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不平等

2024-05-21

男女不平等(共6篇)

男女不平等 篇1

1 男女平等的内涵

如今, 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 都在追求男女平等,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呢?我认为男女平等首先是在观念、思想上的平等, 然后才是具体权利的平等。没有思想观念上的平等, 就永远也无法实现具体权利的平等。男女平等是一种正确的性别观念, 它是指在承认男女性别差异基础上, 对男女的人格、品德、能力、行为和价值及其价值选择的平等公平对待。

男女平等不是男女“等同”, 不分男女。要认识到男女的差异, 尤其是先天的生理性的差异, 否则, 则会造成表面平等而实质上不平等。举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在火车站或公园的公厕前, 女厕门前总是排着长龙, 而男厕门前人总会比女厕少些。目前, 我国男女公厕的年纪常常是相等的, 这是形式上的男女平等。可实际上, 男厕另有小便器, 容纳量大于女厕, 且女士上厕所时间比男士要长, 这是男女的“先天性不平等”。当先天性不平等遇上形式上的平等时, 就会发生男女厕门口两种截然不同的局面, 形成实质上的不平等。所以, 忽视了良性差异的男女平等并不是真正的平等, 在一定情况下, 形式上的男女均等是一种对女性的不平等 (也有可能是对男性的不平等) , 因为两性存在生理的差异, 并且因为受到长久的束缚, 在许多方面女性已经落后于男性了, 男女性并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男女平等必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彼此独立的基础上的。女性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不是上帝为了陪伴亚当而用亚当的肋骨制造的夏娃。女性不需要男性的宠溺的父爱式的纵容, 那不是平等, 而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照顾式怜悯性的让步, 女性不需要男性的恩赐与对他们的依赖。女性不承受男性的暴力与虐待, 女性不是男性的私有财产, 不是男性威权下的奴隶, 不是任由摆布的玩物。宠溺不是平等, 虐待不是平等;颐指气使不是平等, 言听计从不是平等, 平等时彼此的独立自主。强调男女平等, 不是争取女性权利而排斥男性权利, 而是保证男女双方享有公平的权利和义务。

男女平等, 意味着男女双方都有享有某种权利, 都要履行一定的义务, 承担一定的责任。有同学争辩说, “你说要争取妇女走出家门就业的权利。可是如果我不想就业只想当一个贤妻良母, 我愿意把丈夫的成功当成我自己的成功也不行吗?”答案是, 当然可以。争取妇女的劳动权、平等就业权, 反对将女性局限于家庭之中并不意味着女性一定要走出家门, 上职场拼搏。争取这项权利, 仅代表着女性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有与男性公平竞争的机会。作为一名女性, 你可以自由选择做一名职业妇女或是家庭主妇。相对地, 因为男女平等, 作为一名男性也可以选择留在家里照料家事或是出外打拼。因为养家糊口并不只是哪一方的责任, 照料家事也不仅是哪一方的义务。外出或留下, 或两者兼顾, 只是一个选择的问题。男女平等意味着男女双方都有平等的自由选择权。

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一书中写道:“要在既定世界当中建立一个自由领域, 要取得最大的胜利, 男人和女人首先就必须依据并通过他们的自然差异, 去毫不含糊地肯定他们的手足关系。”男女是平等的手足关系, 而不是有等级的主仆关系, 男女彼此自由而平等。

2 中国现存的男女不平等现象

在追求人民主权、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 中国也开始了追求男女平等的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妇女解放运动经过百年后, 目前中国的妇女地位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可是男女不平等现象事实上还是普遍地存在着, 社会上也流传着很多歧视女性的观点。

在教育领域中, 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和社会态度。在贫困家庭, 当教育资源有限的时候, 大部分家庭都会选择牺牲女孩子的求学机会。在学校招生时, 男孩子事实上往往会比女孩子有优势, 尤其是在一些诸如语言类、艺术类学校, 总会不自觉地向男生倾斜。

“女孩子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目前在高校内广泛流传。这种观点彻底否定了女生奋斗的价值, 是从思想上歧视女生, 否定女生的能力和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是一种认为女性需要依赖于家庭, 依赖男性的观点, 否定了女生的独立性, 歧视了女生自立自强的能力。而对于那些能够自立的高学历女生, 社会上是抱着调侃嘲弄的态度的, 诸如“世界上有四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和敢娶女博士的人”, “专科生是黄蓉, 本科生是赵敏, 研究生是灭绝师太”一类的言论数不胜数。

在就业方面, 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和歧视女性的言论更不少见。在就业机会上, 优先录取男性成为了“潜规则”, 一些企业甚至公然违背国家政策拒招女工, 不少企业虽然不敢公然对抗该法律, 却隐形拒绝女工, 例如提高招收女工的门槛, 在招聘条件中增加与工作无关却不利于女性竞争的要求。有人对此做了一项调查, 在被调企业中, 男性的录取人数比女性高了一倍。而且企业对被录取的女性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例如对婚姻状况, 生育年龄的要求和产假期间无薪等。用人单位表示, 他们不愿录用或公平对待女性一方面是因为女生毕业后很快就要面临婚嫁和生育问题, 按照《劳动法》规定必须保障其工资水平, 等于企业白养着, 增大了企业成本,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觉得女性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家庭上, 因而不能像男员工一样尽心尽力地为单位办事, 况且他们认为女性的能力普遍上要弱于男性。

在就业领域方面, 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男孩子的工作可以艰苦些, 关键是要有前途, 女孩子的工作收入可以低些, 关键是要稳定, 最好还能兼顾家里。像护士和幼师的职业比较适合女性, 而医生和教授的职业就较为适合男性, 因为它比前者需要更多的技能和智慧。这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职业的观点还是局限于家庭的照顾者、辅助者及其的延伸, 并认为女性的能力普遍弱于男性。

在就业报酬方面, 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也不胜枚举。有的用人单位给男大学毕业生安家费, 女生却没有, 很多企业里男生的待遇比女生优厚。

在家庭方面, 男女不平等现象也不少见。家庭暴力现象依然存在, 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农村依旧影响深刻,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各种封建观念严重残留。重婚、“包二奶”等陈规陋习屡禁不止。传统的“夫贵妻荣”观念认为女性获得社会尊重和成就感的根本途径是依附于丈夫的荣耀的观点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二保一”的家庭生活策略 (即提倡在家庭物质资源、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妻子应该牺牲自己的事业, 全心全意做好家务, 以保证丈夫的社会活动和事业成功, 并将丈夫的成功看成自己的成功) 就是传统的“夫贵妻荣”思想的翻版。这种看似合理的家庭生活策略, 实际是对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的认同, 也是对传统的“夫贵妻荣”思想的迎合, 在本质上是违背男女平等原则的。女性应该既可以是家中的贤妻良母, 又可以做事业场上的巾帼英雄, 不应该把女性拴在家中那片小小的天地里。然而我们的社会似乎更乐意见到女性以做一个贤妻良母为终极目标。在现实生活中, 一个追逐事业的女性往往会被形容为冷冰冰的自私自利的不顾家庭不爱孩子的冷血动物。一声意味复杂的“女强人”里包含着多多少少的排斥, 而一个为了事业完全忽略家庭的男人却可以得到全世界的谅解与包容, 甚至人们还会谴责其身后的女人不够宽容体贴。在世俗的眼光中, 女人应该站在男人的身后, 可以做陪衬的鲜花, 永远不要喧宾夺主掩盖男人的光芒。

在政治领域中, 女性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就更多了。以至于为了保证妇女的政治权利, 国家不得不硬性规定在干部选拔和任用规定中录用或提升女性的最低数额或达到某一录用或提升性别比的期限。这种差别对待本是为了帮助女性克服传统观念与男性公平竞争, 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变了样。例如, 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规定的“至少一名”女性常常被有关部门操作成“只要有一名女性即可”。因此, 在国家机构尤其在高级领导层, 我们见到的女性干部可谓是凤毛麟角。

3 造成男女不平等的原因

生理差异:女性的体力普遍而言弱于男性, 这是男女不平等现象的根源之一。劳动能力决定了经济地位, 而经济地位又决定了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在农耕文明那个全靠人工劳动的年代, 人是最主要的劳动力, 男性的体力要优于女性。因此耕地打猎一类的体力活就由男性来承担, 而女性则承担稍轻松的家务和织布等活动。因此男性是家庭的支柱, 是经济的主要来源的掌控者, 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其经济地位高于女性, 于是形成了“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和“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女性较弱的体力决定了她们低下的地位。到了机器大生产时期, 对劳动者的体力要求逐渐下降, 可由于女性承担着种族延续的重任, 会有一个怀孕, 生产和哺乳的时期, 因此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主会拒绝或尽可能少地雇佣女性, 从而导致女性劳动力市场低迷, 女性劳动力只能贱价卖出。女性的经济地位低于男性是男女不平等的重要表现, 也是诱发其他男女不平等现象的重要原因。

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主流传统文化始于奴隶社会。那是一个完全的父权男权社会。当时由于女性经济地位低下而导致社会地位的低下, 从而产生了卑贱女性的文化。几千年来,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女性地位低下这一社会现实从未改变, 因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文化一直流传下来, 孔子曰:“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是轻视女性的。在古代, 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庸, 是男性的私有财产, 是男性财富和权力的一种象征, 是泄欲和传宗接代的工具。统治者用《女戒》来教化女子, 用牌坊来束缚女子, 教育女子要从一而终, 教育女子要宽容大度不嫉妒, “贤惠"地容忍丈夫的三妻四妾, 公婆的凌辱打骂, 创造一种女性卑贱论的文化来熏陶教育子民, 使女性自以为卑贱。现在, 这种封建思想对一部分人仍有深刻影响。另外, 传统文化还造就了不正确的性别观念:人们总觉得女性是弱者, 觉得女性过于感性而缺乏理性。认为女性应该是温柔贤淑贤惠文静的, 认为女性应该留在家中为家庭服务, 相夫教子应该是女性的天职。认为应该“男主外女主内”, 因而女性不应该在职场拼搏, 而应该在家庭中奉献。认为女性缺乏逻辑思维, 缺乏领导能力。当代企业不欢迎女员工, 领导岗位上少见女子的身影与传统的性别观念对女性的误解密切相关。

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统治者为了便于管理, 向民众灌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因此在古代, 女子受教育的人数和程度都是极少的, 只有一些皇族贵族女子和青楼女子受过教育。那时的女性由于缺乏文化修养而丧失了对自己的思考, 在教化下认同女习惯劣于男性的观点。现代中国女子教育尽管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尤其是农村妇女文化水平低下。较低的文化水平妨碍了她们接受先进思想, 摆脱封建观念, 树立独立自主, 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另外, 低水平导致了她们较低的职业技能, 微薄的收入使他们不能通过经济独立和较高的经济地位获得个人独立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同时, 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男女平等观念教育还没充分普及, 男女平等观念尚未获得全民认同, 许多男性由此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男性仍然轻视女性, 他们深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大男子主义作风严重。

公权力的介入不足:思想上的流毒是难以清除的, 需要长期的努力。因此追求男女平等不能单纯依赖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还需要依靠公权力的介入, 需要国家制定法律法规保障女性权利, 需要国家机关切实提供援助和保护, 需要政府出面宣传教育。然而目前对于追求男女平等、保护女性权利, 我国公权力的介入是明显不足甚至是缺位的。一方面, 政府对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没有进行很好的宣传教育。虽然对生育方面大力宣传“生男生女一个样”, 但对其他方面却没有很好地纠正一些错误的性别观念, 更没有把男女平等的实质内涵向国民做一个较为清晰完整的阐述, 使国民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在司法实践方面, 由于受到“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思想影响, 政府组织及有关机关在保护妇女权利尤其是保护其免受家庭暴力方面极其不足。

4 关于推进男女平等进程的对策

(1) 全面提高公民素质, 提高人的受教育水平。以先进的思想文化扫除封建思想残余。

(2) 通过教育、政府宣传和大众传媒等多种方式宣传和普及正确的性别观念, 使人们认识到男女是平等的, 有差异但没有优势。创建人人追求男女平等的良好风尚, 引导人们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 废除歧视女性的陈规旧俗。

(3) 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出来现有的法律法规外, 还应该继续完善相关保护女性权利的法律法规, 开拓多种女性被侵权的救济渠道。要确保法律政策的实施到位, 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实实在在地保障女性权益。

(4) 鼓励、支持和引导女性维权群众性组织 (例如已存在的妇联和一些妇女互助会) 的成立与发展。引发男女不平等现象也是多方面、多类型的, 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地区, 各个人群中, 因此要解决男女不平等问题, 光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该多促进女性维权团体的发展, 并引导公民对女性权利和男女平等问题进行关注, 使政府、社会和公民共同努力, 形成合力, 携手推进男女平等。

摘要:简略阐述了男女平等的内涵, 即男女平等应该是彼此尊重和独立的, 承认差异的, 贯彻于思想观念和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平等, 揭示了中国现存的部分男女不平等现象, 分析了产生男女不平等的原因, 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男女平等,内涵,现象,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藉出版社, 1998.

[2]李傲.中国性别平等状况调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3]郑必俊, 陶洁.中国女性的过去、现在、与未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男女不平等 篇2

【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开宗明义,男女平等指男性和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各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可能指使成为事实的属性、可能性。而实现指成为事实,包括时间上的长久性,空间上的普遍性和状态上的稳定性,区别于指短暂、少数和不稳定的“出现”一词。

从生理上说,女性的体力普遍弱于男性,这是男女不平等出现的根源。

也直接导致了女性经济地位的低下。在农耕文明时代,人是最主要的劳动力,男性的体力要优于女性。所以耕地打猎一类的体力活主要由男性承担,而女性承担较为轻松的家务和织布等活动。由此一来,男性成为家庭的支柱,是经济的主要来源掌控者。机器大生产时期,对劳动者的体力要求下降,可由于女性存在哺育期,因此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主会拒绝或尽可能少的雇佣女性。

而我们都知道,劳动能力决定经济地位,而经济地位又决定了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社会文化方面,主流传统文化始于奴隶社会,那时由于女性经济地位低下而导致社会地位低下,从而产生了“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文化。孔子曰:“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不可否认,人类历史的几千年里,女性长期的处于低下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男主内女主外”,女性是弱者,过于感性而缺乏理性的根深蒂固的性别观念。同时,这就造成了处于第二性的女性受教育机会减小。现代女子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我们不能否认还有相当一部分妇女文化水平相对低下。这导致了她们的收入偏低,不能通过经济独立和较高的经济地位获得个人独立和较高的家庭、社会地位。

政治方面,作为生产力主导者的男性长期处于政治的优势的地位。从人利己的本性出发,男性不可能主动放弃这种优势。而女性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又不可能主动的夺回优势。

纵观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可见:男女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请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到什么是平等呢?平等与不平等的界限到底应该划在哪?有句话说,公道自在人心。但是心和心的标准是不一样的。难道要像一刀把苹果平均分成两半那样吗?公平本身就是不可量化的,而就算对方辩友现在提供一个方案,那这个方案运用的也是可量化的科学手段。这用量化的手段去解决不可量化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逻辑上的悖论!

我们要在正视男女平等的不可实现的基础上,尽量的去缩小这种差距。就像我们要正视无法消除的矛盾,但努力去解决一样。不必强求平等,实现男女平衡、和谐才是最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啊!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男女平等不可能实现。

【自由辩问题】

平等不可能实现

自由辩问题

一.分工不同

 1对方辩友您是否承认男女性别差异会造成男女社会分工的不同?

是:(接2)

否:那么我举个例子,原始社会时人们就明白应该将狩猎分配给男性,采集分配给女性来完成,这样分工的差距难道不是生理差异造成的么?(接2)

2那么您是否承认在男权社会形成的几千年里,男性在社会生产中竞争力更强,因而较女性地位高呢? 是:(接3)

否:a(对方否认现在处于男权社会或否认男性地位高于女性)对方辩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您总不能否认吧。现今社会男性在社会资源和财富占有率上都远远高于女性的现实您能否认吗?

b(对方否认男性竞争力更强)在农业文明中,男性更适合完成农业体力劳动您不能否认吧?(接3)

3由此可见,哪种性别更适应生产力现状哪个性别就更有可能从社会竞争中胜出,地位更高,成就更大,从而造成性别间不平等,对吗? 是:(接4)

否:(暂时不知道怎么防„„)

 1.辩友是否认为女性在家庭中掌管家庭财政是女性地位提高的标志呢?------是.2.生活中,很多男性是不是更愿意在外面闯荡,负担养家的责任呢?------是.3.对方辩友是否看到在管理家庭事务上女性承担的更多呢?比如说家庭财政,教育孩子,洗衣做饭„„------是.单纯的以女人掌管家庭财政便认定为女性地位提高的标志,始终是有失偏颇的。即便是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女性掌管家务财政的也很多,“男主外女主内”是老传统,中国人的思维中,男人娶个老婆就是要让她管好一大家子的事儿,处理好各项日常生活开销。

生活中,很多男性,他们把“男人管账”视为一件挺没面子的事儿,觉得这样的男人太“娘气”,有点婆婆妈妈,也觉得男人就该在外面闯,把家扔给女人就是了。所以,单从女性的财政权力看,不见得是进步和创新,相反是一种传统思想的调整和延续。就更不可能作为评判女性地位的依据了。 女性应不应该获得与男性相等的参政权? 应该

女性天生就对政治不太敏感,对吧? 不是啊,天生不敏感就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

不是的,天生不敏感只是一种现象,它客观存在,是由生理结构决定的。那我请问您所谓的达到男女参政权的平等是如何实现的呢? 应该。。

但您还是没有解决我们的问题啊,女性自身的缺陷是如何得以体现和平等的呢?。。

那您所谓的平等的标准是什么??

二.男性既得利益

 现今男权社会,男性在包括立法等重大社会事务中所占的比重都远大于女性,他们在决策时有意无意地都会用男权的眼光和价值观去评判事物,这样对接受决策的女性就公平了吗? 三.方案可行性(量化) 对方辩友您刚才一直提到的“相对公平”的概念,可以下个准确的定义吗?

 关于您定义中提到的“利差”(或其他类似概念)应当怎样进行衡量呢?又怎样保证结果的准确呢?(类似追问:男女之间的差异固然存在,但如何科学地量化这种差异,还请对方辩友正面论证一下。)

 请问对方辩友你是否能拿出一个实现男女平等的方案(工作,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没有 有 方案可行性

假设的前提对不对,前提有没有可能实现 貌似合理的话,再问

这个所谓方案是所谓平等标准是根据什么设定的?(方案里面的数字,比例,男女的标准)平均数·····

请问你这个标准是你一人认为还是经过科学的测量验证

也就是说,你们试图通过科学量化的方式,将男女之间的差别确定下来,再根据此制定方案? 可是对方辩友你们如何将男女之间的生理,心理差异具体化,得出具体的数据呢? 我们说,男女两个大群体间,即使是每个人,理解的平等都不相同,如何实现协调大家,最终量化?

相对平等,不可量化 方案你们要如何落实

 科学重视的是数据的证明,对吧??

是的

那我们制定的这些解决方案是不是要以科学为标准?? 是的

那我举个例子,比如说现在我们投票通过一项保护女性的决议,共100个席位,您认为男女人数的比例各是多少比较能体现平等?? 50个男人,50个女人

您这个方案能成立吗?我们都知道,现在社会男性人数超过女性,那这样分叫合理吗? 那好,就按照人口比例来分吧

那这样就平等了吗?您不考虑女性的看法吗?这可是关于保护女性的决议啊

那这个比例您能够用科学的数据比较吗?很显然不行啊,许多因素是个人情感与心理决定的,难道能用科学的方法比较

四.现实层面

 对方辩友请问法律颁布了就一定能实现么?

 国家法律规定同工同酬但男女完成同样的工作所花费的精力是不一样的 这公平吗  即使国家颁布有倾向性的政策 但倾斜的程度如何合理?  4.对方辩友是否承认保护女人是男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这已经是将女性看成一个需要保护的弱势群体,在这种观念下,哪里还能有男女平等可谈呢? 5.请问对方辩友’妻管严’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否可以证明女性的地位提高了呢?------是.有些女性在家里说话响当当的算数,老公孩子都得听她的指挥,但一到了社会事务中,她的话语权马上就变弱了。现在很多女人都想嫁个好老公,然后想尽各种办法把老公抓得死死的,其实这是女人缺乏社会安全感的一种体现:她在社会中所获得的认同感相对较少,所以她希望能在家庭领域中获得尊严感。女性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在社会的地位低,就算在家中的地位高,也无法达到男女平等! 就目前这个时代,是不是男权的社会? 是的

 男人主宰社会的各种权利,会轻易让渡吗?

不会,但是历史是会发展的,不会总是男权的时代啊。。

 时代是螺旋式的前进的,不是女人掌握主宰就是男人,中间的交替只是一个点,只能证明出现了极短时间的男女平衡,而不是实现了男女平等啊,请对方辩友为我们论证一下如何实现男女平等吧

女性争取自己的地位两种方法:女性主导男性或是维持现状,所以无法实现绝对的平衡点 五.其他

 我们说男女平等,不能以牺牲任何人的利益为前提,平均值或少数服从多数都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难道这就是对方辩友所认为的公平?  对方辩友您刚才一直提到的“相对公平”的概念,可以下个准确的定义吗? 

巴黎工会对共产主义的尝试算不算共产主义

【四辩稿】 谢谢主席:

在刚才的辩论中,我们已经看到,女性的生理构造与激素分泌导致了其优势与男性的不同,因此要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抚育下一代)。但现状是:正是由于这种不同的社会分工,导致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没有得到平等的看待。所以,要使男女得到平等的社会地位必须要纠正这种不正确的态度。

首先,在还没有达到平等之前,我们需要正确的法律规范,适当的社会引导来减轻客观上对女性的不平等待遇,通过对下一代的教育来影响未来社会的价值观。与此同时,政府可以采取诸如:对公司发放产假补贴的方式来促使公司消除对女性员工的偏见。其次,对于女性职业的选择,社会要提供她们与男性公平竞争的机会,尊重女性自己做出的不同选择,从而真正达到对女性的尊重与理解。

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相比客观的社会努力,女性自身的主观因素更为重要,因为如果连女性自己都没有这种追求平等的诉求,而是甘心充当被动的副手,同时在社会事务上介入不足,那么试问又如何取得相应的认同和地位呢?只有当女性自我意识真正觉醒了,真正意识到她们与男性是平等的以后,她们才会得到社会彻底的认可与理解。事实上,在我国,自从“五四运动”以来,妇女走出家庭、走出束缚,开始了妇女解放运动。发展到今天,妇女基本上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的半边天,白领、高薪、精英女性越来越多,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日渐提高,这是我们取得的重要成果。(世界范围的例子)

如上所述,在理论上,经过社会、政府的正确引导与女性自身的努力,我们是可能实现男女平等的。在实际应用中,女性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较之以前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我们今天在这里说男女平等可以实现并不是乌托邦的理想主义,而是在社会范围内切实可以达到的状态。

但我们仍旧要看清现实,我们离真正的男女平等还有很远的距离。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宽阔的康庄大道,而是坎坷的小径,甚至可能布满荆棘。面对如此严酷的现实,我们也许会迷茫,也许会不自信,甚至也许会认为男女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我想告诉在场的所有人,当然也包括对方辩友,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我们应该也必须沿这这条路走下去,只要我们努力,男女平等是一定可以实现的。请你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相信我们可以的。

谢谢!

【资料】

定义 可行性

一切以实际、实例为出发点 男女平等:1主张两性有平等的待遇的思想。

2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3指男女两性再婚姻家庭关系中,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担同等的义务。在承认男女性别差异基础上,对男女的人格、品德、能力、行为和价值及其价值选择的平等公平对待。

可能:1可以实现的,能成为事实的。2能成为事实的属性、可能性。地位:个人、团体、行业、国家在社会上或国际上所处位置

现实社会中,女性在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人身利益方面和男性比,处于弱势地位,反映在处理婚姻家庭事务方面,女性处于不利地位。把所有人都视为“无性人”,这种为差别的男女同权、男女平等是根本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可能:表示可实现。实现:使成为事实。(事实定义为时间上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基本现状的保持;空间上指面,量变达不到)长久的稳定(出现难道等于出现吗?)

男女平等包括无歧视平等和无利差平等(生理结构)【标准是什么】。无歧视平等就是废除在立法上歧视妇女的条款。

由于歧视是一种公开的、形式上的不平等,容易被人们所认识,所以,废除歧视女性条款,实现无歧视平等已被社会所普遍接受。而无利差平等则不同,它是实际利益平等,即实质平等,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人身利益,男女两性均无差别,完全平等。无利差平等往往会被形式上的平等所掩盖。体育竞技规则,它没有把所有的人视为同性人或无性人,实现无性别、无异竞技比赛,而是区别性别和差异,根据不同性别与差异制定不同的胜负评判规则。最典型的就是区别了男性和女性。如果没有性别差异的“人人平等”的竞技比赛规则中评判胜负,男女混赛,女性显然要吃亏。

女性享有公费医疗或医疗保险的比例为52.3%,比男性低7.9%;女性享受失业保险的比例为41.8%,比男性低6.5%;享受退休或养老保险的女性为60.5%,比男性低5.6%;女性享受工伤保险的比例为46.8%,比男性低10.5%。

物质上的平等(工资待遇等可见的)意识上的平等(女强人)

男性是利益的既得利益者,不可能放弃。

法律对女性的保护和关注潜词里本身就体现了女性的弱势地位 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和制约

<平等 相等 相同> <父系社会和母系社会的划分点> 性别差异(生理结构差异)

形式平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质平等

有利点 生理差异(到底什么是公平)量化(相对公平的标准如何对人人达到事实上的平等)3 可行性(考虑它可行方案的可能点和没有方案的)心理上不平等(既得利益的获得者不可调和的优越感,女性的优越感)5 主导地位

防守 法律的完善(法律不能弥补生理上的差异)相对平等 3 方案

自己的男女平等

战场 未来→理论上的平等→分工弱化(防守)→回归现实→实例

→可行性【可量化和不可量化】 男性是利益上的既得者→维持现状

→男主导女 3 现代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公平相对公平:心理、价值观上公平即公平

立论

一、理论 生理-分工(母系社会,父系社会)-生产力的主导者(必定是或男或女)

二、可行性(科学是量化的,但男女平等是不可量化的。此二者之间根本上的矛盾就是不可调节的。)

要求对方提出可行性方案-可量化的矛盾性

宣扬的价值取向:首先承认男女平等的不可实现,在此基础上追求平等,实现男女平衡

误区一:性别平等不是男女一样

说到男女平等,许多人都会很自然地回想起毛主席的那句名言“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一样”当作“平等”来理解。但是很显然,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是从男女平等的角度来看待“一样”的。“男女都一样”,是指由于新旧社会变迁妇女与男子具有同等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并不是否认两性之间在生理上存在差异。男女平等指的是男女两性在人格、尊严、价值、权利和机会平等。将女性男性化,混同两性差异来达到男女平等的做法是荒谬的。两性因生理机制的不同,要求男女在各个领域中的绝对平等,必然使竞争处于不公平状态,而表面的平等却掩盖了不公平的冲突,使女性在男性优势的领域承受更多痛苦或失败。可悲的是,她将在平等的幌子下,被不公平地淘汰出局。用辩证观点来看,两性之间的差异,正是女性相对于男性的优势所在,只要充分发挥这种差异所带来的优势,就能够使女性在与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竞争中获得均势,为实现男女平等创造条件。误区二:性别平等不是两性对立

这是一种心态上的误区,激进女权运动持着男女两性对立的心态,凡涉及性别平等问题,妇女们便对男性霸权义愤填膺。事实上,如果我们以一种对立对抗的心态去要求平权,势必导致女性从男性世界的大规模出走,从而使得这个由男女共同组成的世界开始瓦解。性别平等的核心是男性和女性共同发展。它不局限于单独的女性解放与发展,而是立足于在整个人类之中女性的发展;它不致力于男女之间的对立和斗争,而是寻求在两性平等的基础上确立女性的独立自主地位,促进两性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中平等受益、共同进步。当今性别平等概念的提出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在于从以女性为主体的意义认识女性自身及其发展,另一方面又是针对人类发展进程中两性不平等状态而言的,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在全社会倡导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的进步观念,使人们包括妇女本身提高对女性社会价值的认识,促进男女两性健康和谐地共同发展。

误区三:性别平等争取的不是和男人一样的权利,而是人的基本权利

男女不平等 篇3

关键词:地位 女教师 性别角色意识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一直很有市场,男女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都处于不平等的状况。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男女平等”思想的指导下,国家、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保证女性的地位。当时,女性被鼓励走出家庭参与社会生产活动(包括学校教育活动),男女学生同校,男女教师同校成为可能。男女不分成为时尚,它既是对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的挑战,也是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的挑战,这一时尚在文革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当时的口号有“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女同志也一样能办到”,它不仅表现为女人要同男子干一样的事情,而且达到有意无意地掩盖男女两性生理心理差异的程度。当时女性要争取平等的权利,实际上就是要获得男性已有的权利,男女平等是以男性为标准,换言之,是要女人变得和男人一样,而不是要男人变得和女人一样,这样的做法表面看达到了男女平等的效果,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解放了的女性其实是一种男性化的非女性,是一个“准男人”。所以当时女性寻求与男性的完全平等,其实是在生存竞争中没有保护和照顾的完全平等。而且女性的平等地位是靠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强制力量来实现的,其实质是建立在行政干预机制上的形式上的平等,国家以行政力量规定着女性在各个方面与男性的一致。但这实际上是另一种不平等,因为这种取消两性性别差异所建立的依旧是一个男性中心的标准,妇女所获得的一些平等权利主要是某些当权者部分的让步,而不是因为已经建立了新的价值观念。国家和公众都是在以男权的视角看待女性。而一旦这种行政干预机制消失,男女平等的大厦便轰然坍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市场经济终于结束了社会主义福利及其向女性恩赐的平等。今天,女性的弱势地位开始显现。例如,虽然在中小学中女教师占教师中的多数,甚至有人把中小学教育称为“女性的领域”。但是女性领导者较少。据笔者对江苏盐城市区部分中学作的随机网上调查中发现,这几所学校中共有校长15人,其中女校长仅2名,占13%,还是副职;也有人曾经对安徽芜湖市部分小学作过调查,结果显示,在随机抽取的41所小学中,有34位校长是男性,占总数的82.9%,在教导主任中,男性为31位,占75.6%。1而在国外也存在同样的情况,据统计,1990年,英国中学中女教师的比例是47.8%,女校长的比例只有19.7%,而小学女教师的比例已高达80.6%,女校长的比例也只占到48.6%,2对于这种学校内部分工中由男性充当领导角色,做出决策,由女性承担日常教学工作的模式说明了目前在中小学中女教师与男教师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虽然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男女有别”,从生理和心理上,男性与女性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最近的女性主义研究认为,男女之间的差异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影响的结果。正如西蒙娜·德·波伏娃所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造就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男女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不平等这种现象的存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女教师自身的性别角色意识

1、什么叫性别角色意识

首先笔者要解释一下什么叫性别角色。性别角色这个词在英文中有两种说法:sex role和gender role。这两种说法有一定的区别。Sex role(生理性别角色)是基于生物学上男女特征所造成的角色,是婴儿出生后从解剖学角度来证实的男性还是女性。比如,母亲角色,父亲角色。就是说,在这个生物学意义上的母亲角色只是因为她是女人,具有女人生理功能而成为母亲,父亲角色只是因为他具有男人的生理功能而能做父亲。Gender role(社会性别角色)是社会文化形成的男女有别的期望、特点、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及与此相关的男女在经济、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机会的差异。在社会性别中也有母亲角色和父亲角色,但在社会文化意义上的性别角色是和人们在社会结构中处于一定地位及其相应的作用相联系,社会文化对女人和男人所规定的母亲角色和父亲角色,是要求“女人像个女人”,为人母者,在家做饭看孩子,“男人像个男人”,为人父者,出外做事养家糊口。社会性别角色是目前妇女运动中的一个主流词汇,许多女性主义者认为生物差异并不是两性角色及行为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制度和文化因素是造成男女角色和行为差异的原因。因为生理状况并不是决定妇女命运的主宰,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社会文化环境来改变女人的命运。本文中所要研究的是gender role,即社会性别角色。而性别角色意识即对自身性别所负担的角色、行为、责任的认识与认同。

2、女教师自身的性别角色意识对其管理地位的影响

一般说来,在中学中作教师的大多都是大学本科(至少是大专),她们所受的教育使其对自身较为自信,一般都认为自己的教学能力,智力不低于男子。同时良好的教育使她们的批判意识得到培养与发展,她们较少接受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对社会中存在的女性示弱现象十分气愤。但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男高女低”的传统观念仍然大有市场,妇女解放的成果虽然动摇了传统观念,但并没有完全消除它的影响。据2001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传统的性别观念对社会成员(包括我们的女教师)的影响仍不可忽视。有53.9%的男性和50.4%的女性赞同“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而对近年社会上“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说法,34.1%的人表示赞同,其中女性赞同者高于男性7.1个百分点,达37.3%。可以说,现代社会提供女性比传统社会多样的角色、机会,但妇女往往仍自限于传统身份、形象,即使知识女性中也仍存在着消极自然观,自我抑制观和个人实用观,不利于女性地位的整体改观。美国社会学家罗柏在1980年美国进行的民意测验中发现,有1/3以上妇女反对为改变其地位而付出努力,好几个州关于男女平权的建议因妇女的反对而败终。妇女在摆脱主妇定位时,会遇到其他主妇们的指责或鄙视,对男性在家照顾子女有69%的妇女给予否定。3这反映出性别歧视与偏见已成为女性自身意识的一部分,构成女性自身发展的内在障碍,而这种障碍需要认识和克服的强度,不亚于来自男性的压力,甚至比男性的态度更具限制作用。妇女的真正对立面不是男性而是深入内心的传统原则。而正是女性长期的自律心态,使她们未曾试图要求其改变生活方式,也就强化着男性社会的秩序。

女教师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她们不愿更多的抛头露面,只满足于完成工作任务,其他时间往往把自己局限于家庭的小圈子中,因而大多数女教师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较少,信息交流也少,知识面窄,无法及时地更新知识和掌握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但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无法摆脱家庭束缚,用先进技术和高新知识来武装自己,必将影响其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女教师自身的性别角色意识常常动摇女教师依靠自身能力争取成才的信心和决心,制约女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潜力的发挥。

二、教育管理者

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是否做到男女平等对待,是否把女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来看,承认历史事实,对长期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女教师的关注、倾斜都会影响到女教师的管理地位。

有材料表明在某些小学,女教师怀孕要领导批条,由校领导排一个时间表,大家按顺序怀孕,原因是领导担心如果女教师一窝蜂都怀孕的话,那学校就没有足够多的老师上课,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据报载,在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女教师结婚后,尽管手中拿着计生部门下发的准生证,但还不能擅自行事。因为该校规定,女教师怀孕前必须向学校提出申请,由学校按照申请人的年龄、任课情况做出统筹安排,否则,怀孕的女教师将被学校视为打乱正常教学计划而受到“处理”。即使是可以自由怀孕的女教师也往往有一个问题要考虑,那就是何时生产较好。因为目前很多学校规定寒暑假算在产假里面,不给顺延,所以女教师都希望能休完产假正好放假,这样最好;否则如果产假中包含着寒暑假,就白白失去一个寒暑假了。

而国家是怎么规定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国家的有关规定吧。

国家教委在 1992年针对浙江省教委关于女教师产假有关问题的请示复函如下:关于教师产假正值寒暑假期间可否延长寒暑假时间的问题,根据劳动部安字(1989)1号文件精神和劳动部有关部门的意见,经研究,同意女教师产假若正值寒暑假期间,其寒暑假休假时间可以顺延。请各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执行。此复。

所以国家的有关规定在教育管理者那是一纸空文,因为管理者的因素是女教师相应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所以说这也是影响女教师地位的一个因素。

三、社会文化环境

虽然大量的女知识分子参加了工作,进入了学校,有了自己的事业,但社会仍然希望女性以家庭为重,并以强大的传统势力如此苛求女性,“男主外女主内”仍是占主流的家庭观念和模式,女性的工作、事业是辅,家庭事务是主,要随时准备为丈夫的事业、孩子的学业做出奉献和牺牲。而女教师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她们常常受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等多重家庭角色的束缚,她们要扮演教师、母亲、妻子等多种角色。在面临家庭与事业的选择时,需要付出比男教师大得多的代价,特别是年轻的女教师,她们要生儿育女,要当贤妻良母,大量时间耗在“家庭”角色中,影响了“工作”角色。可以说工作本身并不代表女教师地位的改变,它可能成为一种附加角色,意味着女教师承当双份劳动压力,女教师的压力是来自于不同责任之间的冲突,文化传统对女教师的要求是既能独当一面,敢于竞争,争强好胜,为社会作贡献,尽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又要做温柔、贤惠的“贤妻良母”,尽家庭主妇的责任和义务。男人只要事业成功,就是一个成功者,而妇女必须在事业和家庭生活两方面同样成功,才是一个成功者。假如女教师仅仅是事业成功,便会被加上“女强人”的头衔,而社会对“女强人”的评价往往是贬义的,很少有男性真正懂得欣赏她们,他们往往是敬而远之。她们很少得到男性的认可、理解、尊重,更别提支持了。如此客观的社会环境,让一部分女性为了事业而舍弃了家庭,或为了事业上的成功而出现女教师的性别淡化或男性化现象;而让更多的女性害怕成功,害怕追求。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每个人都有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和潜力的需要,中学女教师也一样;而成就动机研究专家D.麦克莱兰德发现,人人都关注自己在具有某种优胜标准的竞争中能否取得成功。成就动机是指通过自己的努力,按照自己确定的目标完成某项有价值的或至关重要的事业的一种内驱力。他以男性被试的研究为基础,将成就动机归纳为“希望成功”和“惧怕失败”两类。一般研究认为男性的成就动机要高于女性,有的研究还指出,男性的成就动机是由内在因素决定的,如对成就本身的渴慕,而女性的成就动机往往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如获得社会的赞许或提高自身的地位等。而玛蒂娜·霍妮对女性进行了相应研究,补充了第三条成就动机--“惧怕成功”。霍妮发现女性似乎惧怕竞争,而这种惧怕来自女性特征与成功之间的冲突。霍妮报告说:“当有可能取得成功时,姑娘们会变得不安焦虑起来--她们担心与成功接踵而至的消极后果,于是她们对成功的奋斗和努力会受到阻挠。”霍妮分析道,女性对成功的惧怕源于“跟随女性成功而来的一系列消极舆论和歧视,因为有人认为女性的成功是对男性的威胁”。

客观地说,大自然造就了男女两性,在赋予两性不同的构造和功能的同时,也赋予两性各自的性别优势。但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文化却贬抑了女性的自然优势,构建起男尊女卑、男优女劣的社会观念,并通过社会教化等手段使这种观念得到了整个社会乃至女性自身的认同。

教育硕士是国家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业务素质水平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参加者一般也都是所在学校的业务骨干,由学校同意,自己报名参加入学考试合格后,脱产一年到高校进行学习。女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也应该是踊跃报名的,但目前报考教育硕士的教师主要由男教师组成,女教师为何不积极参加这一有助于自己水平提高的进修呢?家庭,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般参加进修的女教师往往是未成家的年轻女教师,她们没有家庭的拖累,才可以安心的进行学习,结婚后的女教师往往被家庭、孩子所束缚,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进行学习,再提高。

四、教育管理制度

现有的教育管理制度也从另一个角度影响了女教师管理地位,它们往往从男性视角制定标准、规章制度,忽视了女教师现实的弱势地位,没有给予必要的保护、关注与倾斜。如在前文中关于教师评优的国家制定的标准中我们就可以发现,没有对所评人员的男女比例进行规定,要求男女比例大致相当,至少应限制在1∶1的比例上。还有一些学校在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中还明文的剥夺女教师的权力,如上文所说的石家庄某中学对女教师怀孕的土规定。而对于一些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管理者的行为也没有在制度上给予处罚的规定,从而使许多的教育管理者知法犯法。因此现行的教育管理制度还很不完善,不能根本保证女教师管理地位的获得。

参考文献:

[1]查啸虎,陈玉梅,“走向两性平等--研究公平性别视角的分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2]张旭,《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2000年。

[3]周泓,“妇女人类学的社会性别与女性地位、权力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

男女平等作文 篇4

你不管不顾,我相夫教子

在家庭中,孩子大多数和母亲关系最好,难道只是女性会哄孩子吗?事实是因为孩子与母亲相处的时间最长,所以孩子与父亲的关系是生疏的。男性总会有一种观念:做家务是女性的事情,而男性只管赚钱。家里的事情都可以不管,做“甩手掌柜”。大多数人也认为女性就应该在家做家务,照顾丈夫孩子,否则就是不负责任,但是男性不做家务就不会被说三道四,好像“不管不顾”是男性特有的权利。

你随意转换,我静如处子

在有些人眼中,男孩子要动,女孩子要静。如果女孩子像男孩子一样好动,会被人说是“假小子”,而如果男生不好动,也会被说是儒雅、绅士。为什么男生的风格可以随意转换,而女生一定要静如处子呢?

你是好司机,我是小喇叭

瑞典的男女平等等 篇5

男女平等向来是争论已久的问题,大多围绕着“女权主义”、“男权主义”,不过由于男性女性的生理构造,想要完全平等是不可能的,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们就直接来看看瑞典是怎么把男女平等进行到底的。

我们都知道,在我们国家女方怀孕是可以自己去打掉孩子的,毕竟我的地盘我做主嘛。但是在瑞典的一个青年组织就有了一个提案——男性合法弃胎,也就是男方也可以在女方怀孕期间选择放弃这个孩子,那么从此就永久失去监护权和探望权,还不用交抚养费。这不是助长渣男的嚣张气焰吗!这么渣的事,请算我一个。开玩笑哈,不过这个提案还是由女性提出来的,这就奇葩了。

这得从瑞典对孩子的教育说起。古往今来,我们是不是都形成一个固定的概念:男生喜欢玩具飞机汽车;女生喜欢芭比娃娃,如果男生玩芭比娃娃就会受到周围的嘲笑,而在瑞典,男生玩芭比也不足为奇。对于称呼他们也会注意,比如中国就会分“男的他”和“女的她”;英文也会分“He”和“She”,但是瑞典就会用个中性词“Hen”。瑞典还有很多男女共用厕所,因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大家都是平等的,一样的,所以一起上厕所也没觉得不方便。在法律上他们严禁任何招工上的歧视,他们还有专门的性别歧视投诉机构。产假安排夫妻共同休假480天,可以自由分配,女方觉得可以自己出去工作,男方在家带孩子也可以,所以在瑞典街头可以看见很多奶爸。

至于像瑞典这样的男女平等也不好说,毕竟地区不一样,文化不一样。不过现在我们国家也在提倡男女平等,带孩子这些也不再是女性的专利了。

便池里的苍蝇

在各大男厕所里,经常看到便池外部是尿液,搞得整个男厕所奇臭无比,这一切都源于男人撒尿实在太“不准确”,为了解决这一“不准确”,可谓是想尽办法。有嘲讽型的标语——“尿不到说明你短,尿外面说明你软”,教育型的标语——“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然而都没什么用。但是一只苍蝇却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阿姆斯特丹的Schiphol机场的厕所里,每个便池里的排水口旁都有一只苍蝇,仔细一看,这只苍蝇不是飞来的,而是画上去的。就是这只苍蝇,刺激男人们有意对准一个方向“射击”,这样就减少了尿在外边的情况。这一设计,抓住了男性的小男孩心态和喜欢射击的本性,产生一种把苍蝇冲下去的心理,从而避免到处乱撒尿的情况。现在这个设计也已经运用到我国某些厕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很常见了。

日本古代的“公务员”

在以前的日本,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明百姓都对一职业的人表示十分尊敬,那就是——阴阳师。我们知道,在以前中国就传了很多东西过去,阴阳师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早在战国时期就有“阴”、“阳”的理论,他们把阴阳看做是万物此消彼长、相互协调的法则,说白了就是现在的能量守恒。中国的阴阳家们都通晓天文、占卜等,以此来预测吉凶。不过日本的阴阳师还需要掌握茶道、花道,通晓音律等,能成为阴阳师的都是一等一的俊彦之才。想成为阴阳师那可谓是万人过独木桥,和现在的公务员考试一样,不过一旦过了,就一辈子捧着个铁饭碗不愁吃,不愁穿,还能受百姓爱戴。

日本最有名的阴阳师要属安倍晴明了,传说他妈是白狐,人妖混血,厉害得不要不要的。传说一次安倍进宫参拜天皇,碰到了一个大官,一只鸟飞过大官的头顶留下一滩鸟粪,安倍就把大官带回家中,一夜都守护着他。原来是有人找了其他阴阳师下了式神咒(就是招鬼杀人),想要杀死大官,不过被安倍破坏了,最后那个阴阳师被反噬了。还有许多书籍都记载了安倍晴明的故事,日本还有很多电影、动漫,都是围绕着安倍晴明制作的,足见他当时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不过讲真,这些都是政府为了安抚群众的幌子罢了。在科技不那么发达的古达,日本人想不通为什么要下雨,为什么要打雷,所以他们把这一切通通归结为妖怪作祟。政府部门还设立了专门的神社,设置专职捉妖师——阴阳师一职来安抚群众。

后来嘛,生活水平好了,也从我们中国学到了各种科学知识,日本人就不那么疑神疑鬼了,这一职位就转化为专门为武士服务的,相当于我们以前的谋士,然后他们就投入到谋划王权的滚滚大流中去了。

你见过死神辣椒吗?

在1912年时,有个美国科学家Wilbur L.Scoville,通过把辣椒磨碎后用糖水稀释,稀释到察觉不到辣昧,而这个稀释的倍数就是辣椒的辣度。为了纪念他,人们就把辣度叫做Scoville指数,而SHU(Scoville Heat Unit)也就成了辣度的单位。现在在一些食品包装袋上都能看到这个指数。

先来扒一扒名不副实的辣椒们,说是叫辣椒,其实吃起来甜甜的,像水果一样,Scoville指数大概在OSHU~1200SHU。最不辣的有紫美人灯笼辣椒,长得像灯笼一样,可以当水果吃。香蕉辣椒,也是通过外形命名,成熟后就变成橙色或者红色,越成熟越甜。甜椒,又名彩椒,因为他的颜色有绿、橙、红、黄四种,超市里常见的是红色的那种。

常用的辣椒就比较多了,辣度跨越很大,从250SHU,100000SHU。巴西辣椒,外形呈褐色,长条形,英美这些国家的辣椒酱大多都是它做成的。响尾蛇辣椒,因其晒干后摇晃会发出类似响尾蛇的声音而得名。陕西线椒,长条形,青色,超市常见,拿来做青椒酱下饭很好吃。5000SHU,30000SHU的希普卡辣椒,又名“保加利亚胡萝卜”,它的颜色和外形都和胡萝卜相似。鸡心辣椒,外形像鸡心,常用于拿来制成辣椒粉,拿来蘸猪耳朵下酒味道简直了。小米辣,产自云南,可以磨成粉,也可以晒干,也可以制作成泡椒。朝天椒,川辣之魂,可以说四川火锅的辣都是因为它得名的。

然而这些辣度对于我们嗜辣的湖南人和四川来说,可能都算不了什么,话说天外有天,辣外有辣,这些辣椒可真的算是”辣死人”的变态辣椒。云南涮涮辣椒,据说只要在水里涮一下,整盆水都会变成辣椒水。娜迦毒蛇辣度,吃了之后,涕泗横流,泪如泉涌,喉咙像火烧一样。卡罗来纳死神辣椒,光听这名字就霸气了,吃一口就死神来了,据说是世界上最辣的辣椒。

男女不平等 篇6

我们提倡男女平等很多年了,可将性别平等以法律形式予以确认,并对涉及性别平等的相关政策作出详细规定,上升到法律层面,深圳市走在了全国前列。2013年1月1日,经过三年调研、论证,由深圳市人大正式表决通过的我国首部性别平等法规——《性别平等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这部法规首次从法律上明确了性别平等的含义,建立了反对性别歧视的受理、救济制度,并推行性别预算制度,确保男女两性公平地分配资源。根据该法规,在招聘广告中提出性别限制的,将会受到惩罚……法规的出台可谓鼓舞人心,然而也有不少人关心:喊了多年男女平等,现实生活中男女不平等现象仍比比皆是,一部地方法规的出台能扭转局面吗?更有人直言,立法彰显了社会进步,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现实状况已经到了不立法不足以解决问题的程度。下一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落实。本期,就让我们一起关注“性别平等立法”这个话题。

喊了很多年,男女仍然不平等

像许多两地分居的夫妻一样,涂玲玲怀孕后,夫妻俩面临着一个艰难抉择:谁放弃原来的工作到对方所在的城市与配偶会合。他们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深圳,都有稳定且待遇丰厚的工作,都是单位的骨干。涂玲玲没怀孕的时候,两人一南一北过着各自快乐的单身生活,倒也惬意。涂玲玲一怀孕,需要有人照顾,他们不得不考虑结束这种天各一方的生活。谁去谁从?涂玲玲充满期待地等着丈夫表态。丈夫张正刚却说:“别打我的主意,我刚升职,事业有基础,老板还打算重用我呢,要不你来深圳?”涂玲玲可怜巴巴地求丈夫:“女人的工作难找,再说了,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而且干得也不错,马上我要参加教导主任的竞争呢。还是你到北京来好不好?”两人争执不下,公公出面了,不容置疑地说:“自古以来都是夫唱妇随,男人的事业要紧,还是儿媳妇到深圳吧!”涂玲玲不解,不是说男女平等吗?为什么一定要夫唱妇随呢?男人事业要紧,女人就不要事业了?她委屈地向娘家诉苦,却遭到父亲的批评:“这就是你的不是了。男女分工不一样,男主外,女主内,天经地义。还是你辞了北京的工作去深圳吧!”

就这样,涂玲玲依依不舍地辞了北京心爱的工作,跟丈夫去了深圳。到深圳后,因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她无奈地在家做起了家庭主妇。“男人养家糊口,女人料理家务,这样才是和谐社会!”丈夫这样劝她。涂玲玲纳闷了:在中国早就提倡“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口号喊了那么多年,如今却连受过高等教育的丈夫都还认为“男人养家糊口,女人料理家务”才是和谐社会,到底是为什么呢?

同样感到不解的,还有多次应聘受挫的黄丽丽。黄丽丽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求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优异,年年拿奖学金,可大四那年,前来学校招聘的许多大企业都没相中她,反而相中了比她逊色不少的男同学。她很不解,一位负责招聘的好心大姐告诉她:“一般单位还是偏向录用男生,女生麻烦事儿多。”黄丽丽感到特别无奈,心想就连女人都说“女生麻烦事多”,看来这种观念很有市场。

为了能够找到工作,也为了出口气,黄丽丽决定想办法抓住招聘单位搞性别歧视的把柄,实在不行就告他们。于是,再次应聘时她悄悄带了个微型录音机,录下了某大型企业招聘负责人这样一段话:“你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但我们更倾向于要男生,如果你能带一名优秀的男生过来,我们可以考虑录用你。”黄丽丽没能满足对方的要求,当然也未被录用,但她以对方搞“性别歧视”为由,将他们告到了当地人社局。

人社局认真核实了她提供的情况,但最终的处理结果是,责令那家招聘单位改正,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黄丽丽尽管出了一口气,但面临的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

与黄丽丽相比,梅梅的遭遇更让她不解、愤怒甚至绝望。

梅梅认识丈夫华强时正值感情低迷期,匆匆结婚后才发现,丈夫是个控制欲非常强的人。他把妻子当成私有物品,梅梅下班回家晚一点,都得清清楚楚地说明理由,理由稍不充分就会遭到斥责。而且,梅梅做什么事都得请示丈夫,连过年给娘家送点礼品,也得由丈夫拿主意,哪怕多送一斤水果,都会受到指责甚至辱骂。婚后第四年,华强下岗了,性格变得更加暴躁,稍不顺心就摔摔打打,还经常借酒消愁。第一次对梅梅实施家暴就是在这期间。当时两人争了两句嘴,丈夫冷不防把一只酒瓶朝梅梅的脑袋扔来,幸亏她躲得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从那以后,丈夫稍不如意就对梅梅动手,有一次一拳打掉了她两颗门牙。梅梅不想让年幼的孩子失去父亲,只能和着血泪往肚里咽。真正让她下决心离婚的,最终还是孩子。有一次,孩子目睹妈妈挨打之后,睡到半夜突然从噩梦中惊醒,一脸恐惧的表情。梅梅意识到,充满暴力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更为不利。可当她向丈夫提出离婚时,丈夫却恐吓她:“要离婚,我杀你全家!”离婚不成,家暴继续。无奈之下,梅梅找到了市妇联。妇联一边派人上门做工作,一边联系派出所出警。警察出警多次,但也无可奈何,因为抓不住现行,没足够的证据拘留华强。梅梅伸出乌青的手臂问警察:“我身上的伤不是证据?”丈夫却强词夺理:“我没打她,那是她自己不小心撞在了门上,不能怪在我头上!”警察只好说服教育一番了事。然而,警察一走,巨大的恐惧感便包围了梅梅。

生理因素让女性处于天然的弱势,尽管我们一直提倡男女平等,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女性社会地位也确实有了巨大提高,但几千年男权社会传承下来的性别歧视思想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意识和行为;法律政策上的漏洞以及执法力度的薄弱,也让性别歧视行为一直难以杜绝;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性别歧视的成本过低,也间接助涨了少数单位和个人搞性别歧视。凡此种种,充分说明出台专门的性别平等法规十分必要。

立法很必要,效果如何待观察

值得欣慰的是,2012年6月28日,我国首部《性别平等促进条例》被深圳市人大正式表决通过。条例首次从法律上明确了性别平等的含义,建立了反对性别歧视的受理、救济制度,并推行性别预算制度,确保男女两性公平地分配资源;条例同时规定,在招聘广告中提出性别限制的,将受到法律惩罚……《条例》的出台让人振奋。

在深圳某大型企业做文员的张影长期遭遇上司性骚扰,从网上看到《性别平等促进条例》已经通过的消息,长期郁闷的心头顿时一亮。张影是从内地到深圳闯荡的,只有大专学历,但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勤奋,很快得到公司高层的赏识,进公司两年后就升任总经理秘书,收入也翻了一番。她很高兴,以为自己前途无量,没想到却从此陷入痛苦的纠结中。总经理对她很好,很热情,经常约她出去吃饭。她以为是上司赏识她,正暗自得意时,却发现总经理另有图谋。他经常给她发黄色短信,讲黄色笑话,还有意无意地触碰她的身体,让她很不舒服。一次酒后,总经理耍酒疯,在休息室抱住了她,她挣扎着大喊:“您别这样!”可总经理不放手,开始在她身上乱摸。她急得大叫:“您再这样我要报警了!”没想到总经理哈哈大笑道:“你以为警察会管吗?”最终张影虽然逃了出来,但从那以后她开始害怕跟总经理单独待在一起。她找律师咨询过,想知道受到性骚扰按法律应如何处理,律师的答复跟总经理所说差不多:“这种事,现有的法律法规极少涉及,即使只言片语地有所提及,也很含糊。因此,即便你告他,一般也不会得到什么满意的结果。”张影很无奈,申请调岗,但被总经理一口拒绝。她也曾想过辞职,可又不愿放弃优厚的待遇,因为她来自大别山区,家境贫寒,刚考上大学的弟弟正需要她提供学费、生活费。

《性别平等促进条例》出台后,总经理再骚扰张影时,她明确地告诉他,这是违法行为,并说出相关条款。总经理表面上虽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实际上慢慢地收敛了不少。她再次申请调换工作岗位后,总经理阴沉着脸默许了。

毫无疑问,对性别平等立法非常有必要。《性别平等促进条例》的出台,不但对实施性骚扰的人有震慑作用,同时对减少甚至杜绝招聘中的性别歧视以及家庭暴力,都有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当出现纠纷时,一旦受害人报警,司法机关介入后处理起来也有法可依。比如针对家暴,可对受害人申请执行“人身安全保护令”。

然而,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个地方法规的出台就能彻底解决性别不平等问题,甚至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法规出台时热闹无比,热闹过后,一切照旧。评论作者雷钟哲就说:“现实中的性别歧视,未必是公开的叫板,而是来无影去无踪,杀人于无形。谁见过哪个单位招聘,公开打出不要女性(或男性)的旗号?即便有性别方面的限制,也一定有冠冕堂皇的理由,甚至找到法规上的‘依据’。”

新闻专业毕业、多次求职受挫的杨小姐吐槽:“身为媒体人,却无奈地遭遇了媒体的性别歧视。”不久前,她从网上看到家乡的地方党报招聘5名记者,自己各项硬件都完全符合,又在省级媒体干过,符合“有媒体工作经验者优先”的补充条件。她想回家乡发展,便兴致勃勃地报了名,且笔试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然而,最终她没有被录用,问题出在面试上。她的面试成绩居然倒数第二名!而她自认为面试发挥正常,没任何硬伤。难道是对手太强吗?面试是相互回避的,别人表现如何,她无法知晓,只好自认失败。然而,在报社工作的一个熟人却告诉她:报社其实是想招聘男记者,方便外出采访,但又不能明说,怕有性别歧视的嫌疑,最后只好在面试上做手脚,私下里跟评委通气,大家心照不宣地压低女性应聘者的面试得分。反正面试弹性大,不怕被质疑。

媒体应该是法律法规的传播者,更是知法守法的先行者,而这家媒体却处心积虑地钻法律的空子,可见立法只是形式,最关键的,还要看执行。

深圳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吴立民也说:“人大制定《条例》之后,能落实到什么程度有待观察,如何落实也是一个难题。”

如何落实这道难题或许有许多种解法,但最有效的应该是落在实处。比如,网友章鱼儿建议:各级各部门甚至各单位应成立贯彻《条例》工作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出台具体细则,制定具体措施,比如对待“性骚扰”,可以在一些地方加装摄像头,让毛手毛脚的人无处遁形;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对女员工进行无记名问询,揪出那些斯文败类。这些招儿除了能给《条例》的执行提供法律依据外,更重要的是能给“性骚扰”者以有力的震慑。像这些实实在在的配套措施,期待尽快出台。只有这样,才能让法律法规真正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消除不平等,还需多管齐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精神文明建设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但这一进步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中国性别歧视的状况。男女平等,从理想到现实,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有关专家分析,性别歧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有调查表明,有55%的人就业时遭遇过不同形式的性别限制,80%的大四女生在找工作时遭遇过性别歧视。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女性就业、升职提供了机遇,然而,目前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又成了女性就业及升职的障碍,不利于女性获得相应的职业地位。二是教育机会的性别不平等。在受教育机会上,男性往往享受更多的机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旧社会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在很多人头脑中仍根深蒂固。由于男性生理和社会性的天然优势,对男孩投入与女孩同等的关注,能得到更大的综合回报,因此,在资源有限甚至匮乏的情况下,家长只能把更多的机会留给男孩。三是家庭暴力中的性别不平等。产生这种不平等的根源,主要是男女生理特征不同,男性生理上处于优势,在身体冲突中往往占上风。其次是经济原因。有的夫妻,因经济地位不平等,导致家庭地位不平等,进而演变成为家庭暴力。

性别不平等的后果无需赘述,它不仅损害一部分人的正当权益,同时也破坏社会公平。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复杂而且多元,因此要彻底破除也非易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消除性别歧视,需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必须保证女性在权益受到侵犯时能够切实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法律规定的罚则也必须对违法的用人单位起到震慑作用。深圳出台首部性别平等法规《性别平等促进条例》正是顺应了这种需求。

第二,消除性别歧视,应有一些更为精细的措施。评论作者雷钟哲建议,法规应当根据不同行业,对男女就业比例作出限定,哪怕是一个指导性的限定,也比毫无标准易于操作。凡是达不到性别比例要求的,对不起,取消一切评先选优的资格,不能享受优惠政策。因为你涉嫌性别歧视,你说没有,那就请自证清白。国家应当像支持残疾人就业那样,支持、鼓励用人单位聘用女性。

第三,消除性别歧视,需要广泛宣传,全民教育,更新观念。业内人士指出,要加大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力度。一是将性别平等教育课程引进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性别平等意识教育,使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性别平等意识,从小培养社会性别平等观念。二是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拥有的权利和义务,宣传新时期女性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巾帼风采,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纠正人们错误的思想认识。三是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公务员录用考试、干部教育培训、党校和高校教学内容,提高性别平等意识,让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入人心。除此之外,各地用鲜活的形式对老百姓进行男女平等的宣传也很有必要。近年来,浙江有关政府部门与民间团体合作,开展了“消除性别歧视 倡导男女平等”宣传月活动,广西高校联合开展的“关注女性,消除性别歧视”活动,深圳在社区开展的“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社会公平”宣传活动,等等,就是很好的实践。他们通过举办图片展览、文艺汇演、派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男女平等,让老百姓了解到消除性别歧视与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性,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值得借鉴与推广。

第四,消除性别歧视,还需女性的自强自立。一位网友撰写日志说,独立自主的女性才是向男女不平等挑战的最伟大的先驱。社会的歧视和女性的不担当是一个恶性循环,倘若不做出改变,就永远绕不出来。只有当女性敢于担当了,承担起了和男性相同甚至更多的社会责任,社会才会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进而更能接纳女性,成为良性循环。

此外,消除性别歧视,民间女权力量不可或缺。深圳市妇联副主席原丽萍认为:在男女平等的这个历史过程当中,各种力量都在发挥作用,民间的力量不可忽视,像占领男厕所这种行为艺术,也是一种声音的传播,会引起公众对公共资源分配不公平的一种共鸣。

真正实现男女平等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但只要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这个美好的愿景一定能实现。

上一篇:老年性痴呆的中医治疗论文下一篇:生动渗透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