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体制论文

2024-08-10

教学管理体制论文(共12篇)

教学管理体制论文 篇1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人才的培养, 尤其是在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实验教学仍只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部分, 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瓶颈”。因此, 构建科学规范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 对于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建立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和目标

1. 1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高等院校的教学, 应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缺一不可。如果没有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就缺少基础;相反, 如果没有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则不能转化为社会能力。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连接点, 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自然科学的高速发展, 各专业领域的不断拓宽, 要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教学改革中各专业结构的调整引起了课程结构体系的变化, 必然要求教学内容和手段的不断更新。为适应自然科学的高速发展, 学生学好实验技术及掌握实验原理, 也更为迫切和突出。

因此, 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建立并运行科学、规范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 这对于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 2 实验教学管理的目标

高校实验教学的水平直接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及层次, 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建立科学有序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科学有序的管理体制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为此, 必须建立由分管校长直接领导、由学校实验教学管理部门负责的管理体制, 构建相关管理机构, 并明确各级机构职能分工, 坚持责、权、利的统一。

建立强有力的实验教学管理。高校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与实施是实验教学活动的一个较为具体复杂的过程, 是实验教学全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因此,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非常重要。首先, 管理人员政治思想要好, 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其次应懂管理、懂教学、懂仪器维修保养, 有较宽的知识面, 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完善设备, 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适应课程改革和实验教学的要求, 保证实验教学设备、经费的投入, 保证教学仪器正常使用, 保证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落实, 必须有比较健全、完善的实验场所、实验器材和实验设备。所以, 实验室建设要和学校的整体发展同步进行,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设备的作用。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 要尽量为学生在实验中提供动手机会。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实验, 自由设计实验方案, 安排实验过程, 准备实验所需物品, 独立完成实验。其次是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 细致、耐心地观察每一次实验出现的现象和变化,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最后是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和思考问题, 最终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2 高校实验教学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分布零乱和利用率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高校一般都是根据课程需要来设置实验室, 而且规模小、数量多、功能单一, 并依附于各教研室, 没有一套完整的实验室管理体制。致使实验室的利用率低, 难以形成综合型的实验教学平台, 不利于系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设备资源得不到共享。由于实验室分散, 管理体制落后, 实验室的管理是封闭式的, 设备资源和环境资源得不到共享。针对不同的课程, 对设备和实验教学资源的投入往往是重复性的购置和建设。

实验课程设置落后。高校目前所开设的实验中大多数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 学生只需根据实验教材上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操作就能得出结果。这种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资不足, 业务水平低。由于高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低, 忽略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不激励实验人员参加科研课题工作, 不重视对实验人员分批进行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结果造成技术人员对实验室管理不规范, 有些甚至很随意, 仪器、设备缺乏维护, 利用率低, 甚至闲置不用。实验课大多由上理论课的教师来兼顾, 专职实验教师少, 实验技术人员只从事简单的实验准备工作, 对于实验教学知识的掌握明显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指导学生的实验思维就难以实现。

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偏低。实验技术人员既不属于教师系列, 又不同于行政人员, 在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际操作中没有一套合理、成熟的人事管理规范遵循, 其工作量很难具体量化, 又没有相应的评估考核制度。因此, 造成了实验人员不受重视, 工作责任不明确、待遇低, 形成“能力高低一个样, 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得好坏不知道”的局面, 大大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建立实验教学科学管理体制的思路和实践

实验教学涉及的因素众多, 要保证良好的运转水平, 不进行统筹规划、系统管理, 实验教学的某些环节就可能出问题、出故障, 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因此,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必须管理先行。

3. 1 健全实验教学机构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目前国内高校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尚在发展、探索中。有些学校实验教学管理职能归属教务处;有些归属设备处;有些由教务处与设备处共同管理。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实验室运转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 较为合理的模式是能够有机结合实验教学的纯教学管理与条件支撑管理两部分的职能, 统筹规划实验教学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 确保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协调运转。实验教学管理机构要系统管理实验教学, 需要具备相关的职能和职责。实验教学系统管理的思想就是以实验教学为主线, 规划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及实验场地、环境等各个环节, 逐项建设落实, 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

在目前各高校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 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应该按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类建设的原则, 构建实验教学平台。以本校为例, 我校于2006年成立了实验教学管理处, 对全校的实验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共享和优化。实验教学管理处下设4个实验教学中心, 分别为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与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在实验教学管理处的统筹管理下, 对学科相近、所用仪器设备大致相同的实验室合并到各个中心, 对实验教辅人员统一管理和调配, 打破了各个实验室各自为政、独立门户的状况, 实现了资源共享, 促进了专业、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 在健全实验教学机构和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后, 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及实验教学的实际修订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使实验室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同时, 要落实实验室主任的责任制。实验教学管理部门应把检查各项规则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 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得以执行, 使实验教学有章可依, 保证实验教学质量[1]。

3.2 加强设备管理, 合理和充分利用设备资源

我国高校仪器设备普遍存在闲置、重置、仪器设备老化等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管理方法落后和经费紧张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因此, 加强设备管理, 合理和充分利用设备资源, 使其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仪器设备购置、更新方面, 我们应采用专家论证制, 请有关专家进行认真讨论、研究, 利用有限的实验经费购置必需的仪器设备, 使实验系统更科学、更规范[2]。在设备管理方面, 我们要以有利于调动教学、科研人员及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目的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应实行专管共用, 这样才能大大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使工作人员既有章可循, 又体现管理制度的严格性和规范性[3]。

3. 3 更新观念, 建立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

实验离不开技术, 仅有一流的实验仪器设备和规范的管理是不够的。必须更新观念, 补充学历层次较高的专任实验教师的数量, 并建立健全的实验人员培训制度, 使实验教学人员不断充实一些现代实验技术的知识, 以达到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的目的。这样才能建立一支爱岗敬业、综合素质高和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才能使一流的设备发挥作用, 使先进的管理理念得以实施[4]。

3.4 调整实验类型,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以往的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 实验类型大多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 内容简单、功能单一, 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下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 要对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 压缩演示性、验证性实验, 以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为主题, 大幅度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利用学科内综合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去完成实验。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 为学生完成实验提供必要的实验资源。这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其创新意识、独立工作能力和相互配合精神, 又能使仪器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3. 5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估体系

实验教学质量检查不仅要检查最终的教学质量, 更要了解实验教学的过程, 及时发现不利因素, 使其处于受控状态。这要求实验教学的主管部门要与多个部门互相合作, 如教务处、教学质量控制中心等, 成立实验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小组, 定期和不定期对实验教学进行检查与评估, 必须以实验计划、大纲制定的原则、要求和质量为依据, 检查实施教学过程种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效果[5]。

建立实验教学听课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 有效地掌握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 对专家和学生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及时反映给实验教师, 使其能及时改进, 为进一步做好实验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做保证。

4 结语

实验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 需要学校领导和各个部门的全面重视和配合。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 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 我们要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 建立适应于教育改革要求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 努力实现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少辉.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6 (1) :124-126.

[2]薛冰, 姜学波, 李振峰.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新探[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20 (1) :234, 236.

[3]刘宏伟.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24 (1) :250-251.

[4]刘欢, 黄珊珊.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与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科技文汇, 2008 (9) :213.

[5]李克.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1 (27) :128-130.

教学管理体制论文 篇2

1、学校各教学常规的检查分级落实,第一级是以年级主任负责的年级组内的各学科常规检查,第二级是以教科处负责组织的学校各学科教学常规检查。

2、教学常规的检查按学校各学科常规要求及评分标准给分,五项总分为100分。

3、年级主任负责组织组内各学科组长,定期每天检查各教师的备课情况,杜绝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

4、年级主任组织教师,每周分别对各学科不定期抽听一名教师随堂课,并按常规要求给出分数。

5、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深入课堂,每期听课不少于40节,并按要求给出上课分。

6、年级分管领导深入课堂,每期听课不少于20节,并按常规要求给出教师的上课分。

7、年级分管领导每周星期二、星期四深入所在年级检查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和品德后进生)的辅导情况,并做好记载。

8、教科处定期在每学月末全面检查各学科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并写好学月常规检查小结。

9、期末考核采取实践操作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操作根据年级、学科的不同拟定不同的内容,语文一般包括识字写字、朗读、口语交际等;数学一般包括口算、实践操作等。笔试一般采取一人一座,流水阅卷的形式进行,各学科教师必须写好学期总结(包括实践活动部分)和试卷分析交教科处。

教学管理 科学管理 人文管理 篇3

一、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脱离了教师,或者教师作用发挥不够,学校的一切不堪设想。那么如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呢?我想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管理者,要真正树立为广大教师服务的思想,摆正自己和教师的关系,决不能在教师面前高人一等,唯我独尊,只有和广大教师保持零距离接近,教师们才能内心无愧的工作,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2、调动教师“民主治校”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 。教师的劳动表现为劳动过程的个性化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所有,要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合作,要依靠教职工通力合作,就必须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畅通信息反馈渠道,鼓励教师献计献策,例如,前段时间,镇教委举行亮点工程活动,我校通过教师们广泛讨论,献计献策,学校的亮点工作丰富多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搞好教学管理工作,作为管理者,要经常性“沉”下去,了解教师的呼声和管理中的热点,对来自教师中的问题一定要有下文,要有回复,不能让教师们感到困惑,要做到“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通过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向民主管理要质量。

3、要关心教师 。关心教师,就必须自觉为教师服务,搞好教学管理,要时时处处心里装着老师,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因此 ,要经常深入教师之间谈工作、拉家常、议时事、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同时注意减轻老师的负担,给教师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由于教师的工作具有繁琐性的特点。因此,要体谅教师的苦衷,在教学上无关紧要的工作不搞,拘于表面应付的事不做,立足高效求实,时时刻刻,时时处处,想到教师,只有这样,教师的积极性,才可在不言之中调动起来。

4、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从根本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作为人类社会成员的有机组成部分,工作动机依然需要自身以外的推动力量来激发。因此,要关心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物质推动力。教师作为社会的人,也无不打上社会经济发展中一般人们生活的烙印。因此,物质需求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的无可非议的客观动力,要尽力创造条件,对学校微不足道的物质、奖金刺激,尽量做到公正、公平,确实体现有付出有回报,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回报。

其次是精神推动力。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更注重于精神上的满足和追求。首先,应对教师不断加强教育,培育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高远的志向,工作中实行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实行多表扬少批评,把诸如评选先进、提职、晋级等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要建立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不要因为一点蝇头小利,搞假象蒙蔽教师。

二、要树立威信

俗话说,自己不正难正人。因此,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要以身作则,要严于律己,只有自己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处处起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别人,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有影响力,有说服力,在教师的心目中才是一个称职的领头人。

三、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是先导,有了思想才能指导行动,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保证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我们虽然经过了几年的新课改实验,但是,还存在着教学思想落后,教学观念陈旧,不重视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和课堂封闭等现象时有存在。虽然接受了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但是对新课改精神的领会不深不透,把握不了实质性的东西,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成绩变化不大。因此,我们必须把教师教学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作为加强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

1、创设学习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广大教师经常到知名学校参观学习,或者邀请名师到学校讲学,教师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让广大教师感受到新课程的理念,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动态变化。

2、鼓励教师博览群书

阅读增加智慧,阅读增加精彩,阅读使人摆脱平庸。尤其现在知识更新换代的信息时代,要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教师原有的知识水平根本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发展,因此,要鼓励教师多读教育杂志,教学名著,学习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基本观点和操作模式,让广大教师穿过时空的隧道,进入信息时代,使广大教师掌握教育思想的动态变化。

3、精心设计,认真教研

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群体力量,组建学科优秀群体。大力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多教,案例分析的形式。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充分利用每周大教研及小教研时间,积极开展有实效性地教研活动。强调同伴互助,推动共同提高,为教师搭建学习、研讨、提高的平台。

4、 潜心书写,增强内化效果

鼓励教师写教学后记,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用笔记录课程改革的点点滴滴,记载自己课改的探索之路,让新课程理念占领教师的精神圣地。

四、加强人文关怀

每一个教师都有长处,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去探寻教师的闪光点,帮助教师找到自信,给予教师工作的动力,以促进教师内驱力的提高,要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研氛围。不要让纪律规则等去约束教师,让教师去自觉遵守纪律规则等。不能让教师时时、事事、处处围绕考核转,把学习、研究、教学当成任务去完成。要激发教师由要我学,要我做,变为我要学,我要做,我该学,我该做,让每一位教师时时刻刻都能保持忘我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教学管理体制论文 篇4

1 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不同的学校教学的常规管理是不同的, 接下来就介绍一些教学管理的。

1.1 施行“教研组长学科规范和学科建设责任制”。

教研组长要根据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来制定各个学科的教学规范, 并且把规范汇集成书, 下发给每一个教师。在规范中要写明各个学科的教学方式, 还有落实方式等问题。此外, 在教研组的集中活动中, 还要组织教师学习和宣传这些规范, 使得这些规范能够在教学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进而建立起一个负担轻, 效益高的教学模式。

1.2 实行“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

备课组组长的责任很重, 不仅仅要负责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组织安排教研活动, 另外, 还应该对全备课组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比如说对教师的考勤情况、备课情况、上课情况和作业批改等工作都要全面负责。有的学校虽然规模很大, 但是教务处的人数却不多, 如果仅仅依靠教导处来负责日常的检查工作, 一定会出现错漏, 所以作为备课组的组长, 应该也负起自己的责任, 对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管理。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备课组长要负责监督本组的考勤情况, 作业批改情况还有相关的教学情况。对这些都要进行详细的记载。

1.3 构建三级教学常规管理网络。

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 就要建立三级教学常规管理, 即备课组、年级组和教导处三级。教务处对备课、上课、监考、阅卷等工作制定相关的制度。而备课组长和年级组则负责常规的教学管理, 教务处负责抽查工作。这样才能使问题及时被发现和解决。

2 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进行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了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要怎样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呢?主要有两个核心:一个是要重视教师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积极性。另一个是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科学性和积极性。为了做到这两点, 就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2.1 看常规是否落实到位。

看常规是考核教师敬业尽职的基本标准。是一个教师应当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检测, 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

2.2 看变化是否稳中有升。

主要看三个数值的变化。一看由班级学科平均分所显示的班级学业水平的变化, 大致分为进步、持平和退步三种情况;二看优秀率的变化, 也就是看年级优秀学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 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培养优秀生的效果;三看后进率的变化, 也就是看年级后进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 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转变后进生的效果。

2.3 看负担是否科学合理。

看负担是指学生的学业负担重不重, 课堂效率高不高, 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如果从学业成绩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成果很大, 还应当进一步了解一下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的负担量如何。如果教师是通过超负而换来的成绩, 是不应表扬的, 否则会产生误导。我们认为,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 不仅要看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成果, 而且要看取得每项的过程是否科学合理, 是否符合教学规律, 是否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学工作成绩显著, 但是以牺牲学生的睡眠、娱乐、锻炼、身心健康为代价换来的, 那么这种成绩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这种经验也是不能推广的。

2.4 看反映是否褒多贬少。

近几年, 我校提出了“满意服务”的观念, 教师的工作应以学生、家长的满意为目标, 领导干部管理要以教师的满意为目标。因此, 我们的评价制度必须考虑学生、家长的满意度, 必须通过评价进一步强化全体教师的满意服务意识。学生的反映主要是通过每学期定期开展的“评教评学”问卷调查、座谈会、班级报表来收集情况。家长的反映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专题座谈会等来获取情况, 家长反映的情况基本来自学生, 但是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刻性, 对于改进学校的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3 创新教学管理手段

人们常说,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 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 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 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 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实现教务管理手段现代化已势在必行。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就是信息存储和处理手段的“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在现阶段, 这种现代化主要体现在采用网络化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既是管理模式信息化的体现, 反过来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起到规范工作、提高效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 可以提高管理的正确性、及时性、可靠性, 使广大教务管理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杂乱事务中解放出来, 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最大程度地实现数据共享, 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总结和继承传统教务管理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 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 促进管理信息的反馈与交流, 提高教务管理质量与效率, 实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例如, 在“评教评学”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发现传统形式的问卷调查不仅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 而且不便于修改和完善。而利用网络进行问卷调查, 不需要手工输入和处理数据, 能直接显示调查和统计结果, 即可增强数据的准确性, 又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还能很方便地修改调查项目。我校就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 让学生更方便的参与教学过程评价, 参与教师满意服务评价, 变过去的抽查为学生全员参与。对学生反映出的普通问题, 利用“教学例会”对组长反馈, 对个别问题找老师个人交流。通过“评教评学”活动, 加大了反馈力度, 对规范教学行为起到了督促作用。

总之,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为教学管理工作者, 应该不断研究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规律, 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构建和谐的校风、敬业的教风、高效的课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智利.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对策探讨[J].学习月刊, 2006 (14) .

[2]邵通, 陈长香.创新教学管理新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效果[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 13 (3) .

教学管理体制论文 篇5

结束语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应用多学科与多领域理论方法和技术,系统地研究工商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应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各种类型的组织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复杂行为及其规律。以ERP教学为中心,全方位、多层次资源集成,构建经管类高校校内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一条经管类高校的高素质本科人才的培养之路,使学生熟悉企业运作流程、了解企业运作规律、具备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管理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教学管理体制论文 篇6

关键词:院系二级管理;教学管理;工作创新

随着高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各高等院校都在积极推行二级管理,进行二级管理的研究。在二级管理体制下,教学管理工作逐步从粗放型走向精细化,从注重向外扩张趋于提升内涵建设水平,能够更快地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重心的院系教学管理工作必须推陈出新、开创新的教学管理工作方法。而“实现高等院校管理体制的创新,从本质上讲,就是要遵循现代大学的发展规律,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促使大学逐渐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相统一的机制,提高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相协调的能力。”笔者从高校管理体制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二级管理体制下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创新管理理念,崇尚以人为本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所谓管理得好,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而做好人的工作就需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简而言之,就是把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现代意义上的人本思想主要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人是社会的主体,是一切活动的根本因素。第二,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具体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就是“指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类教育在组织教育、教学、生产、科研和行政等各项管理实践活动中必须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出发,把人看成是教育管理活动的中心和主旋律”。二级管理体制下的教学管理工作采取新的人事分配制度,实行以岗位定薪酬,多劳多得,能够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的创造精神和潜能。学院在坚持对教师物质激励的同时,也必须注意情感激励,“情感激励是一种人情味很浓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尊重人,使被管理者处处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和尊重。”二级学院的管理者需要将科学管理与情感交流相结合,创造和谐、自由、平等的工作环境,“达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情感和行为的高度契合,最终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从而使高等教育管理达到最佳效果。”

二、宣传规章制度,加强自我管理

未实行二级管理以前,教学管理的中间环节较多。实行二级教学管理以后,教学工作由学校统一管理变为二级学院自主管理,教学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二级学院加强了自我管理的意识,并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通过开会、学术讲座等形式,向教师、学生宣传学校的规章制度,使他们更加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从而把规章制度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教师、学生的意见能够及时地反映到学院领导层,他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得到肯定。这将进一步激发他们主人翁的情感,实现教师、学生的自我管理。

三、实行分级管理,给予教研室(项目组)自主权

实行二极管理体制后,二级学院享有更多的自主权,二级学院的任务更多了,责任也更大了。这就要求院系既要有统一管理,又要分级而治,给予教研室(项目组)自主权。以考试为例,未实行二級管理的时候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规模宏大,时间跨度大,形式较为单一。实行二级管理体制后,院系有更多的自主权,各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要求,以教学计划为基础,构建起与专业技能教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统一,以达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目标;可以自行划分各门课程的考试类别,决定课程的考试形式。这样,有利于区别专业课程的主次,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有利于考试紧随教学改革的步伐;院系可以自主根据教学需要确定考试的时间、地点和监考人员,教研室和项目组的教师更多地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有利于教学和教学管理相互融合,互相促进。

四、拓展信息流通渠道,及时传递教学信息

随着信息传递方式的不断更新,二级管理体制下的二级学院的教学信息的流通渠道更加多样。已经不局限于由学校统一通知传达,也不是由教学管理人员逐一电话通知教师、学生有关教学的安排,而是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提升服务质量。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采用QQ群、飞信、个人邮箱、公共邮箱、院系网站等形式,及时、准确、便捷地把教学信息传达给教师、学生。如教学管理人员可以用飞信通知师生考试的安排;当教学进程发生变更时,也可以及时发送短信通知师生。

五、增设院系督导,指导教学工作

实行二级管理后,各院系都设有自己的督导组。院系的督导组成员由本院系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他们针对院系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随机听课,向院系教学领导反馈教学信息;协助院系教学领导做好期初、期中和期末检查,包括检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备课笔记、听课记录等;配合各教研室做好教学评价工作。他们对院系师资结构更为熟悉,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导更为灵活、有针对性,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更加及时。有了院系督导的协助和指导,二级学院可以及时准确地根据督导信息作出相应的指导和决策。

六、及时沟通,反馈教学信息

二级管理体制下的院系教学管理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学院每个班级设置一名学生信息员,采集学生对教师上课、学校设备、图书馆和后勤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院系的督导组每周都会对教师教学进行随机听课,教师可以把自己的上课心得反映到院系。这样,来自学生信息员、教师、院系督导组和学校督导组的反馈信息及时集中到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更方便及时与师生沟通,做到及时处理有关问题。

七、做好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

二级管理体制下院系档案管理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教学和教学管理提供材料支撑。由于目前高校的档案管理趋向于复杂化和多元化,院系可以采取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重的管理方法。纸质档案逐年分类保存,计算机广泛应用于高校档案管理。排课、调课、安排考试、学生学籍、登录成绩等基本操作都采用了计算机的数据库技术,这样,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相结合,使得教学档案的保存更细致全面,保证随用随到。

参考文献:

[1] 张诚.论高校管理体制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7,(7).

[2] 时明德.论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教管理模式的必然性[J].

教育与职业,2005,(10).

[3] 徐广东.“以人为本”视阈下的高等教育管理[J].黑龙江

教育学院学报,2006,(9).

[4] 张新平.教育管理学的持续探索[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

社,2007.

[5] 武莉娜.“以人为本”视野下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思考[J].

教学管理体制论文 篇7

一、教学秘书工作的内容和性质

1. 教学秘书工作内容。

教学秘书工作是根据院系教学管理目标, 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评价、监督等过程。根据本人所在院系的实际工作情况, 具体工作内容如下:见表1。

2. 教学秘书工作性质。

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 决定其工作具有教学辅助与教学研究的性质。教学秘书长期在教学基层单位, 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最为清楚, 如果能够在日常管理中, 将所看、所听到的问题和现象, 加以归类并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对于提高院系的教学改革质量、教学质量以及管理水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由教学现象引发的思考

本人所在院系是艺术院校一级管理下的二级学院, 专业门类多为新兴学科及交叉型应用学科, 各专业的特点决定了本院教学管理具有新的特点和内容。以下就教学现象引发对教学管理的思考。

1.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办法。

为深化教学改革, 学院重新修订培养方案, 增加了限定选修课、室内乐、合奏课等内容, 增大了实践类课程的比例。作为教学秘书, 配合领导和教师对《培养方案》进行了详细论证和修订, 并在新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对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调研和回访, 将情况总结、反馈。现阶段, 专业小课的授课模式和分类教学的实施是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随着具体教学形式、内容的改变, 教学管理如何更好地辅助教学, 也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针对院系的专业情况, 大致可以分为音乐表演类、音乐创作类、应用设计类等。音乐表演以现代器乐表演为例, 其课程设置有如下特点。专业小课授课形式具体如下:打破一对一专业小课教学模式, 增设应用实践类小组课程, 进行分类教学。具体如下:课程名称是双排键演奏 (音乐表演专业课) 。在培养模式上分为演奏专业型人才与应用普通型人才培养。授课形式 (周课时量) 为演奏专业型人才每周1.5课时 (每课时45分钟) , 应用普通型人才授课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每周分成两次进行, 一次理论操作课, 一次专业技术课, 共计1.5课时/周 (每课时45分钟) 。针对上述课程教学改革, 在优化教学授课模式和实施分类教学的同时, 教学管理要从教学计划、实施、运行、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优化。 (1) 在教学计划和课程建设管理上, 教学秘书要协助搜集国家的教育政策精神、兄弟院校本专业发展情况, 核对师生比例、教学设施和设备条件、经费与物资条件保证程度、社会对所办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等信息, 为院系前期调研、全面论证提供事前依据, 建立有效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适应学生、社会需要的教学体系。 (2) 在教学运行管理上, 辅助建立本院系教学保障措施, 教学运行规则。包括教师课时量计算办法、学生选课办法, 学生学分认定办法、考试办法、优秀人才选拔办法等。坚持以制度保障教学, 以办法规范教学。 (3) 在教学监督管理上, 新的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优化的过程。要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活动就需要控制。教学秘书直接管理教学事务, 在此要发挥重要作用。 (1) 教学秘书要快速获取信息, 尽快发现教学过程中执行任务的偏差, 及时向领导和教学部门反馈出现的情况和问题, 以便对客观变化做出迅速反应, 做出相应的调整。 (2) 教学秘书传达工作指导, 反馈工作信息, 沟通特殊情况, 记录、整理工作检查情况, 提供考评资料与结果, 从而及时、准确地将领导的意图传达给师生, 又适时地将课程教学的实施情况和师生对教学改革中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领导, 以信息沟通为主要途径, 实施事中、事后控制, 从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监督控制作用。

2. 艺术实践融入课程教学, 建立艺术实践常态化机制。

加强艺术实践教学, 是艺术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是音乐艺术教育相较于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特殊体现。以本人所在院系的培养方案为例, 实践类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归入专业选修课中。课程的开设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出发点, 紧密结合社会需求, 并将之纳入课程学分体系。就本人在工作中的体会, 院系有演出实践机会, 往往组织学生进行集中排练, 牺牲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 教学秩序受到一定的影响, 那么院系在承担具体教学任务的过程中, 是否能够将实践类课程与艺术实践排练相结合, 并建立动态教学过程管理机制, 成为现阶段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推动过程中, 这是遇到的又一问题。以实践类课程《乐队实践排练课》为例, 该课程是针对现代器乐系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 目的是掌握除独奏外与其他乐器更多的合作以及科学的排练方法。在探索课程与实践相结合中, 将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排练课两部分, 并组建了教师乐队与学生乐队。在实施中, 教学管理需要建立管理机制, 并加以制度规范。 (1) 教学运行组织上, 合理排课。一周一节理论课, 并分别在周末晚上合理安排实践排练时间。青年教师轮流负责排练, 填补学生除学习之外的空白, 以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 为演出实践准备。 (2) 教学秘书配合院系做好实践类课程教师工作量的统计工作, 学生选报课程工作, 并做好实践学分的登记与认定、实践类课程的考试工作等。 (3)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 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评价和监控制度, 并将在教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 不断优化课程建设和艺术实践模式, 以便院系建立相应的科学化动态教学实践机制。

三、新时期, 教学秘书如何提升管理与研究的执行力

1. 以规范的管理, 服务教师和学生,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秘书因工作原因需要经常与各职能部门、各院系进行联系, 特别是与本院、系的教师和学生。教学秘书要善于利用制度来规范管理, 针对不同的教师和学生特点, 以有效的沟通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 在协调中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 做到到位不越位, 参与不干预, 出谋不决策。在突发问题的解决上, 一切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中心, 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加强教学管理的执行力度。

2. 以研究的态度, 不断思考和总结, 辅助教学工作不断向更加良好的状态转化。

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对教学秘书的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学秘书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不断提高沟通能力、写作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等。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具有周而复始性, 越是烦琐复杂, 越是需要经常对工作内容及方法进行思考总结, 并加以优化利用, 则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教学秘书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有一定的创新工作思路, 以创新加强工作质量, 提升管理水平。

四、总结

在高校推动教学管理体制及机制建设中, 作为教学管理人员, 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配合院系做好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任务, 在预估问题、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以较强的服务意识, 不断发挥教学管理的能动性, 创新科学的管理手段, 发挥教学秘书兼具管理和研究的能力, 为艺术院校的教学改革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和提供有力支撑。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秘书岗位工作的实践, 浅谈自己对教学秘书职能的思考及认知, 并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秘书工作提出一定的见解。

关键词:教学秘书,教学现象,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执行力

参考文献

[1]潘立, 赵颖娣, 鲁建厦.二级管理体制下研究生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J].高教与经济, 2010, (1) :24-29.

[2]刘利花.浅谈二级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素质的提升[J].教育研究, 2010, (27) :14-15.

[3]西安音乐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西安音乐学院2015本科教学方案[Z].2015.

教学管理体制论文 篇8

关键词:旅游管理,体验教学,前厅客房管理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面临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其中旅游教育与行业需求脱节是一条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关于这一点已经成为旅游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共识。

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司余昌国认为目前旅游高等教育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1.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2.加强养成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专业意;以改善旅游高等教育不为旅游行业认可的尴尬局面。①上述对策主要是为解决旅游高等教育偏重理论知识,缺乏养成教育,导致旅游大学生的职业准备不足,适应能力差的问题,而体验教学在旅游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可以起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完成此类课程教学要求的深层次教育目标,从而解决目前旅游人才培养不为业界认可的尴尬局面。

一、体验与体验教学

1. 体验

体验就是借助过去的经历,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事物。体验有几个层面的涵义:1.亲身经历、实地领会;2.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3.查核、考察。

2. 体验教学

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②教师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方法,学会分析、解决问题,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思考,辩证看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个人的理解,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心理特征等都不相同,因此对事物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在此理论基础之上的体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从而获取直接经验。从而摒弃传统教学中单纯依靠听课、读书等方式获取间接经验而忽视直接经验的做法。

二、前厅客房管理教学中实施体验教学的基本途径

前厅客房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中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实施体验教学,对于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巧,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1. 实践体验教学

(1)图像体验法

酒店的前厅、客房有自己的装修设计理念及特色。在教学中,借助图片再现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其次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所学知识点的电影、电视剧情片段(如MBC出品的《情定大饭店》、BBC出品的《星级饭店》、CCTV出品的《五星大饭店》)等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激发了解酒店服务及酒店管理内涵的愿望,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第三通过自制DV短剧,将教学知识点以影像资料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播放短剧,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参与讨论、指出错误等方式,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掌握基本理论知识。通过上述三种图像体验,直观、迅速地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了解旅游服务的技巧和应变。

(2)实地体验法

实地体验活动超越校内教学的时空界限,把学习延伸至社会,扩大思维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统一组织、指导学生对五星级酒店进行实地体验,同时要求学生自行选择其它五星级酒店参观体验。根据两次参观的实际体验,结合现场观察、访谈的方式来关注前厅、客房管理中的一些现象,撰写参观体会。将书本与现实结合,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人员讲座

邀请酒店相关部门管理人员最好是往届毕业生中发展良好的“成功人士”走进课堂,以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专业心得。通过这些人员的讲授,了解业内最新动态,体会实际问题,培养酒店意识,并通过这些人员的现身说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景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扮演角色并融入角色中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达到加深理解和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目的。前厅客房管理是一项应用性极强的工作,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些服务情境,让学生提前进入“服务员、酒店基层管理者”的角色,对今后的酒店工作有感性认识。比如前厅服务中,教师可设计接待未预订、已预订客人情境,由一个“服务员”和“多位客人”共同完成;也可设计大堂副理接待投诉客人情境,由“多位大堂副理(多位大堂副理只扮演一人,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和“一位客人”共同完成,运用课堂所学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现场模拟活动,引导学生明确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锻炼学生口头表达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培养服务意识和服务技巧。

3. 案例式教学

基本理论讲授完毕,通过分析案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选自酒店工作人士、专业理论书籍以及《中国旅游报》、《中国旅游饭店》等多种途径收集的第一手材料,加以适当修订,使之适合教学知识点,并具有时代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投入感,能够置身案例所描述的问题之中,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三、结语

尽管体验教学方法的运用时间不长,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教学模式,但其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笔者经过多年的体验教学应用,认为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反映实践性强类型课程教学的本质和优势,切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当然,体验教学模式仍需经过进一步检验及完善。希望本文探讨的内容能对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昌国,关于旅游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6:6-8.

浅析高职教学管理体制现状与对策 篇9

1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1.1 教学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所谓高职,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它是普通高等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研究高职院校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由原来几所中专院校合并而成。或者还有其他的成人教育院校升级或合并而成。那么在并未升级或者合并以前,这些成人教育院校和中专一般来说针对于成人教育或者中专的人才培养已经拥有了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但是由于升级,高职院校的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导致必须要确定更加符合高职特点的教学管理体制。而之前的所谓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和现在的特色是不能匹配的。而多个院校的合并,本身在教学管理体制上可能存在一些冲突,高职的教学管理体制一直在这些冲突中不断地发展和融合。在基本融合的主要问题解决之后,却忽略了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管理体制也要相应的发展和完善。

具体来说,合并或升级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体制形成了新二级教学管理体制,在新的二级管理体制中,校级教学管理部分设置教务处,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政策,并把握整个高职院校的教学发展方向。而下设的院系部门是学校教学的实体,主要负责教学文件的制定以及教学设施建设等工作,还包括教学任务的下达与分配等工作。此外,各个二级学院下设教研室,教研室针对自己的不同的专业特色进行教学任务的分配管理,以及教学的品牌建设,实训实验室建设等。这种金字塔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职院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但随着高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也暴露出不少弊端。各个二级学院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就会存在教学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教学设施硬件软件,以及人力资源不能共享,就造成资源的浪费,出现了教学管理机构臃肿,各级关系不顺,办事效率低,无法体现出民主性灵活性等特点。

同时也存在着其他方面的矛盾,例如社会要求培养创新人才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矛盾,教学管理的主体性与教学内部行政管理规范性的矛盾,教学经费分配在二级院系、各个教研室之间分配不合理与经费严重浪费的矛盾,人员分工不完善不合理,影响了办事效率等问题。

1.2 教学管理目标体系不科学

高职教学管理目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的教学目标构成的。按教育程度而言,有各级学校的教学目标、各二级学院或系部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目标体系直接反映出高职教育水准层次的高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目标体系要以培养高职应用型创新型技能人才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直接目标,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与管理以及教学任务的实施,教学体制改革方面作出相应的策略调整,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不断的改革。但是总体来看,目前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的教学目标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科学性。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目标体系一旦不够科学,在对教学工作进行管理与评估的过程中,就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要求,缺乏时效性、现实性与创新性。

1.3 缺乏与时俱进的管理意识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的制度和政策以及执行受到管理人员的水平的限制。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管理意识,在教学管理实践中还存在着经验主义之谈,甚至教条主义。依然把行政命令作为教学管理的主要手段,忽略了不同的二级院系,不同的教研室不同的专业自身的特色,不能够因地制宜的实践教学管理。有些则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结果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效率。

1.4 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缺乏系统性

高职院校受到自身历史因素的影响,可能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抛弃从前计划经济下的教学管理的机制,不能与时俱进,所以,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管理机制的需求,当然旧的管理机制缺乏创新性和资源的整合。教学管理人员意识上没有跟上,教学管理的功能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宏观上的专业设置以及微观上的教学计划。

首先,在专业设置方面,过度的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求什么样的类型,或许只是短暂的需求,各种暂时的缺口很大。在这样的市场诱因下,很多高职院校开设大量的新兴专业,实际上与自身的教学管理条件相差甚远。以市场为导向,是要积极地对市场的人才需求进行分析,而不是盲目跟风。其次,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随意性较大,不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只是简单地移植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的相关计划,或者仿效其他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管理上缺乏严谨性。

2 高职教学管理体制对策分析

2.1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高职教学管理方式

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地更新、创新,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有用之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的核心是质效双赢。要建立与高职院校发展相匹配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推进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优化,首先应建立一套适应院校自身的特色以及市场形势、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管理体制,建立学院和系部的两级管理模式,整合学院的教学资源,完善以系部为主体、院系相互协调的两级管理体制。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教学管理系统,增加多维的教学管理方式,管理体系实现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教学管理体制要权责明确,确立好学院的职责和系部的职责。分工明确,有效的衔接,并明确各自的管理权限,促进院系自我管理运行机制的形成,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完善。更重要的是,应该放权,给予系部灵活自主的权利,发挥系部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使系部成为教学管理的主体,逐步使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重心下移。

2.2 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目标体系

教学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质量的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于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管理是为人才培养提供一种有效地保障、是目标明确的实践活动。有效的教学管理目标体系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理想设计与实际教学结果尽可能趋于一致。教学管理不仅体现在有效上,更应该具有科学性。教学管理的科学性要体现在专业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成果、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等方面。需要建立更细致的子目标。为了确保教学管理目标体系的顺利实现,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眼于教材建设、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以及专业设置,既要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又要考虑学校自身办学条件的可能性。教学管理的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为方向,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并最终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2.3 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建立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是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是目前高职院校发展的必要条件。不断地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现代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职教学管理机制的核心。由此可见,高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构建要以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强化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功能,构建体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协调、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教学管理体制。这样的教学管理体制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教师、系部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另外,要建立与之匹配的辅助教学体系。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这样才能为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提供有效保障,努力向管理手段多样化、高效的路径上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性向目标性转变,突出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与民主化要求。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改变以往的随机管理和行为管理的方式,建立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管理运行机制,推进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机制的形成。

3 结论

教学管理是一个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教学管理的转变,与时俱进更加重要。高职院校的管理既要延续以前体制下精华的管理机制,又要建立不断适应现代市场和教育模式发展的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必须通过规范教学管理体制以及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唐科萍.徐方恒.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成人教育,2013(9).

[2]吴凤.试论提升高职教学管理的路径[J].青年与社会,2013(12).

小学教学管理体制的运行创新分析 篇10

一、小学教学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观念落后

当前, 我国的小学教学还普遍存在一些教学观念落后的现象。传统的教育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 片面注重学生的成绩, 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 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另外, 大部分的教学管理人员或者教师都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与教学方法, 尽管新课改在我国小学教学中大面积实行, 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 还未得到充分的落实。尤其是教学管理者还采用原有的管理方式, 这严重阻碍了先进教学方式的施行。而这一切都基于当前教学观念的落后, 教学也未能实现顺利运行。

2. 评价机制不科学

考核评价机制是教学管理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这种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体制管理的正常运行。传统的教学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时, 主要以学生的学科成绩为主, 甚至对教师的评价也是建立在所教班级的整体成绩基础之上。这种考核机制具有片面性, 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 素质教育的推行, 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整体素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然而, 现有的考核评价机制仍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 这无疑影响了新课改教学目标的贯彻落实。

3. 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新课改的实施使我国的小学教学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小学的教学管理体制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当前的新课改标准。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形式, 将新课改落实到位。而当前的一些小学教师专业素质不够高, 缺乏创新意识, 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制约了小学教学管理体制的顺利运行。

二、小学教学管理体制运行的创新策略

1. 对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

针对当前小学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必须从管理体制方面对其进行创新。首先, 要转变教学管理观念, 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 将教育教学作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重视发展教师的责任意识与创新意识, 大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 将素质教育充分落到实处。其次, 要对教学管理的内容进行改进。改革以往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管理理念,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发展,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另外, 作为教学管理者, 要深入教育教学内部, 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 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创新。改进考核与评价机制, 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考核的一大依据, 使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合理。在小学的教学管理中, 还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 为广大教师提供充足的学习平台, 提升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

2. 对教学管理体制运行的创新

教学管理体制的运行体现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因此, 要实现对教学管理体制运行的创新, 使其为教育教学服务。一方面, 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决策机制, 将教师、校长作为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 打破传统的专人决策的垄断局面, 使小学的教学管理体制更为科学。另一方面, 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仅限于对成绩的考核, 而要多层次全面考核, 比如教师的板书、教案、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可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在教学管理体制的运行过程中, 可适当建立竞争机制, 鼓励教师实现创新, 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 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学管理体制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对教学管理体制的运行创新成为小学工作的一个重心, 它指导着小学教育教学的方向。因此, 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教学管理体制运行进行创新改革, 为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我国对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近年来, 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 这对我国的小学教学管理体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当前的小学教学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影响着整个小学教学的质量。本文将着重对小学教学管理体制的运行进行深入分析, 探究其创新发展策略, 为我国小学的教学管理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体制,运行,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王鸿斌.小学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S3) :528.

[2]潘维真.创新管理理念建立现代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7) :88—89.

创新教学策略 完善教学评价体制 篇11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情境性教学 创新 教学评价

一、 引言

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中职英语课堂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这是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二、 英语课堂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的理论依据

1.当代国外教学理论是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的主要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中的支架式教学理论,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搭建支架:围绕当前学习问题,按照“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②进入情境:讲学生引入到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③进行探索:探索开始时先由教师启发引导(如演示或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进行探索尝试。在学生独立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加以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发展。但要注意,教师的引导应逐渐减少,以使学生最后自己能在概念中继续攀登。④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⑤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合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

(2)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中的情境性教学理论,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①创设情境:创设一定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情境中发生。②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主题密切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③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如从如何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過程等),发展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包括确定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利用和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等)。④效果评价:情境性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有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

“赞科夫主张按照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研究儿童的发展。赞科夫的教学原则体现在其实验教学的主导思想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体现这一主导思想,并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是:①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②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③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④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⑤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2.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的情感因素理论依据

H.D.Brown认为,“在人类行为的诸多方面中情感因素是决定二语习得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毕竟人类行为主要是受情感支配”(Brown,1987)。Krashen 的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Hypothesis)也认为,“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它对语言输入进行过滤,从而阻碍或加速语言习得”(Krashen,1981)。

三、 英语课堂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的构成

1.从提高审美能力角度出发,创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从审美文化研究中四个关键性的内在规律问题角度出发:第一,关于娱乐性与超越型的关系问题。在现实层面上,发掘英语课堂的娱乐趣味性,发挥交流功能;在超越层面上,发挥人格提升功能。第二,主体与受众的关系问题。第三,理论建构与实践开拓的关系。第四,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在吸收国外理论资源和总结本土经验的基础上,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创新,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本土特色。在借用西方教学策略理论的同时,要努力使之中国本土化,更适合中国国情。“试图从自我审视他者,从他者定位自我,从自我融摄他者,从他者创生新的自我。”

2.从情感因素出发,创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出发,将情感培养问题巧妙地寓于教学活动之中,提高英语兴趣与信心,创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孔子说: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理想之道是什么?就是给我们一个淡定的起点,给我们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从内在的心灵独立这个意义上讲,真正好的学习,是把一切学习用于自我,让学到的东西为我所用。这是中国文化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

布鲁纳说:“学习活动的最好刺激便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的一个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和行为的过程。如果把认知和情感这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到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中,便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3.创新语言训练过程,完善教学评价体制。整个语言训练过程都需要为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留下足够的位置。中国的学生在中文的表达都存在一定的障碍,如不能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思,与此同时,从大脑思维到口头语言之间的转换常常出现障碍。我们的英语教育需要创新,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想空间和尝试错误的机会,需要培植学生探索的精神、怀疑的精神和批判的精神,需要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成功体验,从而培养他们自我评价的尺度。

4.创新评价手段,完善教学评价体制。创新评价手段,使学生乐于合作。对学生要合作学习的评价,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是小组内的自评,一个是小组间的互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小组内的“自评”: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小组间的互评,需要总结出小组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当然,作为合作评价的一员,教师要留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一举一动,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以肯定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他们的发展。

当今的学术环境需要的是求真、求知、求实、求新、求异、求是的学术态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学术胸怀;丰富的信息环境、最前沿的动态、最新的成果、最广阔的视野都给学生以最广泛、最充分和最有效的信息。英语课堂更是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评价体制。新课程的理念其实就是西方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87.

[2]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3]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2001(2).

[4]付丽萍.情感因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介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5(3).

[5]李兰兰等.略论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5).

[6]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7]闫传海,张梅娟.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J].外语界,2002(5).

[8]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徐放鸣.审美文化新视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教学管理体制论文 篇12

一、管理目标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评估、师资队伍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教学管理与教学理论研究等六部分。因此, 教学工作目标管理也应设定六个方面的管理目标, 细分为教学计划目标管理、教学运行目标管理等。

学校一级承担的工作主要包括:规划建设, 从总体上对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实训条件等进行顶层设计;制度规范, 使教学管理有据可依、运行有序;指导监督, 提供专业性咨询建议, 监督二级学院运行过程和结果。二级学院成为办学主体, 负责二级学院内部教学的实施运行, 接受学校的指导和监督, 将学校的二级管理目标转化成二级学院办学的自觉行动,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科研和服务能力。在不对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进行直接管理的条件下, 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目标的考核就十分关键。

二、考核指标

某校以教学计划管理等六方面作为教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一级指标如表1所示。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教学计划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编制、教学计划执行;教学运行管理包括制订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日常教学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学籍与成绩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评估包括教学质量核查、督导过程管理、教学评估、教学信息采集和统计。师资建设规划、双师队伍培养、兼职教师管理、教师工作量管理、教师聘任、师德建设和绩效考核纳入师资队伍管理。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实训条件、学风和职业道德建设、教学管理制度等属于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教学管理与教学理论研究管理主要指公开课讲座等教研活动、技能大赛、教研课题、教改项目、教改成果管理等。

以上述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作为二级管理教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的二级指标。如此, Si分值是该一级指标下所有具体统计指标即二级指标Mi的总和, 计算如下:Si=∑Mi+加分-减分。

这样, 整个教学工作目标管理的评分就落脚到二级指标考核点的设计, 也就是教学计划编制、执行等具体怎么度量。以教学计划管理为例, 考核指标设计如表2所示。

考核点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类型。考虑到学校二级管理的目标指向、指标的可行性和可比性, 依据SMART原则, 即目标是具体的 (specific) 、可测的 (measurable) 、可执行的 (actionable) 、可实现的 (realistic) 和有时限的 (time-limited) , 设计二级指标的考核点。在表2中, 定量目标包括课程标准编制率≥70%、课程增减率≤10%、课程时间变动次数≤3、调停课率≤10%、教室更换次数≤10、班级合并次数≤5。定性目标包括编制流程合理、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较高和网上录入质量高。定性目标也要设定评价标准。如编制流程合理的标准可以是:前期进行社会调研、4月15日前完成实践专家访谈会、5月10日前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答辩会, 实践专家访谈会和人才培养方案答辩会每推迟一星期扣一分。

参照学校和二级学院协商并达成共识的考核点标准, 评价各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 定性指标以文字描述, 定量指标以数据表示。

签于各个二级学院建设的基础和条件不同, 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也有差异, 导致了就某二级学院而言, 一些指标是优势指标, 另一些指标是弱势指标。为了平衡各二级学院的差异, 在二级学院实际情况中需要修正目标管理中某些考核点的指标数据, 考虑整个学校的平均值和各二级学院上一个期间的数值, 如公式所示: 。其中, Ni是经过修正的二级学院的数据, Xi是二级学院当期数据, 是学校当期平均值, xi是二级学院上一期间值。在得到二级学院各个考核点的数据之后, 根据二级学院实际情况在全校中的定位, 基于与其它二级学院的比较, 确定二级学院每个考核点的得分在哪个等分中, 并给与相应的得分。

类似的, 可以确定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评估、师资队伍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教学管理与教学理论研究等二级指标及其考核点。

三、计算过程

从考核点开始, 评价某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如二级学院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 经历了社会调研、实践专家访谈会、人才培养方案答辩会等环节, 时间上符合学校总体安排, 即可认为是教学计划编制流程合理。如果没有经历必要的过程, 则扣减分数。

又如课程标准编制率考核点。该考核点为数值, 只要以二级学院所有课程总数作为分母, 编制了课程标准的课程总数作为分子, 即可以计算出课程标准编制率。因为这个数值各二级学院情况不同, 可能存在显著差异。某二级学院可能经过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课程标准编制率高, 但提高这个比率较难, 而另一个二级学院教改相对落后, 课程标准编制率很低, 但从很低到较低的提高快, 从而需要对考核点二级学院数据根据学校当期平均值和二级学院上一期间值进行修正。假设A二级学院课程标准编制率90%, 去年是86%, 全校平均70%, B二级学院课程标准编制率65%, 去年50%, 则经过修正, A的课程标准编制率是A3=[ (90-60) /60+ (90-86) /86]×100%=55%, B的课程标准编制率是B3=[ (65-70) /70+ (65-50) /50]×100%=23%, 这样, 修正后的数值缩小了二级学院的差距, 更具科学性。

假设参照达成共识的标准和全校情况, A二级学院的编制流程合理, 得9分;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较高, 得8分;课程标准编制率经过修正后为55%, 可得5分, 则教学计划编制得分为22分。类似的, 求出教学计划执行的分数, 假设64分。则教学计划管理的分数是两者之和86分, 乘以权重10%, 在二级学院目标管理中教学计划管理得分8.6分。

四、几点思考

1. 考核点改变

对于某个特定的高职院校来说, 考核点的选择是不同的, 既需要考虑学校整体发展对于二级学院教学提出的目标要求, 也要考虑某个特定时期学校要在二级管理中解决的重点问题, 还要考虑二级学院既有的办学条件和特色。考核点中涉及具体的量化标准, 也需要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现状和二级学院的发展水平确立, 应具有科学性、挑战性和指向性。各考核点的考核需要根据二级学院工作在全校这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相应的得分, 这需要基于院校管理的实践经验进行调整。

2. 权重调整

将权重视为动态值是必需的。当学校和二级学院的实际运行情况与设计的目标偏差较大时, 权重需要调整, 以体现对教学工作二级管理的引导作用。二级学院某一指标普遍较高, 反映了这一指标建设的高水平和运行秩序的常态化, 不需要学校层面作为重点考核时, 权重可下调。反之, 有必要提高二级学院得分普遍较低、对学校整体工作十分重要的的某一指标的权重, 增加其在考核体系的份量, 引导二级学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做好相关工作。

3. 领导作用

一些高职院校在设计考核体系时, 列入了领导作用, 这是值得商榷的。目标管理是一种思想和组织行为, 领导必须起带头作用, 以身作则, 影响教职员工培养目标管理意识, 形成目标管理行为, 并提供顾问、教练、保姆服务。因此, 对于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 领导作用是毋容置疑的。但是, 领导作用本身难以体现, 一些高职院校将领导带头、二级学院工作有特色等考核点列入考核体系, 显得较空泛, 难以量化评价。领导作用的发挥可以体现在二级学院专业、课程、教材等建设的成效, 从专业、课程、教材等建设的成效出发可以考核领导作用, 不需要在目标管理中单列领导作用这一指标。只要二级学院的专业、课程、教材等建设的好, 领导作用自然就体现了。

4. 权利下放

教学工作目标管理的前提是二级学院是办学主体, 相应的权利已从学校职能部门下放到二级学院。不能因为不相信二级学院的自主能力, 而部分下放某些权利, 并制定苛刻的考核目标。不下放权利而只是要求二级学院达到一定管理目标, 二级学院就会缺乏资源调配能力, 办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受损。权利的下放要求真实、彻底, 除了需要学校层级统筹规划之外的权利一律下放给二级学院。改革需要一定阶段的调适期, 只要方向是正确的, 假以时日, 在科学的目标管理运行体系下, 教学工作二级管理必然会呈现良性发展趋势。

摘要:依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设计教学工作目标管理的六个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下依据教学管理要点具体内容设计二级指标和考核点。以教学计划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为例, 介绍了指标和考核点的分值构成和计算过程, 提出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调整考核点和权重的观点, 反思了目标管理中领导作用和权利下放问题。

关键词:二级管理,目标管理,考核,指标

参考文献

[1]罗家国.高校教学目标管理评估系统 (ESTOM) 建立和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006.

[2]金卫东.高职教学研究工作二级管理的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3) .

上一篇:电视机罢工后下一篇:平衡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