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细则

2024-11-28

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细则(共12篇)

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细则 篇1

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细则

为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特制定本细则。

一、合格奖:凡是教科所规定的必考科目,其中语文、数学的合格率达到75%及以上,每科奖励奖金100元,其它科目的合格率达到60%及以上,每科奖励奖金50元。(合格率=及格人数÷应考人数)。

二、名次奖:凡是教科所规定的必考科目的合格率(合格率必达60%)、提高的合格率、参考率、优生率、提高的优生率、巩固率共计获同年级第一名者,其中语文、数学每科奖励奖金100元,其它科目每科奖励奖金50元。

三、特等奖:凡是教科所规定的必考科目的合格率达到100%,其中语文、数学每科另外奖励奖金100元,其它科目每科另外奖励奖金50元。

四、教学成果奖:毕业班学生通过巴蜀中学考试考取巴蜀中学的,每班基数定为2人,对语文、数学教师奖励如下,被巴蜀中学录取3—5人的,每人奖励奖金100元;被巴蜀中学录取6—10人的,每人奖励奖金200元;被巴蜀中学录取在11人及以上的,每人奖励奖金300元。

五、教研成果奖:在教研、论文等活动中,获得校级第一名奖励奖金100元,并颁发荣誉证书;获得镇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奖金200元、150元、100元;获得县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奖金300元、250元、200元。

二〇一〇年九月

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细则 篇2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 》, 以国家、省市等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政策为工作指南, 以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提高学校信息化综合水平为重心, 搭建信息化与教育和课程的融合平台, 从而促进互联网+时代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教师信息化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联合主办基础英语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征集奖励活动, 包括“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微课”“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课例”“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教师”“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共五个分项的征集奖励。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其他情况说明如下:

一、主办单位: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二、支持单位:翼课网科研办公室

《英语教师》杂志社

新课程报教育信息化研究院

三、本次征稿截止日期

2015年11月20日

四、本次奖项公布时间

2015年12月初, 第二届“互联网+学校教育高峰论坛”期间。

征集活动每年两次, 分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举行一次, 活动相关信息持续在翼课网 (www.ekwing.com) 、翼课网官方微信、新课程报等媒体上发布。

活动将邀请教育信息化专家和基础英语教育专家共同评审。奖励证书由主办方签发。第二届互联网+学校教育高峰论坛期间, 将现场为本次获奖单位和个人颁证。

欢迎各相关单位和广大英语教师踊跃参与。相关说明见附件。

附件1: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相关征集说明

附件2: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微课相关征集说明

附件3: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课例相关征集说明

附件4: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教师相关征集说明

附件5: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相关征集说明

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89号华景软件园A栋16层南

邮编:510630电话:020-29187183联系人:罗老师18665602600李老师18665601715

邮箱:jyxxh@moyi365.com (“教育信息化”全拼的首字母)

附件1: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相关征集说明

一、征集对象

全国初中英语教师、初中英语教研组/备课组

二、征集主题

本次活动征集的案例, 必须围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教研时间, 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形成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 突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某一事例或某个具体方面。

征集案例分为两类:1)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案例;2) 教育信息化应用教学案例 (含教育信息化应用教学设计和教育信息化应用综合案例) 。具体如下:

1.研究报告

以在线教育平台的研究和使用为实验基础, 与英语学科教学实践充分融合, 开展教学教研研究、实验, 形成教学教研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结果与分析、原始数据、统计图表等。

2.典型教案

一线英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典型教案。典型教案内容包括, 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等。

3.典型案例

一线英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某个阶段的案例。典型案例要素, 含测试时间、对象、统计处理、班别、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期测试、中期测试和后期测试, 测试结果与反思, 可以是整个教研组或备课组的案例。典型案例内容包括案例背景、案例主题、案例过程分析、案例反思等。

4.教学反思

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为研究, 对自身教学理念、思想、心理感受与体验进行思考和总结。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 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对教学结构的反思;对自主学习模式的反思;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反思;对教学目标达成和教学效果的反思等。

5.课堂教育教学叙事

以叙事为主, 夹叙夹议, 直接形象地反映出利用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及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或某个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事件的具体过程, 突出信息技术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 并阐述其深刻感受与启发。课堂教育教学叙事内容包括,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实践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感受与启发等。

6.教学资源

包括教学课件、教学备课资源、教学视频、微课视频、教学材料 (拓展性阅读材料、延伸性练习或超链接) 等。教学资源内容要求围绕教学目标, 反映主要教学内容, 与教育信息化相关, 突出信息技术对教学中的应用。课件限定PPT (2003/2007) 格式。

三、征集要求

1.案例的内容必须与教育信息化相关, 围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主题明确、逻辑清晰、数据准确、案例典型、文字简洁, 理论联系实际。

2.以智能化同步教学平台 (翼课网) 的研究和使用为实验基础, 与英语学科教学实践充分融合的优秀案例优先考虑。

3.可以是凝聚集体 (备课组、教研组) 智慧的教育教学应用案例, 也可以是个人的教学应用案例。

4.参赛者可自选其中一种或几种征集材料提交。另“教学资源”可与同期举办的“微课征集活动”或“课例征集活动”的配套教学资源, 一并提交。

5.以上第1至第5项应用案例呈现形式word (2003/2007) , A4规格, 字数不少于3000字。第6项应用案例“教学资源”呈现形式可以是Word、PPT、视频、音频、图片等。

6.每个案例要求具有鲜明的特点, 突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某一事例或某个具体方面, 将主题、过程及效果写清楚, 体现在线教育的特色。

7.案例在全省甚至全国具有独创性或在某一方面具有开创性;案例导向正确, 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

8.案例中使用的数据真实准确, 无虚假成分, 且案例的应用已正常开展, 并取得明显成效。

视频和PPT具体格式如下:

1) PPT制作要求

界面通常包含有文字、图形、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元素。界面设计要做到内容合理、条理分明、和谐美观。

内容合理:文字内容选用要提纲挈领, 突出主题。其他元素要服务于主题表现, 有助于提高学与教的效果。

条理分明:要吃透文字教材, 进项整体的“谋篇布局”。内容的排列组合由其相互内在联系为依据, 需表现的各元素主次分明, 主要内容处于界面的中心。

和谐美观:课件整体要色调和谐, 各元素搭配构图得当, 背景和文字颜色有反差, 文字修饰适度, 字体、字号有层次, 前后风格统一。

插入的视频分辨率:要求像素720伊576, 声音清晰、画面清晰;插入的图片要清晰;插入的音频声音清晰、无失真。

格式:2003/2007版PPT

字体:中文小四号宋体, 英文字体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行距:行距20磅

2) 视频要求

视频画面:清晰、图像稳定、构图合理、声画同步, 能全面真实反映教学情景。

视频相关内容: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动画:根据实际需要, 视频中可插入动画等媒体形式。

设备:视频采用专业设备拍摄, 如DV摄像机、数码摄像头、录屏软件等。

分辨率:1024伊768像素。

时长:“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视频”录制不超过40分钟, “微课”视频不超过8分钟。

文字:视频使用规范语言, 普通话或英语需标准, 语言富有感染力。

内容:简单明了, 反映主要教学环节, 有字幕提示。

声音:声音清晰, 无杂音、噪音;声音与画面保持良好的同步。

背景:简洁。

头像:构图要留天, 居中, 光线合适, 无阴影。

文件格式:wmv或flv格式。

文件大小:视频作品建议最大不超过500M。

四、征集程序及奖励

论坛组委会邀请教育信息化评审专家, 从结合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特点、信息化技术应用、信息化成果推广3个角度, 对提交的案例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 二等奖10名, 三等奖18, 入围奖若干名。奖励项目如下:

1.获奖者将获得由主办方颁发的获奖证书。

2.获奖者予以颁发奖品, 优秀的案例有资格入选《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集》。

3.获奖作品可作为“第二届互联网+学校教育高峰论坛”以及其他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分享、交流材料。

4.获奖者名单和获奖作品将在翼课网平台相关频道展示, 如翼课网官微、翼课网平台等。

5.获奖者可免会务费参加2016年的“骨干教师研修班”, 以及翼课网、学生双语报社不定期举办的各项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教师沙龙等活动。

6.获奖者可获得翼课网、《学生双语报》专家组委会的点评、指导。

7.优秀案例将通过相关途径报送教育部相关部门。

8.特别优秀的成果将结集出版, 汇编成文集印刷成书, 作为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成果存档。即可获得免费媒体平台出版 (出版署正式报号或CN刊号) 、刊登其优秀案例成果。如《英语教师》《新课程报》《学生双语报·教师版》、翼课网等。

五、其他事项

1.每个学校提交参赛作品数量限为1—5个。每件作品原则上署名1人。

2.获奖作品的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 且同意授权论坛组委会在全国初中基础教育信息应用案例征集相关宣传和推广活动中使用该作品。

六、提交方式

本次活动只接受电子稿, 请将案例材料打包以附件的形式email至:jyxxh@moyi365.com。

邮件主题:省份+单位+姓名+案例主题

七、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提交信息表

附件2: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微课征集说明

一、参赛对象

全国初中英语教研员、初中英语教师

二、征集主题

本活动的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 围绕某个单一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展开的简短、完整的的课程资源, 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征集的微课分为两类:1) 讲授类: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点;2) 应用类:关键教学问题的解决。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提出应用问题 (例题) , 并围绕教学重难点问题开展分析、讨论, 最后解决问题。

此次提交的微课材料, 包括微课视频、微课设计说明和配套的微课资源, 具体内容如下:

1.微课视频

1.1微课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灵活、合理运用教育技术, 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课程。

1.2微课程:指系列化的微课堂教学, 一门微课程不少于3个微课堂教学。微课程以服务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2.微课设计说明

指的是制作微课视频用到的设计思路及反应的教学理念、教学特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小结与反思等。

3.微课资源

特指制作微课视频时用到微课设计材料, 包括教学视频、课件、教案、拓展性阅读材料、延伸性练习或超链接等素材内容。

注:特别说明, 微课视频中用到的相关辅助性素材需在微课设计中注明来源, 比如微课练习来源于:翼课网的同步作业, 人教新目标七年级上册, Unit 1, Section A 1a, 1b, 1C中的目标语练习。

三、征集要求

1.符合教育信息化的需求,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善于利用智能化在线教学平台上的资源 (如翼课网) 的微课作品优先考虑。

2.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 重难点突出,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可用于课堂教学或网上学习。

3.遵循教育规律、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生动活泼、启发性引导性强,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适应多种技术条件应用的需求, 要充分考虑网络技术与微课资源的结合, 有利于资源在各种平台环境中的共享。

5.微课作品最终应统一打包提交1个文件夹, 内含3个文件或文件夹, 提交相对应的是3类材料:微视频 (wmv或flv) 、微课设计及配套的微课资源。具体编辑要求如下:

1) 微课视频的编辑要求

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包括拍摄类和录屏类。拍摄类微课制作利用专业摄像机等设备拍摄、制作加工而成微课视频。录屏类微课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声音输入设备, 同步录制教师在电脑屏幕 (或电子白板、一体机等) 上演示, 操作、讲解的授课内容和声音的微课视频。

时长:控制在8-10分钟左右。

文件格式:wmv或flv格式。

分辨率:为标准1024伊768像素。

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

画面:画面清晰、图像稳定、构图合理、声画同步, 无质量缺陷。

文件命名:省份+单位+姓名+作品主题。

文字:视频要有片头片尾, 片头应显示微课名称、作者和单位, 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内容要简单、明了, 每屏文字不宜太多。文字位置合适, 字号适中可见度足够。

声音:使用标准普通话和规范学术用语配音, 表述清晰、有条理;声音清晰、响亮, 节奏感强, 无杂音、噪音;声音与画面保持良好的同步, 充分利用鼠标的拖、点配合解说, 适当使用画笔功能。

2) 微课设计说明的编辑要求

微课设计首页面:包括教材版本、册次、单元或模块、适用对象、作者及单位等。

文本格式:中文小四号宋体;英文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行距20磅。

文本字数:1000字以内。

3) 微课资源的编辑要求

微课资源既可以是文本形式、PPT形式, 或视频形式。

文本格式:中文小四号宋体, 英文字体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行距20磅。文字数不超过1000字, 确保学生1分钟左右阅读完;PPT限定 (2003/2007) 格式;视频形式时长3—5分钟。

四、征集程序及奖励

论坛组委会邀请教育信息化评审专家, 从结合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特点 (教学选题、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 视频规范、网上实用性3个角度, 对提交的案例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 二等奖10名, 三等奖18, 入围奖若干名。奖励项目如下:

1.获奖者将获得由主办方颁发的获奖证书。

2.获奖作品将有机会编入“翼课网教研资源”。

3.获奖者名单和获奖作品将在翼课网平台相关频道展示, 如翼课网官微、翼课网平台、《新课程报》《学生双语报·教师版》等。

4.获奖作品可作为“第二届互联网+学校教育高峰论坛”以及其他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分享、交流材料。

5.获奖者可免会务费参加2016年“骨干教师研修班”, 以及翼课网、学生双语报社不定期举办的各项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教师沙龙等活动。

6.获奖者可获得翼课网、《学生双语报》专家组委会的点评、指导。

7.优秀微课将通过相关途径报送教育部相关部门。

五、其他事项

1.每位参与征集活动的作者提交作品数量限为1—2件, 每件作品原则上署名1人;

2.所有参评作品概不退还, 请参赛者提交前自行备份;

3.所有参与征集活动的作者, 均视为同意授权论坛组委会对其产品进行应用开发、宣传、推广并使用, 版权归论坛组委会所有;

4.参评作品必须为本人原创, 不得抄袭。如有抄袭, 取消参评和获奖资格, 并由当事人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5.凡提交作品参评, 即表示参与征集活动的作者同意接受组委会制定之所有参赛细则章程。

六、提交方式

本次活动只接受电子稿, 请将征集的微课材料打包以附件的形式email至jyxxh@moyi365.com。

邮件主题:省份+单位+姓名+微课主题

七、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微课征集报名表

附件3: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课例征集活动说明

一、征集对象

全国初中英语教研员、初中英语教师

二、征集主题

课例是指课堂教学实录以及对此进行的阐述 (分析与反思) 。内容必须围绕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教学环节的某一方面进行设计, 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等深度融合, 探索结合信息化教育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模式。

课例类型主要包括:

1.教学反思

要结合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 可就具体的教学细节进行阐释, 并“教学预期”的实现程度, 即问题解决的效果, 也就是对教学的评价。字数:800字左右。

2.教学设计

对某一节课或某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教学方案, 配套教学课件 (PPT) 和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

3.教学实录

以视频 (wmv或flv) 为主要载体拍摄教学实况录像, 配套教学设计方案。一线英语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设计方案的过程。

注:课例中用到的相关辅助性素材需在教学设计中注明来源, 比如课堂练习来源于:翼课网的同步作业, 人教新目标七年级上册, Unit 1, Section A 1a, 1b, 1C中的目标语练习。

三、征集要求

1.课例要求必须以智能化同步教学平台 (翼课网) 的研究和使用为实验基础, 将平台与英语学科教学实践充分融合。

2.课例内容必须围绕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要求, 针对某个课时 (教学或教材内容等) 进行教学, 要求内容新颖、丰富。

3.避免平铺直叙, 不能乏味, 有主题, 解决现实中普遍性教学问题, 他人能从课例中学有所获。

4.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 重难点突出。

5.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 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6.可从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中任选一项或多项提交。将分项文件夹放入一个总文件夹一次性提交。

7.具体编辑要求。

1) “教学反思”格式主要用word (2003/2007)

字体:中文小四宋体, 英文小四Times New Roman, 行距20磅。文本为word (2003/2007) 格式。

字数:教学设计全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教学反思全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教学设计封面:标题通用格式为“**版**科目***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署名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2) “教学设计”采用PPT格式 (相关word文件格式同“教学反思”格式要求) 。

PPT通常包括文字、图形、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元素。在设计方面要做到内容合理、逻辑清晰、和谐美观。

内容:确保多媒体课件及嵌入的媒体素材内容无误, 突出主题, 符合英语学科特点及学生认知规律。

逻辑:对教材理解透彻, 进行整体的“谋篇布局”, 内容的排列组合以其内在关系为依据, 各元素主次分明, 条理清晰。

界面:界面设计要求简洁美观、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整体色调和谐、风格统一、色彩搭配符合视觉心理, 形式新颖、活泼、富有创意。

排版:排版格式整齐规范, 标题与正文的字体字号合理分布以突出内容的层次感。

字体:正文字体为中文小四宋体, 英文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行距20磅。格式:Power Point2003/2007。

其他:如有视频、动画插入, 像素要求不低于720伊576, 声音、画面清晰。

3) 课堂实录主要以视频为载体。

制作方法包括拍摄、录屏等。拍摄类课例视频制作利用专业摄像机等设备拍摄、制作加工。录屏类微课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声音输入设备, 同步录制教师在电脑屏幕 (或电子白板、一体机等) 上演示, 操作、讲解的授课内容和声音的课堂实录视频。

分辨率:为标准1024伊768像素;

时长:控制在45分钟以内;

文字:插入的文字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使用规范学术用语, 表述清晰、有条理, 采用标准普通话配音, 声音响亮, 节奏感强。位置合适、内容简明、字号适中、可见度够、片头片尾完整 (视频片头需显示视频课例名称、作者和单位) , 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

声音:声音清晰, 无杂音、噪音;声音与画面同步;

背景:简洁大方为主;

主体画面:主体画面为讲解者时, 以不影响主要内容的呈现为准。人物构图要留天, 居中, 光线合适, 无阴影;

文件格式:wmv或flv格式;

文件大小:视频作品最大不超过700M;

文件命名:课例类别+学校名称+教师姓名。

四、征集程序及奖励

(一) 征集程序

1.提交《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课例征集报名表》, 须盖学校公章;

2.评审委员会审核;

3.审核通过者, 予以颁发证书。

(二) 奖励

论坛组委会邀请教育信息化评审专家, 从结合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特点 (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教学效果等) 、翼课网平台后台数据、创新与实用等3个角度, 对提交的课例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 二等奖10名, 三等奖18名, 入围奖若干名。奖励项目如下:

1.获奖者将获得由主办方颁发的获奖证书。

2.获奖作品将有机会编入“翼课网教研资源库”。

3.获奖者名单和获奖作品将在翼课网相关频道展示, 如翼课网官微、翼课网网站、《新课程报》《学生双语报·教师版》等。

4.获奖作品将作为“第二届互联网+学校教育高峰论坛”以及其他教育信息化会议的分享、交流材料。

5.获奖者可免会务费参加每年一度的“骨干教师研修班”, 以及翼课网、学生双语报社不定期举办的各项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教师沙龙等活动。

6.获奖者可获得翼课网、《学生双语报》专家组委会的点评、指导。

7.获奖者获得免费在《英语教师》上发表1篇论文的机会。

五、其他事项

1.每位参赛教师提交参赛作品数量限为1件。每件作品原则上署名1人。

2.获奖作品需适用于课堂教学、网上学习或二者兼顾。

3.获奖作品的作者享有其著作权, 并同意授权论坛组委会在相关教研活动和推广活动中使用该作品。

4.参评的课例及相关材料必须为本人原创, 不得抄袭, 如发现抄袭现象, 取消参评资格。

六、提交方式

本次活动只接受电子稿, 请将参评的课例材料打包以附件的形式email至jyxxh@moyi365.com。

作品命名:省份+单位+姓名+课例主题

注:请将所有提交材料打包在一个文件夹内, 压缩成RAR文件。

七、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课例征集信息表

附件4:

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教师相关征集说明

一、征集对象

全国初中骨干英语教师

二、征集要求

1.将在线同步教学平台 (如翼课网) 与教学结合运用, 并取得一定成果;

2.在推进年级/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建设中, 做出一定贡献的先进个人;

3.提交平台应用成果汇报, 包括使用目的、使用过程、使用数据、使用成果、使用感受等, 主要是数据报告, 不少于3000字, word (2003/2007) 格式, 其中平台应用案例相关视频 (wmv或flv) , 大小不超过500M;

注: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教师申请表, 可在翼课网官方微信、翼课网 (www.ekwing.com) , 新课程英语教育网 (www.ncneedu.cn) 下载;

三、评审和奖励

(一) 评审

1.提交《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教师申请表》, 须学校盖章。

2.经专家评审委员会审核, 评选出最终获奖名单。

3.获奖名单及案例在面向全国进行公布, 并在高峰论坛期间颁发证书。

(二) 奖励

论坛组委会邀请评审专家从英语学科教学特点、翼课网后台数据等角度进行评选, 最终评选出10名示范教师, 颁发证书, 并奖励以下项目:

1.颁发“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教师”荣誉证书。

2.优秀的平台使用案例有机会收录在《基础教育信息化运用案例集》成果结集中。

3.应邀参加第二届互联网+学校教育高峰论坛, 会务费、食宿费由翼课网承担。

4.以多元化媒体出版形式择优刊发示范教师的研究成果, 包括《英语教师》杂志1人/篇·学期、新课程报、相关在线媒体。

5.VIP缴费每满50人, 即赠送2名免费VIP名额。

6.优先参与研究翼课网承担的国家级重点课题, 免费为入选教师组织信息化教育教学专场交流会等一系列奖励项目。

7.提供相关宣传, 包括专版报道、专栏报道、个人采访等多种宣传推广形式。

四、其他事宜

1.参与教师的相关材料必须为原创, 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

2.获奖教师享有申报资料的著作权, 且同意授权论坛组委会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运用示范教师征集相关宣传和推广活动中使用。

五、提交方式

本次活动只接受电子稿, 请将相关证明材料汇总在一个文件内, 压缩后以附件的形式email至jyxxh@moyi365.com。

作品命名:省份+单位+姓名+主题

六、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教师申报表

附件5:

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相关征集说明

一、征集对象

面向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融合效果突出、信息化建设完善的学校的中学。

二、征集内容及要求

1.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成效的研究报告。

2.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培养方案及其成效。

文本格式:word (2003/2007) , 中文小四号宋体, 英文字体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行距20磅。

文本字数:不少于3000字以内。

三、征集程序

1.学校提交《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申请表》, 须盖学校公章;

2.评审委员会审核;

3.审核通过者, 予以颁发证书。

论坛组委会邀请评审专家分两轮进行评选, 最终评选出10所示范校, 颁发证书, 并奖励以下项目:

1.由“互联网+学校教育高峰论坛”组委会颁发“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荣誉证书/牌匾。

2.校方可获赠价值1—3万元信息化和基础教育相关的配置图书。

3.邀请示范校相关领导参加“第二届互联网+学校教育高峰论坛”、骨干英语研修班等活动。

4.安排相关专家送课入校。

四、奖励

5.针对示范校的经验进行全国范围的宣传推广, 包括专版/专栏报道、校领导采访, 互联网宣传、会议宣传等多种形式。

五、其他事项

1.参与学校的相关材料必须为原创, 具有时效性。

2.获奖学校享有申报资料的著作权, 且同意授权论坛组委会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运用示范校征集相关宣传和推广活动中使用。

六、提交方式

本次活动只接受电子稿, 请将征集材料打包以附件的形式发送至邮箱jyxxh@moyi365.com。

作品命名:省份+单位+主题

教学成果奖励条例 篇3

【发布文号】国务院令第151号 【发布日期】1994-03-14 【生效日期】1994-03-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教学成果奖励条例

(1994年3月14日国务院令第151号)

第一条 为奖励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

第三条 各级各类学校、学术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均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教学成果奖。

第四条 教学成果奖,按其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的效果,分为国家级和省(部)级。

第五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一)国内首创的;

(二)经过2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的;

(三)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

第六条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个等级,授予相应的证书、奖章和奖金。

第七条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批准和授予工作,由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其中授予特等奖的,应当报经国务院批准。

第八条 申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由成果的持有单位或者个人,按照其行政隶属关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教育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教育管理机构向国家教育委员会推荐。

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单位或者个人也可以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教育行政部门向国家教育委员会推荐。

第九条 不属于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国务院部门的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共同完成的教学成果项目申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由参加单位或者个人联合向主持单位或者主持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教育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教育管理机构向国家教育委员会推荐。

第十条 国家教育委员会对申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项目,应当自收到推荐之日起90日内予以公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该教学成果权属有异议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90日内提出,报国家教育委员会裁定。

第十一条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4年评审一次。

第十二条 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奖条件、奖励等级、奖金数额、评审组织和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参照本条例规定。其奖金来源,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授予的,从地方预算安排的事业费中支付;属于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授予的,从其事业费中支付。

第十三条 教学成果奖的奖金,归项目获奖者所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截留。

第十四条 获得教学成果奖,应当记入本人考绩档案,作为评定职称、晋级增薪的一项重要依据。

第十五条 弄虚作假或者剽窃他人教学成果获奖的,由授奖单位予以撤销,收回证书、奖章和奖金,并责成有关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教育教学成果考核奖励暂行办法 篇4

为体现按劳取酬、按绩取酬的分配优越性,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期末统考

(一)统考学科

对期末统考(含地生、信息技术等八年级结业考试学科)的学科,设立均分、总分名次和单科优秀数奖惩制。对非统考学科(音、体、美及非结业毕业考试学期的信息技术等),设立综合考核奖惩制,具体奖惩办法:

1、总分名次奖:

期末统考各科总分名次,在学校的该年级学生总数前5%的,奖班级教师40元/生;前6%—15%的,奖班级教师25元/生;前16%—20%的,奖班级教师15元/生(以上计算均四舍五入)。奖金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实情,按劳、按绩公正、公平分配(分配方案由班主任报到教导处,教导处将奖金分解到学科教师个人,以下同类情况方法相同)。

2、期末统考学科优秀数奖励标准:按期末统考常规要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进行的考试,以各年级各学科成绩取前20%的学生作为优秀人数,并确定相对优秀分,按优秀人数奖励该任课教师,奖励标准:语数外学科每个优秀数奖励10元,理化学科7.5元,政史学科6.5元,地生及信息技术学科每个优秀数奖励5元。

3、小学毕业考试、期末抽测等视具体情况比照执行,具体措施由教导处拿出。

(二)非统考学科奖

对音、体、美及非结业毕业考试学期的信息技术等非统考学科设基本奖100元。但该科教师只有本人或指导学生参加片、县及以上级别的相关竞赛、汇演等,才可享受基本奖。对于学生参赛获奖的,学校另外对任课教师给予奖励,奖励办法见下文的“

三、竞赛辅导奖”。

二、中考

1、重点高中录取奖励:

(1)凡中考等级分达旌德中学正招线(不含分解指标线),奖班级600元,另奖班主任100元;

(2)参与分配的对象:凡学科考分计入当年中考总分的任课教师;

(3)奖金分配办法由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商制定,学校建议:计算奖金兼顾课时和分值,若计算课时分享奖金,则在初二阶段终结性考试的学科,如地理、生物信及

息技术等,应按当时终结性考试时的周课时数计算。

2、省统考中考学科原始分优秀成绩奖励标准:以该学科单科成绩进入旌德中学计划内招生数从高到低推算,确定学科优秀分和优秀数,每个优秀数奖励该学科教师15元。

3、市统考学科中考科目(体育考试、理化试验考试、地生会考及信息技术考试等)原始分设满分奖,按15元/生奖励教师。

4、学生个人总分原始分成绩获得全县第一名,奖励该班任课教师600元,总分原始分成绩获得全县第2—5名,奖励该班任课教师400元,获得全县第6—10名,奖励该班任课教师300元。

5、学生考取普高(以普高建档线为准),奖励班级10元/生,奖班主任3元/生。

三、竞赛辅导奖

辅导的学生在县级组织的学科竞赛、汇演、汇展、体育比赛、读书活动等活动中,获一、二、三等奖,分别奖辅导教师100、80、50元。若在市、省、国家级竞赛中获奖,奖金分别为区级的2、4、6倍。(同人同次竞赛,按获奖最高级别计奖;团体赛,按一人次计奖)

四、教科研奖

在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课题、教案、课件、教具制作等教研活动中获奖,学校将给予奖励,奖励标准和办法同于竞赛辅导奖。(同件作品,只按获奖的最高级别计奖)。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一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认定,奖个人或集体200元。

五、创优绩效奖

1、个人表现突出,工作成绩显著,获得校级(含校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组长等荣誉称号的,奖励100元,县级、市级及省级以上分别奖励200、300、500元。

2、获得校级(含校级)以上“青年骨干教师”、“教坛新星”或“学科带头人”等称号的,奖励100元,县级、市级及省级以上分别奖励200、300、500元。

六、本办法自颁布之日开始实施,由校长室负责解释。

教育教学及研究成果奖励办法 篇5

为鼓励全校教职工做好工作,搞好教育教学研究,发挥特长,勇于学术探讨,切实做到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特制订本办法。

一、奖励对象: 教育、教学、处室工作人员,开展专项工作与研究等方面获得成果者,均享有获得奖励的权利。

二、奖励项目:

(一)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总结成果奖:

1.结合本专业实际撰写的论文或经验总结;

2.学术讲座发表的论文;

3.各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登载或播放的论文稿件; 4.某项工作的研究专著;

5.文学、美术、音乐发表的作品;

6.科技发明及国家确认的专利项目。

(二)培养专长学生辅导奖:

1.学生参加各学科知识大赛获奖的辅导老师;

2.省、市、县体育运动会获得较高名次运动项目的教练员;

3.学科统考,高、中招考试在市、县两级获得总分或单科前三名的任课教师;

4.后进变先进的班主任、级段长。

三、评选办法:

(一)学校成立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教科研组和有关领导组成;

(二)论文、专著由评审小组评出获奖名次。已发表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的论文、专著均在获奖之列,以报刊级别定出获奖名次;

(三)体育竞技获奖,以上级颁发的奖牌、奖杯、奖匾、锦旗为凭,决定在校获奖名次;

(四)学科知识竞赛、统考、高中招考试以上级主管部门的统计资料为准;

(五)后进变先进奖,由同段的班级和同部级段公认,政教处考核属实的班级、级段。

四、奖励办法:

(一)坚持荣誉奖为主、物资奖为辅的原则,根据学校经济状况,确定奖金数额。

“获奖成果论文”奖励办法 篇6

尊敬的作者:凡您的论文 (第一作者) 被本刊录用后, 其相关的研究课题 (项目/成果) 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等奖项, 本刊将予以奖励。奖励办法为:可享受以您为第一作者的下一次录用论文版面费优惠20%或免费获赠半年 (六期) 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具体办理事项如下:请将获奖证书复印件和论文题目、第一作者以及刊发的卷、年、期、页码等 (或本刊录用通知书) 相关材料邮寄或传真 (E-mail也可) 至编辑部, 并注明所选的奖励方式。编辑部收到获奖材料后会及时与您联系, 办理相关事宜。

非常感谢各位作者的大力支持。

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细则 篇7

为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教育教学岗位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实践、争创一流教学成绩,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育教学质量奖

1、每学期期末或综合素质竟赛时,中心校组织考试时,所教年级学科平均成绩与上次相比上升者且进入总名次前1/2的,获教学“教学质量提高奖”。所任学科位次位于全乡总名次的1/2时奖励50元,较1/2名次每提高一名次再增加50元。

2、中心学校期末统考或综合素质竟赛时,所任科目单科成绩获得前总名次的前1/3的教师给与奖励,标准为:第一名500元、第二名400元、第三名300元、第四名200元、第五名100元。

3、在县教体局、教研室组织的综合素质竞赛中,所辅导的学生获奖一人次奖励100元,人次*100元=总额。

4、保持奖;每学期期末或综合素质竟赛时,所担任学科(语文、数学)在中心校上次统考时为第一名、第二名;在本次统考中保持第一名在原来名次奖的基础上奖200元,保持第二名在原来名次奖的基础上奖100元。

5、计算总名次的前1/

2、1/3时,保留整数,尾数只舍不入。

6、(语文、数学)第一名、第二名名次奖与保持奖可兼得,其它奖项若有重复时,按最高标准奖励,不重复奖励。

三、本办法适用于中召乡第六小学在岗在职的所有教

师,解释权在学校。

四、本办法自宣布之日起施行。

2014

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细则 篇8

飞院发[2004]168号

第一条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有关精神,鼓励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投入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推广教学成果,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51号《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结合学院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已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具体包括:

1、针对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和教学手段,转变教育思想,开展课程、教材、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坚持教书育人,探索教学规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成果;

2、根据教学目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规律,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加强各专业学科、教师队伍、教材、实验实习基地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各种合作办学,开展教育教学评估,建立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3、结合自身特点,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显著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成果。

第三条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教学成果奖励适用本办法。

国家级、省部级(四川省、民航飞行学院)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第四条

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五条

学院教学及教学管理单位和个人,均可依照本办法申请民航飞行学院教学成果奖。

第六条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教学成果奖,按其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的效果,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每两年评审一次。

第七条

经过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并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以申请学院教学成果奖:

1、民航教育领域首创;

2、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先进性

3、取得了显著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具有一定影响的。

4、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取得显著成效的。第八条

设立学院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负责学院教学成果评审工作,下设评审工作办公室,负责教学成果评审的日常事务。

第九条

学院教学成果奖依照下列程序申报:

学院所属单位及该单位所属的个人,由该单位初审后向学院评审委员会推荐申报。所有申报学院教学成果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要求填写统一格式的申报表,并提供真实可靠的相关材料。教学成果奖申报主要完成单位原则上不超过3个,主要完成人原则上不超过5人。学院教学成果奖推荐单位应当明确所申报成果的推荐等级,并提出具体的推荐意见。第十一条

学院评审办公室组织评审专家小组进行评审,经评审专家小组评选出的获奖项目,由学院评审办公室向全院公示。

任何单位或个人对该教学成果的权属有异议的,可自公示之日起10日内提出,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提出书面的签署真实姓名或加盖印章的异议材料和有关的证明材料;评审办公室应在收到异议之日起10日内做出处理,并回复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有异议的项目未经处理不得授奖。

第十二条

公示期满,由评审办公室审定后,报学院评审委员会核准授奖,由学院公布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第十三条

获得的学院教学成果奖,应当记入获奖者业务档案,作为获奖者业绩考评、职称评定、晋级增薪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条

教学成果奖的奖金归项目获奖者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第十五条

虚报或剽窃他人教学成果获奖的,由学院评审办公室报请学院撤销奖励,收回证书和奖金,并通报批评。

第十六条

在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中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纠正,并由有关主管部门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学院评审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细则 篇9

据了解, 2015 年国家科技奖励办在延长报奖间隔方面加大力度, 规定2013 年、2014 年获奖项目的前三位完成人不能作为前三位完成人推荐2015 年度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同时, 继续规定每人每年只允许作为1 个项目的完成人, 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拼凑报奖”、“搭车报奖”的行为。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向记者表示, 今年在农业项目申报中还没有发现上述拼凑报奖的行为。

此外, 2015 年, 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首次开展了经济效益核查试点工作。对此, 陈志敏告诉记者, 以前奖项申报在经济效益上虚高, 今年进行了核查, 对数字上的审核更严格。农牧项目也不例外, 因为和其他领域的评估体系不一样, 所以在评估此类项目的经济效益时, 整合了多方意见, 最终进行了实际的报送。

谈及“安全高效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的创制及应用”获得此次国家技术发明奖, 作为完成人之一的江苏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冯志新称, 该项目由该所历时30 多年, 由三代科研人员共同坚持完成。早在2006 年就已经获得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 目前的市场规模约为3500 万头份。该疫苗的主要价值在于打破了进口灭活疫苗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垄断。

在饲料研究方面, 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和双胞胎集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畜禽饲料中大豆蛋白源抗营养因子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双胞胎集团副总裁王勇飞称, 饲料营养均衡是养猪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难题之一, 他们通过理论与方法的创新, 开发出大豆蛋白源营养因子研究与应用的关键技术, 并进行了集成创新和产业化推广应用, 这为我国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细则 篇10

第一条 为了表彰奖励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中取得成果的个人和集体,调动我省高等教育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省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根据国务院颁发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和我省高等教育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教学成果系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具体指:

(1)坚持教书育人,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进行课程、教材、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探索教学规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成果;(2)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基地和校风建设,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改进教学制度,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等方面的成果。

第三条 省级教学成果奖主要面向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凡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教学成果的教师、教学辅助人员和教学管理干部,以及在普通高等学校中取得教学成果的学术团体、社会组织和个人,均可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

第四条 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的项目,必须符合社会主义

— 1 — 办学方向和教育规律,有突破、创新,具有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经过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在较大范围内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第五条 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的教师应连续3年满教学工作量或连续4年中累计满3年教学工作量。其中从事本、专科教学的工作量不得少于额定教学工作量的三分之一。教学管理干部必须在本岗位上连续工作4年以上。

第六条 在成果的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作出主要贡献的单位,为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和实施,并作出主要贡献的个人,为成果的主要完成人。申请省级奖时,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不得超过3个,主要完成人不得超过5人。

第七条 省级教学成果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对获奖者颁发奖金和证书,其中奖金由所在学校安排。

对同时获得学校、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者,按最高级进行奖励,不重复发奖金,但可发相应的荣誉奖。

省级教学成果奖应当记入本人考绩档案,作为评定职称、晋级增薪的重要依据。

第八条 设立省级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负责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省教育厅聘任。

第九条 省级教学成果奖由省教育厅批准授予,日常工作由高教处、职成处负责。

— 2 — 第十条 省级教学成果奖的申请程序为:个人申请,教研室(组)、系(科)推荐,学校审核后,择优向省教育厅推荐,其中推荐一等奖的成果不超过推荐总数的20%。

第十一条 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须填写省教育厅统一制定的《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省级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并提交反映该成果的科学总结,或在省级以上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报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十二条 申请一等奖,须在学校教务部门主持下,对成果进行现场鉴定,并提交《省级教学成果奖鉴定书》。鉴定委员会应由同行专家3至5人组成,该成果完成单位的专家和完成人不得担任鉴定委员会成员。

第十三条 省级教学成果奖每两年评审一次。

第十四条 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奖金,归项目获奖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

第十五条 省级教学成果奖在授奖前应予以公布。单位或个人如有异议,可在公布之日起30天内提出,由初审单位提出处理意见,报省教育厅裁定。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经查明属实,应撤销其奖励,收回奖状、证书、奖金,并由所在单位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 校级教学成果奖的奖励标准及评审办法由学校制定,奖金不得高于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细则 篇11

奖 励 方 案

(经枫桥小学教师会讨论通过)

一、目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充分调动师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现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方案

二、奖励对象

有突出贡献的教师、30%的学生

三、奖金来源:萍乡市城北地产教育基金会赞助

四、奖励时间:每学期末

五、奖励项目及办法

(一)教师目标考核奖(从助教奖中拿出20%-30%,以目标考核总分为准进行分配,考核细则见附件1)

(二)教育成果奖

1、班级被评为校文明班,奖励班主任100元,被评为镇、县先进集体分别奖励班主任150元、200元。

2、所在中队(或中队活动)在镇、县获奖分别奖励所在中队辅导员80元、150元。

3、学校在各级获先进单位,校长、校务会成员、教师奖励按下表进行

单位:元。

4、教研课题被县定题并结题,有关人员每人奖励100元,被市级定题并结题有关人员每人奖励200元。(参与人员的核定以教导处原始档案为准)

5、学生获学校“优秀学生”等光荣称号的,给一定的物质奖励并颁发奖状。

(“优秀学生”名额为总学生数的30%,评选细则见附件2)

(三)教学成果奖

1、中心校抽考或统考获1-3名的教师,分别奖150元、100元、80元。

2、县教育局抽考获1-5名的教师,分别奖200元、150元、100元、80元、60元。

3、学校阶段性测试教学成果奖

第一学期(本校组织)单位:元

第一学期(本校组织)单位:元

第二学期(全镇组织)

(1)合格率:达到全镇平均奖100元,每高一个百分点奖5元。(2)优秀率:达到全镇平均奖100元,每高一个百分点奖5元。(3)平均:达到全镇平均奖100元,每高一分奖5元。

(4)提高奖:以前后两学年末平均成绩离镇平均距离为标准,每提高1分平均奖现金10元。

4、学校创特色工作再创星级,校长、指导教师(班主任)、教师分别奖150元,100元、50元。

(四)各类竞赛辅导奖

以参加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共同组织的学生各类竞赛获奖为依据(非此类性质的下浮一个级别)(科技类减半发放),奖励辅导学生成绩显著的教师。

各类竞赛获奖参照下表进行奖励

说明:

1、获团体奖:指导教师得60%、班主任得30%、任课教师得10%。

2、县级第一名为一等奖;第二、第三名为二等奖;第四、第五、第六名为三等奖。

(五)各级教学公开课

(六)各级教学评比课 说明:优质课获奖是集体力量的,由执教教师对奖金进行恰当分配。

(七)教师个人成就奖

1、凡教师科研论文在全国、省、市级和县级刊物上发表(以正规的刊号为准)每一篇奖励200元、150元、100元、50元。

2、凡教师本人参加县教育部门组织的征文、多媒体课件、演讲、书法、绘画等各类比赛获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100元、80元和60元。获得市级一等,二等,三等分别奖励200元,150元,100元。

3、宣传报道:在县、市、省、国家级的报刊或电视上报道了的分别奖20、40、100、200

说明:以上三项如果是多人合作获奖的,由第一作者负责分配。

4、学校党、政、工会、少队,妇女、档案、图书等被评为市级、县级、镇级先进的,县骨干教师分别奖励相应同志200元、150元、100元。

(八)其他奖励

1、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数学)教师,每学年奖励50元,每学年班主任多奖励50元,超过45人的班级每学期语文、数学教师奖50元。

2、未兼主线科的教师的教学成果奖励为教师平均奖的80%。

六、说明

1、本方案的未尽事宜由校务会讨论决定。

2、本方案的解释权属枫桥小学校务会。

3、各项获奖原则上同一内容不重复奖励,取最高级别。

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细则 篇12

六五计划以来我省畜牧业产值仅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27.42%;“七五”末占32.43%;“八五”末占37.15%;“九五”末占41.23%;“十五”末占50.05%(按省统计局数据)。从1986年到2005年四川省畜牧兽医科技成果获国家、部、省级奖励项目共284项。其中获国家级7项、农业部科技进步奖8项,农业部丰收奖26项;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奖225项(特等将1项,1等奖12项,2等奖44项,3等奖168项);省星火奖18项。

按获奖成果的学科类别分:

1.猪杂交改良、畜种技术方面获奖成果33项。

2.牛育种、杂交改良及饲养技术方面获奖成果35项。

3.羊育种、杂交改良及饲养技术方面获奖成果22项。

4.家禽育种、杂交改良及饲养技术方面获奖成果33项。

5.兔育种、杂交改良及饲养技术方面获奖成果14项。

6.蜂育种及饲养技术方面获奖成果5项。

7.饲料研究及猪的营养、饲养技术方面获奖成果33项。

8.牧草、草原技术方面获奖成果28项。

9.兽药、疫苗方面获奖成果9项。

10.兽医、防疫技术方面获奖成果56项。

11.畜牧经济及软科学研究方面获奖成果16项。

现将搜集的逐年统计表和获奖项目一览表公告给大家,如果有错误和遗漏请务必在2008年上半年函告四川省畜牧食品局修志办黄昌祥(联系电话028-85575561;电邮scxm zbgs@126.com),以便我们进一步核实后,搜集入《四川省志·畜牧志》附录内。

2007年12月14日

四川省畜牧兽医成果获厅局级科技进步奖的情况

1986年根据国家、农业部、省政府有关科技成果管理及奖励政策精神,省级各厅局要设立科技进步奖。四川省畜牧局发出《四川省畜牧兽医科学技术成果管理试行办法》,《四川省畜牧兽医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试行办法》,《四川省畜牧兽医厅局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行业评审标准》的文件精神,加强畜牧兽医科技成果管理。从1986年开始评奖以来到2000年共计实施15年。(2000年根据四川省政府第138号令,第二章第六条指出,省级各部门不再设立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精神终止厅局评奖工作)。

通过十五年的评奖共授予厅局级畜牧兽医科技进步奖838项,其中一等奖52项,二等奖172项,三等奖614项。这些奖励对调动基层科技人员推广畜牧兽医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省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

附:厅局级畜牧兽医科技进步奖统计表

上一篇:那一次失败的尝试范文下一篇:营销副总经理职责