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男女关系

2024-06-13

和谐男女关系(共4篇)

和谐男女关系 篇1

和谐, 是一个涉及整个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概念, 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范畴加以理解, 但归根结底, 它是人类社会追求美好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1], 和谐是一种现象, 它在院内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来实现。医患关系是一种具有法律、经济及伦理学意义的特殊人际关系, 和谐的医患关系主要表现为和睦相处、相互理解、充满友爱, 是一种互动与双赢的关系, 其实质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在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医疗纠纷不断增加的社会环境下, 医院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构建和谐医院的最重要因素。

医院不能没有病人,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医院在发展也同样源于有更多的患者来院就医, 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医院的发展更是这样。但是逐年递增的医疗纠纷使医患关系不和谐尤为突出。目前多数医疗纠纷是通过医患双方内部协调解决, 迫使医院不得不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医疗纠纷处理, 给医院造成较大的压力, 也限制了医院的快速发展。

1 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根源

1.1 来自社会方面的因素

1.1.1 医患双方的主体地位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目前, 虽然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主体平等地位和知情同意权已被许多立法所确认。但是, 作为医疗主体的医院, 依然缺乏对现行法律和现时医患关系特点的清晰认识, 仍以“家长”自居, 缺少对患者主体权利的充分尊重, 缺少对医患关系改善与医疗纠纷预防的主动意识, 这就为医患关系的恶化埋下了隐患。

1.1.2 医疗服务市场机制不完善。

经济学认为, 在完全市场竟争中, 完备的信息剥夺了任何交易者的优势;资源的自由流动消除了任何可能的差异, 从而使市场机制有了自然淘汰过量服务的功能。医疗服务市场虽然有很多竞争者, 但由于具有垄断性和信息不可对称性, 不同医疗机构或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往往具不可替代性, 供应者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替需求者作出消费决策。这说明就医行为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商品买卖行为, 医疗服务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卖方垄断市场, 而垄断性又会导致服务价格高、服务质量差, 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1.1.3 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 是医患矛盾尖锐的最根本原因。

资料显示, 许多国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 绝大部分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 个人基本不会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 因此医患冲突很少。

1.1.4 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目前, 对医疗纠纷的处理, 医法两家难成共识。知情同意权的决定主体序位, 履行告知范围、标准、要求、界定, 医疗特权的范围、免责等问题, 都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款或相关的司法解释, 以至于医疗主体在医疗行为和医疗纠纷的司法实践中时常遭遇困惑或尴尬, 也给执法人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对无理取闹者很难做到果断处理, 没能将事件进行有效、妥善的处理。一旦事情闹大, 有些医院不得不采取“花钱买平安”的办法, 无形中助长了医疗暴力事件的发生。

1.2 来自医院方面的因素

1.2.1 医院管理层缺乏职业化。

医院管理层职业化管理相对薄弱对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医院管理学不同于临床医学, 要求管理者不断充实和更新管理理念, 及时将先进管理手段应用到实际的医院经营发展过程中, 并善于不断总结经验。医院管理层应坚持以法治院、科学管理的工作原则, 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与和谐医院当作大事来抓。

1.2.2 当前存在的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等现象使医院的诚信度降低, 少数医护人员的服务不到位、吃回扣、拿红包等, 也损害了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少数医务人员存在一定的恩赐心理或权威心理, 人文关怀意识不强, 同时个别患者存在不良的求医行为, 对医务人员缺乏人格尊重意识, 怀疑心理作祟, 辱骂甚至追打医务人员的现象屡见不鲜, 从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1.3 来自患者方面的因素

1.3.1 患者的健康意识与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患者作为弱势群体, 对医疗进程缺乏专业性了解与认知, 并且在病态下对事物的承受能力相对不足, 很容易将医疗进程中出现的不满意转化为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质疑而引发医疗争议。

1.3.2 患者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缺乏应有的认同。

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医学专业的了解带有一定片面性, 对医疗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宽容, 再加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与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较为突出, 患者在期望值过高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治疗效果不满意, 便会使医患关系紧张, 医疗争议事件增加。

2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和构建和谐医院的对策

2.1 靠技术进步提高服务

只有用真挚情感和艺术的沟通打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才能形成共谋发展的和谐氛围, 才能使医院生存和发展更加充满活力。可以说, 保证医患关系的和谐统一, 是医院和谐的必经之路[2]。我院在医患和谐的实践上, 着力医院技术品牌, 坚持全面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 充分发挥强势学科的带动作用, 靠技术的进步来提高服务的含金量。多年来, 我院十分注重理念文化的建设。在实践的基础上, 提炼了“爱院、求实、创新、奉献”的哈院人精神, 编发了《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和《行风建设与医院文化建设员工手册》, 规范了全院员工的服务理念和行为规范。为了全面系统地提升全院员工的整体职业素质, 我院还聘请培训公司, 轮流对全院职工进行素质培训, 打造团队精神, 营造先进的医院文化理念。先进的文化理念造就了全院的文明现象, 服务的文明又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2.2 提升收费和中西药房窗口服务水平。

医院对挂号、划价、收费窗口实行合并服务, 按楼层设置, 避免病人排队过度集中;在高峰时间段, 增设收费窗口, 杜绝病人排长队现象;改进出院结帐工作流程, 升级计算机网络传输系统, 缩短了出院结帐时间;调整中西药取药布局, 延长中午取药时间, 增加便民药房药品品种, 切实方便了患者取药。

2.3 建立服务文化, 提供优质服务。

我院抓住患者“医前、医中、医后”的三个环节, 创建人性化服务流程。力求每个环节做到更细、更精、更实、更优。购买了大型体检车, 走进厂矿学院, 走进农村社区, 上门为群众体检;成立了门诊病人服务中心和急诊“绿色通道”, 并按“先抢救、后收费”的原则救治危、急、重病人;门诊365天天天开诊, 全程安排专家节假日坐诊;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义诊和《健康常谈》爱心活动;还开展了导诊、分诊、陪送检查、陪送入院、预约挂号、邮寄检查报告等体贴患者的各种服务。这些能够满足患者表面和潜在需求的优质服务管理, 已成为我院文化创新的落脚点。为了进一步强化服务创新, 我院还先后开展了“满意工程”、“党建工程”、“关爱在医院”等一系列优质服务创建活动, 认真强化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措施, 努力营造尊重病人、照顾病人、体贴病人的人性化服务氛围, 站在患者的角度认真对待每一项医疗、护理工作, 学会用坦诚和关爱体贴患者, 理解患者的苦楚, 维护患者的健康权、生命权和知情同意权, 注重健康教育, 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消除或减轻疾病造成的痛苦。为病人提供高效、优质、低耗、便捷的服务。种种人性化的服务, 使病人感受到快捷、方便、亲切、优质、尊贵, 医患关系渐趋和谐, 一些潜在的矛盾也在和谐的医患关系中消除。

2.4 以人为本, 为职工营造宽松安全的工作环境。

医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 尊重且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是医务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是一线的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对职业、工作、生活是否满意, 直接影响到对病人的服务。很难想象, 一个没有敬业精神、职业态度冷漠、满腹怨言的医生, 能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 作为医院, 一定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正面教育, 树正风, 立正气, 营造和谐、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 又要推行人性化管理, 设身处地地为员工着想, 为员工解除后顾之忧。我院坚持每年第二季度开展主题鲜明的医德医风教育活动, 并把每年7月份作为纪律教育月, 年年有重点, 年年有创新。同时, 通过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 寓教于乐, 既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又在潜移默化中对员工进行了精神陶冶。

2.5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务人员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坚持依法行医, 加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监督评论办法和持续改进措施, 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努力提高医疗服务, 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 用爱心营造出新型和谐的医患关系。

总之,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是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 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具体体现, 其最终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提升医疗服务水准, 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向前发展。构建和谐医院应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卫生观, 将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作为常抓不懈的医院经营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郭继卫.构建和谐医院的意义、内涵与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2 (1) :65-68.

[2]马静松, 史也夫.新时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 2007, 27 (8) :62-63.

了解男女性差异 让爱更和谐 篇2

情绪方面的差异

丈夫:每当我工作遇到困难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非常渴望亲热,而且变得比平常勇猛,我觉得妻子的身体能让我在性爱中获得振作的力量。可妻子就不一样了,她的情绪越不好,就越不让我碰她。

妻子:每当看到丈夫受到挫折的时候,我就满足他的欲望。欢爱过后,他又恢复了往日的从容和自信。但每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希望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或者他用力地握住我的手,给我无声的力量和关怀;或者偎依在他怀里。但是如果他有进一步的要求的话,那么我的心情就更加糟糕了,觉得他不疼爱我,到这个时候还想着自己快活。

专家:男性在心情压抑、抑郁时。只要不是因为“夫妻矛盾与冲突”,性欲是可以调动起来的,并且可以通过性生活来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而女性感觉不愉快时,就不易进入“性角色”,做丈夫的在此时切不可强求。反之,当丈夫在工作、社会上遇到难事时,回到家里,妻子可主动与丈夫过性生活,帮助他缓解紧张情绪。

性欲周期的差异

丈夫:虽然我和妻子相恋5年才结婚,但直到现在,我都在怀疑她嫁给我到底是不是真爱我。书上说,一个女人深爱一个男人,会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感情,也会积极地迎合男人的性爱。可是,我妻子从新婚开始,就经常以各种借口不让我碰她。可奇怪的是,每个月又有那么几天,她的欲望很强烈,主动要和我亲热。妻子的时冷时热,让我对性生活产生了恐惧,也让我对她的爱产生了怀疑。

妻子:说来也奇怪,每次月经前我总会感到莫名其妙的烦躁、紧张,这种情绪自然不能让我全情投入性爱,而过了月经期,我很想和丈夫肌肤相亲,表现得也很激情。每个月,就这样极有规律地“潮涨潮落”。

专家:男性只要健康正常、生活规律、情绪稳定,其性欲周期一般也是很有规律的。而女性的性欲周期则因人而异,有人是月经前1~5天,有人是在月经期或月经过后2~5天,还有人是在两次月经的中间期。女性在完美的性生活后,第二天出现性要求的情况很普遍,而男性一般希望恢复几天再来。这时候,需要夫妻双方相互沟通、理解。

情调的差异

丈夫:我是个ED患者,医生诊断是“心因性”的,虽然看过不少医生,吃过不少药,但是我到现在还是没有半点“雄起”的迹象。我彻底失望了,失望的还有我的婚姻。因为妻子很快就对我有了怨言——不是物质生活上的,而是性生活方面的。

妻子:怎么说呢?首先,他很少主动和我亲热,他说怕弄痛了我。其实有些时候,有痛才有快乐嘛,不然怎会有“痛快”这个词。有一次,我们好久没有亲热了,我决定诱惑他,可他躺到我的身边,什么反应都没有。我有些懊恼地问:“想要吗?”他反问:“你想要吗?”我觉得自己很失败,心都凉了,激情也一点点消退,而怨恨却越来越多。专家:生活中,很多女人在说悄悄话时。总是数落她们的老公是多么蛮不讲理,想要就要,不管不顾。虽然她们是带着抱怨的语气,可神情分明是幸福的、甘愿的。这就不难说明,其实在性生活中,女人多希望男人“阳刚”一些、“勇猛”一些,让她们感到来自男人的安全和身为女人的骄傲。相反,丈夫们则希望妻子以“小女人”的幽默、娇羞、浪漫出现,满足他们的霸气和占有欲。这种心理差异,称为“情调的反差”。

和谐的课堂源自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3

教师从事的是教育教学的工作,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也必须努力追求和谐。“和谐”,不能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应该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学校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学校教育应该也必须在“和谐”教育上身先士卒,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正确理解和谐的内涵与要义

“和谐”,对课堂教育教学而言,是一种美妙而温馨的教育教学氛围,是一种美好且甜蜜的教育与受教育的过程享受,是一种幸福与快乐相伴相随的人际交往……为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与把握“和谐”的内涵与要义。

1. 师生关系应呈平行状。

教师是成年人,很容易陷入成人凌驾与颐指气使的窠臼。教育教学是一个繁琐的过程,经常会被一些烦心事困扰,孩子,特别是小学生在行为习惯、认知思维等方面还呈稚嫩状态,是一盏盏等待点燃的灯。若在课堂上,教师一味地以自我“暂时的先知先觉”盛气凌人地对待学生的话,抑或单纯以学业成绩为衡量标准、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态度的话,教师就难以赢得全体学生的心;倘若教师一直以强势的姿态树立自我的“师道威严“的话,就很可能让教师的课堂出现“万马齐喑”的可哀状态。这样死气沉沉的课堂,的确是“和谐”的课堂,全都是教师与部分优秀生的“一言堂”或“数言堂”,但却禁锢了大部分学生的见解与思考,这是紧张的师生关系所导致的。因此,和谐的课堂,教师首先要懂得并会与学生建构起和谐的、相互尊重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套用数学术语,应该是呈平行状的——教师真诚帮助,期待着学生有一天能平移到自己的位置,与自己实现重合交叠,甚至是超越。而不应该是呈交叉与垂直状态——教师一味地施压,矛盾的“焦点”总是令人透不过气来。

2. 课堂氛围应呈“家常式”。

单纯的说教,只能导引学生一时的状况,只有入心入脑的教育,才能让学生用心铭刻。和谐的课堂,要求课堂氛围要融洽,要活而不乱,要灵动而飞扬。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在氛围上要轻松愉悦,不压抑沉闷。倡导构建茶馆式的、家常式的课堂氛围,教师像一位茶馆中的老板,提供给学生以话题与素材,学生是茶馆中的茶客,是来进行教育教学消费的顾客,是“上帝”。建构起这样的人际交往关系,课堂就会变得开放、多元,这样的课堂,才能培养出敢思、能思、会思的学生。在家常式的课堂中,师生的状态都是放松的,对问题的探究、对知识的学习、对观点的交锋等,一切均是无拘无束的。

3. 课堂效益应呈多赢化。

既然是课堂教育教学,就一定得牵扯到课堂教育教学效益的问题。追求和谐的课堂教育教学,必须追求课堂教育教学效益的多赢化——对学生而言,在一节课里,在通过与教师、学习同伴的交流与互动中,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微量增值”;对教师而言,在通过与学生的思维激荡中,对事先的教育教学预案进行了“实战检阅”,收获了“得”,也拥有了“失”,这是后续研究的宝贵一手资料;同时,在与学生的心灵、思维的碰撞中,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过程中采撷到成人世界未能察知的营养,这是更为珍贵的教育教学珍贝;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从自身的学习状态入手,能从不同的方面找寻到自己的真实需要,并且能内化、提炼成适合自己的东西。只有实现了课堂教育教学的多赢化,才能说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益是明显而有效的。

二、竭力实施和谐的课堂教育教学

认知是行为的前奏,有了正确的“和谐”认识后,教师就要将这些理念与认知有机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育教学中。

1. 带着一颗新鲜“善变”的心步入每天的课堂。

听名师借班上课,我们总会惊叹于名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关系是那么和谐,连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名师的课堂上也能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呈现。这里面除了名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外,更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对名师的英名如雷贯耳,有一种“追星”的情结在起作用,同时,学生对名师的课堂有一种期待,有一种久违的新鲜感。在我们的常态课堂上,教师教一个班可能短则一年,长则六年的都有,师生之间相互了如指掌,神秘屏蔽了,新鲜走失了,厌烦袭来了,无趣找上门了……要想让课堂迸发出和谐美的光芒,师生都必须像期待名师莅临课堂一样,每一节课都能怀揣着新鲜感。特别是教师,要不时地调整与变换自我的教学策略,不要“老生常谈”,光看开头就知道课堂的结局。要常变常新,经常给学生一些意外的惊喜,让学生对你的教育教学风格“捉摸不透”、“欲罢不能”,也就是,教师要让自己的每节课都能努力地吸引学生的眼球。

2. 带着一双笑意荡漾的眼神儿进入每天的课堂。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的眼睛,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重要器官。教师也是凡人,也有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学生是亟待教师提升的生命活体,既然从事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教师就要学会一进课堂就将生活中烦恼抛开的本领。一站在讲台,就要让自己的嘴角上扬,带着笑意荡漾的眼神,学会也必须微笑地看待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对优等生,微笑的眼神中注满了继续提升的期望;对于中等生,微笑的眼神中充满了鼓励奋进的期冀;对于暂时学习落后的学生,微笑的眼神中充盈着赞赏自信的期待……微笑着的教师,课堂教育教学就不会冲动与莽撞,更平添了几许的耐心与细心,而这,恰是师生和谐关系建立的前提。

3. 带着一腔关注全体的爱走进每天的课堂。

课堂是由一位教师和几十个活生生的学生组成,在目前大班化教学的现状下,课堂不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谨记,课堂不是仅属于少数在学习上暂时处于“领跑”位置的优生的,教育教学的主体还是大多数中等层面的学生与少数学习暂时落后的学困生。如果我们的课堂一味追求课堂流程的顺畅,只让少数的优生唱“独角戏”,而忽视了教育教学更大的受众面的话,这样的课堂教育教学无疑是畸形的。一位心中装满对全体学生的爱的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中,一定是心怀全班学生的,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的引导、启迪、提升、促进,都会面向全体,不会遗忘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中下层面的学生,让中等层面的学生在课堂中能吃得好,让学困生吃得饱;教师也不会忘记教学中暂时“学有余力”的优生,提供给他们进一步上升的舞台。总之,拥有爱心的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心是公正的。对于学生独特有理的见解,总是不遗余力地赞赏,对于学生认知上的偏差,教师总能耐心、和蔼地予以纠偏、指引。没有“有色眼镜”,没有讽刺指责,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感觉是安全与温暖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各个层面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都是放松与高涨的。

4. 带着一种满足与思索走出每天的课堂。

理想的课堂是没有休止符的,和谐的教育教学课堂,当结束教与学时,教师与学生各自都是带着一种满足与思索离开教室的。因为,在这样轻松、开放、多维、启智的课堂中,教师从学生身上收获了教学的快乐与教学的新思考;学生从和谐课堂中收获了知识、学养的增值,也带着从课堂中引申出的新思索离开教室,让课堂内外的界限消失了。而这样的课堂学习态势正是我们素质教育所孜孜以求的。当学生带着新问号走出学校时,就会为课外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新起点,培植了学生日日思考、不断反思的习惯;有了这样的习惯,学生在预习之后再走进新课堂时,必定是带着新问题进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不是为了消除学生的问号,而是在于解决了旧问号、又能产生新问号的良性循环上。

和谐男女关系 篇4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 是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因素。没有师生关系的和谐, 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更谈不上教育教学管理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和谐师生关系强调师生间交往的和谐性。师生关系由于形成并发展于有目的的、自觉的交往中,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教与学的协调统一;是教育教学主体 (教师与学生) 间及主体与客体 (课程) 间积极、畅通、健康、有序和充满活力的互动;是师生相互理解, 彼此信任, 融洽相处;是师生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心灵对接, 意见交换, 思想碰撞, 情感交融, 合作探讨, 从而相互激励、启悟并激活彼此的个人知识与智能, 达到共进同乐, 教学相长。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探索

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 经过不断地实践总结, 笔者体会到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教师的品性。

1.坚守之志。

“敬业奉献”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 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敬业不只是钻研业务, 提高技能, 尤为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真情投入;奉献也不只是要承担社会责任, 履行公民义务, 更重要的是执着地承担和无私地给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形象而贴切地诠释了这种精神的内涵:“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2.立身垂范。

“弟子称师之善教, 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 曰仰沾时雨之化。”这句话从两个角度描绘了学生对有幸聆教于一位好教师的细腻感受:一是善教的老师像春风一样愉悦学生的身心;二是在这样的老师教诲下, 学业的进步如禾苗之遇“时雨”, 蓦然回首, 已不觉“稻花香里说丰年”——“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这是作为良好教育情境的创设者的教师理当追求的境界。教师作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 就在于他能为人师表, 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 “谁能唤起学生的人的尊严感, 能启发他们去思考活在世上是为着什么, 谁就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最深刻的痕迹。”[2]

(二) 教师的态度。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 也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场所。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便是尊重。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 他们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 才能把课堂真正当做自己学习活动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所在, 进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尊重学生的思考。

真正的有个性的思考常常跳出习惯思维, 而且这样的思考一旦被公众接受, 往往成为社会智慧。在美好的教育情境中, 教师应该认可与欣赏学生思考中那些有建设性的、创造性的甚至与标准答案激烈冲突的想法——教师应该相信, 所有的思维火花都是值得讨论的, 而值得讨论的问题当然是有益的, 只有思与思的碰撞加之心与心的接纳与宽容, 才会有教育的超越。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就要动态地关照学生的思想行为, 而不是用统一意志强行规范。学生时代, 正处在感觉至上联想丰富的年龄, 过分的理性反倒会使他们心生叛逆。在“雪”与“水”之间, 是纯粹的实验意义的固态与液态的关系, 属于物理范畴, 当然应该懂得;但在“雪”与“春天”之间, 是画面式的由联想产生的关系, 多的是浪漫与激情, 这里的“雪”不是水的固态, 而是一个季节。需要注意的是, 这两种思维方式不该互为矛盾也不该受到对方的指责, 固守答案的惟一性, 就将理性和诗意对立起来, 这是由思维的狭隘导致的。因为诗意不是文学的专利, 理性也不只是科学的惟一, 所以教师除了渊博, 还需要灵活和宽让。

2.尊重学生的兴趣。

在教师的眼里, 有些学生的行为总是“离经叛道”的, 如果从骨子里排斥这样的行为, 那么将连这行为之中可能包含的宝贵品质也被一并排斥掉了。而那些出色的人, 得益于他们奇异的想法会得到呵护鼓励, 他们古怪的情趣会得到发现引导, 甚至得益于他们越轨的行为被宽容和关照。尊重学生健康的兴趣, 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有良好的大局感和洞察力。大局感让我们的教育始终面对社会的全面需要而不是面对狭隘经验, 洞察力则使教师能敏锐捕捉学生行为中宝贵的突出素质, 有助于教师为学生合理设计未来。

3.尊重学生的缺点。

如果生活是永远尊重差异的, 那么教育就不可能消灭差距。人总是有缺点的, 但缺点和优点一样又总是辩证的。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 这不是狂傲, 而是人生经验告诉他必须对此坦然。尊重学生的缺点, 其实就是不放弃学生未知的未来, 关键是, 有眼光的教师要懂得从那些“缺点”背后发现别样优势, 我们所期待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其实是由丰富多彩的人生决定的。

4.尊重学生的心声。

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中, 教师是有“身份”的人, 但这个“身份”有时就像一只霸道的手掌, 将本来就对教师望而生畏的学生推得越来越远。然而, 当代师生关系的核心, 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 而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劣之分, 有了这个认识基础, 才能懂得“教师是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 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用平等的心态尊重学生的心声, 可以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有助于和谐关系的重建。

(三) 育人的艺术。

1.“关爱”就是力量。

要了解学生的性格, 就必须经常和学生交流和沟通;要改变学生的行为, 最好去了解养成这种行为的根源。首先, “急”则易乱。“急”会使教师迫切地想求得结果, 忽视细节的琢磨, “急”也容易忘记深刻是需要时间的, “急”也会使做事的过程变得浮躁和浅尝辄止。教师忌“急”, 原因是需要和学生交流沟通, 需要了解学生, 没有时间的累积是完不成的。而且, 当教师想消灭学生身上毛病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的时候, “急”只能增加“火气”, 助长“霸气”, 非但不会让师生更亲近, 反而是更生疏;它会使教师远离耐心和细致, 变得越来越霸道和粗俗。其次, “爱心”是医治“躁”的良方。有了“爱心”, 才会有“耐心”、“恒心”和“信心”。“当教师以热情的爱去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时, 就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驱动力, 相反, 一个被嫌弃的学生感受不到友谊关怀时, 往往消极自卑。”[3]用充满爱意的眼光去观察, 用充满爱心的行动去感化, 师生关系才能良性互动而和谐。

2.“欣赏”温暖人心。

教师对学生的“欣赏”, 是学生在自我成长阶段永远的期待。如果不是品质方面的问题, 教师对他们个性甚至极端的另类想法的欣赏, 就是对他们拥有自由的发展空间的肯定。鸟儿需要天空, 就给他们天空, 这不是迁就, 而是满足飞翔的需要。

3.“批评”要讲艺术。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 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以孩子的兴趣取向来处理问题;而如何对孩子们偏离“规范”的行为思想进行卓有成效的“批评”, 却是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一门艺术。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批评方式, 是忌讳权威和说教的, 它需要教师有一颗灵活的头脑, 还需要有一片善意的、幽默的心。

4.“沉默”胜于爆发。

几乎所有的艺术都讲究“留白”。留白不是丧失了思考的空白, 相反, 留白留得其所, 却可以无胜有, 实在是一种高级智慧的体现。教育是通过“言与行”来实现的, 但是“言”之多寡或“做”与“不做”, 均需视情势而定。对于教师来说, 最难的是无言而训不教而教——这不是简单的情绪控制, 而是有意创造寂静思维的空间, 留白之处, 也便是语言最丰蕴之处;不说出的东西, 正是最想说出的东西。教育讲究“批评宜缺不宜满”, 就是说一定要给受批评者留出反思的空间;自我反省的层次越深, 自我教育的效果越好。没有哪一台戏是由满满的台词堆砌成的, 教育是一台充满了变数的大戏, 要想让它的情节更生动, 就要学会“留白”, 留给观众, 也留给自己。

综上所述, 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地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 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以师生的和谐建构教育的和谐, 以教育的和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摘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教育氛围的前提, 也是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试图从教师品性、教师态度和育人艺术等几个方面着手, 探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以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和谐,构建,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郭海燕, 杨斌.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高校教师师德建设[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35 (7) :100~102

[2].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3:171

【和谐男女关系】推荐阅读:

危险的男女关系10-04

单身男女07-20

男女差异08-15

男女语言08-19

男女比例09-12

男女学生10-13

男女差别11-03

男女有别11-13

男女生07-17

关系和谐06-26

上一篇:偏置放大电路下一篇:钢琴演奏的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