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体制(通用10篇)
教学体制 篇1
《经济体制改革》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收获:
1、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教学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遵循兴趣教学的原则,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2、交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3、顺口溜和民间歌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有机会尽量多收集一些。
4、学生分组合作增强了团体意识和竞争意识。
5、学生自由发言、抢答和辩论等,展示了学生的才华,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培养了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6、教师的鼓励与表扬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求知的欲望。
7、通过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了党的领导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了学生对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勇气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了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教训:
对学生预习的情况没有提前做好调查,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史料补充过少,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因自己的能力知识而的`限而点拨不到位,学生展示的时间控制不平衡等。
三、今后教学做到以下几点:
1、每上一节课后,要在课下结合学生的反馈过来的意见对教案重新加以修改,知识传授不倒位的地方要下节课上适当补充,或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巩固。
2、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通过博览群书,网上阅读等方式给自己补充营养。
3、多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让他们多给自己教学以指导。如多请他们听听自己的课,指出自己的优缺点。
4、积极参加学校和相关部门组织的教学培训,努力提高自己。
5、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大胆地尝试教学改革。
6、课下多总结多反思自己。
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将会专业素质得以大幅度 的提高。
教学体制 篇2
关键词:三元教学体制,构想,实践性
三元教学体制, 是以充分发挥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 引导学生实现认知性学习、研究创新、实践操作三结合的新的教学体制、教学模式。三元教学体制是对传统教学体制的革新, 传统教学体制最为重视的是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双基”, 而对学生的研究创新以及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有所忽视, 因而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三元教学体制, 针对传统教学体制的弊端, 在不削弱“双基”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的同时, 力争实现认知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三元整合统一, 为培养与21世纪的要求相一致的人才作出尝试性的探索。
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模式, 它源于皮亚杰的关于认识结构的理论。实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就是要使学生自主地建构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主要包括:a.创设情境, 激发情趣。在教学中, 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地再现旧知识, 引发认知整合。b.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 在浓厚的兴趣状态下, 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掌握陈述性知识 (是什么) 、逻辑性知识 (为什么) 、程序性知识 (程序步骤) 、策略性知识 (掌握和运用这些内容的方法) 等几种类型的知识, 并与原有知识整合、同化, 在头脑中建立起新的结构。c.在此基础上, 帮助学生完成地知识、单元知识、章节知识结构, 让学生自己真正理解知识, 明确知识间的逻辑联系。
所谓研究性学习, 就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特征, 以学生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为核心, 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学习过程。实行研究性学习, 要处理好以下问题:a.搞清活动课程、课外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一方面活动课程、课外活动与研究性学习都是素质教育的产生, 目的都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三者都相当程序地体现了教育的灵活性、实践性。另一方面,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既可运用于活动课程、课外活动中, 而更主要用于学科课程中。b.搞清研究性学习的理想分类模式。研究性学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a.学科性的。学科性的研究性学习是在某一学科的学习听民使的一种学习模式, 这是目前运用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的一种类型。b.综合性的。各学科知识是互相联系着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对的运用必将越来越趋向综合和统一, 所以综合性的研究性学习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意义。c.生活实践性的。生活实践性的研究性学习是以生活实践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与社会联系更直接, 因而也更显其“源头活水”般的生命力。d.研究性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可以采用各方式, 如:调查研究、课题研究、实验研究、设计研究等等。e.搞清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生长点。学科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因而也应该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的主阵地。应该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实践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实践为其外显形式的一种学习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思想, 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分界点。古人所提倡的“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脱离实际的学习方式, 一直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观念, 实践性学习就是要把学生从狭小的学校空间解放出来, 从经院式的教育当中解脱出来, 走向社会, 走向生活, 让学生亲自进行社会实践, 参加劳动生产。
首先, 应该对实践性学习有正确认识:a.实践性学习的“实践”性。一是指学习过程是投身其中的操作过程, 学生要亲自动脑、动手、动口;二是指实践的意义是用学到的云解决社会生活、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而不在于知识。b.实践范围的广阔性, 实践形式的多样性。既可在校内, 也可在校外, 工厂、田野、商店、机关、街头、会场……c.过程的完整性。实践性学习要有完整的过程, 做到有计划, 有实践, 有成果, 有评价。不可零碎不整, 散乱无序。d.明确实践性学习的性质、方向和目的。实践性学习要结合社会实际,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着眼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实践性学习的过程是课程教学过程, 实践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而不是实践所产生的社会价值。
其次, 应该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现实状况, 规范实践性学习训练大纲。要有与之相应的实践性学习的教材, 即地方性的教材或校本教材。以避免实践性学习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认知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既是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又不是毫无关联、各自独立的。它们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运用到的学习模式, 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具体说来有以下关系:a.交叉关系。如前所述, 认知性学习中, 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陈述性知识、逻辑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其中策略性知识就是掌握和运用所学内容的方法, 这其中就包含着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质。认知识学习中用知识建构的方法将新的知识内化到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本身也是一个探索研究的过程。而研究性学习中对某一专题的研究经常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二者也有部分的重合。可见三者是两两交叉的。b.深化关系。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 认知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又分属于不同的层面, 认知性学习的目的是知识的获得, 是第一层面;研究性学习是通过探索、研究, 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 进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它的价值取向已不停留在知识的获取上, 显然比第一层面又深入了一个层;实践性学习把学习进一步引向生活和社会实际, 是在前两个层面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c.相辅相成关系。认知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如上所说三种学习方式分属于不同的层面, 那么上一层面就为下一层的深化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反过来, 下一层面的学习活动的开展又会促进上一层面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 那么就有了这样的推理;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开展不但不会削弱基础知识, 反而会因之而得以强化。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 认知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处于不同层面不可互相替代。又相互联系看的三种学习方式, 这三种学习方式组成了学生学习的一个完整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 学生不但能获得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知识, 而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 培养了自身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完善了高品位的人格, 这种学习产生的效果决定了它的旺盛生命力和巨大的价值。
我们认为, 三元教学体制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传统与进步教育“合理内核”的整合思想、当代教育家各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的, 它的实验成功可以进一步检验这些思想的正确性。这对解决当前我国教育理论滞后于教育改革实践的现实状况, 促进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 必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三元教学体制由我区先选校实验, 然后将实验成果在面上推广。目标是结合我国国情和教育改革的现实状况, 建构一个与素质教育要求相一致的, 认识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三元整合统一的普通中学全新的教学体制, 以全面提高学生与21世纪要求相匹配的新的认知结构水平和能力水平。在实践研究中, 推广三元教学体制提供理论指导。此外, 还要广泛宣传, 搞好培训, 提高广大干部教师的思想认识, 提高教师水平, 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的科学指导的水平和能力;改革和完善学校管理, 加大校园计算机网络、图书资料及其他教学设施的投入, 改建学生实践基地;为三元教学体制的有效实施, 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及物质保障。
创新教学策略 完善教学评价体制 篇3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情境性教学 创新 教学评价
一、 引言
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中职英语课堂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这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二、 英语课堂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的理论依据
1.当代国外教学理论是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的主要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中的支架式教学理论,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搭建支架:围绕当前学习问题,按照“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②进入情境:讲学生引入到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③进行探索:探索开始时先由教师启发引导(如演示或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进行探索尝试。在学生独立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加以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发展。但要注意,教师的引导应逐渐减少,以使学生最后自己能在概念中继续攀登。④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⑤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合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
(2)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中的情境性教学理论,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创设情境:创设一定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情境中发生。②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主题密切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③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如从如何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過程等),发展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包括确定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利用和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等)。④效果评价:情境性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有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
“赞科夫主张按照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研究儿童的发展。赞科夫的教学原则体现在其实验教学的主导思想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体现这一主导思想,并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是:①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②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③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④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⑤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2.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的情感因素理论依据
H.D.Brown认为,“在人类行为的诸多方面中情感因素是决定二语习得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毕竟人类行为主要是受情感支配”(Brown,1987)。Krashen 的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Hypothesis)也认为,“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它对语言输入进行过滤,从而阻碍或加速语言习得”(Krashen,1981)。
三、 英语课堂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的构成
1.从提高审美能力角度出发,创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从审美文化研究中四个关键性的内在规律问题角度出发:第一,关于娱乐性与超越型的关系问题。在现实层面上,发掘英语课堂的娱乐趣味性,发挥交流功能;在超越层面上,发挥人格提升功能。第二,主体与受众的关系问题。第三,理论建构与实践开拓的关系。第四,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在吸收国外理论资源和总结本土经验的基础上,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创新,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本土特色。在借用西方教学策略理论的同时,要努力使之中国本土化,更适合中国国情。“试图从自我审视他者,从他者定位自我,从自我融摄他者,从他者创生新的自我。”
2.从情感因素出发,创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出发,将情感培养问题巧妙地寓于教学活动之中,提高英语兴趣与信心,创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孔子说: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理想之道是什么?就是给我们一个淡定的起点,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从内在的心灵独立这个意义上讲,真正好的学习,是把一切学习用于自我,让学到的东西为我所用。这是中国文化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
布鲁纳说:“学习活动的最好刺激便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的一个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和行为的过程。如果把认知和情感这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到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中,便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3.创新语言训练过程,完善教学评价体制。整个语言训练过程都需要为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留下足够的位置。中国的学生在中文的表达都存在一定的障碍,如不能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思,与此同时,从大脑思维到口头语言之间的转换常常出现障碍。我们的英语教育需要创新,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想空间和尝试错误的机会,需要培植学生探索的精神、怀疑的精神和批判的精神,需要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成功体验,从而培养他们自我评价的尺度。
4.创新评价手段,完善教学评价体制。创新评价手段,使学生乐于合作。对学生要合作学习的评价,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是小组内的自评,一个是小组间的互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小组内的“自评”: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小组间的互评,需要总结出小组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当然,作为合作评价的一员,教师要留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以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他们的发展。
当今的学术环境需要的是求真、求知、求实、求新、求异、求是的学术态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学术胸怀;丰富的信息环境、最前沿的动态、最新的成果、最广阔的视野都给学生以最广泛、最充分和最有效的信息。英语课堂更是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新课程的理念其实就是西方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87.
[2]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3]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2001(2).
[4]付丽萍.情感因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介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5(3).
[5]李兰兰等.略论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5).
[6]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7]闫传海,张梅娟.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J].外语界,2002(5).
[8]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徐放鸣.审美文化新视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教学管理问责体制分析论文 篇4
二、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与原则
1.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第一,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是时代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创造力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核心。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由精英教育向精英与大众并举的局面转变,如何实现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有机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课题,必须加快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第二,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是当前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深入发展的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教学改革已经朝着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发展。今后的改革重点是把已形成的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成果根据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进行整合、提升,以使这些成果整体优化,符合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这一新特点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管理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从全局上去组织协调,健全完善各种制度,推动教学改革深人发展。
第三,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是完善学分制的需要。学年制以必修制为主要形式,课程修习以学时、学年为计量单位,每读完一个学年允许升一级,学年制高度结构化,教学计划统一,课程有严密的层次划分及先后顺序。其主要优点是管理简便,能保证学生达到基本的培养规格,适合于计划经济体制对人才培养、分配与使用的需求。其缺点是结构刚性,培养规格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针对这些弊病,提出了学分制,但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保障,没有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学分制就不能充分的实行。
2.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原则
(1)人本化
人本化,即以师为本,以生为本。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价值和合理利益,使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最终达到实现教学发展的目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瞄准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趋势和发展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管理科学规律,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和模式,改变“制度淡化、管理弱化、手段老化”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从以管理措施、方法和手段创新为主的教学管理转变为以制度和机制创新为主的教学管理,从以行政为主的教学管理转变为行政与学术相结合的教学管理,从少数部门的教学管理转变为全员参与的教学管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最优化
教学管理制度最优化包括三层含义: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制定程序的最优化,即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出更规范更协调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系统化的制度体系。教学管理制度有利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现,即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现需要教学管理制度的保障。教学过程最优化保障教学目标的最优实现,即无论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还是教学过程的实施,最终都是为了高校教学目标的实现。
(3)规范化
教学管理制度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织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它具有一定的法制效应和约束力,是全体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教学行为准则。它是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和教务工作规范化的基础。
三、领导问责制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1.领导问责制度的概念界定
问责就是追究没有履行好份内之事的公共行政权力行使者,使其承担接受谴责、处罚等后果。问责制度化、规范化的结果就是问责制。对问责制概念的阐释,学者的观点略有不同,一种观点认为,问责制就是指在工作中出现了明显问题而就责任问题对负责的领导干部进行责任调查和追究的制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问责制就是指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本文认为,所谓问责制,就是关于特定组织或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追究没有履行好分内之事的公共权力行使者,使其承担政治责任、道德责任或法律责任,接受谴责、处罚等后果的所有办法、条例等制度的总称。对于高校而言,所谓领导问责制就是通过一定的程序,追究关于高校领导机构或领导者等高校管理权力的行使者因没有履行好高校内部管理事务,而使其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道德责任或者法律责任,并接受处罚等后果的所有办法、条例等制度的总称。领导问责制是依法治校、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政府要在法律设定的范围内,对违反法律的行为承担责任,这些责任包括直接的行为过错,还包括不作为行为形成过错,即政府在其法定职责范围内不作为而承担的责任过错。政府的严格责任意识意味着积极的社会回应,也意味着政府不仅要做正确的事情,还要把事情做正确。同样,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教学管理的领导者同样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2.领导问责制度的完善与实施
目前,我国高校领导问责制还不成熟,完善的责任制度尚未建立。要使领导责任制更好的发挥作用,必须有一套具体的操作环节、落实渠道和良性运行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要明确问责主体,完善问责标准。问责制的主体应强调同体监督和异体监督。就高校教学管理而言,同体监督即高校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对其内部成员的监督。异体监督即高校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外部对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内部成员的监督。高校领导问责制首先要坚持并完善同体监督,考虑到组织内部监督的必要性,特别是上级组织监督的权威性,充分发挥组织监督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重视异体监督,即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之外的监督,加大和完善学校党政监督、教师和学生等被管理者的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等。只有同体监督和异体监督有机结合,双管齐下,才能使问责制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问责标准要依据问责体系中的具体责任来确定。高校教学管理者应该负起哪些责任在授权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正是这些责任内容成为对领导者进行问责的基本依据和标准。
第二,完善问责制度和问责程序。问责制度是问责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它在领导者应负的责任和责任追究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严格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不能仅仅依靠领导人的意志,也不能依据简单的行政文件或临时性的行政决策来实施,必须有明确的、充分的法律依据来确定领导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操作程序,通过科学规范的程序,规定何种人以何种程序来判定领导者失责。程序的科学合法是结构科学合法和公正的根本保证。
谈大学篮球教学的体制性改革论文 篇5
对大学篮球教学的体制进行改革,首先应当制定并进一步健全相关体育教学的制度和规定,只有这样才能给大学篮球教学提供一个制度保障。在健全这一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首先,这一制度需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能够盲目照搬国外的经验;最后,在制定相关制度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来进行相关制度的制定,例如有些地区的体育教学制度已经比较健全了,那么只需稍加完善即可,而有些地区,尤其是比较落后的地区体育制度还不够完善,就需要进行比较详细的规划;最后,在制定相关制度的时候,应当使其与教育改革的推进相结合,其宗旨要尽量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宗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制定的相关制度更好地为体育教学、篮球教学服务。
2。2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大学篮球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多重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这一点,进一步明确并实现教学目标。大学篮球教学的目标当然是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强身健体的作用。但是,大学篮球教学的目标又不仅仅局限于此,它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性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篮球作为一种运动能够起到放松学生身心的作用。当前大学生身心压力巨大,因此而得抑郁症或是心理疾病的现象屡见不鲜,通过篮球教学对学生进行身体教育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抗打击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放松身心,实现减压的目的。其次,因为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因此学生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这些也是学生在今后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因此,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篮球教学的目标绝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身体素质目标,还有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多种目标,教师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加强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
2。3优化资源配置
因为对篮球教学的投入力度不够阻碍了我国篮球教学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进一步优化篮球教学的资源配置。一方面,学校要认识到篮球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加大对篮球教学的投资力度,从而改善篮球教学的现状,进一步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在对资源进行配置时应当更有条理。其一,应当重视对篮球教师的选聘和再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篮球教学教师的水平,从而提高篮球教学的整体软实力;其二,学校应当重视对篮球基本设备和相关器材的投入,定时对其进行更新换代,以保证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正常使用,进一步促进篮球教学的开展。
2。4完善多元化的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是大学篮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个完善优良的考核标准能够促进课程更好地开展,所以我们在大学篮球教学中应当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在以往的篮球教学考核中往往以学生的篮球技能为标准,或者是教师规定几个篮球动作根据学生的完成标准来进行考核并给予分数。这种方法更强调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并不能很好地激励学生参与到篮球教学活动中来,所以我们应当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这种方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充分反映每一个学生在篮球教学中的学习状况和水平。其次,在考核过程中应当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尤其是平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最后,教师在考核过程中应当适当增加相关篮球知识的考核内容,例如比赛股则、篮球的历史等,使学生加强对篮球的人文理解。
3结语
当前我国大学篮球教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与此同时也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相关篮球教学的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不够丰富,同时对篮球的投入力度也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健全相关体育教学的制度和规定、明确教学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还应当完善多元化的考核标准,从而促进大学篮球的体制性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泂,黄洁。浅析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110—111。
教学体制 篇6
张海钟
(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 教师教育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我国的教育督导活动开始于古代的视学制度,近代以来,视学制度多有变迁,新中国成立后,坚持于20世纪50年代,废弛于6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恢复,但国省督学只监督指导基础教育。国家对高等学校实施评估形式的监督指导,并没有督学制度。20世纪90年代,为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我国高等学校借鉴国家基础教育督导制度,逐步实行了教学督导制度。但考察这一制度设计及其效果,发现存在诸多问题。有的学校将教学监督与指导委员会设计为学校机构,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主任委员,另设常务副主任,将委员会办公室设立为教务处平行的行政机构;有的学校挂靠教务处设立委员会办公室,仍然是副校长兼任委员会主任,教务处常兼任常务副主任。有的学校则是把直接将委员会办公室设立为教务处的一个科室。至于委员会定位、职责、人员聘任、程序等更不相同。有的`学校不仅监督指导教师的教学,还监督指导教学管理人员包括教务处的工作。有的学校印发的是教学监督指导委员会章程,有的学校则印发的是教学监督指导委员会工作规程,还有的学校印发的工作细则、条例、办法。有的学校聘任的全部是退休教师和管理干部;有的学校既聘任退休干部教师,也聘任在职教师;有的学校全部是教授,有的学校老中青三结合;有的学校校院(系)两级监督指导,有的学校是学校一级。可是无论何种结构,效果都不是很好。根本的问题是委员会组成人员的理念问题和知识结构问题,特别是学校为委员会设计的评价标准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长期的努力。
小学教学管理体制的运行创新分析 篇7
一、小学教学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观念落后
当前, 我国的小学教学还普遍存在一些教学观念落后的现象。传统的教育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 片面注重学生的成绩, 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 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另外, 大部分的教学管理人员或者教师都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与教学方法, 尽管新课改在我国小学教学中大面积实行, 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 还未得到充分的落实。尤其是教学管理者还采用原有的管理方式, 这严重阻碍了先进教学方式的施行。而这一切都基于当前教学观念的落后, 教学也未能实现顺利运行。
2. 评价机制不科学
考核评价机制是教学管理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这种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体制管理的正常运行。传统的教学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时, 主要以学生的学科成绩为主, 甚至对教师的评价也是建立在所教班级的整体成绩基础之上。这种考核机制具有片面性, 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 素质教育的推行, 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整体素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然而, 现有的考核评价机制仍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 这无疑影响了新课改教学目标的贯彻落实。
3. 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新课改的实施使我国的小学教学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小学的教学管理体制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当前的新课改标准。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形式, 将新课改落实到位。而当前的一些小学教师专业素质不够高, 缺乏创新意识, 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制约了小学教学管理体制的顺利运行。
二、小学教学管理体制运行的创新策略
1. 对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
针对当前小学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必须从管理体制方面对其进行创新。首先, 要转变教学管理观念, 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 将教育教学作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重视发展教师的责任意识与创新意识, 大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 将素质教育充分落到实处。其次, 要对教学管理的内容进行改进。改革以往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管理理念,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发展,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另外, 作为教学管理者, 要深入教育教学内部, 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 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创新。改进考核与评价机制, 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考核的一大依据, 使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合理。在小学的教学管理中, 还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 为广大教师提供充足的学习平台, 提升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
2. 对教学管理体制运行的创新
教学管理体制的运行体现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因此, 要实现对教学管理体制运行的创新, 使其为教育教学服务。一方面, 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决策机制, 将教师、校长作为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 打破传统的专人决策的垄断局面, 使小学的教学管理体制更为科学。另一方面, 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仅限于对成绩的考核, 而要多层次全面考核, 比如教师的板书、教案、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可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在教学管理体制的运行过程中, 可适当建立竞争机制, 鼓励教师实现创新, 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 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学管理体制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对教学管理体制的运行创新成为小学工作的一个重心, 它指导着小学教育教学的方向。因此, 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教学管理体制运行进行创新改革, 为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我国对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近年来, 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 这对我国的小学教学管理体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当前的小学教学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影响着整个小学教学的质量。本文将着重对小学教学管理体制的运行进行深入分析, 探究其创新发展策略, 为我国小学的教学管理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体制,运行,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王鸿斌.小学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S3) :528.
[2]潘维真.创新管理理念建立现代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7) :88—89.
素质教育体制下中职会计教学研究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职会计;教育方法
早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就对我国教育的改革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就是要遵循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然而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更多遵循理论方面的研究,或者是填鸭式的教育模式①,很少融入素质教育或者是实践教育,因此很多毕业生出现了一种高分低能的现象,虽然考试成绩过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很难胜任工作,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教育的失败,对于中职教育就更是如此。虽然当前教育改革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正是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这种改革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正是基于这个背景,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来分析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的几点建议,这对于促进我国中职会计教育水平的提升无疑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中职教育改革的基本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会计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会计专业,不仅仅要求学生对相关的会计理论有着较深的了解,同时对实践的具体操作都需要有非常明确的思路和工作能力,但是从目前会计教育的现状发展来看在整体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的教育目标不够明确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实现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的综合提升,而不是仅仅提升某一个方面,或者说是想要发展其中一个方面就能够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可是从实际的教育情况来看,并没有实现这个目标。还是通过较为机械的理论进行灌输,对于具体的实践教学和基于任务的教育模式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很多学生存在着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学习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和其学校的教育目标相对模糊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2.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因为在中职会计的传统教育模式中,更多重视理论素质的教育,因此涉及基础理论的课程安排就非常多,基本上占据总课时的七成左右,在当前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并举的要求下,这种课程结构显然不具备科学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就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难形成学习和研究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所以目前中职会计教育在学科的设置上是不够完善的,学生的专业性知识学习并不深入,仅仅在基础理论方面投入较大的精力,就会导致教学目的偏离正确轨道。
3.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很难提升
中职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在企业内部只需要经过短暂的培训就能够参与实际的工作,可是从当前中职会计教育的过程来看,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学生的会计能力比如出纳工作的具体内容很难搞清楚,会计核算以及凭证、科目表和报表的相关制作能力还非常差,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样非常差,这样就很难通过简短的培训快速地进入工作状态,这显然会导致当前中职会计工作教育的失败。
二、基于素质教育的中职会计教学改革分析
1.注重课程内容的优化
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关键在于中职会计课程内容的优化,比如,在教学出纳的工作职责时,不仅仅要从理论上进行,还要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工作任务中,老师在教授基本的理论内容之后,就需要对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并引导学生分组模拟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并分配不同的角色,出纳、会计审核、审计等工作,从而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模拟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要工作任务,这要比单纯地进行课程讲述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更容易让学生一毕业就能够在具体的企事业单位中担任相应的工作岗位并且做到轻车熟路,这样显然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重视教学方法的革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非就是填鸭式的教学,上课老师圈定重点内容,考试往往指定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加强了解,学生考试合格就能够实现毕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存在着很多缺陷,所以要想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革新教学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而上文案例中的基于任务的教学法无疑就是当前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对于中职会计教学来说,基于任务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个方法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是在具体的理论教学中,还需要融入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比如通过构建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安装相应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上机操作让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并让学生知道打印凭证的格式设置,一些电脑的基本操作等,特别是随着国家会计电子网络化的趋势,学生利用互联网操作报税等都需要通过大量的演示来指导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具体实践应用能力。
3.将实践教学融入整个教学过程
由于中职会计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培养一线的操作员工,从一开始就是要担任基础性的工作,所以这方面的教育一是要加大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实践教育就要贯穿整个教育的始终,无论是从课程设计上,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引入一些企业最新的会计管理方法,构建基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结构来引导学生创建财务管理小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采用课堂上构建这种模拟工作环境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具体的企事业单位去,观摩和学习这些单位和企业的具体财务管理工作,甚至可以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去实习,让他们充分熟悉具体工作场景,进而培养他们初步的职业素养,因为走上工作生活和学习生活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提前的模拟教学能够让学生很快地熟悉具体的工作场景,进而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实践的工作学习之中,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会计教育不仅仅要提升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更为关键的还是要不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只有做到实践应用能力和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提升,才能够算作更好地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对此老师们要紧密结合当前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发展现状,紧密贴合实际情况来进行深入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蓓.中职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成才之路, 2011(21).
[2]聂淑敏.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0(5).
教学体制 篇9
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加强实验教学建设也是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自教育部2006年实施质量工程以来,各高校大力推进本科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也显现了一些特色作法。建设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工程”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直接针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采取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它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到目前为止,国家已批准了16个学科21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涉及28个省市,138所院校, 2009年拟批准140个。具初步统计,各高校为改善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条件,投入资金已远远超出5个亿。建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就是要通过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对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开展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试点,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从目前全国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情况看,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导作用,特别是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校实验条件综合使用效益上效果非常明显。当前国家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文件规定:要依据学校和学科的特点,整合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资源,建设面向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心。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和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开放运行的政策、经费、人事等保障机制和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经过几年的建设,各高校管理体制也不尽相同,大体分为三类:
2.1 校院两级管理
这是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采取的形式,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我校也是该类管理体制。这类管理体制没有独立行政编制,中心主任为学院兼职教师,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属于学院编制,且大部分为兼职人员,接受学院和实验教学中心双重管理,但以学院管理为主。
2.2 校处两级管理
这是将实验教学中心划归为机关教务处或实验室与资产处管理,副处级建制,主任校内公开选聘或业务处副处长兼任,实验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由实验教学中心独立管理,按学校处级单位权限进行教师职务聘任。
2.3 学校直接管理
这类中心由学校按教学单位进行直接管理,执行正处级建制,中心主任由校内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授进行公开选聘,实验老师、实验技术及实验辅助人员由中心管理和选聘,与学院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互不兼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前身是组建于1992年的解放军农牧大学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其实验教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创建的北洋马医学堂,是我国现代兽医教育的发源地,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和大多数高校实验教学中心一样,动物科技实验教学中心也是实行主任负责制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实验教学中心重组,资源整合、人力调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实验教学中心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其作用发挥也逐显不足。
3.1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在体制上弱化了本科教学在高校的中心地位
首先,我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无论是校级、省级还是国家级均没有正式的行政编制,不属于教学单位,也不属于任何学术科研机构,其在学校中存在的形式比较模糊;其次,实验教学中心一般隶属于某个学院,由非行政职务的教授或副院长兼任主任进行管理,其决策力和执行力在较大范围内均束缚于学院的发展,而不能站在全校长远建设的高度来进行建设和规划;再次,教师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明显不足,由于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均隶属于学院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在职称评定、福利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上很难有所决策和承诺,致使教师特别是高职称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实验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3.2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在机制上淡化了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改革的主动性
一是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标志着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改变,实验教学不再从属于理论教学,而将形成一个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然而,实验教学中心基本都是兼职人员,从事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只是“副业”,参与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也只是兴趣所在,没有任何与之相匹配的权责利。二是中心主任、副主任除享受教授或副教授岗位津贴外,没有任何的责任津贴或额外补助,实验中心主任、副主任仍是一个概念模糊的职务,同时,考核和约束机制仍亟待完善。三是实验中心对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无职务评任否决权。实验教师职务聘评时,也从来没有把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作为一个衡量指标,而是更注重论文和科研项目,实验教师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并不高。
3.3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在政策上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高校把实验技术队伍定位为教学辅助岗位,以学院为主导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系,实验技术人员的身份一但确定,则很难得到改变。同时,在很多高校仅简单地把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辅助人员集中起来进行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无专职教授、副教授,这就弱化了中心在高校中的地位。实验技术人员总被认为低人一等,待遇地位偏低,工作上发展空间不大。不平等的地位严重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所以,他们或多或少产生了自卑心理,工作中往往缺乏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从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往往不愿意归入实验教学中心编制,兼职教师也往往不把心思放在实验教学上。
3.4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在经费保障上制约了实验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内源”少,实验教学中心作为院级下属的实验教学部门,没有办公经费,没有差旅费和培训费。除了实验教学日常教学材料和维护费外,基本无其他经费来源。二是“外源”弱,因本身更注生本科实验教学,与生产联系较少,与企业合作及为社会服务上还难形成规模,见到效率。三是“造血”功能低。主要由实验技术人员组成,在争取国家科研项目上处于劣势。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系创新与思考
要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管理体制创新是保障,是根本,是源头。
4.1 科学规划,实现实验教学集群化发展
按照地域、学科群分布和建设条件,对学校实验教学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重组资源、重新布局,按照理、工、农、医等大的学科门类,打破学院限制,形成几个核心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基本覆盖全校所有专业,惠及全体学生,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用,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
4.2 提高层次,给予实验教学中心独立编制
实验教学中心特别是省级以上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给予明确的行政编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享受同等编制待遇,中心应设立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实验技术等各系列职务编制,设立主任特聘岗位,学校按处级单位进行直接管理,在责权利上应与学院基本一致。
4.3 明确职责,实验中心主任实现岗位责任制
实验教学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实行竞争上岗。教师受聘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后,以从事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工作为主,可以承担一定数量的实验教学任务,一般不再承担其他教学任务,原教师系列不变,享受相应职务的岗位津贴和主任责任津贴;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考核主要考察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实验教学和实验研究等工作。
4.4 竞争上岗,改革实验中心人员职务聘任制度
对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实行定岗定职,兼职教师实行流动管理。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实验技术人员,只要条件符合,能力素质满足岗位要求,均可以通过公开答辩和成果展示,竞聘上岗,享受相应岗位的职务待遇,打破教师系列与教辅系列一锤定终身的职务限制。同时,制定科学的岗位考核机制,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考核重点应放在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教学体制 篇10
仁义镇:莫衍鉴
全区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八步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利用“流动党校”这个载体,扎实推进区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区乡党校的基本现状
1、师资配备、行政后勤及其他人员配备情况
(1)区委党校
区委党校有专职编制,专职教师和工作人员.(2)乡镇党校
成立有镇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镇党委组织委员担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组织办,由镇党委组织委员担任办公室主任委员,教师等均为兼职人员,无专职人员。
2、硬件设施建设情况
(1)区委党校
区党校有专用教室、学员宿舍、学员餐厅、办公楼等。
(2)乡镇党校
每个乡镇均有教学场地,电教设备VCD、DVD、电视机、音响等。
二、区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11、落实会议精神,成立机构, 制定方案。
自治区召开全区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后,八步区对区乡党校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摸底,并专门召开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部署。区、乡分别成立了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区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党校由区委组织部分管干教的副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乡镇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组织办,由组织委员担任办公室主任。区、乡分别制定了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全面铺开这项工作。
2、全面推进区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
(1)拓展教育培训对象和内容,构建“五大培训体系”。我镇在职干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拓展教育培训对象和内容,以“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为目标,着力打造农村党员教育新格局,并以“1+1”培训模式(即政治理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农村党员进行政治理论、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等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培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起以“流动党校”培训、示范基地培训、农业龙头企业培训、村干论坛培训和农家课堂培训为主的“五大培训体系”。
流动党校培训:整合培训资源,构建大党校格局。2006年,组建了乡镇级“流动党校”,将教育的触角深入到农村各村、组、户。形成了区“流动党校”培训乡镇“流动党校”骨干和“农家课堂”培训户,乡镇“流动党校”和“农家课堂”培训农村党员和群众的梯次培训模式。
示范基地培训:发挥示范功能,构建大教育格局。为充分发挥八步区示范基地的优势和辐射带动功能,区、乡实施示范基地培训农村党员和群众计划。一是通过组织培训和新技术的示范展示培训农民;二是以示范园为课堂各类现场会,接待农民参观学习;三是召开各种现场会,在看中学、学中看;四是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技能培训。
农业龙头企业培训:利用资源优势,农企双赢,构建大培训格局。我镇有三黄鸡、生猪等众多的农业龙头企业。为实现农民与企业双赢,采取由基层办和乡镇党委、村党支部负责场地和组织,公司负责培训经费和技术等方式,走农企结合的培训路子。
村干论坛培训:带着问题研讨,共同提高,构建大发展格局。八步区对“农村党支部书记论坛”进行拓展和深化,将其改为“村干论坛”参加对象由原来的村支部书记扩大到村“两委”干部。
农家课堂培训:农民培训农民,构建大课堂格局。为做大做强“农家课堂”,我镇在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探索,一是实现与“流动党校”成功对接,通过“流动党校”培训“农家课堂”培训户;二是引导带动能力强的党员加入培训户行列,引导培训户向党组织靠拢;三是引导外来老板、回乡创业小老板加入培训户行列。
(2)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针对区乡党校培训资源不足,特别是缺乏职业技术培训师资和实习场地的实际,镇采取“内部挖潜”和“广借外力”的办法,建立健全由党校
教师、党政领导、科技专家、乡土人才组成的师资库。根据农村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编写了一些实用的乡土教材和教学案例。根据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的实际需要,选择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果场、养殖场、农户企业车间等作为现场教学、实习、观摩的示范场所。
(3)加大经费投入。2008年连续两年财政下拨专项经费,对相关设施进行了初步完善。
三、区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1、农村党员和群众学习技术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农民主动学科技蔚然成风。87.2%有劳动能力的党员基本掌握2门以上致富实用技术,5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有71.6%获得绿色证书、成为农民技术员或致富能手。
2、拓宽农技推广渠道,实现了大规模培训农民目标。我镇共培训了农村党员和群众近2000多人,推广农业新技术4项。
3、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培训,科技型农户、学习型家庭、富裕型新农村纷纷涌现,基层组织堡垒坚强,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
4、体现了党的关怀。贫困党员户和困难农户通过参加培训,掌握致富本领,实现了脱贫致富。一些下岗党员和下岗人员通过流动党校培训实现再就业。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镇党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多数乡镇(街道)党校教学设施不足;专职管理人员少,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
高。
2、“三库一基地”建设不够完善,在教材库方面,自编教材有一定的难度,高质量的教材尤为缺乏。在“案例库”方面,收集整理的案例还不够全面、系统。
3、资源整合难度大,尤其是培训经费的整合,效果不理想。在资源整合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重复培训和多头培训、资源闲置和资源匮乏并存,没有充分发挥培训资源的优势。
五、进一步推进区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1、加大对党校办公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
2、强化区委党校的协调职能,以提高培训资源整合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