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人际关系(共12篇)
和谐人际关系 篇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 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注重激发社会活力,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从此, 和谐社会建设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在此背景下, 学者们围绕着和谐校园建设问题展开了研究与讨论, 从2005年至2010年3月, 各类报刊发表相关文献2 250余篇。梳理这些成果发现, 对和谐校园建设问题的研究, 在宏观上, 多集中在和谐校园的内涵、特征、意义、建设途径、实施要求与对策等方面;在微观上, 多是将部门或某一方面的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而从人际关系层面入手探讨和谐校园建设问题的成果并不多。
笔者认为, 和谐校园建设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 我们选择了从人际关系的视角来探讨和谐校园建设, 以期引起学者和管理者们对这个重要而又研究薄弱的问题的关注与讨论。
一、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
梳理现有研究成果, 在对和谐校园内涵的理解上, 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观点认为, 和谐校园是指以高等院校为载体, 校园内人与人、人与校园环境、人与社会等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协调稳定、相互依存、健康发展的多赢状态[1];第二种观点认为, 和谐校园是指以校园为载体, 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 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与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2];第三种观点认为, 和谐校园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3];第四种观点认为, 和谐校园指的就是校园内外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状态, 它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4]。
尽管学者们对和谐校园内涵与特征的理解不完全相同, 但都包含了人际关系和谐的内容。可见, 在和谐校园建设的组成要素中, 人际关系和谐是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 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和根本。
在学校内部, 人际关系由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与教辅人员四个群体之间的联系与交往构成。它既包含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 如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等, 也包含群体之间的关系, 如干群关系、师生关系等。这是一个有多种联系、纵横交错、相当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
而人际关系是校园中最基本、最普遍、最敏感、最隐秘, 也是最难处理的关系[5]。当前, 高校人际关系中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
其一, 高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 因种种原因相互戒备, 表面和气, 暗地较劲, 配合不足, 拆台有余, 感情不睦, 明争暗斗。
其二, 教师之间人际关系淡薄, 特别是当面对职称评定、岗位竞聘、津贴发放、职务提升、评选先进等问题时, 关系就变得更加紧张, 相互提防、嫉妒、猜疑。有的甚至为了一次奖励、一个排名而争得面红耳赤, 互不讲话。
其三, 学生之间因生活习惯不同, 性格各异, 又由于缺乏交往经验和技巧, 而导致关系不和谐。特别是当面对评奖学金、评选各种先进时也常常滋生矛盾。
其四, 学校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 因某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 贪污腐败, 官僚主义, 办事不公, 方法简单, 作风粗暴, 以及教职工个人利益与学校整体利益不协调等而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不和谐。
其五, 师生之间, 一些放纵自己的学生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不理解而产生抱怨, 更多的情况是一些教师职业倦怠, 教风不良, 而导致对学生关心不够, 缺少与学生感情和心灵的沟通, 使本该充满感情、生机、活力、激情与创造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冰冷的知识灌输过程。有人曾作过调查, “大学生认为师生关系较冷淡的占74%, 认为很冷淡的占11%。”[6]
可见, 来自高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教师之间、干群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显性与隐性的矛盾与冲突已经成为制约和谐校园建设的瓶颈因素。因此, 必须把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
组织行为学认为,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组织的建立、完善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创造团结、民主、平等、互助的良好心理氛围和工作环境, 形成组织合力, 构建稳定平台, 创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能够促进组织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的状态, 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能够传递信息、互通有无, 促进竞争与协作的共同进行, 从而产生相互激励的作用[7]。
可见, 只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才能创造团结互助、民主平等的良好心理氛围和工作环境;才能促进师生员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提高学校的凝聚力、战斗力;才能有利于高校各部门、各工作环节、各子系统的协调与合作。从而实现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和谐, 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和谐, 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和谐,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 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和谐,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和谐, 高校与社会的和谐。
二、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要准确地把握“和谐”的含义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按照中国文化的解释, “和”即和睦之意, 含有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意蕴;“谐”即为相会之意, 强调顺畅、协调、力避抵触、冲突[8]。以此解释人际关系, 笔者认为, 和谐人际关系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 要相互尊重。尊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较高层次的心理需要, 在人际交往中, 人们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正如古语所说:“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只有相互尊重, 人们才会避免冲突, 彼此间的关系才会融洽和协调。二是要相互信任。信任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彼此相互信赖, 不猜疑, 相处时有充分的安全感。只有相互信任, 彼此才愿意交往, 才能同舟共济。三是要相互宽容。宽容是指宽大有气量, 遇事不过分计较或追究。在交往中, 接受彼此有差异, 允许不同观点和行为的存在, 特别是能以宽仁大度的心态对待他人的缺点与错误。做到彼此宽容, 就能多理解、包容, 少批评、指责, 关系也就容易协调与和谐。四是要相互接纳。接纳是指接受人原本的样子, 对他人不挑剔、不苛求、不评判。在人际交往中, 做到相互接纳, 彼此才有信任感和轻松感, 乐于接近对方, 并与之建立和保持和睦的关系。五是要相互欣赏。欣赏是指喜欢和赏识他人。美国人际关系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研究发现, 自我的被重视感是人特殊的心理需求, 每一个人都喜欢被人家赞美和被人赏识。在人际交往中, 能相互欣赏, 就能密切双方的关系。
以上五个特征也可以说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标准, 是我们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建设和谐校园的努力方向。
第二, 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充分发挥和谐班子在和谐人际关系建设中的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领导班子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组织者、发动者, 也是和谐人际关系建设的示范者和引导者。没有和谐的领导班子, 就没有学校师生员工的和谐, 更谈不上和谐校园建设。因此, 高校领导班子成员, 特别是党政一把手, 要注重个人道德与心理修养, 以学校事业发展为重, 以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为重, 分工合作, 协调配合, 大事讲原则, 小事讲谦让, 为全校师生员工树立和谐的楷模。
第三,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政策, 公平合理地解决师生员工的利益关系。利益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本质的关系, 这个关系处理好了, 就为协调其他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 学校在制定分配政策, 出台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时, 要充分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 把决策过程变为师生员工意志表达和意见统一的过程。要通过宣传教育, 使师生员工树立合法、合理、公平、公正的利益获取观, 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学校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节等方法, 妥善解决各群体内部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第四, 要及时化解师生员工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各种矛盾纠纷是和谐人际关系建设的毒瘤, 必须把它处理好。当矛盾出现时, 领导不能绕着矛盾走, 而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要采取积极疏导, 及时化解的方针, 主动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愿望和呼声, 对于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第二, 要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的方法, 来化解矛盾、疏导情绪, 把师生员工的思想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第三, 要聘请心理咨询和治疗专家, 运用团体辅导和治疗的方法, 化解团队中的矛盾和冲突, 打造有凝聚力的和谐团队。
第五, 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和谐人际关系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 不断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 为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虽然有客观原因, 但更主要的是与个体心理素质有关。师生员工个人不良的心理特质, 如自卑、退缩、封闭、固执、多疑、心胸狭隘、易情绪冲动、报复心强等是干扰正常人际交往, 影响人际关系和谐的主要因素。
而提升个体心理素质, 促进其内心和谐只能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来实现。因此, 必须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视角, 认识、加强与改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一, 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团体辅导、个别咨询与治疗等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其二,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 逐步建设一支以校内为主, 校内外结合、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队伍, 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与水平。其三, 要特别关注一直被人们忽略的教职工心理健康问题, 充分利用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根据教职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 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向广大教职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传授心理调节方法, 提供个别咨询服务, 帮助他们树立心理保健意识, 优化心理品质, 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 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建设和谐校园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金聪.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5) :103.
[2]陈明德.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由之路[J].科学中国人, 2005, (5) :26.
[3]乔学光.构建和谐校园培育优秀人才[N].光明日报, 2005-06-08.
[4]韩振峰, 纪淑云.和谐校园主要特征及其建设途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93.
[5]林雄辉.正确认识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五大人际关系[J].教学管理, 2009, (3) .
[6]邓显波.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8) .
[7]曾秀敏, 彭洪林.人际关系与和谐校园建设[J].教育与职业, 2009, (17) :167.
[8]贾华强, 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65.
和谐人际关系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深入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合理调节企业收入分配,加强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支持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工作目标
深入宣传劳动合同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方面的法律法规,抓好当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点工作,解决突出问题,使劳动用工行为进一步规范,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逐步完善,为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发挥长效作用。
具体目标是:到2012年底,全县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
信局、县工商联
配合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县广电中心、各乡镇党委、政府)
2、大力推进集体合同制度。深入实施《甘肃省集体合同条例》,建立健全民主、平等的集体协商机制,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到2012年底,已建立工会企业与职工方签订集体合同达到70%以上。积极推行女职工劳动保护等专项集体合同。(责任单位:县总工会
配合单位:县人社局、县工商联、县工信局)
3、建立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职代会在促进企业发展和保障职工利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法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非公企业职代会建设,在中小企业集中的地方,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认真落实职代会职权。完善公开程序,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制度,充分发挥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研究决定企业重大事项中的作用。(责任单位:县总工会 配合单位:县人社局、县工信局、县工商局、县工商联)
4、依法规范劳动用工行为。不断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大力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严格落实甘肃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劳动用备案工作。用人单位在向养老、医疗等机构申报社会保险核
相关部门)
2、切实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坚持企业负责人薪酬增长与职工工资增长相协调,促进形成企业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关系,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上年度企业经济效益没有实际增长的,不得核增企业负责人当年基本年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不增长的,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不得增长。(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审计局)
3、加强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有效调控部分收入过高行业的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
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监察局、县审计局)
4、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实现职工工资无拖欠。严格落实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依照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权限,在建设工程项目开工报告审批前,由建设工程项目审批行政部门向建设单位发出《甘肃省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通知书》,负责通知并监督建设单位向施工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的银行交纳保证金后,按程序核发施工许可证。并从建设领域扩大到交通、水利等领域。各级公安部门要按照《刑法修正案
(八)》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严肃查处“恶意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人文关怀。要大力加强基层文体活动阵地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对职工特别是青工和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疏导,维护职工文化权益,让职工有尊严生活和体面劳动,推动和谐劳动关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县文广局
配合单位:县政府相关部门)
4、加强困难职工服务帮扶体系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及工会组织要加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力度,构建救助、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帮扶模式。通过政府支持、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困难职工帮扶资金,切实为困难职工、农民工提供就业帮助、生活救助,实现帮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责任单位:县总工会、县民政局
配合单位:县政府相关部门)
5、健全法律援助机制。司法机构要切实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支持工会、团委、妇联等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快速便捷的工作机制,发挥律师服务社会的作用。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劳动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县司法局
配合单位: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县团委、县妇联)
(四)强化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建设
1、优化就业再就业服务。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广拓就
动关系三方的职责、任务、运行程序及工作规则,切实发挥三方机制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会议。(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县工信局
配合单位:县政府办公室)
3、加强维权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委员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基本建设,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配合单位:县政府相关部门)
4、加强劳动监察执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两网化”监察执法模式,实现劳动关系的适时动态监管。加强劳动监察的联动执法,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劳动监察部门实施执法监察。切实充实劳动保障监察力量,真正发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功能。要切实加大以劳动用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工作时间等为主要内容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畅通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举报投诉渠道,及时高效处理职工的举报投诉案件。(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配合单位:县总工会、县工信局、县工商联、县信访局)
5、完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高度重视劳动关系矛盾处
1、指导各类企业中的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专题活动,充分发挥其在推动企业发展、凝聚职工群众、促进和谐稳定中的作用。(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配合单位:县人社局、县工信局、县工商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2、坚持党建带群团建设、提高工会、共青团在非公有制企业的组建率,不断增强企业群团组织活力。(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工商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各乡镇党委 配合单位:县政府相关部门、)
3、把各类企业党组织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尊重职工、依靠职工、关心职工的理念。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不断培育广大职工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劳动、争创一流业绩的优秀品格,解决好部分企业忽视职工发展需要、缺少人文关怀的问题。特别是在保障农民工各项合法权益的基层上,更加注重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更加注重教育培训和素质提升,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总工会
配合单位:工信局、县工商局、县工商联、县政府相关部门)
四、工作步骤
(一)安排部署。各部门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
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在全社会营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
(三)深入调研,强化工作措施。要按照承诺的任务,采取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或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广泛听取企业和各方面的意见,找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要重点到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行业和企业中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解决与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四)密切协作,形成落实合力。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共同参与、共同落实的工作格局。人社部门、工会组织、工信局三方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三方协调机制的优势,共同组织实施并抓好落实。各责任单位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精心组织实施,主动联系协调各配合单位,抓好整改落实。各配合单位要积极主动搞好配合,认真抓好相关工作,并及时与责任单位沟通情况,共同推进工作任务的完成。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篇3
关键词 和谐 鼓励 自信 感谢
和谐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和谐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充分、和谐发展为目标,促使个体发展达到最佳状态。现在就我多年的课堂实践谈谈我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两点看法。
一、不要吝啬鼓励、表扬的语言,让学生在自信中成长
教室里,老师正在大声训斥学生:“这道题你们究竟会不会?怎么没有一个人回答我的问题?”学生们都低着头,仍旧保持沉默。“难道你们的耳朵都聋了吗?难道你们连回答问题的力气都没有了吗?”老师的声音提高了一倍,并且特别生气。“会了——”,摄于威力,终于传来了懒洋洋、有气无力的回应。还有每次考试结束,有的老师常对学生说:“别的班级又比咱们班级考得好……” “你总是不如他做得好……”教师本来是想激励学生积极上进、知耻而后勇,但却向同学们传递了“你们不如别人”的信息,让他们一次次体验着挫折与失败的痛苦,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学习激情,以致于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我也不如别人了,我的努力也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随波逐流算了。老师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下面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哑巴”,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就大大降低了。同时也对老师产生了依赖心理:不用思考,老师会给我们说出一个正确的答案。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我们把学生的学习看成了改变学生命运的工具。学无止境”,我们相信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如果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因此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比传授給学生丰富的知识是更重要的事情。有位校长要求自己学校的教师必须做到“三个一”,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说一句鼓励孩子的话,每天找一名学生谈话。人格的基础是自尊、自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能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但可能会给学生的心灵产生很大的影响。久而久之,學生“等”“靠”的懒散消极的心态就可以改变,他们会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人生。
二、放下自己所谓的“师道尊严”、“唯我独尊”,要学会感谢学生
我一直自认为课代表是我的得力助手,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常以师长的身份命令他:“马强,你必须把你们班的作业按时交上,否则拿你试问”。有一次,马强去办公室拿作业本,我毫不客气的责问:“马强,你们班的作业竟有两名同学没交,你这个课代表是怎样当的?”“老师,因为…”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我便打断了:“不要强调任何理由,找任何借口,总之是你的不负责任造成的,我希望下一次不要出现类似情况。”马强没再作任何解释便走了。以后,马强的工作做得尽职尽责,但是见了我的面,大有老鼠见到猫之势,逃之夭夭。对此我感到特别纳闷,有时我很想了解他最近的学习情况,但他拒绝和我沟通,听我一个人滔滔不绝、苦口婆心的教导,马强只是洗耳恭听,一言不发。难道他对我有什么成见?难道我对他的态度有问题?我试着改变这种状况。一次,马强到办公室送作业,我以真诚的口吻说:“你是一位很负责任的课代表,你是我的得力干将,我应该好好的感谢你才对,以后在学习上有啥困难,可以和我沟通,说不定我能帮上你的忙呢?”马强一看老师和颜悦色、态度诚恳。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谢谢老师。”从此以后,马强见了我,主动与我打招呼,每次送作业,都很主动地向我反映一些情况,并给我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我发自内心的称赞他:“呵,没想到你人小鬼大,处理问题还挺全面、合理呢! ”一句感谢,改变了紧张的师生关系,发现了马强身上更多的闪光点。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能够以感激之情去生活。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高高在上。学生也应有受尊重的权利。事实证明,学生会从真诚的感谢中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逐渐学会自尊,能自尊的人就能去尊重别人。向学生说声感谢,不但没有“掉价”,学生反而愈加尊重老师,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他们也会以感激之情回报老师,回报社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生活,去宽容善待他人。
由此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让学生感受主动探索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为构建和谐课堂而不断求索。
参考资料: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2]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三联书店 1998
共建和谐纵向人际关系 篇4
在初中生当中,与小王有着类似经历的同学还有不少,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是由于不良的人际关系造成的。在学校里,学生与老师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可是,一些同学把这种平常的矛盾人为扩大,认为是很严重的事,进而推断出老师从此不会公平对待自己的结论,结果在心理上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从而产生逃避、厌学心理。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案例中的小王,面对矛盾,他和他的家长没有正视问题、认真思考解决的办法,却选择了逃避,试图通过转学的方式回避矛盾。殊不知,转学并没有解决问题,不仅如此,转学后,小王不得不面对陌生的人际关系,当同样的矛盾再次发生时,他依然没有解决矛盾的能力,结果必然出现行为上的进一步退缩———再次以转学来回避矛盾。这最终导致小王避无可避,惧怕、拒绝上学。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在一个转型期,正在经历由儿童成长为成人的转变。在这段时期,同学们的心理日趋成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有强烈的“成人感”,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开始从“听话道德”向“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强调自主、自由的空间,对老师、家长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度的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甚至会出现顶撞老师的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然而,同学们此时的心理还不成熟,还存在着心理发展的另一面———依赖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想独立,但对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还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或指导,诸如与同学、朋友的关系,学习方式上的困惑等。
在从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转型期,同学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目前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家长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学,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许多同学生活上的依赖性,出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因此,老师和家长在注重分数、成绩的同时,更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依赖心理。
学生与老师出现矛盾主要是因为双方的交流不够,老师对学生不了解、不理解、不信任,使学生产生了对抗心理。中学时期,老师仍然是学生心目中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老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有些老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学生价值的不良态度,更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创伤。中学生,因为心理的不健全,往往会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心中会觉得压抑,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和谐人际关系教案 篇5
人际交往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是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这种能力的形成对个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人际交往是社会化的必经之路,通过交往,我们能从人与人的相互影响中得到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另一方面,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可以让人获得安全感和增强自信心,化解人的孤独感,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能够得到鼓励,能够被同伴所接受,能够归属于某一积极团体,这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人品。因此说,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可以促成人健康的成长。青春期是健全人格形成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关键期,但有关调查表明,相当部分的青少年朋友在社交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欠缺,所以要重视青春期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在青春期,和青少年关系最密切的是父母、师长和朋友,青少年要重视如何处理好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话题一:亲子沟通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一家人吃饭时是争论还是谈话,是称赞还是训斥,是一个很好的测量计,它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在疏远分离还是在越来越亲近。”
以下有话语,同学们看看平常发生在你家的情况有多少:
“为什么你总是整天让我操心,难道你不会变得自立一些吗?”
“看看你的屋子,脏得跟猪窝一样,难道你就不会收拾一下吗?”
“你看你那样,整天只知道玩,不知道学习,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呀?”
“如果你昨天晚上不看电视,怎么会起不了床呢?你总是贪玩,不知道学习!”
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非常耳熟,而这正是许多父母指责、埋怨孩子时经常用到的。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这种责骂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损害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同时,在父母眼里,孩子是最重要的,甚至是自己的希望。因此,他们往往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都予以满足,一旦孩子发话,做父母的都唯命是从,结果,孩子形成了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富翁老年得子,他对儿子非常宠爱,对儿子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不管儿子要什么东西,他都尽量满足。儿子在吃饭的时候喜欢骑在父亲的背上,于是,父亲就每天在吃饭的时候趴在地上供儿子骑,母亲则在一边给儿子喂饭。
终于,儿子长大了。他喜欢上了隔壁的一位女孩,要求女孩嫁给他。这位女孩的家境比较贫穷,但是,她非常勤快。在她眼里,富翁的儿子根本就是一个任性无礼的人,自己是不可能跟他在一起生活的。
于是,她讥笑着对富翁的儿子说:“像你这样每天吃饭要骑在父亲背上的人怎么可能独立生活呢?我是不愿意嫁给你的。”
为了表示自己的心迹,富翁儿子竟然说:“那我以后不再骑在父亲的背上了,如果你不相信,我就把父亲杀了。”
女孩以为他说说而已,笑了笑就走开了。
结果,当天晚上,富翁的儿子对父亲说:“我喜欢上了一个女孩,但是,因为你每天让我骑在背上吃饭,所以人家不喜欢我。因此,我要杀了你。”
父亲一听,老泪纵横,但是,谁叫自己这么迁就、纵容儿子呢,于是,他把眼睛闭上了。儿子真的拿起菜刀砍向了父亲……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你知道怎样使得你的孩子备受折磨吗?这个方法就是父母百依百顺。” 如果孩子习惯于一味地被迁就,那么,父母在孩子的眼里,仅仅是供他们差遣的“仆人”,甚至是满足他们欲望的“钱包”。连接亲子关系的纽带只有物质和欲望,一旦父母的经济状态出现了危机,或者给孩子造成了妨碍,在孩子眼里,父母就一无是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不良的亲子沟通方式,即管家型父母只知道好好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包括孩子衣食住行,生怕孩子饿着、冻着,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他们不知道孩子有交往的需要、自我体验的需要,等等。
武钢三中高三老师王一凡曾经对班上的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提出的问题是:“你放学回家,家长问的第一句话是什么?”80%左右的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作业多不多”和“在学校吃得怎么样”。
王老师说:“孩子在校差不多一整天,回到家后家长和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可能是无意识的,但能反映出家长最关心孩子的是哪个方面。”可见,大部分父母走入了管家型父母的误区。
处于管家型亲子关系下的孩子,往往觉得父母是不了解自己的,尽管父母为孩子付出了许多许多。而且,这种父母往往喜欢整天唠叨。
“早点睡觉,明天早点起床,要不然会迟到的!”
“作业本都拿上,红领巾不要忘记了,盒饭带了吗?”
“今天天气不好,要多穿件衣服。要是感冒了,你会很难受的。”
“晚上早点回来,不要到同学家玩,要不然回来的时候没车,你就得走回来了!”
实际上,这些事情孩子只要经历过,就自然会明白的。而父母出于“关心”孩子的角度,整天唠叨个不停,孩子就会产生逆反与抵触心理,亲子关系就这样破裂了。正如快乐教育创始人、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所说:“孩子有意见得不到及时交流,主要责任在于父母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或掌握不好沟通的火候,甚至有的父母认为对孩子唠叨一顿就是沟通,结果自然是适得其反。”
从人的成长过程来看,青少年在小时候一般不会去考虑父母的教育、职业、出身、品德等情况,他们一般都相信父母,依赖父母。可是到了青春期,生活环境扩大了,父母不再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所以这时候青少年可能会觉得朋友比父母更了解自己,而父母常常不能理解自己,墨守成规、跟不上潮流,加之这时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已觉醒,十分渴望独立,但他们在经济上还是依赖父母,生活上离不开父母照顾,自己在外界又面对许多问题和困惑,如学习成绩、考试压力,与同学矛盾,对异性好奇等等,因此常常情绪不稳,有挫折、自卑、不安和无助感,这一切都会让他们滋生逆反心理和敌对态度。所以,在与父母相处上,青少年要注意:首先是,时刻提醒自己珍惜父母的爱心和关怀,对你来说,天下爱你的人莫过于父母,父母总是处处为你设想,不惜牺牲自己,即使父母想法与你不一致,做法欠妥,也必有他们的良苦用心。其次是,要主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想法,消除潜在的误解;学习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与父母交谈,对父母态度要谦恭,不要任意发脾气;尊重父母的建议和指导,当与父母出现冲突时,要主动寻求父母谅解。
话题二:青少年与师长的关系
小故事:在一次观摩中队会上,中队长由于紧张,把唱队歌这一重要议程丢掉了。当她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后,高涨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了许多。会后同学议论纷纷,她的压力很大,她在日记中写到:老师,我没有完成好您交给的任务,您还会信任我吗?知道了学生的想法,班主任一边找中队长谈心,鼓励她主持的队会很精彩,没因一点失误影响全过程。希望她要充满信心,勇于锻炼自己。一边教育全体学生,启发他们站在中队长的角度分析失误的原因和体会失误后的心情,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与宽容。中队长再一次站起来向大学道歉,表示今后要认真细致地工作,弥补这次失误。此时,全班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教师的工作不仅体现了对待小干部的信任、培养和严格要求,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对于青少年来说,教师是除了父母之外与他们接触最多的成年人,师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对老师,尤其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可是,与小学生不同(小学生一般对老师言听计从),到了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他们自己对事物和对人都逐渐有了独特的看法和评价,他们开始会以批判的眼光来评价老师,并且有时会表现出对部分老师的崇敬而对另外部分老师的排斥甚至反感。如何用自然,正确的态度与老师相处好,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与老师相处中要注意:
一方面要知道老师与其它成年人一样既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万能的。作为学生,要有意识的调整好自己对教师的看法,如果因为不满意教师的性格或是过度崇拜老师都会影响自己知识的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了对教师正确的态度,才能认真听取教师作为一个年长者和学识丰富者对自己知识的教导和为人之道的指导,通过不断向老师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另一方面要知道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作学生的如果对老师敬而远之,就会失去许多与老师相互沟通的机会,实际上一般教师都是愿意和学生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所以,青少年学生不要总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来关注自己,而是可以主动去和老师作交流,探讨课业上的疑问,也可以谈些内心的想法和学习的心得,以便及时得到老师的教导。
话题三:青少年与朋友的关系(同性与异性)
小故事:曾经有同学这样问过我:我有很多的好朋友,好得都不知道哪个是我最好的朋友。每个朋友都有自己最好的朋友。我也有几个交往频繁的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合起伙来整我,抢我笔不给我。我最讨厌“多对单”了,他们还笑,还要脱我外套,抢我钥匙,后来我就生气了,怎么着我也是一班之长。其中也有学习特别好的被老师称作好学生的。中午我实在没人玩,就找了一个上午跟他们一伙的其中一个。她竟然不理我,跟自己死党说话还叫我回避,我离开她时尴尬极了。回到座位,我觉得自己好孤独哦!我该怎么办......进入青春期后,随着青少年自身生活环境的不断扩大,我们开始走向独立,朋友对自己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这时期,青少年自己也是十分在意同学、朋友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自己在他们中间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在和朋友相处中,不仅仅是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得到自我更多的肯定,还可以从朋友中得到自身情绪上的缓解。而且,青少年时期的朋友感情最为单纯、真诚,正因为如此,这个时期的所交的朋友经常是一生的朋友。所以,学会结交好朋友,并与朋友相处好也是非常重要。这就要求:
一是交朋友要注意性情相投,积极真诚。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交友不当,互相会沾染不好的习性,对自己发展肯定不利,所以朋友交往要注意有益于彼此的健康成长。
二是与朋友相处要学会宽容待人,严以律己。每个人都会有缺点、短处,朋友的作用是互相取长补短,学习别人的长处,并帮助他改正不足。嘲笑和轻视朋友的缺点都是不可取的。
三是朋友之间也要互相尊重,保持彼此的相对独立和自主性,不可过分依赖朋友,互相是平等又是友好的。
异性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春期,渴望、喜欢与异性同学交往,是青春期心理、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
目的:肯定青春期感情的正常存在,对此表示理解,消除抵触心理、调动情绪,便于师生深入沟通与交流。
谈怎样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篇6
前蘇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而作为学校的一个基本因素——班集体,要使其真正组织起来,发挥其重要作用,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是尤为重要的。只有班级人际关系和谐,才能使班集体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摇篮,才能使班集体成为满足学生多种心理需要,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环境。同时,人积极关系和谐的班集体也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那么,怎样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呢?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包括三方面内容:
1.建立良好“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是学生对老师的第一次最清晰、最深刻的直观感觉,它将长时间镌刻在学生心目中。当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班级或欢迎一位新来的班主任时,在心里都有自觉或不自觉地萌发出一种“重新开始”地愿望。我们班主任最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态,在接手一个新班的第一次讲话,组织的第一次活动时,要尽量争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开个好头。
记得我曾经接任一个五年级班主任。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班级换了几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受到影响。等我接手时,这个班已是一个纪律松弛,歪风盛行而闻名全校的差班。我了解这一情况后,在开学时,我没有宣布一些“几不许”的禁令,也没有把几个为首的不法者“镇压”而是先开了一个班会,在班会开始时,我说:“今天开的不是一个班会,而是一个记者招待会,像电视上的记者招待会一样,你们都是这个记者招待会的小记者,可以自由发言、发问,我来回答你们的问题”我这样一说,我观察到全班同学那紧绷的笑脸缓和了,露出了笑意,那“敌对”目光也微微露出善意。于是,班会在愉快的气氛中开始。对于同学们的种种问题,我都微笑做出解答。记得这班的“第一大调皮蛋“站起来问,老师,我今后可以吸烟吗?”当他这一问,全班立刻鸦雀无声,一双双目光全盯向我,也许,他们猜想老师这下肯定发怒了,而我依然微笑的看着他说:“可以”而我话题马上一转说:“可以是可以。而我要告诉你,吸烟对你的危害特别大,一是烟中有尼古丁,会刺激你的大脑,使你智力减退,肯定影响你的学习成绩,二是长期吸烟会使你洁白的牙齿变黄,另外,吸烟对你的肺伤害极大,长期吸烟可能咳嗽气喘,如果长大了,你变的牙齿焦黄,由于咳嗽气喘,变得弯腰驼背,你喜欢这样吗,你还会吸烟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名学生当时没有说什么,可在后来的调查中,同学们反映他再也没有吸过烟。而这名学生对我也很尊敬,曾主动找我承认错误。也许,正是我这第一次的谈话,令他满意,而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也许这新的班队形式,是学生对我这新班主任消除了对立,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了个好头。在后来的工作中,我觉得很顺利。诚然,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固然重要,这也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步加深师生感情,学生对教师良好的第一印象,可以随着师生交往而加深,也可能逐渐淡化以致转化。
2.做学生的“知己”
要使师生关系和谐,还需要班主任老师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己”。只有理解学生,才能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让学生对你敞开心扉。在实践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一次,我班的张赢同学贪玩没有完成作业,放学后,我要求他留下来把作业补完。放学后,张赢同学来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把作业带回家,我一定完成。”当时,我听到这话,心里非常生气,于是生硬的回答:“不行”这时,张赢哭了,一边哭着,一边说:“你就让我回家去做吧,我以后一定认真完成作业!”我看他哭得很伤心,而且有些恐惧的样子。心想,这其中一定有原因,就答应他回家去做。事后,我侧面了解到,张赢的父亲对他非常严厉,如果知道张赢不好好学习,总少不了一顿暴打。自那次以后,张赢同学再也没有出现不完成作业的现象。而且,对老师更加尊敬,非常听老师的话。我想,如果那次我坚决把他留下,他回家遭到父亲的“棍棒之苦”,他从此也许回合老师拉开距离,出现敌对思想,那么,师生关系也很难和谐起来了。
3.建立和谐的科任老师和班级的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应注意科任老师和班级的和谐关系,处理好科任老师与班级的关系,首先班主任应主动向科任老师介绍班级情况,向科任老师提出具体合作要求,使科任老师对本班学生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要求。其次,班主任老师要认真听取科任老师对学生的反映,及时处理科任老师和学生的矛盾。科任老师和学生发生冲突时,要慎重处理,既要注意团结科任老师,维护他们的威信,又不能是非不辨,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压服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个别谈心的方法,教育学生尊敬和正确对待老师,并以诚恳的态度采用适当的方式,帮助科任老师改进工作。
三、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要使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谐,就要注重培养同学之间互助友爱之情,培养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应通过以下途径。
1.班主任要悉心创设学生交往的情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故事会、歌舞表演、智力测验、旅游参观等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交往。特别鼓励那些不善交往的学生参加,并让他们懂得互助友爱是集体中必不可少的,应该理解别人、关心别人。
2.要做好个别学生的工作。
在班级里,总会有几个有点怪癖的学生,由于他们个性心理品质上的缺陷,难以适应班级,成为建立和谐班级人际关系的障碍。作为班主任,要想法设法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帮助他们调整个人同环境的关系,抛弃心里不健康因素,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要及时发现并正确引导班级中出现的“非正式小群体“
对于班级出现的非正式小群体,班主任不能听之任之、放任不管,也不能急躁冒进、简单粗暴的加以取缔、排斥或压抑。要善于调查、分析,对他们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一方面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对他们讲清这种非正式群体的危害,使他们认识到继续下去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要动之以情、深入其间,主动与他们交朋友,减轻其心理上的反感、对立情绪,消除心理上与老师产生的隔阂。
4.让班级充满友谊和爱
在开展内容充实的集体活动中,应当重视使活动成为集体评价的对象,在形成正确的集体评价同时,激发学生的自尊感,友谊感和集体荣誉感,使每个学生自觉地把自己融于集体之中,逐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好习惯。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院 篇7
医院不能没有病人,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医院在发展也同样源于有更多的患者来院就医, 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医院的发展更是这样。但是逐年递增的医疗纠纷使医患关系不和谐尤为突出。目前多数医疗纠纷是通过医患双方内部协调解决, 迫使医院不得不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医疗纠纷处理, 给医院造成较大的压力, 也限制了医院的快速发展。
1 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根源
1.1 来自社会方面的因素
1.1.1 医患双方的主体地位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目前, 虽然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主体平等地位和知情同意权已被许多立法所确认。但是, 作为医疗主体的医院, 依然缺乏对现行法律和现时医患关系特点的清晰认识, 仍以“家长”自居, 缺少对患者主体权利的充分尊重, 缺少对医患关系改善与医疗纠纷预防的主动意识, 这就为医患关系的恶化埋下了隐患。
1.1.2 医疗服务市场机制不完善。
经济学认为, 在完全市场竟争中, 完备的信息剥夺了任何交易者的优势;资源的自由流动消除了任何可能的差异, 从而使市场机制有了自然淘汰过量服务的功能。医疗服务市场虽然有很多竞争者, 但由于具有垄断性和信息不可对称性, 不同医疗机构或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往往具不可替代性, 供应者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替需求者作出消费决策。这说明就医行为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商品买卖行为, 医疗服务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卖方垄断市场, 而垄断性又会导致服务价格高、服务质量差, 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1.1.3 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 是医患矛盾尖锐的最根本原因。
资料显示, 许多国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 绝大部分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 个人基本不会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 因此医患冲突很少。
1.1.4 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目前, 对医疗纠纷的处理, 医法两家难成共识。知情同意权的决定主体序位, 履行告知范围、标准、要求、界定, 医疗特权的范围、免责等问题, 都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款或相关的司法解释, 以至于医疗主体在医疗行为和医疗纠纷的司法实践中时常遭遇困惑或尴尬, 也给执法人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对无理取闹者很难做到果断处理, 没能将事件进行有效、妥善的处理。一旦事情闹大, 有些医院不得不采取“花钱买平安”的办法, 无形中助长了医疗暴力事件的发生。
1.2 来自医院方面的因素
1.2.1 医院管理层缺乏职业化。
医院管理层职业化管理相对薄弱对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医院管理学不同于临床医学, 要求管理者不断充实和更新管理理念, 及时将先进管理手段应用到实际的医院经营发展过程中, 并善于不断总结经验。医院管理层应坚持以法治院、科学管理的工作原则, 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与和谐医院当作大事来抓。
1.2.2 当前存在的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等现象使医院的诚信度降低, 少数医护人员的服务不到位、吃回扣、拿红包等, 也损害了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少数医务人员存在一定的恩赐心理或权威心理, 人文关怀意识不强, 同时个别患者存在不良的求医行为, 对医务人员缺乏人格尊重意识, 怀疑心理作祟, 辱骂甚至追打医务人员的现象屡见不鲜, 从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1.3 来自患者方面的因素
1.3.1 患者的健康意识与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患者作为弱势群体, 对医疗进程缺乏专业性了解与认知, 并且在病态下对事物的承受能力相对不足, 很容易将医疗进程中出现的不满意转化为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质疑而引发医疗争议。
1.3.2 患者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缺乏应有的认同。
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医学专业的了解带有一定片面性, 对医疗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宽容, 再加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与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较为突出, 患者在期望值过高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治疗效果不满意, 便会使医患关系紧张, 医疗争议事件增加。
2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和构建和谐医院的对策
2.1 靠技术进步提高服务
只有用真挚情感和艺术的沟通打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才能形成共谋发展的和谐氛围, 才能使医院生存和发展更加充满活力。可以说, 保证医患关系的和谐统一, 是医院和谐的必经之路[2]。我院在医患和谐的实践上, 着力医院技术品牌, 坚持全面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 充分发挥强势学科的带动作用, 靠技术的进步来提高服务的含金量。多年来, 我院十分注重理念文化的建设。在实践的基础上, 提炼了“爱院、求实、创新、奉献”的哈院人精神, 编发了《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和《行风建设与医院文化建设员工手册》, 规范了全院员工的服务理念和行为规范。为了全面系统地提升全院员工的整体职业素质, 我院还聘请培训公司, 轮流对全院职工进行素质培训, 打造团队精神, 营造先进的医院文化理念。先进的文化理念造就了全院的文明现象, 服务的文明又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2.2 提升收费和中西药房窗口服务水平。
医院对挂号、划价、收费窗口实行合并服务, 按楼层设置, 避免病人排队过度集中;在高峰时间段, 增设收费窗口, 杜绝病人排长队现象;改进出院结帐工作流程, 升级计算机网络传输系统, 缩短了出院结帐时间;调整中西药取药布局, 延长中午取药时间, 增加便民药房药品品种, 切实方便了患者取药。
2.3 建立服务文化, 提供优质服务。
我院抓住患者“医前、医中、医后”的三个环节, 创建人性化服务流程。力求每个环节做到更细、更精、更实、更优。购买了大型体检车, 走进厂矿学院, 走进农村社区, 上门为群众体检;成立了门诊病人服务中心和急诊“绿色通道”, 并按“先抢救、后收费”的原则救治危、急、重病人;门诊365天天天开诊, 全程安排专家节假日坐诊;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义诊和《健康常谈》爱心活动;还开展了导诊、分诊、陪送检查、陪送入院、预约挂号、邮寄检查报告等体贴患者的各种服务。这些能够满足患者表面和潜在需求的优质服务管理, 已成为我院文化创新的落脚点。为了进一步强化服务创新, 我院还先后开展了“满意工程”、“党建工程”、“关爱在医院”等一系列优质服务创建活动, 认真强化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各项措施, 努力营造尊重病人、照顾病人、体贴病人的人性化服务氛围, 站在患者的角度认真对待每一项医疗、护理工作, 学会用坦诚和关爱体贴患者, 理解患者的苦楚, 维护患者的健康权、生命权和知情同意权, 注重健康教育, 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消除或减轻疾病造成的痛苦。为病人提供高效、优质、低耗、便捷的服务。种种人性化的服务, 使病人感受到快捷、方便、亲切、优质、尊贵, 医患关系渐趋和谐, 一些潜在的矛盾也在和谐的医患关系中消除。
2.4 以人为本, 为职工营造宽松安全的工作环境。
医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 尊重且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是医务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是一线的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对职业、工作、生活是否满意, 直接影响到对病人的服务。很难想象, 一个没有敬业精神、职业态度冷漠、满腹怨言的医生, 能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 作为医院, 一定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正面教育, 树正风, 立正气, 营造和谐、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 又要推行人性化管理, 设身处地地为员工着想, 为员工解除后顾之忧。我院坚持每年第二季度开展主题鲜明的医德医风教育活动, 并把每年7月份作为纪律教育月, 年年有重点, 年年有创新。同时, 通过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 寓教于乐, 既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又在潜移默化中对员工进行了精神陶冶。
2.5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务人员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坚持依法行医, 加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监督评论办法和持续改进措施, 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努力提高医疗服务, 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 用爱心营造出新型和谐的医患关系。
总之,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是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 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具体体现, 其最终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提升医疗服务水准, 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向前发展。构建和谐医院应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卫生观, 将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作为常抓不懈的医院经营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郭继卫.构建和谐医院的意义、内涵与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2 (1) :65-68.
引导高职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篇8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修兹的研究表明, 人际关系的需求可分为相容的需求、控制的需求和感情的需求。作为高职学生, 需要同周遭的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建立紧密的联系, 需要与同学产生沟通, 需要能参与班级、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种活动, 因为他们有着需要这些社会个体或群体接纳自己的迫切需求。如果他们相容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则很容易使他们对其他社会个体或群体产生孤立感, 进而产生排斥、疏远的心理状态。同时, 高职学生有一种需求是控制他人, 期望能够通过支配他人以使自己获得满足感, 主要表现在希望成为班级甚至是学校管理的一分子, 个别学生会因为控制的需求没得到满足而抗拒学校的管理, 忽视应当遵守的秩序。此外, 高职学生相互之间既会表现出喜爱、亲密、热情, 也会表现出憎恶、疏远、冷漠, 这都与其情感需求息息相关。总体而言, 高职学生在情感上希望能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的标志之一。现代社会需要身心健康的具有一定技能的人才, 因此高职学院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 还应注意学生的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 其中人际关系是关系到其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推动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和谐的人际关系, 是学生学习进步、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高职学生提高就业可能性的基础条件。当前, 社会所需要的高职学生, 不仅需要的是掌握专业知识的学生, 更看重这些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 并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已成为高职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筹码, 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场经济带来包罗万象的变化, 对传统的固有的社会关系带来了冲击。高职学生在积极处理人际关系的同时, 由于缺乏科学合理地指导, 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如世俗化、紧张化、失范化。由于高职学生受到人际关系对象、环境、自身特点等因素多样性的影响, 他们往往与复杂的人际关系之间产生冲突与矛盾, 呈现出激情但又盲目的特征。正是这种冲突与矛盾, 最终导致了当代高职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 往往表现出焦虑与困惑, 这就使得其形成失谐的人际关系。
当前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的失谐主要表现为缺乏人际交往技巧、缺少正常化人际交往的引导、性格缺陷导致的回避人际交往趋向、缺少主动进行人际交往动机等。从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高职学生人际关系失谐主要涉及三个主要因素。第一, 环境因素。任何社会个体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 因此其人际关系不能避免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 高职学生的人际关系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 环境的变化日新月异, 我们国家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思想风潮, 都无时无刻不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 复杂的变化往往会给尚不成熟的高职学生带来困扰, 使得他们无法甄别其中的负面因素, 进而发展成为导致高职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的社会根源。第二, 心理因素。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往往各有动机, 对人际交往的有着不同的心理期待。因此,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的心理因素干扰。由于人心理上的主观因素会导致认知偏差, 这些认知偏差就会对高职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产生影响, 或许会导致他们的认知的片面、观点的狭隘、是非不分等。第三, 自身因素。人对自我的评价来源于自我认知, 进而形成对待自我的态度和对待他人的态度。因此, 无论是在自我认知上过高或过低, 都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通过对影响高职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因素进行分析可见,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鉴于高职学生个体发展的不成熟, 就需要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的努力, 外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正确引导, 要在高职学生端正思想态度、提高自身个人修养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有针对性地从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对高职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行培养和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取得实效。社会应加强营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学校应积极倡导和营造文明和谐校园, 家长应加强对子女在校期间的指导与帮助, 高职学生自身应加强品格修养, 养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各个方面协同配合, 发挥系统功效, 促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摘要:人际关系的需求可分为相容的需求、控制的需求和感情的需求。高职学生的人际关系反映了其对其他个体或群体各种心理倾向。因此,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既能培养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 促进学习进步, 也能推动学生成人成材。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影响和谐人际关系的因素, 探讨各个方面协同配合, 发挥系统功效, 促进构建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途径。引导高职学生对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行正确归因,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才能使得高职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取得实效。
关键词:高职学生,和谐,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赵青梅.和谐社会视域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年.
[2]谢桂香.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探析[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02期.
和谐人际关系 篇9
2002年,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 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 是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成效”。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中再次指出学生公寓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可见,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高校宿舍是大学生们重要的学习、生活、工作场所, 在环境方面对大学生心理、身体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综观近年来高校宿舍问题不断, 甚至出现了“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事件”、“云南大学生伤人事件”等特殊的恶性事件, 在整个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究其缘由, 多数因为宿舍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没有得到及时的沟通、疏导, 矛盾不断激化。鉴于此, 构建大学生宿舍的和谐文化氛围, 对缓解人际关系紧张、解决宿舍矛盾和冲突、培育优质宿舍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面, 笔者就影响高校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构建的因素展开浅要分析, 以探求高校宿舍和谐文化氛围营造的具体手段。
二、个体差异因素探究
同一间宿舍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 即便是相同省份也可能存在方言区域文化差异。他们的成长环境、学习经历、个人生活习惯等不尽相同, 使得宿舍的人际关系面临着这些因素不融洽切合导致的危机出现。
1、个人生活习惯不同造成的宿舍人际关系紧张
生活习惯不同是导致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不良生活习惯大大加剧了这种紧张局面的复杂程度。个人生活习惯多受自身生活环境的影响, 会表现出大相径庭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洗澡次数、睡眠时间、语言方式、服装打扮等等。这些看似正常不过的不同生活习惯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换言之, 对其他人的生活习惯抱有排斥态度, 宿舍间的人际关系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2、性格差异造成的宿舍人际关系不融洽
个人性格不同, 对事物的看法也会千差万别。一间宿舍生活着几位同学就会有几种不相同的性格, 相处在一起难免会有不融洽的时候。宿舍中, 有些同学争强好胜, 喜欢拉上自己喜欢的人组成宿舍内部小团体去孤立其他成员, 造成宿舍人际关不融洽;有些同学性格敏感、内向, 对别人的话语特别在乎, 经常喜欢去猜测、揣摩舍友的想法, 对别人的无意谈话怀恨在心, 长时间下去造成宿舍人际关不融洽;有些同学性格外向甚至“大大咧咧”, 说话办事往往随着自己的性子, 经常无意的伤害其他室友, 长此以往造成宿舍人际关不融洽;有些同学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 过分以自我为中心, 跟其他室友很难相处, 或者他们中的很多缺乏主见, 喜欢依赖别人, 长时间下去会造成时候情绪方面的反感等等, 这些都是宿舍人际关系不融洽的生成因素。
3、“炫富”与“贫卑”造成的宿舍人际关系复杂
来自不同地区、家庭的每位同学, 家庭经济情况必然有很大差异。因经济条件造成人际关系复杂的表现在: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如果总是认为自己比其他人高一等, 仗着自己的经济条件消费大量时髦高档的物品而不加掩饰, 很容易引来其他人的嫉妒;反之, 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同学总认为自己比别人低一等, 心理上自卑, 给自身加上一层同室友平等相处的隔膜, 很容易造成自身痛苦不堪, 也给人际关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4、心态不良导致的宿舍人际危机出现
心态不良导致的宿舍人际危机出现主要表现在嫉妒心态和攀比心态。嫉妒心态常见于大学生不健康心理活动表现, 是和谐人际关系的绊脚石。这种忌妒心态在奖助学金评定和各种荣誉获得的时候尤为常见。尤其是获得奖助学金或各种荣誉的同学在获奖后不正视自己的言行, 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到处宣扬, 很容易造成宿舍人际关系危机的出现。担任主要干部、受老师和同学欢迎的同学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 仗着自己的优势条件经常“吹嘘”, 也会加剧人际关系危机。攀比心态主要是一些心理好强却暂时无法达到自身需要条件的同学, 看到室友的某些消费后盲目攀比、盲目跟风。
5、沟通不畅造成宿舍人际关系混乱
随着网络技术的全面普及, 社会已然进入“信息时代”, 微信、微博、QQ等应用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无法分离的沟通手段。借助网络通讯手段沟通是很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 面对面的交流被放在了第二位。网络通讯手段有着不受地点、天气、交通等因素影响, 能够随意控制消息接受对象的优势, 操作简单时尚, 却也存在信息表达不全、交流机械、无法看到对方表情心态等诸多缺点。
三、客观影响因素探究
宿舍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因素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在宿舍成员过多和宿舍分配的随机。由于高校的连续多年扩招, 切宿舍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扩招的速度等现实条件制约, 一般高校很难保证最优的4人一间宿舍, 基本上都是6人、8人一间甚至更多。这样的宿舍人数增大了内部人际关系矛盾、摩擦发生的可能性, 对每个成员的环境适应能力要求相对提升了。同样受条件所限, 宿舍分配上一般采取随机的方式, 无法过多考虑到学生个体的经济、背景差异, 无法调查个体的生活习惯、住宿意愿。宿舍的住宿机制一般都是4年住下来不会改变, 调整住宿的可能性很小, 加大了矛盾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总之, 高校宿舍和谐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关系重大, 其影响因素复杂多样, 针对因素基础上的具体措施则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宽.高校学生宿舍矛盾成因和解决途径浅析[J].赤子, 2015 (3) .
和谐的课堂源自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10
教师从事的是教育教学的工作,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也必须努力追求和谐。“和谐”,不能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应该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学校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学校教育应该也必须在“和谐”教育上身先士卒,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正确理解和谐的内涵与要义
“和谐”,对课堂教育教学而言,是一种美妙而温馨的教育教学氛围,是一种美好且甜蜜的教育与受教育的过程享受,是一种幸福与快乐相伴相随的人际交往……为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与把握“和谐”的内涵与要义。
1. 师生关系应呈平行状。
教师是成年人,很容易陷入成人凌驾与颐指气使的窠臼。教育教学是一个繁琐的过程,经常会被一些烦心事困扰,孩子,特别是小学生在行为习惯、认知思维等方面还呈稚嫩状态,是一盏盏等待点燃的灯。若在课堂上,教师一味地以自我“暂时的先知先觉”盛气凌人地对待学生的话,抑或单纯以学业成绩为衡量标准、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态度的话,教师就难以赢得全体学生的心;倘若教师一直以强势的姿态树立自我的“师道威严“的话,就很可能让教师的课堂出现“万马齐喑”的可哀状态。这样死气沉沉的课堂,的确是“和谐”的课堂,全都是教师与部分优秀生的“一言堂”或“数言堂”,但却禁锢了大部分学生的见解与思考,这是紧张的师生关系所导致的。因此,和谐的课堂,教师首先要懂得并会与学生建构起和谐的、相互尊重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套用数学术语,应该是呈平行状的——教师真诚帮助,期待着学生有一天能平移到自己的位置,与自己实现重合交叠,甚至是超越。而不应该是呈交叉与垂直状态——教师一味地施压,矛盾的“焦点”总是令人透不过气来。
2. 课堂氛围应呈“家常式”。
单纯的说教,只能导引学生一时的状况,只有入心入脑的教育,才能让学生用心铭刻。和谐的课堂,要求课堂氛围要融洽,要活而不乱,要灵动而飞扬。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在氛围上要轻松愉悦,不压抑沉闷。倡导构建茶馆式的、家常式的课堂氛围,教师像一位茶馆中的老板,提供给学生以话题与素材,学生是茶馆中的茶客,是来进行教育教学消费的顾客,是“上帝”。建构起这样的人际交往关系,课堂就会变得开放、多元,这样的课堂,才能培养出敢思、能思、会思的学生。在家常式的课堂中,师生的状态都是放松的,对问题的探究、对知识的学习、对观点的交锋等,一切均是无拘无束的。
3. 课堂效益应呈多赢化。
既然是课堂教育教学,就一定得牵扯到课堂教育教学效益的问题。追求和谐的课堂教育教学,必须追求课堂教育教学效益的多赢化——对学生而言,在一节课里,在通过与教师、学习同伴的交流与互动中,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微量增值”;对教师而言,在通过与学生的思维激荡中,对事先的教育教学预案进行了“实战检阅”,收获了“得”,也拥有了“失”,这是后续研究的宝贵一手资料;同时,在与学生的心灵、思维的碰撞中,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过程中采撷到成人世界未能察知的营养,这是更为珍贵的教育教学珍贝;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从自身的学习状态入手,能从不同的方面找寻到自己的真实需要,并且能内化、提炼成适合自己的东西。只有实现了课堂教育教学的多赢化,才能说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益是明显而有效的。
二、竭力实施和谐的课堂教育教学
认知是行为的前奏,有了正确的“和谐”认识后,教师就要将这些理念与认知有机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育教学中。
1. 带着一颗新鲜“善变”的心步入每天的课堂。
听名师借班上课,我们总会惊叹于名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关系是那么和谐,连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名师的课堂上也能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呈现。这里面除了名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外,更关键的一点是学生对名师的英名如雷贯耳,有一种“追星”的情结在起作用,同时,学生对名师的课堂有一种期待,有一种久违的新鲜感。在我们的常态课堂上,教师教一个班可能短则一年,长则六年的都有,师生之间相互了如指掌,神秘屏蔽了,新鲜走失了,厌烦袭来了,无趣找上门了……要想让课堂迸发出和谐美的光芒,师生都必须像期待名师莅临课堂一样,每一节课都能怀揣着新鲜感。特别是教师,要不时地调整与变换自我的教学策略,不要“老生常谈”,光看开头就知道课堂的结局。要常变常新,经常给学生一些意外的惊喜,让学生对你的教育教学风格“捉摸不透”、“欲罢不能”,也就是,教师要让自己的每节课都能努力地吸引学生的眼球。
2. 带着一双笑意荡漾的眼神儿进入每天的课堂。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的眼睛,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重要器官。教师也是凡人,也有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学生是亟待教师提升的生命活体,既然从事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教师就要学会一进课堂就将生活中烦恼抛开的本领。一站在讲台,就要让自己的嘴角上扬,带着笑意荡漾的眼神,学会也必须微笑地看待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对优等生,微笑的眼神中注满了继续提升的期望;对于中等生,微笑的眼神中充满了鼓励奋进的期冀;对于暂时学习落后的学生,微笑的眼神中充盈着赞赏自信的期待……微笑着的教师,课堂教育教学就不会冲动与莽撞,更平添了几许的耐心与细心,而这,恰是师生和谐关系建立的前提。
3. 带着一腔关注全体的爱走进每天的课堂。
课堂是由一位教师和几十个活生生的学生组成,在目前大班化教学的现状下,课堂不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谨记,课堂不是仅属于少数在学习上暂时处于“领跑”位置的优生的,教育教学的主体还是大多数中等层面的学生与少数学习暂时落后的学困生。如果我们的课堂一味追求课堂流程的顺畅,只让少数的优生唱“独角戏”,而忽视了教育教学更大的受众面的话,这样的课堂教育教学无疑是畸形的。一位心中装满对全体学生的爱的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中,一定是心怀全班学生的,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的引导、启迪、提升、促进,都会面向全体,不会遗忘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中下层面的学生,让中等层面的学生在课堂中能吃得好,让学困生吃得饱;教师也不会忘记教学中暂时“学有余力”的优生,提供给他们进一步上升的舞台。总之,拥有爱心的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心是公正的。对于学生独特有理的见解,总是不遗余力地赞赏,对于学生认知上的偏差,教师总能耐心、和蔼地予以纠偏、指引。没有“有色眼镜”,没有讽刺指责,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感觉是安全与温暖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各个层面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都是放松与高涨的。
4. 带着一种满足与思索走出每天的课堂。
理想的课堂是没有休止符的,和谐的教育教学课堂,当结束教与学时,教师与学生各自都是带着一种满足与思索离开教室的。因为,在这样轻松、开放、多维、启智的课堂中,教师从学生身上收获了教学的快乐与教学的新思考;学生从和谐课堂中收获了知识、学养的增值,也带着从课堂中引申出的新思索离开教室,让课堂内外的界限消失了。而这样的课堂学习态势正是我们素质教育所孜孜以求的。当学生带着新问号走出学校时,就会为课外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新起点,培植了学生日日思考、不断反思的习惯;有了这样的习惯,学生在预习之后再走进新课堂时,必定是带着新问题进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不是为了消除学生的问号,而是在于解决了旧问号、又能产生新问号的良性循环上。
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 宿舍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一天中,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宿舍中度过,几年的大学时间里宿舍成员固定,在一起的时间也非常多,交流时间长且深,可见宿舍中的人际关系既紧密又复杂,发展心理学理论提出,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同伴人际关系对其的心理成熟、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研究宿舍人际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宿舍里,学生们处于自由放松的状态,这种状态会使人的性格更随意彰显,从而会暴露个人的缺点,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主要表现
(1)不同生活习惯的摩擦。不同的成长环境带来不同的生活习惯,个人生活习惯不好主要表现为:垃圾乱扔、物品乱放;随便在寝室吸烟;未经室友同意,使用同学的洗涤化妆用品等生活用品或电脑等。
(2)以自我为中心与他人感受的冲突。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换位思考”,如夜深人静,在宿舍打游戏,接电话,不顾及他人感受。
(3)作息时间冲突。作息时间引发宿舍矛盾主要表现为:有的同学习惯深夜看书、打游戏,影响他人入睡;有的同学早上起床过早,容易吵醒他人。
二、产生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矛盾的主要原因
(1)成长的环境不同。宿舍里的同学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脾气个性,因此他们在世界观、价值观、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缺乏交往经验和技巧,最后使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小矛盾和小冲突变得更加恶化。
(2)独生子女的性格缺陷。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都第一次经历与家人之外的人共同生活,许多学生都会带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来看待问题,先考虑自身利益,缺乏忍耐力,适应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容易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扩大导致引起矛盾。
(3)处理人际关系技巧的缺乏。中学时代,学生把重心放在学习上,学校和家长忽略了对他们进行为人处世方面的培养,因而使其缺乏人际交往的一些基本技巧,因此,在遇到冲突矛盾时不能合理解决。
三、营造和谐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和谐的宿舍文化会使得大学生学会宽容与忍耐,掌握社会人际交往的规则,发挥宿舍人际关系能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让宿舍人际环境成为学生一个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1.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活动,增强宿舍凝聚力
要创造良好的宿舍文化,首先要增强宿舍凝聚力,可以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促成文明、文化的大学生之家,让学生对寝室有一种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宿舍文化大赛、各类文娱体育比赛,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定期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团体活动,如宿舍素质拓展运动会、宿舍K歌大赛、宿舍羽毛球比赛等等,这样就增强了宿舍成员相互之间的感情和团结协作意识。
2.培养大学生良好人格和情绪
马加爵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表面上,生活中的他是好孩子,学习中的他是个好学生,而实际上,贫困的家庭和家长对他的宠爱使他从小到大一直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中,进入大学后,他极其渴望得到舍友们的尊重,但是又感到没有人能理解、接受他,他也总是在怀疑别人,随着他自己内心积怨的加深和不可控制的情绪,最终导致他采取极端的手段进行报复。
心理学家将人的气质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必然会引发不同的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人易产生嫉妒和攀比心理,从而与同宿舍成员发生矛盾,因此,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讲座,对他们进行人格和情绪心理的教育,使大学生能正确评价自己,学会换位思考,看到别人的优势和自身的不足,将不良情绪转化成动力,促使他们成为一个心胸开阔、思想成熟的大学生。
3.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经过研究发现:一个成功的人,仅仅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靠人际关系、为人处世的技巧。要想培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正直原则。以诚相待、互帮互助、和睦相处,不在宿舍搞小团体和拉帮结派等不健康的宿舍人际交往。
(2)平等原则。尊重舍友们和他们的生活习惯,平等交往,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
(3)宽容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舍友要有宽容之心,避免斤斤计较,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公寓管理中来,通过开设“人际交往”的相关讲座、心理团体活动、班团活动、座谈会、个别交流等形式来引导学生,使大学生领悟人际交往的真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大学是学生从校园踏入社会的一个过渡期,大学生如果连最基本的宿舍人際关系都处理不好,那么就更加很好的处理更加纷繁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同时,良好的宿舍关系可以给很多学生提供一个相当强大的心理支持系统,让学生在受到挫折,情绪低落的时候有个支撑点,帮助他们摆脱各种困挠。因此,帮助大学生解决好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使他们充实、愉快地度过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董珊.寝室人际关系对大学新生的影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
[2]李海燕.大学新生应如何处理好寝室同学之间的关系.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3).
[3]姜余,严和来.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心理咨询.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05(12).
作者简介:
和谐人际关系 篇12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 是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因素。没有师生关系的和谐, 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更谈不上教育教学管理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和谐师生关系强调师生间交往的和谐性。师生关系由于形成并发展于有目的的、自觉的交往中,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教与学的协调统一;是教育教学主体 (教师与学生) 间及主体与客体 (课程) 间积极、畅通、健康、有序和充满活力的互动;是师生相互理解, 彼此信任, 融洽相处;是师生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心灵对接, 意见交换, 思想碰撞, 情感交融, 合作探讨, 从而相互激励、启悟并激活彼此的个人知识与智能, 达到共进同乐, 教学相长。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探索
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 经过不断地实践总结, 笔者体会到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教师的品性。
1.坚守之志。
“敬业奉献”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 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敬业不只是钻研业务, 提高技能, 尤为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真情投入;奉献也不只是要承担社会责任, 履行公民义务, 更重要的是执着地承担和无私地给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形象而贴切地诠释了这种精神的内涵:“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2.立身垂范。
“弟子称师之善教, 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 曰仰沾时雨之化。”这句话从两个角度描绘了学生对有幸聆教于一位好教师的细腻感受:一是善教的老师像春风一样愉悦学生的身心;二是在这样的老师教诲下, 学业的进步如禾苗之遇“时雨”, 蓦然回首, 已不觉“稻花香里说丰年”——“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这是作为良好教育情境的创设者的教师理当追求的境界。教师作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 就在于他能为人师表, 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 “谁能唤起学生的人的尊严感, 能启发他们去思考活在世上是为着什么, 谁就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最深刻的痕迹。”[2]
(二) 教师的态度。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 也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场所。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便是尊重。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 他们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 才能把课堂真正当做自己学习活动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所在, 进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尊重学生的思考。
真正的有个性的思考常常跳出习惯思维, 而且这样的思考一旦被公众接受, 往往成为社会智慧。在美好的教育情境中, 教师应该认可与欣赏学生思考中那些有建设性的、创造性的甚至与标准答案激烈冲突的想法——教师应该相信, 所有的思维火花都是值得讨论的, 而值得讨论的问题当然是有益的, 只有思与思的碰撞加之心与心的接纳与宽容, 才会有教育的超越。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就要动态地关照学生的思想行为, 而不是用统一意志强行规范。学生时代, 正处在感觉至上联想丰富的年龄, 过分的理性反倒会使他们心生叛逆。在“雪”与“水”之间, 是纯粹的实验意义的固态与液态的关系, 属于物理范畴, 当然应该懂得;但在“雪”与“春天”之间, 是画面式的由联想产生的关系, 多的是浪漫与激情, 这里的“雪”不是水的固态, 而是一个季节。需要注意的是, 这两种思维方式不该互为矛盾也不该受到对方的指责, 固守答案的惟一性, 就将理性和诗意对立起来, 这是由思维的狭隘导致的。因为诗意不是文学的专利, 理性也不只是科学的惟一, 所以教师除了渊博, 还需要灵活和宽让。
2.尊重学生的兴趣。
在教师的眼里, 有些学生的行为总是“离经叛道”的, 如果从骨子里排斥这样的行为, 那么将连这行为之中可能包含的宝贵品质也被一并排斥掉了。而那些出色的人, 得益于他们奇异的想法会得到呵护鼓励, 他们古怪的情趣会得到发现引导, 甚至得益于他们越轨的行为被宽容和关照。尊重学生健康的兴趣, 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有良好的大局感和洞察力。大局感让我们的教育始终面对社会的全面需要而不是面对狭隘经验, 洞察力则使教师能敏锐捕捉学生行为中宝贵的突出素质, 有助于教师为学生合理设计未来。
3.尊重学生的缺点。
如果生活是永远尊重差异的, 那么教育就不可能消灭差距。人总是有缺点的, 但缺点和优点一样又总是辩证的。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 这不是狂傲, 而是人生经验告诉他必须对此坦然。尊重学生的缺点, 其实就是不放弃学生未知的未来, 关键是, 有眼光的教师要懂得从那些“缺点”背后发现别样优势, 我们所期待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其实是由丰富多彩的人生决定的。
4.尊重学生的心声。
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中, 教师是有“身份”的人, 但这个“身份”有时就像一只霸道的手掌, 将本来就对教师望而生畏的学生推得越来越远。然而, 当代师生关系的核心, 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 而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劣之分, 有了这个认识基础, 才能懂得“教师是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 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用平等的心态尊重学生的心声, 可以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有助于和谐关系的重建。
(三) 育人的艺术。
1.“关爱”就是力量。
要了解学生的性格, 就必须经常和学生交流和沟通;要改变学生的行为, 最好去了解养成这种行为的根源。首先, “急”则易乱。“急”会使教师迫切地想求得结果, 忽视细节的琢磨, “急”也容易忘记深刻是需要时间的, “急”也会使做事的过程变得浮躁和浅尝辄止。教师忌“急”, 原因是需要和学生交流沟通, 需要了解学生, 没有时间的累积是完不成的。而且, 当教师想消灭学生身上毛病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的时候, “急”只能增加“火气”, 助长“霸气”, 非但不会让师生更亲近, 反而是更生疏;它会使教师远离耐心和细致, 变得越来越霸道和粗俗。其次, “爱心”是医治“躁”的良方。有了“爱心”, 才会有“耐心”、“恒心”和“信心”。“当教师以热情的爱去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时, 就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驱动力, 相反, 一个被嫌弃的学生感受不到友谊关怀时, 往往消极自卑。”[3]用充满爱意的眼光去观察, 用充满爱心的行动去感化, 师生关系才能良性互动而和谐。
2.“欣赏”温暖人心。
教师对学生的“欣赏”, 是学生在自我成长阶段永远的期待。如果不是品质方面的问题, 教师对他们个性甚至极端的另类想法的欣赏, 就是对他们拥有自由的发展空间的肯定。鸟儿需要天空, 就给他们天空, 这不是迁就, 而是满足飞翔的需要。
3.“批评”要讲艺术。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 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以孩子的兴趣取向来处理问题;而如何对孩子们偏离“规范”的行为思想进行卓有成效的“批评”, 却是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一门艺术。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批评方式, 是忌讳权威和说教的, 它需要教师有一颗灵活的头脑, 还需要有一片善意的、幽默的心。
4.“沉默”胜于爆发。
几乎所有的艺术都讲究“留白”。留白不是丧失了思考的空白, 相反, 留白留得其所, 却可以无胜有, 实在是一种高级智慧的体现。教育是通过“言与行”来实现的, 但是“言”之多寡或“做”与“不做”, 均需视情势而定。对于教师来说, 最难的是无言而训不教而教——这不是简单的情绪控制, 而是有意创造寂静思维的空间, 留白之处, 也便是语言最丰蕴之处;不说出的东西, 正是最想说出的东西。教育讲究“批评宜缺不宜满”, 就是说一定要给受批评者留出反思的空间;自我反省的层次越深, 自我教育的效果越好。没有哪一台戏是由满满的台词堆砌成的, 教育是一台充满了变数的大戏, 要想让它的情节更生动, 就要学会“留白”, 留给观众, 也留给自己。
综上所述, 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地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 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以师生的和谐建构教育的和谐, 以教育的和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摘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教育氛围的前提, 也是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试图从教师品性、教师态度和育人艺术等几个方面着手, 探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以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和谐,构建,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郭海燕, 杨斌.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高校教师师德建设[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35 (7) :100~102
[2].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3:171
【和谐人际关系】推荐阅读: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05-15
人际和谐活动方案07-28
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09-03
和谐校园下的人际关系11-06
普遍联系和人际和谐06-14
和谐心灵、和谐人际之青春纪念册活动策划书08-19
第十九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张华07-04
如何构建医院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演讲稿05-25
关系和谐06-26
和谐渠道关系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