资源的机会远远低于富裕阶层。在劳动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 受教育程度决定了一个家庭进入非劳动力市场并获取收益的程度, 因而, 贫困人口的教育缺失与经济贫困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即越贫困教育水平越低、教育水平越低经济越贫困。为此, 经济学家托达罗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财富和劳动力是在非常不平等的情况下分配的, 那么平等的教育机会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14]

(三) 经济不平等诱发各种歧视

经济不平等会引发社会歧视、地区歧视和人格歧视。社会歧视现象由来已久, 常常在法律和社会政策的字里行间呈现, 当然也会在宗教的主题中发现。[15]一般而言, 歧视是指“相同的人 (事) 被不平等地对待或者不同的人 (事) 受到同等的对待”。[16]在当代中国, 受到社会歧视的群体主要包括农民、妇女、少数民族、残疾人、欠发达地区民众等亚文化群体, 这些群体在劳动就业、政治参与、社会保障、高考招生、权益维护、利益表达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 而导致他们劣势的根源是其在经济生活中遭受的不平等。因为经济上的不平等, 这些群体获取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的机会较小, 进而使他们处于一种弱势状态。这种状态的后果是严重的, 容易引起不平等群体的“逆反、仇恨、报复”等心理, 制造社会矛盾, 引发新的社会不公正。

地域歧视是指“社会上的某一群体或社会成员所共有的针对某一弱势群体或某一特殊地域的社会群体的不公平、否定性和排斥性的社会行为或制度安排。”[17]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因经济差距而导致的资源缺失和利益失衡是经济歧视在我国地域发展方面的具体反映。

所谓人格歧视, 是指具有某一方面优势的个人或者群体, 出于对他人的歧视心态, 公然实施的轻蔑或者轻侮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18]人格平等是社会平等的前提和基础。按道理, 作为社会成员, 不论是病残还是健康、贫穷还是富裕, 每一个人理应享有自由、平等和被人尊重的权利。每个人也不分年龄、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 其人格都是平等的, 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有独立承认责任的勇气, 是一个独立的个人。然而, 由于经济地位不平等, 经济劣势者的人格往往容易受到优势者的践踏, 或者自己会攀附经济优势者, 使其人格成为经济优势者的附庸。

(四) 经济不平等诱发犯罪行为

经济不平等还容易诱发不平等者的犯罪行为, 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马克思认为, 违法行为通常是由不以立法者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因素造成的。这表明犯罪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 其逻辑是:“贫困阶层不仅要承受来自经济上的巨大压力, 而且还要忍受来自社会上一些人的各种歧视。当人们意识到无论如何通过自身的何种努力也无法改善自己的境遇时, 必将通过过激的言辞和行动抗议、反对这种体制性安排。”[19]而且, 在与富人的比较中, 各方面的巨大反差会刺伤穷人,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而“这种反抗心情的最早、最原始和最没有效果的形式就是犯罪”。[19]一旦陷入犯罪的泥潭, 人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地位将受到严格的区别性对待, 由此引发差等正义。

三、经济不平等的矫正:再分配与共享

经济不平等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对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而言, 这一点尤为突出。计划经济体制下原先由政府供给的物品如住房、医疗、教育等, 如今正在逐渐地市场化。而在市场化的过程中, 金钱和权力发挥了通天的本领, 对市场领域、公共领域、家庭生活领域和私人领域进行了极大的支配和干扰, 在这个社会, “有钱能使鬼推磨”, 钱权交易、钱学 (学术) 交易的情况时有发生。显然, 经济领域的不平等会引发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的更大不平等, 而这些不平等又反过来加速经济不平等, 形成不平等的累加和传递, 对此必须予以破除。

(一) 打破垄断:控制贫富差距

垄断是指排除、限制竞争以及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的一种状态。垄断有自然垄断、法律壁垒、技术垄断和人为垄断之分, 这其中, 影响最大且最难以矫正的是人为垄断。而人为垄断之所以形成, 在于政府投资仍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 而政府投资需要国有企业作为载体, 这就无疑使权力成为国有企业的保护伞。在我国, 人为垄断的主要表现是公权力插手和干预经济活动所带来的排他性后果。公权力插手经济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利用权力和职位上的影响采用暗示、授意、指定、批示、强制性执行等手段实现其非法意图;而插手和干预经济活动的领域主要包括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 承包、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房地产用地的开发和审批, 矿产资源开发权, 各类行政许可, 归其管理的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兼并、破产、资产转让等重大的经营活动项目。反过来, 为获取土地及其相关资源, 房地产商不得不依附于权力并进行钱权交易。正是由于房地产商和政府垄断了土地及其相关资源, 在群众的刚需明显的情况下, 高昂的土地价格带来了高昂的房地产价格, 权力带来了社会财富的聚集, 这是权力与经济联手垄断的必然后果。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曾预言:“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讲, 少数企业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对生产和市场进行控制, 并在一定的市场领域内从实质上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 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天然的弊病。”[20]在我国, 垄断的部门有水电气供应、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能源等行业, 这些垄断行业的存在是我国现阶段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事实上, 垄断与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确实呈两极分化的态势。国内学者武鹏的研究表明, 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水平导致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上升了25%左右, 垄断行业要比非垄断行业的平均劳动报酬多出相当于全社会各行业平均收入水平70%的额度, 其中不合理的部分相当于行业平均收入水平的1/4。[21]截至2010年, 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和平均工资最低的农林牧渔业的收入差距已扩大到4.2倍之多, 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待遇上的差异, 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22]垄断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相当明显, 劳动者行业选择的不同将带来数倍差距的收入, 这种“同工不同酬”现象是一种典型的差等正义, 不仅扭曲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对社会稳定也极具破坏性, 必须予以矫正。

要破除垄断、缩小贫富差距, 必须实施垄断行业的财产申报制度, 以累进税的方式对垄断行业的红利或利润征税;同时, 要积极鼓励非国营企业参与竞争, 降低垄断行业的准入门槛, 打破劳动力市场上或明或暗的壁垒, 通过促进行业间劳动力的竞争流动来实现劳动贡献与收入水平的匹配;要实行阳光工资制度, 取缔垄断行业的灰色收入、隐形收入;要转变政府投资方式, 对低收入行业进行补贴。此外, 也要打破垄断行业中的高管人员流动, 减少垄断行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 弱化利益集团对垄断行业的控制。还可将垄断行业的成本节约作为考察其业绩的主要指标, 并将其与企业领导者的升迁奖惩挂钩。

(二) 再分配:经济不平等的救济

形象地讲, 再分配就是把社会财富从一个阶层转移到另一个阶层的过程, 是政府通过个人所得税、福利计划、财政公共支出及转移支付等手段均衡社会资源的过程。若从成本、效率的角度分析, 再分配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利于社会整体功利的增加。但是, 如果从公平的角度来说, 再分配就成为了维持社会正义的美德, 原因在于再分配是社会福利权的基本体现, 可以促进互惠互利的合作体系的建立, 有利于社会公正义的实现。

在现时代, 当公众的经济平等权不一致且国家已不再拥有解决众多问题的必要的、充足的能力的时候, 不具包容色彩的经济分配模式必然难以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的目的, 人们对正义的渴求自然越来越强烈。正如我们所看到的, 全球化不得不使有关“怎样”的问题被问题化, 这一点就像它使“谁”的问题政治化一样。[23]虽然有关正义诉求的内容有极大的差异, 但对经济再分配诉求的倾向却是极为普遍的, 这与再分配的政治含义有关, 以至在再分配受到争议与附载权力的时候, 其诸多功能并未得到限制, 因为他们是经常被视为需要由国家加以裁决的, 它可以动员公民社会, 让官员保持责任感且确保国家行动能够表达全体公民的集体意愿。正如费雷泽所指出, 当我们讨论的集体接近被剥削工人阶级的理想类型时, 我们面对的是需要再分配矫正的分配非正义。相反, 当我们讨论的集体接近受蔑视性关系的理想类型时, 我们面对的是需要承认矫正的错误承认的非正义。[4] (P21) 这意味着, 再分配是矫正经济不平等的有效手段。

再分配一般与阶级政治等同, 再分配的范式不但包含以重新评价被不公正地贬低的身份为目标的运动, 而且包括各种拒绝传统阶级政治的“基础主义”的解构趋势, 它比常规意义上的身份政治更宽泛。再分配将群体差异看作是不公正差异的显现, 全然不是这些群体的内在特征, 这些差异是被社会地构成的一种不公正的政治经济的结果, 因而, 再分配强调的是要废除而不是承认群体的差异。[1] (P9-10) 可见, 要缩小贫富差距、破除经济不平等, 再分配就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三) 成果共享:经济平等的承诺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 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利益分化和利益矛盾凸显。在此背景下, 如何平衡利益格局、分配利益资源、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就成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紧迫的任务。利益格局的失衡源于改革发展的成果没有在全社会共享。因此, 如何共享劳动成果、破除经济不平等就成为了新时期各级政府所肩负的时代责任。

作为一种价值追求, 成果共享已经超越了经济发展和执政党领导层面的价值诉求, 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发展成果共享既是一个政治命题, 又是一个哲学问题, 并且是一种解决当今社会发展实践中利益矛盾的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24]为此,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政府的重要责任。包容性增长意指在社会公平正义原则的指导下, 坚持以人为本、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方针, 让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成果惠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所有地区、所有阶层与所有人。包容性政策就是包容性增长理念在社会政策层面上的体现。实施包容性政策的目的在于公民平等拥有权利, 它主要通过对弱势群体赋权来减少公共政策对他们的排斥和歧视。而包容性增长的目标是成果共享, 在此意义上, 成果共享已经被提升到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中。成果共享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 而公平正义本身就意味着人们的利益共享, 这就要求不同利益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进行合作, 这种社会合作正是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张康之教授指出, “在这种正义原则之下开展合作, 他人不再是自我实现的障碍, 反而成了自我实现的条件;每个人自我实现的目标不仅不具有排他性, 反而获得了‘利他’的性质……合作的共生共赢性质决定了合作进程中不会形成话语霸权……所以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和不受歧视的。”可见, 合作治理能够实现参与合作的双方或多方的价值, 政府也可通过提供行动框架与规范来保障不同行动者价值的实现, 最终保障合作正义的实现。既然合作治理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途径, 而合作的基础是公平与平等, 那么, 要实现合作治理, 就必须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平等, 让全体人民共享劳动成果。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接受专访时指出:“一个公正的社会, 就是让大众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此, 要实现经济平等, 让所有人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就必须实现成果共享。

不平等的爱 篇8

和这句话毫无关系,他的传球曾帮助太多资质平平的队友拿到大合同,而他却没有在队友的帮助下得到哪怕一次总决赛经历。

支离破碎的太阳已经和季后赛渐行渐远,但纳什这个37岁的老将宝刀未老--只要他能留在场上,太阳就会绽放出绚丽的进攻,纳什甚至有机会再度触碰到助攻王的衣襟。然而,他也来到职业生涯最后一个十字路口。

不老传奇

湖人主场迎战太阳(3月23日),这是两支去年曾相逢于西部决赛的球队,但如今已是时过境迁。湖人自从今年全明星周末后就开启了季后赛模式,目标直指三连冠;太阳则为了能搭上季后赛末班车而苦苦拼争,但如今只是剩下理论上的一丝可能。

这场比赛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当湖人在第三节就取得21分领先的时候,谁都以为比赛就会这样结束了。太阳会战略性地放弃这个客场比赛,保存体力回去主场打“背靠背”与猛龙的比赛,但史蒂夫·纳什不想就这么灰头土脸地离开洛杉矶。第三节还剩4分34秒,他在快攻中投中三分球,开始率队不断缩小分差。还剩4分16秒时,太阳再次发动反击,纳什伸手又命中一记三分球。一分钟后,纳什连续第三次投中三分球,两队分差缩小为14分。湖人的球迷起初并没有因为一个37岁老将的惊艳表现出现异常反应,但到了第三节的最后两分钟,纳什又连续送出了三次助攻,硬生生地将21分的分差追改写到个位数时,才有人在看台上倒吸了一口凉气。

纳什的努力并没有最终为太阳换来一场胜利。在这场史诗般的三加时比赛中,科比·布莱恩特用得到赛季最高分(42分)的手段把胜利留在了洛杉矶,但纳什有理由昂着头离开斯台普斯中心。加拿大人全场出战49分20秒,他已经拼掉了身上最后一丝能量,以至于在最后一个加时,他两次遭遇断球,一次三分球尝试未果--如果他没有犯下这些失误,太阳队也许会赢得胜利,但肯定没有人能怪罪他。要知道,没有多少球员能在超过37岁的年龄还出场达到49分钟,过去十年中,只有迈克尔·乔丹做到这一点,而纳什仅在本赛季就出现了两次(去年11月25日太阳主场同公牛的比赛也曾上场49分钟)。金特里之所以不愿意让爱将在板凳上多休息一些时间,除了纳什的外线攻击(三分球7投5中)是太阳追分的利器外,后者的传球也屡屡帮助队友得分--依靠全场惊人的20次助攻,纳什本赛季的场均助攻数达到了11.48次,他也暂时把朗多从助攻王的宝座上拉了下来。

事实上,在庆祝完自己37岁生日(2月8日)之后的十场比赛里,纳什的助攻次数全都上双。在NBA历史上,还没有任何球员能够在37岁(或更老)的情况下有连续超过五场助攻上双。即使是联盟历史上的总助攻王约翰·斯托克顿,在到了这把年纪后最多也就只有连续五场助攻上双。所以,看纳什的比赛,总会让人产生错觉,也许永动机是存在的,它就装在加拿大人的身体里。15年前刚入联盟时,22岁的纳什如风之子一般,喜欢带着球在场上狂奔,然后在对手的防线里杀进杀出;37岁时,他没有任何改变。或许,年龄对于纳什就是一个数字而已。

今年1月13日,在太阳主场以118比109通过加时战胜篮网的比赛中,纳什还曾创造另一项联盟纪录。在这场比赛中,纳什11次罚球全部命中,从而将自己职业生涯的该数据改变成了2999罚2711中,罚球命中率达到90 394%,这让他超过马克·普莱斯(90 389%),上升至NBA历史榜首位。当然,这只是暂时性的超越,要想一直保持九成以上的罚球命中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纳什也在这场堪称犬牙交错的战役中游走在第一和第二位。

反正不管用何种标准衡量,本赛季对于纳什个人而言都是成功的。截至到三月份常规赛结束,他在70场比赛中的场均数据为15.3分、11.4次助攻,49.5%的投篮命中率和39.8%的三分命中率。即便是和他首次夺得MVP的赛季(2004-05赛季)相比,这份数据也毫不算逊色。纳什还是那个在比赛中能自如发挥,视野开阔,快攻中令人信服的大师。岁月对他的影响仿佛只是让他的跳投比以往更精纯,传球更匪夷所思,打法更自由。尽管那些年轻的后卫们,比如德里克·罗斯、克里斯·保罗和德隆·威廉姆斯等人看似已经成功接班,但任何人用任何表现也无法让人忘记纳什的印记。

悲哀的是,太阳已经在事实上告别了本赛季的季后赛争夺。日落,长夜将至,这对于纳什而言太过残酷。

日薄西山

两年前,曾经那个激情四射、进攻无往不催的太阳队,自从2004年后首次无缘季后赛,这在当时被很多人看来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这支本该消失在亚利桑那沙漠中的球队,却在上赛季常规赛赢得了54场胜利,包括在全明星周末后一鼓作气打出23胜6负。带着这种气势,太阳在西部半决赛上横扫马刺,而且以富有尊严的方式与湖人拼到第六场。太阳配得上虽败犹荣的字眼,只是这终究是一个令人感到遗憾的结果-这已经是纳什的职业生涯中第四次倒在分区决赛-这通往总决赛舞台的最后一级台阶上了。在赛后的更衣室里,打了118场季后赛的纳什潸然泪下,或许那个时候加拿大人已经预料到这恐怕是他最后一次率队冲击总冠军了。

本赛季开始后,纳什依然拥有梦想,拥有从头再来的期望,可他也知道,这会是一个无比艰难的赛季。毕竟太阳自去年休赛期开始经历了很大的人员调整。他们放走了斯塔德迈尔这个内线基石,得到了最终被证明不适应太阳体系的特科格鲁。到了赛季中期,太阳又和魔术队进行了一笔大交易,送走了特科格鲁和贾森·理查德森,换回了马辛·戈塔特和文斯·卡特。“我们的阵容和上赛季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我们一直在费劲寻找自己的定位,但在一个全新的群体中找到共性是非常困难的事。”纳什很清楚这套阵容的生命线在哪儿,但他从不怯懦,他也不是认栽,这就是他的气度。

在没有了小斯在内线肆虐的情况下,太阳比以往更要利用大量坚决的投篮以弥补阵地进攻等诸多软肋。去年11月15日客场同湖人的比赛,太阳全队硬生生扔进了22个三分球,距离NBA球队单场纪录只差一个。那场比赛或许是菲尼克斯人本赛季最振奋人心的一场胜利,只可惜你不可能总是依靠这样的方式赢球。

自从本赛季开始,太阳的战绩一直徘徊在五成左右。去年12月大交易后,球队因为磨合阵容陷入连败困境,战绩一度来到14胜20负。后来,纳什率队走出低谷——继全明星周末前将战绩提升到五成以上后,钱宁·弗莱在二月份最后两场比赛接连送出绝杀,太阳的战绩达到31胜27负,重新燃起;中击季后赛的希望。可惜在这之后,太阳经历了黑暗般的三月(5胜11负),尽管纳什在这个时段的表现堪称杰出,但也于事无补,他们终于成为“狂野西部”的牺牲品。

《亚利桑那共和报》在三月结束后就下了结论:太阳队已经卸下了争夺季后赛的压力——这是一种

耻辱而无奈的轻松。“感觉起来,(赛季)已经结束了。”纳什说,

“因为我们打得不好,没怎么赢过球,这挺失望的,不过我们整个赛季都是这样失望。”当一切努力变得徒劳,但纳什依然愿意带领球队继续奋斗。“去年我们还能打进西部决赛,甚至有机会获得总冠军,但现在我们不得不面对要被季后赛拒绝的尴尬,而我必须负起自己的责任。”

事实上,纳什在本赛季的悲情绝不只停留在赛场上,他的体内还夹杂着老婆偷情和婚姻失败的痛楚。分手注定是痛苦的,但当一切了断之后会是甜美的。纳什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不知道这句话是否也适用于自己的职业生涯。

本赛季结束后,纳什和太阳在2009年夏天续下了那份合同只剩下最后一年。太阳队处处都是未知数,你惟一能确定的就是他们需要伤筋动骨般的重建工作。37岁的纳什,是守着一段也许不那么快乐的感情白头偕老,还是去到其他城市再发一次少年狂?他甜苦交加的人生,又到了融汇错杂的时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生活中的这两个避风港(篮球和家庭)都已经消失了,不过我总是把这些看成是让我更加成熟。变得更好的机会。”纳什说。

十字路口

在罗伯特·萨沃七年太阳老板的NBA生计里,他更换四任球队总经理,三任球队主帅,外加上数不清的惊天交易……对他而言,这一切仿佛都是短线投资,除了史蒂夫·纳什。事实上,纳什身边的队友在几年之内基本走光,如果你翻看太阳在四年前的花名册,也就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还在球队中了。

不过,即便是在本赛季遭遇诸多不测,太阳队的管理层和和主教练金特里却在一次又一次地重申他们不会交易纳什。但是如果他们有机会重新规划自己球队的话,就肯定不会愚蠢到放弃机会的。纳什的年龄注定了他不会适合于一支处在重建期的球队,况且把他摆上交易架,肯定能吸引到很多球队的注意力,坊间甚至盛传森林狼愿意用西班牙“金童”卢比奥的签约权交换纳什。

“惟一能让我们产生交易他想法的原因是,他走到我们面前说,‘我想去别的地方了’。”金特里的话表现出了对纳什的尊敬。但纳什也许真的“想去别的地方了”,他也不会轻易说出口,毕竟他和太阳的感情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身为1996黄金一代的成员,纳什当时在首轮第15顺位被太阳选中,职业生涯中的首个落脚点就在菲尼克斯。不过,纳什当时在队中的身份并不重要,尤其是贾森·基德在1996年12月来到这里之后,原本位置就不稳固的他被挤到了球队第三组织后卫上。

纳什从来就不抱怨上场时间过少,他只要得到机会就会在场上拼命奔跑,为队友创造得分机会。1998年夏天,太阳用纳什从小牛那里换来了布巴·威尔斯和马丁·穆瑟普两名角色球员,外加两个首轮选秀权,其中一个便被太阳在1999年选中肖恩·马里昂,这也是太阳队当时的老板老克朗杰罗一直认为这是一笔很划算买卖的原因。当然,他的儿子小克朗杰罗在2004年夏天干了一票堪称是太阳队史上最精明的手笔:签回纳什。

说到纳什重回菲尼克斯,就必须感谢2003年12月成为太阳主帅的德·安东尼的大力引荐。这个在欧洲篮球浸淫多年的教练一手打造出的“七秒或更少时间”的进攻战术,纳什和斯塔德迈尔、马里昂等一众能跑善抢之辈,取得了2004-05赛季全联盟战绩第一的成绩。但即便是最强大的小球,也没办法克服自己的硬伤来夺冠,太阳最终还是在那一年的西部决赛中被马刺打得灰头土脸,以1比4败下阵来。接下来的两年时间,纳什极度渴望证明总攻击型球队不能拿冠军是个伪命题——2006-07赛季的太阳被认为是纳什时代最接近总冠军的球队,甚至要是没有罗伯特·霍里撞倒他的那一幕……

无论如何,在2004到2007年,纳什在菲尼克斯体会到了人生最缤纷的时光:两度常规赛MVP、蝉联助攻王、“180俱乐部”的常客,这些个人荣誉使他的人生浓甜到了极致。也因为此,两度被马刺淘汰、一次败给诺维茨基的苦涩,显得格外剧烈。那时节,纳什的甜和苦都锥心刺骨,但他和菲尼克斯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在2009年夏天,纳什在太阳前途未卜的情况下仍然提前一年与其续约,把合同延期至2011年。彼时加拿大人如此回答那些认为他应该去其它球队的人们,“我肯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后才做出了这个选择,之前我的确考虑了很多。但是有一点毋需置疑,我爱这座城市,我爱这支球队,我也爱我的教练以及所有的队友。”

今年的2月26日,纳什率领太阳客场以114比106击败猛龙,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七个赛季率队从多伦多带走胜利。加拿大人依然用掌声欢迎自己的家乡英雄,但此时的纳什百感交集,因为他不清楚自己再来到这里的时候是否还会身穿太阳球衣。

上一篇:医师节祝福语简短下一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